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大學生實習論文

大學生實習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3-22 17:37:3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學生實習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大學生實習論文

篇(1)

1.1試驗過程

1.1.1T檢驗與信度分析

進行因子分析前必須對問卷進行穩定性和可靠性檢驗。經過單個樣本檢驗,可得Sig=0.00,當Sig<0.05,就可說明12個題項具有較好的區分度,即能夠區分出不同題項被測試的反應程度,故皆可保留應用。根據信度系數劃分,當信度系數>0.9,表示信度好;信度系數>0.8,表示信度可接受;信度系數>0.7,表示應重新修訂量表。驗證所得信度系數為0.894,說明問卷信度較好,可轉入因子分析步驟。

1.1.2因子分析

選擇變量并設定因子參數或分析方法,如進行描述、抽取、旋轉等步驟(操作過程略)。在進行因子分析前,必須進行KMO與球形測試,用于判斷是否適合進行因素分析。KMO值為0.846(>0.6),適合進行因素分析。同時Bartlett''''sTestX2值為846.109,Sig<0.05,達到顯著,亦說明適合進行因素分析。根據荷載值可知:第一個新因子主要支配著a4、a5、a6、a8、a9、a11;第二個新因子主要支配a1、a3、a12;第三個新因子主要支配著a2、a7、a10。每個新公因子互不交叉,且至少支配2個及以上原因子,即提取的新因子可代表原有因子,滿足問卷分析內容效度的要求。以特征值≥1為提取標準,共提取3個因素,累積貢獻率為70.726%,已經達到因子分析要求。因子分析過程自動根據特征值大小對新因子進行排列。看出以特征值≥1為標準,共可提取3個新公因子。這從另一角度證明了因子分析的有效性。

1.2結果分析

將新提取的3個公因子分別命名為F1、F2、F3。F1主要反映出a4(實習意愿)、a5(獨自實習傾向)、a6(參與實習主動性)、a8(工作環境適應性)、a9(人際關系影響)、a11(個人重要性)中的信息。以上6項可歸結為大學生個人的認知與行為在實習成效中的影響作用,可將F1稱為實習個體成熟度。F2主要反映出a1(實習必要性認識)、a3(實習安排服從度)、a12(他人影響)的信息。這3項涉及個體認知、過程有關,可將F2命名為實習適應能力。F3主要反映出a2(對實習的期望)、a7(對實習內容的滿意)的信息。這2項可以解讀為與實習目標層次和實際實習內容等有關,故命名為實習匹配程度。經過因子分析后,可以歸納出影響高校大學生實習成效的主要因素是:實習個體成熟度、實習適應能力、實習匹配程度。

2提升高校大學生實習成效的管理建議

總體而言,本次問卷設計、數據統計分析是成功的,所得結果亦較符合實際情況。本文所提煉的新因子基本表達了原有信息,較好地反映了目前高校大學生實習過程中的影響因素以及高校組織實習所面臨的困難。基于因子分析結果,提出高校和大學生應從以下幾方面來共同提高實習效果。

2.1提前培育大學生對實習認知與接納的態度

實習是以學生為主體、學校或企業為主導的一項相互配合的活動。大學生是否清楚地意識到實習對自身的作用、能否從心理接納實習并將意識轉化為實習行動,這是決定大學生實習成效的首要因素。因此,高校必須將實習所要達到的目的、實習過程與方法、實習與理論如何結合等問題,在實習前及時進行教導,讓大學生在思想上樹立起強烈的實習意識和對實習活動的接納意愿。同時,應培養大學生的獨立自主意識和獨立工作能力,形成正確的實習價值觀和自主實習心態。此外,大學生亦應在實習期間初步學會自行化解工作難題或困擾的能力,以獨立自主的勢態迎接實習挑戰。

2.2注重培養大學生實習協調與適應能力

大學生開展實習必須基于實習單位的業務及統籌安排,僅僅認識到實習的重要性并不能取得預期的實習成效。因此,只有將實習必要性的認知融入到實習過程和行為活動中,并將實習內容與實習單位的任務安排結合起來,同時,也應注重培養并提高大學生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注意與實習單位的員工進行有效協作,充分學習或利用他人的知識技能,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實習任務并取得預期的實習效果,最終提高大學生對實習單位的適應能力和實習效果。

2.3因人而異提高實習雙向匹配程度

篇(2)

摘要:畢業論文是高等院校人才培養方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畢業前最后一個總結性實踐學習環節。結合湖南科技大學會計學專業畢業論文與就業間的矛盾現狀,提出提前進行畢業論文寫作、合理安排回校時間、通過現代媒介與學生交流及畢業論文與畢業實習接軌等幾條措施,以合理解決畢業論文質量提高與就業間的矛盾。

關鍵詞:地方院校;畢業論文;就業;應對措施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50-0025-02

畢業論文是大學生畢業前最后一個總結性實踐學習環節,其質量是衡量高等學校教學質量和總體教學水平的重要標準。然而不少地方高校為了增加就業率,提前讓學生進行長時間的畢業實習。致使大部分高校的畢業論文安排時間與就業或實習時間相重合。由于學生花大部分時間在找工作或實習上,而留給畢業論文準備時間不夠充分,導致了畢業論文質量下滑。因此解決好畢業論文與就業之間的矛盾,對于實現人才培養目標,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整體素質,增強學生在就業市場的競爭力等諸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畢業論文與就業率均是衡量高等院校教育質量和辦學效果的重要評價指標,協調好兩者之間的矛盾關系,成為各高校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結合湖南科技大學會計學中畢業論文與就業間矛盾現狀,提出幾點應對措施,以期為同行參考。

一、論文(設計)與就業之間的矛盾

1.大學生就業現狀。近年來財務會計就業崗位需求下降,會計畢業大學生就業形勢非常嚴峻。地方院校畢業生就業難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因素:一是,地方院校在經濟、地理位置上與一線城市有一定的差距,部分用人單位不愿前往招聘,降低了大學生就業機會。而大學生為了獲取更多的就業機會需要輾轉不同城市,增加勞動時間投入。二是,當前大學生對就業形勢認識不足,選擇大城市就業造成其人才供過于求,而中小城市人才急缺。同時受“雙向選擇,自主擇業”的影響,部分大學生對其自身能力估計過高,遇到有意向招聘單位而放棄簽訂就業協議,導致就業機會喪失。三是,在當前的買方市場下,用人單位希望畢業生到崗就能勝任工作,往往簽訂就業協議就要求學生到單位實習考察其實踐能力[1]。

2.大學生畢業論文現狀。畢業論文寫作是比較漫長的過程,通過畢業論文可以考查學生四年專業理論知識掌握程度,也可以體現學生理論實踐結合能力。絕大多數畢業生比較重視畢業論文環節,希望能認真做好。然而本科畢業論文現實狀況并非理想,主要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受社會“輕論文重就業”的影響,使得大學生普遍對業論文重要性認識不足,將絕大多數時間與精力放在找工作上;二是,高校擴招,很多高校師生比例嚴重失調,有些教師帶一二十名畢業生,指導時間精力不夠,直接導致畢業論文質量整體下滑[2];三是,大多數用人單位不注重畢業論文,讓學生覺得畢業論文只是順利拿到畢業證的一個條件,與就業無關。

3.畢業論文與就業的矛盾關系。部分院校一般將畢業論文寫作時間安排從大四第一學期末開始,直至第二年六月份答辯前。在這期間,也是各地用人單位向學校招聘應屆大學生的黃金時期。畢業論文與就業矛盾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應屆大學生大多缺乏相關工作經驗,如通過校園招聘得不到合適的崗位,再去人才市場與其他有經驗的應聘者競爭,為增加就業機會,將大部分時間與精力用于找工作,而對畢業論文寫作敷衍了事,甚至出現抄襲、請人等惡劣現象[3]。二是為了單位經濟效益,用人單位往往要求簽訂就業協議的畢業生提前報到上崗,并且往往要求在單位進行畢業論文寫作,而校外缺乏相應的文獻資源及規范的管理,從而影響畢業論文整體質量。三是大學生就業率作為衡量高校辦學效果的重要指標,學校為增加就業率,也不得不睜只眼閉只眼,成為目前各高校出現的共同現象。四是部分教師體諒學生就業難,對畢業論文采取寬容遷就的態度,使得畢業生放松了對畢業論文質量要求。

二、解決畢業論文與就業之間矛盾應對措施

1.提前進行畢業論文寫作。畢業論文與就業的主要矛盾在于時間沖突,針對這一矛盾學校可以適當將畢業論文時間提前至大學三年級下學期和大學四年級上學期。由各系部組織指導教師與學生見面會,指導教師向學生介紹自己的研究方向、研究興趣、課題內容,并擬定部分題目供學生參考,減少其在選題過程中的盲目性。通過“師生互選,院系調控”的方法,突出學生在論文寫作中的主體地位,并充分調動其積極性[3]。另外,從大學二年級開始,部分選修課程考核方式以論文的形式,甚至學校可以開設畢業論文寫作課程,通過提前進行畢業論文寫作技能的培養,可以使得學生在大四畢業論文寫作中較快地保質、保量地完成[4]。

2.合理安排回校時間。初次接觸畢業論文寫作的學生往往感覺無從下手,論文寫作口語化嚴重,格式、論文框架不符合專業論文寫作要求。因此,學生需要騰出一整段時間靜下心來進行畢業論文寫作。目前我院規定畢業生需在4月10日前返校,指導教師加強與學生聯系,落實學生返校情況,爭取于4月12日前與學生見面,同時檢查學生畢業實習周記、實習報告、實習鑒定表,在實習周記、實習報告、實習鑒定表上給定成績等級并簽字后返回給學生,并盡快布置畢業論文工作,指導學生撰寫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筆者作為指導教師認為,在簽訂就業協議簽前,學校就業處或學生需與用人單位相關負責人提前溝通,保證學生的畢業論文準備時間,學生才能安心踏實地準備畢業論文。

3.利用現代媒介與學生交流。在畢業論文指導過程中,筆者遇到部分學生在單位實習時,用人單位往往拒絕畢業生請長時間的假期進行畢業論文的寫作,學生面臨畢業論文與工作機會兩難的選擇。學生面對費力找到的工作不愿輕易放棄,只得將困難向指導教師求助。指導教師既要保障學生的工作崗位,又要保證畢業論文的寫作質量,那么通過現代媒介進行遠程論文指導不失為一個好的辦法。通過現代媒介的方式,指導教師指導學生進行開題報告、論文大綱、論文方法等的寫作,并指出學生在論文寫作中存在的問題,學生根據指導意見進行修改。

4.畢業論文與畢業實習接軌。畢業實習是由指導老師推薦或學生自己聯系企事業單位、會計事務所等,尋找會計相關工作的實習機會。畢業實習可以使學生了解真實企業工作環境下的生產經營過程,以企業存在的問題作為課題來源,或者在指導教師安排下收集相關的經濟數據以更好地完成畢業論文的案例分析;另一方面,學生在“準就業”的狀態下積極投身實際工作,表現突出者將被用人單位留用,從而解決了部分學生就業[5]。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畢業論文與就業矛盾一直是目前學校、教師、學生需解決的問題,而大學生普遍重視就業而忽視畢業論文導致畢業論文質量整體下滑。我們提出采取提前進行畢業論文寫作、合理安排回校時間、通過現代媒介與學生交流及畢業論文與畢業實習接軌等措施,協調畢業論文與就業矛盾。對于保障畢業論文寫作質量,提高學生就業率,增強學校辦學效益,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劉繼峰.畢業論文與就業矛盾之分析及解決――以本科生法學專業為基礎[J].中國法學教育研究,2009,(3):185

[2]黃靜,柳斌.畢業論文教學安排與擇業的矛盾及解決辦法[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4):176-178.

[3]張良苗,岳寶華.本科畢業設計與就業之間的矛盾及對策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1,(01):35-36.

篇(3)

一、實習實訓收效甚微

在目前的普通本科教學中,理論教學被廣泛重視,理論教學課程占據了本科教學的大量教學資源,無論是學時安排還是師資配置,但學生在校外實習企業的實習實訓教學內容卻十分薄弱,且課時不多、形式單一。例如,在低年級的認識實習中,學生往往是把時間花在了去實習的路途上,去實習的來回時間很長,尤其是在大城市或實習單位很遠的情況下更是如此。而到單位具體實習的時間也很短,好的情況下還有企業的教師比較詳細地講解一下,不好的時候只能大批的學生一起走馬觀花地參觀一下,學生獲取的實踐知識甚少[dylW.NEt專業提供寫作畢業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wwW. DYlw.NEt]。另外,企業教師指導模式也相對簡單。一般只是以簡單介紹為主,很少有和學生互動討論學習的時間和機會,學生一圈看下來實習也就結束了。更有甚者,出于企業單位的安全管理等規定,實習的帶隊教師和實習學生只能坐在車上在工業園區穿行一會,實習就結束了,連下車的機會都沒有,更談不上學習討論了。而高年級的學生生產實習或專業實習雖然持續時間較長,但由于目前有的實習企業因為工作場所有限,出于安全考慮,實習企業只是將學生安排在某個房間內自由活動,沒有更多的機會與企業的指導教師學習和討論,學生的積極性也受到很大影響。可見,各種不同類型的校外實習實訓中都普遍存在著許多問題,嚴重影響了本科畢業生的實踐能力和專業技能的培養。

合理地選擇和確定實踐教學基地,采用校企互惠的合作機制,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培養出適應市場經濟、適應科學技術發展的創新型應用人才。

二、畢業論文抄襲嚴重

每到學生畢業論文撰寫階段,大學應屆畢業生上網下載論文和設計甚至就成了高校里的熱門話題。據某大學網上調查公布的結果顯示,有超過半數的學生承認自己在完成論文時有抄襲的行為。雖然目前有的工科畢業生的畢業設計比例要求達到55%以上,但學生大都傾向于做畢業設計的主要原因是感覺其相對比較省事和方便,少數喜歡做實驗論文,而設計不要做實驗且網上下載更為方便,抄抄改改就完成了。加上少數指導教師責任心不強,把關不嚴,這更加助長了抄襲造假的不正之風。目前,大學生畢業論文設計的抄襲問題十分嚴重,且沒有得到相關學校和教師的足夠重視。近年來隨著各大高校招生人數的不斷擴大,學生畢業論文的總體水平呈現出下滑的趨勢,學生畢業論文設計的優秀率連年下降。其中,抄襲現象的日益嚴重是導致學生畢業論文優秀率下降的一個主要原因。還有就是在畢業生的最后一個學期,絕大部分學生都在忙于找工作或在實習單位上班,沒有時間和精力認真去做畢業論文。[6]

可見,畢業論文題目的選定應考慮學生專業水平和實踐能力,同時應與社會和企業實際相結合,嚴格規范畢業環節的指導內容和模式,杜絕畢業論文的抄襲和造假行為,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和誠信意識,以達到切實提高應用型本科畢業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專業技能的目的。

三、畢業答辯走形式

高校在畢業設計和畢業論文管理過程中的松懈是直接導致畢業設計和論文質量下降的根源。雖然學校制定了關于畢業設計論文的選題選材、開題報告、外文翻譯等硬性指標,也有論文撰寫格式、答辯過程和評分標準等系列文字規定,但這些都流于形式。有的學校論文評閱評語簡單、答辯不規范、答辯委員提問簡單、沒有針對性,學生回答隨意而錯誤很多;有的學生在回答教師的提問時答非所問,專業素質很差,所學的一點專業知識還沒離開學校就已經還給教師了。另外,學生畢業論文答辯成績評定不客觀,標準往往只是停留在字面上,成績評定比較隨意,出現畢業答辯走過場、答辯流于形式等現象。這些問題導致學生對畢業論文不重視,進而產生只求通過不求優秀的思想,給下一屆畢業生的畢業論文帶來非常不利的影響。長此以往會產生惡性循環。這一點在每年四月的研究生面試過程中也會體現出來。在面試中,教師會經常問參加面試的學生其畢業論文內容如何以及論文的完成情況,很多參加面試的研究生回答的都是論文還沒開始準備。一般學生畢業論文答辯大都在每年的六月份,可想而知這部分還沒開始準備畢業論文的學生有多少時間和精力用在畢業論文的寫作上,而這部分考研的學生相對還是比較優秀的學生。可見,需要進行嚴格規范的答辯和評分,杜絕畢業論文答辯走過場的現象。

四、促進職業教育發展

近來,教育部提出要將國家普通高等院校1200所學校中的600多所學校轉向職業教育,實施技能型和學習型兩種高考模式,強調中國解決就業結構型矛盾的核心是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所以2000年后近700所專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將逐步轉型做現代職業教育,重點培養工程師、高級技工、高素質勞動者等。這些高校將淡化學科、強化專業,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可見,中國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結構將發生重大變化,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高校比重將從現有的55%提高到70%-80%。而中國當前的職業教育培養出的技術技能人才學制短,不能繼續攻讀更高學位。今后中國將搭建人才培養的立交橋,讓學生可 以從中等職業一直學到專科教育、本科教育、專業碩士,甚至專業博士。

應用型本科生的實習實訓效果和畢業論文質量是理論與實際結合的成果,是在企業和學校指導教師的共同指導下進行系統的科學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初步嘗試,是對學生進行創新意識培養、增強學生綜合運用本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極為重要的教學過程。高質量的畢業設計和論文對培養高素質人才、實現教學目標,對學生就業與發展都有著顯著的作用。大學生畢業后是否能夠適應社會發展要求,與在校期間的實習實訓能力、畢業論文質量等息息相關。因此,科學合理地組織好應用型本科生的實踐教學,對于學生提高綜合就業競爭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尤其是在我國目前的普通高校教育向職業教育轉型的重要時期。中國高等教育將發生革命性調整,高等教育中的職業教育將會得到更大地發展和壯大。大學生的實踐實訓能力的提高將是一個硬性指標,加強應用型本科院校實踐教學水平,努力培養大學畢業生的職業技能和水平,對建立應用型大學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研究價值,也是未來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務。

實踐教學環節是培育學生技能的重要手段,在高校教學中必須重點關注,只有這樣才能培育出滿足現代職業教育要求的技術技能型應用人才。

[ 參 考 文 獻 ]

[1] 王薔馨,屈伯俊.關于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質量觀和教學改革的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2009(145):9-10.

[2] 楊春生,孫琴,吳偉.創新型工程應用本科人才培養新模式探索[J].江蘇高教,2010(1):82-84.

[3] 陳永金,張保華,劉加珍,周長輝.基于環境科學學科特點的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J].科教論叢,2009(1):216-217.

[4] 劉克健.當前新建本科院校教育科研工作中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科技信息,2010(1):240-241.

篇(4)

[關鍵詞] 大學生;學業評價;改革

[中圖分類號] G40-058.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5-4634(2014)02-0026-04

大學生學業評價是根據本科學生培養目標,運用恰當、有效的評價方式,系統收集本科學生在課程學習、畢業論文(設計)及畢業實習等方面的學業信息,并依據一定的評價標準對其學業過程中的學習變化情況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雖然高等學校對大學生學業評價已進行了大量改革,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仍然存在較多問題,如評價主體缺乏多元化,評價方式單一等。針對現行大學生學業評價中存在的問題,本研究在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改革建議,以期為科學、合理地開展大學生學業評價提供參考和幫助,為大學生學業評價的有效實施作有益補充。

1 大學生學業評價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1 大學生學業評價的現狀

我國高校大學生學業評價的內容主要包括課程學習、畢業論文(設計)和畢業實習等方面。課程學習內容分為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其中必修課程包括理論課程和實驗(實踐)課程。在我國現行的大學生學業評價中,課程學習和畢業論文(設計)是主要評價內容。

評價主體上,課程學習的評價主要由任課教師來評定,畢業論文的評定工作主要由學院和學校畢業論文(設計)工作小組來進行,畢業實習的評價通常由實習單位和學院共同完成。

評價方式上,我國現行大學生學業評價方式以終結性評價為主,過程性評價輔之。終結性評價主要用于課程學習成績評價和畢業的總結評價,過程性評價主要用于課程學習過程中的考勤、課堂發言、平時作業以及畢業論文的中期考察。

1.2 大學生學業評價存在的問題

1)評價目的缺少發展功能。目前我國高校大學生學業評價主要以鑒定學生學業情況為主要目標,即通過量化打分檢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并給予其一定的學分,達到對學生學業成績認定的目的。雖然教育評價的發展在教育界被廣泛認可并在各高校教育改革中被一再強調,但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卻未能充分實現。學生的課程學習及畢業論文的完成主要用于取得學分和順利畢業,而評價的改進功能,尤其是為學生指明學習的方向及改進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方面的作用卻微乎其微。

2)評價主體以教師為主,缺乏多元化。長期以來,我國高校大學生學業評價的主體多為教師及學校管理者,學生作為評價對象在多數情況下只能被動接受評價,這是我國學業評價一元性的主要特點。在課程學習或是畢業論文的評價中,教師對學生學業情況的評價擁有勿庸置疑的決定權,學生很難作為評價主體參與整個評價過程,即便有機會參與其中,學生的評價結果在最終評價結果中也不占有任何權重,只是作為教師進行評價時的參考,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和權威性。

3)評價方式單一,難以體現學生真實水平。目前在我國高校中仍以量化打分方式對大學生學業情況進行評價。在課程學習中,主要通過試卷考試的形式考察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根據學生能否正確作答試題給予其一定的分數,或者以課程論文的形式檢驗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并對其課程論文打分,最終根據分數的高低對學生學業進行價值判斷。這種終結性的標準化考試方式在某種程度上無法向學生展示其學習進展情況,而具體的分數也不能顯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不足,學生無法通過學業評價提高自身學業水平。

4)評價結果的反饋缺乏時效性。通常情況,學生在每門課程學習結束后通過考試獲得相應分數,以顯示課程學習是否合格。這種做法僅能夠顯示出學生的學習是否達到培養目標的要求,并不能讓學生及時獲得評價的反饋信息,也無法分析個人學業的優勢和不足,更不能調控自己的學習行為。學業評價的作用僅僅是意味著課程學習的結束和鑒定該門課程的學習成績,學業評價的反饋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并沒有發揮出幫助學生發現并改進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的作用。

2 大學生對學業評價改革的需求調查

2.1 調查工具及實施

為了解高校大學生的學業評價觀,本研究對河北省高校中全日制在讀本科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以自編問卷為主要研究工具,在確定研究對象后,經過擬定問題、試測、修訂和確定問卷四步驟,最終完成了本調查的問卷編制工作。在本問卷中,個人情況有6項。作答內容分為四類,包括40個題項,其中1~2題為學業評價的目的,3~16題為學業評價的內容,17~29題為學業評價的組織方式,30~40題為學業評價結果的處理。

本研究以高校中全日制在讀的文、理、工三個專業的本科學生為調查對象,共發放420份問卷,確定有效問卷398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4.76%。

2.2 調查結果分析

398份問卷的樣本情況如下:性別方面,男性學生占44.7%,女性學生占55.3%;年級方面,大一學生占22.4%,大二學生占26.4%,大三學生占28.4%,大四學生占22.9%;專業方面,文科類學生占35.9%,理科類學生占32.4%,工科類學生占31.7%;在校任職情況方面,19.8%的學生只擔任班干部,5%的學生只擔任學生會干部,14.3%的學生擔任學校其他社團干部,11.8%的學生兼任多項,49%的學生無任何職務;從獲獎情況看,46%的學生無獲獎情況,24.6%的學生曾經獲得院級獎項,23.1%的學生曾經獲得校級獎項,1.3%的學生曾經獲得地市級獎項,3.8%的學生曾經獲得省級獎項,1.3%的學生曾經獲得國家級獎項。

1)學業評價的目的。在對現行學業評價目的的看法方面,選擇為學生發展提供幫助和為評先、評優提供依據的學生各占三成以上(38.7%、33.4%),有27.9%的學生選擇為就業提供依據;在對學業評價的期望方面,學生更加關注學業評價能否為其指明學習中的努力方向及幫助他們改進學習中存在的問題(53.3%、43.5%)。

統計分析發現,大一至大三各有三成以上學生認為現行學業評價的目的是為學生發展提供幫助,而選擇該項的大四學生則占半數以上,這說明發展在高校學生學業評價中已發揮出一定作用。同時,學生對學業評價目的的期望是明確自身的努力方向和改進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這表明診斷――改進功能在學業評價中所起作用尚不充分。

2)學業評價的內容。課程學習方面,學生普遍認為課程學習成績不應在學業評價中起決定作用。同時,超過80%的學生認為實驗(實踐)課程應是學業評價的重要內容。62.8%的學生認為理論水平不應以畢業論文質量來決定,50.1%的學生認為應以課程成績來決定理論水平。統計分析發現,在以課程成績決定理論水平這一題項上,隨著年級的升高,對此持不贊同態度的學生比例呈現出逐漸增加的趨勢。與多數文科學生不認同理論水平以課程成績來決定相比,理科和工科學生對此多持贊同態度;在只擔任班干部和只擔任學生會干部的學生中,半數以上學生贊同理論水平以課程成績來決定,而擔任學校其他社團干部、兼任多項職務和無任何職務的學生對此多持不贊同態度。雖然多數學生不贊同理論水平以畢業論文質量來決定,但在大四學生中,半數以上學生對此持認同態度,同時,多數男性學生對此也表示贊同。

畢業論文(設計)方面,50.8%的學生認為畢業論文(設計)應是學業評價最重要的內容,但是65.8%的學生不贊同其在學業評價中的決定性作用。然而,分析發現,半數以上的男性學生、大二和大三的學生、工科類學生、在校擔任多項職務和無任何職務的學生以及在校期間有社會實踐經歷的學生并不贊同畢業論文(設計)應是學業評價最重要的內容。

畢業實習情況方面,多數學生表示畢業實習情況應當納入學業評價并應成為學業評價的重要內容,同時還應對畢業實習的工作量進行明確規定。

參加競賽獲獎情況方面,多數學生認為參加競賽獲獎情況應是學業評價的重要內容,但不應在學業評價中起決定作用。

3)學業評價的組織方式。在評價標準的制定方面,學生普遍贊同應制定明確的學業評價標準,只有17.3%的學生對此表示不認同。

在評價方式的使用方面,對于以何種形式評價理論課程學習水平這一題項,52.2%的學生贊同根據課程論文來評價理論課程學習水平,53.7%的學生贊同以試卷考試形式來評價理論課程學習水平;62.1%的學生認為實習報告是評價畢業實習成效的主要方式。然而,分析發現,在根據課程論文來評價理論課程學習水平這一題項上, 53.2%的女學生、55%的大一學生和52.4%大二學生以及多數文科學生和工科學生對此持不贊同態度;在以試卷考試形式來評價理論課程學習水平這一題項上,56.2%的大一學生和50.4%的大三學生、58%的文科學生、56.1%的擔任學校其他社團干部的學生和53.2%的兼任多項職務的學生及多數在校期間無社會實踐經歷的學生對此表示不贊同。

在評價者的選擇方面,七成以上學生認為應成立專門的評價小組對學業水平進行評價,并且被評大學生應參與整個評價過程,半數以上學生贊同理論課程學習水平應由任課教師來評定,76.3%的學生認為理論課程學習水平的評價應結合同學互評,52.2%的學生認為實驗(實踐)課程學習水平不應該由任課教師來評定,78.2%的學生認為實驗(實踐)課程學習水平應結合同學互評,六成以上學生認為畢業實習不應由學院評定,而應由實習單位來評定,并且85.7%學生認為應納入畢業實習評價中。進一步分析發現,在理論課程學習的評價上,超過50%的文科學生不贊同由任課教師評定,而多數理科和工科學生對此表示認同;在實驗(實踐)課程學習的評價上,多數男生和理理科學生以及在校期間無社會實踐經歷的學生認為應由任課教師評定,多數女生和文科、工科類學生及在校期間有社會實踐經歷的學生卻不贊同由任課教師來評定。

4)學業評價結果的處理。六成以上學生贊同根據評價標準計分按總分評定學業水平的優劣;82.4%的學生認為應對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進行詳細的描述來呈現評價結果;多數學生贊同評定優秀的內容要有佐證材料,且評價結果應予以公示;近九成學生認為評價中應及時與學生本人溝通;超過半數的學生贊同以分數形式評定理論水平和實驗(實踐)課程學習水平,但有近七成學生認為理論水平評價缺乏指導性評語;多數學生認為應對實習情況打分并將其記學分,但不應以“合格”和“不合格”來評價畢業實習。進一步分析發現,有四成多文科學生不贊同根據評價標準計分按總分評定學業水平的優劣,而對此持不贊同態度的理科學生和工科學生所占該類學生比例僅為20%左右;在以分數形式評價理論水平這一題項上,從性別看,各有一半的男生對此持贊同和不贊同態度,對此持贊同和不贊同態度的女生所占該類學生比例為51.8%和48.2%,從年級和專業來看,超過半數的大一、大二和大三學生以及文科學生表示不贊同,而大四學生和理科學生及工科學生對此多表認同,從獲獎情況看,隨著獲獎等級的升高,學生對此持不贊同態度的比例呈現出逐漸上升的趨勢;在以分數形式評價實驗(實踐)課程學習水平這一題項上,多數男生、理科和工科學生、擔任學校其他社團干部和兼任多項職務的學生持贊同態度,多數女生、文科學生、無任何職務的學生、只擔任班干部的學生和只擔任學生會干部的學生持不贊同態度。

3 大學生學業評價的改革建議

3.1 明確學業評價的功能

調查發現,有三成以上學生認為現行學業評價的目的是為評先、評優提供依據,而多數學生更希望學業評價能夠幫助他們明確學習中應努力的方向以及改進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尤其在不同年級中,學生對學業評價目的的看法存在較大差異,這說明發展并未在學業評價中起到應有的作用。因此,必須對學業評價的功能進行準確定位:評先、評優和就業等功利性較強的目的可以保留,但育人服務等發展必須擺在學業評價的核心位置。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開展學業評價時結合學生需求和評價的應然目的合理配置評價的子目標,將學業評價的功能定位于在評價學生現狀的基礎上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指明方向并提供幫助。這既有助于順利開展評價過程,更有助于幫助學生發現問題,實現主動發展。鑒于此,學業評價的發展,尤其是診斷――改進功能必須作為學業評價的出發點,以此指導學業評價過程的開展。

3.2 構建多元化的評價主體

多元化的評價主體是相對于單一化的評價主體而言的。具體到學業評價改革中,就是要改變僅由教師對學生學業情況進行評價的單一的評價主體體系,把學生本人和社會納入到學業評價主體系統之中。調查發現,多數學生認為被評大學生應參與整個評價過程,并且課程學習水平的評價應結合同學互評,這說明學生已經意識到參與評價過程對全面了解個人學業情況,及時改進學業中的不足以及培養個人自我反思的能力具有教師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課程學習的評價方面,應增加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開展學生自評的前提是學生要對個人情況有全面而清晰的了解,只有清楚認識個人的長處與不足才能發現并改進問題,達到培養學生自我反思的能力。學生互評則主要在小組學習中開展。教師將一部分學習內容以小組學習的方式分配給學生,學生在共同完成課題的過程中對自己及他人的學習情況進行比較,在評價他人的過程中實現自我反省。促進評價主體多元化的另一個方面是吸收社會力量參與學生學業評價。校外力量參與學業評價主要在實習單位和用人單位評定學生實習情況,尤其是評價學生實踐能力中有所體現。社會力量參與學業評價不但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更在對學生能力與社會需求的契合度進行價值判斷方面有著校內評價無法企及的作用。

3.3 運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

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在學業評價中的運用主要表現為量化評價與質性評價相結合、終結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在學業評價過程中,不僅要以量化打分的方式對學生學業進行最終評定,更要及時幫助學生發現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效的標準化測驗能正確反映學生學業的真實性,其結果能夠在學生之間進行比較并有利于教師對學生學業優劣情況有全面清晰的掌握。然而,對某些從分數中不能體現學生學業能力的課程,則需要用質性評價描述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描述性語言呈現出學生在哪些方面做得優秀、哪些方面存在問題,并幫助其改進學習中的不足。終結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指既要對學生學業的最終結果進行評定,又要對學生的學習變化進行判斷。為了讓學生了解自身的學習變化,需要在具體學習過程中利用過程性評價及時向學生反饋每一階段的學習活動情況,如把課程的學習分為若干階段,對學生每一階段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并在下一階段幫助其改進上一階段存在的不足,最終獲得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的變化情況,同時在課程結束時以終結性評價對學生進行系統評價,實現學業評價貫穿于整個學習階段的目的,做到學業評價鑒定性和發展性的統一。

3.4 提高學生對評價結果的利用率

能否高效率地利用學業評價結果是學業評價反饋功能是否充分實現的重要表現形式。調查中發現,近九成學生認為在學業評價中應及時與學生本人溝通,這說明學業評價的反饋功能并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評價信息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并沒有得到及時傳遞。在我國現行的大學生學業評價中,對學生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方面進行評價時缺乏詳細的描述和指導性的評語,同時,在不同專業的學業評價中并未采用適合本專業學習特點的評價方式和結果呈現形式。針對這種情況,提高學生對評價結果的利用率應從以下著手:若學業評價結果是以量化打分的形式呈現給學生,除及時告之學生具體分數外,還應增加指導性的評語,讓學生了解個人學業中的不足以及改進和提高和策略和建議;由于不同專業之間的學習方式存在差異性,因此,對不同專業的學業評價應進行適度調整,采用適當的評價方式和結果呈現形式向學生反饋評價結果。只有對個人學業情況有清晰而全面的認識,學生才能有針對性地改進學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才能真正成為學業評價的最主要受益人。

參考文獻

[1]李躍忠.大學生學業測評中“課程論文”考核的利與弊[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2,12(3):61-64.

[2]張花.第四代評價理論視角下我國高校學生學業評價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0.

[3]王成軍.大學生學業評價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大學研究與評價,2009,(9):25-29.

[4]魯先鋒,李文莉.大學生學業評價研究的綜述與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1,34(4):45-47.

[5]陸宗麗,劉玲.高校學生學業成績評定初探[J].安徽農學通報,2009,15(16):235-254.

[6]楊彩霞.高校學生學業成就評價改革的路徑選擇[J].宿州學院學報,2010,25(10):96-99.

[7]吳延枝,胡曉軍.高校學生學業成就評價探討[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9):16-19.

[8]陳京.簡議高校學生學業的評價功能和方式[J].煤炭高等教育,2009,27(6):85-87.

篇(5)

關鍵詞:高等農業院校;植物保護專業;創新人才;培養體系;植物保護;

作者簡介:侯明生(1952-),男,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從事植物病理學教學與研究。

國內有不少學者從不同角度對高等農業院校植物保護專業及農科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體系進行了有益的研究和探索。但由于相關院校的辦學條件和人才培養目標不盡相同,因此,不存在統一性質的植物保護人才培養體系。本研究依據華中農業大學的辦學條件和人才培養目標,對植物保護專業創新人才培養體系進行了深入探索,研究認為,植物保護專業創新人才,是指那些政治思想過硬、敢于肩負時代使命,立足解決我國“三農”問題,勇于探索和解決植物保護相關的科學問題、實踐問題和社會問題的高素質創新人才,并據此建立了一套植物保護專業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主要包括植物保護核心課程、植物保護實踐認知、創新能力培養、科學人文關懷體系建設四個方面。

一、植物保護專業核心課程建設

(一)精煉教學內容,跟蹤專業科學前沿

寬厚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是人才培養的原動力。培養體系重點對普通植物病理學、農業植物病理學、普通昆蟲學、農業昆蟲學、植物化學保護和植物檢疫學等主干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了改革。將普通植物病理學、農業植物病理學、普通昆蟲學、農業昆蟲學、植物化學保護和植物檢疫學等課程的學時分別壓縮至48學時、40學時、48學時、40學時、48學時和40學時,大力倡導學生課外自學。強化了夯實基礎知識、注重教學重點與難點的理解和掌握。同時,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科傳統經典理論與學科前沿進展相結合,反映學科發展動態,注重以現代生物學及相關學科的進展解釋傳統植物保護學問題。例如,利用分子植物病理學研究進展闡述植物癥狀形成機理、將分子診斷技術引入普通植物病理學的教學、將微衛星標記技術引入遷飛性害蟲的教學和結合雷達監測技術講解遷飛害蟲的遷飛機制等。

(二)重視專業教材建設,注重精品課程建設

華中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專業的教師團隊承擔了國家精品教材、“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等編寫工作,擔任主編《普通昆蟲學(第二版)》(雷朝亮、榮秀蘭主編,中國農業出版社,2011)《農業植物病理學(第二版)》(侯明生、黃俊斌主編,科學出版社,印刷中)、《植物害蟲檢疫學》(楊長舉、張宏宇主編,科學出版社,2009)、《植物病害檢疫學》(洪霓、高必達主編,科學出版社,2005)、《城市昆蟲學》(張宏宇主編,中國農業出版社,2009)、《食用菌栽培學》(呂作舟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昆蟲生態學與害蟲預測預報》(張國安主編,科學出版社,2012)等,擔任副主編的教材有《普通植物病理學(第二版)》(謝聯輝主編,科學出版社,印刷中)、《植物病理學原理》(宗兆鋒、康振生主編,中國農業出版社,2010)、《園藝植物病理學(第二版)》(李懷方等主編,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9)和《昆蟲學研究方法》(趙惠燕等主編,科學出版社,2010)等教材。同時,加強主干課程的網絡化教學建設,其中普通昆蟲學課程和農業植物病理學課程為國家精品課程,普通植物病理學課程和植物檢疫學課程為湖北省精品課程,以這些優秀教材為核心構建的精品課程不僅證明了華中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專業教師的教學水平,也為廣大學生的專業學習擴充了廣闊的自學空間。

(三)優化專業師資隊伍,強化年輕教師培養

自2007年以來,植物保護專業先后新進教師26人,其中教授兩人;學院面對海外聘請了“楚天學者”講座教授五人。普通植物病理學、農業植物病理學、普通昆蟲學和農業昆蟲學等主干課程組建了優秀的教學團隊,每門課程均有三名以上的主講教師,并至少有一位教授擔任主講,原則上允許專業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主講專業教師。如普通植物病理學的教學團隊由姜道宏、李國慶、程家森、謝甲濤和張靜等五位教師組成,農業植物病理學的教學團隊由侯明生、黃俊斌、羅朝喜、蔡麗和鄭露等五位教師組成,普通昆蟲學的教學團隊由雷朝亮、牛長纓、周興苗、付新華、朱芬、朱智慧和楊鳳連等六位教師組成,農業昆蟲學由張宏宇、王小平、華紅霞和吳剛等四位教師組成。在青年教師培養方面,實行了導師制,如姜道宏教授和李國慶教授分別負責指導謝甲濤博士和張靜博士的教學工作,侯明生教授和黃俊斌教授分別指導蔡麗博士和鄭露博士,青年教師隨堂聽課、觀摩。青年教師必須參與實踐課程教學、課程實習、生產實習等,并將青年教師是否參與實踐活動作為年終考核及職稱評定的一個重要指標。

二、植物保護實踐認知體系建設

(一)建立作物生產實習課程體系

該課程要求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己種植稻、麥、棉和油菜等重要農作物,調查病蟲害發生,獲得了解農作物生長發育及病蟲害發生流行規律的實踐機會。作物生產實習課程教學中以班級為單位進行為期一年的耕種實踐,安排在大學二年級進行,貫穿普通植物病理學、普通昆蟲學、農業病理學和農業昆蟲學及其實驗課程的整個教學過程。課題組組建了一支高質量的師資隊伍,建立和探索了田間教學方法,如現場指導、評比、邀請知名教授現場教學等。課程要求緊扣國家糧食安全問題,實時關注國家農業生產,根據病蟲害發生動態和氣象因子等對作物的影響,闡述植物保護專業及農業科學的重要性,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及學習植物保護專業的自豪感。2009年王小平等就該課程建設及運行進行了系統的總結[9]。

(二)重視強化實驗課程體系建設

將普通植物病理學實驗、普通昆蟲學實驗、農業病理學實驗和農業昆蟲學實驗等實驗課程設立為獨立的必修課程,加強了學生對理論課程教學中基本概念和知識難點的理解和掌握。在專業理論基礎課及其實驗課結束后,教學安排長達三周的野外條件下的植物保護專業基礎實習課程,為學生提供獨立、完整的時間進行實踐。該課程在湖北省大別山區進行,對當地常見昆蟲及病害進行考察,并采集、制作和鑒定標本,培養了學生連續實驗和觀察能力,加強和鞏固了學生的植物保護專業的基本理論,同時也培養了其獨立工作和團隊協作的能力。

(三)改驗證性實驗為探索性實驗

植物保護專業的大學生科研活動與專業教學緊密相關,而課程教學是大學生接受知識、掌握科學方法的主渠道,可為學生科研能力培養提供理論支撐和應用指導。在課程講授過程中,植物保護專業教師經常會結合經典實例闡述重要的科學發現,在鍛煉學生科研思維的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植物保護專業科學研究的真實印象。結合理論課程的教學,植物保護專業配備了充足的實驗課程和完善的實驗條件,保證學生能獨立地完成一些基本試驗,如在普通植物病理學課程教學中的柯赫氏法則,學生需要完成病害標本采集、病原菌分離純化、接種觀察病害癥狀和病原菌再分離純化的整個流程,既加深了學生對病理學基本理論的認識,也鍛煉了學生的科研思維和動手能力;學生通過形態觀察和ITS序列測定等技術鑒定病原真菌,不僅涵蓋了傳統植物病理學研究方法,也引入基礎性分子生物學技術。通過這些課程教學及其科研活動,改善了學生的知識結構,培養了學生的科研興趣,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和思路,為他們今后從事更多的科研活動奠定了堅實的實踐基礎。

(四)堅持和重視校外生產實習

為了加強植物保護專業學生工作能力的培養,教學建立并長期堅持畢業生為期兩個月的生產實習制度,完善實習內容和過程,規定每位學生必須堅持深入基層的工作制度。在學生實習方式上,按照專業特點和學生個人特點的發展進行實習單位的分配;在實習單位的選擇上,采取自主選擇實習單位實習和集中安排實習工作的管理方法;建立了一支由多學科、多技能、責任心強的教師組成的校內教學導師隊伍,并聘任了一批植物保護技術人員、科研院所專家、企業家等做校外指導教師,明確了學生實習單位及校外指導教師的責任。同時,華中農業大學加強各專業實習基地建設,充分保障專業實習的教學質量和校外生產實習的順利進行。從1972年開始,植物保護專業堅持讓學生下基層實習,40年來從不間斷。植物保護專業這種生產實習的模式在植物科學技術學院的農學專業和植物科學技術專業得到了大力推廣,對學校其他專業的大學生實踐教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也將對我國農業高等院校的實踐教學產生深遠的影響。

三、創新能力培養體系建設

(一)建立高端人才培養新模式

“碩彥計劃”是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學技術學院設立的一種旨在培養植物類科技高層次拔尖人才的探索性培養模式。該計劃根據學生自主報名的原則,從一年級本科生中選拔一批對科學研究具有濃厚興趣且具有良好學術潛質的學生進入教師的實驗室提前接受學術科研的思維和技能訓練;大學三年級結束時進行最后一次考核,合格的學生根據意愿于大學四年級第一學期進入研究生階段學習。通過實施攻讀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貫通培養方式,不斷優化辦學資源的育人效能,強化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著力培養植物保護專業創新型高端人才。在教學實踐中發現,那些參加“碩彥計劃”的學生在創新欲望、能力和自信力等方面均有顯著的提高。2010年以來共有兩個學生團隊獲得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立項資助,主持校大學生科技創新基金項目28項;反映學生綜合素質的榮譽和獎勵主要有校級三好學生標兵兩人,十佳大學生兩人,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達95%,研究生錄取比例為45%。

(二)鼓勵本科生申請創新性科研項目

培養學生的科研積極性和實踐操作能力一直是植物保護專業本科生培養體系中的重點之一。華中農業大學高度重視開發性實驗教學工作,出臺了多項重要舉措,如制定了“華中農業大學各類實驗室對本科生開放管理辦法”,要求各級各類實驗室應根據“資源共享、對外開放”的要求,在保證完成教學、科研及研究生培養等任務的前提下,積極創造條件,采取多種形式面向本科生開放,充分發揮實驗室的使用效益,積極為培養優秀人才服務。植物保護專業教學也針對本科生提供了多種類型的機會進入相關實驗室從事科研活動。如大學生科技創新基金(SRF)給了大學生一個實踐與科研的機會,申請者根據個人的興趣及愛好,成立科研興趣小組,在相關教師的指導下,查閱文獻,撰寫申請報告,并通過答辯和專家評審進行立項。立項后,學生獨立自主地開展科學研究工作,所有項目都必須進行中期檢查和結題檢查。SRF項目是植物保護專業本科生開發性實驗教學的重要措施,2011年和2012年植物保護系SRF立項分別達到12項和20項。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成果顯著,獲全國“挑戰杯”課外學術作品競賽銀獎一項,“湖北省杯”課外學術作品競賽一、二等獎各一項,湖北省創業計劃競賽二等獎一項,湖北省大學生優秀科研成果獎一項。

(三)加強畢業論文研究過程管理

一般本科生畢業論文設計始于第四學年,現已將選題時間提前到大學第二學年結束至第三學年開始。為了使學生能更加系統地體驗科學研究過程,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創新意識,植物保護專業對本科生的畢業論文設計要求嚴格,每位學生必須在大三階段進入教師的實驗室。在選題時向學生公布指導教師的研究方向及擬定的課題名稱,供學生自由選題。學生與指導教師聯系、溝通后確定研究方向,自主查閱相關文獻,確定研究題目、內容和研究方案,進行預備性試驗等,進入開題階段后,學生將在教師或高年級研究生指導下進行畢業論文研究,直至撰寫研究論文和進行畢業論文答辯。導師對畢業論文撰寫規范進行指導。答辯時成立答辯委員會,嚴格要求畢業論文答辯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能真正體驗到科學研究的過程,并且在實踐中鍛煉了自己克服困難的意志,培養敢于創新的科研精神和嚴謹的科學態度,養成了良好的科研習慣。自首屆湖北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評選以來華中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專業學生有七篇優秀論文獲一等獎、六篇獲二等獎、12篇獲三等獎、九篇獲優秀獎;此外,2005年至今,共有17篇論文獲湖北省畢業論文創新獎。

四、科學人文關懷體系建設

(一)搭建“教授接待日”活動,指點學生奮斗目標

學院創建了“問學齋———教授接待日活動”,突出“問學”與“導學”兩個方面,倡導師生平等對話、自由暢談,共同探討感興趣的話題。教師幫助大學生啟迪智慧、開闊思維、廣博知識、提升內涵。通過專業教師與學生的問學交流,一方面學生可以了解到植物保護專業領域最新的科研動態、學科未來的發展前景等。另一方面教師在科研過程中的心得體會與人生經歷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對培養學生學術熱情和科研興趣起到了較大促進作用,“問學齋活動”從2008年開展至今,舉行了22期植物保護專業相關的教授接待日活動,植物保護專業16名教授,兩名外聘“楚天學者”,以及一批副教授和講師走進“問學齋”,面對面地與本科生談科學、話學風和談人生等。有的教師多次參加活動,參與活動學生近2000余人次。“問學齋”為師生互動開辟了新的途徑,在校內已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多次被《湖北日報》《人民網》《鳳凰網》和《楚天金報》等媒體重點報道。

(二)創辦“三農講壇”學術報告活動,開拓大學生國際視野

為提高大學生培養質量,增強大學生科技創新意識,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學院啟動“三農講壇”大學生學術報告活動。邀請國內外知名教授、學者和企業家等來學院面對本科生講學,講述學科前沿研究進展、講授自我成長歷程,為學生提供高水平的學術交流平臺,有效補充傳統課堂內容的不足,提升大學生整體學術水平和創新能力,全面實現學術育人。一方面,積極邀請學界專家和崗位科學家開展前沿講座和特邀報告、推薦優秀博士生開設“博士講壇”、聯絡杰出校友來校開展“校友講壇”等,進一步豐富和提升“三農講壇”的形式與內容。近兩年以來,“三農講壇”共舉辦與植物保護相關的學術報告49場,邀請到美國、德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以色列、韓國等近百余名國內外知名學者,邀請國外專家開設了全英文講授的暑期分子植物病理學課程,為超過三千人次的學生奉獻了精彩紛呈的學術盛宴。這些講壇活動拓寬了學生的專業視野、為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提供了重要參考,提升了他們對未來發展的向往,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了廣大學生的普遍認同和大力支持。

(三)師生共建植物保護協會,積極開辟第二課堂

植物保護協會的宗旨是“以趣味讓會員愉快,以知識讓會員認可,以實踐讓會員成長”。除植物保護專業學生外,教師也是該協會的重要會員,為學生提供經費支持和專業知識支撐。植物保護協會關注農業科學,激發大學生的創新思維,鍛煉大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大學生的實踐意識,服務“三農”。協會積極開展內容多樣、形式豐富的植物保護實踐活動,如開展走進實驗室、走近科學家、走進科學活動,不定期邀請院系知名專家學者和優秀研究生座談;舉辦形式多樣的特色活動,如“獅山行,標本集”和“小型書簽”制作等活動;走進校外的農業部門、農資企業以及周邊農村服務“三農”開展科普活動;參與解決植物保護的實際問題,這些活動協會將科技創新和學術活動緊密結合,積極開辟“第二課堂”,為廣大學生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拓展大學生植物保護方面的知識體系,提升大學生自主思考科學問題、自主學習和勤于實踐的能力,推動植物保護專業創新人才培養進程。

(四)注重“以人為本”,建立人才管理保障體系

篇(6)

關鍵詞:化學化工 大學生 實習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b)-0009-01

同志曾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的關鍵在人才,人才的成長靠教育。”創新能力教育就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啟發、誘導等手段,激發學生創新的興趣,增強思維的內在動力,去探求、創造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和新發明。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是高校本科人才培養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本科生綜合運用多學科的理論、知識和方法的全面檢驗,也是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渠道,同時,還是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1]。

然而,在全社會都重視與提倡創新能力培養的環境下,安全意識教育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話題。工科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僅是理論知識本身的再次提高,更是理論知識到實踐能力的升華,通過各類實習、創新實驗、畢業論文環節等達到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實現能力質的飛躍。因而,安全意識教育對化學化工類大學生的培養來說尤為重要[2~5]。

1 安全意識教育

本文這里所指的安全意識教育并不涉及校園普通安全教育,而是針對化學化工類工科專業特點的專業技術安全意識教育。主要包括課程設計、創新實驗設計和畢業設計等環節體現的安全內容設計,以及各類實驗與實習、創新項目和畢業論文等環節自身需必備的安全意識。

1.1 設計環節內容上的安全意識教育

各類設計環節是化工類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安全設計是設計內容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在化工工程設計中,特別是工藝流程設計,在達到最大生產負荷量的前提下,還應充分考慮各類安全問題。此類設計不僅要考慮設備設施的安全問題,而且要考慮整個工藝流程的安全問題,還要考慮所用原料、產生的中間產品和最終產品的安全問題。設計往往是實現安全本質水平的根本途徑,要保證設計中不留安全隱患,以避免在實際生產過程中釀成重大生產事故。

老師在指導學生進行畢業設計(論文) 前,應該注重安全意識的灌輸和應用。隨著“以人為本”理念的不斷深化,安全設計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安全設防水平也在逐步提高,為實現“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目標,在設計過程中選擇本質安全設計尤為重要。安全設計要工藝成熟、系統安全、設備設施可靠、易于操作維修等,使用無危險的物料和安全的工藝流程,從根本上避免危險,保證安全。

1.2 實習等實踐環節的安全意識教育

為鍛煉化學化工類學生的實踐能力,課程體系開設的專業內容實習包括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同時還開設有畢業論文環節,以實現整個大學知識體系的有效融合。近幾年,為了能有效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各高校專門設置了大學生創新實驗項目環節。此外,長沙理工大學各級部門還設置有科技立項以供學生申請,以鼓勵在科技研究方面取得優異成績的學生。由于化學化工行業的特殊性,學生在實習與實驗過程中,安全問題都是指導老師尤為關心的重點和難點。

學生在實習與實驗過程中存在著多種不安全因素。如工廠發生高空滴漏和泄漏等,實驗室發生燒傷、燙傷等。在化工廠和化學實驗室,許多化學藥品都是易燃、易爆、有毒的危險物品,在使用過程中因其性質特殊,易發生燃燒爆炸、腐蝕、使人中毒等現象。也會因為自身操作的錯誤或安全意識差而發生事故。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實習與實驗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安全意識教育,引導其樹立“安全”就是“生命”的理念。

針對這個過程中的安全意識教育主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6]:

一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原則。在進入實驗前,讓學生先熟悉自己所做實驗涉及的危險物品,特別要了解物質的性質、危害以及應急處置措施。不僅僅要“我了解安全”,還要應用于實踐,“我要安全,我會安全”。

二是調動教與學雙方積極性原則。從“受教育者”大學生的角度看,接受安全意識教育,利己、利人,是與自身的安全、健康息息相關的事情,接受安全意識教育是發自內心的要求,不是被動接受“要我安全”,而是主動要求“我要安全”。

三是鞏固性與反復性原則。安全知識,隨著工作和生活的發展,而發生變化,可能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安全知識的應用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遺忘,對安全意識教育要遵循鞏固性與反復性原則。

四是典型性與廣泛性相結合原則。利用已發生的血的事故案例來進行教育,使受教育者有更真實的感受,讓受教育者能更真實地感受到安全事故的嚴重性,感受到細節、小違規帶來的慘痛教訓,從而提高受教育者的能動思維和自覺行動。安全意識教育工作的展開并不是針對某一特定的對象,因為安全是與每一個人息息相關的,從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上來講,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安全存在,所以安全教育工作應該具有一定的廣泛性,對于一些常用的通用類的安全知識應該廣泛宣傳和灌輸。

五是教學手段與時俱進原則。隨著現代教學工具的發展,教學手段的作用越來越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要根據實際情況,及時更新教學手段,采取多形式的教育方法,使安全意識教育更加形象化、具體化和真實化。

總之,高校教育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中應把安全意識培養放在能力培養工作的最前方,不斷地改進和創新安全教育方式,培養大學生的安全超前意識,應以“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為指導方針,把安全意識的培養工作當作持之以恒的教學課程,讓大學生把“安全意識”深入每個人的心中。

參考文獻

[1] 劉淑琴,王彩虹.加強大學生實踐教學,培養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30):33-34.

[2] 仇念文,鐘杰,賈繼文.加強實驗室安全管理,推進“平安校園”建設[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0(5):132-134.

[3] 柯紅巖,錢大益,楊超華,等.實驗室安全教學領域自我教育模式探究[J].實驗室技術與管理,2011,28(10):184-186.

[4] 林靜姍,董華青,洪一鳴.化工類實驗室學生安全教育的研究與探索[J].現代物業?現代經濟,2012,11(5):96-98.

篇(7)

(一)教師科研納入課堂教學體系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由于教學與科研相對獨立,教師科研對教學的輔助作用極為有限,而研究式教學提倡將科研理念引入教學,注重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新的課堂教學體系必然要加強實驗研究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地位。課堂教學形式不再是單向授課,教學重點則是研究課題的選題、方案設計、開題、實驗進展、研究結果、文本撰寫等問題,在課題實施前資料查詢階段就已完成理論知識的學習與理解,而不用專門進行理論授課。課題的選題由教師指導小組共同商定,在教師指導小組的指導下由所選題的學生研究小組進行資料查詢以及開題報告的撰寫,再由指導小組討論項目的整體可行性,最后完善提交指導小組討論后方可實施。整個課題實行模塊化,這些模塊盡量與教師科研組庫中的內容相匹配,不同模塊以該模塊的指導教師為主,這樣針對性強,能夠快速解決研究中出現的難題。研究課題的選題既要考慮到知識點的覆蓋,又要與科研教師組的研究方向相吻合,這樣既能保證知識點的全面性,又能保證研究的深度與創新性。研究的地點、時間不局限于本科實驗室與實驗時間,教學之外的空余時間與教師科研緊密結合。學生要定期向教師指導小組匯報自己的研究進展。及時記錄研究過程中出現的新發現、新問題并與教師指導小組溝通,教師指導小組針對這些問題與課題組進行討論并及時解決。課題完成后,盡量鼓勵學生將成果以論文或專利的形式公開發表,以結題報告的形式提交教師指導小組,并進行答辯,經教師指導小組全體商定后方可完成課題的結題,并給予綜合評分。

(二)教學實踐活動與教師科研結合

包括畢業實習、見習、課程實習等在內的教學實踐活動是生物科學專業本科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提高本科生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的最直接、最重要的途徑之一。但在目前的教學模式下,這些實踐活動普通流于形式。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在于,這些實踐活動普遍不帶有問題探究或探索性操作,導致學生實習只是完成學習程序,而沒有學習任務和研究壓力,帶隊教師選擇時也沒有考慮實習內容是否與自己的研究方向一致,普通帶有應付的心態,造成學生失去了一次充分鍛煉實踐能力的機會。教師科研是聯系理論與實踐的重要樞紐,本科生的實踐活動理應與教師科研緊密結合,使理論知識與實踐學習能夠很好地銜接。生物科學專業大多長期從事科研的教師,不僅進行校內的實驗工作,而且也與外界科研單位或生物相關企業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教師通過這些關系能夠及時了解外界最新科研信息以及公司對人才需求的動向,由科研教師指導這些實踐活動,就能夠根據社會需求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畢業論文與教師科研結合

畢業論文是本科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是學生實現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吸收和綜合運用的必備過程,是深化和提高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等各項能力的重要環節,也是評價大學生在本科階段的學習成效、衡量本科教學質量的重要方式。但當前許多生物科學專業的畢業論文質量偏低,主要表現在:畢業論文內容單薄,實驗周期短,有些甚至不超過兩周;論文創新性不強,與以前的研究相比毫無創新可言,同時一個教師所帶不同論文經常只是換個材料,幾篇論文研究內容幾乎完全一樣;論文文本撰寫水平低,格式不標準,錯字較多,語句不流暢,論文綜述過長有故意增加總篇幅的嫌疑,論文只重結果的描述而不注重結果的討論,彰顯不出學術創新性。造成這些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指導教師本身科研素質不高,許多老師指導畢業論文僅是為了完成任務,對論文質量要求不嚴,學生在畢業階段也無心做實驗,彼此將就,這種現象在普通本科院校特別突出。畢業論文與教師科研相結合,將會極大地改善這種狀況。因為長期從事科研的教師本身具有較高的科研素質,對所帶畢業論文要求必然較高;科研教師有充足的時間指導學生的論文工作,因為這些工作本身就是科研工作的一部分或與自己的科研工作密切相關;科研教師自身論文文本的撰寫能力強,可以及時發現學生論文撰寫過程中的各種錯誤。

(四)大學生創新性實驗項目與教師科研結合

各級大學生創新性實驗項目是高等教育“質量工程”的重要內容之一,項目的實施可以使學生在本科階段就能夠接觸學科前沿,體驗科學研究過程,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同時培養了大學生的自學能力、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提高了他們的科研素質。但目前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的創新性不強、可行性低、具體執行不到位,立項的課題結題率低。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創新項目很少與教師科研結合,一方面,指導教師大多忙于自己的主方向科研而很少有時間對大學生創新項目有較多的關注,另一方面,創新項目與教師科研結合不密切導致研究深度不夠,使創新性指標完成不理想。

二、與教師科研結合的研究型教學模式的組織管理

(一)成立學生研究小組與教師指導小組

學生研究小組在劃分時應避免盲目性與隨機性,首先選擇綜合素質強的學生做為小組組長,每個小組以3~5人為宜,小組人選兼顧能力高低搭配。每個小組選擇一個感興趣的研究題目,根據題目由全組成員通過討論來進行任務分工;每個課題的研究周期一般為半年。對于一個課題的指導教師不是單個人而應該是一個小組,指導小組的選擇應根據課題研究內容所涵蓋的方向而定,課題的最終研究方案應與專業科研教師不斷溝通直到確定合適的教師指導小組。

(二)加強考核辦法與獎勵措施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丝袜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色av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v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av天天爽| 97精品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乱码伦视频免费|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热| 国产-第1页-浮力影院| 亚洲av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9精品国产99久久6尤物 | 久久综合五月丁香六月丁香| 扒开双腿疯狂进出爽爽爽动态图| 欧美喷潮久久久xxxxx| 性高湖久久久久久久久aaaaa| 四虎成人永久影院|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 av无码免费看| 末成年女av片一区二区| 老师黑色丝袜被躁翻了av| 337p西西人体大胆瓣开下部| 波多野结av衣东京热无码专区| а√ 天堂 在线官网中文 | 免费a级毛片无码a∨蜜芽试看| 办公室撕开奶罩揉吮奶头在线观看| 成熟女人特级毛片www免费| 日韩精品无码熟人妻视频| 免费人成年小说在线观看| www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 清纯国语对白videoshdcom| 亚洲gv天堂无码男同在线观看| 久久久婷婷五月亚洲97号色| 日本三级吃奶头添泬| 亚洲av无码乱码麻豆精品国产| 国产亚州精品女人久久久久久| 欧美性xxxxx极品少妇| 免费萌白酱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942| 少妇一边呻吟一边说使劲视频| 人妻 丝袜美腿 中文字幕| 樱花草在线社区www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