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互聯網科技創新

互聯網科技創新精品(七篇)

時間:2023-08-28 16:28:3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互聯網科技創新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互聯網科技創新

篇(1)

關鍵詞:科技創新;信息服務平臺;泰州市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6)33-0281-02

泰州市科技創新信息服務平臺是一個開放式的資源對接平臺,在整個行業的科研管理提升和生產制造業的科技創新中,打造了最優的線上線下資源對接。平臺主要為企業找技術、找專家、找項目,為企業提供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共享服務,幫助企業實現網上交易,并且定期舉行網上科技洽談會。對于高校、研究機構來說,是一個展示科研成果的平臺,合適的項目能夠被孵化為相應的產業;對于企業來說,則是一個解決企業技術難題的平臺。

1 泰州市科技創新信息服務平臺的實現目標

泰州市科技創新創業信息服務平臺是以資源整合為基礎的創新型信息服務集成。宗旨是“優勢互補、互惠互利、資源共享”。該項目從科技促進創業入手,利用目前高速發展的互聯網及通信技術,并投入開發應用。在此基礎上,提供線上及線下交流溝通和信息共享服務。此平臺通過建設服務機構庫、人才庫,打造移動互聯平臺、綜合信息服務共享平臺、信息交互平臺,構建科技創業服務體系和輻射網絡,解決了創新創業者在創新過程中資源共享不足、信息不對稱、創新內容與市場需求不適應,協同互動不通暢,創新合作不對位,技術供給與技術需求不匹配,創新成本高等問題。[1]

2 泰州市科技創新信息服務平臺建設思路研究

基于“互聯網 +”行動計劃的實施,泰州市科技創新信息服務平臺緊緊依托互聯網技術,提供了良好的互聯網線上交流載體,實現科技創新資源共享化。構建該平臺需要從開發平臺的選擇入手。科技信息服務平臺是面對創業導師、服務基地、平臺和創業者的信息服務體系,因其便捷、穩定的特性能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同時,能夠方便構建良好的人機交互界面,所以選擇主流的軟硬件開發平臺。[2]另外,由于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因此該平臺是基于 Web 的應用,原因在于該平臺還要滿足良好的互聯網和移動平臺無縫對接。

2.1 通用數據訪問層的設計

在實踐的應用中,由于平臺需要不斷地應對各種應用需求,因而在設計數據庫訪問時需要融入分層設計理念,將數據庫訪問層設計成業務邏輯層和數據庫之間的媒介,數據信息可以直接通過數據訪問層進行業務邏輯層的訪問。也就是利用 ADO 實現數據庫訪問層的設計。本平臺選擇 數據庫訪問模型,以便于切實完善對數據庫的訪問。這種模型提供與 .Net 框架無縫對接,同時還支持Internet 上的多層應用程序的功能。具體的設計如下:根據客戶需求及時切換服務實時模型,同時修改客戶端代碼;為不同數據提供獨立的程序數據服務,因此能保證 Web Service 的獨立;客戶端調用采用透明接口的方法,從而保證客戶訪問數據庫能方便快捷。

2.2 系統應用界面的設計

前臺網站和后臺管理系統構成了泰州市科技創新信息服務平臺的應用界面。前臺網站主要是面向客戶而言的,主要包括注冊用戶的接口,包括單位用戶和個人用戶。[3]其中個人用戶主要是獲得服務,包括導師信息填報、問題咨詢、信息展示以及相關資料的查詢等;而單位用戶在處理上述的權限之外還享有平臺申報、項目申報以及科技創新創業需求征集等權限。

3 泰州市科技創新信息服務平臺建設的保障措施

構建科技創新信息服務平臺除了要設計完善的平臺系統之外,還需要做好系列的保障措施。從而保證系統平臺平穩的向前發展,綜合性線上服務于科技創新。主要有如下保障措施:一是依托基地、服務平臺資源,加強科技創新夢想基地和服務平臺的交流、互動。[4]服務平臺的信息整合包括對創新創業夢想導師、創新創業夢想孵化器及創新創業夢想服務平臺的信息采集,服務情況的記錄和宣傳、動態服務過程的跟蹤。信息采集包括分為靜態信息和動態信息兩個類別,線上信息和線下信息兩個方面。線上信息可以分析和記錄在線的交流溝通服務系統,線下的服務內容就需要專人跟蹤采編服務者和服務對象。因此,內容獲取是項目成功的重要因素;二是政策支持,拓寬渠道。科技創新信息服務平臺離不開政府的有力引導,政策、資金的支持,其中后續的運維保障是關鍵,因此需要建立專門的保障制度和完善的保障體系;三是加強信息安全保障。為了保障科技創新信息服務平臺功能的有效實現和數據安全,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體系。具體就是制定完善的信息安全制度、選擇性能完善的設備、提高人員的安全意識、做好系統的開發與維護工作等。

4 結束語

泰州市科技創新信息服務平臺是為創新創業者提供線上線下一體化,全要素創業扶持與服務的眾創加速平臺,為創新創業者打造了一個創業知識分享、創新創業者社交以及創新創意碰撞的線上活動空間。在這里創新創業者將獲得創業加速能力、創業承載能力、開放支持能力、輻射帶動能力、教育培訓能力等的全方位支持。它的建設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它的重要性,努力營造適合泰州地區科技創新的社會氛圍和“互聯網 +”的環境,積極落實國家關于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工作要求,利用科技創新信息服務平臺的建設,有效整合資源,實現以“互聯網 +”模式來搭建實時信息溝通和互動通道的橋梁,為泰州市科技創新夢想工程的順利開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 王杉,孫滔.移動互聯網下科技查新服務平臺的研究與設計[J]. 計算機技術與發展,2015(5).

[2] 王炎.“互聯網 + ”視角下科技型知識服務企業的服務創新研究[J].情報雜志,2015(8).

篇(2)

目前,社會經濟與文化的相互滲透、相互促進已經成為一種趨向,其是現代經濟進步的顯著特征,創意經濟時代已經到來。一方面,作為人類社會的一個重要組成,文化場域已經不可避免地要與經濟場域相融合,只有在不同行業交織發展的基礎上才能創造良好的經濟發展態勢,為市場經濟機制的有序運行提供充足條件。作為文化創意產業的一種,互聯網發展的核心在于創新,其不再簡單籠統地受到傳統文化產業的約束,其需要及時適應全新的產業形態打造創新概念,利用新意贏得市場,開創新生產業實現內在價值的提高。除此以外,互聯網創新打破了常規的工業發展模式,在不斷變動的創意設計、策劃、營銷以及消費中實現了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其滿足創意經濟時代的客觀需求;另一方面,隨著消費主義在全球的蔓延,互聯網的創新發展在消費社會的基礎上贏得了最佳時機。由于人們消費的產品不僅包括物質,同時還包括廣告、影像、符號、品牌、欲望等等,這使得消費的社會文化意義開始強調人們對于社會分層的追求,使得階級差異日益顯著。互聯網作為抽象消費的直接生產者,可以為其提供強大的產業支撐。也就是說,互聯網的創新實現了人們希望借助抽象消費消除內心焦慮的愿望,為人們獲得一定的自尊感和安全感提供了技術力量,為創造和諧的創意經濟時代起到了推動作用。

二、科技與傳播融合視角下的互聯網創新發展的路徑探討

企業一切的經營行為本身就是媒體與符號,在科技與傳播日益緊密的今天,促進互聯網的創新發展不僅有利于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同時對于轉變社會經濟結構,提高人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以下將從三個方面一一探討科技與傳播融合視角下的互聯網創新發展路徑,希望可以抓住時代潮流,實現國民經濟的大幅提升。(1)構建文化創意視域下互聯網創新的政策支持體系。為了能夠明確互聯網產業創新發展方向,充分發揮其改善人們日常生活的力量,及時完善相關政策體系,保障支持互聯網產業的和諧發展至關重要。首先,政府應及時建立合作機制,通過構建文化與科技融合的創新體系,為開展互聯網創新項目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支持以及思想指引。例如,在信息產品供給方面,國家支持智能終端產品的研發,通過推進平板顯示創新工程,使得科技與互聯網間的聯系日益緊密,為突破新一代顯示技術,完善互聯網產業配套體系奠定了基礎。其次,政府應不斷完善互聯網創新發展的資金保障機制。政府應將互聯網創新歸入科技研發工程,通過設置技術改造資金、科技專項經費,不斷完善互聯網產業資金鏈,引導、鼓勵更多的技術型人才投入到互聯網產品研發中。最后,政府應不斷加強互聯網創新人才的培養。一方面,政府應引導高校進行相應的專業改革,通過在課程中增設媒體、設計、傳播等新概念,實現更多富有創造力的人才被及時挖掘;另一方面,國家應積極引進復合型人才,通過加強激勵機制,實現互聯網創新環境的不斷優化。(2)文化創意與科技創新的有機融合。文化創意與科技創新作為互聯網發展的必備要素,需要進行有機整合。一方面,文化創意應與技術創新保持同步。文化創意為企業贏得的效益以及競爭力大多源自創意水平,為了更好地發揮創意產品的新鮮性和有益性,互聯網產業應將重點集中于產品的技術研發,盡量避免文化創意的重疊。例如,隨著互聯網的運用,消費者在某些時候也充當了設計者和生產者的角色。因為用戶的參與,SecondLife正在擁有更多的內容。林登實驗室更像是創意平臺,來此消費的用戶在進行自我生產,反過來又刺激了這個產品的品牌度;另一方面,互聯網的創新發展應積極吸收民族特色。我國作為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在長期歷史文化的沉淀下逐漸形成了具有鮮明特征的民族文化。互聯網在創新發展中應及時做好市場定位,與文化特色資源進行有機結合,通過研發既具有中國特色,又擁有時代審美要求的設計,贏得大眾眼球。例如,以追隨者姿態進入移動網絡時代的小米不乏為文化創意與科技創新的完美產物。為什么在短短時間內小米可以成為互聯網行業的佼佼者?主要是由于小米研發的創新點與中國消費市場緊密相關,“為發燒而生”是小米的特色,同樣也是其成為“中國制造”新偶像的著力點,在過硬的科技保障中小米沖出國門指日可待。(3)互聯網在媒介融合中走向創新。互聯網創新之路如果想要更加平穩、持續,不僅需要爭取強有力的外部資源,同時還需加強自身建設,逐漸在媒介融合中走向創新。首先,在差異中尋求創新。在媒介融合時代,互聯網要想突破自我,并不能選擇一味地做強做大,其需要具體分析用戶的內在需求,搶占市場份額,及時站穩腳跟。例如,上海一位工程師將百度和Google的搜索結果創造性地在同一個網頁中展示出來,并取名baigoogledu,由于其不具備一定服務功能,導致該創意只能成為網友評論的話題。其次,緊抓傳播創新環節。隨著新型事物的不斷涌現,互聯網的便捷性、時效性以及互動性被沉寂在手機等移動終端中,要想更快地與媒介融合,互聯網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分解信息傳播中的各個環節,在科技資源的有效整合下求變求新。最后,互聯網產業鏈正呈現大融合的發展態勢。中國互聯網產業鏈目前正呈現出相互割裂、彼此互不鏈接的分散化狀態,為打破此種局限,推動互聯網產業的大融合是當前網絡經營的重點發展方向。例如,AskJeeves雖然是一家小型搜索引擎公司,但是由于與Google重合度不高,所以其為了能夠獲得更多客戶,開始與Google合作。Google獲得AskJeeves客戶渠道,而AskJeeves則在第二年獲得1億美元的收入,其實現了雙贏目標。

三、結語

篇(3)

一、引言

近年來,小微企業特別是科技型小微企業的發展壯大,持續不斷地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注入新的活力,促進國家經濟結構調整,成為推進技術進步最活躍和最具潛力的創新主體。適應力強、成長性好,現在的科技型小微企業,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會發展成為“巨無霸”企業。微軟、中興、海爾、阿里巴巴、蘋果、聯想等知名企業都是依托科技型小微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在世界500強公司中,科技型小微企業也占據了一席之地。科技型小微企業就如同一顆顆種子,有充足的陽光、豐沛的雨露、肥沃的土壤,就能破土而出,直至成長成材。這就是說,推動科技型小微企業的成長壯大可以有效地促進地區經濟乃至國家經濟的發展。

二、創新科技型小微企業金融模式

創新科技型小微企業金融構架,需要組織構架、流程管理以及制度創新三方面的合力作用,關鍵是構筑全方位多角度的金融支撐體系,把針對科技型小微企業的專業金融機構作為支撐點,不斷創新金融支撐體系,推出各種金融創新產品。

(一)互聯網金融支持小微科技企業

傳統科技型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根本原因是融資機構和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這導致雙方信任不足。而基于互聯網建立信用與金融服務平臺能夠使融資機構通過互聯網了解到小微科技企業的信用評價狀況,使金融機構及時進行授信及風控。

互聯網金融支持小微科技企業發展的金融服務平臺已經在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功建立。去年末,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西安平安銀行高新分行聯合推出了“橙e稅金貸”,其是通過提取政府征信平臺的相關信息,評價企業的誠信度,并根據誠信度設置貸款指標。

高新區還與招商銀行等機構基于信用平臺推出了多種互聯網金融服務產品,為小微科技企業提供純信用、低成本、隨借隨還、網上辦理的信用小額貸款。這些創新之舉基于高新區設立的金融與信用服務平臺。目前,該平臺注冊的國內各類金融機構211家,金融產品312種、136家中小微科技企業通過平臺達成融資協議,該平臺作為高新區科技企業信用和融資的線上平臺,將為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發揮重要作用。高新區發展互聯網金融,構建信用體系是一個著力點。從今年開始,區內企業申報事項、享受政策等都將需要在信用平臺上辦理,從而納入高新區的整體信用體系,并最終匯成高新區乃至更大范圍的“大數據”中。從以上信息得知,2015年,高新區推動科技金融發展的主要抓手就是互聯網金融。對于地處西北內陸的西安高新區而言,互聯網金融是實現企業與資本市場對接的最短途徑。

(二)建立專業支行,支持科技創新

專業化機構追求以較小的成本獲得較大限度的收益。對于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信托投資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而言,追求在不斷競爭的市場環境中,在風險可控的范圍內實現利潤最大化。科技型小微企業在科技園區內通過專業化經營、批量化作業不斷減少融資成本,是降低風險、增加效益的必由之路。

現階段,科技型小微企業把商業銀行作為自己的融資首選渠道。專業支行是在目前金融產品缺乏差異化的情況下,專門針對科技型小微企業市場進行細分的金融創新。掌握并推出產品有效滿足其融資需求,為其提供一系列金融產品,包括融資服務,制定服務方案、營銷方案和管理方案,信息,金融與財務咨詢,財務專題培訓,制定發展戰略、授信業務、風險管理以及不良資產管理。其還組織專業力量對中小企業的成長性進行評估,解決銀行與企業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目前,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已經建立多家專業支行,不斷支持科技創新。比如交行于2015年初在綜合支行全面增設小企業業務部,增加31個小微企業專職服務團隊,形成以專業支行為龍頭、綜合支行為補充的重點營銷力量和專業服務優勢。為更好地服務科技小微企業,交通銀行在分行層面設立小微企業營銷支持團隊――小企業業務部,小微企業授信審批團隊――零售信貸管理部。其中,小企業業務部專職負責制定小微企業營銷服務方案,直接參與小微營銷服務,實現分、支行兩級服務團隊的業務聯動;零售信貸管理部負責審查審批小微企業授信方案,實現專業化、批量化、標準化的授信審批流程,提升小微企業審批效率。

篇(4)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網絡經濟;網絡外部性;普惠性;生態圈

一、引言

在網絡經濟和信息技術發展的共同推動下,互聯網已從信息單向傳播的1.0時代,雙向社交互動的2.0時代,逐步進入到以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為引領,與傳統產業緊密結合,以“互聯網+”為代表的3.0時代[1]。在這一時期,互聯網作為生產工具,將在傳統經濟領域形成新型的經濟關系、社會關系和產業發展路徑,甚至導致競爭格局的嬗變[2]。具體在金融領域的表現則是,自阿里巴巴2003年設立支付寶,引爆國內互聯網金融市場后,互聯網金融已擴展至理財、借貸、保險、眾籌、消費金融等領域;全面涉足銀行、證券、保險等主流金融業態;并通過金融科技的應用,逐步形成“互聯網+科技+金融”的新金融形態,改變了傳統金融業的運營模式;而在銷售端,則逐步向信用評級、金融產品定價、風險控制、欺詐識別、投資決策、客戶服務等金融業務的縱深滲透,全面推進金融業轉型升級。同時,業界已認識到,隨著經濟活動及新一代富裕群體不斷向網絡空間遷移,金融活動互聯網化已成為大勢所趨。因此,以阿里巴巴、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通過多種方式獲得互聯網銀行、保險、支付、消費金融等主要金融牌照,并率先進行產業布局。而以中國平安、工商銀行等為代表的傳統金融機構,紛紛將互聯網金融作為重要的戰略發展方向,通過自建平臺、股權投資、戰略合作等多種方式,從技術、商業、市場等多個方面,涉足互聯網金融領域。因此,互聯網空間已經成為金融機構競爭的重要戰場。傳統金融機構正確認識傳統金融與互聯網金融的演進關系,并在復雜的經營和技術環境下,將傳統經濟中的優勢向網絡經濟遷移,成功完成互聯網化轉型,是建立面向未來核心競爭力的關鍵,也是全行業面臨的重大挑戰。

二、傳統金融向互聯網金融的演進研究

(一)傳統金融與互聯網金融之間的關系

一般認為,互聯網金融是指互聯網企業及傳統金融機構,將互聯網和信息通信技術與傳統金融業務相結合,依托互聯網及互聯網思維開展服務,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和信息中介服務的金融業務模式。在便利性、普惠性和收益性等方面為用戶帶來切實的利益[3]。對互聯網金融的研究認為,它雖然沒有改變金融及金融體系的本質功能,但互聯網金融改變了傳統金融機構物理形態、資金周轉速度和市場結構,提升了金融科技應用水平,在我國金融業的利率市場化、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普惠金融、金融業供給側改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積極作用[4-5]。同時,它也對傳統金融機構的展業渠道、存貸體系、理財市場、支付方式等帶來不小的沖擊[6]。從長期來看,由于傳統金融服務方式已不能滿足新時期、新環境下經濟發展的需求,互聯網金融作為一種先進思維和技術的代表,將日益擠壓傳統金融業務的空間。因此,傳統金融向互聯網金融的制度變遷不可避免,當前傳統金融機構應加速互聯網化[7-8]。

(二)傳統金融機構向互聯網金融的演進路徑

對于傳統金融機構向互聯網金融的演進路徑,我國學者主要從三個方面提出了相關建議:一是在交易架構上,傳統金融機構應該在增信、風控和合規性方面,著重建設互聯網業務的交易架構,這是全面轉型的重要條件[9]。二是在業務互聯網化方面,可首先通過發展線上網點、成熟的金融業務,進而發展網絡借貸和電子商務業務,逐步實現向互聯網金融轉型[8]。三是在提升經營效率方面,傳統金融機構應充分吸收并借力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金融科技的發展成果,將其合理應用到客戶拓展、服務效率與質量提升及新型信用體系的建設中,實現降本增效[10]。總體來看,產業界和學術界均已認可互聯網金融在業務層面具有更高的效率,更廣泛的覆蓋范圍,更優質的用戶體驗,更適應新經濟的發展。但對于互聯網金融的優勢及傳統金融的轉型路徑,現有的研究更多是從金融功能、機構和業務的角度出發,對互聯網及相關信息技術的認識,主要聚焦在工具層面,較少涉及互聯網金融的網絡經濟屬性。僅僅簡單地將互聯網視為資源、生產工具或信息傳輸通道,將互聯網與傳統業務相結合,理解成原有信息系統的擴展,則對互聯網金融的理解只會停留在互聯網對生產效率、營銷效率提升的層面,難以有效解釋競爭格局的嬗變,導致對傳統業務互聯網轉型的必要性和難度認識不夠,不利于拓展傳統業務轉型發展的具體路徑[2]。因此,本文引入網絡經濟理論,分析互聯網金融的網絡經濟特征及對傳統金融機構的挑戰,并在此基礎上研究傳統金融機構互聯網業務的發展策略。

三、互聯網金融的網絡經濟特征及對傳統金融發展模式的挑戰

(一)互聯網金融的網絡經濟特征

1.用戶規模具有自我增強性

網絡經濟的重要特征是具有網絡效應,它表現為當某種商品或服務使用的用戶增加時,其他用戶獲得的效用將增加。或者說某用戶使用產品或服務的效用依賴于該平臺的用戶規模。進一步研究發現,用戶規模越大,網絡效應就越明顯;當用戶數超過一定臨界值時,網絡效應會像地心引力一樣,吸引越來越多的用戶加入,用戶規模將呈指數級增長[11]。同時,由于網絡經濟的邊際成本較低,使用戶規模的擴張具有經濟可行性。因此,在網絡效應作用下,互聯網金融平臺的發展具有強者恒強的馬太效應,在達到一定規模后,市場將具有較高的集中度,形成寡頭壟斷和進入壁壘。目前在互聯網支付領域,這一特點已表現得非常明顯,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合計市場份額已超過9成,其他支付企業難以形成市場機會。所以,一方面傳統金融機構的互聯網轉型具有高度的緊迫性,一旦在相關領域形成獨角獸企業,互聯網業務就將難以實現市場突破;另一方面,互聯網金融企業要高度重視用戶體驗和用戶規模的擴張。

2.市場具有普惠性

自2004年安德森提出長尾理論以來,人們愈加認識到:網絡經濟環境下,“長尾”市場的規模可以與傳統頭部市場相比擬,且能夠實現較高的收益,打破了傳統經營上的二八定律。同時,新信用理論認為相比于財務和資產信息,經濟主體的經濟行為和交易行為信息更能體現其信用狀況。即利用用戶在網絡中的行為軌跡、社交情況、交易行為等所產生的大數據信息,能夠更加客觀、準確、真實地評價其履約狀況和信用水平[12],這極大地拓展信用信息來源,進而有效地擴大金融服務的覆蓋范圍,推進金融服務向深度與廣度拓展,使金融服務大眾化、普惠化。因此,互聯網金融在“長尾理論”和“新信用理論”框架下,能夠在更大用戶空間中、以更低的邊際成本、更多的風險定價手段,提供金融服務,使金融業的發展進入新的階段,有效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小額業務無人問津的問題,使全社會分享到金融發展帶來的便利,也為新的市場參與者提供了迅速發展壯大的機會。互聯網金融的普惠性,體現在業務件均價值較低。如截至2017年6月底,余額寶資產規模達到1.43萬億元,用戶數突破3億,人均持有規模不到5千元,遠低于傳統銀行5萬元的理財門檻,具有明顯的普惠特征。這就要求經營者具有較低的業務邊際成本,建立以用戶規模為基礎的盈利模式。

3.業務體系具有綜合化、生態化特征

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互聯網平臺在業務協同、客戶遷徙、交叉銷售等方面,能夠發揮較大的優勢。互聯網金融平臺將金融業務之間、金融業務與非金融業務之間更緊密地連結在一起,形成以綜合金融和產融結合為代表的生態系統。一方面,處于主導地位的企業,將相關產品與服務的標準貫穿于這一生態系統中,并確定相應的“交易秩序”,實現“生態系統內部的資源配置”,有效降低風險并提升主體間可協調性,使產品與服務能夠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并降低交易成本[14]。另一方面,互聯網金融企業以用戶為中心不斷擴大產品與服務范圍,使生態系統的規模日益擴大,利潤來源多樣化,形成有別于傳統金融機構的多種盈利模式,并能夠有效降低獲客成本,提高用戶黏性,深挖用戶價值。這種發展方式,使傳統的產業邊界日益模糊,傳統的制度紅利空間面臨擠壓。

4.數據資源與業務能力之間具有往復增強性

網絡經濟環境下,數據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生產資料,幫助互聯網金融實現產品創新、改善盈利能力和推動技術革新。有學者甚至認為,互聯網金融就是大數據金融。一方面,數據是互聯網金融平臺實現產品創新、改善盈利能力的基礎。互聯網金融業務的經營,無論是信用管理、網絡借貸信息匹配、保險防欺詐檢驗、還是用戶行為預判等,本質上均是大數據建模分析。對于互聯網金融業務,相關領域數據資源的豐富程度和對數據的分析能力,直接決定了產品競爭力;同樣,產品競爭能力的提升,將進一步擴大數據來源和規模,在數據資源與產品競爭力之間形成往復增強型。另一方面,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新技術,均具有以數據為基礎的自我學習性,如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數據規模越大,技術應用的效果便越好[13]。同時,技術應用過程中產生的數據資源,將成為下一輪科技創新的重要生產資料,在數據資源與技術創新之間也具有往復的增強性。因此,擁有豐富的數據資源和良好數據分析能力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將在產品創新和技術演進中占有重要優勢,并對后進入者或者數據缺乏者,構成數據和技術壁壘,有效鞏固其市場地位。總之,在自我增強和往復增強性、普惠性及綜合性等網絡經濟特征的作用下,互聯網金融初步形成了以用戶為中心,以普惠金融為方向,以數據為核心資產,積極開展生態圈經營和科技創新的發展路徑和商業模式,并依托網絡效應形成了新的競爭工具和關鍵成功因素。

(二)與傳統金融業務發展模式的區別及影響

1.在用戶發展方式方面

傳統金融機構更多注重的是效益因素,重視高凈值客戶的大額金融需求,用戶發展更多依靠客戶經理的推薦及線下的口碑傳播。而互聯網金融業務平臺,為了充分借力網絡效應所帶來的用戶規模的自我增強性,在發展之初,優先解決的往往是用戶規模問題,而并不是首先考慮用戶價值、用戶貢獻等效益因素。因此,實踐中,部分具有互聯網背景的互聯網金融企業,為爭搶客戶資源,往往通過股東資源、交叉補貼等方式,促使大量用戶的金融服務需求向互聯網平臺遷移。傳統的用戶發展方式,用戶規模的增長速度遠不及網絡效應所帶來的指數級增長,在競爭中難以占據優勢,用戶維持成本也將大幅提高,在網絡效應的作用下用戶流失不可避免,對傳統金融機構的生存發展造成巨大影響。

2.在業務和產品創新方面

傳統的金融產品創新主要是利用金融技術和法律工具,設計具有新的現金流、風險和收益特征的金融產品,創造新的風險管理和價格發現功能;而互聯網金融領域的產品創新往往依托于互聯網和新一代信息技術,不斷將金融和非金融要素結合在一起、與具體消費或生活場景聯系在一起,由被動式的“需求服務型創新”過渡到主動式的“業務創新”,使金融產品向簡單實用和自適應性方向發展[15]。

3.在技術發展路徑方面

傳統金融機構更加注重如何提高經營效率和業務數字化水平,側重于對業務流程的技術改造;而互聯網金融更側重于金融產品層面的技術升級,以數據分析為手段,信息技術與金融產品的深度融合,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提高風險定價水平,目標是使企業以更低的邊際成本、更高的效率服務于更大范圍的用戶。同時,以往金融機構對信息技術更多的是采取“拿來主義”策略,通過購買技術、產品和服務的方式,解決技術發展問題。在網絡經濟環境下,由于數據資源的核心地位及新技術所具有的自學習性,使傳統金融機構難以直接獲得技術優勢,而需要在一定數據資源的基礎上,通過長期的“檢驗-修改”過程,才能最終消化吸收新技術,形成優勢。

4.在盈利模式方面

傳統金融機構的利潤主要來自于利差、費差和死差這三差,而互聯網金融機構通過綜合化、生態化的發展,延伸了產業鏈、服務鏈,從更多的維度,場景化服務于客戶需求。以互聯網為平臺,連接了金融產品與非金融的產品及服務,利潤來源多樣化,在競爭中具有更大的價格回旋余地。總之,傳統金融機構應意識到,網絡環境下互聯網金融業務在用戶發展、業務和產品創新、技術獲取及盈利模式等方面均已發生變革,以往發展中所倚重的資本優勢、專業優勢、網點優勢及政策優勢,已不能適應網絡經濟環境下的業務發展。

四、傳統金融機構的互聯網業務發展策略

傳統金融機構需要擺脫路徑依賴,遵循網絡經濟的運營規律,從用戶拓展、數據資源與金融科技創新、生態圈建設等互聯網金融的關鍵成功要素入手,才能有效推動互聯網金融業務的發展。

(一)樹立網絡時代的企業價值觀和品牌形象

首先,傳統金融機構應認識到,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根本出發點是滿足用戶需求,改善金融服務水平,而不能為轉型而轉型。因此,傳統金融機構應樹立“以用戶為中心”的網絡時代企業價值觀,在滿足合規性要求的前提下,一切從用戶出發,在制度、業務和技術等方面加強金融創新,適應用戶網絡活動的需要。其次,打造互聯網金融品牌。傳統金融機構在發展互聯網金融的同時應注重打造標識性強的品牌效應,避免用戶提及傳統金融機構時,與保守、職業、高門檻等讓客戶有距離感的形象產生聯想。當然這也需要傳統金融機構加強金融創新,使品牌真正的名實相符。第三,加強互聯網金融人才隊伍建設。傳統金融機構的人才優勢主要集中于專業的金融業務領域,缺乏互聯網運營、信息技術、與互聯網金融資產負債管理相匹配的人才,更加缺乏既有金融專業知識,又懂互聯網運營和技術的復合型人才隊伍。因此,傳統金融機構應高度重視互聯網金融專業人才隊伍的引進和培養,專注研究網絡市場中的用戶需求和競爭動態,開發具有競爭力的產品。

(二)重視向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平臺的用戶遷移和引流

本質上,互聯網金融業務生存與發展的基礎就是用戶,平臺之間、機構之間競爭的焦點就是用戶資源的爭奪。而傳統金融機構本身擁有雄厚的客戶基礎。所以,首先應以現有業務痛點為抓手,通過改進服務、創新產品等多種手段,將存量用戶向自身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金融平臺遷移。其次,應加大資金支持,以股權投資或者戰略合作的形式,加強對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平臺、電子商務平臺等互聯網用戶入口的布局,提高主動獲客能力。從存量和增量兩個角度,解決用戶發展的種子資源問題,避免用戶的單向流失,借力網絡效應,將互聯網金融業務引入正軌,在用戶競爭中占據優勢。

(三)以數據為中心,打造金融科技創新體系

傳統金融機構,雖然積累了大量的客戶交易結算數據,但這些數據并不完整,對用戶自身的行為偏好、交易周期、交易對手的信息掌握不夠,并不能形成足夠立體的用戶畫像,也不足以支持人工智能等新一代金融科技的發展。因此,傳統金融機構可通過與第三方合作的方式,在合規的前提下,加強對客戶信息、網絡行為、社交網絡等信息的收集與管理,并加強對數據的研究和挖掘,充分發揮數據的價值。同時,要積極擁抱新一代信息技術,建立一套以科技為先導的金融業務創新體系和評價標準。一方面,順應技術進步的趨勢,圍繞信息技術對金融功能的重構,優化升級產品、服務及商業模式;另一方面,通過長期的技術與用戶,技術與金融業務之間的融合,打造符合傳統金融機構的用戶管理、風險控制模型,形成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四)以用戶為中心,構建互聯網金融生態系統,發展多元化的盈利模式

多元化經營是互聯網業務發展本身的內在要求,也是互聯網金融業務的重要優勢和成功運營的關鍵。首先,傳統金融機構,應不斷拓展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產業鏈整合能力,提升對上下游的掌控能力,避免被其他互聯網平臺“再中介化”;其次,依托多元化的產業鏈合作模式,如戰略聯盟、兼并收購、股權合作等方式,打造內容豐富、秩序規范的產業生態系統,提高綜合競爭優勢;第三,維護生態系統的交易秩序,強化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合規經營,確保生態系統的經營和發展更好的服務金融主業。總之,傳統金融機構不能囿于金融業務來研究發展互聯網金融,而是要從網絡經濟的運行規律出發,從企業發展的價值目標、品牌形象、用戶和數據資源拓展、生態圈建設與管理等多個方面入手,探索互聯網金融業務的發展路徑。

參考文獻:

[1]呂廷杰,李易,周軍.移動生產力叢書:移動的力量[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4.

[2]趙振.“互聯網+”跨界經營:創造性破壞視角[J].中國工業經濟,2015,(10).

[3]胥愛歡.互聯網金融創新挑戰:大數據、跨界經營與權利異化[J].西南金融,2016,(6).

[4]白杰.我國互聯網金融的演進及問題研究[D].石家莊:河北大學,2014.

[5]趙洪江,陳林,李平.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的改變與不變[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15,(4).

[6]李明遠.互聯網金融產業及其對傳統金融沖擊的影響研究[D].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2015.

[7]徐二明,謝廣營.傳統金融到互聯網金融的制度變遷:相對價格與路徑依賴[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6,(3).

[8]楊芳,.傳統金融機構互聯網化轉型架構分析及未來發展趨勢[J].改革與戰略,2017,(8).

[9]蔣偉,楊彬,胡嘯兵.商業銀行互聯網金融生態結構與系統培育研究———基于平臺經濟學視角[J].理論與改革,2015,(4).

[10]耿麗君.以供給側改革推進傳統金融向互聯網金融轉型的發展路徑[J].商業經濟研究,2016,(6).

[11]凱文•凱利,著.劉仲濤,康欣葉,侯煜,譯.新經濟,新規則[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4.

[12]吳曉求.互聯網金融:成長的邏輯[J].財貿科技,2015,(2).

[13]杜云,葉崴.網絡經濟下的市場驅動力研究———基于新技術擴散OOP實驗數據分析[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

[14]羅珉.價值星系:理論解釋與價值創造機制的構建[J].中國工業經濟,2006,(1).

篇(5)

(①菏澤市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菏澤 274000;②菏澤市社會勞動保險事業處,菏澤 274000)

(①Hez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Institute,Heze 274000,China;②Heze Social Labor Insurance Business Department,Heze 274000,China)

摘要: 本文分析了我國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建設現狀,引入創新2.0模式,總結出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建設新框架,以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功能服務,為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建設的發展提供參考。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situ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By using the innovation 2.0 model, the article summed up a new framework which can be used to structur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Furthermore, the framework can be used to improve the func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關鍵詞 : 成果;成果轉化;創新2.0;成果轉化服務平臺

Key words: achievements;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innovation 2.0;the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中圖分類號:F276.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5)06-0147-02

1 背景

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是科技成果轉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區域科技創新,加快成果轉化,完善成果轉化服務的重要載體。“2004-2010年國家科技基礎平臺建設實施綱要”明確提出將成果轉化公共服務平臺作為促進科技資源高效配置和綜合利用,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轉化進程,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的一項重要舉措。[1]為響應綱要精神,國內各地掀起建設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的。已建成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種類繁多。從級別上分,有國家級、省級、市級、縣級平臺;從領域上分,有綜合性和專業性的成果轉化服務平臺。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提供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基礎的網絡平臺服務。

2 研究目的和意義

我國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的建設從傳統的成果轉化需求分析,應用先進的現代信息技術,加強產學研之間的合作,提高現有成果的轉化。作為服務性的中介平臺,在實現過程中重點突出了信息共享性特點,強調現有成果與企業需求之間的對接,以及企業與其相關的科研機構、科研人才之間的聯系,忽略了網絡平臺的無限共享性的作用,以及網絡技術所帶來的創新模式應用。創新2.0模式是當前網絡技術創新模式的主流,平臺引入創新2.0模式,可以深化平臺與現代信息技術的融合,進一步提高平臺的創新、服務能力,完善平臺的服務功能。

本文以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為研究對象,通過學習創新2.0模式理念,總結出基于信息技術的社交化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建設框架,為完善現有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功能及其未來的發展方向提供參考。

3 創新2.0介紹

創新2.0即Innovation 2.0,由WEB2.0引申而來,是面向知識社會的新一代創新,是以技術發展為導向、科研人員為主體、實驗室為載體的傳統科技創新模式向以用戶為中心、以社會實踐為舞臺、以共同創新、開放創新的用戶參與科技創新模式的新轉變。[2]創新2.0模式強調以人為本,讓所有人參加創新,利用科技手段,形成知識、創新共享和擴散的良性循環。創新2.0不再是少數生產者專利,而是以用戶為中心的民主參與。[3]

創新2.0模式以網絡技術為基礎。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全球性的虛擬社交化網絡不僅突破了人類的地域性限制,同時延伸出人們在網絡背景下的新的思維模式——互聯網思維。互聯網思維強調人的價值實現。[4]創新2.0模式是互聯網思維背景下的新創新模式的思考。現代信息技術及互聯網為創新2.0模式的實施與發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質環境。創新2.0模式的“以人為本,人人創新”的新理念詮釋了互聯網思維的創新模式發展的新方向,為傳統的創新活動與現代信息技術的完美結合提供了新的思路,使網絡技術更好的為創新活動的發展服務。

4 創新2.0在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中的應用研究

我國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以優化資源系統整合,建立共享機制為核心,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建設目標。[1]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建設是為了實現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驅動轉化成果的產業化生產,推動社會經濟發展。

4.1 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現狀分析

目前,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在構建過程中,實現了信息技術與傳統創新模式的簡易結合,強調了信息技術的信息共享特性,對現有科技成果的產業化轉化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同時對于提高創新成果的研發效率也有很大的改進。在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服務上,科技的創新依然以技術發展為導向,創新的主體依舊是科研人員,轉化推廣依然是對技術有需求的企業,強調科研人員與技術需求方的溝通交流,忽略了網絡平臺的全球化虛擬社交環境的效應,以及網絡技術所帶來的創新模式應用。

4.2 創新2.0在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中的應用思考

現有的服務平臺重點考慮的交互對象是對成果有需求的企業和擁有成果的研究人員,忽略了科技成果轉化后的最終使用或受益者的創新和參與作用。由于缺少成果終端用戶的參與和評價,最終會影響成果的創新研究、成果轉化的成功率,而平臺的服務功能也達不到最優效果。成果轉化服務平臺建設需要以互聯網思維去思考,采納更適合網絡發展的創新2.0模式。全面考慮平臺服務的交互對象,構建出人人參與創新的交互環境,真正實現“以人為本,人人創新”,才能最大化人們的創新能力,使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貼近最真實的需求,提高平臺的服務功能。

4.3 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創新2.0模式應用建設框架

以創新2.0模式去思考科技成果創新平臺的建設,最終是要構建出一個包含科技成果創新與轉化服務的全程社交化虛擬環境。通過平臺環境,將涉及成果轉化的所有人群整合在一起,共同參與科技成果創新設計、創新研發、創新轉化和創新應用推廣的全過程。同時,將創新的成果作為成果共享信息,通過平臺繼續推廣應用服務。

圖1框架顯示:在創新2.0模式下建設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主要包括信息共享和交互功能兩部分系統功能。

信息共享功能,繼承“綜合集成、突出共享”的原則,通過高質、高效的信息共享服務,促進現有科技成果與企業需求之間的對接,加速現有科技成果轉化進程。

交互功能,創新2.0模式在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中的應用延伸。以服務平臺為依托,將互聯網思維的創新模式與傳統的科技創新全過程相結合。在每一創新過程中,利用信息交互技術創建如論壇、群、微信等社交互動平臺,引入社交化元素,實現“以人為本、人人參與”的目標。創新設計是成果創新的創意征集,通過相關人群的交流討論,創造出新的更容易被人們認可的成果創意;創新研發是成果創意的設計成型階段,社交化交流使成果創意實現更具有操作性;創新轉化是成果孵化的實現,人們的互動反饋使成果轉化更貼近現實社會的需求,成果更具有現實意義;創新推廣是成果轉化后的產業化生產,大家的共同參與,使成果轉化后的產品更完善,更容易吸引人們的使用。

5 結論

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是促進科技創新,推動成果轉化,加速科技與經濟相結合的進程的一項重要措施。從我國各地目前建設的成果轉化服務平臺分析,平臺功能強調利用信息技術的共享特性,通過綜合功能集成促進現有成果的轉化效率,推動現有成果的轉化進程。本文應用互聯網思維延伸的創新2.0模式,總結出互動式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建設框架,供成果轉化服務平臺建設參考和完善其平臺服務功能。本框架通過對成果轉化全過程分析,引入創新2.0模式理念,以平臺互動功能的形態,體現“以人為本、人人創新”的原則。本框架只對平臺的整體設計方法提出討論,未對互動功能的平臺技術實現進行詳細探討,平臺建設可根據技術發展的新趨勢,具體平臺具體考慮。

參考文獻:

[1]國家科技部、發改委、教育部、財政部.2004-2010年國家科技基礎平臺建設實施綱要[Z].2004.

[2]百度百科. 創新2.0 [EB/OL],baike.baidu.com/view/1923326.htm?fr=aladdin,2014.

篇(6)

定義

2016年8月,瑞銀、德銀、桑坦德和紐約梅隆銀行宣布聯手開發新的電子貨幣,計劃在2018年前推出區塊鏈方案應用于交易清算,并試圖建立全球銀行業的通用標準。這標志著國際金融機構在金融尖端技術領域開始發力,但盡管這樣,目前全球金融科技業仍處于初期階段,甚至對于金融科技的定義實際上也無統一規范的定義。

國際金融穩定理事會于2016年3月了金融科技的首份世界報告,對“金融科技”進行了初步定義,即金融科技(Fi n t e ch)是指技術帶來的金融創新,它能創造新的業務模式、應用、流程或產品,從而對金融市場、金融機構或金融服務的提供方式造成重大影響。

具體來說就是金融機構正運用科技積蓄強大的發展動力,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對傳統金融服務與產品進行革新與拓展,并廣泛應用于支付清算、借貸融資、財富管理、資本市場等領域。總體而言,金融科技主要包括互聯網和移動支付、網絡融資、智能金融理財服務以及區塊鏈技術等四個部分。

與互聯網金融的區別

互聯網金融只是金融科技的初級形態。在信息技術服務普及,傳統金融服務缺位、普惠金融需求上升以及利率市場化下居民資產配置需求強烈的大背景下,互聯網金融在渠道端發力得以快速發展,成為技術變現的重要途徑。但近些年,以互聯網載體實現金融業務的擴張對金融發展的意義限于前端獲客展業,對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貢獻有限。加之監管與傳統服務的缺位,長尾強勁的需求,P2P領域更出現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一些信息技術公司從信息中介打著互聯網金融的旗號,搖身一變成了“金融機構”,甚至成為非法集資的重要通道,其實質并沒有實現金融“互聯化”。

現在,以互聯網方式改變傳統的服務模式和客戶獲取方式已走入過去時,當下網絡邊際滲透能力與空間開始收縮,傳統互聯網經濟進入繁榮后期。互聯網金融監管落地為金融科技已悄然從“互聯網+”模式跨入技術深度創新與融合創造了必要條件。區塊鏈及人工智能技術突破,原先前端獲客展業的金融業發展原動力將出現深刻轉移,更多將聚焦金融服務本質。

提升金融效率和優化金融服務

金融科技的核心在于科技成為金融服務的重要載體和運行方式,對推動金融提質增效,金融服務需求與供給方的共同受益⒎⒒癰重要的作用,金融業態往更高階方向發展。

從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開始,金融科技開始逐步興起,從電子化辦公,將銀行、證券交易的手工操作變成電子操作,優化了業務流程,提高了效率;本世紀的互聯網技術,使得金融的交易可以跨越區域和時空;近幾年,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金融科技出現了1.0版,即互聯網金融將金融產品和服務的供給方與需求方相連接,大大降低了傳統金融的服務門檻,金融服務的可得性大大提高;現在,金融科技正在進行2.0版的升級,金融科技進入智能時代,傳統金融的組織方式將會改變,深度挖掘、提效減支、覆蓋盲區將成為主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延伸了金融服務的深度。數據科學、人工智能等科技有助深挖金融需求,使傳統業務更具靈活性與延展性,實現個性化風險定價、服務與精準營銷。二是拓寬了金融服務的廣度。互聯網、大數據與風險分擔機制創新使金融服務能夠覆蓋傳統金融機構因杠桿經營風險要求而不能覆蓋到的金融需求,擴展服務范圍與服務能力。三是改變了金融服務的組織形式。新型科技如區塊鏈通過重構金融組織方式,顛覆性地實現高效、低成本的服務方式,優化客戶體驗,降低了金融供給和需求之間的錯配。

就目前具體的四類金融科技形態而言,金融效率提升和金融服務的優化各有其特點和差異。首先是互聯網和移動支付。基于互聯網平臺的第三方支付的商業模式和技術已經比較清晰。大大提高了支付效率和便利,對現有金融體系的服務功能進行了補充,推動現有金融體系進一步提高自身效率。

其次是網絡融資。以眾籌和P2P為代表的網絡融資或線上融資活動,定位于小額股權融資和小額消費借貸,填補了金融服務空白,在客戶風險和信用評審上進行了創新,提高了金融服務覆蓋面。

第三是智能金融理財服務。這主要是指借助人工智能技術提供財富管理的咨詢、顧問等服務,智能機器人是其中的代表之一。當然,由于金融市場和產品較為復雜,智能機器人是否能夠實現自我學習和提高,提供更優于現有金融機構和專業理財人員的個性化投資建議,還有待市場檢驗。

第四是區塊鏈。去中心化的點對點高效價值傳遞是區塊鏈的“利刃”。由于區塊鏈分布式記賬的技術特征使其具有天然“去中心化”的屬性,簡化一切需要中心化組織的信息獲取、甄別和傳輸過程,縮減交易鏈條,這意味著在安全、真實可靠的基礎上完成點對點的高效率的價值傳遞成為可能。不過,由于還需要克服很多技術和風險管理的現實障礙,最終在金融體系全面使用保守估計還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然而,該技術一旦最終在金融領域全面采用,則可能會徹底改變現有金融體系結構和運行框架。

金融科技的發展對監管的挑戰

金融科技的發展對目前的監管理念和法律法規可能帶來了根本性的挑戰。

首先,金融科技由于具有跨市場跨行業特性,再加上金融服務供給側的日益多元化,目前以傳統的柵欄方式簡單隔離商業銀行和網絡借貸之間的風險傳播途徑的方法來防范風險,面臨了巨大挑戰。

其次,由于金融科技具有無中心的發展趨勢,金融風險也以分布蜂窩式的形態呈現,目前采取的對現有金融機構的自上而下的監管路徑,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第三,目前許多中外金融科技公司幫助傳統金融機構進行流程外部化的再造,使用架在云端的平臺幫助金融機構提高中后臺流程的效率和績效,而區域公共云中心正在為全球多個國家的分支機構或其他金融機構提供數據服務。這帶來了數據跨區域的問題,核心業務不得外包、數據本地化的監管要求也遇到挑戰。

第四,金融科技的發展使金融交易的量呈幾何級數增長,產生海量數據,大數據分析的工具紛繁復雜,對監管部門運用數據分析輔助監管的意愿和能力也帶來沖擊。

應對措施

盡管監管的方式和手段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我們對金融科技監管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致性原則。應根據金融科技業務本質,對其中的金融活動實施監管,要求金融科技創新必須遵循現有金融監管基本原則,以確保標準的一致性。

創新性原則。監管應鼓勵金融科技創新,培育良好金融生態環境,目前,國際上已經出現了三種監管模式,即監管沙盒、創新中心和創新加速器。所謂“監管沙盒”模式,即允許在可控的測試環境中對金融科技的新產品或新服務進行真實或虛擬測試。所謂“創新中心”模式,即支持和引導參與金融科技的機構理解金融監管框架,識別創新中的監管、政策和法律事項。所謂“創新加速器”模式,即監管部門或政府部門與業界建立合作機制,通過提供資金扶持或政策扶持等方式,加快金融科技創新的發展和運用。

篇(7)

2003年,國家發改委等部門牽頭啟動了中國下一代互聯網示范工程(CNGI),組織產學研各界實施了示范網絡建設、技術研發、應用示范、設備研發及產業化等一系列項目,在取得了CNGI階段性重要成果的基礎上,國家發改委組織實施“2008年下一代互聯網業務試商用及產業化專項”。“教育科研基礎設施IPv6升級和應用示范”是該專項中第一個啟動且規模最大的項目,并被列入中央2008年拉動內需計劃。該項目由教育部領導,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網絡中心組織協調,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100所學校承擔建設,是我國下一代互聯網發展從技術試驗向大規模商用轉型的重要工程。

據介紹,該項目在國內率先建成了100個完成升級改造并實現IPv6普遍覆蓋的校園網,IPv6用戶規模超過200萬,提高了CNGI示范網絡核心網CNGI-CERNET2/6IX的接入能力和互聯能力,實現了中美下一代互聯網10G高速互聯,構成了全球范圍的下一代互聯網科技創新試驗平臺;在真實源地址驗證、IPv6過渡等下一代互聯網關鍵技術取得重要突破的基礎上,研制完成具有IPv6管控、IPv6過渡、IPv6網絡服務等功能的IPv6網絡運行管理與服務支撐系統;在100個校園網及CNGI-CERNET2/6IX實現規模應用,支持產學研自主創新,取得多項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重大創新成果,形成系列化國際標準,為公眾互聯網IPv6升級改造及規模商用進行了必要的技術準備。

在應用示范方面,該項目重點開發和實現了包括高等學校網上招生在內的20個教育科研重大應用,并穩定持續對外提供IPv6服務,同時在100個校園網上還實現了1300多個應用系統的IPv6技術升級,為網站系統的IPv6升級改造積累了經驗。

項目在實施過程中,還向華為、中興等著名網絡設備制造企業提供了形成國際標準的自主創新技術。清華大學與中國電信成立聯合試驗室,積極向電信運營企業推廣應用技術,基本形成了產學研協同創新模式,推動了我國下一代互聯網產業發展,培養了大批下一代互聯網創新人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8888米奇| 欧美变态另类牲交|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 性色av无码不卡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巨大巨粗巨长 黑人长吊| 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在线| 性videos熟女意大利| 爆乳3把你榨干哦ova在线观看| 久久天堂av综合合色| 色欲色香天天天综合网站免费| 少妇大叫太大太爽受不了| 国语少妇高潮对白在线| 中国年轻丰满女人毛茸茸| 男吃奶摸下高潮60分钟| 精品无码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99噜噜噜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7777| 中国丰满少妇人妻xxx性董鑫洁| 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 亚洲综合区图片小说区| 奇米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噜噜| 激情综合色综合久久综合| 无套内射在线无码播放| 性强烈的欧美三级视频| 国产精品原创巨作av女教师| 旧里番美熟妇1一2集| 99国产精品久久99久久久|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 欧美综合自拍亚洲综合图片区| 宝贝过来趴好张开腿让我看看| 欧美熟妇呻吟猛交xx性| 国产精品污www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亚洲av综合仓井空|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专区av| 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妓女|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蜜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