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0 16:17:2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工業工程的價值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工程造價管理模式基本原則管理項目決策
一、現行的建筑工程造價管理模式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形成和發展,人工、材料、機械的價格己不再長期穩定不變,而是同其它商品一樣隨市場變化;業主與承包商的性質大有改變并呈現出多元化,現行施行的工業建筑工程造價管理模式的弊端逐漸顯露出來。
1.施工企業利益嚴重受損,造成施工企業“計劃經濟的收入,市場經濟的支出”的局面。如果為外資業主,則等于肥水外流。
2.施工企業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將管理費用大幅度降低,使工業工程管理大打折扣,從而影響建筑產品質量。
3.由于業主與施工企業地位不平等,施工企業為承攬任務墊資施工,大量貸款,不僅使企業發展走入死胡同,而且造成嚴重不良債務,給金融業帶來負面影響。
4.在項目招標中業主片面壓低取費,從而造成資質等級低、管理水平低的企業的中標率高于資質等級高、管理水平高的企業,使國有大、中型施工企業的管理、技術、裝備優勢難以得到發揮,并且挫傷了企業進一步提高管理、技術和裝備水平的積極性。
5.導致了取費等級高的企業在承攬任務后,將工業工程層層轉包給資質等級和取費等級較低的企業,坐收管理費,不僅產生腐敗,而且,由于這些企業管理水平低,技術、裝備水平有限,致使工業工程事故頻發,使業主利益受損的同時,帶來惡劣的社會影響。
6.承包商為了中標片面壓低報價,中標后利用增加現場簽證等手段彌補損失,不可避免地帶來。“三超”,即概算超估算、預算超概算、決算超預算。國家對基本建設投資規模難以控制。
二、工業工程建筑造價管理的基本原則
(一)正確處理工業工程造價與工業工程質量的關系
工業工程造價就是完成—個工業工程所必須消耗的人工、機械、材料等的綜合費用,根據投資方、施工方、承包方、審計方,不同性質的單位可對同一工業工程提供不同的工業工程造價,如投資估算、設計概算、施工圖預算、承包合同價、結算價、竣工結算等。工業工程質量是指竣工的工業工程應達到圖紙的技術要求,符合國家規范和標準要求的特性。正是由于工業工程造價與工業工程質量的密切關系,也使工業工程項目的壽命周期隨著工業工程造價與工業工程質量的變動而變動,工業工程造價高則其質量較好,使用費用降低。反之,工業工程造價低則其質量難以保證,使用費用必然上升。
(二)引入價值工業工程概念,采用價值管理手段
價值工業工程又稱價值分析,是以提高產品價值為中心,對其各項功能進行分析評價,使之以最低的總成本,實現必要的功能。建筑設計中如何將工業工程項目的功能要求與投資有機結合,根據工業工程的實際情況既不單純追求降低成本,也不片面追求提高功能,而是力求提高成本與功能的比值,獲得最佳的設計方案。在設計中推廣運用的價值工業工程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技術與經濟相結合的科學方法。同時,價值管理的運用在建筑業得到迅速發展。—般情況下,應用價值管理可以降低整個建設項目初始投資額的5%—10%,同時可以降低項目運行費用的5%—10%。
三、加強工業工程造價管理
(一)工業工程項目決策階段的造價控制與管理
這個階段是工業工程項目全過程造價控制的開始。在這個階段中,主要進行的工作就是提交工業工程項目建議書,并且進行立項可行性研究,再進行投資預算的編制,最后制定詳細完整的設計任務書。在項目的決策階段進行的任何一項的投資決策,對于整個工業工程項目的造價控制以及完工交付使用后的經濟效益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工業工程項目全過程的造價管理是一個決定性的階段。所以要在這個階段做好工業工程的造價控制就必須首先將項目法人制度落實到位。在整個工業工程項目的建設過程中,都要在各項資金的運作,以及在債務償還等方面進行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將具體的責任落實到人。還要建立與之對應的配套措施,最好由政府主管部門和監理方共同設立監察組,對項目進行嚴格的造價管控。其次,在進行市場分析的時候,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盡量防止項目投資決策上的盲目性和風險性,盡量考慮可以增加企業市場競爭力的工業工程項目。第三就是對于工業工程項目的一些外部條件,例如地質條件,施工的水電、運輸等方面的保障等,都要進行綜合性的考慮,使得預算編制更加科學以及更具可操作性。
(二)工業工程項目設計階段的造價控制與管理
在這個階段是進行工業工程項目總價控制的一個關鍵環節,雖然設計費用占到的比例并不高,但是對于工業工程項目全過程的造價控制卻有著相當程度的影響力。所以項目的設計質量是非常重要的。設計就是對整個工業工程的建設進行規劃安排,包括了資金和技術上的規劃。合理的設計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工業工程的造價。
(三)工業工程項目招投標階段的造價控制與管理
招投標階段是對工業工程項目全過程的造價進行有效控制管理的一個有效的手段。招投標的首要工作就是進行資格的嚴格審查,如果有暗箱操作等現象出現,招投標的目的就完全無法達到了。在標底管理上也要特別注意,保證其準確性,在保密的工作上要多花精力,盡量避免泄密的情況。
在評標方法的選擇上,要綜合考慮工業工程的報價、工期以及競標企業的信譽和施工的經驗等,在正式評標時,技術上的優勢要進行優先考慮,務必做到評選過程的公開透明。又因為在招投標的文件或者是合同方面不夠準確和嚴密,因此在工業工程結算的時候很容易發生一些糾紛。我們在這些文件的編制過程中要注意對其進行有效的組織管理工作,并且在施工的預算標底的編制上要盡量符合企業的實際情況,采取合適原則。對于各個參與競標企業的投標書也要進行詳細認真的分析,在招標答疑的時候就要對可能發生的一些糾紛采取適當的措施來提前預防。擬定合同也要注意使用合適的措辭,盡量防止出現一些因為細枝末節的遣詞造句的錯誤造成的爭議或者糾紛。
四、結語
總之,從長遠看,建筑工程造價管理的最終目標是與國際接軌。目前在建筑工程造價管理的改革中所采取的諸項措施都是以此為出發點進行的,我們只有加強建筑工程造價管理工作力度,提高建筑工程造價行業專業人員的素質,才有可能使建筑工程造價管理走上國際化的道路。
參考文獻:
[1]李玲.關于工程項目全過程工程造價的控制及管理[J].山西建筑. 2011,(01).
中國工業工程在管理方面與發達國家有所不同,企業的運營模式在不斷摸索中得到的成果,是自然學科和工業工程技術相結合的產物。企業在社會發展中受到本土社會文化的影響,其通過外界環境因素逐漸滲透到企業內部,對企業管理人員和員工不斷的進行滲透,思維和行為媒介傳播至企業內部。企業的管理技術決定了企業發展的目標,其組織形式、過程控制辦法等影響著企業生產要素的投入和輸出能力。所以,企業的文化內涵可以從管理技術以及社會文化方面看出,是內部環境和外部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企業在行業、區域、階段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不能建立一個適合所以企業的管理模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需要有個性化的模式存在。所謂的個性化模式是根據企業自身經營的實際情況、企業員工、技術等能夠正確的反應企業工業工程策略和方法的成果。例如:采用何種技術和產品實際的生產流程等。因此,企業的個性管理模式是企業工業工程和企業文化共同作用的產物,二者缺一不可。其中工業工程包括良好的思維、正確的流程、合理的方法以及先進的生產工具,企業文化包括企業內部長期以來形成的價值觀以及員工的行為規范等。
2能力導向策略實踐選擇
我國企業在實際的生產中存在工業工程能力繼續改進以及信息化技術需要加強的等方面的問題。因此,企業需要清晰的認識到工業工程技術的目的是為了使企業資源利用和管理方面更加集成。對于資源、技術、資金相對優越的企業而言,可以采用系統的工業工程技術將推動企業由集成能力向精益能力方面發展,使企業在人員配置、信息傳輸、資金流動等方面形成更具價值的流程,對于這類企業采用的是IE與IT相結合的策略。而對于資金較為充足、生產過程中自動化能力不足或者生產流程過于簡單的企業,需要改進其生產流程使其更加精益生產,并且輔助以相應的信息系統例如:ERP等,會使企業生產更加完善取得更好的產值,因此這類企業是先采用IE,而后在實施IT的辦法。對于一些自動化程度較低并且生產環節較多的密集型企業而言,在產品加工過程中會出現極大的浪費情況,因此需要科學、合理的對產品生產流程予以改善,建立起一個良好的過程管理,降低浪費發生的概率。基于企業的實際情況,并不適合過快的實行信息化,而應該在基礎工業方面進行加強,當生產能力提升到一定的水平時再予以相應的信息化管理。目前,我國的大部分企業屬于此類,因此在對其進行信息化系統開發時需要堅持實用性和適用性原則,根據企業的實際需求、文化特點有選擇性的利用工業技術,將工業工程技術應用到實處,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3結語
關鍵詞:工業工程;創新
當代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已經從“知識經濟”轉向“創新經濟”,稱之為“創新力經濟”。有效利用人力與資本并鼓勵創新,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全因素生產力”。在歷次科技革命的高新技術發明的前提下,信息與信息之間、經營與管理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發生著交融互促的效應,在這個過程中,工業工程(IndustrialEngineering,IE)應運而生,為世界經濟的迅速發展帶來了必要的技術與理念的前提。
工業工程是工程技術、經濟管理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相結合的邊緣學科。工業工程將人、信息、物料、設備、過程和能源集成到產品、服務或項目的整個壽命期內,把獲利性、效率、適應性、響應能力、質量同產品與服務的不斷改進和創新,貫穿整個壽命期做為目標。
工業工程自誕生以來,經歷了圍繞提高作業效率為重要內容的傳統工業工程階段;與運籌學相結合進行更系統和精確設計的獨立活動階段;以系統工程為新的支柱,形成從微觀到宏觀、從局部到整體進行分析和設計的系統科學體系階段;目前可以認為是工業工程應用各種新技術、新理論不斷拓展應用領域和范圍的新的發展階段。工業工程在其發展和應用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職能。
1、工業工程的內涵
工業工程是對由人員、物料、設備、能源和信息所組成的集成系統進行設計改善和設置的一門學科。它綜合運用數學、物理學和社會科學方面的專門知識和技術,以及工程分析和設計的原理和方法,對該系統所取得的成果進行鑒定、預測和評價[1]。
工業工程不僅用于生產事業,還可用于服務業、金融業等領域。由其廣闊的應用范圍可以看出它的內涵相當廣泛。工業工程涉及的學科領域很多,研究方法多樣,它綜合運用數學、物理學及社會科學方面的知識和工程學中的分析、規劃、設計等理論,另外與運籌學、系統工程、計算機等現代科學技術緊密結合[2]。
工業工程是一個過程。它是一個不斷改進,追求創新的過程。堅信“改善無止境”——“Thereisalwaysabetterway!”。工業工程強調人的因素,它將影響人的因素放在比較重要的位置,追求人——機——環境關系的最佳、最和諧狀態。工業工程是集成系統的整體優化,將系統中的各要素孤立考慮和僅僅將各要素簡單相加都是不合適的,它追求由人員、物料、設備、能源、信息等生產要素所組成的集成系統的整體效益,要產生1+1>2的效果。
2、創新是工業工程的本質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根本源泉。通過對系統的分析評價、完善改造以達到促進系統不斷創新的目標,是工業工程的功能之一。這里的創新主要包括產品改進、工藝改進、設施改進、系統組織改進、工作方式改進、技術創新的激勵與組織、新產品新技術的工作開發等。
工業工程的研究對象是以人為主體的工作系統,它的最基本的思想就是“做每件事,總有一個最好的辦法”。從其內涵可看出,改善是實現工業工程任務和目標的基本手段,是工業工程的永恒目標,是工業工程的靈魂,而改善的結果是創新。
工業工程是一門對以人為主體的工作系統進行規劃設計和組織管理的綜合技術,其工作過程是一個集體努力和綜合創造的過程。如果把它理解為管理,它需要不斷探索改進管理系統與工作程序以提高效率。工業工程的基本方法,除系統分析和系統設計外,就是創造性技術。隨著發明學、創造工程、系統工程和管理科學的發展,人們已經先后提出了一百多種創造技術和方法,其中1個不忘(不忘動作經濟原則)、4大原則(取消、合并、重排、簡化)、5個方面(操作、運輸、貯存、檢驗、等待)、6大提問技術(目的、方法、人物、時間、地點、原因),這些都是改進與創新工作必不可少的關鍵。由此可見,工業工程需要高度的改善改造性,改善創新是工業工程的本質功能。3、工業工程的創新技術的特點
信息環境下工業工程的創新技術可以概括為:針對知識資源無形性,使用價值的間接性、共享性、增值性等特征,并有利于實現集約發展的管理方法與技巧。它的研究應用具有以下特點:
(1)集群性。把市場需求和技術供給、把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有機結合起來,取得全方位的改善效益。
(2)虛擬性。經濟全球化和信息經濟時代的典型產物就是虛擬就是與信息緊密掛鉤的高智能性知識密集型產品和產業。創新技術的虛擬化具有靈活、柔性、合作、共享、快速反應、高效輸出等素質。
(3)融合性。創新技術應當是多元、合作與共享的集合。多元優于一元,合作大于競爭,共享勝過獨享,就能突破看似有限的改善空間和社會結構,實現優勢忽布和資源重組,在更為廣泛的程度上形成雙贏或多贏的管理運作。
(4)模糊性。現代網絡通信技術使創新的來源無處不在,沒有明確的邊界。
小結
工業工程是解決各生產要素達到有效結合、形成一個有機整體過程中各種復雜矛盾的創造性方法。它是一個動態的、發展的研究領域,凡是有利于對系統進行分析、設計和評價以及有利于提高效益的方法,都被及時納入了工業工程的研究和應用范疇,其發展具有鮮明的時代氣息。在信息經濟時代,創新的作用得到空前強化,并升華成為一種社會主題。而工業工程從一誕生起就強調不斷改進與創新,工業工程就是在不斷發現問題,考察分析問題、尋求對策的實踐中,永無止境地改革、創新和發展。新晨:
參考文獻:
關鍵詞:低碳;工業工程;培養模式;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0 ?搖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32-0064-03
一、引言
低碳經濟發展的大趨勢,對企業生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種新的經濟環境下,工業工程的發展與其人才培養也面臨著新的轉變。低碳經濟,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盡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工業生產由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低附加值的傳統方式,向高技術含量、低能源消耗、低廢物產出、低廢氣排放、高產品附加值的新型低碳工業轉變。面對工業低碳發展的國家發展戰略要求,高校應肩負起人才培養的重任,創新工業工程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貼合低碳經濟發展需求,培養面向低碳經濟的工業工程人才。
二、面向低碳經濟的工業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面向低碳經濟的工業工程專業是通過工業工程專業系統化、專業化和科學化的工程技術以及管理技術的創新、制度創新和重組改善等方法減少能源消耗,實現產業生產成本的降低和生產率的最大化,尋求經濟與環境最大綜合效益。工業工程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必須以低碳經濟為理念,建立培養適應低碳經濟發展要求的新型工業工程人才。
(一)培養目標
以“廣闊的基礎知識、多維的問題處理方法、現代的低能高效理念、有針對性的實踐”為人才培養理念,以“基礎技能+專業技能+特色技能”為人才培養目標,從跨學科、多元化角度推動工業工程專業教育發展。“基礎技能”要求學生有扎實深厚的理工科基礎與寬廣的經營管理知識,具有良好的外語和計算機能力;“專業技能”要求學生掌握傳統工業工程專業所要求的基礎IE技能,能夠對復雜生產系統和服務系統進行規劃、分析、評價、改善和控制;“特色技能”要求學生掌握工業代謝分析、投入產出分析、生命周期評價、生態工業系統集成分析、生態效率評價等方法和改善優化工具,使之應用于低碳經濟領域,促進企業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
(二)培養模式
1.大類招生,分級培養。大類招生,可以強化人才的綜合素質和做事的專業能力,突破單一學科設置模式的弊端,實行按大類專業招生,小專業施教,設置柔性專業方向。在培養上采取分級培養的模式。第一級為本科技能培養,培養學制為4年,采取“2+1+1”的培養模式。其中,前兩年用于學習公共基礎課和管理大類基礎課,第一個“1”用于傳統工業工程和現代工業工程課程的學習,第二個“1”以實踐類課程為主,與企業對接,將所學理論知識轉化為生產力。第二級為研究生培養,依托高校豐富教育資源,設立本碩連讀班,培養學制為6年,采取“2+2+2”的培養模式。第一個“2”用于學習公共基礎課和管理類基礎課,第二個“2”用于傳統工業工程課程和現代工業工程課程的學習,第三個“2”深入學習面向低碳的工業工程領域的系統研究方法,并在所學領域進行深入研究。
2.建立與學制模式相對應的“1+X”課程體系。面向低碳經濟的工業工程的課程模式,應將基礎和通用的知識構成通用課程平臺,組成不同的專門化的教學模塊。“1”傳統工業工程專業人才必備的課程,“X”指低碳經濟需要的工業工程特色課程。形成一種“1+X”的課程模式,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能夠兼顧共性與個性,兼顧方法與實踐,使人才具有扎實的管理類基礎知識和實用的低碳領域方法。
3.教學過程中實施全程管理。針對學生在學習期間不同階段可能遇到的問題,隨時調整教學方法,并為學生建立學習檔案,便于管理和激勵。將教學管理過程分為五個階段:入學水平測試、學習計劃制定、學習計劃實施、成績的考核與評定、教學評價與改進。通過量化的指標,便于指導教師觀察指導學生的學習活動。
三、以低碳經濟為導向的工業工程教學體系建設
工業工程是一門具有交叉性質的綜合性應用學科,必須打破課程設置上的界限,突出實用性和方法論,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實踐環節的教學不局限于課內和實驗室,而是真正的“走出去”,延伸到直接接觸低碳經濟的前沿研究和應用工業工程技術的企業中。
響應“基礎技能+專業技能+特色技能”的人才培養目標,將課程體系分解為“公共基礎、專業傳統方法論、跨專業云選課、實踐”四個模塊,其中實踐模塊貫穿整個體系,其他三個模塊依據教學規律循序漸進,形成嚴密的體系結構。
(一)公共基礎課程模塊
基礎課是整體教學的基底,科學合理的知識體系,扎實的基礎課程是教學效果和教學成果的保證。增加綜合性課程,注重人文素質教育,強化對作為工具類技能的信息科學技術和語言的學習;提高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的課程起點;選用優秀教材,更新教學內容,豐富教學形式,確保教學質量。
(二)專業傳統方法論模塊
對應課程模式中的“1”,專業傳統方法論模塊主要學習工業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使學生具備應用工業工程理論與方法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課程著眼于生產過程,以提高勞動生產率、保證質量和降低成本為目標,注重研究人的因素,充分發揮投入資源的作用。
(三)跨專業“云選課”模塊
課程模式中的“X”代表課程復合的多元性和特色化,利用校內與校際資源建立“云選課”機制。“云選課”是基于相關課程的教育資源的共享和優勢資源的互補,實行互認學分制度,以便適應綜合性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模式,這意味著各學院甚至是學校間的學科交流和滲透,可以是軟實力的授課指導,也可以是硬件的共享與學習。
(四)實踐模塊
1.以面向低碳經濟的仿真實驗室為載體的教學實踐。面向低碳的工業工程實驗室主要功能是圍繞并服務于專業建設,強化學生應用所學工具和方法的能力,提高學生從事該領域工作所需的系統規劃、設計、優化、運作的創新能力和素養。旨在培養適應低碳經濟發展,具備工程學和管理科學的基本知識,掌握可持續發展理念下低碳經濟發展的專業知識與相關技能,能夠把握環保低碳及工業工程相關行業發展方向,運用國內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理念從事面向低碳的工業工程的跨學科復合人才。
2.低碳產業“零距離”對接的教學實踐。工業工程的教學環節不應局限于課內,應該延展到學生的課外活動中。可以在生態產業園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孵化器”,將“產學研”與“人才孵化器”有機結合,實現教學與企業及產業“零距離”對接。
組織方式可以是建立“統一組織、混合編隊、分散實習、頂崗實踐、雙向管理”的運行機制,將學生分散開來,按崗位編制成實習小分隊,使學生在實際生產崗位上全程跟蹤生產過程;也可以是假期社會實踐方式,即學生利用假期在企業進行較長時間的實習實踐。
四、結束語
面向低碳經濟的工業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應依據低碳經濟環境下對工業工程專業學生的新技能、新知識的需求來確定專業建設定位,構建正確的、適合社會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要注重保證扎實的工業工程專業基礎知識,同時又要特別注重培養人才的工業工程與低碳經濟相結合的理念。高校在專業教育中應抓住發展脈絡,立足自身教學與科研優勢,合理確定教學內容,協調各個實踐環節,面向低碳經濟建設工業工程學科,培養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工業工程人才。
參考文獻:
[1]張金英,等.“四位一體”的低碳物流人才培養模式分析[J].物流技術,2010,29(15):152-154.
[2]郭位.Bryan Deuermeyer.工業工程課程的最新沿革[J].工業工程與管理,2005,(2):1-5.
[3]陸鋼,等.工業工程本科畢業設計與創新型人才培養[J].工業工程,2010,13(2):125-128.
[4]李春發,等.生態工業工程:面向循環經濟的工業工程研究[J].工業工程,2008,11(3):1-5.
[5]李衛紅.工業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及模式的創新研究[J].常州工學院學報,2010,23(4):83-86.
[6]孔繁森.工業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理論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09,(5):40-42.
[7]楊曉英,等.工業工程專業定位和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07,1(1):90-92.
[8]魏冬捷.試析PBL教學法對培養低碳經濟人才的應用價值[J].教育與現代化,2010,(4):38-41.
[9]陳亞絨,等.面向區域產業集群的應用型IE人才培養的課程教學模式[J].工業工程,2009,12(2):122-130.
[10]孫衛軍.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5.
【關鍵詞】電子技術 工業工程 應用 生產
一、引言
電子技術是從上世紀七十年代才發展起來的新型技術,雖然應用的時間并不長,但隨著其不斷的完善和發展,電子技術的應用領域愈來愈廣泛,在很多領域中電子技術都得到了很好的應用,特別是其在工業領域中的應用,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還提高了國家、社會的競爭力,使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有了明顯的上升,加快了社會的發展,電子技術由此也得到了推廣。
二、電子技術的簡要概述
(一)什么是電子技術
電子技術是將電子學作為理論基礎,將電子器件進行設計和組合,最終形成具有特殊功能的電路,用來解決和簡化生產生活中存在的問題的技術。電子技術主要研究的內容是電子器件和電子器件構成的電路的應用。電子技術經歷了三個時代,分別是整流器時代、逆變器時代和變頻器時代,現代電子技術正處于變頻器時代,它主要是改變電子技術處理問題的方向,從低頻技術處理問題為主的傳統電力電子學轉變為以高頻技術處理問題為主的現代電力電子學。
(二)電子技術的現狀及發展前景
較發達國家而言,我國電子技術的起步較晚,電子技術還有待完善,在對電子技術完善的過程中,可以借助西方國家的發展經驗,結合我國自身的發展狀況、發展空間對電子技術進行設計。現階段人們正不斷的對電子技術進行完善,將電子技術與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相結合,使電子技術的功能越來越綜合、越來越強大,讓其可以更好的服務于社會。電子技術的研究成果已經在工業領域、通信領域、電力領域、軍事領域得到了很好的應用。
電子技術的發展前景是非常可觀的,不僅是因為電子技術的應用領域越來越廣,還因為電子技術也可以作為許多技術的基礎,特別是通信領域,正是由于電子技術的嵌入,使通信領域的通訊質量、通訊速度都有了明顯的提高。由此可見,在未來,對電子技術的研發是非常有價值和有必要的。
三、電子技術在工業工程中的應用
(一)電子技術在工業工程控制中的應用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力生產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由此,人們想通過借助機器來代替人力的想法應運而生,隨著人們不斷的實驗這種想法最終得到了實現,由此,生產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可人們又對生產效率提出了新的要求,為能更好的提高生產力和生產效率,人們在工業工程中運用了電子技術。
人們針對企業的現實情況、生產狀況、生產力狀況,對電子器件進行選擇,運用電子技術的基本理論設計了一個自動化的管理系統,并將自動化管理系統與相應的軟件管理程序相結合,通過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通訊技術對工業生產中的各個環節進行控制,這也間接的降低了工業的生產成本。
(二)電子技術在工業工程管理中的應用
在企業發展趨勢的推動下,許多企業與工業生產都采用了智能化的管理。人們采用電子技術,有針對性的建立了管理體系來對企業和工業生產進行管理。首先人們在公司內部通過電子技術,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將企業中的計算機按照一定原則連接在一起,建立了企業內部的局域網絡,又通過以電子技術為基礎的物聯網技術,使工業工程生產中的設備建立了聯系,最終這些設備可以通過局域網與企業內部的計算機進行通訊,最后在計算機中安裝相應的管理程序后,企業就可以隨時隨地的對生產的信息進行管理。
(三)電子技術在工業工程生產和運營中的應用
在工業生產和運營的過程中,設備的采購、原材料的采購、產品的數量都是相當龐大的。由此,企業必須要了解產品生產的詳細信息,才能將效益提高到最大,利用計算機技術和電子技術就可以對生產和運營中各個環節的生產與支出的信息進行處理,根據企業的生產環境,對生產線中的傳感器裝置進行設計并安裝,傳感器裝置用來收集相關信息,將收集到的信息通過互聯網技術傳送到計算機的數據庫中,企業通過對數據庫中的信息進行處理,進而制定或改變相應的策略來保證工業的生產和運營。
四、工業工程領域應用電子技術的意義
(一) 應用電子技術可以簡化工程領域工作流程
工業工程的生產是相當繁瑣的,通過電子技術可以簡化工業工程生產的流程,電子技術可以對沒有必要的工作環節進行篩選、判斷、取締。這也間接的對企業的配置進行了優化。如對于財務管理來說通過電子技術,就可以實現對系統分析工程運算與成本的控制,不僅保證了數據的質量,還緩解了公司人力資源的壓力。
(二) 應用電子技術提高工程領域工作效率
在現代社會中,人力的生產已無法滿足生產要求,因為,工業生產靠的不只是人員間的相互配合,還需要有強大的技術支持,因為,現階段電子技術已經進入到了變頻時代,人們利用電子器件對電能進行變換和掌控,總之,電子技術實現了智能化代替人工化的基本轉化,在工程領域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提高了工作效率。
五、結束語
通過了解電子技術概要的相關內容,知道了電子技術具有非常可觀的前景,電子技術是不能獨自存在的他還要與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網絡技術、互聯網技術相結合來使用,因為,電子技術是這些技術的基礎。電子技術的工作領域非常廣泛,其在工業工程領域中就充分發揮了作用,改變了工業工程的控制、提高了工業工程管理的效率,還為工業工程的生產和運營提供了強大的信息,電子技術是不斷在發展的,在未來,相信電子技術的意義和價值會更大。
參考文獻:
[1]王德權. 探索電子技術在工程領域的應用[J]. 科技與企業,2013(05):102-104.
[2]劉冉. 電子技術在工程領域的應用探索[J]. 科技創業家,2012(22):131-136.
針對我校基礎工業工程課程特點及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基礎工業工程課程教學的改革思路,并對如何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教學效果和教育質量進行了積極有效的探索與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關鍵詞:
基礎工業工程;課程建設;教學改革
《基礎工業工程》是工業工程專業本科專業的主干課程和核心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基礎工業工程的工作研究、作業測定等方法和技術。由于少投資或不投資,通過基礎工業工程的工作研究和作業測定即可較大幅度的提高企業生產率,所以基礎工業工程的方法和技術在我國制造企業應用最廣。該課程學生掌握如何,對學生后續課程學習、專業理解和今后工作都有很大影響。針對我校基礎工業工程課程特點及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基礎工業工程課程教學的改革思路,并對如何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教學效果和教育質量進行了積極有效的探索與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課程教學改革內容與方法
(一)改革課程內容體系、突出課程特色
由于該課程涉及范圍廣,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如何安排課程內容就顯得至關重要。為此,我們以工業工程專業培養目標為指導,根據我校工業工程學生今后主要就業方向是制造業和汽車制造業特點,對課程的內容體系進行了優化提煉,重點講解學生在制造企業工作中運用比較多的內容,比如方法研究部分的程序分析、作業分析、動作經濟性原則和作業測定部分的秒表時間研究、工作抽樣、模特排時法等,而對工作中用的不多的管理事務分析、學習曲線以及較易理解掌握的現場管理方法等內容安排學生課外自學。同時在選取講解案例時,盡量以制造企業實際案例進行講解。針對我校工業工程專業學生今后主要在汽車及其相關行業從事工業工程工作,在課程講授時,除了給學生介紹相關理論外,更多的給學生介紹類似方法在企業中的應用。如:在講解工藝程序分析時,我們以東風公司發動機廠康明斯凸輪軸生產工藝為對象,給學生介紹如何繪制其工藝程序圖。再如,介紹流程程序圖繪制方法時,我們以491曲軸生產流程為例介紹其繪制方法,并給學生展示該企業工業工程師繪制的實際的491曲軸生產流程圖。同樣在講解課程其他內容,如:操作分析、動作經濟性原則時也盡量以制造企業實際案例進行講解,突出實戰型、應用性。另外在介紹工作研究手法時,還把日本和西方汽車制造企業中最新改善手法介紹給學生,如:道程分析、管理要點調查、附加價值分析、生產系統評價、人機工程評價、負荷評價、損失架構分析等改善手法,都是為了發掘各個環節存在的浪費而進行改善的方法,把這些手法介紹給學生不但可以擴大學生知識面,還提高其實踐水平。
(二)改革課程教學方法,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首先,開展視頻案例教學。對于缺乏實踐經驗的學生而言,《基礎工業工程》中的很多方法和技術在理論上都不難理解,但在實際中如何用,用得好,得到的分析結果準確是一件容易的事。為了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及應用能力,開展視頻案例教學是一個較好的途徑。根據各章節要講授的內容,我們事先到東風汽車公司各專業廠生產現場拍攝相關視頻,然后精選、剪輯視頻資料供授課時使用。如在講解時間研究中的秒表測時,如何劃分作業單元、如何確定各單元的測時點、如何評比時,我們以東風公司傳動軸廠凸緣叉加工某工序為例,播放其加工視頻,然后對照講解秒表測時各個步驟。在講授動素分析、操作分析時,也運用此方法,開展視頻案例教學,使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和接受授課內容,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教學效果較好。其次,利用網絡資源對課堂教學進行補充,增強課程學習的靈活性。為了增強課程學習的靈活性,利用學校建立的教學網絡課堂網站,將教學文件、教學課件、視頻資料、作業習題、實踐教學、案例教學等內容放在網上,方便學生自主學習。同時通過網上師生交流和作業習題問答模塊和學生進行交流。
二、改革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一)構建科學合理的實驗教學體系,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以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為核心,按照“基礎型、綜合性”兩個大層面構建實驗教學體系,既突出培養學生基礎知識,更強調系統思維、創新能力和實用性。如:我們開設的雙腔制動閥綜合性實驗,該實驗以汽車雙腔制動閥裝配為研究對象,要求學生親自動手去組裝汽車雙腔制動閥,并且根據生產節拍要求設計一條雙腔制動閥裝配線,在這個設計過程中,學生每四個人為一個團隊小組,共同進行方案設計,在設計時學生要采用工作研究中常用技術———程序分析、操作分析、動作分析、時間研究、MOD法等進行雙腔制動閥裝配線的優化設計,如:在確定每個工作站點的標準裝配時間時,團隊分工,有的學生在模擬裝配,有的學生在利用時間研究方法進行測時,還有的則在用方法研究的手法分析其裝配方法是否最優。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往往還有激烈的爭論和探討交流。最后實驗結果的評判標準是:使用的作業人員最少,生產線節拍最低,效率最高。因為這個綜合性實驗具有較強的實戰型,學生興趣很高,因此每個團隊都能主動的投入到實驗設計當中,通過實驗教學有效的增強了學生課堂內容的理解,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創新和改善意識。
(二)改革傳統實習方式,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我校工業工程生產實習是該專業一個重要的實踐性環節,共兩周,該實習的主要內容是:學生到汽車企業生產現場,把所學工業工程的方法和技術在企業現場進行實際應用。但該實習環節在進行時存在以下問題:(1)企業提供的實習時間較少,一般只能參觀性質(2)受企業產量制約,沒產量不生產時,該實習難以進行。因此綜上所述,實習效果難以保證,甚至有時走馬觀花。針對傳統實習方式存在的不足,我們對現行的實習方式進行了改革。即:采用上機虛擬實踐+企業現場再實踐的模式進行。上機虛擬實踐:事先對學生要參觀實習企業的相關生產線每個工位進行攝像,然后利用購買的工業工程體驗式應用平臺(ISE系統),在此平臺上學生利用所學工業工程知識對該生產線完整視頻資料進行工業工程方法和技術分析,即進行虛擬實踐,并且得到各種分析結果和報表,如:在利用ISE平臺分析一套完整的生產線視頻資料基礎上,學生可制作該生產線上各工序的SOP(標準作業指導書),制定產線各工序的標準工時和產線工時,制定各工序的標準作業方法并得到《工序標準作業組合表》,制定生產線的《標準工時與人力排布表》、《產線標準作業組合表》,得到產線現狀的《平衡率山積表》,對產線進行虛擬改善得到改善后的產線《平衡率山積表》和《作業改善報告》等。由于這些分析手法和得到的相關分析報表與企業實際所用基本一致,經過“實際案例,虛擬實踐”后,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較大提高。在這個基礎上學生再到企業現場實習,在企業現場對工業工程方法和技術再實踐、再應用。這當中上機虛擬實踐和下廠實習可以相互穿插。采用這種實習模式,實習時間利用率提高,效果提高,學生不再走馬觀花,學生對實習滿意度也提高。
(三)積極開展產學研實踐模式,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我校位于“汽車城”十堰,背靠東風汽車公司,周邊有眾多的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和這些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對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有重要影響。總的思路是:利用寒暑假時間,到企業去實習,并為企業解決生產實際中的問題,實現校企雙贏。通過在企業做這些實際課題,學生實踐能力得到極大提高。
三、結束語
《基礎工業工程》是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的課程,要想提高教學效果,教師們只有不懈努力,在實踐中總結經驗,不斷改革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更新教學內容,加強實踐教學,才能夠把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不斷提升該門課程質量,朝著把該課程建設成為優質課、精品課的目標不斷前進。
作者:李峰 單位:湖北汽車工業學院機械學院
參考文獻:
[1]張超勇,馮佩蘭,李峰.汽車制造工業工程[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2]易樹平,郭伏.基礎工業工程[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關鍵詞:工業工程的發展;存在問題;發展瓶頸;提高建議
一、工業工程概念以及在我國的發展現狀
工業工程( Industrial Engineering, 簡稱IE) 作為一門綜合性的交叉學科, 已經被廣泛應用于人類生活的各行各業中。為了更好地應用它為我們創造更大、更多的價值,。尤其是在中國經濟將要步入轉型期的關鍵時期,我們就要更深、更好的了解它。了解它的過去, 以理解它的現在, 理解它的現在,才能展望它的未來,展望它在中國的未來。
工業工程的思想經過不斷積淀,工業工程廣泛地將當時的數學、經濟學、社會學和心理學的成果引入IE活動中,從多種學科的角度來考察、分析和改進所研究的系統,進入了"爆發式"發展階段。
中國最早接觸工業工程是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80年代中國向鄰國日本學習引進工業工程,從此中國的工業逐步開始脫胎換骨,迅速發展。但是目前,工業工程在中國的實際應用中出現不少問題。集中表現在如下幾方面:1.以企業為基礎和主體的工業及產業經濟系統面臨著資源利用率低;2.效益不高、產品等綜合結構不合理、環境適應性較差;3.爭力及創新能力亟待增強,以及戰略管理和內部管理弱化、技術與管理脫節、特色化缺乏、產品、市場、技術等方面的發展不平衡;4.市場和政府及其他企業間關系欠規范、不穩定等。
二、原因分析
要想了解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其實并不難,我們只需要把目光轉向我們另一個鄰國韓國,便可見一斑(之所以選擇韓國做比較,是因為中韓兩國的工業起步具有一定的包括時間和地域的相似性)。以韓國的汽車產業為例。韓國的汽車工業起步于上世紀60年代初期,當時主要以組裝進口零件上纏整車的方式進行生產,這與我們當下引進整條先進的上產線然后進行生產的方式是無法比擬的。然而,韓國汽車工業從起步至今,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僅用了40多年時間。反觀中國的汽車產業,現在的中國的確可以稱得上是汽車制造大國,截止到2007年我國累計生產汽車888.25萬輛,列日本(1159.63萬輛)和美國(1078.07萬輛)之后,位居世界第三,產量占全球產量的12.2%。德國和韓國分別位居第四、五位,產量分別為621.35萬輛和408.63萬輛。市場調查公司 iSuppli星期四發表研究報告說,隨著全球汽車市場在2010年步入復蘇,中國有望在2013年成為世界上最大汽車制造國。但我們卻難稱汽車強國,我們在民族汽車品牌方面卻少有建樹,雖然我們投產了一系列的先進汽車生產線。這是為什么?為什么我們用的是世界先進的技術卻造不出世界先進的汽車?
縱觀韓國40多年汽車工業的發展歷程,我們不難發現產業鏈的整體建設、優化以及自主研發的能力推動了韓國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這也是我們所匱乏的。工業工程的應用要講求其整體性和適應性,"生搬硬套"和"一條腿走路"是走不出工業強國的。
而我們中國由于種種原因錯過了一系列的黃金發展階段。我們憑借著勤勞和智慧從單件生產的時代努力跨入大批大量生產的門檻,這時我們的改革開放讓我們得以開眼看世界,我們被世界強大的工業機器震撼了。我們又通過幾十年的艱苦奮斗,趕上了精益生產的時代,在追趕的過程中有盲目從眾的現象,這也致使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其實這是再正常不過的。質量(大質量的概念)是一個不斷積累從而反映的結果,我們錯過了一個較長時期的積累過程,我們工業的整個產業流程發展并沒有到達西方老牌發達國家的程度。但是我們在追趕。
三、建議對策
第一、工業工程的應用應是強調產業鏈整體優化的。
從整個工業系統到一個產業鏈條,再到每一個工業單元都是相關聯的。每一個單元都是整個產業鏈條上的一環,一環的堅固不能代表整個工業系統。所以工業的發展目前最急迫的時候要有一個統一的、整體的、科學的規劃和布局。
第二、工業工程的應用的靈魂應該靈活。
我們雖然與西方傳統發的國家還有差距但是我們也不必盲目的跟從其發展,我們要靈活的應用工業工程,走出自己的"節拍",盲目跟從有時候也會邯鄲學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適當、適量、適時發展。
第三、工業工程的應用的重點應該是自主創新。
自主創新是快速發展的動力。經過三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國的工業基礎建設已經比較全面,這也為我們大力推行自主創新提供了條件,生搬硬套式的發展是沒有生命力的。
第四、認清工業的發展趨勢和形勢,繼續努力發展以縮小差距。
當前我國的工業雖有長足的發展,但是整體水平還與西方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當前我國工業的發展形勢是:具有巨大的生產能力但是自主研發能力欠佳。我們應在學習的同時不斷出新,以最終成為工業發展的"導向標"。
參考文獻:
[1]易樹平,郭付.基礎工業工程[J].機械工業,2007,(13).
[2]溫德成,李韶南.質量管理學[J].中國計量,2008,(9).
[3]吳玉峰.韓國汽車產業的重點啟示[J].中國質量萬里行,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