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小學教師個人培訓總結
時間:2023-01-16 23:15:5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教師個人培訓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從上個世紀末開始,教育敘事在我國教育領域開始普及,并受到了教育領域的極大追捧,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小學教育工作者適合和喜歡教育敘事”的研究,通過這些研究促進和幫助教育隊伍的成長和發展,因此學術界對這個課題的成功抱有很大希望,但是直至今天,小學教育教育敘事的研究,也未能獲得突出的成就。這就要求當代教育工作者,要積極承擔起研究、應用和普及教育敘事的責任,真真正正開展一些實踐,獲得實質性的研究成果,以此突進小學教育隊伍的整體發展。
一、小學教師教育敘事的問題分析
1.虎頭敘事蛇尾研究,或者干脆有敘事無研究
與敘事相比,研究所消耗的時間會更多,研究者需要從小見大,不遺余力的挖掘和研究。這樣才能夠更加逼近真理,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很多敘事研究,在研究方面,都顯得有些力度不足。
2.膚淺散碎敘事,總結拔高套話研究
教育敘事要秉持全面、客觀的原則,能夠從整體上把握重點,敘事要有條理,有深度。但是目前,我國小學教育工作者在這個方面的表現并不盡人意,總體上來說,他們的敘事比較表面化,過于零散,缺乏系統性,套話多,實質內容少。
3.任務式教育敘事研究,煞有介事地搞形式主義
認真真地編撰故事,極盡大膽地演繹故事,然后搜腸刮肚和引經據典地查找宏大理論觀點,生硬地拼接相應的理論與故事,使相互間能夠呼應和印證一番,隨之就如獲至寶和大功告成,完成任務和交差了事,這是為了教育敘事研究的教育敘事研究,己經于不覺不知間滑入了形式主義的泥沼。
二、對小學教師教育敘事的幾點反思
1.敘事研究類培訓
為了將敘事研究在小學中開展,使得小學教師的教育敘事研究水平能夠達到一定的合格水平,教育部門和小學學校應該針對小學教師的情況采取一些措施。首先,應該讓小學教師了解并且學習敘事研究,所以,應該針對小學教師開展敘事研究的一些培訓,使得小學教師能夠學會并且掌握敘事研究。其次,學校應該組織學校中的教師參與敘事研究的培訓,使得教師能夠了解該如何敘事、如何研究,使教師在通過培訓學習之后,能夠將敘事和研究之間的關系進行理解把握,之后能夠知道敘事和研究的要領。最后,在對小學教師開展敘事研究的培訓時,應該讓所有的小學教師都參與實踐,進而能夠通過實踐理解掌握敘事研究。開展培訓時首先都要讓受訓者能夠對受訓的內容產生興趣,進而才能夠對受訓的內容進行很好的學習和掌握,對小學教師開展的敘事研究培訓也是一樣,應該讓小學教師對敘事研究的魅力有一定的了解,進而小學教師會對敘事研究產生興趣,這樣小學教師就會不自覺的喜歡上敘事研究,并且小學教師們還會對敘事研究上癮,最終小學教師們都能夠很好的學會敘事研究。但是在敘事研究剛開始推行的階段,還是會需要學校對小學教師參與敘事研究學習進行硬性要求。
2.個人自敘集研究
小學教師在學會敘事研究之后,還可以開展個人自敘集研究。首先,小學教師將自己的一些經歷和故事等進行梳理,之后進行系統的講述。小學教師針對自己所形成的教學故事和關鍵事件,進行相應的挑剔和苛刻的研究,進而能夠從中發現不足,總結經驗,萃取思想。其次,小學教師在進行個人自敘集研究時,可以針對自己生活中的某一類事件進行分別呈現,進而能夠使得自己總結的這些事件比較集中,然后使用放大鏡的目光和顯微鏡的細致對這些事件進行深刻的考察和歸納,同時這些集體事件之間還能夠形成一定的對比,進而能夠從中找到長處和短處,找到這些事件的共同規律和這些事件之間存在的不同點,以及是什么原因導致這些事件之間的不同等不同問題。最后,小學教師還可以將自己以往經歷過的一個典型的教學事件進行詳細的展示,之后對這個事件進行詳細深入的研究,并從中總結出一些經驗,然后將這個事件放起來,在未來如果在發生與這個事件類似的事件之后,在對新事件進行相應的敘事和研究,爭取在每一次的敘事研究之后都能夠有一些新的發現,直到實現觸類旁通為止。小學教師開展個人自敘集研究的優點是,能夠將自身發生的一些事件和故事進行集合,之后針對這些事件更容易進行歸納研究,通過總結得到經驗。
3.課題組敘事研究
課題組敘事研究是指中小學教師可以確立一個研究課題,并根據需要和意愿組成一個敘事研究團隊。然后,課題組成員一起確立一個當前比較棘手、比較典型和具有共性的課題,圍繞課題敘事,集體解剖事件,集體找問題、查原因、下結論和開方子,集體找出更具典型性和研究價值的事件,集體對事件進行多個角度和全方位的研究,以總結經驗、發現規律和升華思想,開發單憑個人力量難以發掘的寶藏。課題組敘事研究有利于集聚眾人的智慧,使主題或問題更突出和明確,將敘事研究推向縱深和高遠,也有利于避免個人敘事的半途而廢、虎頭蛇尾和不了了之。
論文關鍵詞: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的教育改革與發展進入新的歷史階段。而教師是教育改革與進步的關鍵。因此,近些年來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一直在全國如火如荼地開展。然而,通過與河北省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主講教師和相關領導的訪談,筆者了解到當前的培訓效果并不理想,而且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培訓評價存在問題。因此,本次調查采用問卷的形式展開對教育技術能力培訓評價現狀和存在問題的調查,并根據調查結果提出相應的建議,希望能夠促進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良性發展。
1調查問卷的設計與發放
《河北省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評價現狀調查問卷》通過查閱評價理論相關文獻,以及與培訓主講教師訪談后編制而成。問卷的被試是參加過河北省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教師。問卷第一部分是對問卷被試的基本信息調查,第二部分是調查題目部分。第二部分又分為3個小模塊,3個模塊根據評價類型分為診斷性評價調查、形成性評價調查、總結性評價調查。每一個模塊由5~6道測試題組成,采用事實性問題和態度性問題混合的形式。在問卷的提問與回答方式方面也混合采用二元選擇式和里克特五級量表形式。
問卷面向石家莊、保定、唐山、邯鄲、邢臺等地區的參訓教師進行發放,共發放350份,收回310份,問卷回收率為88.6%;有效問卷300份,問卷有效率為96.8%;采用excel2003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調查結果分析
2.1參加培訓教師的基本信息情況
通過對300份有效問卷進行統計分析,發現參加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女教師比男教師略多,分別占總人數的53%和47%;教師的最高學歷以本科為主,達到總人數的83%。教師年齡處于31~40歲和教齡處于兒~20年之間的人數比例分別為57%和53%,表明當前參加培訓的中小學教師以教齡為10年以上的中年教師為主,而30歲以下、教齡少于10年的青年教師正逐漸成為被培訓的主要人群。
從參加培訓教師所任教學科方面來看,信息技術學科教師達到總人數的45%,數學教師達n2o%,語文教師達到13%,而其他一些學科的教師人數均占總人數比例的10%以下,部分學科甚至沒有教師參加培訓。
2.2培訓的診斷性評價現狀
本次調查通過5個二元選擇式題目對培訓的診斷性評價現狀進行調查。5個題目分別調查培訓前期是否對參訓教師進行過參加培訓的意愿、參加培訓的動機、告知培訓的學習目標、告知培訓的評價標準、測試現有教育技術水平等5個方面的評價。調查發現,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在診斷性評價階段比較重視告知學習者培訓的學習目標和培訓的評價標準以及學習者參加培訓意愿的評價,但是忽略了對參訓教師學習動機和現有教育技術水平的評價。
2.3培訓的形成性評價現狀
河北省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形成性評價現狀也通過5個二元選擇式題目對其進行調查。5個題目分別調查培訓過程中是否對參訓教師進行過學習積極性、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對學習情況的自我評價、對培訓教師和培訓過程的意見、對培訓的滿意度等5個方面的評價。調查發現,70%以上參加培訓的教師對培訓的形成性評價是比較滿意的。
2.4培訓的總結性評價現狀
調查發現,河北省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n67%的總結性評價主要采用定性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的評價分析方法,而且主要采用上交學習作品的評價形式。50%以上參加培訓教師認為培訓最后的評價內容與培訓內容比較匹配,培訓最后的評價標準是比較合理的。
3培訓評價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3.1不同學科教師參訓人數的不均衡性較明顯
通過調查,發現參訓教師多為信息技術教師,其次是數學、語文等主要科目的教師,而化學、政治、歷史等學科的參訓教師人數較少甚至沒有。可見主科教師的參訓人數明顯多于其他學科,理科教師的參訓人數多于文科,各學科教師參訓人數的不均衡性較明顯。因此,在今后的培訓中應該重視讓各個學科的教師都有參加培訓的機會,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對我國教育整體水平的提高也是大有裨益的。
3.2培訓缺乏對教師學習動機和現有能力的評價
培訓的診斷性評價忽略了對參訓教師的學習動機和現有教育技術能力水平的評價。學習動機和現有教育技術能力都是培訓過程中進行有效學習的基礎。在今后的培訓中應該通過診斷性評價對參訓教師的學習動機和現有教育技術水平進行評價,并根據評價結果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從而讓培訓更加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
3.3忽略學員個體間的差異性成為培訓評價的主要問題
通過對參加培訓的教師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評價主要存在5個方面的問題(見表1)。
關鍵詞: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研修文化
中圖分類號:G7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4156(2013)03-029-02
一、構建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研修文化的必要性
進入“十二五”規劃,對農村中小學教師實施遠程培訓,已經成為教師培訓的主要模式,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由原來單一的集中培訓轉向了以網絡平臺為主體的遠程培訓和集中培訓相結合的混合型培訓模式。這種培訓模式基本上能做到農村中小學教師全員參與,改變了傳統的中小學教師集中培訓參訓人數少,農村中小學教師參與培訓機會少的問題以及參訓教師工作和學習時間相沖突的矛盾,擴大了參訓教師的數量,符合教育大眾化以及終身教育的理念。這種培訓模式也體現了教師繼續教育的公平,為農村中小學教師參與繼續教育,接受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提升專業素養提供了發展平臺。
《教育部關于大力加強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2011)》指出:教師培訓要適應現代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新形勢,充分發揮現代遠程教育手段在教師培訓中的作用,將集中培訓與遠程培訓相結合,采取混合學習模式,開展大規模的教師培訓。中小學教師參與培訓數量的擴大,也相應地要求中小學教師培訓向注重實效的內涵式方向發展。從各級教師培訓機構的評估以及參訓教師所在學校和參訓教師的反饋來看,遠程培訓所取得的成效是不可否認的,但也難免有缺憾。多年對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管理的實踐證明,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研修文化的構建,是促進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針對性和有效性,實現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向內涵式方向發展的有效路徑。
二、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研修文化的內涵
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研修文化是參與遠程網絡研修的教師群體所共有的,在參與遠程培訓過程中通過各級教師培訓機構的組織管理,通過輔導教師的專業引領,通過參訓教師們的參與及互動交流,在提供培訓資源的網絡平臺和參與網絡研修及校本研修的學校中形成的一種特殊文化。這個特殊文化的建構,有助于為參加遠程培訓的農村中小學教師搭建一個共同學習、交流和教師專業發展的平臺,從而促進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有效性的實現。
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研修文化有以下四個方面:
1.教師同伴群體文化,這是基于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形成的一個特殊的教師群體文化。這個文化群體里的教師們以網絡培訓為平臺,以網絡平臺提供的資源和任務為驅動,相互交流,互為學習,共同分享同伴智慧,這個群體文化,沒有地域限制,以虛擬的網絡為家園,并形成一種網絡研修的文化認同感。
2.網絡研修文化,是基于網絡培訓平臺形成的以農村中小學教師為研修主體包括各級教師培訓機構、遠程培訓網絡班主任、輔導教師以及學校共同形成的文化共同體。
3.校本研修文化,校本研修是以教師所在學校為基本場域,以促進本校教師、學生和學校的發展為根本,以學校和教師個人的教育改革實踐為基礎,開展以研究性學習為基本方式而建立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教育教學研究平臺。構建校本研修文化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促進教師自主成長,并推動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校本研修文化是遠程培訓研修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取得實效性的不可或缺的文化環境。
4.遠程培訓管理文化,是指在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過程中,由各級遠程培訓項目管理機構即由省市縣級教育行政部門、中小學教師培訓機構以及學校管理層共同形成的,旨在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有效性的文化共同體,這個文化共同體在遠程培訓過程中擔當著組織領導和管理的角色,是遠程培訓取得實效性的保障。
三、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研修文化的構建策略
1.市縣級教師培訓機構在遠程培訓研修文化構建中的管理布局。在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過程中,參與管理的市縣級教師培訓機構在遠程培訓研修文化構建過程中起著整體管理布局的作用。培訓前組建一個務實、有責任感、懂培訓的管理團隊,這是實現培訓有效性的一個關鍵。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管理團隊,即是由市級總管理員、市級各學科班主任組成的市級管理團隊;由市級學科專家組成的市級遠程培訓輔導員團隊;在縣級,就是區縣教師培訓機構遴選的區縣各學科遠程培訓班主任管理團隊和區縣學科遠程培訓輔導教師團隊;具體到一個學校,則是由學校中層擔任的校點班主任和骨干教師擔任的輔導員構成的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最基層最直接的學校管理團隊和輔導員團隊。
網絡上建成的管理文化團隊,除了在遠程培訓平臺上進行管理,也需要在網下的實際面對面中進行遠程培訓管理研討,總結管理經驗,提出問題建議,共同探討遠程培訓管理有效途徑,結成虛擬和實際相結合的培訓管理文化共同體。在遠程培訓初期階段,探討決策促進遠程培訓有效性的管理措施和制度保障,以及班級管理員、學科輔導專家在遠程培訓中所要擔當的重要角色;在培訓中期,及時培訓過程中項目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在培訓后期,分析遠程培訓所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布置參訓教師利用網絡研修所學得的理論知識進行有助于教學實踐的校本研修,探索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有效性的策略。不同層級的管理團隊,從網上的虛擬交流,到現實團隊中的共同研討,因此形成一個經驗豐富,對遠程培訓認識到位、管理到位的管理文化團體,形成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獨特的管理文化。
2.班級管理員和輔導教師在遠程培訓班級文化構建中的專業引領。在遠程培訓中,每個學科在網絡上基本就是以市際和縣域為單位建立一個班級,班級管理員和輔導教師在遠程培訓班級研修文化構建中起著專業引領的作用。這些不同層級的管理團隊和輔導團隊,在網絡上,及時地進行組織管理、督促,網上交流、答疑,進行網上學科專業引領,在虛擬的班級組織管理中,通過與參訓教師的電話聯系、網上交談以及論壇上的問題交流,擔當著專業引領、培訓跟進的作用。他們從學科的角度、班級管理的角度發起與遠程培訓課程設置或者與本學科相關的、教師們感興趣的話題,組織參訓教師在論壇上進行問題交流,形成網絡虛擬班級良好互動的班級文化氛圍,讓參訓教師們產生一種遠程培訓班級文化認同感,從而以網絡培訓平臺的任務為驅動,積極主動完成遠程培訓,獲得遠程培訓實效性。班級管理員和學科輔導員是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研修文化網絡虛擬班級文化構建的組織管理者和專業引領者。
3.參訓教師在網絡研修文化和校本研修文化中的再創造。借助網絡平臺提供培訓資源的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在網絡平臺上形成虛擬的教師網絡研修文化共同體。在這個平臺上,來自不同區域的教師們可以針對平臺提供的學習資源,在平臺提供的相應板塊里相互交流,來自不同學校文化環境的教師們形成了網絡研修文化,在這個文化共同體里,教師們可以依據自身教學的特色進行創造,進行觀點的碰撞和融合,同時也做到同伴互助,影響參訓教師們在遠程培訓中獲得教育教學新知識、新理念和新方法。
每個學校參加遠程培訓的教師團隊,他們既是遠程培訓網絡研修文化共同體,同時也是最直接最方便的校本研修文化共同體。從網絡研修文化回到校本研修文化,是把網絡學習資源轉化為可以促進教學實踐的知識能力結構的過程,是從理論到實踐、學以致用的最直接表現。這個轉化可以通過學科教研會、課堂教學競賽、送教下鄉以及校際交流活動等形式,進行遠程培訓的校本研修。從遠程培訓網絡研修文化到校本研修文化的構建,不僅使教師個人發展了,教研組研究能力提高了,學校整個教師團隊的專業素質能力也得到了提升,通過遠程培訓和校本研修相結合的培訓,教師的自我發展帶動了學生的發展,最后也實現了影響和促進學校發展的終極目標。這是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研修文化構建的途徑,是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取得實效性的有效途徑,也是農村中小學教師發展和農村學校發展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教育技術培訓;現狀;問題
1.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培訓
1.1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培訓的涵義
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不僅是培養中小學教師應用教學媒體、教學資源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中小學教師教學系統設計與開發的能力、教學資源和過程設計與開發的能力以及構建有效學習環境、評價教學過程的能力。
1.2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培訓的目的
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培訓是教育技術發展的重要領域,其主要目的是指導教師進行教學實踐,有效開展教學活動,讓教師掌握新的教育技術理論與技能,自覺的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教學質量,從而促進教育技術學科的和諧發展。
1.3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培訓的意義
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培訓是提高教師信息素養和推進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措施。全面進行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培訓,可促進廣大中小學教師轉變教育觀念,對教學方法進行深入改革。
2.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培訓的模式
目前,我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培訓的模式主要有校外培訓、校本培訓和自主培訓。
校外培訓是一種讓教師進入大學、教育學院或教師進修學校進行再學習的方式。這種方式充分利用了高等院校的人才優勢。
校本培訓是一種近年來開始新興的培訓方式,由學校自己組織,聘請高等學校的專家參與設計,通過共同研討,針對學校實際情況制定培訓方案。這種方式培訓效果十分顯著。
自主培訓是一種教師自身的反思性學習和研究,教師根據自身的情況閱讀教育技術的相關資料。這種方式不規定形式,教師可以靈活學習和掌握相關教育技術知識。
3.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培訓的問題
目前,大多中小學都開展了教師教育技術培訓,并取得了不錯的成果。但是,在其實施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影響培訓效果的問題。筆者通過分析相關文獻,發現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培訓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3.1部分教師對教育技術培訓目標存在一定誤區
部分教師存在較強的功利色彩,以考試合格獲得等級證書,以評定專業技術職務為目的,不能保質保量完成培訓,使培訓流于形式。
3.2受訓人員信息素養參差不齊、培訓模式單一
參加培訓的教師應用教育技術的能力和水平參差不齊,材,統一授課,在同一時間全部受訓者接收相同的內容,培訓機構理想化的認為所有參加培訓的教師都在同一起點上,忽視了個體差異。
3.3培訓內容和中小學教學實踐脫節
在培訓過程中,盡管有培訓機構采用任務驅動的培訓方式,堅持真實任務貫穿始終的原則,但還是存在教育技術培訓內容與教學實踐脫節,偏重教育技術理論學習,不能有效的實現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有效整合。
3.4培訓效率不高,缺乏反饋
目前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培訓時間較短,培訓多以講授為主,并且一次講授的內容過多,學習者難以消化吸收所學知識,只能記住培訓者的操作過程,難以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實踐。另外,培訓結束后,只以低標準的考核作為培訓的評價,培訓單位也沒有進行跟蹤指導,對受訓教師的教育技術實際應用情況缺乏監督。
3.5培訓負擔較重
在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培訓過程中,一方面,培訓成本較高,需要聘請有關專家來授課,并需要進行多次培訓才能完成任務,這對培訓單位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費用;另一方面,參加培訓的教師既要應付工作,又要學習,負擔十分沉重有可能最終導致學習學不好,工作效率也不高。
4.影響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培訓效果的因素
教育技術培訓的效果分析,應該注重教師參加教育技術培訓后,在教學中應用教育技術的績效,以及影響績效的因素。在教師教育技術培訓中,筆者認為有以下因素影響績效:
4.1教師個人因素
教師對教育技術培訓的認識及在教學實踐中應用教育技術的態度和動機直接影響教育技術培訓的效果,這是開展教育技術培訓的基礎。因此教師應當端正參加培訓的動機,明確參加培訓的目標,并在教學中積極地進行實踐和反思,把教育技術培訓作為專業發展的重要步驟。
4.2培訓條件因素
培訓條件是影響教育技術培訓效果的重要因素。培訓機構應當完善培訓設施,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教師的個別差異進行全面分析,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根據教學中的實際情況實施教學計劃。
4.3培訓的后續支持因素
提供培訓后的繼續支持,特別是能夠在教師將技術與課程整合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提供指導和幫助是很有必要的。這是鞏固和延續教師教育技術建設項目成效的有效保障。因此,培訓的后續支持是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方面。
【參考文獻】
關鍵詞:績效技術;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
收稿日期:2007―04―28
作者簡介:陳麗霞(1976―),女,漢族,廣東省潮州市人,華東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碩士,主要從事教育技術研究。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推進,信息技術培訓已經成為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培訓的目的是使教師能恰當地把信息技術整合到學科教學中,實現教學的最優化。而大量的調查結果顯示,經過培訓的教師知識和技能的確得到了某種程度的提高,但他們的教學行為卻往往沒有持久、明顯的改進。針對目前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工作中的缺失,我們有必要將績效技術引入到培訓中,真正提高培訓的績效。
一、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的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
(一)教師參加信息技術培訓的動機不明確
信息技術培訓是為了使教師能在學科教學中自覺地運用信息技術來提高教學效果,但是,很多教師不能認識到信息技術培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們對信息技術培訓存在排斥心理,認為參加信息技術培訓可有可無,參加培訓只是為了取得相關的證書,為以后升職晉級增加一份保障。
(二)培訓內容缺乏實用性和時效性
目前的教師培訓工作基本上是由校外培訓機構承攬,由于授課者對中小學教育的實際情況了解不充分,不能將信息技術與各科教學內容很好地聯系起來,在培訓中過于強調信息技術的理論知識及操作技能的傳輸,培訓內容缺乏實用性和時效性,其結果只是提高了參訓教師的技術操作能力,并不能真正提高他們的教育教學能力,所學的東西很難運用于自己的教學實踐。
(三)培訓對象層次參差不齊
參加培訓的教師一般都是來自同一個地區的不同學校,但由于各個學校發展的不平衡,可能導致了不同學校的硬件建設水平有差距,這同時也造成了教師信息技術能力參差不齊。同時由于參訓教師的年齡跨度很大,技術水平較高的教師集中在青年教師中,但這部分教師一般缺少教學經驗,很難有效地將信息技術應用于學科教學;而有豐富教學經驗的老教師卻對信息技術很陌生,也沒法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起來,這個現象更加大了教師培訓工作的難度,嚴重影響了培訓的效果。
(四)培訓方式過于傳統單一
目前,大部分的培訓還是采用集中面授、大班上課的方式,這種整齊劃一的操作方式難以激發受訓者學習的興趣,更不能滿足不同水平參訓教師的需求。過于傳統單一的培訓模式使得操作技能極強的信息技術培訓只能流于形式,無法促成信息技術與諸學科的整合,強行灌輸或僅僅把黑板移到屏幕上的教學方式,使得受訓教師的主體性和創造性難以得到充分的發揮。
(五)培訓結果缺乏健全的評價機制
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究竟要達到什么樣目標?用何種標準來衡量培訓的效果?這是培訓中亟待改進的問題。當前把信息技術按一門學科的老辦法去講、去學、去考的現象十分明顯,而實際上,培訓質量的高低并不能以參訓教師的多寡、考試是否合格、證書發放多少、課件能否制作作為評判標準。不明確的目標和不完善的評價機制既影響了培訓的方式方法,也影響了培訓的效果。
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培訓是不太強調效益的。隨著我國教育信息化的推進及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廣泛開展,傳統的教育組織系統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對于培訓的績效問題,也正在引起教育理論和實踐者的重視。
二、對績效技術的理解
對于績效技術的認識,大多數學者都一致認為績效技術主要起源于程序教學和之后的教學系統設計,此后,認知科學、信息技術、組織開發、改革理論與實踐等又將績效技術的研究向前推進。績效技術實踐領域的發展遠遠走在了系統理論研究的前面,對于許多的概念、定義、理論還沒有達成共識,還有太多的爭議和未知。理論家們曾經試圖通過各種方式對績效技術進行界定,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定義。
綜合國內外專家對績效技術的理解,可以這么說,績效技術就是為了達到提高效益或效率,通過評價的系統方法來評判個人或團體的業績,為達到目的所采取的措施和方法等。它強調要嚴格分析當前績效與所期望績效間的差距,確定造成差距的原因,運用廣泛的干預手段來提高績效,并評估結果。從績效技術的界定來看,績效技術具有以下幾個典型的特征:
(一)程序性
績效技術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它對績效問題進行分析,設計并開發出用以識別績效差距,提高績效結果的適當的干預措施,并以系統的評價方式加以評估。整個績效技術的實施過程都有嚴格和明確的步驟,少了任何一個環節都有可能導致績效問題解決的失敗,所以它是一套結構化的程序。
(二)系統性
績效技術工作者在實踐研究中用系統整體觀來認識績效問題,運用系統化方法,有計劃、有條理地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對癥下藥”,提出合適的改進績效的方案。它將所識別的績效差距看成是組成系統的要素,并與其他要素相互影響。績效被看成是各種因素相互影響的結果。
(三)實踐性
從人類績效技術的發展歷史來看,它是由無數成功的實踐經驗中建立起來的一門實用性極強的學科,它也是從同樣有著強大實用性的教學設計理論中發展形成的。它立足于如何解決績效問題,無論是應用于企業培訓還是教育技術領域,它的最大價值就在于它的實踐性。
(四)效益性
它努力尋找低成本、高效益和高效率的方法,并且將焦點放在人類行為者的收益和系統價值上。它所看重的是結果,關注的是經濟效益,即追求能用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產出,在最短的時間獲得最大的效益。
三、績效技術在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中的應用
隨著績效技術的發展,它的應用領域已從企業擴大到各行各業,當然,教育領域也不例外。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的績效問題,要求在社會信息化快速發展中,在短時間內以最小代價獲得最優的效果。本文提出一種基于績效技術的教師培訓方案,該方案有機地整合了績效分析、原因分析、干預選擇與設計、干預變革管理和評價五個基本環節。
(一)績效分析
首先對參加培訓的人員的培訓目標、知識結構、技能狀況進行系統的分析。其目的是獲取信息以確定問題及其實質和可能的解決方法,為以后的績效干預措施的設計和開發提供依據。績效分析還需要做出一個對具體績效目標的描述,系統全面的對績效的應用狀況與現實狀況之間的差距進行分析,制定績效計劃,明確不同學科、不同水平的教師應以不同的方式來實施培訓。
(二)原因分析
對影響信息技術培訓績效的原因作分析屬于表面原因分析,更深層的是對影響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的績效原因作分析。這些影響因素主要包括環境支持和個人行為兩個方面。環境支持包括:教師有沒有獲得明確的績效標準和及時的反饋信息;學校是否具備必要的硬件(計算機、網絡、投影儀等)和軟件資源(教學軟件、資源庫等);學校領導重視與否,教師是否具有必要的經濟獎勵、精神獎勵和職業發展機會等。個人行為包括:教師是否具備專業的學科知識、廣博的基礎文化知識等;教師是否具備熟練的信息技術操作技能、教學設計能力、自我反省能力、自我發展能力;教師是否具備正確的學習動機。
(三)干預措施的設計與開發
明確了產生績效問題的原因之后,即可進行相應的培訓規劃設計和課程的開發。設計階段是一個綜合各方面因素的過程,以形成一個具體的干預措施來解決問題。開發階段則是設計的延伸,在開發階段,詳細的干預計劃被轉換成一種可以直接實施的形式。
干預措施的制定不僅要考慮地區、學校發展和教師個人提升要求,還要結合教師學科背景要求。在這個階段,設計人員要開發出諸如操作手冊、培訓材料、評估工具、計算機課件等具體的產品,特別是培訓課程的設計與開發。
培訓課程的設計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按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水平的高低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三個不同的層次來設計課程;二是根據教師職能性質的不同分為教學人員、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三個不同的類別進行課程設計。培訓課程的開發在通過對教師進行深度調研與訪談后,總結出目前培訓中所存在的不足,充分了解教師的實際需求,并結合教師的自身特點,開發出個性化、有針對性的課程。
(四)干預措施的實施與調整
干預措施的實施涉及到4個重要因素:①改革者。改革者應具備多方面的知識技能,包括溝通、咨詢技能、專業知識等。②參訓者。改革者要促進改革的實施,就要設法引導參訓者接受該改革。要認清參訓者接受改革的不同階段并采取相應的策略。③干預措施。對于參訓者而言,他們并不知道改革的具體目的,如果改革者能將其作用與步驟向他們解釋清楚,那么,參訓者就會更容易接受改革。④接受者、改革本身和改革者共處的環境,包括其他重要人物、組織的結構、氛圍與文化以及資源與限制等。其他重要人物主要指改革的發起人或主持人,他們為改革的實施提供有力的、持續的支持。氛圍和文化是組織的現實環境,資源包括時間和資金,這些因素都會對干預措施的實施產生影響,在干預措施的實施階段應做全面的考慮。
(五)結果評價
目前對信息技術培訓結果的考察和評價大多數通過信息技術考試成績來評定,更多的是側重于知識或技能的固化效果評估,然而教師進行信息技術培訓的期望結果不單是要求受訓教師能夠掌握信息技術,更重要的是教師能把自己學到的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實踐中,實現教學最優化。
筆者認為可以采用的評價方式主要有兩種: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可通過填寫自評量規與他評量規,具體可以采取撰寫blog培訓日志的方式,讓教師們及時共享交流各自的經驗。除此之外,還可以采用小組討論的方法,在小組的交流中,受訓教師在一起采取頭腦風暴的形式及時發現問題并反饋給培訓教師,對培訓方案做出修改。總結性評價包括參訓教師對培訓過程所學得的知識和技能的總結和培訓人員對整個培訓工作的評估反思。最終將評估結果反饋到最初的原因分析和干預設計中,若發現新的績效問題,則進一步進行績效改進,開始新一輪的培訓。
基于績效技術的教師信息技術培訓不僅關注教師操作技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教師在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的績效表現。本文將培訓的過程分成基于績效技術的五個步驟,只是為了便于深入地了解和分析培訓的過程,表明培訓的主要步驟,并不是說各個要素是彼此孤立的。而實際上,培訓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系統工作,需要從培訓系統的整體功能出發,使各要素相輔相成,產生整體效應,才能真正提高培訓的績效。
參考文獻:
〔1〕宋德如.當前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問題省思[J].電化教育研究,2004(2).
〔2〕梁林梅.教育技術實踐發展中一個活躍的領域――績效技術.教育發展研究,2002.7-8.
按照《關于落實縣委主要領導對“治理在職教師有償補課行為”重要講話的通知》(西教黨組字〔2019〕14號)文件要求,平崗鎮九年一貫制學校認真開展了對在職教師有償補課的專項治理工作,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果。現將有關工作總結匯報如下。
一、加強領導,確保專項治理工作的有效開展
為保證在職教師有償補課專項治理工作取得實效,學校成立了治理有償補課專項治理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高連權
成員:畢海濤 李偉 富志國 梁維 江玉龍 鄭春雨 陸玉春 孫東南 吳鳳華 張麗華 張麗環
學校制定了《平崗九年一貫制在職教師有償補課專項治理工作實施方案》。
二、動員宣傳,努力提高全體教師的思想覺悟
為了確保全校教職工的積極配合,確保專項治理工作的有序和有效開展,學校重視動員宣傳和思想教育工作。學校先后組織召開了班子會、全校教師會,認真學習《關于落實縣委主要領導對“治理在職教師有償補課行為”重要講話的通知》,深刻領會文件精神,統一思想認識,明確責任目標和治理重點。黨支部結合師德師風建設年活動,也及時通過QQ及微信群平臺為全校教職工整理出了包括《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處分暫行規定》、《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和《教育部關于嚴禁教師違規收受學生及家長禮品禮金等行為的規定》在內的學習材料,要求全校教師扎實的學習和思想教育宣傳,營造出了濃郁的專項治理活動氛圍,廣大教師對此次專項治理活動的思想認識水平顯著提高。在職教師與學校簽訂了《自覺抵制有償補課承諾書》。老師們對此次治理活動普遍歡迎并滿懷信心。
三、認真清理,堅決不留工作漏洞和治理死角
按照(西教黨組字〔2019〕14號)文件要求文件精神,結合(西教字〔2019〕42號)文件明確以下治理重點內容:
1、 在職中小學教師組織、推薦和誘導學生參加有償補課。
2、 在職中小學教師參加校外培訓機構或由家長、家長委員會等組織的有償補課。
3、 在職中小學教師為校外培訓機構或他人介紹生源。
4、 校外培訓機構聘用中小學在職教師參與有償補課。
學校要求每位教師對照幾個重點領域,本著對自己負責的精神認真填寫自查表,在教師自查的基礎上,學校進行排查工作。通過主題班會、問卷調查、召開座談會、明察暗訪等形式,對本校逐個學段、逐個班級、逐個教師進行徹底排查,準確掌握每位教師是否參與有償補課的具體情況,并對照教師個人填寫的《自查表》進行審核。未如實填寫的及時進行誡勉談話,幫助做思想工作,學校基本上做到了思想工作不留死角,調查了解沒有漏洞,問題處理不留后患。
四、長期跟蹤,保持專項治理活動工作成效
結合2019年“師德師風建設年”活動,平崗九年一貫制學校也順勢提出自己的師德考核標準,學校明確專項治理活動對端正教風和喚醒教師職業責任感的重要作用,將專項治理活動長期跟蹤考察,并把從事有償補課行為納入到教師競聘上崗和評優晉職系列,實行一票否決。通過此次專項治理活動,進一步加強了師德師風建設,純潔了教師隊伍,全校在職教師形成了自覺拒絕有償補課的共識,一心一意投身教學、做人民滿意的人民教師的職業責任感、自豪感和良好行風正在蔚然形成。
關鍵詞:教師;培訓;專業化發展
存在的現狀
2006學年的下學期,我們對學區內8所學校的師資情況進行了調查,我學區中除三所小學外,其他的5所學校普遍缺乏專業課的老師,特別是英語學科,鄉下學校基本沒有英語專科教師。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一是受機構改革的沖擊,農村小學的教師編制只減不增,教師結構出現斷檔。二是城鄉教師的不對稱流動,造成大量農村中小學骨干教師流失。而對于兼職的專業課教師,在平時教學實踐中缺少專家具體有效的專業引領和指導,缺少真正實用有效的外出培訓、學習機會,教師之間同伴互助的氛圍難以實現,很難形成有利于教師專業成長的環境。要想在短期內徹底改變農村小學專業教師缺乏的現狀,顯然是不現實的,只有立足眼前基礎,把管理好、培訓好、使用好現有的教師隊伍作為突破口。努力為農村小學教師搭建專業發展的平臺,讓農村小學教育舞臺上多涌現出本土化的專業骨干教師,才能真正促進農村小學教育的發展,農村小學的教育面貌才能煥然一新。
實踐的過程
經過了一個學期的實施,到學期結束,音樂學科和美術學科各培訓了三次,電腦學科和英語學科各培訓4次,基本上實現了預期的目標。總結經驗是為了以后的工作少走彎路,作為基層單位――學區教學輔導站,一定要扎根本土,踏踏實實地開展工作,引領學校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實踐證明,要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可從如下幾點人手。
一、培訓的內容要切合當前的實際需求
對農村小學的教師培訓,應尊重農村小學教師的個體需要,從教師的實際水平出發,對不同對象提出不同要求,采取分層培訓的方法。我們在實施結對和培訓前,先對要結對和培訓的對象進行調查摸底,摸清他們的專業水平的底子,了解他們目前迫切需要的是什么,了解當前課堂教學中最需要的專業技能是什么。摸底發現,教學第一線的廣大教師最需要的是課程實施與之相適應的課堂教學方法的具體操作。根據他們的需要,我們確定培訓內容。各個輔導老師根據各自學科的特點,尋找各自實用的培訓內容,他們各自尋找到了一些簡潔、實用、便于自學和操作、貼近農村小學教師實際“技能”的教學內容。這些教學內容充分考慮農村小學教師的接受能力,以實用為主,并且輔導老師隨時征求參加培訓老師的意見,以他們的需要為輔導目的,有時還和他們共同商討教學內容,使人人都參與其中,在“做中學”、“學中思”、“思中做”,輔導老師和培訓老師共同研討。
二、結對和培訓的輔導老師要敬業,有較強的服務意識
教師的迅速成長離不開自身的努力,更離不開專家的引領。這次我們聘請的老師雖然不是專家,但她們都是一線教師,都是本專業拔尖的老師,對新課程的教材理解深刻,對自己的專業有充分的認識,熟知本專業的業務,但最重要的一點是有敬業精神和服務意識,充分認識結對和培訓的重要性,認真對待這項工作,做到工作熱情,態度認真,準備充分。其實,輔導的過程也是提升自我的過程,輔導別人的過程也是對自我反思的過程,在反思的過程中,解決了許多實際教學問題中還模糊的問題,并從中形成了良好的概括、提升、總結經驗、探索規律的教學研究習慣。這將有助于在以后的教學中,更全面、更準確地把握學科課程標準,領會新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樹立新型的教育教學觀,進一步促進和推動新課程的實施。
三、結對老師和參加輔導的老師本身要有好學的精神
結對和輔導老師的輔導內容只是專業知識里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要靠自己去摸索,所以教師本人的好學精神是很重要的。參加培訓使教師開闊了眼界,拓寬了思路,學到了經驗,對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素質水平有很大幫助,對推進和深化當前的素質教育也具有重要意義。參加結對和培訓的教師不應是被動的聽眾,而應是主動的學習者,結對和培訓的教師不僅要聽、要看,更重要的是要想、要說和要做,結對和培訓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當每一位教師都致力于尋找機會學習更多的知識,追蹤他所教學科課程的最新發展,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時,教師專業化發展將是學校最具活力的元素。
四、結對和培訓形式要靈活,管理要到位
由于結對的師徒是兩個學校的,所以他們的交流可以是聽課,可以相互討論,也可以通過網絡、電話等來交流,這就為雙方的交流帶來了很大的空間。而培訓則因為是集體統一培訓,接受輔導的老師都是來自各個學校的,就一定要強調紀律性,真正讓他們學有所得,學有所用,防止他們產生走過場,應付了事的思想。
本次結對和培訓活動的“三個重點”是:通過結對和培訓,著重解決農村小學教師在新課程實踐中存在的難點、困惑問題;著重解決兼職老師上專業課的途徑與方法問題;著重解決兼職的專業課教師在提高專業素養方面的問題。通過結對和培訓活動,他們開闊了視野、提升了教育理論水平,掌握了一定的上專業課的技巧和方法,提高了教師教育教學的實踐能力。
活動的反思
1 個別教師甚至學校領導,學習態度不夠端正,不夠認真。教師本人對這個活動缺乏正確和充分的認識,對結對和培訓有走過場的思想。
2 因為本學期各項活動開展的多,教師的外出多,因此造成培訓時,參加培訓的教師無法脫身參加培訓;結對的教師因為課務繁重的原因,無法脫身深入課堂聽課或聽課較少,采用交流的形式比較多,效果不是太明顯。怎樣處理好學習和工作的矛盾還有待于解決。
今后的工作
針對此次培訓反映出的問題,決定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 加強師德建設,推進素質教育,開拓視野。轉變觀念,求真務實,全面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
2 要增強小學教師的責任感、緊迫感,使他們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每個人都要多思考如何面對學生,面對未來,要多充實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