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9 18:54:3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英語專業網絡教育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教學改革 多媒體 網絡教學
英語專業精讀課,一直以來都是英語專業教學中的一個重點,是學生提高專業能力最關鍵的一門課程。這門課程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專業四級和專業八級考試能否順利通過,更影響著他們對于英語學習的認識、態度、方法等等諸多方面,因此,這門課程的教學模式就顯得尤為重要。隨著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不斷提高,隨著人們對英語專業學習策略,認知等問題認識的逐步加深,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的弊端就日益突現出來。因此,精讀課堂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一、傳統的英語專業精讀課堂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1.教學手段與方法的陳舊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只是憑借黑板、粉筆、書本給學生“講”知識,教師創造性發揮的余地很小或無從發揮。教師書寫板書既耽誤時間又影響了教學的連貫性。而對于英語專業必要的聽力設備也只限于錄音機和能放磁帶的機房。教師也多采用“單一的”,“灌輸式”“封閉式”的教學方法。從建構主義的觀點來看,這樣的教學方法從根本上來說是不適合英語專業學習的。學生第二外語的習得主要是通過多元的方法,主動的建構和開放的教學來實現的。
2.師生角色的錯位
傳統的教育觀念中,教師是教學的中心,是教學信息的唯一攜帶者,教師處于專家的位置,無所不知,他們的任務就是將“神圣”的知識傳遞給學生,是名符其實的“教書匠”。學生只不過是在被動的接收知識,他們的興趣很難被激發,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卷入的程度不高。英語不僅是一門學科,需要學習主體刻苦鉆研;更是一門技能,需要學習主體大量的參與、實踐、操練。
3.學習興趣的低落
傳統的教學以學校為中心、課本為中心和教師為中心,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教學忽視了對學生能力的開發和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未得到充分的調動,扼殺了學生的個性和創造力。因此,學生的學習興趣低落。網絡教學中,教師鼓勵引導學生探索,瀏覽網絡中有價值的學習資料,網絡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的封閉的課堂教學模式,提升了學習的興趣。
4.照本宣科的有限課堂內容
傳統的教學方法以課本為綱,這就決定著課堂教學內容的有限性。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沒有深度和廣度的擴展,沒有時間和空間的轉換。網絡教學以其容量大、密度高的信息傳輸功能極大地擴充了教學信息量。教師可根據教學需要方便快捷地補充大量相關材料,為學生提供了傳統課堂無法比擬的語言輸入量。
二、網絡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相融合的互補型教學模式
1.網絡教學模式的優點
網絡教學模式能使教師獲得創造的自由,更能獲得創造的樂趣,增強教學效果。網絡教學非常強調教學中知識信息資源的多元化,并且根據教學的要求,通過提供對現有多種資源進行再次利用的技術方法,實現對知識信息不斷進行新的加工、組合和整理。在對網絡信息的發現、搜索、開發、利用過程中,教師可以成為真正用心于教學的專家,教師的教學不再僅僅是知識教學,而是透過多種知識資源所實現的知識、意義、思想、價值、理念和情感結合于一體的教學。網絡教學打破了傳統教學中教師的個體性和封閉性,使教師利用技術建立更為便捷、有效的合作關系,而且實現經驗、科研成果的共享,獲得更廣泛、更有力的教學支持。網絡教學在某些方面還有著傳統的面授教學無法實現的作用,比如答疑與討論,在傳統教育中,由于心理作用以及時間、空間的限制,師生間的答疑、交流有局限性,但網絡教學可以較容易克服心理障礙,克服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以各種方式進行交流,而師生間的大量交流對實施研究型教學、培養創造性人才產生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網絡教學充分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使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傳統的單一被動式學習變為自主型學習、探索型學習、合作型學習等多種學習方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推進以學生為主體的先進教學思想。傳統教學中的信息、課件、作業處理等,都可以移到網上進行,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
傳統的教師角色和行為方式在網絡教學中發生重大變化,學生是教學的主題,教師的任務是激發學生獲取知識的興趣,增進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探索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不再是主要的信息源,主要工作不再是直接向學生傳授知識,從傳統教學的傳道、授業,即信息提供者的位置上退下來,轉變為組織者、指導者、研究者,通過所組織、設置的網絡教學環境更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指導,使學生善于建構自己的學習生活,使學習活動得以不斷改進;通過對網絡教學中學生學習過程的研究與反思使學生的學習過程得到適時的監控和糾正。
以上種種教師職能的變化,對教師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結構不良問題解決的教學要求教師不僅要與學生一樣,是探索者、協作者、學習者,而且要像教練一樣,扮演好整個活動的支持者和促進者的角色,使學生主動投入復雜情境的問題解決。一個好的促進者不應該限制學生對各種可能的未知領域的探索,他會精心地把學生引導到問題空間的關鍵側面,從而更好地利用問題所提供的學習機會。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支架、提供示范,引導學生以獨特的心靈直覺事物,獲得獨特的經驗和認知。
2.網絡教學模式的弊端
最大弊端就是感情交流的匱乏。網絡教學模式是建立在以網絡技術為支撐的無限的虛擬空間之中,教師和學習者之間不再面對面地進行交流。所以,網絡教學中缺乏傳統課堂教學具有的豐富而及時的交流,學習管理的弊端。傳統的教學是教師與學生面對面的交流。學生在教師眼皮下面,受到教師各方面的管制,因此學生能很規律地、認真地完成學習任務。但網絡教學缺乏管制,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完全由個人的主觀自制力來決定。
3.網絡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相融合
從上面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網絡教育的局限性正是傳統教育的優越性之所在,而網絡教育的優越性又是傳統教育的局限性之所在,所以正確的處理方法應該是網絡教育與傳統教育有機地結合,達到優勢互補。
傳統教育是多方面的,優良的學習環境,濃郁的學習氛圍,融洽的師生關系,親密的同學之情,是網絡教學不能真實的實現而只能進行模擬的,所以不可能完全取代傳統教育。在信息社會,只有真實的傳統教育,或僅有模擬的網絡教育,都是不可想象的。所以我們可以對未來的教育模式進行展望:網絡教育不會完全得取代傳統教育,而是兩種教育方式的相互滲透、融合發展。一方面,學校應該吸取網絡教育的優勢,注意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進一步挖掘自身的潛力;另一方面,網絡教育應該從傳統教育的理論中得到成長的養分,促使自身的良性發展,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完善管理體系。
三、互補型教學模式的課堂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1.教師培訓以及教學理念的培養
在建構網絡教學與傳統教學優勢互補的學習中,最關鍵的問題就是要大力促進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與更新。沒有這一前提條件,其結果必然是“穿新鞋,走老路”。為此,在教育教學中,教師應持有的正確態度是:對于原有的傳統教學及理論基礎作實事求是的正確評價,繼承其精華,揚棄其糟粕;對于先進的網絡教學及理論基礎也不應該盲目崇拜,要實事求是地、客觀地進行研究與分析,吸收其所長,摒棄其所短;要以素質教育理念為統攝,進行多種優勢互補,實現兩種教學方式的優質整合
2.切忌“貪多嚼不爛”
由于網絡課堂教學的一大特點是可提供豐富的信息和資料,因此教師在運用網絡支持課堂教學時,不能一味地強調教學內容的信息量,也就是強調在單位時間里給予學生盡量多的信息大信息量的課堂教學,會使學生無所適從,知識記得快忘得也快,忽視了作為教學主體的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積極參與!積極思維的主動性的網絡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在教學信息化的形式下,合理利用網絡資源,把教學置于種種生動活潑的活動之中,滲透各種不同的教學任務和內容。
3.切忌過分依賴網絡教學
網絡教學既是一種技術,也是一種手段。對于一位教師來說,網絡教學應該被視為增強教學效果、增加教學能力的輔助工具,幫助教師履行他們的職責,但不能取代教師的角色。教師應認真備課,既要鉆研網絡課程,又要吃透教材,充分了解哪些內容用網絡教學效果好哪些內容用“黑板+粉筆”的方式效果更佳。
參考文獻:
[1]方芳. 對多媒體網絡教學及傳統教學的再認識[J]. 中國電化教育, 2001,(7).
[2]施志毅, 熊慶年. 網絡大學熱的冷思考[J]. 中國遠程教育,2001,(7).
[3]柯速約. 論網絡教學與傳統教學的互補性[J]. 現代遠距離教育, 2001,(3).
[4]張小巧,郭根生.淺析網絡教學與傳統教學的優勢互補關系[J].網絡科技時代, 2007, (2).
[5]盛德仁.英語教與學新模式[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哲學解釋學視野下的師生關系
尊重學生以生為本
淺析當代大學生在勤工助學活動中維權的現狀
藝術類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方法與途徑
簡析社會信息化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
網絡教育對學生主體性發展的弊端及對策分析
贛南農村留守兒童思想教育問題探討
攝影教學中人文精神教育的探索
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新課程教學實效性的對策研究
財政學教學之我見
運用新課程理念為留學生中國國情課程備課
英語教學所要培植的語言運用能力之根基——淺析語言知識在英語教學中的地位
在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建構主義理論在英語專業閱讀課教學中的應用
論如何建立富有高職特色的商務英語專業課程良性考核機制
任務型教學在高職高專英語聽說教學中的應用
淺談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情感教育
語篇體裁分析與英語寫作
從認知風格的角度探知英語教學現狀及應對措施
“弱勢”大學生群體的有效援助途徑探析
大學生成才之養成教育淺析
近12年國內英語語法教學研究綜述
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興趣
中等職業學校商務英語專業教學模式初探
中技學校英語教學方法探究
以學生為中心的高校英語應用型教學——理論聯系實際的雙維透視
探討在英語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淺議高職英語教學與跨文化交際
基于能力培養的新英語教學模式淺析
提高大專院校英語教學質量的策略研究
跨文化英語教學中的中國英語導入策略
多媒體語言實驗室對培養學生聽說能力的局限性討論
如何應對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中的寫作
淺析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信息輸入與輸出
高職院校商務英語閱讀教學方法探討
淺析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中學生英文思維的培養
淺談基礎階段日語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
淺析高校日語專業四級考試之“完成句子”的解題方法
把握學科特點,融入課堂教學藝術——淺談外貿函電的教學
大眾化階段我國高等教育質量問題探析
淺論新時期高校教學管理模式改革與創新——以淮南師范學院為例
關于大學生學習指導的基本問題研究綜述(上)——國外主要國家的大學生學習指導概況
生態課程中的“三維”人
“斜坡球理論”對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啟示
對提高軍校研究生的學術科研能力的路徑分析
獨立學院教育類畢業實習現狀和方法探索
博客在體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應用的初探
山東省高等院校旅游教育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對策
“大學之道”與語文教學
讓實踐走進古詩教學
全球化背景的網絡語言環境下二語習得策略研究——自主學習的視角
中日高校外語教育教學觀對比研究
大學英語任務型詞匯教學中任務的設計
任務型教學法在三本獨立院校商務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獨立學院非英語專業學生中不同專業學生語言學習策略差異分析
基于ESA模式的大學英語教學實踐與研究
試論英語語篇銜接手段與寫作教學
1.本科英語專業人才培養規格的能力構成
2.應用型本科英語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理念
3.本科英語專業寫作教學方略探討
4.專科英語、本科英語及成人專科英語的定位和相互關系
5.大學本科英語專業口語教學法探析
6.本科英語專業應用翻譯教學調查與研究
7.網絡環境下的形成性考核實踐與探索——中央電大開放本科英語專業“高級英語寫作”課程形成性考核改革實驗
8.高校本科英語專業綜合英語教學改革初探
9.淺談本科英語專業口譯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辦法
10.釋意理論關照下本科英語專業口譯教學模式探析
11.基于需求分析的應用型本科英語專業模塊化課程體系的調查研究
12.地方高校本科英語專業口譯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研究
13.翻譯測試對翻譯教學的反撥作用——在本科英語專業中的應用
14.ESP應用于高職本科英語教學的可行性研究
15.我國本科英語教學的改革存在的問題及策略研究
16.試論本科英語專業教師加強修辭意識的必要性
17.應用性本科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能力的培養
18.應用型本科英語專業建設研究
19.應用型本科英語專業大學生就業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20.本科英語專業(中醫方向)課程體系優化建設之探討
21.師資培養模式與教師素質——我國師范大學/學院本科英語專業教學現狀反思
22.加強本科英語專業“學科”的建設——兼評《北大英語精讀》
23.本科英語專業畢業生就業前景調查分析
24.本科英語專業計算機輔助翻譯教學中學習動機與需求調查研究
25.護理本科英語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與實踐
26.創新教育視野下的本科英語專業課程建設
27.應用型本科英語專業大學生就業現狀與保障體系建設研究
28.應用型本科英語專業中綜合英語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
29.遠程英語學習的現狀與思考——中央電大開放教育本科英語專業問卷調查
30.本科英語專業口譯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革思路
31.應用型本科英語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究——以廣東白云學院為例
32.美劇在本科英語教學中所起的作用
33.ESP理論視角下護理本科英語教學改革探討
34.大數據時代的本科英語專業寫作教學現狀與改革研究
35.《英語類專業本科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指導下的英語類專業創新發展
36.英語專業本科翻譯教學改革探討——供需均衡原理引發的啟示
37.本科英語專業課堂教學模式革新與創新人才的培養
38.本科英語專業口譯教學的改革
39.本科英語專業文學論文的選題
40.大數據時代網絡教育學習成績預測的研究與實現——以本科公共課程統考英語為例
41.案例教學法在本科英語翻譯教學中的應用
42.護理專業學生本科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
43.人本主義教育觀指導下的應用本科英語寫作教學——兼論過程教學法與成果教學法融合的必要性
44.校企合作辦學模式下應用型本科英語專業建設的思考
45.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對接實踐——本科英語專業師范生培養改革探究
46.地市本科院校大學生英語詞匯水平研究
47.本科英語專業口譯教學初探(英文)
48.本科英語專業筆譯課程設計及其應用探析
49.應用型本科大學英語教學
50.如何實現大學預科英語教學和本科英語教學的銜接
51.基于克拉申二語習得理論的應用型本科英語專業聽力教學活動探究
52.提升本科英語專業教學目標的必要性
53.本科英語技能化口譯教學實踐探索
54.淺析專科英語和本科英語教學的異同點
55.對本科英語學科定位及人才培養目標的反思
56.農林院校本科英語教學的幾點思考
57.本科英語專業教材選用綜合評價研究
58.元認知策略在本科英語專業蒙授生英語學習中的訓練研究
59.本科英語專業泛讀教學模式探討
60.應注重提高本科英語師范生的英語綜合素質——從綜合英語課堂實習凸現的問題入手
61.對本科英語專業精英人才培養的探討
62.論應用型本科英語翻譯教學非文學性轉向
63.試論應用型本科英語教學當中任務型語言教學的應用
64.論本科英語專業顯性課程改革
65.普通本科英語專業建設的探索實踐
66.翻轉課堂與本科英語專業翻譯教學研究:基于翻譯技巧教學的運用
67.地(市)級本科院校英語專業課程建設之思考
68.高等學校商務英語本科專業的定位
69.藝術類本科英語課程評估與建設——以浙江科技學院為例
70.關于本科英語專業漢譯英教學的幾點思考
71.商務英語專業本科教學質量國家標準要點解讀
72.芻議應用型本科英語專業人才思辨能力的培養
73.畢業論文寫作過程有效性探析——以本科英語專業為例
74.合作學習法在現代遠程教育英語本科教學中的作用
75.建設應用型本科英語專業課堂實踐教學
76.商務英語本科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建構——以西華師范大學商務英語專業為例
77.二外日語考研題型分析及對策探討——針對本科英語專業學生
78.應用型本科英語專業人才培養初探
79.商務英語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80.宏觀視角下本科英語專業翻譯教學框架構建的思考
81.初等—高等合作教育模式在本科英語教學中的運用分析
82.三表本科英語專業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探析
83.關于《英語專業本科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制訂的幾點思考
84.民辦高校本科英語專業課程設置改革及其人才培養模式初探
85.應用型本科英語專業學生人文教育認知傾向調查——以沈陽工程學院為例
86.應用技術型本科英語課程教學的實踐探索
87.面向長三角區域經濟的應用型本科英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88.地方本科院校轉型背景下英語類專業多元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89.本科英語專業精讀課教學改革初探
90.語碼轉換與外語教學——基于應用型高校本科英語專業課堂教學的調查
91.本科英語專業應用型口譯人才培養的問題與對策
92.淺談民辦高校藝術類本科英語教學
93.基于“1+N+1”人才培養模式下的本科英語專業任選課設置探究
94.應用型本科英語自主學習網絡系統的構建研究
95.英語師資教育課程發展——師范院校本科英語教育專業課改革思考
96.語料庫在英漢翻譯教學中的應用——以新建本科英語專業為例
97.英語文學課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談本科英語文學教學與批評的關系
98.淺析高校英語專業本科教學評估對教師的要求
99.圖式理論在應用型本科英語專業聽力課教學中的應用
100.本科英語專業交互式翻譯教學模式探索
101.本科英語專業語法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策略
102.師范生教育實習過程中師德養成現狀及對策研究——以成都師范學院2012級本科英語專業教育實習生為例
103.后殖民文學在本科英語專業的教學探索
104.對本科英語專業二外語種選擇的思考
105.本科英語專業口譯課程教學效果初探——一項基于偏誤分析的實證研究
106.人本教育理念指導下的本科英語專業課程建設改革
107.士官本科英語教學方法探究
108.市屬地方本科院校大學英語網絡教學方案設計
109.民族預科英語與大學本科英語銜接初探
110.從社會需求看本科英語專業翻譯人才的培養
111.對我國英語專業本科教學的反思
112.從翻譯教學和外語教學的異同看本科英語專業翻譯教學課堂策略
113.貴州省本科英語專業筆譯教學研究
114.應用型本科英語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對策研究
115.高職升本科英語考試詞形轉換題型的應對策略
116.“1+2+3+X”學生活動參與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應用型本科英語專業學生為例
117.淺析“雙導師制”在應用型本科英語專業的應用原則
118.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寫作中現存問題分析
119.網絡指導畢業論文模式初探——以開放教育本科英語專業為例
120.提高中醫藥本科英語教學質量之我見——多倫多大學暑期英語學習體會
121.從懷特海人本教育理念看本科英語專業課程設置改革
122.芻議本科英語專業的翻譯課程改革
123.航海類院校航海技術專業本科英語教學的問題與對策
124.應用型本科英語專業“國際商務函電”課程教學探索
125.本科英語專業學習自主性與策略動態研究——以三本院校大一學生為例
126.研究性學習在本科英語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
127.淺析交際過程法在應用型本科英語專業寫作課教學中的運用
128.華東高校本科英語教學評估現狀探析
“大學英語”課程是現代遠程教育試點高校網絡教育實行全國統一考試的部分公共基礎課之一。根據《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遠程教育試點高校網絡教育部分公共基礎課全國統一考試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教高[2004]5號)的精神,除了符合免考條件的學生外,非英語專業的本科生必須參加大學英語(B級)的統考。學生只有通過統考,才能順利獲得本科畢業證書。但是,對于大多數英語基礎差的成人在職學生而言,要通過英語網絡統考目前仍然是非常困難,鑒于此,有必要調查遠程教育環境下大學英語網絡統考的現狀,分析影響網絡統考合格率的原因,為探討出解決問題的對策提供可靠詳實的第一手資料。
二、調查內容與方式
(一)調查問卷設計
為使所產生的調查結果具有真實性和準確性,調查問卷采用了無記名的方式,采取當場填寫,及時回收的方法。課題組自編調查問卷,設計為“大學英語統考(機考)問卷調查”(以下簡稱為“問卷”)。問卷設計為單選題、多選題和開放性題目(自填題),共15個問題,涉及到七個方面,即學生年齡和英語基礎、英語學習的目的和難度認知、自主學習英語的情況、面授出勤率、英語統考的準備與體驗、對教師教學的要求、對學校的教學支持服務的建議。
(二)調查對象
此問卷針對在克拉瑪依電大的開放教育和網絡教育的本科生進行的調查研究,涉及到開放教育的2009秋的學前教育和小教、2010春社區管理、2010秋的漢語言文學、護理、2011春的會計學,網絡教育的2009秋采油工程、2010秋資源勘查工程、安全工程、土木工程、地質勘察、2011春行政管理、工商企業管理等專業。在2011年9月和12月考試結束后,兩次共發放問卷145份,收回142份,除去無效問卷,最終獲得有效問卷136份,有效率為93.7%。被調查者中男生占52.5%,女生占47.5%。開放教育類別的學生占37.8%,網絡教育類別的學生占62.2%。
(三)調查方式1.問卷調查將問卷通過考務辦和任課教師發放給被調查的學生。
2.訪談
與部分學生面談,聽取他們在學習和統考備考的心得體會。與任課教師交談,了解學生出勤和學習情況。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學生基本情況
1.學生的年齡和英語基礎
問題1針對學生的年齡和英語基礎而進行的調查。接受遠程教育的學生基本上是在職人員,根據我們的問卷,年齡在20到25歲的占27.3%,26到30歲的占32.5%,31到35歲的占26%,36歲以上的占14.3%,由此可見,遠程教育的本科學生的年齡段主要集中在20~35歲之間,平均年齡在30歲左右。他們入學成績低,英語底子薄,基礎差,尤其是掌握的詞匯量非常有限,單詞不到2500個的占65%左右,而考試大綱要求是3000個。詞匯是學好英語的關鍵,沒有一定的詞匯,就難以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和統考的合格率。基礎差的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不足,對統考充滿了恐懼感。
2.學生英語學習的目的和難度認知
問題2涉及到對英語學習的目的的調查,結果顯示,為將來更好地學習的占44.8%,為以后工作的需要的占4.1%,為了應付考試和拿畢業證的占51.1%。由此可看出,半數以上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英語的考試以便獲得文憑,因此在業余時間學習英語就不足為奇。配合訪談發現,個別學生宣稱參加學習就是為了混文憑來的。這種不良的學習動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語言學習的效果和成績。英語學習的難度認知就是對學習英語難易程度的自我感覺。問題3針對英語學習的自我感覺和學不好的原因的調查,結果表明,有2.8%的學員認為學英語輕松,33.3%的感到教材很難,58.3%的覺得只是記憶困難。從學生的自我感覺,可以看出他們學習英語的困難很大,一方面是英語基礎薄弱,另一方面是學習英語用處不大,多為考試,缺乏學習的內在動機。學不好的原因可歸納為三個方面:不夠努力(占50%),單詞太多,課文太長(占32.4%)和不感興趣或沒有語言天分(占17.6%)。不夠努力反映出學生用于英語學習的時間和精力不多,學習的主觀意識不強。根據我們對未能通過統考學生的統考成績的歸因的訪談發現,28%的考生歸于工作性,25%歸于家務事,47%歸于沒有認真努力學習,這與50%的問卷結果大體接近。單詞太多,課文太長,表明了學生的英語詞匯量少,影響了對課文的理解。不感興趣或沒有語言天分,使學生在英語學習中遇到困難不能及時解決,導致考試的不順,產生挫折感而喪失興趣。
3.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情況
根據問題4,學員在家每天(周六周七和節假日除外)自主學習英語的平均時間在兩小時(含兩小時)以上的占7%,一小時到兩小時的占32.4%,半小時到一小時(不含一小時)的有38%,不到半小時的有22.6%。這些數據表明每個學生學習的時間差異很大,半數以上沒有全身心投入到英語的學習中,自主學習的意識不強,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有待提高。
問題5顯示,學生自評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強的占6.8%,一般的占44.8%,薄弱的占48.4%。這就說明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依然薄弱,自主學習的方法和策略有待于改進,能力需要加強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制約受到多年的傳統的教學模式和學習形式的影響,除此之外,一些學生對自主學習存在偏見和抵制,他們不可能做到真正的自主學習。
4.學生面授輔導的出勤率
問題6就在職學生在學校集中面授輔導的出勤率進行調查,有15.4%的學生從不來上課,37.8%的學生很少來上課,多次來上課的有18%,每次來上課的有28.8%。這說明了每次上課學生的出勤率不到50%。根據我們對任課老師的交流,學生每次來上課的出勤率還要低,不到45%,有時為零。出勤率低,原因很多,有工作方面的,有家庭方面的,但更多的是個人原因,面授意識淡薄,加之,少數人自知基礎差,來上課也是聽不懂,選擇了放棄來上課。
5.學生應對統考的備考情況
問題7調查學生對統考的題型、題量、時間、各題的分值的了解程度,結果顯示完全了解的學員占34.3%,了解一些的占51.4%,不了解的占14.3%。這表明了大部分學員對統考的考試形式等還沒有全了解或了解不夠,說明了我們(任課教師、班主任、學校教學支持服務)的工作做得不夠,不細。
問題8調查學生統考考前復習的主要方式,結果顯示,42%的學生自主學習網上的教學資料(文字和視頻),61%的自己看書,做模擬練習,17%的沒有進行考前復習。這樣一來,沒有經過精心計劃,周密的復習,任課教師的指點和答疑,去參加考試,結果可想而知。
6.學生對統考題型的體驗
當問題9問及“統考中的六種題型,哪幾部分最難”時,在前三項中,38%選寫作,其次是閱讀理解,占26.7%,然后是詞匯與語法24.3%。由此可見,這三種題型是統考中最讓學生頭疼的,尤其是寫作。誠然,在我們的遠程英語教學中,寫作也是學生的一大弱項,缺乏面對面的親自的詳細的指導。在考試中,可看到60%以上的學生是沒寫幾句話,甚至是一片空白。學生沒選完型填空,是因為從2011年4月起,網考辦采用了新題型,5個空,給5個詞,并且難度系數較以前大大降低。
當問題10問到“對大學英語統考的心理感受”時,有14.1%的學生選填“太難”,52.1%選“難”。33.8%選“一般”,讓我們大為吃驚的是沒有一人選“容易”。從心理感受角度,一方面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的英語水平較低,基礎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反映出統考題難度系數高于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和預期值。這也是大部分在職學生難以通過統考的寫照。
(二)教師教學情況
1.對教師教學的調查
問題11的第一問希望老師怎么講授英語,才能接受。41.4%的學生選擇“注重語法”,34.3%選“注重閱讀”。由此看來,成人學生學習英語仍然側重于語法的講解和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當本題第二小問,“你認為現在的英語教學,應側重書本教學還是應試教學”,回答前者占7.1%,后者17.1%,二者兼顧達75.8%。這說明目前面臨大學英語的網絡統考,學生還是希望我們英語教師在把握課本知識的教學的同時,應把有關統考方面的知識點結合起來,也就是“立足于課本,面向統考”,這對英語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學習書本的同時,能夠順利通過統考是在職學生所關心的一件大事。
問題12是一道開放性題目,目的在于了解學生對教師教學的意見和建議。歸納起來,學生回答的要點有:積極組織教學活動,關心所有同學;因人施教,對內容講解得再詳細一些;突出考試重點內容;引導學生自主復習,及時解答疑問。從學生的要求看,我們教師在教學中總的說來做得不錯,但是還不盡他們人意。對于遠程教育的學生來說,教師的任務就是服務學生,盡量滿足他們的要求,使教學和統考達到完美的統一。
2.面授教學課時量
問題13調查的是學生認為每學期英語教學課時量的合適度。結果顯示,70%的開放教育的學生認為每學期至少為36課時;網絡教育的學生認為至少18個課時合適,這說明了學校安排的面授輔導課時數不夠。以我校為例,開放教育每學期實際面授15課時,網絡教育為9課時。教師要把中央電大的《開放英語》3和4教材,網絡教育的《大學英語》的全部內容透徹地講解給學生,是不可能的,教師任務重,壓力大,只能在有限的面授課時內加大教學章節的跨度,把教材的重點、難點進行簡單串講,其余的內容只能留給學生自己學習。根據我們的訪談,無論是開放的還是網絡的學生都認為在統考考前,學校非常有必要額外增加10到12課時,用于模擬題的講解和問題的解答。適量的面授課時,對保證教學質量和提高考試成績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三)學校的教學支持服務情況
問題14是一道開放性題目,調查學生認為班主任在統考中的作用。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多與學生溝通交流,及時通知統考情況;督促復習及考試注意事項;協調學生與任課教師和學校三方之間的聯系。問題15也是一道開放性題目,目的了解學生對學校的意見、要求或建議,主要有三點:上課盡量安排在周末;繼續加強推廣學習經驗;及時更新統考信息,對網考進行組織培訓,考前多增加輔導課時。
四、調研結論
依據調查情況和調研結果分析,筆者得出以下結論:
關鍵詞:互聯網+;英語教育;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5-014-01
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不斷發展,互聯網及云計算技術已經影響到民眾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處在教育改革時代的中國高等教育,融合 “互聯網+”創新思維模式,也找到了一個自身完善和發展的契機,“互聯網+教育”也成為了時下教育產業里面,比較受歡迎的發展路徑及創新著陸點。
一、“互聯網+教育”發展現狀
國內“互聯網+”理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它已經影響到了所有的行業,細數近幾年的成功企業,它們要么是立足互聯網及云技術,把互聯網思維應用到極致。在教育領域,越來越多的創業型公司將未來發展方向定位到面向中小學、大學、職業教育等多層次人群開放課程。各種教育網站、APP不斷推出,但往往同市場預計大相徑庭。
業內學者認為“互聯網+教育”將作為現代教育的一次升級、一次進步,“互聯網+”不會取代傳統教育,而且會讓傳統教育煥發出新的活力,使學校教育更加多元化,更加立體化。在筆者看來,“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教育的互聯網化是大勢所趨,但傳統教育和創新思維需要有機結合,共同推動行業的進步,這才是 “互聯網+教育”的必然選擇。
二、傳統英語教育發展瓶頸
1、過于注重應試教育
目前的高校中,無論是學生選拔,還是博士或碩士錄取,都將英語成績作為僅次于專業課成績一項重要考核依據。因為這個導向的影響,無論是高校教師,還是學生本身都將英語的應試能力作為自己英語學校學習中的重中之重,在高校教學活動中,更注重的是學生的詞匯量的積累,而不是活學活用,對于那些很難量化的英語實踐應用能力,卻不關注。就算是學生自己想要去學習,也缺少合適的平臺和機會。
2、缺少實踐應用的機會
總的來看,目前的高校英語教育中,對于英語能力的實踐應用,無論時教學規劃還是教師的實際教學效果,缺少應有的關注和重視。隨著信息渠道多元發展,很多學生對自身發展規劃過程中,已經意識到實踐能力不足的等問題。但因為沒有合適的機會和平臺來鍛煉和實踐,讓他們很難去提升自己的英語應用能力。
3、學生課余時間缺少明確的規劃和指導
對于在校大學生來說,英語是一門重要的課程,同時也是當代大學生核心技能的一種體現。但從目前高校對于英語學習的課時安排來看,往往是不足的,這樣雖然給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但缺少明確的規劃和指導,沒有給學生提供相應的渠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時候,遇到相關問題和困惑也沒有好的于教師溝通的平臺和途徑。
三、“互聯網+英語教育”應用路徑
1、校園英語教育輔助平臺
平臺不僅指傳統意義上的英語專業學生, 而且覆蓋所有在校學生、研究生及教師,校園內部英語教育輔助平臺就算利用網絡開展教學輔助活動的內部,搭建學生及教師溝通活動的平臺。作為輔助教學平臺,同時也可實現學習資料共享、師生互動、學生互助等功能系統等。同時, 發掘對內網絡教學系統的時效性、動態性、開放性, 突破傳統的E-mail 溝通機制, 開發新型的網絡溝通渠道, 時效、動態地對學生在教學中提出的問題進行在線回答。
2、手機應用軟件
相關報告顯示,中國智能手機用戶初次跨越5億人,移動應用(App)規模已累計跨越400萬個,其中也不乏教育相關類的軟件,雖然質量和實際使用率參差不齊,但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移動應用(App)必將成為一個英語學習的重要載體。相對應其他途徑,智能手機中的學習應用軟件,有著不可比擬的天然優勢,靈活、便捷,隨時隨地的自助學習。
3、公益性英語學習平臺
相對于前兩者,公益性平臺更具有交流和互動性,可廣泛的滿足校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需求。學生可以利用平臺廣泛涉獵,在獲取專業知識、相關資料和方法的基礎上,了解相關資訊、與任意地方的小伙伴交流互動。消除高校學生外語學習過程中的封閉性,創造實踐及應用的機會,學習新的方法,獲取學有所成者的心得。此外,平臺也同樣可以有相互鼓勵、支持,獲得自信的功能。
4、專業性英語學習平臺
對于專業英語的學習,是各高校英語教學中容易忽視的。國家對于專業英語學習,并沒有明確的教材要求,而且高校的相關教師資源也是稀缺的。這一類按照學科細分的英語學習平臺,將會很好的彌補高校教學中的不足,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一類平臺的構建,可以讓學生更好學習本專業英語,真正的提高了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
人類歷史上的每一次進步,都同科技的突破密不可分。第一代教育以書本為核心,第二代教育以教材為核心,第三代教育以輔導和案例方式出現,如今的基于互聯網及云計算技術的第四代教育,才是真正以學生為核心。在“互聯網+”時代的大背景下,高校學生的英語學習模式會更加多元化,更具時效性。而如何將這些全新的英語學習和教育模式于傳統英語教學有機結合的路徑,則是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們需要探索和思考的。
參考文獻:
[1] 安向東等.談互聯網與高等教育[J],鄭州紡織工學院學報,2001,(6)
[2] 倪政林.網絡教育與傳統教育優勢互補研究[J].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4.
關鍵詞: 教師培訓 中小學英語師資網絡培訓體系 構建
隨著網絡技術、信息技術和通信系統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網絡教育飛速發展,成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力量,在當前的教育改革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教師素質問題已經受到了普遍關注,教師的能力和素質決定著教育改革的成效。提高教師素質,完善的培訓體系將發揮重要作用。利用網絡對教師進行在職教育和培訓是提高現有教師的素質、培養合格的未來教師的有效途徑。教師培訓既是教師自身發展的需要,又是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教育改革成功的關鍵。
一、基于網絡的教師培訓的必要性、可行性
目前,我國的教師培訓工作主要是下面三種模式:一是由專門的培訓機構,如各級教育學院、教師進修學校等進行培訓;二是由高等院校特別是師范院校進行的脫產或函授形式的學歷教育;三是由學校自己組織的培訓活動[1]。這種傳統的教師培訓手段和封閉的培訓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代和未來教育的要求,特別是現有的一次性的教師培訓方式早已不能滿足學習型社會和終身教育體系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
目前,我省中小學英語教師,特別是農村中小學教師整體學歷層次低,缺乏教育教學理論知識及教研能力。而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外語教學質量的高低的公式(教學質量+[學生(1分)+教材(2分)+環境(4分)教法(3分)]×教師素質),可以發現,影響教學質量的諸因素中,教師素質的影響力是最大的,所以要適應并做好我省現代中小學英語教學工作,提高我國中小學英語教師自身的素質是關鍵。在這種新形勢和新問題面前,我們必須尋找和探索新的中小學英語教師培訓模式和方法。
教育部2003年制定的新的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的重要項目之一的全國教師教育網絡聯盟計劃是推進教師教育創新和建立教師終身學習體系的一項宏偉事業。實施教師教育網絡聯盟計劃,充分借助現代遠程教育手段,打破時空阻隔,使不同地域的教師共享優質教育資源,為教師終身學習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服務,是大規模開展教師繼續教育,大幅度提高教師尤其是農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有效途徑。
近年來,云南省教育信息化建設也得到較快進展。各個地市已基本建成教育城域網,高等師范院校的校園網、廣播電視大學的開放教育網已初具雛型。教師教育系統、衛星電視網與計算機互聯網即“人網”、“天網”、“地網”之間的有效整合與溝通,為中小學英語教師進行專業和技能方面的繼續教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網絡培訓的優點
網絡具有資源豐富的優勢、個別化的特征、交互性的功能和共享性的特點[2],不僅對教育領域中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形成了一種強勢沖擊,而且對傳統的教師培訓變革與創新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網絡環境下的教師培訓具有如下優勢。
1.網絡的快捷性有助于增強教師培訓的實效性和高效性。
利用網絡信息傳輸速度快、信息量大、交互性強、實時視頻傳播面廣和聯絡及時、不受地域限制等優勢,網絡環境下的教師培訓,能夠促進廣大教師加快教育觀念、專業知識和教育技術的更新,拓展教師獲取知識、接受新技術和新方法的渠道,增強教師培訓的實效性。網絡培訓借助系統優勢與現代教育技術,在同等投資狀態下,使參訓人數呈幾何級數增長,增強教師培訓的高效性。
2.網絡的開放性有助于教師自主學習。
傳統的教師培訓,由于受到場地、師資和設備等條件的限制,不能滿足廣大教師各自不同的學習需求,教師不得不按照一個相對統一的內容、統一的進度和統一的程序,被動地接受培訓。采用網絡開放式的培訓方式極大地拓展了培訓的時空界限,參加培訓的教師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在任何地點借助計算機網絡接受培訓,而且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機動、合理地安排培訓時間,充分發揮學員繼續教育的自主性,培養學員的主動學習意識和創新意識,真正實現教師培訓的個別化學習、交互協同性學習、發現學習和研究性學習。
3.網絡的互動性有助于豐富教師培訓的方式。
網絡為每位教師提供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通過網絡教師可以獲得高質量職業培訓的機會。同時網絡為教師的交流協作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網絡培訓可以為教師提供在線的課程和研究班、后續的討論和輔導,以及與專家和同伴的討論與合作。更重要的是網絡學習方式使教師在學到所需知識的同時可以學會利用網絡進行學習的技能并且對網絡學習有切身體驗,從而獲得感性認識。
4.網絡的豐富性有助于推進教師進行教學改革。
網絡的豐富性可以培養教師的信息能力和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組織教學的能力。教師親身參加網絡學習,有切身體會,有利于教師在實踐中利用網絡或其他媒體開展教學活動,可以對教學改革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交流方式的變革。
三、中小學英語師資網絡培訓體系的構建
國際上師資培訓已走上了網絡科技時代,網絡培訓已成為國際化趨勢。當前,我國信息技術飛速發展,正在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工作、生活和學習方式。信息技術的滲透必然會引起教育領域的變革,要求教師具備整合信息技術與課程的能力。因此,構建網絡化師資培訓體系是我國新課程師資培訓高質高效開展的保證。
1.對教師進行思想認識上的培訓,認識到網絡培訓的重要性。
要讓教師樹立正確的信息技術教育觀,明確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必須以現代教育技術為基礎,明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任務,明確教育教學網絡化是教育教學改革的必然發展趨勢。要通過培訓使教師改變傳統教育思想,加強網絡學習和網絡研討,并能將信息技術廣泛應用在教育教學中。
2.利用教育網絡資源,形成與新課程理念相適應的新的教師培訓體制。
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通過可以改進培訓內容和形式,切實提高培訓質量,建設一支具有先進教育理念和現代教育技術的教師隊伍,形成與新課程理念相適應的新的教師培訓體制。新課程師資培訓要體現“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理念,以提高信息技術能力為重點,讓廣大教師進行研究型學習、資源型學習、合作型學習,為他們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奠定信息技術能力的基礎[3]。通過利用現有的網絡信息技術條件,對廣大中小學英語教師進行針對性的英語語言意識、文化意識培訓,英語語言知識、英語語言技能培訓;簡單的基礎性的兒童心理語言學、語用學知識培訓;中小學英語教法藝術的培訓。爭取在短時間內培訓出合格的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師:德、智、體、美等幾方面全面發展,具有教育創新能力、持續的自主發展能力,既掌握英語專業知識又了解英語內含的文化,既掌握英語的思維方法和學習英語的策略,又廣泛學習與英語有關的教育、心理、社會語言等學科理論,具有現代科技知識和現代思維方式的教育家型中小學英語教師。
3.倡導教師走進新課程實踐。
新課程倡導教師在教學中大膽使用信息技術,采用信息化的現代教學模式。因此,師資培訓要配合新課程的推進,實現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高與教學模式轉變的同期互動,促進信息技術與課程的全面整合,最大限度地發揮網絡的“輔助”作用,進而全面提高云南省中小學英語教師的教學改革意識,以及教育理論素養、英語語言和文化素養、漢語語言和文化素養。同時,培訓者要深入基層學校,深入教學第一線,指導教師組織信息化教學活動,幫助教師將信息素養的培養融入教學各個環節中,提高中小學英語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
四、結語
網絡的資源豐富性、個別化的特征、交互性的功能和共享性的特點,使網絡教育成為21世紀成人教育的新陣地,更是教師培訓的主戰場。因此,教師培訓要充分利用好網絡這個有利的平臺,克服傳統教師培訓的不足,促進網絡環境下教師培訓的革新,構建高效的中小學英語師資網絡培訓體系,推進網絡環境下教師培訓工作的開展,從而使教師教育沿著健康的軌道從國家化走向國際化。
參考文獻:
[1]楊成錢.網絡環境下教師培訓的革新[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6,(7).
關鍵詞:意象圖式;泛讀課程;圖式層級教學模式
作者簡介:張凱宇(1975-),女,甘肅蘭州人,甘肅農業大學外語學院,副教授。(甘肅 蘭州 730000)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農業大學英語泛讀重點課程建設項目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34-0231-02
泛讀課程在英語專業的閱讀教學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它既能體現出授課教師對英語的知識、能力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師對英語國家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藝術、宗教等方方面面的了解和熟識程度,更能折射出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先進的教學理念結合得當的教學方法會引導成功的教學模式,并帶來更為優異的教學成果。在這一過程中,如何探究出有效的教學模式成為了英語專業泛讀課程教學中的首要任務。
縱觀英語泛讀課程的過往研究,學者們主要圍繞網絡環境下的教學的學時安排、閱讀技巧等問題進行分析,對該門課程的教學在微觀的方法技能層面起到了一定的指導作用。如:羅穎[1],陳曉[2],魏立、徐銘應[3],鄭雙濤[4],李志榮、孔惠潔[5],王守仁[6],陳許[7]等。但是,對于泛讀課程在宏觀層面的方法論探討學者們并未達成一致。鑒于此,本文以認知心理學和認知語言學中的意象圖式理論為指導,以甘肅農業大學英語專業泛讀課程的教學和考試、考核成績為數據支撐,綜合分析了意象圖式理論對英語專業的泛讀課教學所起到的宏觀指導作用,構建大學英語專業泛讀課程的圖式性分級教學模式,以期在宏觀的方法論層面為該類課程的教學模式和教師的教學工作引導探路,同時促進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和專業知識積累。
一、意象圖式理論簡介
“圖式”(Scheme,Schema)是心理學術語,指人們在感覺、知覺和表象的基礎上,把有關經驗和信息加工組織成某種常規性的認知結構,能夠較為長期地儲存于記憶之中,具有概括性和抽象性。古希臘的哲學家以及康德、巴特萊特、皮亞杰、菲爾墨等學者都對其做出了論述。當代認知語言學接受并發展了圖式理論,形成了認知語言學框架下的意象圖式理論。[8]
認知語言學認為,人類在與客觀外界以及人類自身教學互動體驗的過程中獲得對客觀外界的認識,經過范疇化的認知過程,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就會以抽象的圖式形式存在于人們的頭腦中。圖式就是指,人們把經驗和信息加工成某種常規性的認知結構,可以較為長期地存儲于人類的記憶之中。在認知語言學領域,Lakoff & Johnson[9]、Lakoff[10]、Talmy[11] [12]、Croft & Cruse[13]以及Langacker[14-16]等都曾詳細論述過圖式的概念,認為圖式不僅限于某一具體的體驗或活動,更具有概括性、抽象性、規則性和結構性,與特定環境無關,同時還具有無意識性。
Lakoff & Johnson[9]首次將“意象”和“圖式”這兩個概念結合而成“意象圖式”,并將其應用到隱喻分析之中,初步形成了認知語言學框架下的意象圖式理論。他們又基于體驗哲學再次詳細論述了“意象圖式”,認為其是在人們日常的感知互動中反復出現的、比較簡單的動態樣式,有基本和復雜之分。基本意象圖式可相互結合構成更為復雜的意象圖式,經過反復不斷的循環,人們就能基于基本概念不斷形成復雜概念,通過日積月累和文化的沉淀,逐步形成復雜的概念系統。
二、意象圖式理論指導下的閱讀教學模式構建
1.圖式層級教學模式的假設和內容
依照意象圖式理論,本文擬構的圖式層級教學模式有以下幾點基本假設:
首先,人們通過經驗和信息加工形成的常規性的認知結構是以圖式的形式存儲于人類的長時記憶之中的;其次,圖式有基本和復雜之分,在概括性和抽象性等方面具有程度差異,基本圖式可相互結合構成更為復雜的圖式;第三,圖式具有無意識性和習得性,人們將習得的知識存儲為圖式性知識并依據圖式習得新的知識。
基于以上基本假設,圖式層級教學模式具有以下具體內容: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會將閱讀素材中展示的有關某一主題的信息與自身知識結構中已經存在的圖式知識聯系起來。這些圖式知識可以是人們直接對外部客觀世界的感知體驗,也可以是間接的學習積累所形成的。通過將當前閱讀任務與已有圖式知識的聯系,學生會依照已有圖式,或以已有圖式為認知參照和背景信息來理解閱讀素材中出現的當前閱讀任務。據此,已有的圖式結構在此次閱讀任務過程中會發生補充和擴展。同時,補充和擴展之后的圖式知識又會成為下次閱讀任務中的背景知識結構。經過反復不斷的循環,學生就能基于基本圖式知識的不斷發展形成復雜圖式知識,從而實現對閱讀任務由易到難的認識、閱讀能力由低到高的發展,并逐步建立起由基本到復雜的概念知識體系。
2.圖式層級教學模式在泛讀教學過程中的實施
英語專業的泛讀課程一般分四個學期完成。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我們發現學生的認知缺乏是影響閱讀和作出準確判斷的重要因素,由此我們著力在這一環節進行改進,以意象圖式理論為指導,采用任務型教學法,借助多媒體輔助課題教學,以期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閱讀興趣,培養學生假設判斷、分析歸納、推理檢驗等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增強語感,擴大詞匯量,增加英語國家文化背景知識。
首先,將《英語泛讀教程》四冊書中的72個單元的教學內容根據每個單元文章所涉及的主題分為:科普知識(19篇)、社會生活(17篇)、教育心理(10篇)、文化歷史(9篇)、文學藝術(7篇)、法律政治(6篇)以及宗教哲學(4篇)7個總的話題。依據圖式層級教學模式,人們對這7個不同話題的認識就構成了7類最具概括性的基本圖式。在具體教學中,分話題進行集中教學。
其次,將四冊書中的相同主題的不同文章按照語言知識點、信息包含量等的難易程度進行排列,并在第一次出現時按照知識的漸進過程傳遞給學生,這一做法也正符合指導本課題的圖式層級教學模式:基于同一主題的閱讀文章屬于同一個認知圖式框架的理論指導思想,按漸進的過程傳遞是基于認知圖式具有基本和復雜之分,圖式之間有精細度/抽象程度的差異,可分為上位圖式和下位圖式。
第三,在具體教學過程中,遵循圖式層級教學模式和圖式習得規律,先教基本層次的閱讀素材,并采用反復呈現同一基本圖式范疇的閱讀素材方法,以達到對基本圖式的理解和習得。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高閱讀素材的難度,進而擴展和豐富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相應的圖式知識,達到對原有基本圖示知識的發展。學生頭腦中已有的基本圖式知識,使其作為理解難度較高的同一主題閱讀素材的背景知識,為當前任務的完成提供圖式知識參照。
3.教學結果的考評和反饋
依據以上圖式層級教學模式和具體教學實施策略,詳細記錄了甘肅農業大學外語學院2009級、2010級和2011級6個班的泛讀課程教學活動,并對比分析了新的教學模式指導下的閱讀教學與傳承的閱讀技巧主導下的教學模式。現將本課題項目組設計的新理念——圖式層級教學模式的教學結果分析如下:
首先,就學生對知識結構框架下的閱讀材料而言:通過三個年級的圖式分級教學以及有效的評價設計,發現學生對人文類的閱讀材料,諸如社會學、哲學、法律、藝術以及教育學等,在考試中分數提高明顯,平均成績在前測的基礎上提高將近10%。而對自然科學類閱讀材料,由于學院98%的學生是文科背景,再加上對自然科學書籍的閱讀又很欠缺,因而造成在此塊的測試成績不是很理想,但經過分層訓練后,還是有緩慢的提高,平均成績在前測的基礎上提高了3%。
其次,就學生的學習動態監控而言:通過對三個年級學生要求每周做一次讀書報告,學生的閱讀習慣基本養成,閱讀平均速度比前測的速度快將近2分鐘,準確程度也相對應提高,對閱讀技巧的熟練程度也有較大幅度的提高。在教學中針對不同體裁和內容,將英語閱讀技巧進行融合處理,使學生逐漸了解和理解閱讀技巧的輔助作用。
第三,就學生的課堂學習有效性而言:三個年級共性的問題是,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通過閱讀來擴大英語詞匯量的優勢,對泛讀詞匯學習的有效性還不夠,因而在測試中對詞匯題的把握非常不理想,近三年平均成績只提高0.5。
三、結語
本文以認知心理學和認知語言學中的意象圖式理論為指導構建了閱讀課程的教學指導模式——圖式層級教學模式。以甘肅農業大學英語專業泛讀課程的教學和考試、考核成績為數據支撐,綜合分析了圖式層級教學模式對英語專業的泛讀課教學所起到的宏觀指導作用,從學生對知識結構框架下的閱讀材料、學生的學習動態監控和學生的課堂學習有效性三個方面進行了分析總結。結果證明,圖式層級教學模式能有效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和專業知識的積累。
參考文獻:
[1]羅穎.英語專業泛讀教學中的文化教學[J].海外英語,2012,(6).
[2]陳曉陽.英語專業泛讀課堂環境下詞匯附帶習得效果研究[J].海外英語,2010,(10).
[3]魏立,徐銘應.英語專業泛讀教學之我見[J].中國校外教育,2009,(4).
[4]鄭雙濤.英語專業泛讀課的教改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05,(12).
[5]李志榮,孔惠潔.英語專業泛讀網絡教育嘗試[J].外語電化教育,2003,(1).
[6]王守仁.網絡環境下的英語專業泛讀課教學研究[J].外語界,2000,(1).
[7]陳許.英語專業泛讀教學的思考實踐[J].山東外語教學,2000,(6).
[8]王寅.認知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學與出版社,2007.
[9]Lakoff,G.& M.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10]Lakoff,G.Women,Fire,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 [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11]Talmy,L.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Vol.I)[M].Cambridge,MA:MIT Press,2000.
[12]Talmy,L.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Vol.II)[M].Cambridge,MA:MIT Press,2000.
[13]Croft,W.& D.Alan.Cruse.Cognitive Linguistics[M].CUP,2004.
[14]Langacker,R.W.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vol.I: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M].Stanford,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