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8:03:1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建筑環境專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畢業設計;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就業導向化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part of undergraduate training process graduation design is to impart knowledge to students and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Taking the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nergy engineering of Xinjia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graduation project and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graduation project. Take employment orientation as substance, in order to stimulating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strengthening students' project practice ability, some improvement methods of graduation design projects have been proposed, therefore the better professional engineers will be imported into the society.
【Key words】Graduation design project;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nergy application engineering;Guidance mode;Innovation ability
0 背景
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是2012年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和建筑節能技術與工程、建筑設施智能技術(部分)合并而成的新專業。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的任務是以建筑為主要對象,現在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基礎上,采用人工環境與能源利用工程技術去創造適合人類生活與工作的舒適、健康、節能、環保的建筑環境和滿足產品生產與科學實驗要求的工業環境,以及特殊應用領域的人工環境(如地下工程環境、國防工程環境、運載工具內部空間環境等)[1]。
該專業本科生畢業后就業主要面向設計研究,工程建設,設備運行管理等企事業單位,所從事的工作都為創造舒適的人工環境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隨著時展和城市日漸擴大,現代建筑體系形態各異,人們對建筑內部的使用及居住環境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能適應現代建筑發展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工科專業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應用,因此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的畢業論文(設計)是該專業在本科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作為大學四年知識的總結,學生應該通過畢業設計環節的學習,掌握本專業工程設計、施工、運行管理等工作內容。
近年來隨著民用和工業建筑行業在政策和市場化的調整過程中的逐步理性化,建筑工程類工科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嚴峻。市場對人才的選擇空間越來越大,就業率逐年有下降的趨勢,尤其是設計建筑設計施工行業,畢業生就業率直接和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相關聯。作為培養社會實用人才的建筑工程類院校,若想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除了嚴抓教學質量,還需在畢業設計環節結合社會實際需求,以目前社會就業導向為主旨確定畢業設計選題,從而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強化學生工程實踐能力。
1 畢業設計環節現狀分析
目前新疆大學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畢業設計主要分為建筑環境方向與建筑能源方向兩部分內容。結合新疆嚴寒氣候區的氣候特點,建筑環境方向主要分為供暖系統的和空調系統的設計,該方向的畢業設計由畢業指導教師給出建筑圖紙和地區基本信息,學生根據基本信息確定技術可行的設計方案,在畢業設計過程中可以掌握供暖系統或空調系統的方案設計原則、負荷計算、設備選擇,系統布置、氣流組織計算、水力計算等一系列內容,最終繪制系統平面圖、系統圖、換熱站或機房大樣圖以及冷熱源機房平面圖。建筑能源方向主要有燃氣鍋爐房和燃氣鍋爐房的設計,畢業設計內容為根據指導教師給定的熱負荷及煤質資料確定鍋爐房總裝機容量、單臺鍋爐容量和燃燒設備的類型,掌握鍋爐房最大熱負荷及采暖期平均熱負荷的計算,掌握鍋爐配套輔機及鍋爐房主要設備的選型方法,最后根據鍋爐房工業要求確定鍋爐房整體汽水系統方案及水處理方案并繪制平面圖、熱力系統圖及設備平面剖面圖。
2016年起畢業設計結合筆者的科研項目,新增了畢業論文形式的畢業設計內容。主要畢業論文內容根據指導教師的科研項目確定,以本次新增畢業論文題目《傳熱系數自調節墻體的基礎研究》為例,學生首先需要了解畢業論文選題背景及意義,之后根據選題內容進行文獻調研和資料查閱工作。由于該選題涉及到利用專業軟件FLUENT對不同墻體的熱工性能進行模擬,因此在進行文獻調研的同時需要學生進行軟件學習工作,隨后與指導教師不斷溝通,對不同結構的墻體結構進行模擬,確定模擬過程無誤后完成多工況模擬,最后分析模擬數據并撰寫學術論文。
2 畢業設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根據上述畢業現狀分析并結合筆者近兩年指導畢業設計親身體會,目前畢業設計教學過程中存在很多不足之處。首先畢業設計的選題確立主要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拿到實用性強、貼近自己就業崗位的課題的學生積極性明顯高于其他學生。譬如在畢業設計開始前已經確定就業單位為建筑設計院的學生,在畢業設計過程中就積極主動的多,因為他們希望通過畢業前最后的演練盡快掌握專業基本技能,以便畢業后在就業單位能盡快進入角色。而有少部分學生還沒有確定就業單位或者已經明確要參考公務員崗位,就會出現對畢業設計選題不感興趣,在設計學習過程中不能積極投入,僅以完成任務了事的心態完成畢業設計。
其次是有部分畢業設計內容與實際工程應用脫節,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上崗能力沒有提高,譬如有一些畢業后將到南方地區工作的學生,在畢業設計時恰巧分在了建筑能源系統設計的鍋爐房設計組中,由于南方地區目前還沒有大范圍推廣冬季供暖,因此在畢業設計過程中選用的技術,設備以及所用的應用設計軟件與其未來就業的實際工作有所差距,因此存在這部分學生工作后無法很快進入工作角色的問題。
再次畢業設計指導教師的工程實踐背景有所差異,有一部分教師有設計院工作經驗,新進青年教師以學術研究為主,工程實際經驗有所欠缺,指導教師的背景差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畢業設計的質量。
3 以就業為導向的畢業設計改革措施
工科專業大學本科的畢業設計作為學生工作上崗前的最后一次實戰演練,如果不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專業技能,造成“高學歷低能力”的現象將直接影響到畢業生的就業。針對目前畢業設計中存在的種種問題,著眼于社會需求,以就業為導向激發學生在畢業設計中的積極性,應該對畢業設計做出以下幾條改革措施。
1)以市場導向和學生簽約行業為主要依據,允許已簽訂就業單位的學生根據就業性質選擇畢業設計內容。
目前畢業設計內容較適合從事設計工作的學生,但畢業設計題目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建議擴展畢業設計面,增加畢業設計選題范圍,譬如結合新疆地區目前大力推廣的建筑節能措施,增加電采暖技術設計、污水源熱泵系統設計以及太陽能供暖系統設計等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建筑應用方面的設計內容。如此一來就可以讓已經簽訂就業單位的學生可根據就業方向選擇適合其自身需求的畢業設計內容。
2)基于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原則,盡可能的設計綜合性強甚至是跨學科的畢業設計題目。
對于沒有簽訂就業單位的學生,為了讓學生了解國內外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的最新發展動態以及相關研究成果,應該重新構建適應市場需求的畢業設計參考資料庫、學生選題庫。畢業之后學生就業選擇方向很廣,目前的畢業設計內容一般為單一方向的設內容,對此指導教師可以在畢業設計初始選擇小一些的項目,但要求學生多做幾項內容,讓學生對各方面的設計內容都了解一些,以便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3)增加畢業論文在畢業設計階段的比例,讓已取得研究生錄取通知書的學生參加畢業論文的內容,使其能盡早的對科研過程有所了解,從而更好的進行研究生階段的學習。
將工程應用與指導教師的科研相結合,以科研項目為支撐,將實際工程項目融入畢業設計,真題真做,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以及應用科學理論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
4 結論
結合目前高校畢業設計教學質量的現狀,著手社會需求,本文探討了以市場導向和學生簽約行業為主要依據,科學合理的對畢業設計進行改革的幾點措施。
為了更好的開展畢業設計指導工作,指導教師應該在每年畢業設計開始之前了解近5年畢業生就業動向,明確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實際社會需求的動態,從而構建適應市場需求的畢業設計參考資料庫、學生選題庫。確立畢業設計選題庫后,由于更新后的畢業設計題目和以往相比會具有綜合性,僅憑一個指導教師或許會限制學生的創新思維及設計能力,因此也可以建立指導教師小組,進行分工。形成有指導計劃和實施團隊的適應新選題的畢業設計指導方法。也可充分利用在校碩士生的力量,將本科生和研究生有機結合,將本科生深入到科學研究氛圍中。總之,為了向社會輸送更好的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人才,應從就業為導向不斷的調整畢業設計內容及畢業設計指導方法。
【關鍵詞】應用;專業英語;教學模式;策略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
隨著我國建筑市場逐步邁向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具備專業知識和英語應用技能的復合型應用人才已成為科技時代的必然要求。在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領域,不可避免接觸英語文獻資料。因此,能夠直接及時獲取專業信息,掌握專業發展動態已成為今天工程技術人員和科研人員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然而,專業英語的教學長期處于一種營養不良的狀態。為此,文章結合教學實踐,著重分析建環專業英語教學改革現狀和策略應對分析。
一、建環專業英語的教學任務及重要性
專業英語是涉及專業領域知識的英語教學課程,是繼大學英語課和專業基礎課之后的教學補充,是培養學生具有較高的專業文獻閱讀能力和一定的翻譯能力,并且具有撰寫英語文摘的能力,能用英語進行學術交流,最終能以英語為工具,獲取所需專業信息的重要工具。建環專業英語是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而設置的專業主干必修課程。教育部《大學英語教學大綱》明確規定,“專業英語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以英語為工具,獲取專業所需要的重要信息”。通過專業英語教學,力求使學生能熟練應用建環領域的專業英語技能,掌握相應的英語專業術語,能夠讀懂與專業相關的英文科技文獻,能從技術性手冊中快速查找所需信息,能夠閱讀和翻譯本專業英文原版文獻資料。
二、建環專業英語教學的現狀
(一)教學定位不明確,對專業英語的重視程度不足
正確的定位教學目標,是合理的開展教學活動的基本前提,長期以來普遍對專業英語認識不明、重視不夠。一方面,學校教學定位不明確。認為工科院校的專業英語僅僅是一種工具,學生只需要在大學英語的基礎上掌握一定數量的專業詞匯。另一方面,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專業英語學習沒有量化的等級考試標準,學習缺乏主動性、積極性,教學質量難以提高。
(二)缺乏優秀的教材,教學內容與實際應用脫節
目前專業英語教材內容簡單陳舊,難度深淺不一,在編排結構上沒有語法、特殊句型、典型表達以及翻譯技巧、科技論文寫作等方面內容的講解,很難與教學實際情況相結合。建環專業英語教材主要有兩類:一類是“課本式”教材,即專業課本的英文對照本,理論性強且缺乏新意。另一類是“文獻式”教材,主要是從英文文摘、報刊和書籍等搜索來的文章片段或科普讀物,難以承擔傳播先進知識的重要使命。
(三)教學方式沿襲“三單”模式,教學效果不理想
目前專業英語的教學基本沿襲傳統的“三單”模式,即教學行為的單向性、教學形式的單調性以及教學內容的單一性。體現在兩個方面:在教學理念上,多側重閱讀+翻譯的教學模式,對于實用的口語交際能力以及建筑領域內應用文寫作能力的培養,則顯得十分薄弱;在教學方法上,以“填鴨式”為主導的方法多強調模仿、重現和機械記憶,最終導致的結果是學生修完課程后學到的是“啞巴”專業英語,學生的英語思維始終處于休眠狀態,教授的內容局限于課本,學生喪失了學習興趣和自信心。
(四)專業英語學習難度大,學生學習興趣淡薄
在專業英語課程中,學習內容有著濃厚的專業色彩,文章的格式和風格不像大學英語教材中那么生動有趣,學生很難適應由基礎英語到專業英語學習思路的轉變。專業英語課程中所涉及的理論知識往往超前與專業課程,學生的專業知識不足嚴重影響學生對英文專業文獻內容的準確理解。專業英語有其特定的句型特點,長難句晦澀難懂,專業詞匯紛繁復雜,容易令初學者感到困難。
三、建環專業英語的教學特點及策略分析
(一)專業英語的教學特點
1.詞匯理解
建環領域的專業詞匯涉及范圍廣,專業細化,有其獨特的構詞特點,主要體現在:第一,詞義精準。多用生僻詞匯力求準確的表達專業方面的確切涵義,例如:hydrostatic(流體靜力學的),total normal emittance(全波長法向發射率),centrifugal refrigeration units(離心式制冷機組);第二,詞性中性化。專業英語詞匯注重全面客觀的描述事物,沒有“轉喻”、“轉義”的文學性修辭功能;第三,復合詞及縮略詞較多。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英語構詞方式采用大量復合、派生、縮略等方法,例如:trial-and-error(反復試驗),air-side(空氣側),TVOC =tot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
2.句子翻譯及語義表達
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英語多采用正式文體的科技說明文,語句邏輯性強,信息量大,語法結構復雜,從句繁多,變化靈活,主要體現在:第一,名詞化結構突出。例如:Archimedes first discovered the principle of displacement of water by solid body (阿基米德最先發現固體排水的原理);第二,廣泛使用被動結構。專業英語科技文章常隱蔽主語以強調客觀準確,例如:Pumps below the tower should be designed for an adequate net positive suction pressure(比冷卻塔低的水泵應具有足夠的凈正吸入壓力);第三,復雜長句較多。專業英語充分體現英語形合語言的特點,常用復雜長句表達。
(二)專業英語教學策略分析
基于上述專業英語的語言特性,建環專業英語是英語語言在建筑環境專業領域的表達,強調與專業緊密聯系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因此,在教學策略上應逐漸向應用型轉變,不僅僅是公共英語+術語詞匯的簡單疊加,更應注重是英語技能在專業領域的應用實踐。
四、結束語
總之,專業英語的教學擔負著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增長專業技能的重要使命。隨著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國際化進程的迅速發展,掌握國際通用語言,既有理論基礎又能面向實際的外向型、應用型人才已成為新時期專業發展的必然需求。正確認識專業英語的教學特點,全面分析系統化的專業英語教學現狀和策略應對,對培養國際化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丁雙紅,張學輝.理工科專業英語教學特點及改革意見[J].理工高教研究,2004,23(2):114-115.
[2]教育部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工作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本)[M].上海:上海外語教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任達,張季超.土木工程專業英語教學發展策略的商榷[J].高等建筑教育,2004,13(1):75-77.
關鍵詞:校企合作;應用本科院校;實踐教學;培養模式
作者簡介:劉麗瑩(1983-),女,河北平泉人,重慶科技學院建筑工程學院,講師;余曉平(1973-),女,四川自貢人,重慶科技學院建筑工程學院,副教授。(重慶 401331)
基金項目:本文系重慶市教育委員會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項目編號:112087)、重慶科技學院教育教學改革資助項目(項目編號:201127)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19-0139-02
應用本科院校為適應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著力培養基礎扎實、動手能力強、適應面寬的應用型人才。校企合作是目前此類高校探索的一條發展之路。劉尚蔚對工科院校產學研合作模式進行了探索和實踐,提出了“生產實踐—科研創新—共同發展的合作模式,取得了企業、高校、科研的三贏效果。[1]易洪雷、薛元、張彩云等基于校企合作的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思路,提出了“以產學研結合為基礎,企業技術中心為合作平臺,建立校企全面合作聯盟”的實習基地運行模式,實踐中效果良好。[2]鄧書輝、楊忠國等針對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以下簡稱建環專業)提出了訂單式的實踐教育培養模式,并對教學過程和效果做了相應的分析。[3]張琇等探討在生物工程專業將科研項目研究融入到實驗、實習、畢業論文等教學活動中,構建以科研促進實踐教學質量的模式。[4]
本文以建環專業人才培養為例,針對目前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對校企合作下的實踐教學模式進行探討和實踐,可以為建環及相關專業工程應用人才的培養提供參考。
一、教學現狀及存在問題
2012年教育部新頒布的本科專業目錄中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其任務是以建筑為主要對象,在充分利用自然能的基礎上,采用人工環境與能源利用工程技術創造適合人類生活與工作的舒適、健康、節能、環保的建筑環境和滿足產品生產與科學實驗要求的工藝環境,以及特殊應用領域的人工環境。[5]重慶科技學院將建環專業本科教育定位在應用型工程高級技術創新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養上,在人才培養上更應重視應用和實踐教學,實踐教學環節主要有實習、實驗和設計三類。
1.實習類實踐課程
實習類課程包含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認識實習在第一學期,為期2周,學生現場參觀暖通空調、制冷與燃氣系統,了解建筑設備與系統在工業、民用建筑中的應用情況,明確就業方向。生產實習在修完主要專業基礎課和相關專業課之后的第六學期末,為期5周,如利用暑假,可延長至近3個月,采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在實習過程中,學生多以工程師和施工隊長助手的身份參加工程施工和現場管理等工作。通過實習,培養學生工程意識,鞏固課堂所學理論知識,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組織紀律觀念。畢業實習在第八學期,為期4周,學生重點選擇與畢業設計(或論文)有關的內容進行畢業實習,著重培養學生的工程活動能力、與人共事協調配合能力,以及工程技術人員的社會責任。
實習類實踐課程的問題主要存在于生產實習環節,主要問題是:實習單位聯系較難,面對有限的實習單位,學生挑選的機會少,部分學生選擇不十分對口的實習單位以及實習內容,使得實習內容的深度和廣度難于控制。學生主要采用投遞實習簡歷、親戚朋友介紹、指導教師推薦等3種方式聯系實習單位,實習單位聯系難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出于人身安全責任考慮,部分企業拒絕接收實習生,部分即使接收實習生的企業,也只安排其從事簡單的文案工作,不能進入施工現場,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工程素質不能得到良好的培養。二是出于商業信息安全考慮,企業擔心內部資料因實習生而泄露,部分企業表示若與企業簽訂就業合同便可接收實習生。三是出于企業盈利角度考慮,認為培養實習生付出的人力物力大于實習生為其帶來的收益。
2.實驗類實踐課程
實驗類課程主要包含課內單項實驗和集中實驗。課內單項實驗是穿插在理論課內、為了加深學生對某個或者幾個知識點的理解而進行的實驗。集中實驗是一個融設計性、綜合性、實踐性為一體的實踐教學環節,為期3周。讓學生在校內實習基地獨立完成綜合實驗項目的圖紙設計、實驗調試、數據采集和數據分析,應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以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和能力。建環專業具有很強的工程性,專業實驗往往涉及對某個系統如空調、通風、制冷系統的認識,系統是有生命的,其實驗應具有可調適性、綜合性、創新性和啟發性。
目前存在的問題有:一是部分實驗設備自動化程度高。學生4~5人一組,按照實驗規程操縱設備按鈕即可完成實驗,往往忽略了對實驗設備本身和實驗原理的掌握,實驗缺乏創新性和可調性,學生普遍存在動手不動腦的現象。二是學生實驗主動性不強。學生僅把利用實驗設備完成實驗看作獲得學分的唯一途徑,實驗缺乏探索精神、惰性大。
3.設計類實踐課程
設計類課程主要包含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論文),要求學生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獨立地完成一項工程設計,解決與之相關的各種問題,熟悉相關設計規范、手冊、標準圖以及工程實踐中常用的方法,其具有實踐性、綜合性強的顯著特點。目前存在的問題:
(1)設計題目相似性大。教師安排多人采用同一相近題目,例如,設計題目同為“辦公建筑的空調系統設計”,僅將設計地點定為北京、上海、武漢等不同城市。這會導致部分學生借用同組同學的設計說明“模板”,更改數據而完成自己的設計,出現設計前后矛盾、方案選取不當等重要錯誤。另外,題目相似不利于學生在設計中擴展專業領域的知識。
(2)設計題目難度難于控制。每位教師所給出的題目的難度不一,有失公平,難于挖掘學生潛力和能力。
(3)教師工程實踐能力不足。目前,新進青年教師普遍學歷高,工程實踐能力較弱,給出的設計題目中涉及對實際工程或者新行業規范理解和分析的內容較少,在設計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設計手冊或者教材中的設計步驟計算,但涉及到與工程規范相關的方案、參數、設備的選取,學生往往不知所措,教師也不能結合當前專業發展、實際工程案例、工程規范給予學生良好的指導。
二、校企合作的實踐教學
校企合作的目的是互惠互利,共同發展。學校為企業提供智力支持(培訓企業員工、接受企業委托的項目研究、聯合申報科研項目等),企業參與學校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培養優秀的應用型人才。針對前文所述實踐教學環節中存在的問題,結合重慶科技學院教學實踐,分析三種校企合作下實踐教學模式。
1.就業驅動的學工交替模式
高校與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學生的理論課程在學校完成,實習和設計類的實踐教學環節在企業中完成,理論知識在企業實習中得到深化和升華。企業需要實習生的目的:其一,人才儲備;其二,人力雇傭。高校派出實習生的目的:學生在企業完成實踐教學環節。下面舉例說明:重慶科技學院與深圳建筑科學研究院建立了合作關系,2009級9名本科生與企業簽訂實習協議,進行為期兩個月的生產實習。9名學生被分別派至設計組、檢測組、模擬組,每名學生由一名指導教師指導。設計組主要從事空調和給排水系統設計工作;檢測組到工程現場進行節能檢測,并協助教師完成檢測報告;模擬組利用軟件進行流場、噪聲、光環境模擬,協助教師完成評價報告。實習效果評價方法為:指導教師在月末評價實習生的工作情況,企業根據評語和工作量給予學生一定的生活補助;實習結束返校后,校內指導教師組織學生答辯,給予相應的實習分數和學分。實習的整個過程,學生遵守企業的規章制度,規范了學生的工作行為;同時,學生接觸實際工程項目,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實踐能力,縮短了畢業后就業融入企業的時間。近幾年來,重慶科技學院與美的空調設備有限公司、重慶海潤建筑節能有限公司等單位建立了類似的合作關系,且每年都有實習生在畢業后進入企業工作。此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生產實習存在的問題。
2.共建共享實驗室模式
設備廠家或者科研院所與高校共建共享實驗室:高校提供實驗室場地,雙方或者企業提供實驗設備,雙方提供人員參與實驗室建設。所建實驗室一方面用于設備廠家的設備展示、產品研發或者科研院所的科研實驗等,另一方面用于開展學生的創新性、系統性實驗。例如,重慶科技學院與美的空調設備有限公司重慶分公司共建了美的實操實驗室,實驗室位于建環實驗中心,重慶科技學院提供150平米場地,美的公司出資設計和安裝實驗設備(美的產品),空氣能熱水機,風冷熱泵,直流變頻空調,中央空調,多聯機等,設備、管路、閥門等附件一應俱全。實驗室投入使用后,企業利用其向客戶宣傳產品,對員工進行入職培訓;重慶科技學院利用共建實驗室開設實驗課,如集中實驗周可開出綜合創新實驗項目20多個,如建筑設備運行能效監測、熱舒適性實驗、房間氣流組織實驗等。利用實際設備和系統進行的實驗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實驗興趣,實驗設計的靈活性有益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同時學生對空調設備和系統有了更形象、更深刻的認識,為后續的畢業設計打基礎。此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
3.外聘研究員模式
企業與高校教師簽訂外聘研究員協議,以簡單的方式確定了企業與高校之間的合作關系,規定兩者之間責任和義務。企業定期向教師公布研究課題,教師根據自身的研究方向和背景自愿選擇課題進行研究,解決企業面臨的科學技術問題,提供智力支持。例如,重慶科技學院多名教師與重慶海潤建筑節能技術研究院(開展公建節能,通風技術產品,地源熱泵等項目研究)簽訂外聘研究員協議,研究院從自身的產品和項目出發,擬定科研課題,定期向教師公布,教師根據自身的科研特長選擇感興趣的課題進行研究,雙向選擇后簽訂協議。此過程中,通過教師的科研解決了企業的技術難題,教師在科學研究和實踐中提升了自身的工程素質和科研能力,教師可以在研究項目中選取題目,設定為學生的畢業設計或者論文選題,完成課題的同時完成了畢業設計或者論文環節的實踐教學的指導工作。此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設計教學存在的問題。
三、小結
本文基于校企合作提出了三種實踐教學模式——“就業驅動的學工交替”、“共建實驗室”、“外聘研究員”,以建環專業為例的實踐分析中可以看出,這三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應用本科院校學生在實驗、實習、設計等教學環節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同時三種實踐教學模式可操作性強,權責易分,易于實現雙贏,教學效果良好。但是,三種模式還未能完全發揮校企的合作潛力,在今后的研究和實踐中將繼續提升校企合作的深度,擴展校企合作的廣度。
參考文獻:
[1]劉尚蔚.工科院校產學研合作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2011,27(2):157-159.
[2]易洪雷,薛元,張彩云,等.基于校企合作聯盟模式的校外實習基地建設[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8(4):139-142.
[3]鄧書輝,楊忠國.建環專業“訂單式”實踐教學培養模式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2010,(30):137-138.
關鍵詞:公選課;教學實踐;探討
作者簡介:馮偉(1977-),女,安徽宿州人,中國礦業大學力學與建筑工程學院,副教授,中國礦業大學力學與建筑工程學院博士研究生;黃建恩(1970-),男,山東臨沂人,中國礦業大學力學與建筑工程學院,副教授,中國礦業大學力學與建筑工程學院博士研究生。
(江蘇 徐州 221116)
基金項目:本文系中國礦業大學2010年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項目(項目編號:201008)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31-0111-02
通識教育最早起源于美國,其目的在于拓寬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素質、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不管是人文、社會與自然科學,主要探索的本質內涵是人類精神的自由、心靈的滿足、生命的尊嚴、生活的價值、資源的善用、宇宙的和諧等。”[1]在當前快速發展的中國高等教育界,通識教育理念被借鑒并得到大力推廣。但由于各種因素影響,高校很難自主設計通識教育公共必修課,因此,通識教育公共選修課成為高校實施通識教育的重要方式。通識教育公共選修課面向全校各個專業學生開設,涉及的知識領域廣、課程多樣、內容豐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選擇。因此,能滿足學生廣泛的興趣需求,對拓寬知識面、開闊眼界、促進個性發展、提高綜合素質等方面具有必修課無法替代的作用。筆者四年來一直在教學第一線從事通識教育公共選修課“人居環境與通風”的教學工作,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對一些教學問題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討并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
一、明確教學目標與定位
人居環境是人類工作勞動、生活居住、休息游樂和社會交往的空間場所。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室內大量新型建筑材料、裝潢材料、家用電器設備以及清潔劑、殺蟲劑、除臭劑等日用化學品被廣泛使用,室內空氣污染物的種類和來源日益增多。同時,采暖、空調設備的逐漸普及和建筑節能的發展使得建筑物的密閉程度提高,通風換氣量減少,室內空氣污染物濃度進一步增大,加劇了室內空氣污染程度,室內空氣污染已成為對公眾健康危害最大的五種環境因素之一。要解決室內空氣環境問題,除了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和采取有效的凈化措施以外,加強環境保護教育,樹立環境保護意識也是重要舉措之一,這也正是開設“人居環境與通風”課程的目的。
高校公選課設置必須定位準確,需要將學生自身發展需求、學校人才培養目標和辦學理念三者相結合來定位。[2]由于公選課的選課學生來自全校理、工、文、管等不同學科領域,課程基礎差異較大,學習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有一定差別,因此,學生的學習重點并不是要求掌握人居環境的構成要素、作用原理及改善措施和技術,而是使學生了解人居環境污染的產生、發展、現狀和趨勢,增強環境保護的意識。
人居環境問題涉及面非常廣,在很多產業都不同程度存在影響人居環境質量的問題。那么對于這些專業的學生來講,“人居環境與通風”課程的學習,將使他們今后在自己的工作領域內有意識地減少和避免對環境的污染,并且盡可能地采取不污染環境的工藝和方法。高校培養出來的學生走上工作崗位之后,大多會在不同行業或部門成為不同層次的決策者和管理者。另外,這些學生若干年后也會為人父母,他們自身的環境意識也會直接影響下一代的觀念。[3]因此,樹立環境保護意識,端正環境保護態度,具備解決環境問題的基本知識成為“人居環境與通風”公選課教學的核心目標,依據目標對課程進行合理的定位,為課程教學內容體系的構建奠定基礎。
二、構建教學內容體系
當前,中國礦業大學(以下簡稱“我校”)公選課“人居環境與通風”為32學時,2學分。由于人居環境的范疇非常廣泛,不可能在課內一一講到,因此,在教學內容安排上基于教學目標和定位,側重于建筑環境與建筑通風。選取“地球繞日運動規律,太陽輻射,建筑物的配置和外形與日照的關系,室外氣候要素”作為第一章的內容;選取“室內空氣污染物的種類、來源、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及治理措施”作為第二章的內容;選取“建筑圍護結構的熱濕傳遞和冷熱負荷,人體對熱濕環境的反應”作為第三、四章的內容;選取“建筑光環境和建筑聲環境的基本知識”作為第五、六章的內容;選取“建筑通風系統的構成、原理和措施”等有關知識作為第七章的內容。
作為一門面向全校各專業學生,以知識普及為重點的公選課,在教學內容的難度上要適當降低,知識面上要增加寬度。根據學生特點修正教學內容,提高教學的實用性。例如,在講述第二章的內容時,并不要求學生掌握污染治理的機理、技術方法和裝置,而是要向學生介紹導致室內空氣污染的成因,要讓學生認識到不當的裝修材料、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不正確的日常處理辦法會加劇室內空氣的污染,使學生理解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簡便的措施減少和減弱污染。再比如,講述建筑熱濕環境負荷時,不是向學生傳授負荷的計算方法和過程,而是讓學生知曉哪些因素會導致建筑負荷增大,今后在學習和工作中可以從自身考慮采取哪些辦法降低能耗,實現節能和環保。
教學過程中,以實際發生的室內空氣污染事件、建筑火災事件,如“軍團菌病”事件、幼兒白血病發病率上升、克拉瑪依劇院大火等作為題材,并輔助相關的視頻錄像資料,從直觀易懂的角度幫助學生學習理解內容,拓寬學生的視野和思路。把國內外建筑環境與通風方面的最新研究進展和相應實例引入課堂,進一步充實、更新和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
三、改進教學方式和方法
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互動的過程,由于公選課學生的來源、知識背景不同,公選課的課時少、標準低,學生容易輕視,上課熱情不高。怎樣讓學生參與到教與學的過程中并融入其中,激發熱情,提高興趣和樂趣,是公選課授課教師在教學實踐與探索中面臨的問題。筆者經過四年的公選課教學實踐,深刻體會到在公選課教學活動中多種教學方式的結合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當前,多媒體技術已廣泛應用于高校的教學活動中,多媒體技術具有傳統黑板授課所不具有的一些優勢。但在利用幻燈片時,如果有過多的文字,會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注意力不能集中,身體感到疲憊,容易失去學習興趣。因此,在使用多媒體技術時,授課教師要多投入一些時間和精力,廣泛搜羅相關素材,以大量生動形象的圖片、動畫和視頻內容充實課件,圖文并茂,提高直觀性和生動性,使學生樂于接受、了解和掌握。視頻的一次連續播放時間也要合理控制,不宜過長,以15分鐘左右為好。例如,在講述人居環境的發展歷程時,通過世界各地,不同年代、不同國家、不同地域特色的有關建筑的圖片,直觀地反應出人居環境的發展過程和現狀,相比于傳統的單純的文字介紹更具說服力和感染力。再比如,講到建筑通風內容時,以知名的英國BRE綠色環境樓為案例,將其有關的視頻資料播放給學生,并在播放過程中加以講解,使復雜抽象的原理變得生動、形象且易于理解,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學問越辯越明,在教學過程中,開展中小型討論活動也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式。利用15~20分鐘的時間,就學生們普遍比較關心的、與課程內容相關的問題展開討論。例如,在講述“采暖、空調等熱濕環境調節方式”內容時,就環境的改善與因采用人工調節方法而對環境構成的臭氧層破壞、全球氣候變暖等危害的關系進行討論,分析因果和利弊,加深學生對這一問題的理解。在“人體對熱濕環境的反應”這一章,安排討論,由學生根據自己的真實感受,從性別、年齡、著裝、肌肉活動強度、周圍環境、心理等因素來了解人體的熱平衡,更好地理解這部分內容。對于課堂討論提出的一些不同的見解或分歧,要求學生課后到圖書館或者上網查閱相關文獻和報道,加深課堂討論內容的消化和理解。
四、改革考核方式
課程以課程論文結合平時成績作為考核方式。平時成績占30%~40%,具體根據學生的課堂出勤情況、課堂討論表現等方面綜合確定。對平時缺勤或遲到次數較多的學生及時了解情況并進行教導,隨時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避免學生厭學情緒的產生。課程論文成績占60%~70%,要求學生圍繞課程內容,從建筑熱濕環境、人體對熱濕環境的反應、建筑聲環境和光環境、建筑通風等方面選擇某一主題內容,通過文獻查閱、檢索和上網搜集資料進行分析和論述。論述要求具有一定的深度,內容要較為豐富和充實,字數要達到3000漢字以上。學生根據授課教師要求的統一的文本格式對論文進行編排,編排質量作為成績評定的一個方面。四年的教學實踐總結發現,課程論文的撰寫,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拓展了學生在人居環境與通風領域的知識面,并初步掌握了論文撰寫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對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創新能力和寫作能力具有很大的幫助。
通識公選課教學相對于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教學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通過教學活動中師生的參與和共同努力,教學目標與定位的明確、教學內容體系的更新和完善、教學方法及考核方式的改進,可以不斷使學生開闊思路,拓寬視野,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使學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成為人居環境品質改善和提高的倡導者和踐行者。
參考文獻:
[1]黃坤錦.大學通識教育的基本理念和課程規劃[J].北京大學教育論壇,2006,(3):31.
2012年,教育部下發《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提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轉觀念,立標準,調結構,促改革、強保障”15字政策措施。高校工程類專業學生應滿足實用性與工程性的要求,在工作中能較好地應用專業知識解決工程中存在的問題,具備工程師基本素養。畢業設計(論文)是培養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學生進行知識創新的主要途徑,是實現教學、科研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訓練過程,是學生畢業及學位資格認定的重要依據;同時也是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中學分比重最大的、最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能綜合反映高等工程教育教學質量與水平。根據《工程教育認證標準》要求,畢業設計(論文)選題要結合本專業的工程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和協作精神,以及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畢業設計(論文)的指導和考核要求有企業或行業專家參與。
畢業設計(論文)作為綜合實踐教學環節,包含畢業設計和畢業論文兩種類型。從筆者調查的情況來看,80%以上學生選擇做工程設計。根據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以下簡稱建環專業)規范[1],專業工程方案與施工設計的主要實踐單元和知識技能點包含:掌握綜合工程方案設計的方法;掌握建筑負荷計算、設備選型、輸配管路設計、能源供給量等的計算方法;熟悉工程圖紙正確表達工程設計的方法;熟悉工程設計規范、標準、設計手冊的使用方法,能夠進行方案論證選定,并做出運行調節方案。
針對畢業設計環節各高校建環專業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教學改革研究。丁云飛等[2]提出畢業設計環節應該有效利用社會資源,變校內工程設計為校外工程設計模式,或模擬設計院場景進行多專業綜合畢業設計,并以不同類型的重點工程為依托,在設計的不同階段邀請工程行業專家講授設計過程和設計方法,強化設計理念,以達到強化學生工程能力培養的目的。周義德等[3]針對“如何滿足‘一人一題’的要求”和“畢業設計如何與當今技術的發展相結合”等問題進行了探索,尋求有效提升畢業設計教學質量的途徑。趙海謙等[4]從六個方面探索建環專業畢業設計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重視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李俊梅等[5]從專業內涵出發,探討了在系統設?過程的各個階段如何培養學生的節能意識,幫助學生建立建筑節能工程理念。張健[6]探索在畢業設計階段采用情景模擬教學法,提高學生主動思考問題的能力、應變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強化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創新思維的能力,以適應社會的需要。謝東等[7]針對當前暖通空調領域存在的問題,總結出“一題多方案、一方案一人,多方案比較”畢業設計新的指導方法。
本文在相關文獻研究的基礎上,根據專業規范要求和工程教育認證標準,針對筆者所在學校畢業設計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對學生工程能力培養不足的問題,尤其是對近年來暴露出的典型問題進行系統反思,從畢業設計全過程教學管理角度,探索基于工程能力培養目標,提高建環專業畢業設計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可供相近專業參考。
一、 典型問題分析
(一)指導教師隊伍建設滯后,教師工程教育能力不足
隨著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學生數量迅速增加,生師比普遍較高,按“一人一題”要求教師的指導工作量繁重,教育教學資源不足。從擬定畢業設計選題到畢業設計答辯工作結束,畢業設計指導工作周期長,任務重,而且指導教師往往還同時承擔了其他課程的教學任務和科研任務,能實際投入畢業設計指導的時間有限。此外,多數年輕教師雖有注冊公用設備工程師資格,但缺少足夠的工程實踐現場鍛煉經歷,對多樣化的畢業設計題目指導能力明顯不足。
(二)工程設計計算內容雷同,工程創新意識不足
雖然畢業設計題目不同,選用建筑也不同,但設計內容多數套用往屆模板,系統方案雷同,缺少對工程領域新技術、新設備和新方案的應用。比如,公共建筑的暖通空調設計,對空調方案學生只會就全空氣與空氣―水系統方案進行簡單比較,設計內容限于夏季定風量工況,對冬季和過渡季節缺少分析說明;風管設計只考慮空調送風管路,對新風、回風與排風不作說明;冷熱源方案只會傳統的電動制冷+熱水鍋爐,或采用冷熱同源的直燃式溴化鋰機組、風冷熱泵機組,很少結合建筑功能和使用特性進行冷熱源配置,鮮見采用可再生能源方案。這表明學生專業知識面過窄,對專業前沿技術缺乏了解,工程創新意識不足。
(三)設計說明文件缺乏分析,工程應用能力提升不足
畢業設計過程中,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不強,方法和手段單一,文獻查閱能力不足,缺乏團隊協作精神和工程系統觀念。建筑環境與建筑能源系統設計方案很少提供施工說明與運行調控策略,僅僅限于典型工況設計和設備選型計算,對設備與建筑如何協調、冷暖設備容量在部分負荷下如何調控、管網輸配動力裝置如何調節等缺乏系統分析。大多學生雖能套用設計手冊和應用工程設計軟件,但對參數取值依據和計算結果的合理性不能進行有針對性的說明,不會用簡練的文字和評價指標表達設計內容的合理性。學生最終能完成設計計算說明書,但對設計的優缺點認識不足,缺少團隊訓練,不能合理評價自己的設計成果;學生能采用專業繪圖軟件,但對如何應用平面圖、系統圖、剖面圖和大樣圖等綜合表達設計意圖缺乏整體認識,設計說明依據不充分。總之,學生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明顯不足。
(四)就業壓力下學生畢業設計投入精力不足,崗位責任意識不強
畢業設計選題和任務書一般在第七學期下達,實際實施大都安排在第八學期。而這一階段,許多學生忙于找工作,畢業設計被迫為就業讓步,學生對畢業設計投入精力不足。有些用人單位還要求已簽約的學生提前上崗,致使學生無暇顧及自己的畢業設計。一些學生主觀上對畢業設計的重要意義缺乏認識,降低對自身的要求,認為能順利通過答辯就行,有的甚至敷衍抄襲,尤其是圖紙照抄的現象非常普遍。多數學生崗位意識不強,缺乏工程責任意識。
(五)缺乏畢業設計過程質量控制措施,工程質量意識不足
目前,畢業設計指導主要以每周一次集中輔導與分散答疑相結合的方式為主,但集中輔導時間較短,指導教師對學生實際獨立完成情況的了解不充分,僅根據所提交成果質量進行評分,缺少有效的檢查手段,對學生畢業設計過程督促檢查不嚴,導致部分學生蒙混過關。階段設計成果沒有量化考核標準,過程質量難以控制,不同指導教師評分標準存在較大差異。此外,學校對畢業設計指導教師工作評價重量輕質,按學生人數計算學時量,對指導過程及教學質量缺乏有效評價機制和獎懲制度。
二、 基于工程能力培養的畢業設計過程管理途徑
隨著學科交叉的發展,以及學生跨專業就業的情況越來越多,建環專業畢業學生可以從事設計、施工、監理工作,也可以從事制冷空調設備研發、制造、工程造價咨詢、物業設備管理等工作。這就要求學生專業知識面寬,基礎功底深厚,具備再學習能力[8]。在畢業設計教學環節,應培養學生掌握一般的工程應用原理,以“問題導向”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更應注重授人以 “漁”,教會學生如何將所學工程知識應用到工程項目中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工程問題。這就需要完善畢業設計指導實施細則和制定畢業設計成果質量標準,規范指導教師和學生行為,確保畢業設計教學質量,以達到工程教育的培養目標要求。
根據上述畢業設計環節存在的典型問題及其原因,結合筆者所在專業的實踐情況,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畢業設計全過程教學質量管理。
(一)利用校企合作平臺資源,加強畢業設計指導教師隊伍建設
建環專業職業崗位要求的工程素質是綜合素質,其中,專業技術知識素質要求學生能全方位了解建筑環境營造和建筑能源設備使用過程,熟悉建筑能源系統的能耗特性,掌握室內環境調控和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的基本理論和方法,熟悉建筑環境與能源工程管理方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專業標準和現行規范。校內外指導教師首先要具備相應的知識和技能,具備相應工程設計經歷,并懂得如何指導學生達成畢業設計教學目標,才能確保畢業設計的教學質量。
學校通過與多家企業共建工程實踐教育中心,企業提供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崗位,學校邀請企業專家到校授課和參與畢業設計環節指導。比如,重慶科技學院與重慶盛世新興格力電器銷售有限公司共建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同時與格力電器銷售旗下的十幾家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專業教師可到企業進行工程鍛煉,提升教師的工程教育能力;同時,學生結合實習崗位進行畢業設計選題,并邀請企業暖通專家參與畢業設計過程指導,參與畢業設計答辯,按工程設計標準與規范要求對學生畢業設計成果進行評價等。這就形成了畢業設計指導教師的“雙師型”隊伍,有利于促進畢業設計教學環節的教師工程教育能力持續提升。
(二)從源頭抓好畢業設計選題申報、任務書和開題報告的組織管理
畢業設計全過程包括畢業設計選題、任務書下達、外文翻譯和開題報告、畢業設計計算說明與繪圖、成果提交與畢業答辯等五個階段,每一個階段實施情況都直接影響學生工程能力的培養質量。
應從源頭質量控制抓好選題申報、任務書下達和開題報告的審核工作。選題申報要確保每個題目所涉及的設計項目對象和范圍要明確,避免同一項目簡單更換地點重復申報;任務書所涉及內容應符合畢業設計教學要求,具有先修課程基礎,體現綜合性與應用性,對設計成果的數量和形式要明確,同一專業的設計深度要求應一致,不能超出學生能力范圍。
好的開題報告,是畢業設計的良好開端,可以訓練學生結合實際項目進行系統方案設計和設備選型,進一步熟悉設計任務和要求,為后續設計計算和繪圖奠定基礎。畢業設計的開題報告不同于畢業論文,應結合選題和任務書中的實際項目,做建筑環境或建筑能源系統的方案設計論證說明,同一項目不同設計范圍的學生要確保系統方案有一定差異性,避免學生開題報告內容空洞、概念堆砌,從而避免后續設計內容因采用相同方案而互相抄襲。在畢業設計初期,指導教師引導學生查閱專業標準、規范和設計手冊,結合實際項目提出不同的系統方案,繪制系統方案草圖,讓每個學生結合自己的項目實際進行初步設計與論證。組織學生開展方案設計大討論,并在小組討論中發言,充分認識方案設計的可行性與合理性,最后形成文字說明,作為開題報告的主體內容。尤其是針對團隊課題,開題報告要組織集中開題,明確學生的分工與設計范圍,指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所做方案的合理性、口頭和文字交流表達能力進行實時評價,幫助學生建立工程設計規范意識和團隊協作意識,形成工程設計系統方案比較的初步能力。
(三)抓過程質量控制,建立畢業設計成果分級評分標準
在開題方案設計基礎上,畢業設計的具體內容包括負荷計算、空氣處理過程計算與設備選型、房間氣流組織計算與風口選型、空?庥肜淙人?管路布置與水力計算、冷熱源機房系統設計計算等。針對不同類型的建筑項目、設計參數和指標取值、系統方案類型和設備管路布置方式等,可成立畢業設計指導教師教學團隊,共同制定專業的畢業設計指導實施細則,同時確定畢業設計成果的質量分級評分標準。以負荷計算為例,實施細則應明確負荷計算所采取的方法,根據設計要求明確計算內容深度,若施工圖設計階段要求房間冷負荷應逐時計算,典型工況設計指標作為設備容量配置的依據;若需要制定全年運行調控策略或冷熱源采用了可再生能源技術,還應進行全年動態負荷計算。對負荷計算結果的分析說明,應明確要求對負荷構成特性、日變化特性和全年冷熱負荷指標進行比較分析,結合建筑類型和主要房間功能說明負荷指標的合理性。對設計內容的完成數量和質量,實施細則應給出必須完成項、選擇完成項和特色加分項,并在任務書下達時充分說明,使學生從一開始就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努力方向,形成結果倒逼的工程評價思維。
建立畢業設計成果質量評分標準,按不同階段的設計內容提煉知識點,對應不同知識點說明其對工程設計能力培養的支撐作用,將學生的工程能力培養程度分為不滿足、基本滿足、較滿足、滿足和優秀五個等級,細化評分標準。按學生階段提交成果對工程能力培養的達成度進行等級評分,有利于指導教師客觀、公正地評價學生,及時反饋階段評價結果,促進學生對畢業設計過程質量的重視,有利于加強對學生和指導教師的過程管理,形成工程質量標準意識。
(四)協調學業與就業關系,注重學生工程文化素質培養
當前,高等教育發展成大眾化教育,應用型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矛盾尤為突出。一方面,用人單位對高校工科畢業生的實踐能力和操作水平要求越來越高;另一方面,隨著高校的擴招,地方高校受地域和教育資源的限制,學生就業壓力越來越大。通過提高畢業設計教學質量,規范學生畢業設計期間的行為,協調好畢業設計與就業的關系,確保學生有效投入畢業設計的時間,促進畢業生更好就業。畢業設計的選題與過程指導盡量考慮學生的就業取向,根據未來可能的崗位工作內容來開展畢業設計,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能更快適應崗位工作要求。學生申請校外畢業設計應滿足專?I對口,并有明確的校外指導老師,否則,學生應在校內教師指導下完成畢業設計內容。
由于建筑工程涉及主體利益、風險與責任的分配等問題,這就要求學生能初步分析工程設計結果應用可能帶來的社會、經濟和環境方面的風險,會進行技術經濟綜合比較,將設備及系統的初投資與運行費用結合用戶需求進行綜合考慮,進行系統決策和理性思考。因此,在畢業設計階段加強培養學生的工程文化素養,建立職業使命感和責任心尤為重要。指導教師專題案例教學,可邀請行業專家到校授課,讓學生更好地將畢業設計內容與未來工作崗位職責相聯系,全面分析不同的設計方案對工程應用帶來的影響。通過工程文化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工程價值觀,使建環專業工程人才具備相應的人文精神和情懷,才能在將來的職業崗位上擔當綠色能源工程師的使命。
(五)利用互聯網+畢業設計進行教學管理,加強學生的規則意識
隨著教育現代化程度的越來越高,計算機和網絡在大學教育中已經普及。針對大學生信息時代下的學習特點,合理利用智能手機和互聯網平臺開展畢業設計教學管理已成為可能。互聯網教育模式的本質就是在師生分離的情況下,借助于互聯網信息技術開展新型的教育教學模式,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而教師則成為整個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現有的雨課堂、課堂派等微信平臺和今目標等網絡免費共享平臺,可以實現手機與計算機信息共享。
在畢業設計期間,指導教師可以利用這些網絡平臺進行教學過程管理,實現考勤點名和設計進度控制,布置階段任務。學生通過公眾平臺在規定時間內提交指定部分內容,共享項目資源;同時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開展網絡討論,讓同學們分享階段設計成果,交流學習經驗;對學生提交的成果可以進行,教師可以實時掌握每個學生每天畢業設計進展情況。這樣,手機、筆記本電腦與網絡不僅不會干擾學習,反而是必需的學習工具與途徑。這種教學方式和途徑,既能激發學生熱情,也有利于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習慣,按時完成各階段設計任務,避免畢業設計前松后緊、復制抄襲等現象,遵守網絡規則,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工作習慣和規則意識。
關鍵詞:建筑設計;生態策略;融入
中圖分類號:TU972文章標識碼:A
一、建筑設計中將生態策略融入的設計方案
1、生態建筑的設計構造
設計構造方面,就是要將建筑系統當中的能量,以及物質的循環方面有效利用。在建筑的外表面中,要分析熱效率存在于圍護結構中的作用。要合理完善的對不同形式可以選取的再生能源有效利用,所最終形成的能源開發系統要具備一定的綜合性,要和建筑中的配套能源相符。細致處理建筑的生活垃圾,保持生態建筑的完美性[1]。
2、生態建筑中的規劃設計
規劃設計的階段,要以多角度、全方面的方式去分析所生成的問題,要將人們對環境的理解,和現階段的實際情況有效的融合,才能夠進行設計和規劃。要將設計基礎定制為生態,然后在進行生態規劃以及整體規劃,對土地的利用情況要合理,對生態、經濟以及社會的關系要有效協調[2]。對建筑的小氣候問題要得以改善,將自然與人類結為一體才是最終的目標。
3、建設生態建筑的方案設計
對于建筑而言,專業的設計人員要當作成一個較為微型的系統,在設計建筑方案時,要全方面的對自然能源以及自然資源有所利用,要將建筑局部的小氣候良好營造,使用過程中的空間可變性以及功能靈活性,要合理加大。想要將生態建筑的設計方面趨向于成功,就要將能源利用以及地域的氣候影響問題,妥善分析。
二、多學科綜合性要在設計過程中有所突破
1、自然生態環境要建立
所謂自然的生態系統,就是由許多不同的生物鏈以及復雜的生態環境,所結合的平衡生物系統。因為自然的生態系統,在一定程度上是屬于既整體又繁雜的系統,所以自然態的系統一定會具備功能和結果,對資源和自然環境的合理利用,能夠將生態環境的合理保護實現,并且還能夠對生態平衡的相應目標有所維護[3]。
2、綠化設計要加強
城市中發展過程的潮流就是綠化設計,要良好選擇城市植物,植物能夠調節人類心理活動、具有優質形象。調節空氣成分、殺菌、凈化空氣以及放氧的功效。在社會科學的不斷發展,城市的綠化率已經被迅速的提升,建筑的建設時,要提倡使用綠化的方式,讓室內的氣候和溫度得到調節。
3、解決城市資源緊缺問題
現階段的城市基本上在土地方面較為緊缺,那么就要通過幾方面來對其改善。其中可以在建筑的高度上解決,也可以將建筑轉移到城郊處發展。城市的發展在不斷的進步,高層的建筑逐漸增多,隨之產生的問題也不斷加大。那么地下空間也成為了發展的趨勢。(1)能源和資源的節約。目前城市的破壞性越發嚴重,對環境的保護成為了節約型的必經道路。在地下空間可以蓄熱,并且還能夠隔音。功效十分突出;(2)對土地資源有所節省。在地下空間開展建筑的建設,一方面能夠讓土壤的破壞得到減少,環境污染方面減輕的損壞,另一方面在地面上的住宅數量有所減輕,在生活服務以及交通生產方面,以及社會活動上也不會受到干擾。
4、循環利用物質能量
不同資源被人們大力開發,所帶來的后果則是物質的短缺,在房屋的設計方面要將利用能源問題嚴格關注,具體可以采用的方法為:(1)間接利用太陽能,可以變為生物能的循環,這樣的綠化方式能夠讓環境得到美化;(2)直接對自然能有所利用,可以讓自然能衍變為人類所能使用的生活動力。
三、建筑設計階段生態型建筑的設計方案
1、建筑環境在設計方面要以建筑舒適為重點
社會經濟在不斷的發展,人類的需求也在不斷的提升,在建筑的要求上要將健康建筑有所發展。設計建筑的時候,要采用人工手段和自然條件有效融合的方式,將健康、舒適的生活環境有效建立。
2、節地、節能和節水要充分體現
所謂節能就是對綠色能源的使用,要使用一些可再生的能源,例如:地熱能、太陽能以及風能等,優化配置常規能源是必須要做的。同時節水方面更是不能夠缺少的過程,具體的措施可以將污水處理再利用以及雨水收集的系統在室外設立。設計的全過程一方面要把水的保護措施以及利用方面做完善,另一方面還要將水資源的利用系統以及排水系統做好[4]。此外,節地方面也要有所突破,規劃的合理性是必須要求的,要采取較為科學的建筑體系,將使用功能有所改善,讓土地資源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得到節約。
3、對不同的地理條件合理利用
在選擇建筑地理方面,是建筑施工時對污染降低的制約條件。并且就能源消耗問題而言,也是最佳的方式。建筑在進行選址的過程中,要盡可量對原生態系統進行保護,要和諧的與周邊的環境結為一體,控制住沉積物以及腐蝕物,把原有的地貌滲透在實際的施工和設計中,不要對不相關的地形進行開采[5]。在我國,對于建房選址方面是比較重視的,座北朝南、背山面水是基本上的要求,可想而知,生態思想在早期就開始實行。
4、生態植物要適當選擇
生態植物的選擇在生態建筑中尤為重要,在大自然的范疇中,植物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是最為核心的物質和材料。選擇生態植物的過程中,基本上要將本地的鄉土植物作為首要植物,要引用一些在觀賞價值上以及適應性上都要居于首位的植物[6]。建筑小區中在種植和設置結構的時候,是生態建設中最為重要的指標,植物要布置合理,要最大程度上做到自然生態的布局,要進行花草、喬木、灌木的搭配。
四、結語
根據以上的論述,建筑行業的發展狀況是生態建筑所制約的。在最近幾年,在建筑設計中生態策略不斷的得到提升,讓建筑施工成本有所降低,并且加大了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生態建筑的設計對生態平衡有著很大的促進,讓可持續發展得以實現。那么,一定要在建筑設計中把生態策略有效的融入進去。
參考文獻:
[1] Ali.Namazian,Armin.Mehdipour.Identity Architecture, Louise Kahn[A].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ities,Society and Culture(ICHSC2012)[C]. 2012
[2] Hafsa. Ramzi,Maysaa. Muffeq.Structure as a Tool of Achieving Human Scale in the Islamic Architecture[A]. Planetary Scientific Research Center Conference Proceedings Volume 24[C]. 2012
[3] 羅玲玲,李家坤.建筑學專業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理論探討和實踐[A]. 國際創造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 2004
[4] 侯萬文,孫博興,王軍軍.養豬種菜一體舍建筑設計及其評價[A]. 2003北京國際養豬研討會暨展覽會論文集[C]. 2003
關鍵詞:建筑電氣與智能化;教學能力;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45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6)03-0146-02
智能建筑于上世紀90年代在我國興起,被稱為發展極快的新興產業,智能建筑發展速度之快導致高質量專業技術人才的匱乏,教育部于2005年批準設立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隨著行業發展的迅猛,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發展也很快,但由于專業創辦歷史不長,有此專業的高校也不是很多,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師資隊伍建設方面還需要深入探索[1]。
1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特點
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是在智能建筑快速發展與社會需求急速上升的基礎上發展起來,專業以土木建筑為背景,以建筑物為載體,研究建筑物內電能的傳輸、分配、轉換、控制、利用,以及建筑物內信息的接收、傳輸、處理、利用,是涉及多個學科的專業。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涉及的專業知識較多。本專業使智能化融入到建筑當中,使節能融入到建筑環境當中,既涉及強電又涉及弱電,既涉及軟件又涉及硬件。因此,涉及專業知識既包括建筑領域的建筑、結構、水、暖、電、管理等,也包括信息控制領域。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專業。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畢業的學生從事建筑電氣及其智能化相關領域的工程設計、安裝施工、運行管理、產品開發、調試等,應具備較強的工程實踐應用能力。因此,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教師應具有較廣泛的知識體系和與時俱進的工程實踐經歷。
2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教師現狀
2.1對口專業教師來源少
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是年輕的專業,沒有本專業的碩士博士畢業生,高校引入教師的一項強制要求便是碩士以上學歷,所以引入青年教師大多學習的是控制專業或者電氣工程等相關的專業,沒有土木建筑專業背景,新進教師需要較大力度熟悉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技能。但大多數博士碩士引進之后,抱著原有專業不放,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的建設當中,造成教師專業偏離現象。
2.2為評職將方向無關聯的教學科研一起抓,精力有限,不利于教學進步
目前大多數院校評職考核標準都是科研量化,教研量化,主要看的數量和質量,參加項目的難度級別等,大多數教師對建筑電氣智能化這個專業處于熟悉階段,所以很難在此專業發表出有見地的高水平論文,但評職心切,急于求成,往往還是在熟識的研究領域發論文,搞科研。以追求快速的論文、項目產出率,很難靜下心來專注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不利于專業的發展,使院校的專業發展速度滯后于社會專業的發展速度,
2.3實踐能力不強
當前,大多數高校建筑電氣與智能化的專業教師都是從各高校畢業后直接進入學校承擔教學任務,毫無工程實踐經驗。近些年高校專業教師的引進首要看重的是學歷學位,若是本科生、研究生畢業參加工作,剛開始的幾年,也是了解專業最具激情的幾年,除了滿足教學工作量,最重要的任務便是繼續深造,取得更高的學歷學位,而且繼續深造的專業一定不是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往往都是相關專業,一邊教學一邊學習,專業教師根本無暇顧及實踐環節。即使博士生引進,也是直接進入教學,沒有本專業的實踐經驗。而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本身就是應用型的專業,培養應用型人才,實踐環節極為重要。
3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教師隊伍建設措施
3.1從量化考核方面作出調整,加強教師專業意識
在職稱評聘上應根據教師從事專業的特點進行考核,不應該一概而論。從事像建筑電氣與智能化這樣的應用型專業的教師,在考核時,可略放低科研門檻標準,提高教學能力,實踐能力的考核,把教學工作量,教學效果,實踐經驗轉化為科研工作量,這樣專業教師更加注重專業知識的積累和實踐能力的鍛煉,促進教學,促進專業發展。使專業教師踏踏實實、全身心地投入到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的建設上來。
3.2提高實踐教學能力
應用型專業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尤為重要,可派專業教師到施工單位、設計單位掛職鍛煉。學校應積極提供便利條件,如企業掛職期間無需完成教學工作量,期間從事的工作可折合成相應的教學工作量,確保教師完成教學工作指標,踏踏實實從事實踐工作,了解最新行業發展現狀,確保所授知識的實時性和實效性。
3.3從設計院、施工單位引入具有工程實踐背景的專兼職教師,帶動學校教師發展
在人才引進方面,對于建筑電氣與智能化這樣的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專業,不必過多強調學歷學位,具有豐富工程實踐經驗的企業人員即使學歷偏低也可優先引入,可主要考察他們在實踐中的工程業績,考察他們的工程技術職稱。引入的工程技術人員沒有教學經驗,所以應該先對他們進行教師培訓,使其具備教師的素質,即可承擔實踐教學,也可承擔理論教學。
3.4增強校企合作
增強校企合作,既可在企業建立實踐教學基地,有可請企業資深技術專家到高校講座。建筑電氣與智能化發展迅猛,請具有豐富經驗的企業人員到院校講座,可使教師和學生了解行業現狀,了解行業發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使教學和科研具有實效性。在企業建立實踐教學基地是促進實踐教學的最有效辦法,也是高校實現產學研相結合的有效途徑,但是大多數企業單位不愿接收大學生進入企業實習,大學生沒有實踐經驗,進入企業首要培訓,投入很多資金和精力后學生可以獨立工作了,但是基本也就返校了,并不能給企業帶來很大的利益,所以大多企業是不愿意接收學生實習的。這就需要學校方面進行溝通,也需要政府針對學生到企業實習,給予企業響應的獎勵優惠政策,以促進校企合作,推動產學研結合的順利展開。
4結論
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作為一個應用型的發展極快的專業,需要專業教師既具有豐富的理論教學經驗,也應具有與時俱進的實踐教學經驗。教師的發展應提高自我發展意識,既應考慮理論知識的積累,又注重實踐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何波,馮增喜,于軍琪.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建設與實踐[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1(3):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