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07 06:27:4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生活地理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初中地理課堂生活化教學,即將初中地理知識和學生日常生活內容結合起來進行教學,通過趣味性、生活化、簡單易懂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對枯燥的地理知識產生直觀的、深刻的、形象的理解。初中地理課堂生活化教學的優勢在于,改變了傳統的地理教學枯燥、單調、刻板的教學模式,提升了地理知識的趣味性,使地理知識變得易于理解和記憶,增加了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和對地理知識的親切感,轉變了傳統初中地理教學模式下學生對于大量枯燥的地理知識的排斥感和陌生感。初中地理課堂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要求教師把生活化的氣息引入課堂,將地理知識用生活化的方式、結合生活化的案例進行解釋,這就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初中地理教師要想將地理課堂生活化教學的效果充分發揮出來,就必須首先對生活化教學的實施關鍵有充分的認識,并具有足夠的生活化教學實施能力,此外,還應當積極觀察生活、收集生活資料,力求使初中地理課堂生活化教學的實施變得順暢、自然、易于接受。
2.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實施策略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的實施,應當遵循科學的方式方法,應當重視生活化教學的導入、生活化情境的渲染、生活化活動的組織等幾個重點內容。以下對這幾個關鍵內容進行具體分析:
2.1生活化教學的導入
在初中地理課堂中,生活化教學的應用應當有一個導入的過程,即教師通過生活化的語言敘述以及列舉和生活息息相關的案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將學生帶入到生活化教學的情境當中。例如在講授“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這一課程時,教師可以首先向學生提問:“中國是什么國家,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然后在學生回答后,繼續提問“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這兩個詞語,那么大家知道哪些國家是發展中國家、哪些國家是發達國家嗎”,在師生互動列舉一些國家后,教師繼續引入“那么,大家知道為什么有的國家是發展中國家,有的國家是發達國家嗎”,進而可展開課堂教學的主體內容。在這樣的生活化教學導入過程中,一方面要注意語言的通俗化、生活化,另一方面要注意列舉生活中的案例,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將學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將學生引入教學情境當中。
2.2生活化情境的渲染
在初中地理課堂生活化教學中,僅僅有生活化的導入是完全不夠的,應當在整個過程中塑造和渲染生活化的、輕松的地理知識教學情境,應用豐富的教學手段,將枯燥的地理知識和有趣的生活現象或者體驗結合起來進行教學,化枯燥為生動有趣、化死記硬背為自主探索。例如在進行“中國的民族”課堂教學時,讓學生對各民族的生活習俗和特色進行死記硬背必然會引發學生的反感,在這時,教師可以首先為學生講述一些各民族有趣的風俗習慣和衣著特色,并結合圖片、視頻等,使這些內容直觀地呈現出來,然后讓所有的學生合上課本,將學生分組,教師通過列舉某個生活習俗和衣著的圖片,向學生提問是哪個民族,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計分,設置一定的獎勵。如此,方可使課堂教學內容變得生活化、趣味性,改變教學方式,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2.3生活化活動的組織
在初中地理課堂生活化教學過程中,生活化活動的組織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使學生對于所學的地理知識掌握的更加牢固,并產生地理知識生活化的意識,有助于學生地理認知和分析能力的增長。例如在講授“我國的水資源”課程時,在課堂教學的末尾,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次生活化的活動,讓學生在課下觀察和記錄生活中浪費水的現象,根據生活中水資源浪費的具體情況,提出在生活中節約水資源的對策,并要求學生在下節課堂中進行活動展示,如果時間充足,教師同樣可以采取小組計分、小組評比的方式進行活動結果比賽,對表現優秀、結論科學的小組進行獎勵。這樣的生活化活動的組織,可以幫助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切身地體會到地理知識的用處,體會到如何應用地理知識去分析生活中的問題,增加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和知識運用能力。
3.結束語
【關鍵詞】初中地理;天氣與氣候;實驗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4)36-0044-01
新課改要求突出對學生綜合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養,進一步促進學生素質的提高,所以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地理實驗,并在地理實驗教學方面有了新的研究進展。義務教育階段的地理實驗應該屬于廣義的地理實驗,包括室外實驗和室內實驗,主要讓學生參與教師指導或教師獨自進行,通過地理觀察、觀測、演示、繪制地圖、參觀、調查、記錄等一系列的室外和室內實驗,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知識、鞏固知識和培養實際操作能力,并為進一步學習其它知識奠定基礎。
一、初中地理《天氣與氣候》實驗教學研究進展
1.國外研究進展。“重視地理實驗教學,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是國際地理教學改革的方向,1992 年國際地理聯合會地理教育委員會頒布的《地理教育國際》把“發展學生提出問題、收集和組織信息、處理資料、分析資料、評估資料、發展通則、做出判斷、做出決定、解決難題等能力”作為培養目標,筆者分析用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地理實驗主要為地理觀測、地理觀察、繪制地圖、實地調查,以演示、參觀、記錄等形式開展。
英國的《國家地理課程》要求學生能使用簡單的儀器進行測量,如:直接觀測和記錄天氣或者畫出一張有注記的地圖并說明地形。而美國在1994 年實施的《生活化的地理學:國家地理標準 1994》就已經提出“使學生了解地理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掌握地理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等課程目標。美國不僅在地理課程標準里明確提出地理實驗的要求,還以不同的載體來呈現地理實驗,通過教材、期刊、叢書對地理實驗活動做出了充分地表達,使教師可以靈活選用素材并指導學生進行地理實驗。除此之外,美國還編寫了與教材配套的《地球科學實驗手冊》,如加州地球科學教材配套編寫的California prentice hall earth science。由此可見,國外對地理實驗的重視以及在中學地理實驗教學方面做出了規范。筆者認為,在規范我國的初學地理實驗教學有可借鑒之處,尤其是在《天氣與氣候》這一章的實驗教學有指導意義。比如,可以借鑒英國的《國家地理課程》讓學生自己使用儀器去觀測一天的氣溫、地溫、降雨量,然后在計算機上制作出一天24小時部分時段氣溫、地溫、降雨量變化情況表,并在全班做一場交流報告。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還可以鍛煉對數據記錄、處理的能力,從而在與全班分享自己成果的同時,提高了對地理學習的興趣。
2.國內研究進展。早在1956年,國家在《中學地理教學大綱(草案)》中第一次提出對中學地理實驗教學的要求:“在初級中學一年級必須用地球儀做實驗”。不過,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地理實驗教學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2003年,“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開展地理實驗”的要求被明確寫入《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中,才使得在中學地理實驗教學的研究方面有了一定的進展。但是,在實際的中學地理教學活動中,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普遍存在,很多學校還沒有從行動上給予地理實驗教學以應有的重視,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里,初中地理實驗教學有效開展顯得更為困難。
根據論文的數量與質量,筆者在中國知網里以“地理實驗”為關鍵字進行檢索,關于地理教學中的論文有165條記錄,關于高中地理實驗的論文有100多條(不完全統計),但是寫初中地理實驗的論文不到15篇,寫“地理實驗教學問題”的論文不到20篇。可以很明顯地看出,初中地理實驗教學的論文偏少,研究初中地理實驗教學問題的論文就更少了,說明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對地理實驗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地理實驗對教學開展以及學生能力培養方面沒能起到較大的促進作用。有關專家學者針對中學地理實驗教學進行研究的論文是從 2005 年開始出現的,其中,內蒙古師范大學的徐寶芳教授、張衛青教授撰寫了有關中學地理實驗教學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其中包括《中學地理實驗的內容設計研究》、《中學地理實驗與實習教育功能研究》等,并成立了“中學地理實驗教學研究”和“《中學地理實驗教學研究》課程教材及建設研究”兩個課題;2005 年之后,論文中漸漸出現了來自教學一線中學教師的教學研究成果,其中包括地理實驗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研究以及大量的地理實驗教學實錄及分析。近幾年,不難看出中學地理教師在地理實驗教學方面的研究成果呈上升趨勢,但是在初中地理實驗教學問題的研究方面涉及甚少,對初中地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問題上丞待解決。對此,教師可以在初中地理實驗教學設計方面進一步完善理論研究,以提高理論指導教育實踐的意義。這有待于部分師范院校專家、教授和廣大一線教師的不懈努力,以彌補理論部分的不足;同時,廣大一線教師還應通過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進一步改善初中地理實驗教學的現狀,尤其是對《天氣與氣候》的地理實驗教學設計有待改善,使其在真正意義上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精神。而且《天氣與氣候》有關地理實驗的教學內容比較多,可以很好地通過地理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觀測數據能力,記錄并處理數據的能力。讓學生學會用地理思維模式去思考、解決地理問題,提高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不僅僅停留在分數的提高層面,更重要的是地理綜合素質的提高。
二、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初中地理實驗教學的研究還是停留在理論上,很少有實驗是針對性地解決實際教學問題,沒有具體、細化的地理實驗操作步驟,使得地理教師在實際操作時很少有可借鑒、參考的標準。同時,學生參與地理實驗也是宏觀的理論指導較多,實際操作時也很少有可借鑒、參考的標準。對此,要進一步細化、改善《天氣與氣候》地理實驗的教學設計。當然,在初中地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問題上還得進一步深入,對此,筆者提出了以下建議:①對初中地理實驗教學的理論知識進行梳理,發揮理論知識的宏觀指導作用。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和實地問卷調查的形式相結合,發現初中地理實驗教學中的問題,并分析原因,以進一步探討初中地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從而給出相應的問題解決對策;②再通過典型的案例教學,給出教師在地理實驗教學時的建議及學生在參與地理實驗時的建議。③在新課標教學中,教師既要實現知識與技能目標,還需注重過程與方法目標,更需要重視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同樣,在初中地理實驗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地理實驗來巧妙滲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如通過學生動手實驗,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與科學態度,鍛煉學生的堅韌意志,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等。初中地理實驗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能力,同時也會帶動教師的專業發展,這才是《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對廣大中學教師在實施地理課程的基本要求,才能發揮好課程標準的指導性意義。
參考文獻:
[1]段玉山.“地理信息技術”內容解析[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5,(7-8):16-18.
[2]趙璇.中學地理實驗教學資源開發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2.
【關鍵詞】地理教學 實踐教學 教學模式
實踐教學是地理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提高地理教學質量,實施地理科學素質教育的必要過程,通過理論聯系實際,加深學生對地理教學中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的理解和掌握,幫助學生掌握區域綜合調查及分析的方法,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具有科研能力的創新人才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主要從地理實踐教學模式、實施方法及效果等方面來探索的,主要采用課堂操作、模式代入及課后評價等方法進行,研究成果可以豐富地理實踐教學的內容,希望對實踐教學改革起到了一定的補充和借鑒作用。
一、實踐教學的模式
地理實踐教學模式的探索一直以來都是地理實踐教學所要研究的重要內容,比較成功的地理實踐教學模式往往可以帶動學生學習地理的濃厚興趣,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在這里,本人通過自己的悉心調查和研究專家的相關模式研究,覺得中學地理實踐教學也可以應用地理專業特色的“三層次、全程化”實踐教學模式,其流程圖如圖1所示。所謂“三層次、全程化”實踐教學模式,就是將地理學科的實踐教學分為基礎性、拓展性、研究性三個階段,由淺入深地將實踐教學分散化安排到中學地理學科的教學全過程。其目的在于使學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接受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由淺到深的實踐訓練,并掌握系統的地理知識體系。該實踐教學模流程圖如下所示:
二、實踐模式具體實施
1.基礎性實踐教學階段的具體實施
在本階段,主要圍繞課程實踐教學為核心展開,基本方式為直觀教學法、課程作業訓練和實驗教學法。現以《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課程為例加以說明。
(1)《自然地理》課程實踐教學
自然地理課程起著基礎課的作用。它既擔負著向學生介紹自然地理在地理科學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任務,也擔負著闡述自然地理的性質和特征。同時還必須幫助學生認識自然地理的整體性,建立人與自然協調發展,以及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具體做法是:①充分利用現有教材和師資進行課堂教學。每一單元的知識講解都進行課堂討論或小組討論,課后布置預習內容進行課前討論。用生活實例將相關知識理論貫穿起來,幫助學生在理論與實例之間形成關聯關系,指導學生從多層次多方面的角度去J識自然地理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②布置課程作業訓練。首先向學生介紹與本課程相關的網站,如中國國家地理網站、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網站、中國學術期刊網等,以開闊學生視野。然后布置課程作業訓練,作業的類型很多,可以是800~1000字的小論文,可以是生活實例分析報告。③利用多媒體教室觀看自然地理方面的影片,如:《Discovery》,《人與自然》,《寰宇探索》等。④利用實驗室和校外實習基地經常性地進行自然地理學的實踐教學,加深直觀印象,提高實踐能力,比如利用實驗室,去氣象站、水文站等等。
(2)《人文地理》課程實踐教學
人文地理是地理學科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日益成為地理學的研究重點。與跟自然密切相關的自然地理相比,人文地理則主要涵蓋人類活動的內容,所以應該強調人地關系調查,人地關系的探索一直是人文地理學孜孜以求的目標,所以特別重視野外調查,探究古往今來人類文明遺存,比如某地區的古文化,方言區的分布,各地風俗習慣的比較及它們之間的界線,可以考慮安排相關的調查報告讓同學們分組進行,可以利用課余或周末節假日等時間來進行相關的走訪調查,達到增強感性認識的效果,為下一步拓展、研究實踐教學打下一定的基礎。
2.拓展性實踐教學階段的具體實施
為了使學生更全面地獲得地理運用的感性認識和地理實踐能力,在第二學年,可以開展以下實踐教學活動:
(1)聘請地理專家作專題講座
地理專家在地理實踐上有著自己豐富的閱歷和經驗,通過拉近專家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可以增強同學們學習地理的濃厚興趣。比如邀請了氣象局專家作了氣象知識的報告,讓同學們了解到氣象預報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培養了他們學習地理的濃厚興趣和熱情,學生們普遍反映收獲很大。
(2)組織地理專業實驗室教學
它使學生在模擬的環境中熟悉、掌握具體的地理現象和過程,學生能直接面對地理實踐問題的考驗,促使其將書本知識轉化為具有可感性、實用性、可操作性的知識,縮短了地理教育與地理實踐的距離。通過這種途徑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收到較好的效果。比如,帶領學生在我校地理專業教室用數字星球技術學習時區知識,用天文望遠鏡觀測月食、日食等天文現象。
(3)組織地理專業知識競賽
在任課老師的帶領下不定期組織2~4次地理知識競賽,競賽內容以實踐生活地理知識為主,讓同學們以豐富多樣的形式在愉快的氛圍中真正體現自己的主人翁地位,并且能夠把平常從書本上學來的知識在實際問題中得到應用,教師應針對同學出現的問題進行現場指導,可以實現知識的遷移。
(4)地理區域野外實踐
地理區域野外實踐是建構主義教育理論又一具體應用,它是學生在地理野外實踐過程中進行調查,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實地勘察。它將地理學理論、實體法、程序法、信念、態度和價值聯系起來,引導學生在尋找老師提及的相關事物或現象的體驗中自主建構地理的知識和技能。比如帶領學生實際測量正午太陽高度角、實地觀察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規律等,學生通過比較直觀的實踐活動來提高他們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培養他們熱愛山水、熱愛探索的情感,效果比較顯著。
3.研究性實踐教學階段的具體實施
本教學階段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檢驗和學科理論研究水平的提升的階段,通過以下兩個方面具體實施:
(1)指導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及調查報告的寫作
當今社會比較重視知識理論向實踐上的滲透,有了前面基礎性實踐、拓展型性實踐的積累,為了提高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區域經濟發展的能力,教師可以因勢利導地向學生布置一些社會調查工作,在實踐中,可以對本地目前的城市規劃、國土整治、水域開發、旅游開發等問題展開調查。指導學生制定調查方法、步驟和內容,最后,學生完成1000字左右的調查報告。通過實踐調查可以加強學生對區域現狀的認識。
(2)指導學生高中小論文的選題與寫作
論文往往是大學生的專利,但作為高中生未嘗不可以做些初步的嘗試,在指導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由學生選擇并確定研究課題,在研究中主動獲取知識,綜合運用知識積累,從而解決問題,形成結論。選題確定后,應該再指導他們進行資料收集,再指導他們進行資料收集,特別是通過網絡獲取文獻資料,并介紹研究方法,指導其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展開研究,提煉概括,形成自己的觀點,完成高中小論文的寫作。
結語
論文關鍵詞:杭州師范大學,錢江學院,畢業設計,畢業論文,任務書,示范
二、主要內容和基本要求(指明本課題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和大體上可從哪幾個方面去研究和論述該主要問題的具體要求)
論文基本內容:
隨著國內移動通信的快速普及,基于手機等移動終端的移動商務應運而生,從而為旅游業開辟出一條全新路徑。杭州作為一個旅游城市,論文可以從移動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入手,分析旅游業應用移動電子商務的情況,重點指出其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相應的對策。
基本要求:
廣泛查閱資料;理論聯系實際;觀點正確;論文要言之有物,切忌空泛;嚴格遵守論文格式規范;按規定的進度完成各項任務。
在撰寫畢業論文期間,應完成如下工作:
1、應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必須查閱15篇以上的參考文獻,其中,外文原文參考文獻至少2篇),于2011年1月15日前完成不少于2000字的文獻綜述和譯成中文后不少于2000字的外文譯稿,同時提供外文的封面、封底、目錄和所翻譯的正文的復印件。
2、在完成“文獻綜述”、“外文翻譯”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于1月30日前完成不少于2000字的開題報告。
3、在同意開題后,認真撰寫畢業論文,須在2010~2011第二學期開學注冊時(2月19-20日)向指導老師上交不少于8000字的畢業論文(設計)完整初稿。
4、根據指導老師的指導意見,對論文進行多次修改,直到指導老師認為可以通過為止。
5、必須在2011年4月15日之前完成論文定稿(正文不少于8000字,不含附錄的字數)。
6、認真準備論文答辯。
三、起止日期及進度安排
起止日期:
2010
年
12
月
2
日 至
2011
年
5
月
14
日
進度安排:
序號
時間
內容
1
2011.1.5之前
確定論文題目、指導老師下達任務書
2
2011.1.6-2011.1.15
完成文獻綜述和外文翻譯定稿
3
2011.1.16-2011.1.30
完成開題報告定稿
4
2011.1.31-2011.2.20
完成完整的論文初稿
5
2011.2.21-2011.4.15
進行多次的論文修改,完成論文定稿
6
2011.3.1-2011.3.10
畢業論文中期檢查
7
2011.5.14
論文答辯
四、推薦參考文獻(理工科專業應在5篇以上,文科類專業應在8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獻至少2篇。)
[1] 袁劍君, 陳志輝. 我國旅游信息化發展狀況、問題與對策[J]. 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 2009,(01).
[2] 杭志, 徐德智, . 移動電子商務中的服務組合研究[J]. 計算機技術與發展 , 2010,(04).
[3] 李文學. 四川電信與省旅游局深度合作著力提升旅游信息化服務水平[J]. 通信與信息技術 , 2010,(01).
[4] 蔡安寧, 尚正永, 馬明棟. 杭州旅游地理信息系統的開發[J]. 計算機系統應用 , 2007,(08).
[5] 杭志, 徐德智, . 移動電子商務中的服務組合研究[J]. 計算機技術與發展 , 2010,(04) .
[6] 為移動電子商務(M-commerce)做好準備[J]. 信息方略 , 2008,(02)
[7] 汪禮俊, 廖瑾. 移動電子商務:現代生活的新詮釋[J]. 上海信息化 , 2010,(05).
一、教師作為設計者,具有指導作用,指導學生確定適合的探究課題
一堂完整而有效的地理課,是經過地理教師細心研究、認真思考、精心設計出來的。教師應注意指導并與學生一起參與課題確定工作。在這一過程中,指導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組織參與課題的集體討論,教師既要堅持學生自主性的原則,又要引導學生走出情感的誤區,師生共同探究討論,并根據不同學生生活的具體環境和家庭條件以及興趣要求,確定最好課題。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課題分類和可行性論證時,要本著尊重學生的原則,抱著平等的態度參與,即使有個別的課題存在著疑問,在指導中學生仍堅持己見的,教師也不必將自己的想法、意見強加于學生。
二、教師具有組織、幫扶作用,幫助學生選擇和制訂最佳的探究方式
當課題確定后,教師可以提出幾種方案,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課題內容選擇適當的研究方法,并給予適當的指導,也可以參與學生的討論。根據課題確定最佳研究方案,教師還可以給予適當的建議和補充。如,社會調查類,研究方向是就某一自然地理現象或人文地理現象展開調查,對調查資料進行分析、歸納、總結,形成調查報告。教師在其中的角色是引路人,絕不能包辦代替。教師要做的不是告訴學生該怎么做,而是要幫學生去尋求問題的解決途徑,教師正確引導、“撥亂反正”,學生就會積極主動、努力探索。實踐證明,這樣的指導不僅有助于提高調研效率,充分利用有限的時間,還能以探究性學習為手段,讓學生學會地理學科探究的基本方法,效果明顯。
三、教師具有引導作用,引導學生總結和歸納
教師在引導學生撰寫地理論文和準確表達思想論文的成型是探究性學習的最后階段,也是學生總結研究過程的最后階段。作為指導教師,要明確地理探究性學習活動,更多的是強調過程,而不是結果,它是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地理學科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強調主動探究和創新的精神,著眼于教會學生終身受用的知識和能力。這個階段,教師的作用在于引導學生如何處理、取舍、分析資料,組織并整理有用的材料。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自主學習培養
一、問題的產生
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的改革注重學生的學習的能力,并且是終身學習的能力。它要求學生可以很好的進行終身學習,有一定的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以及方法。新一輪的教育課程不在是一味的強調知識的傳授的,它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形成一種自主學習的習慣,并且有自主學習的能力。這就要求學生在態度上有所改變,要以一種積極主動的態度去對待。“在課程實施中學生應該是主體,并不是向傳統的教育老師講課學生聽課的模式,在這種課程教育下,學生在課堂上應該是主體,他們會主動參與到問題的討論中,會積極的思考問題,對于一些實踐性的課程他們應該樂于探究、勤于動手。這樣有利于學生全方位的發展,對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的促進作用,當然,通過這樣的課程學生可以很好的獲取新的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所以,自主學習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二、自主學習及其基本特征
“自主學習”的教學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運用探索性的學習態度和創新精神,發揮自身優勢和潛能,自主獲得知識和創造的本領,使自身的素質得到優化。“自主學習”的教學理論建立在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的基礎上,教師的職責是組織、幫助和指導學生進行學習。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使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得到協調發展.再反過來促進教師更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這便形成了一個“教學相長”的良性循環機制。從已有理論的研究成果中我認為自主學習的特征有:主體性、能動性、反思性、實踐性、發展性、創造性。
三、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方式
(一)巧設情境,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愿望。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么在進行地理課的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強了,并且對地理感興趣,才能更好的學習,有更好的效果。所以.我們應該想盡辦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支持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到最大程度。
1.與實際相結合,使學生的求知欲增強。
地理知識與實際生活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學生可以在生活中學習相關的地理知識。這對于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很大促進作用,學生通過學習季風概念,可以讓學生親自觀察與體驗珠三角地帶的冬夏季節風向的差異。通過這些方面的學習,學生會對地理知識有更深刻的了解。這對學生進一步的學習有很大促進作用。
2.教學手段靈活多樣,這樣學生才會學而不厭。
地理學科與其他學科不一樣,它具有其自身的一些特性,掛圖、模型等這些傳統的比較直觀的教具在課程中會出現,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也是可取的.這樣可以讓把學生的思維有一個跳躍性的發展,說趣聞、講故事、引用俗語或者是解釋典故等方式對于擴展學生思路也是有很大幫助的。比如,在敘述“歐洲”時,如果僅僅是通過文字講述,學生會感到枯燥無味,這樣學生的主體地位就難以顯示。個性的表現與創造自然就少了。然而利用多媒體課件講課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因為通過多媒體可以展示了歐洲獨特文化的圖片。通過視頻來播放歐洲得獨特的風景,這時學生就會更感興趣,學習的積極性就得到了提升。
(二)增強學生的自主意識,培養主觀能動性
1.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與觀察能力。
因為學生的自主性一直都受到壓抑,這就導致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不佳。死記硬背是學生的一貫作風。那么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的教學方案就應該有所改變,教師應該通過一些問題來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有目的的去學習。因為這樣一來,學生自然就會帶著問題去學習,這也會改變學生的一些學習習慣,這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以及獲取知識的能力有促進作用。對學生的引導應該是科學合理的,這樣學生才能加強對地理事物進行觀察,學生的抽象思維和觀察能力自然也就得到了提升。
2.學生思維判斷能力的培養。
就學生自主學習這一角度而言。教師的語言起到一個關鍵性的作用,語言的合理可以讓學生興趣更高,因為只有學生愛聽、會聽、聽準課程才能發揮其作用,再好的課程如果教師在語言上有缺陷也是功虧一簣的,因為學生更本就沒聽進去,所以對于學生能力的培養是毫無幫助的。因此,教師的語言是很關鍵的。那么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直觀性的語言相對而言它的趣味性更強,可以很好的調動學生聽課的欲望;然而啟發性語言不同于直觀性的語言,它更有利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學生形成嚴謹的科學品質有賴于規范性的語言。
(三)注重培養問題意識,鍛煉學生質疑能力。
愛因斯坦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同樣的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是教師需要做的.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這對于研究現實未知問題有很大促進作用.學生在能夠自主的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并且解決問題,實現發現、理解、創造與應用的完美結合。在學習中學生應該學會學習,知道怎樣才會達到效益最大化。
參考文獻
[1]秦桂玲 淺談運用多種方法進行地理教學[期刊論文]-科海故事博覽·科教創新2010(7)
[2]劉春梅 當前高中地理教學的幾個特點分析[期刊論文]-大理學院學報2007,6(2)
關鍵詞:案例;案例教學;在線案例學習
中圖分類號:G40-05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1)13-3041-02
A Review Research on International On-line Case-based Learning
ZHAO Jun
(Xinjiang University, Urumqi 830054, China)
Abstract: On-line case-based learning can provide the real learning context, the fully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the effective learning resource and flexible learning mode, which can help learners not only combine theory with practice, but also improve the high-order ability of problem-analysis and reflection. 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at, the online case study learning resources focu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ases, case management platform database development, and online case studies to support and so on.
Key words: case; case-based learning; on-line case-based learning
案例在國內外應用于教育領域始自19世紀。案例教學由70年代美國哈佛法律學院Christopher Langdell首創,因當時的教學效果顯著,便被廣泛的運用于法律、商業、醫學學生和師范生的教育訓練課程中。現在案例教學在哈佛商學院仍然占有很大的比重,約占總課時的85%以上。我國在案例教學的開展方面起步較晚。“1980年美國商務部與中國經貿委在大連理工大學舉辦中美合作MBA培訓項目,在項目進行過程中第一次系統介紹了西方工商管理教育的課程和案例教學。” 短短的二十多年,案例教學走進了教育教學的很多領域。
國外對案例教學的研究也受到教育教學理論的影響,研究的視角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習者為中心轉移。早期的研究多以教師的視角出發對課堂的案例教學活動進行研究,對于如何進行案例的開發、課程的設計、課堂教學程序及案例教學的評價都有了深入的分析。例如, McNair和Hersum發表于1954年的研究專著《The Case Method at The Harward Business School》中,對哈佛大學商學院的案例教學法進行了系統介紹。由于受到認知學習理論的影響,研究者不再只是關注案例“教”的方面,而逐漸轉向了學習者進行案例學習的方面,深入到對學習者案例學習認知模式的研究。
基于案例的推理(case-based reasoning, CBR)是當前國內外案例學習的一個熱點。1982年Schank 在其論著“Dynamic Memory”中首次提出CBR的概念,其后Kolodner等人在1983年開始在計算機上實現,現在,CBR已經發展成為創設智能系統的模式。大多數傳統的認知理論都強調一般的抽象符號是怎么形成和運用的。作為一種認知模式,CBR重具體甚于抽象,主張個體用案例進行思考,它可以幫助研究者理解個人如何發展成長,專家如何運用自己和他人的經驗進行推理和學習。基于案例的推理明確將記憶、學習和推理整合到一起,提出認知的三要素為案例、案例索引和案例處理器。
自從案例教學被引入中國以后,許多的研究者從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及組織形式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國內研究者大多認為案例學習可以大大縮短教學情境與實際生活的差距,能夠呈現教學中出現的兩難問題,幫助學習者象專家一樣去思考、分析并解決問題。2000年鄭金洲教授在《案例教學指南》一書中界定了案例的定義,研究了案例教學的功能、適用范圍和局限,就如何教案例、如何學案例及如何寫案例做了深入的探討。2002年徐延宇在研究論文《案例教學及其運用》中,系統地對案例教學的理論基礎、運用原則進行了歸納。2005年閻志明在論文《培養師范生教育技術素養的案例教學設計研究》中,提出了在教育技術素養培養中整合問題解決的案例教學設計模式。趙凱斌的論文《網絡環境下的案例教學研究――地理教學個案分析》在查閱文獻的基礎上,對傳統課堂案例教學中學習者分析案例的步驟和案例學習的難點進行了分析和總結。
國外對案例教學的研究也受到教育教學理論的影響,研究的視角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習者為中心轉移。早期的研究多以教師的視角出發對課堂的案例教學活動進行研究,對于如何進行案例的開發、課程的設計、課堂教學程序及案例教學的評價都有了深入的分析。例如, McNair和Hersum發表于1954年的研究專著《The Case Method at The Harward Business School》中,對哈佛大學商學院的案例教學法進行了系統介紹。由于受到認知學習理論的影響,研究者不再只是關注案例“教”的方面,而逐漸轉向了學習者進行案例學習的方面,深入到對學習者案例學習認知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