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1 16:25:2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學生個人實習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職業指導;大學生;就業;個性化
職業指導是幫助個人走上職業道路的各種措施體系的總稱,是為求職者就業、實現就業穩定、職業發展和用人單位合理用人以及提供咨詢、指導及幫助的過程。 職業指導在功能上,主要表現為在對勞動者個人和用人單位兩方面的影響,這種影響和作用揭示了職業指導對勞動者個人的重要意義,對用人單位的重要作用,也深刻反映了職業指導在就業服務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高質量的職業指導通過運用先進理念和方法,著力提高就業競爭力,將大大提升職業指導效果和效率。
一、職業指導在大學生就業中的重要意義
隨著國民經濟的大幅提升,高等教育事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高等院校數量和人數的增加,使得大學生畢業數量也隨之增加,已呈現出“跳躍式”的猛增,大學生就業供需變得嚴重矛盾, 許多大學畢業生面臨著嚴重的就業問題甚至是就業危機。就業工作已經成為高校工作的重要內容和重點工作。大學生已經成為職業指導的重要服務對象。開展職業指導成為大學生就業服務機構促進大學生就業的有效手段之一。職業指導幫能夠助大學生了解社會對不同職業角色的具體要求,有利于大學生社會化。職業指導有利于大學生樹立起正確的職業觀。職業指導能夠幫助大學生了解職業,了解自我,有利于做出明智的職業選擇。職業指導有利于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個性發展。
二、大學生就業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目前,以筆者所在單位為例,2010年本科畢業生共485名,就業率是94.43%。2011年本科畢業生共457名,就業率是95.80%。2012年本科畢業生共473名,就業率是96.83%。2013年本科畢業生共556名,就業率是86.87%。學校也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來鼓勵大學生就業,但受自身條件和外界因素影響,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形成了一些好的做法,但大學生就業還是存在不少問題。一方面,職業指導人員缺乏經驗,專業水平不高。雖然設置了就業指導部門,設立專門場地辦公室,配備專業人員,但仍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組織機構不健全,人員配備不足等各種現象。兼任就業指導人員多數由輔導員老師擔任,很多輔導員老師沒有接受職業指導培訓就直接上崗。職業指導師資隊伍缺乏經驗,專業水平不高,難以勝任對大學生的職業指導,導致高校職業指導工作水平很難提高。職業指導工作主要內容是政策的宣傳,招聘信息以及一些就業日常管理工作,主要的方式是開設講座,課堂授課和舉辦招聘會。對于個性化指導很欠缺,除非個別學生會主動到就業指導中心尋求幫助,甚至有些學生畢業以后也不知道高校設置了就業指導中心部門,就業工作處于一個較為被動的狀態。一方面大學生在求職的過程中自我認識不清晰,缺少明確的職業目標。 許多大學生對自己的情況不夠了解,表現為“眼高手低”、“好高騖遠”。許多大學生對周圍的環境不能做出客觀的判斷。對沿海地區和中心城市比較熱衷,對公務員和國有企業比較熱衷。許多大學生對自己的將來沒有規劃。
三、高質量的職業指導促進大學生就業
高質量的職業指導可以提升職業指導的效果和效率,進而實現就業穩定和職業生涯發展,如何對大學生實現高質量的職業指導已成為各高校普遍關心的問題。鑒于目前大學生就業現狀,筆者認為可以通過個性化的全程職業指導來實現大學生就業,而做到個性化的全程職業指導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首先,大學生就業指導機構的建立是實現對大學生個性化的全程職業指導的基礎。例如我校在現有校、院兩級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的基礎上,考慮建立系大學生職業指導中心,在班級配備大學生聯絡員,這樣就形成了大學生就業指導的四級布局。另外,根據大學生就業指導機構規范化建設的要求,在校院兩級就業機構設立職業咨詢室,為個性化的全程職業指導提供了可能。
其次,加強對各級職業指導人員的培訓是實現個性化全程職業指導的前提。提高職業指導人員從事個性化職業指導的素養,提高參與職業指導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和能力。 積極組織他們參加專業化的培訓,讓大學生職業指導人員學會與大學生溝通的技巧,能夠具備職業咨詢與指導技能,能夠懂得建立大學生檔案、能夠進行評估分析、能夠與用人單位交流、能夠完成跟蹤回訪等全程服務,幫助大學生提高求職和應聘技巧。
最后,對大學生就業的全程服務是個性化的全程職業指導的關鍵。大學生普遍文化水平高,知識面寬,有一定的技術和專業特長,但是,容易好高騖遠,過于自信,害怕挫折,容易氣餒。這就需要給予更多指導和幫助,而全程服務實現了這一點。
四、大學生就業個性化的全程職業指導的策略
(一)對大學生建立求職檔案數據庫
利用各級大學生就業指導機構將所有大學生根據姓名、性別、年齡、專業、生源地、求職意向、實習經驗等條件建立求職檔案數據庫,并對數據進行量化評估與分析,做好分類,因人制宜地制訂出有針對性的切實可行的就業指導方案。
(二)幫助大學生制定個性化的職業指導和培訓計劃
職業指導是雙向的,也是互動的,一方面要提高職業指導人員的素質,增強他們做好職業指導工作的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大學生的參與和配合,需要注重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只有大學生真正有個性化的追求時,大學生個性化職業指導才可能會實現。大學生通過個性化的職業指導來了解自身,來了解社會,來了解政策,來了解職業特點,從而進一步了解自我,增強自信,提高在求職和職業過程中的競爭力。主要形式有以下四點:
1、個性化就業學習訓練。關于大學生個性化的職業指導,不是僅限于理論知識的介紹,也不是單純強調特定指導技術的熟悉或者是運用,它非常注重大學生學習者對職業指導的主動參與,主動學習,要充分體現自己的個性,并且力求在參與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體會。因此,職業指導機構或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必須經常性地組織相關的個性化就業學習訓練,通過經常性的學習訓練,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克服大學生的容易受挫的心理,增強他們的信心,讓他們更深刻地了解就業,更加體會到通過就業給社會所帶來的價值。
2、個性化專題輔導講座。作為個性化專題輔導講座要從主講人、講座時間、活動形式和開展方式等四個方面有所突破。 在主講人的把握上,邀請身邊成功的大學生或者知名的專家學者或者是校友做現場講座,傾聽來自現場每個大學生個體的聲音;在時間選擇上,職業指導人員要根據自身的工作經驗,也可以通過問卷調查,充分了解大學生最想掌握的知識和技術,有針對性地輔導;在活動形式的把握上,個性化專題輔導講座不一定都要面對面的講授,還可以通過網絡、電視、錄像、視頻等多種形式進行分類培訓;在講解開展方式的把握上,主講人可以改變傳統的灌輸式,采取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討論方式以及互動方式等。
3、分類別參加技能培訓。職業指導培訓作為大學生個性化就業指導的方法,在一段時間后,應該要制定個人的職業指導方案。指導人員指導大學生參加技能培訓。一是就業指導培訓一定要有針對性,可根據大學生自身條件和當地的實際情況開展各種培訓科目。如開展計算機培訓班。二是就業指導培訓一定要有實用性,加強與市場銜接。既要以就業需求為出發點,依托社會資源舉辦各類短期培訓班,幫助大學生掌握工作技能,加強就業前培訓;又要以職業要求為落腳點,做好企業需求的大學生的培訓,提高大學生的工作適應能力。同時要以創業意識為關節點,加強創業培訓,鼓勵大學生參加自主創業培訓,提高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三是就業指導培訓一定要有實效性,提高大學生參加社會競爭的意識。培訓結束后,要按照培訓科目組織考核,將考核成績錄入求職檔案數據庫。
4、到用人單位實習。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應根據大學生個人意愿和技能培訓科目推薦到相應的用人單位進行實習,以增加工作經驗。待實習結束后,將實習結果錄入到求職檔案數據庫,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
(三)建立大學生個性化服務機制和支持系統
建立大學生勞動就業服務平臺,為大學生提供就業登記、信息咨詢、職業介紹、就業指導和權益保護等服務。將大學生的求職檔案數據庫和用人單位崗位信息數據庫到大學生勞動就業服務平臺,為用人單位和求職大學生提供信息支持。創建一個包含政府、社會、高校和家庭的大學生就業支持系統,便于大學生更好的就業。政府要支持大學生就業,制定相關鼓勵和扶持的政策和措施,對大學生就業工作發揮著宏觀調控作用。社會是大學生就業的基礎和最終舞臺,要不斷開展宣傳教育,讓社會參與大學生職業指導、工作實踐和崗位實習等工作,為大學生就業提供支持。高校對大學生的就業負有主要責任,高校是大學生就業支持的主體,是大學生社會化之前的最后一站,要努力做好就業指導工作。大學生家庭是大學生就業支持的關鍵,在大學生就業中提供決策、信心和經濟支持,同時與職業指導人員互動,實現個性化的職業指導。
一、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學生職業精神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性質和基本特征,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高職院校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綱領和靈魂,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滲透到校園文化建設和思政課教育教學中。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和全面系統的
思想政治教育,把大學生全面發展的總體要求細化為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和學業質量標準,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效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與授課計劃之中,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校園、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引導大學生自覺培育和踐行“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學生樹立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獨立自強的人格品質和敬業奉獻的職業精神。
二、依托思政課程實踐教學,強化學生職業使命
實踐教學是提高思政課教學針對性和實效性的突破口,是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重要途徑,是有效體現思政課培養目標的根本要求。大學生職業精神教育重在養成,貴在實踐。培養大學生團結協作精神,思政教學需要不斷創新實踐教學手段,加強實踐教學組織方式、評定方式改革,切實培養大學生職業精神培養實效。
(一)改革實踐教學組織方式
當前,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化,對工作崗位之間的協作要求也越來越高。體現在高校實踐教學中,必須在實驗、實習、實訓、課程設計、畢業設?等環節創新教學組織方式。為加強大學生團結協作精神的培養,思政教育在實踐教學組織上應由原來多注重個人的方式轉變為以4~6人的團隊方式進行。通過設定團隊任務目標,讓團隊成員一起參與研究討論、共同制定計劃、合力組織實施、匯聚總結觀點等過程,不斷增強大學生與人合作共事的意識,強化大學生團結協作精神的培養。
(二)改革實踐教學評定方式
學習成績評定對大學生具有較強的約束力,對大學生具有規范、導向、促進、反饋等多重作用。實踐教學指導老師要改變成績評定的傳統模式,將評定個人成績向綜合成績評定轉變。高校傳統的成績評定方式大都只看學生個人遞交的作業、圖紙、論文、報告、總結等,為加強大學生團結協作精神的培養,在實踐教學中,負責老師要將團隊合作情況也記入到個人成績之中,這個成績是大學生個人與團隊合作的綜合得分。抓住了成績評定的指導棒,就會促使大學生主動去關注團隊的成果,積極與團隊成員進行合作,以確保團隊取得好的成績。
(泰州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泰州 225300)
【摘要】非法傳銷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毒瘤。近年來,隨著大學生就業壓力的增大,一度沉寂的非法傳銷通過人才市場、虛擬網絡等途徑,逐步滲透進大學校園。大學生進入實習階段,在如何擇業就業問題上比較盲目易信,屬于易被非法傳銷組織拉攏和煽動的群體。筆者根據實際工作中,成功解救了陷入非法傳銷組織的實習生的案例出發,提出了實習生防治傳銷的對策和措施。
關鍵詞 實習生;傳銷;防治
1 案例簡介
李某,女,20歲,為我院11級學生。2013年11月30日,在結束了為期5個月的實習基地實習后,李某在網上投簡歷找工作時,與男朋友一起被騙至安慶一傳銷窩點。2014年1月13日下午,李某通過QQ向11連鎖班劉某求救,告知其已陷入傳銷組織,請劉某幫忙報警解救自己。劉某收到信息后,不知真假,于當日下午18:07分將該求救信息轉發至11物流班級QQ群中。
2 處理過程
筆者看到這條劉某轉發在班級QQ群上的求救短信時,第一時間電話聯系到李某,但在電話中李某與往常一樣說:“一切正常,一切很好”。聯想到李某的求救內容,雖然李某的回答和以往相同,但筆者意識到,如果李某真的陷入傳銷組織,很有可能處于被監視狀態,所以只能應答簡單內容。筆者馬上轉變問話方式,對她講:“下面我來問,你只要說是或者不是”。隨即問她:“你是不是陷到傳銷組織了”,李某很確定地回答:“是的。”通過這樣的方式,最終確定李某已陷入非法傳銷組織中。
掛掉電話后,筆者第一時間匯報了分院領導,并在領導的指導下確定了危機處理方案,并按照危機處理方案執行。首先,時刻與李某保持聯系,掌握李某的人身安全情況,其間,通過手機短信獲得了李某的確切地址。隨后,聯系了李某家長,告知李某現在的真實情況,并將學校制定的方案與家長進行了溝通。此外,還盡可能地聯系了該事情的可能知情人,先后聯系了該事件的舉報人,即李某最早聯系的劉某,及其他與李某關系好的同學等,了解事件詳情,為第二天的營救進行準備。
2014年1月14日8:00,筆者與李某的家長赴安慶市宜秀區公安局報案,根據李某提供的窩點地址,當日上午10點多,順利找到傳銷窩點并將李某及其男友成功解救。
3 實習生傳銷問題防治措施研究
實習作為大學生離開校園走入社會的最后跳板,學校應主動進位,與學生一起構筑預防非法傳銷組織侵入的防線。
3.1 加強實習生思想教育,構建事前預防體系
在當前就業競爭極為激烈的情況下,學校需要在學生實習前加強就業指導,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就業觀,構建抵制非法傳銷的事前預防體系。具體措施包括:首先在校園內加強反傳銷知識宣傳教育活動,從源頭上幫助實習生認清傳銷的真面目,主動抵制傳銷;其次開展畢業生實習和離校教育,幫助畢業生做好職業規劃,勉勵學生勇于面對就業壓力,以平和的心態對待就業逆境,不氣餒,不浮躁,腳踏實地;最后,幫助實習生做好實習單位選擇工作,提倡理性求職,避免大學生誤入歧途,陷入傳銷的泥坑。
3.2 建立有效聯絡機制,加強實習控制
通過李某的案例,筆者發現,目前高校了解學生的實習情況,主要依靠電話、短信或者QQ等傳統的方式上,該案例中,凸顯出了這種簡單聯系模式的漏洞,即使與實習學生取得了聯系,卻不知道電話那頭的真實情況等。因此,建立一套有效的學生實習過程的聯絡機制,已成為必要。
(1)三維聯系,隨時掌握實習生動態。學生進入實習期,為隨時了解學生的實習動態,可建立“學生、單位、學生家長”的三維聯系機制:首先通過QQ、短信、電話等手段關注學生實習動態,一旦發現學生有情緒波動、發生糾紛或無故離崗等情況,及時與學生聯系,及早發現問題,及早處理;其次,與學生實習單位指導教師定期聯系,可一周或一月聯系一次,了解學生實習工作進展,及時為學生實習工作提出指導意見;最后,與學生家長保持聯系,溝通學生實習情況,為學生將來就業擇業提供參考意見。
(2)加強實習基地建設,做好定期實習基地檢查工作。很多高校也有走訪實習單位的要求,但由于大部分學校實習基地建設不到位,學生自主擇業,導致實習單位分散這個客觀條件所限,僅憑教師個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學生實習單位走訪全覆蓋的工作要求的。因此,需有學校層面加強與校外合作單位、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堅持挑選業內先進、管理規范、有發展前景的企業作為合作伙伴,保證實習質量、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就業能力,在允許的條件下,讓學生在實習單位完成實習任務。如因學生個人原因,也可及時掌握學生的去向流動情況,杜絕此類事情的再次發生。
3.3 完善危機處理措施,提高營救效率
在教育學生抵制非法傳銷誘惑時,容易走入一個誤區,那就是重視事前預防,忽略危機處理。這幾年,高校學生陷入傳銷組織的新聞屢見不鮮,高校不僅僅需要預防學生進入傳銷組織,也需要建立一套建立學生陷入非法傳銷組織營救預案,提高營救效率。預案分為響應條件、人員分工、營救措施、資源配備、媒體應對等方面。具體營救對象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實習學生主動求救。預案的制定應偏重于提高營救效率,借助地方公安、工商等政府力量,實施對被困學生的解救。一種是實習學生被動獲救,也就是破獲非法傳銷窩點時,發現有筆者校學生,其思想仍未從非法傳銷的幻想中轉變。預案的制定應偏重于對學生的幫助和教育,就業前景的分析等心理引導,幫助其中從傳銷的美夢中清醒過來,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工作觀。
4 案例總結
在當今復雜的就業環境下,在校大學生陷入傳銷組織事件給學校實習管理工作帶來巨大挑戰,只有吸取教訓,不斷改進實習管理工作,不僅從思想上引導學生腳踏實地遠離傳銷,也要從行動上加強實習生管理體制,避免傳銷向實習生伸出黑手,此外,建立大學生陷入傳銷應急預案,提高大學生解救效率,幫助誤入歧途的大學生無論身心都脫離傳銷的惡魔。
參考文獻
[1]唐金權.大學生傳銷問題及其防治[J].河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9):85-87.
[2]閏超棟.傳銷對大學生的危害及防范[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1(1):42-44.
1.1實習時間短,安排不合理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的實習時間在大學的第7學期開學后的1~10周,共有9周。十一假期加上每個學校都會在這個階段準備運動會這樣學生實習的時間就減少了很多,而加起來沒有所說的9周。它影響到學生找工作或考研究生,學生在實習后針對自身的薄弱環節無法彌補,剩余的在校時間太少,沒有辦法進行補課。
1.2前期準備工作倉促學生在學校進行為期一個星期的復習集訓對所學的內容進行新的鞏固,集中學習隊列隊形、體操、球類等一些中學常學的項目。僅僅臨陣磨槍,平時沒有做好充分的實習準備,一些可以避免的問題仍然存在,而且對衛生保健知識以及應對突發性事件的準備內容較少。
1.3實習本科生的專業術語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欠缺大學教學內容與中學教學實際銜接不夠,沒有把體育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與中等學校師資需求相接軌。表達能力的微弱與同學老師的交流缺乏,體育教育實習主要以實踐課為主,因此要求實習教師具有較高的術科能力。
1.4實習形式過于分散愿意實習的學生在帶隊老師的指導下,實行學生集中式實習的方法,每個小組10人左右進入中學實習,其余的同學基本由自己聯系地點實習,但由于沒有學校的督導部分學生沒有真正的進行教育實習。為了進一步革新體質,有部分同學參加了任意找了一份自己感興趣的工作崗位,如體育健身俱樂部的實習工作,甚至與自己的專業不掛鉤的能夠掙到錢的工作,就把時間浪費掉了。
1.5實習生的應變能力差由于對衛生保健知識的缺乏,學生在學校時沒有努力學習,也沒有實踐的機會,在書本上所學到的知識沒有的到很好的運用,面對很多突發性事件很難應付的來。
1.6指導老師對實習生實習的重視不夠實習生認為實習中指導教師對實習的重視程度、對實習生的態度是實習順利進行的首要條件,實習生帶著對人生的美好愿望和初為人師的熱情,帶著鍛煉自己、培養自己的渴望,帶著年輕人的朝氣,滿懷信心的步入實習階段,但經過磨練之后學生的熱情會消退很多甚至沒有信心。部分指導老師把上課的所有權力交給實習生,自己沒有真正的在課堂上指導,這就導致實習生的錯誤一直延續著,而不能得以更好的解決。
1.7實習的后期評價和總結的不規范有些學校由于師資不足,實習帶隊老師過少,無法照顧到各個學生實習生的專業,在對實習生的評價上,還不夠規范,導致一些問題的出現,又沒有及時的解決問題,因此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評價體系。部分學生、指導老師對實結不重視,或者沒有進行實結,實習政策沒有落到實處等。
2高校體育教育專業本科生教育實習發展對策
2.1延長實習時間大二、大三時可在附近學校進行見習體育課,大三與大四相結合的原則進行教育實習。或學校提供一些崗位讓家庭貧困學生進行勤工儉學來增加學生實際能力。本科體育教育專業實習的學期安排上有必要提前,時間上要適當的延長3~4周。
2.2前期實習準備工作充分,實習內容增加具有體育教育本科專業的高校應該加強委托實習形式和更利于畢業生找工作的實習形式。在準備階段加強術科能力的培養,語言表達的組織,在大一、大二的時候就開始為實習做準備,注意自己老師的講課方式,到中學里去實習的時候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安排實習學生參加更多的工作以便實習生得到更多的知識,帶各種不同的班級和體育項目的代課。學生應積極參與配合完成任務,對考研和有對口工作的學生放松管理。
2.3加強實習生的解決突發事件的能力在體育課程教學中,突發性事件的發生和教師教學環節中的安全隱患及教師和學生的配合有很大的關聯性,作為體育實習教師,在體育課程教學中,應該時刻保持高度的警覺性,提高自我教學的安全責任性,保障每一位學生在掌握運動技能的同時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加強保健知識的學習運用,對每個學生負責。
2.4重視實習生的指導工作實習生要善于與指導老師溝通,發揮出自己的優勢,加強自己的理論與實際連接。對體育課進行創新的基礎上先征求指導老師的意見,使得體育課順利進行。
2.5處理好實習生與中學生的溝通交流實習生應與中學生多交流,畢竟年齡相差有限溝通起來也比較方便,也可讓學生們提出一些問題得到改正提高。課外體育活動積極參與到學生中去,在掌握一個度的基礎上縮小師生之間的差距。
2.6重視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實習能力的評價總結體育教育實習的成績評定應以實習校方指導老師、帶隊老師和學生自評三方面相結合進行綜合定性評分。或者制定體育教育實習成績評估綜合量表,進行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評價。對體育教育實習的總結應有:實習校方對實習生的總結、實習生個人總結、帶隊指導教師總結、體育院系總體實結;對實習生個人總結的要求應突出:實習收獲、本身教學不足的認識、改進方法、努力方向、對今后體育教育工作的建議和設想。
3結語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素質 拓展計劃 大學生就業
論文摘要:高校大學生的就業工作不僅關系大學生的切身利益,也關系著高校和社會的穩定,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伴隨著經濟結構調整和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化,大學生就業形勢依然還比較嚴峻,就業壓力普遍增大,已成為大學生迫切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高校必須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全面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這是高校解決大學生實際問題,貫徹和落實《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舉措。本文就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這一問題做簡要探討。
一 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與就業能力的內涵
(一)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
“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是2002年3月由團中央、教育部、全國學聯聯合推行的,基本內容是以大學生人力資源為著眼點,進一步整合深化教學主渠道以外有助于學生提高綜合素質的各種活動和工作項目。在思想政治與道德修養、社會實踐與志愿服務、科技學術與創新創業、文化藝術與身心發展、社團活動與社會工作、技能培訓與其他等六個方面引導大學生完善智能結構。該計劃注重課內外相結合、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結合、學習與實踐相結合,主要圍繞職業設計指導、素質拓展訓練、建立評價體系、強化社會認同四個環節,幫助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Ⅲ
(二)大學生就業能力
美國教育與就業委員會關于就業能力的定義是:就業能力是獲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進一步講,就業能力是在勞動力市場內通過充分的就業機會,實現對自身潛能的自信。國內常見的定義或描述有:所謂就業能力是指大學畢業生在校期間通過知識的學習和綜合素質開發而獲得的能夠實現就業理想、滿足社會需求、在社會生活中實現自身價值的本領。也有的指人們從事某種職業所具備的能力,包括基本就業能力與特殊能力。也有的認為大學生的就業能力是指在校期間通過學習或實踐而獲得工作的能力,它包括保持工作以及晉升的能力。總的說來,就業能力是一種就業競爭能力、一種與職業相關的綜合能力。
二 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是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必然要求
(一)大學生就業中的核心問題是就業能力的不足
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是我國社會轉型與經濟高速增長的短期不平衡問題在就業領域的突出表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經濟性因素也有社會性因素。而從學生自身來看,最重要的就是就業能力的不足。而著力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引導大學生科學擇業,是緩解大學生就業難的核心環節。要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就要高度重視大學生個性發展和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社會交往能力以及職業素養能力的提高,在求學期間提高心理素質,陶冶高尚的情操,把自己培養成為一個綜合素質高、發展較全面的人才。
(二)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有利于大學生就業
我國的教育體制雖然不斷改革,但是仍未能完全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大學生還無法實現理論上和現實上的全面發展,通過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可以逐步消除這一弊端。課堂知識的積累、課外活動的鍛煉、社會生活的完善,有利于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大學生。另外,素質拓展計劃可以在大學生的在校期間,利用不同的素質教育新途徑,針對學生的個人情況進行職業設計導航,提升大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對其畢業后的擇業就業有很大幫助。因此,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是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必然要求。
三 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
(一)促進個性全面發展
大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至少包括兩個方面:—是自主性的全面發展。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的主體是學生,高校以大學生的自主設計確定素質拓展的內容和方式。自主性原則不但保證了學生在素質拓展計劃中的主體地位,而且能夠保證學生的個性特征在素質拓展過程中得到尊重和張揚,學校通過舉辦不同類型的活動,既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可以鍛煉學生的自主選擇能力、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從而實現大學生自主性的全面發展,有利于大學生擇業過程主動性的發揮。二是獨特性的全面發展。目前市場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具有獨特性素質的人才更受親睞,但獨特性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大學生只有在不斷的成長和發展中、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在社會實踐鍛煉中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獨特性。高校可以通過開展素質拓展活動,如演講比賽、主題設計活動、各種文體活動都可以培養和展示大學生的獨特性,尤其是設計活動,能夠激勵大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和聰明才智展現個人魅力。當然,學生的獨特性因人而異,高校只有充分開展各種不同的活動,才有利于大學生在參加各種活動的實踐中逐漸形成自身的獨特性,為將來的就業積累資本。
(二)提高社會實踐能力
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主要是指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動手能力,目前多數用^單位要求求職者具備一定的社會實踐能力。據了解,大學生就業難的最重要原因就是由于缺乏“工作經驗”。然而,我國高校教學偏重理論教育,輕實際操作能力培養,企業也不大愿意為大學生提供實習機會,造成學生缺乏社會工作經驗,缺乏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在求職就業中就會遇到很大困難。在高校教育中,除了鼓勵學生自身加強實踐能力的鍛陳之外,高校就要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的本質屬性就充分突顯出它的實踐性特點。通過組織社會實踐與志愿服務、科技學術與創新創業、文化藝術與身心發展、社團活動與社會工作等多方面的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在活動中由于有了大量鍛煉表達自己和動手操作的機會,學生可以將理論知識與實踐進行機結合,做到學以致用,提高自身運用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能力。
(三)提高創新創業能力
建設自主創新型國家需要大批具有創新精神和倉4業意識的高科技人才。而大學生就業時所需的創新精神、創業能力可以通過開展學術科技與創新創業方面的素質拓展訓練進行提升。通過開展科普宣傳和“挑戰杯”等課外學術科技活動,成立大學生科技小組,開展發明制作競賽、學術論文競賽等,可以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通過開展大學生科技論壇、創業講壇活動,邀請科技專家、創業精英、成功校友等方面的突出人才為大學生傳授科技創新經驗,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業精神;通過定期開展創業計劃培訓及創業計劃大賽,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為學生提供就業實戰鍛煉的舞臺。充分利用好大學生創業見習基地、創業實習基地和創業園等創業實踐基地,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創業經驗。在素質拓展創新創業的活動中配備得力的指導教師,特別是要加強對創業受挫學生的心理引導,幫助其總結失敗的原因和教訓,不斷培養其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為日后的就業創業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提高社會交往能力
高校通過實施素質拓展計劃,鼓勵學生在學校范圍內組織成立各種不同的社團,如文學社、藝術協會、心理協會等,并跨系跨專業定期開展不同的社團活動。通過成立社團、管理社團或參加不同的社團活動,既可以激發大學生的創造力,也可以為大學生提供溝通和交流的橋梁,鍛煉自己的社交能力。大學生通過參與社會工作、社會實踐與志愿服務的活動,如社會服務活動、社會公益活動、青年志愿者活動等,可以盡早了解社會現狀、認識現實社會、懂得人與社會的關系,鍛煉其社會交往與社會活動能力,為日后能夠融入社會打下基礎。
(五)提高職業素養與能力
許多學子考上大學后,在心理上產生一種成功感和優越感,自信心增強的同時也易于自我感覺過于良好,自我評價過高,不能正確、全面地認識和評價自己,以至于不清楚自己的未來走向,等到臨畢業時才匆忙進行職業選擇。據調查,大部分大學生不太關注自己的求學生涯規劃和中長期職業發展計劃,而是過分依賴已有的經驗,缺乏與就業指導機構的溝通交流,對就業政策、就業環境、就業形勢等缺乏及時而全面的了解。他們多按照培養方案與導師指導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以為只要獲得文憑就意味著完成了就業準備,就能順利就業,結果往往是措手不及,被市場牽著鼻子走,被動就業。通過素質拓展計劃,針對學生個人情況進行職業設計導航,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學習職業生涯規劃知識,確立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與目標,以實現準確定位,做好自己的職業選擇和決策,提高自己的職業素養和能力。同時,有針對性地參加本專業和非專業的技能培訓,考取各類技能證書,也可以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
(六)提高挫折承受能力
隨著競爭的加劇和不確定性的增強,用人單位越來越重視考察應聘者的挫折承受能力。所謂挫折承受能力,就是指在失意、困難、失敗等面前要有很強的抗挫折的耐力。當前的大學生中大多數是獨生子女,普遍具有心理脆弱、遇事敏感、抗挫折能力差等顯著特點。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在求職過程中,經常會遭受這樣或那樣的打擊,特別是在遇到挫折和困難時,極易陷入焦慮、迷茫和抑郁等心理狀態,不僅逃避現實,甚至會導致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個別人還走上了極端道路。大學生的挫折承受能力差,已經成為影響畢業生就業能力提高和順利就業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大學學習過程中加強承受挫折的訓練顯得極為重要和必不可少。高校可以通過開展素質拓展計劃,進一步做好大學生心理輔導工作,培養學生的自我調節能力。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心理教育資源,在大學生中廣泛開展社會心理學、自我調節、就業觀等方面的培訓和引導,使其正確評價自己,了解處理各種社會矛盾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克服自卑、浮躁、依賴、恐慌等心理,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挫折承受能力。另一方面,在素質拓展的社會實踐中,學生必定會經受失敗、遭受挫折,但是往往只有在失敗中才能更好地成長,學生會自覺和不自覺地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增強克服挫折的信心,提高社會適應力,才能在將來為展示自己的才華踏出第一步。
參考文獻
[1]李卓慧,鄭澎,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實施現狀實測調研報告[J]中國成人教育,2010(2)
[2]杜德省,大學生就業能力的現實考量與培養策略[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2)
“3塊。”
一到開學,學校里的打印社就開始出售蓋好章的實踐報告單,銷路不錯,有很多同學都來購買。幾年前我第一次拿到實踐報告單的時候,還愁沒地方蓋章呢,沒想到如今都有人開始做這方面的生意了。
按照要求,暑假實踐報告是要進檔案的。而在開學初上交的時候,大家都是隨便應付一下:學生瞎編個總結,指導老師不會追查你有沒有真正去實踐,也是隨便填個意見,學院最后再蓋個章就算完成任務了,只不過是一份材料,形式而已。
當然,學校的出發點是好的,目的是讓同學們都能走向社會,接觸社會,積累社會經驗。之所以會出現“形式主義”,學校、指導老師與學生個人都有責任。
暑假社會實踐的主要形式,就是填寫學校發的實踐報告單(老師都再三叮囑要蓋好實踐單位的章),上交一份3000字的實踐報告。學生本人不愿參加實踐或者根本找不到實習單位的,就想個辦法混過去。當然,有的同學即使找到了實踐單位,也會抱怨學不到什么東西,還不如出去打工賺錢,或者參加些培訓班學習,考些證書,為將來找工作加一些砝碼。
【關鍵詞】大學生;成才;目標導引
學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使學習者“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和“學會生存”[1]。在高校學生培養體系中,學生日常事務管理部門圍繞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在抓學風建設、促進學生成才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由于大學生的學習、工作、生活方式與中、小學大有不同,大學里對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調節和自我控制能力要求較高。但是目前部分大學生成才目標不明確,進取意志衰退,加之一些社會因素的影響,使得在在大學生中深入實施成才導引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成才目標導引的實施背景
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接班人,更是實現民族復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中國夢的堅實力量。大學生能否真正意識到這一點呢?就目前來看,部分大學生的學習、工作、生活現狀不免讓人擔憂。
沒有目標、缺少規劃。有些大學生整日無所事事,渾渾噩噩,大學生活沒有明確的方向和目標。特別是部分畢業班同學, ‘大四不考研,天天像過年’,更有甚者沉迷于虛擬的網絡世界,產生人際交流障礙。鑒于此,2011年教育部頒布了《普通高校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的基本要求》,職業生涯規劃也被列為大學必修課程。
精神匱乏、意志缺乏。筆者擔任大學輔導員工作多年,深入學生宿舍過程中發現業余時間、甚至學習時間大學生在宿舍內打游戲、玩手機、床上睡覺等現象屢見不鮮,很少見到讀書看報、共同探討人生智慧的場景。大學生在學習方面的表現也不容樂觀,據《河北省高校人力資源現狀及未來發展研究》課題組數據調查顯示: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學生認為讀書主要原因是學習需要;只有不到百分之五的學生完整地讀過四大名著[2]。
可見,對大學生實施切實有效的成才目標導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必要性。
二、成才目標導引的實施內容
所謂成才目標導引就是通過指導學生設立成才目標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與參與實踐,在成才目標導引過程中塑造學習主體,激發成才動機,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創新能力以及職業規劃能力,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素質完善。實施大學生成才目標導引有三個層面的意義:目標引導、思想開導、方法指導。
目標引導是針對大學生個人成才目標加以引導。個人成才目標主要包括長遠目標——人生的職業規劃和未來發展方向;中期目標——大學階段學習目標、個人能力提升目標、社會實踐鍛煉計劃等;短期目標——圍繞長遠目標和中期目標而設計的不同學年和學期的計劃目標。長遠目標的實現是建立在諸如大學階段目標、學年目標、學期目標等目標實現的基礎之上的,大學階段的目標主要是為畢業后學業發展、事業發展、職業生涯發展等打好堅實基礎。目前大學生畢業后的出路主要是就業和繼續深造兩個方向。就業主要包括個人擇業和自主創業,繼續深造則主要包括考取碩士研究生和申請國外獎學金出國留學。長遠目標、中期目標、短期目標的實現需要大學生從學習能力、實踐創新能力和職業生涯規劃能力等方面去完善與提高。[3]
思想開導是針對在大學生學習觀念、學習態度、思維模式上存在認識問題的學生開展指導工作。大學生思想活躍但具有不穩定性,因而在遇到困難或受到社會上某些不良影響時,學習目標容易動搖,學習態度發生變化,這時就要通過個別談心、座談會等形式加以引導。通過典型事例的感性教育與引導學生理性思考的結合,大力宣傳學習典型,挖掘學生身邊的案例,培養學生的認同感,激發他們的自我認知和評價的積極性,引導他們時刻保持端正的學習態度。同時注重引導學生挖掘自己的潛力,正確對待挫折和失敗,不斷克服遇到的困難,磨煉個人的意志。
方法指導是針對學生在具體目標的實現過程中要注意的問題、急需解決的問題加以方法上的指導。學習能力的培養具體體現在業務學習、考級、考研、業務證書考取等方面。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主要體現在科技學術競賽、生產實習、社交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環節。而職業生涯規劃能力更多體現在將來的職業過程中,目前在大學階段則主要體現在自我評價、就業技巧、考取相關執業資格和技能證書、職業思想的初步確立等。這些具體努力目標的實現不能光靠學生自己去摸索,學校應通過配備職業指導師、職業規劃師、心理咨詢師,并開設相關的課程,給與大學生必要的方法指導。[4]
三、成才目標導引的三結合原則
1、點、線、面三結合原則
實施成才目標導引需要注重點、線、面結合的原則。首先指導老師根據學生個人特點,幫助其指定成才規劃,積極關注、跟蹤及糾偏,加強與學生的個別交流,在方法上給予指導,思想上不斷開導,幫助大學生解決個人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惑和難題。其次,多種素質強化提升一條“線”。根據不同類型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能力要求,把握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原則,聯合有關部門采取多元化、個性化、差異化的教育方式,增強學生成才引導的系統性、針對性和有效性。再次要重視學生群體目的性引導和學習生活氛圍的營造,重視優良院風、班風的建設和營造,重點落實相關規章制度,成立專門的督導機構,召開專項的例行會議,實行有效的激勵措施等,促使學生形成成才的內在動力。
2、學校、家庭、社會平臺三結合原則
實施成才目標導引需要發揮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的力量,做到工作層面三結合。大學生個人成才目標的制定要緊密結合社會的需要,符合學校和家庭的實際狀況,達到三者的良好統一。一是學校充分調研和把握未來社會的發展方向及人才需求趨勢,分析評價社會競爭狀況和生存壓力,增強學生目標引導的緊迫感和內動力,提高目標的科學合理性、社會適應性及時效性。二是學生個人的目標制定應與學校辦學特色、學科優勢、文化氛圍結合起來,利用好學校學術環境和傳統優勢。三是大學生成才目標制定應結合本人的家庭實際狀況,并和家長進行交流溝通,獲得家長的認同和支持,進而提高個人成才目標實現的成功率。
3、系統性、階段性、連貫性三結合原則
實施成才目標導引要做到系統性、階段性、連貫性的有機統一。首先,大學生樹立個人成才目標時需考慮個人職業生涯規劃,這一規劃包含了不同人生時期的階段性目標,以大學階段目標的實現為前提,以實現人生目標為最終目的。其次,大學階段性目標是一個系統性的目標,它建立在不同階段目標之上的,實現了系統性與階段性的統一。再者在目標的實施過程中,整個實施方案在不同的階段又需要分解為不同的目標,每個目標的完成都是后一目標順利完成的前提,體現了制定成才目標的連貫性。[5]
四、成才目標導引的具體措施
1、制定指導成才目標,明確大學生努力方向
結合學生工作實際,開展目標建設工程。任課教師、輔導員老師、學生干部、學生個人分別結合各自實際情況,制定短、中、長期的發展規劃。學生班級、團支部、宿舍、學生社團中集中實施“品牌培育建設工程”。輔導員老師經常深入班級進行調研,指導班級確定班級建設目標,指導學生制定成長成才目標。加強過程的監督和指導,學期末和學年末要針對各自的目標建設情況進行總結,以利今后不斷修正和完善,更好更快地發展自己。這樣使良好氛圍的營造和個人成才目標過程監督有機結合,促進成才目標導引的實施。
2、調動學生學習源動力,加強思想指導
細化成才目標導引的內容。對學生進行成才目標的思想指導,加強學習目的性教育,強化大學生社會責任感、使命感以及感恩意識教育,從而強化學生內心對成長成才的渴望。
大力開展勵志教育,舉辦宣講報告會。組織優秀學生、選樹典型,成立學生“勵志成才”宣講團,開展班級巡回報告會,用典型事例,現身說法,給更多地學生以學習借鑒榜樣。
加強對外交流和溝通,成立學生聯誼會。利用地域優勢加強學生與本地區高校相關學科學生間的長效交流和溝通機制,交流學習經驗、探討成長困惑。
實施心靈“關愛”傳遞,解決學生的實際困難。培育學生愛國、愛家、愛校情懷,營造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的和諧人際環境,在學生中形成趕、學、幫、超的良好學習風氣,開展了健康心靈“關愛”傳遞活動,使同學們能夠聆聽到彼此的心聲,感受到他人的關愛。在關愛的傳遞過程中,解決學生的實際困難,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
3、加強對學生職業規劃指導,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大學職業生涯規劃就是在自我認知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長以及知識結構,結合社會環境與市場環境,對將來要從事的職業以及要達到的職業目標所做的方向性的方案。
大學作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起始站,制定相應的職業發展規劃很有必要。通過開展專題報告和舉辦職業生涯設計大賽,使學生進一步完善了自己的規劃,提高學生整體制定和實施職業生涯規劃的自覺性和實踐動手能力。
4、充分利用和挖掘校內外資源,加強方法指導
利用校內資源,積極搭建優質平臺。指導學生掌握正確有效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經常性地舉辦經驗交流會,進行學習方法、公務員考試、考研與就業選擇等針對性教育;積極舉辦科技創新方面的報告會,因勢利導,重點突出,實施本科生科研導師制,聘請一批責任心強、業務素質高的教師擔任學生的創新實踐導師,為學生創新實踐進行具體指導。
挖掘校外資源,積極培養職業素養。重點加強職業規劃引導和就業技巧的指導。通過企業參觀考察、認識實習、暑期頂崗掛職鍛煉實踐、優秀校友成長報告會等形式,為學生提供到生產實踐第一線的機會,幫助學生來認識職業生活。結合學生特長、興趣、氣質及其家庭的實際狀況,引導學生確立科學合理的職業期望,包括職業發展方向、職業發展區域、擇業標準,然后再圍繞這些職業期望來制定階段性目標;舉辦就業指導講座,開展就業形勢分析,從學生如何獲取與篩選就業信息、個人自薦材料的準備和整理、面試筆試的技巧以及應有的禮儀和言談舉止等方面開展指導。
以成才目標導引為紐帶,日常養成為基礎,堅持教育、管理、養成相結合,加強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與養成教育。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創造性地實施成才目標導引工作,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目標實現起到了較好的作用。
參考文獻:
[1]1996年《教育——財富蘊藏其中》,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中文科譯,教育科學出版社
[2]覃彪喜《讀大學究竟讀什么》[M] 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2007.12
[3]蔣元喜,付昌義《目標導學在大學生素質教育中的應用》,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07.6
[4]陳繼安《思想工作心理學》[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6:41
[5]白玉平《新時期學生管理工作探討》[J].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
作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