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小學教師語文實習總結
時間:2022-10-08 23:22:5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教師語文實習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農村小學 教學模式 師資建設 職前培養
師資隊伍的建設一直是我國農村地區小學教育質量提高的瓶頸,基礎教育的不斷改革和快速發展對小學教師的角色、知識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具有較深的專業知識,而且還要具備較高的教學技能以及一定的課程整合、設計和開發的能力。作為培養小學教師的高等師范院校的初等教育專業,如何使學生走上教學崗位后,能夠迅速適應小學教學的需要,不再走"未上崗,先培訓"的老路,我們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在教學方面進行了 "2+1教學模式"的教學改革。
1農村師資培養的特點
我國農村小學教師的培養以高等師范院校為主,因為經濟發展的差異和地域差異,農村師資職前培養具有自身的諸多特點。
1.1對職業精神的渴求
長期以來,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工作環境較差,基礎設施建設比較落后,教師的待遇比較低,從而導致小學教師的流動性比較大,嚴重影響了農村小學教育事業的發展。與城鎮小學相比較,在農村的師資培養過程中,教師的職業精神問題便凸顯出來。
1.2對全科型教師的訴求
鑒于當前農村小學教師數量比較少這一現實,許多教師都身兼數科、身兼數職,個別地區依舊存在"包班"現象和復式教學的課堂教學方式,教師不僅要承擔本班級所有的教學科目,甚至擔任全校某一學科的全部教學任務。這就對農村小學教師的教學技能和管理能力的全面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師不僅要有全面的學科知識,還要懂得基本的教育管理常識。
1.3對課程資源開發能力的要求
由于經濟發展的制約和政策支持的缺乏,農村小學的硬件設施建設一直是制約教學質量提高的重要因素,缺少教具、缺乏必備的教學設備和儀器,教師面臨的依然是"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困境。然而,農村小學與眾不同的地方卻是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極具地域特色的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將成為農村小學教學質量提高的突破口。這也使得在當前農村小學師資培養中,課程資源開發能力和課程整合的意識已經成為一個亮點。
2初等教育專業2+1教學模式的主要內容
初等教育專業(專科)實行的"2+1教學模式",簡單說就是學生在校期間的前2年重點進行理論學習,后1年重點進行教學實踐的教學模式。前2年的理論學了課堂教學以外,還包括專業技能訓練、教育見習、社會調查等。2+1教學模式突破了原有師資培養的思路,在課程設置、教學模式、教育實踐以及評價體系等方面進行了重要調整。
2.1課程設置
小學課程綜合化是21世紀小學教育發展的主要趨勢,為了更好地適應新時期的要求,在課程設置中,進一步優化了通識課程、教育類課程和學科專業課程的配比,精心挑選課程內容,符合當前國際師范教育的整體趨勢,即教育專業課程比重增加(占總學時的25%左右),教育實踐起步提前(大多在第1學期開始),職業技能與方法課程門類多、分類細、比例大,教育見習、實習分散進行,有利于師范生的專業成長和職業發展。
在學科專業課程方面,只開設專業基礎課,不追求學科知識的精深,在教育類課程中增加了中外教育史、班主任管理藝術,學科專業課程增設了漢語基礎、手風琴,主要學科(語文、數學、英語、科學)教學法課時增加了2倍,教育實踐課程比重明顯上升。課程設置的調整,旨在幫助學生構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平臺,使學生具有崇高的師德、良好的藝體素質、從事小學多門課程教學的能力和初步進行教育研究的能力。所有課程開設時間的安排既考慮到基本教育理論和技能技巧的掌握,又為學生留出充足的時間進行自我知識結構的建構,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2.2教學模式
根據初等教育專業"全科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在教學中將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相結合,側重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和前瞻性,利用當前小學教學中的典型案例,簡明扼要講述理論核心,通過小組討論、調查報告、教學設計等多種方式實現教育理論的應用;課后為學生提供閱讀材料,拓展專業知識,增強專業敏感度;每門課程設計若干研究性課題,通過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研究意識,鍛煉理性思考、教育研究的能力,并將課題研究的成績計入學科總成績中。
教師教育一體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教學研究與教學實踐一體化,即師范院校與中小學之間結成合作伙伴,大學教師的教育教學研究間接帶動課堂教學的進步,同時也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師范生"將理論轉化為實踐,再通過實踐驗證和豐富教育理論"的意識。
因此,2+1教學模式強調高師院校與小學之間的合作,與學生的教育實踐活動相結合,安排小學校長和骨干教師進行教育教學的講座,同時分派高校各專業教師深入小學了解當前班級管理、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為專業課的講授積累素材,提高了理論應用的可操作性,既有利于培養符合現代小學教育要求的合格教師,又促進了大學教師從灌輸型向研究型的轉變。
2.3教育實踐
教育見習和實習是提高教學技能、實現教育理論向教育實踐轉化的關鍵環節。通過見習、實習,加強學生對實際教學過程的洞察、應對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教育研究意識,實現教師教育對實踐的回歸。
為了保證見習、實習的系統性和完整性,2+1教學模式采用分段交叉培養方式,延長實習時間,集中實習與分散實習相結合,將學科課程、教育專業課程、教育見習與實習交叉進行,把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分解滲透到6個學期當中,在明確每個階段主要任務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學生的教育實踐能力。
2.3.1見習、實習階段的安排
關于見習與實習的時間安排及主要任務,可以按下表進行:
階段 時間 主要任務
第一次見習 第2學期(1周) 以觀察了解小學教育現狀為主,形成感官上的整體認知,了解小學實際教學活動,同時反思大學中的學習,形成職業概念,規劃未來的學習和工作。
第二次見習 第3學期(1周) 教學觀摩,觀察小學教師如何組織教學、管理班級,發現教育教學中的問題并思考對策,見習期間盡可能參與小學教師的集中培訓和教學研討。
第三次見習 第4學期(1周) 見習期間,除了聽課、見習班主任以外,要與小學教師共同備課并參加小學的教研活動,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進行一定數量的授課。
第一次實習 第5學期(1學期) 第一次實習的方式是集中實習。實行"雙導師"制度,即除了實習學校配備指導教師以外,實習生所在的系也要安排指導教師,進行巡回聽課、指導。
第二次實習 第6學期(1學期) 頂崗實習。實習生以一名真正的教師身份,從事教學工作和班主任工作。
2.3.2見習、實習指導
建立由教育專家、任課教師、小學校長、小學優秀教師等人員組成的見習實習指導小組,在見習實習的各個階段對實習生進行教育理念、專業技能的全面指導。
2.3.2.1見習、實習前的指導。具體包括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觀看實習錄像、進行微型教學和問題模擬教學、教師形象塑造、見習實習的主要任務和細節指導等內容。
2.3.2.2見習、實習過程中的指導。指導教師根據實習生(見習生)在教育教學中的實際表現,提出針對性的建議和改進策略。每個實習階段都會有指導教師到小學進行巡回指導,隨時記錄實習生的表現,解答實習過程中的困惑,為實習生提供各方面的支持。
2.3.2.3見習、實習后的總結指導。指導教師和實習生共同總結見習、實習中的得與失,正視見習、實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并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討,進一步提升對教育理論與實踐的認識。在每個實習階段結束后,總結實習生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優勢和不足,并制定合理的改進計劃,實現教育實踐能力的逐步提升。
2.4評價體系
在建立課程與教學評價體系的過程中,堅持評價標準的發展性和實踐性,從畢業生就業、入職適應速度、在職表現及職后發展等多個角度進行評價;強調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技術的多樣化,形成由教育專家、教師、學生、小學指導教師等多個主體組成的評價小組,通過問卷、訪談、觀察等多種途徑,收集評價主體對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的意見、建議,在考察學生學習情況的同時,教師要進行反思,總結教學中的得與失,實現教學相長;注重評價方法的綜合化,即注重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校內評價與校外評價相互補充。
32+1教學模式與農村小學師資培養需求的契合
初等教育專業2+1教學模式在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教學內容的充實以及實習基地的選擇等方面,滿足了當前農村小學教師職前培養的多方面要求。
3.1"全科型"教師培養目標的定位
2+1教學模式在課程設置方面,打破了以往的專業界限,實現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藝術等多個領域知識的融合,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不劃分專業方向,教法課程逐漸涵蓋小學各個學科,并在教育類課程中增加小學綜合實踐與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體現了課程設置的全面性和前瞻性。
3.2教學內容的針對性
農村小學課堂教學與城鎮小學課堂教學的不同在于,前者由于硬件設施的缺乏,所以更加注重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因而對教師課程意識的要求便更為迫切。在2+1教學模式中,教學設計與玩教具制作相融合,專業必修課與選修課相結合,在幫助學生掌握最基本的教學技能的同時,增加"利用鄉間隨手可得的材料進行玩教具制作、班級環境創設和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通過這些針對性更強、適用性更廣的知識的學習,幫助學生拓展知識面,為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提供參考。
3.3實踐基地的建設
2+1教學模式中的教育實踐體現在分散實(見)習與集中實(見)習的融合,在每學期一次的教育見習中,學生回到生源所在地的農村小學跟班一周,通過觀察、訪談、問卷等方式,逐漸豐富對農村小學教學環境及教育現狀的感性認識,并在見習結束后,完成不同形式的見結,在理性反思中深化對農村小學教育教學的認識。
對農村小學教師的調查數據結果表明,76%的教師擔任兩門或兩門以上的課程;36%的教師對自己專業之外的學科教學存在困難;50%的教師在自己專業之外的學科專業知識和教學技能方面掌握不全面;50.8%的教師希望加強教學方法和教學技能等知識的學習;64.3%的教師認為自己的科研能力較差。對農村小學英語教師的調查數據結果表明,多數教師在擔任英語課教學外,還承擔了語文、數學、思想品德、音樂和美術等課程的教學任務。43.5%的教師對自己專業之外的學科教學存在一定困難,34.8%的教師認為很困難;65.2%的教師希望加強教育理論和教育心理學等方面知識的學習;41.3%的教師希望提升自身的教學技能和科研能力。
對昭通學院外語系06、07、08級畢業生在農村小學任教情況的調查結果表明,60%的畢業生除擔任英語教學外,還負責一到兩門其他課程的教學;73%的畢業生認為自己對專業之外的學科教學存在困難;87%的畢業生認為自己對專業之外的學科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技能只能達到大概了解的程度。
針對農村小學教師和農村小學英語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教學現狀,我們亟需對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在教學目標的定位、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方法的設計和教學實踐的實施等方面都需要深入思考。
2主輔修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具體內容
(1)培養目標
培養目標的設定應符合人才需求的現狀。昭通學院培養出的學生畢業后大多都會到昭陽區及各縣的農村小學任教,目前農村小學教學的現狀表明農村小學特別需要“一專多能”的教師。因此,我們應對人才培養模式做相應調整,主輔修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培養目標可以定位為:通過兩年的主修專業的課程學習和一年的輔修專業的課程學習,培養出具有教育教學理論知識,掌握相關教學技能,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能主要擔任一門課程,同時能勝任其它一到兩門課程,具備一定教育科研能力的教師。
(2)教學內容
為了能達到新調整的培養目標的實現,教學內容也應進行相應的改革。筆者認為主輔修制的課程應分為兩大部分:主修專業課程和輔修專業課程。前兩年開設主修專業課程,第三年開設輔修專業課程。主修專業的課程可分為專業課程和通識教育課程。專業課程又可細分為教師教育必修課程,如教育學、心理學、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師口語及教學法等課程;專業必修課程,如聽力、口語、綜合英語、閱讀、語音、語法、寫作、翻譯等課程;專業限選課程,如英語論文寫作、英語教育史、英語教學技能、中小學英語學習策略等課程和專業任選課程,如外臺選聽、英語名篇賞析、英語影視作品賞析、英語演講藝術等課程。通識教育課程又可細分為:公共基礎課、通識選修課。輔修專業課程的設置可劃分為專業必修課程、專業限選課程和專業任選課程。而教師教育必修課程,在主修專業課程中已設置,在輔修專業課程中就應避免重復設置。輔修專業課程的設置還應根據農村教師的需求進行調整,就目前昭通的情況來看,輔修專業課程應以語文、數學、思想品德為主,還可以開設音樂、美術、勞動技能、體育、舞蹈等相關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和興趣選修課程。
這樣設置課程內容,就可以讓學生通過學習主修專業課程,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具備教師基本文化素質和教育教學能力,畢業后能擔任主修專業的相應課程。學習輔修專業課程,對畢業后能勝任輔修專業的相應課程打下堅實的基礎。加深加寬了學生的專業口徑,增強了農村小學師資培養的針對性、適應性和時效性,滿足了農村小學師資的實際需求。
(3)教學實踐
教學實踐環節是學生從學校踏入教師工作崗位的橋梁,可見教學實踐的重要性。目前昭通學院外語系的實踐教學環節包括入學教育、軍訓、社會實踐、專業見習、專業實習、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畢業論文設計等內容。但在實際實施的過程中,專業見習和專業實習環節的實施力度不夠,沒能完全達到教學實踐的目的。因此,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改革:
1)加強學生對教學實踐重要性的教育。讓學生意識到教學實踐是把所學專業知識和教學技能運用到實際教學的一種學習方式,為將來步入教師崗位積累教學經經驗。
2)規范教學實踐的實施,讓教學實踐具有管理的規范性、時間的持續性、內容的實用性和效果的實效性。可以把專業見習的時間從原來的第五學期的一周調整為從第二個學期開始,一直到第五個學期,每學期一周。這樣學生就有更多的機會觀摩小學優秀教師的課堂教學、班級管理、課外活動等,深入了解小學的實際情況。最好是把學生安排到不同的小學見習,見習結束后,組織學生開展報告、討論,互相交流,并撰寫見習報告和總結。在見習的基礎上,第五學期的后期可以讓學生站上講臺,親身體驗教學的過程,也就是學生試講的教學實踐環節。這個環節可以把原來的只試講英語課調整為英語課必講,再增加一到兩門輔修專業課程的試講。第六學期是教學實習環節。實習課程不僅是英語一門,還包含學生輔修專業的課程,再加上班級管理的實踐。這個環節目前的做法是,讓學生各自聯系實習學校,實習結束后帶回實習學校的鑒定表,指導教師根據實習學校的鑒定和學生在校試講的情況對學生給予評價。筆者認為指導教師對學生教學實習環節的實際表現是個盲區,僅僅根據鑒定表不足以客觀地評價學生。建議改革教學實習的方式,讓專業實習充分發揮作用,達到通過實習切實提升學生教學實踐能力的目的。
論文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時小學未來師資培訓的要求進一步提高。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內容結構的合理與否,將直接關系到師范生職業水平的高低。應重構小學教育專業本科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內容,使未來小學師資能力結構得以改善,從而有效提升小學教師培養的質量。
師范生職業技能訓練是師范生培養教學計劃的整體組成部分,是教師培養的重要環節,是師范生專業化發展的基礎。為了加強高師院校師范生的職業技能訓練,1992年,原國家教委師范司印發《高等師范學校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基本要求(試行稿)》,1994年又頒布了《高等師范學校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大綱(試行)》(以下簡稱《大綱》),對師范生應具備的教師職業(專業)技能作了系統而又明確的規定,是對學生進行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的依據。包括講普通話和口語表達、書寫規范漢字和書面表達、教學工作、班主任工作技能等四部分內容。兩份文件的頒發,有利于全國高師院校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師范生進行系統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對培養合格師資起到了很大的指導作用。
我國本科層次小學教育專業的出現,不僅意味著小學教師的培養在學歷層次上的提高,更意味著小學教師培養的專業化程度將進一步加強。特別是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對教師培養質量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大綱》中的關于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內容體系,已不適應社會發展和教育自身改革的要求。基于城鎮教師編制飽和,鄉村教師緊缺的實際情況及“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我們有必要對現有的師范生職業技能訓練內容體系進行重新地建構,這就要求教師教育從專業設置、培養模式、實踐教學等方面進行根本性變革,特別是以職業技能訓練與考核達標為牽引,著力提高師范生從事小學教育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和專業技能。
一、小學教育專業本科師范生職業技能訓練內容重構的原則
本著繼承、更新與發展的態度,我們對原《大綱》中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內容進行了重新審視,設計并實施符合小學教育專業本科培養要求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內容體系。在重構中遵循了以下原則:
(一)可持續性原則
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精神,小學階段課程設置以綜合課程為主,教學內容呈綜合化。同時筆者在兩個縣六所鄉鎮小學調研中發現:農村留守兒童增多,村完小一級學校有住宿生,很多學校都缺少音樂、美術及體育類專業教師,需要語文、數學等教師從能教授小學一門課程向多學科教學發展。因此,需要在原《大綱》基礎上拓展師范生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校本課程的研究、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研究、藝體活動技能,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技能、生活管理技能訓練等內容。只有這樣,小學教育專業本科學生才能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需要與農村教育實際,構建自己應有的技能結構,增強就業和創業可持續發展的潛力。
(二)整體優化原則
課程體系是專業建設的核心問題,是專業人才培養規格的具體體現。要完成小學教育專業本科的培養目標,就迫切需要構建與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相協調的課程體系。教師的專業化是憑借“實踐性知識”加以保障的,因此,整體優化原則就要求教育理論基礎課程、實踐技能課程、微型課程等各類課程進行整體優化設計,凸顯教師教育的專業優勢和特色。如我院小學教育(語文教育方向)專業,重視構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課程體系。2008,2009級的實踐教學分別占總學分比例為35.7% ,43. 1%;注重學生教育教學實踐能力的培養。并認真修訂教學計劃,力求音樂基礎、課件制作、學科教學論等課程的開設,體現從基本技能訓練到專業技能訓練的逐步深化過程。低年級側重解決基本技能與技能特長問題,高年級側重解決教育教學實踐技能與教育研究技能問題。讓師范生通過有計劃、有步驟地訓練,初步掌握從事小學教育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和專業技能。
(三)個性化原則
《大綱》對師范生的教師職業技能提出了一般的要求,具有普適性。作為師范生,除了具備從事小學教育專業的基本技能外,不同具體專業方向的師范生還應具備進行小學某一學科教學所需的專業技能,以實現同一專業不同專業方向的個性特征。如語文教育方向對普通話、朗讀、文本細讀技能;數學教育方向專業對速算、繪圖技能;英語教育方向對英語歌曲教唱、英語游戲組織技能等都有專業的特殊要求。基本技能和專業技能兩者應互補互促。教師要根據專業、年級和個體的差異,有重點、有計劃、分層次地進行培養訓練。
二、小學教育專業本科師范生職業技能訓練內容重構的體系
根據原《大綱》的要求以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小學教育專業本科師范生專業發展的需要,我們進一步將重構的師范生職業技能訓練內容體系細化為六大類17個項目(見表1)。
三、小學教育專業本科師范生職業技能訓練內容重構的實施
師范生職業技能訓練是一項長期艱巨的系統工程,它需要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進行長期研究和探索。在重構的小學教育專業本科師范生職業技能訓練中應考慮兩方面因素:一是技能培養訓練問題,二是技能考核問題。如何開展這項工作,筆者依據多年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的實踐經驗,和調研獲取的資料,談談自己的實踐體會與思考。
(一)加強課程滲透,堅持課內指導與課外自練相結合
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的相關內容應具體滲透在學科教學法等相關課程中,成為課程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教師在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教學過程的安排上,應注意發揮案例教學的示范作用,并對師范生進行相關技能的培養訓練。如教師口語課程,理論知識的傳授應考慮做到簡約性,切實提高學生口語訓練的實效性。用于講授學時為30%,用于實踐訓練的學時為70 %,督促師范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開展技能訓練活動,保證學生在課程教學中有計劃、有教材、有指導地訓練。同時,課程教學中應注意強化教師自身的引領示范作用,讓每節課都成為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示范課,讓教師以良好的教師職業技能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開展常規訓練活動,目標引領與任務驅動相結合
教師職業技能必須在教學理論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反復訓練才能形成。指導任務盡管已滲透到相關的具體課程教學中,但僅靠有限的課堂教學、學生的社團活動及學生自覺的訓練,難以達到師范生在校期間的理想水平。為了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技能訓練,需要學校或各院系根據專業特點和學生的實際需求,對師范生技能訓練進行統一規范和安排。一是將重構的師范生職業技能訓練內容體系(表1),和《小學教育專業本科師范生職業技能訓練與考核手冊》下發給每位學生,讓師范生一人學就能夠了解到各年段訓練內容與考核要求,并讓其成為自己的學習目標,成為自主訓練、自主學習的動力;二是將琴房、舞蹈室、書畫技能室在課余、休息日開放,同時制定《早自習、晚自修師范生基本技能訓練安排》,如主要包括:“開展晨讀課”—以班級為單位組織學生進行晨讀練習。“每日一寫”—學生每日都寫粉筆字或鋼筆字,每個學生一塊小黑板,每日寫一板;“每月一作”—指多媒體課件制作或簡易教具制作。“每周一歌”—每周月晚上7 :30一8 ; 00練習唱歌。保證學生有時間、有場地、按要求進行訓練。輔導員要按計劃組織各班班干部安排好“每日、每周、每月一練活動”,并經常檢查督促。其余時間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加強學科專業技能的訓練。從人學開始,四年不斷線,確保每個學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鍛煉和提高。
(三)建立教師職業技能競賽長效機制,以賽促教,以賽促練詳
根據教師職業技能培訓鮮明的實踐性特點,除了開展常規訓練活動外,每年各院系要定期舉辦“未來教師杯”職業技能競賽,以賽促教,以賽促練。可采用班級為單位初賽和院系決賽的參賽體系,圍繞各個競賽項目,通過教學設計、課件制作、上課、說課、粉筆字展示等多種方式,以及舞蹈比賽、美術書法比賽等方式,營造氛圍,給學生提供展示和匯報舞臺,以此激發學生參與訓練的熱情。各教研室還可根據專業特點,定期舉辦師范生學科競賽或教研活動。如文科教研室組織演講比賽、征文比賽、朗誦比賽等;理科教研室組織課件制作競賽等活動。多年的實踐證明,教師職業技能競賽不僅促進了師范生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而且在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和造就復合型人才方面也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四)努力發揮校園文化在師范生職業技能形成中的滲透功能
與專業文化素質教育一樣,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培養同樣需要營造一種良好的教育環境氛圍。一是應科學設計和正確引導校園文化活動。圍繞教師職業技能成立學生社團組織,活躍校園文化氣氛,充分發揮學生社團以點帶面的積極作用,激發他們參與技能訓練的積極性。二是定期請小學優秀班主任、特級教師、杰出校友來校開展“說課、評課”等專題講座或開設微型課程,傳經送寶,為師范生搭建理論和實踐溝通的橋梁,提高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三是確立師范生是重要的課程資源的觀念,在校園網或各院系網站上開辟“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培養”的教學網站。把有關教師職業技能培養的課件、講義及優秀教學設計、課堂實錄、新課程的案例研究等優質教育資源掛到網上,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和信息化教學手段,讓他們網上學習優秀教學設計或觀看視頻課程,以滿足學生自主性學習、自我訓練、自我培養的需要。積極創設、營造培養學生從教技能的實踐環境,使練就從教技能成為高師院校校園文化的主流。
(五)在實習支教活動中夯實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
舒爾曼認為,“教學實習是經過認真設計的教學范例,而且都伴隨著嚴格管理的、為學生提供容易進人實踐的教學階段,以確保學生學會所需的技能,并表現出恰當的工作表現、方法和價值觀。”教學實習是促使師范生專業化的關鍵環節,在一個教師的專業準備階段是最有力的介人。教育部2007年7月下發《關于大力推進師范生實習支教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指出:”開展師范生實習支教工作是推動教師教育改革,強化師范生實踐教學,提高教師培養質量的有效措施“。實習支教是師范生掌握教師職業技能的良好平臺,”頂崗實習支教與以往的常規實習相比,時間為一個學期,具有全職性質,將實習生作為全職教師進行要求和考核。由于實習時間的延長,實習生上課課時、做班主任工作的時間大大增加,而且實習內容豐富,更加有利于培養師范生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借助這一平臺,重點做好三項工作,已達到夯實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的目的。實習支教之前,力求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重點對師范生的課堂教學技能進行強化培訓,將師范生分為若干小組,進行上課模擬教學,培訓教師引導學生針對模擬教學同學的教態表情、課堂語言、板書等逐一點評,促使他們反思、修改、反復訓練中提高課堂教學技能。實習支教過程中,一是要求師范生參加所在實習學校的教研組學習、研究活動(如集體備課),這是師范生快速成長的途徑;二是實習后階段,上教學匯報課并進行課后反思。通過教學的展示與反思,促使師范生有意識、有目的、自覺地尋求提高教育教學能力的方法與途徑,或進行一些帶有探索性的嘗試;三是在實習學校搜集原始材料、開展問卷調查、進行教育研究,或在實踐教學中發現新情況、新問題,選擇并確定畢業論文選題。實習支教結束后,一是引導師范生開展課題研究,撰寫教學論文或調研報告,培養師范生教育教學研究技能;二是要進行全面的總結和經驗交流。針對師范生在實習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拾遺補I},有針對性地補充理論和實踐上的不足和缺憾,以期盡可能完美地進人到未來的工作領域。如我院教師教育學院在實習生回校后,針對部分師范生教學技能欠缺等問題,仍然堅持開設《小學語文教學技能訓練》和《小學數學教學技能訓練》課程進行強化訓練,取得良好的效果。
(六)建立科學考核評價機制,規范評價考核
為了使教師職業技能訓練與考核不流于形式,真正把這一工作抓出實效,需要制定一整套明確規范的評價標準。目前,“除了普通話在語委的統一指導與考核下執行嚴格的標準以外,其它訓練項目劃分不夠具體,考核的質量標準也不夠健全”。應建立教師職業技能培訓“三級考核’,機制。考核工作由各院系教師技能教研室總體負責。各項考核標準由相應責任課程教師負責制定,教研室匯總,編輯成《小學教育專業本科師范生職業技能訓練與考核手冊》(以下稱《手冊》)。該手冊包括考核年段、考核項目、考核內容與要求、考核方式、考核成績等內容。
近些年來,隨著高校的擴招,學生數量也迅速增多,而指導教師又有限,造成了實習管理的多方面問題。一方面,學生在學校實習,教師在學校工作,由于空間上的距離,很多實習中面臨的問題都需要學生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自我探索,自己解決問題;另一方面,高等院校在實習結束之后都會給學生下發實習手冊進行實習評價,但是由于指導教師與學生的交流較少,對于學生實習工作的具體細節沒有清晰的認識,無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評價,導致評價工作只是來自于學生和實習學校的反饋。
二、高等師范本科院校小學教育專業教育實習改革的策略
(一)創新培養理念,設置多元化課程
依據小學教育專業“專業性、專門性、實踐性、綜合性”的特性,小學教育專業課程應包括以下部分。第一部分是教育學類的課程。教育學必修課程是成為一個合格教師的必備知識,教育學選修課程可以更加多元化,教育評價學課程可以使學生掌握正確的評級理念與方法;小學活動課研究課程則要教授給學生活動課的設計理念、設計方法。第二部分是心理學類課程,如小學生心理輔導、德育等課程。第三部分是普通類課程,旨在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如大學語文、政治、體育等相關課程。第四部分是專業性學科課程,以保證學生學科的專業性。在總的小學課程與教學論的基礎上,可以開設各學科的學科課程,如小學英語課程與教學論、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論、小學科學課程與教學論、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等;此外還應注重開設一些有關美育的課程。第五部分是實踐類課程。在實踐類課程的設定中,要加強案例分析類課程和有關教育實習課程與實踐課程的比例,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相聯系。案例分析類課程的內容應多元化,可以是有關學科類課程的案例分析課,可以是有關班級管理的案例分析課,可以是有關小學生心理的案例分析課。案例分析課所選取的案例應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并且應注重分析案例之后的總結環節。教育實習不僅應當作為教育實踐,還應當作為一門課程。教育實習是有目的、有計劃的,實習結束后還要進行總結,還應當進行教學科研。小學教育專業不僅需要開設多樣化的課程,還應該開設一些專題報告以及相關問題的討論環節。專題報告內容應具有實際性、多樣性和綜合性的特征。一方面可以使學生的綜合能力獲得提高,另一方面也可使高等師范本科院校組織教育實習的質量得到完善。同時,可以開設針對畢業生就業類或是職業規劃類的專題報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當教育界有了突出的科研成果或是國家教育部有了新的教育制度,開展專題報告還可以使學生了解全面的、準確的、最新的教育動態。
(二)具體落實實習指導工作
高等師范本科院校可以設立教育實習指導中心,其目的一方面是為高等師范本科院校指導教師開展教育實習指導培訓工作,另一方面是為了給教育實習提供行之有效的指導。指導教師可以在此中心的帶領下,共同探討教育實習中出現的問題,并為問題的解決提供有效的措施。學生要與指導教師定期進行交流,指導教師也應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實習學校。學生可以通過多樣化的途徑與指導教師進行溝通,如電子郵件、網絡視頻、電話等。定期的交流可以幫助學生解決實習中的問題,也可以使教師在實習結束后進行準確而有效的評價。指導教師不僅要對實習過程有清晰而明確的了解,還應當明確教育實習的評價標準。評價標準的設定要全面,要結合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考察,包括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職業道德素質、心理素質等。
(三)合理安排實習時間
小學教育專業實習時間的安排應以分散和集中相統一的形式進行。分散實習指的是從大一到大三都進入到小學進行短時間的實習,集中實習指的就是畢業前夕的實習。分散實習的目的在于了解小學的教學方法、小學課程等,把平時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聯系。分散實習是為了給集中實習奠定基礎,分散實習可以采用多樣化的形式進行,呈現出連續性和階段性的特征。分散實習要具體分散到每個學期,每個學期都應該有固定的實習學校,并且學生一旦進入到小學實習都應分配有實習指導教師進行跟蹤與聯系。每個學期還可開設模擬訓練,針對分散實習的不足進行改進,使學生隨時獲得理論知識與實踐教學能力的提高。
(四)建立與實習學校的穩定聯系
教師考核不僅僅是給教育系統領導作能力考評,更是給自己的總結。那么小學教師年度考核總結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教師年度考核個人總結范文”歡迎大家閱讀。
點擊獲取更多關于“教師工作總結”的文章 萬能個人工作總結范文
小學教師工作總結范文
教師實習工作總結1000字
工作總結開頭以及結尾范文
一個學期的總結和反思
小學教師年度考核個人總結(一)自從從事小學教師這一行,當一位好教師始終是我的奮斗目標。一年來,我始終以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的態度來對待我的工作,現對一年來的工作進行總結。
一、思想品德方面
在一年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熱愛教育事業,始終不忘人民教師職責,愛學校、愛學生。作為一名教師,我從自身嚴格要求自己,通過政治思想、學識水平、教育教學能力等方面的不斷提高來塑造自己的行為,為社會培養出優秀的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教育教學方面
一年來我一直擔任小學高年級的語文和數學教學工作,在工作中嚴格要求自己,刻苦鉆研業務,不斷提高業務水平,不斷學習新知識,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改進教育教學方法。
1.在教學中,深刻體會到要以學生為主,以學生的發展為主。
首先,必須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思考權,尊重學生的發言權,尊重學生探究精神,尊重學生的思維成果。做到這些,才能夠放手讓學生去思考,讓學生探究。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布置好家庭作業,作業少而精,減輕學生的負擔。利用課堂課余及班隊活動,進行一系列的實踐活動是本學期語文教學一個重要環節。
對個別的差生,能悉心輔導,經常面批作業,找出知識的薄弱環節,及時進行補漏。學生的層次不同,思考的效率不同,往往會造成一些學生怕于思考,懶于探索,依賴別人的思想。教學中如果讓好中差混成一個小組,這樣好的學生永遠成為領頭人,成為代言人,而差生永遠就在小組中得不到重視。
要解決這個題必須實行分層分小組合作的方法,在課堂上,根據不同的情況給不同小組以不同層次的任務,學生在層次相同,能力相同的情況下有了思考題的時間,這樣就達到了分層次合作的目的,也使得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挑戰性任務。
2.對課堂操作的有效性的研究。
教學目標:首先,我有預設的課堂教學目標,目標根據教材、課時、班級學情正確定位,我根據課堂發展恰當地調整預設目標和生成新的目標。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布置好家庭作業,作業少而精,減輕學生的負擔。師生角色: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課堂中我正確地定位自己的角色,并努力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角色感。
三、遵守紀律方面
本人嚴格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不遲到、不早退、有事自覺請假。在工作中,尊敬領導、團結同事,能正確處理好與領導同事之間的關系。對人真誠、熱愛學生、人際關系和諧融洽,處處以一名優秀教師的要求來規范自己的言行,積極參加校本培訓,毫不松懈地培養自己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四、工作業績方面
隨著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業務能力要求的提高,本人在教學之余,還擠時間自學教育教學理論,掌握了更多媒體課件制作的方法。經過努力,我所帶的班級整體風貌有了很大的轉變,學生成績也有所提高。在搞好工作的同時,我還不忘與同志們搞好團結,尊敬領導及同事,真誠的對待每一位同志。
在這一年的工作中,我得到了學校領導的認可,今后,我一定在校領導及全體同志們的幫助下,嚴格要求自己加強學習,提高工作能力,使自己的思想和工作都能更上一個臺階!
小學教師年度考核個人總結(二)一轉眼,一年的小學教師工作很快過去了。在這個學年中,我和平時一樣都是認認真真教學、踏踏實實工作,以下是我這一學年的工作總結。
一、思想認識
這一學年,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始終面向全體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確立“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主動發展”為中心的教學思想,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重視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在這學年里,我在思想上嚴于律己,熱愛教育事業。
時時以一個團員的身份來約束自己,鞭策自己。對自己要求嚴格,力爭在思想上、工作上在同事、學生的心目中樹立起榜樣的作用。一學年來,我還積極參加各類政治業務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業務水平。服從學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領導和老師們做好校內外的各項工作。
二、教學工作
在教學工作方面,整學年的教學任務很重。我爭取多聽課,從中學習別人的長處,領悟其中的教學藝術。每上一節課,我都做好充分的準備,我的信念是-決不打無準備的仗。在備課過程中認真分析教材,根據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案。
這學年主要擔任一個班的語文、思想品德、科技、社會的教學及班主任工作。培優扶差是這學年教學工作的重頭戲,因為一個班級里面總存在尖子生和后進生。對于后進生,我總是給予特殊的照顧,首先是課堂上多提問,多巡視,多輔導。然后是在課堂上對他們的點滴進步給予大力的表揚,課后多找他們談心、交朋友,使他們懂得老師沒有把他們"看扁",樹立起他們的信心和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
最后是發動班上的優生自愿當后進生們的輔導老師,令我欣慰的是優生們表現非常的踴躍,我問他們為什么那么喜歡當輔導老師,他們說:"老師都那么有信心他們會學好,我們同樣有信心。""我相信在我的輔導下,他一定有很大的進步。"于是,我讓他們組成"一幫一"小組,并給他們開會,提出"老師"必須履行的職責,主要就是檢查"學生"的作業,輔導"學生"掌握課本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給后進生根據各自的情況定出目標,讓他們雙方都朝著那個目標前進。"老師"們確實是非常盡責,而"學生"時刻有個"老師"在身旁指點,學起來也非常起勁。一段時間下來,學生都有進步,有的進步非常快。
三、領班工作
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我非常重視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通過班會、晨會、思想品德課及結合各科教材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人民、愛集體、愛老動、愛學習等的思想教育。使學生能養成良好的班風、學風。班干部是老師的左右手,所以我把培養得力的班干部作為班主任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我還常給班干部定時開會,了解他們工作的情況,鼓勵他們大膽開展工作。使班干部能在同學中樹立起威信,成為同學學習的榜樣。
四、出勤方面
我在做好各項教育教學工作的同時,還嚴格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按時上、下班,不遲到,不早退,有事請假。工作積極、主動,任勞任怨。從不斤斤計較,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
總之,我在工作上發揚了任勞任怨的精神,做到不計個人得失,以校為家,以教為本;對待同事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并能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對待學生則愛護有加,但決不放松嚴格要求。
小學教師年度考核個人總結(三)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既應有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素質、愛崗敬業的職業道德素質,也應該不斷地學習和接受培訓。這一學年我立足崗位,以集體備課、業務學習和課堂教學研究為業務學習載體,通過自主學習來滿足教育教學的需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質和教學質量。
一、教育理論方面
新課程的理念就是改變傳統教學中的灌輸式的教學方式,給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在教學過程多方面的能力,比如學生動手能力、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更多的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而不是將學生培養成只是為了考試而考試的人才。要做到這些方面,必須要我們學習相關的教育知識和本學科的知識,從而將新課改的理念融入到本學科中來。
所以我經常閱讀相關的報刊雜志、通過上網瀏覽最新的教育理念,用新的教學理念和新的教學方法來使自己始終能夠擁有新鮮的血液。努力通過自己的課堂教學使學生學得輕松,學有所得,真正成為了學生心目中學習的引導者。
二、道德修養方面
作為一名老師,不僅僅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引導者,更是學生人品學習的楷模。做到尊重學生,不對學生偏見,重視他們提出的意見,而不是高高在上,課堂上是師生,生活中是朋友,對學生的信任,從而也使他們信任自己,這樣就能有助于教學的進行。
在教學過程的知識水平,同時也要注重學生道德修養的提高,所以,我自己先學會怎樣快樂的學習、生活,從我做起,而不是說一套做另一套,嚴格要求自己的行為,這樣,學生才會從我這學到一些他們所需要的;同時,自己也時時刻刻關心國家大事,了解時事,擁護黨的各項方針和政策,盡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三、教學能力方面
在教學中,立足于學生,從學生出發,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指導者、推動者、引導者,努力發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注重對自身教育行為的反思和實踐,提高教學質量此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做一個有思想的新形勢下的教師。
1、加強師德師風的修養,形成高尚的人格,有一顆進取的心。
要熱愛學生,對學生有博愛之心,要以誠相待,要寬容和有強烈的責任感。在教學過程中認真研究教材,立足于學生的角度來研究教材,積極備課,認真上好每一堂課,及時做好課后反思,總結出自己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并加以改正。
2、在教學方式中繼續探索生活化、情境化的創設方法,掌握生活化、情境化的課堂教學風格。
從而豐富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堅持教學相長,在師生交往中發展自己。遵循“以人為本”的管理原則,增強自己的管理能力。多聽教師公開課,通過對比,發現其他教師中的優點,加以吸收融入到自己的教學中;同時也通過集體備課、交流學習等形式,來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
3、繼續學習新課程理論,充分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重視學生認知過程中的情感培養,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每節課的教學經驗進行總結。
努力做到三個反思:教學前反思,教學中反思,教學后反思。定期總結教育教學過程,努力做到有所改進,有所沉淀,為以后的教育教學活動積累經驗。
一個學年的學習很快就結束了,我會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學習,以適應現在教學的需要,讓孩子們學到更全面的知識。
小學教師年度考核個人總結(四)一年來,本人在小學教師工作中熱愛教育事業,思想端正,作風正派,服從領導的工作安排,辦事認真負責。以下是我這一學年的工作總結。
在工作中,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用心性,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合理運用教學手段,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作主導,以探究的方式創設教學情境,開拓學生思維,民揮學生的想象力,切實地向課堂四十分鐘要質量。開學初,能很快要組織好班委會,選出班級骨干,努力培養班級骨干。用心配合老師抓好班風學風建設,建立優良的班群眾,構成良好的班風學風。
在教學工作中,做到認真備課,認真批改作業,作業格式工整、規范,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個別的差生,能悉心輔導,經常面批作業,找出知識的薄弱環節,及時進行補漏。例如,自己經常利用課余時間,落班輔導學生,有針對性地制定幫教計劃,有目的有計劃地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
在課堂上,采用多提問,多檢查,及時疏導,及時反饋的形式,努力提高后進生的文化基礎知識。同時,在班級中開展互幫互學小組,進行一幫一的學習活動,使學生端正思想,互相學習,互想促進,構成你追我趕的良好學習氛圍。
平時,自己還注意“兩手抓”:一方面培養好尖子生,一方面透過尖子生輔導后進生,以先進幫忙后進,以好帶差,促進雙贏效果。學期初,我制定了幫教計劃,開展“伸出你的雙手,幫忙你的朋友”的互幫互學主題活動。定期檢查,發現有進步的同學,及時表揚,獎勵。這樣,就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用心性,掀起學習熱潮。
在工作之余,本人還努力鉆研教材,分析每堂課成功在哪里,哪里存在不足,不斷的總結經驗,不斷的充實自己的教學水平和班級管理水平。
透過一年來的教學,在班級中,學生的學習風氣構成了,組織紀律性變好了,作業能依時完成,勞動用心肯干,誠實有禮,互助互學,使學生得到了全面的發展。
小學教師年度考核個人總結(五)隨著本年度的結束,20__年即將過去,回顧一年來的工作,充實而富有挑戰,在學校領導和同事的鼎立支持下努力地完成了各項任務。為來年的工作做得更好,特就20__年小學教育工作總結如下:
一、政治思想
本人思想端正,服從學校的工作安排,辦事認真負責;并能自覺遵守職業道德,在學生中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能夠顧全大局,團結協作,在各方面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以便更好地適應教育發展的形勢。
二、教育教學
1、專業成長。
嚴格做好五認真常規工作,緊緊抓住課堂,研究教學設計,創設問題情境,改革教學方式,實施有效教學,拓展學生思維,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堅持撰寫個人教育教學博客,交流教學得失,學習教學經驗,拓寬教學視野,廣交數學之友,豐富業余生活。認真參與市小學數學中心組教研活動,在聽課、評課、交流中不斷學習、反思,努力提高自身數學專業素養,下半年被評為小學數學學科教學能手。
2、教學管理。
認真組織好教師業務學習,提升教師教學理念;開展同課異構課堂教學競賽活動,拉開過程,提高實效;啟用有效教學實施手冊,為教師個人、學校積累業務資料;每年度初制定好學校工作計劃并督促實施落實,期末做好學校工作總結。
三、繼續教育
積極參加培訓與學習,分別交流培訓心得,領略名校風范、聆聽教授講學、對話專家學者、碰撞思想火花,更新了管理理念,豐富了管理思想,學習了管理技巧。
本人能努力做好各項工作,認真地履行了自己的職責。加強自身的政治理論學習,提高理論水平。在教學實踐中,與時俱進,愛崗敬業,為人師表,熱愛學生,尊重學生,爭取讓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到最好的教育,都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努力做到政治堅定、業務精干、作風踏實、為人誠實。在師德上嚴格要求自己,要做一個合格的人民教師!
在教學工作方面,能認真學習專業業務知識,認真研究教學規律,在教學中,認真鉆研新大綱、吃透教材,積極開拓教學思路,把一些先進的教學理論、科學的教學方法及先進現代教學手段靈活運用于課堂教學中,努力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勇于創新的能力。
對個別的差生,能悉心輔導,經常面批作業,找出知識的薄弱環節,及時進行補漏。在課堂上,采用多提問,多檢查,及時疏導,及時反饋的形式,努力提高后進生的文化基礎知識。做到課前認真備課、制作課件、領會教材中的重點、難點,積極查找與教材有關的資料,幫助學生理解每一個問題和難點。
上課時認真授課,抓住重點、突出難點、精講精練,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從學生的知識水平出發,力求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揚課堂民主,創設生動活潑的氣氛,讓學生愉快思考,主動探索、大膽質疑,敢于標新立異。在教學中注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意搜集學生在實踐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結合理論教學從理論上解釋出現的問題,提出解決的方法和措施,并積極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教學效果評價良好。在教學工作上,根據學校的工作目標和教材的內容,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鉆研教材、研究具體教學方法,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教學工作計劃,保證了整個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安全常規教育工作我也從不忽視,經常利用班會課、宣傳櫥窗對學生進行安全知識教育,并且每到重大節假日,都會讓學生帶去一封有關安全教育方面的致家長信,本學年無安全事故發生。
這三個多月里,我收獲了知識,收獲了技能,收獲了經驗,更收獲了快樂和感動!翻開記錄每天生活的日記本,實習生活的點點滴滴歷歷在目:
班主任工作篇
為什么最先提到班主任工作呢?因為我在班主任工作中收獲最大。我擔任的是四(2)班的班主任。猶記得實習的第二天下午,我站在教室外面的走廊,焦急地等待著龍老師將我介紹給學生,當時一直煩惱著進入教室之后該怎么做,說些什么,還沒想好答案,龍老師已經叫我進去了,龍老師開始向學生介紹我,而我還是很拘謹,不知道說什么,只是微笑地看著一張張陌生的笑臉,就這樣我的班主任工作開始了。
在管理早午讀中逐漸成長與進步
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包括:跟早讀午讀、批改作業登記本、早操、送放學。最初的時候,學生完全不把我當回事,每天早上任由我在講臺前一遍又一遍地強調拿出作業本和早讀,他們就是無動于衷,繼續聊天、吵鬧、追逐,每次都是到了上課還沒收好作業,更別說是進行早讀。面對這種情況,我感到挫敗,但不氣餒,畢竟才剛剛開始,挫折是難免的,努力尋求改變的辦法。某一天,一個學生對我說:“老師,你不能這么溫柔(性格使然,不是我能控制的),要是你像龍老師那樣嚴格,我們就不會這樣了。”
誠然,小學生很精,知道對于不同風格的老師要不同對待,但我實在嚴格不起來,因此,我只能尋求別的解決辦法——不再只是站在講臺前喊破喉嚨,而是直接走到每位學生的身邊,督促他們拿出作業本和課本,此時他們會理直氣壯地回答:“組長還沒有收作業,班長還沒有帶讀。”聽到這樣的回答,我雖然很火大,但還是耐心地向他們講道理——讀書是自己的事,不是為別人而讀。通過這樣的方式,早讀和午讀的情況有所好轉,大部分學生還是能夠聽勸,認真讀書。一段時間之后,大部分學生變得比較自覺,在我走進教室之后,聚在一起打撲克的學生能夠自覺收起撲克牌,回到自己的位置準備讀書;發呆的學生看到我的眼神后,開始翻開書包,拿出作業本和課本;這是我感到欣慰的,讓我體會到工作的成就感。當然還是有幾個“調皮份子”繼續我行我素,不遵守紀律,無論我說多少次還是不讀書,最后我也無能為力。
批改作業與試卷,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
早讀結束之后,我協助龍老師批改學生作業,最初我負責批改作業登記本(學生記錄每天各科的作業),這項工作比較簡單,只要在每個本子上批上“閱”字就行。后來我開始幫龍老師批改語文的字詞本和練習冊,因為不是本學科的知識,我對于語文還是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龍老師非常認真地向我說明應該怎么批改作業,剛開始我為給學生打多少分感到為難,擔心所給的分數與龍老師的差距太大。后來,龍老師在我批改作業時指導我該注意的地方以及給分的標準,慢慢地,我開始有所領悟,不再那么小心翼翼,開始學生的作業本中寫上評語(對于小學生,要多給予鼓勵),表揚認真的學生、進步的學生,批評懶惰的學生、馬虎的學生。
而每次語文測試之后,我負責批改試卷中的客觀題和最后的成績統計,每一次我都會將基礎知識做得很差的學生記錄下來,隔天早讀的時候將他們叫到走廊,讓他們反思自己在早讀和午讀的表現,要求他們自己說清楚接下來應該怎么做。同時我盡量在每一張試卷上寫上評語,讓每個學生認識到自己在測試中的表現,最后我將學生的成績輸入excel表格中,對每一次考試成績進行分數段、及格率等的統計,方便老師分析考試情況。而在學期的最后,我將所有的成績匯總在一起,統計每個學生每一次考試的分數和排名,并繪制出每位學生的曲線圖表,讓學生了解自己本學期的學習情況,在這個過程中,我意識到信息技術其他學科的用武之地,實現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評價。
批改那么多的作業和試卷,有時覺得挺累的,但是我覺得很值得,也很樂意。在批改學生作業的過程中,我了解到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情況,更加客觀地認識每一位學生,同時能夠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和教育。
主題班會,龍老師悉心的指導
實習進行一個多月之后,我基本了解了四(2)班學生的情況:大部分學生很乖、很聽話,學生認真,但班里的學習氛圍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于是我開展了《創建良好的班風》的主題班會。總體上我能夠很流暢地開展此次班會,學生也比較配合,但也存在很多的不足,課后龍老師針對我的不足提出了很多建議,真是受益匪淺,也讓我明白經驗在教學中的重要性。
家長會,家校溝通的重要性
每學期的開始和期末,學校都會舉行家長會。第一次家長會,我錯過了,當時龍老師很惋惜地對我說你應該過來看看的,她向我說明與家長保持良好關系對教育學生的重要性。聽了老師的話,我覺得自己錯過了真是遺憾。
但幸運的是還有學期末的家長會,那天我參加了,也收獲了。那天從四點半到六點多,龍老師始終以學生為中心,介紹班里的總體情況,邀請家長一起觀看今日說法視頻,向家長提出“以身作則”的請求,我想在場的家長聽了龍老師的話,都能夠放心地將孩子交給她。通過此次家長會,我學到了該如何與家長溝通,讓家長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
龍老師的言傳身教,讓我明白教師的價值
每次我遇到不懂的地方,龍老師都非常耐心地指導我,還經常以自己的實例告訴我怎樣當好一名教師——向學生和家長提交滿意的答卷,獲得學生、家長、領導的肯定就是教師的價值。從龍老師身上,我學到對學生的負責,對外在榮譽的淡泊,認識到教師的成就在于教給學生知識,教會學生做人。
一學期的班主任工作真的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與技能,當然在實踐中我也發現自己身上有很多不足,例如我還是無法讓那些特別調皮的學生改變自己的不良行為。在此,要特別感謝龍老師對我的信任,放手讓我管理班級,讓我有很大的發揮空間,得到很大的鍛煉。
教學工作篇
教育實習的第二大任務——教學實踐。我擔任的是四(2)(3)班的信息技術教學工作,同時也客串兩個星期的音樂教學工作。
信息技術教學,考驗我的教學策略
得知學校沒有機房的那一刻,我就知道這將是一項很大的挑戰。最初的幾個星期很煎熬,盡管每一次都很認真地備課,睡覺的時候還不忘構建上課的美好畫面,可是走上講臺的那一刻,所有的準備都是徒勞的,整個教室比菜市場還要熱鬧,上課紀律非常差,所以我只能放棄上課,把時間都花在管理紀律上,可是任憑我喊得口干舌燥,學生還是繼續吵鬧,一節課就在吵鬧聲中結束了。
面對這種狀況,我不斷思考著該怎么改變,這是一個考驗我智慧的機會。最初的方法是小組競爭學習,在課堂上提問,回答問題的小組加分,最后評出最優小組和最差小組,分別給予獎勵和懲罰。這種方式還是起到一定的作用,由于沒有當場的獎勵,這種方式維持了三個星期,就不管用了。
第一招不管用了,我只有進行第二招——神秘禮物誘惑:認真上課的同學可以在學期末獲得老師的神秘禮物。可是“神秘禮物”太過神秘了,學生關注點不是“怎么做好才能獲得禮物”,而是“老師,神秘禮物是什么?”上課的時候繼續吵鬧,所以這招宣布無效。
第三招——看電影誘惑:“前二十分鐘你們認真聽課,后二十分鐘我就播放電影”。孩子們總喜歡記住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而完全忽略自己不想聽的部分。——聽到可以看電影,全班學生很興奮。可是呢,前二十分鐘繼續吵鬧,到快下課的時候就來質問我:“老師,你沒有播電影。”聽到這樣的話真是哭笑不得。所以這招也不是長久之計。
比較管用的一招——開通電子郵箱和博客,要求學生完成作業。信息技術教學很注重實際操作,學校沒有機房,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這是可以理解的。我又希望學生真正學到知識,所以我申請了電子郵箱和博客,在每次課之后,我都布置了作業,要求學生回家完成作業,通過電子郵箱發給我,最后我將學生的作業上傳到博客上,給出評論。采用這種方式,課堂紀律改善了很多,大部分學生能夠認真聽課,課后也認真完成作業,遇到不懂的操作會通過qq向我詢問。每次下載或是上傳學生的作業時,我都感到很開心,感謝學生的支持。
“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實踐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在將信息技術應用于其他學科教學中,而我在四(3)班的教學中實行的是將其他學科應用于信息技術教學中,四(3)班的學生比較調皮,課堂紀律很差,在四(3)班我更多的是管理課堂紀律:跟他們講道理、要求他們抄寫小學生行為規范、抄寫語文古詩、齊讀語文課文等,每節課都要花費大部分的時間整頓紀律,認真做到我所要求的往往是那些很乖很想聽課的學生,而幾個調皮的學生繼續搗亂課堂,盡管最后能夠把內容講完,但都很匆忙,所以我對想要學習的學生很愧疚,同時也暴露自己在管理課堂上的不足。
一個學期的信息技術教學工作總算圓滿完成了,雖然在這個過程中遇到一些挫折,但看到學生的作業,我還是感到安慰,至少我兌現對自己的承諾——讓學生能夠從信息技術課上真正學到知識。在此,要感謝程老師的信任,將學生交給我,讓我在信息技術教學中不斷探索。
感謝篇
第一天到四小,就感受到老師們的熱情,這幾個月我過得很開心。經過一個學期的實習,我很榮幸認識了學校的很多老師,從他們身上,我學到了很多。在此感謝領導和老師們的關懷,讓我在這里不覺得孤單;感謝老師們的言傳身教,讓我明白如何當好一名教師;感謝學生們的喜愛,讓我體會到成為一名教師的樂趣;感謝認真上課的學生,讓我體會到工作的成就感;感謝那些調皮的學生,點綴了我的實習生活。
感悟篇
三個多月的實習,想說的東西很多,最后談談自己在這次實習中的感悟。選擇了頂崗實習,事實證明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很多時候都在為晚餐犯愁,每一次回廣州都很匆忙、很勞累。但是我沒有后悔過,有舍才有得。
首先,我認識到教育好一個學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盡管我每次都很用心,可是學生還是聽不進去。我總結的原因是除了用心與耐心之外,更需要的是方法,而教育學生的方法和經驗是我所欠缺的。
其次,多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起初對于學生的一些行為,我實在無法理解,每天都有學生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而發生沖突,為什么強調了很多次的事最后還是沒有做到……最后,我知道了,因為他們還只是10歲左右的孩子,這是他們的年齡特點,所以別忘了凡事多換位思考。
再次,我相信信息技術課可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一直以來,我都很排斥自己的專業,但是參加了信息技術骨干教師研修班之后,我改變了自己的態度,一直以來,信息技術的教學側重的是知識與技能的傳授,可是卻忘了情感態度的傳授,技術的傳授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傳遞才是一項長期而困難的事。
論文關鍵詞:教育改革 教育實習 實習觀念 教師教育觀
一、新課改與高師院校教育實習的矛盾分析
(一)新課程改革對教師專業化的需求與實習生實習理念相對落后的矛盾
新課程改革實際上是一次課程權力的再分配,就是說新課程改革賦予教師的權利增加了。新課程改革提出了“三級課程管理”體制,三級課程管理意味著原來屬于國家的課程開發的權力部分地下放給了學校和教師,從而使課程開發不再僅是學科專家和課程專家的專利,教師不再是課程產品的被動“用戶”,而是課程產品的決策者、生產者、創造者、評價者和管理者。教師專業化是基礎教育改革對教師的最直接要求。在理念上要求教師將教育的理論和新課程改革的思想相結合,改變以往過于強調灌輸、教師主導和書本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但高等師范院校的實習模式卻制約了實習生對教育改革的認識和理解,自然也無法運用于教學。
一般高師都將教育實習時間安排在大學本科第七學期,實習時長為6至10周不等,實習內容則重于學科教學和班主任工作兩個方面。高校的課程設置也正好吻合了這種安排——將學科教學論的學習放在大三下學期。這就產生了錯覺:因為要實習,所以學科教學論應該教一些具體的操作方法。也正是因此,傳統的高師教育一直都將教育實習當作簡單的教學演練,而忽略了對準教師進行新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改革的思想教育,缺少“教學相長”的原則,更少涉及在教學過程中學習、研究能力的培養。同樣,教育實習也僅僅停留在指導師范生上課,鍛煉備課、上課的技能或充當教學助手等少量“規定動作”上;同時,不注重幫助師范生養成研究自己教學的習慣和能力,以及反思本身教學和研究教學情境的能力,培養了一大批簡單的“教書匠”。雖然實習學校都希望能夠從高校帶來關于教育教學的新理念,希望我們的大學生們能夠給實習學校帶來一定的思想影響,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所有參加教育實習的學生不僅僅沒有很好地掌握基本的教學技能,也沒有能夠給學校帶來關于學科課程改革的新知識、新方法。
(二)課堂教學動態互動的需要與實習生教學技能相對較差、基本技能訓練不足的矛盾
首先,從教師的基礎素質來講,課程改革的內容是方方面面的,實習生至少應該具備:(1)基本的教師職業道德修養;(2)專業知識的修養;(3)基本的教育教學理論;(4)教學基本技能。但是從基本的教育教學理論和基礎的教學技能而言,實習生掌握的程度卻遠遠不夠。
其次,后現代知識觀認為,教學“言語場域”的存在是以教師、學生的共時存在為前提的,場域的言語過程也應該是雙向的動態的流變狀態,課堂教學言語內容更應該是富有創造性的,是關注言語者個體精神世界的相對自由的言語知識。因此,這對教師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教學設計方面,葉瀾指出:“課堂應是向未來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園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所以,一個真正關注人的發展的教學設計,會為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創造性提供條件;會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僅是認知的)和為每個學生提供主動積極活動的保證;會促使課堂中多向、多種類型信息交流的產生和對及時反饋提出要求。”可見,教學設計要為動態生成而設計。但我們的學生缺少實際經驗,更不可能使教學在預設之內生成,所以也只能做到在課堂教學中,教學目標不變,教學內容不變,教學重點不變,教學策略不變,教學流程不變。但課堂是復雜的,老師卻只能預設時,對于那些不可能窮盡也不必窮盡的課堂上可能的變化所謂的教育智慧、教育機智、預設目標都成了空談。
(三)汲取新課程新知識與教育實習過程中指導不夠的矛盾
無論是直接指派院系的教師擔任實習工作還是聘實習學校的教師承擔指導的責任,在實習的過程中學生都無法做到真正的教學相長,在教育實習中補習新課程改革的思想再次落空。而這與指導工作無法落實密切相關。首先,從高校指導教師來看,不能指導到位原因也是多方面的:(1)不重視。高校教師主要的任務在于科研和教學,考慮到自己的專業發展,不愿意帶講習實習。(2)自身不熟悉中學教學改革的新情況,難于指導到位。(3)上課與科研時間相沖突對學生不熟悉,等等。其次,實習基地的教師不愿意或者不積極于此項事情。由于教育實習是由高師院校單方面負責,缺乏與實習學校的互惠互利的合作關系導致中小學教師主觀上對高師實習缺乏積極性和合作精神,難以提供充分的指導。
(四)不斷實踐認識新課程與缺乏穩定的實習基地的矛盾
新課程本身也是動態的、發展的,比如教材,比如課程內容甚至是教學方法與思想,這些都必須建立在對實踐相當了解的基礎上。高師院校的學生要想提高自身的理論修養,就必須將自己定位在一個中小學教師身份上,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化水平,在各個方面了解和深入對本次課程改革的認識。但是實際上卻遠非如此。高師院校平時與中小學及基礎教育機構的關系普遍疏遠,即便是眼下的高師教育改革,也主要立足于“自身”的發展,而不立足于基礎教育的需要。高師院校只是到了學生實習時才與中小學校暫時合作,而沒有形成長久的合作關系。這樣,中小學校就對高師生的教育實習不夠重視,不歡迎實習生到學校實習,擔心教育實習打亂他們的教學秩序。因此教育實習往往“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年年實習年年難的現象普遍存在。部分高師院校則采取“放羊政策”讓學生自由組合,自己聯系實習學校。
二、教育實習無法與新課程改革相結合的原因分析
(一)實習價值觀相對欠缺,實習工作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雖然國家在教育實習的管理和經費投入方面都比以往有了巨大的變化,但是從各個高校的實際情況來看,真正將教育實習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上的并不多見。很多學校,甚至很多老師都認為教育實習只不過是“例行公事”或是“完成一個教學程序”而已。實習領導小組形同虛設,指導教師指導有限。
(二)大學理念與中小學的教育改革相互脫離
從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高等師范院校的學生將要面臨的職業選擇的第一位都是中小學教師,但是在進行理論學習的時候,這種職業的準備卻往往不足。
而這其中最大的不足是面對轟轟烈烈的新課程改革茫然不知所措。當前,我國高師課程改革與中小學課程改革都正在進行,都各有成就,但卻是各行其是,缺少溝通,很難同步進行。這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除了幾所直接承擔教育部任務的重點師范院校外,其他地方師范院校參與的力度不大,課程和教學改革的具體內容也沒有在相關的高校和院系得到應有的宣傳。以《語文課程標準》為例,很多大學的中文系教授甚至都不知道所謂何物。教師不了解的必然后果就是,即將走進課堂的準教師也無法了解目前中小學課堂教學的現狀。
(三)學科教學論(含教育實習)與師范類教育課程的關系處理存在問題
學科教學論和其它課程體系成了兩個互不溝通的模塊,各自為戰,自說自話。除此之外,學科教學論還有一個最大的弊端在于和師范性質的教育學、心理學課程也脫離聯系。一般《教育學》和《心理學》課程在研究理論上總能走在時代的前沿,特別是基礎理論的研究往往直接代表了課程和教學理論的當展特點。然而從大學各個院系的學科設置來看,多數的學科教學論都設置在相關院系,而這些院系與教育學院,與基礎教育原理性質的改革幾乎沒有任何聯系。
三、幾點建議和意見
(一)改變教育實習觀念,建立新的教育實習和教師教育觀
要建立以新型反思型教師為目的的教育實習觀。這種新的實習觀就是要從領導到教師到學生自身都樹立起把學習如何教學貫穿于教師的整個生涯的意識,并以反思作為教學的基本特點。用溫特的話說,無論教育實習工作做得多么好,我們至多只能把師范生培養成為能教學的人。真正的教師除了致力于幫助師范生養成研究自己教學的習慣和能力以外,更為主要的是要幫助師范生對自己的專業發展承擔起責任。這樣的教學實習才不是程式的、經驗的,而是探索型的、研究型的。而探索和研究型的教學實習的最大特點就是具有反思性。
(二)改革各科教學論教學,加強學生理論和實踐等多方面的素質
改革各科教學論的學習就包括:(1)將平時的基本素質訓練與教學論結合起來。比如教師的基本素質“三筆一話”都可以通過大學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得到鍛煉。另外鼓勵學生開展“演講與口才”活動或者增設此類課程,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基本智慧。(2)除了要強化實習前基本技能訓練以外,更為重要的是從教學形式方面,要重視師范生的直接體驗與活動。各科教學論學習必須給學生系統直觀的課堂情形,讓學生體驗真正的課堂。如看教學實錄片、優質課和課件,提前分配實習學校等。(3)加大學科教學論的課時數,確保學生素質到位。學科教學論應開設基礎理論和技能培訓兩個模塊,等等。
(三)加強師范院校與中小學的合作,互利互惠科學指導
專業發展學校打破了大學與中小學彼此隔絕的局面,不僅使中小學的問題能及時反應到大學及其教師教育的課程與計劃中,大學也給中小學帶去了教育教學的新思想、新知識、新技術,促進了雙方課程與教學之間的溝通與互動;同時又建立了大學與中小學的合作。通過合作又形成優化組合的合作指導小組,對實習生進行診斷型指導,保證了教育實習的有序性與高效性。這種合作既為大學建立了穩定的實習基地電為在職教師提供了了解和學習新理論、新方法等專業發展機會。
(四)規范管理和評價,強化實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