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2 17:39:0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工程碩士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近年來,隨著我國軟件產業的快速發展,軟件工程碩士培養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取得進步的同時,軟件工程碩士培養也存在巨大的挑戰:現有的軟件工程碩士培養過程存在著重視理論和技術、輕視實踐、忽視運作(指推廣應用和運營)等問題。其特點是:①在辦學機制上,基本是以學校為中心,缺乏與產業和社會的溝通和互動;②在教學方法上,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講授為主,以理論考試成績評價學生學習;③在師資建設方面,片面強調高學歷、高學位,缺乏對教師產業背景和工程實踐經驗的要求;④在課程設置上,以學科為導向,強調知識的完備性和系統性;⑤在評價體系上,注重學生理論學習和考試成績,缺乏對實踐能力的考核。但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又走向了另外一個極端,出現了片面強調實踐環節、不重視理論基礎、忽視“運作”的問題,從而造成理論和實踐之間的比重搖擺不定、沒有一個既定的方針、按下葫蘆浮起瓢的局面。因此,探索一條新的符合產業發展要求的新型軟件工程碩士培養模式,就必須從解決上述“脫節”著手。
2借鑒CDIO工程教育模式,提出SE-CDIO方法
鑒于傳統的軟件工程碩士培養過程存在從理論到技術、從技術到生產、從生產到運行的脫節,CDIO工程教育模式強調以產品從構思研發到運行的生命全過程指導教學過程,這與軟件工程碩士培養需求非常吻合。為此,我們結合國情和軟件工程人才培養的要求,將CDIO工程教育模式與軟件工程相結合,提出了軟件工程碩士培養的SE-CDIO方法(SE是軟件工程的英文縮寫),實施軟件工程碩士培養的改革與創新。SE-CDIO方法的內涵是讓學生經歷從理論到技術、從技術到生產、從生產到運營的全過程。進一步說,它是與軟件生命周期緊密結合而提出的軟件工程人才培養模式,以軟件生命周期為載體,集構思(理論)、設計(技術)、實現(落實)和運作(推廣應用和運營)于一體,讓學生主動地、實踐地、各階段有機聯系地學習,經歷從理論到技術、從技術到生產、從生產到運營的全過程,讓理論、技術、實踐、運營各部分按比例協調發展,并能根據實際情況動態調整。具體而言,各階段的要求如下:(1)構思階段(C):運用軟件工程原理,構思學生畢業論文所需研發的項目。該項目要求與學生的實際工作背景相關,在分析、思考、討論和調研的基礎上,進行可行性研究和需求分析,并按照國家標準《GB/T8567—2006計算機軟件文檔編制規范》(以下簡稱國標)的要求完成《軟件需求規格說明》等相關文檔的編制。(2)設計階段(D):運用軟件工程方法,完成軟件系統的設計,包括軟件體系結構設計、構件設計、數據庫設計和接口設計,從而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軟件工程原理、方法和技術的理解和再認識,并按照國標完成《軟件設計說明》等相關文檔的編制。(3)實現階段(I):在計算機上完全實現軟件系統并完成所有測試。本階段培養學生的實干精神、工程能力和團隊精神,并按照國標完成軟件測試報告軟件產品規格說明等相關文檔的編制,完成全部源代碼的編寫。(4)運作階段(O):實現軟件系統的運營,包括建立應用、營銷和服務渠道,讓系統投入實際應用,培養學生的市場能力和服務能力,最后完成軟件產品運作總結(國標沒有規定,由教師確定寫作大綱)及其他相關文檔。
3軟件工程碩士培養過程
SE-CDIO為指導的軟件工程碩士人才培養過程由構思、設計、實現、運作4個活動組成。需要說明的是,Petri網是1962年由德國科學家C.A.Petri在博士論文《用自動機通信》中創立的一種網狀結構,被稱為“Petri網”[7]。Petri網是一個四元組Σ=(P,T,F,M),其中:①P∪T≠f,習慣稱P為庫所集,T為變遷集;②P∩T=f;③F(P×T)∪(T×P),稱F為流關系;④映射M:P{0,1,2,3}稱為Petri網的一個標識。通常用M0表示Petri網的初始標識。通常,為了圖形化的直觀表示接口Petri網,用圓圈表示P中的元素,用矩形框表示T中的元素,用有向邊表示F中的元素,若(x,y)∈F,則從x到y畫一條有向邊。
3.1構思活動的細化過程
構思活動輸入“研發項目的想法”,輸出“軟件需求規格說明”,其細化過程如圖1所示。具體而言,選擇需求分析方法是指學生可以選擇采用面向對象分析方法,或結構化分析方法,對研發項目進行需求分析。若采用面向對象的需求分析方法,則業務需求描述需采用活動圖,給出具體的業務流程;功能需求分析需采用用例圖和用例說明,給出具體的功能需求描述;數據需求分析需采用概念類圖,給出具體的數據需求描述;非功能性需求分析需采用文本方式,給出具體的非功能需求描述。若采用結構化的需求分析方法,則業務需求描述需采用流程圖,給出具體的業務流程;功能需求分析需采用數據流圖和數據字典,給出具體的功能需求描述;數據需求分析需采用IPO(inputprocessoutput)圖,給出具體的數據需求描述;非功能性需求分析需采用文本方式,給出具體的非功能需求描述。
3.2設計活動的細化過程
設計活動輸入“軟件需求規格說明”,輸出“軟件設計說明”,其細化過程如圖2所示。具體而言,選擇設計方法是指學生可以選擇采用面向對象的設計方法,或結構化的設計方法,對研發項目進行設計。若采用面向對象的設計方法,則總體設計需采用包圖給出系統的體系結構設計;功能模塊設計包含兩個子活動:功能結構設計和功能設計,其中,功能結構設計也需采用包圖給出具體模塊的結構設計。功能設計包含3個任務:類圖設計、時序圖設計、核心處理流程設計(活動圖給出)。若采用結構化的設計方法,則需采用層次結構圖(即H圖)給出系統的體系結構設計;功能模塊設計包含兩個子活動功能結構設計和功能設計,其中,功能結構設計也需采用層次結構圖給出具體模塊的結構設計;功能設計包含3個任務:輸入數據設計、輸出數據設計、處理數據設計,并給出處理流程圖。需要說明的是,學生選擇的需要分析方法必須與選擇的設計方法保持一致。也就是說,不允許在構思階段選擇結構化需求分析方法,但在設計階段選擇面向對象的設計方法。
3.3實現活動的細化過程
實現活動輸入“軟件設計說明”,輸出“軟件產品”,其細化過程如圖3所示。首先,依據“軟件設計說明”,選擇合適的程序設計語言。隨后,對各功能模塊進行并行編碼實現。再經過單元測試、功能測試、系統測試和驗證測試,以最終完成軟件產品的開發。
3.4運作活動的細化過程
運作活動輸入“軟件產品”,輸出“軟件變更記錄”“用戶手冊”“客戶滿意度測試報告”。其細化的過程如圖4所示。具體而言,變更管理和版本管理是指學生就試運行階段和產品維護階段產生的問題,對系統進行設計優化及編碼改進。為方便對整個項目的監控,在改進的同時進行變更控制及版本控制,并產生“軟件變更記錄”。用戶培訓要求學生編寫“用戶手冊”輔助產品使用者了解產品。試運行階段是指學生將產品移植到用戶使用環境中進行測試。若測試結果表明存在問題,學生需進入設計優化階段對產品進行變更,為了使開發過程高效且可控,學生需進行變更控制。若測試結果良好,產品進入階段。后用戶將產品使用中出現的問題反饋給學生,學生需根據問題進行軟件維護。軟件維護包含糾錯性維護、適應性維護、完善性維護及預防性維護多個方面,每個方面都會涉及對軟件的改進和演化。在改進和演化同時產生版本的變更,為此學生需進行版本控制;根據需要定期向用戶發送“顧客滿意度調查表”,收集相關意見和建議;分析產品或體系存在的問題,識別改進時機、改進地方及宜采用的糾正和預防措施,并編寫“客戶滿意度測試報告”;當項目組對項目進展進行內部審核結束后,軟件開發過程正式結束。此時學生需要整理開發過程中產生的文檔,將其歸檔,以作日后類似產品開發的參考及借鑒,最后完成軟件產品運作總結。
4結語
關鍵詞:研究生教育;工程碩士論文;評價體系
如今,幾乎每個單位都有信息中心,承擔著本單位的信息化工作,這些部門急需大批具有網絡技術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高層次人才。作為研究生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專業學位在培養面向應用領域的高層次人才方面正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鄭州大學是河南省第一個設立網絡工程方向的工程碩士培養單位,至今已經招收了7屆學生。在發展過程中,鄭州大學在研究生培養的各個環節都碰到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制定一個合理的、適用于工程碩士培養的論文評價體系。
在論文寫作階段,由于專業學位研究生在畢業論文評審標準方面缺乏相應的規范支持,一直以來都在沿用學術型研究生的評審機制,過于強調研究的深度、系統的理論分析和技術創新,忽視了工程碩士的專業特點,因為工程碩士偏重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生的畢業課題主要是利用成熟的技術手段解決實際工作中的一些具體問題,并沒有太多的創新點。如果沿用科學學位的論文撰寫辦法和評價體系,并不適用。因此,急需一套適用于工程碩士的論文評價體系。
一、國內外論文評價體系研究現狀
從20世紀中期開始,國外就非常注重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美國是世界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最發達的國家,在碩士層次,專業性碩士學位種類眾多,在畢業階段申請學位的形式也多樣,撰寫學位論文并不是獲取工程碩士學位的唯一途徑。有些大學只是要求修滿學分即可獲得學位,有些大學是以提交技術報告或研究報告的形式來代替學位論文,涉及具體的論文評價標準,各學校也都不盡相同,這類信息大多由學校各自掌握,完全發表的文獻較少。
目前,國內大部分高校都要求學生修滿課程學分并通過學位論文答辯后方可獲取工程碩士學位,在學位論文的質量評價標準上尚未統一,大多數還在套用工學碩士的評價標準和模式。從某種層面來說,這已經偏離了工程碩士的培養方向。由于在論文評價方面,缺乏明確的標準和指導性文件,學生在選題、研究工作開展以及論文寫作方面都存在著一些問題。
二、論文評價體系的主要內容
針對目前論文評價體系中所存在的主要問題,鄭州大學經過對國內部分大學的調研及對本單位培養經驗的總結,制定了一套適合網絡工程方向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論文評價體系。該體系將課題類型分為產品研發型、工程設計型和應用研究型三類,針對每一類課題,明確提出了研究內容要求、論文撰寫要求以及論文評價量化標準,并依此來指導學生的選題、論文工作及論文撰寫。下面分別介紹這三種課題類型的詳細情況。
1.產品研發型。這類課題是指實際工作中涉及的新產品,核心部件的軟、硬件開發設計或者對現有產品的優化再研發。
在內容要求方面,應針對實際工作中涉及的新產品進行需求分析,明確目標,然后制訂合理的設計方案,采用科學規范的先進技術手段和方法對產品進行性能分析和測試。研究要具有一定的實際應用價值。
在撰寫要求方面,產品研發論文由摘要、正文、參考文獻、致謝等組成。應以附件形式提供圖紙、實物照片等必要的技術文件。正文字數一般不少于2.5萬字,論文結構及內容要求如下。
緒論:闡述所研發產品的背景及必要性、國內外同類產品研發和應用的技術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發工作的主要內容。
相關技術:對于產品研發中使用到的技術進行簡單的介紹。
總體設計:對所研發的產品進行需求分析與總體設計,確定性能技術指標,給出設計思路。
具體實現:依據總體設計,描述詳細設計內容及實現過程,說明如何解決研發過程中的關鍵技術問題。
測試:對所研發的產品進行測試,說明測試目的、測試環境、測試方法、測試過程、測試結果、結果分析及結論。
總結:系統地概括論文的主要工作及結論,展望所研發產品的應用及改進前景。
在論文評審標準方面的要求如表1所示。(見表1)
2.工程設計型。這類課題是指針對實際工作中的工程項目給出一個完整、合理、先進的設計方案。
在內容要求方面,應來源于工作中的實際需求,具有一定的技術含量和研究難度,給出項目的整體設計方案及主要設備的選型依據,要具有一定的先進性和實用性,設計方案要科學合理,符合相關行業標準和規范。
在撰寫要求方面,工程設計論文由摘要、正文、參考文獻、致謝等組成。設計報告作為正文主體,設計方案、設計圖紙和設計說明作為必需的附件。正文字數一般不少于2.5萬字,組成及具體要求如下。
緒論:闡述所開展的工程設計的背景及必要性,重點闡述設計對象的技術要求和關鍵問題所在,對設計對象的國內外現狀應有清晰的描述與分析,并簡述本工程設計的主要內容。
設計方案:描述項目需求、總體設計方案及設計細節,說明設計方案選擇的主要解決方案或者軟硬件產品。
選型分析:針對方案中的主要方案或者軟硬件產品,對比分析市場上主要的技術和產品,分析其特點和優劣,說明選型依據。
實施情況:說明設計方案在實際工作中的實施情況及效果。
總結:概括論文的主要工作及結論,說明設計的新思路或新見解;論述設計方案的優缺點,提出下一步的改進思路。
在論文評審標準方面的要求如表2所示。(見表2)
3.應用研究型。這類課題是指針對網絡工程領域的具體問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開展應用性研究,研究工作需要具有一定的創新性。
在內容要求方面,應來源于自己工作單位或者導師承擔的應用型研究項目。針對研究問題查閱文獻資料,掌握國內外應用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對擬解決的問題進行理論分析、仿真或試驗研究。研究工作要具有創新性和一定的深度,具有實際應用價值。
在撰寫要求方面,應用研究論文由摘要、正文、參考文獻、致謝等組成。正文字數一般不少于3萬字,組成及具體要求如下。
緒論:闡述所開展的應用研究問題的背景及必要性,對應用研究問題的國內外現狀有清晰的描述與分析,并簡述應用研究工作的主要內容。
相關工作:說明所研究問題的國內外最新研究進展,對研究中使用到的技術或者已有方案進行簡要的說明。
解決方案:提出針對所研究問題的解決方案,并進行必要的理論分析。
實驗與分析:對解決方案進行仿真或者實驗研究,說明實驗環境、實驗方法、實驗過程、結果分析、實驗結論,并對方案的先進性、實用性、可靠性、局限性等進行分析。
總結:系統地概括應用研究所開展的主要工作及結論,并明確指出作者在研究中的新思路或新見解;簡要描述成果的應用價值,并對未來改進研究進行展望或提出建議。
在論文評審標準方面的要求如表3所示。(見表3)
這三類論文的評分分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種層次,其中,優秀為總分≥85,良好為84≥總分≥70,合格為69≥總分≥60,不合格為總分≤59。
三、論文評價體系應用效果
上述的論文評價體系,可以在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階段發揮以下作用:一是在論文選題階段,依此來指導研究生進行選題;二是在論文寫作階段,通過撰寫要求指導研究生的論文寫作;三是在論文答辯階段,通過評審標準來指導論文的評審工作。培養單位出臺了相關管理細則,并應用于工程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工作中,經過網絡工程方向2009級、2010級和2011級三屆研究生的試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論文選題多樣化。傳統論文主要是基于理論創新的學術型論文,這對于工程碩士來說,不但難度太大而且不夠實用。三種基本論文類型的確定,明確了網絡工程方向工程碩士研究生的選題范圍,研究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工作條件和個人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論文類型。
2.導師指導更有針對性。論文分類和指導細則出臺后,導師會根據研究生的論文類型進行針對性地指導,一方面提高師生的溝通效率,另一方面也更加充分地發揮導師的專業水平,進而提升論文質量。
3.實用性更強。由于論文選題貼合實際,既解決了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又實現了工程碩士的培養目標。
4.答辯通過率提高。通過應用新的論文評價體系,工程碩士的論文答辯通過率由原來的80%上升到95%,這主要是因為課題分類合理,選題更加貼近研究生的實際工作,保證了論文撰寫質量和答辯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馬永紅.解讀美國工程碩士教育[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8,(4).
[2]尹敏.工程碩士學位論文管理工作的實踐與思考[J].安徽理工大學學報,2005,(2).
[3]李杰.國外工程類碩士教育外部質量保障評估機制現狀及其對我國的借鑒意義[C].2011.
[4]黃秋萍.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的影響因素及解決途徑[J].理工高教研究,2008,(4).
【關鍵詞】 工程碩士 研究生教育 培養質量 產業需求
【作者簡介】 楊波,副教授,長江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祝湘陵,副研究員,長江大學地球科學學院黨總支副書記。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5103(2013)05-0059-02
1997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工程碩士專業學位設置方案》,明確了工程碩士專業學位與工學碩士學位處于同一層次,但類型不同,各有側重。工程碩士教育制度從建立到發展的整個過程都與國家教育發展目標緊密相連,也成為高校中所有專業學位中規模最大,影響力較大,遇到的問題也較多的專業學位,為更好地適應國家社會經濟發展對高層次應用型復合人才的要求,學者們一直探索工程碩士培養質量的問題。
一、正確認識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的質量和特色
工程碩士與工學碩士既有聯系又有區別,二者皆是解決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中的理論和實踐問題,但區別在于二者設置的背景、指導思想、培養對象、培養方式及培養目標等不相同。一是,工學碩士是能夠適應社會各方面整體需求,為教學、企業及社會培養通用型人才,主要來源是應屆畢業生。而工程碩士是為企業培養人才,提升企業人力資源水平,以企業需要為準繩,為企業培養特定型、應用型人才,主要來源為優秀在職人員;二是,工學碩士解決的是工程實際中存在的理論問題,追求理論研究的探索和創新,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風險性;而工程碩士解決的是工程中的實際問題,對實際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具有實現性和見效性,追求的是效益;三是,工學碩士立足于培養學術型和研究型人才,為進一步充實教學科研領域高層次人才及高校博士生生源,而工程碩士立足于為企業培養不離崗的復合型與應用型的人才,為企業技術改造、技術創新服務,滿足企業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二、把握工程碩士專業學位質量和特色的三個環節
高校應根據自身設置工程碩士的特色,將工程碩士的質量貫穿于整個過程,具體分為三個環節:招生、培養和學位論文三個環節。
在工程碩士招生中,首先應堅持招生條件中學位要求、工作實際經驗要求及單位推薦材料等要求;二是,必須通過全國工程碩士入學考試要求;三是必須通過高校綜合面試要求。這三方面構成工程碩士入學質量的基本保障。前一個條件是基礎,后兩個條件工程碩士培養質量提高的必要條件。在工程碩士招生中應綜合考慮這些條件,重視綜合面試考察學員綜合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考察學生對所從事的工程事業的責任感和熱愛程度。
在工程碩士培養階段,課程培養是重要環節,也是時間最長、影響的最大的環節。這一階段中的主要任務是通過課程設置、課程教學、課程實驗、專題研討、學術講座等多種形式,補充工程碩士科學知識、技術手段、技術創新、實驗手段、實踐應用、檢測方法等,特別是在實際工作的中涉及的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提高工程碩士解決企業中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企業在技術改造、技術創新等方面培養復合型、應用型人才。高校應在該階段結合工程碩士的知識結構、綜合素質要求及學生的思維特點等,構建適合工程碩士的教學框架,包括專業方向選取、教材定制、課程設置、教學方式選取、考評體系建立等,強化學生優勢,建立高校具有特色的工程碩士培養方式。
工程碩士學位論文階段是專業碩士培養質量的綜合體現,綜合反映工程碩士理論聯系實際解決企業具體工程問題的能力。學位論文應集中于工程實際問題,為企業工程服務,從選題、開題報告、論文撰寫、論文審閱等環節入手,尊重企業專家和高校教授的意見,根據工程領域特點和企業實際需求制定原則性的論文規范和評審標準,使工程碩士能夠成為高校獨具特色的專業學位并滿足社會企業需求,得到社會廣泛認同。
三、與產業需求對接的工程碩士創新培養機制構建
(一)企業參與項目設計
高校工程碩士的招生應該直接與重要產業、行業相結合,與企業合作,從招生開始就與委托培養單位商談企業需求,深入了解學生的原有基礎,及委托單位期望高校在哪些能力方面加強培養,高校可與具體委托單位在學生培養方案、課程設計、培養方式及論文研究方向展開研討,形成雙方認可的培養方案與工程項目實施計劃,把企業需求全面納入高校工程碩士培養的全過程中,有針對性培養工程碩士,提高高校工程碩士的培養質量,補充委托單位人才需求,提升委托單位行業競爭力。
(二)面向產業、行業需求的師生互動教學
在高校工程碩士培養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很好地發動學生之間互動和交流,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和共同提高。高校可根據工程碩士學生的自身各自的特點,建設一支經驗豐富、結構合理的教學師資和導師隊伍,加強專職和兼職教授的結合、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并在開展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特點,創新教學模式,改善教學方式,開展師生互動。通過師生互動使得教師與學生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方面逐步達成默契,教師根據學生自身需求、委托單位需求及時調整課程內容,面向工程相關產業、行業所需人才重點解決工程實際問題。
(三)論文研究工作要理論與實際工程問題交融
一是,采取雙導師指導方式:高校在工程碩士學位論文指導方面應采用雙導師的指導方式,除高校教授對學生理論教學外,還需為學生配有一名來自工程業界具備高級技術職稱的導師。高校導師負責學生的課程學習、課程設計及實驗、論文選題、開題報告、中期考評及論文的理論構建等部分,業界高級技術導師主要負責學生學位論文中工程實踐、工程管理、論文的實踐部分,并與校內導師協商確定學生的論文選題。通過雙導師制度,使得工程碩士論文選題、論文研究等密切與行業實際相結合,與委托單位實際工程問題相結合,切實解決工程實際。二是,高校提供論文選題與工程實踐相結合:工程碩士論文應本著源于工程、服務于工程的原則,以工程相關產業、行業、企業發展為方向,從論文選題、開題報告、中期考評、論文評審及論文答辯等環節嚴格把關,結合委托單位意見和高校導師與校外導師意見,鼓勵學生直接從相關工程領域的生產實踐中選取論文研究方向,或者選取具有明確應用價值的課題;同時,高校導師和校外導師應注意論文選題的技術難度、前沿性和論文工作強度,本著達到培養學生具備綜合運用工程理論、方法、技術手段解決工程實際問題能力提升的目的。堅持“工程性、實踐性、應用性”相結合的原則,指導和評價工程碩士論文,力求每篇工程碩士論文都具備各自的特色。
(四)產學研合作的項目反饋
工程碩士項目的評價和反饋系統,主要有三大渠道:一是工程碩士畢業生的信息反饋,高校應定期與工程碩士畢業生聯系,了解在校學習對他們工作能力提升的具體情況,以及培養不足之處和社會需求發展動向及時反饋于高校;二是委托單位的信息反饋,通過與工程碩士委托單位聯系,了解工程碩士的在校培養是否有助于提升單位工程實踐能力及競爭力,及提升程度如何、還需在哪些方面改進;三是聯合培養項目組的信息反饋,鑒于校企聯合的工程碩士培養是長期的項目,校外高級技術導師也會及時反饋信息,共同調整工程碩士培養方案,以提升工程碩士培養效果。
參考文獻:
[1] 袁文霞,王其東,李軍鵬.基于“產、學、研、用”的工程碩士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研究生教育研,2011,(10).
一、工程碩士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招生領域不斷增加,招生人數大幅增長,年齡結構趨于年輕化工程碩士教育自開辦以來,招生領域及人數的不斷增長,導致出現一定的師資不足現象。隨著近年來地質“行業熱”及高校擴招,地勘行業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為例,近兩年工程碩士招生人數增長了20%,合作單位也增加了50%。學員年齡結構較以往更加年輕化。如某單位工程碩士班,2004級平均年齡40歲左右,2008級平均34歲。年輕學員多實踐經驗不夠豐富,突出了增強實踐教學的重要性。
2.學員基礎參差不齊,專業過于細化工程碩士學員生源不一,基礎參差不齊。有些是參加工作剛滿3年的畢業生,具備較好的理論知識,但工作時間不長,缺乏相應的實踐經驗;有些是單位的骨干,甚至是主管領導,有著較豐富的實踐經驗,但可能理論知識比較生疏,因工作需要加入工程碩士行列。隨著中國本科教育的專業細化,細分出許多不同的專業方向,學生基礎專業知識面可能不夠寬泛,教學課程內容的設計上很難統一。以內蒙工程碩士班為例,2008~2010年我院共招收學員50余名,其本科專業包括地質學、礦產普查與勘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水文地質、環境工程和巖土工程等近10個專業,如何使每位工程碩士學員在專業水平上都能得到提高,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難題。
3.學習時間難以保障,學員按期完成論文比例下降工程碩士培養多采取學員生源地統一時間集中授課的方式。由于學員多為生產科研單位在職人員,受工作性質等的影響,上課出勤率不理想,影響了課程教學計劃,教學質量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證。工程碩士的學制為3~5年,按期完成論文的學生比例有所下降,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監管工作的不足。
4.專業課教學缺乏針對性地質學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在教學理念上應始終堅持、重視地質基礎知識的傳授及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目前對工程碩士進行培養有時所聘請的教師為其他學位碩士教師,盡管學員受到豐富的理論知識培養,但是缺乏實踐環節的鍛煉。
二、提高地質工程碩士培養質量的建議和措施
工程碩士培養的一個重要初衷,就是對在職工作人員進校不離崗的情況下進行知識的更新和提升。但是,隨著工程碩士教育的發展和認知度的不斷擴大,許多社會人員把其當做快速拿到碩士學位證書的一個捷徑。這就要求我們在擇優錄取的時候,不能僅看考試成績,更要考察其專業背景,嚴把錄取關,做到擇優、擇需錄取。工程碩士具有其自身的特點,一般都有3~5年的工作經驗,如何在短時間內提高效率、抓住重點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要求我們只有具備特色的培養模式才能提高工程碩士培養的質量,從而吸引廣大學員。
1.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優化課程設置,開設特色專業課程高水平專業的師資隊伍是保障工程碩士培養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要充分考慮教師的實踐能力和教學經驗,尤其是專業課和專業選修課方面,聘請具有較強地質工程實踐能力和豐富教學經驗、能夠將所從事的科研項目與理論相結合的教師,組建理論與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隊伍。如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聘請的授課教師以高級職稱為主體,教授、副教授占85%以上,指導教師高級職稱達100%。建立激勵制度加強校、企業導師的配合,提高導師指導工程碩士的積極性[1]。主要的學位課都配備2名教師,授課期間,如果學生有意見或不滿意,可以及時調換。在對工程碩士的培養中,應注重鞏固基礎、拓寬知識、提高實際應用能力。針對學員特點優化教學課程,加強針對性、增強實踐性。課程安排之前,對學員的專業知識情況進行問卷摸底調查,如畢業時間、畢業院校及專業等。根據學員專業基礎的不同及生產單位的實際需求進行相應的課程設計,緊密結合學員工作實際需求,開設不同的課程,做到有的放矢,開設的課程要對實際生產和科研工作具有指導意義。課程內容上要突出學科知識的交叉與融合,突出專業課緊跟地質學科前沿,保持課程內容的系統性和先進性[2]。根據近年專業細化的特點,增加選修課的比例,鼓勵學員選擇相近專業的課程,拓寬學員的知識面,力求培養復合型人才。工程碩士年齡結構呈現年輕化的趨勢,學員的實踐能力較以往有所下降,應加強實踐教學,推出一系列應用型強的實踐課程。如我校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針對地質工程碩士增開了應用構造地質學、應用地球物理、應用地球化學和綜合地層學等專業課程,收到良好的效果。
2.構建靈活的教學模式以往工程碩士授課主要采取寒暑假集中授課的方式。隨著學員人數的增加和合作單位的增多,集中授課方式已無法滿足工程碩士培養的需要,同時這種“填鴨式”的授課方式也存在很多弊端,應提倡互動式,鼓勵討論式、講座式的教學方式。根據工程碩士所在單位的具體情況,充分考慮學生“在校不離崗”的特點,采取校內和校外共同上課的教學模式。針對學員的時間情況進行授課安排,除寒暑期集中外,增設一定的周末班,分散授課。一方面可以解決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也利于學生充分消化、吸收知識。目前,集中、分散相結合的授課方式已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全部使用多媒體教學,增加教學內容的信息量,同時加強網絡多媒體教學,方便學員更好的學習。地質工程領域工程碩士有鮮明的行業特征,具有實踐性非常強的特點。工程碩士教學更應注重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切實加強實踐環節,不僅開展校內實踐教學,針對專業特點組織野外地質實習,而且對學員進行實地的項目指導。通過增加實踐課程所占的比重,突出實踐教學。以實際項目進行教學與討論,教師將項目及最新科研成果作為實例講解,學員拿出單位的科研生產項目進行課堂討論。學員長期工作在一線,知識老化,對科學領域的宏觀認識和學科前沿的把握相對欠缺,應加強先進的理論、技術和方法的傳授。如聘請院士及企業的高水平專家,設置相關專題講座,開展專家系列講座,提高學員對所學知識的系統性,專業性和前沿性的認識。如我校翟裕生院士曾為云南、內蒙古、遼寧等工程碩士班多次授課,受到當地廳、局領導及廣大工程碩士生的高度評價。采取多樣化考試方式,如閉卷考試、開卷考試、讀書報告、工程設計和科技論文等形式,把教學過程中各個環節與工程碩士自身特點緊密結合。
3.校企聯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保證學員出勤率是提高工程碩士課堂教學質量的前提和關鍵。出勤率不高,除了影響自身的學習效果外,也會極大地影響其他同學和老師的熱情,嚴重破壞了教學質量。學員上課出勤率不高和論文答辯率下降是困擾工程碩士培養的2個核心問題。學員出勤率不高又是影響論文答辯率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提高工程碩士出勤率是工程碩士培養過程中首要重點解決的問題。造成出勤率不高的原因,一是單位未能給學員提供充足的學習時間,這是客觀原因;另外就是學員本身不夠重視,沒有足夠的學習熱情,這是主觀原因。客觀原因可以通過學校與單位協商解決,主觀原因則需要校企聯合,加強教學監管。首先,在開學典禮的時候強調課堂紀律。其次,授課老師和單位管理人員嚴格執行考勤制度,對無故曠課和缺課達到一定比例的學員作出處罰。以陜西地礦局為例,每個座位貼有桌簽,所有學員按桌簽就座,每次授課前,局人事處領導都會親自前去點名。嚴格的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該班所有學員都按期完成了規定課程的學習,按時完成論文答辯的學員比例也比其他工程碩士班高出很多。
4.三位一體,加強學位論文監管學位論文是衡量工程碩士培養質量的一個重要標準,直接體現了工程碩士研究生綜合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對學位論文質量應給予高度重視。加強學位論文的監管需要學校、指導教師和工作單位三方協作,共同努力,真正做到三位一體的監管,缺一不可。首先,工作單位要制訂嚴格的獎懲措施,對未能按期完成工程碩士論文的學員要有相應的處罰條例。其次,要建立論文指導制度。導師定期在校內或學員單位組織學生進行學術交流,未能參加的學生應通過電話或網絡的方式向導師提交匯報內容,每次交流均要記錄備案,以便學校檢查。最后,學校要狠抓論文過程中的幾個關鍵環節,包括開題報告、中期考核、中期報告和論文答辯。要求開題報告、中期考核、中期報告以及論文答辯均需在學校進行,規范程序,開題報告和論文答辯的時間間隔要保證在1~1.5年以上。尤其是在學位論文答辯環節中,堅持條件成熟一個,答辯一個,嚴肅認真,不走過場,把好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的最后關口。同時將工程碩士專業學位論文的質量與全日制碩士研究生的論文要求看齊,并實行工程碩士論文抽查匿名外審制度,開展優秀工程碩士學位論文的評選工作,促進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的進一步提高[3]。
關鍵詞:工程碩士;培養;質量保障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6-0137-03
作為在職研究生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經過十多年的蓬勃發展,受到了社會上各用人單位的肯定與好評。隨著工程碩士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展,如何構建良好的工程碩士教育質量保障體系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對于負責培養工程碩士的高校以及聯合培養的單位來說,工程碩士培養質量如何保障也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然而,目前雖然有不少針對現狀問題的分析與對策,但從宏觀角度成體系地對工程碩士教育質量進行保障方面的探索還較少見。本文從我校培養工作實踐出發,結合工程碩士自身特點,針對工程碩士教育中的問題提出了構建質量保障體系的一些可行性措施。
一、成立研究生教育(專業學位)巡視專家組
為提高工程碩士教育質量,加強培養過程管理,我校聘任具有豐富研究生培養和工程實踐經驗、責任心強的教授、副教授組成了研究生教育(專業學位)巡視專家組(以下簡稱巡視專家),負責協助學校管理部門進行工程碩士的培養質量監督。巡視專家的主要職責及作用為:
1.巡視校內外課程教學情況,保證教學質量。課程教學是工程碩士培養的第一個環節,大多數工程碩士對學校以及對碩士培養方案的認識都是從課程教學環節開始的,因此,在課程教學階段給予工程碩士更多關注以及更嚴格的管理,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為以后的工程應用打下良好基礎。大量的工程碩士教學工作需要由大量的授課教師來承擔,但由于不同的教師所在學院不同,學科背景不同,對工程碩士的應用型課程教學的理解也不盡相同,這就很容易造成對同一工程領域學生授課內容的偏重及學術深度不一致。因此,聘請對工程碩士培養工作具有豐富經驗的巡視專家對課程教學情況進行巡視,非常有必要。課程巡視工作主要包括試講環節巡視和課堂教學環節巡視兩部分。專家作為質量監督人員,對新開課教師試講的全過程進行巡視,主要檢查各學院試講組織過程中是否按照標準流程進行,試講專家組對申請試講教師的評價是否能保證試講質量。巡視專家不參與試講專家組對試講結果的評定,但相關信息將直接反映到學校,如存在質量問題,責成相關學院整改。在課堂教學環節,專家隨機抽取工程碩士課程進行聽課,一般聽課時間不少于1個學時。在聽課過程中,巡視專家對授課教師是否按學校要求組織教學,課件、教案等是否規范,重點是否突出、信息量是否飽滿、圖文是否表達清晰、與工程實踐相結合是否緊密,講解是否清晰以及工作狀態等方面進行綜合評估,并將評估材料提交學校。根據巡視專家組的意見和建議,學校向學院和授課教師提出教學改進意見和對違紀違規行為進行處理,確保教學質量;聽課1個學時結束后,利用課間,巡視專家與授課教師就如何保證工程碩士課堂教學的問題進行交流,以保證授課教師第一時間獲得反饋信息。
2.定期對課程考試試卷進行抽查,保證課程考試的嚴謹與規范。課程階段是工程碩士培養方案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完成必修的課程學分是課程階段完成的標志,而課程考試試卷則是對學分的最直接證明。我校對工程碩士的課程考試環節尤為重視,除了制定相關規定、以各方面措施保證規定的實施外,學校還組織巡視專家在每個學期初對上一學期的課程考試試卷進行抽查。抽查的主要原則為:在涉及到所有類別所有學院的基礎上隨機抽查,并且對往屆抽查中出現重大問題的教師進行重點抽查。對抽查到的試卷,巡視專家主要對試卷存檔材料是否齊全、試卷出題質量、教師閱卷質量等方面進行評價,將評價內容由巡視專家組長總結形成《試卷抽查分析報告》提交學校。學校根據《試卷抽查分析報告》《試卷抽查情況通報》,向各學院告知試卷抽查結果,并要求學院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經過長期對考試過程的嚴格管理以及試卷抽查工作,我校課程考試試卷在命題質量、閱卷質量以及歸檔規范等方面都具有較高的水準。
3.跨領域、跨學院對論文工作的各個環節進行巡視,保證論文質量。論文階段是工程碩士培養最為重要的一個階段,工程碩士研究生在本階段需完成碩士論文并通過答辯方可授予學位。對于工程碩士而言,僅僅從論文成形之后的答辯申請環節控制論文質量顯然是不夠的,我校從論文選題指導、開題、中期檢查等各個環節均設置了相應過程管理措施。而巡視專家則直接參與到這些環節中,以保證相關政策能得以有效執行,工程碩士論文質量得以保證。巡視工作安排過程中,在同一個專家對同一學院進行質量跟蹤巡視的基礎上,又不只局限于同一領域或同一學院,這樣專家在巡視過程中既可以站在學校層面上建立一個統一的標準,也可以將較好的培養經驗在不同的學院進行傳播。
4.參與教學研討活動,幫助教師改進教學及論文指導,提升培養質量。我校定期舉行工程碩士的公開示范教學、教學研討會、教學管理工作研討會等各類教學研討活動,并針對新開課教師和工程碩士指導教師開展座談會,巡視專家也直接參與到這類活動中來,提供相關指導、意見和建議,幫助教師改進教學方式,提升學校培養質量。
二、嚴格考勤制度,保證考勤制度的有力執行
出勤率是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的根本,而工程碩士因其多為在職學生,工學矛盾較為突出。針對這種情況,我校始終嚴格對學生上課情況的考勤,制定了一系列的考勤制度。凡學生不能到堂上課者,應在上課前向任課教師或管理人員提交書面申請,否則以曠課處理,曠課一次或缺課1/3學時即取消其考試資格。同時,巡視專家在聽課的同時,也隨時對學生出勤情況及任課教師的考勤情況進行檢查,并將情況及時反饋學校。通過嚴格執行,學生的出勤情況得到了較大的改善。
三、通過電話隨訪及時了解工程碩士培養情況
為了全面了解我校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和培養點的管理情況,了解工程碩士授課教師、導師、學校管理人員職責履行等情況,以及對學校的建議、意見和學習等情況,我校每學期按在讀學生人數10%左右的比例對工程碩士進行電話訪問調查。在隨訪過程中,根據新生、進入課程階段的學生和進入論文階段的學生的不同情況,合理設計隨訪調查項目。例如,對課程階段的學生進行調查,并非單純地問上課效果如何、教師是否認真負責等,而是根據課程表,對近期上課的一門課程進行調查,增加調查的可信度,同時也讓被調查的學生言之有物,更能真實地反映課程教學情況。
四、建立培養情況每月通報制度
我校長期實行培養情況按月通報制度,每個月定期將上一月培養情況向各學院通報。通報內容包括常規培養工作進展情況、巡視專家意見反饋、學校相關政策落實情況、上月中重大事件通報以及對各學院在培養工作中的要求等。通過這種方式,培養相關信息能夠及時反饋到學院和教師,對已存在的問題能夠及時整改。同時,對可能存在的問題,也能給各學院以提醒,防止類似情況發生。
將培養情況每月通報制度與巡視專家巡視情況、考勤情況、電話隨訪調查情況的反饋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一個閉環控制的質量保障體系,在該體系內,可以將同一月份不同學院、同一學院不同月份等情況進行對比,更加有利于掌握各學院培養動態,提高各學院的工作積極性,保障培養質量。
五、建設適應工程碩士教育特點的信息化管理系統
信息化是指通過信息技術對管理工作過程中的一些信息進行整合和管理,達到物流、信息流有效管控目的的一個過程。相對于傳統管理方式,信息化管理具有流程化、標準化、系統化、高效率及具有可追溯性等優點,我校結合工程碩士特點,自行開發了一套適于工程碩士培養的管理信息系統。針對工程碩士培養的各個階段,我校開發了包含排課子系統、課程教學及成績管理子系統、論文工作管理子系統等多個子系統,成體系地對工程碩士培養的各個環節進行信息化管理。對于每一個子系統,也按照工程碩士的特點進行設計,以排課為例,工程碩士培養方案與傳統的工學碩士不同,工學碩士通常是依照學校統一制定的培養方案實施教學,而工程碩士多為“定制式”教學,根據相關政策,結合送培單位具體需求設定課程。對此,我校開發的排課子系統就能為每一個單獨的新開班制訂不同的教學計劃,保證教學計劃與培養方案或與送培單位的培養協議一致;相關管理部門能對每一個新開班的教學安排都有一個宏觀的安排,在教學資源、教師及學時分配上有更科學的調配;同時,也能保證教師資格審查程序的嚴格性;便于管理部門及時有效地掌握課程的師資情況、開課學院等相關信息。
六、建立淘汰機制
工程碩士一方面因其特殊的培養模式和彈性學制,另一方面,在職學生因為工作原因難以對學業投入足夠精力,導致有的學生既難以達到相應領域的學位標準,又不愿意放棄學業。對此,為保證培養質量,我校嚴格執行學籍管理規定,每年定期對規定時間內未報到注冊,在培養環節中未達到相關要求和超過學習年限的工程碩士進行學籍清退工作。與此同時,各學院隨時關注學生學業進展情況,根據不同學習階段的培養要求,對學生進行學業提醒,以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學業。
以上各項措施并非獨立地、分時段地進行,而是相互之間有聯系、成體系地同步進行。通過這些措施,我校工程碩士的培養質量始終保持在較高水平。同時社會及用人部門對我校在職研究生培養質量給予了充分的肯定。畢業生所在單位普遍認為:我校對工程碩士的培養結合了企業的需求,課程教學效果良好,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收獲大。通過學習,學生的英語水平、專業知識、業務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對目前從事的本職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為今后工作的深入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國工程碩士的立項和興起是適應當今我國的社會需求的國家行為。對于工程碩士培養的學校來說,具備一套完整、合理的培養質量保障體系,才能持續性地吸引學生以及相關企業的參與,工程碩士培養也才能向著良性的方向發展.隨著現代科技不斷發展和專業建設的不斷完善,我們應當不斷努力完善工程碩士培養質量保障體系,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全面推進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的教育。
參考文獻:
[1]劉偉,鄭永果,閆春.提高工程碩士培養質量的幾點問題的探討[J].行政管理,2008,(5):241-242.
[2]彭國華,高思煒.加強過程管理提高工程碩士的培養質量[J].中國地質教育,2007,(1):95-97.
[3]邱天爽,劉蓉,劉惠.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1,(17):70-72.
[4]姜爾林,宋恭華.工程碩士教育制度的不足及對策[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1,(1):35-39.
[5]王琳,張文修.建構我國工程師職業資格認證制度推動工程碩士教育與職業資格銜接J].教育教學論壇,2011,(15):9-11.
[6]蔡敏,曾路.工程碩士培養及管理特點分析[J].中國地質教育.2005,56(4):80-82.
從1985年我國開始招收培養工程類碩士研究生開始,到1997年國務院學位辦正式設置工程碩士專業學位以來,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發展非常迅速,已成為眾多專業學位中涉及企業最廣、培養單位最多、招生規模最大的專業學位教育,為我國大中型工礦企業、工程管理部門培養了一大批應用型、復合型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才,很大程度解決了他們對應用型、復合型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我國工程碩士研究生生源遍布全國各大中型工礦企業、工程管理部門,對社會發展和現代化經濟建設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陳進武、楊紅兵被評為“做出突出貢獻的工程碩士學位獲得者”,他們結合自己實際工作為我國神州系列載人飛船的成功發射和安全回收做出了一定的貢獻,碩士學位論文也通過了工程鑒定,認為水平先進、性能良好、工作可靠。
工程碩士研究生為企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為社會的經濟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受到企業的好評和歡迎。實現人才的針對性培養,將人才培養與解決企業工程技術實際問題結合起來,發揮了高校研究生教育教學、科研能力和企業工程項目充足的雙重優勢,將產學研落到實處。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已經有了很好的發展勢頭,這就要我們進一步做好生源組織問題,切實改進教學工作、保證人才的培養。
二、工程碩士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工程碩士教育順應了工程教育國際發展的趨勢,是實施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是高等工程教育自身改革的需要,它保證了企事業單位人才的可持續發展,推動了企事業單位生產管理水平和效益的提高,加強了地方、區域經濟的飛速發展,適應了我國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的需要。
作為人才培養的一種新模式,工程碩士教育也出現了一定困難和問題。
1.用人單位對工程碩士的培養工作缺乏參與,多數用人單位把人才培養工作當作是學校一方的事,關心和參與的程度遠遠不夠,這已成為制約我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質量提高的一個重要因素。具體表現在選拔研究生的標準、學位論文選題、落實研究生所在單位的導師和課程設置等工程碩士培養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上來自企業的建議很少,工程碩士所在單位對于與高校配合的理解還停留在工作時間安排這一低層面,很少站在人才培養的高度,在課程設置、師資、學生評價等培養環節中參與意見;用人企業單位沒有切實可行的措施保證工程碩士的學習時間,很多用人企業單位沒有給工程碩士的學習時間提供有效的保證。
2.高校的培養目標與當前的社會需求存在差異。當前高校主要還是以培養研究型人才為主。目前工程碩士的招收規模與工學碩士招生規模相比差距較大,雖然工程教育的培養規模呈現逐年擴大的趨勢,但工程碩士與工學碩士的比例并沒有增加。
3.工程碩士與工學碩士培養過程和評價標準趨同,培養措施不到位。主要表現在:課程內容脫離實際,不能很好地適應學生在崗位上的需求;工程碩士在學習過程中所獲得的導師指導也嚴重不足;導師與工程碩士研究生之間交流不夠。
4.工程碩士學位論文學術性太強。主要表現在:論文選題來自企業單位實踐較少,工程背景不夠明確;工程實際技術涉及較少,先進技術方法和用現代化技術手段解決實際工程問題偏少;論文適應性不夠強,所產生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不明顯。
三、完善工程碩士的培養管理、加強工程碩士的培養質量
1.根據企業的要求和工程碩士的特點制定好工程碩士的培養方案,選好或編好工程碩士教材,保證課程教學質量。制定合理的培養方案是保證工程碩士培養的質量的關鍵,課程設置既要保證必要的理論基礎,又要反映企業的需求,課程內容應具有知識的寬廣性和綜合性,要反映當代工程技術的發展前沿,根據企業需求和工程領域要求,針對工程特點設置課程內容。在保證基本內容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工程碩士生實際基礎,根據企業要求,適當調整公共課和專業基礎課的設置,各課程要突出各工程領域的通才教育,打好基礎。專業選修課要根據企業實際,加強應用性、針對性,開設各工程領域學科前沿與學科交叉的講座。這樣才能充分體現為企業培養人才、為企業服務。
2.充分發揮高校導師與企業導師的雙導師指導作用,建立一支既有教學經驗、科研能力,又有工程實踐經驗的穩定的導師隊伍。對工程碩士的培養,高校要在具有工學碩士指導資格的教師中聘任一批有豐富經驗的高級職稱教師擔任工程碩士的導師,高校可以從自身實際出發根據需要聘任已退休、但身體較好的教授擔任導師。高校導師在培養過程中起主導作用,要指導學生選好課題,與學生直接討論論文實施的技術方案,并指導學生完成論文,對學生論文質量進行負責。企業導師當然也非常重要,負責學生在工程技術實踐中的能力培養,指導學生從企業工程實際中選好課題、做好課題,并協調學生用于論文工作的時間和協助籌集論文經費等。
3.嚴格要求,熱情指導,加強管理,提高工程碩士論文水平。抓好校企導師協作制,結合企業實際共同提出論文課題。論文課題應來源于企業的生產實際,能解決實際問題,要有明確具體的生產背景、工程要求與應用價值,可以涉及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新裝置的開發、放大、設計與優化。論文課題最好列入企業的科技發展規劃,列入技術改造項目,成為高校與企業共同開發的項目,這樣,經費比較充足,課題開展比較順利。選題盡可能做到與培養企業單位急需解決的工程技術問題協調一致;與導師的研究方向一致;與提高工程碩士生綜合運用現代化科學知識解決工程技術問題的能力協調一致;與工程碩士生的個人興趣和專長協調一致。校企還需共同加強論文階段的跟蹤、檢查及考核工作。這樣,就能有利于調動高校、企業、導師和學生四個方面的積極性,使論文工作順利進行并取得成果。
4.加強校企緊密聯合,完善機制,規范管理,提高工程碩士培養工作的管理水平。在工程碩士辦學模式上,實現校企緊密聯合,企業作為人力資源和使用的主體,有參與監督培養質量的積極性和有效的監督手段。企業或企業與個人享受教育收益的同時,合理分擔教育成本,實現了研究生培養經費籌措渠道的多樣化。將人才培養與解決企業技術問題結合起來,發揮了研究生教育教學、科研的雙重優勢,也有利于產學研結合真正落到實處。
5.積極探索與深化改革教學方法。工程碩士培養中工與學一直是個矛盾的問題,為了能完成制定的教學量,有的高校采取教師到企業中集中為學生上課的方式,雖然這樣暫時解決了工與學的問題,高校的成本大幅度增加,不但不利于高校辦學積極性,也不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消化。遠程教育為工程碩士的特殊性教育和規模培養提供了有一個良好的條件,對于改善辦學條件和提高教學水平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是學生解決工與學矛盾,以不脫產方式接受研究生高層次教育的重要途徑。我校的成人網絡教育在網絡教學上已有豐富的經驗,能對工程碩士開展遠程網絡教學起到借鑒。
四、工程碩士教育機制創新須要高校和企業緊密結合
關鍵詞: 農業碩士 專業學位 學位論文 評價體系
引言
農業碩士研究生教育是我國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學位論文主要考察其綜合利用相關領域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對課程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因此,對農業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價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1.建立農業碩士論文質量評價體系的必要性
研究農業碩士論文質量評價體系性是出于以下原因:
(1)研究生培養形式的多樣化,要求各種具體形式科學化、規范化、深入化,促進整個研究生教育制度的改革與發展。
(2)對研究生教育的質量要求,促進研究生教育評估的發展。加入WTO之后,我國研究生教育的條件、規格與水平都要與國際接軌,其教育內容、質量標準等都要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對學位論文的評估,是從過程和目標兩個方面檢驗質量的有效形式。
2.農業碩士論文質量評價體系的特點
目前各培養單位制定的農業碩士學位論文格式規范大多參照農學碩士學位論文格式規范,沒有統一的標準參照執行。這樣,一方面會導致缺乏統一的標準和解釋,實際操作性差,另一方面與農業學位培養的目標不相符合,不利于農業碩士論文質量的控制和提高。
作為農業碩士培養的重要環節,建立相應的論文質量評價體系,并與農學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價體系相區別是十分必要的。目前,我國農學碩士教育模式基本上從傳統重點大學農學碩士教育制度演變而來,存在不少問題。按照指導委員會的初衷,農業碩士教育的定位是與農學同一層次、不同特色。因此,農業碩士論文評價體系可以從矛盾的兩個方面考慮:一是相對性,即與農學碩士的區別性,尤其是該規格將來與職業任職資格關聯的特性;二是相似性,即在程序化、制度化、可操作性、適應原則等方面的一些共性要求。
3.構建農業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價體系的思路
(1)學位論文標準的制定要符合科學性
科學性是指農業專業學位論文質量評價體系的內容要符合農業碩士專業學位培養的目標與規格,要符合教育發展規律、社會經濟發展要求和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水平,并與社會進步與經濟發展保持同步。
(2)學位論文標準的制定要符合可操作性
制定的標準要充分考慮國家、社會、培養單位和研究生自身水平等實際情況,使制定的標準科學、合理,具有可操作性。
(3)學位論文標準的制定要符合差異性
農業碩士學位論文標準應能體現專業學位的學科特點和各培養單位的辦學特色和多樣化培養要求,應允許標準具有差異性,體現專業學位種類和培養單位自身的特色和個性。
4.農業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價體系的基本要素
農業碩士學位論文的基本要素應該包括論文類型、論文選題、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成果、撰寫要求等。
(1)論文類型:農業碩士學位論文可包括研究論文、調研報告、項目規劃與設計、產品研發、工程技術、案例分析等多種類型。
(2)論文選題:農業碩士學位論文選題應該是農業領域的基礎性實踐應用問題,應有一定的實踐代表性或技術難度。
(3)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針對農業領域學科的核心內容,體現應用型學科的特點,進行文獻資料查閱,掌握國內外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對擬解決的問題進行理論分析、實驗研究,研究工作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
(4)研究成果: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真實、真用、真行,同時具有一定的先進性,成果應體現作者的新觀點、新見解。
(5)撰寫要求:分為緒論、研究與分析(或規劃與設計,或實驗與性能等)、結論等部分。正文字數一般不少于2萬字。
5.農業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價體系的研究與探索
制定農業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價體系是一項復雜工作,就目前的研究成果來看,國內基本采用兩種可操作的農業碩士學位論文評價體系。一種是廣義的――主要針對論文過程的評價體系;一種是狹義的――即論文文本的評價體系。對于前者而言,基本的評價指標與農學碩士論文評價體系并無區別,關鍵在于二級指標的設定。
參照兄弟院校農業碩士的培養實踐,我們針對農業碩士論文設計了不同于農學碩士論文的新的評價標準體系。
對于狹義的即文本的論文質量評價體系,目前許多兄弟院校均處在摸索階段。但基本原則大致相同,我們根據申請學位選題類型和提交論文的不同形式制定論文評價體系標準(見表2)。
結語
制定農業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價體系是我國農業專業學位教育自身發展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需要綜合考慮特色辦學和多樣化人才培養等因素,才能建立一個科學合理的、具有差異性和可操作性的論文標準體系。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要在完善農業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價體系的前提下,研究如何有效落實農業碩士學位論文質量的評價,進一步研究如何做好質量檢查與監控工作,如何實施綜合質量評價活動,在實踐中繼續對其進行完善和優化。
參考文獻:
[1]董維春等.努力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農科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體系[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