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2 15:05:0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人文地理教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參與者:蘇靜靜 何慧蓮 周玉嬋 黃翰玲 唐文華等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高中課程改革的推進,高中地理教學正面臨著新的挑戰。對于教師而言,需要考慮如何把握教材的深度和廣度,如何對教材的知識進行處理和整合,針對新教材中明顯增加的學習活動量,如何有效地組織教學,等等。這些問題或來源于學生的質疑,或來源于教師的反思。對于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這些問題,教師多采用撰寫教學日志或教學反思的方式進行記錄。當前,國內外對教學日志和教學反思的研究已經比較成熟,但教師的教學日志和教學反思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為它僅限于教師個人的思考或者幾個人的交流,并不是一個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如何開發教師的集體智慧,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并通過一定的平臺實現資源共享,這是我坊開展“中學地理教學探究問題卡片累積機制”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的意義
建立中學地理教學探究問題卡片累積機制是一種新型的教師之間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的合作學習方式。每個工作坊成員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以及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在分析、歸納的基礎上提出有待研討的問題,并圍繞這個問題展開討論,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案,從眾多的方案中得出大家認為最有效的解決辦法,經教學實踐檢驗,形成“問題卡片”,在累積成“卡片庫”后,形成“校本教研超市”,工作坊通過網絡平臺,實現資源共享。教師通過對“地理教學問題卡片累積機制”的研究,增強了教育科研意識;教師從學生的學習過程和自身的教學實踐中發現有價值的問題,激發創新活力,找到更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式。此外,教師們在研討和交流的過程中,相互學習和交流,更加明確了解決問題的思路和預期的教學目標,這對教師的成長,尤其是新教師的快速成長具有積極的意義。
三、“中學地理教學探究問題卡片”的模板
傳統的卡片用來記錄各種資料,方便分類檢索。我坊主要通過制作電子版的“問題卡片”模板,設計出“中學地理教學探究問題卡片”的電子模板,并在工作坊這一平臺上進行交流討論,進而完善“問題卡片”的模板,提高教學的效率。(“問題卡片”模板如下所示)
“中學地理教學探究問題卡片”模板
探究問題:城市化過程中的問題及其解決途徑
教案設計:劉敏紅 班級:高二(4)班
1.常規教法:講授式教學法。教師講授課文內容,同時展示相關的圖片,讓學生結合平時的觀察,提高對城市化進程中出現的環境問題的認識,并進行歸納總結。這種傳統的教法,容易導致學生在課堂上出現打哈欠、開小差等情況,教學效果一般。
大多數學生對城市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都具備一定的感性認識,我打算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為學生創造主動學習的環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主動交流。因此,我采用了小組合作、匯報交流的方法開展教學,力圖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變“課堂”為“學堂”,變“講師”為“導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參與學習的意識。
2.創新教法嘗試。在教學準備階段,我先將教材內容分為“環境污染”“居住條件差”“就業困難”“看城市發展”4個板塊。課前,由各個小組的學生認領相應的學習板塊;小組成員有的負責設計腳本,有的負責查閱資料,有的負責電腦設計。我要求各個小組通過攝影、上網、查閱報刊書籍、繪畫創作等方式完成“我眼中的梧州”研究主題的圖片收集。在收集圖片的過程中,學生要明白城市在發展過程中會“有得有失”,因此,要從不同角度收集城市發展過程的圖片和資料。
3.小組交流匯報。各小組展示本組所收集到的圖片,介紹在收集圖片過程中的收獲和感受,闡述城市化進程中出現的兩面性觀點。
教師歸納總結各個小組的觀點。①正面作用:城市化的發展促進了經濟發展、科技發達、社會進步和社會文明,這是城市化的主流。②負面作用:在城市化進程中會出現一系列的經濟問題、社會問題、環境問題。
4.學生自由討論。針對城市化進程中所出現的負面影響展開討論,列舉城市化進程中產生的問題,找出解決的途徑。
(1)產生的問題。①環境質量下降;②交通擁擠,居住條件差;③就業困難,失業人數增多;等等。
(2)解決的途徑。①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條件;②保護和治理城市環境;③建設衛星城市,開發新區;等等。
5.調查研究。根據上述問題或自己感興趣的主題,組建探究小組,針對問題或主題進行深入具體的調查研究。
參考課題:①探討市區排污企業布局;②近年來梧州市區改善“市容市貌”取得的成效;③學校周圍噪聲污染對學生學習的影響;④企業“三廢”回收、處理和利用的情況;⑤城市垃圾處理;⑥城市“乞討部落”調查;⑦城市交通擁擠現象產生的原因與解決途徑;⑧當前應屆畢業生就業形勢的調查。
要求:小組制訂具體的實施方案,內容包括以下七點。①課題的提出;②調查的途徑和方法;③調查的思路;④實施調查;⑤撰寫論文;⑥小組展示研究成果;⑦集體評價。
6.點評。在本課學習中,將教學內容建立在學生開展社會調查的基礎上,以學生的發現和感興趣的問題為主線,引導學生通過調查、討論、再調查、再討論的方式,不斷地將學習內容引向深入,體現了新課程背景下的研究性學習方式,形成了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
四、建立“中學地理教學探究問題卡片累積機制”的途徑
我們認為,教師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過程就是教師深度思考與反思的過程。實施教學問題累積機制,有利于挖掘教師的創新能力,促進教學的改革和創新。我坊要求每個成員結合教材、教法與學法,每天至少提出1個具有研究價值或感到困惑的教學問題,同時提出一個解決方案;每周利用教研組活動時間或每月利用學科教研活動時間,組織教師共同討論。假如成員們聚在一起討論之后,確實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我們會邀請區課題組的有關專家針對相關問題,以報告、講座及對話商榷的形式進行解答。在地理教學中,結合建立教學問題累積機制的要求,我坊形成了制作中學地理教學探究問題卡片的累積方式。我們的研究主要通過以下幾種途徑來實現:
1.問卷調查。傳統的問卷調查主要以書面提問的方式進行資料的收集,即調查者就調查項目編制成列表式或表格式,分發或郵寄給有關人員回答,然后進行回收、整理、統計、研究。我們的問卷調查基本以網絡調查的方式進行,同時以工作坊為平臺,先在工作坊成員中征集問題,然后圍繞問題進行討論并制作成調查問卷,最后將調查問卷分發給師生,從而收集熱點問題和難點問題,為建立“問題卡片”提供素材。
2.同課異構。我們認為,同課異構是在新課改形勢下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師專業素質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方式,它分別由不同的教師執教同一主題的教學內容,讓每一位教師參與聽課、評課。通過這種教研方式,可以發現哪種教學更有效,更能促進學生的學習,還可以針對上一回的教學過程,品味其得失,剖析其不足,并對這些教學細節進行重新設計并使之變得更完善。通過“同課異構”,為形成“中學地理教學探究問題卡片”提供了實踐素材。比如,教學七年級地理《日本的工業分布》一課,工作坊成員周玉嬋、彭榕君分別設計了“中學人文地理課堂導學策略”。周玉嬋老師在設計“課堂導學策略”時,請學生扮演小商人,根據自己的想法和投資眼光到日本選址辦廠,要求學生在日本地圖上標注出廠址,并說明選址的理由。這樣的導學策略能讓學生較快地掌握日本地理區位的優勢,充分理解日本工業分布的規律、特點及原因,對開拓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問題、運用知識聯系實際的能力具有重要意義。而彭榕君老師在設計“課堂導學策略”時,則讓學生調查商店里的電器柜,統計由日本進口的家用電器、商標品牌或日本汽車品牌等,從現實生活的經歷和體驗出發,分析日本工業發展的特點及其地理分布特點、原因,將“地理在身邊”這一主題貫穿教學的始終,以活動的形式開展教學,提高了學生的讀圖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全球意識、環境意識。兩位老師設計的“中學人文地理課堂導學策略”,在培養學生能力方面各有側重,通過“同課異構”的方式,我們結合兩位老師的教學認為,周玉嬋老師的導學設計更適合于思維能力較強的學生學習,而彭榕君老師的導學設計更適合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學習。這對我們進行“中學地理教學探究問題卡片”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案例。
3.片段教學。所謂片段教學,是相對于一節完整的課堂教學而言的。一般來說,截取某節課的部分內容進行教學,時間大致在十分鐘。也就是說,片段教學只是教學實施過程中的一個斷面,執教者通過完成指定的教學任務,表現自己的教學思想、教學能力和教學基本功。片段教學與完整的課堂教學不同,前者是局部的、虛擬的,功用是教研或評價。片段教學不受時間和場地的限制,人數可多可少,時間可長可短,能夠體現教師對某個教學問題的獨到見解,方便教師之間進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