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1 16:26:2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本科體育畢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畢業論文(設計)規范要求
畢業論文(設計)包括以下內容(按順序):封面、中文內容摘要與關鍵詞、英文摘要與關鍵詞、目錄、正文、注釋、參考文獻、致謝、附錄。其中“注釋”與“附錄”視具體情況安排,其余為必備項目。
1、封面:封面由文頭、論文(設計)題目、作者、系別、專業、學號、指導教師等組成。
論文(設計)題目應簡潔、明確、有概括性,字數不宜超過20個字。如果有副標題,則緊挨正標題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號。
2、中文內容摘要與關鍵詞:內容摘要是對論文(設計)內容的概括性描述和觀點綜述,字數在300--350字。關鍵詞是從論文(設計)標題、內容提要或正文中提取的、能表現論文(設計)主題的、具有實質意義的詞語,通常為3—5個,最多不超過7個。
3、英文內容摘要與關鍵詞:英文內容摘要(Abstract)和關鍵詞(key words)由中文內容提要和關鍵詞翻譯而成。
4、目錄:列出論文(設計)正文的一、二級標題名稱及對應頁碼,附錄、參考文獻、致謝等對應頁碼。
5、正文:正文是論文(設計)的主體部分,是對研究工作的詳細表述,該部分要運用研究方法,分析問題、論證觀點,盡量反映出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學術水平。正文字數不少于8000字,原則上要有外文文獻的中文翻譯,字數一般不少于2000字。正文的各個章節或部分應以若干層級標題來標識。
6、注釋:對名詞術語的解釋或對引文出處的說明。注釋采用腳注形式。
7、參考文獻:參考文獻指作者在畢業論文(設計)工作中所參考的文獻,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結果的比較等,是畢業論文(設計)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也是作者對他人知識成果的承認和尊重。畢業論文(設計)的引用文獻必須在文中引用處體現出來,并按順序編號。引用文獻應按文中引用出現的順序列全。
8、致謝:通常以簡短的文字,對工作過程中曾給自己以直接幫助的人員,表示自己的謝意。
9、附錄:附屬于正文、對正文起補充說明作用的信息材料,可以是文字、表格、圖形、圖像等形式。
二、畢業論文(設計)結構格式標準
(一)紙型及頁邊距
畢業論文(設計)一律采用國際標準A4紙(297mm x210mm)打印。頁面分文區與白邊區兩部分,所有文字、圖形、其他符號只能出現在圖文區內。白邊區的尺寸(頁邊距)為:天頭(上)20mm,地腳(下)15mm,訂口(左)20mm,翻口(右)15mm ,單面打印。
(二)版式與用字
文字圖形一律從左至右橫寫橫排。文字一律通欄編輯。使用規范的簡化漢字。
(三)論文(設計)各部分的編排式樣及字體字號論文(設計)標題:
1、封面:采用教務處規定的統一格式。
2、中文內容摘要及關鍵詞:另起頁,“中文內容摘要”用3號黑體加粗,頂部居中;下空一行為內容,用小4號宋體,每段起首空兩格,回行頂格。摘要內容下另起行打印[關鍵詞]三字,關鍵詞三字用4號黑體,內容用小4號宋體;關鍵詞通常不超過7個,詞間空一格。
3、英文內容摘要及關鍵詞:另起頁,“英文內容摘要”用“Abstract”, 3號加粗,頂部居中;下空一行為內容,用小4號字,標點符號用英文形式。摘要內容下另起行打印[Key Words],用4號黑體,內容用小4號字。推薦使用Arial體。內容同中文內容摘要。
4、目錄:另起頁,“目錄”二字用3號黑體加粗,頂部居中;下空一行為章、節、小節及其開始頁碼,一級標題采用小4號宋體,二級標題5號宋體。頁碼放在行末,目錄內容和頁碼之間用虛線連接。
5、正文文字:另起頁,論文(設計)題目用3號黑體加粗,頂部居中;下空一行為正文內容,正文文字一般用小4號宋體,每段起首空兩格,回行頂格,“行距”固定值22磅。
正文文中標題用阿拉伯數字標明:
一級標題:標題序號為“1”,采用4號黑體,獨占行,末尾不加標點;
二級標題:標題序號為“1.1”,與正文字體字號相同,獨占行,末尾不加標點符號;
三級以下標題:三、四、五級標題序號分別為“1.1.1”、“⑴”和“①”,與正文字體字號相同,可根據標題的長短確定是否獨占行。若獨占行,則末尾不使用標點;否則,標題后必須加句號。每級標題的下一級標題應各自連續編號。
6、注釋:正文中加注之處右上角加數碼,形式為“①”或“⑴”,同時在正文后空兩行頂格排印[注釋]二字,用4號黑體。另起行用小4號宋體排印內容,內容序號以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頁排序,編排方式同參考文獻。
7、參考文獻:另起頁,[參考文獻]用3號黑體加粗,頂部居中。參考文獻的著錄應執行GB7714-87《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及《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范》規定,采用順序編碼制,在引文處按論文(設計)中引用文獻出現的先后以阿拉伯數字連續編碼,序號置于方括號內。一種文獻在同一文中被反復引用者,用同一序號標示,需表明引文具體出處的,可在序號后加圓括號注明頁碼或章、節、篇名,字體用小4宋體。
文后參考文獻的著錄項目要齊全,其排列順序以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后為準;序號左頂格,用阿拉伯數字加方括號標示;每一條目的最后均以實心點結束。
參考文獻的著錄格式和示例如下:
(l)專著 著錄格式:[序號] 編著者.書名[M].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頁碼.
例:[1] 黃輔周,呂乾正,等.排球[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1.24-27.
注:初版書不標注版本,頁碼是可選項。
(2) 期刊 著錄格式:[序號] 作者.題目[J].刊名,年,卷(期):頁碼.
例:[1] 張紹禮.體育技術課實施“技術分類與目標導向教學”的構思 [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0,21(2):10-13.
[2] Moustafa G H.Interaction of axisymmetric Supersonic twin jets[J].AIAA J, 1995,33(5):871~875
注:外文期刊的刊名可用簡稱;請注意標注文章的年、卷、期、頁,不要遺漏。
(3) 學位論文(設計) 著錄格式:[序號]作者.題目[D].地點:單位,年.
(4) 論文(設計)集,會議錄 著錄格式:[序號]主要責任者.題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5)論文(設計)集中析出的文獻 著錄格式:[序號]作者.題目[A].見:主編.論文(設計)集名[C].論文(設計)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頁碼.
(6)科技報告 著錄格式:[序號]作者.題名[R].報告題名及編號,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7)國際、國家標準,行業規范 著錄格式:[序號]標準編號,標準名稱[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8)專利 著錄格式:[序號]設計人.專利題名[P].專利國別:專利號,公告日
(9)電子文獻 著錄格式: 作者.電子文獻題名[電子文獻及載體類型標識].電子文獻網址. 年-月-日. 文獻作者3名以內的全部列出;3名以上則列出前3名,后加"等"(英文加"et al").
(10) 其他未定義文獻類型 著錄格式:[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8、致謝:另起頁,“致謝”三字用3號黑體加粗,頂部居中,下空一行為內容,用小4號宋體字。
9、附錄:另起頁,頂格排印[附錄]二字,用4號黑體加粗,另起行寫標題,用3號黑體加粗,內容編排參考論文(設計)正文要求。
(四)表格
正文或附錄中的表格一般包括表頭和表體兩部分,編排的基本要求為:
表頭:表頭包括表號、標題和計量單位,用5號黑體,在表體上方與表格線等寬度編排。其中,表號居左,格式為“表1”,全文表格連續編號;標題居中,格式為“××表”;計量單位居右,參考格式為:“計量單位:元”。
表體:表體采用“三(橫)線表” ,必要時可加輔助(橫)線,不留豎線和斜線,上下端線一律使用粗實線(1.5磅),其余表線用細實線(0.5磅),表的左右兩段不應封口(即沒有左右邊線)。表中數碼文字一律使用5號宋字。表格中的文字要注意上下居中與對齊,數碼位數應對齊。表格的內容切忌與圖和文字的內容重復。
(五)圖
圖的插入方式為上下環繞,左右居中。文章中的圖應統一編號并加圖名,格式為“圖1 ××圖”,用5號黑體在圖的下方居中編排。圖中文字、符號、縱橫坐標標目用小5號字;標目采用國家標準的物理量(英文斜體)和單位符號(英文正體)的比表示,如c/molL-1。制圖要求:半欄圖寬≤7cm,通欄圖寬≤16cm;圖中曲線粗細應相當于5號宋體字的豎畫,坐標線的粗細相當于5號宋體字的橫畫;
(六)公式
文中的公式書寫應在文中另起一行,居中編排,有編號的公式略靠左排,公式的編號加圓括號,放在公式右邊行末,公式和編號之間不加虛線。公式后應注明編號,該編號按章順序編排,編號形式為“⑴”。公式下面有說明時,應頂格書寫。較長的公式可轉行編排,在加、減、乘、除號或等號處換行,這些符號應出現在行首。公式的編排應使用公式編輯器。
(七)數字
文中的數字,除部分結構層次序數詞、詞組、慣用詞、縮略語、具有修辭色彩語句中作為詞素的數字、模糊數字必須使用漢字外,其他應使用阿拉伯數字。同一文中,數字的表示方法應前后一致。
(八)標點符號
文中的標點符號應正確使用,忌誤用、混用,中英文標點符號應區分開。
(九)計量單位
除特殊需要,論文(設計)中的計量單位應使用法定計量單位。
(十)頁碼
全文排印連續頁碼,單面印時頁碼位于右下角;雙面印時,單頁碼位于右下角,雙頁碼位于左下角。
(十一)印刷與裝訂
論文(設計)一律用A4紙打印,單、雙面均可,推薦雙面印制。文稿一律左側裝訂。
三、其它要求:
1、全文內的各章、各節內的標題及段落格式(含頂格或縮進)要一致;
2、全文內各章的體例要一致,例如,各章(節、目)是否有“導語”;
3、時間表示:使用“2004年6月”,不能使用“04年6月”或“2004.6”;
>> 高校本科畢業論文質量問題及對策 地方高校本科畢業論文現狀及質量提高策略 省屬高校本科畢業論文(設計)選題現狀及對策分析 基于提高高校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若干思考 民族地區地方高校本科畢業論文質量提高初探 衡量高校本科畢業論文(設計)質量標準的研究 高校本科畢業論文設計的教學現狀與對策研究 高校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教學管理系統的開發及應用 工科院校本科畢業論文存在問題及對策淺析 工科院校本科畢業論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 體育院校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管理的研究 地方院校本科畢業論文質量問題探討 提高農業類院校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探討 提高應用型高校工科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思考 本科畢業論文的現狀分析及對策 芻議如何提高本科畢業論文的質量 如何提高本科畢業論文質量 淺議如何提高本科畢業論文質量 如何提高園藝本科畢業論文質量 提高本科畢業論文(設計)質量的思考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4][5][10]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6]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EB/OL].(2004-07-13).[2013-04-08].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論文摘要本文適應我國東北地區的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的方案進行了研究與實踐,擬培養出適合我國東北的區社會體育專業人才,促進東北地區社會體育的發展。
1研究方法與對象
(1)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運用調查法和文獻資料法。
(2)研究對象。是主要以吉林省的長春地區、吉林地區、白城地區為研究對象。
2結果與分析
2.1東北地區社會體育專業辦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對吉林省的各主要地區進行實際調查,各高校專業辦學規模有了迅速的發展,雖然辦學規模達到快速發展階段,但是,我國的社會體育專業教育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還沒有形成自己特有的辦學特色和辦學體系,適應我國東北地區體育發展需要的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
2.2社會體育專業教育內容的總體框架
(1)教育內容的構成。根據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本專業的教育內容包括普通教育、綜合教育和專業教育三部分。由本專業的教育內容形成相應的知識體系,包括普通教育知識體系、綜合教育知識體系和專業教育知識體系。(2)學分、學時修讀要求。建議本專業學士學位的修讀總學分原則上位160-180學分。教育內容的學分比例見學分分配比例表,各類課程內容學時為2560-2880學時(可按16-18學時/學分計算,本規范以16學時/學分計算)。WwW.133229.coM
2.3專業教育內容的知識體系
(1)專業教育內容的知識體系的框架。本專業教育內容的知識體系由專業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專業實踐構成?;A知識包括體育科學基礎知識、社會體育基礎知識與技能;專業知識主要由健身與休閑運動指導、健身與休閑俱樂部管理和體育社會工作等知識構成;專業實踐由社會調查、專業實踐設計、專業見習、專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等構成。
(2)專業教育內容的知識體系的基本內容。根據東北地區社會體育專業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要求,本規范對專業教育內容知識體系中的不同知識領域做出相應的界定教育內容的設計如下:①基礎知識:體育人文社會學、運動人體科學、運動技能、相關學科。②專業知識:健身與休閑運動指導、健身與休閑俱樂部經營管理、體育社會工作等。③專業實踐:社會體育實踐:社會調查、專業實踐設計、專業見習/專業實習、畢業論文。
2.4專業教育內容的課程體系
按照本專業的知識(技能)領域要求,東北地區根據地區特色構建課程體系。專業課程體系包括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方向課程、專業選修課程、實踐教學環節和畢業論文。
(1)專業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是社會體育專業的學科基礎課程,屬于必修課程,是專業教育內容的基礎知識,為專業方向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
專業基礎課程及知識單元概括:課程名稱:體育學概論、社會體育概論、體育社會學、社會體育活動的組織與管理、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體育保健學、體育心理學、體育科研方法、體能訓練、社會體育基本運動項目。
基本要求:社會體育專業基礎課程應按照上述內容設置。社會體育基本運動項目應在健身類基本運動項目和球類運動項目中各選一項,每個項目課程建議2個學分。
(2)專業方向課程。專業方向課程重點突出與本專業相關的知識與技能的培養,是專業教育內容的專業知識,使學生具備較強的專業知識、技能以及應用操作能力。
專業方向課程及知識單元:專業方向課程(下轉第192頁)(上接第179頁)屬于專業必修課程,主要偏重于社會體育領域中的專業知識和工作技能。專業方向課程內容的涉及領域比較廣泛,考慮到東北地區不同地區存在的較大差異性,以及社會體育發展狀況的不平衡。本規范設置健身與娛樂運動指導、健身與休閑俱樂部經營管理、體育社會工作三個專業方向課程模塊,建議修讀學分為25-30。
專業方向課程及知識單元基本要求:在設置專業方向課程根據培養方向規格的要求,以某一方向課程為主進行設置,也可以適當兼顧其他方向課程,形成本方向的專業必修課程。
(3)專業選修課程:專業選修課程主要突出與本專業相關聯的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是專業必修課程內容的拓展與補充,使學生具備較寬的適應面和較強的適應能力。專業選修課程分為限制性選修課程和任意選修課程。建議修讀學分:35-45,限制性選修課程約20學分,任意選修課程約25學分。
(4)實踐教學內容及體系。
社會調查:在第一學期安排不少于1周的時間進行社會調查。使學生深入實地了解社會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了解社會體育發展情況、公共體育場館經營狀況、街道或社區體育開展情況、各類體育健身俱樂部的運作機制與市場發展前景。完成一份社會調查報告。以優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評定成績。
在第二學年安排不少于2周的專業見習。為學生提供接觸社會體育企事業單位的機會,了解社會體育所涉及的各類工作崗位的情況。見習期間記錄見習日志,完成一份見習報告,以優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評定成績。
專業實踐設計:在第三學期安排不少于2周的專業實踐設計。專業實踐設計包括健身技術指導、體育營銷與管理策劃、全民健身活動推廣、體育中介服務等內容。主要的目的是為專業知識和技能提供應用機會,為專業實習奠定基礎。建議學生結合專業學習的方向,最少選擇一項內容,設計一份完整的策劃書和計劃書,通過一定的實踐,最終形成一份為專業實踐設計報告。以優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評定成績。
專業實習:在第四學期安排不少于10周的專業實習,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合理地安排專業實習崗位,實習崗位主要是管理崗位、技術指導崗位、銷售崗位等。實習期間記錄實習日志,完成一份實習報告。以優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評定成績。
畢業論文:在第四學年安排畢業論文撰寫及答辯。根據學生的選題配備指導老師,并通過論文答辯。以優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評定成績。
3結論
隨著東北地區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保障體系逐漸健全和完善,社會體育的生活化主要體現在公益性和社區、單位福利型持續發展、準經營型大幅度增長、商業經營型逐步發展。因此,在此現狀下,在高校建立一套社會體育專業的教育內容和知識體系,來培養符合東北地區需求的社會體育專業人才,促進東北地區社會體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2004年制定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試行)》.
【關鍵詞】運動康復專業 核心課程 人才培養 目標定位
前言
我國的康復醫學教育興起于上世紀80年代,主要以醫學院校開設相關專業為主,培養目標是康復醫師?目前,我國康復醫師的培養已初具規模,但臨床上執行治療方案的康復治療師的培養卻發展緩慢?為了滿足社會需要,全國部分高校開設了運動康復專業,希望為社會提供更多更專業的人才?本次研究的重點在于探索運動康復專業的培養目標和核心課程的設置,希望為我國運動康復專業的建設和科學發展提供參考依據?
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本次研究的問卷調查對象由兩類人群組成?一類是來自開設運動康復專業的北京體育大學、武漢體育學院、廣州體育學院等10所體育院校以及天津醫科大學、玉林師范學院、內蒙古科技大學等3所醫學及師范類院校的相關專業負責人,共計26人;另一類是來自西京醫院康復科(西安體育學院運動康復專業實習基地)、陜西康復醫院康復科、陜西省兵器工業部521醫院康復科等5所醫院的康復科主任和教授,共計12人?
2.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了三種方法。第一,文獻資料法。查閱國內有關運動康復的相關課程、教學大綱中的培養目標、專業培養計劃以及相關核心課程的教學改革資料等;第二,專家訪談法。與近幾年在教育部撰寫運動康復專業培養方案的8名專家就該專業的培養目標和核心課程設置等方面的問題進行交流與溝通;第三,問卷調查法。對多所體育類高校運動康復專業的核心課程體系的構建、教學內容的選擇、畢業考核環節、學生對專業能力培養的期望等問題進行了問卷調查?
3.研究結果與分析
(1)專家訪談結果
8名專家都認為運動康復專業的實踐環節應該加強,應結合培養目標, 通過專業核心課程體系的設置, 培養學生分析以及運用康復知識的能力?截至目前,西安體育學院運動康復專業的畢業人數達145人,專業師資力量配比、課程建設、教學改革等方面都已取得較為顯著的成果。
(2)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由于臨床技能的培養在運動康復專業的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實踐性教學對運動康復專業至關重要,如何使該專業培養的人才更加符合社會需求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由于全國各院校的學緣結構和辦學特色不盡相同,各校運動康復專業的培養方案也有所不同?如表1所示,PT、OT師的職責、殘疾運動員的醫學分級、心臟病的康復、膝關節損傷的康復、骨科康復新技術新理論等是目前我國運動康復專業核心課程設置中對就業趨向有指導性意義的內容?
運動康復專業的課程可以分為基礎科目(包括公共課程和基礎課程)、應用性專業科目(專業基礎課)、專業性科目(核心課程)等幾個部分,其中每部分課程包括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專業教育平臺開設專業性的基礎課程和專業核心課程,實踐教學環節包括頂崗實習、畢業實習等?該專業的核心課程設置包括物理療法技術學、肌肉與骨骼臨床康復治療學等幾類課程,同時增加實訓環節以加強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畢業實習長達半年,工學結合以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見表2)?
在對比開設康復專業及相關專業的體育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的基礎之上,結合西安體育學院開辦的臨床科學研究和專業教學的特色和優勢,制訂了以小組為單位的研討團體,擬定了運動康復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專業課程設置、課程標準以及相關學時的分配比例等?人才培養計劃強調了專業基礎和專業核心課程的設置,同時強調了限選課和專選課的教學,分別以50%和15%的比例進行合理設置,并增加了臨床醫療和基礎醫療的課時。同時,設置了實踐教學環節,以1:1的比例加強學生的實踐鍛煉,其中適當增加了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專業課程的教學時數?此外,實習基地均為市級三甲醫院的康復科室,同時編制了完整規范的教學實習指導大綱,并配以系統的考核方案?從2012屆該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答辯情況來看,預期的培養目標并未達到,因此,很有必要對這一專業的畢業論文(設計)進行調整與改革?改革思路如下:第一,準確把握教育定位,與培養目標保持一致;第二,正確制訂評價體系與標準;第三,畢業考核形式多樣化,重視實訓操作?
4. 結論
(1)在對多所開辦運動康復專業的高校調研之后,筆者發現,由于西安體育學院地處西北,運動康復專業的培養目標和明確的就業范圍就是在西北五省各級醫院的康復科。
(2)運動康復專業的核心課程應該圍繞培養目標進行設置,雖然教育部在編寫專業大綱時已經劃定一定的核心課程范圍,但應根據各院校特色保留基礎內容,凸顯特色課程。中國傳統康復治療方法就是西安體院運動康復專業發展的特色?
(3)運動康復專業的培養目標是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所以新培養方案的畢業考核要求中應將畢業論文改為圍繞醫院大病歷的畢業設計?
(4)結合我院運動康復專業學生的培養特點進行核心課程的設置,增加實習時間,將原有的10周實習時間增加至24周?
參考文獻:
[1] 雷桂成:《體育院校運動康復方向本科教育發展面臨的挑戰及對策》,《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8年第28卷第1期,第103-105頁。
[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育部關于公布2007年度高等學校專業設置備案或審批結果的通知》[EB/OL]. http://,2008?
[3] 喻洪流、胡秀枋、沈力行、錢省三:《國內外康復醫學的教育發展》,《中國臨床康復》2006年第10卷第44期,第182-184頁。
[4] 黎健民:《體育院校運動康復與健康專業本科教育研究》,《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10年第25卷第4期,第71-73頁。
[5] 姚鴻恩、李宗珊、周軍:《對我國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的現狀思考》,《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5年第17卷第4期,第1-5頁。
[6] 喬志恒、郭明:《康復醫學發展現狀與未來》,《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9年第15卷第1期,第96-98頁。
[7] 劉政治、黃巖松、陳卓頤:《中醫康復專業發展的前景探討》,《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年第10卷第3期,第95-97頁。
[8] 戴紅、卓大宏、衛波:《我國康復治療技術崗位需求預測研究》,《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3年第18卷第12期,第739-742頁。
[9] 陳卓頤、羅治安:《康復治療專業教育現狀與發展趨勢》,《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第12卷第2期,第83-85頁。
關鍵詞 新聞教育 改革 現實選擇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近幾年國內關于高校新聞教育改革的討論,其實質是在探尋新聞教育如何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培養符合媒體和社會需要的新、聞傳播人才這一新聞教育的本質問題。目前,在我國新聞傳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的確很多,既有宏觀層面的體制性問題、學科內在矛盾問題、教育學術化導向問題,也有微觀層面的課程體系問題、師資隊伍問題、實踐教學問題,教學方法問題等。當前的討論圍繞宏觀層面問題的居多,如招生規模、辦學體制、新聞學和傳播學的關系等,而對微觀層面問題關注的較少。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新聞學教育改革的大方向基本明確了,但新聞學教育改革的小方向依然不清,改革路線不具備現實性,改革內容不具有操作性,改革沒有近期目標。教育改革不僅是一個理論問題,更是~個實踐問題。因此,本文試圖從微觀層面探析我國新聞學本科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就改革新聞學實踐教學體系的重要一環――畢業論文(設計)提出基本構想和改革方法。
一、人才培養目標:教育靈魂的迷失
人才培養是教育的首要目標。從人才培養的角度審視新聞教育中存在的種種問題,或許能夠讓我們更加深刻的看到我國新聞教育的迷失和困境。
1 對人才培養目標的內涵認識模糊。
國內高校對新聞學教育人才培養目標認識模糊由來已久。教育的第一要務是培養人才。確立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學校教學工作的出發點。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成為掣肘新聞教育改革的關鍵。新聞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是什么?一個簡潔明了的答案是:培養合格的新聞工作者。可是翻開國內高校新聞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看,很少有高校能夠明確提出是為新聞媒體培養一線的記者、編輯的。新聞工作者這一稱謂往往被“新聞從業人員”、“新聞傳播人才”、“應用型人才”、“復合型人才”取代。這里反映出的問題不是簡單的概念變換,而是新聞學教育自身定位的基本問題。
現代新聞學教育自誕生以來,一直把培養職業記者作為自己的唯一目標。不同時期爭論的主要問題是培養什么樣的記者,如何使學校培養出來的記者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包括在當今美國對新聞學教育的爭論,依然是圍繞培養“專家型記者”還是培養“融合型記者”展開。無論怎樣改革,培養職業記者的目標沒有改變。反觀國內,新聞學教育在人才培養目標上語焉不詳、籠統模糊,方向迷失。這與沒有認清新聞學教育和傳播學教育的聯系有關。恰恰由于這種對新聞學教育_和傳播學教育相勾連的認識誤區,導致新聞學教育發展中出現了“培養記者編輯的新聞教育被培養非記者編輯的新聞教育和傳播學取代”的局面。在當下學界對新聞學和傳播學的界限差異都沒有理出頭緒的前提下,盲目用傳播取代新聞是弊大于利的,用籠統的傳播人才完全代替新聞人才也是不可取的。這樣做的后果就是社會、業界和學生都怨聲裁道。
2 課程體系與人才培養目標有著較大的差距
如果就本科層次的新聞學教育而言,不管是研究性大學的新聞院系,還是教學型大學的新聞院系,其人才培養目標應當是一致的,那就是培養合格的抑或是優秀的新聞工作者。其差別可以是應用型人才和復合型人才的區別等。依托人才培養目標建立起來的課程體系必然是能夠培養出高質量的人才的。在代表美國最高水平的新聞院系里,密蘇里新聞學院本科教育中“只有25%的課程是新聞、專業課程,75%是其他課程,包括歷史、政治學、科學等等”,南加利福尼亞大學“新聞專業的128個學分中,新聞學課程最多只占44個學分,剩余的80多個學分中,65個學分必須修完人文、社科、自然科學和藝術課程?!备鐐惐葋喆髮W新聞教育的特點是“課程設置完全以新聞業務為核心,正如他們自己宣稱的不講理論,只講實踐?!?/p>
反觀國內高校新聞專業的課程設置基本上是“一個在新聞言新聞的、相對自我封閉、自我運作的課程構架”,即使像人大、復旦這樣一流的新聞學院里,依然是過度強化新聞類課程,新聞類課程占60%左右。通識教育中除掉政治類的兩課、外語、體育、計算機外,真正屬于文、史、哲、藝術類的課程鳳毛麟角。新聞類課程中又以理論講授為主,最優秀的教師不是講授實務型課程的,而是講授理論的。課程設計多年一貫制,沒有課程更新,課程建設跟不上時展的步伐,新課程中講授概論的多,講授實務的少。所以,媒體人士反映“很多新聞學院設置了各種課程,但這些課程培養的人90%不實用”。課程體系的種種缺陷不足以支持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而要對現有的的課程體系進行傷筋動骨的梳理和調整,恐怕又會遇到許多現實的阻礙,比如一些地方高校在設置課程體系中,不分學科、專業,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建立全校所有專業的大一統的通識教育課程,各個專業很難依據專業特點進行合理的課程安排;再如新聞學專業教師自身對新聞類課程難以割舍,既不愿面對無課可帶的局面,也不愿讓把自家“山頭”拱手相讓他人等。這些都導致課程體系的改革大多停留在研討階段,付諸實施者少之又少。
3 實踐教學脫離實踐,人才培養紙上談兵
“中國新聞教育重視實踐卻脫離實踐”,“是學界和業界比較公認的新聞教育的核心問題。”一方面,高校新聞院系的人才培養方案中都有系統、嚴密的實踐教學體系,不可謂不重視實踐教學;另一方面,實踐教學在執行過程中卻走了樣,達不到人才培養的目標。比如一些高校實施的小實習(學年實習)、大實習(畢業實習)方案,盡管在教學時間上保證了學生要有足夠多的時間到媒體實習。但是這些實習的質量究竟如何?是否能夠達到實習的目標和任務?恐怕新聞院校的管理者和教師心里都沒底。這是因為在現階段,媒體在市場化、企業化過程中,不愿承擔高校學生的實習任務,多數高校實施的,各種實習都是依靠教師私人關系聯系的,難以從制度上確保實習的規范化;媒體的指導教師也不愿承擔指導實習生的義務和責任,如有的實習生在媒體實習過程中發生了人生意外事故,或采寫稿件出了問題,而給媒體和記者本人帶來了麻煩。更主要的是高校在這些實習過程中,高職稱高水平的教師忙于科研,不屑于指導學生實習,這些實習的任務往往由年輕教師或輔導員擔當,實習效果自然可想而知。再如,高校新聞專業的實驗室教學、業務課程教學中,教師只滿足于課內教學任務的完成,疏于指導學生在實驗室開放、第二課堂中的實踐。這和美國新聞院校“希望教師能夠非常努力的工作,花很多時間同學生見面交流,閱讀而且一行一行地修改他們的作品。教師是否會專心投入到每個學生身上,這才是最重要的”,“新聞學院對教師的要求也很特別,教師每周都要給學生改很多作業,改作業花的時間往往是上課時問的若干倍”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行為相比有較大的差距。
此外,我國新聞教育的一些好的傳統也被丟棄,如教師
高校和新聞媒體之間的有序流動等等。導致實踐教學的邊緣化和非中心化的原因很多,既有體制的客觀原因,也要人事人力的主觀原因。究其根本原因,這與目前國內普遍流行的以學科建設和科研導向的人事評價制度有直接的關系,教師普遍埋頭于科研學術工作,缺乏教學創新的動力和積極性。一所以,無論從何方面看,只要高校現行的唯科研學術是瞻的體制不變革,重視實踐教學就永遠是侈談,搭建校園一體化新聞實踐平臺也只具有形式的意義。
4 學術型的師資隊伍難以適應人才培養的要求
目前,中國高等教育在急功近利的目標驅動下,各個高校人事選拔制度的門檻普遍提高,非博士者無法進入高校的師資隊列中。儼然,高等教育打造的是一支學術型的師資隊伍。針對這種現象,新聞教育界早有有識之士對此提出批評:“在我國很多高校中流行的招聘教師必須要有博士學位的‘一刀切’的選拔標準和只以純學術成果評價教師水平的管理思路,其實并不利于新聞業務課程的教學改革?!?。這是因為:學術型教師的辛要精力在“學術文章”上,不愿在教學上面花費時間精力,不愿把很多時間花在一字一句批改學生寫作的報道文章上,也不愿把大量時間花在對學生的各種實踐活動的指導上;學術型教師沒有媒體實踐經驗,就像沒有上過戰場的軍事教官在指導學員如何打仗一樣,這樣如何能培養出高質量的新聞工作者,從國際新聞學教育發展趨勢看,建立一支由“實務型教師”和“學術型教師”組成的融合編隊是符合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的。這種既有學術高度又有專業高度的師資隊伍,能夠充分滿足學生對“學”和“術”等各類知識的需要,能夠擔當起培養富有深厚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富于崇高職業理想、掌握各種媒體技術能力的新聞工作者的重任。
但是,限于國內高校不具有辦學自、院系沒有人事權、從媒體到高校的人事流動渠道不暢等各種因素,充實部分優秀的“實務型”媒體人士到高校的師資隊伍中來還只能是一種設想。即使這些“實務型教師”被聘請進來,如果相關的教師評價機制不發生改變,這些“實務型教師”也會無法立足、會被早早淘汰出局。
總之,只要中國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體制性因素不發生根本的變革,新聞教育要想在微觀層面上的師資隊伍建設、課程體系改革、突出實踐教學等方面有所創新和變革,來保證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都是不切實際的理想和空談。當然,這些問題在不遠的將來或許會有所改變,但在短時間內不會發生根本性變革。
二、現實選擇:以改革畢業論文(設計)為突破口
通過以上對新聞學教育微觀層面問題的盤點。我們看到新聞學基本教育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各種難以克服的因素,似乎新聞學教育改革進入了死胡同。其實不盡然。從表面上看,新聞學教育的改革遇到的宏觀和微觀上的種種問題,矛盾處處存在,改革的掣肘和障礙重重。但是,新聞教育改革的現實性選擇完全掌握在新聞院校的管理者和廣大教師手里。只要我們有勇氣面對現實,承認不足,積極創新,完全可以做新聞教育改革的實踐者,從局部的微觀層面改變新聞教育中存在的硬傷和漏洞。新聞教育改革有不少現實的路徑(如教學方法的改革),其中最先改革的應當是作為高校教學實踐重要一環的畢業論文(設計)。
1 以畢業設計(新聞作品)取代畢業論文
畢業論文長期以來都被視為考察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但是在新聞學等同于一般人文社會科學的背景下,新聞學專業的學生卻要以寫學術論文的這種方式來結束其職業訓練,似乎有些滑稽。畢業論文美其名曰是考察學生的科學研究能力,檢驗學生大學四年的學習成效。但是這種考察的方式卻背離了新聞學的人才培養目標。一新聞學教育教學的人才培養目標,不管是應用型人才,還是復合型人才,他們都是新聞工作者。當然,如果一些大學認為其新聞學人才培養目標是學術型人才則另當別論。我們衡量一個合格的新聞工作者的標準是什么?顯然不會是新聞工作者學術研究的能力和水平,而是作為新聞工作者的職業理想、人文精神和職業能力。既然如此,新聞學教育為什么會把畢業論文作為考察學生學習成效的最后一道關口呢?這個悖論卻長期存在于新聞教育之中??峙逻@筆賬就不能賴在教育體制上面了。我想,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新聞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出了問題。
用新聞作品取代畢業論文在國際上已經成為新聞教育界常規的做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出的《新聞學院課程模板》中就要求新聞專業的碩士畢業生可以用新聞作品替代畢業論文。新聞學作為應用性很強的專業以畢業設計(新聞作品)取代學術論文符合專業發展的基本邏輯和人才培養的目標要求。新聞學專業畢業的學生走出校門進入媒體,就應該能夠勝任媒體的實際工作需要,是一個標準的記者編輯。媒體檢驗其是否合格,主要看其是否能夠擔當起各種新聞采寫任務,是否能夠熟練運用各種新聞報道的技術手段完成新聞作品。表面上看,這是對學生是否掌握新聞工作所需要的“術”的檢驗,實質也包括了對學生是否有“學”的檢驗。一個合格的甚至是優秀的新聞作品包含了“學”和“術”兩個方面的水準。因此,是否能夠采寫出合格乃至優秀的新聞作品自然應該成為新聞學專業檢驗學生的標準尺度。
以往的畢業論文只是考察了學生是否有“學”,帶有一定的片面性。對于新聞學專業的學生而言,這種“學”的水平和素養,不應該通過學術論文得以表現和張揚,而應該通過他所創造的新聞作品來實現和反映。因為新聞記者的終身職責就是通過大量的新聞報道來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大學畢業時的新聞作品就是其人生價值自我實現的起點。一個好的新聞作品往往是“學”和“術”的集合體,它滲透了記者的人生智慧、社會敏感、學養學識?!靶g”依托“學”而存在,“學”憑借“術”而表現。二者相互依存、相輔相成。畢業論文考察不了學生“學”和“術”結合的水平,只能看到學生掌握的“學”,看不到學生掌握的“術”。更何況,此“學”非彼“學”。學術論文考察的是學術之學,新聞作品考察的是智慧之學、人生之學。就新聞工作者的社會角色看,其擁有智慧之學、人生之學的意義要遠遠大于其擁有的學術之學。
2 畢業設計(新聞作品)的評價體系
以畢業設計(新聞作品)取代畢業論文,必然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畢業設計(新聞作品)的評價指標體系。這樣才能把握好對畢業設計(新聞作品)評審的客觀性、公正性。
畢業設計(新聞作品)評價體系的核心應該是媒體的而非學院的。也就是畢業設計(新聞作品)的指導教師和評審委員會在考察學生的畢業設計(新間作品)時的標準應該是媒體的標準,而不能是學院的標準。一言以蔽之,就是看被評審的新聞作品是否達到了媒體刊播的標準和要求。這項評價原則不能說太高,也沒有超出人才培養方案中對本科學生的能力‘要求。對于新聞學專業來說,人才培養的目標就是要和社會需要、媒體需要實現“零距離”對接,新聞學專業的學生在校內是準記者,走出校門就是記者。無論從哪一方面
來看,即將從高校畢業的新聞學專業的大學生的能力和學識都應該也必須達到媒體的要求,即使不是對優秀記者的要求,起碼也是對合格記者的要求。因此,對畢業設計(新聞作品)的評價原則不僅包括各種新聞要素,還應當包括政治要素、受眾要素、市場要素等。
對新聞作品的評價難以建立一個統一的標準。在新聞實踐中對同一個新聞作品見仁見智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對畢業設計(新聞作品)的評價不同于以往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作業的評價。對畢業設計(新聞作品)的評價既要從新聞作品的基本規范著手,比如新聞真實性、新聞趣味性、新聞五要素、寫作技巧、內容完整等;還要把選題意義、內容深度、新鮮新穎、新聞時效、標題引人矚目、細節豐富、采訪過程等因素作為評價指標。
新聞因媒體的差異分為報紙新聞、電視新聞、廣播新聞。對這三種形態的畢業設計(新聞作品)要分別建立各自不同的評價體系。既要考慮不同形態,的畢業設計(新聞作品)在內容、形式、表達等方面的共同之處,還要考慮它們各自的差別。如電視新聞還要把拍攝技巧、畫面質量、編輯技巧等作為評價指標。
3 指導教師在畢業設計(新聞作品)制作過程中的作用
可以預見的是,指導教師指導畢業設計(新聞作品)的工作量和責任心要遠遠大于指導畢業論文的工作量和責任心。比如,指導教師幫助學生確定畢業論文選題要比幫助學生確定畢業設計(新聞作品)選題容易的多。一般指導教師在閱讀一遍學生寫的論文后,很快就能發現指出論文中存在。的問題;而一般指導教師要反復觀看、反復閱讀后,才能發現作品的各種細節的失誤和表達缺陷。因此,不要簡單的認為指導教師指導畢業設計(新聞作品)要比指導畢業論文簡單容易。指導教師在幫助學生完成畢業設計(新聞作品)過程中,要注意抓好以下幾個問題:(1)幫助學生選好報道題材,提煉新聞主題。新聞報道的對象是整個社會,報道內容會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方方面面。學生完全是在象牙塔里完成大學學業的。盡管經歷的各種校內外實習和媒體實習,對社會生活有了一定認識,積累了一定的新聞工作經驗,但學生對社會的認知、觀察社會的角度還是不夠成熟。再加上學生本身的工作學習尚未完全融入社會生活,與社會生活總是有一定的距離。如何從社會生活中獨立的找到好故事?
摘 要:對體育信息的定題服務研究進行綜述。探討有關定題服務的現狀、定義、方法、意義、質量要求等,同時對如何開展定題服務提出建議。
關鍵詞:體育信息;定題服務;綜述
中圖分類號:CS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612(2006)02―0174―03
體育信息的定題服務是參考咨詢服務的重要形式之一,是情報服務中一項針對性、及時性和連續性很強的較高層次的服務方式。定題服務就是針對某一特定課題的需要和科研工作的實際需求,由情報人員以文獻跟蹤服務的方式,主動、持續、系統地向相關課題研究的人員提供必要的情報資料,是一種單向主動的信息服務方式。目前在全國體育院校中已廣泛開展不同層次的體育信息定題服務。
1 體育信息定題服務的內容綜述
1.1 體育信息定題服務的現狀 我國的體育信息工作起源于情報翻譯。從20世紀50年代初期開始,我國就開展了體育信息的研究工作,由于過去大多以翻譯國外文獻為其主要內容,所以一直稱之為體育情報工作。同時,也提出了定題服務這一概念,但真正有了較深入的研究則是在80年代以后。首先,主要是介紹國外定題服務的情況,有關的研究論文多為前蘇聯、日本等國的論文翻譯。此時,有些研究者提出了“進行科研項目的情報服務”和“選擇性報導系統”等服務方式,這些對完善與改進我國的定題服務工作起到了促進作用,使得后來發展成熟的定題服務工作大都包含了這兩種服務方式。其次,還出現了介紹利用計算機等現代技術開展定題服務工作的論文。體育信息情報工作也比較多地收集國外信息、引進翻譯國外文獻、并在編輯和分析的基礎上提取為我所用的體育情報。隨后,我國體育信息界緊密結合體育運動實踐的需要,為備戰國內、國際大型運動會,開展了大量的、高水平的信息研究與定題服務工作,同時加強二次、三次文獻處理和應用情報學理論與方法研究體育運動實踐中的問題,逐漸改變了過去比較單一的進行文獻翻譯的狀況。在應用理論的研究上,由于大部分研究者都親身參與了此工作實踐,因而研究工作更具有實踐性和專業性。在基礎理論的研究上,系統論、信息論等思想的滲入,使得研究視野得以開闊,理論層次上有所提高。
1.2 定題服務的定義及意義 定題服務是指針對研究人員各自的研究課題,情報服務單位定期將檢索到的最新文獻信息提供給研究人員,使他們得以隨時了解學科研究工作的進展情況,掌握最新發表的相關文獻。這一定義提出了定題服務的主體、客體以及服務方式與目的。從此定義的內涵與外延出發,許多研究者都提出了各種新的服務模式,使得定題服務成為一個高層次的情報服務。
定題服務能為科研立項、成果查新、訓練技術提供有力論證,盡快滿足競技體育訓練的需要和提高體育科研水平,促進我國體育科研與訓練的發展,將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發揮重要作用。能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充分發揮各體育院校館藏文獻信息的作用,拓寬文獻信息服務的范圍。有利于提高圖書館情報人員的業務素質和科研水平。
2 體育信息定題服務的研究
體育院校圖書館要針對本校教學、訓練、科研工作的現狀,充分發揮其各項職能,就必須切實改變過去那種對讀者提出的某些索取文獻資料的需求;切實改變小范圍或某一方面的定題服務方式,既能滿足科研、訓練工作,也能滿足社會的需求,真正體顯出體育院校圖書情報定題服務的特點。
2.1 定屑服務的特點及方法、步驟 定題服務具有“主動性”。情報人員深入實際,主動了解教學及科研進展情況,選擇服務課題,主動與教學及科研人員溝通,加強與各方面的聯系;主動收集調研文獻、情報動態,編制專題文摘、索引,以及專題綜述、述評、專題參考資料;主動向教學科研人員提供相關課題研究所需的新資料通報。定題服務具有“針對性”。從選題到調研以至文獻服務,都體現了很強的針對性。始終圍繞課題范圍,收集、查找和編制資料,針對課題需求,提供文獻信息,服務到底。定題服務具有“及時性”。及時地將最新情報提供給用戶,然后根據情報需求的變化、情報服務的效果反饋給情報人員,以便不斷改進服務。定題服務具有“持續性”。要在一段時間內用跟蹤課題研究全過程的方式不斷進行。自始至終、連續不斷地提供文獻資料服務,才能滿足課題研究不斷深化的情報需求。定題服務具有“廣泛性”。即在定題條件下的多向主動傳遞,形成多層次服務的格局,在形式上靈活多樣,不拘泥某一固定的情報服務模式,有題錄、文摘、索引等。定題服務具有“時效性”。不僅能有目的地廣泛開展文獻情報源,更能充分發揮圖書館工作的學術性作用。
方法:1)情報超前提供法。一是提供的內容要超前。必須提供最新發表和出版的反映學科前沿最新進展與發展方向的理論與發現,必須是真正切合課題需要的代表學科最高水平與發展方向的圖書情報。二是提供的時間要超前,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情報人員要潛心研究課題研究者的潛在需求,充分挖掘現有館藏的潛在價值,真正讓圖書館情報服務工作走在課題研究者提出文獻情報需求的前頭。2)直接對話調研法。就是情報人員直接向科研者了解其課題的背景和內容,針對其需求搜集文獻,了解其課題關鍵,所需資料類型等。然后,檢索與其相關的各種文獻資料,提供給用戶,使科研人員在課題方案論證階段就占有充分的主動性。3)集中分散檢索法。集中檢索是定期全面檢索。根據課題的綜合要求,確定多個主題詞或關鍵詞,大范圍地進行追溯檢索;分散檢索也稱隨機檢索,即在日常的閱讀檢索過程中,留心與課題相關的文獻信息,對重要的主題詞長期跟蹤檢索。4)情報提供反饋法。定題服務本身就是能經常與情報用戶保持一種情報提供與反饋的關系。一種是情報人員對有關學科內容,系統地積累二次文獻,粗略認定后,先交與課題人員選擇。然后反饋給情報人員,作為檢索一次文獻的重點。另一種是課題人員把自己掌握的文獻情報信息提供給情報人員,情報人雖去索取一次文獻,然后反饋給課題人員。這種情報選擇與反饋的交替進行,加強了情報的主動傳遞。5)情報行為滲透法。情報人員的活動貫穿于課題研究的始終,情報人員的行為全方位地滲透到課題研究的各個環節,這樣可促進科研人員思維敏捷,且在獲得豐富的素材后,產生深刻的理性提純一情報研究分析報告,反過來服務于科研。
步驟:1)建立聯系點,即聯系定題服務的對象。2)選擇課題,即選擇課題的要求、條件。3)調查研究,制定服務計劃。4)圍繞課題廣泛收集和篩選資料,編制二、三次文獻。5)提供用戶所需資料,并收集反饋意見。6)手檢與機檢相配合。7)請專家及時指導,使課題情報服務更有權威性。8)情報人員要有較高的素質和一定的專業知識。同時,各部門、各工作人雖之間要齊心協力、互相配合。
2.2 定題服務的質量要求 定題服務實質上是一種情報分析和文獻研究的綜合性體育科研工作。在服務質量上要保證情報資料的時效性、準確性、連續性、完整性。否則實現不了有效服務。時效性即傳遞情報的速度快、效能發揮充分。準確性即所提供的情報內容真實可靠。連續性即供給用戶的情報資料連續不斷。完整性即提供給用戶的文獻資料盡可能完整、全面。
定題服務是一項內容較多的綜合工作。必須在情報服務工作理論指導下形成一定的服務體系和管理規則,在實踐中使其內容得以完善。
2.3 根據不同對象、不同課題特點,有針對性開展定題服務 我們結合以上的定題服務理論并應用到體育信息的定題服務實踐中。體育院校的教學和科研人員的課題研究較紛繁復雜。隨著科技和社會經濟發展,專業分工愈來愈細,科研課題也日趨專深,除增強傳統體育專業的實力外,還增設新的專業,開辟新的研究領域。以北京體育大學為例,增設了體育新聞學專業(體育新聞方向)、應用心理學專業(運動心理學方向)、英語專業(國際體育)、表演專業(體育表演藝術)等,這就使得讀者對文獻信息的需求日益專深廣泛。為便利讀者與科研人員的文獻信息需求,解決科研中的具體問題,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圖書館設立了情報信息室、電子檢索閱覽室、多媒體閱覽室等,專為教學、訓練、科研人員讀者提供信息服務。而且圖書館信息工作人員還深入課題組,主動了解、全面掌握科研課題實施計劃,進展速度,輕重緩急,從而主動搜集、加工最新文獻信息,使信息提供與教學、訓練、科研同步。例如北體大每年都有本科生、研究生等撰寫畢業論文。本科生的論文主要是掌握科研的一般方法和步驟。他們所需的文獻資料在內容上不是很深,對他們的服務大部分只需給予檢索途徑、方法以及檢索工具的指導。對于研究生畢業論文所進行的定題服務有它自身的特點,研究生在完成畢業論文過程中對文獻情報的需求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開題前的選題階段。畢業課題的選擇直接關系到畢業成績與學位的獲得,對研究生來說至關重要。因此,這個階段是幫助他們“選題”的服務。要大量查閱國內外有關文獻,明確他們選擇的課題目前國內外的研究深度、發展動態、研究成果,確定是否有研究價值等關鍵性問題,避免在選題上走彎路。第二階段是“定題跟蹤”的服務??捎裳芯可救顺雒媾c情報人員取得聯系,根據具體情況確定服務方式及檢索策略。例如,一研究生計劃撰寫畢業論文《運動員內隱自信的探索》,我們根據上述二個信息服務階段對其進行“定題跟蹤”服務。在選題階段,首先利用中、外文期刊目錄對近年來的有關文獻進行回溯檢索,我們收集相關文獻資料并進行分析、過慮、整合,提供有價值的二、三次文獻以供研究者參考。待題目確定后,課題研究便進入文獻資料收集階段。該階段是一個較為長期的過程,可以說貫徹于課題研究的始終。我們開始收集文獻資料,在收集過程中不僅要求一定的查全率,而且還要求一定的查準宰,對所收集的文獻和信息進行整理、分析,鑒別其是否可靠、新穎、實用、典型;還要對信息進行分類整理,提煉出可用信息,定期或不定期的給研究者補充和提供新的資料。既要跟蹤信息,也要跟蹤用戶,及時將新信息、新需求反饋給服務系統中樞,力求服務系統化。直到研究者圓滿完成畢業論文。該階段所提供的智能化、知識化的服務也是人腦與電腦結合的系統服務。而且,該論文參加了2004年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井獲得三等獎。
2.4 配合課題進展,掘供對口服務 不同的科研課題對文獻資料的需求也是不盡相同的。要做到文獻需求和文獻提供同步發展,必須根據課題進展和讀者的需求來決定。有的研究課題自始至終都需要提供服務,情報人員就應制定計劃,投入較大的精力,有步驟地根據課題進度,定期或不定期地提供文獻信息,并負責到底。如北體大有幾位教師開辟新的研究領域,計劃撰寫《體育英漢詞典》一書。我們對這個課題反復調查,弄清課題涉及的知識面很廣,文獻需求量很大。根據幾位教師的要求,在其課題構思階段,我們分工各專業的新舊詞匯查找、對比、篩選,查找一切與課題相關的文獻,將其收集起來,對照原文,經專家鑒別取舍,將切題的文獻集中起來提供給科研人員。并隨著課題的進展,不斷補充資料。同時注意這個領域的最新研究動態,及時報導類似課題的最新詞匯,以保證科研人員知彼知己,直到課題最后完成。有的科研課題是階段性地需要文獻服務,當他們獲得足夠的文獻信息后,就不再有太多的要求。這種類型的課題,則宜采取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什么時候需要就什么時候提供的方法。如我校每年都有畢業班的學生到各大專院校及中學進行體育教學實習。為此,我們集中力量提供盡可能齊全、多樣的各專業型和普及型參考資料及教案,使他們在體育教學實習中充分發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效應。
值得注意的是,讀者對所提供的文獻信息的評價,是對信息情報人員服務質量的一種反饋。在定題服務過程中,信息情報人員要與讀者緊密聯系,保持暢通的信息反饋渠道,經常了解讀者對服務效果的評價,及時修正服務方案,增強文獻信息服務的有效性。
3 小結及建議
體育信息定題服務是讀者服務活動中最有效的方式。但這種工作既需要信息人員有較高的業務素質和優良對口的知識結構,也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時間。因此,搞好定題服務的關鍵是改進服務方法和手段,并逐步建立和完善文獻信息檢索系統。1)開展定題服務工作必須實現多方面的協調配合。即體育院校圖書館情報部門與各教研室、科研處、研究生部之間,圖書館內部各部室之間以及定題服務組成員之間的相互協調配合,逐步形成一個有專人聯系、負責,相互溝通,及時反饋的網絡信息系統。2)開展定題服務,要正確處理好文獻檢索服務、情報咨詢及情報調研等各個方面的關系及整體的協調與配合。建立和完善咨詢機構和咨詢隊伍。3)做好定題服務超前情報服務工作。重視調查研究,提供預測性情報,搜集和整理各種情報源,提出可行性調研報告。4)提高定題服務的質量,應采取分工負責,相互協作的方式,確保服務工作的質量和連續性。除了情報人員積極配合和努力創造條件之外,還需要有關領導的大力支持,從而逐步提高服務水平,使情報服務工作發揮更大的作用。5)定題服務是一項以情報職能為主、傳遞功能為輔的綜合。圖書情報人員要不斷提高體育專業方面的知識和水平,以逐漸增加科研人員對其的信任度。6)除此之外,體育院校圖書館的定題服務還要加強與校外、社會的聯系。一方面,可以把社會上需要解決的科研難題,需要開發的體育項目以及攻關項目等信息引進學校,傳遞給校內有關科研人員;另一方面又可擴大服務范圍,把科研成果及時輸送給社會,使信息與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同時,通過對社會的這種有償服務,還可提高圖書館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黃智武.運用定制服務方式改進和加強高校圖書館的定題服務[J].圖書館建設,2003(2).
[2]符一歐.網絡環境下的定題服務研究[J].現代情報,2003(8).
[3]任燕燕.高校圖書情報定題服務新探[J].圖書情報知識,2003(2).
[4]劉菲.我國體育信息研究工作的現狀與分析[J].中國體育科技,2000(11).
[1]李銘珊.科研單位的定題服務工作[J].現代情報,1995(8).
1.安徽省本科院校間排球聯賽的可行性研究
2.影響高校普通本科排球教學效果的因素研究
3.廣西本科院校氣排球聯賽運行效應研究
4.安徽省民辦本科院校排球教學現狀的調查與對策研究
5.河南省地方本科院校排球運動隊發展制約因素及對策探索
6.新形勢下普通本科院校排球普修課教學改革的思考
7.河南省普通本科高校排球教學內容現狀調查
8.對全國部分體育院、系本科排球專業學生畢業論文題目的分析與研究
9.安徽省本科院校非體育專業學生課余排球活動開展現狀與建議研究
10.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實施排球俱樂部教學的實踐研究
11.安徽省民辦本科院校排球課程設置現狀調查與對策分析
12.安徽省民辦本科院校大學生參與排球運動的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
13.應用型本科院校體育課程改革探析——以排球課程為例
14.對應用型本科院校排球教學中樂的詮釋
15.高師體育函授本科排球教學芻議
16.應用型本科教育中體育課程體系的構建——以排球課程為例
17.浙江省體育教育專業本科排球課程教學現狀的調查分析
18.體育系本科排球專修課考試內容及成績鑒評初探
19.普通本科院校開設沙灘排球選修課的可行性分析
20.體育教育專業本科排球普修課教學質量評估探討
21.體育教育專業自考試點班(本科)排球普修課教學初探
22.四人制排球在高職院校開展的可行性研究
23.高校體育教育專業排球課程體系的主要特征及其構建
24.高校排球運動隊訓練與比賽的現狀調查——以張家口市高校為例
25.將氣排球運動引入廣西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可行性探究
26.高校體育排球普修課教學分析
27.排球普修課72學時最佳教學程序研究
28.串連技術和提高學生比賽技能的研究
29.對函授排球教學若干問題探討
30.安徽體院排球隊2屆畢業生情況統計分析
31.我國體院體育教育專業排球專選課程教學改革動因探析
32.長期排球訓練對男大學生身體不同部位骨密度的影響
33.高校學生課余排球運動情況的調查與分析
34.排球墊球教學應用圖示教學法的實驗研究
35.體教專業排球必修課程考核評價體系的調查與對策研究——以河南省為例
36.對體育教育專業排球必修課程考核評價體系的研究
37.近3年山西師大排球專修學生論文選題的研究
38.致力國家精品課程建設 心系排球運動發展——訪北京體育大學葛春林教授
39.對師專體育系排球普修課教學的探討
40.排球傳球技術目標教學的實驗研究
41.淺談我校高考體育班的管理策略
42.排球普修課課時壓縮后的教學對策
43.吉林省高校運動訓練專業排球專項課程設置現狀分析與研究
44.圖示教學法應用于排球墊球教學的實驗研究
45.排球普修課中促進基本技術教學最優化的研究
46.影響排球基本技術的身體素質分析
47.山東體院排球專選畢業論文的現狀分析
48.對我國殘疾人坐式排球運動員基本狀況的研究
49.防守反擊在現代排球比賽中的應用
50.現代排球防守戰術原理及應用
51.河南省高校排球運動“海南現象”研究
52.高校體育教育專業排球課程體系的主要特征及其構建
53.排球運動員專項體能訓練的核心要素
54.論我國首創的氣排球運動
55.我國優秀大學生女子排球運動員專項身體素質結構特征及評價模型的建立
56.排球運動員對扣球動作各期段圖示眼動特征的實驗研究
57.對排球青少年運動員選材和早期訓練的若干問題的探討
58.膝關節損傷對排球專項學生急??v跳的生物力學影響
59.我國少年女子排球運動員身體形態的現狀分析與評價
60.對高校排球教學現狀的研究與探討
61.中國競技排球發展的新思路
62.中國競技排球發展的促進因素
63.我國青年男子排球運動員身高、體重和部分身體素質特征的研究
64.我國男子排球后備力量調查及北京奧運戰略分析
65.論氣排球運動的健身價值及其推廣
66.普通高校排球運動員運動損傷及預防
67.排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理論與實踐方法探討
68.我國氣排球運動社會化進程中存在問題與發展對策
69.山東省排球后備人才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
70.對我國職業排球俱樂部現狀的調查及發展對策研究
71.我國沙灘排球后備人才的培養機制及其影響因素
72.全國排球聯賽看臺文化研究
73.排球二傳技術的現狀及發展對策
74.國內外排球專項體能理論研究進展
75.“攻防鏈”理論解讀發球在競技排球比賽中的作用
76.高水平沙灘排球運動員核心穩定性與下肢專項移動能力的相關性研究
77.大學生排球運動員的運動損傷調查及原因分析
78.我國排球運動員的運動創傷情況調查研究
79.實行新規則新賽制后排球運動員的體能訓練規律
80.2003年世界杯男子排球賽優秀接應二傳運動員進攻特點分析
81.對中國青年男子排球運動員身體形態和專項身體素質的研究
82.對中國排球運動訓練實踐中若干理念的反思
83.浙江省優秀青年男子排球運動員強攻扣球手臂揮擺動作運動學與表面肌電學分析
84.論排球運動在學校的發展出路
85.21世紀排球運動的特點及發展趨勢
86.排球運動員踝關節扭傷調查分析
87.廣西氣排球推廣的經驗與啟示
88.論我國競技排球的可持續發展
89.我國排球運動可持續發展各子系統間的互動關系及主要影響因素分析
90.對我國排球俱樂部經營現狀的調查分析
91.陜西省普通高校排球運動的開展狀況與發展對策
92.氣排球與室內排球技術的比較分析
93.對我國男子排球聯賽運動員年齡、身高、體重及克托萊指數的動態分析
94.世界排球運動發展趨勢和我國排球運動改革現狀
95.跳高、排球運動員膝關節屈伸肌群生物力學的特征
96.安徽高校排球運動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97.論排球運動員的戰術意識
98.排球競賽中戰術行為決策的混合策略納什均衡研究
99.我國排球后備人才可持續發展影響因素及其未來趨勢分析
100.中國優秀女子沙灘排球運動員專項運動素質特征及其評價
101.我國排球后備人才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影響因素分析
102.新規則下排球比賽規律初探
103.廣西普通高校氣排球教學的現狀調查
104.盤點排球運動彈跳力訓練
105.排球教學訓練的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
106.廣東臺山學校排球運動研究
107.技戰術創新對排球運動發展的推動作用
108.現階段我國排球后備力量狀況調研報告
109.2009—2012排球新規則的修改對現行排球比賽的影響
110.排球運動員運動損傷的特點及原因分析
111.排球扣球技術教學之我見
112.中國男排參加第十屆世界杯排球比賽技術分析與評價
113.我國女子排球實力演變分析
114.排球運動中的時間和空間特征分析
115.論排球運動中踝關節的損傷及預防
116.廣東高校排球運動員運動損傷現狀及預防對策研究
117.美國排球競賽管理特點及其對我國的啟示
118.論排球競賽競技戰術節奏原理
119.文化學視角下的現代排球運動——淺談排球文化之“內”與“外”
120.排球、足球運動員膝關節等速向心肌力測試比較研究
121.我國沙灘排球運動發展研究
122.當前排球發球技術特點比較分析
123.高校排球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124.世界排球運動的新發展對我國排球運動的啟示
125.淺析氣排球運動的鍛煉審美價值
126.對沈陽市部分學校排球運動開展情況的調查與分析
127.我國排球運動科研現狀調查與分析
128.執行新規則后排球比賽技戰術特點及世界排壇格局變化——2000年奧運會排球比賽技術統計分析
129.中國排球市場失效與市場規制——兼論中國排球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