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互聯網金融風險論文

互聯網金融風險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3-23 15:16:3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互聯網金融風險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互聯網金融風險論文

篇(1)

(一)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態勢強勁互聯網金融是在全球網絡經濟與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產生的,互聯網與金融的融合始于銀行金融業務的網絡化。自1995年全球第一家網絡銀行“安全第一網絡銀行”誕生,銀行的網絡金融在全球范圍內迅速鋪開。2013年中國網銀交易規模為1287.8萬億元,大部分銀行的電子銀行替代率接近80%;截至2013年7月,我國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業數量已達250家,第二季度交易規模達1064.1億元,環比增長64.7%;截至2013年末,國內P2P行業總成交量達1058億元,貸款存量為268億元,出借人數超過20萬,較2012年200億元左右的規模呈現爆發式增長。與此同時,挑戰傳統證券業務的眾籌模式也開始在國內入駐,并受到投資者青睞。2011年7月上線的“點名時間”,是國內上線最早同時也是規模最大的眾籌平臺,截至2013年7月該平臺已經接到了7000多個項目提案,有近700個項目上線,項目成功率接近50%.2012年堪稱“互聯網金融元年”,自此互聯網金融不僅創新層出不窮,而且競爭日趨激烈。首先,電商巨頭紛紛涉足金融行業,如阿里巴巴開放信用貸款和理財業務,騰訊與中國平安成立保險金融服務系統,蘇寧小貸進入供應鏈金融領域等;其次,銀行系電商也競相上線,如建行的“善融商務”、交行的“交博匯”、招行的“非常e購”等;再次,互聯網金融開始蔓延理財、保險業等行業,如余額寶、人壽聯合快錢共推保險網銷,“三馬”聯合賣財險等,互聯網金融市場上的創新與競爭開始愈演愈烈。

(二)互聯網金融風險的產生及其特殊性互聯網金融活動表現為貨幣和數字化信息在網絡間的傳達與調撥,交易雙方互不明確,交易過程透明度低,這種依附于高科技和虛擬性的特性,對金融風險具有放大效應。互聯網金融所蘊含的風險復雜性主要表現在互聯網金融風險具有二重性:一方面,互聯網金融在本質上具有金融屬性,與傳統金融一樣,互聯網金融活動面臨信用、市場、流動性、操作性、聲譽等一切常規金融風險問題;另一方面,由于互聯網金融發展的載體是互聯網,互聯網本身附有的虛擬性、技術性以及創新性特點會給互聯網金融附加很多系統性的隱性風險問題。在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和強烈競爭態勢下,互聯網金融也頻繁發生風險案件,顯性風險突出。例如,銀行網站遭遇黑客襲擊、個人金融信息被盜取,P2P網絡借貸行業早期由于基本處在無門檻、無標準、無監管的“三無狀態”,而多次發生“跑路”事件,以及個人信用信息被濫用等情況。同時,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加上互聯網金融本身的行業交叉屬性,目前對其沒有明確的監管制度和可完全適用的法律約束,其發展還蘊藏著“隱性”風險。例如,由于監管的欠缺,不乏有企業打制度的“球”,利用互聯網的虛擬性特點進行網絡洗錢,違規經營發行理財產品,暗箱操作線下業務等,不斷觸及“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非法集資”風險底線等。互聯網金融是互聯網技術與傳統金融全面結合和創新的產物,其風險產生的主要來源有:

(1)對信息技術裝備的依賴,即互聯網金融的一切活動都依托于信息技術的軟硬件裝備,一旦技術出現問題,風險難以控制;

(2)互聯網的“虛擬性”特點,即互聯網金融中的一切業務活動,如交易、支付結算等都在虛擬的電子信息中進行,交易者身份認證難以確認,容易導致信用風險;

(3)金融的跨界經營,如金融“觸電”、電商“淘金”等的發展使得金融的跨界經營已成趨勢,進而導致金融風險的不確定性;

(4)法律與監管的缺失,互聯網金融行為缺乏明確的制度約束,單純的行業自律會積累大量隱性風險。

二、我國互聯網金融主要模式類別及特點

廣義的互聯網金融涵蓋了一切依托互聯網展開的金融活動,包括了提供互聯網金融服務的實體機構、平臺中介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目前,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模式從商業模式的角度大致可分為六類。綜合而言,互聯網與不同金融市場的融合發展所形成的各種模式類別,不僅傳承了互聯網資源開放化、成本集約化、渠道多元化、用戶行為價值化等優點,同時也更加創新性地細化了我國金融市場業務,有效促進了金融市場的“普惠發展”。但在我國金融業分業監管環境下,各種模式類別發展的多元性也使互聯網金融風險在我國更具復雜性。

三、互聯網金融風險的特殊性

結合互聯網金融的風險來源和商業模式特點,與我國傳統金融相比,互聯網金融所蘊含的風險特殊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風險類別中。

(一)技術性風險互聯網金融對互聯網技術的依賴性很強,互聯網技術性風險會對互聯網金融交易中的資金安全構成威脅。例如,由于網絡及計算機自身缺陷或技術不成熟造成的停機、堵塞、出錯及故障等,以通過病毒、黑客等人為破壞手段構成的網絡軟硬件癱瘓、信息泄露、被篡改等,都有可能導致資金的截留或被盜。同時,互聯網支付密鑰的技術管理以及TCP/IP協議的安全性,對承擔金融活動中資金主體的資金安全性來說也面臨考驗。因為互聯網金融活動的交易信息完全通過網絡傳輸,在這過程中存在非法盜取、篡改以及個人信息泄露風險。據《2012中國互聯網網絡安全報告》顯示,2012年我國有84.8%的網民遇到過個人資料泄露、網購支付不安全、遭釣魚網站等網絡信息安全事件,總數達到4.56億人次。此外,在技術支撐上,很多互聯網金融機構往往通過購買外部技術支撐來解決內部技術和管理問題,而在互聯網技術設備上我國又缺乏自主知識產權優勢,國外進口的互聯網軟硬件設施對我國的金融信息安全問題存在的隱患也不得忽視。

(二)虛擬性風險一方面,互聯網的開放性給社交活動提供了一個全新的信息分享平臺,但其“虛擬性”特點也給海量交易者身份、傳遞信息的真偽判斷帶來明顯弊端,容易引發互聯網金融活動中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例如,在虛擬的互聯網金融市場服務中,由于信息的不對稱,客戶大都會根據行業服務的平均質量來確定預期購買價格,可能會出現“低質量”金融服務機構驅逐“高質量”金融服務機構的現象;同時,在實際業務中客戶可能會利用自身信息的隱蔽性,做出像網絡洗錢、網絡欺詐等不利于互聯網金融機構服務提供者的行為。另一方面,互聯網金融平臺在金融活動中很多承擔著資金周轉功能,如第三方支付、電商系金融等,相比傳統金融的線下嚴格審查,互聯網金融平臺由于“虛擬性”特點,很難對在資金周轉過程中的沉淀資金實施有效的擔保和監管,信用風險指數加大,如果缺乏有效的流動性管理或引發支付風險。

(三)操作性風險相對傳統的金融服務,互聯網金融業務操作風險的特殊性主要體現在:大數據的經營、操作主體的變換、互聯網金融賬戶的授權使用、操作流程設計對網絡系統的依賴,以及真假電子貨幣識別等方面。互聯網金融風險控制的核心在于對數據的整合、模型構建和定量分析,由于平臺數據獲取主要是基于業務的交易數據,形成維度單一,再加上實際操作中還存在“刷信用”、“改評價”等行為,使得互聯網金融的大數據風險控制在操作中存在風險“有偏”隱患;互聯網金融環境下的操作主體大都是客戶在自有計算機上實現,如不熟悉具體的操作規范與要求,可能會引起不必要的損失,同時互聯網交易系統的設計缺陷、安全性以及運行的穩定性等,也可能引發金融業務的操作風險;互聯網金融可能會存在由于沒有樹立良好的信譽而導致的各項業務不能在良好的信用環境下有序展開而面臨風險;互聯網由于時效性和快捷性特點,往往一步小小的操作過失帶來無法挽回的巨大損失(如金融機構的“烏龍指”事件),而且互聯網通過媒介對信息的傳播速度非常快,操作風險會很快進而導致聲譽風險。

(四)法律法規性風險互聯網金融的法律法規風險主要體現為互聯網金融的創新性與現行法律制度的滯后性沖突造成的風險。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但發展非常迅猛,基于傳統金融制定的銀行法、證券法、保險法,很難滿足互聯網金融業務的監管需求。目前,我國互聯網金融的法律法規風險主要表現在:一是現有法律的運用風險,即現有法律運用到互聯網金融領域的難以適用,容易導致交易主體之間的責、權、利邊界不明確,一方面增加交易的不確定性,另一方面對某些金融行為(如虛擬貨幣)本身的違法與不違法難以界定;二是新法律空白風險,即新法律空白可能造成的“搭便車”風險集聚,而互聯網金融由于本身涉及領域的交叉屬性,使得其立法過程很復雜,難度超過傳統金融,如實名制和客戶隱私保護兩難問題的解決等,更加劇了這種風險的不確定性。

(五)監管覆蓋風險首先,互聯網金融大都存在跨界經營,如電商系金融領域,這對我國傳統金融的分業經營界限及分業監管模式提出了挑戰。目前,互聯網金融模式中除了金融機構的信息化金融受原監管機構約束外,僅第三方支付企業的法律地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認可,受央行支付結算司監管并由中國支付清算協會作為行業自律性組織約束。而像P2P網絡借貸、眾籌等新型互聯網金融形勢,雖然2014年上半年已被分類歸口于銀監會和證監會監管,但相應的監管法規建設任重道遠,短期內監管的灰色地帶仍會存在。其次,互聯網金融由于其自身的行業交叉屬性,與傳統金融相比風險誘發的因素多樣化,加上其虛擬性、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導致監管的全面跟蹤難以識別,這也進一步加大了監管的難度;再次,在全球化背景下,頻繁的互聯網金融跨國交易打破了地域限制,這種趨勢對單獨的國內監管也提出了挑戰。

四、互聯網金融特殊性風險的防范與監管策略

(一)從互聯網技術層面構筑互聯網金融運行安全體系計算機互聯網技術安全體系是電子金融與電子商務活動安全的基礎,技術層面的互聯網金融運行安全防范體系包括:操作系統安全穩定、防火墻技術、虛擬專用網技術、入侵檢測技術以及金融信息、數據的安全防范技術等。互聯網金融運行安全體系的構筑,首先需在硬件方面保障互聯網運行的安全環境,應加大對計算機物理安全措施的研發投入,增強互聯網系統的抵御和防攻擊能力。同時,在互聯網金融交易體系的信息安全上,應加強基本加密技術、安全認證技術以及安全應用標準與協議三大層次的技術支撐,這是網絡金融和商務活動的支付體系和各種業務應用系統的發展基礎。

(二)從金融屬性層面規范互聯網金融操作流程,完善風險管理制度和內控體系互聯網金融業務的本質是金融屬性,在業務層面,不論是有金融牌照的企業還是其他形式的網絡借貸公司,都應從金融風險的角度充分認識金融信息化過程中的潛在風險,嚴格規范操作流程,審慎管理信用、流動性等其他風險。針對互聯網金融的行業交叉性和金融屬性,其風險管控不僅需要建立信息科技風險評估、管理、預警的機制,還要在嚴格內控體系的基礎上,對業務操作流程的規范管理、資金流動性管理、信用風險管理等方面建立金融風險的防范制度。如,對流程中可能存在的操作風險應從互聯網技術和金融兩個層面進行標準化管理;對P2P模式中存在的“多對多”、“資金池”、“期限錯配”等流動性風險隱患應盡早進行規范;對互聯網借貸中由于信息不對稱及無抵押品問題帶來的風險隱患應設計出相應制度等。

(三)從法律法規層面加大對互聯網金融風險的立法力度20世紀70年代歐美國家開始對互聯網金融進行法律法規建設,采取的方式是對仍然適用的法律繼續沿用,對不適用的法律進行修訂完善,同時制定相關新法規以補充覆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與完善,歐美逐步建立起了涵蓋交易規則、交易保護、制度標準等內容的互聯網金融法規體系。我國互聯網金融的法律法規建設借鑒國外經驗,可以從三個層面加大力度:一是梳理與互聯網相關的現有法律法規,結合互聯網金融特點加大基礎性立法工作,如明確互聯網金融交易主體的責權利、行業準入門檻、交易行為規范等;二是修訂和完善互聯網金融的配套法律體系,如修訂現有法律體系中對互聯網金融不適用的條款,完善對互聯網犯罪責任追究的法律規范;三是補充制定有利于互聯網健康發展的行業法規,如互聯網公平交易規則、消費者權利保護以及安全法規等。

(四)從監管層面完善互聯網金融的監管體系我國的互聯網金融監管需處理好金融監管與金融創新的辯證關系,做到有保有壓。目前,對我國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的完善:首先,要理順各類互聯網金融模式的業務范圍,并在此基礎上明確互聯網金融的監管主體、監管對象和監管范圍,在監管模式上應根據我國金融市場特性,建立跨部門的監管機制,協調分業和混業創新監管模式;其次,針對互聯網金融市場交易活動的快速、頻繁和虛擬性特點,監管部門應通過信息技術加強非現場監管,并有效建立風險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理機制;再次,對互聯網金融的跨國活動,監管部門需聯合其他國家的監管機構,加強聯動實施統一監管。

篇(2)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模式 問題 對策

自互聯網技術被開發以來,在不長的時間內就得了迅猛的發展。這就為互聯網從科研、軍事領域“飛入尋常百姓家”提供了條件。而互聯網所具有的跨區域、全天候等特點,使應用互聯網技術的服務相較于傳統服務而言具備了低成本、高效率以及跨區域的優勢。互聯網金融也同樣如此,相較于傳統金融服務,互聯網金融的種種優勢使其發展的勢頭迅猛,為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活力。

一、互聯網金融的主要模式

(一)傳統金融服務在互聯網方面的延伸

從廣義上來講,互聯網金融的模式也包括傳統金融服務在互聯網方面的延伸。所謂傳統金融服務在互聯網方面的延伸,指的是傳統的金融機構借助互聯網先進技術以及便利功能,在互聯網上繼續實現他們的服務。此類互聯網金融服務包括電子銀行、網上銀行以及手機銀行等。傳統金融服務借助互聯網,實現了線下服務向線上服務的轉變,從空間和時間上擴大了傳統金融服務的功能。

(二)金融的互聯網居間服務

金融的互聯網居間服務典型應用包括P2P信貸、第三方支付平臺、眾酬網絡等。其中P2P信貸是互聯網金融中最具特色的應用之一。在傳統金融領域下,對于微型或者小型企業以及低收入群體的應變較慢,并且收益與成本比例不匹配,而P2P信貸就彌補了傳統金融在這方面的缺陷。

(三)互聯網金融服務

互聯網金融服務就是金融平臺的網絡形式,其代表性應用包括保險銷售平臺、互聯網基金以及網絡小額貸款公司等。如2012年的12月蘇寧成立了重慶蘇寧小額貸款有限公司、2012年11月京東也建立了自己的京東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基本而言,這些互聯網金融服務主要是電商在金融行業的滲透行為。

二、互聯網金融發展面臨的問題分析

(一)法律法規以及監管機制不完善,缺乏必要的行業自律

互聯網金融在我國的發展還在初步階段,所以并沒有專門出臺針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機制。此外,相關的法律法規等規章制度也不是很完善。這就使得互聯網金融缺乏相應的規范和監管,一旦出現問題將會產生很大的危害。此外,除了缺少必要的法律框架外,互聯網金融也缺乏必要的行業自律。我國的小額貸款聯盟雖然與2013年1月份了有關行業自律的公約,但是僅有極少數相關機構加入其中。

(二)信用信息共享程度低,違約成本低

相較于其他互聯網金融發展較早的國家,如美國和英國等,我國的信用信息的共享程度較低,違約的成本微乎其微。我國不僅信用信息的共享程度低,也沒有良好的信用環境,這將會制約我國的互聯網金融的發展。

(三)技術方面存在缺陷,金融平臺面臨潛在風險

雖然金融服務可以借助互聯網便捷的東風,使其不論在服務范圍與服務效率上都擴大了規模。但是畢竟互聯網技術還存在一些缺陷,無法絕對安全的保障金融信息和資金。除了互聯網本身的缺陷外,眾多互聯網金融公司也沒有較為先進的安全問題解決能力。種種因素導致一旦風險發生損失將會非常巨大。

三、促進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一)完善我國相關法律法規政策

首先是政府要及時出臺相應的法律規章制度,對P2P信貸等互聯網金融行為的性質做出規定,并將互聯網金融業務經營的范圍、監管措施以及處罰機制納入到法律框架內。其次,我國政府還需要制定一系列政策,通過政策的導向作用,在我國的互聯網金融中加入風險補償機制,并通過稅收優惠等措施,激勵評價高、表現好、信譽佳的互聯網金融機構。

(二)防止互聯網金融風險向其他領域傳遞

首先我國相關政府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加強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力度,通過定期檢查和審計,以便發現存在的潛在風險。其次是我國的銀監會等金融行業的監管部門要通過制定方案與策略,從信貸政策、金融安全以及信息技術等方面進行研究,以防止風險蔓延。最后,公安機關要對于借助互聯網從事詐騙行為的不法分子嚴厲打擊。

(三)引導互聯網金融行業制定自律機制

行業自律有助于互聯網金融的長遠發展,因此我國各級主管部門需要加強與互聯網金融機構的溝通,引導他們的行業自律,制定相應的行業規章制度,規范互聯網金融行為。此外,行業協會需要建立信息披露平臺,及時向外界公布行業信息。最后,互聯網金融機構內部也需要建立互相監督與投訴機制,并及時對投訴進行處理,規范行為。對于被處理的機構,要在信息平臺上公布。

(四)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大力普及金融知識

相關政府部門要加強宣傳與教育的力度,向廣大群眾普及金融知識。只有這樣,才能使群眾的辨別風險的能力提高。

四、總結

綜上所述,互聯網金融因傳統金融不可比擬的優越性,發展勢頭越來越猛。目前來說主要有三種模式,即傳統金融服務在互聯網方面的延伸、互聯網金融服務以及金融的互聯網居間服務三種。但是在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充分認識到這些問題的存在,才能更好的促進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使其憑借互聯網技術帶來的便捷充分為經濟發展服務,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賈兆德,廉菁.對互聯網企業進軍金融領域的思考[J].現代經濟信息,2013,(11).

篇(3)

關鍵詞:現狀;政策;金融創新;流動性風險

1 2016銀行業政策分析

4月21日,銀監會與科技部、人民銀行聯合《關于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創新力度 開展科創企業投貸聯動試點的指導意見》。投貸聯動試點落地,實現科創企業信貸風險和收益的匹配,通過提供持續資金支持的融資模式,提升對科創企業金融服務質量與效率,有利于促進商業銀行業務創新和自身轉型發展。該政策旨在為金融行業的改革探路,以試點為代表先進行改革,成功后推向整個銀行業。

4月27日,中國銀監會《關于規范銀行業金融機構信貸資產收益權轉讓業務的通知》,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依法合規開展信貸資產收益權轉讓,進一步盤活信貸存量;7月6日,《關于做好銀行業金融機構債權人委員會有關工作的通知》,推廣設立銀行業金融機構債權人委員會制度,按照“一企一策”的方針集體研究增貸、穩貸、減貸、重組等措施,有序開展債務重組,推動債權銀行業金融機構精準發力、分類施策,有效保護金融債權,支持實體經濟發展。10月10日,國務院《關于市場化銀行債權的指導意見》這意味著銀行債轉股重啟。當前我國正在積極發展實體經濟,以拉動國內經濟的發展,但是銀行業的流動性枯竭或流動性不足難以為實體經濟的發展提供資金,這使得我國的實際經濟難以為繼。因此,通過此舉增加信貸資金存量,優化信貸資金結構提高、提高金融資金的配置效率,有助于發展我國的實體經濟,同時,優化了銀行自身的資本負債結構能使我國的銀行業為改革做好前期的準備。

10月13日,國務院印發關于《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互聯網金融已經與銀行在業務上構成了競爭,但銀行受到中國人民銀行和銀監會嚴密的監督和管制。新興的互聯網金融卻不在此范圍內,導致了它與銀行相比相對寬松的監管環境,這對公眾的財產造成了巨大的威脅,也使得公眾的財產可能被用于套利,在不知情的環境下承擔風險。本次整治是為了改善互聯網金融治理,防止監管套利,整治互聯網金融詐騙等層出不窮的事件,使得互聯網金融與銀行處在一個相對可比的環境下,增強銀行的競爭力,實現銀行業金融機構和互聯網包羅有序的發展。

2016年9月30日(華盛頓時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宣布納入人民幣的特別提取款(SDR)新貨幣籃子于10月1日正式生效,成為第五種“入籃”貨幣,也是唯一的新型經濟體貨幣。這使得隨著人民幣的境外結算業務的進一步發展和人民幣流通范圍的擴大,銀行業將會收獲更廣闊的的市場,同時也要面臨來自外資銀行的更激烈的競爭。這使得中資銀行不得不改善自身結構,來應對與外資銀行間的競爭,同時也要開展新的海外部門,應對新的人民幣結算需求。該舉措的目的是為了人民幣市場化,但是不容忽視的是,此舉對銀行業改革強大的助推作用。中資銀行將不得不與外資銀行站在同一市場,有助于我們學習外資銀行對風險的管理模式,有助于增加信貸需求,為銀行業開辟了更廣闊的市場,在全球化進程中完成對自我結構的優化與改革。

綜上就是對2016銀行業大時間的盤點,我們看到,國家從各個層面上為銀行業改革鋪路,不論投貸聯動試點的落地、債轉股、整治互聯網金融等都是為了優化銀行業的結構,而人民幣國家化也為銀行業創新改革提供了一個最好的時機。銀行應該在保證流動性風險可控的情況下,主動探索改革的出路,進行金融創新,為自身發展謀出路。

2 金融創新對銀行業的重要意義

要進行金融創新首先要明白可以從哪些角度進行金融創新,金融創新分為以下幾種:

①金融體制創新是指金融機構為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通過引入新理念、使用新技術、開辟新渠道以及創建新組織,在戰略決策、制度制定、管理模式、機構設置、人員安排和業務流程等方面所開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動,最終體現為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客戶服務水平的不斷提升。

②金融技術創新指金融數理工具和模型的不斷完善和超越,以及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金融技術創新作為金融創新的技術支持,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的重要策略。金融技術創新的目標是通過建立預測流動性缺口走勢的動態機制和強化流動性風險度量的技術管理手段,探索適合于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的技術手段,達到風險識別準確、度量合理、預測精確、管理科學以及控制到位的目的,使商業銀行所承受的由于流動性風險帶來的損失降至最低。

③工具是金融市場交易的對象,商業銀行通過綜合運用金融工具在市場上進行交易獲得的收益來抵沖由于流動性風險所遭受的損失,所以,金融工具創新是金融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金融工具創新包括基礎工具的創新和衍生工具的創新。基礎工具創新產品包括貨幣市場工具、固定收益證券、權益證券以及證券投資基金等。隨著金融創新的迅猛發展,研發了一大批諸如遠期、期貨、互換、期權以及股指期貨等衍生工具。與基礎金融工具創新相比,衍生金融工具創新更具時代特征和影響力,已成為金融發展的時代象征。可以說,金融工具創新既是金融創新的核心,又是金融機構規避流動性風險的重要工具。商業銀行應充分運用各種金融工具進行組合投資,以實現創值和流動性風險的控制、分散以及轉移的目的。

④金融市場是現貨和衍生產品交易的主要場所,是金融資產和金融工具匯聚的舞臺,通常將金融市場分為五類:商品市場、貨幣市場、債券市場、資本市場和外匯市場。構建基于金融市場創新的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機制,就是通過對金融市場的規范和創新,拓寬業務渠道,整合業務資源,在金融市場中綜合和靈活的運用各類金融工具,最終實現流動性風險的規避。

上述我們從金融市場創新、金融體制創新、金融工具創新以及金融技術創新四個角度系統地對流動性管理的金融創新策略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索,并構建了較為全面而有效的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機制。對四個創新角度的分析也是根據一定邏輯關系進行的,即:體制創新是基礎,技術創新是手段,工具創新是依靠和市場創新是保障。由于復雜性是流動性風險的顯著特征,因此,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不能依靠單一粗放、零散孤立的風險管理方法來實現,而是應當以發展的眼光,從整體角度綜合考慮、系統研究。

結束語

本文通過對國內當前局勢的分析,明確了銀行業當前面臨千載難逢的有利時機,但機遇伴隨著挑戰。我們應該在保證流動性風險可控的前提下,主動地進行金融創新。從體制、技術、工具和市場四個方面進行創新。流動性風險管理于金融創新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關系。可控的流動性風險可以保障金融創新的有序進行,而金融創新也有助于對流動性風險的管理。

參考文獻

篇(4)

在南京金陵飯店,賽富科技創始人高勝濤花了一個下午,為幾位專業風險投資機構的合伙人進行了一次集中路演,幾個小時下來,這些大佬們聽得云里霧里。當晚,大家留下來一起吃晚餐,一位下午沒能趕過來的投資人姍姍來遲,他是海瀾集團分管投資的負責人,晚餐時恰好坐在高勝濤旁邊,他迅速理解了賽富的商業模式,兩個月中完成了這輪投資。

高勝濤發現,普通風投普遍對他的模式很難理解,主導B輪投資的海瀾集團與此后主導C輪投資的悅達集團這類產業資本則更容易從產業鏈的角度理解他的模式。賽富所專注的領域是以分銷金融為核心的一站式分銷整合服務。在他開始著手創業的2007年,幾乎沒人聽說過這個新名詞,甚至會懷疑其存在的合理性,B輪之前的融資更像是天使階段的“賭一把”。不過,對于目前每年超過20億元的平臺交易額,2000余萬元利潤的賽富科技來說,市場的接納程度已經不必再擔憂。

虛擬總代

“賽富”這個名字取自供應鏈金融的英文(supply chain finance)的首字母S與F,恰好也與一家風險投資機構重名。

高勝濤曾在中學任數學教師,幾年后改行做了程序員,2003年到一家中美合資的公司任職董事總經理,核心服務是將在美國成熟的供應鏈管理軟件在中國本地化開發銷售。這套軟件可以從廠家引入原物料開始,到產品制成,此后涉及銷售的每個環節,可對其進行追根溯源。2005年,他向海外總部提議在日本建立合資公司,切入金融軟件市場,為野村證券等機構做系統外包,但并未成功。

兩年后,他有一個在銀行任職的朋友完成了在職研究生論文,寫到的話題是供應鏈金融。當他和高勝濤提起時,高勝濤恍然大悟,發覺這與自己的想法非常接近。

高勝濤分析認為,在消費品的供應鏈條上,一款產品從廠家到消費者手中需要經過總、省級、區級、經銷商與終端渠道。供應鏈上的所有角色都受困于資金、渠道、運營能力:廠家希望迅速鋪貨;但商沒有資金把貨品買進,就沒法往下鋪貨,幾層商與經銷商往往都欠著“三角債”;銀行沒有專門貸款給商與經銷商的類目,原因是沒有擔保機制。

高勝濤的構想是,既然銀行的訴求是降低風險,那我們就可以利用供應鏈管理軟件,將整個過程管理起來,限制風險比例,讓銀行的資金流入供應鏈。

基于此,高勝濤創辦了賽富。他的生意需要軟件配合,外加一套自成體系的系統。供應鏈管理軟件可以收集到供應鏈條的各類數據,例如哪類產品在哪些渠道中銷售,并分析出經銷商是否有實力“吃”下貨,繼而判斷一個分銷體系能支撐多大的銷售量。

賽富的挑戰在于撬動各個角色,建立體系。首要問題是解決資金,需要談下銀行這個金主。銀行沒有負責這項業務的部門,高勝濤曾經托很多朋友找到了一些銀行的分行行長或者支行負責人。很多人客氣評價“不錯”,然后沒了下文;有些人直率地告訴他“這和我們的業務沒關系”,一口回絕。

“做這個行業,最初甚至像空手套白狼,還好我看起來不太像騙子。”從熟人介紹開始,早期幾年中,高勝濤一點點突破,而且“責無旁貸”地抵押了自己的房產,希望得到銀行的授信。“把銀行的資金拉到供應鏈里面,拉進來100萬元,還要確認能繞回來120萬元,而每一根鏈條背后都是幾十家公司一同參與。”

此后需要撬動的資源是廠商、經銷商與零售渠道。面對廠商,高勝濤形容自己為“虛擬總代”,只要能找到廠商老總和財務總監,就有機會繼續推進;經銷商是最容易驅動的角色,因為他們在資金、貨量和渠道數量幾方面常常處于欠缺狀態。

賽富的另一個訣竅是,通過合作圈住更多資源。與經銷商合作之后,它的渠道也可以成為賽富的客戶。在這種滾動之下,幾方資源都會倍增,在生意的盤子增大之后,賽富還可以順勢提供資金。

遵循零售本質

目前賽富的客戶中,品牌方包括以格力、美的為代表的家電廠商,以蘋果、三星為代表的手機廠商,母嬰日用以及特色農產品;渠道方則囊括所有A類商超與十幾家電視購物渠道,以及天貓、京東等電子商務渠道等;經銷商不計其數。賽富內部根據不同的品牌與渠道來劃分業務和利潤,與各類合作伙伴形成了一個分銷鏈價值整合服務聯盟體系。

賽富的客戶越來越容易獲取。例如,有些家電行業的大公司已經開始將商“收編”為分公司,讓渠道變得更扁平化。2009年,高勝濤打動了格力,這家企業已經“很有遠見”地選擇了自建渠道,每年銷售額上千億元。在華南區域,格力開始撥出幾億元份額與賽富合作,通過賽富的經銷體系去銷售。目前雙方的合作已超過了3年時間。

“我覺得賽富的做法更接近零售的本質。”高勝濤認為,中國的多層級制讓渠道費用高企,物價跟著提高,只有扁平化才能解決;大眾開始接受的電子商務是渠道扁平化的先驅,而開網店可以賺到錢的,往往是那些線下商,因為他們能拿到更便宜的進價。

他的預測是,未來零售行業中的公司,將由廠商、幾家賽富這樣的分銷整合企業以及各種負責對接終端銷售與服務的經銷商組成。各級將會逐步退化,每家廠商會同時選擇幾家賽富這樣的公司來管理渠道。“貿易的本質是賺差價。未來的零售看起來會更像廠家直銷。”

2011年,高勝濤認為自己的生意可以做得更大,此后又完成了幾輪來自產業資本的融資。不過,傳統風險投資機構依舊難以理解他的模式。“他們會質疑,目前的經銷體制不是運轉正常嗎?市場上怎么會需要你這樣的角色?”

但這些他已經不以為然。“我覺得我的步點踩對了,在真正需要埋頭苦干的階段,沒人來打擾,有很多理解我的資本來支持。”

高勝濤建立了互聯網金融平臺“1號鏈”,這是一個分銷鏈上的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供應鏈中的各種角色可直接進駐。平臺還包括一些物流公司,由賽富設立物流標準,對方來對接數據。這讓賽富更像是一個處于跑道中央的裁判員,每個角色都在外圈跑完自己的流程,賽富來負責統計所有信息,掌控風險,再導入銀行資金,“確切地說,將銀行的金融風險轉化為產業風險”。

篇(5)

[關鍵詞] 中小金融機構;發展困境;應對措施

[中圖分類號] F830.33 [文獻標識碼] B

一、我國中小金融機構在發展中遇到的問題

在金融風險的防范和風險控制中,相比大型銀行等金融機構,中小金融機構所采取的措施更為引人注目,主要是其在市場中弱勢的地位及其面對的困境,這些問題已經危及了眾多中小金融機構的生存。譬如在雷雯雯(江西師范大學,2011),梁京華(時代金融,2014),吳京(企業改革與管理,2014)等論文中也指出其主要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在市場中定位模糊;機構內控缺乏規范和力度;產品結構特色不足;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不合理;受到洋銀行和國有大銀行的夾擊;跟不上技術進步等等。我國中小金融企業面臨這些困難在現代金融,特別是互聯網金融發展迅猛的時代,表現更加嚴重。究其原因,在李志S(經濟研究,2002),傅勇(經濟研究,2011),唐彌謐(現代商貿工業,2015),任會鵬(商業經濟研究,2015)研究論文中也指出我國中小金融機構發展的常規性的原因,包括歷史遺留問題、經濟體制改革問題、面對金融危機沖擊問題、內控不規范等等。本文主要從我國中小金融機構目前面臨的困境入手,從中小金融機構內部、外部分別闡述目前我國中小金融機構發展困難的原因。

二、改進措施

我國的金融體系是在政府主導下形成的,具有以大銀行為主導的結構特征,因此缺少專門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服務的政策性金融機構。中小金融企業規模偏小、交易成本高,且經營時間較短,經營風險大,導致退出市場的概率較高,融資困難。針對我國目前中小金融機構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幾個方面改進措施。

(一)規范機構股東結構,完善機構內控制度

從問題的根本入手,抓住這些問題的來源,通過內控為主,監管為輔,優化法人自理結構、風險管理水平。首先,優化組織構架。按照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使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管理層之間相互制約。改變一股獨大、經營管理層權力過分集中的現狀。必須從制度上規范中小金融機構,讓其有自我調節能力進行內部控制。其次,監管部門應該督促中小金融機構成立較高水平的風險管理部門。現實生活中,譬如浙江溫州多次發生小貸公司、財務公司破產,投資人跑路的新聞,當然這與當地民間借貸風行有很大關系,但不可否認的是,這與企業風控管理跟不上,缺乏風險管理有很大的關系。

(二)完善產品結構

解決中小金融機構自身的內控問題是關鍵的一步,實施品牌戰略,解決自己的融資問題,充分使中小金融企業有充足的資金來運作。區域性的中小金融機構建立金融品牌必須依托當地的實體經濟需求。區域經濟實體的發展離不開當地政府的支持,一般政策有一定的偏向性。中小金融企業要開拓新的產品去配合政府的政策實施,實現金融產品和實體經濟兩個方面的完美結合。同時在金融產品設計上,要規避風險,做到安全、方便,慢慢形成區域性的金融品牌。

(三)國家政策扶持

在眾多的因素中,政府的各項宏觀經濟政策也是對中小金融機構的發展有很大的聯系。美國、日本都是市場成熟的經濟體,在金融業的發展方面有著更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對中小金融機構的發展給予必要的政策優惠,拓寬其發展空間,這是由中小金融機構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其區域性特點所決定的。如地方政府現在推動的城市商業銀行改革、農村信用社改革,都是政府希望通過引導社會資金參與中小金融體系建設,達到支持區域經濟發展的目的。中小金融機構所服務的特殊對象也需要得到政策優惠。譬如日本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是對中小企業金融支持所采取的制度性措施。1958年9月,日本政府頒布了《中小企業信用保險公庫法》,并依據該法設立了中小企業信用保險公庫(現為中小企業綜合事業團),各都道府縣均成立了信用保證協會,從而形成了健全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王帥,2009)。對難以從商業銀行獲得貸款的小規模中小企業,提供必要事業資金的直接貸款;為中小企業提供的債務擔保給予保險和貸款;防止中小企業破產,對之進行資產援助等(IUD,2008)。目前,美日兩國普遍建立了扶持中小金融企業的政策性金融機構,其發展模式值得我國借鑒。

三、小結

政府多次提出全面深化金融改革,扶持中小金融企業發展,在推進產業升級轉型過程中,要建立有利于產業升級轉型的制度環境,要通過產業政策的實施引導金融企業產品升級、功能升級,最終實現產業結構升級和發展方式的轉變。只有在國家政策,特別是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建立其規范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完善其風險管理及具有區域經濟特點的產品結構才可能解決目前我國中小金融機構的發展困境。

[參 考 文 獻]

[1]周立,陳武.中小金融機構的困境與出路[J].華南金融研究,2000(10)

篇(6)

關鍵詞:混業經營;分業經營;一體化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47-0177-02

金融混業經營是指金融業務互相滲透、交叉,而不僅僅局限于自身分營業務的范圍。隨著全球金融一體化浪潮的不斷高漲,金融業務混業經營已成為國際金融業發展的主導趨向。自1993年12月國務院做出《關于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以來,我國實施的是分業經營政策。這一政策是在我國金融業處于發展初期這一背景下制定的,對防范金融風險發揮了積極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保護和促進了我國金融業的發展。但在當今金融業務不斷創新、國際金融業互聯互通的情況下,如果繼續分業經營,將會削弱我國金融市場效率,不利于我國金融業務與國際接軌。

近年來,特別是我國加入WTO以來,我國金融機構在銀行、證券、保險、信托等業務方面互相滲透,融合趨勢不斷加大,成立了諸如平安集團、光大集團等大型金融集團公司。我國金融業務漸漸地從分業經營走向混業經營,應該說我國金融業的混業經營是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最終選擇。金融業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在經濟發展方面作用的發揮,依賴于高素質金融人才的培養。金融學是一門集理論、實務、技能于一體的實踐性很強的應用性學科。在混業經營的趨勢下,現代通信技術和網絡技術在金融業中將發揮更大的作用,其業務操作的技術含量越來越高。當前,現代金融理論側重從微觀方面對金融行為進行研究。由于微觀金融本身具有應用性和操作性強的特點,因此,在金融專業人才培養中要理論聯系實際,強調實踐教學的重要性。

一、分業經營模式下金融業專業人才實踐教學弊端

1.專業過于細化,忽視金融業務資金融通的內在聯系。傳統的金融專業分為銀行、保險、金融工程和投資理財等專業,實行專業模塊教學。模塊教學雖然有利于學生掌握本專業領域的專業知識,但是忽視金融知識的融合性。比如,傳統金融專業人才培養分專業設置課程,這會導致銀行專業課程很少開設保險專業課程,使得銀行專業學生對保險學知識掌握得較少,不利于銀行專業畢業生未來在保險行業中發展。金融混業經營的趨勢,充分顯示了金融各行業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現在所謂的“專才”培養模式不符合金融業混業經營的發展需求。

2.學生實踐教學過于模塊化,缺乏綜合性、設計性和前瞻性。一些本科院校,甚至是“211”和“985”院校的金融專業實踐教學也缺乏前瞻性,過于強調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其實踐教學與一些職業院校的實踐教學沒有多大區別,進行的金融實踐活動基本上屬于操作性、驗證性實驗。這些實踐教學活動缺乏綜合性、設計性和前瞻性,不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模塊化實踐教學培養出來的學生,雖然能較快地適應金融機構的基本業務,但明顯不適應日益創新的金融業務對學生的更高素質的要求,不利于我國金融業的創新和發展。

3.傳統分專業的實踐教學實驗內容不適應金融業務混業經營的需要。傳統的分專業的金融實踐教學活動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在學校金融實踐室完成的,一種是到相關金融企業進行實習。現在,大多數院校的金融專業實驗室還處于初級金融實驗室階段。雖然金融專業實驗室模擬了銀行、證券、保險行業的業務,訓練了學生的專業技能,但金融業務與現實的經濟聯系十分密切,且不斷創新發展。金融實踐室的模擬實踐活動,使學生在了解傳統金融的業務上,由于缺乏對前沿和創新業務的引進,不適應互聯網金融等諸多金融信息化快速發展的需要,不利于學生緊跟金融業不斷創新的發展新步伐。到金融機構進行實訓,目前是眾多高校進行金融實踐教學活動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學生提高專業業務能力。綜合我國目前金融機構業務方面的具體情況,大多數高校學生是自己聯系單位去實習,多數是為了找工作才去實習的,學校并沒有具體的組織和管理,也沒有相關的教師進行具體指導。學生實習沒有具體的計劃和方案,實習后也沒有系統的總結,這樣的實踐活動,其整體效果可想而知,不利于學生綜合業務素質能力的提高。

二、混業經營模式下,金融專業一體化實踐教學的改革措施

1.深化金融專業人才培養一體化實踐教學的改革與創新。為了適應未來金融業混業經營人才的需要,要改變傳統所謂的提高動手能力的實踐教學模式。本科院校金融專業一體化實踐教學要以培養學生的綜合創新能力為出發點,一些“211”和“985”院校金融專業的人才培養應以培養金融行業高端人才為目標,通過金融高端人才來引領金融學科和金融業務的未來發展方向。筆者所在的學校雖然不是“211”也不是“985”院校,但為了培養能適應未來金融業務發展新趨勢的金融專業人才,學校進行了如下改革:①單獨成立金融學院;②提出寬口徑、厚基礎、懂專業、會管理、通外語、強能力的金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③金融專業的招生實行大類招生,在大學前兩年實行金融學通識教育,增開諸如《專業寫作》、《心理學》等課程,培養學生的溝通和交際能力;④將金融學本科專業申報為國家標準建設項目,以更高的標準規范實踐教學這一環節;⑤重視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加強實踐教學力度。為了加強實踐教學,學院單獨成立金融實踐教學教研室,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加強實踐教學理論研究。

2.在實踐教學目標上,由單一性目標向綜合性目標發展。為了適應金融業不斷融合和日益創新發展的新趨勢,在設置一體化實踐教學目標時,應該由單一性目標向綜合性目標發展。為了使本科院校的金融專業學生具備適應金融業不斷融合和日益創新的能力,必須加強對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具體而言,包括:①通過實踐教學,使學生深化對專業理論知識的理解,具備在實踐中對理論知識修正、拓展和創新的能力;②通過案例分析和文獻閱讀等多種形式來培養職業素養及創新能力;③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職業意識和職業道德規范。

3.在實踐教學內容上,注重課程內容的綜合化、形式的多樣化。實踐教學的內容是實踐教學成功與否的核心問題之一,教學內容規定著學生必須學習的內容,決定著學生的發展方向,影響著實踐教學目的的實現。對于金融專業來講,綜合性實踐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方面,即以掌握基本專業知識為主的實訓,包括課程設計、課程論文及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等實踐性教學環節;第二方面,即與教學緊密相關的、幫助學生把第一課堂的知識轉化為專業技能的各類學術科研活動,如案例分析、金融文獻閱讀和金融建模競賽等。

4.在金融教學中,積極構建新型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的方式能夠更好地使教育的目標與企業的實際人才需求結合起來,因而,在混業經營模式下,可以采用這種經過實踐證明有效且可行性較強的模式,將企業與學校的資源進行互補,達到互利、合作、共贏的目的。還可為學生提供到金融企業實習的機會,使其能真正參與到企業的經營管理和科研項目中,了解當前金融企業的發展動態,從而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以應對混業經營模式下金融企業對人才的更高要求。

參考文獻:

[1]江日初.分業經營與混業經營:實踐、理論與制度變遷[J].經濟師,2004,(4).

[2]袁凱.反思金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5,(2).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男女爽爽无遮挡午夜视频| 又紧又大又爽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自偷自偷偷色无码中文| 国产偷亚洲偷欧美偷精品| 好爽好舒服要高潮了视频|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民工把奶头吸得又大又长| 色五月丁香五月综合五月| 国产男女猛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中文久久久久久久| 小辣椒福利视频精品导航| 人妻丰满av无码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首| 好深好爽办公室做视频| 国产老妇伦国产熟女老妇视频| yw尤物爆乳网站点击进入| 国产亚洲人成a在线v网站|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 女人被弄到高潮的免费视频| 久久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被男人吃奶添下面好舒服|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影片|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人人槡人妻人人玩av|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噼里啪啦免费看高清片| 国产亚洲色视频在线| 一本本月无码-| 国产精品免费视频网站| 成人无码av片在线观看| 亚洲经典千人经典日产| 国产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大屁股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xxxx色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欧美| 伊人情人色综合网站| 亚洲色偷偷综合亚洲av伊人|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 777爽死你无码免费看一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