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4 16:49:4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企業發展展望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保育鈞:國務院參事、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會長、原全國工商聯副主席
康榮平: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世界華商研究中心主任
陸驥烈:格蘭仕集團副總裁
徐雷:京東商城副總裁
徐建安:東易日盛家居裝飾集團總經理
主持人:格蘭仕有國內外兩個市場,是否有不同的創新思維?是否正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
陸驥烈:在國內,家電下鄉作為一個產業政策確實為家電行業帶來很大的生機。但其背后更重要的是方向信號,那就是整個城鎮化速度將會大幅提升。
中國消費有獨特性,既為奢侈品行業帶來極大的增長空間,也為基礎性消費領域貢獻著巨大的市場。有人說,中國的人口紅利時代結束了,我們卻認為中國的人口紅利時代或許剛剛開始。因為低收入人群脫貧,一定會為我們開啟一個黃金時代。所以,我們對國內市場的布局會繼續采用積極的進攻策略,比如在品牌、服務、傳統渠道、網絡渠道等都會深度延展。
海外市場而言,我們實施的是5+1模式:OEM、ODM、中立品牌、合資品牌、合作品牌,五類形式結合前進,而自主品牌則追求主流,或許這是一條比較務實的道路。
康榮平:我給格蘭仕的建議是,要擺脫短期的局部戰爭思維,嘗試著打持久戰,因為當面臨一個新的領域或市場時,原來的能力和經驗很難支撐一個企業跳躍式地沖到前面。我認為,只有縱向列隊式地前進,形成主要突破,才更有助于成功。
保育鈞:創新發展不能是喊口號,現在中國最大就是喊口號。以人為本,提振民生,細分市場,再不停創新,這是他們最保值的東西。
徐建安:我們2010年感受最深的是我們的轉型之痛。從幾年前傳統的設計施工模式,變成現在的設計、施工、產品、完整服務等家裝一體化,為此我們把直營、加盟和針對地產商的精裝修合作項目這三個事業部打通串聯在一起。原來是1+1,現在是1+1+1,看似很簡單,實質是比原來復雜幾十倍。
其中最大的障礙是人才體系。要打破固有思維,前提是打破原來的管理層和團隊,需要打破日常形成的諸侯文化,而且要重新整合、聚焦,這會遭受極大的反對和考驗。
現在整個行業都想做專業領先,這是新趨勢,但只領先于別人還是不行的。專業領先必須要用一種偏執狂的態度打造專業領先水平。所謂專業,實質上是依靠管理水平、專業水平來支撐的。
徐雷:京東商城本質上還是一家零售企業,只是用網絡方式和網絡介質來進行服務和運營的。零售行業最重要是六個字,產品、價格、服務。
其中,產品方面,最初我們要求是正品行貨,現在我們又要求調整并擴展更多的產品品類,從IT到3C,再到日用百貨以及圖書。我們涉足圖書領域,內部有爭論,質疑聲也很多。我們最終的判斷是,圖書是非常標準化的,大型競爭對手很多,盡管中國的圖書閱讀市場在萎縮,但有很大的驅動基礎,它可以帶動重復銷售,提高重復購買率,最關鍵的是,它可以給我們帶來大量新用戶,培養消費習慣,引發連鎖購買。
主持人:最后請每位用一個詞來預判明年的主要趨勢。
徐雷:電子商務業,2009是野蠻生長,2010年是快速擴張,2011年大概會是精耕細作。我們認為,你甚至要控制成長速度,回頭把服務做扎實。一家服務性企業如果做不好服務,很難做大,多數會曇花一現。
“到現場看奧運會了嗎?”9月11日下午,在東芝(中國)位于北京東方廣場的會議室里,東芝中國區總代表田中孝明先生很隨和地和我們打招呼。
在得知我們沒有到現場觀賽后,他希望我們以后如果再有機會一定要到現場去,感受那種“更高、更快、更強”的氛圍:“我到水立方去給郭晶晶加油了,拿著中國國旗!”
郭晶晶和中國花樣游泳隊,是東芝在中國的形象代言人。
墻上掛著王羲之《蘭亭集序》的橫軸,一個中國古代指南針――司南的仿制品靜靜地定在條幾上。電腦、電視、空調,東芝在以產品融入中國人民生活的同時,也在吸納著中國的傳統文化。
一個以“地球內企業”為基本出發點的東芝,在進入中國大陸36年后,其一直貫徹的CSR經營方針,對我們有什么啟發和借鑒意義?為此,我們采訪了田中孝明先生。
利益相關方關心的問題,是開展CSR活動的基礎;要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利益相關方;他們的信任是企業發展的基礎。
利益相關方永遠是第一位的
《WTO經濟導刊》:感謝東芝(中國)為我們送達了2008年CSR報告書。結合我們對貴公司前兩年的報告的了解,感覺東芝在報告中越來越重視“利益相關方認為最重要的內容”,而且每一次新的報告,在針對性上都有進步。
田中孝明:利益相關方特別關心的問題,是我們開展CSR活動的基礎。每次編制CSR報告,我們都力求做到兩個結合,堅持三個原則,即:把我們想要表達的內容和利益相關方關心的問題結合起來,在的內容上堅持重要性、完整性、對應性。以確保利益相關方對公司CSR活動有更清晰的了解。
像今年四川汶川“5?12”大地震,這是每個人都關心的事,因此,雖然2008年度報告時間段截止到3月31日,但我們在報告書中專門做了一個特集,把這次活動特別加進去了。
(邊說邊翻到報告的第47頁)利益相關方可以通過它,全面地了解我們在其間對于地震災區所做支援工作。
《WTO經濟導刊》:利益相關方對東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啊。公司是如何看待不同層次的利益相關方呢?
田中孝明:30多年來,我一直在東芝工作。就我個人的感覺來說,我們的優勢在于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利益相關方:不管是我們的顧客還是我們的員工,基本秉持公正、公平的態度來對待。
可能有些企業更重視股東和投資人的看法,但是為了企業的健康長遠發展,更要考慮和回應全社會所關心的熱點問題。因為在這個投資的過程中如果有一些問題,這個投資不可能很完整的成為一個循環過程,企業不可能長遠、健康地發展。
《WTO經濟導刊》:東芝提出CSR是“企業的基礎”,如何理解?
田中孝明:企業在最開始的時候,可能考慮企業社會責任跟我有什么關系?可能只考慮企業發展基本層面的東西。發展之后,考慮跟企業相關的,不光是企業的員工,他們跟社會還有關系。同時這并不是一個暫時存在的問題,因為它不可能今天存在了明天就不考慮了。
既然企業社會責任是企業長期發展需要面對的,我們在考慮發展的時候,就要非常注意這些問題。
另外,比如說隨著企業發展,跟它相關的產業也在擴展,我們在經營過程中就需要取得這些相關產業各方面的信任。得到他們的信任之后,才會有一個更好的發展趨勢。(語言的不通,使得田中先生經常借助手勢進行表達,循循善誘的神情很像一個老教授在給學生答疑解惑)
企業經營管理的每一個環節都跟環境息息相關;對環境的關注要在整個流程中實施。
兩途徑、兩措施實現環境展望目標
《WTO經濟導刊》:報告推出了《環境展望2050》特集,看出公司對環境是特別的重視。在這方面東芝主要做哪些工作?
田中孝明:東芝集團為2050年前實現“與地球和諧共生的人類豐富的生活”的目標,制定了這個展望。它是在實現《環境展望2010》目標基礎上制定出來的。
從企業最開始的采購,到后來的生產、開發、物流、銷售、循環利用整個一系列的過程當中,每一個環節都跟環境是息息相關的。
所以,現在單純從生產廠家講控制排放、考慮環境肯定不夠的,因為現在時代不同了。
所以,這個展望為我們設計了兩個途徑和兩個措施來實現這個目標:以提供能源的穩定供應并防止地球溫室效應,即“能源”作為途徑之一;而將既可獲得豐富價值又可與地球和諧共生的“環保產品”作為另一個途徑。在此基礎上,以降低經營全過程的環境負荷,即“環保過程”,和與利益相關方就環境問題共同采取行動的“環保行動”作為兩方面的措施。
《WTO經濟導刊》:能舉個例子嗎?
田中孝明:《京都議定書》將LED(發光二極管――編者注)照明燈具的普及作為實現削減溫室氣體目標的一個具體對策,并對其設定了技術開發目標,即:能源消費量控制在白熾燈的1/5以下,價格差控制在3.8倍以內。
東芝集團的高效LED DOWNLIGHT“E-CORE60”是照明界第一個達到上述設定目標值的產品。與白熾燈相比,其電能消耗大約為其1/7,而使用壽命可達4萬小時,是兼顧了環保性和經濟性的產品。這個產品獲得了日本第18屆節能大獎“節能中心會長獎”等多項獎項。
企業社會責任不等于慈善;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前提。
做企業就是做社會
《WTO經濟導刊》:日本企業相對比較低調,您如何看待汶川大地震后出現的“鐵公雞排行榜”?
田中孝明:(哈哈大笑)都知道這個事情的。我認為企業社會責任不等于慈善。
日本企業是相對低調些。日本過去的房子大多都是木結構的,所以經常發生火災。如果哪家被燒了,鄰里都會幫助他重建,大家都是很自然地做這樣的工作,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日本企業的慈善文化。所以企業提供援助是很正常、很普通的事情,我們覺得沒有必要做大肆的宣傳。
汶川大地震發生后,東芝立即在5月13日發表了捐款聲明,之后全中國69家集團企業一直致力于從各個方面對災區恢復重建實施援助。
《WTO經濟導刊》:東芝為中國大陸邊遠地區的教育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對教育的支持,與貴集團主營業務的結合點在哪里?
田中孝明:對基礎教育的捐贈,是因為我們著眼于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因為只有社會是可持續發展的,企業才能可持續發展。我們對于社會的未來――孩子們的教育支援也是以此為出發點的。
對大學的捐贈,是因為東芝是一個生產經營企業,對于生產企業發展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技術,而人在技術上的貢獻是最大的。所以,人才對企業是非常重要的。出于對企業的戰略性發展考慮,下一代人才對于企業乃至社會的發展也是我們必須要考慮的,這是支持教育和企業發展的一個基本結合點。
中國企業要走出去;要學會主動守法并學習和適應之。
守法是企業社會責任的根本
《WTO經濟導刊》:東芝公司在中國如何通過供應鏈管理,促進中國企業實施CSR?
田中孝明:我們在中國有很多的合作伙伴,也有很多大的客戶。我們在這方面做得是比較好的。
比如說我們在做整個產業布局的過程中,就將我們的標準通過廠商或供應商予以貫徹。當然,這需要一個過程,我們的標準和廠家的標準需要一個溝通的過程。
所以,我們還會對廠家進行視察,看我們的標準和理念等是不是得到扎實的落實。我們會采取一些評估方式來檢驗他們執行的效果。
《WTO經濟導刊》:請田中先生結合您所了解的目前中國大陸企業CSR現狀,對中國企業開展CSR工作提一些建議。
[關鍵詞] 特許經營 SWOT 策略
一、SWOT簡介
SWOT分析是一種對企業的優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es)、機會(Opportunities)、威脅(Threats)進行綜合分析,找出企業發展策略的一種分析方法。
二、我國特許經營企業發展的SWOT分析
1.我國特許經營企業發展的優勢。首先,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為最適合于發展特許經營的商業零售業和服務業奠定了經濟基礎;再者,中國企業對特許經營的積極探索也累積了寶貴的實踐經驗;另外,政府的積極引導和相關政策支持推動了特許經營的發展。所有這一切都有力地證明了在中國完全有孕育特許經營的土壤和經濟文化環境,不僅如此,特許經營在我國還蘊涵著巨大的市場潛力,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
2.我國特許經營企業發展的機會。目前我國發展特許經營企業的條件已經基本成熟。
首先,在市場容量方面,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其次,在特許人方面,具備了發展特許經營的實力和水平。我國已經涌現一批具有完整、高效運營系統,擁有相當規模和品牌知名度的連鎖企業。
第三,在支撐和保證上,即物流技術方面,基礎物流系統是支持特許經營的一個平臺,以計算機網絡為平臺的經營,管理模式逐漸形成。電子商務正在逐步崛起。
第四,在受許人人方面,相當規模的受許人市場已經形成。大量民營、個體、私營企業以及下崗職工,為我國特許經營的發展提供了數量可觀的受許人。
第五,在發展空間方面,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為特許經營的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
3.我國特許經營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和挑戰。我國發展特許經營存在著缺乏知名品牌、認識不足、管理水平低下、基礎設施落后等許多問題,而這些正是特許經營成功實施的關鍵所在。
(1)特許經營企業品牌的知名度不高。在我國,名牌企業和名牌產品少,知名度低,而且品牌缺乏文化含量和現代化的運作系統,可以說,缺乏獨具魅力的品牌和有價值的可轉讓技術,特許權就很難“特許”出去,從而阻礙了特許經營的開展。
(2)認識上的不足。特許經營是特許者與加盟者通過協議組成的分工合作體系,只有雙方相互協調、相互支持,才能實現“雙贏”。特許者在收取特許費后,要對加盟者進行指導和服務,提供強有力的支持。而國內企業并沒有從真正意義上領會特許連鎖的精髓,一方面為了打出牌子,擴大影響,大肆兜售特許權賺取授權費,另一方面卻疏于對連鎖店的指導、服務與管理,許多分店缺乏有效的技術指導和培訓,產品質量低劣,服務不規范,嚴重影響連鎖集團的形象。
(3)標準化、自動化程度的差距。就標準化、自動化水平而言,中外企業差距十分明顯,以餐飲業為例,“肯德基”統一配料,用機器進行流水化生產,“麥當勞”從產品的配方到火候的掌握都有著嚴格的量化標準,其生產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標準制造工藝保證了質量的穩定和口味的純正,而我國的餐飲企業大多都沿襲過去家庭作坊式的經營模式,停留在手工操作水平上,生產效率低下,制作工藝的標準化程度低,“繁衍”速度慢,與特許經營的要求相差甚遠。
(4)經營管理水平低下。特許經營是現代企業經營的一種高級形態,對特許商來說,最重要的資源除了品牌,就是成熟而規范的管理模式了,特許商的管理模式必須是先進的、標準化的,并且可以按照其規范加以推廣,“克隆”出一個個新的加盟店。
三、基于SWOT的我國特許經營企業的發展策略分析
基于上述分析,我國特許經營企業的發展策略可以有:
1.大力宣傳,加強理論指導,提高人們對特許經營的認識。特許經營在西方發達國家已十分盛行,在我國還是一個新事物,必須加強輿論宣傳,通過媒體報道,舉辦展覽會、研討會、培訓班,介紹相關理論和知識,讓更多的企業和經營者了解特許經營的實質、特征及其優越性。
2.扶植名牌企業,提高品牌知名度。特許經營企業說到底是一個創造名牌、經營名牌的企業,它許可的就是較高的商譽、獨特的品牌、服務及技術或者專利,競爭者難以完全模仿。因此企業必須樹立品牌意識,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使自己擁有一個被消費者認可的名牌和可供別人利用的“無形資產”,對此政府應制訂有關的優惠政策。對已有的老字號、特色店、名牌企業要鼓勵發展特許經營,充分實現他們的無形資產價值。
3.推進企業現代化,提高經營管理水平。企業信息化、自動化水平直接制約著特許經營的成敗和擴張的效率。因此企業應苦練內功,吸收先進的營銷理念,勇于創新,提高自身的經營管理水平,創造特色,同時加快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并將現代化大工業流水線生產方式的程序和統一規范導入經營管理,為加盟店提供統一的經營管理標準。
4.加強行業管理,合理引導,逐步推進。對于特許經營,既要大力鼓勵,又要避免一哄而上,要有組織有步驟地加以推進,先選擇重點領域如餐飲、服務行業和重點地區發展,然后再推廣到其他領域和其他地區。
5.健全培訓體系,造就行業專門人才。人才培訓是特許經營中最重要的環節。一方面要加強理論研究和教材編印,在經濟類專業中,強化特許經營的教學;另一方面,還要加強特許經營企業的內部培訓。通過健全培訓體系,不斷加強專業教育,培養出適應現代特許經營方式的專門人才。
四、小結及展望
基于上述對我國特許經營企業的SWOT分析,未來發展特許經營企業還應該注意下面幾個重點:樹立成功特許經營的典范;健全特許經營的專門及相關法律;金融系統提供專項支持;為特許經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宏觀環境;加大教育佩頓力度,建設特許經營學科;加大、加強特許經營出版物的力度;以及成立、健全相關的特許經營協會。
參考文獻:
【關鍵詞】主要現狀;發展;阻礙;展望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經濟發展呈現一片良好的趨勢,眾多中小企業如雨后春筍不斷崛起,這些中小企業的不斷發展,在我國經濟結構中占有愈來愈大的比重。同時中小企業面臨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如品牌,技術方面,中小企業要壯大,長期擁有市場份額,就必須認識自身的短板,加強產業建設,才能更高,更快,更強。
一、中小企業現狀
1.1素質
許多民營企業家的知識水平仍停留在過去的一個時期,并未跟著時代的潮流發展,并未和現代企業發發展的要求達到對接,是一個較低層次。對于現代的市場經濟知識,現代的企業管理知識,還有法律知識了解程度十分有限,有些民營企業家仍然未意識這樣的一個關鍵性的問題。知識的老舊與現代要求的等級差,也是現在民營企業家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用上一個時代的知識要求下一個時代的企業發展壯大,結果不理想是必然的。
民營企業家自身也對知識的學習意識不強,而且法律意識淡薄,容易做出錯誤的決定。對于時間的安排也不夠合理,生活情況比較亂,無法專心于企業的發展壯大。
1.2管理
企業大多數實行家族式管理,認為牢牢的將企業的經營權、所有權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企業的凝聚力,才能迅速壯大發展,這樣的管理模式在短期內確實能否將企業能力提高到一定程度,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這樣的管理模式的缺點會漏洞百出。失去企業繼續發展的可能性。
這類型的民營企業缺乏長期發展的目光,將企業的發展限定到了一定范圍。而且管理意識并未與時代要求相符合,以自我為中心的管理,對于意見,沒有判斷能力。老板意識太強,將自己和員工劃到兩個等級,從最根本上使得企業沒有凝聚力,不合格的人員管理制度和獎勵制度,使得員工沒有積極性,對于人才的管理,與一般員工無差別,員工跳槽嚴重,企業失去了創造力,長此以往,企業的產品因為質量問題將縮小市場份額。
1.3思想
在企業的上升期,取得了較好的業績,加上身邊眾多人的贊譽,企業家就會產生階段性的自我膨脹感,沒有合適的自我定位,不正確的心里狀態使得企業的發展容易階段性的停止。
部分企業家競爭意識弱,缺乏創新意識,缺乏一種創大業的情懷,“小富即安、小進即滿”思想嚴重。寧愿固守現在的成就也不愿意拓寬市場,聯合資本進行發展,增強企業的競爭力。而且對于企業的產品或者文化,總是抱有守成態度,不結合最新要求去改進,創新,慢慢的其產品將不再適用于市場。
大多數的中小企業在對利益思考的時候以自身利益為主要價值觀,并未從長遠角度考慮,使得企業在聯合資本,擴大發展的時候很可能多方企業發生利益紛爭。從而影響發展。對于人才,企業過快的要求通過他們提升業績,并不給予人才成長期,使得企業無法真正擁有在技術或者質量方面的競爭力,還有部分企業對于員工的概念認識水平太低,認為員工只要會像機器一樣干活就行,對于員工的精神文化層面并不關注,認為給員工做培訓,請專家講課只會浪費時間,浪費金錢。這樣的行為使企業員工對于企業的認同感,歸屬感將大大打折。
二、中小企業的發展展望
21世紀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使得民營企業家開始謀求更深層次的發展,尋找大企業長存和發展的方法,從中結合自身的情況進行分析,認識自身的短板,尋求更高的發展。
2.1素質改變
現在很多民營企業老板開始在各種大企業進行學習,對于全新的市場知識,管理知識開始接觸,并不斷運用到自己企業當中,有的企業老板不惜花費重金,只為了和巴菲特這些成功人物進行交談,從他們身上得到啟示。民營企業老板的改變讓企業從根源上開始發生轉變,其發展潛力和存活能力將不斷加強。
2.2管理
企業老板通過與最新型的管理技術的接觸,比如6S企業管理方法。與企業的具體情況相結合,摒棄原有家族式管理中的家族集權,對企業權利進行分化,使企業中的權責分配,權利到人,責任到人。這樣將企業的整個運行處在一種自動化的狀態,老板的時間安排更加科學,與員工的關系也將有進一步的發展,良好的個人品質將會贏得更多的支持,同時能夠有更多的時間進行自我充電。
2.3企業文化建設
現在多數企業開始提倡企業文化的建設,不惜花費重金進行文化創建,將企業的產品,生產,人文關系都以文化的形式進行宣傳,在精神層面提高企業自身,這樣的企業文化也將融入員工的心里,從而加強企業的競爭力。
2.4人才培養
對于人才,企業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以較好的條件,對有真才實干的人才進行招攬,在企業中,給其一定的成長期,并不要求在限定時間做出什么樣的業績,另一方面,對于員工經常性的進行技能培訓,知識培訓,增強每個員工的能力,定期進行績效考核,增強員工的積極性。
2.5制度建設
對于人員管理和績效考核等的制度建設逐漸細化,制定完善的準則規范,使企業的運營能規范性運行,員工可以有序,有標準的工作,同時能有效杜絕劣質產品出現在市場上,影響企業的聲譽。
2.6信息建設
互聯網中有大量的信息,可以最大程度的捕捉市場信息,也可以擴散企業的知名度。企業加強在信息技術方面的建設,將企業的文化,產品都通過網站的形式放到互聯網當中,同時,聘請一批電子商務人才,將線下產品放到線上交易,謀求更大的利潤。
三、結束語
通過以上分析和展望,可以知道我國的中小企業已經開始不斷與時代要求相結合。其前景是光明的,更加完善的制度和管理將把我國的中小企業帶動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1]莊佳林. 支持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財政政策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1
[2]梁益琳. 創新型中小企業成長、融資約束與信貸策略研究[D].山東大學,2012
[3]牛海. 我國企業年金發展動力研究[D].復旦大學,2012
[4]劉倩蕾. 中小企業稅收負擔及其經濟影響[D].山東大學,2012
[5]陳偉,于麗艷. 我國中小企業現狀分析與發展對策研究[J]. 商業研究,2006,12:138-139
關鍵詞:財務政策 可持續發展 綜述
近年來,國內外企業越來越重視從戰略層面關注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然而,中外企業的實踐表明,企業可持續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除了來自戰略本身之外,還有許多問題與公司財務政策有密切聯系。本文整理分析了近幾年來的主要研究成果,為企業財務政策的選擇和調整提出借鑒和啟示。
一、財務政策如何整體影響企業可持續發展
財務政策是企業根據基本的財務理論、財務規則以及公司發展戰略、公司經營環境等所確定的、財務管理工作必須遵循的原則、程序、方法等內容的總稱。重要財務政策包括投資政策、融資政策、營運資本政策、股利政策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狹義是指企業自身如何長期、穩定、健康地成長,廣義是指企業如何與自然、人文和社會資源的發展保持和諧統一。
二、基于財務政策角度分析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財務政策角度對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影響,一方面體現在企業的增長模式上,另一方面體現在企業的增長速度上。陳育儉對不同類型的財務政策對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支持作用做了全面系統地分類對比析。
三、基于可持續發展角度分析公司的財務政策
企業財務政策的可持續發展是企業在對財務政策的選擇過程中,既要考慮近期財務政策相對穩定性和適應性,又要考慮未來發展中財務政策的更新?,F實中,企業要自覺地根據客觀情況的變化,對財務政策加以修改補充,或者更新替代。
1.籌資政策的可持續性
籌資政策的可持續性應綜合考慮經濟波動周期、企業發展階段等因素的影響,以保持企業籌資結構的彈性。邱英研究分析了于經濟波動周期和企業發展階段因素對企業籌資政策的影響,其結論如下表:
2.投資政策的可持續性
投資政策本身也具有發展的可持續性,因為投資政策的設計是為了謀求企業的長遠發展,當環境因素發生變化時,投資政策也會隨之調整。邱英研究分析了于經濟波動周期和企業發展階段因素對企業投資政策的影響,其結論如下表:
3.營運資本政策的可持續性
企業營運資本政策涉及流動資產、流動負債以及二者之間關系的總體安排。邱英研究分析了于經濟波動周期和企業發展階段因素對企業營運資本政策的影響,其結論如下表:
4.股利政策的可持續性
公司股利政策對于保障股東權益,協調股東之間的利益關系,促進公司長期穩定的發展,穩定股票價格,維護公司形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邱英研究分析了于經濟波動周期和企業發展階段因素對股利政策的影響,其結論如下表:
四、未來研究展望
前面綜述分析了公司財務政策與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一些主要觀點,當然相關的話題遠不止這些。公司財務政策選擇如何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人們不僅從企業內部戰略層面上分析,也要更多關注宏觀經濟層面的經濟周期因素特別是國家的財經政策。同時,人們也注意到有的企業財務政策的成功短期內竟然帶動了企業的整體戰略跨越,這里除了某一項財務政策的科學選擇之外,也涉及到財務政策的協同效應、甚至財務政策的漸進演化問題。
參考文獻:
[1]陳育儉.財務政策與企業的可持續發展[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
房地產稅改革研究
消費稅變革國際趨勢分析
稅收情報交換涵義探索
房地產稅制改革
中國預約定價制度發展與展望
提高國際稅收理論研究質量思考
稅收管理的國際經驗及對中國的啟示
對外直接投資稅收相關問題的探討
歐盟郵政電信服務增值稅改革趨勢和啟迪
國際稅務行政發展動態與創新
房地產稅稅收限制國際經驗及啟示
設計海外投資架構時應考慮稅務風險
對提高大企業稅收遵從度的思考
節能減排視角下消費稅綠化的趨勢及啟示
對商品稅促進收入公平分配作用探討
實物期權法在成本分攤協議中的作用
企業并購英國企業的稅務架構問題探討
對我國房地產稅制改革的看法
非居民企業股權轉讓稅收管理問題
發達國家鼓勵小企業發展稅收政策簡介
企業重組企業所得稅政策研討
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稅收政策
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中的稅收政策探討
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趨勢與展望
歐盟成員國碳稅政策比較與啟示
對稅收鼓勵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研究
促進我國居民收入合理分配稅收政策研究
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稅收問題
重建大企業稅務管理體系設想
改革我國房地產稅制的構想
非居民企業避稅手法及策略
我國個人所得稅減除費用標準的思考
后金融危機時代金融交易稅探索
企業境外所得稅收抵免問題分析
美國大企業稅收管理模式及啟示
居民企業境外投資合作的稅收政策研究
對我國軟件和信息服務外包業稅收政策思考
加強大企業稅收管理探索與思考
稅收政策在社會公平角色及作用
促進經濟結構調整財稅政策研究
提高對走出去企業稅收征管能力
間接稅調節收入分配的研究
我國銀行業稅收負擔對比分析
開征物業稅的意義及現實評述
增值稅和營業稅的變化趨勢及路徑
消費稅征收范圍的國際對比與啟示
非居民稅收工作問題探討
關鍵詞:制造業企業;精細化管理;MES;ERP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制造業企業的產品大量銷往國外,被喻為“世界工廠”,制造企業得到了蓬勃發展。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美國經濟危機的不斷演變,西方經濟陷入蕭條,新興經濟體受到通脹困擾,各國貿易保護主義加劇等,使我國制造業的產品出口面臨嚴峻考驗。我國國內由于氣侯變化導致農產品、大宗商品價格迅速攀升,輸入性通脹壓力導致原材料紛紛上漲,勞動力成本也不斷增加;隨著國家實行緊縮的經濟政策,中小企業融資難等等一系列問題,使得目前制造業企業的經營面臨巨大壓力。
國家“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指出,今后5年要保證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經濟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要求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在這種形勢下,我國制造業企業一定要抓緊調整自己的發展戰略規劃,優化自己的經營質量。
企業的經營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生產過程管理。對制造業企業進行精細化管理是加強企業生產過程管理,提高經營效益的關鍵。
一、我國制造業企業精細化管理的發展現狀
精細化管理是一種理念和企業文化,起源于日本20世紀50年代的一種企業管理理念,是社會分工的精細化以及服務質量的精細化對現代管理的必然要求。它是一種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管理所占用的資源和降低管理成本為主要目標的管理方式,主要為維護企業的持續核心競爭力而展開,其實質是要求對企業經營管理作到標準化、專業化、規范化,強調執行力,注重企業在從戰略的制定到具體的執行等管理全過程中對細節的觀察和把握。
隨著管理環境的日益復雜化,我國制造業企業面臨著很大的生存危機,一批制造業企業積極尋找對策,苦練內功,逐步由過去的粗放型管理向集約化管理轉變,由傳統經驗管理向科學化管理轉變。目前,我國成功進行了精細化管理的制造業企業既有伊利牛奶、青島海爾等大型企業,也有金堅制衣、德勝洋樓等。
二、制造業企業精細化管理的實施途徑
精細化管理必須與企業現狀相結合,遵循企業發展客觀規律,從大局到部分,從基礎到精專,把企業全盤看作是一個系統來設計,在生產中按部就班、循序漸進。不同企業的精細化管理模式是不同的,但總的來說,可從下列方面來設計:
(一)精細化操作
指對企業活動事先制定好工作規范,并要求每一個員工都遵守,從而使企業的生產正規化、標準化。
(二)精細化控制
要求建立企業生產運作流程,該流程包括計劃、審核、執行、回顧的過程。
(三)精細化核算
要求企業財務活動都要記賬、核算,通過核算能及時發現經營管理中的漏洞,減少企業利潤流失。
(四)精細化分析
指企業通過現代化手段,將經營中的問題從多個角度去展現和跟蹤,以研究提高企業生產效率的方法。這是企業取得核心競爭力的有力手段。
(五)精細化規劃
指企業所制定的目標和計劃都是有依據的、可操作的、合理的和可檢查的,這是推動企業發展的一個至關重要的關鍵點。企業的規劃包含企業高層根據市場預測和企業的經營情況而制定的中遠期目標,如企業規模、文化、管理模式等以及企業經營者根據企業目標制定的實現計劃。
三、我國制造業企業精細化管理的未來展望
根據美國先進制造研究機構AMR(Advanced Manufacturing Research)的研究,隨著精細化管理在制造業企業的廣泛運行,現代化的制造業企業一般是進行三個層次的系統化管理:首先把整個制造過程進行自動化監控;其次在企業的成產車間內部建立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制造執行系統);最后對整個企業進行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業資源規劃)管理。
ERP是當今國際上最先進的模式。該系統是統一對企業的物流、人力資源流、資金流、信息流進行管理,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企業的現有資源,從而實現企業經營效益最大化。具體來說,ERP系統是一個在全企業范圍內所應用的高度集成系統。它通過自動優化管理企業內部的業務流程,只需在某一系統中輸入一次源數據,就能使不同業務系統共享該源數據。我國制造業企業精細化管理的未來發展模式的最高層次應該是在企業內部建立ERP系統。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