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公文范文 > 互聯網金融論文

互聯網金融論文

時間:2022-03-14 06:21:2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互聯網金融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互聯網金融論文

互聯網金融論文:淺析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業公有領域的保護問題

摘 要:近來,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迅速發展,金融信息服務業呈現出知識產權入侵公有領域的跡象,一些公司將行業內部分公有領域的信息進行計算機軟件登記保護等。本文將從知識產權法的公有領域的界定出發,論述這些行為是否屬于知識產權侵占公有領域的行為,提出加強保護金融信息服務業的公有領域,維護知識產權與公有領域的平衡的建議。

關鍵詞:公有領域;知識產權;互聯網金融;限制

一、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業公有領域保護中的問題簡述

近來,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不斷發展,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與傳播,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互聯網以其技術上、商業模式上的創新優勢,給金融信息服務業注入新的血液,帶動了金融信息服務業的迅猛發展。一時之間,互聯網金融成為炙手可熱的話題。然而,行業的迅速發展刺激企業之間競爭加劇,由此帶來了一系列新問題——其中,一些企業利用行業內共同積累與創造的成果進行軟件登記等,阻礙了金融信息服務行業的公平競爭,具體而言:

其一,對金融信息服務行業及行業內的公司而言,目前國內金融軟件產品的功能模塊以及信息的組織形式是由整個行業內的各個公司共同努力總結、創造,并根據客戶的意見和需求進行不斷修改和完善而形成的。近來,部分匯集了大家共同努力的信息成果被某些公司進行登記,這對其他公司是極大的不公平。而且,這也嚴重削弱了行業各種創新成果產生的基礎,阻礙創新的競爭產品的推出,不利于行業內公司集中精力進行技術和服務創新,以滿足客戶不斷增長的需求。

其二,對上游數據供應商而言,在金融信息服務企業使用的數據和信息中,證券信息主要來自上交所、深交所等單位,行業信息主要來自統計部門。金融信息服務企業對這些數據并沒有獨創性,也即沒有對這些數據享有著作權的基礎。

其三,對金融信息軟件用戶而言,某些公司利用行業內共同積累與創造的成果進行軟件登記,通過設置知識產權壁壘而排斥市場競爭,限制金融信息軟件用戶的選擇權,會損害廣大用戶和整個資本市場的利益。

二、知識產權法對公有領域的界定

關于我國知識產權法對公有領域的界定,需要從以下兩個維度進行考量。

(一)理論上公有領域的界定

關于公有領域的含義,在我國學者之間存在非常廣泛的爭議,主要分為狹義和廣義兩種。狹義的知識產權法中的公有領域是指原來受法律保護但后來因過期而不再受保護的知識產權客體。這種解釋主要是從保護期限的角度論述了公有領域的特征,并強調處于公有領域的智慧成果是不受保護的。廣義上的公有領域則不限于此,還包括其他內容。例如,有學者認為,公有領域是知識產權法不予保護的思想及其他智慧成果。比如,政府文件等不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作品中不受保護的思想內容,不符合雙邊條約或多邊條約規定的保護要件的外國作品等等,都處于公有領域。在我國,學者們比較傾向于廣義的解釋,如有學者認為,“公有領域基本上指不受知識產權(包括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等知識產權)保護或者知識產權效力所不及的材料方面”,還有學者認為,“公有領域是從專有權中剝離出的可以為公眾自由利用的部分”。

因此,在對“公有領域”這一概念作解釋時應注意把握如下特征:第一,從知識產權人的權利角度而言,公有領域是不受知識產權法保護的領域;第二,從公眾的權利角度而言,公有領域是社會公眾可以自由利用的領域;第三,就客體而言,知識產權法中的公有領域是針對智慧成果而言,而不是針對土地、房屋等有形財產;第四,從范圍上而言,公有領域包括已超過知識產權保護期限的智慧成果以及不符合法律保護要求的智慧成果等。因此,在此我們可以將公有領域定義為:公有領域是指不受知識產權法保護、可以為社會公眾自由利用的智慧成果的集合。

(二)實在法上公有領域的界定

在立法上,我國對知識產權法的公有領域的界定在不同的法律中有不同的表現,具體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著作權法中的公有領域。我國著作權法規定,著作權法不適用于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通過報紙、期刊、廣播電臺、電視臺、網絡等媒體報道的單純事實消息,歷法、通用數表、通用表格和公式,規定著作權的保護“延及表達

不延及思想、過程、原理、數學概念、操作方法等”。這些規定將法律法規等納入著作權法中的公有領域,并且思想、原理等也被界定為著作權法中的公有領域,公眾可以自由利用。除此之外,超過著作權法保護期限的作品也即進入了公有領域。

第二,專利法中的公有領域。我國專利法規定,對科學發現、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動物和植物品種、用原子核變換方法獲得的物質、對平面印刷品的圖案、色彩或者二者的結合作出的主要起標識作用的設計不授予專利權。因此,在專利法中,科學發現、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動植物品種、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用原子核變換方法獲得的物質不能獲得專利權而不受保護;超過保護期限的發明專利不受保護;不符合創造性、新穎性、實用性等條件的發明成果不受保護;不按規定辦理專利申請手續的發明不受保護;不符合國際公約或雙邊條約規定的保護條件的發明不能受到保護。這些規定都屬于對專利法中的公有領域的表述。

第三,商標法中的公有領域。我國商標法第十條規定,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名稱、國旗、國徽、國歌、軍旗、軍徽、軍歌、勛章等相同或者近似的,以及同中央國家機關的名稱、標志、所在地特定地點的名稱或者標志性建筑物的名稱、圖形相同的,同外國的國家名稱、國旗、國徽、軍旗等相同或者近似的,但經該國政府同意的除外,同政府間國際組織的名稱、旗幟、徽記等相同或者近似的,但經該組織同意或者不易誤導公眾的除外,與表明實施控制、予以保證的官方標志、檢驗印記相同或者近似的,但經授權的除外,同“紅十字”、“紅新月”的名稱、標志相同或者近似的,帶有民族歧視性的,帶有欺騙性,容易使公眾對商品的質量等特點或者產地產生誤認的,有害于社會主義道德風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響的標志不得作為商標使用。縣級以上行政區劃的地名或者公眾知曉的外國地名,不得作為商標。但是,地名具有其他含義或者作為集體商標、證明商標組成部分的除外,已經注冊的使用地名的商標繼續有效;第十一條規定,僅有本商品的通用名稱、圖形、型號的;僅直接表示商品的質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數量及其他特點的;其他缺乏顯著特征的標志不得作為商標注冊,但以上標志經過使用取得顯著特征,并便于識別的,可以作為商標注冊;第十二條規定,以三維標志申請注冊商標的,僅由商品自身的性質產生的形狀、為獲得技術效果而需有的商品形狀或者使商品具有實質性價值的形狀,不得注冊。第十一條、第十二條中規定的不得注冊商標的情形,其原則恰恰是因為侵犯了商品或服務的公有領域,如果對僅有本商品的通用名稱、圖形、型號等注冊,則除該注冊商標持有人外的其他企業被剝奪了使用本商品的通用名稱、圖形、型號等的權利,有悖于法律的公平正義理念。因此,未注冊的商標一般不受商標法保護;不具備顯著性的或者后來顯著性退化的普通詞匯及圖形不受商標法保護;未依法辦理注冊手續的商標不受商標法保護;不符合國際公約或雙邊條約規定的保護條件的商標不受商標法保護;超過保護期限而未續展的商標不受商標法保護。

此外,在商業秘密、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等其他領域,法律也對公有領域作了具體的規定。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法律對公有領域的界定是列舉式的規定,必然存在一些法律漏洞或隨著社會發展出現法律空白。因此,在判斷特定標的是否屬于公有領域時,還需結合公有領域的概念、特征等理論,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三、對于上述軟件登記行為是否構成侵占公有領域的分析

如前所述,公有領域是指不受知識產權法保護的領域,處于該領域的智慧成果可以為社會公眾自由利用。公有領域是社會公眾可以自由利用的領域,它不受知識產權法保護,一般包括已經超過知識產權保護期限的智慧成果以及不符合知識產權法保護要求的智慧成果等。

判斷上述利用行業內共同積累與創造的成果進行軟件登記的行為,是否入侵了知識產權法的公共領域,首先要看是否屬于法律明確規定不屬于知識產權保護的范圍。表面上看,該種軟件不屬于著作權法第五條規定的不具有著作權的客體。但是,著作權法保護的客體是作品,而構成作品的核心是具有獨創性。而該金融軟件產品的信息組織形式和功能模塊是由行業內各公司共同努力總結和創造,根據客戶的需求長時間不斷完善而形成的,并不是某些公司獨立創造的結果,所以并不

具有獨創性。如果其進行登記的軟件的某些功能模塊、軟件表現形式與行業內其他公司的作品具有差異,并且系其獨立創造的結果,那么可以就該功能模塊、軟件表現形式進行保護,而不應就軟件整體進行著作權登記。否則,將限制行業內其他公司的使用權,是對其他公司的不公平,這將對整個行業的發展構成障礙,也不利于保護軟件的消費者即證券、信托等中介機構以及個體消費者的合法利益。

目前,部分公有領域的知識和信息被某些公司進行著作權登記、計算機軟件登記,嚴重削弱了行業各種創新成果產生的基礎,阻礙創新的競爭產品的推出,不利于行業內公司集中精力進行技術和服務創新,也不利于滿足客戶不斷增長的需求,對整個行業發展構成了極大阻礙。

四、關于加強對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業公有領域保護的建議

在互聯網與資本市場的蓬勃發展以及由此催生的互聯網金融迅速發展的背景下,保護知識產權法的公有領域,維護整個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業的公共利益,達到公有知識與知識產權的平衡,這些顯得尤為重要。

(一)加強公有領域的保護

作為不受知識產權法保護、智慧成果可以為社會公眾自由利用的領域,公有領域的保護,是保護人們的創作之源,以及保護社會公眾的文化權利的基礎。維護公有領域不受知識產權法入侵,方能使社會公眾能夠合理利用社會文明成果,從社會文化的進步中分享福利。盡管在知識產權法中公有領域的保護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價值和顯示意義,但目前在國內外的相關事件中,侵占公有領域的行為比比皆是,這些都嚴重地損害了社會公眾的利(下轉第54頁)(上接第52頁)益,使公有領域陷入空前的危機。因此必須明確公有領域與知識產權的界定與界限,維護公有領域與知識產權的平衡。

(二)維護公有領域與知識產權的平衡

知識產權與公有領域,是針對人類的智慧創作物而言的兩個方面。知識產權就是由智力勞動者在公有領域的元素上施加智力勞動后產生的具有新價值的成果,而依法獲得的專有權利;公有領域則是公眾依據法律規定可以自由使用的智慧創作物所組成的集合。知識產權與公有領域,是既對立又統一的兩個領域。正確認識并正確處理二者之間的關系,不僅關系到知識產權制度能否得到更多支持的問題,而且也關系到知識產權制度如何完善的問題。一方面,知識產權是從公有領域中分離出來的,就是對公有領域的圈占,知識產權所有人從中獲得獨占利益,就是對社會公眾利益的侵占。另一方面,知識產權保護對公有領域的貢獻減少了,使許多本應當為公眾共享的智慧創作物在很長的時間內被私人獨占。

長期以來,我國比較側重對知識產權的保護;相比之下,對公有領域的關注則比較少。隨著經濟文化的不斷發展以及知識時代、信息時代的到來,知識產權的保護確實更加重要。但是公有領域關系到整個社會的經濟文化權利、以及整個社會的經濟文化發展,對公有領域的保護是萬萬不可忽略的。而且在新時代背景下,公有領域更加容易受到知識產權入侵,金融信息軟件登記的事件就是很好的例子。

(三)保護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業中的公有領域

互聯網背景下的金融信息服務業,呈現出公有領域更易遭受知識產權入侵的特點,因此更應加強保護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業中的公有領域,維護公有領域與知識產權的平衡。

第一,在理念上,糾正長期以來注重知識產權保護而忽略公有領域保護的觀念,重視對公有領域的保護。之前只強調保護知識產權,沒有保護容易被知識產權入侵的公有領域。由于知識產權是私權,權利人必然積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而公有領域是公共利益,沒有特定的受益人,因此,在公有領域受到侵犯時一般很少有人會站出來施以維護。

第二,在立法上,進一步地完善知識產權制度,最大限度地限制或者減少人們將公有領域的元素直接地或者只是作少許加工后獲得知識產權,以排除普通社會公眾使用而達到獨占利益的目的,平衡保護知識產權與維護公有領域之間的關系。

第三,在司法上,從司法觀念上糾正片面強調知識產權的“強保護”理念,切實根據現行法律進行案件審理,不隨意擴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范圍的解釋,維護知識產權與公有領域的在司法上的平衡。

作為我國七個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的信息技術業,與作為率先開始數字化的行業的金融業,信息服務行業在金融業具有明顯的優勢,金融信息服務業產業的發展空間無限廣闊。在此背景下,在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業的發展中,平衡知識產權與公有領域的利益,既能保護知識產權人的合法權益,又維護行業內的公共利益,才能形成技術創新和服務創新的良好氛圍,使行業內企業各盡其能,公平競爭,銳意創新,切實提高用戶滿意度,更好地服務資本市場和服務投資者。

互聯網金融論文:互聯網金融模式與傳統銀行業的應對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金融模式逐漸興起。本文在總結互聯網金融模式的概念、特征和功能等基礎上,闡述了互聯網金融模式在戰略、客戶渠道、融資、定價以及金融脫媒等方面對傳統商業銀行產生的影響。本文認為,互聯網金融模式短期內不會動搖商業銀行傳統的經營模式和盈利方式,但從長遠來說商業銀行應大力利用互聯網金融模式,以獲得新的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傳統銀行業;發展趨勢;應對策略

一、互聯網金融模式基本問題

(一)概念

移動支付、云計算、社交網絡和搜索引擎等互聯網技術的迅速崛起,為現有的金融模式帶來了重大的影響。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將形成一個既不同于銀行間接融資、也不同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第三種金融運行體制,稱之為“互聯網金融模式”(internet finance model)。謝平認為,互聯網金融模式是既不同于商業銀行間接融資、也不同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第三種金融融資模式。從融資模式角度看,互聯網金融模式本質上是一種直接融資模式。但與傳統直接融資模式相比,互聯網融資模式具有信息量大、交易成本低、效率高等特點。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借助技術的手段使得市場信息不對稱程度非常低,讓銀行、券商和交易所等傳統信息中介失去存在意義,從而接近一般均衡定理描述的無金融中介狀態。

(二)特征

1、金融資源的可獲得性強。當前經營模式下,傳統商業銀行無法高效應對小微企業和部分個人客戶的業務要求,導致對某些客戶的金融排斥(人們在金融體系中缺少分享金融服務的一種狀態,包括社會中弱勢群體缺少途徑或方式接近金融機構,以及在利用金融產品或金融服務方面存在困難和障礙)。互聯網金融模式下,客戶能夠突破地域限制,在互聯網上尋找需要的金融資源,緩解金融排斥,提升社會福利水平。

2、交易信息相對對稱。傳統融資模式下,金融機構獲得投資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的信息成本較高,收益與成本不匹配。互聯網金融通過社交網絡生成和傳播信息,任何企業和個人的信息都會與其他主體發生聯系。交易雙方通過互聯網搜集信息,能夠較全面了解一個企業或個人的財力和信用情況,降低信息不對稱。當貸款對象違約時,互聯網金融企業可以通過公開違約和降低評級信息等方式,增加違約成本。

3、資源配置去中介化。傳統融資模式下,資金供求雙方信息經常不匹配。資金需求方無法及時得到資金支持的同時,資金供給方也不能找到好的投資項目。互聯網金融模式下,資金供求雙方不再需要銀行或交易所等中介機構撮合,可以通過網絡平臺自行完成信息甄別、匹配、定價和交易,去中介化作用明顯。

(三)分類

模式一:互聯網企業或傳統電商直接提供金融服務。互聯網企業或電商依托于電子商務平臺提供金融服務。早在2000年,沃爾瑪就開始在增值服務,特別是金融服務領域尋求突破。沃爾瑪先與有資質的金融服務公司或銀行合作,為消費者辦理可充值的預付借記卡,利用購物返現刺激用戶辦卡。由此獲得的大量現金沉淀充實了沃爾瑪的運轉資金,降低了財務成本。沃爾瑪還設法向消費者提供轉賬、支票兌現、賬單繳付以及小額商業貸款等金融服務,從中獲得服務費收益。成立于2010年的阿里小貸是中國首個專門面向網商放貸的小額貸款公司。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為互聯網金融提供了巨大空間。2012年11月11日,淘寶光棍節促銷日當天交易額達191億元,是全國最大單體百貨商場新光天地年銷售額的2.9倍。

模式二:通過互聯網平臺發展的網絡借貸。p2p(peer to peer)網絡借貸是近年來逐漸興起的一種個人對個人的直接信貸模式。是借款人在網站上展示資金需求額、用途、期限以及信用情況等資料,放貸人選擇提供一定借款。全球第一家p2p網絡借貸平臺zopa于2005年在英國運營。我國第一家p2p網貸平臺宜信成立于2006年,目前注冊用戶已超過50萬。國內的p2p網貸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目前已經有幾百家,具有代表性的是拍拍貸、陸金所、信而富、紅嶺創投等。

模式三:眾籌融資(crowd funding)。眾籌融資是項目發起者在網站上展示項目,投資者根據相關信息選擇投資項目,其快速發展使互聯網金融具有了傳統投資銀行vc/pe的融資功能。于2009年4月成立的美國kickstarter公司,通過網上平臺為設計、音樂、電影、游戲等領域的創意項目融資。截至2012年,已為2.

4萬個項目籌資2.5億美元,共吸引了200萬名投資者。我國第一家眾籌網站“點名時間網”成立于2011年5月,截至2012年7月已為150個項目融資300萬元。受法律等因素制約,我國還沒有股權類眾籌網站。

模式四:傳統金融業通過電商平臺做金融。銀行或貸款公司利用電子商務平臺批量獲得優質的客戶資源,實現信貸全流程的網絡化和集中化操作。2012年,以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光大銀行、中信銀行、民生銀行、興業銀行等為代表的我國大中型商業銀行紛紛成立了有別于信用卡商城的全程綜合電商平臺,產品種類涵蓋了金融類及非金融類產品。依托自身的客戶資源和品牌資源,讓個人或企業客戶在平臺上自由完成電子商務交易,為銀行帶來新鮮的用戶、客戶的金融信息和金融消費。

二、互聯網金融給銀行帶來的挑戰

首先,銀行面臨著被邊緣化的風險。隨著新金融勢力涉足并不斷蠶食銀行的業務領域,金融替代效應日益顯現。銀行面臨著被邊緣化的風險,表現為客戶流失嚴重、中收渠道受到擠壓、資產業務競爭加劇等。從本質上來說,風險的根源在于新金融勢力憑借平臺的優勢壟斷了客戶的“三流”信息,銀行對客戶信息獲取的渠道被技術性阻斷,從而無法針對客戶快速變化的金融需求有針對性進行創新。

其次,銀行面臨著優勢被蠶食的風險。長期以來,銀行在政策紅利、資金成本、信用成本和作業成本四個方面相對于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占據絕對優勢。但在互聯網金融業態下,新金融勢力憑借日益擴大的社會影響力以及近乎零成本的平臺信息獲取方式,逐步占據了信用成本和作業成本方面的主動。如果新金融勢力能夠取得金融牌照,具備政策紅利,即使沒有吸儲權限,僅憑第三方支付的資金沉淀也可立即轉化為資金成本優勢。

最后,銀行存在著轉型發展和拓展中收的需求。當前銀行存貸利差日益收窄、轉變盈利方式、發力中間業務的需求也日漸緊迫,下一步轉型的重點是發展輕利差業務和拓展中間業務,以擺脫監管對資本充足率的約束和降低業務風險。借助電商平臺,銀行希望改善客戶體驗來加強拓展中收的客戶基礎,并培養客戶在平臺消費或交易的習慣,來豐富拓展中收的渠道來源。

三、互聯網金融模式發展注意的問題和商業銀行的應對策略

總體來看,互聯網金融機構發展速度雖快,但交易量相對較小,短期不會動搖商業銀行傳統經營模式和盈利方式。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需要注意以下四點:首先,互聯網金融企業應自律,業務發展不能鉆法律空子和監管漏洞,應以支持實體經濟為出發點。其次,互聯網金融企業應積極創新,不斷嫁接金融服務與信息科技功能,探索新業務領域,與傳統金融業務模式形成互補。再次,互聯網金融企業要利用自身資源,打破地域界限,吸引更多客戶,操作盡可能“傻瓜化”。最后,互聯網金融企業應加強系統安全建設,保障交易者的資金、信息安全。從社會環境看,人們應給予互聯網金融企業更加開放、寬容的態度。保證金融穩定和安全的前提下,相關部門可以考慮突破地域、行業限制,鼓勵金融業競爭,維護好社會金融生態環境。

傳統商業銀行模式在互聯網時代仍有優勢。商業銀行資金實力雄厚、認知和誠信度高,基礎設施完善,物理網點分布廣泛,實體銀行可建立看得見摸得著的信任。傳統商業銀行除提供存貸業務、財富存管業務和為支付結算提供媒介外,還為社會提供流動性保險,支持正常經濟活動。一些金融業務需要專業人士經驗判斷,信息技術無法完全替代。面對互聯網金融公司業務的蓬勃發展,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應密切關注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動向,轉變發展觀念,積極調整戰略。商業銀行利用互聯網金融模式,可以深度整合互聯網技術與銀行核心業務,提升客戶服務質量,拓展服務渠道,提高業務水平,適應互聯網金融模式給傳統金融格局帶來的沖擊,獲得新發展。結合自身比較優勢,在支持、服務實體經濟的同時,為股東創造價值。

互聯網金融論文:高等院校開設《互聯網金融》公共選修課程的探索

摘 要: 本文概述了開設互聯網金融課程的目的與意義,介紹了該公選課程內容體系的設置,以及其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作用,還指出了在高等院校開設互聯網金融課程所要克服的困難。

關鍵詞: 《互聯網金融》 課程內容 綜合素質

金融學課程是理論性、時效性和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在經濟全球化進程加速的國際背景下,我國經濟和金融快速發展,社會上迫切需要培養大量的具有扎實理論基礎、了解金融發展現狀、掌握金融技能的人才,解決我國金融業的發展和經濟穩定的問題。在高等院校中開設公共選修課,由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是體現學生個體差異性的必然要求,對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提高學生的科學和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的養成和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提高,培養各種技能,發揮個性優勢,提高綜合素質,增強就業競爭能力,拓寬就業渠道起到積極作用。

現階段金融教學迫切需要進行改革和創新,借鑒先進國家的課程設置,結合我國具體國情,通過開設前沿創新科學的金融學課程,重視學科交叉,拓寬學生的學術視野。在高等院校開設《互聯網金融》選修課程,系統地、有側重地介紹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狀,分析案例模式,比較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理論和實踐異同,介紹互聯網金融的監管,讓學生在互聯網金融的學習過程中學習如何整合金融市場信息,與金融市場發展步伐保持一致,養成不斷更新知識系統的習慣。

一、開設《互聯網金融》選修課的目的和意義

2013年被稱為互聯網金融元年。云計算、大數據、移動支付、網絡社交等新一代信息通訊技術風起云涌,余額寶、p2p、網絡金融社區等基于互聯網平臺的新型機構正在迅速崛起,互聯網和金融業強強聯合對傳統運營模式產生了顛覆性的影響。隨著互聯網金融的不斷發展,對傳統金融的挑戰,必然推動現代金融學的發展。開設《互聯網金融》公開課課程具有如下目的與意義:一是為了了解互聯網金融的學生普及知識,探討互聯網金融的內涵和外延,討論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機構的應對策略,豐富學生的知識結構。二是讓學生了解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背景、現狀和未來的發展走勢。三是鼓勵學生培養創新思維,理解互聯網金融貸款模式、第三方支付、眾籌等模式的創新與挑戰。四是全面認識技術變革帶來的影響,介紹金融大數據分析與互聯網金融,發揮學科交叉教學的作用。五是培養學生用思辨的思考方式分析新時期下金融市場風險,完善市場監管,建立互聯網金融監管平臺。

二、《互聯網金融》選修課的課程內容體系設置

(一)教材的篩選

互聯網金融是一門新興的研究領域,目前尚未有系統的教材可以直接采用,本課程的教學材料由相關的專著和市場信息整理而得。本課程使用三本相關專著:一是羅明雄、唐穎、劉勇合著的《互聯網金融》,二是盛佳編寫的《互聯網金融第三浪:眾籌崛起》,三是芮曉武和劉烈宏合著的中國互聯網金融發展報告(2013版)。這三本專著較為系統全面地詮釋了互聯網金融發展過程所取得的成就與出現的問題,并進行了較深入的分析。

(二)教材內容的安排

本課程主要涉及以下教學內容:第一章互聯網金融的概況、內涵和外延,第二章互聯網金融浪潮回顧,第三章第三方支付互聯網金融,第四章p2p網貸,第五章眾籌興起與發展,第六章大數據金融,第七章互聯網金融機構模式分析,第八章互聯網金融風險控制與監管。課程內容介紹上以中國互聯網金融業的興起與發展為主線,重視與美國互聯網金融業模式做比較。

(三)教學手段的利用

在教育思想上,本課程強調創新性、實用性、研究性,培養學生的學習和研究興趣,以期對傳統金融教學系統做有益的補充和拓展。我主要采用的教學手段如下:一是課堂講授,以生動精辟的語言講述互聯網金融知識,啟發學生多做前瞻性思考和研究性探討。二是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播放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影像資料、紀錄片等,通過形式多樣的多媒體教學手段,調動聲、光、色,更強烈地刺激學生,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研究興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三是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地根據教學內容提出觀點,并通過項目討論互動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四)考核方式的設計

本課程考核最

成績由平時考核成績和期末考核成績等組成。各部分成績均以百分制單獨記分,加權平均記為最后成績總分,各部分權重分別為總成績的35%、65%。平時考核成績由三個部分組成,在學習本課程期間要求學生寫課程學習心得、課堂作業、課堂考勤。期末采取開卷考試的方式,以論文的形式考核。為確保論文質量,提前四周布置論題范圍,確定課程論文的寫作方法及規范要求。

三、《互聯網金融》課程開設所面臨的難點

互聯網金融是互聯網與金融兩個原本不相干行業之間的合作、融合,互取其長。互聯網金融通過網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提供了一種新興金融服務模式。互聯網金融的特點:金融服務高效化、便捷化、低成本化、長尾化和大數據化。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呈現出多元化、差異化的發展路徑,出現了第三方支付、人人貸、電商+信貸、眾籌、傳統金融信息化、直銷銀行、互聯網金融門戶和虛擬信用等多種模式。相關方面的知識和案例可謂目不暇接,日新月異,如何精挑細選,如何精辟生動地講解,緊密聯系實際,需要授課者做大量細致的學習和準備工作,以達到較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對于這樣一個新興邊緣課程,必要時請實務部門的專業人士客座講授,有利于學生了解該課程的最新動態,增強對實際操作的感性認識,使任課教師獲益匪淺。互聯網金融課程本身主要體現了相關學科交叉融合的特色。金融學與金融創新、財務管理、統計學、計算機科學和互聯網技術的交叉互補應通有機結合。多學科的內容要求改進課程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考慮現代金融實證和實用性,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式,加強實踐環節,推廣案例教學、專題討論等各種新穎的教學方法方式,培養學生將抽象的理論知識運用于實際工作的能力。正確處理好知識的持續性與變革性的關系,教學內容既保持課程內容的相對穩定性,使學生掌握本課程的基礎理論知識,又不斷吸納新知識、新信息,對該領域發展的前沿信息不斷更新升級。

互聯網金融課程的學科交叉的特點對選課學生的專業基礎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課程對多個學科的交叉和滲透的特點,在選修本課程前,對金融學、金融市場學、金融監管等課程要有必要的了解和學習。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開設課程時可以考慮此公選課程主要面向大三和大四具有一定金融學和經濟學基礎的學生授課,保證教師與學生的有效互動,達到教學質量要求。

高等院校應該加大對公選課的支持力度和資金投入,尤其是對于課程涉及的教學資料和工具的購置應予以支持,對于優秀的公選課要給予適當的褒獎和獎勵,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打造精品課程。高校應重視教師資源的優化配置,積極邀請知名學者和專家做兼職教授或講座講授,加強學校師資力量,開闊學生的專業視野,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

四、結語

互聯網金融是一種新興的現代金融形式,其并不僅局限于為傳統金融所忽視的市場,而且不斷拓展金融服務的生產可能性邊界和核心服務領域。其作為一門與金融相關的公共選修課,學生按照興趣選擇一個跨學科課程,能夠吸引學生的學習,培養綜合素質,加強對金融市場信息的反映。本課程的開設有必要順應現代經濟金融發展的趨勢,保證教學內容的先進性甚至是超前性。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需要不斷研究學習新知,探索新的教學方法,盡力保證教學質量和效果。

互聯網金融論文:淺談互聯網金融背景下財務公司的啟示與應對

摘 要:互聯網金融在去年引起了社會和傳統金融機構的關注,財務公司作為非銀行金融機構,如何在此背景下更好地發揮自身優勢,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是值得思考的問題。本文從互聯網金融的定義出發,分析其2013年受到熱捧的原因及對商業銀行、資金需求方所帶來的影響,最后從財務公司的行業特殊性出發,通過加強內部建設、夯實資金歸集、緊抓市場轉型機遇等方式,不斷完善自身獨特價值鏈,進一步發揮財務公司價值,協助實體經濟更好地做好資金管理工作。

關鍵詞:財務公司;互聯網金融;金融改革;價值鏈

隨著移動支付、社交網絡、大數據等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與金融業的相互融合與滲透也在不斷深化,從金融創新的角度來看,互聯網金融其實并不能稱為新產品,但在2013年,這種金融模式在“寶寶”們的帶領下不僅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關注,也對傳統金融行業發起了挑戰。

央行公布的2014年1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在當月社會融資規模創新高的同時,人民幣存款減少金額達9402億元,與之對應的是互聯網金融等理財渠道規模的激增,存款搬家現象已得到監管部門與金融機構的重視。根據中國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2014年1月貨幣基金規模大增2054億元,增幅高達27%,總規模逼近萬億元大關,雖不能與我國百萬億人民幣存款總量相提并論,但無可否認的是,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步伐已較想象中的快速。

一、互聯網金融的定義及發展歷程

目前對于互聯網金融的定義眾說紛紜,但我們認為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行業與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現代信息科技相結合的新興領域,具有存在形態虛擬化、運行方式網絡化的特點,而這也正是與傳統金融機構在金融服務上的本質區別。從業務的開展渠道及實質來看,無論是金融機構通過互聯網平臺提供金融服務,還是互聯網企業利用自身優勢向金融機構滲透,都可以算作互聯網金融的一部分。

很多人把2013年稱為“互聯網金融元年”,但其早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已經出現,根據發展的速度可分為兩波浪潮——第一波浪潮以網絡銀行、網絡證券和網絡保險的出現為標志,網上銀行、網絡證券交易、網絡保險便屬于這一行列;第二波浪潮以社交網絡、移動支付為代表,比較常見的有支付寶等第三方交易、金融機構與電子商務平臺合作以及p2p網絡借貸。

二、“寶寶”們紅火的背后

從上述描述可知,互聯網金融其實早已滲透大眾生活的多個方面,但為什么直到2013年“寶寶”們的出現,公眾才給予那么大的熱情和追捧?我們認為這里包括了兩方面的原因——較高的收益率和較大的投資欲望。

1.高收益的吸引。從社會輿論、產品宣傳中不難發現,“寶寶”們主打的是流動性與收益性的優勢,其能給予客戶相當于活期存款幾倍甚至十幾倍的利息收益,在不設交易金額門檻、流動性好、甚至給予保本承諾的情況下,大眾沒有理由拒絕這一產品。

但上述收益的實現是以下面的三方面因素為基礎:第一,2013年金融業資金面較以往收緊,拆借利率整體上揚,余額寶等產品以貨幣市場基金為投資對象,其價格與同業間利率有直接關系,由此帶動了互聯網金融的收益提升;第二,互聯網金融的發行成本及運營成本上較商業銀行低,為提高投資者收益創造了空間;第三,在跑馬圈地戰略下,互聯網公司愿意提供相應補貼,這里包括了可計算的及過往積累客戶所花費的不可量化投入。

2.公眾增值保值的需要。公眾理財意識的提升,使互聯網金融受到熱捧:首先,貨幣市場基金與銀行活期存款利差較大,在目前公眾的認知中,貨幣市場基金的安全性基本等于存款,投資互聯網金融不僅相當于購買貨幣市場基金,還多了電商的一層保障;其次,公眾投資渠道有限,針對零散金額的金融產品更是稀少,大眾對提升閑置小額資金的需求較大,“寶寶”們的出現正是填補了這一空白;再次,經過多年的客戶培育,第三方支付、網上銀行的安全性受到了大眾肯定,為大范圍的互聯網金融推廣打下基礎;最后,在社會物價攀升的背景下,大眾增值保值的需求激增,特別是具有一定消費能力的年輕一族,其與父輩相比經濟壓力更大、金融風險接受能力更強,愿意主動改變“負利率”的現狀,據統計,截至2013年末80%余額寶參與者為30歲以下人群。

三、互聯網金融對金融機構的影響

1.對商業銀行帶來的影響。2013年互聯網金融的迅猛發展給

業銀行帶來最直接、最嚴峻的挑戰是推動金融機構利率定價工作的開展及服務水平的提升。過往,“二八法則”使商業銀行在客戶服務資源配置上有一定的傾斜,而現在,受互聯網金融“長尾效應”的影響,商業銀行有必要提升一般客戶的服務能力及其資金議價能力,這里除了常規的存款利率外,還對商業銀行的產品創新及整合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此控制和減少“存款搬家”現象。從貸款的角度來看,雖然目前p2p網絡借貸受投資者對其潛在風險的擔憂,可接受程度比不上存款及理財業務的推廣,但在未來,隨著監管政策的出臺、互聯網金融文化的成熟,對小微企業貸款業務也將帶來一定的影響。

2.財務公司無法獨善其身。受監管條例限制,財務公司客戶范圍僅為集團內部成員單位,但在互聯網金融的推動下,無論是市場還是企業的金融選擇都將發生變化。對企業而言,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將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其對投融資渠道的接受程度,未來融資工作將向更為多元化發展,同時,由于目前互聯網金融的產品獨立開發和運作能力有限,其部分收益的實現將通過金融機構轉嫁到資金使用者身上,帶來融資價格的提升,上述這兩點都將會對財務公司的服務水平和資產運作水平帶來更高的要求。同時,互聯網金融未來對傳統金融業務領域的滲透也將更為深入,倒逼金融機構提升業務發展、運營管理、產品服務、風險管理等水平。

四、互聯網金融背景下財務公司的機遇與應對

1.加強自身建設,跟上市場發展步伐。目前,外部商業銀行金融創新的需要及動力十足,財務公司作為集團的內部銀行,出于競爭的考慮及自身發展的需要,有必要通過勤練內功、提升實力來鞏固自身優勢及作用,一方面是針對集團及市場的發展趨勢做好新產品研究和儲備,尤其是涉及新增業務范圍的業務(例如去年紅火的貨幣市場基金屬于有價證券投資類業務,需要經營范圍核準),以適應市場發展步伐,享受業務開展所帶來的紅利;另一方面加強外部新產品研究及員工業務培訓力度,提升對市場新動向的敏銳度,適時開展產品引入與銜接。

2.價格、服務兩手抓,夯實資金歸集基礎。財務公司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積極加入到市場競爭當中,在外部資金運用收益率不斷提升的情況下,如何鞏固已有資金歸集規模進而實現資金池的進一步擴大將成為工作的核心。

一是構建差異化利率定價模式。在資產負債定價方面,財務公司大多采用“跟隨”及“讓利”策略,差異化定價比例較低,但隨著市場利率改革的不斷深化,有必要對系統內不同單位進行差異化的評級及定價,發揮價格導向對成員單位融資選擇的引導作用,提升自身資產的安全性及資金運用的效益性,增強集團公司對其資金管理能力的信心和認可。

二是努力提高客戶粘性。一方面加大系統開發建設及推廣力度,提高成員單位財務人員對系統的依賴性,鞏固結算中心地位;另一方面加強資金安全監控與資金信息分析,作為財務公司與外部商業銀行相比最大的業務優勢,能通過給予集團公司外部金融機構無法復制的資金監控服務和資金流管理,從另一個角度發揮財務公司的功能,以“有為才有位”的理念爭取資金的進一步歸集。

3.緊抓市場改革機會,完善自身獨特價值鏈。目前利率走高的情況,我們認為從長遠來看,隨著存款保險等制度的建立,剛性兌付的神話將會破滅,公眾、企業將會重新審視包括互聯網金融在內的各類金融產品風險性,整體市場向更為理性的狀態靠攏。對金融機構而言,出于風險與收益對等的考量,除了會逐步推出更多層次的金融產品外,在項目選擇上也會向穩健、成熟的項目傾斜,這對財務公司成員單位而言將是有利的融資因素。

為此,財務公司應緊抓上述機會,一方面擴大與外部金融機構合作,把產品引入作為渠道拓展的一種方式,并在過程中探索開展自身的投資業務,進一步發揮金融平臺優勢;另一方面運用金融人才及熟悉集團情況的有利條件,與成員單位建立戰略合作框架,提供一攬子金融方案,協助單位更多更好地選擇除傳統銀行業務以外的金融產品,使財務公司的金融介入除了提供資金支持外還能參與到企業發展的全過程,協助其更好地開展資金融通、資金管理及財務公司工作,提升在此當中的獨特價值。

互聯網金融論文:淺談互聯網金融的機遇與挑戰

摘 要:本文結合當今中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狀,探討了我國互聯網金融的三種主要模式即傳統金融服務的互聯網延伸、金融的互聯網居間服務和互聯網金融服務。論述了互聯網金融面臨的主要機遇與挑戰,對互聯網金融一個做出了全面的闡述。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機遇 挑戰 模式

在中國平安中期業績會上,董事長馬明哲宣稱將和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騰訊董事會主席馬化騰合作,“三馬”聯手共同建立合資公司,合作試水互聯網金融,引發人們對互聯網金融的關注。筆者試圖從理性的角度探討一下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一、互聯網金融三種主要模式。

互聯網金融從服務的形式而言可以分為三種模式:傳統金融服務的互聯網延伸、金融的互聯網居間服務和互聯網金融服務。傳統金融服務的互聯網延伸,是一種廣義的互聯網金融。電子銀行、網上銀行乃至手機銀行都屬于這類范疇。在這一模式下,傳統金融服務從線下擴展到線上,在時間和空間上外延了銀行服務。從狹義的層面,互聯網金融只包括金融的互聯網居間服務和互聯網金融服務。前者典型的應用模式有第三方支付平臺、p2p信貸、眾籌網絡等,后者是網絡形式的金融平臺,包括網絡小額貸款公司、互聯網基金、保險銷售平臺等,這一模式多為電商向金融行業的滲透。p2p信貸的概念p2p信貸是一種個人對個人,不以傳統金融機構作為媒介的借貸模式。

二、互聯網金融前景廣闊,潛力巨大。

在發展空間方面,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最基本功能是融通資金。資金供需雙方的匹配可通過兩類中介進行:一類是商業銀行,對應著間接融資模式;另一類是股票和債券市場,對應著資本市場直接融資模式。這兩類融資模式對資源配置和經濟增長有重要作用,但交易成本巨大,主要包括金融機構的利潤、稅收和薪酬。互聯網金融能夠替實體經濟節約這部分交易成本,那么其無疑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在在獲取客戶能力方面,互聯網金融比傳統金融有更強的集聚效應,更容易傳播和擴大影響力,針對客戶的需求有更快的響應能力,互聯網企業若有一定的客戶交易數據還能為金融交易提供可靠的數據參考支持。

在成本方面,互聯網金融同時具備成本優勢,還不受限于區域發展,像騰訊、百度、阿里這樣的互聯網公司,若從事金融業務,將會比傳統的銀行、證券公司在用戶拓展上更有優勢,更容易展開零售批發型金融業務,比如基金、理財產品的購買與交易,互聯網企業的流量入口優勢比傳統金融公司會強許多倍。

中國近幾年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情況也驗證了這種預測。

首先,網絡小額貸款發展迅速。2010年成立的阿里小貸已累計為13萬客戶提供融資服務規模260多億元。其次,2007年8月中國第一家p2p信貸公司——拍拍貸成立。截至2012年12月底,全國p2p信貸公司總共超過300家,行業交易總量高達200多億元;各互聯網公司紛紛開展互聯網金融服務。騰訊創始人馬化騰則已將財付通做得風生水起,新浪的支付科技公司已嘗試發行“微博錢包”。

三、互聯網金融發展面臨諸多挑戰

首先,傳統金融業會抵制這種新興產業的發展。馬云這種明星企業家針對金融業的攻擊性口號,讓傳統的金融巨無霸會對互聯網企業產生敵意,讓互聯網金融創業企業過早面臨本來不必要的競爭威脅。從本質上來看,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的相同點都是資金的交易,都存在風險,都需要掌握和控制風險的能力,這方面,傳統金融公司往往有更好的經驗積累和團隊優勢。

其次,金融行業還有一個不可逾越的門檻就是,各類金融業務一般都有特定的牌照和準入條件,這方面的限制性政策與互聯網的自由創新特點有著天然的沖突,互聯網企業如果在一定的法律框架下從事這種受限的業務,需要更靈活的適應力。金融畢竟也是一個高風險行業,在任何一個國家,金融的管制都非常嚴,準入門檻也非常高。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如何逾越一些準入門檻的障礙,將是一個非常大的現實難題,一方面需要與監管機構有更好的溝通,另一方面也會考慮從業者的耐心和智慧。

另外,互聯網金融本身也有諸多問題,金融的互聯網居間服務這一模式由于行業本身的不確定性一直處于非監管的“真空”狀態,也成為互聯網金融最突出的風險。我國在這些方面尚缺乏相應的制度安排,互聯網金融發展面臨一系列問題。一是外部監管及法律

范缺失,行業自律不完善。目前,我國在監管制度及法律規范方面尚不存在專門針對互聯網金融業務的內容。不但監管處于缺位狀態,行業自律也極為松散,僅有少量機構加入中國小額貸款聯盟于2013年1月25日頒布的《個人對個人小額信貸信息咨詢服務機構行業自律公約》。二是信用信息交換較困難,違約成本低。國內的信用環境和信用信息系統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更為不利。目前,互聯網金融公司尚無法接入人民銀行征信系統,各公司之間也不存在信用信息共享機制,對借款人的信用審核完全依賴各公司自身的審核技術和策略,獨立采集、分析信用信息。三是技術存在潛在風險,平臺安全面臨考驗。金融業務與互聯網技術對接雖然大大提升了業務的便利性,但同時也帶來了較為突出的信息和資金安全問題,即使是已經發展較為成熟的正規金融網絡化平臺,也還存在著較多的技術風險。

互聯網金融這一新型業態,其發展時間雖短,但發展勢頭迅猛,對于該業務的運行特點、面臨的風險、發展趨勢,特別是對我國金融體系的影響,短時期內尚難以定論,還需時日加以觀察分析。

互聯網金融論文: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沖擊

摘要:主要針對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沖擊及其對策展開研究。首先,對互聯網金融及其對商業銀行的沖擊進行簡要論述。在此基礎上,提出若干商業銀行應對互聯網金融沖擊的對策與建議。希望相關策略的提出有利于商業銀行和互聯網金融的共生、和諧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商業銀行;沖擊;共生

近年來,互聯網金融日益發展成為人們茶余飯后討論的熱點問題。其中,涉足互聯網金融的企業眾多,具有典型意義的企業包括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這些企業積極借助自身原本的平臺優勢,以迅雷掩耳之勢進入互聯網金融領域。研究表明,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對商業銀行造成了沖擊。面對這種沖擊,商業銀行不能視若無睹,應積極采取有效策略予以應對。基于此種情況,本文主要針對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沖擊及其對策展開探索、研究。

一、互聯網金融及其對商業銀行的沖擊概述

互聯網金融具有如下典型特性,成本低廉的擴張優勢;受眾廣泛的普惠模式;開放性的服務平臺;以客戶體驗為根本的發展理念;自由透明的信息交互。互聯網金融為金融和互聯網技術相互融合的結果,為互聯網企業亦或是金融機構運用網絡技術、信息技術向客戶提供的金融服務。近年來,互聯網金融之所以在我國得以迅速發展,主要原因如下,1.獲得了政策上的鼓勵及支持。在“克強經濟學”的影響下,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市場的地位不斷得以提升,而市場地位的不斷提升則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2.隨著網絡技術、支付技術及安全技術的不斷發展與進步,越來越多的互聯網用戶開始相信互聯網金融,并選擇使用互聯網金融。3.我國金融市場上出現的供需失衡現象為互聯網金融的出現提供了重要契機。4.互聯網金融的出現為互聯網精神向金融領域拓展、延伸所帶來的必然結果。隨著互聯網金融的不斷發展,有人斷言,商業銀行即將被顛覆,互聯網金融會對商業銀行造成巨大沖擊。更有人斷言,假如互聯網金融進一步持續發展,那么它必然會取代目前的直接融資以及間接融資形式。商業銀行、交易所等一系列金融機構均將不再會起到任何作用,甚至是連中央銀行目前的貨幣發行功能也極可能被取代。上述斷言到目前為止也只能是一種猜想,但不容忽視的是,互聯網金融確實對商業銀行造成了嚴重沖擊。面對互聯網金融的沖擊,商業銀行也必須積極做出應對。

二、商業銀行應對互聯網金融沖擊的對策與建議

面對互聯網金融的一波又一波沖擊,商業銀行不能坐以待斃,應在現實基礎上積極采取有效應對策略。具體可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加快加強電子銀行建設,應對互聯網金融

電子銀行對銀行降低成本、增加盈利的影響顯著。電子銀行是信息時代搶奪市場的必要措施和手段。電子銀行是彌補城商行跨區經營網點不足的重要手段。電子銀行有利于增加客戶粘性和拓展銷售渠道。商業銀行應充分發揮電子渠道方便、快捷的優勢,進一步提升客戶體驗。應不斷加快個人金融部傳統產品向電子渠道的遷移,擴大電子渠道支持傳統網點交易的覆蓋范圍,積極推動電子渠道從交易接入向互動式綜合營銷平臺轉型。商業銀行應制定電子銀行的發展戰略規劃,豐富電子銀行的服務手段和提升服務能力,調整架構,成立電子銀行部,加強人才建設。在商業銀行的高度重視下,其電子銀行必然會得到更好發展,不斷發展壯大的電子銀行才能更好應對互聯網金融的沖擊。有學者認為,為應對互聯網金融的沖擊,商業銀行需從如下幾個方面多下功夫,提高電子銀行產品的創新能力,開發適合市場需求的電子銀行產品;解決好安全與效率的關系;推出適合中小企業的電子銀行產品;積極參與電子商務。

(二)加快自助渠道建設,提升ATM市場份額

商業銀行的自助渠道雖然無法與互聯網金融相比,但其快捷性及方便性是互聯網金融所無法取代的。面對互聯網金融的沖擊,建議商業銀行應不斷加快自助渠道建設,積極提升ATM的市場份額。繼續加大ATM、BST設備的投放,在增加依附式設備的同時,繼續搶占市場,加快離行式設備投放進程,充分發揮自助設備的業務分流作用,彌補物理網點不足的現狀。每新建一個重點物理網點,配套建設2個離行式自助銀行。一方面,要加大依附式設備投放。單臺日均超過120筆的網點,要考慮將原自助區內的BST調整為壁掛式,騰出機位增設ATM,如自助區內沒有空間,要考慮在大堂內增設大堂ATM。新建或新裝修網點,600平米以上網點,應配置(或預留)5~6個機位,600平米以下網點應配置3~4個機位。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大離行式自助銀行、離行式設備的投放,實行項目化管理。縣支行確保設立1家離行式自助銀行,城區設立4家離行式自助銀行。各行應在客流量大、交易量大、大型社區、專業市場、城鄉結合區等區域設置離行式自助銀行,必要時可考慮建設大中型離行式銀行;在客流量大的居民區、核心商業區、大型超市、百貨商場、高校連鎖超市等區域設置離行式ATM;在大中型社區、證券公司營業廳、人流量大的超市、高檔寫字樓等區域投放BST設備;同時要注重打造社區金融服務站,通過社區銀亭投放ATM和BST,全面延伸商業銀行的渠道觸角,宣傳商業銀行的自助渠道功能,彌補網點不足的短板。

(三)加快物理網點軟件轉型,提升金融服務質量

面對互聯網金融的沖擊,商業銀行還應切實抓好物理網點的軟件工作。這也是商業銀行應對互聯網金融沖擊的重要基礎。商業銀行的個人金融網點轉型要繼續加快、突出抓好網點軟件轉型,真正將網點打造成業務發展的“橋頭堡”和“主陣地”,提升網點效能和整體競爭力。具體可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1.進一步轉變觀念,夯實網點轉型思想基礎。通過對各網點的一對一輔導、座談和網點轉型通訊等平臺,提高全轄網點轉型人員尤其是基層管理者主動轉型意識,更多關注網點隊伍建設、功能完善和流程整合等機制轉變,確保業務指標的穩定性,保持轉型的成果。2.加快新線流程整合,完善網點服務功能。根據商業銀行工作安排,加快推進新線流程整合,提高業務處理電子化、集約化程度,改進內部操作和服務流程,有效釋放人力資源到銷售服務一線,增強網點銷售服務力量。在人員素質、業務流程等方面,應加強對機構的指導與幫輔,完善網點服務功能,大力推進結售匯業務、消費信貸業務在基層網點的開辦,提高基層網點競爭能力、盈利能力。3.持續落實網點銷售服務流程,提升網點服務質量。加強對轄內網點人員全員服務銷售流程學習督導和考試考核工作,對各網點銷售服務流程落實工作進行嚴格評估、驗證、總結,根據省行制定的服務銷售流程落實情況驗收方案,進行突擊檢查驗收。4.強化網點個人金融隊伍建設。一是強化個金隊伍專業職能。大堂經理作為網點服務銷售流程運轉樞紐,應著重于廳堂營銷及廳堂服務的組織、管理、實施;理財經理定位于依托網點、理財中心,負責銷售全產品線個金產品,著重維護中高端客戶;消貸經理定位于以個人貸款產品為抓手,對外拓展客戶資源,同時負責營銷其他個金產品,如存款、中間業務、銀行卡等;二是加大送教上門力度,組織業務、產品、營銷專家直接面向網點進行培訓,持續開展政策宣講、交流座談、送教上門等多種形式的宣傳推廣,實現網點個人金融業務培訓的全面覆蓋,重點從操作技能、服務意識、業務能力、營銷技巧等方面,開展有針對性的、差異化培訓,快速提升網點業務水平。5.進一步深化公私聯動,帶動個金業務轉型發展。深化與公司板塊聯動,共享三級財富管理體系資源,深入推進客戶互介營銷模式,為個人理財、薪等業務帶來目標客戶。設定關鍵聯動指標,例如客戶群建設方面,充分發揮公司業務溝通優勢,協調公司條線聯動承擔薪、公務卡、個人中高端客戶發展等指標。

(四)謀求與互聯網金融共生,應對互聯網金融沖擊

互聯網金融的起步得益于銀行的合作。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豐富了投資渠道。于此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銀行儲戶的無形流失。商業銀行支持互聯網金融提升風險控制能力。商業銀行協助P2P平臺降低違約風險。商業銀行參與監控互聯網金融的流動性風險。事實上,互聯網金融與商業銀行之間存在共生關系。二者在未來不應選擇敵對,應在共生的基礎上進行和諧發展。商業銀行和互聯網金融兩者是系統內的共生單元,兩者包含同一的共生要素和利益訴求,兩者作為共生單元相互間存在質參量兼容。兩者的共生環境正在不斷改善。為促進促進互聯網金融與商業銀行良性互動發展,具體可從如下幾點入手,1.致力金融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確立兩者良性互動發展的大方向。2.完善風險防控機制,構造公平有序市場。3.融合新興模式,提高商業銀行信息化和平臺化水平。4.加強對互聯網金融專業實力的培育和提升,做好對商業銀行市場職能的補充。5.合力共建征信平臺,促進行業內評估方法標準化。6.以合作為基礎分別推進產品創新和渠道創新。

三、結語

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和發展必然會對商業銀行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沖擊,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面對互聯網金融的沖擊,商業銀行應在做好傳統金融工作的基礎上,積極創新,適應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應加快加強電子銀行建設,應對互聯網金融;加快自助渠道建設,提升ATM市場份額;加快物理網點軟件轉型,提升金融服務質量;謀求與互聯網金融共生,應對互聯網金融沖擊。唯有如此方能繼續保持商業銀行的優勢,與互聯網金融產生優勢互補。

作者:陳澤茵 單位:澳大利亞國立大學

互聯網金融論文:互聯網金融核心競爭力的經濟學淺析

摘要:企業戰略與主營企業是互聯網金融的價值源,為了提升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市場競爭能力,本文針對基于經濟學視角的互聯網金融核心競爭力分析的研究,將以GEM模型構建為基礎,以互聯網金融競爭力指標分析為框架入手,根據該類模型各因素的數據收集與計算結論,對GEM模型下的互聯網金融競爭力展開分析。希望本文的研究,能為提升我國的互聯網金融核心競爭力提供參考性建議。

關鍵詞:經濟學視角;互聯網;金融;核心競爭力;GEM模型

一、前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商業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并以中國新經濟增長驅動力存在。從另一方面看,在互聯網商業領域中,無論是存款支付,還是理財結算,都達到了互聯網與信托與消費的融合,使傳統缺失的金融業市場成為現實,凸顯出強大的競爭實力。從經濟學的角度,可以從互聯網基礎設施、企業戰略主營業務、國際市場等方面建立DEM模型,以此對互聯網金融技術升級,以及創新性金融服務等進行分析。進而對互聯網金融商業精神進行塑造,促進互聯網金融生態化的演進。鑒于此,加強基于經濟學視角的互聯網金融核心競爭力的分析與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二、基于GEM模型構建互聯網金融競爭力分析框架

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機構存在較大的差異,這是一種與互聯網企業合作,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技術實現的金融業務的模式。該模式中包括許多功能,比如資金融通、理財服務、支付投資、信息中介服務等。與此同時,根據產業競爭力中的基礎、企業、市場等三個要素,建立GEM模型[1]。其中,這幾項要素中,還包括兩個小要素,從而構成要素對。第一個要素對是基礎要素,主要包括互聯網資源,金融基礎設備兩個部分。其代表的是金融業領域發展中的資源池和創新源。第二個因素對,指的是企業要素,該項要素主要包括互聯網金融企業戰略,以及互聯網金融企業主營業務,該項要素決定了互聯網金融業生產效率。第三項要素對是指市場要素,包括國內互聯網金融市場,以及國際互聯網金融市場,體現了互聯網金融業市場前景和市場需求量[2]。GEM的模型構建,其優勢在于采用了數據量化的形式進行分析,將互聯王金融競爭力的影響因素分為六部分。建立GEM模型后,其結果具有一定的說服力,可信度高。GEM模型數據分析法的運用,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步驟:第一,對資源、設施資源、主營業務、戰略結構、國內與國際市場等六個影響要素進行賦值。如表一所示,第一,根據互聯網金融行業中,咨詢結構的因素指標,做出關于主觀與客觀的級別評定。第二,統計好各個因子的最終得到的分數,并將二級指標與對應權值作乘法運算,進而計算出相對應的單因子得分數值[3]。第三,統計三個因子對應的得分數值。第四,將因素對分值相乘,轉換為線性分值。可見,互聯網金融市場一旦在六個因素上出現短板,都會削弱整個企業競爭力。

三、GEM模型各因素的數據收集與計算

GEM模型各因素的數據收集,包括兩種方式,分別為互聯網網民電子郵箱中的調查問卷,以及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的數據。根據調查的相關數數據,DEM模型的計算公式,可以計算出DEM的得分為468.53。互聯網金融市場不同影響因素的得分值如表二所示[4]。各因素得分值在8分左右,那么GEM的分值在640分上下波動,互聯網金融業則具有較強的競爭力。若因素得分值接近10分,DEM的分值接近1000分,其競爭力處于國際領先。本次調查的分數,處在六級與七級區間,說明目前國內的金融領域具有一定競爭優勢,但是與國內擁有較強優勢,仍有一段差距。

四、基于GEM模型的互聯網金融競爭力分析

(一)資源競爭力分析

我國的互聯網金融,在資源方面具有較強的競爭力。互聯網金融資源包括勞動力公給自已,以及技術人員資源,二者的水平超過金融業勞動力,以及技術人員平均水平,。其發展于互聯網形成之后,依靠網絡平臺進行交易。互聯網金融的創業周期不長,并且就業門檻較低。因此,吸引大量的人才選擇金融行業。隨著金融行業的發展,其能夠降低社會的就業壓力,金融企業的工作人員,可以得到公司的專業培訓,從而去提高專業技能,有利于金融行業的發展[5]。通過財金通的有關報告可知,其對新生的行業與政策十分關注,其中表面90后對于互聯網金融的求職意向較強,較多的90后大學生選擇進入金融行業。據相關調查,畢業大學生選擇進入金融行業的人數達到13.28%,由此可以看出,金融行業的人才儲備充足,并且市場發展前景良好。互聯網金融行業的薪資待遇十分優厚,也是吸引人才的關鍵因素。互聯網金融的從業人員,需要具有專業的技術水平,計算機的使用技能,網站構建能力,新技術、金融產品的開發能力,以及對于金融風險的管控運行能力等,對于金融人才的要求相對較高[6]。互聯網金融人員,可以通過后臺進行操作,從而去簡化金融交易的流程,節省交易時間,高效的對客戶的資金進行和搜集、分析、處理等,需要同時進行征信類產品銷售,以及金融業務的整合,從而去拓展新的客戶,滿足客戶的需求。

(二)互聯網金融設施資源競爭力

我國的經濟市場在不斷變化,互聯網金融設施資源的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其具有占有較大的市場份額,具有良好的市場發展前景。互聯網金融未設置物理網點,無需大量的柜員,從而去節省大量人力成本,此種輕資產、無邊界的金融模式具有良好的市場發展前景,并且擁有較大的開拓空間。通過設施二級指標可知,金融行業的支持系數較低,主要是由于互聯網金融是依靠互聯網經濟而發展。政府對于互聯網金融的宏觀調控機制還處于起步階段,互聯網行業協會對于互聯網金融的支持,僅在指導與服務方面,還有待進一步的完善。我國的金融市場,受到互聯網的影響較大,利用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等,能夠提高金額的操作效率,促進金融行業的發展[7]。互聯網金融能夠補充傳統金融行業的不足,擴大銷售市場,降低金融服務的成本,節約人力資源,能夠快速的完善金融基礎設施,增強我國金融行業在國際中的影響力,促進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據調查可知,2014年我國的通過互聯網進行金融交易的營業額達到1238.5億,通過手機進行金融交易的營業額達到33.2億,通過第三方網絡交易的營業額達到80863億,相對于上一年而言,交易數額明顯上漲。2014年的互聯網金融交易金額,包括移動支付59996.5億,P2p網絡借貸2546億,以及權益眾籌4.5億等。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極大程度的促進了我國經濟的增長,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有利于我國的經濟發展。互聯網金融的活性遠高于傳統金融的活性,其客戶群體范圍巨大,但是同時具有一定的風險,互聯網金融的高收益,成功的吸引大批投資者,擴大了金融市場的規模。

(三)互聯網金融主營業務競爭力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我國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迅速,金融市場的規模不斷擴大,金融行業的主營業務不斷增加,同時市場競爭壓力也在不斷增強。互聯網金融產品包括第三方支付、金融、理財、P2P網貸等,其能夠通過網絡進行交易,具有高效性與時效性,彌補了傳統交易方式的不足。第三方支付業務,通過網絡進行交易,促進了商品的買賣,體高了交易的方便性,使得用戶不用出門便可進行購物,給用戶帶來極大方便。我國于2015年3月頒布第三方支付正是進入互聯網金融業,而在2015年雙十一,支付寶的營業額更是取得震驚的成績,成為不可超越的目標。而支付寶屬于第三方支付的代表,主要應用于網絡購物、金融活動交易等方面。P2P網貸發生于2007年,其是由國外引進,其能夠迅速發展,主要是由于我國的信貸服務缺乏,并且市場供給不足。P2P網貸主要包括信息中介模式、平臺服務模式、債券轉讓模式等。P2P網貸經過九年的發展,已經從最初簡單的模式,逐漸轉型為本土化發展模式,已經完全適應了我國市場,以及社會發展形式。P2P網貸屬于高收益的業務,截止到2014年,網絡用戶已經達到397.2萬人,從網民的總體數量分析,其具有較大的未來發展前景。我國的互聯網P2P網貸平臺越來越多,并且規模越來越大。例如,人人貸互聯網金融公司,旗下業務關系29個省,并且在省內開展下屬門店,促成的交易達到796萬次,成交的借貸金額超過100億,人人貸的注冊用戶超過200萬人。根據微信公眾號平臺顯示,我國的眾籌平臺已經超過250家,并且綜合類金融平臺的融資規模占全部融資規模的百分之八十五。網絡眾籌的項目規模占比較大,主要有智能科技、影視娛樂、音樂書籍等,都屬于網絡眾籌的項目。對于綜合類的眾籌平臺,其發展國模較大的平臺都具有強大的電商背景。例如,淘寶眾籌、京東眾籌等,其都擁有強大的電商背景,綜合實力較強,融資能力較高。

(四)互聯網金融企業戰略結構競爭力

社會的發展,網絡科技的進步,互聯網金融的規模越來越大,傳統的金融企業受到巨大的沖擊。互聯網金融打破了中國傳統的投資難、融資難的困境,人們可以通過網絡平臺,隨意的進行轉賬、繳費、借貸等,提高了資金的利用率,為互聯網用戶帶來極大方便[8]。信息化時代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需要引進全能型的互聯網金融人才,運用高科技去促進企業發展,從而去提高企業的競爭力。互聯網金融企業需要提高風險防控能力,時刻觀察金融市場的動態,設置合理的產業結構,打造能夠長期發展的金融戰略,從而去促進企業的發展。我國的互聯網金融的戰略目標是,建立科學的企業產權結構、理性的進行市場競爭、高級管理人員的素質較高、傳統金融行業的競爭力在可控范圍之內,從而去保證企業穩定持續的發展。互聯網金融企業,在戰略結構設置上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通過網絡平臺能夠解決諸多困難,從而去促進企業的發展。

(五)國內金融市場競爭力

互聯網金融在國內市場中的競爭力,具有一定的優勢,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互聯網金融的基礎設施與設備,相對于傳統金融較為完善。第三方支付的形式進入金融交易領域,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績。(2)互聯網金融可以通過互聯網微信、微博等平臺,引入大量客戶,從而去擴大市場份額。(3)互聯網金融依托互聯網進行線上線下交易,通過網絡平臺建立服務渠道,客戶可以通過網絡進行產品選擇,從而去實現金融交易的實效性。通過互聯網平臺,可以實現金融產品、銷售、服務、交易流程的相互連接,從而去促進互聯網金融的發展。(4)互聯網金融,可以利用網絡進行技術流程更新、創新服務產品、改善銷售模式,從而去促進金融交易。例如,各大銀行的網絡服務平臺建設,工行的電商平臺、交行的交博匯等。互聯網金融在國內的金融市場,具有較大的競爭力,主要是由于網絡平臺的無界性與快速性,快速的實現資源共享,通過網絡為客戶提供更多的服務,及時的幫助客戶解決問題,從而去滿足客戶的需求,拓寬銷售領域,促進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需要不斷的完善科學技術水平,同時需要引進專業的互聯網金融人才,企業需要加強對人員的培訓,使其能夠通過網絡高效的進行操作,從而去提高工作效率,促進金融企業發展。

五、結論

互聯網金融,就是金融功能與互聯網技術的有機結合,而市場需求與市場競爭是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動力源,為了降低互聯網金融業的高風險性的同時,提升其互聯網金融的運營效率與市場占有率,本文針對基于經濟學視角的互聯網金融核心競爭力分析的研究,是從基于GEM模型構建的互聯網金融競爭力分析框架入手,結合了GEM模型各因素的數據收集與計算結論,對GEM模型下的互聯網金融競爭力展開了論述,分別包括互聯網金融資源競爭力、互聯網金融設施資源競爭力、互聯網金融主營業務競爭力、互聯網金融企業戰略結構競爭力、國內金融市場競爭力、互聯網金融國際市場競爭力等重要內容。希望本文的研究,能為提升我國的互聯網金融核心競爭力提供一份借鑒,進而促進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業的協同發展。

作者:孟令超 單位:中央財經大學

互聯網金融論文:互聯網金融核心競爭力的經濟學

摘要:“互聯網+”時代已經到來,在現今,每年的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都會高頻出現的一個詞“互聯網+”,同時,“互聯網+”這種基于互聯網的運行和發展理念,衍性出許多交換型的經濟形態,互聯網金融就是其中之一。本研究經濟學中互聯網金融的核心競爭力方面加以探討和研究。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互聯網技術;金融活動;金融市場

近些年來,互聯網+的經濟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其實,互聯網+主要是基于互聯網上的一種交換型經濟形態,它主要包括:創新理念、制造行業、生態農業、智慧科技、高效物流、電子商務和人工智能等等,幾乎是涵蓋于現代社會的方方面面。特別是自2015年以來,在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都要提出“互聯網+”這個發展理念,甚至于幾乎每年都要有的放矢的制定出符合“互聯網+”發展趨勢的行動規劃,“互聯網+”自從誕生之日起,就已經廣泛的深入到全社會的各個領域,并引起社會的普遍關注。互聯網金融是“互聯網+”的一種細分形式,體現了“互聯網+”所有的共同屬性,但互聯網金融在本質屬性上還是金融,既有其特有獨立的屬性,也有屬于經濟的交換范疇的特性,它依附于“互聯網+”的模式存在,又和“互聯網+”的其他模式有相互促進的作用,互為補充。互聯網金融的基礎在于實體經濟,一旦離開實體經濟,互聯網金融就會變成無源之水。所以,互聯網金融的核心競爭力還是要依托于實體金融經濟而存在的,它是實體經濟與金融活動在互聯網上的高度融合,所以,毫無疑問的是,在互聯網時代的大格局下,金融加互聯網的結合有著其獨有的優勢和潛能的,那么,如何發揮好互聯網金融的這種功能,其核心競爭力到底在經濟學領域中有哪些優勢,都是需要我們積極探討的重要課題。

一、現代金融發展的三大支柱

我國要作為經濟強國就必須有強大的金融做支持和后盾,一位偉人曾經說過: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那么,在當代社會,科學技術廣泛應用在幾乎所有的領域,其中也包括經濟和金融領域,而且業已成為其重要的支撐力量而存在,那么,自從互聯網技術從產生、推廣再到應用以來,在金融包涵的各個領域都產生了不可估量的革命式的影響,使得金融在理念、形態、制度、產品、服務和人才培養等各個方面都發生了質的轉變和飛躍。互聯網作為一種技術形態的存在,也成為金融發展的一種源動力,它與金融信息、金融制度一起構成了現代金融發展的三大支柱,在金融業中,信息是關鍵,更是核心;技術是動力,更是趨勢;制度是基礎,更是根本。做為現代金融發展的三大支柱,互聯網金融作為金融創新的發展趨勢,有著現代金融發展的所有必備特征和屬性,互聯網就是一個傳遞信息、處理信息和產生信息的大平臺,信息作為金融的關鍵,互聯網就改變了傳統的信息傳遞的方式,成為了傳遞金融信息的高效平臺,金融領域的每次創新發展始終離不開技術革新的支持,互聯網作為當代技術革新的主要產物,無疑也極大的促進了金融領域的物質技術結構,成為了一種推動金融發展的重要、關鍵性技術力量。除了互聯網技術上的特有屬性外,互聯網金融在制度上也有了許多創新和發展,如:監管制度、支付制度和運行制度都有著革命性的改變。總之,現代金融是在信息、技術和制度這三大支柱的支撐下發展起來的,這三者相互促進、相互作用、相互融合,共同推動著金融市場的發展建設。

二、互聯網對現代金融市場的影響及技術基礎

(一)互聯網對現代金融市場的影響

剛才談到了技術是金融發展的動力和趨勢,可以說,任何時期的金融模式的轉變和發展都是與物質技術結構調整密切相關的。而從互聯網到“互聯網+”,再到互聯網金融,每發展一步,都是靠著產業技術上的革新所打牢的基礎,在特定條件下的金融市場就是直接建立在特定條件下的物質技術結構之上的。那么,物質技術結構實際上是金融業的一個基礎,而互聯網技術就是互聯網金融的基礎和根本,已經完全改變了金融的發展模式,也給金融市場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革命式的變革。

(二)互聯網的技術基礎

互聯網的技術基礎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互聯網技術;二是大數據應用;三是云計算模式,這也是互聯網技術的三個大的分支,同時也構成了互聯網影響金融發展的三大核心技術。互聯網技術是一個信息交換的平臺,運用于金融領域,主要是通過網絡生成和傳播金融信息;對金融信息的組織、處理和檢索;資金和金融產品的供需信息的直接匹配;以支付形式為基礎,對資金進行轉移和支付等功能。所以,互聯網金融主要運用了“互聯網”的交互、關聯及P2P等技術。

三、經濟學中互聯網金融的核心競爭力

互聯網金融被廣泛定義為第三種金融模式,主要還是要為實體經濟所服務的。所以,在金融服務中的市場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這兩大難題,同時也是互聯網金融所遇到的難題,要很好的解決這兩個難題,我們必須了解互聯網金融的內涵組成。

(一)互聯網金融的內涵組成

交互性、網絡性、平臺性、平等性和可選擇性是互聯網本身的多重屬性,其中主體還是人與人對互聯網技術的應用,而技術只是供給服務的一種方式,最終這種應用的可行性關鍵在于人,是人的思想意識支配了在互聯網進行金融交易,所以,互聯網技術應用于金融領域更要有一種約束和控制人的思想意識的契約精神,也只有實現這種約束與控制,才能更好的解決市場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其實,互聯網技術的引入,加上在監控制度上的制約,就會大大降低市場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的發生概率,促進并推動金融業向更大的空間和更廣闊的領域邁進,起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應,所以,互聯網金融不僅是金融業在技術上的突破,更是基于互聯網思想上的一種突破,創造出了一種全新的金融形態。

(二)互聯網的核心功能應用價值

互聯網金融的誕生為金融市場帶來巨大的產業功能價值。1.服務成本大大降低。在由于網絡的不斷發展和應用,如銀行、證券、保險和基金等業務都已經上網運行服務,極大的降低了服務的時間、人力、物力的成本。2.服務領域的擴展。互聯網金融是基于網絡的一種金融形態,它擁有網絡的一切屬性,自然也傳承了網絡的突破空間、地域和營業固有模式的限制,可以無限制的擴展空間和領域;3.服務工具種類繁多。自主移動理財終端和移動自媒體金融服務終端等,都是基于大數據與云計算為主的一種互聯網金融工具,尤其是手持終端云端化,更是安全快捷的一種金融服務方式,根據國際監管規則,運用云金融風控系統,對風險系數和風險概率進行預判和計量,避免發生系統性較強的風險;資源配置上的創新。降低了因中介導致的成本、時間等方面的損耗,使需求雙方突破時間和空間方面的制約,以更快捷和更低廉的成本對接。4.交易方式上的變革。傳統交易模式都是以現金交易為基礎的,而互聯網恰恰可以完全顛覆這種模式,以電子支付的形式完全取代現金交易模式,傳統模式中支付終端都在銀行,而現在的支付終端基于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可以在各個互聯網用戶的手中,達到移動終端的要求和標準。5.衍生出多種金融產品。“長尾效應”就是充分利用互聯網廣闊的平臺效應和巨大的客戶資源優勢,將數以萬計的閑散資金,通過網絡平臺匯集到一起,進行理財的一種模式。再比如:“碎片化理財”模式,就是利用互聯網沒有地域限制的優勢,使個人手中細微的資金以“碎片化”理財的模式進行理財,達到支付方便、成本低廉的目的。6.互聯網金融信譽體系建設。就是要充分利用大數據和云計算等功能,大力發展小額融資服務,建設金融融資服務機構,制定相關融資服務制度,加速打造中小企業的互聯網融資平臺,提升中國經濟的信譽和創造能力。七是互聯網金融業務在不斷創新。這種創新打破了現有監管機構的不兼容狀態,在互聯網企業的跨界服務上進行了金融革新,在互聯網技術平臺上進行了創新改造,促進限互聯網企業與金融領域的良性競爭。

四、結語

互聯網金融自誕生之日起,就擁有“互聯網+”的一切共同屬性,雖本質上還是一種金融的表現形式,但它的優勢和特點已經廣泛被人們所認同和接納,近年來,互聯網金融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革新而發展迅速,業已成為人們從事金融活動的一種便捷安全快速的交換手段和形式,為使大家更好的了解互聯網金融的本質屬性,方便大家以后在互聯網金融交易中對其理念、形態、制度、產品、服務有一個更完整和詳細的了解和認識。

作者:張濤 單位:哈爾濱金融學院

互聯網金融論文:互聯網金融對宏觀經濟的影響研究

摘要:

互聯網金融是新時展的一種新的意識形態,這種意識形態的形成和產生在當代社會乃至今后將發揮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對我國宏觀經濟產生重大影響。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拓寬了融資渠道,提高了資金的利用效率,有助于經濟的增長。但是,我國互聯網金融在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許多問題,這些問題給宏觀經濟的穩定發展帶來了巨大阻礙。文章就互聯網金融對宏觀經濟的影響作了相關的分析。

關鍵詞:

互聯網金融;宏觀經濟;影響

在互聯網不斷普及的環境下,互聯網逐漸成為市場各大主體經營發展的方向,以互聯網金融為代表的新型行業也逐漸成形,為社會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動力。對于互聯網金融這種新型的產業形態,以融合了互聯網的優勢,借助互聯網工具,有效地實現了社會資金的快速流通,有助于我國宏觀經濟的發展,但是互聯網金融在融合互聯網優勢的同時,也結合了互聯網的劣勢,使得互聯網金融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較大的風險,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我國宏觀經濟的發展。因此,在推動宏觀經濟發展過程中,針對互聯網金融這種新興的意識形態,要科學、合理的利用,要趨利避害,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得互聯網金融可以造福群眾,真正地服務社會。

一、互聯網金融的相關介紹

所謂互聯網金融就是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來開展金融業務往來的一種新型業務模式,這種業務模式是現代社會快速發展的內在需求,符合了我國當代社會發展以及民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從互聯網金融的定義可以看出,互聯網金融是以互聯網技術為依托的,它突破了傳統金融的束縛,借助互聯網技術,金融業務雙方可以實現快速的資金服務,極大地滿足人們的需求,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現行社會發展形勢下,互聯網金融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其所帶來的效益也越來越大,在我國宏觀經濟中產生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積極發揮互聯網金融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積極作用也避免是我國未來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

二、互聯網金融對宏觀經濟的影響

互聯網金融作為一種手段和工具,在現代社會里,市場各大主體紛紛將目光轉向互聯網金融,互聯網的發展促進了金融行業的競爭,有助于金融業務模式的轉變,促進國家經濟水平的提高。但是,我國互聯網金融還處于初級階段,在互聯網金融發展過程中也暴露出了許多問題,如風險問題,對我國宏觀經濟的發展也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一)互聯網金融對宏觀經濟的有利影響

1.推動經濟的增長

經濟增長速度是反映我國宏觀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而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出現,我國經濟增長速度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互聯網金融作為一種新型產業形態,不可否認,這種產業形態的出現促進了金融行業的競爭,使得金融交易成本下降,大大地提高了金融業務交易效率,從而推動經濟的增長。另外,互聯網金融的出現拓寬了金融投資理財渠道,以往,從事金融服務的機構只有銀行、證券以及保險三種,由于從事金融服務的機構比較少,使得社會資本的投資、理財服務渠道比較狹窄,使得大量貨幣沉淀到銀行,不利于社會的發展。而互聯網金融的出現拓寬了金融服務渠道,人們選擇從那與社會投資、理財的途徑日益多樣化,使得社會消費活躍度不斷提高,從而帶動內需,促進經濟的快速增長。同時,在互聯網金融環境下,資金持有者可以直接選擇或組合選擇需要的金融產品,并直接完成交易,節約了交易雙方的事件,為企業、個人提供了更便捷的融資渠道,為產業發展和區域經濟增長提供了充足的資金。

2.活躍市場經濟

互聯網金融是社會發展大勢所趨,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發揮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企業作為我國市場主體之一,互聯網金融的出現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企業可以借助互聯網金融這個平臺來開展各項經營活動,從而活躍市場,推動企業的更好發展。而企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企業獲得了穩定、可持續的發展,我國經濟發展水平也會隨之提高。

(二)互聯網金融對宏觀經濟的不利影響

對于互聯網金融這種新型業務模式,利和弊是共存的,在互聯網金融帶來有利一面的同時,同樣也潛在著許多問題,威脅到了我國宏觀經濟的發展。對于我國而言,互聯網金融起步較晚,與互聯網金融相關的監管工作存在很大的漏洞,使得互聯網金融發展過程中存在許多風險,及不利于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同時也威脅到宏觀經濟的穩定發展。如違約風險,在互聯網金融環境下,由于網絡的開放性、虛擬性,在借助互聯網平臺開展業務往來時,交易雙方之間會存在較大的違約風險,一旦出現違約,意味著受害方資金受到威脅,從而挫傷他們的投資積極性,從而不利于經濟的發展。

三、互聯網金融環境下促進我國宏觀經濟穩定發展的策略

(一)加強互聯網金融監管

現代社會里,互聯網金融發展速度越來越快,給我國宏觀經濟帶來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如何趨利避害是當前互聯網金融環境下我國宏觀經濟發展必須解決的一個核心問題。就我國現階段的互聯網金融發展來看,互聯網金融監管存在較大的漏洞,而要想推動互聯網金融的穩定發展,就必須加強互聯網金融監管。首先,相關部門要積極構建與互聯網金融發展相匹配的法律法規,為互聯網金融監管工作提供法律依據,確保互聯網金融監管工作的高效開展;其次,要成立專業的專業監管機構,加強互聯網金融監管工作,嚴格按照相關規章制度來執行監督,從而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另外,必須加大互聯網金融監管執法力度,嚴格執法,做到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

(二)強化風險管理

在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過程中,風險問題是不可避免的一個問題,而要想規避風險,就必須做好風險管理工作。在利用互聯網開展金融業務時,金融機構必須全面做好風險評估工作,要全面評估該項金融業務風險系數,并制定風險緊急預備方案,同時,要強化工作人員的風險管理意識和管理能力,為互聯網金融風險管理工作培養專業的人才隊伍,從而降低互聯網金融風險的發生,促進宏觀經濟的穩定發展。

(三)加大信息安全宣傳

互聯網金融業務的開展是通過一個虛擬平臺來完成的,然而在這個虛擬的平臺環境下,交易雙方在業務往來過程中產生的信息很容易被竊取,從而造成利益損失。而要想避免此類問題的發生,相關部門就必須加大信息安全的宣傳工作,提高人們的安全意識。對于金融機構,要定期維護金融機構互聯網金融系統,杜絕一切潛在安全風險存在,在開展業務往來時,要主動告知客戶謹防上當受騙,要利用各種途徑宣傳互聯網金融需要主義的一些事項,從而提高信息安全性。作為客戶,要具備較高的安全意識,不要在公共環境下泄露自己的隱私,要注意保護好隱私,盡量避免在公共環境下使用隱私信息。要在計算機系統中安全殺毒軟件,定期殺毒,從而保障網絡系統安全。

(四)健全社會信用體系

互聯網金融環境下,違約問題的存在會阻礙互聯網金融發展步伐,從而影響到宏觀經濟的發展。因此,在現行社會發展形勢下,相關部門必須結合實際,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構建全面、有效的社會信用體系,央行要完善個人征信,互聯網金融機構要加強信用跟蹤,要全面了解客戶信用,從而有效地規避信用風險。

四、結語

在現代社會里,互聯網金融的出現是社會快速發展的必然趨勢,互聯網金融覆蓋廣、效率高,在現代社會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互聯網金融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許多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利于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展,從而影響到我國宏觀經濟的發展。當下,互聯網金融與宏觀經濟發展之間的關聯性越來越密切,而要想推動我國宏觀經濟經濟的穩定發展,就必須結合互聯網金融環境來有針對性的加快發展,制定科學的發展策略,從而更好地發揮互聯網金融的作用,使得互聯網金融真正地服務社會經濟發展。

作者:紀國棟 單位: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改革和經濟信息化局

互聯網金融論文:互聯網金融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分析

摘要: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信息技術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互聯網金融也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而快速發展。從當前我國經濟市場的發展狀況來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不僅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同時也對小微企業融資的問題提供了許多的幫助。本文主要從小微企業融資的特點從發,淺析一下互聯網金融對小微企業融資的意義,希望可以給相關的工作人員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

互聯網金融;小微企業;融資

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組成來看,小微企業是促進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為,小微企業的存在不僅可以帶動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模,同時也會增大地方的就業幾率,減輕地方的就業壓力。但是我國小微企業在融資方式和途徑上存在許多問題,一度給小微企業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阻礙。不過隨著互聯網技術在各個領域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通過互聯網對小微企業進行融資,不僅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小微企業的融資問題,也為國家經濟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一、小微企業融資的特點

小微企業的融資方式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內源性融資,另一種是外援性融資,本文以外援性融資為例,來分析一下小微企業融資的特點。對于小微企業來說,不管是剛剛起步的還是經過一段時間發展的,企業內部資產少是顯而易見的,也正是這個原因,促使小微企業不得不通過融資來維持企業的發展。由于小微企業的規模小,所需的融資金額也不大,大約10萬左右,然而小微企業的資金流動特別快,只能通過短期的資金自主來維持企業的發展,時效性特別強。除此以外,小微企業的融資渠道也是有限的。由于大多數小微企業缺乏必要的抵押資產,比如少甚至沒有的固定資產,企業自身內部還沒有完整的財務核算體系和管理運營體系,對外承受的風險也大,因此,在銀行進行貸款很難,只能去尋求其他高成本的融資渠道比如民間借貸的方式來滿足企業的資金需求,使得企業得以運行[1]。所以,綜上所訴,規模小,短貸、成本高、時效性強、風險大等就是小微企業融資的主要特點。

二、互聯網金融支持小微企業融資的意義

1.提高了小微企業和投資者信息透明度

在傳統的企業融資的模式中,通常在信息傳遞這一方面存在極大的局限性,使得大多數小微企業需要融資的信息只能在一定的范圍中進行傳遞。然而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在人們生活中的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普及和運用,尤其是在金融行業。眾所周知,開放性,信息量大、高效性等是互聯網最突出的幾個特點,所以,我國的小微企業可以借助互聯網金融這個網絡平臺快速地將自己需要的融資信息傳播出去。而且,在互聯網金融這個平臺上,不僅可以在第一時間快速地了解和掌握相關的金融產品的所有信息,也在極大程度上降低了去金融機構營業網點獲得相關的信息的不便之處,提高工作效率和投資者的信息透明度;還可以讓投資者通過互聯網金融平臺來詳細的了解小微企業的發展狀況等多方面的信息,讓小微企業的信息透明度的提升,從而吸引更多的投資者給小微企業提供資金幫助,最大限度的整合我國社會中的閑置資金,進而讓小微企業經濟為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更多的幫助。

2.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

從金融學的角度來講,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主要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交易成本,一部分是貸款利率[2]。首先,小微企業的交易成本。互聯網支持小微融資時,可以將小微企業內部的相關信息通過互聯網金融這一個平臺清晰直觀地顯示出來,比如小微企業內部的財務狀況、企業的運營模式和管理狀況,以及信息情況等,間接將投資者和小微企業之間的評估考察環節省略掉,既讓借貸雙方的信息實現對稱化,也對小微企業相關的融資流程進行了簡化,節約了雙方的融資時間,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使得小微企業的融資效率得到了極大地提高。其次,就是小微企業的貸款利率。在我國傳統的金融模式里,小微企業可供選擇的融資的產品相對較少,因此,為了讓企業可以有足夠的資金維持正常的運轉,不得不選擇那些具有高貸款利率的金融產品。但是,在小微企業有了互聯網金融的支持以后,小微企業在金融產品的選擇方面的空間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小微企業可以通過比較多家的貸款利率來選擇最適合企業現狀和發展的產品,從而大大降低了企業的融資成本。

3.促進小微企業完善相關管理制度

與我國的大中型企業相比,我國的小微企業不管是在企業的運營管理方面,還是在內部的財務統籌和風險應對力等方面都存在許多的問題,比如企業經營管理上的規范統一性,風險控制力差等。即使現在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為小微企業的融資帶來了許多的便利,這也并不意味著互聯網金融與銀行信貸沒有差別,至少,在融資企業的信用狀況這一方面的要求還是相一致的。因此,小微企業為了得到大量的資金需求,就需要對企業內部的管理這樣一來,小微企業為了能夠及進行改進和改革,比如說完善企業內部的經營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增強應對企業風險的力度,加大監管監察的強度等,以此來提升企業的信譽,防止為企業的融資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從而給企業的正常運營和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

三、互聯網金融支持小微企業融資的路徑

為了進一步提供小微企業創業環境的穩定性,借助互聯網金融體系,升級實際金融管理效果。要積極發揮貿易融資的優勢,避免小微企業由于資金鏈條的斷裂而產生影響。因此,在應用互聯網金融體系的過程中,要針對具體問題展開深度分析和整合,從而提高管理控制措施的完善程度。不僅要對市場風險進行全面預估,也要對管理體系和金融運行結構予以有效認知,建立更加專業化的管理團隊,提升小微企業融資項目的整體水平。第一,要正確評估小微企業市場風險,從而結合實際情況開展相應的融資機制和路徑。要充分發揮計算機互聯網的優勢,高度整合數據和信息,升級審批流程的基礎上,也能進一步提升風險把控的效果,從根本上提高互聯網金融支持小微企業融資項目的實際效率,有效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為整體管理工作的全面升級創造有利條件。第二,要積極規范網絡金融結構和管理體系,伴隨著電子商務時代的到來,小型企業融資平臺和載體也逐漸增多,網絡渠道作為促進小微企業發展的新型管理機制,要在優化借貸行為的同時,對合理化定價機制和風險可控措施展開深度整合,建立健全與地區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服務新格局,穩妥推進管理進程。在實際工作開展過程中,也要積極利用互聯網的集聚、擴散和管理機制,為融資結構的全面升級奠定堅實基礎。第三,要積極優化融資管理的人才隊伍建設水平,利用創新機制實現人力資源管理水平的全面優化,也為提升經營管理者文化素質和管理水準提供保障。也就是說,只有從根本上提高工作人員和經營者的現代化融資理念,才能更好地應用計算機互聯網技術,一定程度上更好地提高投資、經濟以及財務管理實效性,用更加長遠的眼光實現企業經營管理工作的全面升級。

四、結語

總而言之,互聯網金融的融資方式不僅突破了傳統融資方式的枷鎖,而且互聯網金融的信息量大、成本低、效率高和普及快等優勢使得小微企業的融資變得更加便利。除此以外,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也給小微企業融資的途徑、選擇空間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性。因此,我國要大力推行互聯網金融支持小微企業融資,為我國的就業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帶來更多的幫助。

作者:劉東明 單位:沈陽師范大學國際商學院

互聯網金融論文:高職互聯網金融課程體系構建

[摘要]

文章分析了社會對互聯網金融人才的能力需求,指出了構建互聯網金融專業課程體系的基本思路。文章詳述了高職院校應從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業實踐課程和專業能力拓展課程四方面來構建互聯網金融專業課程體系,進而提出了促進互聯網金融專業課程體系有效實施的路徑,如建立由學校、行業、企業組成,專兼結合的復合型教學團隊;夯實基于“雙導師制”的校企合作訂單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教學方法、手段和教學組織形式等,以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復合型專業人才。

[關鍵詞]

互聯網金融;高職;課程體系;實踐教學

互聯網金融主要利用互聯網、信息通信等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并提供中介服務。隨著社會經濟和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金融已融入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聯網金融行業的迅猛發展,導致專業人才的大量短缺。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和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聯合課題組2016年的《中國互聯網金融人才體系建設研究報告》指出,在未來5~10年內,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人才缺口將達百萬人以上。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快速發展對從業者的能力和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金融人才已難以滿足互聯網金融行業對復合型人才的需要。

一、互聯網金融人才能力需求分析

互聯網金融具備金融和互聯網兩種屬性,這就決定了互聯網金融從業人員必須具備互聯網思維,既要具備較強的風險意識,對業務操作風險、市場風險、技術風險、流動性風險等常見風險有較強的防控能力;又要掌握必要的信息技術、數據分析、云計算、網絡安全等技術知識。因此,互聯網金融從業人員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技能,也要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方式,以適應瞬息萬變的互聯網技術與金融創新。

二、構建互聯網金融專業課程體系的基本思路

構建互聯網金融專業課程體系可以更好地規范人才的培養過程,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高職院校應按照崗位能力要求的相關性來設置課程,促使課程結構與崗位能力相匹配,以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互聯網金融人才。

1.夯實基礎,強調能力。高職院校應設置專業基礎課程,使學生全面掌握現代金融業務的基本原理、方法等基礎理論知識,提高學生互聯網金融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并在加強信息技術與金融產品交叉結合的基礎上,注重加強學生的基礎能力培養,提高其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強化實踐,突出特色。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實踐教學環節,在構建課程體系的過程中,職業院校應提高實踐教學在整個課程體系中的比重,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滿足企業需求的互聯網金融人才。

三、互聯網金融專業課程體系設計

互聯網金融是一個新興行業,教育部2015年才將互聯網金融專業新增在高職高專目錄中,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尚未形成完善的互聯網金融專業人才培養體系。高職院校只有及時關注行業需求,構建科學的課程體系,才能為社會培養符合企業需求的復合型專業人才。

1.互聯網金融專業課程體系設置。高職院校應將互聯網金融專業課程體系分為四類: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業實踐課程和專業能力拓展課程。第一,專業基礎課程主要包括現代金融基礎、經濟學基礎、會計基礎、高等數學、商務禮儀、互聯網金融概論、金融市場調研、經濟、金融法規與案例等課程。通過專業基礎課程的系統學習,可以加強學生對互聯網金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從而提高其互聯網思維和邏輯推理能力。第二,專業核心課程主要包括金融數據分析、網貸與眾籌、互聯網金融支付、移動應用開發、互聯網金融營銷、互聯網金融風險控制、征信知識與實務、互聯網金融風險監管及法規等課程。這類課程設置的學分相對較高,通過系統學習可使學生掌握互聯網金融的專業知識,著重培養學生在互聯網金融營銷、金融數據分析、系統運營、移動開發、征信和風險管理等方面的業務能力。第三,專業實踐課程分為實驗課和實踐課程。專業實踐課程應獨立設置,如互聯網金融業務體驗、互聯網金融市場調研、IT綜合技能實踐、畢業設計等課程。專業實踐課程可采取“工作室”或“小組制”進行,教師通過分組的形式,安排學生到互聯網金融行業進行實地調研與業務體驗,從而調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實踐課程有助于學生將所學知識由理性認知轉向感性認知,教師將實踐活動引入課程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提高其實踐能力。第四,專業能力拓展課程也叫專業方向課程。職業院校應設計模塊化的能力拓展方向,如移動應用開發、互聯網金融營銷、互聯網金融系統運營等方向。互聯網金融涉及多學科的知識,行業迫切需要復合型的專業人才。學生可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進行專業能力拓展,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2.互聯網金融專業核心課程體系的特點。第一,注重學科之間的滲透融合,培養復合型互聯網金融人才。高職院校互聯網金融專業的課程設置,應與信息技術和互聯網金融相結合,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通過合理分析、科學規劃,高度重視各學科之間的融合和滲透。在整個課程體系中,專業基礎、專業核心、專業實踐等模塊之間既相對對立,又相互補充。只有學科之間、行業之間互相滲透融合,才能共同促進互聯網金融人才的培養。第二,體現技術性和信息化特色,突出金融科技的應用性。在互聯網時代,以大數據和區塊鏈為代表的新金融技術得到了快速發展,降低了金融創新的成本和難度,擴展了金融創新的想象空間和覆蓋領域。互聯網金融主要提供新渠道,將傳統的各類金融互聯網化,沒有從根本上變革金融業的生產方式;金融科技則通過技術的創新實現金融業務的創新,打造新的生產方式。因此,在課程體系中設置技術性、信息化的課程,可以充分發揮金融科技的應用性,促進科技與金融從分立走向協同共贏。第三,以崗位能力為導向,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加強課程實踐教學對于應用型人才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也是提高學生專業技能和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高職院校應在互聯網金融專業中獨立設置實踐課程,如互聯網金融業務體驗和IT技能綜合實踐課程等。互聯網金融業務體驗應安排在學生進入訂單班之前,由訂單企業進行對接,為期1~2周。學生在行業師傅的帶領下參與企業的真實項目,提前體驗未來的工作,獲得感性認識,從而指導未來的工作選擇。IT技能綜合實踐主要以“工作室”和導師制的形式進行,學生進入“工作室”后,應在導師的指導下進行專業技能實踐,參與技能考核,從而有效提升其解決問題的能力。

3.互聯網金融專業課程體系有效實施的路徑。第一,建立由學校、行業、企業組成,專兼結合的復合型教學團隊。師資隊伍是決定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高職院校應積極引入名師(高校名師)補充師資力量,引入名家(企業骨干)充實專業實踐力量,引入名生(知名高校高材生)完善師資專業方向。具體專業課程的設置應由學校和行業共同制定,課程教學工作由行業專家和教師共同完成,其中,50%以上的訂單班課程教學由訂單企業一線專家承擔。第二,夯實基于“雙導師制”的校企合作訂單人才培養模式。高職院校應積極探索現代學徒制和混合所有制形式下的互聯網金融人才培養。第一,加強校企合作,以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互聯網金融人才培養機制;第二,每月常態化走訪行業企業,及時了解企業的人才培養需求;第三,持續吸引更多行業、企業的兼職教師走進課堂為學生授課,并大量引入企業最新技術和案例充實課程教學內容;第四,深入探索“雙導師制”人才培養模式,在大二階段按照專業方向推行“校內導師+行業導師”的學生專業、職業發展指導機制;第五,在優化訂單人才培養質量的基礎上,與更多的互聯網金融企業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以保障學生的優質就業、對口就業。第三,改革教學方法、手段和教學組織形式。第一,教師應根據課程具體情況靈活使用教學方法,如合作式學習、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講授教學法、分組討論法、情境教學法、角度扮演法等,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第二,教師應充分利用立體化教學資源進行課堂授課,如課程網站、案例、項目實例、視頻教程、微課、閱讀材料等,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第三,教師可通過“工作室”或“小組制”等多種途徑,采取生產性實訓、任務驅動、項目教學等形式,指導學生完成移動互聯網金融產品應用開發、金融產品營銷方案設計、推廣方案設計、客服流程設計、網站開發等任務,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實踐機會。

四、結語

在構建科學的互聯網金融專業課程體系過程中,高職院校對接了互聯網金融企業對人才職業崗位的能力需求,明確了學校培養互聯網金融人才的目標和定位,也促進了校企間的合作與交流。高職院校通過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與企業進行深度合作,這不僅可以培養企業滿意的互聯網金融專業人才,也為學生提供了對口就業的機會,從而促使互聯網金融專業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

作者:熊建宇 單位:浙江金融職業學院

互聯網金融論文:互聯網金融資產證券化優化

摘要:

本文以阿里小貸為案例,闡述其交易結構、風險收益及風險管理措施,發現在我國互聯網金融背景下資產證券化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創新性的啟示,以期為我國資產證券化的發展提供理論依據和現實參考。

關鍵詞:

互聯網金融;阿里小貸;資產證券化

一、引言

我國互聯網金融起步較晚,2013年3月在時任國家總理的大力推行下才有了互聯網金融的產生和發展。阿里小貸聯合上海東方證券推出了國內首單互聯網金融下的資產證券化項目,并通過自身的努力和政府的扶持走出了一條較為成功的道路。然而該創新性的資產證券化在我國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理論與實踐經驗的缺乏、各項制度的不完善、整個經濟環境和投資者落后的經營觀念,都給互聯網金融下的資產證券化帶來了非常大的阻礙。但也不能以此為借口,放緩了該創新項目的發展。因此,本文通過分析阿里小貸案例,為我國其他行業或企業進行資產證券化提供非常寶貴的經驗和指導,為我國未來的“互聯網金融+大數據+信用評價+資產證券化”的發展指明方向。

二、基于互聯網金融的資產證券化開展的必要性及發展現狀

(一)必要性分析

我國資產證券化在2014年得到了跳躍式的發展,并在互聯網金融的強勢推進下,資產證券化市場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會持續升溫,存在著巨大的創新性發展空間。因此,對于開展互聯網金融下的資產證券化項目的必要性分析非常有必要。

(1)互聯網金融下的資產證券化項目能有效盤活我國互聯網金融市場中的優質小微資產。近年來,我國的電商平臺在所有交易平臺中所占比重越來越大,其中的龍頭企業有京東、阿里巴巴、蘇寧易購和騰訊等。僅阿里巴巴旗下的天貓國際在2015年11月11日當天的總成交額就達到500億元人民幣。這些電商平臺上主要是小微企業和個人消費者,其小額貸款的需求非常大。而互聯網金融下的資產證券化項目則以互聯網的大數據為依托平臺,為眾多的中小微企業提供了融資平臺,充分盤活互聯網金融市場中的優質小額資產。

(2)互聯網金融下的資產證券化項目能有效降低小微企業的融資杠桿。中國現階段的企業中有95%以上都是中小企業,但由于自身資質的影響獲得融資的難度很大,難以從傳統的銀行貸款渠道獲得融資,限制了這些企業的快速發展。而互聯網金融下的資產證券化項目恰恰能為中小企業解決這方面的問題。

(3)互聯網金融下的資產證券化項目有利于直接融資的快速發展。電商平臺中的中小企業由于各種監管政策的融資規模的限制難以發展壯大,只能通過銀行貸款進行間接融資,但這樣的融資方式對于這些企業而言融資成本相對較高,且入門標準較高。而互聯網金融下的資產證券化項目能為這些企業提供一種直接融資的渠道,有效解決融資困難的問題。

(二)互聯網金融下資產證券化項目的發展現狀

2013年3月,時任國務院總理的在兩會上首次提出大力發展“互聯網金融”,成功揭開了互聯網金融迅速發展的大幕。2014年,國家正式大力推進經濟體制轉型,金融財富重點由原先的房地產開發逐漸轉向金融市場領域,“互聯網+”帶來了更多的發展機遇,同時利率的市場化也傳來了利好消息。這些都使得我國互聯網金融市場的整體規模不斷增長,且涉及更多非傳統的領域。同時互聯網金融市場的迅猛發展也極大地促進了金融市場的體制改革,進一步使資源得到更優的配置,且互聯網金融下資產證券化項目能將風險進行有效的分散,充分保證小額投資者的利益。

(1)資產證券化發展現狀。中國建設銀行和國家開發銀行于2005年被確定為資產證券化的發展試點,并分別開展了住房抵押貸款和信貸兩方面的資產證券化。該階段我國主要應用資產證券化的主體為銀行、證監會合作并主導的部分企業,但由于監管制度和風險管理機制的不完善曾停止過一段時間。直至2012年《證券公司資產證券化業務管理規定》的頒布,資產證券化項目才由試點轉變為常規業務。2015年起,國家層面對資產證券化項目大力扶持,各種利好政策不斷推出,刺激了國內該項業務的迅猛發展,規模不斷擴大,截止2015年底,我國共發行資產證券化項目1386個,涉及金額近6000億元。

(2)互聯網金融下資產證券化項目發展現狀。政策方面:2005年確定建行和開發銀行為第一批互聯網金融下的資產證券化項目發展試點;2014年頒布《證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資產證券化業務管理規定》,為互聯網金融下的資產證券化項目提供充足有力的法律依據。市場發行方面:2013年7月,阿里小貸與上海東方證券聯合推出國內首單基于互聯網金融的資產證券化的創新產品“東證資管———阿里巴巴專項資產管理計劃”首次將互聯網金融與資產證券化進行有效的融合;2015年9月,京東京東白條,成為國內首例以個人消費小額貸款作為基礎資產的互聯網金融下資產證券化項目;2015年12月,新興電商發行“嘉實資本分期樂1號資產支持專項計劃”資產支持證券,為國內首單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的互聯網金融下資產證券化項目,主要面向年輕群體。

三、案例分析

(一)項目簡介

“東證資管———阿里巴巴專項資產管理計劃”由阿里小貸和上海東方證券于2013年7月份聯合推出的國內首單基于互聯網金融的資產證券化的創新產品,是響應同志“互聯網金融”的領先企業。該項目共注資16億元人民幣,但因國家證監部門的融資杠桿不得高于金資產一半的規定,特利用證券化項目進行了五十億元的融資,解決了資金的缺口問題。截止2014年7月,該項目累計循環貸款額達400億元,參與接待人員數量超過160萬人。

(二)阿里小貸資產證化的收益分析

(1)優先劣后的分層收益分析。根據資產風險和利益的不同,專項管理者采取優先劣后的利益分配模式,并將投資者分為優先級、次優先級和次級投資者,其認購分配比例為0.75:0.15:0.1。在這種利益和風險均分層級的分配機制下,當回收資產只達到總發行量的六成時,次優先級投資者的本金將得不到保證;回收資產達到總發行量的110%時,優先級和次優先級投資者的本金與利益均能得到保證,并能保證阿里小貸的本金支出。因此,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阿里小貸選擇的證券化項目一般要將不良率控制在2%以下。從中也可以看出,阿里小貸和投資者雙方保證共同利益的關鍵是獲得穩定且高質量的基礎資產。在20%-50%的借貸利率環境下,所有收益中要有6.5%和11.5%的利益優先分配給優先級和次優先級投資者,再加上3%左右的管理等其他費用支出,會使得資金的使用成本相對較高。因此,阿里小貸的資產證券化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提高了阿里小貸的資金周轉率和循環利用率,從而大大降低了資金的使用成本。

(2)不良率的壓力測試。根據前文所述,不良率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過基礎資產分別在理想和悲觀兩種極端狀態下對不良率進行壓力測試。其中,理想狀態是指資金的使用率為98%,利率為18%;悲觀狀態是指60%的資金使用率和10%的利率。理想狀態下,當不良率達到9.2%時,次級投資者的收益將得不到保證;達到40%以上,次優先級投資者的利益才會受到損害。在悲觀狀態下,即使不良率為0,次級投資者的本金也不會得到保證,不良率達到8%時,其本金將全部損失;當不良率超過36%時,次優先級投資者的收益會見損;不良率達到54%時,次優先及投資者的本金將全部損失,同時優先級的收益也得不到保證。但在實際的項目發行中,這兩種極端狀態出現的幾率很小。阿里小貸通過對基礎資產不良率的動態監控,會隨時對基礎資產進行調整。當不良率超過5.5%時,會及時調整項目的入池最低標準;當不良率超過8.5%時,將進行不良基礎資產的催收工作;當不良率超過10.5%時,將停止項目的發行,并提前回收款項并進行利益的分配。

(3)相應的風險管理舉措。資產證券化運行中損害投資者利益的因素主要有信用風險、現金流預測風險和利率波動風險等。針對這些風險,阿里小貸主要采取以下措施進行自身的風險管理:一是嚴格審核基礎資產,對平臺上的阿里巴巴、天貓和淘寶等的經營活動進行實時的檢測,充分了解借款人的資金動向,詳細評估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和信用程度,從源頭上遏制風險。二是信用的雙重增級,該項目在內部采取優先劣后的層級制度,次級投資者只能進行最大10%比例的投資,且只能是阿里小貸定向發行,從源頭開始注重基礎資產的高質量性和穩定性;在外部由專業擔保公司作為擔保和資金的補充支付方,優先保證優先級和次優先級投資者的利益。三是基礎資產的實時監控,阿里小貸建立了較為完善的風險預警機制,并對超出設置的預警的部分進行資產的重新整理,同時還有充足的風險撥備資金作為預備保障。四是投資者準入門檻的逐步提高,優先級、次優先級和次級投資者分別對應不同的證券投資認購的起點,優先級的認購起點為500萬元人民幣,次優先級投資者的認購起點是2000萬元人民幣,次級投資者的投資只能由阿里小貸進行定向發行,不同層級的投資者匹配不同的風險承擔和利益分配。

(4)阿里小貸成功實施的意義。阿里小貸實施的意義總結起來有四點:有利于推進資產證券化的快速發展、解決了互聯網金融市場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創業者融資困難的問題、利用互聯網平臺大數據充分發揮了金融創新的重要作用以及盤活了互聯網金融市場中優質的個體和小微企業的沉淀資金。

四、案例揭示的問題及創新啟示

(一)揭示的問題

(1)監管制度尚未完善。阿里小貸基于互聯網金融下的資產證券化的法律依據是《證券公司資產證券化業務管理規定》中將資產的證券化正式轉為常規業務,而不再只是試點業務。但是該項管理規定對互聯網金融平臺下的資產證券化并沒有較為完善的詳盡規定,同時阿里小貸作為國內第一單資產證券化的成功試點,是以小額貸款作為基礎資產的。由于小額貸款存在極大的特殊性,監管制度更應完善。同時,隨著互聯網金融的不斷推進,資產的證券化項目會越來越多,更需要不斷完善監管機制和相關法律法規,引導資產證券化健康、良性的可持續發展。

(2)信用評價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我國現階段的資產證券化項目針對的目標群體主要集中在中小微企業和個體企業,他們的信用評價對基礎資產的質量有關鍵影響。但是我國征信體系的發展起步晚,并且不完善,這使主要的目標群體在傳統的融資領域中很難獲得發展。而信用評價體系的構建則是互聯網金融的重要目標,因此需要不斷完善信用的評價機制。

(3)基礎資產的“數據+客戶”化程度較弱。數據及其分析運用是互聯網金融的核心內容,對互聯網的大數據進行分析處理,了解基礎資產的信用等級,完成高質量的融資網絡模式。對于我國的互聯網金融平臺而言,其自身發展相對較晚,并且受眾范圍較小,缺乏足夠的基礎資產,合適的資產證券化項目工作很難開展。但在互聯網發展迅猛的大環境下,我國互聯網金融平臺實現“數據+客戶”的模式指日可待。

(4)產品流動性不足。互聯網金融的資產證券化項目創新性高,隨之而來的就是高的未知風險。阿里小貸優先級投資者僅為國內信用良好的投資者,且只能在深交所進行業務交易,產品的流動性大大降低。這就需要投資者不斷更新互聯網金融風險意識,理性投資。

(二)阿里小貸成功的創新啟示

(1)小額貸款作為基礎資產。我國傳統資產證券化的基礎資產大多由信貸資產組成,如信用卡業務、住房抵押貸款及高速路回收款項等,其周期較長,資金周轉率和使用率都較低。而阿里小貸則開創了以小額貸款為基礎資產的資產證券化項目的先河,其資金周轉率和使用率相對較高,能有效盤活互聯網金融平臺中的優質的小額貸款。

(2)交易結構為循環購買模式。阿里小額貸款為債權性資產,其周期相對較短,為方便客戶隨借隨還,和傳統的長期性資產證券化的產品很難匹配。因此阿里小貸的交易結構為循環購買模式,即有回款時再經審核通過后繼續為基礎資產進行循環使用,以此來保證基礎資產總額的相對平衡,方便投資者的頻繁交易。以小微個體為主要目標群體的互聯網金融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范圍廣、單位量小和流動性較強,因此互聯網金融資產的證券化中會產生限期錯配的現象,阿里小貸的循環購買模式較好地解決了證券周期長而還款周期短的錯配現象。從另一方面講,同質性的基礎資產有利于標準化,從而進一步提升資金的使用率和周轉率。

(3)業務模式是基于“互聯網+大數據”。阿里小貸通過自動資產篩選系統進行常規管理,對不良資產及時反饋并進行處理,充分保證了基礎資產的安全性,并通過支付寶平臺進行歸集和支持服務。此外,“互聯網+大數據”也應用到基礎資產的信用評價上。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方便快捷地列示出借款人的訂單情況,諸如歷史交易記錄、資金使用記錄和信用評價等信息,對借款人的借款信用和還款能力有著較為直觀的感受。阿里小貸的成功也對風險管理有所啟示,例如應將參與項目的基礎資產的不良率控制在2%以下;應對投資人和借款人的信用情況進行具體詳細的評價;必須重視整個環境中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政治平衡的重要影響力。

作者:李佳珂 單位:湖南科技學院

互聯網金融論文:互聯網金融風險隱患與機制

內容摘要:

本文在總結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對互聯網金融的風險因素進行梳理,并構建相應的風險防范機制,旨在促進我國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

互聯網金融;風險因素;風險防范

一、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現狀

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始于20世紀90年代,發展至今,其業務模式經歷了數次創新,已從單一的第三方支付平臺模式發展為集P2P網貸、股權眾籌融資、移動支付和第三方支付等多項金融功能在內的多元化模式,并對整個金融市場、金融體系產生了顯著影響。一方面,我國互聯網金融參與主體規模在持續增長。第三方支付是互聯網金融發展初期的主要業務模式,在這種模式下,第三方支付機構代替商業銀行成為支付業務的主體,但在支付清算領域,第三方支付機構并未擺脫對傳統支付清算體系的依賴,因此該模式下互聯網金融的參與主體主要由包括電商在內的互聯網公司以及傳統商業銀行構成。然而伴隨著互聯網金融業務模式的不斷創新,大批諸如余額寶、P2P網貸等互聯網金融產品的不斷涌現,互聯網金融的影響范圍與參與度都有了顯著提升。以P2P網貸平臺為例,《2015年P2P網貸行業年度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底,我國P2P網貸平臺數量突破4900家,貸款余額達到5800億元,成交額更是突破萬億大關,實現了同比258.6%的增長。另一方面,我國互聯網金融業務規模也在不斷攀升。近年來,我國互聯網金融在電子支付領域的業務規模增長迅速,其中在移動支付領域的業務漲幅最為明顯。中國人民銀行統計數據顯示,2015前三季度,全國累計發生電子支付業務748.53億筆,金額1919.76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23.15%和93.26%。其中,移動支付領域累計發生業務82.04億筆,金額84.76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83.88%和485.82%。

二、我國互聯網金融的風險因素

(一)經營主體風險

金融市場風險。利率、匯率等金融市場因素的波動極易對互聯網金融經營主體的運營產生影響。以第三方支付的財富管理平臺為例,較高的收益率是此類互聯網金融經營主體獲取穩定資金來源的根本保障,因此此類互聯網金融投資者的投資決策對金融市場因素的敏感度極高,一旦金融市場因素發生變化,此類互聯網金融經營主體的資金來源就會隨之發生相應變化。但是,由于我國金融市場因素的波動通常較小,因此我國互聯網金融經營主體面臨的金融市場風險隱患通常不大。信用風險。互聯網金融主要依賴大數據、搜索引擎等信息技術獲取金融市場信息,然而這些信息的真實性與可靠性通常得不到必要的保障。因此,互聯網金融經營主體在向個人或中小企業提供貸款的過程中,容易因大數據分析技術的設計不當而造成信用審核結果失真、信用風險不斷積累的不良后果。信用風險一旦爆發,互聯網金融經營主體不可避免地將面臨巨大的經濟損失以及破產的風險。流動性風險。即無法以合理成本獲取充足資本應對到期債務或資產增長而形成的風險。造成流動性風險的因素通常是多方面的,就我國互聯網金融而言,其第三方支付、P2P網貸等業務模式均存在誘發流動性風險的可能。目前我國互聯網金融的主要投資者都是具有較高風險厭惡傾向的個人投資者,因此資金的安全性與收益性將直接影響互聯網金融經營主體的資金鏈。充足的資金保障是互聯網金融經營主體持續經營的根本保障,但是金融市場風險、信用風險等任一風險隱患的出現,甚至是任何不利消息的傳出,都極有可能引發投資者大規模的擠兌,進而導致互聯網金融經營主體因資金鏈斷裂而破產。法律風險。互聯網金融經營主體的法律風險集中體現在第三方支付以及P2P網貸等業務上。現階段,互聯網金融第三方支付業務的本質就是通過為買賣雙方提供擔保,進而在業務平臺積累大量可用以投資盈利的在途資金,這一點與傳統商業銀行的存款業務極為類似。然而,《商業銀行法》已將吸收存款明確規定為商業銀行的專有業務,互聯網金融第三方支付業務顯然超出了其界定。再者,作為民間借貸網絡中介的P2P網貸業務也存在與之類似的問題。我國現有的《人民銀行貸款通則》等一系列與貸款業務相關的法律法規均未對個人對個人的貸款進行法律界定,因此P2P網貸業務的合法性與合規性很難得以明確,該類業務也缺乏必要的金融管制,加上信息不對稱等客觀因素的存在,此類互聯網金融業務的風險隱患十分突出。

(二)消費者風險

互聯網金融的消費者,即互聯網金融的投資者,通常具有較高的風險厭惡性,資金的安全性與收益率通常是影響其投資決策的關鍵因素。現如今,我國互聯網金融消費者的理財意識普遍有限,加上監管法律的缺位,互聯網金融消費者的資金安全通常得不到必要的保障。近年來,包括“網金寶”、“淘金貸”等在內的多家知名網貸平臺非法集資問題的曝光,更加突出了互聯網金融消費者風險的嚴峻性。信息不對稱。目前,我國互聯網金融的消費者以缺乏專業投資意識的普通民眾為主,在監管法律缺位的背景下,互聯網金融產品的信息透明度普遍不高,因此消費者通常難以掌握互聯網金融產品的真實風險信息。與此同時,伴隨互聯網金融創新進程的不斷推進,互聯網金融平臺極易通過信息技術的包裝,賦予互聯網金融產品更高的資產收益率與風險率,以吸引更多資本的流入,進而加劇互聯網金融產品供需雙方的信息不對稱,最終將加劇互聯網金融產品的消費者風險。信息泄漏隱患。為了確保資金來源渠道的合法性,互聯網金融平臺通常會要求消費者進行實名注冊,部分平臺還會要求消費者將賬號與個人銀行卡進行綁定。如此一來,互聯網金融產品消費者的身份信息、資金狀況、賬戶信息等私人信息便會實時上傳至網絡,在缺乏必要信息保密技術的前提下,消費者的私人信息極易被盜用或篡改,甚至還有被賣給其他互聯網金融平臺機構的可能。然而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對互聯網金融平臺信息保密技術提出的要求極高,普通互聯網金融平臺難以具備足夠的技術實力確保消費者信息的絕對安全,一旦發生信息泄漏,互聯網金融產品消費者將面臨的風險難以預估。法律空缺。我國現有的金融法律法規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不具備有效約束力,因此我國互聯網金融經營主體大多缺乏完善的內部風險控制體系,業務操作不合規現象十分常見,互聯網金融消費者的資金安全風險隱患顯著。與此同時,也正是由于有效監管法規的缺位,互聯網金融消費者通常還面臨較高的資金追償風險。不同于傳統金融,互聯網金融業務的開展沒有紙質憑證作為依據,消費者的投資金額也通常較小,因此,一旦遭受不當損失,消費者追回損失資金的機會較小,只有在追償金額遠高出法律訴訟成本的前提下,消費者才會通過法律手段追回損失。伴隨著互聯網金融業務創新力度的不斷加大,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難度將越來越大,因為監管法律空缺造成的消費者風險隱患也會逐步擴大。

三、我國互聯網金融的風險防范機制

發達國家的互聯網金融已經走過了較長的發展歷程,其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已相對成熟,各國在互聯網金融風險防范機制的建設方面也具有極高的一致性。其中,加強個人信用體系與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建設已成為各國構建互聯網金融風險防范機制的共同策略。以美國為例:一方面,美國金融市場已經構建了包含多家權威商業化評級機構在內的個人信用體系,在包括P2P網貸在內的多項互聯網金融業務中,互聯網金融經營主體只是作為中介參與其中,真正實現了個人對個人的直接融資模式,而并非充當民間借貸平臺參與其中,有效降低了互聯網金融經營主體的法律風險,同時也降低了消費者的投資風險。另一方面,美國早已將互聯網金融納入其現有的金融監管體系,同時針對不同的互聯網金融業務制定了嚴格的金融法案,有效保障了互聯網金融消費者權益。基于此,結合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現狀,本文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構建我國互聯網金融風險防范機制:

(一)互聯網金融經營主體風險防范機制

創新互聯網經營主體擔保模式。現階段,為了保障充足資金的流入,我國互聯網金融經營主體通常會采用擔保經營的模式,為消費者的投資進行擔保,進而積累了大量信用風險隱患與流動性風險隱患。因此,為了降低經營風險,互聯網金融經營主體必須創新其擔保模式以實現風險轉移。以P2P網貸業務為例,其經營主體可以通過引入第三方保險機構、風險抵押物等形式改變原有的擔保經營模式。一方面,P2P網貸經營主體可以與第三方保險公司合作,通過為消費者購買資金安全保障險、信用證保險等保險產品,用保險替代擔保,將自身積累的風險轉移給第三方;另一方面,P2P網貸經營主體還可以通過引入風險抵押物的形式,要求貸方根據借貸規模提供相應抵押物作為擔保,同時約定P2P經營主體有權處置貸方抵押物以支付貸款本息,以此實現擔保風險的分散。需要注意的是,P2P經營主體要合理規避貸方一物多押現象的出現,及時為抵押物辦理抵押登記。搭建風險聯合防范體系。我國互聯網金融經營主體發展至今,已達到接近5000家,其業務也已逐步滲透眾多傳統行業中,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各經營主體共同積極構建風險聯合防范機制早已成為降低互聯網金融行業風險,助力互聯網金融行業實現長期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一方面,各互聯網金融經營主體需要合作共建信息共享平臺,共建消費者黑名單,從整個行業的角度降低互聯網金融經營主體的信用風險;另一方面,各互聯網金融經營主體還需共同搭建行業信息平臺,并聘請專人對該平臺進行維護,在定期行業動態的同時,積極對可能造成流動性風險與金融市場風險的事件與消息進行回復,以實現風險的聯合防范。

(二)互聯網金融消費者風險防范機制

制定互聯網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法律缺位是我國互聯網金融風險事件頻發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擴大我國互聯網金融消費者風險隱患的主要原因之一。互聯網金融產品的復雜程度與風險隱患遠高于傳統金融產品,現階段由于我國現有的包括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在內的各項法規均不能適用于互聯網金融產品消費者的權益保護,因此我國互聯網金融消費者權益頻頻遭受侵害。為了構筑互聯網金融消費者風險防范機制,必須首先制定互聯網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在明確規定互聯網金融經營主體信息披露義務的同時,針對侵害消費者知情權、隱私權的行為制定嚴格的處罰條例,確保互聯網金融交易的公平性。建立消費者培養機制。互聯網金融對于我國廣大金融消費者而言仍是一個新鮮事物,廣大金融消費者普遍缺乏必要的互聯網金融風險防范意識,其投資行為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建立互聯網金融消費者培養機制,可以有效提高互聯網金融消費者的風險防范意識與風險識別能力。需要強調的是,消費者培養機制的建立不僅需要相應監管部門加大教育投入,更需要相應監管部門加強對互聯網金融經營主體的監督,確保相關金融產品風險信息的充分披露。唯有如此,互聯網金融消費者的投資風險才可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陳偉 博士生 付麗娜 單位:西安外事學院 中南民族大學

互聯網金融論文:互聯網金融學人才培養探索

摘要:

互聯網金融的不斷發展對高校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學專業畢業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必須牢牢把握金融市場變化規律,緊跟行業發展趨勢,具備互聯網工具的運用能力、信息的搜集和處理能力以及更強的溝通和創新能力。因此,本科院校在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相對滯后的大環境下,應轉變人才培養理念、提高教師自主性、優化課程體系,以培養適應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專業人才。

關鍵詞:

互聯網金融;人才培養;實訓教學

互聯網金融是利用互聯網及移動通訊技術實現資金高效、便捷、安全融通的一種高效率新型金融發展模式。這種模式不僅將傳統的銀行、保險、證券業務由金融機構專用內聯網延伸到社會公用互聯網,更進一步促進了金融創新的飛速發展。而隨著金融創新的發展,互聯網金融不僅包括網絡銀行、第三方支付,還包括互聯網保險、互聯網信托、互聯網基金、互聯網消費金融、股權眾籌融資、網絡借貸以及互聯網倒逼傳統金融而形成的產業升級等方面。金融學專業是一個與市場緊密相連、應用性極強的社會學科。畢業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必須牢牢把握金融市場變化規律,緊跟行業發展趨勢。而隨著互聯網金融的不斷發展,金融行業的技術更新和產品創新的不斷發展對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高校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面臨的困境

本科院校不斷進行教學改革,如轉變教學理念、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結構、提高實踐教學比例等,但收效甚微。隨著激烈的就業競爭和人才缺口的矛盾日趨激化,目前,高校金融學專業在人才培養方面主要面臨以下幾個問題。

1.本科應屆畢業生在學歷和能力上無優勢

金融企業一般不重視基礎人才培養和儲備,要求從業人員必須在短時間掌握所有必備技能,帶來客戶資源,創造崗位價值。而在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本科應屆畢業生在技能掌握及資源方面遠低于研究生和已有工作經驗的低學歷者,就業壓力較大。

2.金融學專業教學改革嚴重滯后

本科生教學大綱的修改一般為5年,有的甚至時間更長。對于普通社會學科,這種改革或調整時間能夠滿足學科發展需要,但對于呈幾何級數發展和變化的金融市場,這種調整速度遠遠滯后。并且普通高校一般教學管理嚴格,教師必須嚴格按照教學大綱安排課程,靈活性較低,難以適應金融市場變化需要。

3.傳統實訓教學形式單一僵化

目前,普通高校實訓教學一般有兩種形式:模擬操作和公司實習。模擬操作是利用軟件進行模擬外匯交易、模擬炒股,僅為交易系統簡單運用,基本不涉及互聯網金融服務內容。而公司實習一般選擇銀行、保險、證券機構,實習內容一般為資料整理、產品面對面推銷,很少涉及互聯網金融和金融創新的內容。這種實訓教學形式很難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互聯網金融對金融學專業人才的實踐要求

由于高校教育和社會實踐環境的差異,本科生畢業時與真正社會需求必然存在一段距離。但畢業生必須具備適應工作崗位的基本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以便在最短時間內適應工作崗位,創造價值。在互聯網金融時代,對金融學專業人才而言除金融學專業基礎知識外,還提出了更高的實踐要求。

1.互聯網工具的運用能力

互聯網金融的直接工具包括電腦、移動設備等互聯網工具的運用。金融學專業畢業生必須能夠熟練掌握包括網上證券交易、網絡理財保險業務、網上銀行、網絡信息溝通等,能夠熟練運用各種相關軟件。除此之外,還應具備一定程度的計算機編程、投資建模等知識技能。

2.信息的搜集和處理能力

互聯網金融的興起與大數據技術的發展密不可分。通過大量數據分析,可以挖掘企業運營環節中的各種潛在價值,提高運營效率,節約運營成本。在互聯網金融時代,大數據為金融行業提供信息基礎,不僅可以為客戶提供更為精準的服務,也使得動態的風險評估成為可能。因此,要求金融學專業畢業生具備深度數據挖掘能力,同時也要具備較強的信息篩選和分析能力。

3.更強的溝通和創新能力

在互聯網金融時代,金融從業人員與客戶從面對面的直接溝通轉變為網絡平臺的間接溝通,溝通形式的根本性轉變要求從業者具備更強的溝通能力。這種能力包括自我推銷能力和對客戶的吸引力、通過已知信息對客戶的風險及信用水平的判斷力、對客戶購買和投資欲望的激發力等等。另外,學生在畢業時需要打破傳統金融思維模式,不僅具備對新事物獲取和接受的能力,還需具備自主創新意識。

三、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對策

在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相對滯后的大環境下,本科院校應該轉變人才培養理念,整合現有資源,體現互聯網金融特色。在人才培養中以提高學生互聯網金融實踐能力為目的,提高教師自主性,將課堂講授、校內實踐、校外拓展相結合,培養學生金融實踐綜合能力。

1.提高教師自主性

在本科教育的規范化發展的背景下,大部分高校要求任課教師嚴格按照已有教學大綱授課。這種授課方式對于變化創新速度較慢的諸如理工科、文學類專業來說能夠提高整體教學質量,但對于金融學這類創新發展速度較快的專業來說則存在嚴重的滯后性。因此,本科院校應該給予金融學專業任課教師較高的教學自主性。教師可以根據金融市場變化及時調整教學內容,以適應飛速發展的金融市場。

2.優化專業課程體系

為提高本科畢業生互聯網金融實踐水平,本科院校應不斷優化金融學基礎課程。金融學基礎課程包括學科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程兩部分。學科基礎課程包括數學、統計學、管理學、西方經濟學、計算機基礎與編程等課程;專業基礎課包括金融學、金融市場學、保險學、證券投資學、金融風險管理、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等課程。基礎課程的實訓優化主要體現在對于每一門專業課結構的設計和優化方面。比如,在數學和統計學中增加以網絡為手段的數據搜集、整理及分析的內容,培養學生深度數據挖掘和信息篩選、處理的能力;在計算機基礎與編程等相關課程中增加網絡平臺運用、投資建模,以及金融網絡平臺建設等相關內容,培養學生計算機應用水平;在管理學中適當增加管理溝通內容,培養學生的溝通技巧;在金融學中增加虛擬貨幣發行內容,提高學生對貨幣管理的認知;在金融市場學中增加金融產品設計、營銷方案策劃環節,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在證券投資和金融風險管理等課程中增加現有互聯網金融產品投資及風險分析內容,提高學生風險評估能力;在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增加典型銀行互聯網金融產品案例分析內容,也可由學生設計相應產品,初步培養學生在互聯網金融體系中的營銷投資能力。

3.優化實踐課程體系

專業實訓課程優化包括校內實踐課程優化和校外實習優化。校內實踐課程優化可以從手段和內容兩方面入手。從優化課程手段來看,可以從傳統的實驗室固定場所固定設備教學向實驗室外非固定場所固定設備轉變,借助手機移動設備終端,提高教學互動性。從優化內容來看,除了傳統的模擬股票投資外,還應加入多種教學內容,如投資理財方案的設計。可以組織學生結合專業理論,根據國家相關政策,分別從銀行、券商、貸款公司角度為個人、家庭、企業等設計投資理財與資金運用方案,強化計算機運用。還可以組織學生參加金融大賽,參加國內各類型金融模擬大賽,如模擬炒股、模擬期貨、模擬外匯交易大賽,參加銀行組織的金融產品創新大賽,提高學生實盤操作及互聯網金融產品創新設計能力。校外實習優化主要從實習內容入手,學校加強與實習單位的溝通,盡可能增加與互聯網金融相關實習內容,增加學生互聯網金融工作體驗感。

作者:段文博 單位:黑龍江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

互聯網金融論文:互聯網金融風險及風險管理探析

摘要:本文對互聯網金融的概念進行介紹,分析了互聯網金融行業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風險因素,并提出了防范風險的建議,希望對未來我國互聯網金融業的發展有所裨益。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風險管理

當前我國互聯網技術正處于飛速發展階段,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決定了其逐漸的滲入到互聯網金融行業中去,使得我國互聯網金融業的發展十分迅猛。放眼國際,互聯網的廣泛應用亦促進了金融行業進入國際互聯網金融的時代,金融行業的發展速度較之前而言大幅度的提高。然而,互聯網金融的這種迅猛發展也是一把雙刃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亦是需要面對非常之多的風險的,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這個問題,及時有效的進行分析,進而采取合理的措施進行應對。

1.互聯網金融的概念

互聯網金融是在傳統金融方式的基礎上,結合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互聯網技術,實現網上支付、信用中介、資金融通的金融形勢。互聯網金融不是互聯網與金融業的簡單結合,而是在一定的市場環境下,通過安全、高效的互聯網對傳統金融業進行創造性變革。與傳統金融業相比,互聯網金融最大的特點在于包容和開放[1]。互聯網金融運用社交網絡等媒介,將人與人緊密聯系在一起,并為每一位參與者提供開放、自由、平等的平臺,資金的供需雙方能夠充分獲取自己希望獲得的信息。目前互聯網金融已經由過去的網上銀行向第三方支付、企業網絡貸款、個人網絡信用貸款等方面發展,相信未來會有更多具有創意的互聯網金融產品推向市場。

2.互聯網金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1政策未知性

互聯網金融在我國還屬于新興產業,大量行業政策還有待完善。互聯網金融的相關政策對一個行業的發展有至關重要的影響。以余額寶和專車服務為例,余額寶是最具代表性的互聯網金融產品,通過余額寶,用戶不僅可以獲得一定的收益,還能隨時將余額寶內的資金用于消費或轉出至銀行卡,這是與傳統貨幣基金最大的不同之處。余額寶已經推出即獲得廣泛的市場認可,但當時的余額寶尚處于金融監管的灰色地帶,一旦央行禁止該類型產品的存在,余額寶很可能成為非法金融產品。隨著央行正式宣布鼓勵互聯網金融產品發展,余額寶才有幸獲得了繼續發展的機會。于此相比,專車服務則在市場急速擴大的時候被各地交通運輸部緊急叫停,專車市場瞬間被推翻。由此不難看出,政策未知性是互聯網金融發展中首先要面對的問題,企業在發展中必須對政策變化保持高度的敏感性。

2.2監管不健全

我國現行的金融監管政策主要是基于傳統金融體系制定的,尚未覆蓋至互聯網金融領域,而互聯網金融快速擴張造成了嚴重的監管漏洞。首先,互聯網金融尚游走在法律與監管的灰色地帶,還是以余額寶為例,雖然其在問世后便引爆了市場,但余額寶僅是中介平臺,自身不留存任何資金,消費者的資金在購買余額寶后直接對接天弘增利寶基金。余額寶的規模現在已經突破數千億人民幣,如此龐大的資金一旦出現問題,會對社會安定造成極為嚴重的后果[2]。其次,P2P網貸平臺跑路現象屢禁不止,僅2016年1月就出現了106家問題P2P平臺。P2P網貸平臺的跑路潮和提現困難正式監管措施不到位和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導致的。

2.3傳統金融業的反擊

互聯網金融的迅速擴張引起了傳統金融業的高度警惕,面對互聯網金融的沖擊,傳統金融業也采取了相應措施予以反擊。從銀行角度來看,越來越多的商業銀行開始組建自己的電子商務平臺和互聯網金融體系。從證券公司角度來看,各大證券公司開始推行網絡開戶,保險公司也開始采取網絡銷售的方式推廣保險產品。我國對傳統金融業的管制較為嚴格,造成銀行等在面對互聯網金融平臺時力不從心,但大型傳統金融企業在社會形象、顧客口碑、營銷方式等方面具有互聯網金融平臺難以企及的巨大優勢[3]。同時絕大多互聯網金融企業是輕資產公司,資金總量的限制使他們不可能大規模設立網點與傳統金融機構進行直接對抗。隨著未來銀行利率管制的開放,銀行存款與互聯網金融產品的利率差會進一步縮小,從而加劇金融業的市場競爭。

2.4信息安全性有待提高

互聯網金融離不開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然而互聯網是一個相對開放的平臺,網絡安全問題是制約互聯網金融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網絡安全問題主要表現在:(1)計算機病毒。計算機病毒一直以來都困擾著互聯網用戶。計算機病毒對傳統金融行業的影響有限,但由于互聯網金融的所有交易都通過網絡完成,一旦運行過程中某一個環節受到計算機病毒攻擊,很可能導致整個互聯網金融系統癱瘓。(2)軟硬件設施水平差。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大多為小型公司,這些公司在規模、資金總量等方面極為有限,為了降低成本,軟硬件設備的水平相對較差,這就造成了計算機技術與網絡安全方面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首先,當交易量集中至某一時點時,服務器會因信息量過大發生癱瘓。其次,交易平臺無法抵抗網絡黑客的惡意攻擊,客戶信息存在被泄露的風險。

3.互聯網金融風險的識別

3.1政策風險

政策風險是指政府出臺的相關政策對互聯網金融業造成的影響。目前我國的互聯網金融尚處于發展階段,各項政策法規正在緊鑼密鼓的中[4]。一旦某項政策或法律法規禁止互聯網金融某個分支,將對這個子行業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在實際中,傳統金融業仍是金融政策制定和監管的主要對象,這些規范、監督制度對互聯網金融的兼容性有限,因此互聯網金融處于法律與監管的盲區,政策與監管措施的不完善大幅降低了企業的違法成本,刺激了行業內不負責任現象的發生。

3.2信用風險

信用是金融機構賴以生存的基礎。對互聯網金融而言,其經營主要是依靠互聯網,相比傳統金融業,它并沒有實體網點,這既是巨大的優勢也是明顯的缺陷。完全網絡化經營能夠將互聯網金融企業的成本降到最低,但同時也更難獲得消費者的信任。互聯網金融行業監管問題尚處于空白,行業門檻低,這就造成了大量互聯網金融公司存在詐騙、跑路等行為。互聯網金融企業的信用風險主要包括隱瞞交易過程、結果與直接竊取客戶資金兩個方面,然而無論哪個方面都會給客戶造成巨大損失,進一步加劇行業混亂。

3.3經營風險

互聯網金融業在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首先,行業內部競爭呈現白熱化。互聯網金融業市場容量巨大,越來越多資本正在進入這個行業準備分一杯羹。截止2015年12月31日,我國P2P借貸平臺共有3657家,是2014年P2P借貸平臺總數的兩倍以上。其次,來自傳統金融業的反擊。傳統金融業在中國有數十年的發展時間,對金融市場的熟悉度更高,且客戶基礎更強大,這是互聯網金融業在短時間內難以匹敵的。

3.4操作風險

操作風險是指因互聯網金融從業人員沒有遵守操作規范、系統故障、網絡安全受到威脅等問題造成的潛在損失風險[5]。互聯網金融對計算機和互聯網具有較高的依賴度,數據安全和網絡穩定是互聯網金融企業不可或缺的關鍵因素。然而互聯網隨處可見的病毒或木馬對網絡信息安全造成了嚴重隱患。同時大多數互聯網金融從業人員是由傳統金融行業跳槽而來,他們在短時間內無法完全適應新技術、新功能,因此很可能因操作失誤造成損失。

4.防范互聯網金融風險的建議

4.1完善行業法律法規

雖然互聯網金融出現的時間較短,但是其影響力和影響面是其他行業無法比擬的,完善行業法律法規迫在眉睫。由于互聯網金融涉及大量技術問題,因此制定互聯網金融的法律法規需要互聯網監管部門與金融監管部門通力配合才能完成。現行的互聯網金融法律法規尚未能覆蓋所有子行業,這不僅會增加消費者損失,還對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展造成嚴重影響。在制定法律法規的過程中,有關部門必須考慮到互聯網金融的特殊性,既要對經營行為進行合理、有效的規范,也要注意不能扼殺了其創新能力。這就需要在制定法律法規時充分聽取互聯網金融行業從業人員的意見,并實時掌握該行業的發展狀態[6]。

4.2加強行業監管

從本質而言,互聯網金融也是金融行業的組成部分,只是與傳統金融業相比具有了互聯網屬性。所以在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中必須采取雙管齊下的措施。互聯網金融在優化金融體系中具有突出貢獻,對其監管力度必須適當,過松則無法達到預期監管效果,過緊會造成活躍性下降。互聯網金融涉及第三方支付、電子商務、互聯網貨幣基金等,雖然國內已經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針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措施,但總體而言還是偏少,這就要求監管部門緊跟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潮流,密切關注新興的互聯網金融產品,防止出現失控。

4.3加強行業自律

互聯網金融的所有經營活動都是通過網絡進行,這極大提高了監管難度,這也是造成監管政策遲遲難以出臺的主要原因。外部監管不完善要求互聯網金融企業必須加強行業自律,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在P2P借貸平臺發生跑路潮后,消費者對P2P網貸的信任度大幅下降,造成真正有實力、有信譽的P2P借貸平臺難以吸引消費者,這對整個行業的發展都是極為不利的。互聯網金融行業必須盡快成立自律協會,實現互聯網金融企業的相互監督。自律協會定期組織自律協議,安排專門人員對成員企業的經營行為進行監督。通過航悅自律協會不僅能夠有效彌補外部監督的漏洞,凈化市場環境,還有有效避免行業內部的惡性競爭。

5.結語

互聯網金融的不是對原有金融體系的破壞,而是促進中國金融體系良性發展的必要推動力,只有確保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健康發展,才能使其更好地為社會經濟服務。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成人无码精品电影在线 | 99国产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 久久天堂综合亚洲伊人hd妓女 |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人妻斩| 中国老太丰满毛耸耸| 精品蜜臀久久久久99网站| 麻花豆传媒剧国产mv的特点| 让少妇高潮无乱码高清在线观看 | 欧美性色黄大片手机版| 亚洲欭美日韩颜射在线二| 国产精品白浆在线观看无码专区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熟女|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在线| 夜夜躁日日躁狠狠久久av| 国产精品丝袜久久久久久不卡 | 白又丰满大屁股bbbbb| 草的我好爽视频| 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久久区 | 国产zzjjzzjj视频全免费|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青草免费|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888奇禾| 亚洲国产av高清无码|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成人精品影院 | 人妻少妇乱子伦精品| 国产私人尤物无码不卡|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艾草| 高黄暴h日本在线观看| 精品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天堂综合亚洲伊人hd妓女 | 野外做受三级视频| 男女啪啪高清无遮挡免费 | 亚洲人成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亚洲av综合av成人小说| 99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免费观看|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一个人看的www片免费高清视频| 免费午夜爽爽爽www视频十八禁| 特级做a爰片毛片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