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01 11:49:3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醫療保健行業現狀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本次最高法院需要裁定的核心問題,就是法案中強制要求所有人參加醫保的條款是否違憲。在醫保領域,市場原則效用有限。年輕而且健康的人缺乏參保動力,帶來的所謂的逆向選擇問題。這些人到年老多病的時候,是愿意購買醫療保險的。只有在成本可以被所有人分擔的時候,保險行業才能有效運轉。逆向選擇會導致保險費過于高昂,所以政府才不得不參與醫療保險。
在需求方面,美國也開始與其他發達國家采取一致立場,而在供給環節,依然是市場驅動。美國的法律體系,幾乎為醫療支出的持續上升打了保票,盡管目前他們的支出水平已經是全世界最高。當需求方獲得補助之后,供給方肯定會繼續抬高價格。在我看來,當前美國的醫療保健系統格局是不可持續的。它缺乏供給環節的價格監管機制。而要改變這一不合理現狀,只能等到現有這套系統撞了墻,無法持續的時候。
全民醫療保健服務是本屆奧巴馬政府最大的歷史遺產。有了這項成績,才能確保這位總統作為一個言而有信的人物存在。因為醫療保健行業規模和實力過于強大,他不可能完全解決供給方面的成本問題。經他修訂后的醫療保健系統,依然缺乏穩定性。僅僅依靠改變需求環節,而不去觸動供給環節,美國不可能得到類似于歐洲國家的成果。
最高法院裁決的另一個結果,就是大大提高了奧巴馬再次當選總統的可能性。如果醫改法案被否決,奧巴馬就要背負一個失敗的任期去參加競選。即便是他的支持者,也很難拿出富有說服力的論據投他一票,選他的理由只是因為對手更差。
美國作為一個當之無愧的強國,長期處于高位,且還在持續攀升的醫療保健支出,已經成了其經濟難以承受的重負。如果美國的醫療支出可以減少一半,降到日本的水平,那么美國財政和貿易都會出現盈余。
不斷升高的醫療支出,部分反映了不斷下降的國民健康水平,國家競爭力也隨之下降。美國居民肥胖率高達36%。我很早就說過,這才是美國面臨的真正威脅。提供全民醫療保障,當然是推進社會公平的重要一步,但卻沒能抓住美國醫療政策的病根,治標不治本。
尤其令人擔憂的,就是美國低收入和少數民族人口中的肥胖率上升問題,肥胖、低收入和高醫療支出組成的惡性循環,正在把這個國家拖入深淵。目前有很多傳聞說,不少公司正在回歸美國本土,我認為,這些傳聞并不能反映發展趨勢。美國人的健康狀況,已經不允許他們像三十年前一樣經營制造業。
實際情況是:反向抵押養老需要諸如擁有二套房等一定條件才能申請,是為了提高老人生活品質的補充措施,多年前已經試點,但是未能大范圍實行,現今中信銀行仍有此業務。“冷飯”被“爆炒”自然與高房價引發社會情緒和網絡的添油加醋有關,不可否認的是,曾幾何時毋庸置疑的“養兒防老”已不再是常識,如今看來,指望一個可能需要“啃老”才付得起首付買房娶妻、之后還要贍養四個老人的兒子,也許遠沒有用一套房子養老來得實在。
房子占據了人們的眼球,《意見》的關注面絕不是幾個平方米。《意見》要求,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功能完善、規模適度、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體系。養老服務產品更加豐富,市場機制不斷完善,養老服務業持續健康發展。
當前,我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階段,2012年底我國60周歲以上老年人已達1.94億,2020年將達到2.43億,2025年將突破3億。
我國目前養老保障體系的三個大層次是社會基本養老保險、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個人商業養老保險。這是在1993年到2005年一系列變革后初步形成的。《意見》并沒有觸及業已形成的基本框架,而是試圖運用政策把更多的社會力量導向養老行業,“借船出海”的意味似乎更大。
《意見》的主要任務包括統籌規劃發展城市養老服務設施、大力發展居家養老服務網絡、大力加強養老機構建設、切實加強農村養老服務、繁榮養老服務消費市場、積極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等。這將直接刺激養老服務業的本身巨大產品和服務需求釋放,發展潛力巨大,目標數億人口的養老產業巨艦已經浮出水面。
最直接的受益者無疑是醫療保健行業。我國60歲以上老人有健康問題的比例非常高,老年人的醫療服務、保養保健、專業護理是剛性需求。現行養老體制下,很多老年人得不到應有的醫療護理服務,《意見》的落實將促進醫療資源向老年傾斜,未來將催生巨大的老年人醫療服務和醫療產品需求。
此外,針對老年人的醫療IT、自動報警、電子檔案、健康咨詢等增值服務的發展,將為醫療信息產業的發展提供機會。老年人對信息服務的需求并不局限于醫療信息服務,《意見》中提出的發展居家網絡信息服務的要求,還包括老年電子商務、家政預約、物品代購、服務繳費。目前,已經有企業提出“居家養老云服務”的設想。
《意見》中明確強調降低社會力量舉辦養老機構門檻、鼓勵境外資本、民營企業進入。聞風而動的地產界立即推出了“養老地產”的概念,但探其實質,大多是基于創辦養老機構的用地,土地出讓金較低,并享有福利彩票公益基金、地方財政專項補助、銀行貸款利率等各項優惠,因此迅速成為房地產資金追逐的對象。
養老服務涵蓋老年人衣食住行、生活照料、用品生產、醫療健康服務、文化娛樂、金融等方方面面,涉及面廣,產業鏈長。醫療、生活、信息等服務只是滿足了老年人的基本需求,未來老年人需求市場的進一步激發將會為老年人教育、旅游、文化休閑等帶來機遇。
《意見》基于“養老服務和產品供給不足、市場發育不健全、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等問題還十分突出”的現狀出臺,眼下養老服務概念股上漲是《意見》出臺后最直接的表現。股市總是先行于市場,市場還在靜待各地政策細則和配套措施的落實。
【關鍵詞】高校 針灸推拿專業 訂單式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9-0050-02
“訂單式培養”模式是指作為培養方的學校和作為用人方的企事業單位針對社會和市場需求,共同制訂出人才培養計劃,簽訂學生就業訂單,并在師資、技術、辦學條件等方面進行合作,通過“校企合作、工學交替”的方式分別在學校和企業之間進行教學和實踐,學生畢業后直接到企業就業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這種模式改變了傳統的人才培養方法,迎合了市場需求,有利于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
一 “訂單式培養”的提出背景
1.基于社會人才需求的思考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工作壓力不斷增大,人們對健康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人們的自我保健意識逐步增強,保健產業作為朝陽產業,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和發展空間。20世紀80年代,全國中醫保健按摩業開始興起,發展速度驚人。據中國保健協會統計資料顯示,目前中國休閑保健服務行業企業已經達到60多萬家,相關鏈條產業300多萬家,從業人員3000萬人,年產值2000億元人民幣,其中約80%是中醫特色服務帶來的銷售額,且仍在不斷擴大。針灸推拿專業畢業生,由于其專業的特殊性――治療性質屬于物理治療的范疇,使用銀針、火罐等醫療器械施行醫術,投入成本少,醫療風險小,從而廣泛就業于醫療美容保健行業,除了在醫療衛生系統就業外,還可從事保健推拿按摩行業。
2.基于高等院校教育的需要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現代醫學的快速發展,中醫教育出現了許多發人深思的問題,如經費投入不足、教育結構不合理、教育改革滯后、實訓場地設備有限等問題嚴重地制約了中醫高等教育的發展,因此迫切需要調整和改革。
第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現教學模式轉變。“訂單式培養”實現了教學改革的新突破,使專業學習和實踐實訓密切結合,促進了由封閉式教學模式向開放式辦學模式的轉變、由傳統的按教學大綱培養學生向按社會需求培養學生的轉變。
第二,提供實訓場地,解決實訓實習問題。“訂單式培養”,學生在企業中頂崗實習,企業為學生提供了真實的職業環境,解決了學生實習實訓的問題,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第三,降低辦學成本,改善辦學條件。“訂單式培養”,學校利用企業的師資、先進設施、設備、工作場所和生產條件來彌補高校投入的不足,發揮企業人力資源與物質資源在辦學中的作用,優化資源配置,降低辦學成本。
3.基于針灸推拿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的分析
由于學生強烈地想進入醫療衛生系統,不愿到企業就業,就業期望值過高,盲目追求好的工作待遇、環境等就業觀念,造成他們的擇業觀與市場需求錯位。
目前中醫藥畢業生想去的單位人滿為患,急需人才的地方卻無人問津。“就業難”將成為短時期內難以渡過的“瓶頸”。近年來,中醫藥發展相對緩慢,市場相對較小,醫院帶編制性質的用人逐漸飽和,畢業生進醫院就業的門檻越來越高,大中型城市的中醫院,特別是三級醫院拉高用人層次,至少要達到研究生學歷。由于醫院人員流動較少,大中城市的二甲以上醫院逐漸飽和。另外,隨著高校的擴招,畢業生數量日益龐大,造成產出遠遠大于需求。
通過對我校2009~2013年針灸推拿畢業生就業調查問卷分析發現:約85%的畢業生選擇了“醫療單位”,而選擇“政府機構”和“事業單位、部隊”的分別約占52%、45%。少部分學生選擇了“醫療保健企業”。對“期望就業地區”,僅選沿海、發達城市的約占50%,愿意回家鄉或西部地區做服務的僅占15%。調查顯示,80%的畢業生對就業前景很有信心。在對“期望工資”的調查中,我們發現55.14%的學生集中選擇了“2000~3000元”。
二 “訂單式培養”構建的思路與模式
1.“訂單式培養”構建的思路
第一,處理好關系是“訂單式培養”構建的關鍵。訂單式人才培養與非訂單式人才培養的教學和管理上都存在著差
異,這就要求高校協調好兩者的關系。另外,現有的訂單式人才培養只限于部分學生,對于沒有被選上的學生,要做好思想工作。
正確處理好為企業培養人才與培養復合型人才的關系。訂單式培養是培養符合企業需求的人才,而高等教育本身有其自身的人才培養模式和目標。不能一味地迎合企業的需求而忽視了自身規律,訂單式培養的學生還應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一名復合型人才。
把“訂單式人才培養”與校企產學研合作結合起來。高校和企業都有著各自的優勢和不足,校企之間在科研、生產等許多領域都可以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把“訂單式人才培養”與高校助困工作結合起來。大型企業一般都熱衷于公益事業。對訂單式教育中的困難生,企業資助方式多種多樣,可以設立獎學金、實現學生免費、低費接受教育。這些助困方式,既解決了困難生的經濟問題,又減輕了學院助困的壓力,還能提高企業形象。
第二,校企合作是“訂單式培養”的途徑。“訂單式培養”使得學校在人才培養上以企業需求為出發點,利用假期社會實踐、課間見習等,對企業文化、一線實踐進行培訓。培養的學生素質過硬,到企業后可以立即上崗,為企業節省了培訓時間和培訓資金。同時這種模式也為畢業生提供了多種就業渠道,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因此,我們通過深入醫療保健企業對針灸推拿專業學生的典型工作任務及工作過程進行調查研究,全面細致了解所需的知識、技能、素質、態度等,以及企業量化考核標準,同時依托學校教學管理相關部門,邀請企業人士和行業專家參與,一起進行“訂單式培養”課程設計。通過“校企合作”,學校教育資源與企業職業教育資源相結合、學生的學校學習與工作崗位實踐相結合,“訂單式培養”模式整合了校企雙方在人才培養中的優勢。
2.“訂單式培養”構建的模式
積極探索高校針灸推拿專業的“訂單式培養”模式。即將傳統的“校內教學―實習―就業”的方式,改革為“訂單―校內教學―企業培訓―頂崗實習―就業”的方式,縮短學校教育與企業需求之間的差距、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構建“訂單式培養”模塊。在“訂單式培養”中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三種能力,即專業能力、職業能力、創業能力;突出三個實際,即教學內容來自崗位實際、教學過程反映崗位實際、教學案例源于崗位實際;實現三個一體,即專任教師與兼職教師一體,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一體,理論考試與崗位考核一體。
三 “訂單式培養”的實施
1.健全組織,加強領導
成立“訂單式培養”針灸推拿專業人才培養指導委員會,該委員會由院校代表、企業專家和骨干教師組成,主要負責校企合作事宜,對人才培養中的各個環節進行指導。在該委員會基礎上,再設立項目管理委員會,全面負責訂單式教育的教學計劃、理論與實踐教學安排,以及教學管理。
2.確定訂單,簽訂協議
要圓滿完成“訂單式培養”,首先選擇那些規模大、實力強、發展前景好、有合作愿望的企業,以實現“訂單式培養”的可持續發展。其次,在對企業進行綜合評定并確立合作意向后,通過充分協商,學校、企業、學生按照審批程序正式簽訂“訂單式培養”合作協議書。協議書的內容要涉及合作目標、合作原則、培養對象、培養時間、三方的權利義務、其他事項等,從法律上保障“訂單式培養”的順利進行。
3.公開選拔,制定方案,全程監控,實現縱橫式交錯式培養方式
第一,校企精心組織和優化訂單班的生源。向學生全面如實介紹企業的情況和“訂單式培養”模式的操作過程、工作崗位和基本待遇等,接受學生的咨詢。企業派出人員對報名學生進行筆試、面試,經過綜合考核合格,組成訂單班。
第二,根據人才培養目標,遵照教育教學規律,雙方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人才培養方案必須適應企業的用人標準,具有針對性、前瞻性、實用性和靈活性,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由學校教師、企業專家、職能部門人員共同完成。人才培養方案包括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計劃和教學方式等。
第三,在“訂單式培養”的實施過程中,積極開發適應訂單班教育的課程。校企雙方安排專人對“訂單式培養”班級進行管理;用人單位切實履行培養協議;面向學生開展征求意見、建議座談會和問卷調查活動,針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制定整改措施;學校應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頂崗時間、崗位輪換等情況進行跟蹤,建立頂崗學生的實訓檔案;技能水平、頂崗工作中的表現等應作為學生學習考核的重點。
第四,結合企業、高校、學生實際形成縱向培養模式,如校內學習基礎理論知識,訓練實踐操作能力;企業進行企業文化、發展戰略等知識培訓,分組進行產品專業知識、操作規程培訓,參加下市場一線實踐,參加企業客服部、各品牌主管培訓工作技能,實現成長期帶薪頂崗實習。
企業根據學生頂崗實習的表現,進行橫向分層次培養模式,如技術路線:培訓師―技術老師―技術主管―技術督查經理―營運總監;營銷路線:養生師―店助―店經理―區經理―大區經理―營運部經理―營運總監;管理路線:養生顧問―項目老師―項目經理―項目部經理―營運總監。最終形成企業、高校、學生縱橫交錯式培養模式。
“訂單式培養”作為一種創新的教育模式,整合了校企雙方在人才培養中的優勢,將學校教育資源與企業職業教育資源相結合、學生的學校學習與工作崗位實踐相結合,實現了學校、企業、學生的“三贏”,有利于社會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程躍英、廖呂慧.校企合作與美容訂單培養――醫療美容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探索[J].中國醫學創新,2010(19):139~140
一、整體老年產業雛形初現發展蹣跚,但突破在即
與老年產業相關的多種行業幾乎都已經將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向老年人的需求“暗送秋波”,但始終保持“未聯姻”的狀態。據北京市老齡產業發展課題組的相關資料顯示,現階段老年產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呈現出以下四個方面的特點,即1、認識缺陷。很多企業認為老年產業投入大、風險高、資金回收周期長、回報低,從而采取觀望態度,制約了產業的發展;2、政策“不落地”。即政府只有原則性的政策,在老年產業所涉及到的生產、流通、經營、消費等各個環節,缺少配套的可操作性的政策支持;3、規模層次“小而低”。現階段傳統老年產業涉及的產品及服務單一,層次低,主要在衣食、居住和醫療保健方面提供低層次的服務,而現代老年產業涉及的老年人的文化娛樂和精神享受方面的產品和服務沒有得到很好開發;4、產業標準缺失。目前市場尚未實現規范化和標準化的運作模式,例如家庭服務業中的服務標準等問題的大量存在。
雖然老年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存在上述諸多問題,但在各個產業競爭日益白熱化的市場條件下,老年產業這個細分市場逐漸顯現出其無限的商機,據省社會科學院的萬本根和趙喜順對老年產業發展研究發現,這主要由于以下四方面的原因:
1、人口老齡化為老年產業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客觀需要和外在的基礎條件。人口老齡化是指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所占比重越來越大的過程,目前我國老年人口已經達到1.3億,占總人口的比重已近11%,2025年到2040年又將從2.84億增長到4億多。在未來的近半個世紀中,我國老年人口將一直呈迅速增長的發展趨勢。
2、我國老年人的需求市場已經發展充分。根據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提供的數據,目前我國老年人市場的年需求為6000億元,年將達到1萬億,而目前我國每年為老年人提供的產品不足1000億元,供需之間存在巨大商機。
3、家庭結構功能的變化要求社會必須建立老年產業。家庭代數的減少,表明老年人單獨生活的家庭即所謂空巢家庭增多。年,在有65歲及其以上老人戶中,只有一對老人生活的家庭占11%,單身老人戶占10.44%,兩項合計,共占21.44%。這部分老人往往難以得到家庭的照料。家庭結構的變化,要求社會必須承擔起照料老人的責任,老年服務的社會化勢在必行,家庭結構變遷呼喚老年產業的建立。
4、老年人收入的不斷提高,為老年產業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空間。我國城市60-65歲的老年人口中約有45%的人還在業,他們除有退休金之外,還有額外的收入;據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的一項調查,城市老年人中有42.8%的人擁有儲蓄存款,另外退休金一項到年就將增加到8383億元,2020年為28145億元,2030年為73219億元。這將為廠商提供巨大的商機,使老年產業的發展前途無量。
二、傳統老年產業——老年保健行業身陷混沌,迷霧待破
保健行業指的是事前對健康人群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讓他們更健康、健美,并延緩老化現象或防患疾病于未然的產業。老年人由于生理方面的原因,對于保健的需求尤為突出,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全世界50歲以上的老年人群發病率為50%,55歲以上為80%,其中健忘、失眠、高血壓、高血脂、骨質疏松等疾病比較常見。而且隨著生活水平以及保健理念的提高,老年人的這種消費需求也會逐步增加與豐富化。考慮到中國目前1.3億的龐大老年人口基數以及老齡化趨勢加速的情況,未來中國的銀發保健產業不論從總量還是產業內部業態類型都會有很大增長與變化。
(一)、銀發保健產業總體增長,但內部結構失衡
保健產業產品主要包括兩大類,一類是保健品,如保健食品、保健器械以及保健美容用品備等;另外一類是保健服務,如提供健身、養生、心理等的直接服務與咨詢服務。
中國保健行業協會的統計資料表明,國內整體的保健品市場從80年代起就處于高速增長的態勢,年均增長率在15%-30%,到年已經達到500億的規模,據保健品專業人士的估計,其中老年人的市場份額在50%以上。但受保健品市場混亂的次序影響,保健品功效的公信力逐漸下降,1999年國家開始出臺各項政策整頓市場,從開始保健品市場呈現下滑趨勢,但受年非典的影響,公眾對保健的重視空前提高,惠聰集團的保健品市場調研報告顯示,到年全國保健品的市場容量恢復到了400億左右的規模,其中老年保健品的份額占到了200億。隨著保健品市場規范的進一步完善以及外國保健品大舉進軍中國,老年保健品市場正在進一步擴大規模。
與老年群體適用的各種品類豐富的產品不同,國內的老年人的保健服務市場相對落后,各種保健服務機構都將研發重點放在中青年群體上,老年人的保健服務市場規模在服務業中僅占較小的比例。以服務業較為發達的北京為例,根據北京市科委軟科學處的一項成果測算,年老年保健服務市場規模僅為2億,而根據零點公司年的一項保健品研究結果顯示,北京的老年人保健品市場規模為15億,而在保健產業較為發達的美國,保健品與保健服務產值的比例大致為1:1。因此,相對于老年保健品市場,老年保健服務市場處于待開發的狀態,考慮到老年保健市場的整體發展趨勢,老年保健服務市場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二)、銀發保健品選擇品牌集中,但產品針對性不強;保健服務專業品牌缺位
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截至年底,全國保健食品生產企業848家,生產具有衛食健字批準文號的產品共1474種,另外還有近500種進口產品。大部分生產企業都開發了針對了老年人的產品,但是從消費者購買情況看,老年人對保健品牌的選擇集中于少數幾個名牌。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年全國保健品銷售排行榜表明:從保健品市場總體情況看,名牌保健品的市場占有率在穩步上升。腦白金、昂立一號等五個名牌占有了30%的市場份額。但是如果從這些品牌的適用人群方面分析,相關的生產廠家均選擇了全面品牌定位,突出品牌的功能性,在年齡因素上的定位并不清晰,一種產品往往適合多個年齡段的人群。老年群體對真正的銀發保健品選擇余地并不大。(表1)
而在保健服務行業,針對老年的服務產品并不多。與鋪天蓋地針對年輕人的健身廣告形成反差的是,老年人只能在公園、社區的簡易設備上進行自我活動。而對老年人的健康咨詢主要有一些政府醫療提供有限的服務,或者是由一些保健品企業在電視或電臺進行宣傳時順帶的進行。中國老年保健協會的一份研究指出,以龐大的群體基數作依托的老年保健服務市場還未啟動,還缺乏一個真正專業的品牌提供專項服務,即使保健品與保健服務能夠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市場鏈條,企業還未重視鏈條的另外一頭的商機。
(三)、銀發保健品銷售:傳統渠道占優,零售賣場突出
在銀發保健品的銷售渠道選擇上,零點前進策略公司年一項專項調研表明,一些傳統的保健品銷售渠道,如保健品專賣店、醫療機構等仍然有較高的選擇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大型的賣場,如大型超市/倉儲市場、商店/百貨公司的保健品專柜已經成為不少人選購老年保健品的重要場所,甚至超越了專門的醫療機構,如藥店、醫院藥房、藥品柜臺等。這一方面說明了保健品已經從醫療藥品范疇中解脫出來,逐漸成為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用品,這才能夠在平日逛超市、商場時進行選購。同時,這種趨勢也為老年保健品企業的推廣活動提供思路:適用于日常用品的現場促銷展銷,也適用于老年保健產品。(圖1)
(四)、接受度:保健服務超越保健品
在保健品行業發展初期,消費者對于保健品的信任程度較高,傳統的食療觀念在其中起到的關鍵作用。但是隨著市場產品的多樣化,競爭程度的加劇使得各種虛假廣告、夸大宣傳在保健品市場推廣活動中的大行其道,這嚴重損害了整體保健品在消費者中的聲譽。據年1月19日中央電視臺公布的新聞調查結果顯示:群眾對保健品的不信任度達到了87%。
在消費者對保健品所持的態度發生變化的同時,受國外保健理論以及“全民健身活動”的影響,通過保健品以外的途徑獲得健康的思想逐漸被消費者所接受。北京大學老齡健康與家庭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指出,低收入因素使得價格相對高昂的保健品無法在老年群體中普及,而健身、養生等成本相對低廉的保健服務相對容易被老年人所接受。
因此,保健服務的理念已經在老年人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目前老年人的保健活動仍處于以自發的公園健身、參加免費的保健講座等為主初級階段,需要有專門的企業、機構提供更加深入細致的專業服務,例如老年專業健身計劃、老年養生生活規劃、老年心理咨詢等等從生理到心理的全方位服務,并以合適的價格吸引老年群體,培育并引導這個潛力巨大的產業。
三、現代老年產業——老年旅游行業才露尖尖角
打開報刊的旅游專版,在網絡上搜尋旅游信息,你會不知不覺的發現很多關于專門為老年人出游提供的旅游線路,感覺到旅行社已經對老年人“下手了”。“最美不過夕陽紅,旅游讓我更從容”這是一位報名參加老年人旅行團的老年人的感慨之言。不少六十來歲的老人忙碌了大半輩子,退休后有了充裕的時間,體力也很充沛,并且還有充裕的退休金,他們都希望在退休以后實現自己年輕時候的夙愿--走進大自然,領略不同區域的民俗風景。
老年人對旅游如此感興趣,那現階段我國老年人旅游處于什么階段呢?我們可以通過老年人旅游產業收入、旅游人群的地區分布、旅行社對老年人旅游產業的關注程度三個方面來了解一下老年人旅游產業現狀。
(一)、老年人旅游行業漸入佳境
1、老年人旅游行業收入逐步提高
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多,“銀發旅游”市場必將越來越大,據國家旅游局相關資料統計顯示,年我國旅游業年收入超過4000億人民幣,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這包括老年旅游消費。年老年人旅游的份額占旅游市場的20%左右,另外根據旅游行業內權威人士的預測,今年老年人旅游的份額將占旅游市場的25%以上,老年旅游收入將達到1000億人民幣以上。
2、老年旅游人群的地區分布廣泛
老年人旅游市場的旅游人群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國內老年游客,他們主要分布在中國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其中京津地區、珠三角地區、長三角地區的老年出游是老年旅游市場的主力軍;另外一部分是國外老年游客,從近期國家旅游局公布的數據來看,年以來,在我國旅游的外國旅游者年齡結構來看,超過51歲的老年人的比例占全部來華旅游者的22.3%,僅次于商務旅游活動為主的中年組的46.5%。
3、旅行社對老年人旅游產業的關注程度逐步提升
由于旅游市場競爭激烈,絕大部分旅行社都已經關注老年旅游,他們為老年人推出專門的旅游線路,為老年人提供方便、安全的旅游生活。但是由于老年旅游有更高的安全、醫療方面的要求,在考慮到成本和操作難度的方面,不少旅行社采取了觀望的態度。
(二)、老年旅游人群特點顯著
老年旅游通過這些年的發展究竟能否適應老年人的需求特點嗎?我們通過了解老年人的旅游意愿、旅游消費水平、老年人偏愛的旅游方式、老年人旅游的付款主體四個方面透視老年旅游人群的特點。
1、老年人的旅游意愿強烈
據北京的一些旅行社調查結果顯示,70%的老人有退休后旅游的傾向,旅游成為了老年人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方式。從老年人的心理特點來看,旅游活動是人們在滿足基本生活之后的一種更高層次的休閑和學習方式,在本質上是人類自我豐富、自我發展和自我肯定,把自己融于人類社會,參與社會發展的一種形式。
2、老年人旅游消費水平呈現兩極分化
目前老年人旅游市場呈現兩個極端,一部分老年人消費能力很強,只要旅行社服務周到、細致,他們愿意選擇高端旅游產品,目前這部分客戶人數正在平穩增長,出境游潛力很大;另一部分老年人出游愿望強烈,可是支付能力較弱,雖然這樣,一些大的旅行社往往是以規模效益為生,而這部分顧客恰好是淡季的補充和航線的補充。據北京市的旅行社介紹,旅行社針對時間自由的老年人群體,提供機動靈活的方式,即顧客報名后不固定時間出游,航空公司根據航班乘客情況調配,有空位需要補充時通知顧客,隨時出游,這樣只為正常價格的50%至70%,對這部分老年人來說很有吸引力。
3、老年人偏愛的旅游方式為“純玩的、安全的、時間充裕的短途旅游”
“我們現在出去,主要是想散散心,溜一溜,最好能夠提供一些醫務人員才好呢”這就是老年人偏愛的旅游方式。根據零點前進策略公司對老年旅游方面的研究分析認為,老年人由于其身體、年齡等情況與其他年齡組旅游人群差異很大,所以其參與旅游活動有幾個共性的特點,主要表現在:(1)對旅游目的地有較強的選擇性,對出游的日程安排比較慎重。老年人在旅游中沒有獵奇的心理成分,他們在做出出游決定之前會盡可能詳盡地了解旅游目的地的情況,并力求提前安排。(2)以純玩為主的旅游方式,在旅游消費支出中,基本上全部用于旅程中的吃、住、行、游、娛,很少購物。相比之下,其他年齡段的旅游人群的購物支出往往占到整個旅程總消費的50%左右。(3)以團隊旅行活動為主,往往老倆口結伴而行,對旅程中各種活動的安排,要求以舒適、休閑和旅游機構的高質量服務為標準,他們更看中健全的醫療安全保障體系,這也是不同旅行社對老年人旅游團提供服務的差異化之處。(4)老年人更看中美麗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傳統文化。(5)老年人更喜歡內容豐富的短途旅游,他們希望短途旅游能夠減輕不必要的旅途勞頓帶來的身心的疲憊。
4、老年人旅游的付款主體主要是自己
根據北京幾家大的旅行社對中國公民出國旅游老人情況的調查結果顯示,其中46%的老人是子女出錢為老人實現“出國夢”。其余都為高收入老年人依靠自身儲蓄出國旅游。
(三)、老年人旅游行業潛力巨大
從國外老年人旅游的發展歷程,展望我國的老年人旅游產業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到我國的老年人旅游市場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根據最近一次世界老年人旅游大會的資料,美國人口中約有1/5的人年齡超過55歲,他們當中有47%的人,最近有過遠程出游的經歷。可見在國外老年人已構成了旅游人口中頗具規模的一支隊伍。另外1990-年美國總人口增長7%,而55歲以上的人口將增長11%,他們的收入也隨之增加,但是他們的日常開銷卻比年輕人少得多,子女已遠離他們,社會保險免去了他們的后顧之憂,許多身體健康者往往選擇昂貴的航空和游船來旅游,給旅游企業帶來高額利潤。
關鍵詞: 基層部隊;藥房;藥學服務;藥事管理
1 基層部隊醫院藥房工作的現狀
1.1 工作方式陳舊
現多數基層部隊醫院藥房工作仍然停留在“照方抓藥”的傳統工作方式中。受編制的制約,采購藥品、出入庫藥品驗收與檢驗、藥品的儲存與養護以及出入庫藥品帳冊的記錄、效期藥品的管理等繁重的工作僅由一兩個人來負責;藥房工作人員不多,往往接到處方后,處方審核、處方調配、核查與發藥,以及提供用藥指導和藥學咨詢服務等工作都是一個人完成,藥師一人身兼數職,而藥房又是患者較為集中的窗口,大量臨床用藥工作需要指導,因而導致顧此失彼,工作勞累而藥學服務效果不好。
1.2 藥事管理落后
基層部隊藥房因規模和人員等因素限制,藥事管理落后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藥事管理制度建設始終沒有很好地開展。由于藥品管理法律法規和政策等因素,目前基層部隊醫療機構藥管理制度處于可有可無狀態,《藥品管理法》明確規定,“進貨檢查驗收制度”、“藥品保管制度”等等,由于沒有規定醫療機構相應法律責任,在相當部分藥房中沒有得到落實,給安全用藥帶來隱患。二是藥事管理者素質不能適應法規要求。《藥品管理法》二十二條規定,醫療機構必須配備依法經過資格認定的藥學技術人員。而部分基層藥房從事藥劑工作的沒有取得藥學技術職稱或執業資格,缺乏必要的藥學知識與技能,理解、執行藥事法規的能力較差,從而降低了醫療機構藥事管理水平。三是藥事管理方法落后。受藥房經濟效益的影響,各級對藥房軟硬件建設投入不足,藥事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高,藥品出入庫帳目管理、庫存藥品查詢等工作,仍然停留在原始的手工操作層面,工作繁雜且效率不高。
1.3 藥事人才缺乏
負責基層部隊醫院藥事管理的專業人才缺乏,大多是臨床或醫技科室的專業技術干部轉行而成,存在藥學專業知識受限的先天不足;藥房工作人員多在衛生員中選拔,經短暫的崗前見習、帶教后就倉促上崗,對處方分析、合理用藥、藥理毒理、不良反應與用藥禁忌等了解不多,往往只能完成調配、取藥、發藥、領藥等日常性工作,沒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業務學習及知識更新,業務水平難以提高;藥房工作往往被認為技術含量低,只要不發錯藥,做好用藥咨詢就行了,將藥房藥學服務等同于藥物信息咨詢,藥學服務未能被各級重視,也影響了部分藥學專業人員的積極性,藥學服務質量低下。
1.4 藥學服務粗淺
藥師在藥房工作中能夠開展一些藥學服務,但大多數僅局限為解答患者取藥時所咨詢的用藥問題,如藥品適應癥、用法用量、用藥禁忌、藥品的不良反應等等,有時甚至連這一過程也省去了,直接讓患者自己看說明書。藥學服務工作不周全,如傳播藥物信息、處方分析、藥物臨床評價、藥物不良反應監測數據收集與反饋、藥歷的推廣使用與分析、臨床藥師的培養與指導臨床用藥等工作基本沒有展開,藥學服務沒能有效滲透于日常工作和醫療保健行為的每個環節。
2 加強基層部隊醫院藥學服務的思考
2.1 建設藥事管理的信息化
一方面是建立局域互聯的藥庫管理、藥房管理電子信息系統。將藥庫管理中的藥品入庫、出庫、庫存藥品品量、近效期藥品報告、特殊管理藥品等;藥房管理中的藥品轉入,處方調配、藥品逐日消耗、庫存藥品等與藥品管理相關的工作實施計算機管理,方便快捷準確,提高管理效益。另一方面是建立電子藥歷。電子藥歷與收費和藥房發藥系統鏈接,并能自動采集臨床醫師給予患者的基本信息、臨床診斷與處方藥物等,藥歷的內容還應包括詳細的患者基本情況、病歷摘要、用藥記錄、用藥評價等方面的內容,將患者的整體治療情況納入藥學服務分析之中,達到藥物治療安全、有效、合理、經濟的效果。
2.2 加強藥學人才隊伍建設
加強基層部隊醫院藥學人才隊伍建設,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是依托軍隊士官制度改革,直招藥學專業士官進入藥學隊伍。部隊藥學專業人才缺乏,影響了基層醫療機構平、戰保障官兵健康職能的最大發揮,在藥學專業大中專畢業生中招收士官入伍,可省去部隊培養的經濟成本和時間消耗,立桿見影且專業對口,對加強藥事管理能力、提高藥學服務質量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另一方面是提高藥師的綜合業務技能。調配處方、發放藥品只是藥師工作的一個部分,“以患者為中心”為患者提供全程藥學服務才是藥師的主要工作,這就要求藥學專業人員必須加強學習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藥學基礎理論和臨床用藥與藥品安全知識。可通過在崗自學、參加繼續醫學教育、藥學職稱考試、執業藥師資格考試等方式,也可安排藥學人員到相關科室輪轉、參加查房會診、搶救急危重癥患者,促進藥師對臨床知識的學習,參與臨床用藥方案制定,接受專科醫師及患者用藥咨詢,促進藥師藥學知識與臨床的緊密結合,提高其指導臨床有效安全合理用藥的能力。
2.3 建立健全藥事工作制度
藥事管理要嚴格執行國家相關法規制度,如《藥品管理法》、《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管理條例》、《處方管理辦法》、《醫療機構藥事管理暫行規定》等。在此基礎上建立健全適合的調劑室、制劑工作、庫存藥品、處方管理、藥品分發查對、麻醉及精神藥品管理、貴重藥品管理制度,并堅決執行。嚴格處方查對、調配、復核制度;落實藥品計劃采購、入庫驗收制度和財務制度;嚴審采購渠道,堅持軍隊藥材的主渠道供應;定期盤點,做到帳物相符;做好逐日消耗統計;發藥窗口必須堅持按處方調配與發放制度等。組織定期或不定期檢查,使患者有效、合理、安全用藥有制度上的保證。
關鍵詞 中醫臨床思維 教學改革 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R193 文獻標識碼:A
Advances in TCM Clinical Practice Training
GENG Ying, DUAN An, YANG Dingfang
(Baosha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oshan, Yunnan 678000)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ealth care industry, Chinese medicine education have higher requirements, clinical medical work needs graduates to have better clinical medicine thinking to adapt to the actual work need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linical medicine recent thinking on culture teaching summarized, aimed at finding a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directions and measures.
Key words TCM clinical practice thinking;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research
中醫學起源于石器時代沿用至今,是經過上千年實踐檢驗的一門臨床學科,是醫療保健衛生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中醫臨床思維的培養是臨床運用、推廣中醫診療技術治療疾病的一個重要環節。中醫學生進入臨床后成長的速度和發展程度與個人臨床思維能力有著極大的關系。中醫內科、中醫外科、針灸科等專業臨床課程是中醫學生由步入臨床工作的橋梁課程,是高職高專學生的必修課程,在課程中研究培養中醫臨床思維的方法和實訓體系,對培養學生良好的臨床思維能力、培育優秀的醫學人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①現就近年來培養中醫臨床思維的教學研究進展述評如下:
1 中醫臨床思維
中醫臨床思維是指在臨床診療過程中,醫生收集疾病信息、分析病因、病機及現階段邪正之間的關系,判斷疾病與證候性質,明確病名、證名,確立治則治法、處方用藥、指導病人生活調養全過程的思維活動,②包括中醫診斷思維、中醫辨證思維、中醫治療思維三個方面。③中醫臨床思維基于中醫基礎理論,強調辨證論治和整體觀念,注重“理-法-方-藥”的思維過程,重視防治結合和因人、因時、因地制宜,側重病、證、癥的整體把握和遣方用藥基本規則在病案個體中的具體應用。
2 專業臨床課程中培養中醫臨床思維的理論研究
文洪認為可以通過哲學原理來加強學生認識、理解、相信中醫理論,有利于培養和鞏固學生中醫臨床思維;④汪悅認為學生的專業思想是否穩固、教學方法、課程設置及課程先后順序對臨床思維的形成都有著或多或少的影響,培養中醫臨床思維應從認清中醫思維本質、調整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模式等方面進行教學改革,同時需注重學校和教師的職能作用,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最終才能培養出合格的中醫人才;⑤劉洪波認為高職高專在培養中醫臨床思維、實踐技能中應注意“分清病、證、癥的區別與聯系;注重臨床辨證思維的靈活運用與變通;注重思維能力訓練;指導學生在臨床辨證思維中如何抓主癥;注重對學生中醫四診能力的訓練;強調‘因人、因地、因時’三因制宜;強調‘同病異治’和‘異病同治’思想;指導學生臨床組方”7個問題,同時應在實踐學習中不斷鞏固和提高所學知識并妥善加以應用;⑥彭奕華認為培養中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需要建設一支素質良好的師資隊伍,教學中應積極開展小組授課、病案討論和教學查房、床旁教學等活動;⑦金桂蘭認為中醫臨床思維培養應牢牢把握中醫診療特點,通過加強經典知識培訓,采用案例分析和PBL教學法開展教學等方法,配合運用虛擬現實技術于教學實際,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創新思維和能力,增強學生運用中醫思維、中醫手段和方法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完成中醫學生核心能力的構建;⑧董海艷認為中醫臨床教學中,除外案例教學法和PBL教學法的使用,各論教學中還應使用多媒體教學和網絡教學,通過選擇虛擬病人或虛擬醫生身份,來陳述病情、尋求診治方案,利用虛擬場景代替實際案例,提高中醫臨床思維能力;⑨羅氏認為在專業臨床課教育中通過構建多樣化的課堂教學、積極開展PBL教學,可以取得良好的培養學生中醫臨床思維的效果;⑩陳氏等通過對100名中醫學生開展新型的臨床帶教方法,強調“病”“證”結合加強學生中醫臨床思維能力訓練,發現此法能拓寬學生思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引導學生形成初步的臨床思維模式,本法對帶教老師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有較高要求,需要對教師進行專業培訓,并在年度總結、專家督導的基礎上不斷修正、完善教學法體系; 張氏等認為學生臨床思維的培養和實踐技能的培訓貫穿理論教學及臨床實踐全過程,其中,病例討論是提高臨床思維的重要方式,教學查房是培養臨床動手能力的最好途徑,開展專題講座能擴展臨床思維和動手能力; 劉氏認為中醫臨床思維的培養應強調“理、法、方、藥”的培養和實踐,其中關鍵環節在于“方”,即方證合拍,方隨法出,因方遣藥的能力。
3 專業臨床課程中培養中醫臨床思維的教學實踐研究
目前有很多教育者積極開展教育改革研究,中醫臨床思維培養的教學實踐研究已在多門學科開展,主要涉及中醫眼科、 中醫內科、 中醫兒科、 針灸學 等臨床學科。
其中,在教學方法的運用方面取得了較多的實踐經驗,多數研究強調“教學-培訓-考核”整個過程,在教學方法的使用中有著不同的特點和成果。張氏在眼科教學中,強調案例教學法的應用,突出常見病和優勢病種的示范作用,自編教材適應臨床實際工作,推行PBL教學;易氏在中醫兒科教學中積極開展病案討論式教學,同時通過改革教學大綱、強調兒科特色,建立以病機為核心闡釋病證、認識疾病的講授思路,引導學生熟悉兒科常用辨證方法和辨證思路;劉氏改革中醫內科臨床實訓教學,將實訓教學與執業醫師實踐技能考核第一站、第二站內容相結合,開展四診技能、病案書寫能力等方面培訓并進行考核;郭氏等倡導通過“學生面對面接觸病人、采集病史、辨證分析,然后在教師指導下開展討論、擬定治療方案、實施治療、進行隨訪”這一過程培養學生臨床綜合能力; 王茂泓等在理論和實踐教學中開設中醫臨床思維講座,使用臨床思維分析病案,開展教學查房,發現通過以上多種方法綜合實施教學后,學生的中醫臨床思維能力明顯提高,專業思想進一步鞏固,有較好的辨證能力且能根據臨床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辨證模式,認為在病案分析中應選擇典型案例,引導學生分析疾病的病位、病因、病機、病性及診斷和診斷依據,要注意分辨陰證還是陽證、把握病機的演變和目前的關鍵,擬定治療方案; 趙吉平等通過加強病歷書寫訓練培養醫學生掌握不同疾病四診要點、關鍵癥狀、體征、注意事項,培養學生針灸臨床思維;同時越來越多的中醫教育者強調考核體系的使用,上海中醫藥大學眼科教研室設想將Mini-CEX(迷你臨床演練評估)運用于中醫眼科臨床教學,統一考核內容和流程,綜合評估臨床接診、體格檢查、人文醫學、臨床判斷、醫療指導、組織實施和效果、綜合能力。
4 展望
綜上所述,近年來中醫臨床思維的培養在理論、實踐教學中開展了較多的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也甚為豐富,主要集中在中醫內科這一學科,其他學科臨床思維培養的研究開展較少。現階段專業臨床課程教學中,培養中醫臨床思維能力的教學研究存在以下一些問題:研究多為單學科獨立開展,缺乏多學科的綜合性研究;理論研究較多而實踐研究較少;研究人員少而分散;缺乏較多大課題的支持;在實踐研究中對教師綜合素養要求很高,實際工作中的可操作性和可推廣性有待進一步提高。據此,今后的研究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開展對照組研究,比較不同教學法在培養學生中醫臨床思維中的不同效用;(2)多學者多學科合作,觀察同一教學法在不同學科、區域對培養學生中醫臨床思維能力的作用;(3)加強教師素質培訓;(4)積極開展不同學科臨床思維培養的教學實踐性研究。
注釋
① 楊文卓,程黎明,楊長青,等.加強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培養和考核是實踐[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2.4:412-414.
② 王永炎,張華敏,王燕平.中醫臨床思維模式和行為范式[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中醫臨床版),2012.3:1-2.
③ 顏乾麟.關于中醫臨床思維的思考[J].同濟大學學報(醫學版),2010.5:1-2.
④ 文洪,侯云鐸.論哲學對中醫臨床思維培養的指導作用[J].山西中醫學院學報,2011.12:68-69.
⑤ 汪悅,金桂蘭,朱震.淺析培養中醫臨床思維的關鍵要素[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12:73-74.
⑥ 劉洪波,肖躍紅,朱永強.中醫高職高專生臨床思維能力和實踐技能培養研究[J].光明中醫,2013.4:843-844.
⑦ 彭奕華,許紅雁.臨床實習中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培養的思考[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09.12:104-105,114.
⑧ 金桂蘭,汪悅,孫麗霞,等.醫學生中醫臨床思維能力現狀與培養對策[J].教育論壇,2011.8:123-124.
⑨ 董海艷.中醫臨床思維能力培養的現代方法[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1.6:60-61.
⑩ 羅維民,詹江紅.專業課教學中培養中醫臨床思維的探討[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3.5:83-84.
陳咸川.加強中醫臨床思維能力訓練的初步探索[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2:15-16.
張弛,段小英,舒環.中醫專業學生中醫臨床思維和動手能力的培養[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4:1-2.
劉朝圣.中西醫結合臨床專業中醫臨床思維培養的體會[J].中醫藥導報,2010.8:139-140.
張殷建.強化臨床思維培養,進一步提高中醫眼科教學質量[J].中國中醫眼科雜志,2012.5:387-389.
劉紅英,李兆福,葉乾玥,等.《中醫內科學》實訓教學與臨床思維能力培養[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0.5:7-8.
易紅.中醫兒科臨床思維培養[J].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2010.4:375-376.
趙吉平,陳晟,王燕平.基于病歷書寫訓練的針灸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思維能力培養的探討[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中醫臨床版),2013.1:50-52.
最近,全球第二次倉庫運作年度調查報告的研究結果表明,倉庫確實正在經歷著一次變革,特別是在倉儲預測、失誤糾正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已不是以前所謂的“庫存”,而是現在被賦予的一個最為恰當的名稱――“配送中心(DC)”。名稱的改變也意味著倉庫功能的革命,配送中心在倉庫功能基礎上的不斷完善,不僅能夠更好的管理貨物,并且可以大幅緩解甚至消除庫存積壓問題。
增值服務成規范
據研究報告統計,80%的客戶正在以某些形式進行配送中心的增值服務管理。增值服務作為客戶規定的一種特殊需求,涉及到產品或訂單的額外處理工作,并非簡單地進行貨物或訂單的分揀。據調查顯示,增值服務要求正迅速成為一種標準,而非客戶的一種期望。舉例來說:沃爾瑪超市(WalMart)一直要求在供應商的貨物托盤上貼上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電子標簽。另外,合并后的Home Depot and Lowe's公司也要求在其商品上貼上特殊的標簽。其他的一些經銷商和零售商都對商品的外包裝提出苛刻的要求,即包裝必須適于上架展示和促銷之用。隨著增值服務的不斷興起,小型生產商不可避免地要對只具有單純的存儲和配送運作等簡單功能的倉庫進行重新設計,而且,倉庫經理也必須要學會使用一些必要的“生產手段”,尤其是在工作站設計和人力資源規劃及平衡等方面。
增值服務需要小數量、高頻率的貨運服務來支持。事實上,客戶的小數量訂單迫使許多配送商“淪落”到需要按件揀貨(Piece-Pick),因為在此之前,大多數配送商基本上是按盒或按箱進行揀貨。據一些配送企業的負責人表示,60%的客戶已經開始在配送操作當中“從事”分貨或按件揀貨的運作。不可否認,因為需要更多的人力,按件揀貨無疑增加了配送操作的復雜性。但在大量的出貨進貨需求的情況下,更復雜、更先進的操作設備也正在改變著配送中心的運作。
然而,并非僅僅這兩項操作改變驅使倉庫或配送中心發生變革,通過物流管理咨詢(Logistics Management)2007年底對全球750家物流企業走訪調查發現,大多數企業認同配送中心運作是未來倉庫管理的發展大趨勢。那么,以下將就配送中心發展現狀、倉庫運作流程的改變、生產率回報的重要性、對倉庫技術重要性的評價,環保對倉庫操作的影響,以及物流人才如何應對配送中心的未來發展等方面進行詳細分析。
私營配送中心占多數
通過對各個物流企業的數據統計,可以對配送中心的發展現狀做一個簡單的概括:典型的配送網絡由一個倉庫建筑構成,占地總面積為10萬到24.9萬平方英尺,倉庫的一般凈高度(占40%的物流企業)為20到29英尺,一些倉庫建筑(占32%的物流企業)的存儲高度甚至達到30到39英尺,并且,據業內人士估計,這種高度也是大多數配送中心倉庫建筑最低高度的發展趨勢。
從圖1的數據來看,私營的配送基礎設施仍然占據絕大多數。其中34%的設施屬于制造商;32%為配送商所擁有;而零售商運營著12%的設施。據不完全統計,13%的配送基礎設施為公共設施,且由第三方物流提供商(3PL)負責運營。大多數物流企業配送中心定義的運營范圍不僅僅只限于區域性貨運,而是全球性的。因為跨地區配送運作將能夠激發國際物流服務商更多的需求,特別是海運港口、空運港口和國際貨運集散運營商。
然而,配送仍然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的行業,需要200多名以上的員工才能完成跨地區配送的整個運作。從下表的統計數據來看,目前一般物流企業員工的平均作業量可以達到12500SKU(庫存管理單位),中位數達到3800SKU。平均值和中位數的差異清楚地表明,少數公司擁有很高的單位庫存量,從而帶動了整個配送行業的平均單位庫存水平的提高。
一般而言,大多數配送中心的年庫存周轉率在3.0和5.9之間。從對典型行業的庫存周轉率來看,食品零售行業的庫存周轉率在24.0以上;而醫療保健行業的庫存周轉率在12.0到18.0之間;零件銷售行業的庫存周轉率為1.0以下。(見圖2、圖3)
操作仍以人工為主
從目前的物流企業運作來看,69%以上客戶的收取貨物形式為整托、整箱甚至散箱貨物進入到倉庫。而他們也同樣整托、整箱甚至散箱貨物地運出。盡管對單位貨物的處理非常復雜,但只有20%的物流企業采取某些機械化手段進行揀貨,10%的采用機械化方式進行收貨。大多數企業還是按照傳統的方式,采用人力方式進行貨物的分揀和收取工作。就目前情況來說,通過傳送帶,對整箱貨物和零箱貨物進行人工處理可能會節省成本,但是,對于整托貨物來說,最好還是采用傳統的托盤車和叉車進行處理。
目前,配送中心采用最普遍的訂單履行技術仍然是按單個訂單進行揀貨,約占所有物流企業配送中心操作的79%。從定義上來看,按單個訂單揀貨要求揀貨人員單獨完成整個訂單的揀貨流程。盡管分批揀貨、交叉配送和區域揀貨可以大幅提高運作效率,但僅有不到40%的物流企業采取這三種操作方式。
增值服務對配送中心具有深遠的影響,圖4顯示了增值服務中普遍采用的服務類型。這說明所有服務要求必須要能夠整合應用,才能實現配送中心整體運作生產率的最大化,從而避免生產過程中出現的瓶頸。
評估員工績效
據調查顯示,35%的物流企業并沒有對員工的生產率進行評估,55%的企業通過倉庫管理系統(WMS)和其他系統自動收集的數據對員工的效率進行評估。其中,企業對員工效率的衡量指標主要為每小時完成訂單數(采用企業占41%),其次為每小時完成流水線數(占37%),然后就是每小時完成貨物箱數(占22%)。
實際上,大多數物流企業(占統計企業的47%)不愿對員工采取激勵措施。因為管理層認為開展員工激勵計劃需要耗費大量的工作,包括人力和財力。而且還必須有一套針對管理人員和員工比較公平的績效評估系統,即能夠收集到及時有效的數據,為個人或團隊的工作情況給予量化。不過,對于處在復雜環境下不同職能的員工來說,很難對其一天的工作情況進行準確的評估。
另外,約34%的物流企業有相應的員工激勵計劃。并且,這些計劃已經初見成效。團隊可以從中發現自身的弱點,形成自我監督和學習的團隊。目前,在企業中最為流行的激勵方式就是獎金激勵,采取這種方式的企業約占統計企業數量的69%以上,其次就是休假激勵(約占22%)。
技術:“坐以待斃”
一談到技術,配送中心經理往往就表現出“坐以待斃”的心態,他們并不能確定如何主動去擁有技術,何時采用技術最為恰當。據不完全統計,約80%的企業仍然采用傳統方式,而不是自動化或機械化方式接收和處理訂單。同時,61%的物流企業還在運作流程中采取紙質方式,而非條碼、RFID、聲控或光電導向等現代技術。
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成本和對技術的“惶恐”。由于對技術的成本節省很難界定,因此形成一套針對技術的投資收益率的評判規則十分困難。而且,多數企業很難把握糾錯、確定損失庫存等成本是多少。對于一項工程計劃來說,投資收益率因素是最難確定的,但又是項目投資之前必須了解的。
對技術的“惶恐”是表現在如何恰當地使用系統,這種“惶恐”的心態很難被克服,尤其是對于那些規模較小的私營公司而言。據相關數據顯示,2006年約有23%的物流企業沒有使用倉庫管理系統,而到2007年,這一問題已經有所改善,比例降低到20%。因為多數公司已經認識到倉庫管理系統對實現高效運作和降低運營成本的重要性。而且,只要員工和管理人員得到良好的訓練,一些小型運作也能在較小規模的信息系統支持下持續多年正常運轉。
未來:注重環保因素和遠景規劃
隨著沃爾瑪不斷加強對配送中心運作過程中環保因素的關注,多數物流企業的經理也開始考慮如何在配送中心管理中實施環保措施。據統計,大部分(約占54%)物流企業逐步轉而使用燈光和電扇進行倉庫冷卻,38%的企業使用更環保的叉車。電力驅動卡車的使用代替了內燃機卡車的使用,這樣不僅改變了內部運作的環境,而且在對整個能源需求評估條件下,有可能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據不完全統計,70%的物流企業已經開始或即將在未來一年當中采取環保措施,而7%的企業似乎覺得“綠色”措施的作用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