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公文范文 > 幼兒科學教育論文

幼兒科學教育論文

時間:2022-05-21 03:06:1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幼兒科學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幼兒科學教育論文

幼兒科學教育論文:幼兒科學教育培訓探討

摘要: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以全新的知識觀、學生觀、學習觀和教學觀為幼兒科學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成為探究式幼兒科學教育的理論基礎。建構主義教育價值取向下的幼兒科學教育以培養幼兒科學興趣為目標,以親歷探究過程為核心,以過程性評價為方法。

關鍵詞:建構主義;幼兒教育;科學教育。

建構主義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興起的一種具有廣泛影響力的認識論和學習理論,該理論認為學生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學習過程是一個意義的建構和生成過程,新知識也是在學習者的原有認知圖式基礎上逐步生成的[1]。它強調知識的動態性,強調學生的經驗世界的豐富性和差異性,強調學習的主動建構性、社會互動性和情境性,明確指出學生是自己知識的建構者,只有學生才是學習的唯一主體[2]。

一、以培養科學興趣為主的幼兒科學教育目標。

科學興趣是指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由此生發的親近科學、體驗科學、熱愛科學的情感。幼兒階段是培養孩子科學興趣的重要時期,對于幼兒來說,興趣是促進他們積極主動探索的內部動力,濃厚的科學興趣能使他們開動腦筋,積極地思考問題,提高主動建構的自覺程度和創造力。《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科學目標也明確提出:引導幼兒“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3]因此,激發和培養兒童從小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是新一輪幼兒園課程改革的要求,是幼兒科學教育的主要目標。由此可見,《綱要》的科學領域的目標正體現了建構主義價值取向。雖然《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已經頒布了將近十年,然而,在教育實踐中,依然存在忽視科學興趣的培養問題。具體表現在:一是科學教育形式單一,注重講解。二是科學教育資源有限。三是內容過于書本化,難以引起幼兒興趣。幼兒教師要充分領會建構主義價值取向,激發和培養幼兒的科學興趣。

第一,以“形式”激趣。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幼兒科學教育形式必須豐富多樣。在每個學期,教師要根據內容確定不同的教育形式,觀察、參觀、科學小游戲、飼養、種植、科學實驗、科學閱讀等互相結合,讓幼兒通過多種形式了解身邊的事物,發現身邊神奇的科學現象,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

第二,以“環境”激趣。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環境資源來培養幼兒的科學興趣:一方面利用園所資源,在教室內設計科學角,提供大量的探索材料,供幼兒探索;在園內開辟飼養角,動植物角等,讓幼兒觀察動植物的變化,認真做好觀察記錄。另一方面利用社區資源,帶領幼兒走出幼兒園,親近大自然。將社區大自然作為課堂。帶領幼兒去社區的草坪采摘野菜,去蔬菜基地觀察無土種植,探索植物生長的奧秘。

第三,以“內容”激趣。幼兒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關心和愛護周圍環境,這些積極的態度和精神能引發幼兒的科學探索行為,維持幼兒的科學探究活動。因此,除了利用環境資源,教師還可以從幼兒的思維特點以及幼兒的生活經驗出發,精心選擇科學內容,著眼于幼兒身邊的科學現象,為幼兒選擇可見、可聞、可觸摸、可操作的自然物和科學現象,便于幼兒從周圍物質世界中獲取直接經驗或生動形象的具體知識,產生積極探索的興趣和欲望。

第四,以“心理”激趣。建立一種平等的探究學習關系,為幼兒提供心理安全的探究環境也是激發和培養幼兒科學探索興趣的一種方法。幼兒在探究的過程中,難免出錯,在他們出錯時,不要急于批評和制止,而應該對他們進行真誠詢問,耐心傾聽,認真觀察,支持幼兒的各種想法和做法,實行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之間的相互平等的合作,評價,使幼兒獲得繼續探索和成功的自信。安全的心理環境不僅可以進一步激發幼兒的科學探索興趣,也促進了幼兒探索精神與合作精神的培養。

二、以親歷探究為核心的幼兒科學教育過程。

探究亦稱為發現學習,是指幼兒在學習情境中通過觀察、操作等方法自己發現問題,搜集數據,形成解釋,獲得答案并進行交流、檢驗的過程。科學本身具有探究性的特性,就決定了探究是幼兒學科學的基本方法。而且“兒童是天生的科學家”,幼兒對他們周圍能接觸到的事物有著強烈的探究欲望,充滿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幼兒親歷探究作為幼兒學習科學的方式和手段,不僅可以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欲,讓他們體驗探索發現的全過程,也能夠培養他們初步的創造力及批判思維,對幼兒科學素養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因此,相較于科學知識,“科學教育更重要的是讓兒童通過科學探究的過程,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其領悟科學、運用科學的能力。”[4]幼兒科學教育的過程應以幼兒的親歷探究為核心,讓幼兒在教師的指導和引導下,通過主動地發現問題、體驗感悟、實踐操作、表達交流等探究活動,主動建構科學知識、獲得科學素養的過程。那么,幼兒科學教育過程如何實現以幼兒的親歷探究為核心?

(一)教師要積極鼓勵幼兒提出問題。

“問題”是探究學習的源泉。“只有既適合于學生又有意義的問題才能產生有所收獲的探究活動。”[5]因此,在幼兒科學教育中教師要鼓勵幼兒大膽提出問題,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充分調動幼兒參與科學活動的積極性。不會提問、不敢提問是教育實踐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為此,教師可以從幼兒觀察的興趣點、聯系幼兒的生活實際或針對幼兒身邊及時發生的現象或事情來創設探究的問題情境。用問題情境引發幼兒提問后,教師還要通過暗示、示范、建議、設問等手段來引導幼兒去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法,積極支持幼兒解決問題。

(二)教師要積極支持幼兒親歷探究。

親歷探究就是親身經歷探究過程。動手操作是是幼兒親歷探究的一個關鍵環節。然而在教育實踐過程中許多教師沒有充分認識到親歷探究對幼兒學科學的重要意義,總是以自己的一家言搶占了幼兒的探索時間,或者以講解代替探究,嚴重影響了幼兒的積極性以及科學教育的效果。

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聽會忘記,看能記住,做才學會。教師要積極引導幼兒探究,幼兒有了“做”的機會,才有自主學習的空間[6]。科學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孩子關注科學、積極思考、主動探究,在獲得正確知識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探索精神,因此在科學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少說,而讓幼兒多做,支持幼兒親歷探究,為幼兒創造廣闊的思維空間和活動空間,引導幼兒多方面、全方位地探究問題,而不是由老師直接告訴答案。法國的“動手做”

倡導“讓兒童按照科學家發現知識的過程進行學習”。這正是建構主義的價值取向的充分體現。

(三)教師要積極支持幼兒獲得探究的完整體驗。

真正的探究是幼兒積極、主動、充分地與客觀事物或現象相互作用的過程。因此教師需要鼓勵幼兒親歷探究,支持幼兒獲得探究的完整體驗。一個完整的探究過程,應該包括以下幾個必要的環節和要素:

1.觀察發現,提出問題。幼兒運用各種感官對事物和現象進行細致觀察和操作,進而發現問題。幼兒有了疑問和問題,并產生想尋求答案的愿望,主動探究才進入了真正的準備狀態。

2.猜想和假設。幼兒用已有的經驗猜想和解釋。它為幼兒認識的主動建構,即主觀原有認識與客觀物體和事實相互作用,提供了可能。

3.形成問題的解釋。兒童根據收集到的證據,學習推理、預測,找到事物的屬性、現象的因果關系或其他的解釋,形成對問題的解釋。

4.交流探究結果。幼兒通過圖畫、記錄表等,與同伴或教師分享探究結果。交流是兒童探究后的自然流露。幼兒通過整理自己的記錄,學會描述自己的發現結果。

教師只有支持幼兒經歷這幾個必要的環節,幫助幼兒獲得探究的完整體驗,才能真正實現以幼兒的親歷探究為核心的幼兒科學教育。

三、以過程性評價為主的幼兒科學教育評價。

過程性評價是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科學教育提倡的一種評價方法。所謂過程性評價最早是指對所確定的方案的實施過程進行的評價,為方案的制定者提供反饋信息,用于發現方案實施過程中的潛在問題[7]。

教育領域中的過程性評價是指判斷和分析學生學習過程是否朝著既定的目標方向順利有效地進行,以便及時調整教育教學方法,優化教育過程,它是在教育過程中持續進行的評價。

在幼兒科學教育中,過程性評價既是評價方法,也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環節,貫穿于幼兒學習的始終,其目的是診斷教學與學習中出現的問題,促進幼兒在原有基礎上的發展。由于幼兒的科學素養是在探究過程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故在進行評價時,不能簡單的看待幼兒探究活動的結果,而要將評價貫穿于探究活動的始終,尤其要重視幼兒在探究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在幼兒園廣泛運用的成長檔案袋法也是一種可以在科學教育中借鑒的過程性評價方法。教師可以利用成長檔案袋,融過程與結果為一體,描繪幼兒的科學活動過程,記錄了幼兒的科學活動軌跡,展示了幼兒的科學探索能力、理解力、創新力的成就和進步,為幼兒、教師以及家長就幼兒的科學素養提供交流的平臺和依據。

總之,建構主義作為幼兒科學教育的目的的價值取向,體現了幼兒主體性,鼓勵幼兒運用有意義的方式,在教師創設良好的情境中,通過探究的方式,建構自己的科學知識和經驗,激發幼兒愛科學、用科學的情感和態度,從而提高幼兒的科學素養。

幼兒科學教育論文:淺談幼兒科學教育活動的組織策略

內容摘要:幼兒教學在人的成長階段占據非常重要的位置,因而必須對幼兒教育給予足夠的重視,這其中幼兒科學教育作為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不斷完善教學策略,幫助幼兒更好的掌握學科知識,提升他們的科學文化素養。本文中重點闡述了幼兒科學教育活動的現狀,并提出建設性的對策,優化教學效果。

關鍵詞:幼兒 科學教育活動 組織策略

科學教育對幼兒而言并不具備一定的吸引力,主要是因為教師的教學方法及策略的應用不當,而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并沒有從學生興趣層面著手,從而導致教學效率較低,文章主要分析了當前幼兒科學教育活動的優化措施,謹以此給予參考依據,為之后的教學提供數據支持。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從目前情況分析,增加幼兒學習興趣是當前幼兒教育改革的重點所在,科學教育活動也并不例外,因而在進行科學教育過程中,教師需要優化教學的有效性。這個階段的幼兒基本上具有極強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層面或是不同的方式,從而增加幼兒對科技產品有更全面的認知,并且還需讓學生了解科技對人們生活的轉變,比如電燈、電話等等,了解他們的發明及使用;與此同時,在活動過程中,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書籍及圖片,積極引導幼兒通過于此能夠對科學教育活動具有濃厚的興趣,繼而讓他們能夠熱愛科學。

二.篩選生活化科學教學內容

科學是幼兒學習的重點及難點所在,而且這其中涉及到的內容相對較多,如植物、動物、人類等等,不同類型自然現象,這給教師的教學帶來極大的困難,如何篩選適合幼兒的教學內容是當前教學需要完善的地方,面對大千世界,選取適合幼兒的科學教育必然能夠促使他們的科學給予濃厚的興趣。值得注意是,科學教育內容的篩選需要貼近幼兒實際生活,更好槭導史務,這樣的教學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針對幼兒年齡特點,簡單科學知識更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從而能夠彰顯科學的本質,讓學生意識到其實科學就在我們身邊。幼兒對于高級的科學知識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并且接觸的機會相對較少。由此對教師的教學提出更高的教學要求,他們在選擇科學教學內容過程中需要考慮到幼兒的接受程度,這樣才能讓幼兒能夠將所學知識運用都實際生活之中,讓他們感知到科學其實就在我們身邊,從而縮短了幼兒和科學之間的距離,并且還能讓幼兒獲得成就感,進一步促使幼兒的理解能力有所提升。

除此之外,教師在篩選科學教育內容過程中還要注意區域化特色,盡量選擇當地本土資源進行教學,這樣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從周邊自然環境中獲取到科學知識,并且對周邊自然風景給予濃厚的興趣,增長幼兒見識,讓他們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

三.給予學生適當的材料

1.材料兼具趣味與科學性。科學教育活動是幼兒教學的重點所在,在實施科學教育過程中,教師需要挑選合適的材料,不僅要具有趣味性,而且還需兼具科學性,這樣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能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必然能夠取得極好的實施效果。有趣的材料讓課堂教學活動充斥歡樂的氛圍,而材料的科學性則是為彰顯科學教育的本質,對教學目標的實現也是非常不利的因素。所以從整體教學角度分析,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挑選材料過程中不僅要具有科學性,而且還需彰顯趣味性,繼而提升教學效果。

2.材料體現層次性。幼兒階段的兒童在某種層面上具有極強的可塑性,但是每個兒童生長環境不同,導致他們在性格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從不同渠道了解學生的需求,繼而推動科學教育活動能夠帶來更好的教學效果,讓幼兒的學習能力及水平得到質的飛躍。科學教育過程中,教師需要從幼兒個性特征層面著手分析,讓他們通過教學活動在學習水平上能夠達到統一水平線上。所以幼兒科學教育活動中,教師在篩選材料過程中需要注重層次性,由淺入深,由簡到繁,這樣的層層遞進才能提升課堂教學的整體性,并且在教學有效性上有所改變,材料作為教學活動的輔助性工具必然要體現出其自身的價值性,否則將會對教學效果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應當引起重視。

總體來說,幼兒科學教育活動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性是不可忽略的,教師在展開教學活動過程中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篩選生活化的教學內容,更重要的是在材料的篩選上要突顯層次性,注重趣味性和科學性,借以促進科學教育取得更理想的成效,繼而提升幼兒科學教育課程學習理解能力。

(作者單位:甘肅省蘭州新區第二幼兒園)

幼兒科學教育論文:幼兒科學啟蒙教育爭議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中外科學技術發展史表明,公民的科學意識直接影響著國家科學技術的進步。只有尊重科學,重視科學,才能充分發揮“第一生產力”的作用。科學實踐又充分證明,科學意識與科學素養緊密相關,很難想象一個缺乏科學素養的民族會是具有較強科學意識的民族。黨中央提出2020年要把我國建設成創新型國家,而公民科學素養水平的高低則決定著創新型國家建設大業的成敗。要造就一支宏大的科技創新隊伍,離不開全民科學素養的提高。站在這一高度,幼兒工作者更應該重視幼兒的科學啟蒙教育,提高全民科學素養就要從“娃娃”抓起。

皮亞杰曾說過:“兒童就是科學家”。這句話的意思是,兒童天生對這個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渴望了解周圍的世界。古代的天文學家張衡小時候也經常問些奇怪的問題,比如:“為什么太陽會從西邊落下,從東邊升起來,它是在地上爬了一夜嗎?”還有許多這樣的實例都可以證明古今中外的名人、科學家、發明家小時候都愛提各種各樣的問題。事實上,幼兒正是通過自己的探索活動獲得對世界的認識,幼兒教育工作者只要為幼兒創設寬松愉快的心理環境,保護幼兒的好奇心,讓他們在實踐和游戲中去體驗、去觀察、去探究,完全能觸發他們的科學興趣,使他們獲得科學知識、掌握科學方法,進而形成初步的科學素養。

對幼兒進行科學啟蒙教育必須重視以下幾點。

1 全力提升自身的科學素養

過去說“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現在說“給學生一滴水,自己必須是水源”。不論怎樣,都形象地說明了教師自身教育儲備的重要性。幼教工作,特別是科學啟蒙教育也不例外,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科學素養,才能有效地對幼兒實施科學啟蒙教育。首先,教師必須強化科學知識的掌握,能給幼兒千奇百怪的提問以正確的解答。其次,教師必須養成科學探究的習慣,一是要有凡事都要問一問“為什么”的習慣,通過疑問帶動思考、探究;二是要有實驗驗證的習慣,對于尚有一點懷疑的結論,通過實驗來加以推理、驗證。

2 尊重幼兒的好奇心

“科學始于好奇”,幼兒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周圍世界對他們來說是一座神圣的寶庫。一場大雨過后,院子里爬來一條又長又細的蚯蚓,幼兒紛紛圍過來,有的說是蚯蚓,有的說是小蛇,圍觀的幼兒越來越多,七嘴八舌地議論著,誰也說服不了誰,他們迫切想弄明白這到底是什么。筆者現場組織了科學教育活動――認識蚯蚓,引導他們仔細觀察蚯蚓的外形,觸摸感知蚯蚓的表皮,了解蚯蚓的腔室結構,進而介紹無脊椎動物、環節動物的基本情況,他們學得興趣盎然,n堂效果很好。

3 創設條件引導學生動手操作

3.1 利用簡單的操作材料引導幼兒動手操作

教師是幼兒進行科學探究活動的支持者和引導者,而幼兒是主動的學習者,他們只有通過感知、熟悉、提問、回憶來知道自己的研究對象,才能提出真正關心和疑慮的問題,只有自己真正觀察研究了,幼兒才真正懂得了。幼兒園不同于其他正規性的科學實驗室,由于幼兒的控制力和操作性相對較差,不可能完成很精確的實驗,所以幼兒園的實驗材料要求相對較低,不需要有精確的刻度,也不需要受時間、空間的影響,都是生活中常見或者是很容易得到的物品,如:木塊、石子、別針、磁鐵、電池、紙、蠟燭、各種小瓶等。在實驗過程中,小班幼兒年齡小,缺乏知識和經驗,可以給幼兒一些小玩具,比如:小汽車、小紙船等,讓幼兒在玩的過程中,發現水是透明的,還會流動;中班的孩子有一定的操作技能,給它們準備杯子、熱水、冷水、固體飲料和小勺子,讓他們自己沖泡飲料,了解溶解的知識;大班的孩子在觀察植物的時候,知道植物生長離不開土壤、空氣、水、陽光、肥料等。在幼兒進行實驗操作的時候,教師應給予相應的幫助和鼓勵,必要時跟幼兒一起參與,這樣可以更好的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發展觀察能力、分析和思維能力。

3.2 利用自然環境引導幼兒動手操作

大自然生機勃勃,變化萬千,為幼兒提供了最充分、最直觀、最生動的材料,是幼兒科學啟蒙教育最好的課堂。讓幼兒觀看花草樹木、撿落葉、捉昆蟲,組織幼兒參觀幼兒園的種植園,讓幼兒通過觀察、記錄,了解種子發芽的過程,讓他們在感受樂趣的同時,激起對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自然的興趣。自然角是大自然的縮影,是幼兒認識世界的窗口,可以創設室外自然角環境引導幼兒動手操作,利用自然角進行科學發現活動,培養幼兒的科學發現意識。比如,讓幼兒種植大蒜,安排幼兒輪流值日觀察記錄大蒜的生長過程,在觀察記錄的過程中,幼兒通過畫圖、符號代替等方式來記錄大蒜每天的生長過程,以及生長所需的養分、水、陽光,使孩子不但積累了有關植物生長的經驗,還培養了他們記錄觀察現象的科學習慣。

總之,幼兒的科學啟蒙教育不僅是必須的,而且是可行的。幼教工作者要重視科學啟蒙教育,尊重幼兒的好奇心,創設條件引導幼兒動手操作,讓幼兒在探索中找到興趣點,激發科學熱情,鍛煉動手能力。

幼兒科學教育論文:幼兒科學啟蒙教育的圓夢者

當打開師恩教育“趣味科學DIY”課程的任何一個教學具材料包你會驚奇地發現很多實驗材料把你帶回童年的回憶。的確,有很多實驗是我們小時候用土辦法玩過的,如土制電話、小路燈、電風扇、發報機、過山車等顯得是那么的親切和熟悉。航空航天、飛機大炮、高速鐵路、電子信息等等是科學的結晶,身邊一草一木、兒童玩具、交通設施、家用電器等等也蘊含著科學的道理,其實科學時刻就在我們身邊。“趣味科學DIY”課程實驗很多是我們小時候玩過的、接觸過的或見過的,師恩教育的核心就在于二次創新,把它系統化、體系化、理論化、教學化。

作為專注于幼兒科學啟蒙教育課程研發及配套教學具設計、生產,開展課程理念推廣及教學教研服務指導的北京師恩陽光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旗下教育品牌,師恩教育成立于2007 年,憑其多年對幼兒科學啟蒙教育不懈研究、執著與堅持,依托北師大教學資源和人才優勢,師恩教育成為國內第一家也是至今仍然堅持獨立自主原創研發幼兒科學啟蒙教育玩教具材料的知名品牌。在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師恩教育堅持秉承“播種教育、不忘師恩”的理念,用鍥而不舍和專注、專業的匠人精神做好幼兒科學啟蒙教育事業。

為此,以原始聯合創始人唐安興、劉彥斌和張友靜為首的師恩教育團隊堅持結合本土實際需求,堅持注重教學實踐的研發理念,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創研發核心,堅持以孩子主導為本,堅持以傳輸核心教學思想為中心的五大理念去進行兒童科學啟蒙教育。

“‘DIY:dou it youself,做你自己想做的’,這是‘趣味科學DIY’課程教學具材料研發、設計的核心指導思想。我們經常會被園長、老師、家長問到你們材料為啥這樣設計呢?為啥不把導線直接接好或者導線預留接口或卡口呢?我們通常回答科學啟蒙教育本質是‘動手’、‘動腦’、‘引導’、‘探究’,如果是那樣不如買個拼插玩具或積木玩具,也根本不用在園里學習,我們所有教學具材料研發、設計必須遵循‘動手’、‘探究’的原則,能動手一定讓孩子動手,盡可能創造讓孩子多動手的機會,我們不能幫也不要幫,否則就失去了科學啟蒙教育的意義。”

于是,師恩教育課程實驗在符合兒童身心特點前提下,甄別、選取堅持來源于生活、相對安全、簡單有趣的三個原則。來源于生活主要是師恩教育教學具材料包都來源于孩子周邊的事物,這樣就能滿足孩子們“做中學、做中玩”心理;簡便不是指玩教具材料材質的簡單如紙片,或操作的便捷如拼插等,而是把復雜的實驗變成深入淺出的教學模式,這樣就能讓孩子們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大大增強了孩子對科學的認識能力;相對安全是基于沒有絕對安全基礎上,告訴孩子什么是危險的,才能讓孩子知道什么是安全的,體現幼兒科學啟蒙教育安全教育的理念。

師恩教育三大原則的提出是基于幼兒科學啟蒙教育的特點制定的,十年的幼嚎蒲啟蒙教育經歷,讓以唐安興、劉彥斌和張友靜為首的師恩教育團隊積累了很多經驗,他們認為,幼兒科學啟蒙教育就是著眼于生活和周圍的事物,啟蒙幼兒的初步認知和探究的能力。

例如師恩教育玩教具材料中的圓形基座設計,這個設計來源于生活,最終又回到生活中,充分體現了玩教具材料設計者極大的智慧,研發、設計電池盒必然涉及導電系統的正負極,從工業設計角度來分析單純塑料模具工藝不算復雜,甚至很簡單,但如果鑲好用于導電的正負極金屬片工藝立即變得復雜且成本大大提升。設計者在解決這個設計時可謂是嘔心瀝血,這個靈感的獲得是個偶然也是必然,設計者在一次穿衣時紐扣(學名:子母扣)脫落掉下,撿起那刻驚奇發現紐扣掰開正好類似電池盒導電的正負極,只需在設計塑料模具時預留合適的插孔就可以,這樣的設計不但讓孩子重新認識了生活中逐步淡出服裝領域的紐扣,而且鍛煉了孩子的觀察力和動手拼插能力,符合了幼兒科學啟蒙教育本質精神。

“課程教學具設計必須分清與玩具或積木的本質區別,保證絕大部分孩子能夠獨立動手操作完成,同時兼顧制造一定的麻煩,真正實現動手、動腦的教育宗旨。”幼兒科學啟蒙教育是一項長久的工作,以唐安興、劉彥斌和張友靜為首的師恩教育團隊還致力于教學指導手冊的編寫,進而根據教學指導手冊對課程所需的玩教具材料采買樣品或進行工業設計、繪圖,根據工業繪圖開模、試模、修模、定型,進入工業化生產,最后通過教學實踐與推廣不斷更新、優化、升級實驗玩教具材料,讓幼兒科學啟蒙教育之路越走越長。

于是,不管是從課程體系科學、系統的設計到教學具的研發再到教學教研服務,師恩教育當仁不讓地走在行業的前列。師恩教育“趣味科學DIY”課程教學具是率先獲得教育部教學儀器研究所檢測認證,并首次根據師恩教育教學具設計理念制定了行業標準,即Q/HDSEJ 001-2011《兒童趣味科學教學具》。這既是貫徹國家鼓勵原創的發展戰略,也是國家層面對師恩教育的肯定與認可。至于其教學教研服務,由于師范院校沒有兒童科學啟蒙教育的師資培養體系,師恩教育推廣課程的同時還要承擔師資的培養,除了常規的教學培訓,也協助地方社團組織或指導教學機構舉辦針對社區乃至整個城市科學嘉年華活動,提升全民科學素養。2015―2016年師恩教育連續兩年承接北京市海淀區科學技術協會舉辦的科普進社區活動兩百多場次,由于課程樸實易懂,教學具的趣味性得到了家長、孩子及相關專家領導高度認可與贊揚。

在與唐安興、劉彥斌和張友靜的交談中,他們一直強調創新。“創新貫穿著師恩教育整個發展歷程,可以說是師恩教育綜合實力及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指標。”對于創新他們異常看重。于是,從成立之初起,師恩教育就堅持創新不放松,把創新做到極致。他們認為,創新是社會發展的原動力,兒童是未來社會創新的中堅力量,師恩教育致力于兒童創新能力教育,是為了造就一個時代的發展,幼兒科學啟蒙教育不是培養科學家、而是培養正確科學探索習慣、培養興趣,為未來一代的兒童注入創新的基因。

“師恩教育產品和服務包括三類:滿足需求、引導需求、創造需求,創新的核心就是創造需求!我們要提供第三類的產品和服務,即創造需求。”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3-6 歲幼兒學習與發展指南》等實施幾年來,整個社會對幼兒科學啟蒙教育有了初步的意識和觀念的變化,但還沒有到達重視的地步。幼兒園教育依然沒有正式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教學、教材、教具沒有統一標準和規定。幼兒科學啟蒙教育雖有統一的指導綱要,但缺乏配套政策和實施方案。幼兒科學啟蒙教育嚴重缺乏師資而又沒有統一的師資培養體系,亟待建立并實施,逐步完善幼兒科學啟蒙教育人才、師資培養、儲備體系,幼兒園極其缺乏用于開展幼兒科學啟蒙教育的教學具或實驗材料。正因為如此,師恩教育改變了國內科學啟蒙教育的市場空白創新研發了一套符合國情的科學啟蒙教育課程,同時承擔了最基礎師資培養體系工作。從此創新就成為了師恩教育的特質。

眾所周知,教學教研的常規包括課程說明會、理念講解會、教學培訓會等,可作為學前教育領域的最大熱點的科學啟蒙教育行業,如何做到行業引領,師恩教育團隊明白必須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對于科學啟蒙教育課程,除了擴大教學機構的品牌影響力外,還得向全社會展示科學啟蒙教育課程重要性。于是,師恩教育創造性策劃了科學嘉年華互動體驗展示活動,讓所有人能夠參與,可以參與,在其中體驗科學教育趣味性、而不是深奧的原理、枯燥的公式,通過喜聞樂見的形式展示科學就在我們身邊,就在我們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

目前,科學嘉年華互動體驗展示活動已經成為了師恩教育的特色活動,每年都在北京城市科技嘉年A上展示并更新,同時深入校園和社區,如北京市海淀區雙榆樹第一小學、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街道科育社區、東北里社區等等。

“老實說,我們雖然走在了行業的前列,但是這時候師恩教育注定是被模仿的,我們只能繼續創新。”于是,師恩教育又創造性地策劃了針對兒童的科普劇,節日里通過科普劇向公眾展示科普教育趣味性和重要性。“這些創新舉措不僅僅體現師恩教育的課程研發能力,而且能整體展示師恩教育綜合策劃、規劃能力及對未來市場發展趨勢判斷的前瞻性,可以說是一個公司綜合實力及持續發展能力重要指標。獨立的課程體系研發理論基礎、原創的教學具設計能力、強大的師資培訓服務、完備的科普配套活動如科學嘉年華、科普劇等策劃、實施,構成了師恩教育不斷創新的最佳注釋。”這時候的唐安興等人臉上洋溢的自信的笑容。

十年磨一劍,師恩教育已經走過了跌宕起伏的十年,在這十年內跌倒過、彷徨過,經過整個團隊的努力,他們不忘初心,用堅持守望、鍥而不舍、注重細節、專業專注的精神,秉承圓夢兒童科學啟蒙教育初衷,領航中國幼教事業。截至2016年底,師恩教育已在全國兩百多城市建立教學服務及教學具銷售中心,數千家幼兒園及教學機構開展“趣味科學DIY”課程教學教研,每年數萬兒童從中受益,各地每年開展數場由師恩教育協助或自主舉辦的科學嘉年華及科普劇等等各種科普活動。面對成就,唐安興、劉彥斌和張友靜并不滿足,他們還有更大的“野心”,那就是在第二個、第三個乃至更多個十年要把師恩教育打造成更加專業的兒童科學啟蒙教育課程研發、教學具設計及課程教學教研服務平臺,為中國幼教夢的實現做出更大的貢獻。

幼兒科學教育論文:談幼兒科學教育的隨機性

摘 要:生活處處皆教育,在幼兒園生活中經常會出現隨機性教育,這是一種科學教育。要求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抓住契機對孩子進行隨機教。所謂隨機性教學,實質上是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上進行動態課堂教學,留意教學過程中情景的不斷更新變化,從而在接下來的教學活動過程中找到并抓住那些隱藏在表面情境之下的隱性課程資源。如果能夠積極的應對并利用這些教學資源和手段,將會在幼兒教育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并在幼兒的創新素質方面有所提高。

關鍵詞:隨機教育;幼兒教師;一日活動

科學來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科學。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善于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科學來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科學。這對幼兒園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她們除了要有能力在日常教學中系統的進行常規教育,還應當善于發現及捕捉一切教育契機,對那些偶然的教育事件的發生表現出良好的應對能力,充分挖掘其中的教育價值,堅持在科學性教學前提的指導下對幼兒進行隨機教育。教育的內容與所在情境的意外延展有關。這是一種偶發性的科學教育活動。

一、在教學活動中滲透隨機教育,促進幼兒的發展

每一個幼兒園都有著自己固定的教育方法手段及日常課程目標,但由于幼兒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他們經常會被一些東西吸引,導致其注意力、想象空間等都有很大的隨機性,在這種時候充滿創新的隨機行為占據主導地位,活躍的思維更容易使幼兒接納學習一些新的知識。教師應注意在每日活動的空隙時間中抓住機會,對幼兒開展隨機教育,使幼兒的各方面素質能力得到顯著的提高。

而教學活動,一般是指教師有計劃性的對幼兒所進行的集體活動,幼兒將會在這個過程中習得課程目標中的知識,掌握技能,它是幼兒園一日活動中一個重要的環節。但是沒有任何一個幼兒園能把每個幼兒的思想牢牢拴在教學活動上,如果出現意料之外的情況,教師該怎么辦?

這時,我們教師就應變被動為主動,抓住機會對幼兒開展隨機教育,從而引導幼兒學習更多的知識。舉個例子:一天午后,教師依照自己的教學活動目標帶著孩子們在操場的樹蔭下玩。學生樂樂興奮地對我喊道:“老師,這底下有蘑菇!原來在教職工鍛煉器械的附近有三兩個小蘑菇。聽到樂樂的聲音,在其他地方玩耍的孩子們也全都圍攏過來。這時候我抓住時機,讓孩子們觀察蘑菇的形狀并思考蘑菇為什么會長在這兒?蘑菇會不會有毒而不能食用。孩子們很感興趣,都參與了進來。就連幾個平時上不是很積極發表自己說法的孩子也津津有味的討論發表意見。

因此,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的引導進行隨機教育,這能夠極大地激發幼兒對知識的渴望并改變他們被動學習的狀態,從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積極探索的精神。

二、在游戲活動中加強隨機教育,培養幼兒的習慣

很多幼兒園的教學活又欣氬豢游戲,孩子們也離不開游戲,也是幼兒園對幼兒實施教育的主要形式。游戲在各個幼兒園的教學過程中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因此,教師在游戲中采用隨機教育,在幼兒進行游戲活動的過程中,我們要善于抓住機遇,積極開發引導幼兒對事物的興趣,從中發現教育的價值,讓幼兒在游戲得到成長。

游戲的種類形式五花八門,其中一種很受孩子們歡迎的是角色游戲。由于角色游戲是松散型的,幼兒可以在游戲里出演成人的角色,自由度很大。在游戲中可以通過教師的努力對幼兒實現良好的素質培養。例如:“娃娃家”是一種幼兒喜愛的角色游戲,幼兒玩游戲時可能會出現毀壞桌椅,弄亂東西的情況,孩子們一哄而上就容易使教室內變得十分混亂。這時教師不應該對混亂情況中的孩子們進行批評教育,取而代之他可以溫柔的招呼和組織小朋友一起去整理“娃娃家”,然后用游戲的口吻安慰那些不小心打散桌椅的孩子們,教他們學會感謝其他前來幫忙的伙伴們。這樣更容易穩定小朋友的情緒。這一隨機教育和引導,促進了幼兒相互協作的精神、身心個性得到發展,也豐富了幼兒的游戲情節。

三、在自由活動中活用隨機教育,激發幼兒的情感

在自由活動中進行的隨機教育將會很大程度上節省教師的時間精力。幼兒擁有強烈的好奇心,在他們充滿童真和創造力的思維方式中,我們教師要及時發現他們那些不一樣的想法并進行精心的培育,應該以敏銳的感覺去發現那些值得培養的閃光點,使幼兒能夠勇敢的提出想法和問題,堅持自己的觀點。

由于自由活動沒有很嚴肅的紀律性,所以孩子們之間爭搶幼兒園玩具資源等情況時有發生。針對這一情況,一位教師反復彈奏起《我們都是好朋友》的歌曲,幼兒的嘴里不由自主地哼起“好東西,大家玩……”的旋律。這時,教師突然停下來問:“為什么老師要讓你們聽這段音樂?”幼兒們開始嘰嘰喳喳的參與討論,最終不僅解決了爭搶問題,還能促進幼兒之間團結友愛、互相謙讓。

還有一次,幼兒正在進行自選活動,大家都圍在一個玻璃瓶外面觀察烏龜的爬行,其中一個幼兒說:“烏龜是爬行動物。”教師這時候抓住機會提出問題:“什么是爬行動物?”大家都不知道,然后教師就給大家詳細的講述了什么是爬行動物,還舉了幾個其他爬行動物的例子。幼兒聽得很認真,在輕松自然的氣氛中增長了知識。

四、在口常活動中緊抓隨機教育,豐富幼兒的經驗

在教師與幼兒,及他們自己互相之間的日常交往中,會有很多隨機出現的問題存在。舉個例子:幼兒在洗手時總是洗不干凈,個別幼兒還經常不打肥皂,教師經過多次苦口婆心的勸說也收效甚微。恰好一天中午一個幼兒在吃飯的時候說自己的肚子疼,于是我抓住時機,告訴大家如果不洗干凈自己的小手就吃飯,就會鬧肚子,如果病情嚴重的話,可能還有吃很苦的藥。大家看到不洗干凈小手的嚴重“后果”后,都很注重自己的小手衛生,之后每次洗手都很積極很認真。這就是在日常生活的小問題中抓緊隨機教育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教師就應該不斷地發現,善于運用隨機的教育。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中,幼兒不僅能夠學習到知識,還有助于他們創造性思維的發展,與同齡孩子之間交流溝通能力的習得、獨立解決事情的能力也得到了鍛煉。

隨機教育的最大優點就是:小朋友能夠不知不覺的學習到很多知識能力。特點是:日常生活中幼兒生活身邊接觸到東西和環境都能通過老師的引導變成活生生的教材,并從中得到教育。

相信如果我們牢牢的抓住幼兒科學教育的隨機性,我們的教育一定會更上一層樓!

幼兒科學教育論文:淺談幼兒科學教育中的指導策略

摘 要:人類孜孜不倦的追求著科學,在科學的道路上一路前行,為的是方便人們的生活,促進全社會的發展,而科學意識的培養則需從小做起。本文就幼兒科學教育中的指導策略進行分析,旨在促進教育健康有序的發展。

關鍵詞:幼兒教育 科學教育 指導策略

教育要面向現實生活,才能顯示成效.那么,我們如何利用生活這個教材,科學、合理地在現實生活中發揮幼兒特長,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呢?一方面,需要我們根據幼兒特點去選擇活動的內容,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積極探索教育幼兒過程中教師角色的轉變,使它更容易被幼兒接受。

1 貼近生活,以人為本

陶行知先生認為,教育應以生活為中心,他強調“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的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的書本。”我們把它理解為:教育要使幼兒理解生活,教育要利用生活,教育是為了生活。因此,我們在選擇內容時首先要強調內容的生活化。

1.1 根據幼兒興趣確定主題

幼兒的科學教育重在感官的充分運用與訓練,只有讓幼兒不斷地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又動腦,才能讓幼兒不斷地發現科學的奧妙,激發其學習科學的興趣。那么,我們應該如何讓幼兒產生對科學的興趣,形成科學的態度,獲得科學的方法和科學的精神呢?鼓勵孩子“發現”的好奇心和興趣,幫助幼兒獲得一些事實性的知識。讓幼兒多聽、多看、多操作,讓幼兒口動、手動、眼動、腦動、與活動材料充分接觸,通過親身經歷獲得關于科學的概念,體驗和技能,讓幼兒獨立操作,去觀察,去體驗,使幼兒成為獲得的主體,啟動幼兒內在的積極性。

1.2 鼓勵幼兒積極探索科學

為了調動孩子愛科學、學科學的積極性,讓幼兒參與科學角活動區域,鼓勵孩子自己布置,自己設計,孩子們自己動手很興奮,熱烈的討論,積極的動手,有的邊說邊指揮儼然一個小小設計師的風范。還可以把科學活動角分為自然景觀、觀察、養殖、拆裝、小實驗等等區域。班內孩子分組,每組有組長負責,景觀區域,孩子們拿來各種花,并在花盆上寫上花的名稱,以及簡單介紹花的特點,或者種上花籽,觀察發芽、成長的過程。養殖角里有小鴿子、小兔子、金魚、螞蚱等,孩子們輪流喂養,供大家^賞。家長帶來各種不用的電話機、鬧鐘、鎖子等讓孩子自由拆裝。實驗角里孩子們帶來電池燈泡等。孩子們在活動中豐富了知識,開闊了視野,掌握了技能,提高了動手能力。在自己喜歡的區域里,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和對事物的感知創設自己的天地,他們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以及社會交往能力得到很好的發展。

1.3 讓幼兒體驗科學探索活動中的喜悅

讓孩子在科學探索活動中體驗成功,不僅會給孩子帶來成功的喜悅,而且能增強孩子繼續探索的愿望和信心。孩子年齡小,沒有生活經驗,如果此時我們成人給予一定的幫助,就會鼓勵孩子探索的信心。比如,孩子喂養的小兔長大的時候,花兒長高的時候,孩子拆好了電話機的時候,發現摩擦起電的時候,孩子們把各種顏料放在一起,興奮地調出不同顏色的時候,老師及時的表揚、鼓勵、肯定,讓他們在活動中體會成功的喜悅。

2 注重主體活動中的科學內容整合

在科學教育活動中,我們注重各學科之間內容的整合,教會幼兒將已有的知識運用在活動中。如在“中秋節”主題活動中,孩子們通過吃月餅來了解月餅的制作方法,月餅的種類及口味。大班還通過分月餅來讓幼兒了解平分等分等數學知識。這樣,即讓孩子們在語言方面得到了鍛煉。同時,又有科學的觀察與比較。而且還有數學方面的知識等等。其內容是綜合的,自然而完整地使幼兒在生活情境中獲得經驗的積累。

3 創設環境,激發幼兒科學探究欲望

創設寬松、自由、豐富的活動環境,是激發幼兒繼續學習和探索的先決條件。在“車”的主題中,教師和幼兒開始著手收集有關“車”的資料。要想讓幼兒充分利用這些資料,就的讓幼兒親自參與收集、布置。于是教師和家長溝通,取得家長的支持,讓家長把家中各種汽車帶到園里。在隨后的日子里,各種各樣的汽車源源不斷地匯集而來,走進活動室,隨處可以看到小朋友們三個一群、五個一伙共同玩汽車。幼兒通過與環境、教師、家長的互動,不但獲得了對車的認知,也為他們以后的探索和創造活動做好了鋪墊。

4 教師要注重樹立新的資源觀

為了避免讓幼兒做實驗時沒有合適材料而無法進行科學探究,我們可以發動孩子和家長共同收集、整理實驗資源,形成有特色的實驗資源庫。其實,這些資源在我們的周圍隨處可見,只要留心收集。比如:廢棄的籠子、玻璃瓶、各種各樣的瓶子、各類繩子、紙張、圖片等,此外,配上必要的溫度計、電筒、天平等實驗設備,在需要的時候,就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

5 在共同探討中進行幼兒科學教育指導

在遇到幼兒有問題時,教師盡量耐心解答,或和幼兒一起探究,如果問題超過了教師的知識范圍,也不要隨意編造答案來應付,而是應該告訴幼兒真實的情況是怎樣的,并且可以給他們提供一些進一步探究的途徑,為了避免讓幼兒做實驗時沒有合適材料而無法進行科學探究,老師還可以發動孩子和家長共同收集、整理實驗資源,形成有特色的實驗資源庫。

6 結語

對幼兒科學意識的培養,有賴于教師科學合理化的引導,在科學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做到樹立新的資源管,貼近生活,以人為本,同時注重主體活動中的科學內容整合,創設環境,激發幼兒生科學探究欲望,在共同探討中進行幼兒科學教育指導。

幼兒科學教育論文:把快樂注入幼兒科學教育

科學現象有趣而神奇,最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引起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求知的欲望。幼兒愛探索是他們的天性,對許多事物都非常感興趣。正如著名教育學家杜威所說“兒童有調查和探究的本能”。然而科學教育的內容豐富多彩,涉及面廣,存在于幼兒日常生活的每個空間。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利用幼兒的這一天特點因勢利導,抓住契機,靈活的進行科學教育,豐富幼兒對自然和科學的認識,增強幼兒的科學意識。與其他教學活動相比,幼兒科學教育更注重讓幼兒了解事物之間的關系,在幼兒一日活動中,教師要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科學教育于游戲和活動中,讓幼兒在試一試、做一做、玩一玩中認識科學現象,獲得科學知識。

新《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力,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在工作中,筆者深刻領會《綱要》的精神,寓科學教育于游戲和活動中,讓幼兒在試試、做做、玩玩中認識科學現象,獲得科學知識。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科學區域活動和教學活動中,我們為幼兒提供了許多材料,有的具有開放性,有的具有多種組合的可能性,使每個幼兒都有探究的條件和可能性。這些多樣化、開放性的游戲材料,充分體現了綱要中指出的:“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

1 案例呈現

案例一:區域游戲時間到了,教師請四位幼兒參加科學區的游戲,在游戲過程中,這四位幼兒分別找到自己喜歡的游戲材料進行游戲,慶慶從柜子里那起了一個放大鏡,然后把放大鏡放在自己的眼前,通過放大鏡看事物,當他把放大鏡對準教師時,突然高興的說:“我看到你的眼睛了,你的眼睛變大了,變得好大!” 教師對他說:“我也看到你的眼睛了,真的很大!”這時,他把放大鏡反過來,又朝我看,他自言自語的說:“從這邊看也很大。”說完,他就走到植物角,用放大鏡對著一盆吊蘭看,看了一會又把放大鏡反過來再看,翔翔看到慶慶拿著放大鏡在玩,就放下了手里的吸鐵石,也從柜子里拿出一個放大鏡,跟著一起看,然后他高興的叫著:“花變大了!”兩個人就這樣拿著放大鏡到處走,看到好玩的東西就照一照,時不時的就能聽見他們說這個變大了,說那個變大了,玩的不亦樂乎。

這時,家匯拿著一面鏡子在照自己的臉,一會點點眼睛,一會又沖著鏡子笑了,她對邊上的璨穎說:“看,這是我的眼睛,這是我的嘴巴,哈哈,真好玩,你也來照照。”璨穎就那起鏡子對著自己照了起來,家匯就湊過去和她一起照,她指著鏡子里的兩人說:“我有酒窩,你沒有哎。”璨穎說:“我這邊有痣,你沒有。”兩個人一邊照鏡子,一邊討論兩人臉上不一樣的地方,玩的也很開心。他們倆在游戲中認識了自己身體的各個部位,也知道了五官生長的地方了,在游戲中孩子們的互動性很強。

案例二:陀螺是一種非常具有中國特色的民間游戲,當教師向孩子們出示這些外形十分可愛的陀螺時,孩子們都把目光聚集到這邊,有些比較活躍的幼兒就馬上拿起一個陀螺說:“我的是只梨。”另一個小朋友馬上舉起自己手里的陀螺對筆者說:“我的是只蘋果” 教師問他們:“這些玩具的外形像水果,但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你們知道是什么嗎?”這是所有的幼兒都一臉茫然的看著我,教師對他們說:“它叫做陀螺,那你們知道陀螺是怎么玩的嗎?”大家都開始拿起手里的陀螺玩了起來,我看到家荷用小手拿起陀螺的柄,然后把陀螺的另一端放在桌子上,用小手輕輕的一擰,陀螺就轉起來了,但是沒過多久,陀螺又馬上倒了下去。教師對家荷的這一行為馬上給予了表揚和評價:“家荷做的真棒,她呀知道用手輕輕的一擰,陀螺就能旋轉起來了。”家荷聽到了筆者的表揚,馬上高興的說:“我家也有的,媽媽買給我的。”筆者說:“你把自己知道的本領告訴大家,讓大家都知道了怎么玩這個新玩具。但是呀,我們看到,家荷在玩陀螺時,陀螺馬上就倒下了,我來看看誰能讓讓陀螺旋轉的更久,更穩?”這時候大家又開始玩起手里的陀螺,并和邊上的幼兒互相討論了起來。浩浩激動的說:“朱老師你看我,你看我的!”只見他的陀螺旋轉持續的時間很長,問:“你做的真棒!你怎么做的呢?”“我是這樣轉的。” 教師說:“哦,原來浩浩是很穩的拿起陀螺放在桌子上轉的,這樣陀螺才能轉得久,轉得穩,其他小朋友你們想不想用這個方法來試一試呢?”大家都很積極的表示愿意,然后用浩浩的方法試著旋轉陀螺,并和邊上的幼兒互相討論了起來。

2 案例分析

在案例一中,幼兒對這些較為新鮮的事物都很感興趣,充分運用了我們所提供的操作材料,在游戲發的過程中,孩子們對照鏡子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大家一起照鏡子,給孩子們帶來了快樂,他們從鏡子里觀察了自己的五官,同樣也觀察了同伴的五官,無形當中,我們為孩子提供了觀察自己和認識自己的一個方式,在游戲的過程中,他們也發現了放大鏡的秘密。

在案例二中,孩子們在游戲中掌握了陀螺的玩法,當孩子們沉浸在游戲中時,玩具本身所含有的科學知識已經被孩子們潛移默化的吸收了。在活動中,孩子們通過借鑒已有的經驗親身操作,探索出了陀螺轉動的方法,探究了陀螺轉動持續時間長短的原理。真正做到在“玩中學”的教育原理。

3 結語

綜上所述,科學現象神奇有趣又無處不在,幼河志哂刑焐的好奇心,他們對周圍的事物充滿著驚奇,以上的案例都是我們事先提供材料并有計劃的引導幼兒探索,但在平時的活動中,幼兒會突然提出一個問題,讓教師措手不及,為了讓幼兒能更好、更多地獲取科學知識,教師不僅要重視正規的科學教育,更要博覽群書,以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當幼兒提出問題時能及時給予支持和指導,增強幼兒探索的積極性,促使幼兒全面、和諧、健康的發展。

幼兒科學教育論文:淺談幼兒科學教育

摘 要:今天的幼兒,將是未來世界建設的主力軍,面向高速發展的新時代,幼兒科學啟蒙教育越來越受重視。對幼兒進行科學教育,就要引導幼兒從小就了解科學的概念、科學的技能以及科學的態度和價值,并了解社會與科學的關系以及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這是時代的要求,也是社會的需要。

關鍵詞:興趣;幼兒教育;自然

世界沒有一片相同的葉子,好似沒有一張相同的臉一樣,每個孩子來自不同的家庭。家庭,環境的不同,其形成的個體差異也不同。以下我將談一談開展科學探索活動的重要意義。

一、科學探索活動的內容

幼兒是天生的探索者,在上“空氣”的主題活動中,在引導幼兒找空氣時,我為孩子們投放了塑料袋、氣球、空瓶子等材料,引導幼兒用塑料袋裝空氣。捏緊袋口,摸一摸、壓一壓袋子感覺空氣的存在,對著臉放開吹滿氣的氣球口,感覺氣流的沖擊力。又如:投放石子、沙子、豆子、扣子、瓶子等材料,讓幼兒在活動時通過搖晃或敲擊瓶子感知聲音的不同,同時還可以從敲擊瓶子所發出的不同聲音判斷瓶子中的材料,這樣不僅培養了幼兒的聽覺能力,還進一步培養了幼兒的分析判斷能力,提供充分的材料,就為每個孩子創設了動手動腦的機會,使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有利發展。幼兒在探索的過程中,相對獨立地進行操作、實驗、感知和觀察等活動,為幼兒提供了獲得成功的機會,從而使他們體驗到成功感,感受到自己的能力,這樣有助于培養幼兒“我能做、我會做”。

二、注重在平時生活中滲透科學教育的內容

幼兒的一日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其中包含了許多科學教育的素材。如在“太陽和影子”活動中,怎樣使自己的影子變長?又怎樣變短?怎樣才能使自己的影子消失?幼兒對影子產生了興趣,教師就帶領幼兒做起了“太陽鐘”。幼兒相互商量、討論和試驗著,最后發現了身體往與太陽方向相反的一邊傾斜,可以使影子變長,直立或往與太陽相同方向的一邊傾斜,可以使影子變短,跑到沒有太陽光的地方影子就消失了。經過一天的記錄,幼兒有了一個能知道時間的“太陽鐘”。此后,幼兒通過自主學習,知道了時間的不同,影子的長短、方向均不同的道理。在找到答案的瞬間,孩子們歡呼雀躍,臉上充滿著喜悅之情。其中,我還發現有兩名幼兒合作的方法具有創新意識:一名幼兒做俯臥撐動作,另一名幼兒在他后面幫他抬起雙腿,做成人推小車的姿勢,他們大聲嚷著:“瞧,這樣的影子最最長!”幼兒在獲得類似這樣的心理滿足的同時,更激起探索的欲望,同時幼兒間的交往能力也得到一定的發展與提高。

三、重視科學教育活動中的設問引導

幼兒真正主動探索是從意識到有問題開始的。幼兒有了疑問并產生想尋找答案的愿望,才能進入主動探索狀態,教師要處處留心觀察,把自己預想的問題變成幼兒自己的問題,適當地多提一些“為什么”。當幼兒在探索活動中遇到問題或產生疑問時,教師應鼓勵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解釋、猜想和判斷,使幼兒從各個方面主動探索,獲得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嘗試著自己解決問題。

如在“拋雞蛋”活動中,教師提問:“如果把雞蛋從上向下扔,它會怎么樣?”幼兒回答:“它會碎的。”于是教師分別向兩個臉盆扔雞蛋,結果一個雞蛋碎了,另一個雞蛋沒有碎。接著,教師又問,“為什么一個雞蛋碎了,另一個不碎呢?”待幼兒議論之后,教師引導幼兒比較兩個臉盆的不同,幼兒發現雞蛋落在有毛巾的臉盆里不碎,因為毛巾軟。雞蛋直接落在堅硬的臉盆里就會碎。然后,教師出示海綿墊、沙堆、碎布、稻草、棉花、石塊等提問:“雞蛋落在這些物品上會怎么樣?為什么?”最后讓幼兒積極地嘗試并講述實驗過程并得出結論:易碎的物品在細軟且有厚度的材料的保o下,就不易碎。最后,教師提問:“平時人們是怎樣保護自己的?”由于這一活動較多地采用了開放性、啟發式的提問,因而幼兒的思維非常活躍,學習探索也更加主動、積極。

四、將游戲作為教育的“媒體”,寓科技教育于科學游戲中

科學活動必須是符合科學的,不像語言活動、音樂活動,可以夸大,大膽想像,它是一門比較嚴謹的學科,在設計課件時,我們首先要考慮的是設計的內容是否合理、科學,而科學教育往往以科學探索活動為主,操作性強,幼兒能在自由寬松的活動環境中,無所顧忌地選取自己感興趣的材料進行操作探索,促使幼兒在操作中不斷地開動腦筋,尋求答案。可見,幼兒的創造性思維是不可低估的,只要我們能在活動前廣泛地收集多種材料,給幼兒創造一個盡可能豐富的物質環境,幼兒就能自如地在探索過程中發揮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積極態度。由于幼兒的知識經驗和理解水平有限,有時單靠教師用圖片講解、幼兒是不能充分理解的,這時,就需要借助一些現代化教育手段,來幫助幼兒理解、掌握教學內容,達到教學目的在組織幼兒討論水的用途活動中,可以通過小朋友喝水、農民給蔬菜澆水、大象喝水洗澡等圖片、錄像,讓幼兒知道人、動物、植物都需要水。進一步討論:如果沒有水,那會怎樣?讓幼兒充分感受到水的重要性。于是組織幼兒再討論:為什么現在社會上喝“純凈水”“礦泉水”的人越來越多呢?我們怎樣保護水資源呢?啟發幼兒說出:不把垃圾、臟東西扔在河里,工廠不能把污水排到河里,洗完手馬上關緊水龍頭等。在孩子受教育、學知識、長身體的同時,樹立熱愛大自然、保護地球家園的高尚情操,和培養對環境負責任的精神。

總之,在科學教育活動中,教師要多讓自己成為一名和幼兒一樣的探索者,盡量去了解幼兒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的疑問,尊重他們的想法,引導幼兒進行大膽嘗試,支持和鼓勵他們的探索興趣。只有這樣,才能在科學教育活動中,激起幼兒強烈主動的探索欲望。

幼兒科學教育論文:項目教學法在幼兒科學教育活動指導中的實踐

科學技術的時代意味著知識在不斷地變革。教育者不僅僅是向學生傳遞知識,而更應該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學生獲得終身發展的能力。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礎差、學習興趣低下、學習方法不科學等特點。為激發學生學習理論課的興趣,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實現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在科學教育活動指導教學中選用部分內容實施項目教學法。

一、前言

學前教育專業的目標是培養掌握現代學前教育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具有從事學前教育與管理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學生畢業后可勝任幼兒園教學工作或管理工作。科學教育活動指導是學前教育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理論課程。科學教育,既要學習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基本原理以及操作方法,又要結合當前幼兒園科學教育改革的現狀,更要具備有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能力。但是,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且學生的邏輯思維較弱,對系統的理論知識難以理解。教師如果還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非常難收到好的教學效果。為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理論的興趣,實現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在科學教育活動指導教學中選取部分教學內容實施項目教學法非常有必要。

二、什么是項目教學法

項目教學法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項目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根據教學需要將問題或需要完成的任務以項目的形式布置給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小組的方式,由學生按照項目的完成程序,制訂項目計劃,分工完成項目。項目教學法評價學生的成績分三個層次。第一是由學生本人自評;第二是小組成員互評,互評的依據是根據組員對項目內容的貢獻而定;第三是教師評定小組完成項目的情況;最后教師綜合三層次評定情況來確定每一名學生的學習成績。這種學習方法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項目教學法的步驟

項目教學法要求學生相對獨立完成該項目內容,例如自己收集信息、設計方案、實施項目以及互評和自評。學生的學習過程一般包括以下五個步驟。

(一)布置教學任務

教師先向學生布置學習的任務,明確學習目標與要求;學生理解任務,知道自己要怎樣做,要學習什么知識,要練習什么技能及自己的目標是達到什么樣的程度。

(二)擬定計劃

學生明確項目任務后,開始與小組成員進行合作、交流,討論分工,一起制訂工作計劃。

(三)實施計劃

教師要清楚學生的計劃,當出現疑難問題時,能夠及時正確指導學生。學生按計劃實施,能完成自己所負責的工作內容并對所涉及到的知識進行學習。

(四)自查過程

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學生自己檢查工作過程、結果,出現問題時可以隨時請教師幫助解決,教師要及時幫助和糾正,使學生通過一次技能訓練對自己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及技能有所提高。

(五)評估結果

學生完成項目后,對成果進行展示與自我評價,同時對組內其他成員提出問題,互相交流心得。通過評價,了解自身能力的優點缺點,提高合作交流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四、項目教學法的案例

項目名稱:幼兒科學活動指導中觀察認識型活動的設計與組織

課時:6課時

班別:13幼師⑤⑥⑦⑧班

(一)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經過一年級的學習,掌握了健康、語言領域的教學方法。并且對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有了初步認識和了解,也學習了如何制定活動目標,如何編寫教案以及觀看了優秀課例《青蛙的生長》視頻。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觀察認識型活動的概念、特點、設計的原則與組織步驟。

2.鍛煉學生的膽量、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課程教學組織的能力。

3.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項目實施

1.教師分析視頻《青蛙的生長》,并提出本次課的任務要求:如何設計觀察認識型活動,以及在幼兒園如何組織幼兒進行觀察認識型活動。

2.項目合作,科學分組。把全班同學分為三類(優、中、下),每小組成員都由優、中、下三類組成。每組選出一個組長,每小組在組長的組織下圍繞項目展開研究討論,共同制定項目目標的完成方案,并將項目細分成各個子項目(包括觀察認識型的概念、特點、原則、設計步驟、制作教具),各個子項目落實到人。教師要引導、協調答疑學生。

3.演示“項目報告”及評r表現。每個小組用一個微格室,每個組員先在小組內進行試教,并拍成視頻,小組試教結束后,成員集中自評和組內互評,并作好記錄評價結果;然后每一個小組可推薦一兩名最優秀的學生在全班同學面前進行試教、小組互評以及教師總評相結合進行評價。最后將小組互評和教師總評的評價結果記錄下來,作匯總并量化。每一位組員的成績由自評、組內互評、小組互評、教師總評構成,作為本項目的一個成績記錄下來,作為本學科成績的一個部分。

(四)教師小結

教師對學生模擬教學的視頻詳細反復觀看,向學生指出存在的問題以及改進的措施,發現并挖掘每一位學生的優秀表現。

五、項目教學法在具體實踐中應注意的問題

在項目教學中,它注重的是完成項目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人人參與實踐活動。經過本次的項目教學活動,筆者認為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精選項目

要使學生對項目感興趣,又要實用。一方面知識面要廣,由學生自由選擇,另一方面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愛好,最后教師確立最適合的項目。

(二)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在項目教學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準備階段,教師要向學生提供與項目相關的知識、信息和材料,指導學生尋求解決問題的方向。在實施項目階段,教師要營造學習氛圍、創設學習情景,幫助學生解決困難。在評價階段,學生自評后,幫助學生對項目教學的目標、過程和效果進行反思,提高認識的水平;教師評價的重點是學生在項目教學中的獨立探究能力與小組合作精神。

(三)尊重學生的成果

在項目內容討論評估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成果,切記不要在學生面前評論誰對誰錯,項目實施成功與否應看整個過程的進行情況。在學生交流項目實施的結果時,教師也應耐心地聽取,不能因為學生講得不好而有任何不尊重學生的行為,不然,學生就會失去信心,項目實施就會失敗。

(四)介紹項目內容要講究藝術性

介紹項目內容可以創設游戲情境或用優美動聽的故事,主要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六、項目教學法實踐的總結

由此可見,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的項目教學法可以使每一位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它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鍛煉了學生的溝通能力、組織能力。因此,在各個領域的教學活動中,我們要不斷推行項目教學法,讓學生學有所獲、學以致用。

幼兒科學教育論文:結構游戲在幼兒科學教育中的應用價值探究

在幼兒園中,結構游戲以其自主、自由的形式和豐富的創新力以及較強的操作性,受到幼兒的歡迎和喜愛。同時,科學教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內容,對提高學生的探究欲及好奇心具有關鍵意義。本文主要針對結構游戲在幼兒科學教育中的應用價值進行分析和探究,希望給予我國幼兒教育以參考和借鑒。

游戲是幼兒活動的主要形式,當前,隨著幼兒學習逐漸強調游戲化的趨勢下,開展游戲活動可以提高教育效率,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育。結構游戲是當前比較常見的游戲形式,通過對不同結構的材料或玩具,進行物體形象構建,是一種具有創造力和操作力的游戲。科學教育主要是指在教師的帶領下,幼兒通過對周圍環境的發現、操作、觀察以及感知,提出問題。并且對答案進行探究的過程,其教育目的是激發幼兒的探究欲和好奇心,提高幼兒的多方面能力以及科學素養。科學教育和結構游戲屬于不同的教育形式,但是由于兩者在教育內容、活動形式以及教育特點中存在一定的共同之處。因此,將二者充分融合可以實現更大的價值。

一、科學教育與結構游戲的共性

1.生活性

在開展結構游戲過程中,需要幼兒對生活中的現象和實物進行詳盡觀察,在積累豐富的生活經驗后,用創造性的思維去構建幼兒熟悉的造型以及內容,其是對生活的映射。而科學教育是利用幼兒常見的現象和事物作為探究對象,其中主要包括事物的特征、性質,以及生活中常見的科學概念、科學知識以及自然現象等。

2.生成性

科學教育和結構游戲都要求幼兒走進生活,走進自然,并且認真觀察周圍環境,進而展開思考和創造。由于幼兒對新鮮事物具有好奇心,漂亮的汽車或者可愛的動物都可能成為游戲的主題。在幼兒探究的過程中,由于幼兒思維的天馬行空,會生成很多與主題無關的問題,這種生成性符合幼兒的年齡認知。

3.探索性

科學教育和結構游戲都強調幼兒自主探索,在探索中獲取經驗和知識。在此過程中,教師是活動的引導者和支持者,而幼兒則是活動的實踐者和學習者。

4.開放性

科學教育和結構游戲都具有較強的開放性,其主要體現在活動時間、材料選擇、空間設定等方面,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自由的時間,讓幼兒在自由以及愉悅的氛圍下,體會活動帶來的樂趣。同時,在空間方面,不僅可以在專門的結構區或者科學區開展活動,教師還要利用地面、戶外等空間開展科學活動或者結構游戲。在材料選擇方面,教師可以專門準備相關材料,也可以結合主題鼓勵幼兒自由發揮。

二、結構游戲在科學教育中的應用價值分析

1.認知材質

由于在結構游戲中,常用的玩具是由塑料或者木頭制作而成,幼兒通過對游戲的操作,可以了解材質的性質和特征。在整理玩具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材質的性質、形狀、顏色以及種類進行分類,通過分類促進幼兒對材質的認識。

2.認識圖形

拼圖游戲是結構游戲中的一大分類,具有多種類型和玩法,其中將圖形分割,讓幼兒拼合成原圖形的拼圖游戲是最常見的。幼兒通過對圖形邊緣特征、大小以及形狀進行詳盡觀察,然后逐一拼湊成原圖形。在此過程中,幼兒通過對圖形的觀察,更加認識和理解圖形,進而豐富自身的認知經驗。同時,圖形運用也是拼圖游戲的重要形式,將分散的圖形通過重組,拼出全新的圖形。在拼圖過程中,幼兒需要運用自身的想象,例如正方形代表房屋,三角形代表屋頂等,將實物與圖形進行有效聯想,在拼圖的過程中,掌握以及鞏固對圖形的運用。

3.加強空間概念

積木建構是結構游戲的常見類型,同時也受到幼兒的歡迎和喜愛,在游戲初期,幼兒經常運用積木搭建輪船、汽車、橋梁、房屋等這些現實生活中比較常見,搭建相對容易的造型。在積木搭建過程中,需要幼兒運用到空間感知,例如搭建房屋,幼兒要對房屋的結構進行觀察,進而順利構建房屋。在此過程中,幼兒的空間概念以及運用都得了有效的實踐和鞏固。

4.豐富科學經驗

幼兒在玩雪、玩沙、玩水、玩泥以及拼圖的過程中,可以快速積累豐富的科學經驗,例如在玩泥的過程中,了解到沙泥想要塑形需要與水融合。在玩水的過程中,了解到水是沒有味道和顏色的;在玩雪的過程中,了解到雪遇熱會融化而變成水。因此,在結構游戲中,幼兒可以積累豐富的科學經驗,并且將經驗納入到知識體系中,對幼兒的未來成長起到積極的作用。

5.養成動手習慣

無論是結構游戲還是科學活動,都要求幼兒親手操作,鍛煉幼兒的操作能力以及協調能力,促進幼兒身體發育。而在游戲結束后,幼兒在收拾和整理玩具的過程中,還可以幫助幼兒養成物歸原位的好習慣。

6.促進思維發展

兒童在3到5歲期間,是思維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期間,幼兒的抽象思維、概括思維都得到全面的發展。在科學教育中開展結構游戲可以對幼兒思維起到良好的鍛煉效果,滿足幼兒對鮮艷、形象以及生動事物的興趣,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創新能力以及想象力的發展,

三、結語

總而言之,科學教育與結構游戲是幼兒園的重要教育形式,在科學教育中開展結構游戲,可以激發幼兒興趣,培養幼兒多方面能力,為幼兒創設自主、自由以及發展的活動環境。實現幼兒教育的價值,幫助幼兒快樂以及健康成長。

【作者單位:科爾沁左翼中旗舍伯吐中心幼涸 內蒙古】

幼兒科學教育論文:對幼兒科學教育的家庭指導

【摘 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組織與實施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本文旨在從家庭教育資源角度出發,在相關教育理論的指導下,對幼兒科學教育活動中科學高效應用家庭教育資源的方法進行探究,實現幼兒的健康全面發展。

【關鍵詞】幼兒;科學教育;家庭指導

一、對幼兒進行家庭教育指導的意義

(一)家庭在兒童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美國學者U.布朗芬布倫納的生態學理論,將幼兒置于其生存與發展的真實社會環境(社會生態網絡)中進行研究。他在研究中發現,在錯綜復雜的因素中,對幼兒影響最直接、最大的是家庭。他還指出兒童的發展過程是其不斷地擴展對生態環境的認識的過程,從家庭到幼兒園再到社會,兒童的生態過渡(即生態環境的變化)對其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他的理論讓我們充分認識到幼兒園、家庭、社區,尤其是家庭在兒童發展中的獨特作用。

(二)家庭教育在兒童發展中的重要性

人的教育是一項系統的教育工程,這里包含家庭教育、社會教育、集體(托幼園所、學校)教育,但在這項系統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良好的家庭教育對于孩子的發展,對后來的教育,都具有奠定基礎的作用。80年代末,國際教育成就評價協會學前項目研究得出“幼兒教育不等于幼兒園教育”的結論,賦予幼兒教育新的內涵,引起幼兒園課程的重大變革。將家庭教育納入課程,充分挖掘家庭、社區幼兒教育資源,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已成為國內外幼兒教育發展的趨勢。

(三)家庭科學教育是順應世界幼兒教育發展的潮流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師,應該擔負起教育的責任。家長應該轉變只注重孩子技能、技巧的發展的觀念,如繪畫、彈琴、認字、背詩等等,而應該重視滲透科學教育。孩子接觸最多的是父母,受影響最深的也是父母,如果家長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并且重視利用家庭的優勢對孩子進行科學啟蒙教育,那么對孩子科學素質的培養和發展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孩子會受益終身。

二、家長進行科學家庭教育的優勢

(一)家長可以促進幼兒科學素質的發展

在幼兒的生活中,突然發生的某一自然現象、自然物或有趣、新奇的科技產品和問題情境,都可以激發幼兒的好奇,吸引幼兒去探究、去解決。因此,幼兒科學教育更多的是隨機教育,它滲透在幼兒一日生活中隨機進行。每天發生的隨機經驗對幼兒而言是最自然、最有意義、最容易了解,也是最不會忘懷的,但如果不加以引導,也會成為過眼煙云,不會產生任何學習效果。例如:春天來了,幼兒發現空中許多飛舞的柳絮,教師和大家一起玩捉柳絮的游戲,游戲后引導幼兒思考:柳絮從哪里來的?有什么好處?有什么不好?怎樣避免呢?這些生活過程,它正是激發幼兒好奇心,引導幼兒探究的切入點。教師要抓住機會,運用一些問題讓幼兒去推理、思考、關注周圍的世界,從小接受科學啟蒙教育。

(二)同時,積極創造條件,有計劃、有目的地對幼兒進行科學教育也很重要。積極引導孩子去感知、去發現通過探索的過程,發現科學的奧秘,獲得成功的體驗,孩子會非常珍惜自己探索來的成功,會增強對探索的興趣。孩子喜歡玩水,每次洗手時,都是遲遲不肯出來。家長這時可以找來幾個大盆,裝滿水,利用家中瓶子、筷子、還有木塊、鐵塊等,讓幼兒玩水,引導幼兒在玩的過程中發現水的一些特性。東西放在水里有什么發現?水在紅瓶子里,為什么是紅色?筷子放在水里為什么看起來彎了?幼兒帶著問題去玩水、去探究、去討論,體驗探究和發現的樂趣,感受獲得科學知識的過程和方法。

隨機教育和有目的地教育,是家庭教育極其有利的優勢,對培養孩子科學興趣及探索欲望有非常好的幫助,二者都很重要。家長可以利用的條件很多,關鍵要掌握孩子的理解能力,孩子由于年齡特點導致了他們發展水平有限,很多科學道理孩子可能說不出來,但他們可以在家長的幫助下,在自己的水平上經歷科學發現過程,獲得科學經驗。家長利用條件、創造條件給孩子以科學發現的機會,孩子就在探索和獲取知識的過程中真正體驗到了科學精神。

三、指導家長對幼兒進行科學家庭教育的內容及方法

(一)大自然、大社會是家長對孩子實施科學教育最好的內容

大自然是個豐富多彩的物質世界,它們以各種形態展示給幼兒,是幼兒接受科學教育很好的場所。所以,家長要經常帶幼兒走進自然,觀察自然,研究自然,利用自然。例如:春天我們利用散步的時機,帶幼兒走進自然,跟幼兒一起捕捉蝴蝶、瓢蟲、蟈蟈等昆蟲,幼兒把捕捉的昆蟲先喂養,然后制作成標本,創設一個活潑可愛的昆蟲角。在活動過程中,幼兒的各種感知,通過聽、看、嘗、聞、觸摸,不僅滿足了好奇心和渴望主動發現、主動探究的心理,而且獲得了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和真實感受,從而產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二)利用生活中一切與科學有關的現象

除了大自然的科學知識,孩子還會在生活中遇到許許多多與科學有關的現象,如:有些物體為什么會往地上掉,而有些東西卻可以向上飛?這樣可以引出地球吸引力和比空氣輕的物體會向上飛的知識;冬季孩子在脫衣服時,有時會聽到衣服噼噼啪啪的聲音,家長就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向孩子解釋什么是靜電,并給孩子做一個“碎片跳舞盒”實驗。

(三)利用科普方面的書籍對孩子進行科學教育與培養

除了大自然和生活中的現象是可以隨機向孩子教育的內容,市面上關于幼兒科普方面的書籍非常的多,如《我們身邊的科學》、《小牛頓科學館》、《實驗萬花筒》、《科學全知道》、《尖叫博物館》、《法布爾昆蟲記》、《幼兒百科》等等。

四、結語

家長利用家庭教育優勢,對孩子進行科學教育十分重要,應該引起廣大家長足夠的重視。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中,孩子們通過從小學科W,獲得探究解決各種疑問的方法,并且能夠用這些方法去獲得更多的知識、解決各種問題,養成良好的觀察、思考習慣。為他們能夠順利通過21世紀科技發展的大門打好基礎,使他們成為未來社會的棟梁之才。

幼兒科學教育論文:幼兒科學教育中的探究性學習

《指南》指出“幼兒的科學學習是在探究具體事物和解決實際問題中,嘗試發現事物間的異同和聯系的過程。”“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然而,我們經常奉行一種簡單化的教育方式――告訴,忽視幼兒在科學活動過程中的主動探究。所以,在幼兒科學教育活動中要變“告訴”為“探究”,逐步建立探究性的學習模式。

一、引導幼兒提出問題初步掌握探究技能

問題是探究性學習的核心。幼兒有了疑問和問題,并產生想尋求答案的愿望,主動探究才進入了真正的準備狀態。如今的幼兒接觸的是一個更加廣闊的世界,旅行、媒體的影響,物質世界的豐富等使他們的世界復雜起來。許多刺激在同一時間作用于他們,他們就會對許多東西產生疑惑。探究是滿足好奇心的一個途徑,提出問題并尋求答案是必經的階段。幼兒滿腦子都是問題,似乎對每一件事情都很好奇:為什么電話機里能聽到人講話?電筒為什么能發出亮光?為什么天上會下雨,還會打雷?萬花筒為什么能看到千變萬化的花?小魚為什么只能生活在水中?彈簧是鐵做的,為什么有彈性?……可惜家長們并不是總有時間和能力幫助幼兒弄明白他們所提出的問題。所以,我們教師便處在一個特殊的位置,我們可以利用幼兒的提問,并以此為中心開展活動,幫助幼兒掌握初步的探究技能。

教師如何對待幼兒的提問,決定著幼兒探究技能的發展。幼兒的大部分問題是直接的,而且在尋求確切的信息。如果教師一味地提供這些信息,幼兒只學會了從別人那里得到現成的答案,而不懂得如何自己去尋找。所以,幫助幼兒掌握探究技能的途徑不是告知而是提問。教師所提的問題引導著幼兒思考方向和尋求答案的程序,教師的提問還會決定幼兒需要進行哪種類型的探究:“泡沫制品燃燒后會怎樣,埋在地底下又會怎樣?”暗示幼兒進行實驗;“我們怎樣固定這樣物品呢?”創設了解決問題的情景;“怎樣才能找到問題的答案呢?”鼓勵幼兒設計解決方案。當然,幼兒是有差異的,探索技能的培養也是很有個性的,我們要因人而異地進行。

二、支持幼兒收集資料主動吸納各種信息

要讓幼兒在活動中有充分的探究機會,如果只是教師一味地提供材料,幼兒在活動中會處于被動的狀態,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就會被遏制。因此教師應充分提供探究的空間,鼓勵幼兒自己尋找資料,讓幼兒根據自己的需要從不同的角度對探究的對象進行了解。鼓勵幼兒根據活動內容的需要,主動收集資料,獲取信息,這對幼兒產生問題意識,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主動獲取經驗,擴展興趣面都能起到積極的作用。例如,在組織“有趣的彈性”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幼兒V泛尋找和收集有彈性的物品,在把玩的過程中幼兒會發現生活中有很多物品是有彈性的,有的物體本來就有彈性,如彈簧、海綿、橡皮筋等,有的物體是利用彈性做成的,如沙發、蹦蹦床、電腦鍵盤等,這些物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方便,促使幼兒產生進一步探究“彈性”的興趣。

幼兒在自主收集資料、獲取信息中獲得發展,增加了探究問題的意識。幼兒在確立探究主題后會不斷產生新的問題,從而激發他們積極主動地去收集相關資料。例如:在開展“小麥”的主題活動中,幼兒發現,原來米磨成的粉叫米粉,麥子磨成的粉叫面粉。而在這之前,他們認為米粉就是面粉,面粉就是米粉。于是問題產生了:“哪些東西是用面粉制成的?”“小麥的作用除了用來做面粉之外,還可以用來干什么呢?”為了得到比較全面的答案,小朋友們忙開了。他們有的去詢問父母,有的查閱圖書,有的請爸爸媽媽到電腦上下載了許多有關的資料,有的讓爸爸媽媽帶他們到麥田、面粉廠進行實地考察。他們帶來了書籍上復印的資料,電腦里下載的圖片,帶來了啤酒、味精,麥稈做成的工藝品,在麥田里拍攝的照片等等。孩子們想了許多的辦法,最后得到的結果也許不是最完美的,但可貴的是幼兒在活動中學會了問為什么,有了問題意識,而且自發地尋找到了許多解決問題的方法,他們會帶著問題尋找資料,而不是對著問題束手無策。

三、幫助幼兒解決疑難,營造合作探究氛圍

幼兒在探究過程中往往是學中有探,探中有學,一般問題孩子們可以在邊學邊探中自行解決,而孩子不理解或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我們也不要過于著急,只要綜合幼兒的提問,提出一兩個重點問題組織幼兒合作探究即可。合作探究形式有三種,即生生合作探究、小組合作探究、集體探究,教師可根據活動的需要選用一種。如在引導幼兒將各種“商品”固定在不同材料制成的“貨架”上時,就可以引導鼓勵幼兒與好朋友一起商量,一起想辦法,一起解決難題,然后再交流自己的探究結果;在引導幼兒拆裝萬花筒時,又可引導幼兒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我的萬花筒是怎么拆的,你的萬花筒又是怎么裝好的,你的萬花筒出了什么問題,我的萬花筒又有什么不對勁,大家通過合作探究,集思廣益,思維互補,思路開闊了,對萬花筒的構造了解也就透徹了;而在“滴水實驗”活動中則可通過個別做實驗,再集體匯總、統計實驗結果,最終找到哪些紙吸水,哪些紙不吸水,哪種紙吸水最快等問題的答案。在組織幼兒科學教育活動中,我們要始終遵循《綱要》的要求,努力“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松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

合作探究可促進幼兒思想情感的交流,培養幼兒團結協作的精神,構建民主和諧的氛圍,養成良好的個性品質。那么,教師在幼兒合作探究過程中做什么呢?我們應該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密切觀察幼兒的探究活動,做好巡視指導工作,不斷點撥強化學生的合作探究。

以探究為本的學習,是一種積極的學習過程。我們在引導幼兒進行探究的過程中,盡可能做到讓幼兒在“活動”中學習,在“主動”中發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創新。

幼兒科學教育論文:如何上好幼兒科學教育活動課

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課是有目地、有計劃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多種形式的教育過程。幼兒園的教學是幼兒教育活動的一種特殊形式,是實施幼兒園保教目標的重要手段。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是讓幼兒學習科學知識,培養初步活動能力,開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探索動機。

一堂課教師準備的再好,如果不注意激發幼兒的興趣,集中他們的注意力,這樣的課就不會有好的效果。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組織有很多方法,現在談一談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做法,與同行共勉。

1 科學教育活動前為幼兒提供充分的材料

首先提供豐富的材料,為幼兒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條件。如:在“認識磁鐵”活動中,我為幼兒準備大小磁鐵若干和質地不同的板。如塑料板、木板、紙板、鐵板、玻璃板等,讓幼兒自己在操作過程中總結經驗,什么質地的東西可以吸,什么質地的東西不能吸。我還為幼兒準備了別針、鐵絲、鐵釘、鉛筆屑,可讓幼兒知道磁鐵隔著不同的材料仍然有吸引力。又如:在了解物體膨脹現象時,我為幼兒準備了用水泡過的黃豆、干黃豆、蝦片、玉米粒若干、癟乒乓球、香菇、茶葉、透明容器等,為幼兒提供足夠的材料,使每個幼兒都有探究的條件和可能,引起幼兒的探究的興趣,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引發幼兒想摸一摸,探究一下的愿望,使幼兒用多種不同的方法進行研究探索。

2 科學教育活動中教學方法應靈活多樣

2.1 發揮幼兒多種感官

在教學過程中要解放幼兒的口、眼、手、腦,讓幼兒充分感知、操作、探索、發現、歸納、概括。如:在教“風的形成”,可讓幼兒用嘴吹一根吸管而形成風,或在小盆里放上碎紙片,用扇子一扇紙片飛起來而形成了風。又如在“認識沉浮”時,讓幼兒自由選擇各種物體放到水里,讓幼兒擺弄、觸摸。在“空氣”單元教學中,讓幼兒用氣筒給氣球打氣,用塑料袋找空氣,用小瓶裝水觀察氣泡。在認識水果、干果時,為幼兒準備一些新鮮的水果和各種干果,讓幼兒自由的看、聞、摸、嘗。幼兒又在操作活動中,通過自己各種感官作用對有關事物留下深刻的印象。

2.2 實驗操作法

通過幼兒親自動手操作并參加實驗過程,讓幼兒在操作和探索中獲得豐富的科學知識和經驗。如:在“認識磁鐵”的活動中,為了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發展幼兒的遷移能力及創造能力,第一環節自由探索。為幼兒提供磁鐵和各種質地不同的材料,在玩的過程中注意觀察磁鐵的各種現象。當幼兒發現隔著厚塑料盒、厚泡沫板,小磁釘不易吸住鐵制品時,帶領幼兒討論為什么有的容易吸住,有的不容易吸住,使幼兒知道磁鐵隔著不同的材料仍然有吸引力。引導幼兒設法讓磁鐵在這些材料上站住,而且還要讓它們移動,來激發幼兒的主動探索。

2.3 提問討論法

在“物體膨脹現象”活動時,我向幼兒提出“怎樣才能使癟的乒乓球鼓起來?”“怎樣使香菇變大?”“為什么在夏天自行車車胎打氣過多易爆?”等。在“水的三態變化”,又向幼兒提出“水開的時候為什么會冒白氣?”“濕衣服在太陽下怎么會干?”“冬天里,小河里的冰塊是從哪來的?”等問題,先讓幼兒討論爭議,各予以見,然后在及時總結,對幼兒的回答多認可,多啟發,調動幼兒參與討論的積極性。

4 科學教育活動的延伸

將活動區學習活動與游戲緊密相聯,從活動本身到活動的延伸,讓幼兒盡情的展現自我,開拓自我,豐富社會經驗。如在教了“認識磁鐵”活動以后,在活動區提供磁鐵及各種材料,材料中一部分是鐵制品,另一部分是木條、泡沫等,還可為幼兒提供幾個小碗,分別盛有混合著大頭針、回形針、扣子,在提供鑷子、筷子、小勺和磁鐵。

幼兒在擺弄中會發現磁鐵是將鐵制品與非鐵制品分離的最好辦法,最快捷的方法,同時幼兒在擺弄磁鐵時發現同極相斥,異性相吸的特點。在“認識水”的延伸活動中,幼兒可在自家的水盆或浴缸中盡情的玩耍,感受沉浮現象。在活動區中,幼兒有充分的操作時間,在活動中我不進行直接指導,而是強調讓幼兒通過直接與材料的交互作用,去發現去思考,解決面臨的各種問題,重視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

總之,兒童是主動學習者,在科學教育活動中,他們是主動的探索者、研究者、發現者,知識經驗的主動建構者。教師要支持和引發幼兒的操作、探究、實驗、制作等活動,在獲得了大量的特例、豐富具體的實際經驗的基礎上歸納、概括,最終得以真正和內化,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要讓幼兒真正的做科學的小主人,體驗和發現成功的快樂。

幼兒科學教育論文:小議幼兒科學教育的具體教學方法

【摘 要】科學教育是幼兒探索世界的啟蒙教育,對幼兒養成主動的學習習慣很有幫助,教師的教學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幼兒天生好動,需要教師引導他們去學習,才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幼兒教育 科學教育 教學方法

幼兒科學教育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幼兒對周圍物質世界形成一定的認識,重在培養他們對科學的探索,對學習的興趣以及掌握科學的方法。科學教育是幼兒最開始接觸科學的學科,讓幼兒對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學好科學對幼兒以后的學習都很有好處,所以教師必須加以重視。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選擇正確的教學方式,才能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那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如何選擇有效的教學方式呢?以下是我的幾點見解,在此和大家共同探討。

一、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因為年齡的限制,幼兒天生好動且注意力不能集中太久,所以教師的教學方式就顯得非常重要了,也正是因為年齡的幼小所以對幼兒的科學教育不用深入教導,他們也不能理解深奧的科學原理,在教學過程中,這些幼兒的成長特點都是教師應該考慮的。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教會幼兒保持安靜,盡可能的延長幼兒的注意力,而教學的吸引力就是幼兒注意力集中的關鍵。孩子的興趣很廣泛,因此教師要抓住幼兒喜歡的東西,這樣更能使他們認真聽課,學習新知識。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幼兒也是如此,只有讓他們對學習科學產生了興趣,教師的課堂才能開展起來。因此教師需要把課堂設計活,把知識的講解注入鮮活的場景,讓幼兒可以在課堂中動一動手,摸一摸要學的東西,讓他們聽聽關于科學的神奇之處,讓他們產生濃厚的興趣。針對幼兒開展的課堂形式要以游戲為主,對幼兒來說,游戲是最吸引人的,也是很好玩的,因此,教師在科學教育時也可以采用這樣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參與到游戲中去,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學習科學知識,這樣也可以慢慢地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和保持幼兒的好奇心,并且他們的動手能力也會相應的得到鍛煉。玩游戲就是情景式教學的一種,實踐證明,游戲教學十分受幼兒歡迎。

教師應該盡可能多的準備好相關材料,在教學中注重動手操作這一環節,以便讓幼兒都參與到這一環節,讓他們動手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他們去體驗這一過程的快樂。在操作過程中,幼兒的注意力不僅會集中,也會學到更多的知識,比如學習物體沉浮的問題,通過情景式的教學,幼兒可以實際觀察到物體沉浮的樣子,對此他們也會非常感興趣,也會發散他們的思維想象考慮更多問題,比如有的學生會想到把一個物體放在鹽水里面會不會沉,放在泥水里會不會沉,放在油里會不會沉?通過這樣的活動幼兒可以發揮他們的創造力去假設更多的問題,通過這樣的教學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到了知識,也會加深幼兒的學習印象,從而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二、結合實際生活教學

幼兒的學習壓力不大,每天有大量的時間玩耍,這其中就有很多學習的素材,比如“太陽和影子”,一天中不同時間在同一個地方的影子是不一樣的,在課堂中通過講課幼兒可能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含義,這時候教師就可以告訴幼兒讓他們自己去觀察一下,去親身體驗一下太陽與影子的關系。幼兒對世界萬物都充滿著好奇心,通過觀察身邊物體的顏色、形狀等,認識它們不同的地方,從而豐富幼兒的視野。教師還可以通過組織春游等活動讓幼兒接觸更多事物,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大自然中找到學習的興趣,在這過程中教師也可以讓幼兒收集植物做成標本,讓他們體驗動手的樂趣也為了以后他們能觀察自己所收集的植物的變化,讓他們看到科學的力量。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培養幼兒學習和思考的能力。

教師要不斷地去引導幼兒觀察,要讓他們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之處,讓他們觀察大自然中的形形色色,這些都可以幫助幼兒積累學習經驗,積累科學經驗,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幼兒通過這些感知活動認識事物,時間久了就會在腦子里形成一定的印象,但因為幼兒好動,即時記憶好,但是常常是過了一會就忘記了所學的知識。所以教師要針對幼兒的這些特點督促幼兒反復記憶,要告訴幼兒為什么要去記住它們,目的是什么,記住了有什么好處。幼兒往往有很多為什么,想象力也很豐富,在他們表達的時候教師盡量不要去打斷他們,在他們說完以后教師就可以糾正他們的錯誤理解方面,鼓勵他們正確的地方,通過不斷的說話也可以提高幼兒的表達能力。

三、利用已有教學條件開展教學

幼兒的科學教育活動注重實踐,但是一些地方由于教學條件有限,素材不能俱全,所以教師要利用好已有的教學器材,利用好身邊的物品。科學教育是關于生活和自然的課程,所以在教學中結合生活是非常適合的,也因為此,在我們的身邊也有很多科學學科的教學素材,只要教師細心觀察,就會發現在已有的教學條件中,也會發現很多的教學器材,只要充分利用好這些,對于教好幼兒科學這一學科就足夠了。

在科學教育過程中要引導幼兒主動探索,尊重幼兒學習的主體地位,教師充當的是引導者的身份,不能直接把所有原理知識都告訴給幼兒,而是應該引導孩子去思考,去多想想為什么。科學是一個探索的過程,需要教師引導幼兒探索,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讓幼兒多感受自然感受生活,多舉身邊的例子。當一節課結束后,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進行一場交流會,讓幼兒們各抒己見,發表自己的見解,和同學互相討論,這樣可以加深印象,對知識也有鞏固作用,也可以鍛煉幼兒的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另外一方面,因為幼兒發育特征所以他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不好,很多句子都理不順,針對這個情況教師在交流過程中就可以引導他們運用正確的書面語言,鍛煉他們的邏輯能力。

科學教育是幼兒教育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精心準備科學教育活動,把課堂和生活結合起來,另外還要為幼兒創造更好的條件,讓他們多接觸大自然,多認識生活中的物品,讓他們在愉快的環境中學習科學,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教師也要具有創新意識,不斷的創設更多高效有趣的教學方案,一定要了解幼兒的心理發展特點,也要了解幼兒的行為特征,因為只有這樣教師才可以找出更多有效的教學方法。學習是一個不斷的過程,不僅是孩子們,教師也要不斷充實自己不斷學習,加強自身素質,提升自身專業知識水平,這樣才能不斷進步、不斷成長。

幼兒科學教育論文:上好幼兒科學教育活動課

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是有目的、有計劃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多種形式的教育過程。幼兒園的教學是幼兒教育活動的一種特殊形式,是實施幼兒園保教目標的重要手段。知識經濟的到來,新世紀的人才素質必然有新的標準,受教育者不但要有健壯的體魄、良好的行為品德、社會生存能力以及學習的興趣、習慣和智能,而且要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是讓幼兒學習粗淺的科學知識,培養初步活動能力,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探索動機。一堂課教師準備的再好,如果不注意激發幼兒的興趣,集中他們的注意力,這樣的課就不會有好的效果。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組織有很多方法,現將談談自己在教學活動中的做法。

幼兒生活周圍存在著無數有趣的自然現象,它們具體、直觀、生動的形象每時每刻都吸引著幼兒,隨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頒布與實施,更進一步提出了科學領域教育的重要性。《綱要》指出:“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覺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興趣。”因此,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科學教育活動中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規律,使各個領域的內容有機聯系、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操作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

一、科學教育活動前為幼兒提供充分的材料

首先提供豐富的材料,為幼兒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條件。如:在“認識磁鐵”活動中,我為幼兒準備大小磁鐵若干和質地不同的板。如塑料板、木板、紙板、鐵板、玻璃板等,讓幼兒自己在操作過程中總結經驗,什么質地的東西可以吸,什么質地的東西不能吸。我還為幼兒準備了別針、鐵絲、鐵釘、鉛筆屑,讓幼兒知道磁鐵隔著不同的材料仍然有吸引力。又如:在了解物體膨脹現象時,我為幼兒準備了用水泡過的黃豆和干黃豆、蝦片、玉米粒若干、癟乒乓球、香菇、茶葉、透明容器等,為幼兒提供足夠的材料,使每個幼兒都有探究的條件和可能,引起幼兒探究的興趣,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引發幼兒想摸一摸、探究一下的愿望,使幼兒用多種不同的方法進行研究探索。

二、科學教育活動中教學方法應靈活多樣

1.發揮幼兒多種感官

在教學過程中要解放幼兒的口、眼、手、腦,讓幼兒充分感知、操作、探索、發現、歸納、概括。如:在教“風的形成”,可讓幼兒用嘴吹一根吸管而形成風,或在小盆里放上碎紙片,用扇子一扇紙片飛起來而形成了風。又如在“認識沉浮”時,讓幼兒自由選擇各種物體放到水里,讓幼兒擺弄、觸摸。在“空氣”單元教學中,讓幼兒用氣筒給氣球打氣,用塑料袋找空氣,用小瓶裝水觀察氣泡。在認識水果、干果時,為幼兒準備一些新鮮的水果和各種干果,讓幼兒自由的看、聞、摸、嘗。幼兒在操作活動中,通過自己各種感官作用對有關事物留下深刻的印象。

2.實驗操作法

通過幼兒親自動手操作并參加實驗過程,讓幼兒在操作和探索中獲得豐富的科學知識和經驗。如:在“認識磁鐵”的活動中,為了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發展幼兒的遷移能力及創造能力,第一環節自由探索。為幼兒提供磁鐵和各種質地不同的材料,在玩的過程中注意觀察磁鐵的各種現象。當幼兒發現隔著厚塑料盒、厚泡沫板,小磁釘不易吸住鐵制品時,帶領幼兒討論為什么有的容易吸住,有的不容易吸住,使幼兒知道磁鐵隔著不同的材料仍然有吸引力。引導幼兒設法讓磁鐵在這些材料上站住,而且還要讓它們移動,來激發幼兒的主動探索。

3.提問討論法

在“物體膨脹現象”活動時,我向幼兒提出“怎樣才能使癟的乒乓球鼓起來?”“怎樣使香菇變大?”“為什么在夏天自行車車胎打氣過多易爆?”等。在“水的三態變化”,又向幼兒提出“水開的時候為什么會冒白氣?”“濕衣服在太陽下怎么會干?”“冬天里,小河里的冰塊是從哪來的?”等問題,先讓幼兒討論爭議,各抒己見,然后再及時總結,對幼兒的回答多認可、多啟發,調動幼兒參與討論的積極性。

三、科學教育活動的延伸

將活動區學習活動與游戲緊密相聯,從活動本身到活動的延伸,讓幼兒盡情的展現自我、開拓自我,豐富社會經驗。如在教了“認識磁鐵”活動以后,在活動區提供磁鐵及各種材料,材料中一部分是鐵制品,另一部分是木條、泡沫等,還可為幼兒提供幾個小碗,分別盛有混合著大頭針、回形針、扣子,再提供鑷子、筷子、小勺和磁鐵。

幼兒在擺弄中會發現磁鐵是將鐵制品與非鐵制品分離的最好、最快捷的方法,同時幼兒在擺弄磁鐵時發現同極相斥,正負極相吸的特點。在“認識水”的延伸活動中,幼兒可在自家的水盆或浴缸中盡情的玩耍,感受沉浮現象。在活動區中,幼兒有充分的操作時間,在活動中我不進行直接指導,而是強調讓幼兒通過直接與材料的交互作用,去發現去思考,解決面臨的各種問題,重視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

總之,兒童是主動學習者,在科學教育活動中,他們是主動的探索者、研究者、發現者,知識經驗的主動建構者。教師要支持和引發幼兒的操作、探究、實驗、制作等活動,在獲得了大量的特例、豐富具體的實際經驗的基礎上歸納、概括,最終得以真正內化。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要讓幼兒真正的“做科學”,體驗發現的樂趣和成功的快樂。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口爆吞精在线视频| 色一情一区二| 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天堂在线www天堂中文在线| 在线a级毛片免费视频| 亚洲日韩色在线影院性色| 亚洲字幕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夜夜欢天天干|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在教室伦流澡到高潮hgl视频| 亚洲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不卡| 亚洲av无码国产永久播放蜜芽| 又黄又爽又高潮免费毛片| 毛片24种姿势无遮无拦| 97久人人做人人妻人人玩精品 | av无码人妻无码男人的天堂| 欧美大肥婆大肥bbbbb| 图片区小说区激情区偷拍区| 柠檬福利精品视频导航| 乱子伦视频在线看| 毛片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成人 | 久久精品国产成人| 中文字幕欧洲有码无码| 国内少妇高潮嗷嗷叫正在播放| 日本大骚b视频在线| 亚洲乱码一区av春药高潮| 亚洲日韩性欧美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av一区乱码| 国产肥熟女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最新电影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a亚洲欧洲av|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 | 国产精品任我爽爆在线播放| 97一期涩涩97片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高清不卡一区二区| 精品丰满人妻无套内射| 午夜dv内射一区区| 男人狂桶女人出白浆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