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職業素質教育論文

職業素質教育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3-27 16:42:3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職業素質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職業素質教育論文

篇(1)

1護生素質教育現狀

1.1存在問題

(1)目前,在我國有相當部分的人仍存在重醫輕護的思想。[1]從民眾對專業的任職來看,多數人認為護士工作負荷重,社會地位低,報酬待遇不高,很多護生選擇護理專業并非自愿,因而專業思想不穩定,學習態度不端正,操作練習不積極,學習效果差。(2)我國高等護理專業教育起步較晚,與現代護理科學發展水平和臨床護理工作的需要有較大差距,加之職業院校的擴招,錄取分數線的降低,使生源整體素質有所下降,學生年齡小,基礎薄弱,自律性差,對自己所學專業知識接受能力低下,不能熟練的運用于臨床工作。(3)受傳統醫學模式的影響,護理教育仍存在重知識技能傳授,輕綜合素質的培養,過多強調專業知識的掌握和技能操作的熟練程度,忽視對學生應變能力及溝通交流能力的提高,導致教師和學生對綜合素質培養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1.2采取措施及成效

我院作為一所職業院校,針對上述問題,已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例如:護理專業教學課程的改革(如增設護士人文修養等課程),師資隊伍建設的加強,實驗實訓項目的完善,強勁模擬教學方法的運用等,使大多數護生能夠遵紀守法,愛崗敬業,具備一定的道德品質和職業素養。

2加強培養效力,提高護生綜合素質

篇(2)

論文的參考文獻是體現作者對前人勞動成果的尊重,和對學術科學的嚴謹態度和品德,所以論文參考文獻的撰寫是非常有必要的,關注學術參考網,隨時查看更多優秀的論文參考文獻,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素質教育論文參考文獻,歡迎大家閱讀欣賞。

素質教育論文參考文獻:

[1]趙作斌.成功素質教育——大學教育理念與模式的新突破[J].中國高等教育,2006,(2).

[2]郭文安,王道俊.試論有關青少年學生素質的幾個問題[J].教育研究,1994,(4).

[3]崔相錄.素質教育指南[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4]李玉華.大學生素質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5]葉瀾.中國教育學科年度發展報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6]中國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中國教育綠皮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素質教育論文參考文獻:

[1]陳佑清.教育活動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會文集[C].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2]佟慶偉.秋實.個體素質結構論[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74.

[3]柳斌.柳斌談素質教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4]朱開軒.“全面貫徹教育方針,積極推進素質教育”面向21世紀開創基礎教育新局面[J].全國中小學素質教育經驗交流會.1997.

[5]龔珊珊.“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在課堂教學”觀念之辨[J].基礎教育研究,2006,(1).

[6]劉海.軍校信息素質教育研究[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6.

[7]于靜.高校圖書館開展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的探討[J],情報探索,2008,(8)

[8]成亞夢.論高校圖書館的信息素質教育[J],素質教育論壇,2008(1O)

素質教育論文參考文獻:

[1]張玉清.基于素質教育背景下的小學教育管理[J].吉林教育.2015(22)

[2]王雷.淺析小學素質教育推行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的對策[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30)

[3]潘旭,張勇.小學素質教育中的善教育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09)

[4]張方明,陳蕾.金融危機下加強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的思考[J].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4):25-27.

[5]段麗華.高校文化素質教育與專業素質教育的融合[J].安順學院學報,2014,(3):73-74.

[6]林麗萍.高等職業院校文化素質教育與專業素質教育關系辯證[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2):67-68.

篇(3)

【關鍵詞】職業教育 教育科研 科研能力 職業教師 教育教學

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進入21世紀,隨著職業教育的迅速發展和教師專業化的提出,對職業教育教師提出了很大的挑戰,教師的角色較之以前發生了根本性轉變。“教師成為研究者”正是對教師角色轉變的一種回應。世界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師,才能成為得力的有經驗的教師。”古今中外的教育實踐均已表明,教師致力于教育研究對于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所謂教育科研是以教育科學理論為武器,以教育領域中發生的現象為對象,以探索教育規律為目的的創造性的認識活動。職業教育科研則是指職業教育工作者借助教育理論,以有價值的教育現象為研究對象,運用相應的科研方法進行有目的、有計劃地探索職業教育規律的創造性認識活動。教育科研是對教育實踐的科學研究和開發,是對教育規律的探索和把握,其目的是要指導和推動教育實踐,促進教育改革和發展。教育科學研究不僅是教師持續發展的動力,也是中等職業學校持續發展的動力。

高素質的職業教育教師應是全面、綜合、創新型的,不僅要有較深的專業基礎理論水平和實踐操作能力,而且也必須要有從事新技術、新方法、新理論的研究能力,這就要求職業教育教師跟上改革發展形勢,滿足素質教育的需要,不斷提高科研素養。

本人經過接觸和學習,對職業教育科研有了一定的感悟: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矛盾和問題,通過教育研究,促使人們自覺地鉆研教育理論,并運用理論去了解、分析、研究各種教育現象和問題,逐步探索、提示和掌握教育規律。通過解決各種教育矛盾和問題,促使和提高教育效益與教育質量。在教育工作中積累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教師的素質。如何提升職業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自覺養成這一行為習慣,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培養。

一、職業教育研究的參與,提高職業教育研究的意識

教師在教育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通過教育研究,教師能夠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及時總結經驗教訓,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調整教育教學實踐活動。教師要積極參加教改立項研究活動,以高水平、有影響、有經驗的教師為導師,跟隨聽課,虛心求教,并把自己的學習,成功與困惑及時匯報,形成個人的教學風格。剛開始接觸立項,滿頭霧水不知東,感覺職業教育研究對于老師來說是不著邊際的事,費時間、費精力,讓教師搞科研,成為科研工作者,太不靠譜了。我在2009年參加了校商貿科的教改立項《以提升中職生就業能力為目標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研究與實踐》的課題研究。主持項目的科主任簡單扼要地給我們講解了有關教育研究,教改立項方面的內容。課題組成員分工協作,參與到課題申報、設計、實施過程。小組成員集思廣益,充分發揮大家的科學創造性,把教改立項工作做好,獲2009年廣西區教育廳二級立項。立項促教師投入到教學活動中發現新問題、解決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教學研究方案,做出準確判斷。教師有意識的參加講課比賽,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積極撰寫教改論文、教學設計,參加課件比賽,及時發現在教學方面的不足之處,并不斷改進,使自己的教學能力得到提高。

二、參加培訓學習和自主學習,提升職業教育研究能力

參加培訓,與外界聯系。參加教研教改活動,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和專業水平,才能適應新時期教育教學形勢。2011年7月,我參加了廣西中等職業學校骨干教師“教育科研能力培訓班”的培訓學習,認識到教育研究不是高深莫測的神秘領域,是有法可循的。教師開展教育研究需要有開拓精神、理論勇氣、嚴謹的治學作風及執著的奉獻精神,也需要掌握教育科學研究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通過本次“教育科研能力培訓班”學習,使我的教學思路靈活了,對自己的教學也有了新的目標和方向:教學需要反思。每一次教學設計、每一次課堂教學,都有不完美之處,之后需要我們不斷地反思、實踐、創新。反思是一種思考,一種意識,一種能力,一種習慣。通過反思,我們才能夠實現教學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良性循環,促進教師教育素養的提高,成為一個專家學者型教師。理論性是教育科研深度的標志。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一定要多讀教育理論的著作,運用現代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學校教育管理學和教育專家對教育的論述等,去分析自己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和現象,進行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的探索和研究。

2012年5月全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基礎教學能力建設遠程培訓。通過這個平臺,結識了一些優秀教師,與他們交流,相互取長補短;接觸到了最新的教育科研理念,提高自己教育理念。網上研修,不僅給予了教師知識發展的便利,也極大地滿足了教師發展的需求。教師更需要創造性的工作去實現自我價值,這是教師開展教育科研的原動力。要不斷學習,接受繼續教育,努力去接收各方面的信息,不斷充實、更新自己的知識,理論聯系實際,勇于實踐,以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并憑借優良的素質和很強的能力,推動職業教育科研工作不斷向前發展。要勤學善教,創新進取,才能不斷充實自己。要經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在不斷地反思與積累中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深化自己的教育理論水平,才能為人師表,在平凡的教學工作中體會和享受到教育者的快樂!

三、開展職業教育研究,增強教師職業的樂趣和價值感

做一個科研型的教師是時代對我們的新要求,也是我們自身發展的必然需要。我們體會到做一個科研型的教師必須多讀書:勤動筆、多思考、勤實踐。打破傳統模式,開創更好更快更新的教育天地,使教育回歸本真。開展職業教育研究,可增強教師職業的樂趣和價值感,研究具有獲得快樂的精神體驗,使教學實踐充滿激情又理性,增強自我效能感,消除職業倦怠感的作用。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不研究事實就沒有預見性,就沒有創造性,就沒有豐富而完滿的精神生活,也就沒有對教育工作的興趣。”

學校教育科研的基本指向是:立足于解決學校的實際問題,提升教師教育教學水平,促進學校持續發展。教育科研的目的與功能正是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問題和矛盾,揭示教育的特征與本質,以利于我們科學地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教師的教育教學是極富創造性和學術性的實踐活動,因此在實踐中肯定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問題,需要去探索,去解決。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問題與教育科研是相通的,之間有著必然的、密不可分的聯系,教育科研課題始終伴隨著我們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所以,教師參與教育課題研究不是高不可攀,而是可行的,只要我們扎實研究,是可以有所作為的。教育科研與教學工作一樣,只要我們投入最大的熱情,付出刻苦的努力,我們就一定會得到豐厚的回報。要真正確立符合學校實際,對自己和學生發展有利的課題,并開展實實在在的研究,實踐——反思——實踐——總結,勤交流,擠時間讀教育理論文章,撰寫教育科研論文。教育論文寫作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總結的過程。如果我們能堅持經常寫教學后記,寫教育論文寫作,堅持經常回顧、總結自己的教育教學過程,那么我們就會從中得到許多的有益啟示,從而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教育論文寫作是提高教師自身素質的有效途徑,是教師體驗職業幸福的必然選擇。

在教學中反思,對自己平常的教育教學行為進行反思研究,是一條促進自身專業成長最理想的途徑,不斷地修正,教學行為因此會不斷地調整。只有這樣,教師工作才會具有創造性,才會不斷地超越自我,在超越中提升自己,我們會獲得成就感,專業化水平才會不斷地提高,才會真正地體會到一個教師的職業愉悅,享受到真正的幸福。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 人文素質教育;成人高等醫學教育;人文素質教育體系

[中圖分類號] R-0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721(2011)02(c)-005-02

Research in mixing the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intohigher medical education

ZHANG Fen, WEI Xinhua

(College of Education, Nanchang University, Jiangxi Province, Nanchang330031,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omestic and overseas health services and medical science reforming and developing, the significant and great realistic meaning of mixing the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intohigher medical education has shown clear.In order to quicken the pace of mixing the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intohigher medical education and achieve the mdical eduction becoming the real “human”eduction, the present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higher medical education, and then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suggestions and concepts about how to establish a comprehensive humanistic education system from the aspects of people′s concepts,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group, curriculum sett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so on.

[Key words] Education for humanistic quality; Adult higher medical education; System of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北京協和醫院郎景和教授提出:“醫學是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及人文科學相結合的綜合科學。”醫學具有科學屬性,需要醫者有縝密、理性的思維與邏輯、規范的行為。同時醫學又具有人文屬性,需要醫者兼具人性的溫度與倫理、法律等知識。換句話說,現代醫學不僅需要精湛的醫術,更需要藝術的服務。而如何將醫學訴諸醫者的種種需求完美整合,則是醫學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成人高等醫學教育作為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將人文素質教育融入到醫學教育體系有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1 人文素質教育融入成人高等醫學教育的現實意義

1.1 醫學模式轉變的必然選擇

美國醫學教育家威廉?奧斯勒很早就在《生活之路》書中指出:醫學實踐的弊端在于歷史洞察的貧乏、科學與人文的斷裂、技術進步與人道主義的疏離。這三道難題至今依然困惑著現代醫學及醫療的改革與發展。醫學模式的轉變,必將把醫學、醫學教育引向更廣泛、更深入和更復雜的研究層次和實踐層面。生物醫學在“科學技術”的引導下,把“人”與“病”這個密不可分的整體人為分解了,并日益加大裂隙。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是將醫學科學精神與醫學人文精神融通與共建,使醫學真實地成為“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人的醫學,真正實現醫學的目的。

1.2 全球醫學教育目標的明確導向

為順應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醫學教育模式需要主動改革和創新。在全球發展態勢下,無論是在人才競爭,世界經濟發展特點還是現代高新技術發展特征都在向人類呼喚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的融合。國際醫學教育學會于1999年制定的“醫學教育全球基本要求(global minimum essential requirements, GMER)”明確指出新的醫學教育標準應當包括對醫學生人文主義的培養。根據GMER標準,將人文素質教育完整融入成人高等醫學教育,培養新時期具有較高人文素養的醫學生,促進成人醫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既符合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需求,也是成人高等醫學教育實現與國際接軌的必經之路。

1.3 醫療保健服務發展的迫切需要

醫學在進入20世紀以來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同時社會也在探索從“治療醫學”向“照顧醫學”的轉變,與之對應的醫務服務水平卻相形見絀。面對患者的抱怨和醫療糾紛,成人高等醫學院校管理者迫切需要主動增設人文素質教育的課程,力求從源頭上解決醫學生缺乏人文素質修養的問題,為社會提供優質醫療保健服務人才。

1.4 醫務工作職業價值提升的人文訴求

醫務行業有其特殊性,患者無尊卑,病情無大小,發病無時限,這種工作性質與環境預示著醫學生將來的工作必定是艱巨而又莊嚴的。這對醫務工作者的生理與心理存在著巨大的挑戰與考驗,醫務人員只有同時具備強健的體魄、高超的醫術本領和深厚的人文精神才能沉著應對,化解危機,獲得職業歸宿感、價值感與成就感。有調查研究結果顯示,成教醫學生認為在校期間最需要學習的知識當中,人文社會科學知識排在首位[1]。因此,成人醫學生接受人文素質教育既是職業價值的要求又是學生內在的渴求。

1.5 人類生命意義的核心體現

高等醫學教育的本質是培養醫學生的職業精神和執業技能。科學技術無疑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并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滿意度和舒適度。但用自然科學的標準無法解決人類面臨的一切問題,更無法詮釋人類生命的意義所在。當人們把關乎人的生命、身體、精神的醫學簡單地劃歸為“科學”時,所失去的遠比“健康”要多。只有當醫學和醫學教育吸納了人文科學,使醫者與患者都成為“完整的人”時,醫學與醫學教育才能對人類有所助益,因為“完整的人”會觸碰到生命價值的核心。

2 成人高等醫學教育中人文素質教育現狀

2.1 管理者的誤區

重專業輕人文、教育功利思想嚴重。目前走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臨床課的以專業為中心的三段式課程套路的成人高等醫學院校仍不少見,而國外醫學院校的課程設置一般由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醫學三大塊組成,人文社會科學在其中所占據的比重在英國和日本顯示為10%~15%,美國和德國為20%~25%,而我國研究結果顯示僅為8%[2],這之間存在相當大的差距。此外不同于普通高等醫學教育的是,成人高等醫學教育在學生的培養上面臨著更復雜的現實困境:學生在校學習時間短,課程任務重,工作與學業的交織,以及指向明確的學習動機等。這些擺在管理者面前的種種難題,更強化了其放棄或忽視對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培養,而僅將成人醫學生畢業后掌握牢固的醫學基礎知識與技能作為其關鍵評估點。

2.2 教育者的局限

教師人文知識背景薄弱、人文意識淡漠以及人文素質教育教學手法單一、刻板。一般而言,教師實為傳統的以專業為中心的醫學教育模式下的成品,其知識結構主要由醫學基礎知識和臨床專業技能兩大部分組成,人文知識儲備甚少。醫學教育者對人文素質教育在整個醫學教育中對培養醫學生作為“道德人”、“技術人”與“社會人”的重要意義認識不清,人文意識淡漠。一些教師上人文素養課的教學手法也顯得較為單一和刻板,例如缺乏對多媒體技能的掌握,課件制作十分單調刻板,難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2.3 學習者的不足

唯有自然科學是科學,人文社會科學并非真正意義上的科學這樣片面的人文觀普遍存在于成人醫學生心中。他們極力崇尚自然科學,忽視對人文知識的追求與學習。目前,成人醫學生對于職業角色的理解仍然停留在單純掌握執業技能上,或者止步于口號上的職業精神的追求與轉變中,未見實際行動,對待人文素質教育仍持敷衍與不以為然的態度,缺乏接受學習人文素質教育的強烈動機。

2.4 作用于醫學人文素質教育的復雜社會醫學環境

環顧身邊的醫學環境(醫療、醫院、醫生),社會醫療資源短缺與配置浪費矛盾共存;醫院無法實現優化運作的無序市場化與過度市場化交錯;品牌醫院超負荷運轉與社區醫院運營不濟鮮明對比;醫療技術相對落后與追求技術至上、否定醫學服務中人文價值疑信參半。消費主義、技術主義、人文主義雜糅相交,這些種種矛盾共同構成醫學環境的復雜局面,引起了社會對醫療環境的不滿也觸發了醫生不同程度的職業焦慮。而這一切并非簡單的道德、倫理訓誡所能改變的。

3 人文素質教育融入成人高等醫學教育的思考與探索

對于目前成人高等醫學教育在開展人文素質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暴露的不足之處,本研究希望通過深刻的反思,發現缺憾所在,破解困局,明確醫學人文素質教育目標,重建醫學職業精神、職業理想、職業價值觀,使醫學教育真正成為“人”的醫學教育之路。

3.1 樹立正確的人文觀,轉變不合理的觀念,關鍵在于管理者、教育者和學習者的同時轉變

3.1.1 人文素質教育是滲透性教育,對人的影響緩慢但卻深刻。管理者要立足于人文素質教育的長遠效益,讓人文素質教育落地生根,最終必能造福成人高等醫學教育,裨益于醫學的發展和醫務人員個體素質的提升。

3.1.2 教育者不應當將人文素質教育主觀邊緣化,應充分意識到人文素質教育在培養醫學生作為“道德人”建立自身的職業倫理生活,建立醫患關系中充分的自信、互信、他信;培養醫學生作為“技術人”,既有救死扶傷的執業技能,又保持滿腔熱情的人性關懷;培養醫學生作為“社會人”恪守公民社會的法理、堅守職業的道德底線;培養醫學生職業個體幸福和諧的內心世界與職業的神圣感等。

3.1.3 成人醫學生應認識到從鐘情于“執業技能”到關注“職業精神”,不只是話題與語境的轉換,還標志著成人醫學生內在品質的理性提升和醫師主體意識的醒悟。如僅僅以 “操作手冊、路徑”為思路去尋求指標刻度的“職業精神”,而回避或繞開職業價值歸依的哲思,則只是未學膚受。“職業精神”是靈魂的張力,行為的原動力,是一次次人文主義的價值求索與奉獻。轉變人文教育觀,加強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質在喚起一種職業精神,去戰勝職業倦怠,重新感悟職業價值與活力。

3.2 建設全面、可持續性的師資隊伍

結合本院校目前可以挖掘的各專業師資力量,通過培訓將其轉型為雙向知識型(醫學知識和人文知識)教師,既擔負專業課程教學又擔負實施人文素質教育教學工作;對于某些人文專業性質較強的課程,成人高等醫學院校可以聘請一些院外的專業教師、教授等作為其兼職教師來實施教學工作。專兼結合,打造成人高等醫學院校全面、堅固的人文師資隊伍。唯有教師的人文素質水平逐步提升才有可能培養出具有一定人文素養的學生來,因此,教師接受終身學習的思想理念,踐行終身學習行為,不斷提升個人人文修養境界,將所學、所感、所悟可持續性地分享于學生。

3.3 構建全方位的人文素質教育課程體系

人文素質教育旨在培養出具備人文認知、人文情感、人文意志、人文行為等主體品質的人才[3]。成人高等醫學教育也應以此為目標,將人文素質教育融入到醫學生職業準備狀態教育的全過程、專業教育以及學習等各個領域。本研究對成人高等醫學教育人文素質課程設置提出以下設想,見表1。

3.4構建立體式的教學方法

現代教學倡導打破以教師為中心,建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法。教師積極轉換角色,結合多種教學技術方法成為人文素質教育良好開展的一大支柱。由傳統的平面教學模式發展成三維(課堂+實踐+網絡)立體教學模式,教師通過制作內容精彩豐富的多媒體課件和啟發學生的課堂討論與互動,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在討論中領悟人文精神,掌握人文知識。結合相關課外實踐活動,及時地將學生在課堂中、講座中習得的知識運用于實踐,并要求學生撰寫實踐報告。將其作為學期論文撰寫的一項考察指標,用考核來督促和評估人文素質教育教學質量。最后,成人高等醫學院校網站可上傳一些人文基礎知識的網絡視頻與課件,可通過網絡渠道有針對性地解決成人醫學生學習時間緊且分散問題,為學習者提供一個便捷與自由的學習方式。為保障學生的網絡學習質量,學校應配備相應的技術支持,記錄學生在線學習課時,并及時對每個課時的網絡學習質量進行考核與評估。

[參考文獻]

[1]孔江聯,郭華.構建“人文醫學執業技能教育”系列課程體系的實踐報告[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7(5):71-73.

[2]朱腱,康玉唐.發達國家醫學院校人文課程設置概況及其剛我國的啟示[J].復旦教育論壇,2008,6(3):90-93.

篇(5)

[關鍵詞]人文素質 專業課程教學 教學改革

[作者簡介]崔玉江(1978- ),男,河南許昌人,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財會金融分院,講師,研究方向為金融和高職課程改革;周葉芹(1964- ),女,浙江嵊州人,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財會金融分院副院長,教授,研究方向為金融統計和職業教育。(浙江 杭州 310018)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2)26-0120-02

一、前言

1.人文素質教育的內涵。人文素質是國民文化素質的集中體現,是人文科學、人文知識在教育對象身上體現的內在品格。人文素質教育就是將人類優秀的文化成果、人文科學通過知識傳授、環境熏陶,使之內化為人格、氣質、修養,成為人相對穩定的內在品格。加強人文素質教育是世界高等教育發展的趨勢,是促進我國高職教育事業發展的根本要求,是適應當今培養新型人才的需要。

2.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現狀。近十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迅速發展,高職院校擔負著培養社會所需的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的重任,各高職院校在強化學生職業技能訓練的同時,也非常重視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但是,一方面,高職院校大都建校時間較短,缺乏深厚的人文科學底蘊,在師資引進培養方面,側重在“雙師型”專業教師的培養,學校缺乏高質量的人文科學教師,同時高職教育年限短、時間緊,傳統的通過人文素質課程學習的方式實施難度很大;另一方面,學生的文化基礎條件較差,人文知識學習積極性低,人文底蘊弱,傳統的教學方法很難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如何充分發揮高職自身的特點和優勢,探索和創新提高學生人文素質的有效途徑,成為高職教育亟待解決的課題。

二、融人文素質教育于專業課教學的理論依據

1.可持續發展教育理論。可持續發展思想最初源于人們對資源和環境問題的深刻反思。1987年第42屆聯合國大會通過了《我們共同的未來》的報告,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理念。1996年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在《教育——財富蘊藏其中》報告中指出:“教育在人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究其實質是指:既能滿足當時的需要,又能保證其身心和諧,均衡,持久的發展力不受損害的發展。”可持續發展教育既是一種理念,也是一種實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可持續發展教育(ESD)項目2009年度重點課題“可持續發展理念下的有效教學策略研究”指出,可持續教育發展教育教學原則:主體探究,綜合滲透,合作活動,知行并進;可持續教育發展教育教學模式:先學后教—問題導練—四環遞進。

2.將人文素質融入專業教育。可持續發展教育的實質就是教育要既能滿足當時的需要,又能保證其身心和諧,均衡,持久的發展力不受損害的發展,培養素質全面的人,而實現這一目標,高職院校應高度重視人文素質教育。人文教育的實質是做人的教育,是培養精神品質,奠定學生從事社會工作、承擔社會角色,特別是職業角色的重要基礎。適應職業生活已成為高職院校開展職業人文教育的本源和載體,而專業技術教學恰恰是最能直接體驗未來職業生活的有效途徑,比其他課程更直接、更具體、更有說服力地體現人文素質。因為專業課本身蘊涵著豐厚的人文知識、人文方法和人文精神,通過專業課程的學習,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同時以誠信、合作、責任、敬業、創業等職業人文素質的養成為基礎,構建屬于自身的知識體系,具備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高職院校可以充分發動大量有扎實的專業能力、豐富閱歷和威信、良好的道德修養的專業教師實施教學改革,探索一條將人文素質融入專業教育,培養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素質全面的人才。

三、人文素質融入專業教學的改革實踐

人文素質包括具備人文知識,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四個方面的內容。財政與金融是一門高職財經類專業的職業能力支撐課程,課程組成員通過吸收高職教育的最新理論成果,結合自身的優勢和特點,在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設計和課程考核等方面融入人文素質元素,經過多年的實踐,逐漸探索出了一套成效顯著的將人文素質融入專業教學的模式。

1.更新教學理念:引入能力本位和可持續發展教育理念。財政與金融課程教學引入可持續發展教學理念,將人文素質提升作為課程教學的主要目標。課程的教學目標不僅要讓學生了解和掌握必要的財政與金融相關基本理論與基礎知識,為今后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財政金融知識基礎,而且特別強調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獨立思考等關鍵能力。

2.重組教學內容:增加人文知識的學習。財政與金融和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通過引入一些歷史、哲學、文藝知識相關的代表人物、經典理論和熱點事件,拉近學生與宏觀、抽象和枯燥的理論的距離,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生活,增加學生學習人文知識的興趣和動力。一是增加相關歷史故事、趣聞和背景等內容,激發人文知識學習的興趣。人文知識的不足很大程度在于興趣。受近來社會功利主義思想的影響,高職學生普遍缺乏對人文知識學習的興趣,同時傳統的人文知識教學方式比較單一枯燥,趣味性不夠。結合高職學生的心理認知特點,在專業教學過程中,引入一些相關歷史故事、趣聞和背景,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人文知識的學習興趣。如在講解財政和金融基礎知識內容時,可以回顧財政和金融產生和發展的歷史,讓學生理解財政與金融產生的客觀必然性,強調其歷史背景資料,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觀,激發學生學習人文知識的興趣。

二是講述代表人物的傳奇經歷,認識人文知識學習的價值。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學習歷史可以吸收前人的經驗和教學,站在偉人的肩膀上,發揮后發優勢,為決策提供參考依據。如在講股票投資時,可以多講巴菲特、索羅斯等投資大師的傳奇故事,總結歸納成長規律,對于規避風險、抓住投資機會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三是剖析熱點事件深層背景,反思人文精神。教學內容要貼近實際,教學中可以引入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方面的熱點事件,通過對熱點事件的分析,一方面將專業知識滲透其中,另一方面引導學生掌握分析思路和方法,同時還可以進一步反思熱點事件背后的深層次人文精神源頭。如在分析金融危機時,除了可以從房地產市場的衰退,經濟下滑、金融衍生品風險和金融監管缺失金融理論角度進行分析外,還可以進一步從人性的角度揭示金融危機爆發的根本原因是貪婪、恐懼、無知等人性弱點,引導學生進行人文反思。

3.創新教學設計:訓練學生掌握人文方法。一是采用“先學后教—問題導練—四環遞進”的教學模式,設計理論教學。第一步,選擇與授課內容相關的社會熱點問題作為切入點,如物價上漲、房地產泡沫、失業、貧富分化等,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步,講授熱點問題所涉及的相關基本概念和原理,將抽象的概念和原理滲透到熱點問題的分析中,避免孤立、枯燥的教授;第三步,讓學生獨立思考并結合所學理論知識展開分析與討論;第四步,點撥分析思路和方法,總結、歸納并深化熱點問題所涉及概念、原理及規律,加深對熱點問題的理解和認識;第五步,鼓勵并引導學生加強課外閱讀、養成思考和探究的習慣。通過上述教學設計,引導學生獨立搜集相關資料、數據、圖片、視頻,一方面可以形成獲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歸納、總結和概括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形成辯證思維能力;另一方面引導學生養成關心社會熱點的習慣,增強社會責任感。

二是安排多種形式的實訓項目,實施實踐教學。鑒于高職學生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強、偏好實踐的學習特點,要改變過去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教授模式,安排多種形式的實訓項目,如對于財政職能部分的教學可以安排討論類實訓:首先,將學生4人一組為單位進行分組,每組選擇社會熱點問題,收集相關資料;其次,讓小組結合所學財政知識,依據相關資料,分析熱點問題產生的原因和影響,并著重分析財政在解決這些熱點問題中發揮的作用;再次,制作幻燈片,準備發言稿,分小組選派代表發言,其他成員補充發言;最后,分析點評,全班同學進行交流講評、打分。設計和安排分組討論類、社會調研類、熱點辯論類等實訓,一方面能培養學生調研、書面表達、人際溝通、組織協調、分析判斷、辯證思維、口頭和書面表達等各項人文能力;另一方面加深了學生對社會的了解,增強了社會責任感,提高了人文素養和精神。

4.改革課程考核:突出人文素質考核。一是考核結構上突出平時考核。平時考核占課程總成績的50%,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態度、課堂表現、作業完成情況,自學和掌握新知識學習方法、獨立思考問題、與教師和同學間溝通情況等人文素質表現,以平時的綜合表現做整體評價,確定課程平時成績。

二是考核內容上突出能力考核。通過考勤考查學生的時間觀念和學習能力;通過熱點財經新聞點評作業考查學生獲取和利用信息、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判斷、書面表達的能力;通過課堂討論發言考查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分析判斷能力、人際交流溝通能力;通過實訓考查學生團隊合作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分析調研能力、人際交流溝通能力和表達能力。

期末考核分為應知和應會兩部分考核,應知考核以單選題、多選題和判斷題等客觀題型的方式,考核學生對財政與金融基礎知識理論的理解和記憶;應會考核以辨析、計算、材料分析和小論文等形式,考核學生運用所學財政金融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辯證思維能力、獨立思考能力、書面表達能力和創新能力。

四、總結

在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產業發展和繁榮、創建和諧社會的今天,高職院校有責任加強人文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能力靠培養,素質靠養成。只有長期熏陶、潛移默化,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因此要倡導專業教師不斷提高自身人文修養,在專業教學過程中言傳身教,為人師表,尊重學生,理解學生,關愛學生,用自身淵博的知識,嚴謹的治學態度,良好的精神風貌,健康的生活情趣,寬廣的胸懷氣度,高尚的思想品質,正確的價值觀念,影響和熏陶學生,充分依托專業教育的優勢,將人文素質教育融入專業教育,逐漸探索一條融人文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效提高人文素質的途徑和模式。

[參考文獻]

[1]高寶立.高等職業院校的人文教育理想與現實[J].教育研究,2007(11).

[2]李秋菊.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研究綜述[J].當代教育論壇(管理研究),2009(10).

[3]潘懋元.金融危機應引起高等學校對人文素質教育的反思[N].中國教育報 2009-04-06.

[4]魏俊玲,盧春艷,周軍.淺談高校大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和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09(1).

篇(6)

關鍵詞:高職教育;人文素質教育;評價體系

作為了21世紀的高職生,除了應具備所必需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外,還應具有高尚的人格、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以及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能力、自我約束能力、社會活動能力、人際合作能力和公共協調能力等。高職院校要培養和提升高職生的這些素質和能力,就必須構建人文素質教育體系,開設人文課程,營造人文素質教育氛圍,開展校內外的人文實踐活動。人文素質教育實施的效果如何,需要構建高職人文素質教育評價體系,對其進行客觀的評價,對其價值進行判斷。并在此基礎上將評價結果反饋給決策者和被評價者,使他們能夠制定更好的教育決策、教育或學習計劃,促進教育改革,完善高職人文素質教育體系,提高人文素質教育效果。

一、高職人文素質教育評價的內涵

教育專家顧明遠認為,素質教育的內涵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具有國際視野、德智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學者徐涌金認為,人的素質是個體內化了的具有深層意蘊的品質特征,是蘊藏在人自身的尚需開發出來的身心潛能,并可通過人的言行舉止得到外在的表現。

教育評價就是對教育的價值進行判斷的過程。高職人文素質教育評價,主要是指高職院校、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在系統、科學、全面地搜集整理分析人文素質教育各種信息的基礎上,對高職院校所實施的人文素質教育是否符合高職人才培養需求,是否符合高職生個體需求作出價值判斷的活動過程。

高職人文素質教育評價和其他評價一樣,都是在科學、系統、全面搜集教育信息的基礎上,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的整理與分析。雖然最終的評價結果是由人的大腦判斷產生的,但這一判斷是在對各種信息進行科學分析的前提之下得到的。高職人文素質教育評價的目的是為高職院校、上級教育行政部門進行人文素質教育教學改革提供決策依據,以進一步提高人文素質教育質量,保證高素質高級技能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二、高職人文素質教育評價的意義

(一)為構建并完善高職人文素質教育體系提供科學決策

沒有科學的決策,就不可能有效實施人文素質教育,也難以提高人文素質教育教學的效果,或者說沒有科學的決策,高職人文素質教育根本就無法科學有效地開展實施。通過教育評價的實施,人文素質教育決策者可以得到大量有效信息,并據此做出正確決策。通過教育評價,不僅上級相關主管部門能夠及時客觀地了解各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工作的狀況,而且高職院校的相關領導也能夠知曉自己學校人文素質教育各項工作。通過評價的實施,可以檢測本校各項人文素質教育管理工作,可以明確本校人文素質教育資源的利用情況,可以了解本校每位人文素質教師的特長與潛能,從而為本校人文素質管理工作改革、人文素質課程建設、人文素質環境建設、人文素質師資隊伍建設、人文素質社會活動的開展等提供正確的指導和科學決策的依據。

(二)為高職人文素質教師的教育教學改革提供正確指導

人文素質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是如何開展教學工作的,自身的教學水平發揮如何,教學效果怎樣,學生對其人其課接受與否等等問題人文素質教育評價得到回答。也可以說,高職人文素質教育評價是對人文素質教師教學工作進行檢查的重要手段和途徑。

通過科學的人文素質教育評價,可以對相關教師的教學工作進行信息反饋,從而為人文教師的教學工作指出努力的方向,為高職人文教師總結教學工作中的經驗教訓、進行教學改革與創新提供正確的指導。

(三)為檢測人文素質教育教學效果提供科學依據

高職人文素質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培養知識技能和人文素質統一發展的高素質高級技能型人才。高職人文素質教育開展的情況如何,教育教學效果怎樣,這些問題的解決,都需要人文素質教育評價提供科學評價依據。

對高職生人文素質的評價是整個高職人文素質教育評價的起點,也是終點,更是高職人文素質教育評價的重點和方向。只有對高職院校的人文教育工作整體進行科學的評價,才能客觀、有效地評價高職生的人文素質。

三、構建高職人文素質教育評價體系

(一)對高職人文素質教育體制機制進行評價

對高職人文素質教育體制機制進行評價的內容和范圍主要包括領導體制、組織機制、工作機制、經費投入保障制度、考查評價獎懲機制等。領導重視程度的大小是人文素質教育效果高低的決定性因素,因此,對高職人文素質教育的評價首先是對領導體制進行考察評價。

考察評價的具體內容主要包括主管領導的分工情況,分工合作情況,相關教育指導委員會的組織情況、運作情況;相關教學科研機構的設立及運行情況;人文素質教育專題研究會議的召開、決策及落實情況,聽取相關工作匯報及解決實際問題情況;將人文素質教育列入學校事業發展規劃情況,高職院校教務、人事、財務等部門相互配合、參與人文素質教育教學、人才培養、教研科研經費等政策的制定與落實情況;對教師和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情況進行考評的辦法及相關獎懲措施的制定與實施情況。

(二)對高職人文素質師資隊伍水平進行評價

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師的水平決定著整個學校人文素質教育水平的高低。相關教師人文知識的多少、人文精神境界的高低、人文能力的強弱等因素直接影響著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效果,因此,對高職人文素質師資隊伍水平的評價也應納入高職人文素質教育評價體系。評價內容主要包括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師隊伍的人數、學歷結構、學源結構、專業結構,其主要授課情況,開展講座或報告的內容、次數、參與學生人數、效果情況等,組織人文素質教育社團活動與社會實踐活動情況,撰寫或發表相關學術論文情況,參與編寫或出版教材論著情況,主持或參與人文素質教育類各級課題的研究及獲獎情況等。

(三)對高職人文素質課程體系進行評價

高職院校的人文素質課程建設情況是評價高職人文素質教育效果的一個重要指標。評價內容主要包括文學、哲學、藝術等學科的課程開設是否齊全,每個專業、每個學期人文素質教育類課程的開課門數和上課學生人數,人文素質教育類課程在該校各專業所開設所有課程中所處的位置、影響以及學生修讀此類課程的成績情況,該校人文素質教育類課程在全省乃至全國范圍所處的位置及影響,相關教師在人文素質教育類課程的教育教學改革過程中所取得的明顯成效及學生對人文素質教育類課程設置、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滿意度情況等。

(四)對高職校園文化活動進行評價

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活動和各種校外人文社會實踐活動是對高職生實施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和有效載體。如果一所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活動和各種校外人文社會實踐活動開展得豐富多彩,該高職院校學生的人文知識、人文素質、人文能力、人文精神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很大提高。因此,該評價體系主要是針對高職院校所開展的各種社團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的參與及效果情況進行評價。評價內容主要包括高職院校校園文化活動和各種校外人文社會實踐活動的內容、形式、次數,學生參與人數,活動效果,學生滿意度等。

(五)對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環境進行評價

高職院校校園環境是否具有人文精神,人文氣氛是否濃郁,直接影響著高職生的生活習慣、精神風貌和人文素質教育的效果。因此,對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的評價就必須包括對校園文化環境進行評價。該評價體系所評價的內容主要包括校園綠化美化,建筑布局、風格,各種標語牌等人文景觀的布局及內容以及由整個校園環境所反映出來的學校的辦學理念、校風校訓、學風精神等內容。

主要從以上五個方面對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情況進行了解,在評價方法上主要采用查閱相關檔案材料,召開相關領導、教師、學生座談會,進行實地考察、個別訪談,在科學設計調查問卷的基礎上進行問卷調查并對調查結果進行科學統計與分析,并在此基出上進行總體評價,并提出不足之處和改進意見。被評價院校結合評價結果進行改進,以切實提高本校人文素質教育效果。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評價體系的建立尚處于摸索階斷,更為完善科學的高職人文素質教育評價指標體系,還有待于廣大高職教育工作者繼續進行不斷教育實踐與研究探索。

參考文獻:

[1]顧明遠.推進素質教育: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N].光明日報,2010-02-24(10).

篇(7)

一、小學素質教育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小學素質教育的實施過程中主要存在三個問題。一是小學升初中對文化課的要求保持了小學文化課教育的課時,從而將音體美等活動課時進行了無形的縮減,從而未能為素質教育的實施提供時間上的保障。二是教育教學管理工作者對素質教育的實質認識不夠深入,導致素質教育的實施方案流于形式,未能從本質上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提供有效的教育行為。三是家長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對素質教育的認識存在不同程度的偏見,從而造成了孩子的認知矛盾,關于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老師和父母長輩給出的意見存在較大分歧,這也不利于素質教育的有效貫徹和實施。

二、提高小學素質教學實施效果的對策

1.弱化小升初的學習成績的重要性

素質教育提倡了很多年,新課程標準對小學素質教育也有明確的規定。但是“知識改變命運”“學習才是硬道理”的思想觀念還是根植于教育工作者和學生家長的心里,這對于切實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的教學理念設置了障礙。這一障礙產生的主要原因是小學升初中的壓力,大家普遍認為升入一個升學率高的初中對于孩子的學業有決定性作用。在這種思想觀念的驅使下,很多學生家長將孩子的教育重心落在了文化課的學習上;受到教學任務和教學成果檢查的制約,大部分教師將學生的培養也將成績作為重心,而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和學習興趣的培養,以及對學生需要進行終身學習意識的滲透的關注度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因此,相關教育部門要將小學升初中過程中學生成績的參考作用進行適度的弱化,從而能夠降低家長對學生文化成績的期望,進而有利于教師將小學教育的重心轉移的到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的提升上面,最終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曰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培養孩子樂于學習的心理狀態。

2.提高教育教學管理者的綜合素質

小學素質教育實施效果一直有待于進一步提高,這很大程度上與教育教學管理者的綜合素質有直接關系。素質教育的踐行者需要對素質教育理念有深刻的理解、教育教學管理能力和教育的前瞻性。只有對素質教育的重要性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在教學內容和教育理念中對教師的教學行為進行有效地干預和指導,從而切實有利于素質教育的實施;只有對素質教育的本質有深入的理解,才能夠對素質教育的具體實施方法進行研究,從而能夠制定出切實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評估方法來踐行素質教育理念。教育教學管理者有優秀的管理能力,才能夠將素質教育的具體實施方法進行推廣,對教師的素質教育教學質量進行檢查,有效地矯正部分教師教學惰性導致的素質教育實行失效,進而能夠將有效的素質教育方法執行下去。素質教育的實施需要一個過程,素質教育的成果并非像文化課教育成果那么立竿見影,對教育教學管理者的工作業績沒有實時顯著的印證。素質教育對孩子綜合能力的培養成效主要體現在初高中乃至大學階段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良好的情商,以及孩子的終身學習理念的建立和良好世界認知的形成。

因此,相關教育教學管理工作者要全面提升優化自身的育人理念和管理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同時也需要教育界和相關領域的工作者對于素質教育的教育成果評估進行有效的改革,從而能夠讓大家對素質教育有更清晰的認識和更加理性的評價。

此外,小學教師的綜合教育能力也是素質教育能夠有效實施的關鍵因素。小學教育的主要內容除了文化課知識的教授,還有對小學生課堂紀律的管理。小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很大程度上要與幼兒園教育方法和管理方式進行銜接。因此,提高小學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學和兒童發展心理學以及職業能力水平是素質教育工作有效實施的重要保障。對此,小學教師要自覺提高綜合能力,學校也應加強小學教育工作者的培訓工作。

3.加強家校溝通交流,共筑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的有效實施不僅需要學校對學生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還需要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高度配合。在目前的基礎教育中常常出現5+2=0的現象,究其原因是因為5天在學校養成的習慣和學習的知識在2天的周末中消耗殆盡,這充分說明了家庭教育對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觀念的重要影響。

因此,學校要肩負起對學生家庭教育的責任,可以通過開展家校交流會來加強對家長教育子女方法的教育,從而有利于加強家長掌握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對子女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進行正向的引導。至少可以讓家長學會如何讓孩子在假期保持住孩子前5天養成的習慣和習得的知識。還可以對班主任的工作提出具體的要求,為每位學生建立檔案,階段性地將學生的在校表現和家校配合教育工作方法進行記錄,從而保證在孩子的素質教育工作細節上,能夠實現家長和學校的全力配合。

三、結語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俄罗斯大荫蒂女人毛茸茸|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小辣椒福利视频精品导航|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 | 又黄又爽又色视频| 男女性爽大片在线观看| 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 极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丰满老熟妇aaaa片| 日韩插啊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三区在线成人av| 沈阳熟女露脸对白视频| 看曰本女人大战黑人视频| 熟妇人妻av中文字幕老熟妇| 毛片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果冻传媒|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18禁| 豪妇荡乳1一5白玉兰在线看 |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亚洲人成色77777|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aaaa| 少妇下蹲露大唇无遮挡| 大帝av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女厕厕露p撒尿八个少妇| 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 最新| 大胆人gogo888体艺术摄影| 老熟女高潮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精品萌白酱免费| 熟女人妇交换俱乐部| 久久免费看少妇高潮v片特黄|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播放| av 日韩 人妻 黑人 综合 无码|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欧美国产精品| 色www视频永久免费| 国产成人av大片大片在线播放 | 777奇米四色成人影视色区|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