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19 10:30:1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生法律法規教育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是21世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生力軍。抓好在校學生的法制教育,使他們從小知法、守法、用法,是廣大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職責,也是努力實踐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實際行動。因此,對小學生進行普法教育要按照科教興國、依法治國的要求,堅持持之以恒,堅持校內外結合,堅持課內外結合,努力把他們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合格人才。
二、主要內容和做法:
1、教育內容:
《憲法》、《國旗法》、《刑法》、《刑事訴訟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環境保護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道路交通安全法》、《禁毒法》、《衛生法》、《教育法》、《義務教育法》、《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小學生法制教育讀本》、《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和本校自編的《學校規章制度》、《學生常規教育管理要求》。
2、師資力量:
學校所有教師為普法工作基本師資。學校主任、班主任都要成為學校“法律明白人”。×××老師為我校兼職安全教育員,負責全校的法制安全教育,再聘請蔭子派出所的×××同志為治安副校長,負責對全校的法制教育進行指導;選送骨干教師參與法律培訓;舉辦班主任法律學習班,使他們具有初級法律知識,逐步養成依法管理班級習慣,能解答一些簡單法理。從而形成校級——班級——外聘三級師資力量。
3、教育時段:
⑴每學期,邀請治安副校長作一次社會及學校周邊治安情況報告,教給學生自我保護的應對策略。
⑵每年的四月份和十一月份,邀請綜治副校長分別與教師、學生進行一次有關法律法規的互動式對話。
⑶周一升旗儀式,結合上級要求或學校實際,安排有關校領導講話。每學期不少于五次。
⑷每學期教導處要安排兩個課時,由任課老師對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法制教育。
⑸晚點和少先隊活動課,班主任結合學校相關要求,對本班學生進行簡單的法規教育。
⑹每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五班隊活動課,對全體學生進行一次法律法規教育。
4、教育陣地:
(1)互聯網。根據法制教育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有計劃地上網學習。
(2)紅領巾廣播站。每星期二、四下午1:30~2:00由各班選派的小播音員輪流播出,內容由各班小記者采編,并經由學校德育負責人審核。
(3)學校宣傳欄。由校宣傳組負責,定期張貼法律法規資料,學校相關活動照片等。
(4)班級板(墻)報。由班級宣傳委員和學習委員負責,配合上級、學校要求,在“法制”專欄上登載相關的活動要求、案例、警言等。
5、教育形式:
⑴教育者先受教育。教師普法教育尤為重要,要通過學習、培訓、測試,使教師學法守法,并能依法施教,做遵紀守法的帶頭人。
⑵開展少先隊主題教育活動。堅持開展爭戴雛鷹獎章活動,通過有計劃、有步驟地爭戴環保章、小回收章、清潔章、消防章、法律知識章等,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活動形式中受到法律熏陶。
⑶積極參與社區活動。如:配合環保部門,開展紀念“六·五”世界環境日的“小雛鷹活動”;配合消防部門,開展“11·9”少年消防警校活動;配合工商管理部門,開展“3·15”消費者維權行動日活動等。
⑷家長會。利用每學期各年級分別召開家長會之機,邀請法制教育工作者做專題報告,向家長發送宣傳教育材料,并建立家校聯系制度。以動態管理形式監控學生的校外活動。
三、態度與決心:
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小學生的法制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的重要任務。我們將站在科教興國、依法治國的戰略高度,從落實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出發,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充分調動廣大教職員工的積極性,增強做好少年兒童法制教育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合理安排,長年堅持,定期研究和落實,不斷探索新思路,拿出新措施,使法制教育工作連年上臺階。
××完小校園綜合治理領導小組
2005.3
附:
××完小
校園綜合治理領導小組名單
組長:×××(校長兼黨支部書記)
副組長:×××(蔭子派出所副所長)
××(校長兼黨支部副書記)
成員:×××(政教處主任)
×××(教導主任)
普法教育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力開展青少年普法工作,加強青少年學生的法治教育,對預防和杜絕學生違法犯罪,維護社會穩定,培養和造就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都具有重要意義。縣教體局按照縣“七五”普法工作部署,大力做好普法學習宣傳,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抓好法治文化建設等工作。現將我縣中小學普法和法治教育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主要工作
縣教體局站在提升學生法律素質、推進依法治縣進程的高度出發,采取各種措施,豐富宣傳形式和教育內容,進一步健全了學校普法工作齊抓共管格局,促進了中小學校法治建設。
(一)抓組織,健全網絡。
全縣中小學普遍把青少年法治教育納入本校教育教學工作總體規劃中,作為依法治校的基礎工程之一,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按照“四有”(有計劃、有教材、有師資、有課時)要求,做到年初有計劃,年中有考核,年底有總結。全縣各中小學均落實了“一校一警”制度,中心小學以上建立了校園警務室18個,積極開展了警校共建活動;由縣關工委牽頭,組織教體局等部門成立了學校法治教育工作聯合委員會,聘請了縣公安局、縣檢察院和法院等部門的同志32人擔任學校法治副校長和法制輔導員,頒發了為期三年的聘任證書,定期到學校進行法治宣傳和講座,并為學校重大項目建設提供法律服務。法治教師一般由學校各班級班主任兼任,利用主題班會、班刊、黑板報等各種形式積極開展法治教育,為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的深入開展提供了組織保障。
(二)抓載體,創新形式。
2017年,教體局參與編撰了XX縣法治教材《中小學道德與法治》叢書,教材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分中學和小學版本。由縣財政出資10萬元,印刷后分發到全縣各中小學。在對中小學生法治宣傳教育過程中,各學校大多以法治講座、法律知識競賽、圖片展覽等形式,開展普法宣傳教育,激發學生的學法熱情,提高趣味性。同時,還以“八榮八恥”、中小學生“三熱愛”教育及“師風師德建設”等活動為載體,鞏固中小學生法治教育基礎,加大中小學生法治教育力度。如大段小學每學期初和學期末都組織學生開展“珍愛生命,預防溺水”、“遠離”的簽名活動。一些學校在寒暑假中組織學生自辦“法治天地”小報及“法在我心中”的征文活動,開學后評出優秀作品在學校展出;另外還利用學校微信公眾號和微信群集中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每學期組織開展一次“法律知識”競賽。如2020年上半年組織各校開展了禁毒和疫情防控知識專場競賽、教育體育法律法規專場知識競賽、森林法專場知識競賽、民法典進校園等活動,這些活動的舉行,有力地促進了中小學生學法用法工作的開展。
(三)抓預防,重在教育。
在深入開展中小學法治宣傳教育過程中,各學校把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作為一項重要內容來抓,探索出許多有益的做法,收效明顯。如棋坪小學因住宿生較多,且大部分屬于留守兒童。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欠缺,生活習慣、學習成績和品德培養方面問題較多,易出現心理問題,如得不到及時解決,甚至會走上違法犯罪道路。因此,學校把加強留守兒童的法治教育納入年度宣傳教育工作重點,切實解決留守兒童學業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安全失保等問題。同時動員老師、社會熱心人士等擔任留守兒童的“家長”,
及時糾正其不足,共同關注其成長,并定期開展法治和心理教育培訓,使廣大留守兒童在學習上和生活上受到關愛,在身體上和心理上感到溫暖,為更好的開展留守兒童法治教育工作奠定了基礎,提高了學校法治教育工作的成效。
(四)抓協作,發揮綜合效應。
青少年普法和法治教育工作涉及范圍廣,建立健全“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尤為重要。各學校均能主動與綜治、司法、公安、共青團、關工委等部門密切配合,明確職責,齊抓共管,形成合力。如三都小學與官山自然保護區、縣林業局組織開展“關愛野生動物,共建美好家園”主題講座,XX中心小學與縣檢察院聯動,在XX小學開展防法制教育示范課,XX中學與XX交警中隊和XX派出所聯動,在XX中學開展交通安全知識與治安法律知識講座。XX二中專門成立了“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家長委員會,建立了以學校為中心,社區、家庭聯動的“三方聯動”教育網絡,形成教育合力。學校創辦了家長學校,定期指導家長了解科學的教育方法以及青少年保護的法律法規知識。另外組織開展“致家長的一封信”活動,以及多種形式學習宣傳《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義務教育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知識等活動,進一步提高家長、社會對依法治校的認識,促進了學校、家庭、社會三者之間的協調配合,為學校營造良好的教書育人環境,建設平安校園提供了堅強保證。
二、存在問題及成因
盡管各校在加強對學生普法和法治宣傳教育方面作了很多有益的探索與實踐,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法治教育教師隊伍缺乏專業化。目前學校絕大多數法治課教師基本上由班主任教師兼任,一方面他們缺少必要的法學理論和法律知識,另一方面缺乏實踐經驗,大部分僅靠自學相關法律法規讀本掌握一些理論知識,遇到實際問題存在措施盲區。二是存在認識偏差,少數教師和家庭存在重智育輕德育傾向。少數教師和家庭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重智育輕德育傾向,忽視青少年的法治教育。有的認同“智育”是硬指標,“德育”是軟任務,忽視了要想學生“成才”必須首先“成人”的道理。三是綜合治理機制有待加強。一些青少年學生離開學校后開始走向社會,有的還不到法定就業年齡,思想不夠穩定,如不加強教育管理,很容易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四是普法和法治宣傳資金投入不足。中小學普法和法治宣傳教育缺乏資金投入,影響了普法和法治教育工作的開展。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強化師資,著眼實踐,加大學校普法宣傳教育工作力度。
一是大力增強學校法治課的師資力量,配備法律專業專職教師。高度重視初中階段學生的法治宣傳教育,加強對那些不能升入高中、過早步入社會的青少年學生,進行基本法律知識的普及,減少社會不穩定因素的產生。二是充分發揮法治副校長的作用。各學校聘請的法治副校長,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基礎上,以開展“法律進校園”為主題,協助學校組織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對師生和學生家長進行普法教育,培養廣大師生和學生家長的遵紀守法觀念和自我保護意識。三是大力開展法治實踐活動。如制作普法和法治手抄報、舉辦法律知識競賽、舉辦模擬法庭、充當小交警、開展法治文藝演出、舉辦法治夏令營活動、開展法治征文等等。
(二)豐富內容,創新形式,增強普法工作成效。
進一步探索符合中小學生身心特點的法治教育有效形式,轉變靠書本灌輸、枯燥乏味的現狀,提高他們學法用法的興趣,增強青少年學生的法律素質。首先,要充分利用現代傳媒,用生動、形象、直觀的法治教育內容,引導中小學生學法用法。其次,要把加強中小學生法治教育與抓好其他普法對象學法用法工作結合起來,納入到全民學法用法的總體規劃中。第三,結合道德規范教育和科技文化知識的學習開展中小學生學法用法活動。第四,要把保護青少年合法權益,預防打擊青少年違法犯罪與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結合起來,積極為青少年提供法律服務和法律幫助,運用法律手段幫助青少年解決困難和問題,使每一次法律服務都成為一場生動直觀的法治教育。第五要把加強對“雙差生”、“問題生”、“后進生”、“留守兒童”的幫助教育作為中小學法治教育的重點之一,樹立轉變一個“雙差生”比培養一個“尖子生”更重要的教育觀念。
(三)增加投入,完善陣地,提高法治教師隊伍的素質。
一是要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陣地建設。如積極組建法治宣講團,建設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開展校際間的法治宣傳教育經驗交流,為青少年學法用法提供必要的宣傳主陣地和活動場所。二是要開展對教師有關法治知識的培訓。鼓勵現有的教師參加法律專業學歷教育,解決中小學法治課師資短缺問題。另一方面要加強對法治副校長、法治輔導員的培訓,完善他們的法律知識結構,培養適合加強青少年成長的法治教育人才。
一、開展小學生法治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所謂法治文化,是指融注在人們心底和行為方式中的法治意識、法治觀念、法治原則、法治精神及其價值追求;是一個法治國度的法律制度、法律組織、法律設施所具有的文化內涵;是人們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涉及法治的行為方式。法治文化以追求民主、自由和權利保障為目標,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精神內涵,是科學立法、公正司法、嚴格執法的內在動力,也是全民守法的內在因素,具有教化與調控的功能,具有軟約束力,在精神與思想深處制約著人們的行為方式。
一個孩子,在自我意識尚未形成或自我判斷能力尚未成熟的階段,是極易受外界影響導致價值觀的偏差。媒體數據統計,近些年來受社會、學校、家庭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我國未成年人犯罪率逐年上升,給社會、學校、家庭和個人帶來了諸多不良后果。如果學校、家庭、社會能在孩子認知形成的第一時間就給以正確的教導和示范,通過教育幫助學生了解法律規定行為的對錯,必然能對學生的行為能起到醫治和預防的作用。學生懂法后自然會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法律的約束,做到遵紀守法。因此對孩子進行法治文化教育是預防犯罪的基礎,培養和提高中小學生現代法律意識,是全面提高中小學生素質的內在需求,是實現依法治國方略和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目標的保障。
二、當前小學生法治文化教育存在的問題
從客觀上說,當前我國還處在“法制教育”階段,與法治中國的建設路徑極為不符。有關部門和相關人員對法治教育的認識不足、定位不清晰。中小學法治教育缺乏專門師資,也缺乏不同年齡、不同年級的法治教育教材。法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呆板僵化,教育途徑單一,缺乏科學有效的評估機制。法治教育引入課堂不夠、教育硬件投入不夠、教育經費投入不夠、教育基地建設拓展不夠。教學內容缺乏規范化。家庭教育缺位,社會資源不能有效整合。種種存在的問題,嚴重制約著中小學法治教育的開展。
從主觀上說,法制教育僅僅局限于校園和課堂之內,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脫節,導致未成年人法制觀念的弱化和缺失。在學校里,教師把規范的法治標準教授給自己的學生,希望每個孩子出了校門,都可以是教科書般遵紀守法的小公民。在校園這個圈子里,99%的孩子都是遵紀守法的好孩子。可是問題就出在了離開學校以后的時間里:爺爺奶奶不走人行道;拉孩子踩過草坪、穿過綠化帶;年輕的爸媽帶著孩子闖紅燈……這些都充斥在我們孩子眼中,最直接、最矛盾。孩子的世界就是這么單純,誰教給他什么,他就學了什么。所以,問題還出在我們成年人和復雜的社會身上。
三、完善小學生法治文化教育的深度思考
從學校角度來說,學校要加強對教育法制工作人員和班主任及全體任課教師的法律、法規知識培訓,組織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育法》《教師法》《治安管理處罰法》以及《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切實提高法制教育隊伍的整體水平,切實了解和掌握國家和地方的相關教育法律法規,努力做到人人知法、懂法,依法辦事。堅持育人為本的思想,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法制教育。要以校德育處為依托,組織相關人員在法制教育、青春期生理、心理衛生教育、防衛避險教育和意外傷害自救及犯罪預警能力、臨界防衛原則及使用技能訓練等方面對學生進行自我保護教育和訓練。
從教師角度來說,首先要認真做好對學生的養成教育。例如,積極利用學校晨會、班隊會、學生大會、“兩課”等時機,組織學生學習法治的各項規章制度,做到讓制度進頭腦;再比如,通過細化學生衣、食、住、行、學、操等方面的評價標準,以積分制進行,落到實處,逐日評分累計,每周總結與公示,獎優罰劣;還可積極倡導開展系列道德教育活動,規范學生養成教育,形成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操,為依法治校工作深入開展提供有力的基礎條件。其次打造良好的教育“軟環境”,通過在校園內積極營造良好的法治文化氛圍,緊扣學校發展主旋律和學生發展需要,定期更新校園文化宣傳欄與櫥窗,積極宣傳法制知識、典型案例、安全知識等相關資訊。充分利用學校的每一堵墻,每一塊地,每一個角落,打造積極向上的文化環境,實現怡人的自然環境與濃郁的人文氣息相得益彰,使師生在潛移默化中升華了思想境界。
法制宣傳教育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質,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的重要任務,是實施“十二五”規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普法對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以領導干部、公務員、青少年、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和農民為重點,主要任務包括深入學習宣傳憲法、經濟社會發展的相關法律法規、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的法律法規、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相關法律法規,堅持普法與法治實踐相結合,大力開展依法治理,組織開展法制宣傳教育主題活動。中國的普法教育主要目的是實現法治,通過喚醒民眾的權利意識來提高公民法律素質,為建立法治國家貢獻力量。而西方國家法治進程的由法治社會發展至法治國家,兩者截然不同。正是由于中國的法治實踐是政府主導型,國家在立法、司法等方面占據絕對強勢地位,國家利用行政渠道傳播法律是該法制模式的必然選擇。可以說,普法教育可以達到抽調法治社會的生成力量以構建法治國家的效果。今年是“六五”普法的開局之年,中國的普法活動已持續了25年,取得了顯著成就,尤其是“五五”普法期間,持續開展法制宣傳活動、舉辦巡回報告、重點對領導干部、在校青少年學生、企業經營管理者、農民工普法,使全民法制宣傳教育深入推進,社會法治化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
二、普法與中小學法制教育
普法教育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形式主義、價值目標太凌亂、功能定位、實施方式、缺乏效果評價措施等方面的問題,普法教育存在的問題使得難以實現全面提高全面法律素質,遠遠不能滿足現代化建設的需要。這很大部分可以歸結于普法教育在選擇對象上存在功利性,早期普法對象是全體有接受和學習能力的公民,后期普法的重點是領導干部。這兩者都是有較強的學習法律知識能力,也會在生活和工作中因需要而主動學習。普法應將緊缺的法制教育給最需要的對象,才不至于資源分配不均甚至浪費。而中小學學生就是這一對象。
目前,我國的法律教育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的法學專業,并且實施的是精英教育、職業教育,畢業后將進入法律行業提供專業的法律服務,因此光靠高等院校實現全民法律素質目標是不可能的。從教育的基本規律來看,中小學生是法制教育的最佳受眾。中小學法制教育,是以中小學生為主體,以普及法律知識、提高法律素質,樹立依法治國和公平正義的理念,引導他們做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為目的,通過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等途徑進行的一種教育教學活動。首先,從年齡階段上,青少年時期是人一生中接受教育的黃金時期,處在一種積極準備和接受狀態,更易于形成某種技能和特征[1];其次,由于中小學學生的活動場所在學校,現階段主要任務是學習,只有接受各方面的知識才能為將來踏入社會做好準備;再次,中小學的人數占總人的六分之一左右,假如我們將所有的社會資源都投入在中小學法制教育上,截至今日,我國已對每個社會成員進行了12年的法制教育(按小學入學至高中畢業需12年算),即使按照應試教育的方式進行教育,我國國民的法律素質也接近文化素質。堅持5個教育循環,我國國民中的大多數都將具備法律常識,在中小學推行法制教育就取得了階段性勝利。綜上,中小學法制教育是投入少、效益高的普法運動,推行和落實中小學法制教育是唯一切實有效的辦法,必須著力改善中小學法制教育。
三、中小學法制教育實施建議
1.實現模式創新
我們在開展法制教育工作過程中要從提高學生思想認識入手,堅持正面教育、積極引導,要堅信所有學生都有積極因素可以調動。學生總是向往美好的未來,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和同伴的尊重,因此,啟發學生自身教育的積極性,可以抑制消極因素,發揮特長。而在行政主導的法制宣傳教育體制下,中小學的法制教育是以青少年犯罪為主要內容,因為中小學不知不覺將法制教育課當成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課。但是從近幾年的青少年犯罪數據可以看出,青少年違法犯罪和中小學法制教育呈明顯的反向現象,目前的中小學法制教育已成為了單純的預防青少年的違法犯罪。但是從《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七條規定“: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當將預防犯罪的教育作為法制教育的內容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可以看出,“預防犯罪的教育”只是法制教育的一部分,過分強調極端的犯罪案例只能異化中小學生的人生觀,使其對社會產生恐懼心理。傳統的預防犯罪模式已不適應現階段中小學法制教育的形式,需要培養中小學生的主體意識和權利意識[2],啟發學生自身教育的積極性,應該成為中小學法制教育的重中之重。為充分培養中小學生的主體意識和權利意識,必須建立多種多樣的法制教育形式,將理論結合實踐。第一,豐富教學課堂,運用啟發式教學方式,案例教學法等激發學生學法的興趣。第二,加強校園法制文化建設,建立法制教育的校內實踐基地。例如成立模擬審判庭,除了由法制副校長、教師或其他專業人士參與外,主要有學生擔任職位,讓學生在現實說法中增強法制觀念,強化自我教育。第三,建立法制教育校外實踐基地。要克服之前普法教育存在的干巴巴講條文或是渲染犯罪情節的傾向,要深入實踐才能有深入體會,例如利用節假日上街進行環保宣傳、維護交通秩序,參加庭審觀摩等,使學生加深對頭腦中的法律法規的理解,開始積極學法、守法,甚至用法、護法。
2.改革課程設置
2002年,教育部、司法部、中央綜治辦、就聯合下發《關于加強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其中指出:要完善在校學生知識結構,使法律知識成為各級各類學校的必修課內容,努力形成從小學到大學的漸進、科學、合理的法制教育體系,確保青少年學生在九年義務教育期間完成基本法律知識的普及任務。這就要求了中小學法制教育應形成一個教育體系,設置多方位、多層次、多樣的課程。但是十年過去了,中小學開設法制課的學校寥寥無幾。這是由于《義務教育課程計劃》規定中小學開設的教學科目目前已經過多,課時總量已經使學生超負荷,遠超其他國家的課程計劃規定,一味談增加課時和單獨增設學科課程不切實際[3]。由于中小學年齡結構與知識層次的差異,中小學法制教育應保證原有課時不被擠占,精心組織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水平,合理配置課程。在小學三年級以下階段以活動課程和課外游戲教育為主,旨在強化學生行為規范,教會他們辨別真善美與假丑惡,學會團結互助,以禮待人;小學四年級以上階段以綜合課和活動課并重,旨在強化權利意識與自我保護意識。在初中階段以綜合課為主,活動課程為輔,開設專題講座,著力進行增強憲法意識、平等關系、權力與義務、違法和犯罪關系等方面的教育,教會他們抵制不良誘惑,養成遵紀守法的習慣,掌握自我保護和維權的方法,學會維護合法權益。高中部分以綜合課為主,輔之以專題選修課,要將憲法結合時事政治教育,傳授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法律規范,引導學生樹立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
3.師資配備
在我國范圍內,大部分的中小學教師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專門法學教育,自身的法律意識、法制觀念水平并不樂觀,上課時只能照本宣科,無法培養出有正確法制意識、法制觀念的學生。有許多學校并沒有法制教育教師,但配備了校外法制副校長,這種做法也取得了一些積極效果,但是,法制副校長本身事務繁忙,只能依靠一個學期一兩次的法制教育講座進行教育,很難開展高質量的教育輔導工作[4]。而另一方面,我國近來年高校擴招,許多高校都開辦了法學專業,而如今就業形勢嚴峻,導致法科畢業生就業壓力大,假如將一些法科畢業生輸送至中小學校從事法制教育工作,既緩解大學生畢業生就業壓力,又解決填補了中小學生缺乏合格法制教師的矛盾,一舉兩得。
4.制定考評機制
教育評估是衡量教育水平的重要依據,將法制教育作為學校的常規工作納入檢查考核范圍,制定評估細則,組織專項檢查。評估內容應包括以下方面:第一,評估學校法制教育管理水平,即總體規劃、師資隊伍建設、規章制度建設;第二,全面評估法制教育課教師的并評估其他任課老師的法制教育情況在思想、業務水平、教學方法等方面;第三,對評估學生素質,從日常行為、遵紀守法情況、考試成績等發面綜合評價;第四,對學校與家庭、社會的合作進行評價。通過評估,認識學校法制教育的效果,保持優勢,改進不足,促使中小學法制教育持續發展。
關鍵詞:小學生;法制教育;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G420
現今,眾多學校都如火如荼地進行小學生法制教育,有學校開始編寫教材,有學校聘請專門的法律教師,有學校專設小學生法律課堂,有學校開展了眾多關于法制教育的宣傳。當然,這些措施對于小學生的法制教育是有一定幫助的。但是,法制教育依然是一個居高臨下的姿態俯視著小學生,形式化、成人化的特點突出,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加大了學生的學業負擔。總之,這樣的法制教育是沒有真正觸及小學生的靈魂的,沒有喚起他們知法用法的熱情,沒有形成一種法律的信仰。隨著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的進行,如果小學生的法制教育止于原地,不能順應教育生活化理念的潮流,不能深入小學生的日常生活,不能引起小學生的情感共鳴,不能贏得學生內心深處對法律的敬畏,不能將權利與義務的意識萌芽播種于他們的生活之中,那么法制教育終歸只會流于形式,那么我們又如何去幻想一個民主與法治的公民社會。從此角度來看,小學生法制教育的生活化是至關重要的。
一、 小學生法制教育生活化的內涵
小學生的法制教育,主要是使小學生初步了解一些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通俗易懂的法律常識,通過進行法制理念的啟蒙教育,逐步培養他們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從小養成遵紀守法的習慣。那涉及到小學生相關的法律究竟有哪些呢?通過查閱有關資料得知,主要包括《憲法》、《刑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婦女兒童權益保障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等的法律法規教育,此外,《民法》《經濟法》等其他法律中的相關條款也與小學生有關。
什么是小學生法制教育的生活化?所謂小學生法制教育生活化,是和脫離生活的法制教育相對而言的,法制教育生活化就是要法制教育回歸現實生活,找回其本來面目,并以小學生的實際生活為本源來考慮法制教育中的所有問題。這一理念具有深刻而豐富的內涵。其一,法制教育在生活中。教育內容源于生活。法制教育要圍繞生活而展開,直面生活中的問題和困擾。其二,法制教育是為了生活。教育目的是引領生活。生活是一個過程,是一個既具有現實性,又具有超越性的過程。法制教育就是為了生活,更好地生活,而不是隔離生活,在知識的"真空"中進行。法制教育不僅僅滿足于學生當下的現實生活,更旨在引領學生逐漸走向未來的可能生活,它旨在塑造合格的公民。
二、小學生法制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
第一,教育本身的要求。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對教育界的影響深遠,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就提出生活教育理論,包括"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和"教學做合一"。"教育即生活"的內涵就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而教育,可見,教育只有與生活融為一體才能成為真正的教育,教育的生活化是教育本質的要求。法制教育作為學校德育的重要內容,其生活化亦是教育本質的要求。
第二,法制教育的目標訴求。法制教育源于生活的需要,法制教育理應為人的生活服務,其根本目標是促使人過一種美好的生活,在此點上已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認同。法制教育的目標,不僅僅是要增強小學生的法律知識,培養他們守法、用法的能力,樹立權利義務意識,學會正確地行使權利,積極地履行義務,更重要的是要為培養學會生活的合格公民做準備。可見,"生活"與"法制教育"的關聯何其緊密。
第三,小學生心理特點的要求。小學階段,特別是低年級的兒童,注意力不夠集中,易受外在事物的干擾,對生動活潑的事物感興趣,法律知識如果以一種機械的條款呈現,這很難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此外,法律知識中一些高度抽象和概括的法律規定對學生的理解造成了一定困難,對于這樣有理解難度還有些枯燥的法律知識如果用傳統的教學形式顯然不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小學生法制教育生活化,就是要將法制教育與生活緊密結合,將法律條條框框的內容與小學生的具體生活情境緊密結合,將課堂教學與學生的個體經驗相聯系,所學到的法律知識又進一步促進學生經驗的改造。這是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的。
三、怎樣實現小學生法制教育的生活化
第一,小學生法制教育理念生活化:回歸生活,培養小公民。
在小學生法制教育理念上,要堅持把法律啟蒙教育和行為習慣教育結合起來。教師在教育理念上應樹立教育生活化,實踐公民教育的理念。進行法制教育的目的就是為引導小學生遵守社會公共秩序和公共道德,了解社會生活中處處有規則,從而養成遵紀守法的行為習慣;了解法律的作用和自己的權利、義務,從而面對困境學會選擇,學會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學校在對小學生進行法制教育時應牢記我們培養的是公民而不是臣民。
第二,小學生法制教育內容生活化: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在小學生的生活中與法律相關的事件比比皆是,與其照本宣科,不如將生活中的違法問題、侵權現象以及發生在小學生身邊的生活事件作為素材來進行小學生的法制教育。小學生從違規到違法到犯罪是一個階段性的過程。我們在進行法制教育時應與小學生行為習慣教育結合起來,對日常生活中小學生違反《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行為進行正面引導、合理教育。許多實施的犯罪行為就是來源于學生日常生活中的行為不當。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自己的行為習慣的養成。因此,法制教育不僅要重視預防犯罪,更重要的是應當提高對生活中一般違法違規行為教育的重視程度。小學生理解能力差但模仿能力強,所以在進行法制教育的過程中,要多聯系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多關注小學生的日常行為,對不當行為進行正確引導、同伴交流,多進行具體的可操作性的行為教育,從生活細節上指導他們,總之,小學生法制教育是建立在培養小學生正確的行為習慣的基礎之上的,而小學生的行為習慣的養成正是源于生活點滴,因此,法制教育的內容應源于生活,服務與生活。
第三,小學生法制教育方法生活化:立足生活,走向實踐。
曾看到一則關于學校生命教育的案例,或許對學校法制教育有一定的借鑒作用。案例中,一名學生在學校跳樓自殺,此類事件一般是學校的"封殺"事件,然而該學校的校長卻不顧政府、媒體的壓力,毅然帶領全校師生為這名學生舉辦追悼會。大多數學校在進行生命教育的時候總是對學生高呼珍愛生命,生命何其珍貴,另一邊卻對周遭生命的隕落置之不理,這樣的生命教育的意義在哪里?同樣的,學校在進行法制教育時,大肆宣揚法律知識,號召學生知法守法用法,可是當學校公共生活中學生的權利受到侵犯時,學校漠然處之,這樣的法制教育又怎么會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法律信仰?因此,在學校公共生活中不僅要教給學生法律知識,還要將保障權利與履行義務落到實處。比如,教育法中明文規定教師不得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如果在學校中出現此類事件,學生能敢于站出來維護自己的權利,學校能保障學生維權的順利進行,那么,這樣的法制教育才是鮮活的,才是服務于生活的。只有將法制教育置于生活情景之中,利用生活事件進行法制教育,將小學生的生活體驗與法制教育相結合,真正在實踐中、在學校公共生活中進行法制教育,才能達成法制教育的目標。
在對小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的時候我們面對著一個我們無法回避的問題,那就是成人法律意識的淡薄,違法現象的泛濫,維權意識的缺失。連成人的法制教育都存在問題,我們對小學生的法制教育的期望值不能過高,也不能急于一時,但是,我們沒有理由不相信通過對小學生進行生活化的法制教育,在年幼的時候將"法"的意識植于他們心靈之壤,將權利與義務的概念種于他們幼小的生命之中,他們心中不會燃起民主法制的希望之光。小學生法制教育的生活化,就是將法律的條款細化到學生的生活之中,讓學生面對問題學會選擇,學會用法律武器維護的合法權益,最終,學會更好地生活。
參考文獻:
[1]過振蘭:加強小學生法制教育的實踐與思考,載《科研經緯》。.
[2]李翠君:對小學生法制教育的現狀、方法與手段的探討,載《學科教學探索》。
[3]許靈:生活化的道德教育,載《天中學刊》2005年6月。
育少年兒童正處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長發育階段,具有極強的可塑性,是我們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公民法律素質的高低,尤其是未成年人的法制觀念的強弱,更是一個國家法制建設的民主化、科學化程度的重要標尺。對小學生從小進行法律意識培養和法律素質教育,不僅可以預防和減少學生違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使他們養成依法辦事、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葉圣陶曾經說過:“學語文,就是學做人。”現行語文教材中涉及法制教育的素材有很多,是滲透法制教育的最佳途徑。語文學科中蘊涵著豐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我們應當充分挖掘教材,在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同時,結合實際,進行學科滲透,巧妙地融法制教育于語文教學之中,讓學生從小就樹立法制觀念,確保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充分、合理、科學地挖掘語文課程中的法制教育資源是一種現實、可操作而又有實效的途徑。憑借學科特點,讓法制教育取得“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效果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樹立法制觀念
語文課堂教學是實施小學法制教育的主要場所。在科技迅猛發展的當代,學校教育也已不能僅僅滿足于對知識的獲取和積累,學生也不應僅僅具備讀寫計算能力,更要求他們具有生存能力,而語文教學在完成學校德育工作任務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先決條件。因此,教師在語文學科教學中應憑借學科特點,挖掘教材內容,既注重情感的熏陶,又進行法制方面的引領。通過多種途徑進行法制教育和德育滲透,讓學生從小就有法制觀念,知道用法律保護自己,養成懂法守法的習慣。在語文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時,必須將語文教學內容與法律知識有機結合,既不能把語文課上成法制課,也不能漠視語文教材中蘊含的法制教育因素。
三年級下冊課文《李廣射虎》講述了飛將軍李廣在一個月色朦朧的夜晚拈弓搭箭,把一支白羽箭深深地射入老虎(石頭)中的故事。我在帶領學生體會李廣將軍的力大無窮與神勇無比的同時,將問題深入一步,問學生:“老虎是國家珍貴的保護動物,我們是不能傷害它的。現在有些人鋌而走險,捕殺老虎、藏羚羊等國家保護動物來牟取暴利。你們怎樣看待這件事情呢?”學生經過討論、交流,明白了保護動物的重要性,懂得了捕殺野生動物觸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是犯罪行為,從而使學生的法制意識得到增強。
二、在綜合實踐中模擬,形成法制道德
利用語文綜合性學習,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特色。《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可以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以及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因此,開展綜合性學習自然也為學生創設法制氛圍的絕佳途徑。教學中,我積極縮短教學與生活的距離,將學生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統一起來,主動拓展教學空間,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引導學生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得到情感的體驗,從而巧妙地滲透品德教育、法制教育。
三、在習作活動中關注,規范法制行為
習作是學習語文的最高層次。它既是個體對生活現象的深切感受,也是個體對生活實踐的獨特體驗。在習作教學中引入法制事件,誘發學生思考、分析、反思、討論。如中央電視臺的《今日說法》《道德觀察》《法治在線》《大家看法》等欄目深受觀眾的喜愛,原因不僅是由于它們在選題貼近百姓生活,普及法律常識,而且還得益于每一期都有一個好標題。利用這些媒體資源可以向學生傳授相關知識,提高習作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夠以這些特殊的案例,引發學生的思考,表達自己的看法,規范自己的行為。
在小語習作中,有很多內容要求學生關注生活,從現實生活中取材,這就要求教師在指導學生習作時引導學生進行綜合實踐調查,搜集相關資料,善于用法律標準來明辨是非。在習作中,我還利用寫日記這一滲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渠道。學生在寫日記時說的是真話和心里話,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同時,寫日記能規勸自己上進、自省,勸別人改過。讓學生聯系生活中不文明、不規范行為,乃至違法犯罪現象,通過日記這個載體進行內心的真實表露,接受深刻的教育。同時教師通過批閱,對學生進行面對面的心理健康指導,針對性地進行日常行為規范教育和法制教育。
四、在口語交際中討論,確定法制認知
青少年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青少年法律素質的提高是全民族素質提高的關鍵。因此在“五五”普法工作中,我局將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作為全民普法教育的重點,采取多種形式,認真抓緊抓好,收到了較好效果。我們的做法是:
一、加強領導,提高認識
青少年是國家的希望和未來,加強和開展青少年法制教育既是一項宏大的社會系統工程,也是一項惠及子孫后代的德政工程。在新的形勢下,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是促進培養現代化建設合格人才的需要,是全面提高青少年素質的內在需求,也是引導和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重要保證。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具有積極重要的意義。
因此,我局在制定“五五”普法規劃時,即將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作為普法重點,明確提出:“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都必須接受法制宣傳教育,做到學法、知法、守法、用法、護法,增強依法辦事和維權意識。重點是進一步加強對青少年的法制宣傳教育”。并在《規劃》中明確了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的任務和職責。各級各類學校結合自身實際,建立普法機構,明確工作職責。縣委普法辦加強指導和協調。各學校除開展正常的學校法制教育外還組織青少年學生參加社會各種法制實踐活動,將學生法制教育延伸到家庭,延伸到社會,充分發揮了學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此外與公安等部門配合,積極開展學校周邊環境的整治活動,重點整頓影響青少年學生身心健康的“黃、賭、毒”等社會丑惡現象,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安全、和諧、健康的學習環境。共青團、婦聯、關工委等部門充分發揮群團組織的作用,積極參與到青少年學生的法制教育工作具體實踐中。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共同關心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工作,逐步成為我縣社會各界的廣泛共識和共同行動。使我縣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形成了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參與的工作格局。
二、以學校法治教育為主線,全面推進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深入開展。
(一)落實責任,明確目標。
一是將未成年人法制宣傳教育納入普法整體規劃。我局加強對未成年人權益保障相關法律法規宣傳的工作力度,將未成年人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納入到了全縣的普法工作的大局之中,提出要求,保證了未成年人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持續健康發展。
二是緊緊抓住“六一”未成年人維權周的有利時機,不斷深化未成年人法制宣傳教育。進一步幫助廣大未成年人提高法律素質,明確權利和義務,增強依法維權的意識和能力。20**年6月期間,根據紅司電20**-23號明傳電報精神,及時制定下發了《(蒙普電20**-1號)內部明傳電報》,要求教育部門、各鄉鎮司法所要以“法律進校園”為載體,積極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縣鄉各級學校、法制副校長、法制輔導員積極與各學校聯系,為青少年兒童上好法制課,學校利用標語、黑板報、主題班會等形式,扎實開展“法律進校園”活動,在學生中廣泛宣傳《憲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護法》、《交通安全法》以及于6月1日起實施的《禁毒法》等與青少年兒童生活、維權有關的法律法規的宣傳,提高他們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增強他們學法、用法、知法、守法的自覺性。××縣第二小學少先隊大隊部還于5月29日在全校范圍內組織舉行了以“飛揚的五環”為主題的迎奧運系列活動,隊員們以開展大、中隊主題隊會,繪畫,制作奧運會旗、會徽、國旗等形式深切表達了對奧運的祝福與期盼,并讓學生們學習了國旗法的相關知識。活動期間,共舉辦法制講座32場,36800余名中、小學生受到教育、出黑板報1期76版、展出法制展版7場64塊,縣司法局還為全縣中學、小學送上了《反法制教育讀本》122本。為維權活動的深入開展營造了良好的法制環境,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在工作中我們充分發揮司法行政系統點多面廣、輻射范圍寬的特點及“教育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庭,影響一個社會”的優勢,在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在學生中,大力宣傳國家法律法規。
(二)抓好法制副校長及輔導員工作。一是配齊全縣各級各類學校的法制副校長,建立健全了工作職責,使其充分發揮法制教育在預防、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中的重要作用。我縣231所公辦中、小學校全部聘請由縣檢察院、縣公安局(鄉鎮派出所)、縣人民法院、縣司法局(鄉鎮司法所)等部門領導和法律知識和實踐經驗較豐富的人員擔任的法制副校長,并做到計劃、教材、課時、師資“四落實”。每學年,各校組織不少于3次的普法學習教育,參學率在95%以上。二是成立普法講師團,進一步落實“法律進校園”工作。為更好有效的開展法制宣傳工作,切實落實“法律六進”工作,由法律專業人士組成的普法講師團分別到全縣部分中小學校開展青少年法制教育講座。
(三)多形式多途徑進行法制教育。利用各種法制宣傳日大力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如:“6.26”禁毒宣傳日,各中小學邀請戒毒所干警通過專題講座、圖片展示等給師生進行珍愛生命、遠離教育活動;“12.4”全國法制宣傳日,組織師生開展《憲法》等法律法規宣傳學習;運用到街頭和進校園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形式,大力向青少年和兒童宣傳《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法律知識,逐步形成了強大的輿論宣傳聲勢。
開展《未成年人保護法》、《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等法律法規教育。并將縣“12348”法律服務中心作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通過電話咨詢、上門服務等形式進行宣傳服務活動。
向初高中贈送了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法制專題講座vcd,在學校中開展“法在我心中”讀書教育活動。縣司法局與教育局聯合編印《青少年普法讀本》3000套,發至教師、學生和法制副校長手中,用于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同時,采取把法制教育與文化課教育和校園各項活動相結合,在校園全面營造法制育人環境,如組織師生辦法制板報、小報、櫥窗、寫學法心得。
全縣各級各類學校,均設置普法宣傳專欄,1175個班級設置了板報。三年來,全縣各校共出法制宣傳專欄630期,開展法制宣傳講座170場,各種會議宣傳930次,學校廣播宣傳265次,課堂宣傳23500節,各校采取開展學校、“家長學校”、“法律進社區”和“法律進村”三結合三聯動形式,對學生開展法制宣傳教育。五年來,全縣中小學校建立“家長學校”11所,組織學生家長開展法制宣傳教育31次,接受教育的師生和家長達15000人次。
通過以上制度和措施的實施,全縣學生的法律意識及法律素質有了較大提高,全縣教育系統依法治校、依法治教水平明顯提高,也增強了廣大師生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促進了全縣普法依法治理的全面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