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7 16:42:5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本科生教育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促進高校學前(幼兒)教育專業學生理論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展示高校學前(幼兒)教育專業的教學成果,有效推動高校學前(幼兒)教育專業畢業生高質量就業。
二、主辦單位
全國教師教育學會幼兒教師教育委員會
三、協辦單位
全國各高校學前(幼兒)教育學院(系)
四、活動時間
征稿截止時間:2011年6月10日
評選揭曉時間:2011年6月30日前
五、評審委員(排名不分先后)
朱家雄(華東師范大學學前教育與特殊教育學院)、周兢(華東師范大學學前教育與特殊教育學院)、霍力巖(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顧榮芳(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華愛華(華東師范大學學前教育與特殊教育學院)、秦金亮(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幼兒師范學院)、劉云艷(西南大學學前教育系)、蔡迎旗(華中師范大學學前教育與特殊教育系)、鄭健成(福建兒童發展職業學院)、周世華(黑龍江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前教育系)。
六、活動組織
1.評選范圍:全國高校學前(幼兒)教育專業2011年應屆畢業生獨立或合作撰寫的畢業論文。
2.論文分組:分設大專生、本科生、研究生(含碩士生、博士生)三個組。
3.論文推薦:大專、本科生參評畢業論文由所在院校(系)集體推薦。推薦數量:大專生控制在本院校(系)當年畢業生總數的15%以內,本科生控制在20%以內。每篇參評論文原則上應附上兩位具有高級職稱指導教師或論文答辯委員會成員的評語。研究生推薦名額不限,由導師推薦并寫出評語。所有參評論文均一式兩份并附上作者本人學生證復印件,于2011年6月10日前(以當地郵戳為準)寄至杭州市文三路求智巷3號《幼兒教育?教育科學》編輯室(郵編310012)。參評論文同時以電子文檔方式發送至,請在主題欄標明“優秀畢業論文評選”字樣。
七、評選和獎勵
1.將特邀全國各高校學前(幼兒)教育專業學科帶頭人組成論文評選委員會,以無記名投票方式分組評選,按一定比例評出各組優秀論文。
2.由主辦單位頒發獲獎證書。
3.獲獎結果將在2011年9月《幼兒教育?教育科學》雜志及其官方網站“幼兒教育網省略”上公布,部分優秀論文將選登在《幼兒教育?教育科學》上。
4.獲獎作者編入“中國幼教招聘網省略高級人才庫”向全國各用人單位重點推薦。
八、重要說明
1、成人特色無法體現,論文內容與學生工作脫節
成人教育畢業論文從選題、實施、答辯的整個過程基本上按照或是參考普通高等教育畢業論文流程進行的,無法突出成人教育的特色。選題的內容偏重基礎學科研究。普通高等教育是高等學校教學體系的基礎和重點,長期以來影響著高校中其他教育形式。成人教育的教學大綱、教學計劃等宏觀教學內涵均是由高校普通高等教育衍生而來的,授課方式、考核形式與普通高等教育相似。畢業論文作為整個學習的最后一個環節,由于前期教學的影響,論文的選題多集中在基礎研究學科上,成人教育學生的專業基礎薄弱,完成論文的條件有限,導致論文整體上選題差別很大,質量不能保證。畢業論文內容與學生實際工作脫節。成人教育學生多為在職從業人員,多數人有著長期的工作實踐,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通過成人教育來補償自己的學歷和提升職業技能水平,畢業論文是所學理論知識和具體工作最好的結合方式。但是,成人教育畢業生的論文受所謂的論文質量的約束,很少能與自己的具體工作相結合,將自己所學應用于實踐之中。畢業論文缺少成人教育特色。成人教育學生從事的工作多種多樣,參加成人教育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提升自己的學歷和工作中的能力,畢業論文作為理論和實踐結合的環節,應該是能夠反映出每個學生的工作內容和特點以及幾年來理論知識在學生工作中如何體現出來。但是,目前成人教育學生為了應付畢業論文環節,內容很多與學生實際工作無關,成人教育中服務行業的特色無法體現。
2、缺乏科學、合理的考核標準
很多高校的成人教育管理部門為了方便,照搬普高教育畢業論文的考核體系,導致成人教育畢業論文的考核標準與普通高等教育的基本相近,對論文的科學研究層次方面有一定的要求,并以涉及學術層次水平高低評定論文的質量;這種考核標準脫離了成人學生的工作實際,導致一些學生為了完成畢業論文,出現了網上文獻拼湊、他人、挪用別人數據等現象發生,完全背離了成人教育畢業論文的宗旨。
3、保障機制不完善,論文的完成缺少有力支撐
缺少論文指導課。論文指導是學生完成畢業論文非常重要的一節課,指導學生如何去開展相關工作,如何在網絡上查找相關文獻,如何按照要求格式去撰寫論文。很多教學單位都忽略了論文指導課的重要性,或是縮短學時,或是直接取消面授,改為網上自學,出現了學生的論文格式不規范,選題不準確,論文內容與題目偏差等嚴重問題。指導教師的選擇問題。指導教師是學生論文完成的關鍵環節,為學生配備合適的指導教師可以讓學生的論文工作事半功倍。成人教育畢業論文的指導教師多為掛名,沒有真正地去指導學生如何去思考、操作論文的完成,同時,指導教師多為高校教師,在幫助學生選題上多以自己研究的課題為基礎,脫離學生的工作實際。
二、成人教育畢業論文質量保障體系的目標
建立成人教育中本科學生畢業論文質量保障體系,確保成人教育學生的畢業論文能保質保量的完成,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滿足工作單位對員工工作能力提升的需求,是保障體系研究的主要目的。
1、在成人本科學生畢業論文質量保障體系下,論文實施的每個環節都具備相關操作制度和質量標準,各主體在整個過程中分工明確,各執其責,保證論文高效、高質的完成,確保論文的真實性和學生的誠信度。畢業論文是學生完成某一專項研究的總結性材料,成人本科生畢業論文研究多數是在本人單位實施,與其具體工作聯系非常緊密,內容相對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更加多樣、復雜,論文質量不宜控制。建立科學可行、適用于成人教育需求的操作制度,在大的框架上對論文的方向進行把握,對具體細節內容進行有效控制。同時,對論文的每一部分設置質量標準,完全按照此標準衡量相關的操作,達到成人本科論文的實施的制度化、標準化。
2、成人本科學生畢業論文質量保障體系充分體現成人教育的特色,將學生工作單位引入到體系之中,為學生的畢業論文提供技術和物質支撐。把高校、用人單位、學生三個主體有效結合,充分發揮高校和用人單位的指導作用、質量保證作用和全程監管作用,保證學生論文的順利完成。成人教育學生的學習目的是為了不斷提升自己的實際應用能力,將課堂中所學理論知識與本職工作有效結合,最終為工作效力服務。學生的工作單位是學生學業完成的最大支柱,特別是在學生畢業論文完成的過程中,工作單位起著重要的作用,不僅為學生提供完成論文的場所、儀器等硬件設施,還要學生配備具有一定資質的實習指導教師。因而,結合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生的學習特點,在畢業論文中引進工作單位,有效地將學生的學習與實際工作結合。
3、通過成人教育本科畢業論文質量保障體系,切實提升論文質量,最終達到高校順利、高質地完成論文整體工作;用人單位結合工作實際培訓員工、利于單位發展的目的;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的培養。成人高等教育的最終目標是提升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畢業論文是學生理論學習與本職工作結合的最好體現。學生在完成學業,提升學歷的同時能夠增強自身工作能力,更好地服務于工作單位。
三、成人教育畢業論文質量保障體系形成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制定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畢業論文的質量標準,建立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畢業論文的質量保障體系,對于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畢業論文質量具有重要意義。本課題主要研究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保障體系的各組成因素,包括前期規范、過程控制和后期評估,通過對過程中相關影響因素的分析,找到適宜的切入點,尋求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成人高等教育本科論文質量保障體系。
1、前期規范體系
前期規范是成教學生在實施畢業論文之前,學校對論文具體的完成形式和結果做的統一要求和部署,是學生完成整個論文工作的前提和基礎,也是整個論文工作的主線,學生按照此要求進行論文實際操作的每一個步驟。主要根據各專業和學生工作的實際情況以及畢業論文完成的整體過程,研究建立一系列符合成人教育的畢業論文制度:(1)教育制度,包括制定完備的管理制度、畢業論文準備工作的教育、寫作方法的教育、違反紀律的教育等。教育制度的建立,讓學生明確論文工作如何開展和進行,對學生的論文過程做以框架式要求,約束學生在論文的完成中務必堅守誠信原則,以自己的真實數據編寫論文。(2)開題報告制度,成教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工作、論文設想、文獻查閱情況、指導教師綜合意見,形成具有可實際操作的論文構思,并以文字的形式向高校匯報,經高校專家審核通過施行。(3)中期考核制度,依據開題的思路和步驟設計,對論文中期取得成果進行審評,根據前期情況規劃下一步論文的具體實施。(4)論文考核制度,對學生的論文完成工作進行考核,學校組織論文答辯,由學校老師和學生工作單位與論文相關學科的專家組成答辯委員會;同時,成人教育主管部門對學生論文工作的基礎數據進行檢查和歸檔。
2、過程控制體系
過程控制體系就是對學生畢業論文進行質量跟蹤,是論文寫作中的把關環節,對論文的開題、期中考核進行有效監控和管理,保證論文高質量地完成。依據學校制定的開題報告制度和中期考核制度,學生以書面匯報的形式向學校匯報論文思路及階段性工作成果,學校對學生論文思路是否符合要求及進展情況做評價,學生工作單位作為實習單位對學生論文整個過程進行質量跟蹤,及時與高校溝通,依據學生論文完成期間的表現給予評價。
3、后期評估體系
中國古代有句成語, 叫“ 因噎廢食”,出自《呂氏春秋?蕩兵》:“夫有以噎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意思是說,假如因為有人吃飯噎死了,而想要禁止天下的人吃飯,那是非常荒謬的。因為出現了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不高的現象而提出取消畢業論文,此論概與“因噎廢食”無異。
本科生做畢業論文的意義在于,對本科期間的學習做一個綜合的運用實踐,并由此檢測其專業知識和能力的水平。取消論者大約只注意到了檢測的功能,而忽略了畢業論文的實踐意義。很顯然,如果畢業論文僅僅只有檢測作用的話,那么取消也是可以的,因為學業水平的檢測方式方法可以多種多樣。可是,學生畢業論文的實踐體驗,卻是無法用其它形式所代替的。學習就其核心價值而言,就在于使學習者獲得一種實踐體驗,形成某種能力,因此,教育最重要的是過程,而非結果。畢業論文是本科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學環節,換句話說,是本科生成長中不可缺少的核心學習體驗。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要綜合地運用所學專業知識,獨立地探索、解決問題,能夠很好地提升素質、磨練能力。沒有畢業論文的實踐,本科教育將是殘缺的。打個不確切的比喻,就像一盤散落的珍珠,沒有用線把它們串聯起來,它們就難以成為美麗的佩飾,更不能成為藝術品。
至于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不高的原因,應當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筆者以為,首要的責任在學校和教師。當下大學生就業市場形勢嚴峻,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把就業率作為考核學校辦學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為了順利就業,不少本科四年級學生幾乎把全部精力都放到就業實習上,而有些學校睜只眼閉只眼,不采取措施,為的就是提高就業率。學校如此,一些教師也落得順水推舟,畢業論文也就成了走過場的形式。學校、教師固然有難言之隱,但放任之舉實在是一種短視行為。重要教學環節的缺失、核心學習體驗的缺少,將對學生未來發展造成無法彌補的遺憾,同樣對學生提高就業競爭力沒有好處。學校要真正愛護學生,教師要真正為學生著想,就要為之計深遠。在復旦大學就有這樣的實例,有的學院對本科畢業論文質量要求很嚴、很高,部分本科畢業生論文能在國內國際核心學術期刊上發表。他們的畢業生不僅就業競爭力一點也不遜色,而且發展的空間更大、實力更強。古人云:“教不嚴,師之惰”。在教育活動中,教師是主導。教師嚴格要求,學生就不會松懈。如果教師要求不高,那么學生自然也就會降低要求。人本性就是“經濟”的、“短視”的,能用更小的“成本”就獲得眼前的利益,他不會愿意去付出比它更多的“成本”。事實上,不能排除部分教師在畢業論文指導上也不愿意支付“成本”。現在,大學評價教師的主要標準是出研究成果,在這種導向下,不重視教學較為普遍。更有甚者,有些教師為了在以學生評價為基礎的教學評估中得到高分,有意討好學生,給學生以“自由”,給學生以“廉價”的高分,明知畢業論文“灌水”,也視而不見。所以,毫不夸張地說,教師職業道德水平部分地決定了畢業論文的質量水平。如果我們的教師能夠恪守教育工作者的職業道德,畢業生論文質量才能夠得到基本保障。
有人說,現在很多本科畢業論文都是網上資料“東拼西湊”起來的,對這種現象也有一個區別分析的問題。如果學生能夠通過現代網絡技術,廣泛地搜集學術信息和文獻資料,有效地提煉出材料,綜合形成自己的文章理論,提出獨立思考的見解,也未嘗不可。我們應當看到,過去傳統環境條件下數周數月查考出來的文獻,現在可能只需要數小時、數天就能完成。對于現代做論文的“速度”和“方式”,不必過于敏感。尤其是一些還不諳電腦、網絡的教師,不要憑想當然,就認為學生做法不正當。當然,我們反對剽竊,反對純粹的“電子剪貼”的游戲文章。關鍵是讓學生知道什么是正確的、規范的,什么是對自己有益的。
(本文作者系復旦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復旦教育論壇》常務副主編,教育學博士,研究員)
由于大學生論文答辯經驗不足,在答辯過程中經常出現缺少自信、答非所問等現象。本文分析了答辯過程中經常出現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一、答辯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缺少自信
本科生的畢業設計和答辯一般都安排在最后一個學期,而這一學期又剛好是畢業生擇業的高峰期,因此使學生不能把精力放在充分準備畢業設計及答辯上。其次是部分學生對畢業設計的重視程度不夠,依靠網絡資源拼湊論文內容,完成畢業論文態度不認真,甚至認為畢業設計就是走形式,對自己所完成的論文沒有一個清晰的思路。對絕大多數畢業生來說,畢業論文答辯會是從未經歷過的場面,不少人因此而膽怯,缺乏自信心。造成答辯時缺少自信。
2.準備不充分
不熟悉論文的內容,不對論文涉及的基本概念、原理、大意、結構、提要作深入的了解和分析,抱著投機和僥幸的心理,再加之平時基礎不扎實,勢必要造成被動的局面。如果答辯老師的問題再有些難度,那必然會有提問而無回應,有設疑而無解惑,一問三不知,尷尬和難堪的場面產生也就在所難免了。
3.顧此失彼,漏洞百出
由于學生知識積累的局限,所以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學生不能融會貫通,許多知識雖然學過,但是不能運用自如;還有的學生由于知識之間的銜接和轉化能力差,只要涉及到比較分析就不知所措。
二、答辯過程中所采取的對策
1.答辯前做好充分準備,樹立自信心
對絕大多數畢業生來說,畢業論文答辯是從未經歷過的場面,不少人因此而膽怯,缺乏自信心。其實走向社會后,畢業生們可能要面對許多次的應聘面試場面,因此可以說畢業論文答辯對畢業生們來說是一個展示自己、鍛煉面試技巧的良好時機。帶著這份信念,就會克服自己的緊張心理,在可能的情況下取得最好的效果。
2.端正畢業論文答辯心態
論文關鍵詞:初等教育系學科專業建設規劃
初等教育系成立于2000年,原名小學教育系。2004年首次招收本科生,分小學教育文科方向和小學教育理科方向。2006年7月從教科系劃入學前教育專業,現共有兩個專業。目前初等教育系有教師18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講師10人,高級實驗師1人,輔導員2人。
作為新建系,做好科學發展規劃,對初等教育系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十一五”規劃執行情況
1.教學建設工作上所做的工作
過去的幾年,我們嚴格按照本科教學計劃開設課程,制定了本科教學大綱,大綱規范、科學合理、實用,指導性強;從06年開始我們全面要求教案都按照教務處規定的格式撰寫,其中還通過開學、期中、期末三次檢查來強調它的規范性和實用性;今年,我們對期末試卷的檢查加強了力度,使得這次試卷的質量大為提高;在課程建設方面,我系4門學院重點建設課程---小學語文教學論、小學數學教學論、兒童文學和學前教育學,建設工作正在進行中;在抓教學質量上教育管理論文,我系按照學院的有關教育教學質量要求的文件進行教育教學管理,注意常規工作的管理環節;學生管理組織機構運轉正常,黨建工作井然有序,學生活動豐富多彩,特別是我系一年一度的“12.9”師生手工作品展已成為遵義師院學生時間活動和課程應用的一個亮點。
整體上看,我系整體水平和實力在學院十八個系部中還處于中等偏下水平;與省內師范類院校中舉辦小教專業系部相比,從招收本科生時間來看,我系在全省招生比本科生較早;從管理模式上看,我們是獨立建系,獨立管理,這在全省市少有的,管理優勢明顯;我系與西南地區師范類院校中舉辦同類專業本科的系部相比,我們升本時間較早,積累了一定的辦學經驗,同時,我們屬于獨立管理的“主流”式的管理模式,管理相對成熟。
2.存在問題
(1)教師隊伍中高職比偏低,僅有25%,高職數缺少2人。同時,還存在理科方向高職教師缺乏的嚴重困難。
(2)教師學緣結構不盡合理。主要表現為:一是到目前為止,全系教師中還沒有一位畢業于全國著名師范類院校(如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的,僅有一位教師來自重點大學,其余教師均集中在省內高校;二是教師來源低學歷化程度仍然較重—有些教師還只有本科學歷。
(3)教師隊伍中碩士比雖然勉強達到評估要求(包括在職碩士達50%),但是,存在學科專業分布不均、大多集中在教育學方向的不利現實。
(4)專業方向建設仍顯單一,只有小學教育和學前教育兩個專業。還沒有新的專業方向,這與當前小學教育教學和幼教工作發展的需求現狀不相適應論文的格式。
(5)在教育研究和課題申報上,盡管現在2個國家課題,但是在科研論文與著述上,整體水平偏低,整體實力不夠。
(6)理科方向教師隊伍和文科方向教師隊伍比較,職稱、學歷、教學經驗和教學能力等方面的整體實力懸殊大,急需補充有經驗、有能力的高職稱學歷的教師。
(7)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方面仍顯得辦法不多,經驗和能力不足。
(8)在部分專業課程上,我們還缺乏專業的師資(如寫字訓練是書法教師、簡筆畫訓練的美術教師、兒童手工訓練的手工教師等)。
(9)小學教育專業和學前教育專業必須的實驗室建設還未進行,這對來年各個專業的發展有一定影響。
二、“十二五”規劃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1.指導思想
(1)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堅持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教育管理論文,全面貫徹實施素質教育。
(2)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根據學院面向基層、服務基礎教育及地方經濟發展的教學型本科院校的定位,揚師范教育之長,構架教學質量的可持續發展提高機制,培養適應現代小學教育和學前教育的合格本科應用型人才。
2.基本原則
(1)立足于社會發展需要。
根據國家“十一五”發展規劃關于大學應注重質量發展的要求,根據貴州省“十一五”規劃關于大力發展高等教育,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的要求,根據遵義市“十一五”規劃提出的在基本完成“普九”基礎上農村急需大量合格教師的需求,并根據學院“十一五”學科專業發展規劃確立的“以生為本,因材施教”的辦學思路和培養應用性人才的目標要求,確立初等教育系以質量求生存的辦學理念。
(2)立足于學科專業自身條件的發展潛力。
充分考慮初等教育系在遵義師范學院所處的地位,并結合全省、全西南本科專業的發展情況;充分考慮到我們現有的師資力量和教學條件;充分考慮本專業學生的來源情況和思想狀況,以學院定位為基本辦學方針。
(3)突出 “小教性”、“幼教性”,堅守學科專業特點,立足自身,辦出特色。
根據國家教育部“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的關于大學生基本素質要求和學院人才培養定位目標,“十一五”期間,我們將立足實際,先“強本”,再“爭碩”。突出“小教本科”和“學前本科”的特點,堅持應用于學術基礎一起抓的辦學思路,突出應用能力,努力培養應用型的本科高質量小學教師和幼兒教師。
關鍵詞:科研實踐 創新人才 本科生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3)09-0088-02
一、研究的意義
據最新數據統計,我國2012年普通高校畢業生680萬人,與2009年相比增加了69萬人。在國際金融危機給經濟帶來的創傷久久不愈的情況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本科生涌入社會,但由于他們中的大多數在本科階段所具備的素質和能力與社會實際應用存在很大的差距,難以適應工作的需要。本科畢業生就業舉步維艱的同時,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需求又存在大量的崗位缺口,急需具有一定實踐能力的高層次復合型大學生盡快承擔起相應的工作的責任。
因此,如何在大學期間以培養高層次應用創新型專門人才為發展目標,使學生既能夠學習專業領域內相關科學知識和理論,又能以科研實踐為推動力促進學生們將所學習的專業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從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理論研究聯系工程實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迫在眉睫。
綜觀美、英、德國的大學教育體系,與我國高等院校現階段的培養模式存在著一定的差異。美國和英國的學位(包括學士、碩士、博士)教育均分類很細,目的性強,根據不同的教育類別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和培養目標。在美國,其宗旨有三:教學、研究和服務。這里提到的教學和研究很容易理解,而服務這一宗旨則是美國高層次學位教育所獨有的。即要求學生畢業后能夠從事應用性和實踐性較強的工作,為企業、公司和社會服務。英國在學位教育分類細的基礎上更加強調教育的專門化程度,即將大力培養專業的研究人員作為其教育的重中之重。要求學位的獲得者成為某一科學領域的權威,有能力去開辟新的研究論題,并運用所掌握的技術得出新的研究成果。
德國大學對學生的培養強調獨立的工作能力和開創精神,一些大學明確規定學生必須能在學士論文中證明自己具有獨立進行科學技術工作的才能和清晰準確描述自己的科研成果的能力,能提供新的、獨立的貢獻。其高等教育追求的目標:一是科學探索,培養大學和研究機構工作的教學科研人員,提高高等教育學術水平;二是為社會提供智力服務,促進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可以看出目標兼具理論性或基礎性與應用性或功利性,旨在著重培養能夠從事教學和科研的工作者。
同時,我們已越來越深刻的認識到我國大學教育發展歷程中的不足與缺憾,目前國家教育部正在研究并調整本科教育的價值目標取向,逐步向培養具有開拓精神、創新意識的技術型和應用型高層次人才的目標轉變,隨著大學本科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特別要形成著力培養以應用創新型為主體的新興學科人才的新格局。
因此,持續發展和不斷完善我國目前的教育體制和培養模式,是學校建設研究型大學、培養應用創新型復合人才的內在需求,也是增強我國大學人才培養和提高人才的社會適應能力的迫切需要。
一些國外知名大學,如麻省理工學院、加州伯克利大學、劍橋大學等,其大學理念和使命中都滲透了加強實踐教育的思想,并通過多種途徑提高學生能力的培養[1],學生參加科研實踐被納入教學計劃之中。本科生科研實踐以工作內容分為兩種:一是學生參與以教師為主的研究小組,擔任研究助理;二是學生自己提出項目方案,包括研究性項目、創造性設計工作及公眾服務性項目等。
例如,美國本科生可以通過參與科研取得1/6以上的學分,本科生科研計劃始于1969年,有接近80%的學生在學習期間至各大學均設立專項資金對本科生科研進行資助, 許多教師也把指導本科生科研當作自己最重要的責任。
德國最著名的工科高校亞琛工大與德國企業界有著聯系密切,進行課題研究時,常采取“博士+碩士+工程師”的團隊工作方式;從事科研開發時, 強調“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的研究方式。本科生的教育也同樣注重科研實踐,教授將生產實踐中遇到的部分問題與解決方案有針對性的編入專業課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探討,亞琛工大加強科研實踐能力的培養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一個共同趨勢[2]。大學傳統人才培養模式被教學與工業創新的相結合,特別是與企業界合作的理念徹底打破。
顯然,讓本科生提早、更多的參與到科研實踐當中無疑成為改變培養模式和完善教育體制的不二法門。偉大的思想家,徹底的唯物主義者兼革命導師馬克思也曾指出,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由此可見實踐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性。可是相比之下,“高分低能”是困擾我國本科生教育的一大難題,學生知識結構書本化, 畢業后適應社會的周期長,實際工作能力差。為了打破這一現狀,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加強本科生尤其是工科學生的科研實踐能力, 我國也多方面進行著努力。
從1998 年開始,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高校相繼實行大學生科研訓練教育。在全國高校范圍內開展的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數學建模競賽、機械設計競賽、結構設計競賽、大學生挑戰杯賽等, 目的是以競賽為載體, 把創新能力、協作精神、動手能力、針對實際問題進行設計制作的能力的培養作為具體目標。這些學科競賽在全國高校大學生中已引起了廣泛關注和較大影響, 對于培養我國本科生的科研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起到了積極作用[3]。
雖然我們通過努力逐步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但我國高校在培養本科生科研實踐和創新能力方面與國外仍存在較大差距,科研創新活動很多時候是研究人員的自發。處在自發狀態 ,一方面缺乏足夠的鼓勵性政策和足夠的科研硬件支持,學科重點實驗室很少向學生開放; 另一方面缺乏管理體制上的保障, 缺乏專門的組織機構制定管理措施對大學生科研活動的引導扶持, 很少向大學生提供科研活動的經費、場所和必要條件, 沒有把大學生科研活動列入教育發展計劃。創新成果走出實驗室與市場接軌進而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也存在很多困難與障礙。
二、項目研究的主要內容
根據傳統的、以往的培養模式,針對其不足和帶來的弊端,如何使本科生的科研創新意識由自發狀態轉變為有意識的、有步驟的、有目標的創新行為,是我們制定和完成項目研究工作的主要指導思想,我們試圖將課余的學科競賽轉化成長期的、持久的,有計劃、有步驟的教學實踐。在政策和規定允許的情況下,盡量為本科生提供科研硬件支持,并幫助學生盡快的把創新研究轉化成創新成果。
本研究旨在圍繞大學生本科培養階段的里程碑節點,在不同的培養階段制定不同的培養目標、施行不同的培養方法,并以此開展不同層次的科研實踐活動,循序漸進的進行培養,形成有效的實踐框架和經驗。
我們把研究的主要內容分為如下幾個部分:
1.結合學生培養里程碑節點,建立本科生應用創新科研實踐體系與指導方案;
2.深入指導學生創新實踐活動,樹立本科生科學嚴謹的科研態度;
3.深化理論聯系實際的實踐目標,形成以培養學生勤思、善學、創新為主導思想的有效的科研實踐框架。
學生培養的里程碑節點是本研究根據不同年級本科生接受程度、理解能力不同而大膽提出的采用不同培養方案的構想。即,針對本科入學新生而言,大學一年級是他們在大學時期嶄新生活的開始,通過發現并引導學生以興趣出發參與“輕量級”科研實踐活動,首先樹立并形成學生的科研實踐的興趣源動力;增強其創新意識,啟發其創新思維。
大學二、三年級學生的基礎理論日漸深厚,急需我們幫助他們把所掌握的理論知識轉化為科技實踐生產力以加深其對科研的興趣及自身科研能力的肯定,即培訓學生參與科研實踐“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在培養過程中,除了對基礎理論的講解,我們也積極引導本科生明確科學研究的基本要求, 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這一階段擬通過基礎理論課程實驗環節選拔具有一定創新潛力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投入到科研項目的實踐活動中,促進其提高科研實踐動手開發能力;
經過上述階段培養,在大學四年級即本科畢業實踐環節中培養學生參與到實際科研項目的研發過程中,全面進行理論與實踐的升華,同時,使本科生更加深刻領會到精誠合作對于科研工作的重要性。
三、 采取的方法與具體措施
根據預定的研究目標,在本科生的教學實踐中,我們做了相應的工作。
1.基礎性培養
在基礎性培養方面我們要求大學生具備本學科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 并要不斷拓寬知識面。不能局限于對現有書本知識的學習, 或只滿足于記憶和重復。旨通過這一過程能夠對本科生科研素質的培養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教學是基礎,是傳授知識;科研是創造知識,是教學的延伸和發展[4]。我們需要親自參加科研工作才能更好地了解實際和社會的需求,掌握社會對所教學科的需要,從而使教學更緊密地聯系生產實際與社會實踐,把課本內容與科研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并及時給本科生以引導。將自己在科研活動中獲得的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新成果隨時引入到教學中以不斷充實教學內容,讓學生有機會了解專業前沿動態和知識,開拓學生的視野,給學生以啟迪。
我們的教學是“在教師指導下以探究為基礎,而不是以傳遞信息為基礎的教學,把學生作為知識的探究者”[5],于是,我們將在科研中培養的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創造精神和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應用于教學,充分挖掘學生的創新潛力和聰明才智,提高他們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
同時,項目負責人更著手于通過科研訓練幫助本科生樹立遠大理想, 強化廣泛的創新興趣, 克服從眾、倦怠等心理障礙, 使學生形成健全的創新性格。
2.提升性培養
畢業設計是本科生教學過程中的最后一個重要環節。這個過程可以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助于培養學生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嚴謹的科研作風和勇于探索的開拓精神。
項目負責人將科研項目和本領域的研究熱點問題設計了相應的畢業設計的研究內容,讓學生真正參與科研。在自己擅長研究的領域對學生進行有的放矢地深入指導,提高學生畢業論文的水平,而且使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鍛煉了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動手能力,從而有助于培養學生走向社會后獨立創造或應用科研成果的能力。
然而,在指導過程中,我們并不急于盡快地得到某一些技術成果, 而是循序漸進地引導,使本科生熟悉科學研究過程, 從而真正形成科研創新的思維框架。多給學生自己思考問題的時間, 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樣才能使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面對各種難題應對自如。
科研實踐當中,我們因材施教、鼓勵個性發揮,同時更著重于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
例如結合學校承擔的某科研項目,選拔一定數量的學生結合所學習過的自控原理、微機原理、單片機技術等專業知識,參加到儀表信號模擬、基于單片機的信號采集與處理、數字信號濾波等實踐工作中,提高其科學思考、理論創新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
相信上述相應的經驗,不僅是我們研究目標是否能夠順利實現的基本要求,也必將成為我們研究理念得以推廣的利器。
四、結論
在項目研究的整個過程中,教師將科研成果及時、不斷的融入課堂,將學科相關領域最前沿的學術成果不斷地充實到自己的課程體系當中,使教學內容更加新穎,事例更加具體,豐富了課堂教學,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在不斷創造性地從事科學研究的過程中促進本科教學水平提高的同時,也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和對科學實踐的興趣,教學效果好,學生反饋好。
把科研創新工作作為畢業實踐與畢業論文的基礎,使得學生對畢業設計理解更加深入、具體。項目負責人指導的參與課題研究的本科生撰寫學術論文并投稿國內核心期刊,現已發表;并撰寫國家技術發明專利。
項目負責人的教育理念與教育實踐使得在本科階段參與科研實踐的學生不僅打下了良好的理論基礎、樹立了明確的創新理念,更培養了其優秀的科研品質。多名學生直接參與到學校的科研任務中,承擔軟件模塊開發與調試工作,這些學生不僅在學習期間多次獲獎,由于其較強的動手能力和不斷鉆研的科學精神在就業中顯得更加“搶手”,有的學生一人收到多家知名研究所、國企的offer。
從項目的整個過程我們看到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給出的不同的培養方案和在培養過程中我們使用的培養方法均是可行有效的,也是具有推廣價值的。當然,這個培養過程需要一個相對長的時期,在把握目標不變的前提下,也要不斷調整方法,遇到瓶頸時更要多鼓勵學生堅持,培養其堅韌的科研精神。
參考文獻
[1] 陳超, 趙可. 國外大學實踐教育的理念與實踐[ J] . 外國教育研究, 2005, 32(11):33-38.
[2] 尹喜云, 南. 科研訓練: 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J] . 湖北教育學院學報, 2007, 24(6):99-100.
[3] 任成龍. 論科研實踐與大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J]. 南京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10):48-51.
【關鍵詞】物理學 畢業論文 選題 教育研究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3-0055-02
本科畢業論文是實現本科培養目標的綜合性實踐教學環節,它既是對學生大學四年學習成果的一次綜合考查,也是對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進行科學研究工作的初步訓練。近幾年,筆者在指導物理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時發現,物理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選題出現了一些新特點:主要是選題呈現多樣化,物理教育研究方向的選題趨熱,理論物理研究方向的選題趨冷,中學物理教育研究方向的選題已成為熱點。出現這種現象,既有考研與就業形勢的影響,也有學生的學習觀與就業觀的因素,值得我們去關注和思考。
本文研究所選數據為最近幾年的數據,具有較好的時效性,數據來源準確,且基于浙江師范大學的學校地位(1980年被列為浙江省屬重點高校),所以能基本反映全國高師院校中物理學專業本科學生畢業論文寫作的趨勢。
一 畢業論文選題的調查統計分析
對浙江師范大學物理學專業2010~2012年三屆學生畢業論文選題的研究方向作了較詳細統計,分別從縱向、橫向進行了比較,見表1、表2、表3。從表1可以看出,學生畢業論文選題涉及十幾個小研究方向,通過對這些小研究方向進行合并,可歸類整理成“物理教育”“理論物理”“普通物理”“應用物理”四個大研究方向。其中,物理教育包含中學物理教育、物理學史和大學物理實驗;理論物理包含理論力學、量子力學、電動力學和統計物理;普通物理包含力學、電磁學、熱學、光學和原子物理;應用物理包含新能源材料、家用電器和其他。如“物理教育”研究方向,除了傳統的中學物理教育研究方向外,還涉足了物理學史研究方向和大學物理實驗研究方向,畢業論文選題呈現了多樣化的特點。
從表2可以看出,三屆學生畢業論文選題為物理教育研究方向的人數分別占年級總人數的24.4%、30.4%、37.4%,而選題為理論物理研究方向的人數分別占年級總人數的43.3%、40.2%、26.4%,物理教育研究方向的選題趨熱而理論物理研究方向的選題趨冷的特點明顯。從表3可以看出,在物理教育研究方向畢業論文選題中,選題為中學物理教育研究方向的人數分別占物理教育研究方向總人數的63.6%、78.6%、82.4%,中學物理教育研究方向的選題已成為學生研究熱點的特點非常明顯。
面對以上高師物理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選題的新趨勢,指導教師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看法,褒貶不一,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1)目前,由于中學教師待遇較好,越來越多的高師畢業生想進中學工作,學生選做中學物理教育研究方向課題既實事求是,又能為將來從事中學物理教育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礎。(2)目前,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在全面推進,新的課程理念、教材、課程評價觀強烈沖擊著現有的教師教育體系,高師物理學專業本科學生選題以中學物理教育為研究方向,充分體現了當前高師物理學專業本科學生對我國基礎教育物理課程改革的關注。(3)中學物理教育研究方向的論文學術性低,讓大學本科學生去做中學物理教育研究方向的選題,會降低物理學專業本科生的培養目標。(4)高師物理學專業的本科生只有幾周中學物理教學實踐時間,讓學生做中學物理教育研究方向的選題既不切實際,也無法寫出高水平的中學物理教育研究論文。
二 高師物理學專業教育改革的幾點思考
1.轉變觀念,自覺提高對物理教育研究的認識
隨著教育的發展,“科研興校”“科研促學”的理念日益被大家所接受,物理教育研究的能力作為物理教師一項必備的素質也越來越受重視。物理教育研究是以物理教育現象和物理教育問題為對象,有計劃、有目的地運用科學研究的原理和方法,通過對物理教育現象的描述、解釋、預測和控制,探尋物理教育活動規律及其有效物理教育途徑和方法的一種科學實踐活動。物理教育研究的能力是一種高級的、來源于物理教育實踐,而又有所超越和升華的創新能力,它要求研究人員具有扎實的教育學、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論知識,具有發現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具有收集文獻資料和篩選信息整理資料的能力,具有較好的文字表達能力,具有開拓創新精神等。高師物理學專業加強培養學生物理教育研究的能力,不僅符合高師物理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而且適應當前基礎教育物理課程改革與發展的需要。因此,高師物理學專業的教育管理者和任課教師應轉變觀念,自覺提高對物理教育研究的認識。
2.與時俱進,積極關注基礎教育物理課程改革
由于物理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選題中中學物理教育研究方向的選題占了較大比例,這一項指導任務,單由幾個從事物理課程與教學論的教師來承擔難以完成,還需其他專業課教師也來承擔才能完成。這就給本科畢業論文的指導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須轉變輕視中學物理教育研究的觀念,與時俱進,全面了解當前基礎教育物理課程改革的內容及發展趨勢,這樣才能正確指導學生做好中學物理教育研究方向的畢業論文。另外,作為一名高師物理學專業的任課教師,即使不指導學生畢業論文,也應時刻關注我國基礎教育物理課程改革的發展與需求,也應積極參與我國基礎教育物理課程改革的實踐和研究,因為高師物理學專業的培養目標主要是未來的中學物理教師,高師物理學專業所有的教學工作都應圍繞這一目標來進行。因此,高師物理學專業的任課教師必須與時俱進,積極關注基礎教育物理課程改革。
3.因勢利導,積極為學生創造物理教育研究的條件
第一,開設“物理教育研究論文寫作”課程。為了提高學生的物理教育研究論文寫作能力,幫助學生盡早參與物理教育研究。筆者建議在高師物理學專業大三開設“物理教育研究論文寫作”課程。在做物理教育研究方向的畢業論文時,絕大多數學生從未有過做物理教育研究的體驗,完全不清楚物理教育研究論文寫作的具體要求和規范,這與沒有開設“物理教育研究論文寫作”課程有直接關系。該課程應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剖析物理教育研究論文寫作的要旨。如物理教育研究論文寫作的目的、意義、價值;物理教育研究論文的選題、文獻綜述、論點的形成、研究方法的選擇、論據的梳理;物理教育研究論文的規范、要求、修改等,從理論層面進行剖析。同時將一些有代表性的優秀物理教育研究論文作為范本,在學生仔細閱讀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一起評析,諸如評析論文的選題與結構,材料的整理與分析,研究其學術性、科學性、創新性、專業性、實踐性等,以此給學生示范作用,從實踐層面使學生準確地掌握物理教育研究論文寫作的要領,提高學生物理教育研究的能力。
第二,拓展物理教育實習的內容和形式。做物理教育研究的先決條件是必須深入物理教學的第一線。目前,我國高師院校學生物理教育實習普遍采用在大四集中(或相對集中)實習的模式進行,時間一般只有6~8周,實習目的主要是讓學生了解中學物理教學常規工作,進行中學物理課堂教學實踐,培養其獨立從事中學物理教育和教學工作的能力及中學物理教育研究的能力。時間短且形式單一的物理教育實習,是學生做中學物理教育研究論文的不利因素,也是造成中學物理教育研究論文水平不高的直接原因。筆者建議拓展物理教育實習的內容和形式。高師物理學專業應讓本科學生在大一到大四整個學習過程中盡早、多次、漸進地全程接觸和了解中學物理教學實際,在中學物理教育實踐活動的不同階段中(如在教育見習、模擬實習、正式實習等階段中)感知、思考和深化對中學物理教育教學的專業性、復雜性的認識,并有目的地指導學生在中學物理教育實踐中開展物理教育現狀調查和物理教育研究工作,以培養學生的物理教育研究能力。國外許多國家在師范生教育實習方面有很多好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如德國師范生實習時間是72周,在較長的實習期間,學生能深入了解教育實際,學會在真實的教育實境和教學個案中調查研究、發現問題、選擇課題、搜集數據、形成觀點,以培養他們的教育研究能力。總之,積極為學生創造物理教育研究的條件,能有利于培養學生物理教育研究的能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