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4 16:24:1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投資項目評價方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風險投資 項目評價 評價指標
風險投資項目的選擇過程就是一個評價投資項目的過程,選擇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投資項目是風險投資獲得成功的重要環節。在這里我們把風險投資項目評價研究概括為:風險投資項目評價的過程;風險投資項目的評價指標;風險投資項目的定量評價方法。我國的風險投資經過近20年的發展,雖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然存在著這樣那樣的不足。尤其是風險投資項目的評價及選擇,大多建立在風險投資家個人判斷基礎之上,缺少適用于我國實際的有效的評價方法。
美國的風險投資業開始于1946年ARD公司的成立,其經歷了50年代的成型、60年代的成長、70年代的衰退、80年代的復蘇和90年代初的暫時低谷,以及90年代末的高速發展,到今天的穩步前進這樣大起大落的發展。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國家政策制度,風險投資公司的投融資、風險項目評價及選擇、風險企業的培育等制度、程序、規則,從而保證了風險投資業的健康與穩定發展。分析借鑒美國成熟的風險投資經驗有利于發展我國的風險投資事業。
1 美國風險投資項目評價發展的歷程
考察美國風險投資從1946年ARD公司成立到現在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根據項目評價過程、評價指標、定量評價方法的建立及完善與發展,把風險投資項目評價的研究劃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1.1 第一階段是從1946年ARD公司建立到20世紀70年代初期
這一階段是風險投資家以創始人倡導的理念為投資導向,進行風險投資項目選擇的探索階段。研究主體是風險投資家,風險投資家以自己豐富的經歷和企業經營經驗來評價風險投資項目中的風險因素,進而選擇所要投資的風險項目。
1946年,世界上第一個正規的風險投資公司———美國研究與發展公司(ARD)在馬薩諸塞州建立,ARD建立的目的是其發起人弗蘭德斯和多里奧特所倡導的利用馬薩諸塞州擁有的雄厚科技實力,來建立高科技企業,促進新興工業的發展,以改變當地紡織業和傳統機械制造業出現的嚴重虧損,振興當地的經濟而非贏利。美國為了促進風險投資的發展,于1958年通過了《小企業投資法》,創立了小企業投資公司這種新的組織形式。雖然最終證明這種組織形式并不適合風險投資的發展,但在最初卻極大的促進了風險投資業的發展。20世紀70年代初,ARD最早、最成功的投資項目———數字設備公司(DEC)的巨大成功不僅使ARD獲得了巨大的投資回報,更是使ARD成功地證明了自己的投資理念,為風險投資的發展確定了方向:向有巨大發展潛力的高科技、高風險同時能夠獲得高收益的項目投資。
從一定意義上說,風險投資項目評價發展的第一階段是決定了向需要承擔高風險、同時能夠獲取高收益的高科技企業投資這一宏觀評價準則的發展階段。
1.2 第二個階段是從20世紀7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初期
這一階段主要是對風險投資產生以來,風險投資家如何評價、選擇風險投資項目進行深入的分析、歸納,總結風險投資家的決策藝術并進一步探討評價規則。研究的主體也轉變為專家學者,研究的重點是風險投資項目評價過程,以及風險投資項目評價指標體系,多以定性研究為主。
20世紀60年代美國小企業投資公司的大量破產,使風險投資轉而采用股權的方式進行投資,1973年美國成立了國家風險投資協會,對通過有限合伙方式進行的風險投資進行行業監督和制約。同時,1979年美國勞工部對《雇員退休收入保障法》中“謹慎人”規定的重新解釋:“養老基金在不危及整個養老基金投資組合的基礎上,可以投資到小企業和風險投資業”開始生效,這些政策的改變,極大地促進了風險投資的發展。
到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的風險投資經過20多年的發展,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涌現出了一批成功的投資案例,在風險資本的支持下建立了一大批高新技術企業。有關法律法規的相應改變,也給風險投資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風險投資的巨大成功在證明其投資理念的同時,也吸引了大批的專家學者對其進行深入的研究。其中的杰出代表有Wells(1974)、Tyebjee和Bruno(1984)、Robert(1991)。這些研究者,從不同的角度對風險投資的項目評價進行了分析研究,指出風險投資項目評價過程是多階段的。指出不同的評價階段應當有不同的風險評價指標,并進行了初步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的風險投資項目評價指標體系以及評價過程,并對風險項目的定量評價方法進行了初步研究。
其中,Tyebjee和Bruno(1984)在Wells研究的基礎上,以調查表的形式對41個風險投資家進行了風險投資項目評價的調查,經過線性回歸分析,他們得出了影響投資風險的因素為管理能力和環境威脅;影響預期收益的因素為市場吸引力和產品差異度;投資變現指標對投資收益和風險的影響均不顯著,由此他們建立了評價階段的決策邏輯模型。
由于風險投資的高度不確定性和高風險性,這一階段的研究存在著很大的缺陷:沒有考慮所投資的風險企業所處的發展階段不同,應當有不同的評價指標體系;在這一階段對風險投資項目定量評價方法的研究并不多;由于風險投資的外部環境并不完善,人們對風險投資的認識并不全面,早期的評價過程及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成果是粗放的,評價因素大多是框架式的(如產品、市場、行業、技術等)。
1.3 第三個階段是從20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直到今天
20世紀90年代以來,對風險投資項目評價的研究進一步深入細化。在對評價過程和評價指標體系進行更深入全面研究的同時,重點關注于對項目的定量評價方法的研究。強調在嚴格定性分析基礎上的精確定量分析,強調定量分析方法在風險投資項目評價中的應用。
1997年美國稅法的改革制訂了對風險投資業非常有利的稅收政策。此外,美國中小企業局重新修改了小企業投資公司的計劃,使其更適合風險投資的需要。風險投資的投資理念也被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所接受,風險投資的外部環境得到了極大地改善。
在風險投資項目的評價及選擇上,也體現了一些新的特點。風險投資項目的選擇偏離了其發起人所倡導的傳統的向種子階段、創業階段投資的理念,轉而投向中后期的風險企業。這主要是因為:一方面,養老基金和大量閑散的社會投資資本聚集到風險投資中來,給風險投資公司帶來了巨大的投資資本。使風險投資公司有實力去投資需要大量資本的中后期風險企業。另一方面,投資者對在短期內收回風險資本的期望,鼓勵了風險投資公司投向中晚期的風險企業;大量有效的定量評價方法被運用到風險投資項目評價中,風險投資項目定量評價方法迅速發展。一方面,與投資于中后期風險企業相對應,風險投資項目評價的研究方向就偏向于與中晚期風險企業相適應的定量評價方法的研究;另一方面,隨著研究的深入,一些先進的評價方法能夠應用到風險投資項目的評價中來,比如風險投資項目的實物期權評價方法、模糊多指標評價等等;隨著對風險投資研究的深入和認識的提高,風險投資項目的評價過程和評價指標也越來越細化、越來越精確。在這一階段,美國的專家學者如Hall和Hofer(1993)、 Fried和Hisrich(1994)等,都從不同的角度對風險投資項目評價進行了研究。
Fried和Hisrich(1994)采用面談與填寫調查表的方法,總結出了風險項目評價過程。該過程包含了6個階段,即開始階段、特別篩選階段、一般篩選階段、第一階段評估、第二階段評估和結束階段。同時,他們通過對風險投資家的面談調查與結果驗證,得出了3種通用的風險評價指標。附表列出的風險投資項目評價指標是美國學者根據本國實踐而總結出的比較有代表性的成果。
總之,20世紀90年代以來,風險投資項目評價研究呈現出一些新的特征。對風險投資項目定性分析更深入全面;在定性分析的基礎上,定量分析越來越多、越來越精確;同時,在認識到不同評價階段有不同評價指標的同時,也認識到風險投資項目或風險企業的不同發展階段應當有不同的評價指標。
2 經驗總結及未來的發展趨勢
通過對美國風險投資項目評價發展的分析,從中我們能夠得到一些有益的經驗,并且能夠發現風險投資項目評價的某些發展趨勢:
(1)政府應當及時地為風險投資的發展創造條件,同時采取相應措施來保證風險投資的健康發展。美國風險投資項目評價的發展是和美國風險投資業的此起彼伏相吻合的。不論是早期的《小企業投資法》的頒布、“謹慎人”的重新解釋,還是后期稅收政策的改變,都使得對風險投資項目評價的研究深入到更寬更廣的領域。低谷時期的經驗總結和創造,帶動風險投資業進入更高的輝煌,風險投資的進一步發展又使得風險投資項目評價的研究更深入更全面,從而使風險投資走向穩步發展的道路。
(2)風險投資項目評價的對象是需要承擔高風險,并能夠獲得高收益的高新技術項目。實踐已經證明投資于高新技術項目是一種成功的能夠獲得高收益的投資理念。這些投資項目沒有類似的歷史數據可以參考,對這類項目評價的難度較大,需要更新、更適應的理論方法。
(3)風險投資項目評價既是一個理性選擇的過程,又是一個藝術創造的過程。風險投資家的經驗總結非常重要,在對風險投資項目評價這一領域進行研究時更需要注重專家的意見。
(4)注重定性評價方法與定量評價方法相結合。在全面深入的定性分析基礎上運用定量分析的方法,使對風險投資項目的評價更準確。并且,在對風險投資項目評價中越來越重視定量評價方法的運用。
(5)風險投資項目評價的指標應當是有階段性的。這不僅要求不同的評價階段應當有不同的評價指標,并且要求對風險項目的不同發展階段運用不同的評價指標。
參考文獻
1 劉曼紅.風險投資創新與金融[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
2 唐翰柚.風險投資決策[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2
3 Tyebjee,T.T.,Bruno,A.V.A Model of Venture Capitalist InvestmentActivity[J].Management Sci,1984(9)
4 Fried,V.H.,Hisrich,R.D.Toward a Model of 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 Decision-Making[J].Financial Management,1994(3)
【關鍵詞】 高科技投資項目 屬性約簡 Rough集
一、 相關Rough集理論
Rough集理論是一種可以利用不完全信息或知識去處理一些不分明現象的新型數學工具,也可依據觀察、度量到的某些不精確的結果對數據進行分類。早在1904年,謂詞邏輯的創始人提出了含糊一詞,并把它歸結到邊界線區域,也就是說在全域上存在一些個體既不能在其某個子集上被分類,也不能在該子集的補集上被分類。到了80年代初,針對的邊界線區域思想提出了Rough集,把那些無法確認的個體都歸屬于邊界線區域,而這個邊界線區域被定義為上近似集和下近似集之差集。相關定義如下:
給定論域U,對于每個子集合X∈U和一個U上的等價關系R,可以根據R的基本集合(上、下近似集)的描述來劃分集合X。
定義1 X的R-下近似集為:R*(X)=∪{Y∈U | R:Y:X};
X的R-上近似集為:R*(X)=∪{Y∈U | R:Y∩X}。
定義2 設R是一個等價關系族,r∈R,如果ind (R)=ind (R-{r}),則稱r在R中是可被約去的,否則是不可約去的;如果P=R-{r}是獨立的,則P是R中一個約簡。
定義3R中所有不可約去的關系稱為核, 由它構成的集合稱為R的核集,記成core(R),core(R)= ∩red(P),其中red(P)是P的所有約簡族。
定義4決策表是一知識表達系統T,記作T=<U ,A>,其中U是對象的集合,A是屬性集。
二、高科技投資項目的評價指標體系
在此引用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的宋逢明和陳濤濤兩位學者所建立的高科技投資項目評價指標[1],如圖1。
三、Rough集理論對高科技投資項目評價的過程
步驟1 實值屬性離散化
Rough集理論處理數據用的是符號化的分析方法,其屬性值“0”,“1”,“2”等都是離散的符號。但是高科技投資項目的評價指標值都是連續性的實數,因而必須先離散化。對連續型屬性進行離散化(即對取值區間進行劃分,然后進行編碼)的主要問題是確定區間的個數?,F有的分組方法大都是根據經驗或實際問題的需要事先選定區間的個數,帶有一定的主觀性,如等距離散法、等頻離散法都需事先確定區間(或分類)個數。本文采用聚類的方法確定區間的個數,然后對各屬性值進行離散化。
步驟2 初始指標體系刪減
觀察決策表<U ,A>對于論域U,若屬性i,j 對應的評價對象的屬性值相同,則認為屬性i,j 具有相同的分辨能力,只需保留一個。經過刪除相關列后初步簡化決策表,同時刪減對應的初始指標體系。
步驟3 屬性約簡
根據約簡和核的概念,計算所有不可約簡的關系,求解決策表的各種約簡和核;利用求得的約簡進一步約簡決策表及其對應的指標體系。
步驟4 指標重要性及權重計算
根據[3]中指標重要度、權重的定義,計算指標權重;
步驟5 對象評價
利用最終得到的評價指標體系和各屬性的權重,結合各指標的屬性值,綜合決策規則的描述信息,對各評價對象做出相應的評價。
二、 實證研究
現有六個高科技投資項目,記為U={1,2,3,4,5,6},已知該七個高科技投資項目的宏觀環境是同樣的,對七個項目的具體情況進行詳細調查得到以下8項指標(獲利率、技術因素、市場因素、銷售能力、生產能力、技術能力、資金能力、企業戰略一致性)下的指標值不同,其它指標值都是相同或相差甚微。因此可以建立初始評價指標集為A={a, b, c, d, e, f, g, h},其中a代表獲利率,b代表技術因素,c代表市場因素,d代表銷售能力,e代表生產能力,f代表技術能力,g代表資金能力,h代表企業戰略一致性。同時得到各項目的8項指標的指標值,如表4-1所示。
1.實值屬性離散化
表4-1 備選地的屬性值離散化結果
2.初始指標體系刪減
觀察表4-1,屬性c和f對應的評價對象的屬性值相同,即對于U屬性c和f具有相同的分辨能力,故只需選擇其中之一,不妨保留c;同理屬性g和h對應的評價對象的屬性值相同,不妨保留g,在決策表4-1中刪去f 和h得到如表4-2的評價決策表。
表4-2 初始刪減后的評價決策表
3.屬性約簡
對于決策表T=,其中U={1,2,3,4,5,6,7},A={a, b, c, d, e, f, g, h},通過對不可約簡關系進行的計算得到core(A)={a,c,d,e},存在兩個約簡R1={a,b,c,d,e},R2={a,c,d,e,g},不妨取R2得到表4-3
表4-3 屬性約簡后的評價決策表
4.屬性值約簡
在決策表4-3中的屬性沒有條件屬性與決策屬性之分,在此不妨選擇a、d、e為條件屬性,c、g為決策屬性,根據決策規則的一致性進行屬性值的約簡,得到僅包含決策規則核值的決策表4-4。
根據決策表4-4可以得出各評價對象的特征規則描述:評價對象1的特征可由規則r1,即c(1)=1,e(1)=1,g(1)=1來描述,評價對象2的特征可由規則r2即c(2)=1,d(2)=1,g(2)=1來描述,其它類似。
5.對象評價
從表4-4可以看出,對象4和對象7各有四個指標達標,對象1、對象2和對象5各有三個指標達標,對象3有一個指標達標,對象6沒有指標達標,顯然.評價對象6最差,評價對象3次之。對象7和對象4達標的四個指標中有3個指標是一致的,只有d指標和e指標不同,對象1、對象2和對象5涉及的指標分別是c、d、e、g。因此我們要計算c、d、e、g四個指標的重要性及權重。
6.計算相關指標的重要性及權重
設U={1,2,3,4,5,6,7},A={c, d, e, g}; P=U/ind(A)={{1,2,5,7},{6},{4},{3}},Q=U/ind(A-{c})={{1,2,5,7},{6,3},{4}}, S=U/ind(A-tzjvhfxh)={{1,2,4,5,7},{6},{3}},
W= U/ind(A-{e})={{1,2,5,7},{6},{4},{3}}, Y= U/ind(A-{g})={{1,3,5,2,7},{6},{4}}.
POSQ(P)={{1,2,5,7},{4}}, POSS(P)={{3},{6}}, POSW(P)={{1,2,5,7},{3},{4},{6}},
POSY(P)={ {4},{6}},
通過計算知,指標d、g 的權重相等且大于c和e。這樣我們可以就判斷項目7優于項目4.項目7和項目4總體上又優于項目2,項目2優于項目5和項目1。這樣就得到了七個高科技投資項目的優劣關系。
五、結語
本文運用Rough集理論對高科技投資項目進行綜合評價,消除了以往諸多評價方法在權重設置時的主觀性.使得對高科技投資項目的評價更加客觀,通過實例驗證,此方法在高科技投資項目評價中的應用是行之有效的。
參考文獻:
[1]宋逢明,陳濤濤.高科技投資項目指標體系的研究[J].中國軟科學.1991,(1):90-93.
[2]劉清著,Rough集及Rough推理[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3]黃光明、張巍.基于Rough Set的綜合評價方法研究.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4,40(2):36-38.
[4]紅,孫建勛.基于模糊聚類的粗糙集決策表簡化方法研究[J]. 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4(15):175-177
一、傳統資本預算模式及其存在的問題
傳統資本預算模式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是投資項目決策原則或方法。例如,企業通過凈現值指標判斷投資項目是否可行。二是在企業內部資本約束條件下,管理者在眾多可投資項目中進行決策的方法。即如果某一期間企業資本預算不足以滿足所有可投資項目的資金需求,那么,管理者必須要在這些項目中進行資本分配。例如,管理者可選擇凈現值最高的一組投資項目。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情況是假設企業資本預算只受到企業內部可用資本的限制,而沒有考慮外部資本。
實踐證明,傳統資本預算模式中對投資項目的評價和約束條件下的資本分配兩個方面在所有大型企業(或企業集團)中是同樣必要的。而大多數企業對于資本預算所需資金首選內部留存利潤,外部債務和權益資本籌資是次要的資金來源。
但是,傳統資本預算模式存在以下幾個重要的無法解決的問題:
1.資本來源的局限性。傳統的資本預算模式只是就企業所擁有的可用內部資本,借助于評價指標,來選擇某些或全部凈現值為正的投資項目,而在實際投資項目評價指標運用中很少考慮通過舉借外債、發行股票或暫停發放現金股利等方式來滿足凈現值為正的投資項目對資金需求的情況。形成這種情形的原因可能是:(1)外部籌資成本較高;(2)企業管理者比股東對投資項目具有更加樂觀的估計,而且資本約束條件下的資本預算是使管理者僅接受凈現值最高的投資項目的一種方式。
2.投資項目評價細節方面存在問題。在大多數公司理財教材中,關于資本預算的學習,一般只是講述投資項目評價指標中所需現金流量和貼現率的估計方法,并在此基礎上計算項目的凈現值。但是,教材沒有明確在企業投資項目評價中是什么人最終產生了這些估計。如果估計這些指標的人是通過虛夸項目盈利性以獲取個人利益的話,那么就會使企業的資本預算出現問題。
3.公司總部和分部經理在資本預算模式中的地位不明確。企業集團總部中的高層管理者和集團中各個分部經理應該在什么時間,以什么理由,采取什么方式加入資本預算過程,傳統資本預算模式中并沒有明確這一點。實踐中,有的企業集團,總部高層管理者只是參與資本預算過程中的最終決策。還有的企業集團,在資本預算中,明確指出將某一客觀標準,如凈現值指標,作為企業集團接受或拒絕某一投資項目的標準,而且這個標準被事先告知所有提出項目申請的各個層次的管理者,這些管理者據此自己判斷,假設企業集團擁有足夠的資金,其所提出的項目能否被投資;而總部高層管理者只能在資本約束條件下才介入資本配置過程。
二、內部資本市場理論在企業集團資本預算中的運用
作為近期國外學術界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內部資本市場是公司高級管理層將公司有限的可用內部資本,在公司內部各個層級的管理者所提出的競爭性投資項目中進行資本配置的一種機制(Ogden,Jen and O′Conner,2004)。內部資本市場主要研究作為權力中心的公司總部與各子公司、經營分部之間由于信息、激勵等而產生的內部投資、融資等資源分配特征、效率及其經濟后果問題。企業內部資本市場的建立對企業經營效益有正反兩方面的影響:一方面,可以有效地解決籌資及投資不足的問題,從而提高經營效益;另一方面,也會導致對項目的過度投資或選擇一些不該投資的項目,對企業的整體效益產生消極的影響。
企業集團內部資本市場的存在,既促進了內部資本市場理論的產生和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我們更好地運用內部資本市場理論,正確理解資本預算實務,解決傳統資本預算模式中存在的問題,豐富和發展資本預算理論和內容。
1.資本預算中所需的內部資本優于外部資本。從內部資本市場理論產生的背景上看,理論和信息不對稱理論很好地解釋了為什么從事資本預算的企業集團,一般只是考慮內部資本作為資本預算的主要資金來源,這是因為外部債務籌資會使企業和債權人之間由于利益沖突而存在問題,外部權益資本籌資會由于信息不對稱而出現矛盾。
Gertner、Scharfstein 和Stein(1994)提出了公司總部所管理的內部資本市場優于外部資本市場的另外兩個原因:(1)加強了監督。即使內部和外部資本提供者具有相同的監督能力,內部資本提供者也會進行更為嚴格的監督。這是因為內部資本提供者具有資產的剩余控制權,因此,他們能夠從監督中獲得更多利益。(2)更好地配置資產。當公司總部擁有多個業務相關的子公司或事業分部時,這將使企業集團的內部資本市場具有一定的優勢。如果一個子公司或事業分部的業績較差,它的資產將被重新配置,直接地與公司總部的其他資產進行合并。相反,外部資本提供者將不得不把資產出售給其他使用者,而且往往不會得到其全部價值。
2.內部資本配置中采取一定方法解決資本預算所需的信息問題。如前所述,現代財務理論關于資本預算模式的細節方面存在問題。如傳統的凈現值法缺乏有關資本預算過程的一些重要細節的處理方法,這些細節的缺失會導致不完善的資本預算決策。Harris 和Raviv(1996)提出對于具有多層次、多分部的企業來講,大多數關于資本預算的關鍵信息是在公司內部產生的,被不同層次、不同分部的管理者所掌握,而不是被公司總部的高層管理者所掌握。因此,企業必須要決定,不同層次、不同分部的管理者是被授權在他們所掌握的投資項目信息基礎上進行資本預算決策,還是被命令將投資項目信息與公司總部高層管理者分享,以使高層管理者決策內部資本的分配。換句話說,企業所采用的資本預算模式支配著不同層次上的管理者產生和分享投資項目信息的方式,而且決定了授權給誰,在什么情形下授權的問題。
在內部資本市場的實際運行中,通常是要求各個層次的管理者定期向高層管理者提供資本預算項目信息,而這些高層管理者運用這些信息將內部資本在所提出的投資項目間進行分配。然而這一過程產生了信息不對稱與沖突。各個層次的管理者可能由于個人激勵補償問題而夸大他們所提出投資項目的潛在收益,因此,當高層管理者試圖查明這些項目的真實收益時,往往面臨信息上的劣勢。
高層管理者有兩種措施可以控制這種情況:一是高層管理者可以進行投資項目事后審計,判斷他或她從事的投資項目是否無效。但事后審計是一種“亡羊補牢”的措施。二是高層管理者可以對某一管理者提出的項目進行事前審計。不幸的是事前審計成本太高。Harris 和 Raviv(1996)提出一種折衷的方法,高層管理者只對那些可能有問題的管理者提出的投資項目盡可能進行事前事后審計。進行審計的可能性與要求的資本規模有關,如果事前審計表明項目是不盈利的,就不會將資本分配給管理者所提出的項目。
3.公司總部在資本預算中進行有效的內部資本配置。Stein(1997)提出在內部資本市場中具有競爭性的項目之間分配內部資本的一些問題。內部資本市場在資金有限的資本預算情況下會使各分部之間產生有效的競爭。這是因為,不像外部資本市場,管理內部資本市場的公司總部擁有從事“挑選勝者(winner-picking)”的控制權力――能夠積極地將資金從一個項目轉移到另一個項目。例如,一個分部經營所產生的現金流量可能被投放在另外一個分部的項目上。簡而言之,每一個項目都要競爭有限的資金,公司總部的任務是挑選競爭中的勝者和敗者。
Stein 認為公司總部在內部資本市場中監督有限的資本預算項目將更為有效。監督太多的項目意味著集權(或至少在企業中不常見),但是太少的項目,將使資本分配機制不能有效地運行。多少項目是太少或太多?這將部分地取決于高層管理者的能力。
總之,隨著我國企業改革的進一步深化,企業規模越來越大,企業集團日益成為社會經濟活動的主體,其內部資本分配問題逐漸成為理論和實務研究的焦點。而內部資本市場理論正是研究與深化企業集團資本預算的重要理論。尤其是在我國外部資本市場還不完善,企業在獲取外部資本過程中受到較強約束的情況下,內部資本市場能夠將有限的資源有效地在資本預算項目中進行重新配置的意義更加重大。
參考文獻:
GERTNER R H, SCHARFSTEIN D S, STEIN J C. 1994. Internal versus external capital markets[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CⅨ:1211-1230.
HARRIS M, RAVIV A. 1996. The capital budgeting process: incentives and information[J]. Journal of Finance, 51: 1139-1174.
[關鍵詞] 風險投資 指標體系 模糊綜合評判模型
風險投資是對風險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并對所投資企業加以培育和輔導,待其發育成長到相對成熟后即退出投資,以實現資本增值的一種特殊類型的投資行為。它具有高投入,高風險,高收益的特點。由于風險投資的對象大多為處于創立初期的創新型高科技企業,企業缺乏經營經驗,整個過程存在著大量的不確定性且比一般項目投資風險高。風險投資項目的高風險性另外一個原因是嚴重的信息非對稱性。風險企業家掌握著申請項目的詳細信息,為追求自身的利益,甚至有時會發出虛假、錯誤信息,所以占據了絕對的信息優勢。因此,風險投資家對風險投資項口進行嚴格的篩選和評審時,必須建立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采用科學的評價方法,從而做到從源頭防范和減少決策失誤。據此本文對投資項目風險的評價指標體系進行了分析,并結合模糊綜合分析的方法建立了與風險投資項目評價特點相符的決策模型。
一、投資項目風險指標體系的設計原則
為使評價指標體系能從不同層面上完整、全面、系統地反映投資項目中的風險,指標體系建立的原則如下:一是科學性原則,該指標體系應能正確的反映評價對象各價值構成要素的因果、主附、隸屬關系,以及客觀機制。二是系統性原則,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應能反映對象的結構、要素,以及各種因素的邏輯關系,從而對評價對象做出條理清晰、層次分明的系統分析。三是全面性原則,建立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根本目的是考核投資項目中風險的總體狀況,通過考核來確定項目的風險大小,因此必須綜合考慮影響投資項目中風險的各種要素。四是簡約性原則,指標的選取,在保證科學、客觀、可行的前提下,力求簡約。各評價指標所反映的問題應真正有代表性,各指標所提供的信息不應有交叉、重復,指標的內涵準確,指標之間界定明晰。這樣可保證用最小的指標,準確、科學、合理的反映所要評價的問題,確保評價的質量水準。
值得指出的是:由于數據收集條件的限制,目前還難以建立理想化的評價指標體系。在現有的統計制度和數據的基礎上,只能較多地關注可操作性,從而構建一套實用的評價指標體系。于是,評價作為一個過程,只能具有相對的合理性和相對的科學性。
二、投資項目風險的指標體系構建
根據指標體系的建立原則,我們在全面、系統地分析影響投資項目風險的五個因素為一級指標的基礎上,設立了十二個二級指標,從而建立起投資項目風險的模糊綜合評判模型。
1.市場前景
好的產品構想能否有良好的市場需求,這關系到開發、生產出來的產品能否被市場接受,也即能否在市場上獲得回報。風險投資家十分重視對市場前景的評價和分析,重要的指標有:
(1)增長潛力。選擇處于高速增長的產業與不斷擴容的市場中的項目與企業,是評價投資機會的重要原則。投資公司應從技術、產品、產業、消費趨勢,以及地方保護主義等角度來評估項目產品未來的市場增長潛力。
(2)競爭優勢。是指分析市場主要對手的產品和資源優劣勢、市場進入壁壘及替代產品的威脅等。風險投資公司應評估投資項目的核心資源能力與市場競爭力,并判斷經營團體提出的競爭策略是否能有效地創造市場優勢。
2.企業家才能
風險企業面臨復雜的環境,不確定性高且難以評估。因此,企業家才能是一項很重要的投資指標,它決定著風險企業未來的命運。企業家才能包括:
(1)企業家人格特質。作為風險企業的關鍵人物,投資公司對企業家的人格特質會有高標準的要求。在我國社會誠信水平較差、信用體系不健全的情況下,為了防止信息不對稱造成的道德風險,投資公司尤其要把忠誠正直的人格特質作為項目評審時考慮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風險投資家還應從各個角度去考察企業家是否具有敏銳的行業洞察力,是否掌握市場前景并懂得如何開拓市場,是否懂得利用各種渠道融通資金,是否有比較強的綜合能力等。
(2)團隊專長與經營理念。企業家應該擁有一個良好的創業團隊,包括技術開發、企業管理、財務運作及市場營銷等各種專業特長且具豐富經驗的人士,并且能夠合理分工和有效配合。由經營理念可以看出經營團體對于企業經營的態度,以及未來企業發展的方向與組織運作方式。
3.投資獲利性
風險投資家甘冒風險大膽投資,就是為了獲得百倍、千倍的高額回報。對于占我國目前風險投資機構而言,雖然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和引導投資方向是其主要目的,但盈利又是其持續發展的基礎,所以也應對該指標有所考慮。通過分析評估各項財務資料來考察項目的獲利性。評價時應主要考慮以下兩個方面:
(1)預期投資報酬率。中國的創業家為吸引資金,往往高估投資回報率,所以投資者需要十分慎重地分析、評估各項財務資料,并以較保守的態度估計可能實現的投資報酬率。
(2)投資回收速度。由于風險企業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資金回收速度越快風險越小。因此,投資者必須正確衡量投資回收期,過短或過長的投資回收期都是不合適的。
4.技術與產品特征
產品的技術是產品的靈魂,也是其價值的所在,技術是許多高科技公司的核心競爭力。風險投資家十分重視對技術的考察。主要的指標有:
(1)技術是否具有創造性和革命性。創造性和革命性的技術往往可以孕育一個巨大的產業。革命性的技術往往可以形成壟斷地位,技術壟斷就可以提高競爭者進人的門檻,風險企業就可以長期獲得超額利潤。
(2)技術的可行性和適用性這一點十分關鍵,一個好的技術構想能不能成為現實,關系到技術開發投資能否得到回報。技術的創新是有巨大風險的,它與許多客觀因素有關,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所以要認真考查其可行性是首要考慮的問題。此外,技術的適用性也不可忽視,技術的適用性是指研究開發出來的成果在未來使用方面的難度。
5.退出機制
風險投資主動承擔和駕馭風險的投資動機在客觀上要求有一個順暢的資金變現渠道,可以說,策劃退出是風險投資家自始至終都在考慮的問題。然而,我國目前資本市場尚不完備,沒有建立起產權交易市場,沒有完善的退出機制,風險資本退出渠道不暢已經嚴重地阻礙了我國風險投資的發展。
(1)退出難易程度。我國風險投資專家認為最合適的風險資本退出時機是在風險企業成熟期。由于我國風險投資公司在風險資本退出時機的選擇上比發達國家較為保守和謹慎,所以,投資公司應選擇能及時變現的項目,根據經濟形勢和項目進展情況隨時退出,以減少可能造成的損失,從而達到降低風險的目的。
(2)退出方式選擇。退出方式一般有三種:公開上市、出售(包括并購和回購)及清算。不同的退出方式將影響投資風險的最終結果與獲利水平,其中,公開上市是理想的退出方式。我國目前尚無真正意義上的二板市場,缺乏完善的退出機制,從而使得風險資本的循環運作存在較大的障礙,無疑加大了投資的風險。投資公司應把獲利的目標時刻銘記在心,必須根據風險投資項目的實際情況和發展趨勢,分析判斷風險企業可采取的最現實的退出方式。
三、模糊綜合評判模型
1.指標評分方法的選擇
一些具有模糊概念的系統,在進行評價時很難給出確切的表達,這時可以用模糊評價的方法。例如采用隸屬度的概念,假設評語分為 5級,如{優、良、中、可、劣}或者{90、80、70、60、50}等,隸屬度函數的構造可以用連續的,也可以用百分比來表示。經過分析比較,我們確定了以①低風險,②較低風險,③一般風險,④較高風險,⑤高風險,以上五個評價等級元素構成評價等級集合。
2.指標值的獲得
我們可以通過德爾菲法向有關的專家、學者、中介機構和企業管理層等有關人員發出咨詢函,填寫各個指標所處的等級,并將其整理成模糊矩陣,以便進入下一步。
3.指標間權重分配方法的選擇
目前流行的確定指標權重方法包括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價法、強制確定法。其中層次分析法有助于決策的客觀性和統一性,其數學基礎并不高深,計算也很簡單,因此被公認為是一種能較好的處理目標值難以定量描述的、多目標系統的復雜決策問題的方法。因此在本模型中我們選擇層次分析法來確定指標間的權重。
4.模糊綜合評判模型
(1)劃分因素集U.
設因素集為U={u1,u2,…,un},抉擇評語集為V={v1,v2,…,vm}。
對因素集U作劃分,即U={U1,U2,…UN}
式中即Ui中含有ki個因素,并且滿足下列條件:
(2)初級評判
對每個Ui的ki個因素,按初始模型作綜合評判。設Ui的因素重要程度模糊子集為Ai,Ui的ki個因素的總的評價矩陣為Ri,于是得到:
(3)多級評判
設的因素重要程度模糊子集為A,U的總的評價矩陣R為
則得出總的綜合評判結果:
這也是因素集U={u1,u2…,un}的綜合評判結果。上述的綜合評判模型稱為二級模型。如果因素集U的元素非常多,可對它作多級劃分,并進行更高層次的綜合評判。
四、結束語
風險投資評估在我國起步較晚,至今仍然沒有統一的項目評估方法。本文旨在對適合我國國情的風險投資項目評價指標體系作一些有益的探討,并提出了具有較強可操作性的模糊綜合評估方法。希望本文能對我國風險投資的實際運作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常大勇張麗麗:經濟管理中的模糊數學方法.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95年版
[2]王俊峰:風險投資實務與案例,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3]湯京華王玉珍:風險投資項目評估指標體系的研究,北京工業大學學報,1999
[4]徐憲平:風險投資的風險評價與控制.中國管理科學,2001
關鍵詞:政府投資 項目后評價 邏輯框架 因素矩陣
社會總投資由政府投資和非政府投資兩大部分構成。政府投資是政府為了實現其職能,滿足社會公共需要,實現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投入資金用以轉化為實物資產的行為和過程。
目前我國的政府投資卻缺乏從決策論證、建設實施、投入運營到后評價進行全過程管理的完善機制。筆者認為應盡快完善政府投資項目全過程管理機制,當務之急是盡快建立一套完善和規范的政府投資項目后評價方法體系,并通過規范的項目后評價機制約束項目決策和過程管理與控制,促進政府投資功能的順利發揮,為社會和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政府投資項目后評價亦稱為項目事后評價,指投資項目建成投產并運行一段時間后,對項目準備、立項決策、實施以及投產運營的全過程進行系統的總結評價。通過項目后評價,將項目投資決策前分析、預測、估算的指標與項目投入運營后實際達到的水平進行比較分析,真實、全面地總結評價項目前評價(項目決策)工作的質量,檢查項目實施情況,判別項目預期目標的實現程度,分析偏差情況及產生偏差的原因,總結經驗教訓,為正在投入運營項目管理和以后相關項目的科學決策提供借鑒和反饋信息。
充分發揮項目后評價作用,關鍵需要有一套科學的評價方法。根據政府投資項目的特點和項目后評價原則與目的的要求,結合國外的做法,對政府投資項目進行后評價主要可以采用邏輯框架和因素矩陣方法。
邏輯框架法(LFA)
邏輯框架法(Logical Framework Approach,簡稱LFA)是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開發并運用的一種項目設計、計劃和評價工具,目前有三分之二的國際組織把它作為援助項目的計劃、管理和評價方法。在項目后評價中使用LFA,把項目投資目標劃分為宏觀目標(Goal),具體目標(Objectives),產出效果(Outputs)和具體的投入活動(Input and activities)四個層次,輔之系統、規范的評價指標與驗證方法體系,將項目的分析評價結果形成一個邏輯框架矩陣表(如表1),再將后評價結果與前評價結論進行對比,判斷前評價的質量,項目目標的實現程度,項目實施效果,項目實施后對社會、經濟、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運用LFA進行項目后評價,首先要深入研究項目的建設背景及重要假設條件落實情況,其次要收集分析項目前評價和后評價資料,然后將前評價和后評價資料編制成邏輯框架表,最后將對比分析前評價和后評價資料,得出評價結論,提供給政府或有關部門作為對本項目進行監督管理和其他相關項目評價決策的依據。
因素矩陣法
因素矩陣法是作者在借鑒企業和行業競爭力分析的基礎上總結出的一種項目后評價方法。它通過分析比較影響項目成敗的關鍵性因素,判斷項目的實施情況、出現的偏差及產生偏差的原因、為項目管理監督部門和實施單位加強項目管理和確保項目目標按期實現提供合理化意見和建議(因素評價矩陣如表2)。具體分析步驟是:
(一)確定項目后評價驗證指標
驗證指標是檢驗項目實施效果的影響因素也是決定項目成敗的關鍵性因素。驗證指標的選擇因項目后評價的內容和目的的不同而存在較大的差異。如對項目的前期工作進行后評價,選擇的驗證指標主要包括:籌建機構及領導班子的構成情況,項目可行性研究單位及可行性研究報告質量,廠址選擇方案,征地拆遷情況,勘探設計情況,施工單位的資質情況,資金的落實情況,物資落實情況等。
(二)確定每個驗證指標的權重
根據每個指標在項目后評價中的相對重要程度,確定每個指標的權重,權重范圍為0(最不重要)到1(最重要),權重和為1,同一個驗證指標在不同項目或同一項目的不同評價階段的權重可能不同,評價時應分析確定。
(三)評價專家組成員分別對驗證指標打分
將驗證指標及項目基礎資料提供給專家組各成員(專家組成員以5至9人為宜,可以建立專家庫,從專家庫中隨機抽取各項目評審專家,并注意技術專家、財務經濟專家和管理專家的搭配),請專家組成員根據項目的實施結果背靠背分別對每個驗證指標打分并確定其權重值,評價分數為1,2,3,4,5,1表示最差,5表示最好,5分為滿分,表示完全符合目標要求或超額完成目標任務。
(四)計算項目實施效果加權評分值
首先匯總專家打分情況,采用簡均方法或去掉一個最高分和一個最低分后平均的方法,分別計算各驗證指標的得分值和權重值,然后將驗證指標的得分值與權重值相乘,得出項目后評價加權評分值。
(五)得出評價結論并提出改進建議
【關鍵詞】全面預算管理 Hyperion Planning 挖掘 探索
1 Hyperion Planning在預算領域的發展
Hyperion Planning是目前流行的預算管理軟件產品,其最大的優點是基于多維數據庫,不僅具有較強邏輯的數據存儲功能,同時具備強大的多視角、靈活的分析功能。通過構建于Hyperion多維數據庫的企業預算管理模型,能清晰、直觀的呈現出該企業的預算業務管理特點,甚至可以啟發管理者對企業預算的精細化管理創新。
Hyperion Planning從2002年引入國內,伴隨著產品革新與升級,Hyperion Planning在預算領域的應用已經非常成熟,它一直不斷的在技術架構和用戶體驗上增強完善與改進。同時,企業的預算管理也從開始的個性化需求不斷向標準化、規范化轉變,實現各信息系統的數據共享,充分利用信息化平臺,發揮其數數據的作用,為實現預算的剛柔控制奠定基礎,逐步向發揮系統的最大價值邁進。
2 Hyperion Planning潛在附加價值的挖掘
新的經濟時代中,企業經營者面臨著各種問題:如何保持業務單元的經營目標支持公司戰略?如何控制業務單元的經營行為圍繞經營目標,規避風險?如何配置公司資源,實現公司價值最大化?如何認清復雜競爭環境中的成功要素,保證公司策略正確、有效?面對環境的不斷變化,如何具有較強的應變能力?上述問題之間存在較強的關聯性,企業需要通過建立一個銜接戰略與經營并能隨外部環境變化而動態調整更新的一體化運行機制。
傳統的全面預算是存在缺陷的,最突出的缺陷之一是:預算的實現“與戰略脫節”。企業全面預算是對戰略目標的具體落實,對戰略目標的制定具有一定支持與修訂作用;而戰略目標決定了全面預算,對全面預算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因此公司的戰略目標和全面預算是一種互動的關系。
如果該企業的全面預算已經通過借助Hyperion Planning系統進行了信息化落地,實現了規范、統一的管理,那么戰略又置之何處呢?怎樣使預算與戰略兩者有效的銜接起來?同樣的Hyperion Planning系統平臺又能否實現戰略目標制定過程的落地?Hyperion Planning系統能否適應因不斷變化的環境因素需制定不同情景的戰略目標,使其具備較強的應變能力?這些問題都將成為我們需探索的課題。借助Hyperion Planning系統進行落地實現的管理方案主要體現于兩部分的內容,也就是我們需研究探索的兩大課題:
2.1 Hyperion Planning能否實現經營性指標多情景戰略的落地(情景規劃)
假設戰略目標是一個中長期的規劃,我們可以把“戰略目標”歸納為情景規劃在Hyperion Planning系統中的實現,實現與預算的有機銜接。
2.2 Hyperion Planning對投資價值分析的落地(投資項目評價與排序)
主要研究在Hyperion Planning系統中實現企業有可能納入資本性投資預算的全部投資項目的綜合評估和優先級排序,為運營投資提供決策支持,以保障戰略準確實施。
3 Hyperion Planning附加價值的落地實現
從上述分析總結,可能存在并能通過這個軟件平臺實現的兩部分內容為:情景規劃和投資項目評價與排序。以下我們將以某能源公司(以下簡稱能源公司)對這兩部分的實現為例,進行設計思路的介紹:
3.1 情景規劃
情景規劃主要以情景分析為基礎,對未來可能發生的多種環境進行模擬的過程與結果。
情景分析就是對該公司所處的宏觀環境及主要行業環境未來變化的關鍵動因及變動方向的多種可能性進行分析,識別研究影響該公司整體及主要業務板塊發展的外部因素及其可能的幾種演變邏輯。
為此,系統設計一系列情景參數(宏觀環境與行業環境參數),包括石油價格、近年該行業全球各板塊市場規模、費率及工作量變化率等參數,并且將情景參數與滾動規劃直接聯系,通過錄入情景參數未來變化的多種可能的情況,系統便可根據錄入各種情景參數分別生成多種可能的結果。為規劃措施的制定及比較決策提供依據,并及時建立基于多種情景的規劃響應機制,增強該公司規劃的環境適應性和響應能力。
3.2 投資評價與排序
能源公司目前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各個業務單元的擴張需求日益增加,對公司資源投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公司需要在資源有限的前提約束條件下,綜合考慮戰略匹配、項目收益、環境變化等因素,綜合評價資本性支出項目的優先級排序,從而實現資源配置最優化。于Hyperion Planning系統中主要實現為三個模塊:戰略匹配度、經濟預評價、情景風洞測試。
戰略匹配度的實現,系統根據戰略匹配度模型產生結果可自動計算判斷項目在產業定位吻合度、市場吸引力、資源能力匹配度三維矩陣中,資本性支出項目所處于高、中或低戰略匹配度。
經濟預評價是各級單位針對擬投資項目進行內部排序的關鍵內容,主要包括評價項目的投資回收期、IRR、NPV等經濟指標。系統通過基礎數據的采集,基準貼現率的設置,自動計算出各資本性投資項目投資回收期、IRR及NPV。并且根據經濟預評價評價標準,輸出簡單評價結論說明該項目是否通過。
情景風洞測試是指在項目計算期內,通過將情景因素迭代入經濟評價模型中,測算項目在未來不同情景下投資回收期、IRR、NPV表現的一種方法。通過情景風洞測試,可以驗證各項目在不同情景下其IRR、NPV等經濟指標的表現。
4 Hyperion Planning其他附加價值的探索
未來潛在可持續研究的將管理落地于系統還包括有:單因素敏感性分析、EVA模型等等;同樣也還有更多更有價值的管理方案需通過系統進行落地在等待我們的發掘。當然,附加價值的開發其前提是,必須保障當前管理功能于現系統中運行的穩定與順暢,不能因此而使原有的管理功能后退或者受滯,否則這種附加價值的落地不但難以發揮其作用,反而阻礙原有管理功能正常操作與應用。
那么除上述已經在能源公司通過Hyperion Planning進行落地實現并實際應用的管理模型以外,我們將持續朝著為企業經營管理提供更多管理支持,使現有的信息化系統發揮更多的價值和作用繼續前行的探索之路。
參考文獻
[1]沈瑩.企業全面預算管理輔導手冊[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12.
[2]張長勝.企業全面預算管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作者簡介
曹洪(1982-),男,江蘇省沛縣人。大學本科學歷?,F為中海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高級項目經理、中級職稱。主要研究方向為數據庫與信息系統。
劉彥庚(1982-),男,河北省唐山市人?,F為華北科技學院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計算機應用。
戶鵬飛(1987-),男,河北省衡水市人。中國礦業大學碩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數據庫技術。
一.行政事業財務管理概論:行政事業財務管理的特點、主要任務和基本原則;實施行政事業財務管理的基本方法;確立行政事業財務管理體制的原則。
二.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定員定額的概念、制定及管理;單位預算的編制、審批及執行程序;財政撥款和事業收入的管理;行政事業單位支出及具體項目的管理。
三.國有資產和負債管理:國有資產的概念和分類;事業基金、固定基金和專用基金的管理。行政事業單位負債的概念及管理要求;應繳財政預算資金和應繳財政專戶資金的管理。
四.財務清算和財務報告:財務清算的原因和分類;清算財產的估價和變現;財務清償和剩余財產分配。行政單位財務報表的主要內容及編制方法;事業單位財務報表的主要內容及編制方法;年度財務決算的編制和審批。
五.財務分析:財務分析的作用、要求和形式;償債能力、資產管理能力及盈利能力分析;財務報表分析的應用;杜邦分析體系;我國國有企業經濟效益評價指標體系。
第二部分公司財務管理
一.財務估價:貨幣的時間價值及計算;債券的概念、價值及必要報酬率;股票的概念及價值計算;風險和報酬;資本成本和資本結構。
二.投資管理:投資項目評價的基本方法;投資項目現金流量的估計;固定資產投資決策;投資項目的風險處置
三.流動資產管理:現金管理的目標及最佳現金持有量;應收帳款及信用政策的制定;存貨經濟訂貨量的基本模型及擴展。
四.籌資管理:資金需求量的預測;籌資的渠道和方式;股票籌資與債券籌資的比較;短期負債籌資的主要形式;營運資金政策的選擇。
五.股利政策:利潤的構成與分配;股利分配政策的類型;股票股利和股票分割的比較;目標利潤規劃。
第三部分審計
一.基本概念:審計的概念和種類;審計的職能和目標;審計的方法和程序;審計業務約定書與審計范圍;審計證據和審計工作底稿;審計職業規范和審計責任。
二.內部控制及其測試與評價:內部控制的目標與要素;內部控制測試;內部控制評價;管理建議書。
三.企業會計報表審計:企業會計報表審計準則;企業主要會計報表的審計;流動資產審計;長期投資審計;固定資產審計;無形和遞延資產審計;流動負債與長期負債審計;所有者權益審計;收入、費用及利潤審計。
四.審計報告:審計報告的基本類型;審計報告準則;審計報告的編制;期后事項;特殊目的審計。
五.內部審計:適當的審計程序;舞弊的發現;舞弊調查。
第四部分統計基礎
一.集中趨勢和離散趨勢:集中趨勢的測度;算術平均值、調和平均數、幾何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級差、平均差、方差和標準差。
二.概率和概率分布:概率的基本概念及計算;離散型和連續型隨機變量及其概率分布;三種常用的離散型隨機變量的概率分布;正態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