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高等教育心理學重點

高等教育心理學重點精品(七篇)

時間:2023-11-22 11:06:5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等教育心理學重點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高等教育心理學重點

篇(1)

關鍵詞:教育心理學;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應用

教育心理學是心理學與教育學相結合的產物,是研究學校教育和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心理活動規律的學科。正如現代語言學博士H.H.Stern指出“沒有可以不懂得心理學教學理論而教授語言的”,所以對于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而言,研究教育心理學的知識,并在教學過程中合理運用,有助于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從而更好地使學生學以致用。

一、介紹

(一)教育心理學

心理學是研究人和動物心理活動和行為表現的一門學科。教育心理學是心理學科和教育學科交叉的產物,是研究教育教學情境中教師和學生及其相互作用的心理現象及規律的科學,其重點是把心理學的理論或研究所得應用在教育上。教育心理學主要側重于正常學生群體的心理規律的研究,考察這些學生在常態的教學中是如何學習知識、掌握技能的。教育心理學可應用于設計課程、改良教學方法、推動學習動機以及幫助學生面對各種困難和挑戰,對教育實踐具有描述、解釋、預測和控制的作用。因此,教育心理學有助于提高師資水平,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有助于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對高職學院學生的英語學習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高職英語教學

高職是和本科教育不同類型層次的高等教育,以培養具有一定理論知識和較強實踐能力,面向基層、生產、服務和管理等一線崗位的實用型、技能型專門人才為目的的職業教育。隨著近年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飛速發展,英語課程作為一門基礎課,對學生語言技能的培養、專業能力的拓展及今后的就業留學都有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認的是,不少高職院校學生英語基礎薄弱,對英語興趣不濃厚,對英語學習自信心不足,學習上有畏難情緒,缺乏明確目標,學習上非常被動,學習習慣差,有的甚至自卑感較強,不敢開口,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不小難度。

二、教育心理學學習理論

(一)聯結主義學習理論

聯結主義學習理論是由二十世紀美國著名教育學家桑代克提出的,二十世紀初至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在美國教育界處于主導地位。其代表人物還有著名教育家華生、斯金納等。其主要貢獻是對在教育過程中碰到的一些心理問題進行了相對客觀的研究和分析,對學習的規律、動機、實質進行大量研究,提出一系列理論及學說。如斯金納曾提出“操作性條件作為一科學系統應用在日常教學當中”,對促進世界傳統教學的發展與改革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二)認知主義學習理論

認知主義學習理論最早發源于德國格式塔心理學,該學派的創始人提出一套完形說,與當時的聯結說形成對立。該學說的代表人物有著名學者賈德、布魯納、奧蘇泊爾等。該學派建立了“完形———理解、領悟、認知———發現科學學習說”理論,肯定了認知及意識的能動作用。現代認知論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分支即是建構主義,認為學習就是一個有意義的建構過程。

(三)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與行為主義教育思想相對立,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羅杰斯及馬斯洛。此學習理論基于自然人性論,主張人格或人的自我實現,相比于理論學習,他們更注重個人情感的熏陶及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羅杰斯在《自由學習》中曾說最持久且最深入的學習模式為自發學習,馬斯洛在《心理學的依據和人的價值》中指出,個人人格的有效形成往往來源于自我壓力。

三、運用教育心理學理論提高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效果

(一)運用聯結主義學習理論提高英語聽說教學效果

聯結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以刺激———反應為原理的機械性語言操練,即為學習者提供語料輸入,然后使他們能運用所掌握的語料進行語言輸出的過程。無論是強調語言機械訓練,認為一種行為習慣的形成必須通過反復不斷的練習的聽說法,還是把外語學習歸結為刺激———反應過程,強調圖像和錄音的相互聯系和作用而達到語言習得目的的視聽法,都頻繁用到聽、說這兩種輸入和輸出的技能。因此,作為英語教師可以運用視、聽、說等手段積極刺激學生,引發他們的英語學習興趣,并且用情景法和交際法強化學生的學習結果,轉化為自己英語運用的能力。

(二)運用認知主義學習理論提高英語閱讀教學效果

認知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尋求知識和信息加工的過程,知識來源于主客體的相互作用,教學就是引導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根據自己原有的經驗、知識重新建構自己新的認知體系。而人們進行閱讀通常有兩種方式:一是通過運用已有知識對新信息進行理解;二是借助社會、文化等背景知識和有關專業知識及邏輯思維能力,對信息的再加工達到深層次理解。因此,教師應讓學生廣泛接觸世界各國政治、宗教、經濟、文化等知識,拓寬視野,擴大知識容量,調整知識結構,彌補學生詞匯量不夠的短板。另外,教師與學生積極交流,學生與學生合作學習,以便最大限度使用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影響教學效果。

(三)運用人本主義學習理論提高英語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即學習目的和學習態度,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一切外部因素都是通過學生這個內因起作用。真正具有持久活力的學習動力來自于學生的自身興趣及由此所產生的求知欲,因此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應充分認識這一點,盡量創設一個讓學生感到安全、輕松,消除學習壓力和負面情緒的環境,敢于表達自己,勇于改錯,主動表現自己,最終激發英語學習興趣,達到教學效果提高的目的。

(四)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提高英語教學效果

智力因素一般包括記憶能力、思維能力和想象力等內容,非智力因素包括態度、意志、刻苦性、信心、心態等內容。誠然,英語學習好壞與智力因素有著非常重要的聯系,但是實踐證明,非智力因素對于英語的成功掌握更加重要。因此,教師應該培養學生堅定的意志,不怕困苦;培養學生集體的觀念,互助合作;培養師生和諧的關系,教學相長。只有多管其下,英語教學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利用一些著名理論干預高職院校英語教學

馬斯洛需求動機理論認為每個人都有安全的需求,被認可的需求,歸屬感的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自我實現是最高層次的需求。因此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可以進行與學習者需求相關的教學設計,讓學生在英語學習中體會到自我實現,從而對英語學習產生濃厚興趣。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是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發現的,即遺忘在學習之后立即開始,且遺忘進程并不均勻,起初遺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漸緩慢,遺忘量先大后小。因此教師可以根據此規律引導學生學習并及時鞏固和復習當天的知識,對于需要大量記憶的英語學科來說發揮最大的學習效率。皮格馬利翁效應的核心理念是教師對于學生的鼓勵和期望能給學生以良好的激勵,以此提升學習效果,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力,從而形成良性循環。因此教師可以大力鼓勵學生,給予正面表揚,多注重進步的方面,促進學生英語學習良性發展。

四、結語

21世紀是高職院校發展的黃金時期,社會的飛速發展必將促進跨語言跨文化的人際交流,而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更應該順應時代的變遷與發展,積極從教育心理學角度深入研究英語教學理論,善于運用教育心理學理論促進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使學生從中受益。

參考文獻:

[1]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學(修訂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9.

[2]孫麗娟.從教育心理學角度研究高職英語教學[J].語數外學習,2013,02.

[3]張子一.從教育心理學角度探討高職英語教學.[J].中國信息化,2013,05.

[4]朱純.外語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5]王琦.教育心理學在高職院校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0,53.

[6]胡春洞,王才仁.《外語教育心理學》.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

篇(2)

關鍵詞: 學生 心理學 教育 中心

學生時期是青年人養成健康心理的重要階段,在學生階段加強對青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引導,對青年人養成良好心理習慣具有重要意義,其中教育心理學相關專業知識在學校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教育心理學的關注焦點區域主要有三個,即學習者、學習過程和學習環境。其中,學習者無疑是最重要的,是“焦點區域中的焦點”。所以要真正了解教育心理學,在學生教育中發揮教育心理學的作用,必須先了解有關學習者的知識。

在歷史上,對學生教育過程中的地位問題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是以赫爾巴特為代表的“教師中心論”,認為學生的心智成長全仗于教師對教學形式、階段和方法的刻意求工和定式指導,學生對教師必須保持一種被動狀態,把學生單純地看成教育的客體,無視學生主體地位;另一種是以盧梭和杜威為代表的“學生中心論”,把學生的發展看成一種“自然”的過程、“自動”的過程,教師只能是這一過程的“仆人”,把學生地位抬到絕對高度。這些觀點和理解都會影響如何處理師生關系。在教學過程中如何處理好學生關系問題,直接關系教學計劃是否能得到順利實施、教學質量能否得到保證。我們的理解是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一種“主導與中心”的關系,即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中心,一切教學活動和學生管理工作都應該建立在這種認識基礎上。

個別學生自殺事件的發生,讓多少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愿頃刻間灰飛煙滅。分析這類問題出現的原因,在我們看來,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個別教師沒有足夠重視開展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沒有在教學過程中處理好各種關系。要知道,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在心理上每一天都會有微妙變化。每個上過學的人都經歷過中學時代,肯定會有跟學生相同的感受。從成為中學生起,他們就已經開始形成自己獨特的心理特點,即將從中學步入夢想中的“象牙塔”這一階段性變化,首先是身份的變化,也是更高追求的起點。他們會逐漸形成青年人自己的特點和品質――培養他們的傾向性、能力、自覺性、責任感、紀律性、與別人共處的技能和自我批評的能力等。因此,無論是中學老師,還是高校教師,不僅要深入研究有效開展教育心理學的知識、技能和技巧,而且要研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變化。考慮學生心靈特征、年齡特征和社會心理特征,通過各種途徑保證學生心理健康成長,時時處處關愛學生。同時由于不同階段學校教育都會受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環境、社會變遷等眾多社會因素的影響,學校教育心理學的實施還需要與社會心理學結合進行。

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體實施中,要始終樹立“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中心”的工作思想與教育理念,首先做到“以人為本,做好人文關懷”,其次進行“科學輔導,幫其認知領悟”,還有就是“找準要點,提高交往能力”。特別對于存在家庭經濟困難、性格內向、性格暴躁、單親家庭等突出問題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要做到細處,“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在點滴學習與生活中改變學生心理及行為習慣。

1.以人為本、全人教育。“以人為本”在教育工作中具有特別重要意義,對于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老師來說,老師面對的是年輕的學生,做的工作是育人工作,做好各項工作的前提都應是“以人為本、全人教育”。教書育人的工作首先就是人之為人,其次才是傳授知識,第三才是和諧發展心智,以形成健全人格。這就要求各級學校老師十分重視學生心理健康與文明行為培養,在健全人格基礎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讓個體生命潛能得到自由、充分、全面、和諧、持續發展,培養學生成為有道德、有知識、有能力、和諧發展的“全人”。

2.主動工作、深度關懷。老師在學生管理過程中的確有教學、管理等許多繁雜的事情要做,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但在關注這些顯性問題的同時,更要關注心理健康等隱性問題。有時學生存在心理問題或有壓力時并不會主動找老師,尤其是因家庭原因、性格特點、交往問題等造成的心理問題。這就要求老師們在日常生活中重點關注存在“異常”表現的同學,給其以關注與關懷。同時發動學生干部,特別是學生心理信息員的主觀能動性,洞悉學生各方面情況,主動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融入學生生活與學習的方方面面。在學生遇到心理問題時,尤其面對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更要能站在學生角度想問題,想方設法給之以關懷,主動做好學生家長的思想工作,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學生家長既能積極治療,又能主動配合學校工作。

令我們高興的是,目前各級學校在教育心理學方面正千方百計地采取措施,越來越突出“教師主導、學生中心”的教育教學模式。中學、高校等各級學校開始增設心理咨詢機構和心理學或指導方面的專門人才,如專職輔導員、心理班主任、心理咨詢教師、學校社會工作者等,以及建設心理咨詢室,開展心理素質拓展活動等,開始密切關注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情緒表現,如焦躁、逃避和防衛、敵對性、自我懲罰、壓抑、羞怯等,使學生越來越受到重視,大大保證學生健康發展。總之,學生階段的教育心理學就像剛出生的嬰兒,正在慢慢地成長起來,隨著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必然會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呵護學生成長、成人、成才、成功。

參考文獻:

[1]華南師大教育系教育學教研室編.現代教育學[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篇(3)

摘要:教育心理學是研究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心理學規律的科學。結合高校植物學教學特點,將教育心理學規律運用到植物學教學實踐和改革中,τ誚立合理高效的授課方法,改進本課程的教學效果具有積極意義。本文具體分析了教育心理學規律在植物學教學中的幾個應用實例,為更科學地進行植物學教學改革提供一個新的思考方向。

關鍵詞:植物學教學;教育心理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52-0219-02

植物學是農學類和生物學類等專業的骨干基礎課程,主要目標是使學生掌握植物的形態結構和發育,系統進化過程以及高等植物分科基礎知識,為后續植物生理學、植物資源學、生態學等課程的學習提供知識儲備。由于植物學課程涉及的知識點較多,知識點之間聯系不夠緊密,增加了學習難度,且學生在課程結束后對相關知識遺忘較快。如何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本課程知識點并減緩遺忘速度,使植物學知識能夠與后續的課程學習順利銜接是擺在高校教師面前的一個難題。教育心理學是教育學與心理學相結合的一門學科。它的研究直接針對學校教育,為學校教育實踐服務,其研究課題、資料和數據也直接從學校教育實踐中獲得[1]。植物學教學是教學實踐的一部分,必然要遵循教育心理學的一般規律。本文結合作者自身教學實踐,對教育心理學在植物學教學過程中的具體應用進行探討。

一、提高教師威信,促進知識傳輸

教師威信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教師的職業威信,二是教師的人格威信。職業威信的建立要求教師對植物學課程有深刻的理解,知識淵博,能結合課堂內容適當拓展,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刻苦鉆研學科發展,能把最新的知識傳輸給學生;有較高的教學藝術,使課堂生動有趣。人格威信是學生對教師在心理上和行為上所產生的一種崇高的尊敬和信賴。

二、運用教育心理學理論,提高學生學習動機

動機是推動一個人進行行為活動的內部動力。學習動機則是激發個體進行學習活動和維持現有的學習活動,并使行為朝向一定學習目標的一種內在心理過程。學習動機可以加強并促進學習活動,學習活動又可激發、增強甚至鞏固學習動機。具體到植物學教學,只有首先提高學生對本門課程的學習動機,使他們由被動地為了修完學分而學習,轉變為主動地為了興趣而學習,使學生覺得這門課程有趣有益,愿意花時間去鉆研,才能使教學活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習動機的培養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進行。

1.使學生明確本門課程的學習目的和意義,確立合適的學習目標。很多情況下,學生對植物學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是因為他們不知道為什么學和怎樣學,教師應在課程初期使學生明確植物學課程在整個生物學課程體系中的地位和對后期植物生理學、植物資源學、植物分子生物學等課程學習的重要性,并結合生產實際,說明植物學課程在日常生活和生產實際中的作用。在此基礎上,明確本門課程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目標,使學生知道應該如何去學及達到何種學習效果。

2.因材施教,激發每個學生的成功感。植物學課程知識點較多,且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不是很緊密。為了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必須不斷地使學生獲得成功感,如引導他們進行一些植物的識別,設立問題情境然后引導他們進行解決等,對于完成任務的學生要及時表揚并給予適當的獎勵。由于各個學生的生物學基礎不同,個人的認知能力也不一樣,所以教師要在施教過程中留心觀察,任務難度要因人而異,避免使學生產生挫敗感[2]。

3.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使學生感受到自己在整個課程中的作用,明白自己是整個教學學習活動的主角,而不是被動的知識接收者。

三、遵循感知規律,不同內容運用不同呈現方式

知識的學習過程,首先是知識的感知過程,教師的主要任務之一是使本來枯燥的知識以更加容易被感知的形式呈現出來,簡化知識理解的難度,提升知識傳輸的效率。感知規律主要包括強度律、差異律、活動律、組合律及對比律等,植物學教學過程中,不同的教學內容可以運用不同的感知規律,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如高等植物雌雄蕊發育部分的講解可以運用活動律,做成Flas的形式,在動畫播放的過程中穿插講解,使學生更直觀地理解雌雄蕊的發育過程,識記各個結構的名稱;講解莖的初生結構和次生結構時,可以運用對比律,引入對根結構的復習,把二者的結構圖同時呈現,這樣不但可以加深學生對莖結構的理解,也有利于他們在對比當中強化對根結構的認識;高等植物分科部分的講解可運用組合律,把有共同識別要點的科放在一起進行講解。如大部分唇形科植物及部分玄參科、馬鞭草科、爵床科植物具有“莖四棱”的特點,可以把這些植物放在一起講解,并結合它們葉序和花序等的不同,分別進行識記。

四、巧妙運用記憶策略,促進學生知識鞏固

記憶是通過識記、保持和回憶(再認或再現)等方式,在人腦中積累和保持個體經驗的心理過程。這是一個從“記”到“憶”的過程,植物學教學應分別從識記、保持和回憶三個基本環節入手,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記憶和鞏固。識記是對輸入信息進行編碼和轉換,使之適合于記憶貯存的過程。植物學知識的編碼最實用的方法是把其編制為口訣或順口溜,既降低了學生記憶的難度又增加了學習過程的趣味性。對此前人已進行了合理的探索,如“十字花科蔬菜多,合生心皮假隔膜,雄蕊六枚四個長,關鍵一項看角果”[3],“枝有環痕雌雄多,聚合u木蘭科;乳汁腺體花單性,花盤常在大戟科”等[4]。保持是識記過的知識在人腦中的鞏固過程,也就是信息的存儲過程。根據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提出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植物學教學過程中及時的復習尤為必要,復習過程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完成,如課后教學網絡平臺互動,課堂學生互問互答,定時的知識小競賽等。回憶是記憶過程的最后階段,是人腦對信息的再認和再現。對植物學教學而言,適時地進行實驗操作和植物的野外識別是行之有效的“回憶”手段。植物學實驗大多為驗證性實驗,是對課堂知識的再現,教師應發揮積極的引導作用,讓學生成為實驗的主角,激發學生主動地回憶所學知識。野外植物識別時應合理安排實習形式和內容,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植物的形態學特征和部分器官的解剖實現知識的再認和再現過程[5]。

五、適當進行內容擴展,促進知識的正遷移

學習遷移是指一N學習中得到的經驗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正面的促進作用稱為正遷移,負面的干擾作用稱為負遷移。大部分高校植物學課程在學生入學后的第一或第二學期開設,為后續植物生理學、細胞生物學、植物資源學等課程的學習進行知識儲備。植物學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對后續課程的學習動機。因此教師在植物學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教材重點內容的講解,使學生掌握本課程的基本結構和知識框架,還要適當補充本學科相關領域的最新前沿進展,提高學生對整個課程體系的理解,促進知識的正遷移。如高等植物分科部分可以結合植物的識別特征,介紹該植物在食用、藥用、工業等方面的價值。細胞結構部分可以用淺顯易懂的語言介紹細胞凋亡對植物自身的生理作用及最新的研究進展。這樣,既提高了課程學習的趣味性,又提高了學生對后續課程的期望值。

六、結語

近年來,植物學教學改革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多媒體和網絡互動平臺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應用,使得教學手段多樣化,學習方式靈活化,教學效果明顯提高[6,7]。在植物學教學改革過程中,教育心理學是各項改革措施的重要依據,教學過程適應當代大學生的身心發展將使改革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譚頂良.高等教育心理學[M].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8-9.

[2]程瑾,徐桂娟.因“材”施教在植物學教學中的具象延伸[J].高校生物學教學研究(電子版),2015,(2):27-30.

[3]尹月娥.被子植物十二分科識別歌訣[J].生物學雜志,1994,(2):41.

[4]李杰,黃振艷,黃學文.植物學課程教學方法和考試考核改革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13,(07):349,351.

[5]鄭寶江,陶雷.規范化植物學野外實習的探索與實踐[J].高教論壇,2015,(11):81-82,95.

篇(4)

[論文關鍵詞]高等職業師范教育 “雙師型”教師

高等職業師范教育擔負著為全國職業高中、技術學校及中等專科學校等培養師資的任務,同時也承擔著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任,是我國高等師范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整個國民教育體系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年來,隨著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高等職業師范教育也得到了應有的重視。職業教育發展的關鍵在于教師,因此,如何建立一支高素質、高水平且相對穩定的“雙師型”師資隊伍,以滿足高等職業師范教育乃至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是當前亟須研究的重大課題。目前,關于中等職業教育“雙師型”專業課教師隊伍建設的研究很多,但關于高等職業師范教育“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研究還很欠缺,因此本文將就高等職業師范教育“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途徑進行探討。

筆者在《高等職業師范教育“雙師型”教師的內涵研究》一文中曾闡述過,高等職業師范教育“雙師型”教師的內涵是“兩化”,即“專業化”和“師范化”。專業課教師的“專業化和師范化”及師范課教師的“師范化和專業化”,簡言之,就是高等職業師范教育“雙師型”教師不僅需要具有崇高的師德、豐富的學科知識與專業理論知識,而且還要掌握大量的實踐技能和技巧,擁有豐富的個人職業經驗和職業自我探索、自我更新和自我發展能力①。在探索高等職業師范教育“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途徑的過程中,要依據其內涵及特點而采取相應的措施。

一、加強教師師德的培養

高等職業師范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有著密切的關系,但兩者又有所不同,高等職業師范教育不僅要求教師要有很強的教學科研能力、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心及良好的職業道德等普通高校教師所具有的品質,還要求教師要不斷地學習職業教育新理念、新知識和新技術,定期地深入生產第一線、實訓基地、企業或科研院所提高實踐能力。總的來說,就是還要求教師要熱愛職業教育事業,具備毅力、有耐心、能吃苦、踏實肯干的優秀品質。這就要求高等職業師范院校在培養教師教學能力及科研能力的同時,還應注重加強教師師德的培養,從而使高等職業師范院校教師把上述優秀品質通過言傳身教傳遞給學生,使他們較早地樹立對職教事業的責任感和榮譽感以及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為職業教育的師資建設奠定良好的基礎,以更好地促進我國職教事業乃至整個教育事業的發展。

二、實行教師上崗資格制度

“雙師型”教師的培養,主要是教學能力和專業技能的培養。高等職業師范院校的老教師在這兩個方面都比較有經驗,而新任專業課和師范課教師則相對薄弱,因此對于新教師要實行上崗資格制度。

第一,新任專業課教師要參加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等課程的培訓與考試,讓他們掌握教育教學、教學方案設計的方法,并具有運用教育學和心理學理論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管理學生的能力。學校應安排他們到與其所教專業相關的實習基地或企業進行至少為期一年的實踐鍛煉。隨后要參加國家組織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試,并要取得相關的等級證書。通過上述途徑促進他們更好地掌握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為他們成為“雙師型”教師奠定基礎。在任教期間,教師要參加短期培訓班、本科班或中職教師研究生班,學習職業教育學、職業教育心理學、職業教育方法概論等知識,掌握先進的職業教育理念。

第二,新任師范課教師要在試講合格之后才能任教。在新任教師任教的前半年,首先要做老教師的助教,向老教師學習如何講授“職業教育學”“職業教育心理學”等課程,以使他們在講授“職業教育學”時,能減少“純理論”的知識,將現代職業教育的發展趨勢、職業教育改革的現狀和成效、實用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等傳授給學生;在講授“職業教育心理學”時,能以職業心理為主線,培養學生豐富的認知心理、學習心理、品德心理、個性心理,并能與“職業教育學”的知識結合起來,以便切實有效地分析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新教師不能一味地模仿,要善于運用新觀念和新方法來解決新問題。在任教后的前兩年,要安排他們學習所教專業的主干課程,與學生一起參加生產實習,讓他們大體了解與專業相關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使他們掌握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能與專業教學有效地結合。此外,還要盡量減輕新教師的工作量,使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去了解專業,進行專業的科學研究和實踐,迅速地成長為“雙師型”教師。

三、實行職業技能培訓制度

高等職業師范院校原有的部分教師還達不到“專業化”和“師范化”水平,對于他們要采取以下措施:(1)內部聽課。組織師范類教師和專業課教師互相聽課,互補不足。(2)外部進修。定期、輪流派送教師到進修班或重點院校相關專業學習。分期分批地派送教師深入實訓基地、企業或科研院所進行現場專業培訓,以便更好地掌握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提高動手能力。(3)舉辦短訓班。給師范課教師開設短訓班,由專業課教師為他們系統地傳授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給專業課教師開設短訓班,由師范課教師為他們系統地講授“職業教育學”“職業教育心理學”“職業教育方法概論”等課程。(4)舉辦研討會。定期舉辦研討會,每次由一名或幾名專業課教師或師范課教師作專題學術報告或實踐經驗匯報,其他人可以參與討論或辯論,達到互幫互學的目的。(5)出國進修。鼓勵和支持教師出國進修,到瑞典、德國、法國、美國、日本、英國等職業教育較發達的國家學習先進的職業教育理念、職業教育模式、職業技術新知識和新技術,使教師能在短時期內達到“專業化”和“師范化”,而且還可以通過傳、幫、帶等方式使其他教師達到“專業化”和“師范化”。

四、實行教師崗位聘任制度

教師的“終身制”一方面滋長了有職稱職務者的惰性,另一方面又抑制了具有真才實學的人的積極性,不利于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近年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新教師補充到高等職業師范院校教師隊伍中來,他們缺少教學經驗和專業技能,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很好地將所學的職業教育知識和職業技能傳授給學生,體現不出高等職業師范教育的特色。因此,高等職業師范院校應實行崗位聘用制度,聘用“雙師型”教師,提高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

高等職業師范院校在引進高層次人才的同時,可從校外聘請一定數量的工作在生產第一線的技術專家和管理專家任兼職教師。這些教師一方面可以帶來豐富的專業知識和較高的實踐技能,可以很好地教育和指導學生;另一方面又可以帶動在崗教師有效地提高專業化程度和動手能力,從而推動專兼結合的師資隊伍建設。

五、制定具有高等職業師范教育特色的職稱晉升制度

篇(5)

關鍵詞:教育心理學;教育改革 

觀念決定著行為,有什么樣的教育觀念就會產生什么樣的教育行為。教師觀念深深地根 植于教學文化之中,有怎樣的教學文化,就會產生怎樣的教學觀念。教學文化是教育觀念產 生的土壤,為了更好的使課程改革得到實施,教師必須打破傳統的課堂教學文化,建構新型 的課堂教學文化。新型教學文化的構建要依據學生的發展規律和教育自身的規律來進行,教 師要轉變自己教學中的諸多理念,教學理念的轉變是教學文化重建的前提。生本理念的確立 是教學文化重建的核心,確立教學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促進學生多元發展,是教師也是 教學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



一、 有中國特色的教育心理學研究的發展

1、有中國特色的教育心理學研究領域不斷拓展

近年來,我國教育心理學者在借鑒國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我國教育實際展開了一系 列既有中國特色又有現實指導意義的研究。基礎研究主要涉及構建中國教育心理學體系、智 力與非智力因素及其對學習的影響、兒童青少年人格發展與健全的培育、創造力及其培養、 素質教育的心理學基礎、學與教的理論等研究領域。應用研究主要涉及兒童青少年品德形成 和培養、提高學與教效率、教與學的策略、學科教學、課程教學改革中的心理問題、學校心 理健康教育等研究領域。此外,還在美育心理、漢語認知、學校心理素質教育等領域進行了 開創性研究。這些研究不僅豐富和完善了我國教育心理學的體系,拓展了研究領域,而且直接 推動了我國教育的改革和發展。

2、有中國特色的教育心理學研究內容日益豐富

教育心理學作為一門誕生于西方的學科,其研究結論基本上受到西方文化價值觀影響。 我國教育心理學是從西方移植過來的,早期多是做一些驗證性研究,帶有明顯重復、印證西方 研究的烙印。通過近20 年的努力,我國教育心理學逐漸顯現出中國的研究特色,引起了國內 外學界的關注。如美育心理研究、智力與非智力因素探討、中國兒童青年心理發展特點和規 律的研究、中國兒童青少年品德發展研究、中國獨有的獨生子女心理發展的研究、漢語學習 認知的研究、教學心理學的研究(尤其教與學策略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與健全心理素質培 養的研究、學科教學心理學研究、教師心理研究等,緊密結合中國化和中國教育教學實際,有 理論有實踐更有獨特的建樹和創新,初步體現出了中國特色。



二、教育心理學研究成果為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論依據

1、學生個性發展與教育環境的關系

學生的全面發展,尤其是個性的形成和發展,不僅源于知識和規范的學習,而且受到復雜 多變環境的影響。傳統意義上的教育環境限于學校范圍的物理環境,我國教育心理學已將教 育環境擴展到影響教育活動的一切條件上,既包括課堂教學環境、學校物質環境、校園文化 環境、教育生態環境等,也涉及如何促進學生創造性的發展,改革考試選拔制度,給學校、教 師和學生以更多的自主選擇機會,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從而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等。教育心 理學在教育環境方面的研究成果不斷地被運用到素質教育的實踐中,為良好課堂環境的創設 、班風的建立、校園文化的建設等提供了理論依據。同時,教育環境也是一種教育資源,全面 地、真實地呈現在受教育者面前,潛移默化地滲入學生的心靈,為素質教育的開展和學生個性 的全面發展提供了條件。

2、學生智力能力發展與知識學習

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是學校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如何根據學生學習的心理特點將知識有 效地傳授給學生是教育者共同關心的課題。教育心理學主要關注個體(學生) 如何獲得(學習 ) 知識。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并非教育的根本目標,通過知識的學習促進學生的智能發展才是 教育的根本目標之一。近年來,教育心理學研究將知識分為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和策略 性知識,而且發現三類知識之間是可以不斷轉化的。陳述性知識中的事實性知識可經過不斷 的變式練習,轉化為程序性知識,而在應用程序性知識對內調控和對外辦事的過程中,又形成 了策略性知識。這表明,知識學習與智能發展之間是有機聯系的,這就為解決知識與智能之間 的轉化問題提供了新思路。我國教育心理學者主張把知識學習與智能發展結合起來,已取得 的一些研究成果,為智育改革提供了科學依據。

3、學生社會性發展與規范學習的研究

學生的發展不僅包括認知,還包括社會性的發展。社會性發展反應了個體從生物人轉化 為社會人的過程,社會適應是其核心內容。個體的社會性發展與規范學習是不可分割的。規 范學習是指個體把社會規范所確定的外在于自己的行為要求轉化為內在的行為需要的過程, 即規范的內化。關于規范學習的研究,馮忠良認為,規范學習涉及思想的、道德的、法律的、 態度的等多方面的內容;張大均認為,規范學習既包含認知性內容的學習,又包含情感性內容 學習與行為性內容學習。規范的學習和接受過程包括依從、認同和信奉三個連續的階段,而 且每個階段的學習都有其相應的條件;學生的品德、態度、觀念等社會性發展均體現在認知- 情感- 行為等規范接受的過程中。上述理論觀點對素質教育中學生社會性發展,尤其是社會 能力的培養有積極的指導作用。

4、教學的有效性與人才培養規律的研究

長期以來,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一直是教育界關注的主題,然而對教學有效性的系統研 究和探討卻是近年的事。教育心理學認為,有效教學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課程在多大程度上對 學生有意義。為此,教師必須有條理有組織地呈現材料,把新信息與學生原有的知識聯系起來 ,教師必須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和準備狀態,教學活動中加強對學生學習過程的監控等。教育 心理學者構建出了針對不同內容的有效教學模式,如指導教學、發現學習、合作學習等;發展 出了針對不同類型學生的有效教學方式,如全班教學、小組教學、個別化教學等。研究還表 明,教學的有效性涉及到課堂教學的不同環節,如教學內容本身的有效性、教學調控的有效性 、教學方法選擇的有效性、教學信息傳遞的有效性和教學交往的有效性等。教學有效性的研 究成果已經廣泛地運用于各科教學實踐中,為提

高教學效率提供了有用的理論和方法。

5、教師職業素質與專業性發展的研究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教師隊伍建設將從“數量擴張”向“質量優化”轉變。教師 不僅應該看作是一種職業,更應該成為一種專業。培養專家型教師和教師專業化是教師教育 改革的核心和方向。教師專業化發展目的和核心是提高教師的職業素質。20 世紀80 年代以 來,教師心理在我國教育心理學研究中受到重視,如劉兆吉等人研究了教師威信及其形成問題 ;張大均等人研究了教師心理素質,尤其是師范大學生的職業心理素質及其教育問題;申繼亮 等人研究了教師的教學監控能力、職業承諾、知識結構和教學反思等。這些研究為教師專業 化發展提供了理論依據。



三、教育心理學研究為我國教學改革奠定了心理科學基礎

1、以人為本注重學生主體性培育

20世紀80年代以來,針對我國教育領域中普遍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學率,不尊重學習主體 、壓制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的“應試教育”傾向,開始了以充分調動和發掘學生的內在潛力, 全面提升學生素質的素質教育的探索。然而這一探索在理論上源于教育心理學對主體性的研 究成果。當代教育心理學把學習看成是學習者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學習結果主要取決于學 生的積極認知活動,教師則是引導學生進行積極、主動、有效的認知活動。即是說,學生的主 體性發揮決定著教育的質量。而學生的主體性體現在對自身活動調控的主動性、實踐活動中 有明確目的、計劃和選擇的能動性以及創造性等方面。其中創造性又是主體性的核心內容。 主體性研究的成果體現在課程教學改革中為:在教育觀念上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把人看 作有生命的主體而不是接受知識的容器;在教育目標上確立多層次、多維度的目標體系,力求 讓學生在達到最基本的統一標準的前提下自主發展;在課程體系和教學方式上,建立學科課程 、活動課程、生活課程、隱性課程相結合的課程體系,重視學生的躬身實踐和體驗,使學生做 到自主、自立和自信。

2、提倡探究學習培養創造性

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把探究學習擺到突出位置,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 踐能力。探究學習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從自然、社會和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 究,并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我國正在進行的課程改革強調 “研究性學習”,以改變學生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 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并將知識綜合應用于實踐的機會,促進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 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能力。《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提出,教師 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要培養學生獨立性和自主性,鼓勵合作學習,培養學生 自主學習的意識等。也就是說創造性的培養是當前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方向。而有關創造性問 題的研究一直都是教育心理學的重要領域。國內不少教育心理學者對創造性的心理結構、種 類、創造力的測量及培養方法等進行了一系列研究,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奠定了心理科學 基礎。同時教育心理學關于發現學習方式的研究成果也體現在探究學習上,而探究學習作為 一種有指導的發現學習,是學生創造性培養的重要途徑。

3、因材施教促進個性充分和諧發展

教育心理學從其誕生之日起就關注個體差異。我國教育心理學工作者對個體差異展開了 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研究表明,不同智力水平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差異,智力 水平較高的學生接受能力強,學習領會速度快;不同認知風格的學生學習過程也不相同,如場 獨立型風格的學生較適合那些不強調“社會敏感性”的教學方法,對科學、機械等強調認知 能力的專業感興趣,而場依存者則相反;成就動機方面,研究發現有些學生希望自己獨立取得 學習成績,另一些則希望通過順從、迎合教師的需要來取得相應的成績。另外在性別方面,如 女生的語言能力較男生強,而空間想象和數學能力較男生差等。智力水平、能力結構、認知 風格及性別差異等逐漸形成學生的個性。教育活動就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采用不同的教 育方式、方法。教育心理學關于個別差異的研究,其實踐意義是為解決素質教育關于學生個 性充分發展問題及因材施教提供了科學基礎。如在學習困難學生、智力超常及智力低常兒童 的特殊教育和干預方面,在同質分組、個別教學及計算機輔助教學等方法和技術方面都充分 體現了教育心理學相關研究成果的實際價值。

4、全面發展心理研究為多元課程設置提供了心理科學依據

多元化是現代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征。教育的多元化,就是在教育目標、課程內容、 學習評價等方面強調全面發展。全面發展的實質則是個性的充分和諧發展。教育心理學研究 發現,個體在能力水平、個性結構和認知風格上存在明顯的差異。尤其是最近幾年隨著多元 智力的理論研究和實踐運用的興起,人們對全面發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體現在課程設置上 就是“多元化”。目前我國正在進行的“新課程”改革就擺脫了單一化的課程設置模式,建 構以“全面發展”和“多元化”為指導的新課程標準。課程目標構成因素的多元性,建立起 包含知識獲得、智力培養和個性和諧等多元因素的整體性目標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課程內 容體系的多元化,從單一的國家統一規定到設置符合實際、反應科學文化成果內容的課程,使 課程具有遷移性和張力,如校本課程的開發;課程形式的多元化,逐漸減少必修課,增大選修課 、活動課和實踐課程的比例,加強隱性課程的開發等;課程實施模式的多元化,根據課程的要 求和學生的實際,側重教學的實踐性與活動性,如探究學習。多元設置的課程既依據于全面發 展心理研究又通過推動教育個性化,最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

四、我國教育心理學研究致力于為中國現實教育服務

1、德育心理研究為青少年道德教育實踐服務德育心理研究主要是從品德形成的心理結構 、過程及其變化的規律著手,為德育提供心理學的依據。德育心理學的研究重點在品德心理 結構的形成和發展,即道德品質培養上。近20 年來,我國心理學工作者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 逐漸結合中國自己的國情和教育實際,探索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德育心理研究路子。如李伯黍 教授等以皮亞杰的研究路線分析了我國青少年道德判斷發展及教育影響因素,發現了不少中 國兒童自己的特點;章志光教授領導的有關學生品德形成問題的課題研究,多方面分析了影響 品德的各種內部因素;曾欣然教授則主張從現實社會人的本質聯系和人的實際品德行為中研 究人的品德心理。通過理論探索和實證研究,發表了一系列有關品德研究的論文和著作,形成 了我國德育心理研究的特色,促進了學生道德素質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美育心理研究為學校審美教育實踐服務

從20世紀初開始,美育就成為我國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茲后由于歷史的原因美育很長 一段時期未受到應有的重視。美育地位在我 國教育中重新得到確認的同時,劉兆吉教授提出 美育心理學概念并致力于美育心理學研究,1990 年出版了《美育心理學》,標志著美育心理 學的學科體系初步確立,推動了美育心理研究的發展。全國教育規劃的“七五”、“八五” 和“九五”中都有美育心理的研究課題,通過研究初步形成了美育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為學 校審美教育的開展提供了科學依據。

3、智力與非智力及其培養研究為全面發展教育實踐服務

智力培養和開發歷來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目標。20 世紀80年代,人們認識到單純的智力培 養和開發會導致學生的片面發展,非智力因素在個體成長中同樣有著重要的作用,它們共同促 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非智力因素開始受到重視,這方面的研究也迅速開展。沈德立等對“非 智力因素與人才培養”進行了系統研究,出版了專著《非智力因素與人才培養》;吳福元等研 究發現非智力因素對學生學習成績的影響要大于智力因素,而且還隨入學時間推移而增強;燕 國 材等對非智力因素作了理論概括,劃分了不同的理論層次。不少學者還提出了非智力因素的 培養措施,并結合教育教學活動進行了長期的實證研究。非智力因素的提出和研究在一定程 度上推動了我國以全面發展為目的素質教育實踐。

4、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生健全心理素質培養研究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實踐服務。

心理素質是人的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健全心理素質是高素質人才的關鍵因素。研究表 明,我國社會變革時期青少年的心理壓力、情感困擾、社會適應等心理問題突出,學校開展心 理健康教育日顯重要。張大均等從培養學生健全心理素質出發,把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與全 面實施素質教育相結合,力圖通過培養健全心理素質,從根本上解決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內源 性因素,維護學生心理健康,進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并進行了系統的理論探討和系列的實 證研究,促進了學校素質教育的實施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

5、教學心理研究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服務

課堂教學始終居于學校教育中心地位,20 世紀80 年代以來,教學心理學研究備受青睞。 因為無論是提高教學質量,進行學校教育的綜合整體改革試驗,還是創辦特色學校、示范學校 ,重視素質教育,客觀上都要求深入地進行教學心理規律的研究。該領域研究中,張大均等初 步構建了我國的教學心理學體系;馮忠良提出了“結構化與定向化”教學的理論,皮連生提出 了“知識分類教學的理論,李蔚提出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教學心理規律,張大均等探討 了課堂學科教學中滲透“策略教學”的途徑和方法;申繼亮等研究了教師教學監控能力的培 養等。這些研究成果,一方面豐富了教學心理學的內容;另一方面緊密結合課堂教學實際,為 有效課堂教學的開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和技術支撐。

五、 教師要吃透課程改革的精神, 完成教育觀念和教學方法的轉變, 克服心中的迷茫, 首 先在于作好心理調整。這就要借助教育心理學的研究。

1、調整心理狀態, 適應從主導變為引導。

由管理者向引導者的角色轉變新課程要求必須改變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 使學生自主 學習, 自主思考, 成為學習的主人, 取得個體的全面持續發展。換而言之, 也就是要求教師 由過去的課堂主導者、管理者向引導者轉變。廣大教師在傳統與發展之間面臨著痛苦的心理 抉擇, 調整心理狀態, 成功地完成教師角色的轉型是教師成功應對課改, 也是課改成功的關 鍵。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傳統教育把學生當成知識的容器, 教師在課堂上獨自的講, 學生被動的裝。這種說與聽的學習活動僅僅是一種口頭機械的學習, 學生難于理解知識的內 涵和外延, 更難于在有限的知識積累基礎上有所創新。只有讓學生自己去操作, 通過自己親 身活動進行的學習才是最有效的學習。正是從這個角度, 皮亞杰認為:“知識是不能教給學 生的。”新課程在教學中要求教師首先要為學生創設問題情景, 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特點, 對 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進行多元化的選擇, 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按照各自的步調向前發展。新課 程還要求教師對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的差異有清醒的認識。要求教師要善于和樂于發現學生 的優點和長處, 科學地分析學生的優勢和劣勢, 辨證地認識學生, 讓學生在表揚和鼓勵中健 康發展。從新課程實施綱要中我們不難看出, 新課程改革一項重要的舉措就是改變以往單一 的、不合理的評價方式。我們的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客觀公正地對待他們, 相信他們, 讓每一個學生都為自己而自豪, 健康自信地成長,是每一個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時代 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

2、新課程改革呼喚教師不斷地提高自己、充實自己, 具有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質。教師是 一個特殊的職業, 我們面對的學生, 心理發展還不成熟, 容易受到外界各種因素的影響, 尤 其是教師的情緒和情感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對環境的正確認識、態度和觀點。在知識經濟時代 成長的孩子, 感悟信息的能力比任何一個時代的孩子都強很多, 面對教師這一鮮活的榜樣, 他們渴望能有一個公正、文明、親善的, 對學生、對生活都充滿信心和期望的楷模。

3、教師要培養飽滿、樂觀、穩定的情緒。

教師心理狀態對于學生心理活動, 乃至良好心理素質形成的巨大作用已經愈來愈得到社 會和家長的認可。有這樣一個例子: 有一個被教師和其他學生公認的差班, 前后換了幾任教 師, 其中不乏大家公認優秀的、也有強悍的,卻總是弄不好。有一位柔弱的女教師來到了這 個班, 進了教室, 學生們怪叫、起哄, 學校領導在外面捏了一把汗。奇怪的是幾分鐘以后, 老師并沒有哭著跑出來, 教室里反而安靜了, 傳出講課聲。事后, 其他人問這位老師怎樣治 這幫學生的, 這位老師笑笑回答:“我什么都沒做。”后來人們在學生的日記中找到了答案: “我們笑著、鬧著、吹著口哨, 準以為教師會呵斥我們, 會氣得離開教室,像其他老師一樣 。可是, 老師一點生氣的樣子都沒有, 只是微笑著站在講臺上, 看著我們, 就好像我媽媽第 一天送我上學時的樣子, 眼神中滿含著關切和期望, 我覺得我不能再辜負老師, 我今后上課 再也不鬧了。”分析其原因, 我們不難看出, 學生吵鬧, 教師應該生氣, 這是常理, 學生也 這樣認為。但是, 這位教師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緒, 并以自己的情緒感染著學生。參考文獻:

[1] 付進軍.大學生就業力促進與職業發展[m].科學出版社, 20__.

[2] 張玉.職業道德與就業指導[m].電子工業出版社

[3] 張愛卿.20世紀我國教育心理學發展的回顧與展望[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 版) ,1998,(3).

[4] 張大均.關于學生心理素質研究的幾個問題[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 ,20__,(3).

篇(6)

關鍵詞:高校 教學管理制度 建立 健全

加強制度建設,完善和嚴格執行教學管理制度是保障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是提高教學質量監控水平,并使教學管理制度科學化、規范化的基礎性工作。

一、以學科理論為依據,提高管理制度的科學性

建立健全教學管理制度,必須以高等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管理科學等學科理論為依據,充分提高教學管理制度的科學性。教學管理是一項復雜的涉及多學科、多領域的實踐活動,創新教學管理制度,必須透過紛繁復雜的教學管理現象,揭示教學管理活動的本質,使教學管理規章制度具有可靠的科學依據。高等教育學是研究高等教育現象及其規律的科學,對高等教育的性質、目的、內容、特點都作了理論性的闡述。在創新教學管理制度時,必須遵循高等教育學的基本原理,反映高等教育的特點規律;遵循教育心理學的基本原理,反映教學過程和學生身心成長的基本規律;遵循管理學的基本原理,靈活運用管理學的有關原則,提高教學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二、加快高校教學立法進程,建立配套完善的教學管理法規體系

建立健全教學管理制度,必須加快高校教學立法進程,建立配套完善的教學管理法規體系,充分體現教學管理制度的完整性。從高等教育改革開展以來,高等學校教學管理法規制度建設仍然滯后于推進現代化教學的客觀要求,主要是教學管理規章制度體系不夠完善,部分領域法規制度存在空白;一些已有的規章制度沒有及時進行修改,部分規章制度之間不夠和諧統一;微觀教學管理規章制度建設滯后于宏觀教學管理規章制度建設。因此,推進教學管理現代化,必須高度重視教學管理法規制度建設,科學規劃,突出重點,注重質量,盡快建立完備的教學管理法規體系。

三、加強基層教學組織建設

加強基層教學組織建設。如在教務處新設立教學質量科和實驗教學科,并倡導建立學習型教學管理組織;各教學單位是教學實體,全面負責本單位的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等計劃的制訂與實施,具體負責課程建設、專業建設、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實習基地建設、教材建設、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教風學風建設以及院系教學管理隊伍建設,以及學生的學籍管理和教學秩序的管理與監督。

四、進一步規范高校教學計劃的質量管理

首先,專業培養計劃的制訂須遵循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原則,注重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體現知識結構和課程體系的整體優化,控制總學時,放活選修課。其次,課程教學大綱根據培養目標的要求以及課程結構與教學安排的整體需要,組織教師編寫課程教學大綱。最后,各專業制訂的實踐教學大綱要充分體現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等要求,堅持高起點、有突破的基本方針,體現科學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把產學研結合作為主線貫穿于實踐教學體系之中。

五、健全高校教學管理文件

健全高校教學管理文件,就需要制訂一整套的教學管理文件。如教學管理、學籍管理、教材建設和管理、有關教學計劃和課程管理、理論教學的管理、實踐教學的管理、教學改革和教學研究的管理。此外,教學工作的管理還應當關注教師管理、教學資金管理、實驗室建設、教學儀器設備管理、圖書館管理、體育場地管理、學生課外活動管理等方面。

六、吸收借鑒各大高校的成功經驗

建立健全教學管理制度,必須立足院校實際,開闊視野,廣泛吸收借鑒各大高校教學管理制度改革的成功經驗,制定科學合理的適合各院校實際情況的教學管理規章制度。如在培養制度方面,積極實行學分制、創新學分制、重修制、導師制、輔修專業、第二學士學位、彈性學制等制度,減少必修課,增加選修課的數量,建立大學生創新教育基地;對拔尖人才,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實行跨年級、跨專業、跨院校培養和本碩、碩博連讀制度;在考核制度方面,實行教考分離、學生綜合素質考評等制度;在教學質量監控方面,實行教學督導制度、教學信息員制度,形成學生、教師、管理部門共同參與的教學質量評價和監控體系;在教員管理方面,實行教員資格認定、任期考評、學科專業首席教授、特聘崗位、掛牌上課、教學質量一票否決等制度,建立教學改革立項制度,鼓勵教師進行教學改革和創新等等,只有把上述制度建立起來,高校教學管理體系的建構才有制度保證。

總之,沒有教學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就談不上教學管理現代化。只有建立健全教學管理制度,才能促進教學管理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和現代化。

參考文獻

[1]吳春華,王淑梅.高校管理標準與教學改革創新的工作指導全書[M].北京:中國教育出版社,2007.

[2]潘詢,朱亞萍.大學教學管理研究[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3]韓海燕.以人為本的高校教學管理制度理念改革[J].中國科技信息,2005(23).

[4]許麗英.對建立以人為本的高校教學管理制度的思考[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7).

篇(7)

關鍵詞:認知學習論;聲樂教育

一、認知學習論的內涵與特點

認知泛指全部認識過程的總稱,認知論就是指導人類認識過程的方法。認知派學習理論認為,學習過程不是簡單地在強化條件下形成刺激與反應的聯結,而是有機體積極主動地形成新的完形或認知結構。因此,該派別認為,有機體獲得經驗的過程,是通過積極主動的內部信息加工活動形成新的認知結構的過程。

莫雷的《教育心理學》一書中將認知學派理論的共同點歸納為三點:(1)從學習的過程來看,他們都把學習看成是復雜的內部心理加工過程,重視人在學習活動中的準備狀態。換言之,一個人學習的效果不僅取決于外部刺激和個體的主觀努力,還取決于一個人已有的知識水平、認知結構和非認知因素。(2)從學習的結果來看,他們都主張學習的結果是形成反映事物整體聯系與關系的認知結構。(3)從學習的條件來看,他們都注重學習的內部條件,強調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

二、認知學習論與聲樂教育的關系

1.格式塔學習論與聲樂教育

格式塔學習論是學習論中的一個重要理論分支,格式塔心理學家們通過對似動現象的研究,提出了整體與部分理論,整體與部分理論認為系統中各個部分是以一種能動的方式相互聯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說僅根據各分離的部分無法推斷出整體,并且整體不僅僅是部分之和。同時通過“圖形與背景”的研究表明格式塔心理學家們認為的整體是一個可分離的整體,他們承認整體的可分離性。

聲樂教育其實也是一個整體,它是由各個小的部分構成的,在目前一對一或一對多的教學模式中,有些教師只注重聲音技巧的訓練,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作用,這種只求局部不講整體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聲樂整體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強調把聲樂學習中的每一個環節看成一個整體來對待,盡管在教學過程中每一層次的每個階段的學習都有步驟、有計劃及側重點,但是卻不能把各個部分分割開來單獨進行。片面強調單方面聲樂表現,往往會阻礙聲樂教育的效果和進度,這是不可取的。

2.建構主義學習論與聲樂教育

建構主義認為人的認知發展受三個過程的影響:同化、順化和平衡。同化就是個體在感受到刺激時,把它們納入頭腦中原有的圖式之內,使其成為自身的一部分,就像消化系統吸收營養一樣。順化是與同化伴隨而行的,當個體遇到不能用原有圖式來同化新的刺激時,便要對原有圖式加以修改或重建,以適應環境,這就是順化的過程。平衡是指個體通過自我調節機制使認知發展從一個平衡狀態向另一種較高的平衡狀態過渡的過程。

現有聲樂教育模式往往過于強調教師的知識經驗,而個體的經驗和思維方式帶有很強的主觀性,忽視學生主體性的教學,容易造成學生認識和理解上的差異。運用同化和順化的原理促進學生新舊知識的聯系,構成學生內部知識的重組,從而達到新的認識水平,是新的教育模式的著眼點。建構主義提出的的教學觀、學習觀、知識觀在聲樂教學中的運用,對于進一步推動聲樂教學理論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3.信息加工學習論與聲樂教育

信息加工學習理論把人看作是信息加工的機制,把認知看作是對信息的加工。通過對選擇性注意、編碼、貯存和提取等信息加工過程的分析和對記憶的研究,有利于我們對聲樂學習過程的了解,這些都是傳統的認知學派不能比擬的。我們主要是通過對信息加工過程和信息加工學習原理的研究,從而進一步了解人類學習的內部過程,掌握知識的輸出的條件和信息貯存的方法。對信息加工學習理論的認識不僅能提高教師教學的效果,還能使學生用更快捷有效的方法掌握聲樂知識與技能,改善學生聲樂記憶的能力。

三、聲樂教育新模式的基本原則

1.“整體與部分”原則

我們將聲樂學習的整體劃分為三個層次,聲樂演唱為第一級,它是一個大的整體;發聲技巧、情感表達劃分為第二級,他們是聲樂演唱的主要組成部分;第三級為生理、心理以及學生的知識范圍這三個部分,他們影響技巧的形成和情感的表達。整體與部分理論指導下的聲樂教學要求我們做到把聲樂學習中的每一個環節看成一個整體來對待。盡管在教學過程中每一層次的每個階段的學習都有步驟、有計劃及側重點,但是卻不能把演唱者的聲音、語言、情感分割開來單獨進行訓練,聲樂演唱中學生的心理、生理、知識結構、歌唱技巧、情感表達是相互滲透的,每一部分都不能脫離整體而單獨存在。教師應將這些部分進行結合培養,才能提高藝術的整體把握能力,學生才能恰當的運用聲音技巧、準確地把握歌曲的風格和積極地投入情感,聲音才會更優美,音樂形象才能塑造得更加的完美和生動,才能實現歌唱藝術的整體。

2. “同化、順應”原則

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的指導原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強硬的從外部對學生實施“灌輸”,要重視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把原有的正確觀念作為學生學習新知識的生長點,使新知識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緊密結合,引導學生對新知識形成意義地建構,這樣才有利于知識的同化和順應。同時,為了獲得對知識的深刻理解,學習者必須能組織和調節自己的認知過程,也就是在知識的同化和順應的過程中,教師幫助學生有效地使用元認知策略,使學生學會思考和認識他們的思維過程,監控自己的認知過程,從而掌握有效地學習策略,促進新舊知識內容的重組,順利實現知識的同化和順應,使新知識成為學生自身認知結構的一部分,從而形成新的認知體系,這樣學生的學習才能達到質的飛躍。

3.“信息加工”原則

我們可以將聲樂學習的信息加工主過程主要分為信息的輸入、信息的編碼與儲存、信息的提取三個方面。在信息輸入的過程中教師要考慮到新知識與學生原有知識的聯系,新知識的選擇要符合學生的需求,同時還要注意到學生短時間記憶加工信息能量的有限,那么輸入的知識才有益于學生的理解和吸收。在編碼和存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精致性編碼策略和組塊的方式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有意識的擴大識記材料的單位,學會把音樂材料加以歸類或系統化,提高音樂識記的容量和效率,將信息貯存在長時記憶之中。完成了信息的編碼與貯存只實現了對知識記憶的一部分,信息的提取才是編碼的最終目的。通過對所學內容的回憶與新知識的學習,技能才能不斷的得以提高。提取或恢復這些記憶痕跡,主要取決于記憶痕跡的強度和教師語言的表達有利于信息的提取這兩個方面來實現。學生歌唱記憶的提高是掌握聲樂學習中繁多技能技巧的基礎和前提,因此,掌握信息加工聲樂教學原則對于提高聲樂的教學效果,以及學生記憶的保持和形成是大有裨益的。

實現認知學習論與聲樂教學的有機結合,是當前聲樂教育模式的一項基礎性探索。我們相信,通過更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實踐,它勢必將對聲樂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和聲樂教育模式的科學創新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施良方:《學習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雷莫《教育心理學》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版。

[3]B.M.捷普洛夫:《音樂能力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4]黃希庭:《心理學導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蜜芽|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不卡| 国产老妇伦国产熟女老妇视频|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蜜桃|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 av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青青久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夜 | 日本高清www午色夜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无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 暴力强奷在线播放无码|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 日本道免费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性生交活xxxxxdddd|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欧美亚洲色综久久精品国产| 国产亚洲成av片在线观看| 99久久无码私人网站| 亚洲av成人片无码网站| 国产人与禽zoz0性伦|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精品无码| 久久96国产精品久久久| 性xxxxx欧美极品少妇| 1000部夫妻午夜免费| 无码精品尤物一区二区三区| 色老二导航| 极品尤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美妇疯狂迎合|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婷婷| 欧美精品免费观看二区| 中文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 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 豆国产97在线 | 亚洲| 狂猛欧美激情性xxxx大豆行情| 骚妇内射中岀黑人| 韩国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性受xxxx狂喷水| 国产玉足榨精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