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3 15:16:5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品牌經營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0引言
品牌策略,顧名思義,是企業以品牌的營造、使用和維護為核心,在分析研究自身條件和外部環境的基礎上所制定的企業總體行動計劃。買方市場的發展引發了消費革命,企業和產品的趨同要求開發產品功能之外的能使消費者動心的異質特色,品牌的文化標識功能得以彰顯,品牌戰略初露崢嶸。企業進入戰略經營后,企業管理仍緊緊圍繞營銷的四大要素——產品、價格、地點、促銷,品牌戰略與企業組織戰略、人才戰略、投資戰略、產品戰略、技術戰略、跨國經營戰略等并列齊觀,成為企業諸多戰略選擇的一種。現代生產力的發展推動了市場的信息化進程,市場的主動權從企業進一步轉移到消費者手中,企業淪為市場第二主體,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逾加依賴和取決于自身信息化程度高低,企業傳統的經營管理方式面臨嚴峻挑戰。在這種條件下企業品牌策略就成了企業面對激烈競爭獲勝的關鍵。
1品牌的傳播
對于新開發品牌傳播的主要作用是宣傳和提供信息:對已經建立起來的品牌,品牌傳播更多地是考慮如何確保品牌形象,從而擴大市場份額。廣告能有效地通過塑造有趣的形象、符合潮流的信息來激發大眾共鳴。廣告必須注重民族文化的作用,把一種個性、一種文化、一種口號、一種形象、一種流行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利用廣告傳播企業品牌必須從長計議,真正的品牌滿足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注重其內在文化挖掘和發展民族文化因素,是塑造品牌的一個重要內容。要從產品自身發掘文化底蘊,從民族風情人手創建品牌文化,以民族精神作為品牌的文化內涵。
2培養忠誠顧客
忠誠顧客對品牌的忠誠,需要企業的爭取和培養。一方面從潛在顧客中獲得“邊緣顧客”,將邊緣顧客同化。另一方面針對可能出現的顧客對品牌的抱怨,及時進行“補救”強化他們對品牌的忠誠。
2.1獲得顧客要爭取潛在顧客關注并嘗試購買自己的產品和服務以獲得與顧客接觸機會;
2.2同化顧客;
2.3鞏固顧客;
2.4顧客補救。
3品牌競爭策略
根據品牌在市場的占有率,可將其劃分為領導型品牌、挑戰品牌、追隨型品牌和拾遺補缺型品牌。它們分別有不同的優勢和劣勢,應分別實施不同的品牌競爭策略。
3.1領導型品牌的競爭策略領導型品牌產品在該行業市場上占有最大的市場份額,要想繼續保持其領先位置,應采取以下策略:首先,靠高質量取勝。其次,擴大市場需求。再次,保護市場占有率。第四,要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發揮規模優勢,降低成本和銷售價格。
3.2挑戰型品牌的競爭策略在行業中處于第二集團的品牌可稱為挑戰型品牌。首先,要明確競爭對于確定要挑戰的對象是領導型品牌,還是同類品牌或小規模品牌。其次,要選擇進攻策略。
3.3追隨型品牌的競爭策略追隨型品牌是追隨市場領導者的品牌,其競爭策略可以分為四類:①仿制者;②緊跟者;③模仿者;④改變者。
3.4拾遺補缺型品牌的競爭策略拾遺補缺就是專攻大型公司忽略的、不屑一顧的、遺漏的業務。拾遺補缺型,一般較專業、利潤空間較大、市場較狹小、競爭對于少、銷售量小。但拾遺補缺型企業如果善于經營理運作.也可能發展為大企業。
4品牌延伸策略
品牌延伸是指企業在一個成功的品牌下,不斷推新產品,也稱為統一品牌策略或家族品牌名稱策略。一方面,品牌延伸借助品牌忠誠,減少新品“入市”成本;另一方面,品牌延伸可以降低產品的廣告宣傳促銷費用,但品牌延伸也有風險。因此,企業實施品牌延伸策略應考慮以下因素:①品牌核心價值與個性;②新老產品的關聯度;③行業與產品特點;④注意品牌延伸的時機;⑤其他因素。5多品牌策略
多品牌策略指的是企業對同類產品使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品牌。多品牌策略有其自身優勢和劣勢。
多品牌策略的優勢:各品牌具有不同的個性和利益點,能吸引不同的消費者;多占貨架面積;給低品牌忠誠者提供更多的選擇;降低企業風險;鼓勵內部合理競爭。
多品牌策略的劣勢:新產品的上市無法得到成功品牌的幫助;品牌眾多,往往難以吸引消費者足夠的注意力,易被競爭對手各個擊破;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發展一個新的品牌需要投人廣告宣傳,造成營銷資源分散,費用開支較大;面對同一消費群體的品牌,為爭奪市場往往會導致“互相殘殺”、“內部開戰”,削弱企業的整體競爭力;多個品牌不同風格的出現,往往難以形成完整、統一、鮮明的企業形象。
多品牌策略的運用:采用多品牌策略要依據產品與行業特點而行。相對而言,生活用品、食品、服飾等行業比較適合采用多品牌策略。此外,市場需求的變化和企業的風險承擔能力等都是實行多品牌策略時應考慮的問題。
品牌是銷售過程中,產品品質和來源的保證,有助于消費者購買自己偏好的品牌,以得到最大的滿足。當產品質量出現問題時,有助于消費者的損失得到補償。企業的管理最關鍵的因素是什么?毋庸置疑,企業要適應以“客戶”為中心時代的來臨,要整體促進企業對市場的快速響應,企業對市場的快速響應關鍵環節在于價值鏈,利用信息技術加快整個供應鏈的運轉效率。有效縮短各個環節響應的時間,提高整個供應鏈的響應速度。
參考文獻:
[1]菲利普·科特勒.營銷管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2]新玲.品牌經營策略.經濟管理出版社.2001.
[3]符圜群.商標管理.武漢大學出版社.1992.
2.1品牌的內涵
品牌不只是一個牌號和產品名稱,它是產品屬性、名稱、質量、價格、信譽、形象等的總和,是一種有別于同類產品的個性表征。它應該有具體、明確和深層的內涵,同時也具有對消費者極強的吸引力。廣義上,品牌包括四個層面的內涵:
第一,品牌是一種商標。這是從其法律意義上說的,強調的是品牌的法律內涵,是它的商標注冊情況、使用權、所有權、轉讓權等權屬情況。商標是一個比較正規的用語,是在法律范圍內的調整規范。
第二,品牌是一種象征,是金字招牌。這是從其經濟的或市場的意義上說的。這個時候,人們所注意的是這個牌子所代表的商品,這個商品的品質、性能、滿足效用的程度,以及品牌本身所代表的商品的市場定位、文化內涵、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程度等等。換言之,這時品牌所象征的是商品的市場含義。
第三,品牌是一種口碑,一種品味,一種格調。這是從其文化或心理的意義上說的,強調的是品牌的檔次、名聲、美譽和給人的好感等等。
第四,品牌是消費者與產品有關的關鍵性體驗。品牌不是產品,產品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品牌的定位也不是廣告宣傳產品本身,關鍵是發掘出具體產品的理念。競爭十分激烈的今天,作為一個復合概念,品牌的內容越來越廣泛,涉及面很廣,它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品牌是企業的一種無形資產。
由于品牌的擁有者憑借著品牌能夠不斷的獲取利益,所以我們說,品牌具有價值。這種價值我們是摸不著、看不到的,但卻直接為企業創造著大量的超額利西北工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第二章品牌經營戰略概述益。在1998年,柯達有形資產149.68億美元,品牌價值達1巧.94億美元;可口可樂有形資產只有138,73億美元,而品牌價值卻高達434.27億美元。
第二,品牌是通過一系列物質載體來表現自己。
直接的載體主要是美術圖形、文字;間接載體主要是市場占有率、知識度、美譽度、產品的質量、產品的價格等。沒有物質載體,品牌就無法表現出來。
第三,一般情況下,品牌具有明顯的排他性。
品牌代表了一個企業在市場中的形象,是企業進入市場的一個通行證,在某種程度上,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戰勝對手的法寶,因此說品牌具有明顯的排它獨占性。企業往往通過自身保密和企業保護法來維護品牌,通過在國家有關部門登記注冊,申請專利等形式保護自己的品牌權益。
第四,品牌是企業市場競爭的有力工具。
跨國企業的經營已經從產品輸出走到了品牌輸出的時代,在產品功能、結構等因素趨于一致的情況下,關鍵是看誰的品牌過硬。品牌長盛不衰的企業,就能在未來競爭中處于有利位置,吸引老顧客,開發潛在消費者,樹立品牌的形象,提高市場占有率,增加企業的利潤。
第五,品牌具有一定的風險性及不確定性。
市場是不斷變化的,消費者的需求也在不斷的提高,品牌的潛在價值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由于企業的品牌質量出現意外,企業的資產狀況運作不佳,產品守候服務不過關等原因,企業的品牌都可能在市場中迅速的貶值,這給品牌的維護帶來了艱巨的任務。企業在市場運作中,面臨著“品牌貶值”的風險以及品牌提供的經濟效益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與風險性是品牌資產評估復雜性的原因之一。優異的質量是品牌的立足之本,完善的服務是品牌的支持者,企業形象是支撐品牌的臉面,企業文化是品牌的依托,管理是品牌持續發展的基礎,公關與廣告是品牌的左膀右臂。質量是品牌的生命,是品牌的靈魂。沒有質量,品牌就如“無水之源”,失去了根本立足點。,優秀品牌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能提供更高的可依靠的質量。世界上的知名品牌如強生、聯合利華、寶潔等無不體現著高質量。質量作為品牌的本質、基礎、會影響到品牌的生存和發展。同時,高質量會帶來品牌的成長,會帶來高的市場份額。
當今社會,服務已經日益成為商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在產品日益同質化的今天,服務己經逐漸成為市場競爭的焦點。為顧客提供優質、完善的服務西北工業人學碩士學位論文第二章品牌經營戰略概述是企業接近消費者、打動消費者的慣用手法,也是企業品牌樹立的快捷途徑。這是因為服務可以減少避免消費者的購買風險,為消費者帶來超值的滿足。所以服務是創造品牌的有利利器,也是品牌組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所謂品牌形象是指企業或某個品牌在市場上、社會公眾心里所表現出的個性特征,它體現公眾特別是顧客對品牌的評價與認知。品牌形象與品牌不可分割,形象是品牌表現出來的特征,反映了品牌實力與品牌實質。品牌形象由顧客評價,使之成為贏得顧客忠誠的重要途徑。另外,品牌形象直接影響著企業內職工的凝聚力,影響著企業的生存環境。文化與品牌聯系密切,品牌的一半是文化,品牌的內涵是文化,品牌也屬于文化價值的范疇,是社會物質形態和精神形態的統一體,是現代社會的消費心理和文化價值取向的結合。同時,品牌包含著文化,品牌以文化來增強附加值。文化支撐著品牌的豐富內涵,品牌展示著其代表的獨特文化魅力。文化與品牌相輔相成,相映生輝,沒有文化就不可能創造品牌,更不可能成就名牌。成功的品牌無不依靠管理創立、發展、創新,管理是品牌成功的依靠,是品牌得以健康成長的基礎。品牌事業的發展必須要依靠有效的管理,通過管理積極規劃并推出優質產品或服務:利用管理合理、科學的開展廣告、公關等營銷推廣活動;利用管理處理危機、加強服務;利用管理不斷的使品牌長久不衰;利用管理開發品牌資源,使其不斷發展壯大。有效的利用廣告進行產品品牌推廣尤其是進入一個陌生的市場,廣告的作用無可替代。另外一個容易為企業所忽視的品牌推廣方式就是公關。所謂公關,主要是對公眾心目中的形象(企業形象或品牌形象)進行管理。公關與品牌有著密切的聯系。公關是鍛造品牌、創立名牌的又一利器,眾多企業的成功都利用了成功的公關宣傳。成功的公關活動可以提升品牌知名度、美譽度、信任度等。公共關系通常是利用公關活動吸引媒體關注,由媒體主動宣傳企業或品牌,從而達到一種較好的宣傳效果。公關可以為企業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與廣告共同成為品牌的左膀右臂。
2.2品牌戰略的內涵
所謂品牌戰略,就是指企業為了提高企業產品的競爭力而進行的,圍繞著企業及其產品的品牌而展開的形象塑造活動。品牌戰略也叫名牌戰略,就是通過創立市場名牌,提高產品和企業的知名度,靠名牌來開拓市場,增大市場份額,提高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它是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對其全部或部分產品以及新開發的產品品牌西北一「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第止章品牌經營戰略概述的確立和使用,為了生存和發而圍繞品牌進行的全局性的謀劃方略,是企業整體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品牌戰略包括產品質量戰略、技術開發戰略、經營規模戰略、品牌設計與廣告策劃戰略、市場營銷戰略、人才戰略等諸多方面。所以,一個成功品牌形象的塑造絕不是品牌自身的事情,實際上涉及企業經營管理的所有重大戰略決策,只不過這些重大戰略決策都要自覺地圍繞品牌來進行,來展開。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對外開放的擴大,我國已經進入了品牌競爭的時代。產品的競爭越來越表現為品牌的競爭。品牌具有視覺印象效果、可感知性、市場定位、附加價值、形象、個性化6個方面的顯著特征。由品牌的內涵和屬性可以看出,品牌戰略是企業為建立屬于自身的、區別于其他競爭性企業與產品的、獲得消費者認與忠誠購買的、具有市場競爭優勢的品牌構建工程。品牌戰略包括品牌的定位、設計、注冊、商標保護;品牌的市場定位和品牌個性化;品牌價值的不斷創新與累積;品牌的系統傳播等方面。企業品牌戰略的成敗,不僅決定于企業品牌工程的設計與執行,更為重要的是決定于行業市場的競爭密度與強度,決定于競爭者品牌策略。品牌戰略的制定與實施必須基于明確的品牌定位,沒有明確、統一、差異化、個性化的品牌定位,品牌戰略則是空洞和盲目的;在這種品牌戰略上的投資也將是一種嚴重浪費,甚至會貽誤戰機;市場和消費者將沒有任何參考依據和理由趨向和偏愛該品牌;同時該批品牌產品也將不具備競爭的條件,當然,其他與之相配套的營銷戰略的制定與實施也將無從下手。品牌定位在同類產品同質化程度高、市場消費差異性大、消費特征和結構復雜、同類產品市場競爭者眾多、競爭激烈的情況下顯得尤為重要。品牌戰略可以依據不同的條件確定出不同的類型,如品牌的技術領先戰略、最低成本戰略、差別優勢戰略等等,但從根本上來說,其運營的基本戰略還是要指品牌的定位、推廣、延伸和更新。品牌市場定位。這一概念是指建立或者重新塑造一個與目標市場有關的品牌形象的過程與結果。在定位品牌時,不一定非得明確劃分市場,但目標市場通常是由成功的定位策略造成的。品牌定位的優勢可以架構在任何能讓消費者感受到的地方,諸如形象,或只是最大品牌等,而且必須向消費者做持續性的傳達。品牌的推廣。建立品牌是為了使一個企業的產品與競爭者相區別,便于消費者識別和選購,為此,需要在潛在顧客中建立品牌認知、品牌信任和品牌偏好。這一建立品牌認知、品牌偏好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品牌資本運營者推廣品牌的過程。品牌的延伸。品牌延伸是品牌經營中的一種最基本類型,也是企業用得最多的一種類型。品牌延伸包括品牌在產品上的延伸和品牌在地理上的延伸,產品上的延伸又包括橫向和縱向延伸。而所謂品牌在地理上的延伸是指企業在進行跨國經營時,將企業所擁有的品牌直接擴展到他國使用。這是企業在跨國經營時用得最普遍的一種品牌經營方式。品牌的更新。不論是產品、售價、分銷、包裝、廣告、公共關系,都要適時改善,當品牌出了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它可能進入了衰老期,這個時候,企業要做的就是要對該品牌進行更新。越早發現改善的需要,就越容易對以上情況進行改善。這里面包括對品牌的改良,而當品牌無法被改良從而獲救時,放棄它而代之以新的品牌也是一種基本的經營戰略。
2.3品牌戰略的意義和作用
品牌戰略的實施是市場發展特別是市場競爭的需要。當市場發展到一定階段,品牌戰略甚至會成為企業戰略組合的核心。品牌戰略對于中國企業參與市場競爭、進行市場跨越、穩固和強化市場地位、特別是參與和贏得國際市場競爭顯得更加重要。
第一,品牌戰略是企業處于優勝劣汰競爭階段時,贏得競爭和順利進入下一階段競爭,以強化自身競爭優勢、穩固自身競爭地位的有力手段。市場競爭通常經歷初期競爭、混戰、優勝劣汰、勢力劃分和聯合競爭幾個階段。當參與競爭的品牌在經歷了這幾個階段之后,便形成了自身差異化和個性化的品牌定位和品牌形象,企業對于今后的產品市場的發展也就具有了明確和統一的方向,同時也將能夠和其他競爭對手和平共處、甚至在共同關心的領域聯合競爭。
第二,品牌競爭是市場競爭中更高層次和更具綜合性的競爭。相對于單一的產品競爭、價格競爭、渠道競爭、促銷競爭而言,品牌競爭是
更高層次和更具綜合性的競爭。單一的產品競爭只能發揮創新優勢,但其在消費者心目中的統一性、長期性、穩定性印象不深,它需要有一個統一、穩定和具有深層次內涵的品牌進行統領,以保證產品定位和產品形象的統一和長期、穩定、持續性的延伸和發展。單一的價格競爭只是在特定的市場發展階段、針對特定的市場問題、收效快的一種營銷戰略,但同時也具有相當程度的缺陷和局限性。過度的價格競爭會導致市場秩序混亂,企業競爭缺少回旋余地,品牌形象嚴重受損,利潤嚴重受損,企業發展受到制約,市場對產品信心不足等問題出現。它并非一種根本解決市場西北_L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第二章品牌經營戰略概述問題的最好方法,而只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策略。根本解決市場問題、使企業的產品獲得長期、穩定、有利的市場地位則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品牌戰略。分銷渠道競爭確是企業市場競爭的關鍵之一,但分銷網絡的穩定和發達最終取決于其對品牌的信心。因此,根本解決分銷網絡問題仍與品牌戰略的有效性密切相關。單一的促銷競爭往往局限于一些表面化的競爭層面,從戰略的角度講,它也僅屬于一種外在和輔助的力量。同時,促銷戰略的針對性和高效性也受到品牌定位和品牌形象的巨大影響。而品牌戰略則是一種綜合性的戰略,它包括了上述戰略的輔助和配合;同時,在實施過程中它與其他戰略也相輔相成,相互作用。
第三,品牌戰略在企業營銷戰略組合中屬于統領性戰略
品牌管理作為一種戰略,具有長期性、連續性、系統性、全局性、統一性、穩定性及全員性的特點。它必須基于明確和統一的具有差異化和個性化的品牌定位,并綜合使用相關的配套戰略,才能收到理想的市場效果。在企業營銷戰略組合中,品牌戰略具有統領性,它應是其他配套營銷戰略制定的基礎、核心和出發點,在品牌定位和品牌戰略不明確的情況下,其他戰略都是沒有意義、無從下手和盲目的。
1987年,中國廣東省正式開通了蜂窩式移動通信業務,從此我國開始進入移動通信時代,也標志著一個龐大的移動電話市場的開放。隨著手機市場消費需求的不斷擴大和市場競爭激烈程度的日趨增加,中國手機市場的品牌格局發展至今已經有了極大的變化,從其發展情況來看,主要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1)第一階段(1987一1995),摩托羅拉一支獨秀
1994、1995年之前,摩托羅拉借助在中國尋呼機市場的影響力,率先進入中國手機市場,在當時,中國引進的移動通訊設備幾乎都是摩托羅拉的設備,這一時期,摩托羅拉在中國市場獨領,市場份額高達S0%以上。摩托羅拉在當時主要以“專業、高科技”形象出現,其推廣訴求點側重于技術的先進性和高科技所帶來的生活便利性,企圖建立行業標準,并將自身品牌定義為行業代言人。
(2)第二階段(1996一2000),摩托羅拉、愛立信和諾基亞三國演義1996年至2000年之間,手機市場一直是摩托羅拉、愛立信、諾基亞三個品牌在競爭。愛立信和諾基亞在進入中國市場之初,由于當時摩托羅拉占據市場主導,也基本上成為專業通訊技術的代名詞,此時這兩個品牌在品牌推廣上采取了與摩托羅拉不同的方法,避開了技術方面的競爭。愛立信通過明星代言,在短時間內迅速提高品牌知名度,甚至在96一97年間有一段時間內超過摩托羅拉成為第一品牌。而諾基亞在進入市場之初,品牌影響力不夠,產品線不如摩托羅拉豐富,但在推廣中一直都注重塑造時尚有個性的品牌形象,并且推出的每款機型都為精品,在市場上幾乎都可以成為主流機型。如哈爾濱工程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論文諾基亞5110,在當時就以高檔的手機產品,中檔的手機價格,創造了一個手機神話,市場份額急劇上升,最終在1998一2000年之間后來居上,成為中國手機市場的大哥大。這一階段手機品牌的競爭主要體現為三大品牌之間激烈的市場爭奪戰,所占市場份額高達80%以上,至利浦、西門子、阿爾卡特、索尼等多個品牌雖然也進入手機市場,但是只能瓜分不到20%的市場份額。在這一階段末期,進入新千年,愛立信開始出現危機,市場地位急速下滑,使得“三國演義”格局變為“兩雄爭霸”。值得注意的是,1998年開始,國產品牌開始登上中國手機市場競爭舞臺,進入市場短,品牌影響力微弱,產品本身也沒有什么競爭力,在當時幾乎沒有什么市場地位。國產手機在當時還處于學習、積累的階段。
(3)第三階段(2001至今),國外、國產手機群雄并起
從2001年以后,國產手機經過兩年的準備,開始發起沖擊。面對洋手機經過多年的市場培育起來的種種壁壘,國產手機采取的策略,歸納起來主要體現為:以整體國產手機形象出發,通過明星代言在短時間內提升知名,然后再結合自身的特點加以突破。如廈新的精品手機策略,TCL的寶石手機策略,波導的自建通路策略,等等。據市場銷售監測,截至到2003年5月底,國產手機的市場銷量己經占據50%。而西門子、阿爾卡特、飛利浦、三星等國際知名品牌也看中中國手機市場的潛力,逐漸加強在中國市場的力度。眾多手機品牌已經開始逐步打破摩托羅拉、諾基亞兩大巨頭控制市場的競爭格局,走向多元化的競爭局面。
3.2國產手機市場國內外手機品牌現狀
從1987年開始,中國手機市場容量由小變大,手機品牌數量由少變多,國產手機力量由弱到強,經歷了眾多的市場變遷和品牌演變。品牌價值,一個看似模糊的概念卻能關乎一個企業的生命。有觀點認為,二十一世紀的經濟是品牌的經濟,品牌經營是手機企業在市場競爭取勝的一把利劍,企業擁有一個良好的品牌,就意味著它擁有一筆無價的資產。于是,在“叫囂乎東西,揮突乎南北”的一場市場掠奪戰之后,在吵夠了規模,說膩了產量之后,開始變得冷靜的商人們也開始關注起手機的品牌價值這個他們曾經看起來有點不現實的新話題。
3.2.1國產手機市場品牌格局
從2001年7月開始,我國就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移動通信市場,但我國的移動電話普及率只有近11%,與發達國家40%的普及率有很大差距,這說明中國手機市場潛力巨大。但同時,巨大的增長空間也令競爭變得空前激烈,每個品牌都有占據行業老大地位的機會。據統計,目前我國共有30多個品牌在爭奪手機市場,國外品牌以摩托羅拉、諾基亞、愛立信、三星、西門子為主,國內品牌以TCL、波導、科健、聯想為主。從“賽迪手機調查”所獲取的調研數據看,諾基亞、摩托羅拉、索尼愛立信、三星等品牌在國外品牌中呈現較高的認知指數,分別達到了87.2、84.6、81.7和80.2,成為國內手機消費者最為青睞的國外品牌,而西門子、阿爾卡特等品牌因為整合等外部因素的影響,品牌認知度出現明顯下降,與此同時,部分日系品牌認知度也有略微下降。在眾多國內品牌中,海爾、波導、夏新、聯想等品牌認知度穩中有升,認知指數分別為82.6、80.8、80.1和79.4,由于上述品牌在產品質量、服務保障和新品創新等方面的良好表現,讓消費者對上述品牌情有獨鐘。根據市場數據可以將主要手機品牌分為以下幾種類型:主導型:諾基亞、摩托羅拉;主力型:波導、TCL、西門子、三星和科健;游離型:廈新、康佳、阿爾卡特、飛利浦、索尼、NEC、愛立信、海爾、東信、聯想;游擊型:首信、京磁、CETC、海信、浪潮和拓普、創維等;可以看到經過幾年來的混戰,手機品牌結構出現分化,使得手機市出現多元化的品牌格局,新的市場格局和品牌格局已經形成了。
(1)表現為洋品牌陣營的分化如洋品牌中的三星和西門子的崛起,愛立信的衰弱。形成層次為:兩大巨頭(摩托羅拉、諾基亞)+二流品牌(西門子、三星)+其他品牌;
(2)表現為國產品牌陣營的分化如以TCL、波導、科健、廈新為代表的優勢品牌脫穎而出。形成層次為:國產一流品牌(TCL、波導、科健)+國產二流品牌(廈新、康佳、東方通信、海爾)+其他品牌;多元化的品牌格局表明了各個手機品牌所面對的競爭都是全方位的,面對任何一個對手都不能忽視,也不能掉以輕心。品牌結構的分化同時也揭示了品牌分布的不穩定性,這也預示著對于任何國內手機廠商來說,只要戰略對路,戰術對頭,在不斷的市場洗牌過程中,完全可以從洋品牌中搶奪更大的市場份額。同樣對于洋品牌而言也完全可能重奪江山,國內手機廠商的地位并不穩固。在最新的中國手機市場銷量監測中,國產手機的銷售額雖然占到了50%,但是這種實力更多的體現在銷售方面的實力,它們所取得的市場份額更多的是靠營銷手段和營銷創新來完成的,從品牌忠誠和品牌預購情況來看,國產手機依然沒有形成對抗洋手機的品牌影響力,因此,從總體上講,國內品牌的手機生產廠商還沒有完全形成對抗國外品牌的集團實力。雖然已經占據一定的市場份額,但是極大多數的國產手機所面對的問題并沒有得到真正的解決(品牌劣勢、技術不足等等),在不斷的市場競爭過程中,仍然存在太多的變數。
3.2.2國產手機市場結構分析
(l)消費群體結構分析
據新生代調查,中國手機市場品牌消費群體結構分布的特點為:①第一陣營三大品牌基本覆蓋所有群體②其他陣營諸品牌依靠細分致勝.可以看出:①摩托羅拉、諾基亞、三星三大品牌由于產品線豐富,幾乎覆蓋了所有消費群體,并沒有顯現出明顯的人口特征,這也是它們占據較大市場份額的主要原因。②TCL手機的消費群體具有明顯的性別特征,女性比例高達相關。61.3%,尤其集中在年輕女性,這與其產品設計及明星廣告策略密切
③愛立信、飛利浦、波導的使用者主要分布在中年男性區域,機在外觀設計上普遍具有男性化特點。其中波導“手機中的戰斗機”語更是強化了男性消費者的購買傾向。這些手的廣告
④阿爾卡特和松下等手機品牌中的新秀,其目標消費群相應地集中在低齡段,且沒有明顯的性別差異。
(2)區域分布結構
新生代調查發現中國手機市場品牌區域分布的特點為:①國際品牌在一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等)占據較大優勢;②國產品牌的競爭優勢在二、三級城市表現得更為突出。以摩托羅拉和波導為例,兩個品牌的交叉區域并不很多,波導明顯采取了“退而求其次”的戰略,主動向二級城市(諸如合肥、武漢、重慶等)發展。面對國際手機強大的品牌和在位優勢,“農村包圍城市”成為諸多國產品牌的突圍策略。
(3)品牌忠誠度分析
手機是介于耐用消費品和快速消費品之間的中間產品,在中國市場上逐漸發展成為一種時尚消費品。由于手機的功能不斷創新,造型不斷變化,新品層出不窮,價格變化頻繁,再加之電信網絡的不斷完善,消費者持有手機的更新速度要遠遠高于大多數耐用消費品,但又不像快速消費品那樣頻繁。表現在忠誠度上,手機的指數要低于其它耐用消費品,但又高于快速消費品。從總體來看,手機品牌忠誠度指數顯現出以下現象:
①老牌勁旅風采依舊:同市場份額一樣,諾基亞、三星、摩托羅拉仍然排在前三,并遠遠高于其它品牌。
②專業品牌優勢明顯:與專注生產通信產品的專業化品牌相比,由其它行業涉足手機生產的松下、海爾等品牌的忠誠度則有待提升。
③昔日英雄英姿不再:愛立信的衰落導致其品牌忠誠度只位居中游,并
有被部分國產品牌趕超的跡象。
④國產品牌略顯遜色:國產品牌的增長速度已全面趕超國際品牌,但總體忠誠度還較低。缺乏核心技術優勢,位居產業價值鏈的下游和低端國產品牌顯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海爾的市場份額雖然較低,但忠誠度卻高于其它國產品牌而處于第二梯隊,這很大程度上是緣于其家電強勢品牌的有效延伸。
3.2.3手機品牌消費理念已成形、消費行為趨于成熟
隨著消費者對手機特性的日益熟悉,消費者的購物意識也在走向成熟,品牌作為一個企業的技術實力、產品質量、售后服務等眾多因素的綜合體現,為消費者在選擇產品上提供了可信賴的依據和保障。消費者對產品的品牌、價格、質量、功能、外觀、服務、廣告宣傳等不同反饋的情況可以看出,國內手機用戶消費已經變得十分理性。他們對價格、外觀、廣告宣傳等敏感指數已經降到很低的程度,分別為46.8、16.5和12.8,相對2004年而言,外觀和價格敏感度有較大幅度下降。在品牌、質量、功能及服務方面,消費者依然最看重產品的質量,其敏感指數為76.6,產品的質量問題為大多數消費者所青睞。從相關的調研結果看,摩托羅拉、波導、海爾、和夏新等品牌產品質量深受消費者青睞,獲取“用戶滿意質量獎”也并非意外。其次是功能和品牌,消費者敏感指數分別為62.3、60.4,消費者對功能和品牌的認可度已經基本相當
3.2.4手機行業發展已具備相當規模、相對成熟
中國手機市場的商機主要表現在市場規模,手機的需求量來自于新增加的手機用戶和汰舊換新的需要,新增用戶和換機率保證了市場的增長空間,主要以推出新機型及降價來刺激市場。隨著服務商競爭的加劇,CDMA網絡的不斷完善,入網費、通話費相應的調整以及手機價格的不斷下降,將極大的刺激消費者的潛在購買力,市場需求會大增。歐洲等國家的發展經歷都表明移動通信普及率最終會超過固定電話。這幾年來雖然我國移動電話用戶增勢強勁,移動用戶數是世界第一,可是普及率依然很低,僅為14.95%,低于固定電話普及率30.22%,與世界其他通信發達國家的平均普及率50%相比仍然存在較大差距。我國移動電話的普及還需要一段時間。需求特點的新變化,為手機生產廠家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和機會。這是中國移動通信繼續增長的基礎,未來市場潛力十分巨大。目前,我國移動通信網絡的規模和用戶總量均居世界第一,手機產量約占全球的1/3,己成為名副其實的手機生產大國。以2003年上半年的數字為例,我國累計生產手機(含GSM、GPRS和CDMA)219.67萬部,銷售手機8003.02萬部,其中出口3686.69萬部,國內市場銷售4316.33萬部。從生產情況看,上半年GSM、GPRS手機累計生產7183.72萬部,增長50.1%,CDMA手機累計銷售1035.95萬部,增長344.9%;從銷售情況看,GSM、GPRS手機累計銷售7078.59萬部,增長48.8%,CDMA手機累計銷售924.43萬部,增長341.2%;從出口情況看,GSM、GPRS手機累計出口3157.88萬部,增長51.4%,CDMA手機累計出口528.81萬部,增長503.7%。從總體發展態勢看,手機市場供需兩旺,
3.2.5手機品牌已具有一定的品牌資產價值
2002年一2003年度手機行業報告對目前手機市場現狀進行了深度分析,結果表明:
(l)目前手機市場的整體競爭格局是手機市場品牌分布機構呈現出明顯的三大層級:表現在品牌競爭力指標上,摩托羅拉(68.18)、諾基亞(57.59)和三星(41.13)共同占據第一陣營,遙遙領先于第四位的西門子(12.61);后者與TCL(10.72)、波導(7.16)組成了第二陣營;而更多的國產品牌,如海爾、康佳、夏新、科健等則躋身第三陣營。
(2)品牌成長指數清晰的反映出國產手機將成為未來中國手機市場的主力軍,中國2003最具成長性的手機品牌前六位均為國產品牌,依次是:康佳(134.67)、TCL(127.53)、夏新(125.09)、波導(121.81)、海爾(121.47)、科健(113.72)。雖然國產手機在“核心技術”這個品牌發展的瓶頸上并沒有得到突破性的進展,但是參考了韓國三星的經驗(沒有研發領域內的“核心技術”但手機品牌資產價值已經超過3萬億韓元),可以看到我們國產手機的已經具有一定品牌資產價值。
3.3手機企業在品牌運作上的努力與嘗試
中央電視臺“2003年黃金時段廣告招標會”上,熊貓以1.0889億元奪得2003年央視廣告標王;2002年的央視廣告冠軍TCL,以6660萬元排名第二;夏新以近6000萬元的籌碼名列第三。夏新手機充分利用電視臺的多頻道、多時段構件了一個立體傳播平臺,有媒體報道,其每月在央視的廣告投放都基本上維持在1000多萬元;而波導更是以廣告構筑業內超強“產品矩形”方陣,一年推出20余款新機型。據TCL移動通信策略部副部長劉文權在接受某媒體采訪時指出,2003年TCL在央視A特段和世界杯廣告的投放量達到了7000多萬,加上在地方臺投放的5000多萬,排在手機類廣告的第一位,另外在報紙上的投放量也有六七千萬,也是排在第一。這些廣告運作使得TCL手機在手機市場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據國內某著名顧問的《中國手機市場新格局》報告顯示,TCL集團2002年一季度銷售約160萬部手機,數量幾近為2001年全年銷售量,銷售額突破30億元,在當時國內手機市場排名第三。與此同時,手機企業的品牌傳播策略上也走向成熟,從諾基亞的“科技以人為本”,到TCL為了打造“國產手機第一品牌”的國際化形象,斥巨資1000萬元聘請“韓國第一美女”金喜善,并力邀國際級導演張藝謀擔任廣告片的拍攝。廣告片還沒有拍攝,TCL就已經通過媒體大造聲勢,將這一新聞熱點傳播出去。廣告片在央視的黃金時段進行了投放,取得了很好的傳播效果,TCL手機“中國手機形象”的傳播語傳遍全國。波導在品牌傳播的初期,波導提出“手機中的戰斗機”的傳播口號,力地推出一系列的市場推廣活動,利用2000年奧運會的傳播良機,推出讓奧運記者帶上S0部波導手機奔赴悉尼的活動,讓波導手機“信號好、接收好”的特點得到新聞印證和傳播。
【關鍵詞】品牌授權風險品牌授權體系
一、品牌授權,創造“三贏”局面
品牌授權又稱為品牌許可,最初起源于歐美國家,是指品牌的擁有者在一些商定的條款(如使用品牌的商品類別、商品銷售的地區和使用的時間段)的基礎上通過有關協議,允許被授權商使用授權商的品牌生產銷售某種產品或提供某種服務,并向品牌授權商支付商定數額權利金的一種經營方式。
品牌授權作為市場營銷的重要工具在歐美發達國家已廣泛開展,它也被稱為21世紀最有前途的商業經營模式。據一項調查顯示,目前品牌授權業最發達的美國占據了世界品牌授權業65%左右的市場份額。相比之下,中國在世界品牌授權業所占的份額不足0.5%。有關專家表示:中國應引進品牌授權經營模式,大力發展相關產業。
有關專家同時也指出,品牌授權對中國而言是一個新興的行業,它可以為市場創造一個“三贏”的局面。
1、從品牌授權商的角度看。對于擁有知名品牌的授權商來說,這些容易被消費者識別的品牌作為有效投資授權出去意味著品牌的擴展,即擁有知名品牌的授權商不用投入廠房、設備、辦公設備、人員等煩瑣事宜就可以進入一個新的市場。
2、從被授權商的角度看。被授權商通過使用一個成功建立了多年的品牌名稱、標識,使自己的商品能夠立刻獲得該品牌知名度帶來的好處,迅速被消費者所知曉,并且更易于被分銷渠道接納。品牌授權為被授權商提供了一個對品牌形象已經熟悉且喜愛的消費群,而且消費者因為品牌的緣故也愿意付出比以前更多的金錢來購買被授權商的產品,從而也提高了產品的利潤率。對被授權商而言,這一切的完成并不需要去啟動和建立自己的品牌的投資,而且品牌的好處能夠立刻實現,而建立一個新品牌可能要花費數年的時間。
3、從市場的角度看。進行品牌授權的原因還在于一個強大的品牌能夠讓消費者產生清晰的識別并喚起消費者的品牌聯想,進而促進消費者對其產品需求。比如一個米老鼠的圖像可以賦予一個普通的杯子在產品功能性以外的品牌故事,從而吸引喜愛米老鼠的消費者的購買。更為重要的是,消費者可以以合理的價格買到高質量的知名品牌產品,并成為最直接的受益人。
二、品牌授權的風險
品牌授權雖然可以創造一個“三贏”的局面,但同時也存在以下風險。
1、授權監控的風險。被授權者是通過“購買”的方式獲得品牌使用權,所以被授權者必須考慮投資的短期收益,不會注重品牌的維護與發展,因此很可能出現一些短期行為。另外由于品牌授權者并不直接進行產品生產,大多授權者遠在國外,甚至有的品牌授權者還是“二道販子”,無法對具體的授權企業進行產品質量上的監督,一旦出現質量問題就會危及整個品牌。
2、授權產品沖突的風險。某些授權產品由于企業長期經營戰略及實際操作的結果,消費者已經在某一領域認同了該品牌,使其可延伸性變弱,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授權產品與原有產品的關聯性較差,甚至產生抵觸,就會使消費者產生心理不適,有損原來的品牌形象。例如品牌的原有產品是食品,而授權產品是藥品,就會使產品的可信度降低。
3、授權變“圈錢”的風險。據報道,有關部門已經發現一些不法之徒打著品牌授權的幌子,有的甚至連商標都未注冊,便搞起了所謂的品牌授權,在大肆圈錢之后,然后拍屁股走人,換一個招牌繼續招搖撞騙。一旦加入了這樣的“聯盟”,其后果不堪設想。
4、授權品牌不受保護的風險。獲得國外企業授權加工的商品,如果與國內企業產品的注冊商標相同或相近時,在國內使用該商標就構成了侵權,也就是說,授權品牌在這種情況下不會受到法律的保護。
5、克隆仿冒的風險。一個“鱷魚”品牌,在我國市場上就有新加坡鱷魚、香港鱷魚、法國鱷魚;鱷魚頭標識既有朝左的,也有向右的。盡管這些“世界名牌”都擁有自己的合法身份,但大都沒有在相關的品牌發源地注冊,更沒有在世界知識產權國際組織——馬德里國際商標注冊組織進行注冊。因此這些克隆品牌在我國是合法的,在國際上卻根本得不到承認。
三、如何正確地進行品牌授權經營
品牌授權的經營模式帶來了品牌的商機,也凸顯了沒有品牌的危機。因此,作為授權方,應構建一套成熟的品牌授權體系。
1、對授權廠商的選擇要慎重。要全面考核被授權者的資格,確立長遠互利的合作關系,決不能誰交錢就給誰干。具體來說,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1)考查合作者的資金實力。潛在合作者的資金實力將是至關重要的考察因素。如果沒有雄厚的資金實力,那么它就不可能承擔起對品牌的建設和提升的重任,而只會從品牌原有價值中分享利益。
(2)是否擁有經營團隊。除了品牌之外,經營團隊是企業的靈魂。即使投資者擁有資金,如果其沒有操作過實業(如張海收購健力寶),或者不擁有一支精干的經營團隊,指望雇傭職業經理人是很難以成功的。畢竟,中國職業經理人生存和發展環境都還不成熟,更不要說職業經理人團隊。
(3)對所選項目的操作方式。具體的操作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比如有的合作者會要求控股新公司,那么授權方要提前設定商標授權的使用范圍和退出機制,否則會留下后患;有的投資方會選擇以OEM的方式介入新的延伸業務,那么就要考察合作者的真誠度,要知道OEM是被授權方輕易進入的一種方式,此種操作方式產品質量、發貨流程是很難以控制的,對品牌價值的提升度也是有限的。
(4)授權方和被授權方企業文化的相互包容性。由不同文化理念的多個企業共同經營同一個品牌,而且這種合作的各方又是獨立自主的,其結果就會使同一個品牌逐漸地演變出不同的品牌形象出來,甚至是相互排斥的品牌形象。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可想而知,品牌的終結也就不可避免。因為文化理念的不同決定了經營理念的差異,而經營理念的差異必然對產品的質量、市場推廣的行為以及服務的品質等等產生較大的沖擊,從而容易導致市場對品牌認識的混亂,最終會大大削弱品牌的影響力。
此外,品牌的授權經營,還應考慮被授權方是否具有誠信的經營理念、是否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等問題。
2、要加強對被授權方的管理。品牌授權的基礎是開發品牌形象并維持該品牌形象的知名度和地位,具體來說,加強對被授權方的管理,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加強對授權商品的品質控制。品牌授權人對被授權方的管理主要是授權商品的品質控制,不能讓低劣的商品影響品牌的形象。
(2)加強對授權合同的控制。對被授權人可以生產銷售的授權的商品種類、授權商品的銷售區域也會在合同中確定清楚。像姍拉娜對SNOOPY的使用就被品牌授權商美國統一專欄聯合供稿公司嚴格限定在沐浴粉、護膚霜/膏、乳液、潤膚油、爽身粉、沐浴露、泡沐浴、洗面奶、啫喱水、護手霜、洗手液、驅蚊水、潤唇膏、洗發露、香皂、濕紙巾、面霜等十七大類,并將每兩年對姍拉娜的使用情況及經營情況進行審核。
(3)加強對授權方經營過程的指導和管理。授權方對被授權方在品牌授權后的經營過程要進行指導和管理,以防被授權者的品牌授權經營偏離了企業原有的軌道;要堅決杜絕授權方在授權后成為“地主”的現象:只顧收“租金”,對被授權方在品牌授權后的經營過程不管不問。
3、把握發展加盟商的節奏,切忌操之過急。授權方要把握發展加盟商的節奏,量力而行,切忌操之過急,免得消化不良。
中國作為世界最主要的生產基地,能夠生產出高質量、低成本的產品,這是中國發展品牌授權業的優勢。即將到來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是我們進行品牌授權經營的好機會,對于缺乏品牌的中國民族制造業,現在正是了解品牌授權經營、與國際授權品牌合作、發展自己品牌的關鍵時期。
【參考文獻】
[1]熊衛、高金城:批判營銷[M].暨南大學出版社,2007,1。
[論文摘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要想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加強品牌管理,以樹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本文探討了企業品牌經營的重要性和普遍存在的幾個品牌經營的誤區,進而提出了樹立國有品牌及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有效途徑,同時指出只有科學的進行品牌化經營才能樹立企業良好的形象。
[論文關鍵詞]企業品牌經營策略
在當今時代,品牌作為一種無形資產,在市場競爭中的巨大價值不言而喻。因此,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擁有一席之地,不僅需要有強烈的創品牌意識,而且也需要有強烈的品牌經營意識。為此,四川科特提出了品牌化經營策略,在品牌經營上不斷創新,以促進國有企業的更快更好發展。本文在分析企業品牌經營重要性及品牌經營誤區的基礎上,提出了進行品牌化經營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有效途徑。
一、企業品牌經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
1.企業品牌經營的重要性分析
企業品牌經營是通過企業品牌實力的積累,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從而建立顧客忠誠度,形成品牌優勢,再通過品牌優勢的維持與強化,最終實現創立名牌與發展名牌。一方面,企業品牌經營是企業核心競爭力提升的外在表現。另一方面,企業品牌經營在企業經營中占據重要地位。品牌本身是一種無形資產,其潛在價值有利于企業的業務拓展。由于客戶對企業品牌的認同,企業可以利用品牌的光環在投入階段、生產階段、銷售階段降低成本、提高單價和銷量,從而增加銷售額和利潤總額。這種潛在的品牌效應是企業經營過程中的價值源泉。
2.企業品牌經營的必要性分析
隨著品牌競爭時代的來臨。企業要生存和發展,就必須順應經濟發展的趨勢,實施品牌經營策略。首先,實施企業品牌經營策略是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無品牌或弱勢品牌的企業將成為強勢品牌企業的貼牌加工廠,不會擁有自己的終端市場,只有擁有自己的品牌,才有競爭的基礎和可能性。其次,實施企業品牌經營策略是滿足消費者的需要。當今的時代已走入了品牌力時代,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已開始深化品牌認識,并傾向于購買有品牌的產品,因為對消費者來說,品牌又有了較為深刻的含義。作為質量安全監督測評中心,良好的品牌形象是消費者選擇的基礎,也是保證服務品質的基礎,可以有效降低購買風險。
二、國有企業品牌化經營中存在的誤區
1.缺乏正確的品牌經營意識
品牌化經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向消費者傳遞一種承諾的過程。然而,許多品牌的企業經營者缺乏長期的品牌經營意識,沒有真正意識到品牌對企業持續經營和發展壯大的重要促進作用,常常把品牌經營作為一個短期行為。基于對品牌經營的錯誤認識,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許多品牌的企業經營者很難抗拒短期內迅速獲取高額利潤的強烈誘惑,最終以犧牲品牌承諾為代價去換取眼前的利益,導致許多品牌在無序的市場競爭中敗下陣來。
2.企業的品牌經營缺乏規劃
企業的品牌經營是一個復雜而浩大的工程,需要精心的規劃。然而,當前許多企業的品牌經營卻缺乏相應的規劃。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缺乏對品牌生命周期的管理。不少企業的品牌生命周期就是產品生命周期,當產品生命周期進入衰落階段,品牌也步入了衰退期。第二,缺乏對品牌的全面維護。企業往往認識到了品牌的重要性,因此進行廣告的狂轟爛炸,認為只要廣告做多了就可以造就品牌,缺乏持續的品牌形象維護,當意識到品牌對消費者的吸引力不及競爭品牌時,已經給競爭者占了上風。
3.缺乏相應的機制
當前,在企業進行品牌建設的過程中,有相當一部分企業把當前的或短期利益作為經營的主要目的,而忽視了品牌的建設及品牌的效應,也缺乏品牌建設的機制來保證品牌化經營策略的持續實施,這就使得企業的運行及企業職工的行為與企業的品牌化經營毫無相關,他們只要完成自己的任務就行了,而忽視了象品牌建設相關的形象、產品的識別等方面的建設,也沒有相關機制來衡量他們品牌建設的績效。
三、國有企業的品牌化經營策略分析
1.樹立品牌化經營意識
品牌意識是企業對品牌作用的認識及運用品牌戰略的自覺性。品牌在企業發展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企業只有建立自己的品牌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利于不敗之地。為此,企業必須具備品牌化經營意識,要對企業的品牌進行正確決策、科學設計,并對品牌進行得力的保護。首先,真正意識到品牌對企業持續經營和發展壯大的重要促進作用。要深刻認識實施品牌戰略,是現階段爭奪市場份額求得企業生存的主要手段之一,更是企業為國家、為民族做出應有貢獻的一個有效途徑。其次,要正確認識品牌經營的內涵。企業經營者要意識到品牌經營是一個復雜而浩大的工程,包括品牌的整體戰略規劃、視覺形象設計、核心理念確定、品牌符號運用、品牌場景設計、廣告調性等一系列工作。而且,品牌建設并不是一個短期工程,要真正成為品牌,還要著手品牌個性、品牌認同、品牌定位、品牌傳播、品牌管理等各方面的內容完善。這樣,消費者對品牌的認識,才會由形式到內容、從感性到理性、從淺層到深入,從而完成由未知到理解、購買的轉變,形成顧客忠誠。
2.進行品牌經營的科學設計
企業要成功開展品牌化經營策略就必須在強化品牌經營意識的基礎上進行科學的品牌經營設計。首先,進行企業品牌分析,包括顧客分析、競爭者分析和自我品牌分析。進行完整的企業品牌分析是品牌經營的理論基礎。品牌分析涉及品牌形象、品牌策略、品牌遺產、企業組織價值、品牌力等關于品牌方面的內容。在進行企業品牌分析時要注重對品牌的文化附加值的分析和品牌個性的分析。此外,還要注意在品牌認同中樹立品牌個性,提高顧客忠誠度。品牌是消費者與產品溝通的紐帶,而品牌經營的成功需要賦予產品以個性,建立獨特的品牌個性是品牌營銷的重要內容,產品可以被競爭或者模仿,但品牌卻是獨一無二的,有個性的品牌可以真正吸引并穩固目標消費者。最后,根據品牌個性進行品牌定位,并針對某個目標群進行積極的傳播。品牌個性是品牌和消費者相互聯系互動的紐帶,它具有強烈的情感感染力,可以抓住消費者的興趣,使消費者保持品牌的忠誠。品牌個性塑造與品牌的定位聯系得越緊密,消費者被品牌吸引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在這一過程中,要利用信息網,實現組合經營。品牌一經開發,就要以最快的速度上網,迅速進入新品推進的導入期,推廣營銷、拓展市場。此外,應綜合運營各種營銷手段,從多種角度接觸消費者,讓企業的品牌得到全方位的推廣,使客戶能對企業品牌有足夠的認識和認同。
3.加強對科特品牌科技含量的經營管理
對于四川科特石油工業井控質量安全監督測評中心來說,科特品牌的科技含量影響著品牌的競爭力。為此,四川科特石油工業井控質量安全監督測評中心要在服務中更多地采用新技術,提高服務的檔次和功能,通過搶占技術制高點來提高科特品牌的市場占有率。首先,要加強對科技人才的培養,不斷提高企業員工的素質。科特品牌要恒久發展,就必須有一流的人才來支撐,不斷提高企業員工的素質和引進人才是企業成功的關鍵環節。為此,四川科特石油工業井控質量安全監督測評中心必須不間斷地進行分層次、有側重的技術培訓,并且要有創造性,在實際工作中加強員工的紀律和協作培訓,全面提高員工素質。其次,要加強科研攻關工作,提高創新能力,申請更多專利。目前四川科特石油工業井控質量安全監督測評中心已經具有五大特色技術,并且已申報多項專利。針對這一現象,四川科特石油工業井控質量安全監督測評中心應當注意發揮自身的特色,努力提高創新能力,爭取申請到更多的專利,從而提高科特品派在國內、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為此,作為一個國有品牌,四川科特石油工業井控質量安全監督測評中心應當重視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不斷擴大自主知識產權的擁有量。一方面,積極通過法律手段保護自身知識產權;另一方面,利用知識產權對公眾公開的特點,學會利用和借助已公開的技術研發自主知識產權,并通過知識產權提升科特品牌的競爭力。
四、結束語
品牌關乎企業經營的成敗,所以企業要十分重視品牌經營。四川科特石油工業井控質量安全監督測評中心要進一步強化品牌經營意識,注重對科特品牌經營的科學設計,充分挖掘科特品牌的文化內涵和品牌個性,并加強對科特品牌科技含量的經營管理,科特品牌更加深入人心,全面提升中心的核心競爭力,從而促進中心的更好更快發展。
參考文獻:
[1]陳萬卷:對我國企業品牌經營的若干思考[J].企業天地.2006.10:145-146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 湖北 武漢 430071)
摘 要:從國外科技期刊發展現狀、運作模式、發展特點與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并就我國科技期刊發展的出路提出了見解,即創新與發展是中國科技期刊的發展唯一出路。在創新與發展的過程中,應把握以下觀點:做好專業數據庫建設;加強與讀者群溝通;提升科技期刊品牌意識;全力打造科技期刊數字化。
關鍵詞 :科技期刊;運作模式:創新與發展;品牌意識;數字化
中圖分類號:G239.2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4.005
1 國外科技期刊的運作模式及發展趨勢
1.1 國外科技期刊發展現狀
據統計,國際出版規模STM同行評議期刊約2.3萬種,這些STM期刊每年出版論文約140萬篇。21世紀以來,科技出版市場規模每年超過230億美元,而來自科技類期刊達到50%。在出版機構及影響力方面,STM是1 750種,4iley-Blackwe l1 700種,除了商業性出版機構外,還有協會非盈利機構的期刊,這些期刊包括美國化學會ACS,美國武力聯合會AIP,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英國武力學會、美國武力學會等,非盈利性期刊在行業內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如:2009年度SCI收錄的總被引頻次位居前10位的期刊,自然出版集團Nature排第1位;地域分布上,在STM期刊中,美英兩國分別占35.4%,20.4%,中國是1.55%;在論文數量上,前10位主要是美國、英國、荷蘭、德國、日本、法國、瑞士、俄羅斯,中國是114種,排第9位,目前已上升到第2位,整體增長都非常快,這主要得益于中國科研經費的投入, 2003年國家投入是1 540億,到2011年是8 687億,增長幅度非常大,有這么大的投入就有大的產出。根據目前數據分析,未來的5、6年以后,中國的論文數量可能超過美國和歐盟。雖然數量增加很快,但質量如何值得商榷。在語言方面,近半個世紀以來,科技出版和交流逐漸從國家性科學交流模式轉化為跨國交流模式。在SCI交流上,現在通行交流的方式就是英語,其他很難操作。世界學術期刊語種分布,英語64%,漢語7.8%,德語7.6%。
1.2 國外科技期刊運作模式
國外科技期刊大多采取主編負責制,其職責包括:把握方向、吸引稿源、制定稿件背景測定。在編輯方面,有專職模式和兼職模式,專職編輯負責組織稿件工作,兼職則是請科學家做一些審稿并作出最終決定。專職有利于快速、公平地處理稿件,但缺點是編輯需要有很強的專業背景和學術視野,成本較高。大部分采用兼職模式,優勢是專業背景較強、運行成本較低,缺點是難以保證統一的評審標準和公正性,審稿時效難以保證,而辦期刊最為重要和規范的是同行的評議。
目前,通行的出版模式有三種:一種是商業出版集團出版模式,主要是集團化出版模式,這是國際期刊出版的重要模式,國際大型出版集團20世紀中后期就開始資本強強聯合的舉措,整合和兼并出版期刊資源。愛思唯爾出版集團2010年銷售額為33億美元,發表的英文SIM文獻份額占26%,1999年正式推出電子期刊平臺,2010年有86%的收入來自數字化產品;第二種模式是專業協會出版模式,在目前的學習交流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美國化學學會,他們自己認為是非盈利機構,但真正談判的時候全是商業性的,并且做得非常好。ACS出版社是下屬的一個分支機構,是非常出色的化學類期刊,出版部門盈利性非常強,其原因是背后有美國化學學會支持的學術運作;第三種是專業期刊社,其典型的有Scinece和PNAS,他們分別屬于美國科學促進會和美國科學院,PNAS創刊1914年,1982年由月刊變為半月刊,后來是雙周刊,目前是周刊。傳播模式有兩種,一種是付費訂閱,這是科技期刊非常傳統的經營模式,隨著網絡平臺的發展,按照用戶的理念不同,制定不同類型的價格政策,針對機構、個人、會員、學生設有相應的國內價格和國外價格。隨著網絡期刊的出現,出現了印刷版與網絡版捆綁方式。另一種是開放獲取模式,主要有:①開放獲取期刊,完全開放,最有名的是美國科學公共圖書館和英國生物醫學出版中心;②單篇論文開放獲取;③延遲開放獲取,最有名的是Cell;④開放存檔,建立開放存儲窗口,把論文放在免費使用的預印本以及可以免費索取到的地方。
1.3 國外科技期刊發展特點與趨勢
(1)網絡化。當今是計算機網絡平臺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國外科技期刊從投稿、審稿、編輯、制作、市場營銷等編輯出版全過程已實現網絡化,這使得學術期刊的出版形式、傳播手段、閱讀方式有變化,有的還是結構性的變化。所有的資料都必須是在線的,如果不是它就不可能存在,所有的資源都互聯,如果不是,它也不可能存在。科研人員獲取文獻的方式,目前主要是通過網絡形式獲取期刊論文,會議論文占比高達96.1%。
(2)信息化。在內容提供網絡化的基礎上,科技期刊實現了信息服務的智能化和多樣化,同時增強了交互功能。為更好地滿足科研人員的需求,國外各主要科技出版機構普遍重視科技信息服務產品的研發。未來的論文呈現形式概括來說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印出來;第二階段是PDF;第三階段就是信息互動。另外還有可能的是視頻由作者介紹作品以及三維立體模式展現。因此,未來論文的展現會將以更加互動的模式展開。
(3)集團化。從科技期刊數量前5位的國際科技出版機構來看,其科技期刊出版數量已達到4 100多種,占國際科技期刊總數18%,而且這些科技期刊都是國際優秀的科技期刊,代表了國際科技期刊的水平。隨著數字出版技術的發展,科技期刊依托數字出版平臺傳播已是必然。但是數字出版平臺建設,既需要很大的資金投入,又需要一定規模的科技期刊資源做支撐,因此單一科技期刊自建數字出版平臺并進行有效傳播,既不可能、也不現實。因此,科技期刊依托集團化的數字出版平臺進行有效傳播是必然的選擇。
(4)產業化。在國際上,科技期刊出版成為產業化發展態勢,已成不爭的事實。愛思唯爾2010年銷售額達到33億美元。在全球發表的英文科技醫學文獻份額中占26%。美國化學學會作為非盈利性機構,2009年已達到4.72億美元。
(5)國際化。科技期刊的競爭是爭取高水平的國際論文,科技期刊中心隨科學中心轉移而轉移,科技期刊編委會組成也會不斷調整,以加強高水平的論文組織。期刊邊際成本不斷增長,編輯、語言潤色、數據采集與服務等向低成本地區轉移。如印度、菲律賓等地為國際大型出版集團提供編輯出版服務。中國英文版期刊需要走出去,參與國際交流,編委會必須要國際化、并積極參與國際出版的合作,同時應還包括刊名調整等。
(6)OA策略。開發存取(Open Access 簡稱OA)是近年來出現的創新的科技期刊出版模式。在數字化時代,科技家和科研機構大力呼吁科技期刊出版界采用OA策略,OA策略將成為一個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這是因為很多的科學機構給相關的科學研究所很多的經費,這其中也包括中國給了大量的資金購買儀器產生的成果,需要拿到國外去發表,然后再交費。另外,圖書館預訂期刊經費的限制,預定模式的限制,還有國際重要科技出版商由于市場壓力和自身發展的需求,正在不斷探索新的OA模式,他們在創辦新刊的時候,并先采取OA策略。總體上講,OA策略會成為未來科技期刊發展的趨勢。
2 創新是國內科技期刊建康發展的惟一出路
我國的科技期刊在國家自主創新體系中的作用,一直是期刊管理部門、科學界和科技期刊界不懈探究的重點和難點。由于各自所處位置不同及看問題的視角各異,因而對我國目前科技期刊發展存在的原因莫衷一是。筆者作為一名科技期刊編輯,愿與大家分享自己的想法。
2.1 數據庫——科技期刊發展的基礎建設
科技期刊國際化特征的具體體現就是被國際上同行業的專業數據庫收錄,當前最為被業界推崇的是被 SCI 收錄。作為數量位居世界前列的期刊大國,沒有自己的國際性數據庫也是中國科技期刊的切膚之痛。因此,應開展中國科技期刊發展戰略性研究,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有國際水準的高水平數據庫。同時國家出臺政策,將具有國家和地方政府級投入的科學研究報告首發于國內期刊,為高水平數據庫建設解決飲水之源。
2.2 讀者群——科技期刊發展的核心資源
對科技期刊而言,充足的稿源就是無窮的資源,在科技期刊辦刊的過程中,應把讀者放在第一位,應堅信讀者才是科技期刊生存的基礎和核心資源。目前,許多科技期刊與讀者的交流是單向的,讀者、作者缺少參與感,從而導致科技期刊喪失了最重要的資源。可以毫不夸張地說,目前國內的大多數科技期刊為了生存而辦刊,主要是滿足作者的需求,是為作者辦的刊,更多地是在思考如何為作者服務,而很少考慮讀者的需求,這從期刊的印數中就可以發現端倪。現實條件下,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加強與讀者的溝通與交流變得容易。為此,筆者提出了科技期刊編輯的追求:一是將期刊辦成社會與經濟效益完美結合的“雙效”期刊,二是使其成為讀者和作者都喜愛的“雙愛”期刊。
2.3 品牌——科技期刊發展的最高層面
在市場環境下,科技期刊運作方式遭遇瓶頸,如何創新經營模式,保持科技期刊持續健康發展,是對科技期刊經營者的一個考驗。為此,應從以下方面入手:一是科技期刊品牌運作。科技期刊的運作具有不同的層次,而科技期刊的品牌運作應該是科技期刊運作的最高級階段和科技期刊發展的最高級層面。當前,相當多科技期刊的經營已由產品經營轉向期刊品牌經營,品牌成為科技期刊發展的無形資產與核心競爭力,成為科技期刊經營制勝的重要資源,因此,在科技期刊如林與市場競爭激烈的今天,誰擁有了期刊品牌,誰就能贏得了期刊市場的主動權,而缺乏品牌的科技期刊很難在激烈的市場中得到生存與發展。二是創新科技期刊發展的模式。筆者認為,數字化時代的科技期刊成功經營模式應具有三個特征:①贏利方式的多元化。傳統收入(如發行與廣告)的比例逐步下降,新的贏利方式(如圖書、光盤、客戶資源、數據庫、網站、會展、論壇、品牌授權)將應運而生,一切可以與刊物自身資源和品牌相關的所有經營活動都可以納入這個范疇;②多條產業鏈相互交叉。科技期刊的經營不僅僅圍繞編輯、出版、發行、廣告這一系列環節來進行,而是不斷進行產業鏈的延伸甚至再造,而品牌將成為期刊經營產業鏈的核心;③資源整合互為基礎。科技期刊在經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內容、讀者、客戶、行業、品牌等資源,存在著巨大的市場潛力,應將它們充分地重新整合運用,進而發現新的經營空間,形成新的贏利方模式。
2.4 數字化——科技期刊走出去的開拓者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以網絡閱讀為代表的、新的傳播形態與渠道則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獲取信息的習慣,數字化、網絡化影響著科技期刊原有的編輯、出版、管理及經營模式,使科技期刊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但同時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如:科技期刊在數據庫建設、數字期刊平臺建設、網絡期刊、電子雜志、手機雜志等方面已經邁出了可喜的步伐,但由于受體制、機制、技術手段、人才等方面的條件制約,對于如何把現有的內容優勢轉化為信息化條件下的傳播優勢還缺乏可行的手段,對利用數字化創新期刊經營模式的動力不足,因而在期刊數字化進程中處于相對被動的地位。目前,我國正在實施期刊“走出去”戰略,筆者認為,科技期刊只有網絡化才能實現“走出去”的戰略設想。科技期刊“走出去”就意味著科技期刊出版產業“走出去”,數字化網絡出版是科技期刊出版“走出去”的重要途徑。如“中國知網”出版的《中國科技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海外版)》,已在國外形成相當影響和一定品牌效應。同時也為我國期刊界“走出去”提供了經驗。
3 結語
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穩步推進不僅為中國科技期刊發展創造了新的良好環境,也給科技期刊提出了更高要求;科技期刊必須緊跟科學研究的步伐,由“科學記錄本”、“科學備忘錄”轉變為“科學創新啟示錄”、“科學評議書”,要根據科研重心的轉移來創新科技期刊內容、關注科技前沿進展、預測科技趨勢,以形成相互推動、良性循環的可持續發展過程,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推動科研學術與科技期刊自身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游蘇寧.中國科技期刊的追求和出路[N].光明日報,2009-02-02
2 李晉悅.發展與創新,科技期刊才能做大做強[N].中華讀書報,2008-10-22
3 陳廣仁,蘇青.中國科技期刊面臨的挑戰及發展機遇[J].科技導報,2008(19)
4 金東.論科技期刊的營銷意識與營銷方法[J].編輯學報,2011(3)
5 袁桂清,游蘇寧,蔡麗楓,等.論中國科技期刊品牌評價與培育方法[J].編輯學報,2011(5)
6 彭斌.國際科技類學術期刊運作模式研究[J].中國出版,2012(12)
【關鍵詞】 多元化 企業 投資
1. 我國企業多元化發展的現狀分析
20世紀80年代,中國企業也躍躍欲試,在各個行業紛紛開展多元化擴張。受惠于當時國內寬松的市場環境好政策上的扶持,一些企業還一度取得了驕人的業績。其示范作用誘使各類企業競相采取該策略,在各個行業紛紛開展多元化擴張。
20世紀90年代以后,由于買方市場激烈的競爭使更多選擇多元化戰略的企業舉步維艱,不少通過多元化經營形成的大產業開始出現問題,在多元化的道路上走了歪路。
以珠江三角洲為例,20世紀90年代中期,廣東省50家工業企業的平均總資產約為32億,但平均擁有一級子公司數目就有27個左右,幾乎所有的工業企業都兼跨包括金融 、房地產、對外貿易等行業。然而多年的實踐證明,那些曾經輝煌一時的知名企業(比如廣州太陽神集團),由于對多元化戰略存在理解的偏差,在實踐中紛紛陷入了盲目多元化的誤區,最終導致多元化戰略的失敗。
研究表明對于我國的大多數企業來說,根本沒有能力走多元化的戰略道路,勉強為之的后果必是粉身碎骨,因為選擇多元化道路,對企業的要求是苛刻的,自身的管理機制、風險應對、財務融通等等都要達到一定的高度才有多元化的資格。
我國大多數企業還都是中小企業,發展不成熟,實力更是比不上大型公司,完全不具備多元化的資格。盲目效仿前人的發展模式,勉強實施多元化戰略投資,結果只能身陷劣境,受縛其中,不得解脫。
2. 春蘭集團多元化案例分析
2.1春蘭集團概況
眾所周知,春蘭曾經是中國家電業的先驅,也一度是中國空調業的標桿,1995年后,春蘭的多元化戰車悄然起動。首先是家電行業內的擴展,除了空調以外,同時生產冰箱、電視、洗衣機等其他家電產品。1995年7月,春蘭摩托車有限公司成立,邁出了春蘭多元化經營的重要一步;1997年11月,春蘭集團以7.2億元接手已經舉步維艱的南京東風汽車公司,組建了南京春蘭汽車有限公司;2004年11月,春蘭向外透露了一個更為龐大的計劃,斥資30億元打造研究中心,其中大部分資金將用在新能源的開發上;2005年10月,春蘭制冷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對外公布了未來三年的愿景:2006-2008年,春蘭股份力爭在三年內完成四大板塊的創新課題,他們分別是最新節能應用化研究、網絡家電研究、卡車新型動力研究、新能源研究。
當春蘭沉迷于多元化道路的時候,其他競爭對手悄然成長并取代了其龍頭老大的地位。曾為泰州市經濟支柱的春蘭股份,如今無論是利潤還是對財政的貢獻已經跌落至泰州市的三甲以外。
2.2失敗原因分析
春蘭多元化戰略投資的失敗是慘烈的,仔細分析,原因如下:
第一、進行多元化的時機不對,急于多元化。回顧其發展道路上的巔峰時期1990-1995年,春蘭都是在走專營化道路,全心經營空調,這一舉動也確實把春蘭捧了上去。可是春蘭還沒有來得及鞏固其在空調行業的霸主地位時,就在1995年開始了多元化,之后情況就開始急轉直下了,海爾、格力、美的等眾多品牌乘春蘭大肆多元化,迅速擴張,實現了規模經營,春蘭被奪走了昔日的輝煌。
第二、忽視核心競爭力,追逐近利。理論界的分析和企業界的經驗表明,如果企業的多元化經營是建立在其核心能力基礎之上的,其經營成功的可能性會比較大。核心能力是企業獲得持久競爭力的關鍵,也是企業在新的領域中成功的關鍵。企業在多元化之前必須分析其是否具有核心能力以及新的業務是否是圍繞其核心能力展開,或者是否有利于核心能力的培養。
第三、高估了企業的營運能力,把經營盤子鋪得太大。就家電領域,除空調,還有冰箱、洗衣機、彩電、電腦之類的產品,而它的電視和電腦似乎一直沒有在市場上有所作為,這無疑是其沒有足夠精力顧及每個產品的最有利證明。另外春蘭還選擇了一條非相關多元化的道路, 隔行如隔山,一個企業怎么可能有足夠的能力來同時經營這么多的領域。新能源開發的耗資更是不可小覷,春蘭野心勃勃,資金分散嚴重,管理又存在缺陷,主業江山不保新的產品尚未成熟,春蘭多元化怎么走得好?
第四、企業缺乏一套完善的財務管理和風險管理體系。在企業資源有限的前提下實行多元化投資,必須充分考慮并合理解決企業資產結構與資本結構的有機協調盈利性與流動性有機協調等財務問題。春蘭每一個的投資項目都是大手筆,并且大多是非相關性的項目,資金過于分散。
第五、忽視了對企業員工的關注,未能給員工提供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春蘭的一些中層員工透露春蘭缺乏留住人才的環境,畢業后來到春蘭的大學生多數選擇在不久后離開,甚至是當年和和陶建幸一起打天下的功臣也在2000年左右被其他家電業挖走。如今,春蘭一線工人們的工資水平也是一降再降,福利沒有保障。
第六、運用復雜資本來源進行高風險的多元化。當初春蘭如此大規模的進行多元化,其資金的需求量是巨大的,僅靠企業自身是遠遠無法滿足的,資金缺口怎么彌補,只能依靠政府或者其他商業機構,如此巨大的資本負債,其風險也是難以預計的。
第七、以追求主觀價值,滿足個人意愿為目的。春蘭投入大量資金,進軍多個領域,在短期內就讓春蘭這一品牌在多個行業出現,其實是想構建一個企業帝國,但是春蘭最終沒有看到這一輝煌的時刻。失敗的原因很明顯,春蘭主業做的是的空調,盡管品牌響當當,但是對進入新的的行業并不具經營優勢。
3. 對我國企業走多元化投資戰略之路的意見和建議
針對以上分析所得,我認為我國企業在當前形勢下,想要走多元化投資戰略,必須要解決好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第一,著力構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美國學者普拉哈拉德和英國學者哈默爾曾說過一個形象的比喻:多元化經營的公司就像一棵大樹;樹干和樹枝是核心產品,較小的枝條是業務單位;樹葉、花朵和果實是最終產品;而維系生命、穩固樹身的根系就是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不僅是企業在本行業、本領域的技術和技能,而且還是企業開辟新領域、開發新產品、挖掘新的市場機會的重要手段。
第二,強化企業的管理。不規范的企業必然有許多經營漏洞,而這些漏洞都是多元化投資失敗的重要原因。企業必須規范經營,建立規范的管理體制。
第三,構建合理的多元化投資結構。企業投資規模要適當,具體按企業實際情況而定。投資領域不能太分散,最好與企業的主業相關聯,即采取相關多元化的戰略。
第四,有效利用有限的資本資源,處理好資本成本與回報的關系,保持資產結構與資本結構、資產盈利性與流動性的有機協調,在資金上保證公司的健康穩定發展 。多元化經營應避免過度追求規模的擴張而忽視資本的回報,企業應權衡融資成本和投資收益的關系。
第五,在適當的時機進行多元化,切忌急功近利。過早的進行多元化,只會使企業的問題更快的暴露,從而導致戰略的失敗。
第六,控制好多元化的進程,避免企業規模過度過快膨脹。企業的各項資源及精力畢竟是有限的,如果企業在短期內迅速擴張,將很難顧及到各個方面,最后造成問題的積壓,企業的運營必將面臨巨大的壓力。
第七,企業管理層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不可因滿足個人欲望而盲目多元化,正確理解多元化對企業管理者做的決策有著重大影響。
參考文獻:
[1] 周德文《中小企業怎么辦》[M].99-102.
[2] 張建偉《隱形冠軍》[M].81 、102、137.
[3] 陳茜《中國企業病》[M].45-56.
[4] 金建華《百勝餐飲(中國)集團的多元化戰略研討》[D]西南交通大學 2009年
[5] 姜淑《家電自主創新能力研究》[D].合肥工業大學 2010年.
[6] 劉佳 《中小企業發展的要素分析》[D].上海社會科學院 2010年.
[7] 翟珂珂 《試論多元化經營的電力集團的資金集中管理》[D]. 2010年.
[8] 黃衛兵 《JX公司自主創新能力評價及對策研究 》[D].重慶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9] 孫冰 《企業自主創新的模式與機制研究》 [D].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10] 李興文 《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形成機理及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D].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11] 齊海英 .提高我國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對策研究 [D].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12] 石學靜 .增強我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稅收政策研究 [D].天津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13] 張志巧 .廣西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研究 [D].廣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14] 李啟明 《企業戰略定位的偏差及其矯正》[J] .《北京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作者單位:南京大學金陵學院商學院)
致謝
在論文完成之際,我要特別感謝我的指導老師王兵老師的熱情關懷和悉心指導。在我撰寫論文的過程中,王老師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無論是在論文的選題、構思和資料的收集方面,還是在論文的研究方法以及成文定稿方面,我都得到了王老師悉心細致的教誨和無私的幫助,特別是他廣博的學識、深厚的學術素養、嚴謹的治學精神和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使我終生受益,在此表示真誠地感謝和深深的謝意。
在論文的寫作過程中,也得到了許多同學的寶貴建議,同時還到許多在工作過程中許多同事的支持和幫助,在此一并致以誠摯的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