時間:2023-05-30 14:36:0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成人高效學習方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成人高考 數學教學 教學方法 因材施教
成人高考數學取得成功的關鍵在于抓住幾個要點,首先要知道考什么,哪些是重點、考點;其次是學生怎么學,其中怎么復習鞏固非常關鍵;再次是老師怎么教,怎樣引導。抓住了這些關鍵環節,應該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1.教與學都要緊扣大綱,抓住點
成人高考試題所涉及的知識點范圍均出自《全國各類成人高等學校招生復習考試大綱》,因此,好的教學方法的根本前提就是緊扣大綱。
比如:2007年高中起點本專科理工農醫類數學卷內容比例分布約為:代數45%、三角15%、平面解析幾何20%、立體幾何10%、概率與統計初步10%;題型為選擇、填空和解答題三種,所占比例分別約為55%、10%和35%;試題難易比例分別為較容易題40%、中等難度題50%、較難題10%。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在制訂教學計劃和教案之前,先仔細研究考試的側重點,今后在計劃和教案中得到相應的體現。
另外,教師應分析近三年的考試真題,其實不難發現,有些章節所考到的題型和知識點是每年必考,而且非常類似,比如:用導數的知識求切線方程、求最大值和最小值;求期望;求定義域或值域;充分必要條件的判斷;判斷函數的奇偶性,等等。在教學中可以向學生強調這部分題型,增加相關練習。
大綱中選擇題的分值比重較大,而且很多基礎題,而學生做題時可能選擇題20分鐘就完成了,教師在教學及平時測驗時,一定要給學生強調選擇題的重要性:(1)比重大,共85分,占55%;(2)方法多,可以引導學生采用特殊方法;(3)基礎題多,至少有10題比較簡單。
對于簡答題,有些學生有懼怕感,見了還沒做就怕。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分析近幾年的解答題,不難發現,每道大體基本可分為1―2個小題,其中第一問往往非常簡單,甚至比選擇填空簡單,而且大題是分步得分,所以學生應在每種題型上全力以赴,選擇合適的應試方法。
2.采用正確的復習方法
在成考班上課的時候,很多同學問我高考到底應該怎么復習?什么樣的復習方法才是科學高效的復習方法?這是很多考生都關心的問題,那么成考復習的目的是什么?毫無疑問,當然是成考取得高分。這里再次提醒大家注意兩種常見的“誤區”:之一,已經進入復習了,甚至直到成考結束了,仍不清楚高考數學都考什么?哪些是重點?其表現就是,整天就是做題,考試還是做題,沉醉于題海中,直到考完才意識到自己做了太多無用功。其二,不重視課本教材,表現就是在整個成考復習期間從來沒有翻過課本,直到考后才發現有很多成考題就源自于課本,于是追悔莫及。那么到底怎么做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呢?我們在成考復習前就必須對數學成考試題的試卷結構、考點分布、題型分布、命題思路、解題要求、答題策略等進行全面深入的了解,有針對性地制定有效的復習策略,再分階段、分層次、分專題地逐步實施。
無論從歷史還是從現實上看,成人高考命題都具備較大穩定性的特點。因此,我們可以從歷屆成考試題中分析得出成考命題的許多信息。
全面全力夯實基礎,切實掌握選擇填空題的解題規律,在歷次測驗中確保基礎部分得滿分,也就是把該得的分數拿到手。在復習中,要求所有同學集中全力闖過選擇填空題的基礎關。現實中,很多同學從一開始便投入到漫無目的的、五花八門的、各式各樣的題海中。為了在一輪復習中達到此目的,基礎稍差些的同學完全可以主動放棄大型的、復雜的綜合體的演練,把節省下來的時間和精力再次投入到選擇填空題上,以此進一步夯實基礎;基礎好一些的同學,不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解答題上,而是要分專題、分階段每天都少量地但是細致地深入地研究一兩道大解答題,逐步積累解題經驗和解題,切不可把攤子鋪大。要知道解答題的解題經驗和解題規律積累是一個逐步的、漫漫的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堅持重于沖擊。
3.對技工學校的學生一定要因材施教
3.1基礎特別差的重點抓。
根據往年資料的分析,成人高考達不到省控線的學生只有一小部分,這些學生教師在平時教學過程中不難發現。那么,為了提高通過率,就很有必要關注這部分學生,可以采用單獨輔導、區別布置作業等方法。
3.2教師對待學困生要有正確認識和態度,應加強情感投資,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教師應該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從各方面關心學生、愛護學生,使學生感到老師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的未來和前途,幫助學生消除心理障礙。讓學生從熱愛教師、尊重教師,到喜歡數學,努力學習數學。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凡是自己的情感投入較少的學生,數學學習中的心理障礙就多。“好生”與“差生”是相對而言的,教師應該善于洞察,發現“差生”身上的閃光點,這樣就會愛上“差生”。有了感情,才會縮短距離,教師的講課,學生更容易接受,就會消除“差生”的心理障礙,從而提高教育質量。
3.3對于優生,在課堂教學和家庭作業上給予更大的自由。
數學優秀學生通常能很快掌握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的知識和技能,只需要做較少的習題就可以達到理解知識的目的。在技能訓練方面要有一定的靈活性。“大運動量”的機械訓練會浪費他們寶貴的時間,使他們對數學產生厭煩情緒,其后果是扼殺了他們的數學學習興趣。學生最不喜歡教師布置大量的作業,或把其他學校的試卷和競賽題整套布置給學生做,而其中有大量的題目是已經做過的,或者比做過的題目還容易。對學生,特別是優秀學生,教師要精選習題,減少重復操練,提高題目的難度和綜合程度,使每道習題都起到應有的作用。要允許一部分優秀學生自由地選擇習題,已經會做的題目可以不做,省下時間學習更重要的知識。
總之,只要在學習中緊扣大綱,運用恰當的學習方法,在成人高考中就定能取得好成績。
參考文獻:
關鍵詞:混合式學習;成人高等教育;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7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2)23-0239-02
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E-learning在教育領域得到迅速的應用,由此推動了教育的革新。人們在應用E-learning的過程中體會到,在線學習方式有很多優勢:豐富的學習資源、便捷的交流和友好的互動等,但也有難以克服的不足。通過對E-learning反思的基礎上,教學領域出現了一種新的學習理念—混合式學習(Blending Learning)。混合式學習著眼于如何依據低投入,高效能的原則選擇信息傳遞通道。混合式學習基本形式是在線學習與課堂教學、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結合。但它不是兩種形式的簡單組合,而是要充分發揮和利用在線學習和課堂教學的優勢,同時通過“混合”促進傳統教學模式的革新。
成人教學是成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成人教育的發展需要成人教學的不斷改革。混合式學習作為一種新的學習理念,為成人教學提出了一種新的改革方向。依據混合式學習的特點,構建一種新的成人教育教學模式—混合式教學。本文從網絡教育和傳統成人高等教育教學模式的優劣分析出發,對混合式教學如何應用于成人教育中進行探討。
一、傳統成人高等教育教學模式與網絡教育教學模式優劣分析
網絡教學在教育領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有著其他教學方式不可比擬的優點,但它不可能完全取代傳統的面對面教學,因為傳統教學有突出的優勢。
1.傳統教學的優點與不足
優勢主要表現在:首先,傳統教學普遍采用“教師中心、教材中心、課堂中心”的“三中心”教學模式,便于教師組織監控整個教學活動過程,有利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其次,教師都接受過專業訓練,能按照教學大綱以班級組織和課堂教學形式有目標、有計劃、有重點地開展教學活動,在教學過程中重視知識的系統性,可以使學生獲得扎實系統的基礎知識;再次,教師和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有利于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不足表現在:教師主宰課堂教學,教學過程依賴教師個人才干,學生處于被灌輸式的學習狀態,忽視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不利于學生自主性和創造能力的培養;教學內容受教學大綱規定的限制,學生學習局限于書本知識之內,不利于學生智力和能力的發展;課堂教學強調整齊劃一,教師難以顧忌學生在知識程度、學習風格等方面的差異,無法實現因材施教,阻礙了學生的特長和個性發展。
2.網絡教學的優勢和不足
優勢主要表現在:首先,網絡教學不受教師主宰和課堂的限制,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方式十分靈活;教學內容呈現多層次與多樣性,有利于對學生進行個別化教育,實現因材施教;互聯網匯集了大量資源,網絡教學能沖破書本的局限,拓展學生的學習內容,并且互聯網沒有地域和時空的限制,能讓學生接受優質的遠程教育。
不足表現在:網絡教學需要學生具有很強的主動性和自覺性,部分學生由于主動性不強,自覺性不高,常常游離于學生進程之外,達不到預期的學習效果;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缺乏面授教學中的情感交流,不利于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多媒體網絡信息量大,信息流速快,在廣袤無垠的網絡里,如果沒有教師的啟迪和引導,學生難以接受、處理和利用信息。
通過比較傳統教學與網絡教學可知,兩者都有各自突出的優點和難以克服的不足,在成人教學中僅僅采用某一種教學模式都難以滿足學習者的需求。因此,利用混合式學習原理構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將成為我國成人教學改革的重要趨勢。
二、混合式學習特點
混合式學習概念的提出源于西方發達國家的企業培訓,被認為是繼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之后一種新的學習理念。近年來,混合式學習也越來越多地被中國學者所關注。混合學習(BlendedLearning)指傳統面授教學與網遠程教學結合起來的新的教學與學習模式。混合式學習的核心思想是采用不同的媒體和信息傳遞方式解決教學中的問題,并且堅持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效益的原則。混合式學習有以下特點。
1.強調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地位的結合
傳統課堂教學是一種典型的“以教師為中心,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教學形式,教師組織監控整個教學活動的過程,是知識的傳授者,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而網絡教學是以個別化學習為主,借助計算機與網絡等媒體,在預先設定的框架下自己選取內容,自定步調,強調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混合式學習則是師生面對面的課堂教學和學生在線學習有機結合,強調教師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學習過程中主體地位的有機統一,始終使二者緊密結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從而提高學生的認知效果。
2.重視教學信息傳遞通道的選擇
混合式學習的研究本質是對信息傳遞通道的研究,即研究那些信息傳遞通道能更有利于促進學生接受知識,有利于保證學生的有效學習。“教學活動是一種高效的教學信息雙向傳遞活動,沒有教學信息的傳遞,教學過程就不可能發生,良好的教學信息傳遞是教學成功的基本條件。”因此,為了達到有效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選擇與學習者學習風格相適應的學習通道。對信息傳遞通道的研究,是為了發揮眾多教學信息傳遞通道的長處,為師生服務,為教學服務。
3.注重對教學媒體的優化選擇與組合
混合式學習是在對傳統教學“回歸”與網絡學習反思基礎上形成的一個重要新理念。混合式學習試圖尋找既能發揮網絡學習的優勢,又能以最低的投入獲得最高效率的學習方式。混合式學習的思想是通過選擇“恰當媒體”,使在線學習和課堂教學在合適的地方發揮作用,找出解決特定教學問題的獨特而有效的方法,解決教學過程中速度、規模和效果的協調關系。因此,混合式學習的關鍵是對媒體的選擇與組合。每種媒體都有自己的優缺點和適用范圍,混合式學習要恰當地選擇適當的媒體進行“混合”,在該過程中要考慮開發時間、資源成本、學生規律、學習內容等問題,充分發揮媒體的整體服務功效,促進學生的學習。
4.彰顯傳統課堂教學與E-Learning的有機結合
網絡教學適應了21世紀教育需求,是一種最大限度發揮學習者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的教學模式,但它也有一定的不足和難以克服的缺點,為此,提出將網絡教學和傳統課堂教學混合的理念,即混合式學習。這里的混合不是要素之間的簡單疊加,而是各個要素的有機融合,它不僅包括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的混合,還包括學習資源、學習方式的混合。混合式學習是一種新的學習理念,它使學生的認知方式發生改變,也使教師的角色、教學模式、教學策略發生變化。教師需要在分析學生需要、教學內容、教學環境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和傳統課堂教學的優勢設計出混合式學習的教學活動,來實施有效教學。大量實踐證明,混合式學習能夠有機地融合網絡教學與傳統課堂教學,實現兩者的優勢互補,取長補短,有效地解決成人教學過程中的諸多問題,實現成人教學過程的最優化,從而提高成人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三、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建構
混合式學習可以看做面對面的課堂教學和在線學習兩種方式的有機整合,我們利用混合式學習原理來構建成人教育教學模式,稱之為“混合式教學模式”。所謂混合式教學模式,就是把傳統教學的優勢和網絡教學的優勢結合起來的多元教學模式。下文將從不同教學方式的結合,不同學習模式的結合以及不同學習評價與考核的結合三個方面,探索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建構。
1.網絡遠程教學與傳統面授教學相結合
遠程教學是指在非連續面授指導的情境下,教師和學習者之間通過各類教育資源和雙向通信設施實現的教與學的雙邊教學活動,而課堂教學具有人際交流,情感補償等優勢,因此應充分發揮兩種教學手段的優勢,采取網上遠程教學和傳統面授教學相結合。一方面,寒暑假期間組織成人學生返校,集中進行面對面教學,或者組織學習中心輔導教授開展面授教學,給學生提供情感支持和學習方法支持,以保障教學質量。另一方面,利用各種手段在網絡上實現類似于傳統課堂教學形式的集體教學,如利用視頻會議系統,衛星廣播等進行遠程實時講授,或通過建立網站提供教學資源(包括視頻、音頻、教學課件等)進行非實時教學。此外,互動活動的參與者之間可以通過音頻、視頻會議、聊天室進行同步交流,或通過E-mail、BBS等進行異步交流。基于媒體的遠程講授,可以不受傳統課堂人數、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大規模地向分布在不同地區的學生傳播教學。
2.基于網絡的自主學習與協作學習
自主學習是成教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而在線學習突破了時空的限制,具有學習時間靈活、學習空間方便、學習方式多樣等優勢,為成人學習者提供了方便地學習平臺,因而成為成教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但是受我國傳統學校教育的影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偏低,且相隔異地的生生、師生之間缺乏探討與合作,現狀不容樂觀。所以,應推進自主學習與協作學習相結合,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一方面,針對成人學習的個體差異性,應對教學資源及學習支持服務進行整體策劃,并對成人在網絡環境下自主學習進行指導,如讓學習者了解網絡的基本特征;教會學習者使用搜索引擎,查找資料;教會學習者使用聊天室、E-mail和網絡課件等。學習者可以自主確定學習目標,自我組織教學內容,自主調節學習方法,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學習檔案,上傳作業并對學習效果進行自測。另一方面,協作學習是一種小組學習形式,具備自主學習不具備的特點,因此,教師可以把有些教學內容設計成(下轉262頁)(上接240頁)小組的學習任務,讓小組成員一起學習,各自擔任一定的角色,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協作學習可以使學習者相互幫助,實現學習者之間的雙向互動,并可以使學習者共享學習資料,發揮各自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并實現個人和小組的最大進步和收獲。
3.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相結合
對成人學員的BL教學評價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最基本的教學環節之一。狹義地講,對學習者的評價就是在學習者在學完課程后對學習者進行考核,并盡量客觀地給出每一位學習者的課程成績。在傳統教學中,對成人學員的評價主要體現在對成人所學課程知識的考查上,即所謂的期末考試,這是一種總結性評價。但在混合式教學中,學習者不再是單純的課堂聽課,而主要是在線學習,更多地關注學習者學習過程和能力的變化,這就需要綜合使用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
一方面,對學習者的評價要擴大平時成績的比例,評價體系中應包括平時作業完成情況、課程的實踐環節完成情況等內容。在網絡環境下。對學習者的評價方法也要多樣化,可以通過在線測評、檔案袋記錄等多個方面對學習者進行評價,以全面評估學生在學科知識的基礎,學習的過程和方法以及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教師平時可以利用網絡教學平臺給學生提供一些自測題或作業題,用于學生的自我評價。此外,檔案袋的主要功能是“存”,“反思”,“交流”,是網絡環境下備受青睞的一種評價方法。它的數據來源主要是課堂教學和課后基于網絡的在線教學兩個環節中產生的一些過程性數據,包括瀏覽課程內容和課堂資源的情況,小組協作中貢獻的資料,作業和自測的成績等。另一方面,改革傳統總結性評價方式,根據課程性質,實行機考、在線考試及卷面考試等多元考試形式,適應成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總之,構建并實施混合式教學模式,能有效整合傳統成人高等教育教學與網絡教學的優勢,在教學過程中既能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能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及創造性,滿足成人學員多樣化和個性化的需求,這也必將提高成人教育教學質量,推動現代遠程教育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丁興富.遠程教育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黃榮懷,周躍良,王迎.混合式學習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祝智庭,王陸.網絡教育應用[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4]任莉莉.網絡教學與傳統教學優勢互補的新型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07,(2).
[5]李克東,趙建華.混合學習的原理與應用模式[J].電化教育研究,2004,(7).
[6]余國祥.教學過程中同異反教學信息傳遞模式[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03,(2).
[7]余勝泉,路秋麗,陳聲健.網絡環境下的混合式教學[J].中國大學教學,2005,(10).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體育成人教育;教學模式
我國在素質教育全面推動的形式下,教育部于2001年7月出臺了《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新課標),新課標下的體育教學不論是教學內容的選擇還是教學方法的更新,都十分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倡導全面發展和諧教育,體現了人性化教育。而作為教學體系重要環節的廣大體育教師,為適應新課標帶來的變化,他們的教育觀念、知識結構必須徹底更新,而改變這一現狀的根本途徑除了對全日制的體育師資培養模式的改變,涉及廣大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的成人教育教學的改革也日顯重要,對目前的體育成人教育教學也提出了更高,更完善的要求。
一、現階段體育專業成人教育模式的弊端
(一)教育理念的落后
目前我國各個高校普遍存在以下兩種思想傾向:一是有的高校在教育改革大潮中,為使學校達到國內一流或地區一流的目標,都把精力放在了全日制度本科、研究生和科學研究上,認為體育成人高等教育層次低,有意或無意之中在學校發展規劃中削弱了對成人高等教育的重視程度;二是出于追求經濟效益的目的對待成人高等教育長期以來通過發展體育成人高等教育,改善學校的辦學條件和提高教職工的福利待遇,重創收、輕培養,重規模、輕質量,僅把體育成人高等教育作為“副業”來對待,較少考慮其發展問題。
(二)成教學生學習動機不明確
目前大部分中等專業學校體育教師接受繼續教育的需求來自外部刺激,即主要把繼續教育與評定職稱掛鉤,缺乏新型教師專業發展思想,一次教育受用終生的傳統思想還有很大的市場,因此接受繼續教育往往是被動性的,相當一部分教師并未產生通過繼續教育建立新的開放教育觀念、創新教育觀念、終身教育觀念、素質教育觀念的需求。
(三)各項管理體制不健全
隨著辦學規模的擴大和招生人數的增加,各高校和體育院校為了增加自身的辦學規模,分別采取對內挖潛力、對外聯合辦學的思路,把各函授站的發展規模、機構、專業設置、管理隊伍等問題,都納入了成人教育的整體規劃之中,但缺乏相應的管理規章制度或規章制度不健全,使面授教師、函授站及院校本部缺少明確的目標以及相應制約措施,嚴重地影響了教學質量。
(四)專業設置單一,實用性不強
當前我國體育成人教育專業設置與國內體育院校專業設置基本相同。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也與全日制在校學生相似,表現為專業設置較為單一,缺乏反映當前社會發展中出現的新興行業和熱門行業的專業。如還沒有專門培養體育休閑與娛樂、體育旅游等行業體育人才的專業,也沒有反映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專業。
(五)課程設置不合理,沒有專業教材
目前,我國各院校體育專業成人教育幾乎照搬了本身已存在許多問題的全日制教材。一方面體現在教材內容陳舊,沒有借助先進的科技手段;另一方面是教材內容重復,與全日制教材相比區別不大,沒有特色,也沒有很好地考慮教學對象的需求。
二、適應新課程標準體育師資培養的依據
(一)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目標呈現多元化
傳統體育教學主要以“三基”(即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技術)教育為主。而新課程標準將健康教育納入到了學校體育教學的范疇,由單一的生物體育轉變為生物――心理――社會的三維體育觀。這意味著體育課程將在“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的指導下,突破傳統的單純注重知識、智力、體能的局限,由傳統的“三基”教育向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五個領域目標轉變,由“增強體質”向“增進健康”轉變。
(二)新課程標準強調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程標準下的體育教學,不論是教學內容的選擇還是教學方法的更新,都十分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人格,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關注學生的運動興趣、愛好,強調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和運動參與,注重激發和保持學生的運動興趣,把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情感和主動參與放到重要的位置上,使學生自覺、積極地進行體育鍛煉。
(三)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創新意識培養
新課程標準下的體育教學由教師為主體向學生為主體轉變,突出“以師為導”“以生為本”的思想,著重突出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的學習習慣的形成,強調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實踐能力的提高和開拓創新精神培養。
(四)新課程標準倡導全面發展的和諧教育
新課程標準以促進學生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整體健康水平的提高為目標,改變以往統一、死板而成人化的教學內容,構建了技能、認知、情感、行為等領域并行推進的課程結構,融合了體育、生理、心理、衛生保健、環境、社會、安全、營養等諸多學科領域的有關知識,更加重視學生的健康意識、鍛煉習慣和衛生習慣的養成。
(五)新課程標準下的體育教學內容靈活多樣
新頒布的課程標準,變化最顯著的是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給地方、學校留有相當大的選擇余地和發展空間,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真正體現了課程實施的統一性與靈活性,對中小學體育課程的建設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構建適應新課程標準的體育成人教育模式的思路
(一)轉變教育觀念,樹立個性化教育的思想
體育教師繼續教育是對學歷達標的在職體育教師實施以提高自身素質為目標的持續性培訓活動,其目的是使教師樹立現代教育觀念,學習體育及相關學科的理論知識,能勝任學校體育教學工作,具有實施和組織體育活動和運動競賽的能力,了解本學科的學術動態,具有一定的學校體育科研能力。
(二)構建科學、高效、實用的課程體系
合理地精選、提煉課程內容,要以“精、實、新”三者相結合的原則對原有課程內容進行一番分析、比較、選擇,刪減那些脫離中等專業學校體育教學實際的內容,精選符合現代體育教學要求的內容,以解決教學時間相對有限與教學內容增加的矛盾。強化核心課程――教育類和科研類課程,使教師不但知道教什么,還要讓教師知道“如何教”和“如何有效地教”。
(三)建立完善、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
根據課程的特點,我們可以把單一的閉卷考試改為開卷考試、開閉結合考試、專題論述分析考試等,成績考試由純理論考核向以實踐能力考核為主,理論考核為次,輔以平時考勤分相結合的考核方式的轉變。
(四)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成果,構建新型教育平臺
隨著社會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及計算機的普及,現代化的教育技術迅猛發展,網上學習成為成人學習的有效途徑,體育成人教育學習方式也是協同的,網絡教育環境打破了學校對知識的壟斷。改變了傳統意義上的教學模式,教師可以通過個人網頁協助學員制定自學計劃。要求學員定期上交各種作業,也可以根據學員在學習中提出的各種疑點,及時準確的回復,為學員自學排疑解難。
四、適應新課程標準以注重學生心理體驗的“和樂體育”模式的構建
【關鍵詞】 繼續教育;成人教育;學生管理;特點;現狀;改進舉措
教育的強大才能促進國家的強大,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為了與世界經濟和文化進行接軌,加強教育建設是非常有必要的,繼續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補充,其目的就是為了繼續滿足人們的求知心理,沒有年齡和學習年限的限制使其發展非常迅速,最近今年的全球知識更新速度要求人們不斷的提高自身能力,繼續教育的研究范圍也因此不斷的擴大,很多人都加入其中,也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方式帶來了深刻的變化。
培養人才的方式和人才選擇是我國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過程中需要面臨的第一大問題,繼續教育也同時要面臨這一情況,很多普通高校全日制管理模式的硬性引用導致其管理的不規范和混亂,完全達不到學習和教育的目的。針對繼續教育學生的特點,制定具有成人高等學歷教育特性的學生管理制度是很有必要的,這也是改善學校教學質量的一大途徑。基于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的繼續教育,構造全新的繼續教育管理模式,突出教學差異性,提高教學管理效率,對現階段快速培養人才起著關鍵的作用。
一、繼續教育學生管理工作的現狀
1、管理不到位
現在的繼續教育的管理模式,大多都是實行的分級管理的模式,即繼續教育學院負責招生工作、制定教學計劃、學籍安排等工作,具體的學院主要是負責具體的教學工作的進行,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的管理。學校的相關的部分負責繼續教育的后勤,保障其師資力量等工作。表面上看,這種方式可以調動具體學院的教學積極性,同時也便于繼續教育工作的管理,但是這種方式最大的缺點就是分工不明確,工作看起來有人管理,到真正有事的時候兩個部門卻相互推卸責任,導致很多工作落實不到實處。這種模式直接導致了學生對學校的規章制度不遵守,做出各種違紀事情
2、缺失教育
繼續教育中學生的現實主義嚴重,在課堂上的學習都想到得到即學即用的內容,思想文化類教育從不被學生重視,尤其是政治思想,常常被誤解為講大話,學生缺課、遲到早退情況嚴重,任課老師也多有此類思想,認為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技能,對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較為重視,思想品德的教育程度明顯不夠,這是導致社會腐敗的一大問題。
3、缺乏途徑
繼續教育學生的年齡差距大,思想多元化,沒有統一的教育途徑是現今繼續教育發展的瓶頸,要想實現完全的個性教育是不可能實現的,將全日制普通教育的模式硬搬過來不符合繼續教育的特點,教育方式的缺乏是影響繼續教育的一大障礙。
二、繼續教育學生的特點
1、崗位業務提升化
一般需要接受繼續教育的人學歷一般在中等以上,并且從事的為技術性較強的職業。進行繼續教育,他們主要是為了對自身進行知識的更新、提高和補充。在教學內容上,繼續教育也有所不同,它不僅僅包括較高層次的文化課程的教育,還包括對專業技能的提升和本專業最新的科學知識的補給。對學員來說,通過繼續教育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知識儲備,為自己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儲蓄能力,可以讓他們在今后的事業發展中更具有優勢。由以上來看,繼續教育學習過程有一些普通教育沒有的特點,比如實用性、選擇性、主動性、自主性等。
2、個人理想現實化
參加繼續教育的學生都是參加了工作的人,他們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都積累了大量的經驗,與一般的學生相比較,他們的心理、思想和文化方面都發展的比較成熟和完善,相對應的人生觀、價值觀也是穩定的。首先,接受繼續教育的學生的社會理想是明確的,他們通過工作等途徑,已經從學校這個象牙塔中走出,將自己融入了社會,將自己的理想與社會融合在了一起,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隨著時代的進步而進步,接受繼續教育是他們實現更高層次理想的途徑;其次,這些學生的道德理想較穩定,這將歸功于他們的社會經濟情況、身體條件、心理水平、文化素質的穩定性;再次,接受繼續教育的學生進行繼續教育的專業和方向時,目的更為明確,一般都是從自身的職業需要、個人發展需要出發,即職業理想十分明確。
3、課程的自學化
由于繼續教育的目標性和方向性較強,所以其課程設置也具有相同的特點。進行繼續教育的學生不僅僅只是按照老師一步步的講解,依賴著課程一點點學習,相反,他們可以對課程有選擇、有目標的學習,根據教學大綱內容和課程安排,對教學內容形成一定的體系,形成自己的見解和看法,這樣可以對學習內容去粗取精,事半功倍;其次,在具體學習的進程中,可以有計劃地開展各項學習內容,將學習的進度、學習內容等都能做出有序的安排;再次,進行繼續教育的學生一般都是成年人,他們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都很強,因此學習內容也會相對高深化;第四,也是最主要的一點,就是要學會學習,成人在進一步接受教育的時候,將不僅僅只是做到對知識的認知,還要將其他的非認知因素加入到學習中,比如價值觀、態度和動機等。這種將非認知因素加入到學習中的能力不是人人都有的,是需要在學習中形成的,而學校就是這種能力的培育地,即讓學生們學會學習。
4、完善人格修養
進行繼續教育的學生在人格和對事物的認知上都是清晰且獨立的,擁有自己的處理事務的方式,在進行選擇和抉擇的時候有很強的自我特性,具有自我管理能力和發展愿望,他們參加繼續教育都為的是進行“自我強化”,通過進一步學習和教育,提高本身的能力和素養,擁有很強的自我強化的目的和意愿。除此之外,他們還能夠將自我強化的意愿和社會需要結合在一起,令自我強化的內容具有社會意義,將自我強化的個人目的和社會需求結合在一起,避免了自我強化的封閉性和盲目性。
三、繼續教育學生管理的特點
根據繼續教育學生的特點制定差異性明顯的管理制度是符合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的根本要求的。每一項有人參加的社會活動都需要一個制度進行約束和規范,管理就是這一要求的現實體現。把激勵、計劃、控制、領導等具有各自功能的環節有機的綜合起來,對人力、物力、財力等社會資源進行合理的調動和分配,更加成功的實現現實目標。
學校的管理中學習是管理的主體,要嚴格按照不同學生群體的不同要求安排學習課程和學習計劃,尤其是繼續教育學生的類型較多較雜,必須要進行個性化的教學,才能夠達到繼續教育的目的。
1、繼續教育管理需滿足學生的深層次學習要求
繼續教育學生是在社會上打拼過的,他們對知識的篩選方向更加明確,為了在較短時間內獲得最大的實際利益,其需要繼續教育學校給他們提供高效的學習方法,鍛煉自身的綜合能力,完成學業時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創造能力、辦事能力、職業能力、洞察能力和與人交際的能力,提高自身人格魅力和社會價值意識,繼續教育管理要通過各種途徑來滿足學生的此類要求,達到繼續教育的真正目標。
2、繼續教育管理需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完善
近幾年社會發展非常快,知識的更新更快,所以再教育是很多人為了不落伍、不被時代淘汰的最佳選擇,同時也是在職人員再成長的巨大推動力。與自學相比,學習相同的知識和技能,接受繼續教育所花費的時間要比自學少的多,并且對人們的作用更為明顯。
繼續教育不僅僅只是知識和技能的提升,還有創新能力的提升、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這些工作要靠學生管理系統的輔助來達到,通過對教學系統的輔助,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加強其創新能力,堅定政治立場,實現知識能力和思想素質的雙重提升,令他們充分地認識到一個人不光擁有個人價值,更重要的是實現社會價值。
四、繼續教育學生管理工作新舉措
1、改變傳統教育觀念
加強成人教育的思想教育工作,改變傳統繼續教育中只重視知識文化教育的片面教育觀念,沒有良好的思想,全面的知識性人才就不能夠為社會和人民服務,也嚴重影響了繼續教育管理制度的施行。有了良好的思想教育才能夠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良好的積極性,有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目的,健康的心理可以幫助學生在社會工作中充分發揮個人的作用,完善個人之間以及和集體之間關聯,服務國家和大眾。
2、提高管理人員素質
較高水平的領導階層才能是教育管理制度正規化,教育者和教育對象的和諧相處是高效管理的關鍵,有創新性和充滿活力的管理階層可以帶來更加開放的教育體制,高素質師資給學生帶來的是高水平的的知識教育,同時也會積極引導學習提高其他方面的能力。
3、規范管理制度
正規化管理可以保證責任的細化,針對學校和學生的教育目的,制定有關的管理部門是很有必要的,教務處、后勤集團、成教院、學工部等部門要共同合作,組成有章有法的管理體系,對每一項決定進行自上而下的決策和實踐,可以更好的滿足繼續教學的要求,也是現代化成人教育的發展方向。
五、結束語
繼續教育學生不同于普通全日制教學中的學生,他們學習的目的性更強,教學時間的要求更加有個性,教學內容的選擇性更強,必須針對其教育體制特點,制定符合其特點的管理體系,才能夠從根本上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也是我國繼續教育在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中的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 石香云.河北省就業促進政策與人才培養的銜接性研究[J].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01).
[2] 何文賢.對高職教育“成材”與“成才”人才觀的思考[J].黎明職業大學學報,2012(01).
學習金字塔效率圖(平均學習保持率:學習者在兩周后還能記住內容,美國學者、著名的學習專家愛德加·戴爾1946年首先發現并提出)顯示學習內容平均留存率。
啟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盡可能做到:轉換扮演角色,讓學生當先生,先生扮演學生,盡可能多地把話語權和實踐權還給學生,使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在教學方式的選擇上,降低講授和演示的比重,多采用討論、操作實踐練習、小組互助等高效方式,不能一味地為了趕進度而剝奪學生的課堂權利,應讓進度服從效果。
值得我們學習的是中山大學附中三水實驗學校倡導的“五高”理想課堂和“三學”模式:“五高”是指高參與、高協同、高生成、高愉悅、高共鳴,它引導學生將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地探究,讓學生在學習中多一些恍然大悟,多一些好奇、愉悅與高峰體驗,使課堂成為動態的生命對話。“三學”是指獨學——講給自己聽;對學——講給同伴聽;群學——講給大家聽,“三學”體現的是一種理念的轉變,把本應該屬于學生的課堂權利還給了學生,體現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
二、利用注意力規律提高課堂效率
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試驗已經在美國進行過,研究證實,成人高度集中注意力完成一件簡單枯燥的任務,只能維持20分鐘不出錯,然后就會出現錯誤。這個規律對于中小學生同樣適用。
啟示:高效課堂不是看教師講了多少,而是看學生掌握了多少。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堅決克服“滿堂灌”現象,單一內容和形式持續不能超過 15分鐘,應通過各種教學方式的交替轉換,使學生減少疲勞感,始終保持注意力集中,從而提高課堂效率。注意從詳略、動靜、快慢、抑揚、講練等方面把握教學節奏,對低年級的學生,教學節奏要注意變化,因為他們的注意力和情感持續時間較短,高年級學生有了較強的注意力,教學節奏穩定一些。例如,需要講授的重難點內容可以放在一節課的前15分鐘來講,然后轉換為5分鐘左右的自主學習或者討論答疑,從第21分鐘開始,進入講練結合階段,至下課前5分鐘內,認真做好課堂小結。
三、適當表揚與鼓勵,激發學習動機,提高學習效率
心理學認為,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一種內部動力。教學實踐證明,正確的評價和獎懲對學習動機的指向、強化、激活等有著很強烈的影響,尤其是稱贊和獎勵等正向誘因總是比斥責和懲戒等負面誘因效果好;對學生的批評在指出其缺點或錯誤后,用激勵性和指導性語言更容易使他們接受,更能激發其努力學習的動機。上海交通大學第二附屬中學校長吳金瑜曾做過一個調查:有一個人你愿意聽他的話,因為:A.他是成功人士;B.因為他曾對你有過幫助;C.因為他總是讓你對未來充滿希望;D.他愛你;E.他曾經幫助過你。調查結果顯示:選擇C的達到78%。這個調查結果證實了鼓勵對于提高教學效果的有積極作用。無獨有偶,清華同方的經營思想是:一分鐘目標+一分鐘贊美+一分鐘懲罰,就是把心理學原理用于企業管理的典型成功例子。
啟示:一方面,教師應該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和指路明燈,研究和挖掘學生潛能,指導學生做好人生規劃,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希望和美好明天。另一方面,教師應采取作業批語、小紙條、個別談話、當眾鼓勵等形式對學生進行鼓勵,利用一些特定的鼓勵用語,如,“你這種想法很新穎,有獨到的見解”“你的分析基本正確,若能從××方面再補充一下,就太棒了”“我喜歡你這種風格”“相信你一定能行”等。
四、培育健康的課堂氛圍,發揮集體教育的影響,保證學習效果
美國心理學家所羅門·阿希曾進行過從眾心理實驗,結果在測試人群中僅有1/4~1/3的被試者沒有發生過從眾行為,保持了獨立性,可見,它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現象。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的集體教育思想實際上就是利用了人的從眾心理,把人看作集體中的一員而不是孤立的個體,利用集體這個無形的力量對學生潛移默化地施加積極的影響。
啟示:學生是需要嚴格管理的,學習動機單純靠激發和興趣驅動是靠不住的。近幾年來,一些人熱于追求的熱鬧課堂已經被證明是低效的花架子。在教學實踐中,應克服一味追求活潑民主課堂的錯誤做法,加強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強制性地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依靠嚴格管理和要求,保證嚴肅的課堂紀律,保證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才能保證課堂教學的效果。具體做法是,把培養班集體放在首要地位,形成嚴格的集體紀律和良好的集體氛圍,強調集體教育和作為集體成員的個人的自我教育的有機結合。回歸傳統的“嚴肅、緊張、生動、活潑”八字課堂,培育健康的課堂氣氛,才能確保良好的課堂效果。
五、注重指導學生進行反思學習,提升學習效果
反思是一種間接認識。建構主義認為:學生的學習是自我建構的過程,而反思是自我建構的高級階段。反思性自主學習可以使學生總結自己達成目標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即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思路和方法,超越經驗水平階段,對知識生成過程、思維過程、概括表述進行反思,真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啟示:有人說,反思是成功之父,因為沒有反思,失敗只能產生失敗,失敗只有和反思相結合,才能誕生成功。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反思對于提升學業境界高度的決定性意義,指導幫助學生養成主動反思習慣。既要對課前自學的效果和產生的疑問進行反思,也要強化學生的課后反思,用反思來替代重復性低效率的課后作業,讓學生針對自己的實際對學習目標、學習過程、學習內容、學習方法等進行全方位的反思,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不斷改善學習狀態,提高學習效率。同時,教師更需要對自己“教”的反思,以達到以學定教,以學評教,以學促教,教學相長的目的。在日常教學中,把課堂小結的機會讓給學生,引導學生主動進行反思,就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做法。
關鍵詞 高等數學 問題 措施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s.2017.02.055
Abstract As a compulsory basic course for student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dvanced mathematic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However, due to the highly abstract and logical nature of advanced mathematics, many college students have many problems in the study of the subject, which seriously hindered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mathematics teaching.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advanced mathematics, and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for improving the teaching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teaching of advanced mathematics.
Keywords advanced mathematics; problem; measures
0 引言
笛в捎諂湓詵治鑫侍餑芰Α⒙嘸思維能力、計算能力等的培養上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備受各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青睞。除了理工類專業,甚至是文科類專業也將其作為一門必修課,然而在實施教學過程中卻沒有達到預期成效。學生普遍抱怨高等數學學習難度較大,內容的抽象性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屢遇挫折,學習興趣日益遞減。為了改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一直以來有很多工作在一線的教師就高等數學教學的各個方面進行研究,尋找教學中的困難所在,提出相應的教學措施。
在文獻[1]中,作者從教師教學態度、方法和手段,教材質量、習題難易,學生學習困難程度、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學習現狀等方面,調查了連續三年的學生高等數學學習效果,進行了對比分析,找出基于該校學生學習方面存在的困難之處。而文獻[2]中,作者從課程特點及學生學習狀態兩個方面提出學習高等數學的困難所在。
在文獻[3]中,作者指出高等數學課程教材內容安排長期遵從定義-定理-性質-例題的方式,多年不變的排版模式,應用內容的缺失,是導致學生興趣喪失的主要原因。文中提出了學生培養的兩個層次,而不管是哪個層次,都涉及到應該進行實踐性教學,這樣的教學才有意義。在文獻[4]中,作者從研究型的角度闡述了如何在高等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提出數學思想培養的重要性,在課堂上實時開展課堂討論,將課程的研討部分作為考核手段,從而刺激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動力。而在文獻[5]中,作者也提出了研究型教學,他們的主張是將高等數學中抽象復雜的表述,通過類比的方式轉化為簡單明了的初等表達方式,利于學生學習。
對于高等數學的教學研究,不管從何種角度,以何種方式提出改革策略,主要目的都是為了改善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生們經過了小學、中學12年的數學學習,對數學的認識早已根生蒂固,之前能讓他們繼續學習的理由就是為了應付高考。進入大學后,由于學習目標缺失,對該科目的畏懼心理自然而然涌現出來。本文就是基于這種狀態,從四個方面探討當代大學生在學習高等數學時所面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改進措施。
1 高等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學生缺乏學習興趣
在當今這個信息高速發展的年代,人們開始利用電子產品來便利自己的生活,遇到問題求助于百度,一切的問題在手指流動間就有了答案。時代的高效快捷導致人們的思想懶惰。毫無疑問,我們的大學生也同樣受其影響,遇事不喜思考,只想盡快得到答案。在學習過程中,不去獨立思考課程內容的前因后果,只圖快速尋求答案。而高等數學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也不能適應時展。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得課堂呆板無趣,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無學習動力可言。
1.2 學生未能正確處理專業課與高等數學課程的關系
進入大學學習高等數學的學生都是大一新生,初入大學,對于大學的學習生活還處于適應階段。有很多學生沒有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對所學專業缺乏應有的了解,感到十分迷茫。很多大一新生都心存疑惑:我究竟是學什么的?學習這些課程和專業有何關聯?我應不應該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學習這些課程(包括高等數學)?對于這些疑問,他們往往會向高年級學長學姐求助,而學長學姐們的學習態度直接影響大一學生對高等數學的認識。很多學生都認為高等數學與自己所學專業的聯系很少,能用得上的內容微乎其微,學習目的只是應付考試,順利拿到學分而已。個別認真學習的同學也僅限于考研的需要。這些問題使得高等數學偏離了原有的教學軌道,失去了高等數學教學的意義。
1.3 未能恰當使用教材
目前,同濟大學出版的高等數學教材被公認為所有教材中最好的,也是全國大多數高校的首選教材。后來因為專業學科的不同,同濟大學出版的教材作為理工科專業的首選,文科、經管類的教材則采用相對簡單,習題難度不大的一些高等數學教材。由于數學學科的嚴謹性,無論是哪一類教材,其內容安排上都大同小異,無外乎是從定義-定理-性質-證明-例題的一套流程。在例題的舉證上仍以物理的一些實例作為舉證說明,而這些舉證對于學生而言,往往難以接受與理解。
1.4 學生的學習心理亟需調整
從身心的成熟度來講,大學生已是成人。但由于缺乏人生閱歷,加之目前生活條件優越,學生的抗壓能力、吃苦耐勞的精神都較弱。從中學時期過渡到大學時期,他們往往難以適應新的學習生活。他們若無人指導,往往難以自覺合理安排大學學習生活。在學習遇到困難時,往往選擇逃避,消O對待學習。由于自主意識的缺乏,盲從過來人的經驗成為當前大學生的普遍狀態。很多學生沒有個體差異的概念,一味尋求大眾化的表現,因而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沒有足夠的學習動力。要么過于體現個體差異,在學習態度上標新立異,展現異樣的學習狀態。學生的學習心理若不加以適當調整,勢必制約高等數學教學成效。
2 應對措施
2.1 以新時代信息技術為依托,豐富教學手段
當代,電子產品日新月異,信息技術高度發達,信息傳播的高效快捷,使得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豐富多樣。高等數學教學也應順應這種變化,將信息技術作用發揮在教學上,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改善教學。利用網上精品課程,提供在線授課教案及習題解答。也可建立與課堂匹配的MOOC,將好的授課內容廣泛傳播,讓更多的人享受到優秀的教學資源。同時讓同行可針對同一問題進行對比和交流,進一步促進教師的教學。也可開展翻轉課堂,利用學生對電子產品的熱愛,將所授課內容提前布置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相應的知識,利用在線視頻、網絡論壇等平臺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對于無法解答的問題,留在課堂上與老師、同學們面對面交流。這樣一來,提高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兼顧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有助于教師因材施教。
2.2發揮高等數學的應用價值
眾所周知,數學一直在人們心目是一種圣神而又神秘的學科,有點讓人高不可攀。這一切均源于它抽象的理論,讓人難以看到它的應用價值。在學習中又總是強調定義、定理、求解技巧等,從而讓學生學習起來感到困難重重。實際上,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主要是將數學用于其專業學習中,只要知道對應問題的結果就可以了。不需要去仔細了解其理論的來龍去脈。但作為教學,除了讓學生學會應用數學知識,還要考慮少數學生的長遠發展。所以在高等數學教學中可以在講授理論、強化技巧時,穿插實踐應用性教學。可將理論與實踐的授課時數以4:1的方式進行。現在很多高等數學教材都會提供關于極限、積分、方程的matlab軟件的求解方式,這對于數學基礎差的學生而言,無疑是激勵其繼續學習的好方法。
2.3 從專業視角出發,改善教學導入內容
每一位進入高校就讀的學生,都會分屬于不同院系專業,對待公共基礎課程,他們往往會認為這些課程應該要為自己的專業學習服務。例如就讀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會認為所學的科目都應為計算機專業服務。那么對于這類專業,我們在開設高等數學課程時,可在教學內容引入的實例中,添加計算機編程中所使用到的高等數學知識。利用一個小型的計算機程序,簡單地對知識的應用加以說明,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像李尚志教授在其“數學大觀”公開課中就談到利用等比數列進行編程可以編譯出一首歌曲,現場的展現讓學生真切體會到數學的魅力,意識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所以在授課當中我們要善于以學生的專業定位為切入口,實時恰當地在高等數學教學中列舉高等數學知識點在其專業中的應用實例為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
2.4 做好心理疏導工作,轉換教學方式
許多學生是害怕高等數學這門課程的,因此,在教學中做好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在李尚志教授的公開課――“數學大觀”中就提到:“我們沒有辦法讓學生喜歡數學,那么能減少學生對數學的仇恨就算是一種成功。”如何才能做到減少對課程的仇恨,應該從哪些方面來化解學生由來已久的心理問題?
首先,考慮學生遠離家鄉,要適應完全陌生的環境,教師可在課余時間跟學生聊天,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其次,要讓學生明確讀書的目的是什么,不要被不良風氣所影響。這看似與教學無關,卻能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從而激發其學習動力。再次,教師應該放下自己的架子,勇敢地在學生面前適當展示自身的不足,承認在授課中出現的瑕疵,讓學生明白知識積淀的重要性,同時明確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探討的過程。
3 結束語
數學教學和其它學科教學一樣,都應該是師生互動、共同進步、攜手共進的過程,通過老師的教學,幫助學生能輕松理解和掌握知識點,從而讓學生能更好地應用所學知識。而學生的學習過程也在不斷地幫助老師更深刻地理解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在新時代,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實施先進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學得輕松,老師教得輕松,從而實現數學教學改革目標。
關鍵詞:農村教育;農民素質;戰略選擇
收稿日期:2006―09―11
項目來源:仲愷農業技術學院教育教學研究計劃項目(G2068396)
作者簡介:曾書琴(1966―),女,江西南昌人,仲愷農業技術學院助理研究員,碩士,主要從事成人高等教育研究。
一、問題的提出
在發達的社會中,農民所占人口比例少。世界上最發達的美國,僅2%的農業人口,就生產了世界糧食總產量的1/5,小麥世界總產量的一半。中國是發展中國家,有13多億人口,其中農村人口8億,占總人口的62%,農村勞動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為7.33年,相當于初中一年級水平。我國有文盲8507萬人,其中90%(7656萬)在農村,且青壯年人口文盲占90%以上。國家統計局農村調查隊提供的農村住戶抽樣調查資料的統計顯示:勞動力為文盲、半文盲的農戶,其貧困發生率、貧困深度指數和貧困強度指數分別為小學文化程度的1.5倍、1.6倍和1.65倍,是初中文化程度農戶的3倍、3.1倍和3倍,是高中文化程度農戶的3.9倍、3.3倍和3.9倍,顯然,貧困程度和受教育程度成反比。
伴隨經濟發展,我國農村人口亦開始轉移,近幾年轉移到鄉鎮企業和城市的農業人口中,約有1.5~2.0億;在發展過程中尚要為4~5億的農民創造就業崗位,這是一個嚴峻的挑戰。據資料,全世界整個西方發達國家總共為社會提供4.5億個工作崗位。2002年3月,全國城鄉登記失業率為3.7%,同期社會科學院估計失業率為5~6%。因而,中國農民的不再作農民的出路是個非同小可的難題。在亟待解決農民轉移難題的同時,卻產生了有技能勞動力嚴重不足現象。目前,中國制造業從業人員1.4億,其中技術性工人只占50%;7000萬技術工人中,初級工、中級工和高級工各占60%、35%和3.5%。制造業發達的日本、德國的高級工占40%左右。
我們是崇尚“勞動致富”的國度,但現實中我國本分、勤勞的農民階層,卻是最不富有的人群。美國歷史學家戴維•蘭德斯在《國家的富裕與貧窮》一書中說到,3個世紀以前,一個莫桑比克居民與一個瑞士居民的收入之比大約是1:5,現在卻是1:400。證明了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貧富差距拉大。這些交織著的矛盾和問題,提示在經濟技術快速發展時的中國農村,農村居民自身素質成了制約農村發展、農業進步的至關重要的因素。
二、農村繼續教育對農業經濟的促進
1.農村繼續教育與農業勞動力智力結構的改善。我國農業勞動力超過4.5億,相對于農業技術的推廣和農業現代化的要求來說,難以滿足農業發展和農民奔小康的需要,20世紀90年代25歲以上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僅2%,遠遠低于發達國家27.6%的平均水平,且低于下中等收入國家8.8%的平均水平。如果把高中畢業以上文化程度算是高級層次,初中畢業程度算是中級層次,而小學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算是初級層次的活,那么,我國農業勞動力高、中、低三級的智力結構比例大體就是10:43:47。這是一個初級層次比例太高,而中、高級層次比例太低的不合理的智力結構,嚴重地妨礙了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已成為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嚴重阻礙。農業發展靠科技,科技進步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唯有教育尤其是繼續教育,才能提高和改善農業勞動力的智力結構。
2.農村繼續教育與農民收入的增加。加入WTO后,在國內糧食價格受進口壓力下降的情況下,中西部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民收入會受到影響。這是因為大多數傳統農區農民從種植業得到的收入仍然占總收入的60%以上,如果種植業受進口影響,比較效益進一步下降,農民種地只能吃虧,這將使得農民收入減少。
要想增加農民的收入,必須大力發展農村繼續教育。農村繼續教育是增加農民收入,實現農村經濟騰飛的重要途徑之一。而農村勞動者素質低,觀念陳舊,科技推廣力度不大是制約農民收入增加的內因。只有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農村繼續教育,提高勞動者素質,才能使農村勞動力轉變觀念,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加速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運用,大力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才能使農業產業化的主體具備強烈的商品意識、產業一體化知識與技術創新精神,用現代技術武裝和改造傳統產業,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才能使鄉鎮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水平提高,更好地發揮其在農民增收和結構調整中的作用。
3.農業繼續教育與農業勞動力的有效轉移。我國每年有大量的青少年學生因升學無望加入到農村勞動力大軍中,農村富余勞動力的隊伍不斷擴大,向城鎮轉移是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必由之路,但是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沒有參加過任何職業培訓,缺乏城市就業所需的勞動技能,只能生活在城市的最底層。當前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的過程中出現三個顯著特征:一是農村勞動力正在加快向第二、三產業轉移;二是轉移的直徑不斷擴大;三是就業難與“民工荒”矛盾并存。這些趨勢和矛盾表明,在勞動力就業過程中技能的重要性凸顯。因為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勞動力供給狀況的變化,市場對勞動力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雖然目前沿海地區出現“民工荒”,但并不表示勞動力供不應求,恰恰相反,正是因為粗勞動力供給大大超過市場需求,導致粗勞動力工資水平過低,造成了農民工的回流。而熟練農村勞動力基本上能穩定地留在城市,并且工資水平隨著工齡的增加不斷提高。
農村勞動力轉移的趨勢和矛盾表明了職業教育、職業培訓的重要性。中國制造企業的迅猛發展對技術性人員形成了強大的需求,而技術性人員恰恰是勞動力市場上最緊缺的,供給與需求之間存在較大差距。我國大量農村青年沒有接受職業教育,直接進入勞動力市場,他們只能提供“粗勞動”,無法提供市場所需的熟練技術。更有大量完成九年義務教育,甚至未完成九年義務教育不滿16周歲的農村孩子,大量成為從事簡單勞動的“童工”。這些勞動力都有待于接受職業教育穩定轉移出去。
三、發展農村繼續教育的幾點建議
1.突出農村繼續教育的戰略地位。農村繼續教育不僅關系到農民的出路,還關系到社會穩定、國家富強。政府要從全民族富強、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高度來看待農村繼續教育。政府應在確保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通過立法來強化農村繼續教育的戰略地位。教育行政部門要像抓九年義務教育那樣抓農村繼續教育。在充分利用現行繼續教育資源基礎上,政府要力促教育行政部門和勞動部門搞好繼續教育的統一規劃,協調繼續教育的整體布局,完善繼續教育的各種形式,有所側重地抓好繼續教育及相關配套工作,以確保真正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實現農村剩余勞動力有序轉移的機制,并使其法制化、制度化、規范化。
2.調整農村教育定位。農村教育的定位問題,是解決農村教育走向何處、農村教育為了誰,以及農村發展要靠誰等問題的前提。我國長期存在的城鄉二元經濟社會結構,導致國家在教育政策上傾向城市,形成“城市中心發展論”,農村教育的發展采用的也是城市取向的教育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農村孩子接受教育只是為了上大學,跳出農門,成為都市人。如此,農村教育只是培養了兩種人:一種是一批來自農村的都市人,為城市發展提供了新的主力軍,農村教育培養的人才大都遠離了農村;一種是“種田不如老子,喂豬不如嫂子”的無一技之長,沒考上大學的學生農民。陶行知曾指出:“中國鄉村教育走錯了路:叫人離開鄉下向城里跑,叫人吃飯不種稻,穿衣不種田,做房子不造林,叫人羨慕奢華,看不起務農,叫人分利不生利,叫農人的子弟變成書呆子。”一個世紀后的中國農村教育依然如此,發展緩慢甚至停滯不前。農民素質低下成為制約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瓶頸,而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農村教育的定位失誤。
要解決中國社會城鄉差別、地區差別這兩個基本矛盾,必須調整農村教育的方向,回歸素質教育。我們正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面推進農村的工業化、城鎮化和國家的現代化,最終實現城鄉統籌發展。目標能否實現,根本上取決于八億農村人口能否實現人的現代化,關鍵是要把農民從小生產者轉變為現代公民。人的現代化主要表現為觀念、勞動、生活與交往方式的現代化;表現為素質全面發展、身心和諧發展、個性特長發展及其創業能力發展,而這就要求農村教育必須是全面的素質教育。
3.引導農民接受繼續教育。大批低素質的農村勞動力未經職業培訓直接進入勞動力市場,很大原因是我國沒有實行嚴格的就業準入制度。為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實現農村勞動力的有序轉移,必須有計劃、有步驟地推行職業準入制度。對于在讀的初、高中學生,在進入勞動力市場之前必須接受職業培訓或接受職業學校教育,并取得相應的畢業證書或職業資格證書后才能就業。對于已走向社會的農村勞動力,政府要鼓勵他們接受繼續教育,并對積極參與繼續教育的人員給予一定獎勵。以通過職業準入來引導農村青少年接受繼續教育,激勵農民的教育消費,從動力機制上改變農民對繼續教育的態度,從主客觀兩方面促進農村勞動對繼續教育的需求,以實現農村勞動力穩定轉移。
4.改革農村繼續教育內容。要發展農村職業技術教育和成人教育,促進農民的職業轉化。發達國家都有發達的職業技術教育和繼續教育,而我國受過這方面教育和培訓的農民不足20%,同發達國家相比有很大差距。隨著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產業中的科技含量越來越高,對勞動者的科技、文化水平的要求也更高。同時,農村經濟正從產業單一化向多元化轉換,這種轉換需要多種類型的人才。在我國農村勞動力轉移的過程中,亦工亦農的“雙棲人口”將大量、長期的存在。因此,無論是農村職業技術教育還是成人教育,都要適應經濟結構調整、技術進步和勞動力市場變化,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專業設置既要考慮第一產業的需要,又要考慮第二、三產業的需要;既要考慮農民當前就業需要,又要兼顧他們將來的就業需要。在現代農業技術教育中,要重點提高農民生產技術水平和專業技術能力,如圍繞先進適用的農業新知識、新技術進行培訓,向農民傳輸現代農業生產理念。在就業技能培訓中,要圍繞農民進城就業的需要進行培訓,提高農民的市場經濟知識和技能,提高政策法律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質,使農民具有就業競爭能力,促進農村勞動力的有效轉移。
5.創新教育方法。一是在農村中小學教育內容的選擇和教學活動的開展上,在實現國家規定的基礎教育基本要求時,要緊密聯系農村實際,突出農村特色。在農村初、高中適當增加繼續教育內容,開展“綠色證書”教育,并積極創造條件或利用職業學校資源,開設以實用技術為主的課程,鼓勵學生在獲得畢業證書的同時獲得職業資格證書。二是發展農村繼續教育時,實行多樣、靈活、開放的辦學模式,把教育教學與學生實踐、社會服務、技術推廣結合起來,加強實踐能力與就業能力的培養。實行靈活的教學和學籍管理制度,方便學習化社會的形成與發展。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因為教師擔負著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責,對能否培養人們從小就熱愛學習的興趣乃至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這又直接影響著終身學習社會的發展進程和社會效果。三是以農民培訓為重點開展農村成人教育,普遍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積極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使他們初步掌握在城鄉和非農產業就業所必需的技能,并獲得相應的職業資格或培訓證書。堅持培訓與市場掛鉤,鼓勵和支持“訂單”培養,先培訓后輸出。逐步形成政府扶持、用人單位出資、培訓機構減免學費、農民適當分擔的投入機制。四是加強農村學校勞動實踐場所的建設。勞動實踐場所是貫徹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實行“農科教結合”和“三教統籌”的有效載體。各級政府要根據農村教育的需要,充分利用現有農業示范場所、科技推廣基地等多種資源,鼓勵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擔任專兼職指導教師,指導和支持農村學校積極開展各種勞動實踐和勤工儉學活動。
五是加大城市對農村教育的支持和服務,促進城鄉教育協調發展。城市各級政府要堅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為主,以公辦中小學為主,并適當減免學費,保證進城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城市職業學校要擴大面向農村的招生規模,城市各類職業學校和培訓機構要積極開展進城務工農民的職業技能培訓。積極推進城市與農村、東部與西部職業學校多種形式的合作辦學,不斷擴大對口招生規模。
參考文獻:
〔1〕吳華財.“三農問題”與農村成人教育發展戰略選擇〔J〕.中國科技信息,2006,(5)239-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