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01 08:58:0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企業運營管理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推進市場集約運營,實行全省一個營銷體系
廣東電信以“營銷集約化、銷售屬地化”為基本原則,對全省市場營銷的組織架構和管理模式重新進行了梳理和變革。省公司對營銷活動方案進行統一制定、部署、管控,市分公司僅負責營銷方案的細化落實和日常銷售管理,縣級分公司撤銷市場部,成立銷售部,負責屬地銷售組織和執行,(鄉/鎮)營銷服務中心則專注于網格內銷售執行。
2.推進網絡集約運營,建設全省一個網絡運營體系
廣東電信以收購CDMA網絡和全業務運營為契機,成立了省網絡操作維護中心、省無線網絡運營中心、省傳送網絡運營中心、省平臺運營支撐中心和省網絡資源管理中心,實行網絡和業務平臺的全省集中維護、優化和監控,以及網絡資源的動態管理和集中調度,著力提升專業化維護能力和重大任務、應急通信的保障能力。廣東電信按照全省“一張網絡”的思路,大力推進網絡規劃、工程建設、采購供應、網絡運營等的集約運營。在網絡規劃方面,全省投資按市場需求集約配置,省公司統一管控新增能力和評估投資效益;在工程建設方面,建設項目由省公司統一對進度管理、質量管理、驗收交付集中管控,資本支出指標由省公司統一承接,不再考核分公司;在采購供應方面,全面推廣“框架+訂單”的集中采購模式,實施集中倉儲、統一配送,集中管理采購工作關鍵控制點的審批權限,增強采購效能和采購工作的風險防范能力;在網絡運營方面,實施網絡運營板塊人員管理、業績考核、成本管控、運營管理的四統一,網絡運營考核指標由省公司統一承接,不再考核分公司,提升全省“一張網絡”的運營維護效率。
3.推進IT集約運營,建設全省一個IT運營體系
廣東電信形成了“企業信息化部+IT運營中心+分公司”三位一體的IT運營模式。企業信息化部作為企業IT工作的管理者,集中負責全省信息化規劃、建設和維護管理;IT運營中心全面負責MBOSS系統的集約運營,包括集中計費賬務處理、集中業務配置、集中收入確認、集中數據管理及支撐、集中系統監控維護;分公司則主要負責數據挖掘、資料管理、欠費管理、賬單管理、話費爭議及減免退費的經營性工作,其IT支撐需求由IT運營中心分部進行派駐式服務。
4.推進10000號及移動互聯網渠道集約運營,建立全省一個客服體系
2009年3月,廣東電信撤銷了各地市的10000號客服中心,成立了省10000號運營中心,全面負責全省10000號的全業務集約化運營,下設廣州、深圳、汕頭、梅州、韶關五個區域中心,分片區負責21個市公司的全業務呼入客戶服務、投訴回訪、工單處理回復等工作,對全省的服務標準、工作規范、系統平臺進行統一,為服務感知的統一和整體客服水平的提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5.推進財務集約運營,實行全省一個財務體系
2008年11月,廣東電信成立了省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負責全省會計核算、資金結算、票據管理、會計報告及數據統計等會計服務及信息提供工作。2009年6月,省級財務共享服務在所有分支機構集中上線,形成對27個二級分支機構和4萬多名員工、月處理量峰值超過15萬筆的服務能力。基本實現全省統一會計核算、統一報賬、統一主數據、統一開關賬、統一出具報表、統一薪酬發放,實現了財務共享服務全業務、全地域、全員覆蓋;會計服務總人數明顯減少,建立了省市一體的收入確認模式,確保了收入的真實性。6.推進人力資源集約管理,構建全省一個人力資源體系廣東電信于2007年5月啟動了二級經理團隊領導力轉型工作,實施覆蓋全部市、縣區分公司的組織架構變革。全面實行經理人員統一培養、選拔與任用,全省統一競爭上崗、公開競聘。新型人才統一引進、集中培訓,專業隊伍統一建設,員工業績統一管理。基本薪酬和福利待遇全省統一標準,薪酬管理、記賬、支付一體化。
7.構建與集約運營相配套的全業務制度流程體系,實行全省一個制度流程體系
廣東電信集中實現制度體系“一冊總覽”,制定了公司運營管理的“基本法”——《運營管理工作規則》,實現了公司管理規則的統一,建立了業務部門負責實施的制度統籌管理機制,持續優化了集約運營關鍵流程,實施制度流程100%IT固化,以確保制度流程的有效執行。省、市、縣形成“全省一個制度”的執行體系,所有制度由省公司統一制定、頒布,市分公司不再制定制度,確保了全省運營管理的一致性。
二、以市場為導向進行業務融合,打造領先的業務提供能力
一是提供領先的智能網絡。廣東電信在全省全面推進3G、光纖寬帶和WiFi網絡的統一建設,基本建成了“3G+光網+WiFi”全方位立體覆蓋的智能信息網絡體系。在網絡能力上,建成具備客戶感知良好、運營管理方便、業務開通靈活,用戶可識別、業務可區分、質量可控制、網絡可管理的智能網絡,可提供高速協同接入、資源自助指配、速率針對性保障的差異化服務。在網絡規模上,全面推進“寬帶中國、光網城市”戰略,普及光纖寬帶高速接入,實現骨干光網全省覆蓋,全力支撐全省寬帶普及提速民生工程,穩步推進現網用戶光纖改造;對全省行政村以上區域實現3G網絡全覆蓋,成為具有領先優勢的省級3G移動網絡。二是提供面向全業務、服務多客戶、承載多功能的綜合平臺。利用IT集約化的優勢,集中建立了綜合業務平臺、內容應用平臺、行業應用平臺、云服務業務平臺、呼叫中心平臺與會議型業務平臺等多種業務的綜合平臺,通過資源整合、門戶統一、賬號經營、能力開放的形式,提供標準化、模塊化、集成化的平臺運營環境,支持自營、第三方內容與應用的聚合。三是提供便捷、豐富、差異化、個性化的綜合信息服務。通過業務、平臺、終端的融合創新,圍繞“兩化”深度融合、“幸福廣東”信息化應用等重點領域,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現代信息服務,覆蓋政務、民生、產業三大領域,提供逾百項智慧應用,助力“幸福廣東”工程。
三、以客戶為中心進行服務集成,打造卓越服務能力
一是通過戰略合作、資本合作和業務合作等多種形式,引入優質社會資源,嵌入自身能力,快速形成差異化的服務和競爭力。在政務服務方面,廣東電信與廣東省政府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全面參與“智慧廣東”建設,全力配合做好省政府“網上辦事大廳”的總支撐。在民生服務方面,實施跨領域服務整合,推動“智慧民生”信息化普及,移動互聯網民生應用。在企業服務方面,積極參與省經信委“4個100”示范工程和“數字企業”專項行動,整合上下游提供電子商務等行業信息化解決方案和網絡存儲、店鋪管理、定位服務等一站式信息化解決方案,加速“商務領航”、“天翼”品牌融合,強化在企業客戶的服務能力。二是結合企業核心能力和戰略需要,在重點領域建立產業基地、產業聯盟,掌控部分內容和應用,增強價值鏈服務整合能力。在云計算領域,建設了佛山華南智慧新城、沙溪云計算數據中心,構建了以云計算、云服務為中心的智慧城市綜合平臺;牽頭組建了廣東省云計算產業聯盟,積極組織云計算技術與應用交流活動,促進全省云計算產業發展。在物聯網領域,建成了省物聯網應用孵化扶持基地,搭建開放合作創新平臺;在移動互聯網創新領域,在廣州建立了中國電信創新孵化(南方)基地,將中國電信內部資源與廣東省科技創新環境、社會資本等進行高效整合對接,帶動廣東科技創新企業的發展等。
四、全面推進運營管理的精細化,提升集約化運營效率
一是對市場運營精細管理,引導全業務結構協調發展。廣東電信對市、縣分公司和營銷服務中心進行了分類分檔指導,實行差異化定位、差異化發展策略、差異化資源配置、差異化考核。建立了移動和寬帶業務綜合評價體系,移動業務從規模、質量、融合、終端、客戶感知及效益六個維度進行評價,寬帶業務則從規模、質量、提速及服務四個維度進行評價,并結合多維度評價體系,對業務發展情況進行全程監控。二是對網絡運營精細管理,打造精品網絡支撐業務發展。廣東電信構建了“寬帶接入十大場景”方案,指導市分公司快速復制、規模部署,促進資源科學合理配置,規范了建設過程管理,推進移動網絡建設和優化精細化,建立質量示范站,改善用戶速率感知,提升網絡競爭力。三是對服務支撐精細管理,提升服務支撐的效率和有效性。廣東電信建立了數據運營和監控體系,建設了省ODS數據共享平臺(即數據倉庫),提高了基礎數據準確性、實時性,將ODS數據采集時限壓縮在1小時之內;為強化財務管理,廣東電信緊密結合財務會計工作需求,整合了全省分散的會計核算、資金支付、票據管理、報告編制等資源,形成高度集成的五大財務共享業務平臺。
五、建立關鍵觸點人員呼喚炮火機制,快速響應市場一線需求
論商業銀行的經營原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的規定,我國商業銀行可以經營下列業務:吸收公眾存款,發放貸款;辦理國內外結算、票據貼現、發行金融債券;發行、兌付、承銷政府債券,買賣政府債券;從事同業拆借;買賣、買賣外匯;提供信用證服務及擔保;收付款及保險業務等。按照規定,商業銀行不得從事政府債券以外的證券業務和非銀行金融業務。
盡管各國商業銀行的組織形式、名稱、經營內容和重點各異,但就其經營的主要業務來說,一般均分為負債業務、資產業務以及表外業務。隨著銀行業國際化的發展,國內這些業務還可以延伸為國際業務。
一、商業銀行的負債業務
負債業務是形成商業銀行的資金來源業務,是商業銀行資產業務的前提和條件。歸納起來,商業銀行廣義的負債業務主要包括自有資本和吸收外來資金兩大部分。
商業銀行自有資本
商業銀行的自有資本是其開展各項業務活動的初始資金,簡單來說,就是其業務活動的本錢,主要部分有成立時發行股票所籌集的股份資本、公積金以及未分配的利潤。自有資本一般只占其全部負債的很小一部分。銀行自有資本的大小,體現銀行的實力和信譽,也是一個銀行吸收外來資金的基礎,因此自有資本的多少還體現銀行資本實力對債權人的保障程度。具體來說,銀行資本主要包括股本、盈余、債務資本和其他資金來源。
論商業銀行的組織形式
受國際、國內政治、經濟、法律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世界各國商業銀行的組織形式可以分為單一銀行制、分支銀行制和集團銀行制以及連鎖銀行制。
1.單一銀行制
單一銀行制是指不設立分行,全部業務由各個相對獨立的商業銀行獨自進行的一種銀行組織形式,這一體制主要集中在美國。
優點
首先,可以限制銀行業的兼并和壟斷,有利于自由競爭;其次,有利于協調銀行與地方政府的關系,使銀行更好地為地區經濟發展服務;此外,由于單一銀行制富于獨立性和自主性,內部層次較少,因而其業務經營的靈活性較大,管理起來也較容易。
缺點
首先,單一制銀行規模較小,經營成本較高,難以取得規模效益;其次,單一銀行制與經濟的外向發展存在矛盾,人為地造成資本的迂回流動,削弱了銀行的競爭力;再次,單一制銀行的業務相對集中,風險較大。隨著電子計算機推廣應用的普及,單一制限制銀行業務發展和金融創新的弊端也愈加明顯。
2.分支銀行制
分支銀行制又稱總分行制。實行這一制度的商業銀行可以在總行以外,普遍設立分支機構,分支銀行的各項業務統一遵照總行的指示辦理。分支行制按管理方式不同又可進一步劃分為總行制和總管理處制。總行制即總行除了領導和管理分支行處以外,本身也對外營業;而在總管理處制下,總行只負責管理和控制分支行除,本身不對外營業,在總行所在地另設分支行或營業部開展業務活動。
優點
實行這一制度的商業銀行規模巨大,分支機構眾多,便于銀行拓展業務范圍,降低經營風險;在總行與分行之間,可以實行專業化分工,大幅度地提高銀行工作效率,分支行之間的資金調撥也十分方便;易于采用先進的計算機設備,廣泛開展金融服務,取得規模效益。
缺點
容易加速壟斷的形成,實行這一制度的銀行規模大,內部層次多,從而增加了銀行管理的難度。但就總體而言,分支行制更能適應現代化經濟發展的需要,因而受到各國銀行界的普遍認可,已成為當代商業銀行的主要組織形式。
3.集團銀行制
集團制銀行又稱為持股公司制銀行,是指由少數大企業或大財團設立控股公司,再由控股公司控制或收購若干家商業銀行。銀行控股公司分為兩種類型:
1.非銀行性控股公司,它是通過企業集團控制某一銀行的主要股份組織起來的,該種類型的控股公司在持有一家銀行股票的同時,還可以持有多家非銀行企業的股票。
2.銀行性控股公司,是指大銀行直接控制一個控股公司,并持有若干小銀行的股份。
連鎖銀行制
連鎖銀行制又稱為聯合銀行制。它是指某一集團或某一人購買若干獨立銀行的多數股票,從而控制這些銀行的體制。在這種體制下,各銀行在法律地位上是獨立的,但實質上也是受某一集團或某一人所控制。
論商業銀行的法律性質
1.商業銀行的成立實行特許制
商業銀行由國家特許成立,發放銀行經營許可證的部門是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特許審批過程主要是:首先由申請人提出申請,然后由中國銀監會予以審查。形式審查要弄清各種申請文件、資料是否齊全,是否符合法律規定;實質審查要弄清申請人是否符合各項經營商業銀行業務的條件。審查通過后,由申請人將填寫的正式申請表和法律要求的其他文件、資料,報中國銀監會特許批準并頒發經營許可證。值得一提的是,特許批準的權力完全屬于國家,符合成立商業銀行的各項條件也并不意味著一定能取得經營許可證。
2.商業銀行是企業法人
商業銀行具有企業性質,擁有法人地位。企業是經濟組織,以營利為目的;法人也是組織,但其范圍不僅包括企業而且包括非企業組織和團體。企業法人可以作為復合詞對待,它本身也是法人的一種分類。我國1986年的《民法通則》有企業法人與非企業法人的分類。企業法人是從事生產、經營,以創造社會財富,擴大社會積累為目的,實行經濟核算制的法人。1993年12月29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簡稱《公司法》)將企業法人分為兩大類三種形式。第一類是有限責任公司,包括由若士股東共同投資組成的有限責任公司和國有獨資有限責任公司兩種形式;第二類是股份有限公司,這類公司的股份公開發行并且可以以股票形式上市流通。商業銀行的組織形式和機構設置都應符合《公司法》的規定。
因此,我國商業銀行的法律性質是特許成立的企業法人。
看了“論商業銀行的經營原則”的人還看了:
1.2016商業銀行經營管理
2.商業銀行論文開題報告
3.商業銀行運營管理論文
關鍵詞:知識管理 高校教師 專業素養
近年來,隨著科技革命和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知識和人才逐漸成為各行業中最有價值的資源。在各大院校中,教師們作為學校中最重要的人力資源,他們的綜合水平直接關乎到學校的生死存亡。因此,注重對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已成為各高校緊急的課題和義不容辭的任務。本文通過從個人知識管理對高校教師個人專業素養提升的狀況方面進行分析,進一步深入探討了關于提升院校競爭實力的有效方法以及使高校處于良性發展的有效途徑。
知識管理這一概念源自企業對自身的資產經營管理,近年來,這一科學管理思想已經不斷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師作為其專業知識的擁有者和傳遞者,肩負著培育學生,開展科學研究,進行學術探索等與知識相關的各項工作。然而,在教學實踐中,卻很少有教師關注個人知識的系統及科學管理,這最后勢必會影響到教學質量的快速、穩步提升,對于教師個人素養的錘煉也會產生一定的阻礙。為此,只有倡導高校教師開展個人知識管理,才可以幫助教師個人專業素養得到有效的提升,進而促使高等院校的競爭實力也得到一定的提升。
1 對高校教師知識管理的認識
1.1 知識管理的定義
知識管理,是以人為中心,以信息為基礎,以科學技術為手段,以知識創新為目的,把知識當作一種資源、資本、生產要素加以運營管理,最后,通過知識的共享和運用集體的知識、技能、智慧來提高組織應變和創新能力的管理活動。高校教師的工作軌跡通常是由教學、科研兩部分組成的,雖然身處院校這樣的工作環境,但教師的個人學習及對個人知識的梳理并不規范和系統,通常都是工作中需要什么知識,教師臨時去尋找和學習,這就導致教師對信息的積累沒有科學性。因此,在這種狀況下,只有運用知識管理才能使教師的信息積累具備科學性,另外,實踐發現,運用知識管理的理念指導個人學習,不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還能有效激發個人的工作創新能力。
1.2 個人知識管理的內涵
個人知識管理(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是一種新的知識管理理念和方法,其本質在于幫助人們整合個人信息資源,以利于提升工作效率。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對知識的收集、提取、共享和應用,將個體中隱性知識有效地轉化為顯性知識,并對知識進行科學、系統的管理,進而來構建個人的知識庫。在某種程度上,個人知識管理(pkm)可以被看作是知識管理的子集,它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來整合個人信息資源,以提高個人工作效率和綜合競爭能力。常年工作在教學第一線的教師都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這些教學經驗、體會多存儲在教師的頭腦中,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憑自己的靈感來創設的教學環境以及憑內容來選取的教學手段,都可以被認為是因材施教的隱性知識,而且這些隱性知識都是非常有價值的,如果能夠通過個人知識管理將其顯性化,不僅可以達到總結個人經驗,萃取精華的目的,而且合理地轉化和應用還可以幫助年輕教師們不斷進步和成長。為此,我們得出結論,運用個人知識管理機制,不僅可以豐富教師這一集體的知識資源,還可以有效地提升團隊的專業知識素養。
1.3 高校教師知識管理的含義
教師知識管理是指教師個人或學校產生、獲取、收集、組織、傳播、共享、利用和創新知識,通過運用集體智慧來促進教師個人專業成長和提升學校整體應變及創新能力的系統過程。它的本質在于促使學校和教師創造性地利用和獲取知識,進行知識創新,使其具備創造性教學行為的知識基礎,最終使教學具有創造性。教師知識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利用資源,減少重復不必要的工作,提升工作效率,進而不斷提升教師個人素養,最終實現提高學校核心競爭力的目標。
2 知識管理過程中高校教師專業素養提升的途徑
2.1 對教師所擁有的知識進行整序
教師擁有,或教師專屬的知識包括專業學科基礎知識、認知理論知識、教育學、心理學知識
等,這些知識都屬于顯性知識,它們都是由以下各內容組成的,包括教材、輔助材料等圖書資料;論文、專著及教案;個人知識積累所需的各種文件和相關多媒體資料以及管理系統等內容。這些都是教師知識管理中最基本的內容,也是實施知識管理的基礎。因此,我們就必須對教師所擁有的知識進行整序,使他們的個人知識條理分明、分類合理,又不失彼此之間生動的聯系,從而進一步來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
另外,對高校教師進行知識管理,可以讓他們的知識結構更趨于完整性和有序性。合理的知識結構是發展高校教師教學創新能力的基礎,通過讓他們優化知識結構、設計實用的個性化教案;歸集信息資源,豐富教學內容以及學習并善用計算機相關軟件來支持教師個人知識管理,不僅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還能有效地實現對高校教師教學創新能力提高的目標。除此之外,教師專業素養不斷提升,對知識管理的水平的提升也會有相應的積極作用。
2.2 對各種隱性知識進行顯性化處理
高校教師知識素養提高的障礙不僅僅在于新知識的獲取數量,還在于教師隱性知識是否能夠成功地轉化為顯性知識,它也是反映教師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的重要標志。教學經驗是體現任教者教學思想中富有創造性勞動的結晶,但通常情況下,這種珍貴的知識卻很難被清晰地識別和分享。在教學實踐中,廣大教師都普遍達成這樣一個共識:無論是文化知識還是實踐性知識,總有一部分具有很強的內隱性,也就是說,這部分知識很不容易被清楚地表達出來,或者說讓人百分之百地心領神會。與此同時,教師頭腦中的部分知識還存在結構松散,體系不健全、邏輯關系欠嚴謹,個別閃光點稍縱即逝的問題。因此,面對這樣的問題,要想有效解決該類問題、實現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的目的,就必須對教師進行有效地知識管理。也就是說,將教師擁有的,卻屬于隱性知識范疇內的難以進行規范化地描述,如教學心得、體會及經驗等并非一目了然的知識,以及主觀性強、零星的內容等,通過讓教師個體或群體對此類知識進行科學管理來將它們變得顯性化。管理措施包括反思、交流、分享、共生等,通過采用這些管理措施來使之理性化,這便是最佳實現教師個人知識由隱性到顯性的轉化的方式。通過隱性知識的顯性化轉化,可以將教師的各種隱性知識,通過知識管理的方式將其轉化為顯性知識,進而使曾經松散、零亂的知識被逐漸整序成為穩定且具有邏輯性的體系性知識,這些知識或智慧應用于教師的教學實踐中,必然會形成獨具特色的個人理論,這也是教師專業素養得到提升最顯著的方面。
2.3 實現教師知識的有效獲取與積累
知識的動態性特征要求作為知識傳播者的教師必須不斷地更新、充實個人知識。外因驅動的自主學習或通過參加專家講座來獲取知識,是教師們通常采取的知識獲取與積累的途徑,在教師群體中進行教學經驗和相關專業知識的交流與探討,也是非常有效的獲取知識的途徑之一。另外,知識在群體中進行傳播、流動,不僅可以實現知識的分享,同時還能夠激發個體靈感和新知識的產生。
3 開展知識管理實現教師專業素養提升的方法
3.1 建立個人專業及相關知識數據信息庫
先進的管理有賴于科技的支持,建立教師個人專業知識電子存儲系統,是進行教師個人知識管理的基本任務。之所以說建立數據信息庫是知識管理的基礎是因為數據是信息、知識和智慧的基礎和源泉,只有掌握了相當數量的數據,教師才能對其進行處理,從而形成對自己有用的內容,即信息。那么掌握了信息的教師再加入個人的經驗判斷和文化脈絡就形成了知識,這也是教師教學的根本。
教師可以利用多種分類方式管理信息,如以信息內容、時間順序或地域范圍等方式進行分類。這樣不僅可以系統管理個人知識,用多樣的形式歸類過去較凌亂的各種知識資源,使其從以往沉睡的狀態中蘇醒,用于教學實踐,而且還可以通過較有效的搜索方式,讓教師對所積累的知識有更多維的認識,激發創造力,產生新知識,從而有效優化教學實踐效果,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
3.2 通過多種形式增加教師的知識積累
學習不僅是學生的任務,更是教書育人的教師的終身工作。教師可以利用日常自學、專項培訓、觀摩教學、集體研討等形式,不斷增加自己的知識積累,在保持自己旺盛的學習能力和知識更新能力的同時,使得個人的知識基礎被持續加固和豐富,如此以來,此種積累必然會對教學工作產生良好的影響和推動作用。
3.3 記錄并定期整理教學反饋筆記
教師應該定期地通過
反思性學習,來管理教學心得和經驗。另外,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將教學實踐中呈現的問題與教學理論進行相互印證,不斷反省實踐與理論之間的差異,并有針對性地記錄一些對特定教育事件處理的案例,并在過后對該類事件進行反思和展開全面的分析,以此來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和業務水平,從而推動個人素質的提升。
4 高校教師個人知識管理助力教師和院校的發展
教師個人知識管理這一先進的知識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能夠將教師本身擁有的各種資料、隨手可得的信息變成更具價值的知識,最終利用于自己的教學和科研實踐。通過對個人知識的管理,教師可以養成更加良性的學習習慣。因此,高校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素養,就必須堅持不斷完善自身的專業知識體系,不斷提高個人的學術能力和競爭能力,從而為實現教師個人價值和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因實施知識管理而取得的進步,會推動其個人知識素養的提升,反之教師知識素養的不斷提升也會反作用于教師的知識管理,使之不斷良性發展下去。
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念、提升駕馭教育教學的能力、增強教學研究的意識、挖掘自身科研潛力,以及注重培養個人較高的現代信息素養,都是教師進行知識管理,提升專業素養和自身價值的根本保證。高等院校是培育人才的基地,人才培養則依賴于教育,而打造優質教育更依賴于高素質的教師,因此,歸根結底,教師的專業素質決定著高校的教育實力。
參考文獻:
[1] 任長印.高校教師知識管理初探[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09(3).
[2] 孫芳芳,任永祥.高校教師知識管理與創新能力研究[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09(6).
[3] 魏佳.基于價值鏈分析法的高校教師知識管理模型[j].廣西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2).
[4] 紀清華.淺談教師知識管理及其管理系統[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