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公文范文 > 創新管理論文

創新管理論文

時間:2022-05-18 05:08:1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創新管理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創新管理論文

創新管理論文:創新社會管理的法治化路徑的發展策略

關鍵詞:創新 法治 社會管理 路徑

法治是加強社會管理、建設和諧社會的根本保障。法治也是社會管理的終極追求和目標。法律是社會的普遍行為準則,是協調不同利益的最好調節器,也是實現公平正義、社會和諧的有力保障。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圍繞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加快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管理體制,加快形成源頭治理、動態管理、應急處置相結合的社會管理機制。我們要通過建設法治政府,帶頭形成整體、全面、合理的制度安排,使社會成員依法享有權利、行使權利、維護權利、履行義務、承擔責任,促使行政權力依法運行、受到監督,各種利益關系依法調節,各種利益矛盾依法解決,社會管理依法進行。社會管理創新與法治建設互為助力在推進發展中實現交融。

一、創新社會管理的法治化的積極意義

創新社會管理的法治化將在社會管理和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兩個方面產生積極的意義。社會主義法治制度保障的形式為創新社會管理的成果提供了規范化、強制力的支持。這有助于社會管理“協調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解決社會問題、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公正、應對社會風險、保持社會穩定”的基本任務的完成。社會管理創新意味著對社會管理主體、社會管理理念與社會管理方式的改變和調整;意味著對社會管理格局、維護群眾權益機制、流動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務、基層社會管理和服務體系、公共安全體系、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管理、信息網絡管理等方面的加強和完善。這些都會推動相關領域法律、法規的制定、修改與廢除。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的大背景下,社會管理創新將會促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自我完善和更新。

二、法治化路徑是政府社會管理的根本之路

社會管理主要是政府和社會組織為協調利益關系、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秩序、促進社會公正,依法對社會生活、社會事務和社會組織進行的管理、規范、組織和協調。社會管理既是一個過程,也是一種活動。這個過程是政府機構、社會力量和公眾互動的過程,是執行和制定社會政策和法規的過程,是社會成員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社會和諧發展的過程,這種活動是管理活動,也是服務活動。國內關于社會管理理論與實踐的探討上發生了三大方面的范式轉變。在管理理念上,從社會控制轉向社會服務;在管理內容上,從泛化結構轉向分化結構;在管理模式上,從殘補模式轉向制度模式。

政府的社會管理不同于一般的社會管理,就其本質而言,政府的社會管理,就是政府為了維護社會公正和社會秩序,制定社會政策和法規,規范并協調社會組織、社會行為與社會事務,以化解社會矛盾,調節社會關系,促進社會發展的過程,這也是政府依法承擔社會責任、履行社會職能的過程。

當前,各級政府和各部門正在致力于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要符合法治精神。改革創新一旦偏離了法治的正確方向,往往導致群眾反對,政府形象受損。公權力是有法治邊界的,不能由于良好的目的和效果就越這個邊界。這既要求法律法規系統、完善、配套,又要求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嚴格依法辦事。各地在社會管理創新中,應依照相關法律規范進行合法管理,這就更容易得到群眾的支持和擁護,使之有利于推行,不至于引起爭議。

只有以法治理念為指導,以法制體系、法治程序和規范為支撐,推進社會管理創新才能真正實現最佳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效益,這是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源頭性、根本性、基礎性問題的重要環節。

三、強化與社會管理創新相適應的法治理念

不同的法治觀念往往會導致對于客觀事物會有不同的認識,會有不同的法制實踐效果。在推動社會管理創新的新形勢下、新進程中,必須樹立與之相適應的現代法治觀念,以新的眼光來觀察社會和認識自己,否則難免在行動上發生重大偏差。這是擺在政府機關和行政公務人員,擺在社會組織及其工作人員,擺在一切社會有識之士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

(一)要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保障公民權利

經過艱難曲折的漫長發展過程,2004年《憲法》終于將“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載入其中,突出地強調了保障公民權利、規范國家權力這一現代憲法的核心價值理念,突出地宣示了我國憲法的人權關懷。這就要求各級各類公務人員增強人權觀念,慎用手中權力,在行政管理和社會管理過程中自覺尊重和依法保護公民的基本權利,主要包括平等權利、政治權利、精神與文化活動的自由、人身自由與人格尊嚴、社會經濟權利以及獲得救濟的權利。序言中“放氣防盜法”引發很大爭議,就在于人們置疑這種做法是否以人為本,是否有損害公民權利的嫌疑。

(二)要樹立法律至上的觀念,限制政府權力

國家權力特別是行政權力是能夠支配大量社會資源的公權力,具有無限擴張、易于濫用的特性。這就要求公務人員必須具備權力界限的意識,依法行使行政職權,注意上下左右不越界。前些年,曾有個別地方黨委和政府超越職權出臺包含“赦免民營企業家原罪”內容的紅頭文件,一些地方政府首長責令當地人民法院采取不予立案、強迫原告撤訴等措施來配合政府搞土地開發、強制拆遷,許多地方出現假借公共利益之名壓價征收征用、變相剝奪農民土地,以及由行政首長個人直接批出土地,赤裸裸地與民爭利的做法。這就擺錯了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司法機關的位置,弄錯了行政首長與行政機關的關系,嚴重侵害了公民權益,大大損害了政府形象,這主要就是缺乏法治主義觀念特別是權力界限意識所致。

(三)要樹立行政民主的觀念,擴大群眾參與

社會管理也是一項 調整改善的政府職能,履行這一職能的過程需要順應行政民主這一世界潮流。行政民主強調行政過程中的平等相處和選擇自由,呼喚行政機關與行政相對人之間的良性互動,要求為行政相對人參與行政管理、自主管理提供更多選擇機會。在我國行政管理和行政法制諸環節已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行政民主的要求和規范。例如,行政立法過程中的座談會、論證會,行政執法過程中的聽證會和當事人陳述事實、申辯理由,行政相對人評議行政機關與行政首長,采取具有協商性和可選擇性的行政合同、行政指導等柔軟靈活的方式實施行政管理,越來越多的社區自治管理和服務,等等。

(四)要樹立建設服務型政府、強化公共服務的觀念

由管制型、秩序型、管理型政府轉向服務型政府是一場靜悄悄的深刻變革。在傳統計劃經濟時代,政府儼然是企業、市場、社會的主宰者,行政機關與行政相對人之間是不平等關系,以行政計劃、行政審批、行政強制等單方意志和手段來實施行政管理、維持行政秩序,成為行政管理的基本模式。隨著市場導向的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推進社會自治,就成為完善行政管理,健全行政法制,創新社會管理,健全治理規范的重大課題。公務人員應當樹立服務意識,改進管理方式,順應由管理行政、秩序行政、指令行政轉向服務行政、發展行政、指導行政這一時代潮流,由單一的行政管理轉向社會治理,積極為公民提供信息、政策、專業技術等方面的指導幫助以及各種公共服務。

在此背景下,提出了建設服務型政府的理念和方針。服務型政府體現了我國人民主權國家的國家性質,彰顯了政府“以人為本”的施政理念,體現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主導行政價值觀,有助于“讓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嚴”。顯然,在行政管理和行政執法的實踐中,如何面對、理解、回應、推進這一政治與行政改革創新的要求,加快建設服務型政府、服務型行政機關,為其提供法治保障,已成為一個重大的現實課題。而從行政管理方式創新、社會管理方式創新入手,正是人們選擇的一個理性、可靠、高效的進路。

四、完善相關法律制度建設,助推社會管理創新

(一)健全社會組織的法律制度,促進社會組織規范發展。

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的變化而出現的,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主體,既依法享有各種權益,同時也必須承擔相應的義務和責任,要在國家的法律法規之下依法經營、依法從事各種社會活動。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實際上為“兩新組織”的社會服務管理提供了有力依據,在依法治國這一大的環境背景下,依法進行社會管理不但最有效,更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途徑。因此,在對“兩新組織”的管理中要充分運用法律手段,實現管理的法制化、規范化。

法制化管理既是社會組織活動的有效途徑,也是促進社會組織發展及有序參與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依法對民間組織實施管理,一方面保證了民間組織在正常的法治秩序中活動,維持了社會的基本團結與穩定,另一方面也可以讓社會組織根據法律保護自身權益,協調其與政府相關部門及其他社會團體的關系。因此,要進一步完善法律制度,從法律制度上支持和規范社會組織的發展,改善社會組織的生存和發展空間。讓社會組織在一個法制健全、政策支持、公眾認同的環境里發展并且發揮獨特的作用優勢,成為一支獨立于政府與企業之外的相對獨立的社會力量,健全協調利益關系化解矛盾的作用機制,增強社會的管理和服務功能。

(二)健全公民政治參與的法律制度,探索公眾廣泛參與的社會治理模式

在充分保證憲法和法律賦予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的前提下,對公民政治參與的內容、方式、途徑作本文轉自出明確的規定,使其可以按一定的程序實際操作,并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做到有法可依,依法參與,使公民政治參與經常化、制度化、規范化。著重加強兩種公民政治參與的主要制度建設:一是建立健全立法與重大行政決策公眾參與機制,凡是與公民利益直接或間接相關的重大行政決策,都通過聽證、協商、辯論、談判等渠道,直接聽取公民的意見,使決策做到民主化、科學化、公開化,同時通過舉行立法聽證、法律草案全民討論等途徑,影響法律制度的立、改、廢;一是通過其他各種渠道向立法機關、行政機關提出建議和意見,定期不定期地評測政府的活動。健全和完善公民批評制度、建議制度、申訴制度、控告制度、檢舉制度、信訪制度、監督制度等,使這些制度成為公民有序參與政治的法律機制,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三)健全虛擬社會的法律制度,依法引導虛擬社會有序發展。

虛擬社會是公民參與社會管理的重要渠道。既要把網絡輿情作為聽民聲、察民意的重要渠道,又要高度重視和評估輿情影響,正確引導網上輿論,維護網上秩序。

我國的網絡社會起步晚,網絡立法相對落后。我們的網絡立法應當在立足現實的基礎上具有前瞻性,依據網絡社會的特征,充分認識到網絡犯罪的社會危害性,以超前的眼光進行網絡犯罪立法,做到既要維護網絡社會秩序,懲治網絡犯罪,又要有利于網絡社會發展、有利于信息傳播。特別是對網絡輿情的引導上,我國雖然在幾部有關網絡言論、信息管理的法規中都有規定,比如《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互聯網站從事登載新聞業務管理暫行規定》等,但這些法律法規較為零散,不成體系,另外對于網絡言論的監管存在著職能交叉、多頭管理的問題。所以,應盡快在建立統一高效的協調機制,做到縱向管理和橫向管理相結合的同時,對現有的法規進行清理,提高立法等級,認真研究存在的問題,制定出統一的、適用于網絡管理的專門法律。

十八大將“社會管理法治化”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社會管理創新的根本指導思想、基本路徑和主要方法,標志著我國社會管理創新將由典型試驗 、重點突破、政策引導,向制度化、法治化、科學化方向發展,意義深遠。以法治建設為新時期社會管理創新保駕護航,以社會管理創新為法治建設推波助瀾,在法治建設的框架之下,通過對社會管理體制和機制的創新,最大限度調動社會積極性,不斷建立健全社會管理法律法規,堅持以人為本,實現公平正義,立法、執法、司法與社會各個環節相互協調、服務、監督和控制,服務于和諧社會建設的需要,不斷調高社會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才能實現真正意義的穩定團結、和諧繁榮。

創新管理論文:婦聯組織參與社會管理創新實踐和思考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強化企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在社會管理和服務中的職責,引導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充分發揮群眾參與社會管理的基礎作用。”這對婦聯組織履行職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為婦聯組織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積極探索婦聯組織參與社會管理創新的切入點和著力點,努力在黨政所需、婦女所需、婦聯所能的結合點上探索參與社會管理的合適位置,發揮婦聯組織在完善社會管理格局中的社會協同作用,是當前各級婦聯組織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一、我市婦聯組織參與社會管理工作的具體實踐

近年來,海寧市婦聯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設平安海寧、構建和諧社會的決策部署,緊緊圍繞婦女最直接、最關心、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發揮婦聯組織優勢,在促進婦女發展、維護婦女權益、服務婦女兒童等方面積極作為,使婦聯組織參與社會管理的有效性不斷增強。

1、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作為婦聯組織參與社會管理的基本途徑。婦聯是黨領導下的群眾組織,要發揮黨聯系婦女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就要圍繞黨委、政府的中心開展工作。近年來,我市各級婦聯以“巾幗創新業、轉型促發展”活動為主題,大力實施巾幗創業“五大提升行動”,引導服務婦女在推動全市經濟轉型發展的同時實現婦女自身發展。一是以先進選樹濃厚創業氛圍。開展優秀女企業家、十佳創業女性、巾幗創業示范基地等評選表彰,舉辦創業事跡報告會、創業故事巡講、創業案例展示等活動,在海寧電視臺、《海寧日報》、海寧婦女網等開設“巾幗風采”、“我身邊的女性創業故事”專欄,宣傳各行各業女性創業典型,營造有利于女性創業就業的良好氛圍。二是構建多元支持體系提升發展能力。每年舉辦“雙學雙比”培訓班,邀請省、市農業專家為女能手們授課,組織參觀雙學雙比示范基地,培育發展“婦”字號農業龍頭企業和巾幗專業示范合作社,目前全市共有90個 “雙學雙比”示范基地,帶動大批婦女就地就近創業就業。充分利用女企業家協會平臺,組織女企業家開展經濟形勢分析、政策咨詢、經營管理知識培訓,提升女企業家轉型發展能力。積極推薦創業女性參加 “中國女性創業能力開發項目”免費培訓,四年來已經輸送了29名女性參加了培訓。成立了全省首個女性創業聯盟協會,支持女性創業者依托協會這個平臺學習提升、合作發展。三是落實幫扶舉措拓展創業渠道。爭取財政支持設立了每年50萬元巾幗創業貸款貼息專項扶助資金,2009年至今有273名婦女享受了政策,批準貸款金額5千多萬元,有效幫助解決創業女性資金難題。開展百名女大學生與女企業家、百名農村婦女與女能手結對幫扶為主要內容的“雙百結對、攜手創業”活動。積極培育巾幗家政服務品牌,舉辦免費育嬰員(月嫂)培訓。開展助推女性網上創業行動,建立女性網商創業基地,積極爭取政策支持,促進女性在電子商務領域創業發展。

2、把激發婦女活力、促進和諧建設作為婦聯組織參與社會管理的重要任務。各級婦聯從自身的職責和工作優勢出發,以弘揚和諧精神、培育文明風尚為目標,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加強婦女思想道德建設,開展各類和諧家庭創建活動,引導婦女在推進和諧社會建設中發揮獨特作用。一是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宣傳引導婦女。開展黨的十七大、十八大精神、“時代女性價值觀大討論”、“我與中國夢”等主題宣傳教育活動。舉辦“魅力女性幸福生活”品牌課堂,開展健康衛生、文明禮儀、婚姻家庭、法律維權等專題講座,提高女性綜合素質。加大典型培樹力度,開展巾幗建功標兵、十佳好母親、十佳好婆媳等先進典型評選表彰,筑牢和諧海寧建設的思想基礎。二是突出“家”字特色開展系列文明創建。以“八星級” 文明家庭創建為基礎,不斷深化平安家庭、書香家庭、廉潔家庭、綠色家庭等各類特色家庭創建活動。以“四美”標準要求開展 “優美庭院” 創建,助推美麗鄉村建設。開展“萬戶家庭普法行”,制作“平安知識入戶”、“法律進家庭”等宣傳手冊送到千家萬戶。連續六年舉辦家庭文化節,開展家庭廚藝大賽、親情故事征文比賽、家庭才藝展示、家庭美德感言等一系列貼近群眾、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廣大婦女和家庭成員在參與中提升文明素質,構建和諧人際關系。三是切實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以“爭當合格父母,爭當合格人才”為主題,開展“科學家教城鄉行”活動,從2009年至今,全市共舉辦家庭教育講座、咨詢、親子實踐活動等近千場次,為近10萬人(次)家長送上科學家教知識,營造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四是壯大巾幗志愿隊伍塑造美麗團隊。組織市、鎮、村分別成立“巾幗文明傳播”、“巾幗創業指導”、“巾幗家庭教育”、“巾幗法律維權”、“巾幗科技惠民”、“巾幗 環保護綠”等巾幗服務隊伍,在心理咨詢、維權服務、創業就業、文明新風等方面深入開展服務,促進了社會志愿服務體系建設。

3、把反映婦女訴求、維護婦女利益作為婦聯組織參與社會管理的根本內容。充分發揮群團組織的聯系、協調、溝通優勢,建立和完善婦女兒童的利益協調機制、訴求表達機制、矛盾調處機制和權益保障機制,切實維護婦女兒童的合法權益。一是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維權網絡。建立健全以婦聯維權干部為主體,婦聯系統人民陪審員、法律維權志愿者和巾幗平安志愿者為依托的婦女維權隊伍,不斷完善市、鎮(街道)、村三級婦女維權網絡,通過“12338”婦女維權熱線、“12348”法律服務專線、婦女兒童維權合議庭、法律援助中心婦女維權接待室、“110”婦女兒童救助中心、婦女維權法律顧問小組等多種渠道,為婦女群眾提供有效的、多方位的法律幫助和服務。二是強化法制宣傳普及教育。通過三級婦聯組織網絡,利用 “三八”維權周、“11.25”反家庭日、“12.4”法制宣傳日等,通過上街宣傳、窗口宣傳、培訓教育、社會化教育等手段,向廣大婦女群眾宣傳《婦女權益保障法》、《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以及民法、刑法等相關法律法規,教育廣大婦女學法用法,不斷增強法律意識,提高依法辦事能力。三是推進婦女維權工作社會化、專業化。積極探索多元化的婚姻家庭矛盾糾紛調機制,市婦聯聯合司法、民政等部門,成立婚姻家庭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聘請“海洲老舅媽”作為專職調解員,開展婚姻家庭問題指導,婚姻家庭矛盾糾紛調處,幫助當事人排除各種婚姻家庭危機。自2012年12月婚調委成立以來,共受理各類婚姻家庭糾紛183起,調解和好71對,表示暫緩離婚56對,順利協議離婚56對。組建“和樂社工事務所”,開展單親媽媽家庭服務項目,為單親媽媽提供心理疏導、情感調適、就業幫扶、家庭教育等方面的服務。四是關注困境弱勢群體。建立了“受助兒童資料庫”,開展“同一片藍天,母愛滿人間”為主題的“社會媽媽”愛心結對、從生活、情感、學習上給予幫扶。從2010年起連續四年實施了“助推貧困母親創業行動”,為60人(次)貧困婦女提供20余萬元實物資助,并聯系結對女能手,提供技術指導、生產幫扶、聯系銷售等跟蹤服務,幫助貧困母親創業增收脫貧致富。

4、把注重夯實基礎、拓展組織網絡作為婦聯組織參與社會管理的重要抓手。按照“黨的基層組織建到哪里,婦聯基層組織就跟進到哪里”的要求,不斷擴大婦聯組織覆蓋面,努力構建統籌城鄉、縱橫交錯、條塊結合的婦女工作網絡。結合村“兩委”換屆,推進婦委員專職專選,全市婦代會主任進村“兩委”的比例達100%。通過獨立、聯合、掛靠等多種組織形式,進一步探索在“兩新”組織中靈活建立婦女組織。截至目前全市已建“兩新”組織婦女組織652家,組建率69.8%。全面推進“1+X”婦女之家網格化建設,形成以村(社區)“婦女之家”為龍頭、“婦女之家聯系點”為網格的婦女組織服務網絡,及時收集掌握婦情民意,調處矛盾糾紛,切實把婦女工作融入“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的整體格局,有效發揮了暢通民意渠道、消除不穩定因素的重要作用。發動各級婦聯干部廣泛開展“進村入企訪訪婦情、服務婦女辦實事”活動,實現了化解一批矛盾糾紛、幫扶一批困難家庭、促進社會和諧的預期目標。

二、進一步促進婦聯組織參與社會管理的幾點思考

隨著社會管理創新的進一步推進,婦聯組織參與社會管理創新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要更好地發揮婦聯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婦聯組織必須清晰地界定自己的角色,重新審視婦聯的工作定位,在更高層次、更高目標、更高水平上理清思路,明確任務,夯實基礎,實現以轉變促發展,以發展促提高。

1、婦聯組織參與社會管理,必須圍繞中心,積極作為。一是圍繞經濟發展中心,努力搭建婦女參與經濟發展平臺,促進農村婦女增收致富和城鄉婦女創業與再就業。加大婦女創業小額貸款貼息工作的力度,力爭擴大小額貸款的覆蓋面,鼓勵更多的城鄉婦女創業就業。繼續開展婦女創業(SYB)培訓,爭取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項目資金開展對農村婦女的科技和實用技術培訓。積極推進家庭服務品牌工程建設,開展家政服務從業人員培訓,幫助更多婦女就業。以“巾幗創新業,建功‘十二五’”為主題,進一步深化“巾幗建功”、“雙學雙比”活動,深入開展“創先爭優、巾幗示范崗”創建活動,引領廣大婦女為轉變發展方式做貢獻。二是圍繞和諧社會建設中心,努力搭建婦女參與和諧家庭創建平臺,為參與社會管理和創新提供精神動力。發揮家庭作為婦聯組織傳統工作領域優勢,以家庭為陣地,找準著力點,作好“家”字文章。要立足家庭,面向社會,廣泛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和豐富多彩的道德實踐活動。促進社會和家庭形成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良好道德風尚與和諧人際關系。要開展美德在農家、學習型家庭、平安家庭、廉潔家庭等和諧創建活動,深入推進優美庭院創建活動,以家庭的和諧促進社會的文明進步。切實承擔好婦聯牽頭家庭教育工作的任務,加強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陣地和志愿者隊伍建設,依托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和“婦女之家”辦好一批家長學校,組織家教志愿者參加全國、省、市的培訓學習。做好機關、社區和農村家教工作,定期開展家庭教育講座,開展家教理論研討和社區家教工作調研工作,提升服務婦女、服務家庭的水平。

2、婦聯組織參與社會管理必須選準載體,講究實效。一是在選擇工作載體時,既要體現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又要有深厚的群眾基礎,用活動吸引群眾,搭建參與平臺,提供多方服務,把廣大婦女群眾組織起來、凝聚起來。要注重創新婦女工作品牌,不斷發掘獨具婦聯特色、影響大、效果好的活動。二是深入了解需求,及時掌握婦情民意和婦女發展重難點問題,科學反映訴求。充分用好婦聯的話語權、建議權、監督權,從婦女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入手,推動 解決婦女參與社會管理、就業、醫療、社會保障等方面實際問題,通過項目化、實事化運作等方式,為婦女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解難事。三是關注解決好特殊婦女群體的問題。特別要關注失地失業婦女、特困婦女、老齡婦女及留守流動兒童,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加大幫扶力度,扎實推動貧困母親救助、創業幫扶等公益活動,做優做實潮鄉“社會媽媽”公益品牌活動,更好地為黨和政府分憂、為婦女兒童解難。四是完善維權維穩機制建設。加強基層婦女維權服務站(點)建設,不斷完善12338熱線服務功能,加強信訪四級網絡建設,建立以村(社區)婦代會委員為調查員、信息員的婦女民情報告制度,及時把握婦女群眾的思想脈搏和利益需求。進一步完善婦聯干部擔任人民陪審員、調解員、勞動保障法律監督員等制度,積極協助黨和政府把社會矛盾化解在基層。繼續深化平安家庭創建,主動參與社會矛盾化解工作。

3、婦聯組織參與社會管理,必須調動資源,借勢而為。一是充分運用婦聯資源。在市、鎮(街道)、村(社區)三級婦聯組織的基礎上,不斷擴容婦聯團體會員,如機關事業單位、“兩新”組織婦委會等,為婦女工作影響力的“縱向到底、橫向到邊”提供組織保障。二是緊緊依托黨政資源。依托婦兒工委辦設在婦聯的資源優勢,有意識地與政府相關部門多聯系、多溝通,依托黨政資源為婦女實事。三是整合社會資源。通過層級式的婦聯工作網絡,通過各種女性聯誼組織,通過各類社區文化團隊,發揮團結婦女、凝聚人心的作用,做到“哪里有婦女,哪里就有婦女組織,哪里就有婦女工作”,在服務婦女、服務社會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4、婦聯組織參與社會管理必須夯實基礎,提升水平。一是拓展婦聯組織網絡。在現有組織網絡的基礎上,根據城鄉婦女的分布和變化,通過創新組織設置,在不同婦女利益群體、不同階層婦女、不同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中,以靈活多樣的方式設置婦女組織、鞏固和發展各類婦女聯誼組織。抓“兩新”。進一步在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中建立一批婦女組織,按照“先建立、后完善、再提高”的組織建設思路,采取“建、聯、掛、靠”等不同模式,在“兩新”組織中靈活多樣地建立婦女組織,有效地開展婦女群眾工作。二是完善各級“婦女之家”的建設。抓好一批“婦女之家”示范點建設,通過示范帶動作用,進一步建好、用好、管好“婦女之家”,使“婦女之家”有人干事、有錢辦事、有作為體現,真正成為基層婦聯宣傳政策的陣地、傳播知識的課堂、傳遞信息的窗口、聯系和服務婦女群眾的紐帶、展示婦女風采的平臺。三是發展壯大巾幗志愿服務隊伍。以婦聯現有的工作隊伍為核心,擴大婦女社會工作者隊伍,充分發揮廣大婦女群眾的主體作用,不斷壯大兼職婦女工作者和巾幗志愿者隊伍,積極吸納各種專業人才進入婦女工作領域,為提升婦聯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提供人力保障。要廣泛發動組織巾幗志愿者見諸日常、深入持久地開展助老、幫困、咨詢、調解等服務,使巾幗志愿服務扎根于城鄉社區和家庭日常生活中,成為參與社會管理的重要社會力量。(編輯:果寶)

創新管理論文:工商管理人才培養體系創新與實踐

1高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改革的目標定位

改革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模式,首要是專業學科與課程的調整。過去十幾年中,我國高等教育的工商管理專業設置幾經調整,對專業課程面過窄的問題和學科內容老化問題有了一定的改善。雖然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高校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有了比較大的轉變,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工商管理專業教育教學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其人才培養體系改革目標的實現,也非一朝一夕即可以完成。教學改革的難度在于思想觀念(包括教育管理部門的思想觀念、學校的思想觀念、教師和學生的思想觀念)的轉變、教學資源的配置(含師資配置、教材及實驗實習條件配備等)、社會的認可度以及自身改革方案的創新與實踐等,諸方面構成了一個直接面對培養對象的過程,這就決定了工商管理專業教育教學改革只能采取“小范圍跨大步、大范圍跨小步,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的實施戰略。即使我們的教育思想、觀念都相當清楚了,認識也相當統一了,物資條件也具備了,也還有適應中國國情、校情的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講,達到工商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的目標,完成人才培養體系改革的任務,還需要大量的時間、創新與實踐。作為地方性、應用型地方高等院校,必須對自己的辦學目標、學科定位、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歷史沿革,甚至辦學條件、風格及區域經濟發展狀況,探索出獨具個性特征的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改革方案,并在長期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完善,逐漸形成獨特的育人環境、風格和品位。

2高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創新與實踐的幾點做法

中國高校之間的個性特色,區域經濟的發展狀況和要求,決定了不同高校在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踐中的個性特征,體現了改革實踐中的不同創新和閃光之點。這些創新和閃光點,高校可以相互借鑒,但不可能照搬。以下就重慶文理學院近年來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改革實踐中的一些做法作一歸納、總結。

2.1創新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長時間以來,教育界就一直存在“專才”與“通才”之爭。本文認為,從終身教育角度看,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教育宜以“通才”為主,著力提高思想素質、業務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但從各種專門職位都有專門分工角度講,又要求高等教育給受教育者以一定的工商管理專門知識。從當今社會和科技發展的實際出發,重慶文理學院慎重地選擇了培養“職業經理勝任力為目標的工商管理專門人才”的辦學理念。為了落實這一理念,從2003年起,重新構建了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計劃,該計劃分一課堂教學計劃、二課堂教學計劃和第三課堂。一課堂以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為主;二課堂以學生參加科技活動、教授小助手、企業經濟調查、學科競賽、創業大賽及學生社團中的自我教育與自我管理等為主;三課堂就是到企業一線去見習、頂崗實習。一課堂由教務處、教學院(系)組織實施,二課堂由部分專業教師和導師組織實施,第三課堂由學工部組織實施,如在創業孵化園創辦微型企業,參與企業經營活動,為本地中小企業進行策劃與指導。為了強化綜合素質的提高并使之與專業教育相結合,提出和實施了工商管理教學,堅持面向社會、面向市場、面向企業,與地方工商業經濟發展實際接軌的原則,在打好專業基礎的前提下,立足地方工商企業現狀,通過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既具備較高的理論水平,又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解決實際管理問題的能力和較大的發展潛力。為此,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學校的相關政策的規定,結合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要求,面向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和眾多中小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合理安排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技能訓練,確保培養質量,使本專業的學生畢業后能順利成為工商管理從業人員,具備工商管理人員從業資格,具備一定的創業能力。另外,通過對社會需求深入地調查研究,把握區域工商企業的發展趨勢,對本專業的培養目標、課程體系進行不斷地調整的指導思想,推出了一個基本原則和兩個實施辦法。一個基本原則是“加強基礎、拓寬專業、培養能力、提高素質”;兩個實施辦法,其一是按文理工商進行大類培養,其二是實行學分制教學管理模式。根據上述原則,學院一改過去由教研室單方面制定教學計劃的方式。首先,根據社會人才需求對人才培養體系改革的需要,提出了四年制本科教育課內總學時不超過2600學時,并規定各類學科課程所占比例(含選修課):(1)公共基礎課組合占30%左右;(2)專業技術基礎課組合占30%左右;(3)專業技能課組合占40%左右,設置了人文社會科學類和自然科學類公共任意選修課,并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愛好和職業意向在全校跨專業、跨院系選課進行輔修,全面擴充學生的知識面。這一基本框架,大力度改革了傳統的專業教育模式,保證了公共基礎知識模塊和技術基礎知識模塊的厚度,削減專業課模塊的深度,擴大專業知識的廣度。此外,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計劃還分兩個模塊方向:一是涉外企業管理方向;二是中小企業管理方向。學生可以根據自己今后的就業意 向在某個方面進行深化學習,這對學生深入學習相關專業知識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傳統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突破,給寬口徑、高素質工商管理專門人才的培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2為復合型、應用型工商管理專業人才成長開渠放水

隨著現代社會、科學和技術問題的高度綜合性增強,復合型、應用型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受到廣泛的關注。重慶文理學院作為地方性多科性高等院校,如何讓復合型、應用型和服務于地方經濟的工商管理專業人才更好地成長,讓部分自身條件好、愿意更大范圍拓寬知識面的學生能更好地進行自我職業規劃設計,已成為學校高層管理者思考的熱點。重慶文理學院與全國若干兄弟院校一樣,推出主輔修和創意、創業培訓制度。主輔修制,主要是為學有余力的在校本科生開鑿出的一條通往獲取復合型知識的渠道。而創意、創意培訓則主要是為有特殊才能和一些特殊偏才學生加以專門培養和指導,幫助他們創業成功。2003年,在學校統一教學規劃指導下,正式推出了主輔修制度。其主要內容包括:(1)凡學習成績達到優良程度的學生均可申請選修學校已開設的另一個專業作為自己的輔修專業,如管理類可以選擇經濟類、工程類、文學類等;(2)已開設的任何本科專業,在制定本專業主修教學計劃的同時,都必須制定出以本專業為核心的輔修課程的教學計劃,即已開設的任何本科專業教學計劃,必須主輔修配套。在實踐過程中,又推出了第二專業計劃,讓對輔修仍不滿足的學生再走一步。于是工商管理專業的主輔修制度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特色:其一,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在保證自己主修專業學習任務完成的前提下,盡可能選擇另一專業為輔修專業,完成規定教學計劃(一般30學分左右)者,由學校發給輔修專業證書;其二,學生在選擇輔修專業學習后,因各種原因(如學習壓力大等),不能全部完成輔修專業規定課程者,通過的課程學分數作為任選課學分計入本人主修專業教學計劃進行學籍管理,未通過的課程不計學分,也不作學籍處理;其三,對完成輔修專業教學計劃仍有余力余興者,可將此專業作為第二專業繼續深造(一般60學分左右),全部完成者,由學校頒發第二專業證書,跨學科的可申請第二學士學位。同時,鼓勵優秀學生考研。渠道打開后,又采取了一系列激勵措施,以培養出一大批復合型本科學歷人才。據調查,在最近幾年,重慶文理學院的畢業生中有相當部分是憑借輔修專業應聘到各類工商企業工作和考取跨專業、學科研究生的,有主修專業畢業證,同時持有輔修專業證的畢業生,在人才招聘市場受到普遍歡迎。重慶文理學院從全國高校就業60強上升為50強就是明證。若干事實已充分證明,主輔修制是本科階段培養復合型人才的良好模式,有必要進一步堅持和完善。

2.3重塑教育基本原則——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教育學的基本原則。長期以來,工商管理專業教育模仿大工業批量生產的模式,忽視學生的個性特征,一個教學計劃年復一年,成批培養“專業人才”,學生畢業后只能從事專門工作,改換工作被稱作專業不對口。隨著改革開放、經濟社會發展的進程,傳統模式逐步受到沖擊,積極推行各種形式的學分制,重因材施教基本原則,這是21世紀中國高校教學改革的一大亮點。重慶文理學院自2003年學校升本后,已推出學分制教學改革模式,逐步形成以下三大特色:第一,合理實施選課制。選課制是學分制的核心。充分尊重學生個人選擇和發展需求,在現有條件下:(1)在教學計劃中開辟20%左右的學分數由學生自主確定該學什么課程;(2)在有條件的任選或必修課程中,推行學生選擇任課教師制度,以滿足學生對教師的適應程度;(3)允許學生根據實際情況自主安排學習進程,或部分改變既定學習進程。由于任選課程包含如下三大類,即跨專業跨院系的課程、學校專門為全校學生組織開設選修課程以及人文素質教育課程,所以在全校上萬名學生中,每人的學習計劃實際上都不一樣,在大基礎一致的情況下,學習內容形成了百花齊放的新格局。第二,改革固定學制,適當將學制延長或提前。本文認為這種辦法是貫徹因材施教的有效模式。其基本思路是:以國家規定的四年或五年學制為基礎,允許學生提前或延后完成規定學習環節和學分數,并提前或延后畢業,目前大多數學校規定的時間是三到五年。(1)延后、提前還是正常畢業,完全由學生自己把握;(2)學生學習中途遇到客觀環境的變化,如家庭發生變故、經濟承受能力等,可中斷學習參加社會實踐。比如有些學生,因生病等原因而申請暫時中斷學習一年或參軍,保留學籍和學分;(3)學生在規定學制內尚未完成學業,可申請延長畢業時間繼續學習,已學完規定課程,但不符合畢業要求的,給兩種選擇,申請延長畢業時間,直到完成全部學分,或者持結業證先就業,在規定時間內回校申請補考,合格后換發畢業證書。第三,實行嚴格而又有一定靈活性的重修、重考制。這一制度含兩層意思:(1)學生某門課程不及格,可以進行重修(學校規定必須重修),也可以選擇重考(跟下一屆學生一起參加該課程的結業考試);(2)學生已經取得學分的課程,成績不太理想,可以申請重考,刷新自己的課程成績,低于過去成績者不刷新。以此激勵學生更加扎實地掌握某些核心課程的基本內容,也為某些優秀學生,因某門課程的遺憾提供了更正的機會。

2.4實施創新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計劃

創新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是一種理念,是一種教育思想,在人才培養體系中,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如何去體現,如何去發揮,是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教學改革又一個熱點問題。幾年來,學校逐步探索,其特色可歸納集中在三個方面。

第一,為素質優秀、成績好的學生開小灶。學校每年招收工商管理專業學生90余人,其中高考入學成績由低到高相差100分左右,如何讓素質優秀、成績好學生在完成一般學業要求的基礎上,潛能得到充分發揮,學習更多的知識和技能,這一直是學校重點關注的問題,為素質優秀、成績好的學生的成長和有一定特長的學生選派優秀教師給予專門指導和教育是大家的共識。(1)每年入學新生就開始實施優異生計劃,選拔一定的優異生,選派優秀教師,尤其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和專業基礎知識的指導,同時提升計算機、外語及人文素質水平;(2)對剛進校的學生,就開始采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方式進行特殊培養,比如為其選派導師,實行導師制,每個學生可深入導師科研基地,與導師一起參加科學實驗,當科研小助手等工作,學校在開放性實驗、圖書資料等方面提供特殊服務 ,集中提升某些基礎課程、人文課程和專業課程的要求;(3)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突出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通過模擬環境實驗、參加全國學科競賽、創業大賽等,在學生中創建出注重綜合素質與創新能力培養的良好學風。第二,為特長學生搭建成功的階梯。大學的教育應體現在“大”字之中,學生在大學獲取知識的渠道是多方面的,學校應有一種機制,如組建學術團體、興趣小組,并派專門教師帶領、指導、鼓勵并承認學生從多渠道去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為特殊學生、特長學生創造條件,搭好取得成功的階梯,比如鼓勵部分學生參加全國學科競賽、創辦微型企業等。第三,為學生創造各種學習條件和創業條件。首先是要建立起創新人才成長的校園環境和文化氛圍,給學生精神上一種良性導向,同時創造多種機會,組織學生社團,讓不同興趣和特長的學生各得其所。讓學生參與創業培訓和創辦微型企業。重慶文理學院與校外多家企業有緊密聯系,建立了教學實踐科研基地,如有名的中國電信永川分公司、重慶紅巖汽車制造有限公司、重慶百貨大樓股份有限公司及重慶名豪集團等,校企聯手打造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已成為當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特色。另外,學生創業中心和微型企業的創辦,更成為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不可缺少的重要領域。總之,重慶文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改革與創新,成效比較顯著,成果比較突出,在由該成果送入社會的人才中,后期效果將更為顯著。但是,面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世界復雜多變的新形勢,工商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的目標、任務和特色問題必然會受到更大的關注。

2.5加強創業意識的培養

我國目前大多數高校所培養的學生都是在順利畢業后去找一份安定、收入可觀的工作,很少有自己去創業的愿望。各行各業的大發展為更多的創業者提供了諸多創業機會,在我國就業壓力日趨嚴重的情況下,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的創業將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所以,在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改革和教學過程中應突出對學生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的培養,使之能成為一個成功的創業者。

2.6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方法

傳統的教學觀念是教育學生多學知識,牢固地掌握知識,這樣反而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不深,不能靈活地加以運用,操作能力差。對于管理類專業的學生而言,思維觀念和方法(學知識的方法)尤為重要,所以,應加強對學生的觀念和方法的培養,這才能夠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強調知識的相互聯系,讓學生真正理解到什么是管理。管理是一個過程和整體概念。不能將其肢解后進行教學,不然的話,學生就不可能將相關知識聯系在一起,也不能理解管理的真正含義,當然,更談不上做好工作了。

2.7加強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充分利用實踐教學基地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結合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性強的特點,為加強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訓,事先落實了培訓基地,如中國電信永川分公司、重慶紅巖汽車制造有限公司、重慶百貨大樓股份有限公司及重慶名豪集團等,并就實踐培訓的指導方針、原則和具體措施進行商談,簽訂合同。培訓基地指派部門經理和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員工親自帶、教學生,在生產管理、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進行專業技能培訓,并進行實踐技能考核。為加強教學的實效性,落實國家“雙師型”教師隊伍的要求,學校還專門聘請企業總經理、職業經理人直接擔任相關學科的教學工作。由于來自第一線,這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理論聯系實際,教學效果好,學生的基本技能得到了充分的鍛煉,工作適應能力強,受到了用人單位的好評。

2.8加強對學生的人格、道德品質的培養

目前,管理道德問題在現代中國已經發展到十分嚴峻的程度,最突出的表現是:坑蒙拐騙、假冒偽劣、行賄受賄。如:短斤少兩,江蘇某農藥廠所標有效成分為25%,實際只有2.5%;摻雜使假,某些小廠將一般礦石粉碎后與沙土混合冒充磷肥,其有效含量只有3.75%,國家規定最低的四級磷肥含磷量不得低于20%;移花接木,用別人的商標;劣質、仿冒事件,云南劣質飼料粉碎機傷人事件、偽造名牌商品事件等。所以,加強對學生道德素質的培養已顯得刻不容緩,提高管理者的道德素質已成為一個社會問題,作為高校應重視道德教育、社會責任感教育,以不斷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增強其社會責任感,樹立良好的人格。

3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的展望

工商管理專業教育教學改革大有方興未艾之勢,其改革的目標、任務也將隨著經濟全球化、信息網絡化、教育大眾化、學習終身化和競爭激烈化方向調整和深化。著力點將主要放在質量更高、效益更好、規模更恰當、知識結構更合理四個基石之上。隨著企業經營的國際化發展趨勢,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還應具備從事國際工商管理方面的知識和能力,高校的工商管理專業朝涉外方向發展是一個必然的趨勢。綜上所述,對于高校的工商管理專業在校生來說,既是一個良好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激烈挑戰。因此,作為從事高校工商管理專業的教育者,要視培養出社會適用的人才目標為改革己任,為高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的目標定位、實踐創新大膽探索

創新管理論文:社會管理創新中憲法理念的體現

一、憲法在社會管理創新中的保障功能

一是保障社會管理創新的合法性。在社會管理創新中,作為管理依據的憲法,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是我國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它的規定本身具有合法性。法律和法規依據憲法而制訂,憲法是它的上位法,因此,法律和法規同樣具有合法性。我國的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都由人民民主選舉產生,不僅具有廣泛的代表性,還具有合法性。他們所制定的法律、法規只要不與國家的憲法、法律相沖突,依法制定,其合法性毋庸置疑。在社會管理創新中,只要依照憲法、法律和法規進行管理,就是一種合法管理,可以得到憲法、法律和法規的保障和支持,同樣也就會得到廣大公民的支持和擁護。

二是保障社會管理創新的權威性。我國的治國方略是依法治國,法治是國家的權威。在社會管理工作中,只要依法創新管理,社會管理創新就會有權威性。此外,這種權威性還來自立法機關的權威性,即全國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權威性。我國憲法明文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是地方國家權力機關。他們所制定的憲法、法律、法規等都是他們權威性的延伸,也是他們權威性中的組成部分。同時,這種權威性還得到國家強制力的保證,任何組織、個人觸犯法律、法規,都會被追究相應的法律責任,受到一定的制裁,制裁的程度根據他們所造成危害程度等因素來加以確定。因此,只要依法創新管理,社會管理就有權威性。

三是保障社會管理創新適用法律的準確性。憲法可以通過法律解釋的路徑和方法在社會管理創新中發揮監督和引導作用。憲法上有關社會管理的規定乃至公民基本權利和國家機構的原則性規定是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在開展社會管理創新的活動而執行有關社會管理法律的解釋依據。這是確保社會管理創新既不違憲又充分體現憲法精神的重要保障。我們在執行法律中理解、解釋和適用法律時應考慮我們對法律的理解和解釋是否符合憲法的基本精神、是否與憲法相抵觸。作為國家機關的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在適用有關社會管理及其創新的法律時應具有憲法思維,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準則,依憲解釋,依據憲法的基本精神來理解、解釋和適用法律,這是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必須履行的憲法義務,也是我國憲法的明確要求。在推進社會管理的創新中,行政機關在開展相關社會管理活動以及司法機關在審理有關案件執行和適用有關社會管理的法律規定時,必須依據憲法的規定及其精神來理解、解釋和適用法律,以確保社會管理創新符合憲法精神。[3]

二、社會管理創新中憲法理念的體現

民主、法治、人權等理念是憲法價值理念的核心要素,我們在進行社會管理創新時也必須充分體現憲法的這些核心要素。

一是要體現保障民主的憲法理念。憲法是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因此,民主是憲法首要的價值理念,憲法本身就是民主的產物,沒有民主的政權便不可能有真正的憲法。憲法通過各種形式肯定民主的基本原則,如多數原則,程序原則和少數原則,在憲法當中都可以找到根據,以防止民主的不正當行使和發生異化。還有,憲法通過規范政治秩序和社會秩序,運用國家強制力量制裁不法行為和反民主行為,來保障民主權利的行使不受非法干擾。因此,我們在進行社會管理創新時應切實保障公民的民主權利不受侵犯。

二是要體現保障法治的憲法理念。法治是社會管理創新的保障,在社會管理創新過程中,應著力貫徹以下法治原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國憲法第33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平等地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國家機關在運用法律時,對公民的保護或懲罰一視同仁,不因人而異,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程序正當。以正當程序制約權力,正當程序對行政權的控制主要表現在行政程序的運行過程中,如行政聽證制度,回避制度等等。正當程序對司法權的控制表現在獨立審判原則,公開審判原則、回避原則、兩審終審原則等等;職權法定。各國家機關的職權由憲法和法律授予,其權力必須依法行使。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利屬于人民,民行使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大及地方各級人大。人民通過憲法和法律授權各國家機關相應的職能,權力的行使須在法定的權限范圍內行使,越權無效。

三是要體現保障人權的憲法理念。人權是憲法最核心的價值追求,尊重人權、保障人權,是創新和完善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內容。正如胡適認為,“憲法的大功用在于規定人民的權利,更重要的是規定政府各機關的權限,制定一部根本大法,使政府的各機關不得逾越他們的法定權限,使他們不得侵犯人民的權利。”[4]2010年3月,總理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講到:“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讓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讓社會更加公正、更加和諧。”社會管理的所有立法、執法都必須以憲法規定的“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為根本出發點,突出地強調保障公民權利、規范國家權力這一現代憲法的核心價值理念。在社會管理過程中,各級各類公務人員要增強人權觀念,慎用手中權力,自覺尊重和依法保護公民的基本權利。

四是要體現權力監督的憲法理念。有效監督是防止權力腐敗的關鍵,人類的國家生活經驗證明,絕對的國家權力必然導致絕對的腐敗。只有對國家權力實施有效的監督,國家權力才不至于腐敗,才能達到尊重人權和保障人權的國家管理目標。在我國的憲法和法律上,對國家權力監督原則和制度作出了明確具體規定。在社會管理工作中,行政機關和行政公務人員必須自覺接受人大監督、民主監督、輿論監督、群眾監督等外部監督,以及上級監督、監察監督、審計監督等內部監督,通過監督來判明責任,包括法律責任、政治責任和道義責任。

三、保障憲法實施是實現社會管理創新的必由之路

社會管理是憲法調整的重要內容,也是憲法實施的重要形式。“只有維護體現先進理念和符合我國社會實際的憲法法律的權威,尊重依據憲法和法律所形成的社會秩序,我國的社會才能夠達到長治久安、持續發展進步的目標,人民幸福安定的生活才有保障。因此,嚴格依法辦事實際上就是最大的也是最好的社會管理創新,一切體制、機制和方法上的創新都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框架內進行。”[5]我們創新社會管理方式,構建一個民主得到充分落實,法治得到充分保障,人權得到全面發展的和諧社會,保障憲法的實施是必由之路。

一要強化憲法主體的憲法修養。在社會管理創新工作中,必須要強化各憲法主體的憲法修養。人之所以要進行修養,就是為了把自己培養成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新人,就是為了能擔負起重任。憲法意識的有無、憲法修養的高低,對于法治國家建設和憲法實施過程產生重要的影響。公民的憲法認識是公民憲法意識的最直觀體現,也是公民憲法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憲法修養的重要反映。憲法修養體現在人們的憲法理念上。公民的憲法理念是衡量一個國家中普通民眾對憲 法的普遍接受程度和憲法切實發揮作用的重要指標。我們不僅僅強調公民的憲法意識,還應該強調國家機關和公務員的憲法意識。僅僅公民有憲法意識是不夠的,還需要國家機關在其立法和執法過程中樹立憲法意識,切實履行憲法所賦予的職責。從根本上來說,憲法實施的社會基礎是公民的憲法意識。公民有了良好的憲法意識,國家機關也就不敢任意妄為,胡亂執法。國家權力機關一方面要加強憲政立法,以切實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不能侵犯公民的基本權利;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強自身憲法意識的培養,也應該在立法過程中注意自己所制定的法律不要違反憲法,努力把握自身權力的憲法界限而不可逾越。

二要完善憲法的適用制度。(1)完善違憲審查制度。違憲審查制度是監督立法機關有關社會管理創新的立法是否違背憲法有關規定的有效保障。我國憲法對違憲審查制度作了規定:全國人大及其委員會監督憲法的實施,全國人大有權改變或者撤銷全國人大常委會不適當的決定,全國人大常委會有權撤銷國務院制定的同憲法、法律相抵觸的行政法規、決定和命令,撤銷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家權力機關制定的同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地方性法規和決議。然而,我國的違憲審查工作并未真正開展起來,當務之急是全國人大特別是全國人大常委會盡快啟動現行違憲審查制度。在推進社會管理創新的過程中,全國人大常委會應當加強法規備案審查工作,隨時關注并審查監督國務院所制定的有關社會管理的行政法規和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所制定的有關社會管理的地方性法規是否同憲法和法律相抵觸,及時糾正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違背憲法精神的部門法規和“土政策”,從源頭上避免損害公民權利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在司法審判中的適用,以保障社會管理創新不違背憲法的規定及其精神。(2)建立憲法訴訟制度。憲法訴訟制度是指當公民的基本權利受到侵害時,如果窮盡一切普通司法救濟手段還不能獲得有效救濟,那么國家司法機關就可以以憲法訴訟的形式提供相應的憲法救濟。我國憲法長期以來基本上停留在作為立法依據的層面上,在具體的司法實踐,法院裁判案件未能直接適應憲法。憲法訴訟制度建立后,只要公民受到侵害的權利是憲法所規定的公民的基本權利,而這些權利又沒有相應的部門法加以落實和保護,任何國家機關或者公民個人都有權向人民法院提起憲法訴訟,尋求救濟。

三要創設和發揮憲法慣例的作用。憲法慣例是指憲法條文無明確規定,但在實際政治生活中存在和通行并經國家認可,具有憲法效力的習慣和傳統,憲法慣例是對成文憲法的重要補充。[6]在我國社會轉型時期和現行憲政體制下,在推進社會管理創新的進程中,國家和社會生活中的有些問題沒有在憲法中直接規定,或在憲法中規定的條件尚未完全成熟,那么就適用憲法慣例,以保障社會管理創新不偏離正確的改革方向,符合憲法規定及其精神,使社會管理創新工作始終在憲法和法律的框架內進行。(本文作者:鐘駿樹、賴儉發 單位:中共贛州市委黨校)

創新管理論文:工商銜接及管理創新分析

工商協同營銷,就是讓工商企業共同攜手,面對消費者,研究市場,充分發揮市場和計劃的調控作用,在又好又快地完成品牌置換的同時實現雙贏。我國的煙草行業的內部管理體制有了重大的改革,它開始實施以工商分離的體制,原本傳統的工商關系打破的同時新型的工商關系也在逐步形成,這種關系的形成可以統一規范煙草市場使其競爭有序的進行。國家局局長姜成康反復強調“工商之間要以市場為導向,以共同發展為目標,以提高中國煙草總體競爭實力為主要任務,平等互利、互動互信、資源共享、效率責任,企業如何將新型工商關系落在實處,如何采用信息化的手段支持工商協同業務模式的創新,需要從當前企業營銷存在的問題、工商協同業務模式的創新、工商協同信息化的實現等方面,進行系統思考。”

一、行業開展工商協同營銷的背景

自2003年新型工商關系提出以后,協同營銷就開始成為行業的熱點,工商分開后,國家局就提出要以穩定為主,工商之間已然成為了熱門話題。2004年北京市首先提出了建立工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08年初國家局下發了《關于進一步推動工商企業協同營銷工作的指導意見》(國煙辦[2008]71號),其中明確提出,工商協同營銷是行業整體營銷體系的發展和完善,是網絡建設全面提升的新要求,是訂單供貨工作不斷深化的新任務,是行業貫徹落實“嚴格規范、富有效率、充滿活力”任務的重要舉措。國家局何澤華副局長在工商協同營銷試點工作啟動座談會上指出,這兩年隨著訂單供貨工作的開展,市場的潛力得到釋放,行業適應市場的能力得到增強,工商關系進入了一個比較好的發展階段。國家局適時提出工商協同營銷對促進行業發展是一個很重要的舉措。

二、企業營銷工作中面臨著諸多問題

目前企業營銷信息主要靠各區的業務人員進行人工的統計,全國上下大概有上百個商企采集數據都需要到逐個的商業公司。然而這種采集方式的工作效率很差,數據及時性和準確性都很難得到保證,導致企業不能及時了解市場變化、品牌的宏觀態勢和發展潛力。銷售預測計劃是企業的生產計劃的主要依據的,我們目前的需求計劃不能細化到周或天,這樣很容易造成預測結果同商業公司所期望的需求不符的情況,這樣企業就會盲目的生產,備貨就不能及時準確,企業就只能按照傳統方式按照原本的數據安排發貨。物流調度缺乏精細化的指揮,很容易出現銷量好的產品得不到及時的供給,而銷量一般的產品在庫存中卻占了大部分。

“工商協同”建設是企業營銷發展從現在到以后所要面臨的主要任務。企業優化和提升市場預測、滾動生產、互動確認、應急調度的業務流程可以通過工商搭建一個新型的數據信息共享交互管理平臺,進一步實現各行業能夠從按客戶訂單組織貨源向按客戶訂單組織生產的方向轉變。另一方面,企業還需要努力克服非市場因素,實現分散的營銷資源統一管理、加強工商互動、加強品牌的規劃和建設、加強客戶關系的維護,量化綜合績效考核指標,加強營銷信息分析、完善市場導向,提高管理水平和營銷工作效率,提高市場的準確度,提高供應鏈運作的敷率,控制存貨周轉率,降低煙草供應鏈成本,建設嚴格規范、充滿活力、富有效率的中國煙草營銷體系。

三、對企業加強協同營銷創新管理

工商協同營銷需要從在三個層面積極開展互動協同。

1.行業戰略層面。探索符合行業整體品牌發展戰略的協同營銷實現機制,加快形成全國性品牌、區域性品牌為系列的中國煙草品牌體系,突出培育“10多個”重點骨干品牌。

2.企業策略層面。工商企業協同制訂市場發展戰略、品牌發展戰略,以協同品牌定位、品牌管理和維護等策略培育優勢品牌。

3.營銷操作層面。工商雙方要制訂協同培育品牌的規則和標準,如品牌引入退出規則、促銷規則、新品上市流程等,在規則中明確工商雙方職責分工,共同執行。

協同營銷就是讓工商企業共同攜手,研究市場、研究消費者,按照市場化和經營計劃的要求,在平穩地完成品牌置換的同時,維護國家利益和消費者利益。協同營銷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營銷理念,正作品牌是企業的象征,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具體體現,企業為一種手段推動著中國煙草行業的改革向縱深發展。按照國商協同營銷是指在市場營銷活動中,煙草工業和商業企業雙家煙草專賣局提出的“兩個多個”戰略發展方向,國內卷煙方在品牌內涵、品牌定位一致的基礎上,為尋求利益最大化,品牌將會進一步的整合,一些市場知名度不高、量小、基礎弱在營銷理念以及市場、品牌、服務等營銷實踐方面展開全方位的品牌將無法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面臨被邊緣化甚至被壓的營銷合作。工商協同營銷是我們以后工作發展的趨勢,協同營銷做好市場為目標,培育品牌是我們最終的結果,協同營銷就是工業企業與商業企業,緊緊圍繞培育品牌為共同目標的,實現自身最大的價值。

努力完善工商協同機制工商雙方是運行協同營銷關鍵,工業企業要更多地關注市場、關注消費者,實現由產品推銷向品牌營銷的轉變;商業企業要更多地關注客戶,突出服務,注重效率,優化流程,提高素質,工商協同營銷品牌培育是硬件工程的重要基礎。從卷煙供應鏈的角度出發,需要明確工業、商業、客戶經理和零售戶在品牌培育流程中的職責和權利,形成一條卷煙產、供、銷的完整供應鏈,才能夠優化行業資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了解市場,解決工商脫節,推進訂單組織貨源向訂單組織生產延伸,最終目標是做優做強品牌,不斷增強行業整體競爭力。

創新管理論文:互聯網與企業管理創新

摘要:互聯網是信息與管理技術的最佳結合,其對當代社會的影響是全方位的,而對企業管理的影響則最為直接和深遠。在經營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的時代,企業要想在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必須進行管理創新。本文著重從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組織、管理方式的創新等幾個方面作了具體分析。筆者認為,在管理理念創新上,要建立知識資本是企業最重要的資源的基本理念,企業管理者應該十分關注無形資產的投入;在管理模式創新上,應該將知識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從傳統的以交易過程、后勤統籌和工作流為關注核心的管理轉到建設一個有能力支持溝通、建立人際網絡、在工作中學習等內容的系統上來;在管理組織創新上,要實現從金字塔型等級化的垂直管理向網絡型扁平化的水平管理的轉變;在管理方式的創新上,則應從消極地適應市場轉向積極求變、創新,將企業管理從科學管理推進到科學加藝術的管理的新境界。

人類進入新的世紀,“互聯網”成了當今最深入人心的概念。在人們感到驚詫、甚至來不及作出反應之時,它便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開始融入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及不同層面。互聯網是信息與管理技術的最佳結合,其爆發出來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它對企業的影響是最直接和最深遠的。面對全球范圍內互聯網技術及文化的廣泛應用和普及,企業管理必須適應這種新的經營環境,作出相應的調整和創新。本文著重從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組織、管理方式的創新等幾個方面略作分析,以期引起大家對這一問題的重視和討論。

一、管理理念創新:知識資本將成為企業最重要的資源

人類的經濟活動發展到今天,我們已經實實在在地感到“知識經濟初見端倪”。與此相適應,在企業管理理念上,也正在經歷一個新的轉折:相對于有形資本,無形資本的重要性日益凸現,知識資本已經成為企業經營的最重要的資源。

著名未來學家阿爾溫·托夫勒以其未來學家的深邃眼光較早地洞悉到這種變化的趨勢,并將這種由社會技術進步所帶來的對知識的“賦值”稱之為“符號財富”。他甚至深刻地提醒世人:沒有人會因為蘋果計算機公司或IBM公司的物質資產而購買其股份。起作用的并不是這些公司的建筑物或機器設備,而是其市場推銷能力和社會關系、其公司管理的組織能力以及雇員們頭腦中的那些突發奇想。它們所代表的不過是另一些象征性符號而已,而且已達到令人驚異的地步。

托夫勒的話絕非一個未來學家的奇思妙想,更非要到遙不可及的將來才能在一般的企業中變成現實,在IT行業以外的一般制造業中也早已被富有創造精神的企業家們變成活生生的現實。年銷售額超過20億美元的耐克(Nike)鞋業公司,在市場上可謂獨占鰲頭,但它并不直接生產和制造鞋,它的資產是“耐克”商標、生產許可證、市場銷售能力和設計開發能力。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可口可樂公司總裁敢夸下海口:“如果可口可樂公司總部被燒毀,它可以憑可口可樂的牌子重新起家”。在新的企業兼并浪潮中,許多企業就是為了獲得無形資產而進行兼并,或以無形資產作為兼并其它企業的本錢。

這一事實表明,傳統企業本身的結構、內容和經營方式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以服務業為特征的知識經濟發展迅速。

面對互聯網的沖擊,正如美國進步政策研究會 (PPI)技術創新和新經濟項目小組主任羅伯特·D·阿特金森(Robert D.Atkinson)博士與該會技術政策分析家拉諾夫·H·科爾特(Ranolph H.Court)在其合著的《美國新經濟——聯邦與州》一書中詳細地分析了美國聯邦及各州的新經濟增長狀況后指出的:“知識變得越來越重要,對這一點存在廣泛的認同,這也是對新經濟認識的一個確切的方面。”“知識日顯重要意味著無形資本的凈積累(如教育、研究與發展等方面)比有形資本的凈積累(如建筑物、交通、道路和機器系統等方面)增長的更快。在聯邦財政資助方面,無形資本占聯邦財政資助有形資產的比重從70年代的60%提高到現在的93%。在商業中也有同樣的趨勢。在60年代和70年代,平均股票溢價收益中約有25%應歸功于已報告利潤的變動。到了90年代早期,這個比例下降到低于10%。這個變化部分地可歸功于公司的價值越來越取決于傳統會計無法核算的無形資產(如研發、商標和雇員專利知識等)這個事實。無形資產的重要性至少已經和有形資產旗鼓相當,而且有形資產價值中的更大部分取決于無形資產的投入。”管理學大師德魯克教授更是早就明確指出,知識已經成為知識社會中最重要的資源,并一語道破真諦:“知識是唯一的經濟資源。”

二、管理模式創新:知識管理將成為企業管理最重要的內容

傳統的企業管理主要是將注意力關注于人、財、物、供、產、銷等環節,此一時,彼一時,無所謂輕重。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人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從物品生產轉移到以智慧為基礎的服務,從根本上改變了占據經濟學思想最長久的一個假設——報酬遞減。實際上,在互聯網極 大普及的經營環境下,以知識為基礎的工作和傳統的以物品為基礎的生產在行為上有非常不同的特點。傳統的物品生產在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下不可避免地會隨著有形資產的消耗而逐步縮小。與之有別的是,知識在其自身作用下 (生產、分配、使用)是在不斷增長的,它可以創造以前從來不存在的市場,引起并產生更多的創新,因此,應該是“報酬遞增”,即在以知識為基礎的特定市場中的企業,其獲得的優勢在競爭中也是不斷增強的。這些企業在管理行為、管理風格和企業文化等方面都呈現出了有別于傳統企業的新特色,在管理模式上事實上正在進行知識管理的新嘗試。

借助網絡技術,企業管理者可以通過互聯網中的環球網進入數據庫,還可以利用公司的內部網絡獲取公司的專業技術知識。但由此帶來的問題在于太容易將數據與知識、信息技術與信息相混淆。隨著資產無形化的日益發展,隨著知識在企業發展中戰略地位的日益突出,隨著人們獲取的數據不斷增加,對數據進行篩選、分享及利用的困難也變得更加尖銳了。于是在許多企業紛紛出現了一批新式高級經理人員,其頭銜為:“知識主管”、“學習主管”、“知識資本經理”、“知識管理經理”,等等。一些著名公司(尤其是知識型公司)在知識管理方面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值得我們認真研究。

從管理模式的角度看,面向知識管理的公司決策者面臨著一種根本性的轉變,“即從傳統的以交易過程、后勤統籌和工作流為關注核心的管理轉到建設一個有能力支持溝通、建立交際網絡、在工作中學習等內容的系統上來,以行動和知識的創新更快地反饋循環來對全新的經濟環境作出反應。”

在企業內部,知識管理應該在保守企業商業秘密的前提下,營造良好的氛圍,最大限度地促進企業知識共享、促進企業知識流動。企業還應該充分利用外部知識網絡,加強對網絡中知識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利用外部知識資源。在新的管理模式中,企業管理者還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個人的創新和創造能力是一種特殊資源,企業應該針對其在知識開發中的獨特性,實施有效的管理。

三、管理組織創新:從金字塔型的等級化的垂直管理到網絡型的扁平化的水平管理

美國經濟學家錢德勒在其頗有影響的著作《看得見的手——美國企業中的經理革命》一書中曾經寫道:“美國現代企業制度的成長過程可以從兩個方面把握:一是企業規模的擴張過程;二是資本所有權與管理的分離過程。”“由一組支薪的高、中層經理人員所管理的多單位企業,就可恰當地被稱為現代企業”。這種被稱為現代企業制度的組織形式成了當今美國工商企業制度中的標準形式,也被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和地區作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參照系。

然而,有必要指出的是,工業經濟時代的企業管理是以龐大的規模和集中的管理來更好地控制原料供應,以此來獲得較高的效率。但在互聯網廣泛應用和普及的經濟背景下,企業管理是靠不斷找出市場需求以及解決辦法之間的聯系。成功的企業所提供的價值大多來自有待解決的市場問題所需要的專業研究、工程和設計服務,識別問題所需要的專門銷售和咨詢服務,以及把上述兩個方面連接起來的專門化戰略,加上金融和管理服務。只有這種價值才不易被模仿。所以,在新的經濟環境下,創新和服務將代替控制和管理成為企業新的經濟增長點。

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和廣泛普及,正在改變傳統企業管理的許多做法。“在這種情況下,企業若沿用那種按職能分工、條塊分割形成的金字塔型的層級結構,那就無法對外來信息做出快速反應。基于此,1993年出現了‘企業重建’的理論與實踐。它的核心思想是把原來金字塔型的組織結構扁平化、信息化,形成以任務或合同為對象的有關職能專業人員的組合。而這種變革的技術基礎是信息網絡在企業內部的普遍覆蓋。”

這樣的發展趨勢,導致企業紛紛壓縮縱向距離,造成了企業結構向水平化、橫向化的構造運動。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企業管理層次必須減少。“而首當其沖的便是經理階層。”中層經理的職責是協調下層部門的工作,從下級收集信息,轉給其它的下級或向上級匯報。由于傳統體制下等級森嚴,信息往往難以迅速反映到高層。正如國外有的研究者注意到的,最糟的情況是:報告被凈化了,數字被修飾了,信息被隱藏和隱瞞,甚至被偽造。而在新的技術背景下,計算機可以代替中層經理的搜集、傳遞、分析和處理信息的無創造性或低創造性的工作。互聯網的出現和廣泛應用,使得一個普通程序員可以將有關信息直接傳送給遠隔千山萬水的總部的CEO,一下子跨越了傳統管理的許多層級和諸多需要匯報、請示的環節,加快了企業信息的反饋速度,更消除了金字塔型等級制的官僚作風,使得高層與基層直接對話成為現實可能,從而某種程度地使中層經理成為多余。

在中層管理削弱的同時,新的企業形式,如網絡型企業應運而生,某些虛擬企業的成功運作為人們提供了極為廣闊的思考空間。這樣的企業結構象網而非金字塔。與傳統企業根本不同的是,網絡型企業中網絡上的每一個結點都是創新的源泉,其成員既是項目的參與者,也是利潤的分享者。這樣的網絡結構一方面極大地刺激了每一個結點的創新,另一方面又減少了中層管理,降低了管理成本,對解決傳統管理體制的弊端也是一劑良藥。

四、管理方式創新:從消極地適應市場到積極求變創新

微軟中國研究院院長、計算機科學家張亞勤先生最近曾經說過:“計算與通信的有機結合是網絡革命的最大特征。Internet的蔓延使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接近于人與人之間、物與物之間的無限聯通。”張先生的話是不無道理的。在這復雜多變的新形勢下,企業經營的內外部環境的前景充滿著不確定因素。互聯網正在覆蓋管理空間,管理的范圍已經從本土進入全球,管理文化從同質交流進入與異質共存,管理對象從現實世界進入虛擬世界,管理組織從垂直進入水平狀態,管理指令從日常語言到網絡語言,管理內容從主要對生產要素的管理到對知識要素的管理,這對企業管理方式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更高的要求。在這種經營環境中,企業的興衰成敗在更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經營者能否具有審時度勢、舉重若輕、應付自如的素質。

在網絡化時代,企業經營者必須破除安于現狀、滿足于現狀的保守思想,消極地適應市場,企圖守業,已難以維繼。企業生存發展的唯一機遇存在于變革之中,其核心在于創新。要主動地去推進變革,甚至主動地進行“創造性破壞”,成為變革的先行者,而不是被動地在變革出現之后才去應付經營環境的變化。比爾·蓋茨在微軟成立二十五周年之際曾充滿激情地寫道:“縱觀商業歷史,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公司,他們的行事方式僵化死板,滿足于自己的成功,而沒有意識到世界不論有 無他們都將變化。所以,對微軟來說最寶貴的東西是我們適應變化的能力,我們能迅速抓住新的行業方向,隨著技術的進化,不斷重塑了自己,從而始終保持了成功。”

處在激變時代,企業的管理方式必須從常規階段進入創新階段。新世紀的企業管理,從根本上講,將是強調跳躍和變化、速度和反應、靈敏和扁平,將注重平等與尊重、創造與直覺、主動與創業精神、遠見與價值控制,將依靠信息共享、虛擬整合、企業間相互依存,從而不斷創造優勢,為贏得未來市場競爭打下堅實的基礎。從這個意義上講,企業管理應該是從科學走向科學加藝術的管理,是求變和創新的管理。

創新管理論文:高校后勤管理體制機制創新的研究

摘要:本文介紹了高校后勤管理成果,結合山東農業大學后勤改革情況,就目前高校該如何推進后勤管理體制機制創新,從后勤管理實踐和理論上做了初步探索,并從后勤管理實踐出發,提出后勤管理創新的思路和方式方法。

關鍵詞:后勤;管理體制;創新

1高校后勤管理改革成果

高校后勤經過近十年的社會化改革,初步建立了由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的后勤管理體制,總體上實現了準企業化管理,高校后勤保障能力顯著增強,高校后勤服務質量逐步提高,改善了學校的經費結構,從管理體制、運行機制上基本實現了如下幾點:

1.1政企分開,將學校承擔經營、服務職能的部門分離出來組成后勤實體,后勤實體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實現了管理的企業化。

1.2變學校撥款的無償服務為用戶付費的有償服務,實現了服務商品化。將過去撥款驅動的運行機制改為市場驅動的運行機制。學校將經費分撥給各單位,對教職工的福利也逐漸變暗補為明補,后勤經濟實體以讓用戶滿意的服務換取經濟收入。

1.3逐步開放校內市場,引進校外優質服務,實現了后勤服務主體和后勤基礎資源配置的社會化。

1.4實體內部建立了適應企業化管理的新型人事、分配制度。后勤實體人員全部列入實體編制,采取“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的過渡措施,實行干部聘任制和全員勞動合同制。實行以崗定薪、效益優先、兼顧公平的分配制度,充分調動后勤職工的工作積極性。

1.5后勤實體與學校建立以合同制約的甲、乙方關系。后勤實體按照甲方的目標責任制,一方面按經濟規律辦事,加強成本核算,努力創造經濟效益;另一方面堅持為教學、科研、師生提供優質服務和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宗旨,同時保證了后勤服務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學校對后勤實體加強目標責任的過程管理和監控,以確保其經營服務目標的實現。

黨的十五大以來,我校開展了以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為目的,以教學改革為核心,以人事制度改革為突破口,以后勤社會化改革為重點的內部管理體制改革。也正是推進了這一改革,才為學校的全面發展注入了動力和活力,形成了有利于學校全面發展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從辦學規模到辦學條件,從教育質量到辦學水平,從后勤保障到服務水平,實現了我校近年來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后勤社會化改革作為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的重點,為學校和后勤的發展注入了生機活力和自我發展能力。同時后勤也逐步增強了自己養自己、自己發展自己的能力,建立起基本適應學校發展的社會化后勤服務體系。

2當前高校后勤體制機制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大多數高校在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上,還沒有實現質的突破,進入良性發展狀態的高校還是少數,依然在較大程度上壟斷市場,自辦后勤;后勤運行效率低的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學校領導還沒有從繁雜的后勤事務中解脫出來;學校還承擔著辦企業的風險,后勤依然是高校中較易引發不穩定問題的方面;在思想觀念、體制機制、政策措施、以及人員素質、市場環境等方面,都還存在著與后勤社會化改革不相適應的方面,后勤社會化改革的深入推進還面臨著一系列困難。

3堅持后勤社會化方向,科學創新后勤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后勤管理分會成立二十周年慶祝大會上指出:深化后勤社會化改革,要把體制機制建設貫徹始終,在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上下功夫,使改革進入良性發展狀態,提高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水平。

目前,高校后勤存在的主要矛盾還是后勤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高等教育發展需要之間的矛盾,在推進改革中,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尋找差距、總結經驗教訓、轉變觀念、調整思路、求真務實。通過改革,科學創新后勤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逐步實行高校后勤社會化,建立"市場提供服務、學校自主選擇、政府宏觀調控、行業自律管理、職能部門監管"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體系。

3.1堅持后勤社會化改革方向,并認識到社會化進程的長期性

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十幾年,帶來了后勤的快速發展。當前后勤工作的問題,是社會化改革不全面、不深入、不配套的問題,是改革中的問題,而不是改革的方向問題。因此,應充分認識當前深化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繼續下大力氣不斷推進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進一步建立健全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新型高校后勤管理體制,取代不利于高校發展的舊的后勤管理體制。

堅持后勤社會化改革方向的同時,也要認識到后勤社會化進程的長期性,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逐步推進后勤管理體制機制的不斷創新。我國正處于且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市場化程度在不斷提高,各方面體制在不斷建立和完善,傳統的后勤管理體制也將在一定時期內繼續存在影響,這就決定了后勤管理體制機制還要不斷創新,逐步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

3.2基于后勤管理實踐,因地因校創新管理體制機制

后勤管理體制機制的形成與發展是要根據國家經濟和高等教育發展的要求而不斷進行調整、改革和完善的,檢驗后勤管理創新成敗的標準,是要看是否有利于學校教學、科研的后勤保障,是否有利于改善師生員工的生活

,是否有利于提高學校的辦學效益和綜合實力,是否有利于后勤的發展和經濟實力的增強,而不是追求形式上的創新,所以要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基于后勤管理實踐,建立切實符合本校實際的管理體制機制。

3.2.1管理體制機制創新要基于管理實踐。不加分析、不從實際情況出發,生搬硬套某些管理體制創新的理論、做法,或機械地按上級指令辦事,最終會經不住實踐的檢驗,由此造成的錯誤決策甚至會造成學校利益的重大損失。決策者應該系統、超前的研究后勤管理理論,重視基層單位在改革實踐中積累的經驗,結合自身實際合理的借鑒兄弟高校的先進經驗,并將創新方案建立在決策者與執行者、上級部門與基層單位共識的基礎上,盡最大努力避免脫離實際的盲目決策。

3.2.2管理體制機制創新要基于本校的實際。各個高校的實際情況不同,對后勤管理體制的要求也不同,由于高校所處的市場環境和校內情況各不相同,實現途徑和進程也不可能完全一致。高校還應根據各自的情況制定階段性目標。鼓勵積極進取,同時也要反對盲目冒進。目前,多數高校成立了后勤服務實體,并在爭取做大做強。這種做法實際上不是對每一所高校都適合的。對后勤正式職工多、市場環境不成熟的高校,做大做強后勤服務實體是必要的。但是,由于做大做強后勤服務實體,難度很大,需要經過長期的努力。因此,對后勤正式職工比較少、市場環境成熟的高校,最好的選擇是不辦后勤服務實體,直接將辦后勤的職能交給社會。學校之間沒有必要比較誰的后勤實體強大,應該比的是誰有能力快速穩妥地達到改革目的,建立起最有利于學校發展的后勤保障體制。后勤服務實體的發展也應講究策略。應該通過與優質企業的合作,整合資源,借助優質資源實現企業的跨越式發展。

3.2.3管理體制機制要適應所處地區的經濟環境。目前的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是我國的經濟體制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過程中在高校后勤領域的具體體現,高校的后勤管理體制自然就受到所處地區經濟環境的影響。當高校所處地區的經濟發達、相關企業經營管理水平較高時,社會能夠在更多方面提供高質量、低價格的后勤服務,高校后勤社會化程度會高一些,較多的后勤服務項目可以由社會相關服務企業來經營管理;如果高校所處地區的經濟水平不高,相關企業經營管理水平不高,由社會提供高校的后勤服務成本高,也不能達到高校要求的服務保障水平,高校后勤社會化程度就相對低些。后勤管理體制要適應所處地區的經濟環境。

3.3繼續改革后勤管理體制,健全市場運行機制

高校后勤管理體制要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堅持育人與效益并重的原則,轉換經營機制,優化資源配置,更新管理理念,創新發展模式,積極推進高校后勤服務社會化。

要引進現代后勤服務方式,提高后勤市場競爭力。在市場經濟下,服務也是一種無形的商品。要提高學校后勤參與市場的競爭能力,就必須引進現代化的服務方式,切實提升后勤的現代化服務水平,提高服務質量,使學校后勤服務成為師生心目中優質的品牌。

要充分利用價值規律的作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價值規律的這種激勵作用,對高校后勤市場同樣具有較深刻的影響,學校后勤要自覺發揮和充分利用價值規律的作用。一方面加強成本核算,降低成本,減少浪費和損失,使各項服務價格低于社會同類服務價格;另一方面了解市場、掌握市場,主動開拓市場,不斷地遵循市場調節的紅綠燈信號,使服務在實踐中增值,從而最大限度地為師生員工提供優質服務。

要合理的進行資源配置、利用、開發。學校后勤可以通過價格杠桿和競爭機制來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如學生宿舍、食堂、商業網點、體育場館、園林綠化、物業管理、交通運輸、醫療服務等。在保證高校教學、科研、師生員工生活日常需要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并加以合理開發整合,從而使后勤企業形成積極參與市場競爭的良性循環狀態。

3.4兼顧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分類推進我校后勤體制機制創新

3.4.1經營型的后勤產業借鑒國有企業改制,推向市場,推向社會。按照“勇于創新、穩妥推進、資產運營、徹底剝離”的原則,積極將具備改制條件的經營型后勤實體成熟一個改制一個,改成獨立法人企業。

3.4.2經營服務型的,如水電暖、物業等,加強管理、提高效益,積極推進物業管理社會化改革,逐步與社會接軌。

教學區物業管理以項目承包的方式引進社會物業公司根據學校的要求進行管理。教職工住宅區物業管理服務引進社會物業公司,學校改暗補為明補,以往用在職工住宅區保潔、保安及綠化養護管理上的費用按人頭直接明補給職工,職工再按社會提供的物業化保潔、保安以及綠化養護管理的服務標準繳費,解決在職工福利上存在的“住校內校外不公”、“單雙職工不公”、“住大房小房不公”等不合理問題,有利于改善職工生活環境和生活質量,切實提高教職工住宅區整體管理服務水平。學校教學區、住宅區的單位和個人均按社會收費標準、按實際計量繳納水、電、暖費,水、電、暖服務逐步與社會接軌,徹底實現社會化。

3.4.3面向大學生生活服務的后勤實體,如學生公寓、食堂等,堅持公益性原則,以服務育人為前提,全面加強管理,提高服務水平。

目前的國情和教育的公益性決定了在后勤社會化的進程中,必須堅持學生住宿、飲食工作的公益性原則,使這樣的實體為大學生提供的服務既是有償的,同時又帶有一定的福利性。

學生住宿保障工作是高校后勤的一項重要職能,在公寓的管理與服務過程中,實施親情式服務,人性化管理。對學生住宿收費的同時,也采取一定的免費送電等形式。

飲食經營實行企業化的全成本核算管理,努力提高飲食經營效益,但不能以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為經營目標。飲食工作的公益性對飲食服務的經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飲食服務實體在確保飲食安全的基礎上,要加強內部管理,努力降低服務成本、堵塞管理漏洞,完善原材料采購的競爭機制,建立應對

物價波動的長效機制,并且積極爭得學校支持,從而穩定學校飯菜價格、穩定飯菜質量,贏得學生的滿意。

3.4.4社會型的,如校醫院、附屬小學、幼兒園等,適應醫療社會化改革、九年義務教育的進程,不斷推進社會化。

校醫院實行經費定額包干,促進其自我發展。校醫院干部職工要轉變觀念、強化服務意識,要加強管理、辦好街道社區衛生服務站,引入競爭、降低藥價、贏得市場,同時還要拓寬服務領域、提高經濟效益。

抓好附小、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穩定辦學規模,從而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進而穩定大學年輕教師隊伍。

這種綜合型的后勤管理服務模式,既能維持高校安全穩定,又能有序地引進社會上的市場競爭;既能充分地調動后勤職工改革的積極性,又能有力地緩沖后勤社會化改革帶來的沖擊波;既能顯著地提高后勤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又能明顯地降低后勤運行成本。從而在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漸進過程中,穩步地推進高校后勤社會化。

3.5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促進管理體制機制創新

3.5.1加強制度建設,規范各種工作程序。使后勤各項工作有章可依、有令則行、有禁則止。努力形成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的體制和機制,加大制度的執行力度,做到執章必嚴、違章必究。3.5.2加強財務管理,完善監督機制。一是自覺接受紀委、監察、審計、財務等部門的監督,使后勤的經濟活動在體制和機制上始終處于有關部門的參與監督之下;二是嚴格實行工程和大宗物資采購的招標管理;三是加強后勤各單位的財務監控和財務管理,嚴格財務制度,從嚴控制非生產性支出,努力降低成本費用開支;四是在認真核算各實體的管理成本和運行成本的基礎上,科學合理地確定相應的定額費用,逐步推行定額管理,特別是要加強對各經濟實體管理費的定額監控;五是科學論證、合理使用發展基金,努力實現資金效益的最大化。

3.5.3分類完善各實體目標責任制和效益分配激勵機制。結合實體實際,分類管理,逐步完善各類實體經營服務過程中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積累發展等目標責任制,明確各類實體服務標準、服務要求,建立健全各類實體服務質量監控體系,逐步建立各類實體年終效益分配的激勵機制。切實提高效益分配的透明度,努力做到公平、公正、公開。

深化后勤社會化改革,創新管理體制機制,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正確處理長遠目標與實現途徑的關系,正確處理共同任務與因地制宜的關系,正確處理管理體制改革與運行機制改革的關系,正確處理維護學生利益和后勤職工利益的關系,正確處理推進改革與加強管理的關系,正確處理重點工作和其他工作的關系等,要明確改革的最終目標是一致的,但實現的途徑可以不同,各地各高校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切實有效的辦法,努力使后勤社會化改革工作深入持續健康發展。

創新管理論文:對技術資產審計與技術創新戰略管理研究

引言

在我國,無論是高科技行業還是傳統行業,向來重視硬件設備。近年來,隨著知識經的

興起,對軟件知識也越來越重視,技術資產作為一種戰略性資源,決定著企業的經營成敗,且技術能力的評價極端復雜,難以用定量方法表達和計量,很多企業對其重視不足,最終導致難以制定出符合自身技術能力的技術創新戰略。

企業的技術創新戰略有多種,典型的有技術領先戰略、追隨者戰略、仿制戰略或低成本戰略等,不同的技術創新戰略對企業的技術能力有不同的要求。比如領先者戰略對企業的技術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而仿制戰略對其要求就相對低得多。因此,創新戰略管理過程中,企業的技術能力是擬定創新戰略的重要依據。

技術知識具有隱含性、系統性、道路依賴性的特點,而且技術的使用與企業組織、文化與戰略相互聯結和相互適應,因此技術能力的評價是個多維度、多因素的綜合評價。另一方面,現在的技術呈現出變化迅速和相互融合的趨勢,技術變化的不確定性使得技術能力評價必須從現在價值和潛在價值的協調多角度來進行。學者Adler和Sbenbar將技術能力分為四個維度:技術資產、組織資產、項目管理、外部資產。許慶瑞認為,技術能力雖然包含多個維度,但基礎和核心仍是技術資產。因此,為了準確評價技術資產的優劣,客觀評價自身技術能力,企業有必要在技術創新戰略管理的過程中引入工具,用審計的原理、方法對技術資產進行清點、審查、監督——即技術資產審計。

二、技術資產與技術資產審計

1 技術資產

技術資產是指含有技術內容的無形資產。它是由技術方案、證書、圖紙等直接載體或與技術相關的有形資產等間接載體來展現的技術產品或商品、智能形態的技術成果。技術資產是企業擁有的具體技術,包括產品技術、工藝技術與支持技術。這三類技術可以通過企業的產品開發能力,工藝創新能力和技術獲得能力得到體現。與技術有關、或者其核心內容是技術的資產稱為技術資產。所以,技術資產審計的重點是技術的審計。以技術為核心的技術資產大多是以靜態的專利、產品、圖紙、資料、工藝、制度等形式表現出來,對諸如此類的靜態的技術資產審計并不難,難就難在對技術本身的審計。技術本身是一種知識、技能、訣竅、能力等體現的綜合體,難以描述和量化,所以其審計就顯得非常困難,故稱其為動態技術產。

2 技術資產審計

技術資產審計是用審計的原理、方法對企業技術資產進行清點、審查、監督的一種管理活動。基本程序是首先確定技術資產的種類,然后清點企業的技術資產,評價技術資產的質量與數量,并采用高標準定位法與行業標桿進行比較,從而發現問題,找出差距,采取措施進行調整。企業出于商業秘密保護原因,技術資產審計一般采取內審制度。但出于不同要求,比如對技術預測的審計,涉及技術發展趨勢的預測與把握,是一項復雜性的工作,是一種高級活動,涉及技術軌道、技術前景和市場前景的預測,企業僅依靠內部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 恐怕難以準確把握,這時就有必要聘請外部知名專家和學者進行決策,也可以向他們請教或咨詢。為保證企業技術資產審計取得實效,保證企業沿著正確的軌道前進,企業有必要成立審計小組,使這項工作經常化、正常化、規范化開展起來[1]。三、以戰略管理為目標的的技術資產審計

1. 技術資產存量審計

技術資產存量審計的內容包括:清點企業技術資產存量、存在形式、所屬部門及相關控制人。技術資產與人力資源密切相關,如技能、操作工藝、使用方法、新產品開發技術、新產品開發組織能力。掌握關鍵技術的人才的流失,使企業蒙受損失。

技術資產存量審計可以幫企業摸清技術家底,同時可以發現企業急需的技術是否缺少儲備,發現具有巨大潛在價值的技術存儲,暴露出現有技術儲備同競爭對手之間的差距,也會發現在哪些方面企業具有明顯的技術優勢,便于管理著清楚自己的技術資產存量以及由此展現出來的能力。技術存量的清點不是審計的最終目的,最終目的是為未來做準備,保證未來的技術發展不存在偏差,從而減少失誤[2]。技術資產中,由于不同技術對象對競爭能力的影響是不同的,因此,技術創新戰略管理要求企業按照對競爭能力的影響即戰略重要性原則對技術進行分類。

2.技術類別審計

企業的技術是一個繁雜的體系。根據技術在競爭中的地位即戰略重要性原則,可分為基礎技術、特色技術、關鍵技術。

基礎技術是企業進入某種經營業務所需要的技能,被廣泛用于現有經營業務中。此類技術已被競爭對手所廣泛掌握和應用,在市場上會因缺乏特色而不再具有競爭優勢,但對于擬進入相關經營領域而缺少這種技術的企業仍是不可或缺的。

特色技術是企業獨家掌握的專有技術,具有獨占性,能給企業帶來獨享利潤。

關鍵技術是保證企業或其經營單位能在一定時間內具有最顯著競爭優勢的技術。它是企業戰勝其競爭對手、增強其競爭地位的主要力量。掌握這種技術是保證企業成功地經營某種業務所必需的。

通過技術類別審計,企業可將現有的和正在研究與發展中的所有技術分門別類,便于鑒別它們的戰略重要性程度,為進一步的戰略擬定和管理做好準備。

對技術類型的劃分是以技術的戰略重要性為標準的,具有相對性,即同樣的技術在某種經營業務中可以是基礎技術,而在另一種經營部門中可能成為關鍵技術,在第三種場合下可能是試驗中的技術。

上述的技術分類,只是提供了企業處于一定環境和技術能力條件下的一種靜態印象,而技術在競爭中的作用和影響是隨時間變化而變化的,因此要把時間考慮進去,從更加動態的角度審計技術資產。

3.技術生命周期審計

技術的發展經歷了由產生到成熟再到淘汰的過程,根據技術的生命周期,技術的發展分為初生階段、成長階段、成熟階段、衰退階段,相應地可以把技術分為初生技術、發展中技術、成熟技術和下降的技術等。

技術發展的初創階段,技術的發展速度非常緩慢,需要克服大量難題。隨著技術的日益完善,再想獲得重大改進十分困難,到達技術極限后,若再追加投資,其效率是很低的,甚至無法收回投資,跌入創新陷阱,造成重大損失,甚至危及企業的安全。因此,及時把握技術極限就顯得非常重要。預示技術極限的征兆有:(1)研發部門的效率明顯下降;(2)研發部門中某一部分不能按時完成任務;(3)趨向于改進工藝而不是改進產品;(4)競爭對手的出現,他們采用迥然不同的技術方案;(5)不同競爭對手間,雖然其技術投入相去甚遠,但其產品性能無甚差別[2]。這些征兆的出現,預示該技術已經達到它的極限,這時應及時從事替代技術的研發,而不應再投資現有技術的改進。

由此可見,企業完全有可能對技術變革進行管理。如果企業遵照技術發展規律,認清自身技術發展所處的階段,就可以準確把握技術極限的到來,管理好技術的更替并進行投資管理,從而更加適應戰略管理的要求。

4.技術投資審計

技術投資形式可分為三種:一是購買別人的技術;二是自己開發技術;三是合作開發技術。企業的技術投資,完全根據企業自身的技術能力來確定,并與企業的發展戰略相匹配。

企業投資的技術一定是決定企業成敗的關鍵技術、特色技術,而不應該是基礎技術、成熟技術。對技術投資時要考慮自身情況,比如企業實力較 弱,則不應該投資研發中或試驗中新技術,但可予以關注,加以監視。當企業有相當的發展前景和經濟實力時,則可以適當投資處在研發、試驗階段的技術。

5.技術定位審計

為了制定合理的技術創新戰略,企業需要對自身技術進行合理的定位。技術定位是技術創新戰略的基本內容,沒有合適的技術定位,就談不上技術戰略。

企業應在充分了解自身技術資產的基礎上,對技術進行預測。技術預測是決策的前提,是對未來發展趨勢的把握,是技術專家基于技術的主觀預測,對技術發展態勢綜合分析后作出的結論,并借助外推法、前兆預測法、因果法、概率法等,對技術的發展趨勢作出客觀預測。

在技術預測時,要把握技術范式、技術軌道、技術邏輯、技術極限等重要概念,科學進行預測。技術預測方法以及在預測過程中是否考慮了這些問題,在審計時都要進行一一檢查, 以確保審計不走過場,做到審計取得實效[3]。

通過技術預測,就可以對關系到企業戰略的重大發展趨勢有一個明確估計,并以此為指導計劃的制定,以求在未來市場中占得先機。

完成了技術預測后,就進入技術定位審計的階段了。企業的技術定位是基于現有公司資源的最好技術方案。即在技術開發上,大致判斷出是要做行業領先,做行業跟隨者,還是通過仿制,以較低成本開拓市場。技術定位審計完成后,企業基本可以明確技術戰略的方向。

6.包含技術的產品與組合審計

大多數技術都是以產品為載體的,因此,對技術的審計可轉化成對產品的審計,其主要內容是看技術產品是否先進并保持競爭優勢。產品審計要把握兩個維度,一是技術先進程度,即根據每種產品的技術先進性,也就是產品中所含的技術進行初步分析,是以前沿技術為主,還是以成熟技術為主。二是技術的成長能力,即通過技術生命周期審計,判斷技術發展所處的階段。經過每種產品在兩個維度的分析,可以看出公司產品的組合規律以及產品的競爭性和未來的市場前景,作為擬定戰略的參考依據。

四、審計結論

技術資產審計的目的是為了弄清自身技術能力,明確創新戰略方向,提高創新戰略管理水平。審計評價的具體內容包括:技術資產存量,存在形式等。技術資產質量情況,其先進程度、市場競爭性,對技術未來發展趨勢的明確估計。技術組合的科學性,技術投資的合理性,技術定位準確程度。通過與其他領先企業的比較,給出企業技術資產的優勢與不足的審計結論,并提出改進意見與措施。通過以上審計工作,企業就可以在洞察自身技術能力,并對未來技術發展趨勢準確把握的基礎上明確創新戰略管理方向,提升戰略管理水平。

創新管理論文:農村商業銀行管理創新的思考與對策

農村商業銀行作為我國的特殊企業,在面臨著我國經濟大市場的競爭化大背景下,要提高農村商業銀行的競爭能力就要不斷的進行管理創新。然而,從總體上看,農村商業銀行管理現狀不太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對于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現行需求也不能夠滿足,企業管理現階段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1.管理模式不恰當

農村商業銀行的管理經歷了幾個階段,逐漸形成了現狀,目前農村商業銀行主要采用直線職能模式,是一個最傳統的線條模式。這個模式最大的特點就是總分行支行,一條線下來,不是一種全能的。在以往管理中往往出現銀行信息傳達不及時,難以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做出及時反應。在相當一部分商業銀行管理中由于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管理創新要求,造成企業運轉經營困難甚至陷入困境。銀行的運作要求就是快速和高效,對于農村商業銀行來說,由于業務多,類似銀行比較少,所以工作繁瑣,如果不能改良管理模式,就會堆積越來越多的問題。

2.管理戰略的意識薄弱

農村商業銀行雖然制定了企業發展戰略,但戰略管理效率不是很高,有時會滯后;農村銀行企業普遍重視市場運作、偏好多元化、對長期發展考慮不夠全面導致管理意識欠缺。由于農村的資金觀沒有城市那么先進,所以資金應用不活躍,也就形成了農村商業銀行長此以往的戰略意識薄弱。新型農村資金實行縣(市)級統籌,因此需要很高的執行成本。一方面使得資金管理本身的行政成本很高;另一方面由于地方政府的行政人員冗余,部門和單位之間沒有做好相關職能的有效定位,引發的組織管理成本上升也過高。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侵蝕新型農村農民對于資金的實際效用。

3.銀行管理理論與內容不適應決策需要

在我國以往的傳統經濟管理時代下,經濟增長方式來源于舊式的機器、傳統的技術,偏離了在創新管理形勢下的知識經濟時念,銀行管理企業也是以最基礎的計算機軟件、人才素質、產品創新等無形資產,以比重較大的趨勢不斷提升,可是目前農村商業銀行管理理論與其內容對無形資產涉及甚少,傳統的商業銀行管理理論和內容已不適應投資決策所需要。

4.農村商業銀行經營總體指導思想發生偏差

在總體管理上看,農村商業銀行經營總體指導思想發生偏差,導致銀行內調受阻,內部監督力度弱化等問題相繼發生。自從銀行趨向市場經濟化改革以來,農村商業銀行也在這個趨勢中不斷調整自身的市場定位,可是在調整的過程中,“重發展、輕調控”、“重業績、輕管理”、“重激勵、輕管制”的不良現象頻頻出現,各地方分行的一級人很容易和總行之間形成“尾隨其后”的現象,忽略稽核體系中出現的問題,減弱稽核體系在農村商業銀行經營中的職能與作用。

二、實現農村商業銀行管理創新的新對策

1.完善管理體系,提升農村商業銀行的監督力度

強化農村商業銀行的監督體系,需要進一步完善董事會和監事會內部的機構。為保證董事會對內部稽查系統的有效監管,還需在董事會的基礎上成立內部審計委員會。同時完善監事會的結構,加強監事會成員素質的培養,充分發揮監事會對董事會的監督作用。

2.加強員工培訓,提高管理創新能力

管理創新能力的加強需要經驗的積累和不斷的思考,需要與實際生產緊密結合,銀行經營活動離不開員工培訓的開展。針對創新思路開展員工培訓是始終堅持的原則。在繼承和完善已有培訓工作的基礎上,創新培訓方式,廣泛引入現代培訓手段,是培訓能否取得效果的根本要素。

3.加強信息化建設,推進農村商業銀行管理創新

企業銀行管理目標是與經濟發展緊密相連的,這一目標的確立總是隨經濟形態的轉化和社會進步而不斷深化。農村商業銀行企業本身應注重提高對信息化融合發展的全新認識。要不斷的加快企業農村商業銀行信息化的步伐,采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和企業資源計劃等計算機的創新管理系統,全面提升企業運營效率和創新的管理水平;加快發展信息化電子商務,促進業務流程和組織結構的重組與優化,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推進農村商業銀行企業創新管理由傳統經驗型向現代創新型的大轉變。

4、加強宣傳力度,讓管理創新得到鞏固

在管理創新活動中,需要不斷的涌現出優秀的管理人才。企業需要不斷的加強宣傳灌輸,增強全員認同感,一流的企業文化必須建立在一流的思想觀念上。在解決企業文化建設面臨的一些問題時,首先要從解決廣大員工尤其是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的思想問題入手,通過廣泛的宣傳,普及銀行企業文化知識,更新思想觀念,提高認識水平,從而讓管理創新得到鞏固。

綜上所述,加強農村商業銀行管理創新體系,要不斷的努力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著力完善公司 內部治理結構。要全面加強創新管理,培育良好的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風險創新管理體系,管理創新已成為企業生存之本。企業在經歷了“傳統管理型”適時轉向“創新管理型”,形成有效的創新機制,將創新體現于企業制度當中,開展銀行企業管理創新對提高農村商業銀行管理能力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只有不斷的加強管理創新目標,才能取得企業的新發展。

創新管理論文: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創新體系的研究

1 物流管理人才的技能要求

曾有美國學者將高級物流管理人才的技能分為三大類,即:商業類、物流類以及管理類,將其分為三大類的目的在于能夠更加清晰地了解社會對高級物流管理人才技能方面的要求。由于近年來微觀環境的變化與發展,物流與供應鏈的發展趨勢已經有了很大程度上的轉變,在轉變的過程中,各大物流企業也對企業內部做了充分的調整,其目的在于能夠有效地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技能,為此,物流管理專業中又增加了3種技能,即:商業、物流以及管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能夠為物流企業培養出更多的高級的物流管理人才。

事實上,不管是高級物流管理人才還是剛剛入門的管理人才,它們自身所應有的管理技能對企業的發展才是最重要的,然后才是他們所應有的物流技能,排在最后的是他們的商業技能。這些從理論上看與以往的要求都很一致,可見,在物流管理專業當中,管理技能對物流經理的重要性所在,因為物流經理同樣作為物流的管理者,他們在不斷的發展與磨煉中逐漸的成為物流人才,這是每一位物流人才都需要經理的一個過程。

通常,對于物流管理人才而言,商業技能的具備與他們的知識儲備有著直接或者間接的關系,例如,企業中的各項功能領域所涉及的知識與經濟學知識等,這都與商業技能有著很大的關系。其次,物流管理人才還需要具備較高的管理技能,這同時也是他們應該必備的一種職能,這也是物流管理人員在物流企業當中是否能夠取得成功的一個關鍵性的因素。

2 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創新體系的構建

2.1 構建物流管理教學基礎性實踐教學體系

對于高校而言,構建實踐性教學體系需要將公共基礎課程與專業基礎課程相結合,然后依托學校內的實驗室以及校內實訓基地去完成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工作。這樣一來,就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公共素質教育與職業認知的平臺,實訓基地主要有計算機實驗室、語言實驗室以及物流實訓基地等。

2.2 為物流專業構建實踐教學體系

我們都知道,通過項目教學能夠將專業課程的學習與實踐學習很好地構建出來,在實踐教學中,要嚴格地按照物流模塊的要求進行教學,并要分模塊地進行打包,如倉儲、運輸以及配送等這些模塊。在實踐教學期間,學生可以在專業實訓室內進行實踐學習,對每一模塊進行一定的了解,并做好技能培訓的準備,確保能夠有效地構建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2.3 在物流管理實踐教學中構建模擬實踐教學體系

在對學生進行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模擬實踐教學體系,如物流中心運作管理模式、倉庫管理系統模擬等,讓學生真正的進行采購、倉儲以及運輸等業務流程模擬,以保證學生能夠充分的了解物流行業的工作環境,并且明確物流管理行業中的各項環節之間存在的關系。

2.4 為學生構建綜合實踐教學體系

在綜合實踐教學中,其主要內容包括物流綜合模擬、供應鏈實訓以及WMS實訓等。這就要求學生要將所學到的物流知識綜合地運用起來,全面解決物流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在實訓的過程中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要在實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應變能力。綜合實踐教學中,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為學生創造了實訓的機會,讓他們真正的體會到物流管理專業中的各項工作,并通過實訓,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

3 推動物流管理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優化措施

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對于學生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但是,由于物流專業的設置時間比較短,在應用當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阻礙了物流專業方面的人才培養,為此,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動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與發展。

3.1 適當地開設物流技能大賽

在實際的教學當中,應該適度的設計一些物流技能方面的比賽,用比賽去帶動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實踐表明,這種做法是可行的。通過在校開設各種物流方面的技能大賽,并且在取得省市教育部門的支持之下,有效開設物流管理比賽。例如,在我國江蘇省的物流實訓基地中,就通過了比賽項目的設置,更好的帶動學生學習與研究物流管理工作,這為學生以及教師都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教學與學習的平臺。

3.2 用物流崗位技能培訓帶動高校物流實踐教學體系建設

在高職院校當中,可以通過對物流崗位的培訓,去帶動物流實踐教學體系構建。這種做法不僅能夠給學生帶來很大的影響力,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為此,學校應該充分地利用實踐教學資源,與相關的部門合作,引導學生通過崗位技能培訓,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與應對能力,并有效提高教學水平。如,某高校在對學生實施崗位培訓過程中,與當地的勞動局與現代物流等公司合作,為學生提供實訓平臺,推動課堂、實訓場所等,做到企業、學校以及學生三者相結合,通過物流崗位培訓,為我國培養出更多的、具備高水平與技能的物流人才。

3.3 建立完善的監控體系實現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物流專業要真正的提高其教學水平,就需要強化教學效果,為此,在學校內要構建合理的教學體系,以有效地提高實踐教學水平。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利用完善的監控體系去強化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例如,對實驗與實訓計劃內容進行監控,查看其內容是否能夠與物流專業的特色相符合;另外,還要對課堂上能否真正的培養學生操作能力進行監控,

以確保實驗與實訓課能夠與學生未來發展要求相符合。并且,還要監督學生技能水平程度是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等。 4 結 論

現階段,伴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對生活的質量要求已經越來越高,為此,我國各大服務于人民的企業都面臨著新的挑戰,并且也有了新的發展機遇。物流管理專業當前已經被高校設置為一門重要的專業,希望通過高校的教育工作,能夠為物流管理專業提供出更多的管理人才。本文主要針對社會對物流管理人才技能方面的要求以及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創新的構建分析,表明了實踐教學體系創新的重要性所在,并通過實踐教學體系的創新,為社會的發展培養更多的物流管理人才。

創新管理論文:辦公自動化與政府管理的創新

――對準知識管理的OA

內容摘要:變革中的組織結構、變化的人,轉瞬即逝的技術與一用即棄的設備,OA怎樣才是有生命力的?而我們的工作怎樣才真正具有價值?本文試圖探討圍繞前沿熱點話題“知識管理”展開對技術與管理的關系、知識管理在管理創新中的作用與意義、管理創新的征象問題的討論。筆者認為,我國政府辦公自動化實踐中的最大不足是忽視了技術與管理的結合部,缺乏圍繞信息技術的管理新思想和新理論的創新。管理創新是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基礎,對知識管理的探討是信息時代管理創新理論的立足點。

辦公自動化管理知識經濟制度創新

一、技術還是管理?

對于一個社會,管理和技術同等重要,但技術和管理的結合部比二者更重要。這是最新的“知識經濟”理論提出的振聾發聵、發人深省的創見。它明確地表達了這樣一種一直被混淆的觀點:人類的首要和終極目標不是為了追求技術而是為了追求知識,知識只有在具有創新能力的情況下才能被獲得。此外,現實的情形是,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本身并不能直接轉化為生產力,人們可以買到技術但卻不能僅靠金錢買到效率,(我們有太多的用錢堆砌起來的信息系統,在那里人們見慣了高技術與低效率畸形并存)。但盡管世人對技術成果必須經由管理創新才能發揮作用不持異議,但如何使技術成果特別是信息技術成果實現管理創新卻是令所有人困惑的問題,而“知識經濟”理論所提出的“知識管理”的探討,令人信服地抓住了問題的關鍵之處與核心精神。

二、知識與創新

在信息技術時代,知識與創新具有怎樣的特征與意義?美國《福布斯》雜志1998年4月22日題名為“迎接知識經濟”的文章1很好地闡述了這一論題。主要內容如下:

(一)信息技術時代的“知識”

知識與信息

文章指出,知識不同于信息,并且,“知識的首要目標不是技術”。在信息技術時代知識的具體涵義和目的是:把信息與信息、信息與人、信息與過程聯系起來以促進創新。其產生的過程及在信息時代的運用的具體目的是“信息與人類認知能力的結合才導致了知識的產生。它是一個運用信息創造某種行為對象的過程,這正是知識管理的目標”。

無形資產勝于有形資產

知識可分為顯性的和隱性的,正是隱性知識對發展具有潛力,但是目前能管理隱性知識的技術卻很少,知識管理的創造性就是體現在使隱性知識發揮巨大潛力的過程中,知識管理要開發提供處理隱性知識的技術“把隱性和顯性知識進行處理用一種適合于用戶和商業環境的方式表現出來”。從上述意義而言,在信息技術時代,人們將重視無形資產更甚于有形資產。

(二)知識管理

關于知識管理的概念文章提出了如下幾點特征:

知識管理不是信息管理,其重點不是“技術和信息的開發”,而是“個人創新和集體的創造力”;

知識管理“不是一門技術而是各種可行解決辦法的一種綜合”,“是通過知識共享、運用集體智慧提高應變和創新能力”;

知識管理屬于管理經營范疇,其實施在于建立激勵共享知識的機制,培養集體創造力。作者特別指出“創新和創造能力屬于經營過程,但是以前幾乎沒有那個公司持這種觀點”。

三、知識管理與管理創新

(一)成就與反思

自1985年以來,我國制定了辦公自動化建設與發展的國家規劃,政府各部門開始了大規模的信息技術的引進和信息系統的建設的進程。1996年,國務院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開始制定《國家信息化“九五”規劃和20__年發展綱要》,顯示了我國為在下個世紀初的全球信息化浪潮的發展中走在前列而為之奮斗的決心。此后,在這十多年來的發展歷程中,政府部門的辦公自動化經過了奠基、初創的階段,已進入成熟期,然而,辦公自動化的建設是否在實質上提高了我國政府的管理效率?在那些具體的方面提高了效率?在那些方面沒有?從投入與產出的分析來看,目前的辦公自動化建設是有效益的還是低效益的?我們應當如何評價政府辦公自動化系統的效益,包括當前的和潛在的效益?

上述問題很少被認真提出,而且也很難回答。眾所周知,我國的辦公自動化是靠技術設備的配置為主體,而不是以管理理論、管理思想特別是管理方案的創新為支撐點。以這樣的方式實行的辦公自動化是高投入和低產出的。目前我國政府的辦公自動化的效益既沒有被重視也沒有被普遍地進行評估。在政府管理領域內缺乏新理論和新思維。

不容否認,我們對上述問題尚未能作出科學和明確的回答。特別是當研究的領域不僅僅涉及純技術層面而且涉及到政府管理以及其間的復合關系時。對于在政府領域內,如何使技術與設備的投入轉化為效益成果,當前特別需要各領域專家作跨學科的綜合性的探索與創造性的思維。從國際的經驗來看,技術要轉化為生產力必須經過管理的創新。前述知識管理就正好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思考復雜問題的切入點,是任何變革都必須具有的理論準備。

(二)管理體制變革的征象

人類社會仍處于前信息社會,在發達國家,為信息技術時代所作的管理變革也只是初露端倪,但我們已經能夠發現一些特定的征象,它們表現在如下一些方面變革:

組織結構的改變

由于信息傳輸方式的根本改變,建立在逐級上傳下達方式基礎上的傳統金字塔式等級制的科層制組織結構(包括政府組織和企業組織)正在逐步解體,有時可能會發生突變。七十年代,以阿爾文.托夫勒等為代表的未來學家對社會信息化特征作出過預測2,這些遠見卓識的觀察和判斷以驚人的準確性預言,將產生符合時代節拍的新的組織形式,組織結構呈現出頻率越來越快的不穩定性,非常規部門快速增長,職能部門依然存在,但越來越多為解決一個專門問題而一用即棄的小組在其中“時隱時現,快速來去。”新的組織形式將是暫時性很強、適應信很強、變化迅速的,充滿著稍縱即逝的基本單位和流動性極強的個人。相應的信息系統體系的建設也應是具有靈活性和強適應性的體系,特別是它導致重要的觀念改變:過去一直認為并強調人――機系統要適應人和機構的要求和工作特點,而現在,情況變得模糊了,人和系統要更多地適應信息時代的變化性的特點,更具體的說,是人在改變、要求人作更多的改變。文秘站版權所有

2工作崗位的流動與業務過程的多層面交互性

組織結構的變化也會帶來工作崗位的不穩定性。例如,今天美國的工作場所的非全日制工作崗位越來越多,同時,衡量工作結果的方式和觀念也大大改變,目前已有3/4的比率的工作脫離了按“崗位付酬”的舊觀念與舊制度,轉而為按“業績付酬”。

傳統官僚組織包括政府和大企業組織的科層制的典型特點是嚴格的專業分工、部門分工下的業務過程,在信息技術時代將大大改觀,取而代之的方式是跨專業學科、跨部門和跨地域的多層面的交互式業務過程。體現在軟件開發方面,有大量的關于“群件”的產品出現,適合不同層面的交互性業務過程:一項 設計或一個總體方案是由不同地域不同部門的人實時交互進行的,教師與他的學生動態、交互式完成授課,商家更多地與顧客群體一起在相互切磋的情況下完成交易。在所有這些活動的背后的支撐基礎設施是環球信息網絡。

知識型工作人員的工作方式

“知識型工作人員需要領導但不承認等級”,這是被稱為美國管理理論界的泰斗的彼得.德魯克早在30年前就指出的。3他說,知識與任務而不是與等級相關,“任務決定一切而不是取決與姓名、年齡,或科目的預算,或從事這項任務的個別人的等級……所以知識必須象一個小組一樣地組織起來,其中由任務來決定誰負責、什么時候、負責什么、負責多長時間”。

(三)支持管理創新的系統特點

由上述信息時代管理體制變革的征象得出的初步結論是真正的管理創新必須是與這些變化相一致的,具體而言,包括以下幾個特點:

1靈活應變性

無論是組織機構還是信息系統結構都應以靈活應變性作為主要性能指標,單純數量上的增減并不能顯示改革成就的主要性能。英國《經濟學家》雜志1993年9月一期對美國政府改革的評論文章4中指出“改革需要策略變化,消減工作人員只是精簡機構的短期設計,當時間到來時,需求會使機構增加,這種作法不甚明智”。同樣的意見也可適用于我國今天的政府改革。

開放交互性

同樣,業務變化以及相關的信息系統都以能適應和支持開放性和交互性為性能衡量指標。其長期潛在的好處是這樣的系統和工作特點是促進知識交匯同時也是促進知識創新的。

知識中心性

等級威權正在信息時代的面前逐步瓦解。知識威權重于等級威權。對以知識為中心的工作的組織管理和支持是管理科學研究和信息系統構造的中心課題。與我國傳統的尊重知識分子的觀念不一樣,知識分子只是一種身份,有時還演變為一種等級身份,而知識管理不重視等級身份重視的是知識,一切圍繞知識組織起來,既不為等級所阻隔也不為專業所阻隔。圍繞知識的任務一旦完成,組織的使命也就結束。所以,支持知識中心的組織機構或信息系統是最有創造性的系統。

(四)知識管理系統與網絡

上述關于支持管理創新特征的系統,即具有知識管理能力的下一代辦公自動化系統一定是一個基于Internet的系統,正是因為只有在Internet上才具有支持我們所說的創新特征的充分能力:靈活應變、開放交互和知識中心性。現在正是需要我們對基于Internet網的“網上政府”或“網上辦公管理”作前瞻性思考的恰當時機,需要實際地去預見其潛力和風險,作出我們的積極響應與對策。

四政府與管理創新

政府能夠對管理創新產生巨大的推動力量。其主要作用不是撥款花錢而是建立促進思想和理論的制度創新機制。另外,政府本身也是管理創新思想理論的巨大源泉。例如,美國克林頓政府在93年起相繼宣布了被稱為“重塑政府”理論的改革總計劃,報告中宣稱,需要將政府帶入信息技術時代,改革的核心是在政府領域內引入市場文化。。改革依據的理論大綱是奧斯本和蓋布勒的《重塑政府》一書。其正式文件是副總統戈爾辦公室于93、94年的三個重要文件5,《國家績效評價報告:創造優異的領導與管理》、《國家績效評價報告:政府服務的改革建議與行動》6、《國家績效評價報告:顧客至上――為美國人民服務的標準》7。上述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美國多年來第一次出現趨近于收支平衡的局面。眾所周知,美國近年來經濟的良好態勢主要是來自于兩方面的成果:一是美國在信息技術方面的領先優勢,二是美國政府改革成功地減少了政府赤字,提高了政府效率。此外,美國企業界圍繞信息技術也提出過很多相應的管理創新理論例如“重理”理論等,其作用都使技術方面的成果經由管理創新轉化為生產力。比較我國的情況,在理論界幾乎沒有提出過有代表性和有影響的圍繞信息技術的管理新思想和新理論,人們習慣于把管理與技術問題分開來,由不同的人去處理,衡量技術標準的焦點主要是放在技術的新、高程度方面,而忽視了管理創新才能產生的知識開發與知識運用。這應該說是我國自從1985年信息化進程中最大的不足。

辦公自動化方面的學術活動一向不是技術開發性活動,而是技術轉化性的活動,我想一定會有越來越多與我志同道合的研究者會在技術與管理結合部的這個領域內對知識管理和管理創新進行更深入的討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97久人人做人人妻人人玩精品 | 国产公开免费人成视频| 无人在线观看高清电影电视剧|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网站| 无码h黄动漫在线播放网站| 国产在线观看无码免费视频| 中国老熟女重囗味hdxx| 欧美人善交videosg| 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 色婷婷久久久swag精品| 香蕉尹人综合在线观看| 久久影院午夜理论片无码| 麻豆专媒体一区二区| 又白又嫩毛又多15p| 久久国产精品萌白酱免费| 人体内射精一区二区三区| 四十如虎的丰满熟妇啪啪| 中国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啪啪软件 | 国产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羞羞午夜福利免费视频| 内射少妇36p九色| 亚洲av无码国产综合专区| 欧美大肥婆大肥bbbbb| 全部古装a级在线播放| 理论片午午伦夜理片影院|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av| 日本中国内射bbxx| 国产精品扒开腿做爽爽爽视频| 福利体验试看120秒| 激情偷乱人伦小说视频在线精| 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 欲妇荡岳丰满少妇岳| 一本久道综合色婷婷五月| 大屁股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色资源av中文无码先锋| 4hu四虎永久在线观看| 三级无码在钱av无码在钱| 久久久久黑人强伦姧人妻| 少妇被男按摩师按到高潮|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ⅴ大香| 高清无码视频直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