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互聯網金融監管的目的
時間:2023-09-18 17:06:2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互聯網金融監管的目的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當前,業界和學術界還沒有形成統一的互聯網金融概念,市場習慣把所有涉及到金融業務的互聯網化經營模式都定義為“互聯網金融”,或者認為互聯網企業介入了金融領域就是互聯網金融。最早提出“互聯網金融”一詞的謝平這樣定義:在這種金融模式下,支付便捷、搜索引擎和社交網絡降低信息處理成本;資金供需雙方直接交易,可達到與現在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和銀行間接融資一樣的資源配置效率,并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大幅減少交易成本。
按照這一定義,金融產品作為各種數據的組合(不需要任何實際物流的支持)在網上實現數量匹配、期限匹配和風險定價,加上網上支付就構成了互聯網金融的核心。因此,基于互聯網公司“貼金”的模式,可以將互聯網金融主要分為三種模式:支付式互聯網金融、融資平臺型互聯網金融和理財式互聯網金融。支付式互聯網金融:主要為涉及銀行支付結算體系的第三方支付,例如支付寶。融資平臺型互聯網金融:主要具體表現為以下兩種模式,一是線上P2P貸款模式。二是阿里小貸模式。理財式互聯網金融:這是傳統金融服務的互聯網延伸,當前互聯網金融發展的主要方向。如支付寶旗下一項余額增值服務余額寶、招商銀行推出的“微信銀行”等。
二、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風險分析
(一)法律不完善帶來的業務違規風險
目前我國關于互聯網金融還沒有正式的法律法規出臺,對于互聯網金融的定義、利益主體、權責劃分、監管主體等關鍵問題均沒有明確的界定。法律法規的不完善和政策的不明確成為互聯網金融長遠規范發展的阻礙,處于灰色地帶發展的互聯網金融極易開展違規業務,產生諸如非法集資、非法吸收公共存款、民間借貸糾紛等金融風險。
(二)監管創新不及金融業務創新帶來的技術風險
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讓金融擺脫了時間和地域的限制,金融創新層出不窮,而監管機構技術的創新和監管手段的創新滯后于金融業務的創新,帶來了一系列技術性風險。互聯網金融開放性和多樣性的特征更容易出現黑客可利用的漏洞,造成客戶資金和商家信譽處于風險中。
(三)網絡虛擬性和信用體系不健全帶來的信用風險
互聯網金融意味著交易雙方的所有資金業務活動都在虛擬世界中進行,增加了交易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放大了信用風險。打破互聯網金融信息不對稱的關鍵是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而我國信用體系的構建尚不健全。
(四)信息安全體系建設不足帶來的信息泄露風險
隨著云技術的發展,互聯網金融企業將大量數據存儲于云端,這意味著犯罪分子更容易竊取數據,得到企業信息和個人信息。據了解,2012年我國有84.8%的網民遇到過網絡信息安全事件,總數達4.56億人次,包括個人資料泄露、網購支付不安全、遭遇釣魚網站等。
三、加強我國互聯網金融監管的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法律體系,推動互聯網金融合規發展
互聯網金融法律法規的設立應以支持產業創新、推動產業合規發展為前提,減少硬性規定設計。盡快出臺針對各類互聯網金融模式的規范性法律法規,對互聯網金融的業務范圍、發展方向、監管辦法及違規處罰、退出機制等相關內容作出界定,從宏觀層面上將其納入法律監管框架之下。
(二)構建協調合作監管框架,引導互聯網金融穩健發展
互聯網金融突破傳統金融業分工,模糊了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的界限,同時包含計算機網絡技術等新內容。因此,互聯網金融監管必須聯合央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工信部各相關部門共同開展,形成監管機構之間的協調機制,實現金融監管信息共享,打造金融監管的統一標準、統一管理和統一網絡。
(三)創新改革監管方式,利用先進技術加強非現場監管
金融監管應與時俱進,推出新的監管理念和監管手段,加快構建互聯網金融非現場監測指標體系,通過計算機將大量的金融業務數據進行自動分析,綜合評估金融機構內部業務發展的風險狀況,建立非現場監測預警機制,形成實時跟蹤監測系統。
(四)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完善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制度
逐步形成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利用互聯網金融企業掌握的大數據分析企業、個人信用,實現互聯網金融行業內部征信系統。制定互聯網金融消費者保護管理辦法,對交易過程中的風險分配和責任承擔、機構的信息披露、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等作出明確規定。
四、我國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的初步構建
(一)監管原則和目的
依托于計算機技術的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需要寬松的創新環境,過于謹慎、嚴苛的監管措施有可能抑制其創新發展。因此,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應堅持非審慎性監管原則。監管的主要目的是使互聯網金融交易更加安全、公平、有效,金融消費者權益得到保障。
(二)監管主體
考慮到互聯網金融的綜合性、多領域、電子化等特征,監管主體應包含各級政府、各級金融監管部門(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工商稅務部門、工信部、公安部、行業自律組織等。
(三)監管職責
1.各級政府。一是明確各監管主體的職責范疇,協調監管主體間的工作,確保不出現重復監管、監管漏洞等問題。二是形成互聯網金融監管聯席會議制度,加強監管主體間的溝通交流。三是盡快完善互聯網金融立法,填補法律空白。
2.各級金融監管部門。一是人民銀行應牽頭組織各金融監管部門工作,協調各類監管事宜。二是推動成立互聯網金融行業自律組織和互聯網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機構。三是開展互聯網金融企業日常監管工作,以非現場監管為主,現場監管為輔。四是協助互聯網金融企業打造內部征信系統,并與人民銀行征信系統對接。
3.工商稅務部門。加強對從事互聯網金融企業業務、稅收情況的監管,適當加大檢查頻率和深度,充分收集第一手信息,及時反映該類機構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4.工信部。加強金融監管部門的技術力量,建立互聯網金融企業非現場監管系統,提高非現場監管水平。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金融監管;網上銀行;網上支付
[DOI]10.13939/ki.zgsc.2016.05.094
互聯網金融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迅速地改變著傳統的金融業。互聯網金融在當前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環境下,面臨著極大的挑戰和機遇,要想更好地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就需要加大創新,加強互聯網金融的監管,確保監管到位,只有這樣,才能夠不斷地促進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因此,要加大對于互聯網金融方面的研究,特別是要研究如何確保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力爭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借鑒作用。
1 互聯網金融監管現狀
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有力地促進了我國經濟的蓬勃發展,同時也推動了我國傳統金融業的改革。但是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同樣面臨著復雜的環境和風險,從而給監管提出了更多和更高的要求。互聯網金融往往涉及面廣,監管主體包含眾多,如公安部、中國人民銀行和證監會等,文章從監管的主體方面分析了我國互聯網金融目前的監管現狀。
(1)網上銀行。在2001年,中國人民銀行并實施了網上銀行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其目的是為了規范我國網上銀行業務的發展,同時防范金融風險,保護客戶的合法利益。在此辦法中,對于風險管理、法律責任等作出了明確的規定,為網上銀行業務的健康向上發展提供了依據,但是此辦法也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如原則性的規定太多,操作性較差,因此,在2007年被廢止。在2005年,我國銀監會在總結和借鑒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制定了電子銀行業務管理辦法,進一步明確了電子銀行業務的風險管理、業務辦理、法律責任和監督管理等,并在2006年全面實施,推動了網上銀行的發展。
(2)網上證券。在證券方面,我國是不允許在網上直接發行證券的。在2012年,證監會通過了證券發行與承銷商管理辦法,并對其中的一些規定進行了相應的修改,從而允許在網下配售和網上發行,并且可以根據申購的實際情況,來調整網上和線下的比例。
(3)網上保險。在2011年,為了進一步促進互聯網保險業務的規范、健康、有序發展和防范網絡欺詐風險等,保監會起草了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規定的征求意見稿,針對網絡保險業務的經營資質、監督管理和法律責任等方面做出了較為詳細具體的規定。在2011年,保監會還針對互聯網保險的銷售門檻、信息披露和經營的規則做出了相應的規定,并在2012年開始實施。
(4)網絡支付。為了規范我國的電子支付業務、防范風險和確保資金安全等,在2005年,中國人民銀行明確地將電子支付業務納入監督管理的范圍之內。在2010年,中國人民銀行了相應的監督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同時根據辦法和細則向符合條件的非金融機構發放相應的支付許可證,同時向其行為進行管理和監督。
(5)網絡借貸。在當前的情況下,進行網絡借貸,需要獲得營業執照、經營許可證和備案經營范圍等。我國針對民間借貸的問題,還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進行監督管理。在2011年,銀監會了相應的風險提示通知,警示銀行防止借貸風險向銀行體系大幅度蔓延。
(6)網上PTP理財屬于一種民間借貸理財模式,指個人與個人之間的借貸,而PTP理財是指以公司為中介機構,把這借貸雙方對接起來實現各自的借貸需求。借款方可以是無抵押貸款或是有抵押貸款。而中介一般是以收取雙方或單方的手續費為贏利目的或者是掙取一定息差為贏利目的的新型理財模式。目前市場上有很多類似的公司和不同的產品,收益率也不一樣,建議消費者謹慎地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產品。
(7)互聯網眾籌。互聯網眾籌是基于“互聯網+金融”所創新的一種模式。互聯網眾籌有效地解決了很多公司資金問題,也給普通大眾提供了一個投資好項目的機會。但是眾籌后資金怎么監管是一個問題,經常出現眾籌后,使用資金方消失,或者提供劣質服務,欺騙大眾。
2 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原則
針對我國的互聯網金融監督管理的原則,要在總體上體現出包容性、開放性和適應性,要給創新留有一定的發展空間。同時,還要按照一定的規范來開展互聯網金融業務,要維護好競爭秩序,公平經營的環境,構建良好的金融監督管理環境和體系。總之,互聯網金融要在風險和創新之間達到一個平衡,在創新和發展的同時,要按照總體要求進行探索和完善監督管理。
(1)為實體經濟服務。互聯網金融要為實體經濟服務,通過市場導向,來提供服務的效率和能力,在監管上要加強引導和糾正,確保互聯網金融不會脫離監管。如P2P要充分發揮好籌資平臺,切忌以互聯網的名義進行非法集資或者非法吸收存款等違法活動,互聯網金融監管要體現出一定的約束性和引導性,從而為實體經濟更好的服務。
(2)利于宏觀調控。通過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利于對金融的宏觀調控。在出臺相應的監督管理政策時,要充分考慮互聯網金融所造成的影響,如資金流動性的影響、P2P網貸的發展會對信貸規模產生何種影響等,這些
都是需要監督管理政策充分考慮的因素。
(3)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互聯網金融可能會通過相應的科技手段或者渠道來放大金融的系統性風險。互聯網金融存在著很多的科技信息風險,如在二維碼中植入病毒或者木馬,導致資金損失和信息泄密等,互聯網金融所存在的風險也有可能引發傳統的金融機構風險。互聯網金融的監管任重道遠,在很多領域都存在著漏洞,因此要高度關注和防范這些風險隱患,確保不會發生系統性的金融風險。
(4)維護客戶合法權益。維護客戶的合法權益,也是金融監管的內容和重點。要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和法律法規保護制度,要將互聯網金融的客戶合法權益納入,重點加強客戶的信息保密、充分維護好客戶的信息安全,確保客戶的合法權益能夠得到有效的保障,要依法嚴厲的打擊各種損害客戶合法權益的行為。
3 加強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對策
(1)國家出臺互聯網金融監管指導意見。要充分發揮出中國人民銀行的協調作用,要同證監會、保監會和銀監會等部門制定出關于互聯網金融監管的意見,同時要上報給國務院,批準后方可實施。針對互聯網支付、P2P、互聯網理財和保險等業務,也做出了相應的原則性規定,明確了監管的要求。國務院出臺了相應的監管指導意見,將互聯網金融業統一起來,體現了互聯網金融的統一性和整體性,也能夠有效地避免監督缺乏和監督重復等的問題產生,在一定程度上利于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和發展。
(2)監管部門出臺實施的細則。在監管的過程中,要明確監管主體,要按照誰批準誰監管的原則,同時結合相關業務來出臺具體的監管辦法和指導意見,針對互聯網支付,要嚴格按照第三方支付的規章進行監管,還要及時地進行創新,預防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針對P2P網貸,由銀監會進行監管和出臺管理辦法,如果單純作為信息中介,不予發放牌照,如果是信貸中介,可以考慮發放牌照。
(3)加強對互聯網金融監管方面的協調。互聯網金融業務有著跨行經營的特點,要加強監管部門間的配合和協調溝通,建立監管協調制度。在具體的監督過程中,還需要加強同工信部、公安部等各個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要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完善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通過建立監測和分析制度,加強互聯網金融的經營和安全監測。
(4)充分發揮行業自律管理的作用。行業自律在互聯網金融中,往往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行業自律,能夠規范行業發展,我國要通過互聯網金融的行業自律作用,力爭形成統一的行業標準和行業協會,不斷引導互聯網金融規范發展。
(5)各部門協調,避免各自為政。作為一個新生事物,需要各部門協調配合,才能適應新形勢。
4 結 論
總之,在當前錯綜復雜的環境中,要想做好互聯網金融監管,就需要不斷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建立和健全相應的規章制度和法律規范,采用先進的科技手段,協同多個部門共同監管,力爭實現我國的互聯網金融走向健康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金融監管 法律問題
隨著我國互聯網技術的逐步發展,互聯網已經深深的影響了我們的生活狀態以及企業的生產方式,國務院“互聯網+”方案的出臺進一步推動了互聯網融入人們的生活,加快了生產企業通過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產業升級的步伐。而作為推動經濟發展最重要的資源――資金,在與互聯網相互融合的過程中創造了新型的金融模式。互聯網金融在互聯網的浪潮中應運而生,成為了一種新型的金融服務方式,在實現資金融通的職能時,創新了資金融通的渠道,改變了過去傳統的運作方式,在基于互聯網支付的基礎上,通過大數據分析的方式進行客戶信用管理及風險分析,從而搭建金融服務平臺,實現互聯網便捷的金融服務。在新型金融服務方式面前,舊有的金融監管出現不適用的狀況,需要依據互聯網金融的特點確定實施新型的監管方式,保證既能加強互聯網金融監管又不會妨礙互聯網金融的發展。
一、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缺少適用的法律條款和有力監督機構
作為新型的金融服務形式,原有的金融法律體系并不完全適用于互聯網金融所出現的各種糾紛,尤其是網絡安全維護及用戶個人隱私的保護等,這些方面原有的法律體系并不能完全適用。同時,對于金融來說至關重要的征信構建,也需要新的法律來進行規范。所以,目前對于互聯網金融并沒有完整的法律體系進行規范,容易出現各種權益糾紛和信息泄露等情況,嚴重影響了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展。
在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方面,目前的金融監督機構也無法對互聯網金融進行有效的監督。依據我國目前的金融發展方式,金融監管機構是通過銀監會、保監會、證監會等機構進行分業監管。而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方式是將保險、股票、債券等業務混合進行混業經營。所以導致金融機構無法正確對互聯網金融劃分監管范圍,從而對互聯網金融進行有效監督。由于互聯網金融的經營業務范圍廣泛,使得各個監管機構出現監管混合,這容易導致各個機構監管交叉,大大降低了監管的有效性。所以急需建立一個專業有效的監督機構對互聯網金融進行有效的監督,從而降低互聯網金融的經營風險,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保障消費者的有效權益。而有效的監督,更能從根本上促進互聯網金融的長遠健康發展。
2.客戶權益難以保障,違法事件多發
互聯網金融面向的客戶群體龐大,范圍廣泛,涉及到各行各業及多個地區。這就對互聯網金融對客戶權益的保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互聯網進行金融交易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安全問題,尤其是客戶信息的泄露。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依靠的是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但企業技術水平的限制容易使交易過程中出現漏洞,使不法分子有機可乘,盜取客戶的有效信息,進而從事不法行為,嚴重危害了客戶的人身安全。而且互聯網技術不完善容易使互聯網金融交易平臺受到不法分子攻擊,造成客戶資金流失,給互聯網金融的經營主體及客戶造成重大損失。
同時,互聯網金融缺乏有效的監管,互聯網金融的經營主體容易受利益誘惑,從事違法犯罪的事件。尤其是近些年互聯網金融領域多發的非法集資的事件,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不僅使得普通民眾的多年積蓄蕩然無存,還嚴重擾亂了金融市場的穩定,給金融市場的正常運轉造成了嚴重破壞。互聯網金融由于資金來源復雜多樣,群眾廣泛,且交易的產品多樣,容易成為非法洗錢的重災區。這就容易造成機構監管面臨困難,難以保障社會金融市場的和諧穩定。
3.容易加劇金融市場的動蕩
目前,互聯網金融缺乏統一、合格、規范的征信系統,不能正常使用人民銀行的信用體系。這就造成互聯網金融的經營主體不能有效對客戶的信用風險進行有效的評估,大大提高了互聯網金融經營主體出現不良資產的概率,嚴重危害了互聯網金融的穩定。同時,互聯網金融是依托互聯網建立的金融交易平臺,資金來源復雜,客戶主體多樣,一旦出現金融風險,會迅速波及到其他的金融交易市場,從而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甚至會影響正常的經濟運轉,給經濟發展帶來負面的效應。例如“泛亞”事件及“E租寶”事件,都是由于互聯網金融缺乏有效的監管,導致惡性金融事件的發生,嚴重影響了社會的穩定。互聯網金融平臺在吸納社會資金之后,需要通過各種投資渠道進行資金管理從而獲得利潤。由于投資存在著風險性,互聯網金融平臺的規模較小,自身抵抗風險的能力較差,所以一旦出現金融風險,將會使得風險牽涉的范圍廣泛,引發大范圍的金融風險,影響社會經濟健康發展。
二、加強互聯網金融監管的法律建議
1.建立健全相關的互聯網金融的法律體系
通過充分研究現下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狀況,并借鑒國外互聯網金融監管的有效經驗,積極制定詳細可行的法律法規。既要包括互聯網金融的基礎法律,也要包括互聯網金融的專業法律。法律條款需要詳細規定監管機構及監管方式,并輔以相應的處罰條款,提升互聯網金融的違法成本,從而有效降低互聯網金融的違法機率。在法律條文中需要明確規定互聯網金融的合法經營范圍,讓互聯網金融的經營主體充分認識到法律的紅線范圍,避免由于范圍不清而對有關機構的監管造成不良影響。同時,立法需要充分保障客戶的個人有效權益,不僅包括資金安全問題,還包括個人信息安全等多方面的安全問題。
2.建立相應的監管機構,明確監管范圍
對于目前我國金融市場分業經營的狀況,需要深入研究互聯網金融的屬性,合理劃分監管機構,避免重復監管或交叉監管。人民銀行作為最高的金融監督機構,需要設立相應的部門,對互聯網金融的支付系統、清算系統等進行嚴格的監督,防止互聯網金融在這些方面出現重大風險,從而保障金融市場的安全。互聯網金融作為一種基于互聯網技術建立的金融交易平臺,有關機構在進行監督時,需要與其他機構合作,從金融、技術、稅收等多個方面把控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為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在有關機構對互聯網金融主體進行監督時,需要建立相應的大數據庫,對互聯網金融的各種交易信息進行數據分析,從而能夠實時掌握互聯網金融的運行狀態,快速發現可能存在的風險端口,并及時有效的實施措施降低風險發生的可能,確保互聯網金融經營主體的安全運作,切實保障客戶的資金安全。
3.明確機構監管的目的
相關監管機構在進行監督時,需要充分認識到自己實施金融監督的目的,從而才能靈活的采用法律法規對監督主體實施監督。金融監管機構進行金融市場監管的目的,是為了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實現金融市場的健康穩定,促進金融市場的發展。在對互聯網金融的經營主體進行監督的過程中,也需要充分認識到這些監督目標同樣適用互聯網金融市場。尤其是在保障消費者權益方面,有關機構需要加強這方面的措施。消費者在與互聯網金融平臺交易的過程中,由于資金有限等方面的影響,導致消費者與互聯網金融平臺并不能形成事實上的平等。這就需要有關的監管機構介入,從而確保消費者的權益在進行金融交易的過程中不會由于不平等的地位而遭受損失。
4.嚴格防范互聯網金融經營主體的違法犯罪行為
對于目前互聯網金融衍生出的各種經營方式,應該嚴格區分這些經營業務的性質,從而讓這些平臺明確自身經營的范圍,避免這些平臺出現違法吸納社會資金的情況出現。這就要求完備的法律體系能夠系統的區分各種金融服務平臺的性質,從而進行有效區分,保證監管的有效性,避免出現錯誤監管。由于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方式特殊,容易成為非法資金洗白的重要場所,因此需要進行嚴格監管,實施監督各項交易,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反制洗錢行為。由于互聯網金融是新興出現的金融服務平臺,所以需要監督機構不斷學習相關的互聯網金融知識,充分了解互聯網金融的運作方式,才能有效的監管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阻止其施行擾亂金融市場的行為。同時,相應的監管機構需要嚴格防范容易出現的金融風險,對其進行有效的規避。
參考文獻:
[1]楊義.中國互聯網金融理財監管的法律問題研究[D].山西
財經大學,2015.
[2]王珂.論互聯網金融P2P借貸的法律監管[D].長安大學,
“不管怎么樣界定互聯網金融,其健康發展還是要遵循金融業的一些基本規律和內在要求,核心還是風險管理。”樊爽文說,互聯網金融和傳統金融不是兩個隊里的陣營,不是你死我活,也不是說金融活動一旦在互聯網上做或者依托互聯網做就變得碰不得、摸不得。王科進稱,互聯網技術在銀行服務中的應用同樣會帶來新的風險,需要對風險積極探索研究分析,需要加強防范,要使互聯網在金融中的應用,在規范中發展。
在談到互聯網企業從事金融業務時,樊爽文表示,電子商務企業或其他互聯網企業不能以攪局、顛覆或是革命的心態去做金融,否則對金融環境是災難。因為歸根結底,互聯網金融屬于金融范疇。“快魚吃慢魚”的互聯網生存法則,在金融領域并不適用,只有審慎、穩健才能走得更遠。“任何一家金融服務提供者,其生死存續已經不僅僅是自己的事,而是關乎一定群體、一定區域,甚至影響整個金融系統,不可不慎重。因此,從事金融活動,還是要多一份審慎、少一點娛樂;少一點我是絲我怕誰的態度,保持一顆敬畏心為好。”
談到互聯網時代的金融監管,樊爽文稱,金融監管體制、理念和監管的方式都需要與時俱進,功能監管應該是勢在必行的一個要求。他認為,在互聯網時代,風險管理更加復雜,所以對金融監管來講,需要進一步加強,而不是放松。
王科進認為,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應用是一把雙刃劍,大量的銀行業務可以應用互聯網金融,也有很多非法的銀行業務、非法的金融活動也可以應用互聯網金融,互聯網提高了這些非法金融活動的規模、聚集的速度,危害的程度更大。因此,他主張加強對非法的互聯網金融活動的防范和打擊力度。
【關鍵詞】 互聯網金融 困境 對策
一、互聯網金融概述
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行業與互聯網技術結合的新興行業,利用新興的互聯網技術、在線支付功能和通信技術形成的新的金融模式。互聯網金融模式擁有互聯網、在線支付、搜索引擎等先進的網絡信息技術的支持,能夠在很大的程度上解決市場信息不流通的問題,使市場具有充分的實效性。運用互聯網交易的雙方在資金安全上所要承擔的風險非常低,金融產品的審閱、交易都可以運用在線支付的方式在網上進行,這種交易方式可極大降低交易過程中交易的成本,避免其他因素的影響。
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行業的根本區別在于其采用的媒介不同,互聯網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的特性賦予互聯網金融強透明度、高參與度、更好的協作性、更低的中間成本以及操作便捷等一系列傳統金融行業不能比擬的優勢。
二、互聯網金融發展過程中的問題研究
1、網絡安全問題
互聯網金融的網絡安全問題一方面是客戶信息安全問題,另一方面是支付安全問題。首先,客戶信息安全問題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關注,最近又引起了國家信息辦公室的重視。其次,就是支付安全問題,以支付寶為例,現在不但提供購物支付服務、銀行之間及銀行與“支付寶”之間的轉賬服務等基本第三方支付服務,最近又開始推廣“當面付”產品。支付服務品種越來越多,支付安全問題也是亟待解決。如何通過技術等手段更好的解決客戶信息安全問題和支付安全問題是互聯網金融發展過程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2、社會認知問題
包括余額寶在內的互聯網金融產品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著大型互聯網企業成功的互聯網商務平臺實現的。由于本身擁有眾多的客戶和支持者,互聯網企業基本實現了新產品上線,立刻贏得廣泛關注和信任,這也為新產品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是,如此成功的互聯網平臺也經歷了陣痛期才積累了眾多客戶源,并非一蹴而就。這樣成功的互聯網平臺畢竟還是少數,消費者是否能夠認同其他互聯網企業開發的金融產品還不一定。這就使得類似互聯網金融的大規模發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互聯網金融產品管理問題
互聯網金融發展至此,成功案例基本上都是由互聯網企業牽頭的。互聯網企業在互聯網營銷管理方面積累了非常多的經驗,傳統金融行業已經發展了若干年,在金融行業發展中的積累是互聯網企業不能相提并論的。面對老練的傳統金融行業,互聯網金融是否有足夠的能力持續管理好自己的金融產品,并與實力雄厚的傳統金融行業一較高下還是未知數。
4、法律規范問題
對于互聯網金融這個新生事物,到底適用哪一部法律進行規范,至今仍有非常大的爭議。就現在而言,互聯網金融產品如果出現問題,客戶的利益是否能夠真的有保證還不得而知,消費者是否有法律保障也還不確定。由于互聯網金融主體界定本身就缺乏法律依據,從而導致主體權利義務不清晰,監管主體不確定,監管范圍和方式不明確。另外,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界定不明確,金融行業也應有份權力清單,這樣可以在有效地處理自律與他律的關系下為民間金融提供相對自由的金融創新空間,從而為互聯網金融創新注入動力。我國既有的監管部門都是針對金融機構設立的,盡管有人認為功能監管可以解決監管缺位問題,但是思維定式導致了對于互聯網金融監管缺乏針對性,從而可能誘發互聯網金融創新發生以逃避監管為目的的異化。
5、金融監管問題
傳統金融行業的監管已經發展的比較規范,互聯網金融作為一個新興行業肯定在監管方面存在漏洞。互聯網行業與金融行業相結合所推出的金融產品因為并不受空間和時間約束,且客戶范圍廣泛,比傳統金融行業監管難度更大。如果不能解決好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問題,對于其未來的健康發展是非常不利的。對此,博鰲論壇上提出了“疏導”的方式。互聯網對金融的影響剛剛開始,過度的監管會扼殺創新。余額寶是攪動金融市場的鯰魚,它的意義不在于顛覆傳統,而在于敦促金融機構進行自我革新,因此,對余額寶的監管也應以疏導為主。
三、互聯網金融問題的對策研究
1、網絡安全問題
針對這個問題,支付寶選擇盡量將風險控制后臺化。例如,后臺會對客戶的支付進行在線監控,發生場景變化、支付習慣變化等做出跟蹤,如有異常安全等級自動提升。此外,還要完善金融信息安全基礎設施,滿足各種移動終端(包括電腦、手機等)的電子認證問題,有效保障資金交易的安全性,如CFCA新推出的三款產品。通信行業的運營商要建設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通信網絡,不隨意外泄客戶信息,保障業務的健康發展。要實時跟蹤網絡安全走勢,面對新出現的病毒,要在第一時間推出殺毒軟件,以幫助用戶及時殺滅病毒,保證網絡的正常運行;及時升級網絡,確保理財軟件的安全運行,達到較高的安全級。客戶對大額在線支付要謹慎,對網站可靠性要有基本的甄別能力,遇到欺詐受騙等行為,及時行使權力舉報。對客戶因網絡安全所造成的資金損失,要提供有效的理賠保障,與保險公司合作等等。
2、社會認知問題
國家應鼓勵和引導國有企業開展互聯網金融業務,接納國外有成功經驗的企業來華投資,形成國有資本、民間資本和外來資本相互競爭的和諧格局。動輒上萬、十萬的投資底線會讓不少資金緊張的投資者望而卻步,也會讓基礎消費人群心有余力不足。因此應降低投資下限,讓更多的普通人受益于新興的互聯網金融。要加強互聯網金融的宣傳力度,讓普通百姓了解足不出戶的理財所帶來的便利和收益,帶動更多的人資金投入;拓寬業務渠道,讓客戶享受更多的便利和服務,而不僅僅是單純的理財投資,比如支付日常生活開支以及消費;加強監管,提高安全性監控和資金保障,讓投資者有信心進行投資。
3、互聯網金融產品管理問題
要借鑒學習傳統金融行業的經驗,加強對產品的宣傳力度,吸引客戶投資;提高產品的風險監測,對可能發生的風險提早做好應對措施;明確精準的客戶定位,形成穩定的資金來源,減少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加強對收益性、流動性和安全性風險的管理,保持其優勢;投資門檻的下限優勢也是吸引客戶的重要因素,吸收社會閑散資金,但要防止特殊時期的高密度贖回風險;履行風險告知義務,防止風險規避型客戶轉出資金,對理財產品的規模產生威脅。
4、法律規范問題
(1)建立互聯網企業的征信制度。應當建立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征信制度,對P2P融資平臺、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相關參與人和利益相關方的交易數據建立信用數據庫,并要求互聯網金融機構與銀行合作,實現資金的第三方存管。同時,應當建立有效的反洗錢調查工作數據庫,對大額、可疑、復雜、跨區域的互聯網金融交易的賬戶信息和交易記錄進行重點排查,防止互聯網金融成為不法分子從事洗錢等違法犯罪活動的“溫床”。
(2)對互聯網金融企業實施業務許可證制度。現階段監管部門可以先對某些實力比較雄厚、專業化程度較高的互聯網企業頒發業務許可證,特別是要嚴格掌控P2P融資平臺和第三方支付平臺的運作模式和資金流向,在這批互聯網企業發展成熟之后再逐漸放開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準入條件,降低準入門檻。
(3)建立互聯網金融糾紛救濟制度。互聯網金融立法應當對互聯網金融業務的信息披露和風險揭示進行強制性要求,因風險揭示、信息披露方面的違規操作而造成的損失,投資者有權進行追償。同時,立法應當暢通投資者的投訴渠道,如設立受理投訴的專業委員會、設置投訴咨詢熱線和網絡平臺等;應當強調互聯網金融投資教育,提高投資者的風險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4)制定監管規則及虛擬金融服務行業自律準則。對監管機構而言,由互聯網金融發展所形成的虛擬金融服務市場是一個信息高度不對稱的市場,對其進行監管需要多方協力。政府應制定監管規則,細化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原則,界定互聯網金融業的經營范圍,設立規范的互聯網金融行業準入門檻,設定網絡金融行為的指引性規范和國家標準,甚至可以采用負面清單模型對違規行為進行明確警示,以實現市場良性競爭。互聯網金融企業可以成立行業協會,實行行業自律。
5、金融監管問題
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應該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
(1)明確監管主體,完善監管體系。理順各類互聯網金融模式的業務范圍,并在此基礎上明確監管主體、監管對象和監管范圍;針對互聯網交易特點,通過加強信息技術非現場監管建立有效的風險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理機制;針對跨國互聯網金融活動,加強與其他國家的監管合作與協調。
(2)從法律法規層面加大對互聯網金融的立法力度。明確互聯網金融交易主體的責權利、行業準入門檻、交易行為規范;完善對互聯網金融犯罪責任追究的法律規范;制定互聯網金融公平交易規則以及安全法規。
(3)加快信用體系建設,加強互聯網金融監測。
(4)借鑒國外金融監管的經驗教訓,加快金融監管的步伐。任何事物都有其初級的發展階段,互聯網金融為傳統金融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動力,促進了經濟增長,但其在發展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也不能忽視,這對于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前景都是巨大的挑戰,應借鑒國外金融監管的經驗教訓,加快金融監管的步伐。
【參考文獻】
[1] 張莉: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現代商業,2015(9).
[2] 白靜:互聯網金融創新的法律規制――以余額寶的發展與監管為例[D].河北經貿大學,2014.
關鍵詞:中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現狀;風險;監管;對策與建議
1互聯網金融內涵
互聯網金融是一個組合體,是傳統金融與現代互聯網技術的有機結合,傳統的金融企業可以通過互聯網技術進行資金的匯聚、支付、轉移、投資和理財等功能。在大數據和云計算的技術基礎上,客戶通過互聯網金融工具可以免去到金融機構辦事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只要懂得如何在網上進行操作,客戶就能夠足不出戶解決絕大多數的業務,方便客戶的同時也能夠節省金融企業的辦公成本和用人成本,達到一個雙贏的結果。目前,中國已經出現了許多典型的互聯網金融形態,如四大國有銀行的網上銀行、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平臺、P2P網絡借貸、比特幣等數字貨幣以及金融互聯網門戶等。
2中國互聯網金融風險分析
2.1技術風險
互聯網金融的技術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互聯網金融軟件存在漏洞。互聯網金融軟件是依托于網絡的,當然就是存在被網絡攻擊的可能性。即使是再堅固的防火墻和防御體系,也存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可能,遭到有心人的惡意攻擊即有可能產生技術風險。除此之外,計算機作為互聯網金融的硬件設備,容易受到自然災害或認為的破壞,導致信息的篡改和丟失。二是客戶的身份存在偽造的風險。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客戶身份被偽造以至于資金產生損失。客戶身份被偽造的原因有很多種,可能是客戶自身的不小心導致身份信息被泄露,可能是金融機構的防護措施不到位導致客戶身份被泄露,還有可能是被詐騙機構惡意盜取身份信息。三是未經授權的訪問。這種情況下,黑客和病毒程序,比如針對網銀的木馬程序,直接對網上銀行發起攻擊,攻擊成功后就直接盜取客戶的信息,威脅客戶的資金安全。
2.2信用風險
互聯網金融的信用風險就是指金融交易者在合約到期后依然沒有履行按照合約所規定的款項進行還款的義務,從而導致產生經濟損失的風險。在傳統的金融企業中,對于客戶的信用評估已經有了較為成熟的體系,信用評估的結果也較為符合現實情況,金融機構的信用風險較低。在互聯網金融中,雖然也有一定的信用評估程序,但是相對于傳統金融機構來說,互聯網金融的信用評估較為簡單,程序少,通過率高,行用風險較大。拿支付寶的花唄舉個例子,只要你在支付寶上的芝麻積分達到600分就可以開通花唄,而芝麻積分只要你在淘寶上進行交易就能夠輕松獲得,總體上來看存在較大的信用風險。
2.3法律風險
互聯網金融的法律風險是指在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以及投資者進行業務往來的過程中沒有特定的法律作為依據,或者是沒有按照合同的規定履行合同中的義務而導致不良法律后果的風險。互聯網金融作為一個新興事物,自然也不能排除在法律之外。但是現有的法律主要是針對傳統金融行業的,對于互聯網金融的法律相對來說不夠完善,有很多領域都缺乏相應的法律監管,存在很多灰色地帶和法律漏洞。互聯網金融的法律風險主要涉及刑事法律風險、民事法律風險和行政法律風險。
2.4操作風險
操作風險主要是指互聯網金融企業或機構人員操作不當或者是操作流程存在缺陷等原因導致的直接或者間接的損失。操作風險一旦發生,就會牽涉到交易的方方面面,有的甚至可能會無法控制,因此要注重防范操作風險的發生。造成操作風險的原因多種多樣,主要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方面:一是互聯網金融企業或者機構自身內部的操作程序存在缺陷;二是操作人員的技能素質不夠到位,在操作中存在人為的失誤;三是突然緊急發生的、我們沒有提前預料的事情,卻又無法做出及時的回應。這些原因其實主要還是由于現階段互聯網金融發展得不夠完善所導致的。
2.5資金安全風險
傳統的金融行業受到中國人民銀行的嚴格管控,由相對完善的規章制度來進行監管。同時,規定了與金融企業或機構規模相對應的存款準備金作為保障,有效地維護了客戶的資金安全。然而在互聯網金融中,在完成交易的過程中,有大量的資金滯留在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手中,而對這一部分資金的使用情況,我們不能完全控制。如果非法投資者將這一部分資金挪作他用,甚至用于不正當交易,產生的風險會導致客戶的財產出現巨大的損失。
2.6洗錢犯罪風險
洗錢犯罪主要就是指將來源不合理的收益,經過一系列程序使其合法化,通過金融行業是進行洗錢犯罪的一個重要環節。在傳統的金融行業中,已經有了相對嚴謹的程序來控制洗錢犯罪,由中國人民銀行牽頭,聯合各個金融機構進行洗錢監管,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在互聯網金融中,由于其獨有的隱蔽性和虛擬性,已經逐漸成為洗錢犯罪的新方式。除此以外,我國對于互聯網金融的反洗錢犯罪缺少了相關的法律法規,無法很好的打擊互聯網金融上的洗錢犯罪活動。例如最近由于勒索病毒而名聲大噪、身價暴漲的比特幣,就為反洗錢的監管增加了一定的難度與阻礙。
3中國互聯網金融風險監管存在的問題
3.1現有金融監管制度無法涵蓋所有互聯網金融業務
金融監管的目的是為了維持金融業健康運行的秩序,最大限度地減少銀行業的風險,保障存款人和投資者的利益,促進銀行業和經濟的健康發展,同時也能夠確保公平有效地發放貸款,避免資金的亂撥亂化,防止欺詐活動或者不恰當的風險轉嫁。在傳統的金融行業中,已經有了一套完善的監管制度,金融機構的建立和退出都要獲得金融管理部門(包括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以及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的審查批準,日常業務工作的進行要受到他們的監督,工作人員進入這個行業也要獲得他們合法的相關資格認證。然而在互聯網金融行業中,監管信息無法完全集中、業務種類復雜、監管方面多,存在監管重疊的同時也存在著監管缺位,監管資源浪費現象比較嚴重。
3.2互聯網金融監管主體不明確,執法不到位
互聯網金融行業作為互聯網與金融行業的交叉領域,專業性程度高,這樣的復雜程度迫切需要設置一個專門的機構來對其日常業務進行專門的監督管理。可是,在現存的監管制度中并沒有這樣的機構。監管重疊與監管缺位出現的主要原因就是在現存的管理制度中沒有明確規定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工作由哪個機構進行。因為監管主體的不明確,所以在執法過程中也就存在了要不沒有人管,要不都來插上一腳的亂象。
3.3監管手段落后,缺乏現代化科技手段
發展互聯網金融的目標就是運用現代化的手段來實現大數據、云計算和數據共享,從而提高金融企業或機構的業務處理速度,方便客戶,讓客戶可以隨時隨地處理自己的資金。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證客戶的資金和信息安全。隨著現代化和信息化的程度加深,互聯網金融中所需要的科技也越來越先進。然而,在現實情況中,我們會發現用于互聯網金融監管的技術和手段與當前在金融行業中的科技水平并不匹配,存在監管手段相對落后的情況。
3.4監管政策和措施存在漏洞
針對互聯網金融行業,政府已經出臺了不少相對應的政策法規和監管措施,但是這些政策制定出來以后改變的機會就很少,一般都會持續好長一段時間。然而,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速度又是日新月異,不斷有新的業務、新的設備、新的技術投入到使用中,這就會導致監管政策和措施落后于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導致金融監管出現空白地帶,危及互聯網金融的發展。
4加強中國互聯網金融風險監管的對策及建議
4.1明確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原則
原則具有指導性的作用,在互聯網金融的監管過程中明確原則可以為監管指明方向。2015年,中國人民銀行就明確提出了互聯網金融監管的五大原則。第一,互聯網金融創新必須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合理把握創新的界限和力度。第二,互聯網金融創新應服從宏觀調控和金融穩定的總體要求。第三,切實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第四,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第五,處理好政府監管和自律管理的關系,充分發揮行業自律的作用。這些原則的提出,是互聯網金融監管的一大進步。
4.2盡快構建完善的征信體系,建立信用黑名單
在互聯網金融業務中,兩個最顯著的特征就是匿名性和跨時空性,所以這就要求交易雙方的信用良好,以此來減少由于信息不對稱導致的風險。一旦有一方惡意違約或者實施詐騙行為,就會對另一方造成嚴重的資金風險。更重要的是在互聯網金融中追討資金不像傳統金融中那樣方便和有跡可循,互聯網金融中進行追討非常艱難,絕大多數是無法全額追回的。因此我們要構建完善的征信體系,同時建立信用黑名單,在信用黑名單中的客戶可能會無法進行貸款或者貸款需要相對較高的利率。
4.3培養同時掌握金融知識和互聯網技術的監管人才
互聯網金融作為金融和互聯網的交叉領域,需要兩方面的專業知識,因此,在監管過程中,我們也需要培養同時具有金融專業知識和互聯網技術的專業人才。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融合兩個領域的專業知識,及時迅速地發覺互聯網金融業務中所有風險點,利用自身的知識進行監管。除此之外,由于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迅速,知識體系更新快,互聯網技術變化頻率高,所以即使是已經同時掌握兩個領域的專業性人才,也要注重自身業務能力的提高和自身知識的更新。
4.4加強投資教育,樹立謹慎投資理念
互聯網金融產品一般都是虛擬產品,產品形式多樣且專業程度高,如果客戶的自身認識和投資素質太低的話,會比較容易被互聯網金融從業人員的推銷所說服,從而在不是十分了解產品內容、明確收益效果的情況下盲目進行了投資。所以,我們可以為客戶進行基礎的投資教育,傳授一些基本的投資知識,減少客戶被忽悠的情況,幫助客戶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
5結語
在現代化和信息化的浪潮中,互聯網金融作為新興產品,是金融行業進行改革的必由之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必須對互聯網金融中可能遇到的風險進行透徹地分析和研究,完善監管,保障大家的利益。
參考文獻
[1]李安.互聯網金融的風險特征、監管原則和監管路徑[J].學術交流,2014(08).
[2]李仁森.關于中國互聯網金融風險監管問題的思考[J].信息系統工程,2015(02).
[3]魏鵬.中國互聯網金融的風險與監管研究[J].金融論壇,2014(07).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金融創新;金融監管。
引言
中國的互聯網金融元年,發生在2013年。在此之前,互聯網金融行業已經開始緩慢發展,逐步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態勢。到了2013年,互聯網金融迅速被大眾所熟知及接受。201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互聯網金融納入其中,為了扶持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穩步發展,政府監管部門正在努力。我國互聯網金融的興起和各類金融產品的不斷開拓創新,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長期以來困擾我國小微企業的“融資難”問題,給小微企業獲取融資帶來了心的方法和路徑。然而,在蓬勃發展的背后也隱藏著各種風險。對此,應該全面了解和認識互聯網金融環境下的新型金融產品,掌握其中的金融運行機制,并提出有針對性的監管措施,才能真正走出一條適合我國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道路。
一、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特點
(一)互聯網金融的普惠性
當下,互聯網已在全國普及。接入互聯網后,任何人都可以在互聯網上獲取各種各樣的信息。金融與互聯網進行結合,使得金融能夠接觸更多人,并給更多的用戶群體帶去福利,即“普惠金融”。以往,傳統金融機構服務的貸款客戶均為具有穩定融資需求和還款能力的大企I客戶,小微企業無法從這些機構獲得貸款。伴隨著互聯網的開放性,交易雙方都能夠更容易地掌握對方的信息,避免了信息不對稱,更多的小微企業可以獲得融資。從投資角度來看,傳統的銀行理財對投資者設立了一定的門檻,一些手上小有閑錢的投資人無法獲得理財服務。互聯網金融打破了地域限制,可以將來自不同地區的投資者的資金集合起來進行投資,在項目到期后獲得一定的投資收益。從這一點上看,我國的互聯網金融滿足了更多人的金融需求,幫助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金融市場的交易。
(二)互聯網金融的信息化程度高
我國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加快了互聯網金融的信息化程度。依托互聯網,互聯網金融平臺進行信息的收集、加工、反饋、分析等。在互聯網金融市場上,信息是重要的資源。在此市場中,金融平臺及投資者可以收集到生產和流通、投資和融資的各種信息,如投資項目的基本情況、還款來源;市場利率和匯率的變化;資產的價格和收益;金融機構提供的中介服務及服務價格等。我國互聯網金融市場已經成為一個高度信息化的市場。
二、我國互聯網金融環境下的金融產品創新
我國互聯網金融的蓬勃發展,孕育了一大批創新金融產品,本文主要討論其中最典型的產品,即第三方支付、P2P金融平臺和互聯網眾籌。
(一)互聯網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是獨立于商家和銀行之外的支付模式。第三方支付是我國現代金融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互聯網經濟進一步發展的強勁推動力。2015年,我國第三方支付的交易規模進一步擴大,已經突破30萬億元大關。第三方支付最早是隨著互聯網電商的發展而興起的,近年來,這一新型支付模式發展迅速,且逐步由線上滲透到線下,滲透至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已經培養了一大批忠實用戶,而移動支付則成為越來越多用戶選擇的第三方支付手段。有預測顯示,到2020年,我國第三方支付市場的交易規可能接近50萬億元。
與此同時,在這一領域也發生了一些風險事件,如第三方支付機構挪用客戶資金、預付卡內資金出現問題等。這一行業還有待進一步監管,風險有待消除。
(二)P2P網絡借貸平臺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P2P金融平臺也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是我國互聯網金融市場中不可忽視的中堅力量。P2P即Peerto peer lending,通過互聯網平臺將資金需求方與資金提供方對接,借款人通過平臺發放借款標的,投資者通過平臺向借款人提供資金。由于互聯網打破了地域限制,能夠有效避免信息不對稱情況的發生,P2P平臺能夠以較高的效率迅速匹配借款人和投資者,滿足投資和融資雙方的金融需求。
此外,這些P2P金融平臺在某種程度上說推進了利率市場化的道路,由于小微企業也可以輕易達到其融資標準,整個社會的融資渠道都被拓寬了。通常來說,P2P平臺的借貸模式包括純線上和線上與線下結合兩種模式。線上模式指的是P2P交易的一切登記、審核、放款等都在線上進行,平臺不對項目進行線下真實性結合。由于這種方式極易造成信息的誤判,增加交易風險,目前大多數P2P網絡平臺采用的后面這種方式,即線上與線下結合。借款人在網絡平臺上借款標的項目信息,平臺對該項目的真實性、款項使用的合理性、還款來源的保障性等相關信息進行核實,確認無誤后再將項目給投資者,使投資人進行購買與投資。據統計,2016年,我國全年P2P網貸成交額已經高于2.8萬億元。由于相關監管部門提高了P2P行業的準入門檻,加大了對P2P交易的監管力度,我國互聯網P2P金融平臺發生問題的數量有大幅下降。然而,這一行業仍然需要加強管理,才能健康發展。
(三)互聯網眾籌
眾籌即Crowd Funding,最早出現于美國。這一模式有點類似于預購+團購,創業公司和個人及其他相關個人在眾籌平臺上他們的產品和創意,獲得大家的關注和支持,大家再對項目進行一定的資金支持從而幫助眾籌項目者實現眾籌目標。目前,我國的互聯網眾籌主要被用于兩個方面。一是創業團隊在眾籌網站上他們擬發售的產品,通過網友的資金支持,他們得以將產品進行商業化生產,通過銷售商品獲得利潤,進而給參與眾籌的網友提供一些回報。二是相對貧困無錢醫治的個人通過相關平臺自己或家人的重病信息,希望網友伸出援手,對疾病進行眾籌,從而幫助病人獲得醫治機會,如“輕松籌”便是這樣一個平臺。眾籌帶來了投資融資的新模式,在未來有望得到進一步發展,變成我國中小企業進行融資的新路徑。然而,眾籌行業內的一些風險仍然不可忽視,如項目是否真實、項目創意被人剽竊等。
三、我國互聯網金融監管的新路徑
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以往傳統金融的監管主體、監管客體和監管目標都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對此,有必要探索在當前我國互聯網金融環境下的監管新方法和路徑。
(一)嚴格行業準入制度
相比傳統金融行業,進入互聯網金融機構無需較高的門檻,容易造成魚龍混雜甚至“劣幣驅逐良幣”的局面。互聯網上的各類信息均以光速傳播,一旦發生惡性事件,其社會危害性也較大。對此,首先要將這一進入標準提高到一定水平。比如,對于P2P網貸公司,可以對公司的最低風險準備金、注冊資本、是否在銀行開立第三方托管賬戶、項目風險審批流程等作出嚴格規定,確保平臺的每一筆資金都得到合法利用,避免平臺高管或內部人員私自捐款“跑路”的情況發生。對于互聯網第三方支付機構,有關部門應繼續采取“牌照”制度,對每個申請牌照的支付機構進行嚴格審核,針對預付卡“跑路”事件,首先要嚴格限制預付卡的發放,其次對于已經出現問題的預付卡發放公司,要進行嚴格處罰和管理。針對一些不法分子的投機和犯罪活動,監管機構應該及時查處并對其進行處罰,保障行業的規范運行。此外,要引入退出機制,對于不符合標準的互聯網金融機構要及時清除,限制其繼續經營,從而保障投資人的利益,減小市場沖擊。
(二)推進個人征信體系建設
在現代金融體系中,個人征信系統能夠幫助金融交易的高效、低風險進行。當前,雖然央行已經建立了征信信息庫,但是相關征信信息并不完全,也無法共享給互聯網金融企業。互聯網金融企業不得不耗費大量時間精力摸清金融交易參與者的征信情況。對此,政府及相關監管部門要加強征信體系的建設,加快信息和資源共享,充分利用互聯網及大數據技術推進征信信息的歸集統一。同時,加快對民間征信信息的收集工作,重新構建個人征信體系。通過個人征信體系的共享,緩解交易雙方的信息不對稱風險。
結語
金融行業與互聯網的結合,使得一大批新型金融機構依托互聯網而誕生,各類創新金融產品開始出現。在這一大環境下,對金融行業的管理和監管要與時俱進,更加側重于互聯網金融興起對金融行業風險的影響。相關監管部門要不斷開拓,完善相關政策,依照中國實際加強行業監管和法律法規的建設,才能促進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有星,陳飛,金幼芳.互聯網金融監管的探析[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4):8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