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1 10:15:4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兒科護理診斷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病例在兒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對改革兒科護理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增強兒科護理教學效果,提高兒科護理教學質量,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實用性護理人才具有重要意義。病例分析方法教學是以臨床典型病例為主體,模擬臨床實際工作的場景,對整個病例進行分析、判斷、討論,給出臨床典型病例讓學生自己思考、診斷是何疾病。教師和學生圍繞病例提出問題,結合理論知識,得出護理診斷、護理目標及護理措施。筆者在兒科護理學教學中采用病例分析式模擬護理程序的教學法,經過幾年的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兒科護理學中采用病例分析式學的重要性
1.1 病例分析式教學是改革兒科護理教學方法的需要
護理專業的兒科護理課,是實踐性很強的教程,兒科護理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相關的護理知識,具備相應的兒科護理能力,然而缺乏兒科護理實踐經驗的教師,照本宣科,重視論理教學,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記不住、用不上,將病例應用于兒科護理教學中,則是對教學方法的重要改革。
1.2 病例應用于兒科護理教學中是理論聯系實際的橋梁
在兒科護理教學中,圍繞課堂教學內容,教師結合典型病例提出問題,展開教學活動可將課堂理論教學與兒科護理實踐有機結合使學生逐漸形成臨床思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3 對深化目標教學具有重要作用
護理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兒科護理學是臨床護理課程之一,兒科某些疾病發生的季節性,長時間、多人次反復等因素,對護生的要求越來越高;教師的單一講授亦不能促進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并且按照傳統的“純理論”兒科護理教學,目標教學中對知識目標的記憶、理解、應用、分析、綜合和技能目標的模仿和熟練均難以達到,依據課堂教學內容,結合典型病例組織教學,其課堂氣氛活躍,教學內容實用,參與學生多,信息反饋及時,有利于目標教學的深化和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
二、兒科護理學中采用病例分析式教學方法
首先,讓學生理解病例分析式教學的基本目的。案例教學法是教師把案例呈現給學生,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自己掌握的理論知識,對案例進行分析、思考、討論,找出案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及其原因,提出自己的見解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病例分析教學法是教師在傳授知識之前、之中或之后適當舉出相關案例加以啟發、說明和論證,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及注意力,達到加深印象、深刻理解之目的,通過病例分析教學,可以使抽象的科學知識變得通俗易懂。其次,由教師選擇典型常見的兒科臨床病例,讓學生先自學,以了解該病例需作哪些護理估計、護理診斷、護理計劃(預期目標、制定護理步驟),并將課時教學目標融人該病例的護理程序的各環節中;再者,讓學生自學相關課本內容,自己解答問題,最后由教師引導歸納總結。最后,合理的選擇教學評估方法,選擇分課時評估、期中評估、期未評估,可將學生在課堂對兒科病例分析問題的解答作為一次課時評估,期中、期未評估采用以選擇題病例分析為主的考試卷。
三、兒科護理學中病例分析式模擬護理程序教學應把握好幾個問題
3.1甄選合適案例,促進教學目標達成
兒科護理學中病例分析式教學關鍵在于病案選取是否合適,教學中所采用的病案盡可能來自自于臨床醫學專業編寫的兒科典型病案,病案相對較為復雜,而兒科護理教學的重點是如何對患兒進行護理,對臨床其他方面的要求相對較低,因此,在選取病案時注意結合兒科護理學教材,選取兒科常見病、多發病的典型病案,盡量不選取那些病程太過復雜、少見、癥狀不典型的病例,這樣學生才能對病例作出正確而恰當的分析,才能有效提高兒科護理教學質量。
3.2引導學生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
兒科護理學中病例分析式教學法,由于在授課前學生已主動查找資料,按討論思考題的方式進行病例分析,對所給病例疾病有了通過自己主動學習,消化,分析而得出理性知識的過程,有助于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把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放在首位,有利于發揮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因此,此教學法增強了教學感染力,趣味性及新穎性,提高學習者主動性。以病例為中心的教學法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能力。病例是一個綜合的資料,學生得到病例后,首先要查閱有關理論知識,然后進行分析綜合,比較,這對發展和提高學生思維,思考及分析綜合能力是很重要的。通過病例考查,還有利于教師了解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思維啟迪的程度。
3.3重點培養護生綜合思維能力
教學中不僅要注重知識和技能的傳授,還應注重思維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在分析病案時,以臨床真實病案為基礎,注意病案的實踐性、科學性和邏輯性,提出容易混淆、忽視的問題供護生分析、辨別,討論時提倡質疑并注意引導護生主動思考,提高護生面對復雜臨床情境的決策能力。一個典型病案往往涉及多門課程知識,因此需引導護生利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歸納、總結,從而達到提高綜合思維能力的目的。
3.4注重教師由講演者向導演角色的轉換
傳統的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貧乏,教師是講演者;病例分析式教學法是學生一起討論、分析,發表見解,教師是導演。教師主要的職責是引導和評判,讓學生積極投入討論并自由發表意見,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中心。所以,在兒科護理學實際教學中,主要安排一名學生發言,小組其他學生補充,全班學生就相關內容展開討論。教師在學生討論過程中少插言,只有在學生離題過遠或者出現原則性問題時才發表言論,將討論引向正題。只有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才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梅國建.兒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
[2]韓彤妍等. 病例導入式教學作為一種 PBL 教學形式應用于八年制醫學生兒科見習[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23(8).
[3]楊小青等.案例教學法在兒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07,25(21).
關鍵詞:哮喘兒童 吸入療法 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5085(2008)5-0019-03
哮喘是近年來十分引人關注的全球公共健康問題,也是兒童期最常見的呼吸道慢性疾病之一。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組織全國兒科哮喘防治協會組與1988~1990、1999、2000年對我國城市0~14歲兒童哮喘患病情況進行的抽樣調查,結果顯示,累計哮喘患病率為0.25%~4.63%,平均為1.97%[1]。在哮喘治療方案中,吸入療法是目前全球治療哮喘的首選療法,又是哮喘防治創議(GINA)一再強調的方法[2]。近年來,我們對哮喘患兒的調查研究證實,在患兒進行吸入療法的同時給予基礎護理、飲食、教育管理等一系列護理干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F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2004 年9 月至2006 年6 月在本院兒科病房和兒科門診就診的哮喘患兒58例,其中男25例,女33例,年齡5~14歲,平均10.2 歲,均符合1992 年10 月全國兒科哮喘協作組南京會議制訂的哮喘診斷及病情嚴重程度分類標準[3],且符合以下條件:①年齡5~14歲:②無智力和認知障礙:③不合并氣體慢性疾病。
58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進行治療。治療組29例,男13 例,女16 例,年齡5~14 歲,平均10 歲:對照組29例,男12 例,女17 例,年齡6~14 歲,平均10.8 歲,兩組在年齡、性別、病程、病情分級等方面采用卡方檢驗,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診斷[4]
①年齡≥3 歲,喘息呈反復發作者(或可追溯與某種變應原或刺激因素有關);②發作時雙肺聞及以呼吸相為主的哮鳴音,呼氣相延長;③支氣管舒張劑有明顯療效;④排除其他引起喘息、胸悶和咳嗽的疾病。
對各年齡組疑似哮喘同時肺部有哮鳴聲者,可作以下任何一項支氣管舒張試驗;①用β2受激動劑(β2激動劑)的氣霧劑或溶液霧化吸入;②0.1%腎上腺0.01ml/kg皮下注射,每次最大量不超過0.3ml。在作以上任何一項試驗后15分鐘,如果喘息有明顯緩解及肺部哮喘音明顯減少,支氣管舒張試驗陽性,可作哮喘診斷。
2.2 治療方法
兩組均有醫生根據患兒的哮喘情況制定出個體化的治療方案,應用糖皮質激素、β2受體激動劑、茶堿類等藥物進行吸入治療;兩組每人均接受經過專門培訓的護理人員進行示范的指導,均正確掌握了吸入療法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2.2.1 對照組采用上述常規的吸入療法,除此之外,在心理、飲食、運動、相關疾病的教育管理等方面未做護理干預。
2.2.2 治療組常規吸入療法外,在治療過程中,加強護理干預,其干預方法為:①心理護理。心理護理應貫穿于整個吸入治療過程?;純阂虼锒械娇謶郑貏e是首次發作的,應耐心的解釋,使患兒了解哮喘是可以控制的疾病,發作時胸悶不適是短暫的,不良情緒可誘發或加重哮喘發作,通過護理干預緩解患兒的緊張心理。還可以讓哮喘緩解的患兒現身說法,利用暗示法,讓患兒看到希望,增強信心,可將患兒暴露于不同程度的哮喘發作患兒面前,觀察其發作和治療的全過程,同時解釋如何配合治療,還可以讓家長陪護,滿足患兒的安全、愛與歸屬的需要。兒童病人的心理護理,實際上在很大程度上是對家長的心理支持,家長的心理狀態對兒童病人有著直接的影響[5]。②教育與管理。哮喘是一種慢性疾病,通過對患兒及家長進行哮喘基本防治知識的教育,調動其對哮喘防治的主觀能動性,提高依從性,避免各種觸發因素,鞏固治療效果,提高生活質量,也是哮喘防治中不可缺少的環節之一。為患兒及其家長樂于接受的方式對他們進行系統教育,使患兒及家長了解或掌握以下內容:相信通過長期、適當、充分的治療,完全可以有效地控制哮喘發作,達到治療目的;了解哮喘的觸發因素,結合每個患兒的具體情況,找出各自的觸發因素,以及避免誘因的方法;簡單了解哮喘的本質和發病機理;熟悉哮喘發作先兆表現及相應處理方法;學會在家中自行監測病情變化,并進行評價,有條件的記錄哮喘日記;學會哮喘發作時進行簡單的緊急自我處理方法;了解常用平喘藥物的作用、正確用量、用法、副作用;掌握正確的吸入技術(MID或儲霧罐用法);知道什么情況下應去醫院就診;與醫生共同制訂出防止復發、保持長期穩定的方案。③基礎護理。保持病室環境、舒適,并有適當的溫度及濕度,注意保持空氣新鮮,改善呼吸困難,勸其保持安靜少說話。更換汗濕衣服,防止再度受涼感染,勸其多飲水,鼓勵咳嗽、排痰,同時作好腹式呼吸。④飲食指導:有些患者對牛奶、雞蛋、魚、蝦、蟹、禽類等物過敏,可誘發哮喘發作故發作期間應以流質或半流質食物為主,飲食宜清淡并注意避免進食過甜、過咸、冷飲或海產品,緩解期間到醫院??七M一步檢查確定致敏食物的種類,大多數哮喘病人,尤其是成年哮喘患者,不必過分強調忌食,以免造成營養失衡,只有確診哮喘的發作與進食某種食物有關時才考慮禁食。
2.3 療效診斷標準[6]
經隨訪0.5~1 年后,以臨床表現、發作次數和用藥劑量為主要指標,參照中華醫學會呼吸學會制定的標準[7]。分為:①臨床控制:哮喘癥狀完全緩解,即使偶有輕度發作不需要用藥即可緩解。②顯效:哮喘發作次數減少2/3,癥狀較前明顯減輕,仍需用氣管舒張劑和(或)皮質激素,但只需要既往用藥量的1/3。③好轉:哮喘癥狀有所減輕,發作次數減少1/3 以上,仍需用皮質激素和(或)支氣管舒張劑,用藥劑量不能少于原來的1/2。④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或反而加重。
3 結果
治療組和對照組療效比較采用卡方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0.3,P<0.05),見表1。
4 討論
哮喘是一種慢性氣道炎癥性疾病,以嗜酸性粒細胞、肥大細胞反應為主的氣道性炎癥(allergic airway inflammation , AAI ), 以氣道高反應性(broncho-hyperreactivity,BIR)為特征。吸入療法是目前哮喘治療的最好方法,吸入的藥物可以較高的濃度到達病變部位,因此起效迅速,且因所有藥物劑量小,即使有少量藥物進入血液循環,也可在肝臟迅速滅活,全身不良反應較輕。吸入方法因年齡、生活環境、心理等因素而異,醫護人員應采取有效護理干預措施進行訓練指導,以確保藥效。
國內學者提出:加強哮喘患兒的教育和管理是哮喘防治工作 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哮喘教育,可顯著地提高哮喘患兒對疾病的認識,更好地配合治病和預防,達到減少發作,維持長期穩定,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健康教育形式可以多樣化,如個別指導、床邊教育、閱讀手冊、板報等,成功地將哮喘的防治教育寓于體育、娛樂活動中,加強了哮喘患及家庭的防治信心。我們通過上述一系列簡易而任職的管理教育活動,將哮喘防治知識教給家屬 和患者,調動了他們的抗病積極性,達到減少哮喘發作或臨床控制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全國兒科哮喘協作組.中國城市兒童哮喘患病率調查[J].中華兒科雜志,2003,41(2):123~127.
[2] NHLBL/WHO Workshop Report 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prevention-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Maryland:NIHN,1995,25.
[3] 全國兒科哮喘協作組.兒童哮喘診斷標準和治療常規[J].中華兒科雜志,1993,31(4):222~224.
[4] 全國兒科哮喘協作組.兒童哮喘防治常規(試行)[J].中國兒科雜志.1998,36(12):22~24.
[5] 胡佩誠主編.醫護心理學[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88,5.
【摘要】新生兒肺炎是新生兒期常見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在新生兒感染性疾病中占首位,病死率很高。其特征為肺部彌漫性病變并且在臨床上表現不典型。臨床上一般分為吸入性和感染性肺炎多見。感染發生在宮內及產時者稱宮內感染性肺炎,病原菌多為革蘭陰性桿菌,以大腸桿菌最常見。發生在產后的感染稱為生后感染性肺炎,病原菌以革蘭陽性球菌為主,多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及肺炎球菌。因此,探討新生兒肺炎的臨床診療及合理科學的護理方法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新生兒 肺炎 護理
新生兒肺炎是新生兒期常見的疾病,占新生兒死亡原因的10%~20%。新生兒是剛離開母體的幼小生命,它的呼吸中樞及呼吸系統發育都不完善,咽淋巴組織發育不全,氣管支氣管狹窄,黏液分泌少,纖毛運動差,肺部血液豐富,其次,新生兒機體的防御功能較差。
新生兒肺炎可分為吸入性和感染性兩類:前者包括產時吸入羊水、胎糞、血液,產時陰道黏液、乳汁,新生兒口腔分泌物及胃內容物,后者包括在宮內或產時,母體有傳染性疾病時由血行或淋巴系統感染,以及出生后的感染所致。
新生兒肺炎的主要臨床表現為不咳嗽、不發熱、陣發性青紫或蒼白、呼吸困難、拒乳易嗆咳,死亡率高,所以,在合理治療的基礎上臨床護理的恰當與否直接影響新生兒肺炎的康復。
一 臨床資料
1 一般資料 2006~2010年收治的126例新生兒肺炎,其中重癥肺炎56例,合并有心衰者32例,有驚厥者21例。全部病例均經病史、體征及X線證實。
新生兒肺炎的臨床表現及肺部體征與X線改變往往不完全相符。利用胸部X線拍片對診斷新生兒肺炎有其重要性,尤其是高質量X線照片,可為新生兒肺炎的診斷提高重要依據提供重要依據。因此,在新生兒肺炎的診斷中:(1)以拍胸片為主要檢查手段;(2)拍新生兒胸片時,要做到操作快;(3)按照、曝光條件和曝光時機要掌握準確;(4)掌握新生兒胸部拍片的特點,這些都有助于新生兒早期肺炎的診斷。
2 結果 126例患者均獲臨床痊愈。
二 護理方法
1 加強疾病護理的宣教:注意患兒的保暖、休息應隨外界氣溫的變化及時增減衣物,隨時更換潮濕的衣服,以免發生反復感染。必要時應讓患兒臥床休息,避免過度活動等。
2 呼吸道護理:反復吸凈口咽、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霧化吸入,引流,定期翻身、拍背有利于痰液排出。每2~4小時翻身、拍背、更換,取半臥位或床頭抬高30°~60°,以使肺部擴張,減輕呼吸困難,利于分泌物排出。必要時給予超聲霧化吸入或止咳化痰藥。霧化吸入后輕扣背部,協助排痰。
3 供氧護理:供氧有低氧血癥時可根據病情和血氧監測情況采用鼻導管、面罩、頭罩等方法供氧;重癥并發呼吸衰竭者,可給予正壓通氣治療。如果出現面色灰白、口唇紫紺、喘憋、呼吸困難加重等表現,立即給氧。缺氧明顯者宜用面罩給氧,新生兒或鼻腔分泌物較多的患兒,可用面罩、頭罩、鼻塞或氧帳給氧。如果患兒出現咳嗽加重、呼吸困難、口吐粉紅色泡沫痰等急性肺水腫表現,應立即吸入20%~30%酒精濕化的氧氣,每次吸入時間不宜超過20分鐘。
4 抗生素治療護理:金葡菌肺炎可用耐酶青霉素、第一代頭孢菌素或丁胺卡那霉素;革蘭陰性菌或綠膿桿菌對一般抗生素耐藥者可用第三代頭孢菌素;B族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選用氨芐青霉素與青霉素治療,3天后用大劑量青霉素,療程10~14天;李斯特菌肺炎可用氨芐青霉素;單純皰疹肺炎可用阿糖胞苷或無環鳥苷;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可用病毒唑霧化吸入3~7天;厭氧菌感染首選甲硝唑靜脈滴注;衣原體肺炎可用紅霉素,劑量為50 mg/(kg?d),共2~3周。即根據不同患兒使用不同的藥物和劑量。
5 中醫介入的護理:根據小兒肺炎起病急且易傳變的臨床特點,傳統的中醫辨證治療客觀上存在緩不濟急的矛盾, 因此發揮中醫藥防治小兒肺炎的特色優勢,需重視應用現代診療護理技術,加強對重癥肺炎患兒的監測和護理;重視中醫藥扶正療法在新生兒肺炎階段的早期介入治療和護理。針對嬰幼兒服用中藥湯劑依從性相對較差的矛盾,普及既保持中醫護理特色又具簡、便、廉、驗的中醫外治法及煮散劑的應用,加強中藥給藥途徑及劑型改革;針對中醫特色療法在小兒肺炎防治中的作用,開展對常用特色療法的臨床驗證及技術規范研究。
6 密切觀察心力衰竭的表現:新生患兒如果出現面色灰白、煩躁不安、氣喘噓噓等癥狀,短期內心率加速(幼兒>160次/min,嬰兒>180次/min)、肝在短時間內急劇增大等心力衰竭等表現,要及時報告醫生,給予氧氣吸入并減慢輸液速度,遵醫囑給予強心、利尿、鎮靜藥物,以增強心肌收縮力,減慢心率,增加心搏出量,減輕體內水鈉潴留,從而減輕心臟負荷。
7 按時服藥、打針: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打針痛、吃藥苦等問題而忽視給孩子及時治療,甚至有些家長雖然接受了治療,但孩子一旦病情有點好轉就停止用藥,這樣的遷就孩子??山Y果往往是過幾天病情又加重,有用藥,以至于病程遷延不愈,病情逐漸加重,最后導致各種并發癥的發生。
8 恢復期的護理 :新生嬰幼兒要保證他們擁有充足的睡眠,要避免使他們過度勞累比如長期的啼哭等。同時要加強營養供給,要保證高蛋白、高纖維素食高營養食物的供給。
對于新生兒肺炎應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積極治療,以遏制病情的進展。多數新生兒肺炎經過積極有效的救治是完全能夠治愈的,并不留下任何后遺癥,而且也不會復發。但嚴重的肺炎又合并了全身其他器官的感染或損害,就會有留下后遺癥的可能性。因此,要正確認識新生兒的肺炎,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及早給家長和患兒帶來福音。
參考文獻
[1] 劉世超.新生兒肺炎200例X線診斷體會.實用兒科雜志,2008.
[2] 盧升梅.兒科細菌感染的診斷與治療[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0.
[3] 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
[4] 王慕狄.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
[5] 古銳,余加林.用PowerBuilder建立新生兒感染病原菌及抗菌藥物變化動態監測系統[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7.
[6] 許植之.新生兒肺炎的防治[J].中國實用兒科學雜志,2007.
[7] 陳偉君,姚慶華.早產兒肺炎的X線診斷與臨床意義[J].臨床放射學雜志,2007.
[8] 張志君,徐潤華,李劍媛.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指導護理學.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9.
【關鍵詞】情境教學;高職院校;兒科護理學
高職教育中《兒科護理學》教學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課程,其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要調動一切因素來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情境教學方法是指教學過程中設置生動、形象的相應情景,并以此來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所以高職《兒科護理學》課堂教學中應該要充分發揮情境教學的作用。
1情境教學在《兒科護理學》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
高職《兒科護理學》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入教學內容,并根據教學內容來創設相應的教學情景,而教學情境一定要是能夠促進學生情緒發展的,并且是生動形象的學習場景。這樣的教學情境能夠帶領學生進入真實的臨床護理中,是有利于學生理解教材內容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在實際教學過程,教師可以創設相應的疾病護理情境,在生動活躍的課堂氛圍中,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充分挖掘了學生的學習潛能,從而促進了學生對護理知識的發散性思維能力。具體的學習情境能夠拓展學生思考的空間,在優化了課堂教學的同時,也能突出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并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由于《兒科護理學》課程本身就是一門專業性較強的學科,學生在學習時往往會難以理解教材中的理論知識,而通過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就能夠增加課堂容量同,也讓原本枯燥無味的教學活動變得生動豐富起來了,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2情境教學在《兒科護理學》教學中應用的措施
2.1教學情境的課堂設計。在《兒科護理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兒科護理學中比較典型的臨床病例來設計相應的教學情境。教學情境的內容要根據教學內容來設計,例如學生比較少見的病癥,如夏秋小兒乙型腦炎,教師就可以利用這類病例來導入教學內容,通過設置問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除此之外,也可以利用一些比較常見的兒科病癥來設置教學情境,如小兒低血糖癥、兒童精神性厭食癥等,通過這些病例讓學生們共同總結出學習的方法,從而有效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2.2利用多媒體設備來設置教學情境。多媒體設備能夠將圖片、聲音以及文字生動形象地展示出來的一種現代化教學工具,如今在教學中也得到了廣泛的使用。所以在《兒科護理學》教學過程中也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來設置相應的教學情境,這樣可以增加教學的直觀性和生動性,學生在學習那些重點、難點知識時也能夠更好地理解。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關于兒科臨床護理的圖片或是相關視頻展示在學生面前,對于一些學生難以理解的教學內容,比如兒童護理的臨床表現或具體的護理操作等內容,可以通過反復播放,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2.3通過設置應用性的問題來進行情境設計。高職《兒科護理學》課程教學中要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操作中,所以教師的教學思維應該進行創新,不能只是教授理論知識,而是要將所教學的內容運用于實踐中。另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學習的思維活動也是需要教師的引導,所以設置教學情景的設計應該要從激發學生思維出發,通過設置運用理論知識能夠運用于實踐操作中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老師在設置相應的問題情境時,要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學會對知識歸納、總結以及實踐的能力,讓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2.4通過角色扮演來設計教學情境。在高職《兒科護理學》的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將課堂中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課程實踐中,所以要實踐教學中也要應用情境教學。在實訓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教學活動來進行教學,可以通過對實際臨床護理進行模仿來檢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比如教師可以將班上的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分別來扮演對患兒的診斷和護理,教師可以扮演患兒的家長,學生可能扮演護理人員和患兒,學生來根據教師對病情的講訴來進行診斷,并提出實施方案。在這樣具體的情境中,學生能夠將所學的護理知識應用于實際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有效提高了學生護理能力。
高職《兒科護理學》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將課堂中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中。情境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在生動形象的教學環境中理解護理知識和專業技能,通過對實際情景的設計,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能夠更好地進行學習。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各種教學工具,通過設置合理、有效問題情境來促進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讓學生在對護理知識的深刻理解中,也能提高了自身的綜合能力。
作者:尹杰 單位:錫林郭勒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關鍵詞】兒科護士;識別;防范;護理風險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6-3648-01
“醫療風險無處不在”已成為醫療衛生界的共識,護理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不少風險事件在護理操作過程中由潛在變成現實,這說明風險普遍存在與護理臨床活動中。提高兒科護士的風險識別能力,加強護理風險管理,成為歸避風險的措施。讓患兒接受安全護理,順利康復是兒科護士必須面對的課題。
1 兒科護理風險的識別
1.1 護理行為局限性所致的風險:就每一位患兒來說,由于致病因素、發病條件、機體反應性、社會文化背景、經濟狀況等不同,其臨床表現、疾病過程、配合能力、期望值各不相同,這些都是護理行為潛在的風險。
1.2 侵襲性兒科護理行為帶來的風險:如給患兒做藥物過敏實驗,本身是為了預見性地避免使用某種藥物,卻可能因此而引起嚴重的過敏反應。為了履行告知義務,如實向患兒及家屬告知疾病診斷或不良后果,則可能因此加重患兒心理壓力。
1.3 兒科護理行為試驗性所致的風險:所謂護理行為試驗性就是護理行為的目標明確,而護理行為的過程具有不確定性而存在一定的風險。要建立良好的護患和諧關系,不但需要較強的兒科護理技術操作能力,還應具有良好的工作方法及語言溝通和協調能力。如果靜脈輸液時反復選擇血管穿刺,仍然沒有一針見血,就可能增加患兒及家屬的不滿情緒。
1.4 兒科護理行為特殊性所致的風險:護士是為健康服務的,護理工作具有連續性、動態性、直接性和具體性的特點,護士在工作中與患兒接觸機會最多,發生問題和糾紛的概率相對較高,有些護理行為本身就帶來不良反應而增加患兒的不適應,護士應該預先通知并指導預防不良反應的方法。
1.5 兒科護理文件書寫不健全所致的風險:臨床護理記錄是記錄患者接受護理活動的全過程。護理文件書寫客觀、真實、及時、準確、完整,以及保存的完好性是判斷護理行為正確及時有效安全的主要依據,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主要資料。護理文件在內容格式要求和管理上,必須適應舉證倒置的新形式,目前的兒科護理記錄,包括體溫單、醫囑單、護理記錄單等的填寫,具有潛在的法律問題。
2 兒科護理風險的防范
2.1 加強兒科護理風險的監控:建立風險管理制度,護理安全質量的監控僅靠護理部的監控是不夠的,科室每月要調查護理服務態度,督導護理規章制度落實情況。我院兒科每月到醫院“隨訪中心”了解出院患者的意見,掌握各種信息,及時發現護理安全隱患,綜合評價風險管理的成效。對潛在的安全隱患,認真分析原因,找出癥結所在,完善相應的管理措施。
2.2 強化兒科護理服務意識: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隨著患兒及家屬法律意識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加強,這對兒科護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所以我們兒科護理工作在服務中要牢記“樹立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宗旨,增強服務意識,轉變服務觀念,為患兒提供個性化的優質服務。
2.3 加強兒科職業道德的培養:提高風險意識,兒科護士尤其要重視職業道德、高度責任心、同情心、熟練的操作技術、廣博的知識儲備、優雅的禮儀風范、良好的護理人際關系、較強的溝通協調能力的培養,這些都是防范護理風險的基本要求和保證。
2.4 準確、客觀、及時地記錄護理記錄:兒科護理記錄是護理服務過程的文字反映,也是發生護理糾紛時重要的法律文件,因此要求護理記錄具有科學性、準確性、完整性。
2.5 提高法律意識,重視自我保護:根據兒科護理特點,認真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醫療事故管理辦法》。
2.6 約束護理行為,建立和諧護患關系,持續護理質量改進,減少護理糾紛:兒科的護理風險存在于護理工作的各個環節,任何臨床護理活動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風險。
2.7 急救物品藥品準備完好、到位:兒科護理人員工作繁忙,每天隨時會收入危重患兒,所以急救物品、藥品準備完好到位,時刻處于應急狀態。
綜上所述,護理風險無處不在,作為一名兒科護士在不斷提高專業技術水平的同時,必須熟悉有關的法律、法規,識別護理風險。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樹立高度的責任心和以人為本的理念,在臨床工作中做到懂法、守法,不斷提高護理水平,防范護理風險。
參考文獻
系統化整體護理是以病人為中心,以現代護理觀為指導,以護理程序為核心,將護理臨床業務和護理管理各環節系統化的模式。它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護理模式。我科結合愛嬰醫院相關要求,以及衛生部開展優質護理示范病區活動要求,將新生兒病房先改功能制護理為責任制優質護理,經2個月后過渡到整體護理。經過一年多的臨床實踐,得到了廣大醫護人員的認可及住院病人的稱贊,現將愛嬰醫院兒科新生兒病區開展優質護理,實施整體護理的做法介紹如下。
1 資料
從2010年5月開始在兒科新生兒病室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活動,試行系統化整體護理。新生兒床位:8張;護理人員:主管護師1名,護師2名,護士2名。病種:新生兒肺炎、窒息、缺氧缺血性腦病占70%;早產兒占30%。
2 方法
2.1根據護理部要求,首先組織科內全體護士學習護理程序,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目的、意義,以及著手準備的硬件、軟件的東西。然后共同制訂各班護理人員的崗位職責及標準、護理計劃、健康教育計劃、標準及以護理程序為框架的各種護理表格。
2.2新生兒患者全部為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護理級別根據醫囑執行。護理人員根據護理程序的六個步驟(即評估、診斷、預期結果、計劃、實施、評價)開展工作,為病人提供全面的、優質的、系統的整體護理。
2.3每月進行兩次業務學習,兩次業務查房。
2.4由護理部、護士長組成整體護理質控小組,以護理程序為框架科護士長每周或每2周抽查1例病人的總體情況,護理部每月或季度評估一次總體情況,以了解各層面護士的具體工作情況、護理效果,及時指出不足之處,并要求限時更正。
3 措施
3.1提出護理目標 我院婦產科轉入的患者確保純母乳喂養率達95%以上,不足95%以外的患兒選擇其他同月齡母親的乳汁或者是適合本患兒的合格的代乳品;確保喂奶安全;確保病室空氣、用物、醫務人員手生物監測合格;確?;A護理到位。確保觀察病情到位;確保患兒出院后能得到正確的護理指導。
3.2重點環節護理工作安排 新生兒科護理人員全面負責所管病人的整體護理工作,后勤保障及物品管理等行政業務由兒內科專業組負責兼管,全科護理人員由科護士長統一調動。
3.3新生兒專業組護理人員重點要求 患兒及母親入室后由責任護士根據患兒病情及愛嬰醫院的要求,對入室患兒及母親立即進行評估,隨時做好搶救工作準備,對患兒立即需要解決的問題及時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對母乳喂養做出正確的評估,進行母乳喂養知識的宣教和技巧的指導,并幫助母親正確喂哺;對不具備吸吮能力的患兒護理人員要親自喂哺,確?;純喊踩桓鶕】到逃媱澓兔课划a婦及家庭的特點,進行健康教育和出院宣教。責任護士要做好母嬰同室的各項管理,消毒隔離到位??苾让考径扰嘤栆淮涡律鷥鹤o理技術及母乳喂養知識一次,以提高新生兒護理質量。
4 結果
4.1通過對2010年1月、2月出院的10例病人和2011年3月、4月出院的10例病人用內容完全相同的一份調查表進行調查,以無記名的形式于出院當日填寫并收回,回收率100%。調查結果如下:
4.1.1開展后護理人員的服務態度得到顯著改善,病人滿意率從88.5%上升至98.6%。
4.1.2整體護理開展后,護理人員能更主動地深入病房,了解病情,幫助母親喂奶、換尿布,為家長進行衛生保健知識宣教,護理質量不斷提高,病人感到滿意、放心。
4.1.3整體護理開展后,護理人員把患兒及其家庭作為一個整體進行護理,護理人員不僅著眼于疾病護理,更重視心理護理及保健指導,使患者感到安全,整體護理使護患關系更加融洽。
4.1.4整體護理開展后,護理人員的業務技術水平和觀察病情的能力有了明顯提高。護士基本上能解答患者提出的醫療、護理方面問題,并增加了醫護人員之間的溝通,主動為患者提供病情信息。
4.1.5整體護理開展后,護理人員大部分工作時間都留在病室內,離開病區的機會少了。
5 討論
5.1系統化整體護理是以病人為中心,以現代護理觀為指導,以護理程序為核心,要求護士能獨立給病人下護理診斷,實施護理措施,變以前被動的工作方式為主動的方式,從而激勵了護理人員的工作、學習熱情,使護理人員的責任心增強,能主動巡視病房,為病人解決問題,進行衛生宣教及心理護理,為患兒及家庭提供了全身心護理,使病人滿意、放心,使護理總體水平得以提高。
5.2整體護理能提高護理質量,為病人提供身心護理和優質服務。整體護理試行一年來,兒科的總體護理質量有所提高,病人滿意率提高,心理護理、健康教育得以加強,病人、醫生、護士一致認為護理質量、護理技術、服務水平有顯著提高。這說明整體護理是一種值得推廣的、可行的、實用的護理新模式。
目的:探討持續護理質量優化在兒科采血管理中應用效果。方法:以我院兒科兩個病區作為研究對象,一病區實施常規護理干預,設為對照組,二病區實施持續護理質量優化干預,設為觀察組,比較兩組臨床兒科采血意外事件發生率和家長臨床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兒科采血意外事件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關鍵詞:持續護理質量優化;兒科;采血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7-0188-01
作為兒科采血管理重要組成部分,采血意外事件預防是指避免護理人員在患兒血液標本采集過程中發生護理差錯而造成意外損害或投訴[1];采血意外事件可影響疾病診斷治療,易引發患兒家長不滿,惡化護患關系[2]。如何有效預防兒科采血意外事件發生幾率,改善護理滿意度已成為護理學界關注的熱點之一。本次研究以我院兒科兩個病區作為研究對象,分別實施常規護理干預和持續護理質量優化干預,比較兩組臨床兒科采血意外事件發生率和家長臨床護理滿意度,探討持續護理質量優化在兒科采血管理中應用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以我院兒科兩個病區作為研究對象,一病區實施常規護理干預,設為對照組,二病區實施持續護理質量優化干預,設為觀察組。兩組2013年1月-2013年12月分別采集血液標本1825例,其中男1267例,女558例,年齡15d-8歲。兩組患兒一般資料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干預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干預;觀察組給予持續護理質量優化干預:建立持續護理質量優化管理小組,由護理部及醫教科擬定組長、組員及監督員名單,制定詳細持續護理質量優化計劃;護理人員應當嚴格執行查對制度,整理檢驗科通知、手冊及采血試管資料,避免采血差錯發生;改革采血工作流程,由以往只在采血前查對改為采血前后均行查對[3];努力加強護理人員真空采血、靜脈采血技術改進,定期組織培訓,總結操作過程中存在差錯,由高年資護理人員給予糾正指導[4]。護理人員在采血之前需要詳細了解患兒年齡、病情等資料,并交代家長采血注意事項,如需要進行特殊檢測項目且不能常規保存血液標本,還應當告知運送標本人員儲存方法[5]。
1.3 觀察指標:
①采血意外事件主要包括采血量不足,標本丟失、凝血及采血試管選擇錯誤等;②臨床護理滿意度評價:采用我院擬定《兒科護理服務滿意度調查問卷》進行評價,于采血后發放并由專人回收,包括服務態度,基本護理技能及專業操作水平等,總評分≥90分判定為滿意。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錄入篩查采用Epidata 3.02軟件,而數據處理則采用SPSS 16.0軟件;統計學方法選擇卡方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兒科采血意外事件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兒科采血意外事件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3 討論
兒科患者因血管細小,不易穿刺抽血,故為采集足夠量血液標本用時較長,易發生血液凝固[6];而其自身病理狀態亦會引起機體水分丟失增加[7],血液高凝狀態導致的采血意外事件多有發生。持續質量優化理論(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是近年來在臨床得到廣泛應用的管理模式,其主要針對過程中各個環節進行質量控制,加強技術操作及管理過程監管,減少對于個人懲罰[7],通過循環往復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及工作質量。兒科采血護理工作中建立持續質量優化管理小組,對日常工作中存在問題定期總結討論,探討問題改善方法,保證質量優化順利實施,最終降低兒科采血護理風險,提高護理質量及滿意度程度。本次研究結果中,觀察組兒科采血意外事件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參考文獻
[1] 高海霞,陳京立,高洪蓮,等.非營養性吸吮對足跟采血所致新生兒疼痛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1):53-54.
[2] 劉云,孫琳,胡容,等.成立不同護理管理組提升護理質量的做法與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 2008,8(2):26-29.
[3] 黃云麗,葉永青,黃寒明.不同護理干預方法對新生兒橈動脈采皿時疼痛和生命體征的影響[J].護理學報,2009,16(4B):1-2.
[4] Ohgoe K.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patient misidentification and specimen mismanagement with blood collection [J]. Rinsho Byori, 2013, 61(8): 739-744.
[5] 牟群英,饒釩.三種不同采血方法對嬰幼兒采血效果的比較[J].護理雜志,2008,25(9A): 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