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05 09:53:1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中國成人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 要] 成人教育的目的是實施終身教育;成人教育具有社會性和正規性等特性;成人教育的類別和形式是多元的;成人教育的前景是光輝燦爛的。
[關鍵詞] 成人教育 終身教育 發展前景 中國 探析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隨著中國加入WTO,我國教育也出現了全球化、國際化的發展趨勢。黨的十六大、十七大將“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構建終身教育體系”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和任務。在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過程中,成人教育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成人教育發展迅猛,碩果累累,為我國教育事業的全面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本文將從成人教育的基本概念、特性、形式、現狀等方面進行分析,從而揭示中國成人教育壯觀燦爛的前景。
一、終身教育與成人教育
終身教育與成人教育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終身教育,是貫穿個體生命全過程的教育。其組織包括學齡前教育、學齡期青少年的各級學校教育、大學后繼續教育及各種類型的成人教育。而成人教育則是終身教育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它通過業余、脫產或半脫產的途徑對成人進行教育。終身教育的目的在于:維持和改善個體的發展與社會生活質量,以適應社會急劇變化和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需要。而成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卻在于:實施終身教育。成人教育更偏重于獲取學歷文憑,以滿足社會及個人的需要。可以說:終身教育是教育觀念和思想意識的問題,這是世界潮流;而成人教育則是具體教育環節和教育方式問題,是被國際公認的“頂點教育”。
二、成人教育的特性
成人的年齡、心理及生活環境等方面的因素,決定了成人教育的特性。
(一)成人教育具有“社會性”和“非正規性”。這是成人教育最主要的特性。
成人教育是一種具有廣泛社會性質的教育活動。是一種非官方的、社會的、民間的教育。它的學習對象最多,并能滿足社會各階層、各群體及成人學習者教育的需求,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成人教育又是一種非傳統的教育方式。在學習時間和學習方式上有較強的靈活性。它能夠滿足社會及成人學習者的需要。
(二)成人教育體現成人學習者的“自主性”和“自覺性”。成人學習者由于工作和自身條件的不同,自主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以滿足生活及實際工作的需要。成人學習以自學為主,雖然有面授和答疑的機會,但畢竟有限,因而靠學習者自覺地學習。因此,成人學習者必須具有高度的自覺性。
(三)成人教育體現成人學習者的“功利性”和“實用性”。成人教育有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之分。但當前成人選擇學習的方式,一方面是為了自身工作的實際需要,另一方面則是為了取得學歷文憑。更多的成人學習者由于學歷不達標而不能從事更理想的工作,也有一部分成人學習者則是由于工作的實際壓力所迫而不得不再學習以增長知識,以適應實際工作的需要。
(四)成人教育體現成人學習者的“創造性”和“成就感”。由于年齡、生活閱歷和工作經驗等因素,決定了成人獨特的思維能力。因此,成人教育應該體現成人的“創造性”和“成就感”,讓成人學習者通過對知識的學習及對問題的分析研究以獲得獨特的見解,突出其獨特性。同時成人教育學校還應該提供一定的平臺,讓學習者有機會把自己的創造成果展現出來,使其獲得成功的喜悅。
(五)成人教育體現“時代性”和“變革性”。成人教育通過各種形式讓學習者從思想上更新觀念,明白今天投身于成人學習是時代的潮流,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同理,成人教育更要從成人學習者的實際出發,對教材和教學方法進行改革,使成人學習者樂于學習、勤于學習而又學有所獲。
三、成人教育的類型和形式
成人教育的類型是多元的。成人教育的類型按其功能可概括為:補償教育、繼續教育、成人職業教育和社會化生活教育。
補償教育包括掃盲教育、文化基礎教育、學歷教育。其目的就是使那些因各種原因失去教育機會或未完成正規基礎教育的人提供第二次教育的機會。
繼續教育的目的主要是為那些已完成正規學歷教育的人繼續提供學習新知識,提高專業水平能力的教育。繼續教育是當今成人教育的主流。也是成人教育發展的主要方向。
成人職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和提高成人就業或從業的能力。它能擴大成人就業的機會,同時也是為了提高在職人員的職業能力。
社會文化生活教育的目的是滿足社會成員個人的教育需要。這是非學歷的、非功利的、最自由的一種素質教育方式。
成人教育的形式也是多元的。目前我國成人高校類別繁多,其形式包括:廣播電視大學、夜大、職工高等學校、民辦高等學校、管理干部學院、成人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現代遠程教育學院、網絡教育學院、獨立設置的函授學院、普通高校舉辦的成人教育、衛星電視教育及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等成人教育、成人中專學校、成人中學、成人技術培訓學校、農民文化技術學校、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和中專自學考試等成人中、初等教育。此外還有網絡大學及各種進修、培訓輔導性質的函授、面授學校。有的學者還將“視聽學習”“業余學習”“脫產學習”等方式視為成人教育的形式。
四、成人選擇再學習的目的和心理
(一)學習目的
讀書使人充實,讀書使人快樂。離退休的老年人,或有一種孤獨感和寂寞感;或還感受到精力充沛,尚可發揮一點余熱;或想為子孫后代做點表率――因而選擇了上老年大學再學習的方式。他們通過學習,既可增長知識,豐富生活,陶冶情操,又找到了樂趣,還充實了自己;既可關注社會和國家大事,又思考了人生,更好地實現人生價值,還保持了大腦生機,延緩了衰老,促進了健康。
為學歷達標,減輕工作壓力。成年人讀書,除老年學習者外,多數人學習的目的都在于獲取學歷文憑。因為種種原因,很多人錯過了正式的普通高校的學習機會。因學歷不達標而不能進入更理想的部門工作,也正由于未能達到一定的文化程度,原有的知識適應不了高新技術發展的需要,因而需要再學習以獲得更高的學歷文憑,從而適應更理想的工作需要。
為履職晉級,獲得更好待遇。成人學習者為獲得文憑,豐富知識,充實自己外,有相當一部分人則因為學歷不達標而職稱上不去,因而只有再選擇學習,以滿足晉升職稱的需要。
(二)學習心理
成人選擇不同教育形式的心理,由其年齡、工作性質等因素決定。
1.成人選擇自考是由于自考不設門檻,沒有入學考試,又不受年齡、性別、職業及原有學歷的限制。同時,考試過關一科在幾年內都有效。正由于入學容易,且靈活,故而自考人數多。
2.成人選擇電視大學是因為電大招生形式靈活多樣。成人專科生:招收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在職人員及廣大社會青年,參加全國統一成人考試,上線錄取,并按學習形式(脫產、業余)修完本專業教學計劃規定課程,成績合格就可以頒發國家承認的大專學歷證書。
普通專科生:招收普通高校錄取線下考生,經參加全國統一考試后按新規定的電大錄取分數線錄取。學習形式一般為全脫產,修完規定課程成績合格,頒發國家承認的大專學歷證書。
注冊視聽生:招收高中畢業學歷或相當于高中畢業學歷的在職人員和社會青年,實行免試入學。學習形式一般以業余自學為主。學習成績合格后頒發中央電視大學專科畢業證書。
第二學歷:凡持有國民教育系列專科畢業證書,選擇第二專業學習者,可免試入學。學習形式與成人專科相同。
開放教育生:凡具有國民教育系列高等專科以上學歷,均可報讀開放教育本科相同或相近的專業。實行免試入學,寬進嚴出。修完規定課程,達到畢業最低學分要求,頒發國家承認的本科畢業證書。
高等職業教育生:招收中等專業學校、職高、技校等相關畢業生或普通高中畢業生和具有同等學歷在職人員和社會青年,參加全國統一考試。
電視大學發展迅猛而且形式靈活多樣,為成人考生提供了較好的條件,因而報考人數較為可觀。當今遠程教育已實現教育的全球化。
3.成人選擇函授大學,是因為與自考和電大相比,函授大學是以有計劃、有組織、有指導的自學為主。函授雖然要參加全國統一升學考試,但取分線并不高;每學期所學課程都由任課老師事先擬出計劃,學員可在面授前按老師的要求自學并完成作業;考試過關率較高。所以成人也較喜歡這種方式學習。
成人除選擇以上幾種方式外,還選擇夜大學、視聽學習、業余學習、脫產學習輔導等非學歷教育學習。成人通過非學歷教育培訓,能滿足實際工作的需要。加之非學歷教育的學習方式較靈活,因此成人也較喜歡參加非學歷教育培訓。
五、成人教育現狀
社會的發展離不開教育,國家的富強離不開教育。改革開放30年以來,我國的成人教育在發展中前進,在前進中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據教育統計:
1978年――1998年:全國掃盲7693萬人;成人高等教育共畢業本、專科生992.21萬人。
1992年:全國成人高等學校在校生81.43萬人;成人中等學校在校生91.47萬人;成人初等學校在校生828.89萬人;農村接受各種實用技術培訓農民達4400萬人次;城市接受各種崗位培訓的職工達4000多萬人次。
1998年:成人初、中、高等學校在校生規模分別達到538.55萬人、67122.77萬人、282.22萬人。
2001年――2007年:全國掃盲1200萬人;全國開展實用技術培訓4.13億人次;
2005――2007年: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1.06億人次;
2006年:參加各類培訓和學歷教育的企事業職工共計9174萬人次;
1999年――2007年:電大系統開放教育累計招生458萬人,畢業學生達238萬人,在校生200余萬人,電大培養的高等學歷畢業生突破600萬人,各類非學歷教育培訓超過4000萬人次。
近年來,農村成人學校均規模已達到7000萬人次。
目前,我國獨立設置的成人高等學校有962所,教職工20.39萬人,興辦函授、夜大學歷教育高等學校1311所,各類成人中等學校40余萬所,成人初等學校18萬所。
我國成人教育取得的成績是卓著的。然而,面對激烈變動的社會環境和日益迅猛的社會發展,面對社會競爭、潮流和變化的威脅和挑戰,我國的成人教育的發展還面臨著許多困難和問題。具體表現在:1.人們對成人教育重要性的認識還缺乏一定的思想高度。2、政府對成人教育的經費投入尚不足,許多成人學校在設施等多方面的條件都還很落后,難于適應快速發展的網絡教育的需要。3、成人教育培養計劃滯后于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4、成人教育管理體制和監督機制還不夠完善;5、一些成人學校辦學宗旨出現變異。成人教育的宗旨在于發展成人高教事業,為那些由于歷史和社會的原因而未能獲取高一級學歷文憑的各方面成人提供條件,以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然而,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目前一些成人大學辦學思想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只重數量不重質量。6、管理監督機制尚不健全,辦學網絡尚不完善。一些成人學校在教學和管理方面都不嚴,授課教師的隨意性很強,而且教考還不甚分明。這就容易讓一些平時不上課而又善于投機的學員鉆空子。7、大多數成人教育學校還主要使用普通教育的教材,顯現不出成人教育的特點;8、成人教育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還很落后,還不能很好地調動學員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綜上所述,成人教育是多元化、終身化、彈性化、動態化的。縱然成人教育當前還存在諸多方面的困難和問題,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體制、規范管理,有待于進一步完善成人教育網絡,有待于進一步革新教材,改革教育教學模式,有待于進一步建立開放靈活的成人教育體系。然而成人教育的發展是健康的,前景是光輝燦爛的。在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終身學習的大環境下,成人教育將以其獨特的教育類型和多元的教育形式發揮其重要的作用,培養出各種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型的專門人才,為建立學習型社會,促進中國教育事業的全面發展,為中國的繁榮和強盛做出更大的貢獻!
摘 要:成人教育政策法規是維系成人教育生命的最關鍵的因素。新中國成立后,成人教育政策法規不斷調整,不斷發展和完善。當前,成人教育法規建設需要建立以《成人教育法》為主干,以各種成人教育“條例”、“規程”、“辦法”等具體的政策、法規為支撐的協調一致、層次有序、完整統一的體系。
關鍵詞:成人教育;政策法規;文本;特征
新中國成立以來,成人教育改革的歷史,就是成人教育政策法規不斷調整的歷史,也是成人教育政策法規研究不斷發展的歷史。
一、新中國成立之初成人教育政策法規文本及其特征
1.新中國成立之初成人教育政策法規主要文本
新中國成立之初,黨和國家的第一代領導集體,為了恢復和發展經濟并使勞動人民在政治、經濟、文化上徹底翻身,明確地把發展成人教育作為建國初期的重要國策。1951年10月1日,國務院公布了《關于改革學制的決定》,《決定》以法令的形式確定了成人教育在教育體系中的地位。同年,黨中央決定成立掃盲工作委員會和職工業余教育委員會。政務院、教育部分別頒發了《關于開展農民業余教育的指示》、《關于發展職工業余教育的指示》及《各級職工業余教育委員會條例》。掃除文盲工作委員會會同教育部等頒發了《關于掃盲標準、掃盲畢業考試等暫行辦法的通知》、《關于籌辦掃除文盲協會的通知》、《關于組織農民常年學習的通知》、《關于職工業余文化教育工作的通知》等。同期,黨和政府分別了《關于在職干部學習的通知》、《關于加強干部文化教育工作的指示》。1956年黨中央決定按照高級黨校辦學模式,在基礎較好的工業大學開辦領導干部特別培訓班,以適應工業發展的需要。
2.新中國成立之初成人教育政策法規的特征
以法令的形式確立了成人教育在教育體系中的地位,成人教育的發展被納入國民經濟發展計劃,客觀上使成人教育由最初的工農文化翻身的政治需要變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需要,實現了成人教育在辦學方向和目的上的社會主義改造。由此,工人教育、農民教育、干部教育、掃盲教育和知識分子再教育得到迅速發展。
二、“”前十年成人教育政策法規及特征
1.“”前十年成人教育政策法規主要文本
1958年,隨著“”的出現,多快好省地掃除文盲、普及教育,培養出一支數以千萬計的又紅又專的工人階級知識分子隊伍,成為了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巨大的歷史任務之一。據此,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了《關于教育工作的指示》、《關于在農村中繼續掃除文盲和鞏固發展業余教育的通知》。教育部下發了《關于農村業余教育的通知》。1958年5月,劉少奇發表了《我國應有兩種教育制度、兩種勞動制度》的重要講話。講話指出,我們國家應該有兩種主要的學校教育制度和工廠農村的勞動制度:一種是全日制的學校教育制度和工廠里面、機關里面八小時工作的勞動制度;另一種是跟這種制度相并行的教育制度,就是半工半讀的學校教育制度和半工半讀的勞動制度。廣大人民群眾都積極擁護和支持兩種教育制度的改革構想,《人民日報》相繼發表了《大量發展民辦農業中學》、《舉辦半工半讀工人學校》的社論。此時發展半工半讀、半農半讀學校,已經成為一種勢在必行的發展趨勢。
為加強函授教育管理,1963年教育部下發了《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和中等專業學校函授、夜校教育的通知(草案)》,由此,函授教育管理步入規范的軌道。
2.“”前十年主要成人教育政策法規的特征
起初,由于受“”錯誤思想的影響,使得當時制定的成人教育政策法規超越了歷史條件,表現出一定的盲目性。1962年我黨認真總結了建國以來的經驗教訓,根據計劃經濟的特點,提出“實事求是、量力而行”,按照“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進行了有效地調整,明確了整個民族的教育制度――半工半讀制度,啟動了函授廣播電視教育,在辦學形式上提出“三結合”、“六并舉”,于是,由國家、社會、企業、農村組織共同參與的各類各級教育、成人教育很快在中國大地上發展起來。
三、改革開放以來成人教育政策法規及其特征
1.改革開放以來成人教育政策法規主要文本
自1987年開始,中國成人教育進入了改革與發展的歷史階段。黨和國家多次召開成人教育重要會議,并出臺了一系列成人教育改革政策。1985年,黨中央頒布了《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確立了成人教育在國民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地位。1987年,由國務院批轉的國家教委《關于改革和發展成人教育的決定》又明確了成人教育的發展目標和發展任務,這在我國成人教育發展史上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1993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國家教育委員會《關于進一步改革和發展成人高等教育的意見》,提出了動員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大力支持、積極興辦多種形式、多種層次、多種規格的成人高等教育,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規。
(1)加強職工崗位培訓。199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了《關于加強職工教育工作的決定》,同年,國家教委頒布了《關于加強崗位培訓管理工作的意見》。1994年,勞動部、人事部印發了《職業資格證書規定》。1995年,中央組織部、國家教委等5單位印發了《關于加強干部培訓管理的若干規定》。同年,國家教委印發了《成人中等專業學校校長崗位培訓規范(試行)》。1996年,勞動部、國家教委印發了《企業職工培訓規定》。這一系列文件規定,推動了我國崗位培訓制度的建設,成人教育不斷取得進步與發展。
(2)掃盲與堵盲并重。1978年11月,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掃除文盲的指示》,正式提出“一堵、二掃、三提高”的掃盲基本方針,從指導思想上清除了以往“重掃盲輕堵盲”的錯誤認識和在鞏固提高工作方面存在的弊端,加強了掃盲的法規建設。我國政府有關或涉及掃盲教育共制定了七部法律,它們是《憲法》、《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殘疾人保障法》、《婦女權益保障法》和《監獄法》,兩部法規,即《掃除文盲工作條例》和《殘疾人教育條例》。掃盲教育成為解決“”遺留問題的重要舉措。
(3)建立了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制度。1981年1月13日,國務院批轉教育部《關于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試行辦法的報告》,決定建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制度。1993年,頒發了《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綱要》中明確規定:“要完善和發展自學考試制度,鼓勵自學成才。”1995年,國家教委了《關于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社會助學工作的意見》。1996年,正式頒布了《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開考專業管理辦法》。這些指導性文件和管理措施,為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的建立和發展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
(4)鼓勵社會力量辦學。針對民辦教育在恢復起步過程中管理和辦學方面出現的問題,國家教委依次了《關于社會力量辦學的若干暫行規定》、《關于社會力量辦學幾個問題的通知》、《社會力量辦學教學管理暫行規定》、《關于加強社會力量辦學管理工作的通知》等,從此,社會力量辦學迅猛、健康地發展起來。
(5)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的改革深化。在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辦學資格審批權限、規范管理、教學計劃的制訂、教學過程的實施、證書管理、成人高等教育評估等方面均制定了相應的規范性文件。如:1985年國家教委發出的《關于不得自行組織國家承認學歷的統一考試的通知》,1987年國家教委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舉辦函授教育暫行工作條例》及《普通高等學校舉辦函授和夜大學審批手續的通知》,1990年國家教委頒發的《關于普通高等學校治理整頓工作的若干意見》,1992年國家教委的《成人高等專科教育制訂教學計劃的原則意見》,1993國家教委制定并印發的《函授教學過程實施要點(試行)》、《關于成人高等教育畢業證書統一負責制及加強管理的若干規定》及《關于各類成人高等學校評估工作的意見》等。
2.改革開放以來成人教育政策法規的特征
(1)對成人教育的認識有了新的飛躍。成人教育是我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基礎教育、職業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具有同樣重要的意義,認識到成人高等教育與社會各方面都具有緊密的聯系。
(2)解決“”遺留問題。職工雙補教育作為解決“”遺留問題的重要舉措,將掃盲教育與普及初等教育、掃盲后鞏固提高的繼續教育三者有機結合起來。
(3)成人教育開始履行新一輪的使命與任務。成人教育已不再是過去的工農教育,也不是對未接受學校教育的成年人實施的補習性教育,相反,它是針對所有社會成員提高素質與能力的教育。成人教育工作的重點實現了由對青壯年職工的思想教育和文化技術補課向開展崗位培訓的轉移。加強崗位培訓,實行持證上崗,進行制度化管理。
(4)成人高等教育經過實踐――調整――再實踐,在辦學形式、辦學層次和規模上得到更大發展。成人高等教育在招生、審批、管理、評估等方面進一步規范。自學考試作為一種廣受成年民眾青睞的新型方式在全國蓬勃興起,力度不斷加大。農村成人教育納入綠色證書計劃、星火計劃。社會力量辦學采取了“積極鼓勵、大力支持、正確引導、加強管理”的“十六字方針”,明確了社會力量辦學應當以職業教育、成人教育、高級中等教育和學前教育為重點,使民辦教育與經濟體制、科技體制、教育體制改革以及社會發展緊密相聯。
半個世紀以來,成人教育政策法規的制定,始終緊緊圍繞鞏固民主政權、解放生產力、振興國民經濟、提高國民文化水平的基本目標而展開,緊緊圍繞發展生產力,實現工業化,滿足人民群眾物質文化需要的基本任務而延伸。改革開放以來,在黨的領導下,成人教育政策法規的制定,依然堅定不移地與經濟結構改革同呼吸,與經濟制度重構共命運。同時,它又義無返顧地以踐行科教興國戰略、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為神圣使命,以促進兩個文明建設、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與文化生活需要為光榮職責,通過維系成人教育的發展,促進人民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國民經濟的發展。
目前,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更需要大力發展成人教育。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成人教育的服務對象已經從早先的工人、農民、軍人、干部、科技人員擴展到了更多的社會人群,尤其是社會轉型期需要得到特別關注的失業與創業人群、婦女與老年人群、流動人群與社區人群以及社會歸正人群等。因此,制定成人教育政策法規的視野應擴充到對就業、再就業、創業培訓、資格證書培訓、干部培訓、執政管理能力培訓、黨員先進性教育、社區成人教育、老年教育、弱勢人群教育、社會歸正人員教育等方面。在成人教育法規建設方面,需要建立以《成人教育法》為主干,以各種成人教育“條例”、“規程”、“辦法”等具體的政策法規為支撐的,協調一致、層次有序、完整統一的成人教育政策法規體系,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成人教育的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摘 要:在新中國建立50余年的發展歷程中,我國成人教育既有迅猛發展的“凱歌行進”時期,亦有迅速下滑的低谷階段,其發展過程的高低起伏及階段性特征與我國特定時期的歷史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從歷史的角度分析我國成人教育發展的階段和特點,可以使我們高屋建瓴,站在歷史的高度審視成人教育的發展歷程,從高峰中汲取經驗,從低谷中汲取教訓,為未來成人教育的持續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中國;成人教育;階段;特征
成人教育作為一個國家整體教育體制中正常的和必要的組成部分,其發展歷程與一個國家的科學和技術、城市和工業、社會經濟和政治的發展、家庭、社會關系以及文化諸領域內發生的變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穿越歷史煙云,歷經建設與改革的風雨洗禮,透過歷史發展的脈絡回看我國成人教育發展史,可以得知我國特定歷史時期特有的國情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我國成人教育發展的階段及其特點。從歷史的角度品評我國成人教育發展的歷程及特點,可以從不同視角、不同層面總結經驗和教訓,為今天我國成人教育的創新發展提供彌足珍貴的有益啟示。
一、1949-1966年,中國成人教育的產生階段,以“掌握技能,掃除文盲”為特征,成人教育迅猛發展
新中國建立初期,擺在黨和政府面前的首要任務是在戰后廢墟上,鞏固政權、解放生產力、恢復經濟、提高人民的科學文化與生活水平。為此,1949年首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制定的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共同綱領》明確提出,“要加強對勞動者的業余教育和在職干部教育”。1950年,政務院(即后來的國務院)指示,確定把工農教育列為國家教育工作的重點。針對當時文盲占人口總數80%以上的嚴重狀況,同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發出了“開展識字教育,逐步減少文盲”的號召。在此期間,廣大人民群眾欲以高漲的熱情投入到祖國的建設中去,但苦于知識與技能的不足,因而紛紛投入到夜校與農校中來,掌握技能、掃除文盲、學習文化成為這一時期我國成人教育的主要內容和特征。
“”前10年,急躁冒進一度使社會主義建設進程遭到挫折,但是,針對社會主義建設需要,黨的八大仍然明確提出了“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工業化,逐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的基本方針,由此,知識與人才備受尊重、“兩條腿走路”深入人心、半工半讀廣為推廣、工農業余教育蓬勃發展、函授廣播教育初露鋒芒,到195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再次發出號召:動員一切積極因素,多快好省地發展教育事業。于是,極具創造性與極富特色的事關國家、社會、企業、農村等各級各類教育、成人教育的“三結合”“六并舉”實踐,迅速席卷整個中國大地,從而使得1949年至1966年間成為新中國成人教育的起步和發展時期。
二、1977-1985年,進入中國成人教育的“成長期”,其主要特征是以學歷補償教育為主,呈“餓漢撲食、迅猛發展”之勢
1966年至1976年,因受“”十年內亂的影響,我國成人教育難以正常開展,基本處于停滯狀態。面對“”10年這場“災難”過后的精神萎枯、文化饑渴、經濟孱弱、人才匱乏、教育缺失以及與國際發展水平差距拉大的艱難境遇,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實現了全黨工作重點的歷史性轉變,進入改革開放和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需要規模宏大的各級各類合格人才,需要億萬勞動者政治思想、文化知識和技術技能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然而,改革開放之初,我們面對的是因“”破壞造成的各類人才嚴重匱乏、勞動者素質同現代化建設需求遠遠不相適應的局面,與此同時,我國十年積壓了大量渴望知識、渴望接受更多教育的人才,這些因“”而“被耽誤的一代”人的“大學夢”,出于“將造成的損失奪回來”的補償心理,產生了對高等教育的強烈渴求,而一兩年的高考,不可能容納那么多人對高等教育的渴求(1977年高校招生不足30萬人)。為滿足社會對知識和學歷的需求,1980年9月5日國務院批轉了教育部《關于大力發展高等學校函授教育和夜大學的意見》,提出“積極恢復、大力發展”高等函授教育和夜大學的方針,并將函授、夜大納入高等教育事業計劃。此后,普通高校先后恢復了成人教育,到1985年全國開展夜大、函授等形式的高校達591所,各行各業舉辦的管理干部學院102所,電大、農民高等學校、職工高等學校迅速發展,自學考試制度在全國逐步推廣,從1980-1985年,各類成教高校和辦學單位已有1 800個。1979-1980年,成人高教迅速鋪開;1981年報考人數突破百萬;1982-1984年,報考人數持續增長;1985年達到巔峰,當年報考人數超過170萬,錄取新生78.8萬。這一時期成人高教成為中國高等教育的有力補充,為在“”中被耽誤學業的成年人提供了一個繼續教育的平臺,同期,初等、中等成教也蓬勃發展,形成了我國“第一輪成人教育熱”。
三、1986-1991年,中國成人教育步入低谷,其主要特征是成人教育“泡沫化”,學員學習積極性下降、成人高教報考人數迅速下滑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1986年12月,國家教委等有關部門聯合召開了建國以來首次全國成人教育工作會議,討論通過了《關于改革和發展成人教育的決定》,確立了“成人教育是當代社會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的必要條件”,“是我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地位,確定崗位培訓、成人基礎教育、成人高中等學歷教育、繼續教育、社會文化和生活教育為成人教育的主要任務。在全國成人教育工作會議和《決定》的推動下,各級各類成人教育學校相繼進行調整、規范和改革,以提高質量和效益,地方、行業、部門和社會力量舉辦成人教育的積極性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激發。然而,在這一時期中國經濟出現“泡沫”現象的同時,成人教育學歷也開始“泡沫化”,社會上文憑之風勁吹,人們對于文憑的渴望遠遠高于對知識的追求,社會上亂辦學、亂發文憑、辦學單位亂收費等“三亂”現象日趨嚴重,形成為文憑而學的局面。由于社會對文憑的畸形需要,導致了成人高等教育的畸形發展,學制越來越短,價格越來越高,各教學機構之間為了爭取生源而不擇手段,成人高等教育越來越背離當初興辦的初衷。在此情況下,一些實行承包經營責任制的企業加大了對職工學習的限制,加之1986年夏季開始實施的全國成人高教入學統一考試和招生計劃的“剛性控制”提高了“入學門檻”、成教的“普教化”以及連帶產生的“學用脫節”“工學矛盾”制約了成人的學習積極性,使成人教育市場疲軟,報考人數連年下滑。1986年,成人高教報考人數迅速降至130萬,錄取56.4萬;1987-1991年間,除個別年份外,年報考人數均徘徊在110萬~120萬之間,年錄取人數不超過50萬。成人教育的滑坡,促使成教界進行反思、調整,1990年國家開始治理整頓三亂,至1990年10月全國1 300多所成人高校自查抽查結束,三亂現象得到遏制, 118所成人高校被取消建制,經過整頓,成人教育逐漸走出低谷。
四、1992-1997年,中國成人教育“梅開二度”,各級各類成教進入快速發展的新階段,其主要特征是政府支持力度加大,成人高等學歷教育和崗位培訓齊頭并進,成人教育熱浪滾滾
1992年初,鄧小平南巡講話發表后,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掀起新高潮,黨中央、國務院根據鄧小平同志的談話精神,做出了“抓住當前有利時機、加快改革開放的步伐、使經濟建設隔幾年邁上一個新臺階”的戰略決策。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各類從業人員提高素質、培訓技能的需求比改革開放之初更高。順應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人才需求,各級政府和教育部門也認識到,要使經濟和社會持續、高速、健康地發展,適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就必須大力發展成人教育。此后,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對成人教育的支持力度空前加大。1992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四大提出了“積極發展成人教育”的方針;1993年2月,國務院印發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明確提出“成人教育是傳統學校教育向終身教育發展的一種新型教育制度”,“要逐步建立以政府辦學為主體、社會各界共同辦學的體制”,辦學體制的重大變革突破了傳統的辦學模式,改變了以往政府包攬辦學的格局,為全民接受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機會與渠道;1994年6月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召開,確定了“大力發展”成人教育的方針;1995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明確規定“國家實行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制度”。政府的政策支持致使各級各類成教進入快速發展的新階段,報考和招生人數不斷攀升。1992年成教報考人數144.3萬、錄取59.2萬,“二輪成教熱”初露端倪;1993年報考170萬、錄取86.3萬,勢頭猛進;1994年報考189萬、錄取近90萬,掀起熱浪;1995年報考216.6萬、錄取91.4萬,持續高漲。到1997年,成人高校錄取新生首超100萬。與此同時,成人高等自學考試也不甘人后,1993年秋季報考人數突破200萬,1994年春季達到276萬,秋季上升為295萬,1995年春季增至365萬,同期的崗位培訓、繼續教育也持續升溫,逐步走向規范化、制度化。在成人教育順應經濟、社會需求蓬勃發展之時,來自傳統教育觀念對成人教育的種種爭論也此伏彼起,引發了成教機構自上而下的撤并改組,致使從90年代末期開始我國成人教育進入曲折發展階段。
五、1998年至今,中國成人教育進入曲折發展階段,其主要特征是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成人高等學歷信譽下降、招生數量滑坡,成人教育理念急需轉型
90年代末期,我國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快速推進,要求國民素質同步提升,加之十五大“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著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的精神鼓舞,也為成人教育的生存、發展提供了社會基礎。然而,1998年中國普通高校大規模擴大招生,大學在校生人數從每年500萬人擴大到了每年800萬人,2001年教育部又取消了考生“未婚、年齡不超過25歲”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沖擊了成人高考。與此同時,一些地區盲目追求文憑和高層次學歷等不良辦學思想,過度擴張成教招生規模,損害了成人教育的聲譽,甚至出現了成人教育商品化的現象,致使成教學歷在勞動力市場上的處于“二等公民”地位,也影響了成人教育的健康發展。此外,在成人教育的管理體制上,政出多門、為基層服務不夠,缺乏有力的宏觀指導和管理,致使各方面辦學的積極性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和正確引導,以上諸多因素致使1998年以來我國的成人教育規模出現低迷,大批成教、職教辦學主體陷入困境。正如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成人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張竺鵬所說:“成人高校正以每年10%的速度減少。上世紀90年代后期特別是本世紀以來,成人教育急劇滑坡,目前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人大政治學系教授張鳴也認為,“成教發展到今天已經完全異化了,成教文憑根本沒有市場……,成教必須轉型,否則總有一天會壽終正寢。”2004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表明:全國成人高中、成人中等專業學校比上年有所減少,招生人數也呈下降趨勢;成人高等學校505所,不到全國各類高等教育學校總數的1/4;成人高等教育共招生221.16萬人,僅占全國各類高等教育總規模的1/10,與發達國家相距甚遠。總之,目前我國的成人教育發展滯后于市場經濟運行機制和制度創新的步伐,成人教育尚未真正形成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調整、配置教育資源、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辦學機制,仍不適應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下成人教育發展的要求。有鑒于此,成人教育理念急需轉型。
縱觀建國50多年來成人教育的發展歷史,我國成人教育取得的巨大成就有目共睹。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科學技術的日益進步和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如何面對新形勢、從戰略的高度轉變成人教育理念是我們當前必須認真研究和解決的重大課題。
摘要:21世紀的成人教育已經和正在發生若干重大變化,展現出多彩光芒的美好前景,呈現出多元化、多樣化、開放化、產業化、自主化、終身化、社區化、網絡化、高端化、國際化、法制化、學科化等十二個發展趨勢。
關鍵詞:21世紀;成人教育;發展趨勢
中國成人教育的發展變化正在顯現若干本質屬性和時代特征,它既受經濟、政治、社會變革及科技文化知識發展的總量和速度等系統外部條件的影響使然,又受教育系統內部諸因素的相互作用。研究和探索中國成人教育變化演進的規律,有助于從總體上準確預測科學把握成人教育實踐運動的發展方向和脈絡,在推進經濟發展、人才培養和社會進步過程中進一步發揮積極作用。綜觀本世紀初以來中國成人教育的發展態勢,具有以下十二個明顯的趨勢和走向。
一、多元化
成人教育作為建立終身教育大廈下的一根重要支柱,僅靠大眾化的成人高校和開放化的電視大學兩極支撐是不夠的。在建設學習型社會、擴充成人學習機會的宏大使命中,國家公共教育經費不足的矛盾將會長期存在,建立多元化的投資體制、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是緩解這一矛盾的有效途徑。在世界成人教育發展大潮的推動下,各級政府、學校及社會各界對成人教育的認同感和責任感正日益增強,社會各個層面對成人教育的參與和合作將更加充分。高校、科研院所、社會行業團體、職業學校、成人文化培訓單位、民營辦學機構乃至于廣大企業,將在政府的提倡、政策的引導和自身利益的驅動下,廣開財源,各盡所能,各展所長,發揮各自的優勢和特色,有針對性地設計成人教育產品和多元化課程,強化服務功能,有效整合資源,從而形成覆蓋全社會的成人學習聯盟及支持服務體系,為成人教育不斷注入新生力量,使成人教育的辦學主體走上多元化的道路。
二、多樣化
21世紀的成人需求的多樣化、個性的差異化、工作環境的復雜化、職業生涯變異的快速化決定了成人教育的辦學形式和層次等必定是豐富多彩的。辦學規格多樣化,既有多層次多規格的成人繼續教育,也有多層次的學歷教育;有函授教育,也有自學考試,還有網絡教育;有集中培訓,也有實踐考察;有學校培訓,也有電教培訓;有級別考試,也有職業資格認證等。教學活動多樣化。教學以教員為主導,以學員為主體,教學的內容著重于學員的應用,教學的組織方式既包括課堂的面授指導,更側重于課堂外的觀察、討論、座談、實驗、實習、討論、研究、協作、網上教與學的交流等,以充分調動學員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習潛能,提高教學的效能。辦學形式多樣化。按需要辦學,如訂單式培養、菜單式培養、套餐式培養、模塊化培養等等。
三、開放化
按照中國現代遠程教育發展戰略構想,在21世紀初,將建設世界最大的“中國開放大學”,由教育主管部門主管或主辦的廣播電視大學、自學考試系統、函授教育單列機構等教育形式將劃歸中國開放大學統一規劃、統一管理。從目前的實踐特征審視,包括獨立設置的成人高校、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廣播電視大學、部分教學研究型普通高校的成教學院、網絡學院、民辦高校成教部門等是成人高等教育實施開放教育的骨干力量,是處于一線的開放大學,是大眾化教育的主力軍,將在體制的開放、對象的開放、時空的開放等方面做好文章。服務學習型社會,培養應用型人才,普及實用性技能,構建高等教育層次豐富專業多樣的教育“超市”,努力為各類求學者、從業者的知識更新及經濟結構調整中的轉崗就業提供便捷的教育服務。因此,其開放的重點將在投資管理機制的改革、教學機制的優化及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上有所作為,在招生制度上有所突破,在課程設置上更為靈活,在學生的入學資質、學分制管理、教育技術應用及考核評價方面形成自身的特色。成人教育開放化的歷史變革還存在以下潛在可能,即入學由考試錄取制變為選課注冊制,管理以班級和專業為主變為以課程為主,學制由學年制變為學分制或成績累計制等。政府將加大成人教育的開放和改革力度,使成人教育向所有成人、向全社會開放,機動靈活交替循環無始無終地為一切有教育需求的成人提供教育服務,從而成為21世紀成人教育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四、產業化
窮國辦大教育,辦全民的終身教育,完全靠國家投入是不切實際的,龐大的教育需求與國家財政支付能力不足的矛盾在短時期內也難以解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高教作為服務產業的基本屬性為成人教育產業化鋪就了道路,知識資本成為生產力、競爭力的關鍵因素,知識消費群蓬勃興起,成為家庭個體僅次于住房、醫療、轎車之后的大宗消費項目。成人教育從公益事業型向事業產業復合型轉化。面對全社會日益增長的各類成人教育服務需求,政府將充分發揮市場的調節和資源配置的作用,成人教育的辦學主體將通過法人制度,面向市場、面向社會、面向求學者,為就業、轉崗、創業、提升和完善自我的各類成人學習者的學歷教育和繼續教育大開方便之門,并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過程的支持服務,按照等價交換、供求平衡、優勝劣汰等市場規則進行經營運作,走出一條規劃、開發、品牌、服務、自律、完善、提高的產業化發展之路。
五、自主化
隨著公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體系中所占比重不斷降低,市場調節成為經濟結構調整的主要手段,下崗失業現象司空見慣視若平常。加之國家推行的一系列人事、勞動、醫療、福利、社保等制度的改革,成人要適應現代社會職業的可變異性,就必須提升自我的可雇傭性,從而自覺更新知識和技能。成人學習動機由過去為國家為人民為單位為現代化建設而學轉變為為個人生存和發展而學,由過去的組織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由單位支付學費轉變為自己掏腰包,學習完全轉變為個體人力資源開發的私人消費行為。在職業生涯的有效管理中,結合工作實際,個人對未來學習目標的期望、學習計劃的安排、學習時間的選擇、學習方式的確定等帶有濃郁的自發性和自主化、個性化色彩,沿襲數百年以來的班級教學制、整體化、齊步走的教學管理和人才培養模式,以及在指定地點、指定時間、指定老師大規模集中成人學習指定內容的方式將不受歡迎并將逐步淡出21世紀成人教育大舞臺。
六、終身化
終身教育不僅是成人教育的世界潮流,而且已成為各國政府的教育發展戰略和基本國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面開發世界最大、最豐富、最寶貴的人力資源,是我國21世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緊迫任務,建立終身教育體系是教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共同要求。21世紀初以來,知識經濟時代的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知識更新速度的進一步加快,社會產業結構的不間斷調整,我國進入了一個職位成為“稀缺資源”的“危機社會”,個人和企業為了求得生存必須不斷提高專業化水準,進行終生的職業生涯開發。由此引發和帶來的人們工作的流動和崗位的變遷,物質生活的改善和休閑時間的增加,人們將伴隨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發展戰略的落實,按照“活著生活樂活”三步曲的階段目標追求改善生存狀況、提升生活質量的欲望更為迫切,學習型社會的類型也逐漸從學歷本位轉向能力本位,成人著力于全面提高學習能力、就業能力、創業能力,終生學習成為全體公民的價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終身教育與終生學習兩股潮流匯聚奏響的時代強音,成為21世紀成人教育的主旋律。
七、社區化
成人教育將是社區教育的主要方式,發達的社區成人教育成為學習型社會的一種重要特征。社區政府根據社區經濟的發展需要和財政力量主要舉辦成人學歷教育、掃盲教育。社區辦學機構根據自己的能力和實際情況主要舉辦各種滿足成人職業和閑暇需求的繼續教育。成人高校將全面突破圍墻,將教育向社區中心延伸直至邊遠地區的居民區和農村,形成集約化、社會化、合作化的辦學態勢。社區圖書室、文化站、體育中心、娛樂中心、成人培訓中心等各種社區教育設施和機構,將積極吸納豐富的高校教育資源,集成社區教育功能,開展娛樂教育、健康教育、職業教育、法律教育、民生教育、老年教育、婦女教育及青少年教育,使教育與人們的日常工作生活融為一體。社區成人教育將向全方位、多樣化、實用化方向發展,將在擴大成人教育為社區服務的范圍和方式、促進社區精神文明建設、民主建設、承擔社區的科技開發、咨詢和研究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八、網絡化
為緩解龐大的高教需求與我國的優質高教資源非常有限的矛盾,成人教育要實現跨越式的發展必須在現代遠程教育方面實現突破,必須采用現代信息技術使我國的普教及各類優質教育資源得到高效率、大范圍的利用,使大眾真正共享這些資源。同時,借助信息技術在全社會的廣泛應用和現代遠程教育的巨大張力,為有效解決成人學習突出的工學矛盾也提供了可能,為成人處處能學、時時可學、人人樂學的寬松自由個性化自學創設了條件。“國家將把發展網絡教育作為國家信息化的一項基本國策,加大對網絡教育的投入,大力加強成人網絡教育”。67所試點高校將通過網絡教育與函授教育的整合再造輝煌,各類繼續教育培訓機構通過通信系統直接將課程或教學視頻輸送到單位和個人的學習終端,奮力打造E―Learning時代的新型成人教育。未來成人教育將充分利用互聯網、衛星網、無線網、多媒體、數碼光盤和電子課程等手段,建設資源豐富的教學網站和方便快捷的教務管理支持服務平臺,大量開發基于B/S模式的網上練習考試系統,為各類成人開拓遠程學習新時空,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習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這將演繹為成人教育的主流形式。
九、高端化
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使成人高等教育得到了跨越式發展。隨著成人專科教育的普及化和本科教育的大眾化,伴隨產業升級和高科技的更新換代的拉動,以及我國的新型工業化、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和農民市民化進程不斷加快,中低層次成人學歷教育的市場將逐漸萎縮乃至最終在省、地級中心城市走向消失,成人教育學歷層次需求呈現向高端遷移的趨勢。世界發達國家成人教育的經驗表明,高度普及的和高端發達的成人教育是維系和支撐國家經濟發展和人力資源開發的不竭動力。大學后高級進修培訓、企業高級技術管理培訓、國外中短期培訓、在職攻讀碩士、博士學位等將成為成人繼續教育的新趨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2004年以來先后取消成人學歷教育,轉以高層次創新拔尖人才的高級培訓為主。持續升溫的MBA、MPA熱也是成人教育高端化的標志之一。
十、國際化
WTO的颶風將教育國際化的制度屏障一舉打破,成人教育作為教育國際化的前沿陣地率先敞開了胸懷。由于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水平和發達國家相比存在巨大的落差,發達國家的優質教育資源已作為先頭部隊以迅猛之勢在我國成人教育的各個領域搶灘成功,一場輸入與輸出不對稱競爭的序幕業已拉開。由于成人的支付能力較高,國外教育投資集團在我國高級成人職業教育方面已占據有利地位。經濟的全球化要求我國成人教育目標上培養具有開放意識的外向型專門人才和勞動者,培養具有國際視野、能適應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這一時代命題昭示成人教育必須國際化。然而,國際化也是一面雙刃劍。為避免師資及資金大量外流,我國成人教育也必須奮力拼搏,發揮文明大國的文化優勢,自建和引進結合,既要引進來,又要走出去,還要吸引外資獨立辦學,尤其是國內一流的大學和一流的企業,在教育走向世界方面負有重任,要利用自身優勢,積極開發國外成人教育市場,努力提升成人教育的國際競爭力。
十一、法制化
成人教育的法律地位將進一步確立并不斷完善。上個世紀80年代至2004年以來,中共中央、國務院、教育部先后批轉、頒發了《關于改革和發展成人教育的決定》、《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職業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及兩部面向21世紀的《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其中都明確了成人教育的地位和任務。21世紀初以來,全國和各地頻繁密集的職業與成人教育工作會議文件,國家、省(區)先后出臺的成人教育機構設置管理條例、辦學評估方案等,盡管尚不完備,但從法律、政策法規的層面為成人教育的發展營造了初步的法制環境,成人教育將從關注數量到注重質量、從粗放式到精細型、從無序到有序、從惡性競爭到依法辦學、從市場準入到過程監管認證督導實現一體化的根本轉變,走向社會監督、齊抓共管、質量優先、責權分明、監控有力、自我約束、規范管理的可持續發展軌道。
十二、學科化
終身教育時代的到來和學習型社會的建設,使成人教育學的研究對象變得獨立突出,學科邊界從模糊變得清晰。本世紀之初,在國際成人教育協會及其理論研究熱潮的推動下,成人教育眾多科研學術機構、團體、刊物、成果和一大批熱心的工作者和志愿者,已為成人教育的學科發展奠定了寬廣的基礎。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創立包含中國成人教育協會在內的中央部委及省、地成人教育協會、學會、專業機構團體70余個,創辦成人類學術期刊50余種,出版大型成人教育專著、譯著20余部、論著文集200余種。僅2000年以來2萬余篇,設立國家、部(委)省、廳(市)級成人教育類研究課題百余項。此外,以華東師范大學1993年設立我國第一個成人教育學碩士點為標志,成人教育的學科地位得到確立。目前,除華東師范大學率先建立了第一個成人教育學博士點外,北京師范大學等8家高校在教育學一級學科博士點中冠蓋了成人教育方向,并在覆蓋全國主要城市的39所重點高校建立了成人教育學專業碩士點(含方向)。以這些碩士、博士點的建設與發展為平臺,成人教育學將躋身于我國社會科學之林,成人教育的學術研究將活力倍增,理論研究更為系統,學術交流更加廣泛,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將進入一個新的歷史繁榮期和發展期,將有效促進成人教育辦學的職業化、管理的專業化和發展的科學化。
摘要:成人教育的經濟功能是成人教育發展的動力之一,是成人教育主體與成人教育客體經濟價值的集中體現,文章從新經濟時代教育發展的新視野分析了成人教育的經濟功能,并進一步提出了新經濟時代成人教育的經濟價值功能實現的思路。
關鍵詞:新經濟成人教育 經濟功能 實現
如今以高新技術、信息、知識為核心的新經濟初見端倪,人類知識的積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教育成為重要的生產力,價值的創造已越來越轉向智力勞動,教育水平的高低對一國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教育投資的不足和教育事業的落后都會對一國的經濟發展狀況和水平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誰擁有優勢人才誰將在世界經濟的競爭中占主導的地位,已經成為世界的共識。世界各國和地區更加重視對以傳播知識、創新知識為己任的教育, 尤其是與經濟直接交融的成人教育,成人教育特有的教育培訓功能使成人教育的經濟價值功能得到實現與提升。
一、新時期成人教育的經濟價值功能分析
1、成人教育是促進經濟發展和增長的助推器;
成人教育屬于非義務教育, 相當比重的成人教育是職業技術性質的教育, 直接為產業部門培養勞動力,具有明顯的職業性和生產性特點,可以有效提高受教育者的經濟收益和擇業能力, 以及企業的經濟效益。中國屬于世界上勞動力資源比較豐富的國家,勞動大軍持續不斷汲取新知識, 掌握新技術, 從而為經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新動力。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正處在關鍵時期, 面臨著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的艱巨任務。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必須依靠科技進步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而教育對提高勞動力素質具有不可代替的功能。我國要實現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 成人教育的大發展是關鍵。
2、成人教育是實現人全面諧發展的動力源;
新經濟的發展使得人類擁有的信息量無限擴大,知識更新頻率明顯加快,社會分工更加精細。職業的不斷多樣化和就業機會的急劇變動,使通過學制教育中一勞永逸獲得終身受用知識或技術的做法過時,人們需要不斷學習、終身學習,才能適應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進程。
建立終身教育體系,促進人的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是中國新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和諧社會的關鍵所在。成人教育促使每個教育對象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所具有的能力和行為規范與所處的社會環境相適應,使他們理解并形成社會協作所必需的共同價值觀念、政治方向、思想意識、道德倫理和行為方式,使教育對象在與社會相適應發展的同時形成自己獨特的個性品格,具有個體所處時代性和社會性的共同特征。
4、成人教育是拓寬人才資源開發的關鍵點 。
新經濟條件下,由于知識更新速度加快、半衰期的縮短,人們必須不斷地為自己補充新的知識,接受新的信息,加強技術培訓,以適應這種新環境的快速變化。尤其是各種在職人員必須不斷接受新的教育,補充新的知識。而成人教育是拓寬在職人員知識,增加技能,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科技、經濟和社會效益的有力手段。大力開發人才資源,培養和造就新經濟的高素質人才隊伍,發展成人教育既是基礎,又是關鍵。為此,成人教育應該成為人才資源開發、創新人才資源增值最重要、最快捷的途徑。
二、新時期成人教育經濟價值功能的實現
1、確立“以人為本”、“適度超前”的成人教育思想;
“以人為本”指不僅尊重和滿足成人教育主體作為獨立的社會存在自身的合理需要,還要要考慮到教育對象作為主體的內心認同和接受問題。成人教育的教育對象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目的性較強,他們往往通過工作時間或社會交往清楚地了解自身發展需求,因此對教育教學中各個環節具有能動的影響力和潛在的作用力。因此,確認“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能夠有效地指導成人教育的實施。
知識經濟的內涵和特征,導致教育功能與本質發生變化,使教育成為事關知識經濟發展全局先導性的產業。知識經濟與教育的內在邏輯可以概括“現代化的教育―高科技的知識――高素質的人才――高質量的經濟”。知識經濟要求成人教育優先發展,即“適度超前”發展。
2、積極推進終生教育體系和制度的建立;
知識與智力是知識經濟發展的重要資源,知識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依賴知識的不斷更新和智力的不斷提高。學習與教育是迎接知識社會來臨的重要策略與措施,學校教育無法給予個人一生所要的知識,個人工作上與生活上的實用技能大多數要在離開學校后的成人生涯中獲得。成人的繼續學習至關重要,成年期的教育與學習活動,亟須加強,更需頑強,教育模式必須由單一的經院式封閉型,變為多樣化的家庭、學校等社會一體化的開放型,把從嬰兒教育直到老年教育有機地聯系在一起。把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成人教育、社會教育等所有的教育加以組織,形成一體化的終生教育體系。
3、制定面向個體和服經濟發展的成人教育目標;
新經濟時代要求成人教育的重點,必須由學歷教育轉向職業教育,要以個體發展和社會經濟的需要來發展和完善。一方面要面向教育對象個人職業生涯的發展,即培養出來的人才要具有符合現代技術與現代服務的知識和技能。所學的知識能快速及時地應用于所從事職業的實際工作中,知識面不僅要“專”而且要“博”,要有敏銳地選擇知識、辨別知識的能力。面對知識更新速度加快的局面,要學會學習的方法和學習的能力,應具有較強的自我知識更新能力。[1]另一方面,成人教育的教育目標又應該是服務于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成人教育要實現“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成人教育要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求,改革和調整專業結構,為現代化建設提供必要的智力和技能支持。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通過優質教育服務培養優秀人才,為促進科技進步、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貢獻。
4、創新成人教育教育內容和教育手段;
經濟時代知識更新的加快,要求增強成人教育內容的豐富性和前沿性。成人教育應及時把握人類知識的發展動向,不斷吸納新研究成果,對原有教學內容進行更新、補充。成人教育本身就具有開放型、現代化及覆蓋面廣等特征。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傳統概念的“函授”,已經越來越顯得乏力,前景不佳。必須加大投入,最大限度地借助廣播、電視、衛星、數字通訊、多媒體及計算機網絡等先進技術手段和設備,實施教育,趕上現代化步伐,追求最佳教學效果。
摘 要:總攬當代成人教育發展史,即可至言,中國成人教育發展方式的轉變,總是與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與繁榮如影隨形。在“發展方式轉變”與“文化繁榮發展”的契合與互動中,不僅屹立了中國成人教育跨越發展的里程碑,更為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繁榮傾入了新的動源與活力。在此意義上,本文試圖從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的視域下,清朗中國成人教育發展方式轉變的文化脈絡、文化動因、文化訴求,追索中國成人教育發展方式轉變的文化蘊義、文化價值、文化路徑,為當下中國成人教育發展方式轉變的戰略抉擇提供益實參考。
關鍵詞:中國成人教育;發展方式轉變;文化引示
“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已成為充滿激情和理性的歷史潮流,它向世人宣示,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與繁榮,不僅是我國社會轉型、經濟轉軌、教育轉制的亙久根基,更是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發展方式轉變的核心動力。從此視閾上,也佐證了正是社會主義文化發展與繁榮的不斷推進,中國成人教育才完成了由“工農教育”到“專業教育”再到“國民教育”發展方式的恢弘轉變。同時也申明,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下,發展方式轉變又成為中國成人教育的戰略抉擇。因而,如何清朗中國成人教育發展方式轉變的文化脈絡、文化動因、文化訴求,如何追索中國成人教育發 展方式轉變的文化蘊義、文化價值、文化路徑,應是當下中國成人教育亟待解讀又必須解決的時代命題。
一、建國后中國成人教育發展方式轉變的文化動因與啟示
建國后直至上世紀未,中國成人教育已有過兩次歷史性發展方式轉變,每一次轉變,既是中國成人教育發展的必由趨勢,又是其時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繁榮的必然結果。就此意義而論,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與繁榮,當是中國成人教育發展方式轉變的主要推手與主導力量。
(一)“雙百方針”與中國成人教育第一次發展方式轉變
遍覽建國后中國成人教育發展歷程,細檢中國成人教育的文化存遺,應該說,上世紀五十代穿空而出的成人高等學歷教育,才是中國成人教育呈給中華文明和世界教育最具個性的文化箋頁。歷史脈絡昭明,中國成人高等學歷教育的出現,并不是一次簡單的教育或社會事件,而是黨的文化“雙百方針”在教育領域的花繁錦簇。1956年5月2日,在最高國務會議上正式宣布,將“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作為黨發展科學、繁榮文學藝術的指導方針。“雙百方針”的提出,反映繁榮文化藝術、發展科學技術的時代要求,立即在知識界引起強烈反響,學術文化事業出現了生氣勃勃的發展景象。然而,“雙百方針”推進與實施,也促發了對500萬舊知識分子的思想改造與團結問題的爭鳴,更凸現出培養一大批無產階級自己的知識分子和專業人才的極端重要性與極其緊迫性,引發了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對如何培養和造就無產階級知識分子與專業人才問題的戰略思考。在這個大背景之下,黨和國家一方面對普通高等學校進行院系調整,另一方面,在院系調整的基礎上,進一步挖掘全國現有高校的人才培養潛力,讓更多的在職工農和干部通過接受現代科學文化知識教育,培養為無產階級新一代知識分子與專業人才。由是,函授大學與夜大學的創辦被列入國家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
函授大學與夜大學創辦的歷史意義深沉而悠遠,它不僅意涵著中國成人教育層次的提升,內蘊著中國遠程教育的起足,更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教育思想向社會主義教育思想的升華,顯揚了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繁榮與成人教育發展的必然聯系,實現了中國成人教育發展方式由“普及化的工農教育”向“專業化的學歷教育”的絢爛騰躍。盡管它還帶濃釅的政治時味,在創辦初期,全國也只有58所高校舉辦了函授教育,36所高校舉辦了夜大學教育,攏共招收了35,000函授學員和12,000夜大學員,卻宛如飛鴻印雪,在中國文化與教育發展史上留下了極為厚重的一筆。
(二)“雙為方針”與中國成人教育第二次發展方式轉變
改革開放后,“全國成人高校招生考試制度”的確定,是中國成人教育走向時代前沿和世界舞臺的最關鍵跨越,而這個跨越的偉力源于黨的文化“雙為方針”。直面十年內亂后的文化凋敝,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提出了全面推進“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文化“雙為方向”,摒棄了既往文化發展過程中,過于強調文藝從屬并服從于政治的口號和觀念,使“文藝屬于人民”的思想,成為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深刻理論依據和有力實踐保障。以此相適應,關于“優先發展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等論斷,也升華為國家的戰略思考,并聚發為黨在考慮恢復和發展高等教育時,對非傳統意義上的成人高等教育的高度重視,創造性提出了“就高等教育來說,大專院校是一條腿,各種半工半讀的和業余的大學是一條腿,兩條腿走路”的主張,催生了“成人高校招生考試制度”,中國成人教育從此進入光耀華夏的發展期。
從上而論,是黨的文化“雙為方向”,以她的寬厚和深邃托起了中國成人教育,并以她博大精深的文化凝遠與文化基因,孕育著中國成人教育的“重生”,滋哺中國成人教育的“成長”,展示著中國成人教育的“靈動”!其核心價值在于,以此為界,中國成人教育“政治化”專業教育蝶變為“規范化”的國民教育,不僅校正了自近代以來中國成人教育發展方向的幾處偏差,厘清了中國成人教育歷史上的留遺的一些深層問題,紐正了社會對中國成人教育的種種認識誤區,而且還為未來中國成人教育發展的取向、價值、地位和脈息,篤定了一個“流傳百世而不朽,放之四海為皆準”的邏輯原點。也正是這多重意義的交相輝映,中國成人教育才可能在中華文明的邈遠空際,賦予“五大”教育(高等函授教育、夜大學教育、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廣播電視大學教育、業余大學教育),以風云萬里的充沛元氣和一往無前的不竭動力。才有了農村教育、掃盲教育、人力資源開發、弱勢群體教育、社區教育、繼續教育、回歸教育、遠程教育、終身教育等等的百花吐艷,才有了震撼世界的跨越發展。
(三)中國成人教育發展方式轉變歷程的文化啟示
進入新世紀,歷經了“一波五折”艱辛發展的中國成人教育,又直面新一輪發展方式的轉變。今天,當人們在全面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徜徉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規劃的時候,常常會與中國成人教育不期而遇,它那多姿多彩的人文衣袂,時時敦促人們深度思考,應如何將以往所積獲的文化啟示,汲集為當前中國成人教育發展方式轉變的源頭活水。
啟示一,闡明了文化是決定發展方式轉變取向與趨勢的核心力量。所有可持續生存與發展的教育,都是用它所處時代的樸質文化來刻版的。作為傳統文化與當代文明共同朔造的中國成人教育,對其發展方式轉變的多棱炫色,每個人都會有著不同的解讀。有人可以感悟,發展方式的轉變不單是成人教育發展的必要,更是現代文化發展的使然;也有人可以讀到,一個與文化血脈情結的成人教育,在文化上的自信、自覺、獨尊與高貴。而教育與文化的神會心融,所形成的鮮明個性風韻,讓發展方式轉變產生了永恒的文化魅力!在中國文化和教育史上第一次形成了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兼容并蓄的顯著特質,不僅使當時中國成人教育發展涌出了一片耀眼曙色,更雛型了它未來發展的趨勢。
啟示二,印證了文化是考量發展方式轉變價值與作用的基本尺度。不同的文化個性,是每個教育類型的特征和標識。舍棄這種文化個性,此類教育就成了不倫不類的摹本。從此意義上,無論是中國成人教育的發展方式如何轉變,文化總是評價其價值與作用恒定杠桿。成人專業學歷教育的舉辦,將提出的“新民主主義文化教育綱領”,鐫于門楣,中國成人教育正式納入國家社會文化發展戰略,迎來了發展的首期輝煌。“成人高校招生考試制度”的確立,又將鄧小平“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理論,化生為中國成人教育挺拔修直的脊梁,使非傳統意義上的中國成人教育,從此有了規圓距方的詩意,所傳承的文化涵義,得以細膩感人的展示,成就了今天中國成人教育在國際領域的風起云揚。
二、當前中國成人教育發展方式轉變的文化蘊義與訴求
上述史實引示,在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號角下,文化仍是現時中國成人教育發展方式轉變的基準符號,盡管轉變的背景波譎云詭,影響轉變的因素變幻莫測,但文化的操守與堅持,應是其中永不坍弛的津梁。因而,如何厘清發展方式轉變的文化蘊義,對接它的文化訴求,應是當代中國成人教育無法遠避的實踐話語。
(一)發展方式的轉變應是文化的回眸與回歸
沒有文化的回眸與回歸,就不是發展方式的轉變。歷史曾有幸見證與紀錄過中國成人教育發展方式轉變后的煌煌盛景,但見政府引領,全民勇躍、億心凝聚、勢如燎原,與現代文化發展緊緊連在一起,共同開創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紀元。中國成人教育還以它獨有的沉穩與持重,磊落與厚實,使人們頓悟“文化回眸”的蘊義,領略“文化回歸”的逸韻,澤惠“文化正源”的靈光。使全社會認識到,發展方式的轉變,只是中國成人教育追崇現代文化發展潮流,航向的重新調整,篷帆的重新揚起,而那蓄勢待發的各類成人教育雄渾軍陣,更是旗擎萬眾氣如虹,正在翹首期盼征戰的號示。
這個號示就是文化的回眸。轉變發展方式,有必要重索中華文明與成人教育歷史重合的軌跡,以清澈中國傳統文化,諸如“反求諸己”的人生智慧,“民為邦本”的政治傳統,“空靈淡雅”的藝術境界,等等個性特質,對發展方式轉變的營養與滋潤。同時,又需要以更為寬廣的思維與視野,深切認識中國傳統文化的缺陷,例如不重視純知識活動,未能充分領略好奇耽思與探索創造之樂,缺少個性自覺、孤往獨創的精神等等,對發展方式轉變的影響與干擾,從而在歷史與現實、文化與教育的縱橫捭闔中,撐控當前發展方式轉變的進程。
這個號示更是文化的回歸。轉變發展方式,還有必要向社會宣言成人教育的文化回歸。這種文化回歸,不是對文化簡單的重復,是有目的的文化創新和文化推進,是人文精神對發展方式轉變的深層關切。它要求中國成人教育摒棄曾有的固步自封的意識,把已往的光輝歷史作為新的發展起點,順應社會文化的發展的潮流,以“推陳出新、百柯爭流“的氣勢,表征出傳統文化生生不息的規律和特點,促進發展方式向更高階梯的轉變。
(二)發展方式的轉變應是文化的爭鳴與爭翔
沒有文化的爭鳴與爭翔,仍不是發展方式的轉變。中國成人教育作為多元現代教育的集合體,是現代文明內涵與外延持續擴展,生成了“百教齊放、百教爭春”的空前盛況。從國家相關統計數據與資料細分,這種多元成人教育的競放與競爭,不僅表現了廣大民眾對接受高質量文化教育日益增長的渴求,也照印了,只有現代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才能賦予中國成人教育發展方式轉變,以鯤鵬九天的勇氣與堅韌,使它每一根骨骼(體系),每一節肢體(類型),每一條筋脈(機制),無一不貫穿著欣欣向榮的盎然生機。
這個生機源于文化的爭鳴。長時期來,人們總是習慣從成人教育本身尋找發展方式轉變的動因,漠視甚至無視成人教育與所處時代文化發展的血肉關聯。因而,在回應“發展方式轉變”相關的諸如,為何要轉變?要轉變什么?怎樣轉變?等等關鍵性問題時,無法從文化制度建設與文化精神塑造的界面給予有力應答,只能“以已論已”,甚至挪用其他理念“緣木求魚”,致使塌失了參與社會化文化爭鳴的對接平臺。然而,在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潮涌下,只有不斷強化自身參與社會文化爭鳴的地位與法碼,中國成人教育發展方式的轉變,才能融匯于社會主流文化領域之內,納入國家文化強國戰略構架之中,始終處于政府與社會關注焦點之下。
這個生機源于文化的爭翔。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對各類教育的市場競爭早已司空見慣,但社會乃至行業內的一些人,對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教育競爭的理解,卻顯得片面而庸俗,把“生源競爭、效益競爭”當作市場競爭的全部寓義,而對蘊涵其中的文化競爭則表現出整體性緘默,致使中國成人教育攪入功利性的“惡性競爭”旋渦而至今難以脫身,消解了文化品質,丟卻了文化品牌,從“規范化國民教育”退化為“非正規市場教育”的生存危機已現端倪。從戰略高度上解析,黨中央提出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就是要通過倡導和促進不同的領域文化、行業文化、事業文化、學校文化、企業文化等等的比翼爭翔,在爭翔中讓文化成為一切領域和事業發展的軟實力,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和諧發展奠定基礎,而綻放中國成人教育發展方式轉變的盎然生機,必定是文化爭翔應有之義。
(三)發展方式的轉變應是文化的堅守與堅持
沒有文化的堅守與堅持,還不是發展方式的轉變。“成人教育”早在我國“元典文化”時期,就被定義為“若藏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成人”。時值今天,盡管古今中外的專家與學者,對成人教育的定義林林總總,各獨風騷,歷史上也曾出現過若干次的發展方式的原初變體,但始終沒有脫離這條“文本”主線。由是,在中國文化發展歷史上,成人教育雖為尋常之草,但它們卻以自尊、自強、自信的傲世激情,成為中華文明發展的元推力。自春秋戰國,歷朝歷代,總有那些不沽名利、重望高名之士,以滿腔熱情與畢生心血,耕耘與澆灌成人教育這塊園地,播種風雅,收獲文明,使之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瑰麗奇偉的史篇。繼古開今,當下中國成人教育發展方式的轉變,當以文化作為永遠一致的符號,以文明作為永遠統一的頭飾,去展示成人教育生命原力的內動。
這種內動離不開文化的堅守。發展方式轉變作為一種文化行動綱領,所倡言的文化的堅守,既強調對本土文化的尊重和揚棄、又注重對外來文化的包容借鑒與博采眾長,使得中國成人教育所蘊藏的文化元素像井噴一樣盡情迸發,在其領域內,每一種教育類型,每一種教育方式,每一種教育層次,都成為人民大眾樂而忘返的“伊甸園”。同時,又可將中國成人教育發展方式轉變之初,學習與借鑒社會經濟以及其他教育發展方式轉變的“仿品”,變成具有原創色彩的成人教育發展方式轉變的“正品”,且為以后中國成人教育,在如何對待“發展方式”這個事關成敗的大課題上,提供不可或缺的“真品”與“珍品”。
這種內動離不開文化的堅持。無須諱言,進入新世紀,在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卻出現了傳統文化失憶的悖象,成人教育也身陷其中。辦學物質條件的極大改善,并沒有成為提升成人教育文化品性的支撐,反倒成為加速下挫文化品味的累贅。其悲哀不在于本身物質條件增長多少,而在于對物質關注的程度超過對文化堅持的力量,致使成人教育的意識形態與物質形態相剝離,滯頓了與社會主義文化和諧發展的進程。因此,成人教育發展方式轉變所吁求的文化的堅持,既注重文化傳承的開放與開明,更強調在尋獲和探究文化創新的思維與行動中,再續成人教育文脈,重振成人教育文風。
三、中國成人教育發展方式轉變的文化使命與責任
中國成人教育發展方式的轉變,決不是文化形式的簡單復制,其核心使命與基本責任在于,在社會文化與市場經濟的互動中,精準把握“推進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戰略意圖,為中國成人教育明確新的發展基點,尋到新的發展路向,鋪就新的發展平臺。
(一)在文化大發展中明確“推進人的現代化”的發展新基點
發展方式轉變,就是要在中國傳統文化和中華現代文明桁架中,淋漓盡致的展現中國成人教育專有的廣泛、持續、務實、多元與靈活的個性,。但作為曾經非傳統的新型國民教育,如何得到全社會認可,進而得到全民擁戴,這是一個或比成人教育本身發展更難上百倍的歷史大課題,需要中國成人教育以明確的發展新基點,作為合格答卷的扉頁。
“文治初興正急賢”,在文化現代化與經濟現代化驟合空間,“推進人的現代化”炳明為中國成人教育的發展新基點。這是中國成人教育基于“從根本上解決人的問題”,對推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發展的重要性與緊迫性的深刻認識。長期以來,我們習慣于小農經濟和產品經濟,始終沒有解決好人的現代化問題。在推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過程中,受過系統社會主義文化熏陶和嚴格受過市場經濟文化教育的人才,顯得嚴重匱乏,而再完美的制度、再先進的技術,若沒有合適的人的利用和推行都如同鏡花水月。由是,發展方式的轉變,就預征著中國成人教育須將以往概念模糊的“培訓職業技術人才”、“培養實用人才”,變遷為個性鮮明的“推進人的現代化”。
就哲學而論,“推進人的現代化”應是“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在中國成人教育領域的延抻,也是“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在中國成人教育發展中不拘一格的實踐化與明晰化,它不僅對教育投入的持續增加,教育形式的不斷變革,教育手段的有效更新,等等問題給予更為人文的關注,更別樹一幟的把人的培養與現代文明發展密切起來,既具自然美,又富規范美,澄明不再培養應試教育的人,而是充分發揮流光溢彩的本體特色,以傳統文化的魅力,以現代文明的張力,現代科學的重力,教育人們沖破封閉保守、等級特權等落后的思想道德觀念的禁錮,生成自強不息、自由民主、平等競爭、時間效率等新的觀念,掌握最先進的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思維科學知識與技術,成為合格的現代公民、專業和敬業的職業化的現代人才,成為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社會因子。
(二)在文化大發展中尋到“推進教育的現代化”的發展新路向
文化發展實踐證明,教育的現代化是推進中華文化大發展的主動輪。黨在擂起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鼓角時,時刻鳴響起推進教育現代化的集結號。當然,推進“教育的現代化”順理成章成為中國成人教育的發展新路向。然而,就目前發展現狀而言,推進中國成人教育的現代化,則必須在教育定位與教育體系兩個現代化方面有破冰之舉。
推進教育定位的現代化是宏章序曲。迄今,中國“成人高校招生考試制度”已過而立之年,但其有教育性質與社會定位卻尚在歧義之中,時時被“補償性教育”、“市場性教育”甚至“休閑性教育”,等等主觀臆斷所纏撓,并由此牽引出政府教育管理機構撤并、教育產業化思潮沖擊總總的波涌浪洶。以上狀況顯露,發展方式轉變的首發任務,就是要在社會認知與理論闡釋兩個層面,廓清中國成人教育的社會性質與階段任務的本質區別,明辯中國成人教育歷史使命與時代責任的現實差異,其中刻不容緩的是,要廣泛宣喻社會和人民大眾,中國成人教育的性質是現代國民教育,“補償性教育”只是其中階段性任務;中國成人教育的歷史使命是推進人的全面發展,“市場化教育”也只是其中局部責任,至于其他不勝枚舉的繼續教育形式,具為成人教育內涵之意。這些概念決不可混淆一談,否則,不僅貽笑后人,還會給當代中國成人教育發展帶來難以預料的障礙。
推進教育體系的現代化是黃鐘主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社會主義各項事業,千帆競發,萬象更新,惟有中國成人教育體系建設卻濤聲依舊,仍是枯守著計劃招生、依托高校資源、利用大學師資、達到全日制同等水平等等計劃經濟的遺風余象,憑借歷史慣性在市場經濟大潮中隨波逐浪。這些缺失與漏隙,不僅使中國成人教育神浮氣短,還落為了某些人詆詰乃至顛覆成人教育的“口實”。值此時艱,發展方式的轉變,則是中國成人教育在社會主義文化改革大潮的挈領下,以邁古超今的堅忍,去面對時代的挑闥、社會的挑剔、市場的挑戰,以凝合與凝練現代社會發展必要的現代教育管理體系,現代市場經濟必需的現代資源融投體系,現代文化建設必有的現代文明傳播體系,現代法治社會必備的現代教育法律體系為抓手,鍛鑄為現代成人教育體系新航母,奔向未來、奔向世界。
(三)在文化大發展中建構“推進服務的現代化”的發展新平臺
在”文治從今遍九州“的大勢下,推進“服務的現代化”不僅是對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精義詮注,更當是中國成人教育的發展新平臺。盡管目前中國成人教育還是服務機構遍立,服務招牌爭豎、服務宣傳震天的風生水起,尤其是那些高端市場服務、高端培訓服務,需求旺而效益佳,一度成為市場的熱點,其他機構爭仿的標本。令人遺憾的是,這個旗鼓大張的發展平臺卻沒能讓中國成人教育邁入文化殿堂,只能杠著“市場服務窗口”的名號,流落于社會主流文化體系之外。痛定思痛,我們似乎能達成某些共識,即中國成人教育所構建的發展新平臺,不是刻意它的層次高低,規模大小、效益多少為著眼點,而是以“正確處理弘揚主旋律和提倡多樣化的關系、教育人民和滿足人民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關系、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和提高經濟效益的關系”,作為核心價值體系和運行機制實施原則。
引往證今,有人或問,“推進服務的現代化”作為中國成人教育的發展新平臺,其究竟新在哪里?以一言蔽之,新就新在它的文德閎闊、文情深沉。首先,服務理念的現代化所張揚的,堅持以人為本,堅持貼近社會、貼近市場,貼近人民群眾的服務宗旨,堅持真誠、高效、快速、周到的服務方針,堅持為人的全面發展提供條件,為社會文化發展創造價值的服務目的,給予我們的是大澄澈與大氣勢。其二,服務形式的現代化所涵蓋的,現代遠程教育服務、現代學歷教育服務、現代移動式教育服務、現代傳媒教育服務,現代社會培訓教育,等等燦若繁星,給予我們的是大對接與大視野。其三,服務特色的現代化所展示的,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全、人全我變的時代個性,給予我們的是大從容與大變革。唯有如此,中國成人教育才可文旨重宣,文輝重光。
摘 要: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時代潮流,凸顯出文化資本重構在當代中國成人教育的變革變革中的核心地位。在文化資本重構與改革變革的援接中,不僅彰顯出激活中國成人教育文化記憶的極其重要性,更表襮出以文化資本重構解決變革諸多難題的極端緊迫切性。本文試圖從現代文化資本理論出發,著力解讀成人教育文化資本重構的文化理論和文化價值、文化能量與文化修養、多元文化與多極文化的相互關系,進一步詮釋中國成人教育變革的社會訴求、現實困惑與未來趨勢,從而開創當代中國成人教育發展的新格局。
關鍵詞:文化資本理論;中國成人教育;變革
時序今日,隨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戰略的全面實施,文化資本重構已然成為推進中國成人教育變革的源頭活水。從文化資本理論引抻,文化資本重構不僅是激活中國成人教育傳統文化記憶的靈藥良方,更是破解長期存在的時代使命與教育變革相隔斷、社會責任與發展目標相剝離、文化傳統與人才培養相鴻溝等等頑癥固疾的必奉圭皋。因而,如何引用文化資本理論,對成人教育變革的社會動因、外部動力、內涵動態進行理性透析;如何以文化資本的重構,推進中國成人教育的理念認知、取向趨勢、行為方式的實踐變革,正是當代中國成人教育激清揚濁、革故鼎新不可迥遠的重大前沿問題。
一、文化資本要義與中國成人教育變革認知
“文化資本”最早是由法國社會學家皮埃爾?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提出,創造性的將“資本”的范疇由經濟領域擴展至非物質的文化領域。他指出,之所以將文化稱之為資本,是由于它的獲得和積累都需要通過后天的教育和學習這種特殊形式的勞動過程的加工。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理論對于重廓當代中國成人教育變革認知大有裨益。
(一)“形式轉化”觀念彰顯變革動因
就當代中國成人教育而言,發展變革的重要性已然是社會共識,但對變革動因問題的認識卻一直是仁智各異,始終未能在社會或業內達成必要的共識。有人只是簡單的把變革動因歸結為社會發展的要求,又有人從社會主義市場體系構建中尋求答案,當然還有更多的人從成人教育發展本身找根據。不可否認,這些對變革動因的探索都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從整體上看又存有重大缺撼,即對變革動機的核心內涵訴求與基本時代價值缺乏合理闡釋。而文化資本關于在文化資本在一定條件下表現形式由虛擬向實態,由物質向精神的轉化過程中,能有效促進其價值內涵的持續彰顯與價值外延的不斷寬闊,并能聚化成為一股強大的核心內驅力的觀點,應對解讀并彰顯中國成人教育的變革動因有著特殊意義。
其一,關于文化資本由虛擬形態向實質形態變革,是實現其文化價值的最重要環節的概念,詮釋了當代中國成人教育變革的動因。從哲學意義而言,當代中國成人教育變革的實質,就是要實現自身的文化價值由虛形向實態的跨越,將中國成人教育內涵的文化元素由隱性的默會性、整體性、情境性、個本性狀態下解脫出來,蛻化為可以觸摸的發展目標與發展動力,進一步厘清當代中國成人教育發展的方向、價值、范疇,有效規劃當代中國成人教育未來發展的新起點、新過程、新結果,從而使“文化仍存在之本”成為當代中國成人教育變革的基石。
其二,關于文化資本由物質形態向精神形態的轉化,是彰顯其文化價值的必由途徑的理念,鮮明了當代中國成人教育變革的動因。在此視閾下,中國成人教育變革實際上是倡導構建一種“以文化求發展”的社會情境,要求中國成人教育在現時與未來發展過程中,不僅要永葆濃厚而恒久的文化精神,更要以堅持傳統文化傳承,促進現代文化發展、推動未來文化變革為現實印鑒,充分發揮自身所承擔歷史使命與社會責任,并內化為社會發展核心價值的重要部分,繼而使“文化仍發展之本”真正成為當代中國成人教育變革的圭皋。
(二)“內核轉變”理念清揚變革動力
實踐顯示,要切實推進當代中國成人教育的變革,就必須在變革動力問題上有所破題,尤其是要在理論界面上弄清變革動力源自何方與如何凝聚等等關鍵性問題。然而,對于這些問題的認識,以往人們總是把眼光聚焦在教育理論甚至成人教育理論范疇之內,以致陷入了“以成教解釋成教”的認識怪圈,不僅提出的理論依據蒼白無力,甚至對成人教育變革實踐有誤導的之嫌。如果我們轉換視角,把文化資本理論關于“內核轉變”理念引入其中,也許能有“蹊徑另辟”之效了。文化資本理論認為,文化資本內在核心的文化價值和文化意義的動態擴展,不僅能夠實現已有文化資本的進一步增殖,更能夠孕化出新的文化資本。由此推引,在當代中國成人教育變革過程中,其內涵的文化價值和文化意義的動態擴展,既是當代中國成人教育現有文化資本增殖之本,更是當代中國成人教育變革動力之源。
一是有利于變革動力源自何方問題的解讀。在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大潮下,當代中國成人教育變革作為一種教育變革的實踐活動,盡管物質動力作用巨大,但精神動力卻不可或缺,它不僅可以補償物質動力的缺陷,且本身就有巨大的威力,在特定情況下,它也可以成為決定性動力。而文化作為精神動力的核心元素,從某種意義上可以斷言,失去了文化根基,中國成人教育的變革就會成為無源之水。這正與文化資本理論關于文化資本活動不只是停留對外在世界的模仿或簡單的摹寫,一種主觀創造性的活動,蘊含著人獨立的精神內涵的觀點不謀而合,有力注腳了變革動源之何方的問題。
二是有利于變革動力如何凝聚問題的詮釋。文化資本理論關于由文化資本孕育而成的文化成果,不是對原先所依據的文化資源的重復,而是對原先文化資源在形式、樣態以及內容的進一步縝潤與提高的論點,又從另一個方面闡明了變革動力的凝聚問題。既以文化資本構建為核心,“著眼于世界文化發展前沿”與“發揚民族文化優秀傳統”的有機結合與高度統一,不僅要對中國成人教育現有文化資源進行必要梳理,更要借鑒、融合和吸收多元的優秀文化成果,融匯各種文化的新個性,為變革動力凝聚的內涵深厚與外延寬闊提供必要條件。
(三)“場域轉化”理念明晰變革動態
長時期來,如何把握成人教育的變革動態趨勢,是當代成人教育實踐與理論研究的爭鳴問題,爭議的焦點就是變革的自主性問題。有不少認為,中國成人教育變革是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在變革過程中,外因推動力量無疑大于內因的激活作用,成人教育的變革動態就不可避免地處在一種由外因刺激引起的非定向的隨機活動狀態。也有許多人認為,成人教育變革是自身發展的迫切要求,內因是變革的主導沖動,變革動態就應該是一種自主性發展過程。而上述兩種觀點的此消彼長與風騷各領,就成為中國成人教育忽而變身為市場化教育,又忽而變體為社會化教育的認識論根源。從某種意義上,引入文化資本理論關于盡管文化資本所處不同場域的特征各有不同,但自主性則是這些場域間共有的最本質特征的“場域自主”理念,或有裨益于這個棘手問題的闡微。
首先,它解釋了變革自主性發展的必然性。文化資本理論認為,場域的自主性與場域內個體所獲取的文化資本的程度成正比,因此,特定場域的自主性越高,就越容易實現文化資本的聚合。以此推廓,在中國成人教育變革這一具體場域下,自主性發展必定是實現變革各類要素聚合的認知基礎,它要求中國成人教育以“敢為人先”的探究精神,主動實現自身變革目標與社會發展潮流的深度對接;還要以“敢于實驗”的索隱態度,自覺尋求變革過程與社會其他系統銜接的平衡點;更要以“敢于失敗”的務實傳統,規劃變革發展的行進空間,預測變革發展的未來前景,讓變革真正成為成人教育的一種自性行為。
其次,它解注了變革自主性的必要性。文化資本理論認為,一個場域越是自主,行動者在場域內獲得文化資本價值與實現自我增值的機會也就越大。以此延拓,在中國成人教育改革領域內,這種場域自由與獲得文化價值和實現自我價值呈正向發展的觀點,申明了中國成人教育自主性變革發展極其必要性,沒有自主性發展,中國成人教育變革就難以堅持重正文路的改革取向,重振文風的改革思路,重調文心的改革行為,只能在社會轉型與市場經濟的波譎浪詭中隨波逐浪,談不上在現時發展中以文化資本的重構實現自我增值。
二、文化資本特征與中國成人教育變革問題
引入文化資本理念,不能僅局限于廓清中國成人教育變革的理念與思維,更重要的是在于通過對文化資特征的透析與把握,反思與叩問變革中存在的問題與矛盾。
(一)“認知聚合”特點與變革目標困惑
無須諱言,在關于如何把握當代中國成人教育變革目標的問題上,無論是在社會還是高校領域內,都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迷惘與困惑。從我國高校成人教育領域來說,一些人片面認為推行教育市場化是變革主要目標,甚至誤讀為就是“發展高端且高價的市場培訓”。由是乎,國內主要高校紛紛進行以做大培訓收入為目標的成人(繼續)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單單北京大學每年舉辦的培訓班個數,就從2003年的100多個,增長到了2010年的500多個,年培訓人數從1萬人增長到近4萬人。盡管這種天價高端培訓一時間風生水起,但由于只是一味關注巨大培訓市場蛋糕的爭奪,各高校基本上都扎堆在國學、工商管理、私募等幾類所謂的熱門項目內,課程模塊設計幾乎同出一轍,甚至連授課師資也大量重合。這種嚴重同質化造成當前高端培訓的競爭成了單一的高校“品牌競爭”以及領先“返點”爭奪市場渠道的競爭。反觀這些悖相,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沒有深度把握成人教育變革目標實質所在,簡單的把變革作為一種謀求更多經濟效益和更大市場份額的市場拓寬活動,而不是作為具體化的“社會文化發展活動”,導致中國成人教育“推進現代文化發展”變革目標的失落。上述現狀也從另一個側面顯明,文化資本理論關于文化資本“認知聚合”特點的判斷,或是有助于這一狀況的降解。
文化資本理論認為,文化資本活動的特色主要表現在對社會群體的共同心理情感和價值觀念的塑造、傳承、發展和變革之中,文化資本正是在文化活動中被賦予了文化形式和文化內涵,使得群體認知高度聚合其中,形成了共同的文化系統。這種論述恰恰從頂架層面上闡明了,永葆自身文化資本的生機與活力才是中國成人教育變革目標要義。深而剖之,就是要在中國成人教育變革過程中,要樹立“以文化建設謀求更大發展”的變革精神、突出“重振文風、重續文脈”的變革態度,形成“以文化資本聚合為核心”的變革意識,倡導“以文化引領變革風氣之先”的變革信念,不僅以此匯聚為一盞驅散以往變革目標困惑的明燈,更在中國成人教育領域中,將新的發展理念、價值取向以及行業風范,萃化而成為一種“文氣昂然、放歌時代”變革目標。
(二)“資源聚合”特點與變革路徑困憂
勿庸置疑,“通時達變”是當代中國成人教育變革方式的方法論選擇。然而,在中國成人教育變革過程中。如何將“識時求變”作為變革路徑抉擇的基本尺度上還存在重大缺撼。面對日新月異的社會變革,一些人產生了“不知該從何處入手變革”的迷茫,對如何調整現有的辦學格局都不知所措,更何談在社會轉型中發掘變革路向了;還有一些人面對變幻莫測的市場經濟環境,產生了“不知何種路徑適宜變革”的困惑,搞不清楚在變革過程中,到底是從滿足市場需求入手,亦或從推進經濟發展著眼;更多的人則是習慣性地在成人高等學歷教育上作文章,把大搞聯合辦學、變換招生宣傳花樣、簡化教學程序作為變革主打路徑,其結果就可想而知了。等等諾是,這些變革路徑的困憂與滯頓,所產生的直接因果就是導致成人教育變革效果消溶,無效變革或低效變革現象普遍。而要從根本上決解這個難題,關于文化資本“資源聚合”特點的論斷或有撥亂為治這效。
文化資本理論進一步指出,文化資本能夠通過主體間的轉換,將不同主體所特有的各種文化資源和文化信息在時間和空間中實現流動、共享、互動和重組,從而使個體在這種形式的文化交往中,豐富了文化占有、提高了資源聚合效能。文化資本“資源聚合”的這種“互動共享”特點,給中國成人教育探索變革路徑應有光前啟后之義。一是提示人們要善于在成人教育與其他社會主體的對接與碰撞中發現變革路徑。強調“成人教育與國家發展戰略”、“成人教育與市場經濟”、“成人教育與社會文化建設”的對沖與銜接中尋求變革路徑的極端必要性,期愿通過此類“金玉集糅”,照亮中國成人教育變革之路,引明中國成人教育變革之道。二是喻示人們在變革過程中,要把文化資源的共享、文化價值的重組、文化信息的流動作為變革的主渠道,讓“以文促新、以文求新”成為評價變革路徑的基本指標,在中國成人教育與社會其他系統之間架設一座“殊途共軌、異路同韻”的變革立交橋梁。
(三)“效率聚合”特色與變革行為困頓
反躬自問,在中國成人教育變革歷程中,始終沒有很好解決變革行為抉擇問題。盡管近些年來,在中國成人教育領域內,變革政策密集出臺,變革舉措不斷推進。或是把高等函授教育作為變革的突破口,以函授教育的現代教育技術改造傳統成人教育;或把發展遠程教育作為變革的主要方面,以現代網絡教育改變成人教育傳統結構;或在社會考試中發展不同類型和不同結構的高等學歷教育作為主線,以綜合課程考試改革和證書互認改變成人教育評價方式,等等難以枚舉。不可否認,上述種種變革行為在短時期內確有“流火之效”,例如某個遠程教育試點高校一年就招生十余萬人。但從長遠上看,這些變革行為由于受歷史與現實因素的制約,不僅難以獲得標本兼治的效果,一時間還很難推行下去。這些變革行為之所以“雷大雨小”甚至“有雷無雨”,溯起根本,限閾于成人教育外部表象調整應是其中主因之一。這也昭示,中國成人教育的變革行為,如果僅著眼于現代教育技術引進,或開發新的教育形式,或其他外延的伸展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從內涵文化著力。從此而言,引入文化資本“效率聚合”特點,或能為新的變革行為的甄擇提供思路。
文化資本理論闡明,文化資本的獲取是一個需要個體通過相關實踐活動,使自身文化資本持續增加,從而保持相對優勢的過程。這就要求個體在不斷提高自身積累文化資本效率的同時,能夠在最快的時間內將其內化為自身的能力,做到“效率快”與“效果好”的有機結合。這就提示中國成人教育在確定和選擇變革行為時,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當下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態勢,促進既往的外延式變革行為向內涵式變革行為的轉變,尤其是要從文化資本聚合方面尋求行為的靈感與啟示。另一方面,則是要在成人教育文化建設實踐中,讓文化資本聚合貫穿于成人教育變革行為全程,進而在文化與實踐的碰撞與融合過程中,不斷豐盈變革行為的科學性,拓寬變革行為的可行性,凝練變革行為的可操作性,為當代成人教育變革行為的擇優拓出一條理性之路。
三、文化資本互動與中國成人教育變革趨勢
時下,文化資本理論正向一個更高更廣的領域推進,“三個互動”即文化意義和文化價值互動、文化能量與文化修養互動、文化信息與文化傳統互動則是其核心蘊意,而這些關于資本重構理念的引遠,必然對中國成人教育未來變革產生重大影響。
(一)有利于變革理念的文深義遠
突出文化意義和文化價值互動是文化資本理論發展的重要走向,即在凸顯文化資本“文化性”核心元素的同時,又注重文化資本活動價值的生成與增長,既考慮文化資本的本元意義,又強調這種本元價值的物化。這種無形與有形文資本的轉換論述,對中國成人教育創新理念的變革有著舉重若輕的時代意義,不僅使中國成人教育創新目標、創新動機、創新精神與創新意志的外延得以不斷完善與臻萃,更促使創新理念的內涵向著縱深展拓,即由單純的“為了成人教育發展而創新”,抻延為力求實現“社會價值、經濟價值、文化價值、科研價值”的多維共進而創新,進而將“教育創新銳化為文化創新”。精而揀之,“三文重啟”當是創新理念“鉤深韻遠”的原初因子。
“三文重啟”以“文化視野重開、文化傳統重光、文化精神重朔”為基本格調,強調“文化眼界決定創新高度、文化傳統決定創新出路、文化精神決定創新成敗”,著力在思維意識層面為中國成人教育創新打造“文長意遠”之路。深而索之,不僅要求中國成人教育在“漫漫修遠”的創新途中,以“文化通達”的高情遠志,樹立起“傳承傳統優良文化為核心”的創新意識,培育“推進現代社會文化發展為主導”的改革精神,規劃“創造未來文化元素為藍圖”的變遷思路,并以鮮明的文化自信對創新中所遇到的,諸如創新動機缺乏、創新信心缺失、創新意志缺陷等等問題,進行深刻反省與及時校正。同時,更重要的是還要在迭次反省與勘誤糾失的實踐過程中,在深化文化價值聚集與事業發展關系的認識,精確把握自身無形文化資源向有形文化資本轉化的承繼節點,最終匯聚為中國成人教育創新理念所特有的“文化性”精粹。
(二)有利于變革取向的鉤深蘊長
彰顯文化能量與文化修養的互動是文化資本理論發展的又一趨勢。它主要倡導個體不但能夠將所獲取的文化知識、文化經驗、文化技能等文化性資本,聚匯成為巨大的文化能量,并通過整個文化資本活動的運作實踐,將其轉化為自身的文化修養。換而言之,就是在文化資本聚合的過程中,要實現“儲聚能量”與“提升修養”的有機結合。以此引袂,在中國成人教育領域,這種文化能量與文化修養的相互連通的觀點,當對中國成人教育創新取向的明確產生深遠的影響。它不僅以其獨有的理論魅力影響著中國成人教育創新的價值認知、價值判斷、價值思考,更有利于中國成人教育在創新中生成“成人為本、教育惟真”的質樸文風,從而確立“教書育人”與“文化修身”同存共進的變革取向。
展而言之,“三文歸一”應是主要路徑。一是以開闊文化視野引領變革取向。要求摒除變革中“利益決定方向”或是“跟著市場走”的陳舊意識,從根本上轉變“追高、求大、涉多”的偏激傾向,善于自覺從文化角度出發,發現變革走向問題和發展態勢矛盾的背后有哪些文化的原因,然后從文化的角度給以及時校正或扭直。二是以發揮文化職能主導變革取向。強調要讓文化職能發揮成為改革戰略貫徹的先行鋪路,注重文化職能和發展戰略的相互聯通與相互影響,即文化職能的發揮一定要體現出改革戰略目標的要求,并在文化層面上對其進行分解。無論是使命、責任、規劃、核心價值觀的頂架部分,還是效益、質量、教學、科研等實踐部分,都應該體現出改革戰略的要求,使成人教育文化真正成為可執行性文化。三是以凝煉文化精神支撐變革取向;要求從精神層、制度層、行為層和社會層四個層次梳理成人教育現有的文化狀況,在對原有文化傳統吸收、揚棄的基礎上孕育新的文化精神,以此凝煉成人教育自身鮮活個性,并在與原有的價值觀相融合后,聚化為改革取向確定的精神支柱。惟此,中國成人教育方能以“千磨萬擊還堅勁”的胸襟與氣魄,在社會風云變幻中揚帆彼岸。
(三)有利于變革方式的境寬韻闊
強調文化體系與文化傳統的互動是文化資本理論發展的最終目的。它指明文化資本的不斷流動和循環是其永葆動態性存在和自我更新能力的關鍵,即文化資本可以縱向的從一個時代傳遞到另一個時代,形成從古代至未來的多極文化體系;又可以橫向地在不同的范圍和場域內傳播,成為多樣表現形式的多元性文化。這種不同文化體系與文化傳統之間的縱橫捭闔、珠浸玉瀾,共同作用于社會的方方面面,必然也對中國成人教育變革行為變遷帶來新思維。其中,關于如何對中國成人教育改革行為進行現代意義上的詮釋?如何生成中國成人教育“敢為人先、敢于實驗、敢于失敗”的行為個性?如何將中國成人教育具體改革行為升化為特色文化行為?等等問題的演釋與闡明,都是文化體系與文化傳統互動的蘊涵之義。上述這些問題也正好說明,在中國成人教育改革方式變遷過程中,“三個重塑”當是要沖。
“三個重塑”主張中國成人教育改革行為的“開放、篤行、克難”,強調改革行為不僅要與現實發展相適應,更要使之與未來文化發展相關聯;明確改革行為不但是“發展之本”,更是“創新之本”。因而,要求中國成人教育在改革中,一要注重自身文化傳統的重塑。大力發揚文化傳統的正向功能,尤其是其中的社會整合功能,包括價值整合、規范整合、結構整合,由此在領域內構建經由統一文化熏陶而在基本方面大體一致的改革行為調節體系。二是要重朔文化品牌。成人教育要根據已有的條件,推進自我文化個性與和改革行為有機融合,重視通過改革行為的拓展,發掘自身特色的人文資源,以更深厚的文化底蘊,激活現代文化的核裂變,在全社會樹立不可替代的文化品牌,以獲得的更廣泛的認同感,產生更大的輻射力,更強烈的吸附力。三是要重塑文化價值。不僅要使改革行為能夠滿足成人教育發展的特殊文化需要,或者能夠反映成人教育文化形態的基本屬性,更要激活改革行為的文化創造功能,在不斷深化改革行為文化傳承與保存功能的同時,要進一步銳化它的“文化繁殖”的文化更新功能,通過改革行為的重組,適時把成人教育改革擢升為文化擴大再生產的過程,為實現中國成人教育向“面向世界、展示特色、勇于競爭、開拓未來”的跨越提供必要價值肇基。
摘 要:通過分析成人教育生態的多維性以及成人教育生態的層次,探討了成人教育生態性下的規律,即成人教育各級學校之間的比例不平衡、成人教育課程與正規本科教育課程的不平衡、成人教育撥款的不平衡、如何達到相對平衡,以及成人教育的遷移、潛移和富集作用。
關鍵詞:成人教育;生態環境研究;成人教育規律
成人教育是一種不同于正規教育的教育,其生態環境不同于普通教育的生態環境。現以生態環境的研究方法來探討成人教育的發展及其規律。生態環境是指生態因子綜合在一起,構成影響某種生物(包括人)的個體、群體或某個群落的環境。
一、成人教育生態的多維性
教育生態學把受教育者——成人,既看成社會的人,又看作是生物的人。在教育的周圍存在著三種環境圈層,即自然的、社會的和規范的生態環境。
自然環境包括非生物環境和生物環境。成人的自然環境不同于一般校園環境,成人的自然環境也是社會環境,農民的自然環境在農村以及農民可能要遷移的城市,企事業職工的自然環境在企業、在其所工作的寬廣的工作場所。而普通學歷教育的學生其學習環境是在與社會有一定距離的象牙塔內,其受社會的影響并不太大,而且其學習環境容易控制。
社會環境又稱結構環境。成人的家庭環境可以促進也可以制約著成人的教育,在不同階層的家庭環境中,可能對孩子的期望值不一樣,以至于影響到孩子將來的教育與發展。而正規學校的成人教育是非常少的,大多數的成人選擇由社會機構舉辦的學校進行教育,因此一些政治、經濟因素對成人教育的影響直接而又深刻。
規范環境。又稱精神環境或價值環境,它是人類在群體生活中所形成和持有的態度、風氣與氣質、觀念。在對待教育問題上,中國的價值觀念,不同時期的認識和態度是不一樣的。儒家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學而優則仕”的價值觀對中國人教育觀影響非常大,自然參加成人教育的成人會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學習目的。而有一段時期,在“讀書無用論”思想泛濫,“體腦倒掛”的社會,大多數成人則選擇直接就業,以賺錢為目的。中國的民族性中,中國人素來的教育目的是為了“做人”,而不是為了“生活”。當今社會,不僅重視人的學歷,也重視人的能力,所以許多成人不僅選擇學歷教育,也選擇了能力教育。
關于生態因子的性質和作用探討:
在成人教育中,由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規范環境這三種教育生態環境,組成多維復合的生態環境,其中包含著各種各樣的生態因素,分別滿足成人生物的、社會的和精神的生活需要。當整個成人的教育生態環境由這三種環境交織融合組成時,就和成人教育相互作用,組成成人教育生態系統,形成競爭、協同進化和生態平衡或生態失調等復雜的情況和關系。
社會環境影響著成人學生的教育動機,成人教育參與者的動機大致有三種類型:第一種是為了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優化自身知識結構,屬于求知動力型,其目的主要是為了適應工作的要求;第二種需求僅僅是為了獲取文憑,有部分成人學生為了提升職務、職稱等原因而參與成人教育。第三種類型僅僅是為了獲取知識,取得精神上的享受。
成人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也影響著成人學生的學習基礎,成人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從生源上看,成人教育的學生一般來自普通高中、職業高中、成人中專、各種技校的畢業生及已經踏入社會許多年的在職人員,年齡跨度較大。成人教育的學生也可以來自不同的階層,如來自農村、來自企業、來自教師行業等等,而來自不同的社會階層,不同的學歷水平,不同的年齡,決定了成人教育學生無論在生活閱歷、學習精力、原有的學習水平、接受新事物的水平與層次以及對事物的看法、判斷等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根據社會目的不同,成人教育的形式可以是政策教育、法治教育、人口教育、婦女教育、老年教育、家長教育、培訓教育等等。我國現在仍有20%的人口屬于是文盲和半文盲。依照教育法的規定,具有接受掃除文盲教育能力的公民,應當接受掃盲教育。因此,在某些教育不發達地區,成人教育擔負起掃盲教育的任務。
我們還看到了一些有趣的事情,成人教育的民辦非學歷高校,與正規學歷教育競爭的問題。民辦非學歷教育,是指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面向社會舉辦的教學內容屬于高等教育層次的教育,但不具備頒發國家高等教育學歷證書資格的各類培訓、進修、輔導、補習等非學歷高等學校教育。
總之,事情的發展變化,協調失協都是與外部和自身的因素相互作用的。
二、成人教育生態的結構層次
(一)成人教育的宏觀生態與微觀生態
從宏觀上可以看出,國家對成人教育是十分重視的。1993年國家頒布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將成人教育納到“終身教育”體系,而與此同時的《關于進一步改革和開展成人高等教育意見的通知》將成人教育作為傳統學校教育向終身教育發展的一種新型教育制度;199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鼓勵公民通過多樣化的成人教育來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實現終身教育;1998年《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更進一步明確了成人教育的發展重點為職業資格、崗位技能培訓和繼續教育;2005年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將成人教育重點放在提升勞動者素質與業務水平上;而《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以及《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2010-2020年)》均將成人教育與就業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以及創業教育聯系在一起。國家是把成人教育與其對國家的人力資源的發展規劃聯系在一起的。就地方法規來看,我國僅福建、北京、上海三地制定了地方性的成人教育法規。
但是從微觀上看,成人學歷教育卻已呈萎縮趨勢。2010年,全國普通高等教育總規模達到2231.7929萬人,與2001年的719.0658萬人相比,增長近2倍。相比之下,成人高校的招生卻出現了“滯脹”,如2010年全國成人高等教育在讀生總數為536.0388萬人,而2001年在讀生總數為455.9809萬人,10年來增長不到80萬。造成這種局面的深層次原因是,成人學歷教育已經成為學生差、層次差、學歷“水分大”的代名詞。相對成人學歷教育的萎縮,而非學歷的繼續教育卻如日初升,方興未艾。隨著我國教育國際化的推進,繼續教育在國際化的發展上也加快了步伐,各普通高校繼續教育機構依托本校優質師資與豐富底蘊,加強國際繼續教育的交流、溝通與合作。
(二)教育的個體生態、群體生態
教育的個體生態屬于微觀生態。現代教育科學非常強調教育過程的個體化問題,因為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生理、心理特征。而成人教育的本質特征是由其教育對象——成人決定的。成人教育可以被理解為一個以成人的方式指導教育的過程。諾爾斯認為成人自學者擁有著和正規學校的學生不一樣的物質,他們能夠系統獨立地指導和控制自己的行為和活動,具有生活經驗和工作經驗,具有豐富的認知能力,而且成人是一群主動學習的人。正是這樣一群人影響著成人的個體學習生態。
中國的成人教育的群體生態系統有多種,具有中國特色。其成人教育的主體主要定位在普通高考落榜生、下崗職工、農村剩余勞動力在職人員,甚至還有把軍隊的官兵作為成人教育的一部分,高校繼續教育也是一種成人教育。
成人教育生態系統是一個多維的復合網絡,在網絡系統中,通過物質流、能量流、信息流,促進教育的生態演替,使教育的層次由低級向高級轉化,使人才培養由基礎向專深發展。
而現在遠程教育更快捷地把分散的教師、學生、管理人員在時間、空間上進行組織并加以協調,使教學得以實施,并且其實施的內容和方法更加有人性化,更針對不同學生的能力與個性實施。
三、成人教育生態的規律
(一)成人教育生態的平衡與不平衡
1.成人教育的各級學校之間的比例
成人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的不平衡。成人學歷教育主要是指成人高考性國民教育系列,列入國家招生計劃,國家承認學歷,參加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各省、自治區統一組織錄取。成人高等學校教育類型有:遠程教育學院、廣播電視大學、職工大學、業余大學、職工醫學院、管理干部學院、教育學院、普通高校的成人(繼續)教育學院實行全國統一招生。學習形式分脫產、業余(包括半脫產、夜大)和函授、遠程教育4種。但這類成人學歷教育已經不斷在萎縮,甚至被許多職業大學所取代。
但是現在的培訓教育卻方興未艾,針對青壯年農民廣泛開展的實用技術、經營管理知識培訓;對農村基層干部、技術員、企業職工進行崗位培訓,而且這些培訓教育也不能完全滿足成人對知識的渴求。這種學歷與非學歷教育勢必從不平衡走向平衡,其平衡的標準就是適應社會、廣大成人對求知、求學的需求。
2.成人教育課程與正規本科教育課程的不平衡
從湖北大學繼續教育所提供的課程來看,多屬于面向社會需求的,急需型的課程,如旅游管理、建筑工程管理、電力工程管理、應用電子技術、學前教育、物流管理、通信技術、數據技術、市場營銷等。
而本科專業則側重于哲學與基礎學科:法學、國際事務與國際關系、思想政治教育、材料化學、材料物理、電子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等。
正規本科的課程則還有基礎和哲學方面的考慮,可能成人教育的舉辦者認為,滿足社會的一般技能和學歷需求就可以了,而人們追求更高、更精深的要求并沒有完全被滿足,另外所設課程也與某些本科實用性課程一致,這樣可以充分利用自己本科的教師。這種課程的不平衡必然會被人們更高的精神追求所牽引,從而向更高的平衡進發。
3.成人教育撥款的不平衡
這種撥款與收費并行的方法持續到20世紀末,此后成人教育學員的學費收入成了高校成人教育辦學經費的主要來源。成人教育本著“誰受教育、誰出錢”的原則,由接受成人教育的學習者支付學費。目前,我國成人教育的辦學經費來源主要有函授和夜大學費、成人脫產班的收費、中小學師資培訓費、專修班或聯合辦學的收費等,可以說成人教育基本上沒有國家撥款。而高等院校學歷教育撥款雖然偏低,但是國家也按照“綜合定額加專項補助”來對不同類型高校進行經費分配。
(二)成人教育的遷移、潛移和富集
成人教育生態系統的物質流、能量流和信息流,在宏觀上主要表現為徑流,即比較明顯的遷移,也可以把這種徑流看作是成人教育中的人員流動;但在微觀上表現為潛流,即不明顯的遷移,也可以說是成人學生思想上的遷移、道德上的遷移。生態學上的富集作用,又稱生物放大作用,意思是有益的或有害的物質,通過食物鏈而逐漸濃縮,使其含的濃度成幾倍或幾百倍的增長。
據《教育部辦公廳關于2009年教育系統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情況和2010年工作計劃的通報》記載,2009年,教育系統共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4249.31萬人,與2008年統計數據比較,總人數增加300.10萬人次。共有16.44萬所職業、農村成人學校參與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這樣的人口大規模的轉移,與我國的城鎮化經濟策略是相合的,在城鎮化中,成人教育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成人教育中,一個人的成就受文化傳統、社會風氣、大眾傳媒、興趣價值以及家庭環境很多因素的影響,而這種影響比正規學校教育更直接和強烈。雖然有些文化上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但是當這種思想的影響被學生慢慢地沉淀,到一定的時候,可能會形成一種巨大的力量。這也可以說是文化的富集作用。如當一個農村成人在不斷地接受教育,到一定時候,就有可能改變自己貧困的命運。一個學歷不高的學生,在不斷的接受成人教育中,可能會超過比自己學歷更高的人,達到自己事業上的頂峰。
四、結語
成人教育的生態環境有其與眾不同的特點,也有其自身的規律,成人教育是正規教育后教育,是人的持續發展的要求,通過從其生態學中來探討成人教育,給了成人教育研究的一個新視角。
【摘要】中國成人教育的發展變化正在顯現若干本質屬性和時代特征,它既受經濟、政治、社會變革及科技文化知識發展的總量和速度等系統外部條件的影響使然,又受教育系統內部諸因素的相互作用。研究和探索中國成人教育變化演進的規律,有助于從總體上準確預測科學把握成人教育實踐運動的發展方向和脈絡,在推進經濟發展、人才培養和社會進步過程中進一步發揮積極作用。
【關鍵詞】成人;教育;發展;趨勢
隨著社會發展的不斷推進,未來社會的競爭將會越來越激烈。中國成人教育要想順應未來社會的發展,使自己在日益競爭激烈的未來社會中脫穎而出。就需要增強自己應對社會變化的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去順應時展的潮流,那么我國成人教育在應對社會變化這個過程中,必將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
1 多元化和多樣化
在世界成人教育發展大潮的推動下,各級政府、學校及社會各界對成人教育的認同感和責任感正日益增強,社會各個層面對成人教育的參與和合作將更加充分。高校、科研院所、社會行業團體、職業學校、成人文化培訓單位、民營辦學機構乃至于廣大企業,將在政府的提倡、政策的引導和自身利益的驅動下,廣開財源,各盡所能,各展所長,發揮各自的優勢和特色,有針對性地設計成人教育產品和多元化課程,強化服務功能,有效整合資源,從而形成覆蓋全社會的成人學習聯盟及支持服務體系,為成人教育不斷注入新生力量,使成人教育的辦學主體走上多元化的道路。
辦學規格呈多樣化,既有多層次多規格的成人繼續教育,也有多層次的學歷教育;有函授教育,也有自學考試,還有網絡教育;有集中培訓,也有實踐考察;有學校培訓,也有電教培訓;有級別考試,也有職業資格認證等。教學活動多樣化。教學以教員為主導,以學員為主體,教學的內容著重于學員的應用,教學的組織方式既包括課堂的面授指導,更側重于課堂外的觀察、討論、座談、實驗、實習、討論、研究、協作、網上教與學的交流等,以充分調動學員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習潛能,提高教學的效能。辦學形式多樣化。按需要辦學,如訂單式培養、菜單式培養、套餐式培養、模塊化培養等等。
2 開放化和產業化
按照中國現代遠程教育發展戰略構想,政府將加大成人教育的開放和改革力度,使成人教育向所有成人、向全社會開放,機動靈活交替循環無始無終地為一切有教育需求的成人提供教育服務,從而成為21世紀成人教育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成人教育從公益事業型向事業產業復合型轉化。面對全社會日益增長的各類成人教育服務需求,政府將充分發揮市場的調節和資源配置的作用,成人教育的辦學主體將通過法人制度,面向市場、面向社會、面向求學者,為就業、轉崗、創業、提升和完善自我的各類成人學習者的學歷教育和繼續教育大開方便之門,并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過程的支持服務,按照等價交換、供求平衡、優勝劣汰等市場規則進行經營運作,走出一條規劃、開發、品牌、服務、自律、完善、提高的產業化發展之路。
3 自主化和終身化
隨著公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體系中所占比重不斷降低,市場調節成為經濟結構調整的主要手段,下崗失業現象司空見慣視若平常。加之國家推行的一系列人事、勞動、醫療、福利、社保等制度的改革,成人教育要適應現代社會職業的可變異性,就必須提升自我的可雇傭性,從而自覺更新知識和技能。
終身教育不僅是成人教育的世界潮流,而且已成為各國政府的教育發展戰略和基本國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面開發世界最大、最豐富、最寶貴的人力資源,是我國21世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緊迫任務,建立終身教育體系是教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共同要求。
4 社區化和網絡化
成人高校將全面突破圍墻,將教育向社區中心延伸直至邊遠地區的居民區和農村,形成集約化、社會化、合作化的辦學態勢。社區圖書室、文化站、體育中心、娛樂中心、成人培訓中心等各種社區教育設施和機構,將積極吸納豐富的高校教育資源,集成社區教育功能,開展娛樂教育、健康教育、職業教育、法律教育、民生教育、老年教育、婦女教育及青少年教育,使教育與人們的日常工作生活融為一體。
為緩解龐大的高教需求與我國的優質高教資源非常有限的矛盾,未來成人教育將充分利用互聯網、衛星網、無線網、多媒體、數碼光盤和電子課程等手段,建設資源豐富的教學網站和方便快捷的教務管理支持服務平臺,大量開發基于B/S模式的網上練習考試系統,為各類成人開拓遠程學習新時空,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習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這將演繹為成人教育的主流形式。
5 高端化和國際化
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使成人高等教育得到了跨越式發展。隨著成人專科教育的普及化和本科教育的大眾化,伴隨產業升級和高科技的更新換代的拉動,以及我國的新型工業化、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和農民市民化進程不斷加快,中低層次成人學歷教育的市場將逐漸萎縮乃至最終在省、地級中心城市走向消失,成人教育學歷層次需求呈現向高端遷移的趨勢。
由于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水平和發達國家相比存在巨大的落差,我國成人教育必須奮力拼搏,發揮文明大國的文化優勢,自建和引進結合,既要引進來,又要走出去,還要吸引外資獨立辦學,尤其是國內一流的大學和一流的企業,在教育走向世界方面負有重任,要利用自身優勢,積極開發國外成人教育市場,努力提升成人教育的國際競爭力。
6 法制化和學科化
成人教育的法律地位將進一步確立并不斷完善。成人教育將從關注數量到注重質量、從粗放式到精細型、從無序到有序、從惡性競爭到依法辦學、從市場準入到過程監管認證督導實現一體化的根本轉變,走向社會監督、齊抓共管、質量優先、責權分明、監控有力、自我約束、規范管理的可持續發展軌道。
在國際成人教育協會及其理論研究熱潮的推動下,成人教育眾多科研學術機構、團體、刊物、成果和一大批熱心的工作者和志愿者,已為成人教育的學科發展奠定了寬廣的基礎。成人教育學將躋身于我國社會科學之林,成人教育的學術研究將活力倍增,理論研究更為系統,學術交流更加廣泛,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將進入一個新的歷史繁榮期和發展期,將有效促進成人教育辦學的職業化、管理的專業化和發展的科學化。
綜上所述,多元化和多樣化、開放化和產業化、自主化和終身化、社區化和網絡化、高端化和國際化、法制化和學科化將會成為中國成人教育未來發展的趨勢和走向。縱然成人教育當前還存在諸多方面的困難和問題,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體制、規范管理,有待于進一步完善成人教育網絡,有待于進一步革新教材,改革教育教學模式,有待于進一步建立開放靈活的成人教育體系。然而成人教育的發展是健康的,前景是光輝燦爛的。在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終身學習的大環境下,成人教育將以其獨特的教育類型和多元的教育形式發揮其重要的作用,培養出各種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型的專門人才,為建立學習型社會,促進中國教育事業的全面發展,為中國的繁榮和強盛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