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22 18:14:2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綠色生態建筑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建筑設計綠色生態 技術
abstract: the importance of green ecological design application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the overall design, Green eco mode o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his article and its strategy was elaborated, building green ecological mode should be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health, its people-oriented, economical,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 and social characteristic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interior design, outdoor design and technical analysis of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Green eco-mode. I light of its own experience, on the models of eco-green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design related problems and solving methods in order to peer reference reference.
Key words: Green eco technology for architectural design
中圖分類號:TU20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自工業化時代以來,世界經濟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人與自然之間的沖突日益加劇,我們生活的自然環境和居住環境也在不斷惡化。這種片面追求經濟發展的模式表現在建筑業上就是:建筑設計、建造和使用大都采用一種大規模機器運作的實用功利化技術模式,其目標在于追求直接的經濟利益,這一模式在給人類創造大量的居住空間的同時,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城市自然環境的惡化和人情文化的淡薄[1]。因此,隨著后工業化時代的來臨,各國對環境的重視度持續加強,可持續發展觀念的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建筑設計師開始重新審視建筑與自然環境的關系,試圖從建筑設計入手,從根本上消除建筑對人類健康、能源與環境的不利影響。建筑設計的綠色生態化模式就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
一、建筑設計的綠色生態化模式及其特征
建筑設計的綠色生態化模式是指在生態學原理和方法的指導下,以健康、節能和環保為宗旨,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和環境,改善建筑規劃、建筑方案、建筑建材和技術,使整體建筑環境達到低耗、環保、高效、節能、生態平衡的效果,最終實現人、建筑、自然和社會協調發展的新型建筑設計模式。
一般而言,建筑設計的綠色生態化模式有以下四個基本特征。
1.以人為本。綠色生態化模式要求在建筑設計中采用耐久、可重復使用的環保型綠色建材,改善室內外色光環境和充分利用太陽能、風能等自然清潔能源等措施保護人類的身心健康,最大限度地減少環境污染給人類健康帶來的損害。
2.經濟性。綠色生態化模式要求在建筑設計過程中追求經濟效益,力圖以最少的資源消耗獲得最高質量的建筑,此外還需要開發和利用紅外反射技術、太陽能能裝置等新節能技術減少能源的損耗和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3.環境適應性。綠色生態化模式要求建筑設計應強調與環境協調,盡可能的維護外部環境,并充分發揮環境效益;建筑的選址、平面、剖面設計都應遵循與環境共生的原則,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并與環境特點與氣候特征相適應。
4.社會性。綠色生態化模式要求建筑空間和使用功能應適應社會發展的變化,建筑設計要給未來發展留有足夠的彈性,在空間上具有包容性,功能上具有綜合性,使用上具有靈活性、適應性和可擴展性。
二、建筑設計綠色生態化模式的實施策略
建筑設計的綠色生態化模式的實施策略主要是指如何在現代都市建筑中引入自然生態化的環境,再現自然生態,實現人、建筑、自然和社會環境的相互協調、交相輝映。其具體實施可以從室內設計策略、室外設計策略和技術策略三個方面進行。
1.室內設計策略
通過中庭生態化設計和緩沖空間生態化設計來說明室內設計的策略。
(1)在實施綠色生態化模式進行中庭設計時,一方面要使中庭成為光線與氣流的通道,起到“光井”與“煙囪”的作用,使陽光由中庭滲入建筑,通過陽光的收集、反射裝置達到內部空間,這樣既排出了室內的濕氣和濁氣,又形成了空氣的流動,使人與自然相接觸的同時,減少了機械通風和空調的需求;另一方面,使綠化與中庭相結合,將綠化體系引入建筑室內,這樣不僅形成優美的景觀,而且通過植物的新陳代謝,可以改善室內的空氣質量。
(2)“緩沖空間”是在建筑主體與室外環境之間用玻璃幕或墻體圍合出一個大空間,是室內外的一個緩沖地帶[2]。在實施綠色生態化模式進行緩沖空間設計時,主要目標是節能,充分利用太陽能資源起到保暖、隔噪音和通風的作用。
2.室外設計策略
建筑室外設計的生態化策略主要從屋頂設計和幕墻設計兩個方面來分析。
(1)在屋頂設計上,綠色生態化策略要求建筑物屋頂的設計應根據不同區域情況進行不同作用的節能設計。
(2)在幕墻設計上,綠色生態化模式在建筑幕墻設計上最為常用的策略是“雙層皮”幕墻策略。“雙層皮”幕墻主要針對以往玻璃幕墻耗能高、室內空氣質量差等問題,用雙層體系(一般為玻璃)作維護結構,提供自然通風和采光、增加室內空間舒適度、降低能耗,從而較好的解決了自然采光和節能之間的矛盾[3]。此外,在雙層皮間設置的遮陽百頁比普通建筑使用的內置百頁具有更佳的遮陽效果,同時由于免受風雨侵襲和陽光直射,對其運營、維護、更新也將更加方便。
三、技術策略
1.選擇生態環保的綠色建材
建筑設計的綠色生態化模式要求要選擇具有優異環境協調性的建筑材料,包括:
(1)承重材料與填充材料,如生態水泥、生態高性能混凝土、鋼材和木材(包括木材、紙張、竹)等;(2)保溫材料,包括透明絕熱材料、外墻保溫涂料等墻體保溫材料、自控光熱屋面板與結構層復合而成的自控光熱屋頂保溫材料等;(3)建筑圍護材料——玻璃,如熱反射玻璃、吸熱中空玻璃、硅氣凝膠特種玻璃、安全玻璃、自潔凈玻璃、光電玻璃和自動調光玻璃等;(4)對人的健康損害較少的非有機溶劑型涂料,生態衛生陶瓷等生態建筑材料。
2.采用各種節能技術
為了實現低耗減排目標、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可以充分利用新能源開發建筑的蓄熱、保溫技術。在綠色生態建筑設計時,可根據區域性特點,利用太陽能、地熱能、風能、水力能、潮汐能、生物能等新能源在建筑建設和使用過程發揮的生態效應[4]。特別是太陽能技術的充分利用,包括被動式接受技術、太陽能集熱技術和太陽能光電轉換技術等在建筑設計中的運用,這是建筑設計綠色生態化模式的顯著特征。
3.智能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可以采用智能管理技術,例如將計算機技術、多媒體現代通信技術、環境監控技術與熱敏反應技術等新智能管理技術運用到建筑設計中,推廣可持續性的生活方式。還可以開發出人性化的智能設計,如設計出會呼吸的玻璃幕墻、智能采光窗、室內自動調濕裝置等,為人們創造安全、高效、舒適、環保節能的宜居環境。
四、結束語
建筑設計的綠色生態化模式是未來建筑設計業的發展趨勢,未來建筑設計需在綠色生態模式的指導下,以人為本、科學設計,在保證健康舒適的室內環境的前提下,節約與合理利用可再生資源,實現建筑的可持續發展。然而,目前我國在建筑設計的綠色生態化模式推廣上還存在技術上的諸多難題,還需要借鑒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結合國情,開創適合我國生態建筑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 劉虹,王凌.生態策略在建筑設計中的價值與運用[J].熱帶建筑,2004,2(4):1.
[2] 劉振,迭勇,王少強.生態建筑設計與建筑設計生態化趨勢[J].陜西建筑,2008(1 0) :1 6.
論文摘要:文中主要闡述了綠色建筑設計的標準、原則,并提出了綠色建筑的設計方法和評價方法。
發展是人類社會永恒的主題。自從20世紀90年代聯合國在環保大會上提出“可持續發展”口號后,“可持續發展”戰略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在社會發展中得到了廣泛的宣傳和應用,在建筑領域也掀起了一股“綠色建筑”熱潮。由于傳統城市發展模式、傳統建筑體系是不可持續的體系,是污染環境、造成生活質量下降的體系,因此,在綠色文化的影響下,思想敏銳的建筑師開始思考,開始探索建筑發展的“綠色”道路。所謂“綠色建筑”就是一種象征著節能、環保、健康、高效的人居環境,以生態學的科學原理指導建筑實踐,創造出人工與自然相互協調、良性循環、有機統一的建筑空間環境,它是滿足人類生存和發展要求的現代化理想建筑。論文百事通目前,“綠色建筑”已成為21世紀建筑發展的主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1綠色生態建筑設計標準
綠色建筑是資源和能源得到有效利用、保護環境、親和自然、舒適、健康、安全的建筑。在綠色生態建筑設計中我們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1)綠色建筑應尊重自然、保護生態、與自然協調發展,盡可能減少人工環境對自然生態平衡的負面影響。
(2)綠色建筑要節約自然資源和能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資源和能源的利用率。
(3)綠色建筑要利于人的身心健康,避免或最大限度地減少環境污染,采用耐久、可重復使用的環保型綠色建材,充分利用太陽能、風能等自然清潔能源。加強綠化,改善環境。
(4)綠色建筑空間和使用功能應適應社會發展的變化,要求建筑空間具有包容性,功能具有綜合性,使用具有靈活性、適應性和可擴展性。
(5)綠色建筑應具有獨特的建筑技術和藝術形式表達現代生態文化的內涵和審美意識,創造自然、健康、親切舒適、生機勃勃、豐富多彩,具有傳統地方文化意韻和現代氣息的建筑環境藝術。
2綠色建筑設計的原則
綠色建筑在設計過程中,必須針對其各個構成要素,確定相應的設計原則和設計目標。同時,這些構成要素又是設計人要具體操作的對象。在綠色建筑設計體系中,對設計原則的分析和把握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這里以生態要素為主要對象,扼要闡述其設計原則。
2.1整體及環境優化原則
建筑應作為一個開放體系與其環境構成一個有機系統,設計要追求最佳環境效益。建筑要體現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態環境的關心和尊重,主要表現在保持當地文脈,保護歷史人文景觀,重視建筑場地對地形、地勢的利用,加強建筑對當地技術、材料的利用,加強綠化,減少環境污染,用獨特的美學藝術讓建筑體現時代精神。
2.2簡單高效發展的原則
綠色建筑應體現對能源的節省,盡可能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等,加大智能化設計,廣泛利用電子通訊和信息技術,要有預見性地研究建筑與社會發展的互動關系,做到近期規劃與長遠規劃結合,為擴建和建造留有余地。
2.3健康舒適的原則
綠色建筑應保證建筑的適用性,體現對用戶即人的關,增強用戶與自然環境溝通,讓人們在健康、舒適、充滿活力的建筑中生活和工作。主要體現在創造良好的通風對流環境,增加建筑的采光系數,保證室內一定的溫、濕度,創造良好的視覺環境及聲環境,建立立體綠化系統凈化環境等。
3綠色建筑設計方法
3.1整體環境的設計
所謂整體環境設計,不是針對某一個建筑,而是建立在一定區域范圍內,從城市總體規劃要求出發,從場地的基本條件、地形地貌、地質水文、氣候條件、動植物生長狀況等方面分析設計的可行性和經濟性,進行綜合分析、整體設計。整體環境設計的方法有:
(1)引人綠色建筑理論。城市開發建設應與當地自然環境、資源、社會、人文等背景相結合,在加快建設的同時,創造性地保護和利用已有條件。一方面,改變不合理的布局模式、區域劃分、空間結構和資源配置;另一方面,讓城市的歷史文脈、自然地理特征得以沿襲。
(2)加強環境綠化。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已經深深地感受到環境對人的身心健康的重要性,綠化不單是可以創造空間,還可以美化環境,創造良好的生活氛圍。
用綠化覆蓋地面,由于大量水分蒸發,往往可以造成比較涼爽、舒適的環境;高大的喬木在地面上形成了較大樹蔭,減少路面吸熱,同時可以凈化空氣,提高空間的氧含量。因此,在人居環境住宅區的設計中,一定要注意綠化環境設計,創造出良好的微氣候,應該將綠化量化標準引人設計規范。當前,環境綠化主要包括小區周圍環境綠化和建筑立體綠化。
一、小區周圍環境的綠化。盡量減少硬質鋪地,擴大草坪面積,并盡可能多種植高大喬木。因為喬木的綠化效果要比同面積的草坪高幾倍。目前,多數住宅小區常采用水泥磚鋪地,這對小區環境很不利,應盡量采用具有滲透性的生態鋪地,如格狀鋪地磚,方格中可以種草等。
二、立體綠化。引人“土地空間化”的概念,包括墻面綠化、屋頂綠化和陽臺綠化。墻面綠化主要是在強烈陽光直射面爬滿綠色藤狀植物,避免陽光直射墻面,降低外墻表面溫度,保證室內溫度的穩定性。如重慶的“天奇花園”的墻面綠化,在西墻面上設計由柱子和圈梁組成的構架,并設置種植槽和集中噴灌系統。夏季爬山虎覆蓋墻面形成一道綠墻,綠墻與墻面之間形成大約300mm寬的間層,這間層形成了良好的通風豎井,增強了墻面的散熱性能,而且綠墻還能避免陽光對墻面的直射。屋頂綠化是在建筑屋頂上采用蓄水覆土種植,屋面上種植花草和一些低矮灌木,形成一個“空中花園”。陽臺綠化是在居民家的陽臺上種植一些花草植物。
(3)從整體出發,通過借景、組景、分景、添景多種手法,使住區內外環境協調。例如:濱臨城市河道的住區宜充分利用自然水資源,設置親水景點;臨近公園或其他類型景點資源的住區,應考慮設計景點視線通廊,促成內外景點的交融;毗鄰歷史古跡保護區的住區應尊重歷史,讓珍貴的歷史文脈溶于當今的景點設計元素中,使其具有鮮明的個性,并為保護區的開發建設創造更高的經濟價值。筆者在雅安市濱河公園方案設計中較好的應用這樣的設計思想,充分體現了《穿越時空,聆聽茶香》的設計構思。得到了廣泛的認可。
3.2建筑單體的設計方法
(l)建筑的體型系數即建筑物表面積與建筑的體積比,它與建筑的熱工性能密不可分。曲面建筑的熱耗小于直面建筑,在相同體積時分散的布局模式要比集中布局的建筑熱耗大,具體設計時減少建筑外墻面積、控制層高,減少體形凹凸變化,盡量采用規則平面形式。
(2)外墻設計要滿足自然采光、自然通風要求,減少對電器設備的依賴,設計時采用明廳、明臥、明衛、明廚的設計,外墻設計要努力提高室內環境的熱穩定。①采用良好的外墻材料,利用更好的隔熱磚代替粘土磚,節省土地資源,如上海現代房地產實業有限公司成功研制了以秸桿稻草為原料的綠色建材—稻草板,并在上海青浦縣推廣使用,它與傳統的粘土磚相比,不僅具有色彩豐富、重量輕、體積小、保溫、隔熱、隔音等多項優良性能,而且在環保上解決了秸桿焚燒的問題;其次它自然降解,不會給環境帶來任何污染。②采用選擇性鍍膜窗戶,其導熱系數較小,能夠改善室內環境的熱穩定性。③加強門窗的氣密性,減少熱交換。④使用各種輕便可調節的遮陽設備抵卸夏季太陽的直接輻射,同時冬季能夠調節便于采光。
(3)采用彈性設計方案,提高房屋的適用性、可變性,具體表現在建筑結構、建筑設備等靈活性要求上。①樓梯的可生長性,包括基礎的預留量、樓段板承重的預先考慮,周邊環境的生長預留地等。②預留管道空間,包括水電、通訊的發展空間。③家具系統的可變化性。
(4)建筑節能設計。要節約利用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石油、天燃氣等,積極開發可再生的新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水能等無污染能源。建筑材料盡可能利用可降解、可再生的材料,嚴格做到建材無污染、無輻射。
(5)建筑智能設計。目前,大量電子通訊和自動化技術在建筑中得以運用,出現了智能化建筑,可以根據溫度、濕度、風力的情況自動調節“智能殼體”的開閉和空調量,保證了智能化大樓中智能化生產和腦力勞動的高生產率,智能化的發展可以促進綠色建筑在“高標準、低能耗、高效能、低污染”狀態下持續發展。
4綠色建筑的評價
關鍵詞:綠色,生態建筑;設計;
【分類號】:TU201
0引言
隨著建筑科技的不斷發展以及人們對于生活品質追求的不斷提高,綠色生態建筑這一理念在建筑設計中逐步發展推廣。綠色生態建筑,就是將建筑視為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通過借助于生態學理念、生態住宅以及現代建筑科技等內容,將建筑與其他相關因素之間合理安排,使建筑與環境之間構成可循環的有機整體,。綠色生態建筑由于充分利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因此具有低能耗、無污染、高校、生態平衡以及居住舒適的特點,同時具有良好的室內氣候調節與生物氣候調節能力,實現了住戶、建筑與自然的完美結合。作為新型的建筑設計理念,如何綜合運用各種建筑學、生態學以及智能技術,對建筑進行綠色生態規劃,已經成為當前建筑設計師需要重點把握的問題,這對于推動生態建筑的應用發展,實現綠色生態建筑的高標準與特色化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1綠色生態建筑設計的基本原則
綠色生態建筑設計的本質要求就是將建筑物視為微型生態系統,在建筑設計中運用生態元素對建筑設計作品進行生態化的塑造。在綠色生態建筑設計過程中,應該遵循以下幾方面的原則要求來開展設計:
(1)節約資源、能源。綠色生態建筑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能耗低、資源消耗少、無污染且可循環。因此在綠色生態建筑設計上應該遵循節約的原則,建筑材料盡可能選用可再生、綠色、無害資源,通過協調設計構造出資源節約、能源利用高效的工作生活環境。
(2)注重建筑的生態和諧。綠色生態建筑設計強調建筑用戶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通過尊重建筑區域的生態規律,結合建筑區域的地形地貌、氣候水文等客觀自然條件,最大限度的實現建筑通風、采光、保溫的自然特性。
(3)切合區域實際情況。當前我國一些綠色生態建筑直接照搬西方設計作品,而不是借鑒西方作品中成功的設計方法與成熟的設計理念,沒有深層次的考慮綠色生態建筑的地域性特點,生態環保與綠色節能效果較差。此,確保設計成果符合當地的氣候條件或者是區域條件,這也是綠色生態建筑需要重點完善的方面
(4)提供舒適的居住環境。能夠為建筑用戶提供舒適的居住環境是綠色生態建筑設計的基本原則之一,要在為建筑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適的環境基礎上,引入實施綠色、低碳、環保設計理念。不能刻意的強行植入綠色生態建筑理念,造成建筑物層次與品質的下降。
(5)更加強調建筑設計的整體性。綠色生態建筑突出了整體設計的思想,在進行建筑設計時應該綜合考慮分析建筑文化、經濟發展條件、地理位置、氣候資料等多項因素,進行整體性的設計,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細化完善。
2綠色生態建筑的具體設計內容分析
2.1綠色生態建筑環境的整體規劃
對于綠色生態建筑的綜合環境,首先應該進行整體的規劃,按照生態建筑區域的實際情況對不同建筑的朝向、間距、形體、綠化配置、能源的循環利用進行合理的規劃,盡可能的采取智能化、生態化、花園式的建筑環境設計模式。在綠色生態建筑環境的整體規劃設計上,要對建筑綠化,沿街綠化、樓間綠化、樓旁綠化進行全方位的綜合考慮分析,通過合理的規劃形成多品種、層次感、立體感的綠化環境,對綠色生態建筑區域的小氣候進行改善,使綠色生態建筑用戶生活環境更加貼近于自然。
2.2綠色生態建筑的節能設計
(1)建筑圍護結構的節能設計。護結構的熱工性能直接決定了建筑物整體的保溫隔熱性能與能耗水平,對于綠色生態建筑護結構結構上應該積極采用新型墻體材料,改善門窗的氣密性,以提高建筑外墻圍護結構的保溫隔熱效果。對于現階段應用較廣的玻璃幕墻,應該注意采用雙層幕墻結構體系,提高玻璃幕墻的氣密性能以及遮陽系統的設計,以提高建筑護結構的保溫節能效果。
(2)暖通空調系統的節能。對于暖通空調系統,應該結合建筑的外部環境結構,選擇能源的利用效率高、水資源的節約效果好、二氧化碳排放量少以及有利于改善室內環境質量的暖通空調系統。并借助于蓄能技術、熱泵技術、溫濕度獨立控制技術、動態變流量控制技術、系統水流量與負荷同步智能控制技術等措施來提高暖通空調系統的節能效果。
(3)照明系統的節能設計。對于綠色生態建筑對于綠色生態建筑的照明系統設計,應該盡可能的提高透光效果,通過盡可能的采用自然光,減少對于人工照明的依賴。其次,在照明設備的選擇上,應該盡可能的使用高效節能的燈具。同時盡可能的采用太陽能,通過配備光電板采用光電技術獲取能源。
(4)水資源節約與節能利用設計。首先對于水資源的節約設計,主要是增加設置雨水收集使用以及中水處理使用技術,將雨水收集以后用于衛生保潔用水、景觀用水、綠化用水以及車輛沖洗用水等,減少對于水資源的消耗。對于節能利用設計,重點是通過采用變頻調速恒壓供水技術的設計使用,減小能源消耗的前提下避免水資源浪費的發生。
2.3綠色生態建筑的綜合環境設計
綠色生態建筑的綜合環境設計主要是綠色生態建筑的自然通風、室內噪聲以及綠化景觀設計,具體設計中應該注意以下幾方面的要求:
(1)綠色生態建筑通風設計。對于綠色生態建筑的通風設計盡可能的采取自然通風的方式,盡量減少各種機械通風設計內容,通過對建筑群落設計、戶型設計以及朝向設計等內容,改善綠色生態建筑的通風設計狀況。
(2)對綠色生態建筑進行噪聲控制。提供安靜舒適的居住環境也是綠色生態建筑設計的重要內容,對于綠色生態建筑噪聲設計,重點是對空調機房與其他房間采用隔音墻分開,對于水泵機組等采取減震設施,對于門窗采用隔聲玻璃,通過這些措施控制噪聲污染問題。
(3)綠色生態建筑綠化景觀設計。對于綠色生態建筑的綠化景觀設計應該遵循生態、自然以及使用的原則,通過在小區內部合理的配置植物,通過采用喬木、灌木等復層綠化,提高綠色生態建筑的生態與景觀效果。
結語
在當前資源短缺、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的形勢下,將綠色生態理念融入到建筑設計中已經成為建筑設計發展的迫切要求,同時也是未來建筑科技發展的主流趨勢。建筑師應該深入分析綠色生態建筑設計的基本理念與設計手法,總結綠色生態建筑成功設計經驗,積極采用先進超前的設計理念,在確保生態建筑使用功能的基礎上,實現生態建筑的綠色、低碳與環保,推動建筑科技的不斷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雅捷.低碳視角下的城市規劃研究現狀及發展方向[J].北京規劃建設,2010,(02).
[2] 王濤.論綠色建筑設計的內涵與策略[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 2011(09).
[3] 王玉玲.談節能環保型建筑設計和新材料的應用[J]. 科技促進發展(應用版). 2010(10).
關鍵詞:綠色;生態建筑;原則;策略
中圖分類號:B845.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引言:
綠色生態建筑作為一個新興事物,隨著工業時代向信息時代的邁進,隨著機器文明向生態文明的轉變可持續發展將成為世紀的主旋律,生態建筑理論的發展將導致建筑科學技術內容的極大豐富與建筑藝術創造的相應發展。在當今這個資源短缺是時代,在建筑中加入生態設計,可提高人類的生存環境,減小資源浪費,所以在建筑設計中加入生態設計的元素已不算新鮮,可以說這樣的設計方式在未來會是主流的設計手法。
一、生態建筑的概念和特征
所謂生態建筑指的是將生態學的思想融入到建筑設計的過程當中,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建成的充分體現出人與自然相和諧設計理念的現代建筑,是生態理論與建筑學相融合的產物。生態建筑在設計時充分的尊重了人、自然以及建筑本身之間協調關系的特點,決定了生態建筑的設計節能、低耗、環保和生態平衡等特征。
(1)節能和利用再生資源。節能的技術原是是通過蓄熱等措施減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并充分利用可再生的自然資源,包括太陽能、風能、水利能、海洋能、生物能等,減少對于不可再生資源。
(2)材料的再生利用。使用再生或可循環利用的材料和資源,例如在建筑的建造過程中使用再生的建筑材料,減少建筑垃圾。
(3)減少廢物排放。避免向外界環境排放有毒有害的污染物,通過各種手段在排放之前進行無害化處理。
(4)環境與文化屬性。廣義范圍內的生態建筑和可持續發展建筑還涉及環境和文化領域。
二、綠色生態建筑設計的原則
(1)節能原則。當今世界能源短缺的問題日益凸顯, 成為了威脅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首要問題之一,在綠色生態建筑設計中遵循節能的原則,對實現生態建筑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為此, 在進行綠色生態建筑設計時,應當盡量采用可再生可降解的綠色建筑材料,并對建材進行無害化處理, 確保建筑材料對人類及環境不構成威脅。同時,還應合理利用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減少建筑運行時對電能的依賴,盡可能降低建筑的運行能耗,實現建筑的高效節能。
(2)環境友好原則。綠色生態建筑設計應當注重建筑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遵循環境友好的原則,重點強調建筑與環境的和諧,在進行設計時充分考慮到建筑本身對周圍環境造成的影響,盡可能保證當地的生態環境不被破壞,防止建筑的建設與使用過程對環境造成污染,在為使用者營造出良好的室內環境的同時,確保外部環境不受損害,并與外部環境融為一體。
(3)以人為本原則。以人為本原則是綠色生態建筑設計的核心思想,在進行綠色生態建筑設計的過程中,要充分尊重人作為社會主體的地位,保證建筑的使用功能,為使用者創造舒適方便、健康環保的生活空間與工作場所,滿足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并不斷提高自身的設計標準,完善建筑的設計水平,為建筑創作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4)因地制宜原則。綠色生態建筑在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到建筑所在地的自然條件和生態環境,對多方面因素進行綜合考慮,最終提出同時兼具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環境效益的設計方案。這就決定了建筑的設計應當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結合建筑所在地的氣候特點和地域條件,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界的光照條件和風能,實現建筑物的自然通風和自然采光,降低建筑的能耗。而在對建筑進行綠化時,也應當盡可能使用當地的鄉土物種,提高植物對環境的適應能力,避免盲目引進物種導致外來物種入侵的現象。
(5)整體性原則。綠色生態建筑設計還應當遵循整體性原則,在保證建筑物各項使用公能得以實現的前提上,重點強調建筑的整體功能,全面考慮工程所在地的自然環境、經濟條件和文化特色,充分發揮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生態功能,實現建筑與周邊環境的完美融合。
三、綠色生態建筑設計的策略
下面著重對綠色生態建筑設計的實現進行分析,并給出其實施策略。
3.1 建筑內部環境設計
(1)能源系統設計。綠色生態建筑能源利用的實現,不但要對常規能源系統進行優化設計,更要注重綠色能源的利用,要將建筑節能放在首位。綠色生態建筑節能,設計師首先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1)把建筑設計提高到比較高的水準;2)找到合理的優化的新能源的解決方案;3)尋求建筑藝術與能源方案的完美結合。當然,在做好上述的工作后,還可以因地制宜地利用綠色能源,如采用太陽能、風能和地熱能等,這些能源都具有無污染、可再生的優勢。
(2)聲光環境系統設計。在綠色生態建筑平面設計時,針對光環境設計來看,提倡使用新能源提供的綠色照明,如利用太陽能發電,可解決部分日常照明。其次,室內應盡量采用自然光,鼓勵使用節能燈具,節約能耗。另外,還要注意避免由附近建筑的玻璃折射以及其他的光污染。針對聲環境設計來看,設計師應考慮將臥室設置在背向噪聲源的方向,這樣可降低噪音30dB;采用隔音窗也能顯著阻隔室外噪音;在住區沿路適當栽植綠色植物,對降噪也有一定效果。
(3)水熱環境系統設計。綠色生態建筑的建設關鍵是節水同時要考慮水質和水量兩個問題。一般的,綠色生態建筑可采取的節水措施有:采用節水節能型供水設施,建立雨水收集系統、污水處理系統就地將污水處理成中水(中水意為城市污水或生活用水經處理達到一定的水質標準,可在一定范圍內重復使用的非飲用水);景觀用水要專門設計并將其納入中水系統一并考慮。熱環境的實現更為重要。建筑區的熱系統應滿足居民的供熱舒適度的要求 以及建筑節能和環保的要求,冬季供暖的室內溫度宜在20~24℃,夏季空調的室內適宜溫度為22~27℃,可采用采暖、制冷、生活熱水三聯供的熱環境技術,或在各戶安裝散熱器溫控閥,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4)智能系統設計。目前,大量電子通訊和自動化技術在建筑中得以運用,出現了智能化建筑,可以根據溫度、濕度、風力的情況自動調節“智能殼體”的開閉和空調量,保證了智能化大樓中智能化生產和腦力勞動的高生產率。因此,綠色生態建筑的發展也需要推進智能化的發展,進行智能系統設計。
3.2 建筑外部環境設計
建筑外部結構設計主要體現在環境綠化上邊。1)綠化可以有創造性思路,可以與當地自然環境、資源社會、人文等背景相結合,創造性地保護和利用已有條件。例如從整體出發,通過借景、組景、分景、添景多種手法,使住區內外環境協調。2)應該注重建筑周圍環境的綠化。應該盡量減少硬質鋪地,擴大草坪面積,并盡可能多種植高大喬木。因為喬木的綠化效果要比同面積的草坪高幾倍。目前,多數住宅小區常采用水泥磚鋪地,這對小區環境很不利,應盡量采用具有滲透性的生態鋪地,如格狀鋪地磚,方格中可以種草等。這樣,通過兩個方面的努力,建筑外部環境設計要求就得以實現。
四、結束語
總之,生態建筑的設計是多種技術運用的結果,不僅需要先進的技術,同時也需要政府部門頒布的法律法規的正確指導。了解生態建筑的設計原則,并根據生態建筑自身的特點制定出提高生態建筑設計質量的有效方法,能夠有效的促進生態建筑的可持續發展, 對建設人與自然相協調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社會有著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關鍵詞】住宅設計;住宅建筑;綠色生態;生態設計
對于綠色生態住宅建筑雖然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定義,筆者理解應包括以下幾層涵義:①結合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合理地安排組織建筑與其他相關因素之間的關系,使住宅建筑與環境成為一個有機的結合體;②擁有良好的室內氣候條件和較強的生物氣候調節能力,滿足人們工作生活所需的舒適環境。人與建筑和自然環境之間形成良性的循環,能實現未來可持續發展;③ 在住宅建筑精神上既要體現時代性,也要反映地域的歷史與人文環境。
一.綠色生態設計概念及特點
1.綠色生態設計的含義
綠色生態設計是以綠色生態技術作為依據以凈化環境為目的所進行的設計。它要求在設計時必須按環境保護的目的選用合理的原材料、結構和工藝,在制造生產和使用的過程中,不產生環境公害,有利于拆卸和回收,回收的材料可用于在生產。
綠色生態設計不是某個職業或科學所持有的,它是一種與自然相協調的方式,其范圍非常廣,包括建筑是對其設計及材料選擇的考慮;水利工程師對洪水控制途徑的重新認識;工業產品設計師對有害物的節制使用;工業流程設計師對節能和減少廢棄物的考慮。它為我們提供一個統一的框架,幫助我們從新審視對景觀、城市、建筑設計,以及人們日常生活方式和行為。簡單的說,綠色生態設計是對自然過程的有效適應及結合,它需要對設計途徑給環境帶來的沖擊進行全面的衡量。
綠色生態設計理論是新的設計價值觀的體現,他將設計建立在生態學有機整體的基礎上,用有機整體的觀點觀察分析事物、觀察研究設計對象。要求設計師面對單個的設計對象時,應該將其納入人與物、人與自然的整個系統中來考慮。這一新興的設計觀念改變了以往設計師們僅僅在產品外觀上標新立異的傳統觀念,而自覺地納入可持續發展的先進思想中,將設計的重點放在真正維護人類長遠利益和未來發展中。
2.綠色生態設計的特點
(1)節約資源保護環境
我國的資源國情:資源總量大,資源類型齊,是一個資源大國;但我國人均資源占有少,是一個資源小國;開發利用不合理是實際存在的狀況,從總體來看,我國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區有所改善,但目前為止環境形勢相當嚴峻,不容樂觀;保護環境是隨手可做的小事,在建筑設計中要注重對資源的合理使用,達到節約資源的目的。
(2)加長了建筑材料的使用壽命
現階段許多住宅建筑花費了大量金錢建設但是卻得不到有效的利用。綠色生態設計有4個階段:修理、精煉、重新設計再思考。日本政府通過綠色生態設計使資源的利用率提高4倍甚至10倍,有效地減少了資源和能源的使用,降低了生態環境的干擾。建筑材料的可靠性、高耐久性也是提高效率的有效方法,因為材料的再循環使用或者處理均需要再次消耗能源,因此,延長建筑材料的使用壽命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3)遵循了生態平衡規律
生態平衡又稱為“自然平衡”。即指生態系統中,在一定的時間內,生產者和分解者之間都保持著一種相對平衡狀態;也就是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較長期地保存穩定,這種平衡狀態叫做生態平衡。生態系統處于平衡狀態時,系統中的有機體種類數量大、生物量和生產力也最大。比如一個池塘,水質好,生物茂盛,魚兒歡暢時,處于生態平衡狀態。比如人們使用綠色生態的環保材料,經過可回收利用,既不能影響動植物生長又不危害人類健康。
二.綠色生態住宅建筑設計
1.合理利用綠色植物
將先進電腦控制技術同住宅建筑構造技術相結合,把生態建筑同綠色生態體系移植到住宅建筑內部,從而利用內部植物環境為住宅建筑內部提高一定氣候調節作用,利用植物改變住宅內部生態環境。此外,利用綠化植物,注重人和植物、建筑物同植被的關系,實現各種物體之間的共生共榮,打造人和自然和諧統一的空間環境,建設綠色生態建筑。
2.充分利用太陽能
太陽能是典型的綠色能源,同時也是地球上所有能源的來源。利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太陽能,取代傳統能源,從而降低住宅建筑對傳統能源的消耗。在住宅建筑設計過程中,可以將太陽光線設計為從屋頂進入,將反射構件、光線收集等應用到建筑屋頂上,從而提高建筑室內光線環境。太陽光線進入室內,為房間內部提高日照,同時對太陽光進行收集,反射引導進入建筑內部,從而降低室內熱量損失。利用被動采暖設計基本原理,充分利用冬季寒冷季節的太陽輻射和直射能量,來減少住宅建筑采暖能源消耗;利用遮陽的建筑設計基本原理,減少夏季陽光直射,從而降低室內制冷能源消耗。
3.護結構的保溫隔熱性能設計
綠色生態建筑的主要部分就在于護結構的能耗部分,對于護結構的節能是保證生態建筑節能的重要措施。這其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建筑的隔熱保溫作用,對于保溫隔熱材料的選用我們也要多加考慮。要因地制宜,結合當地氣候條件與地勢來選用不同種類的保溫隔熱材料。具體來說,我們常常將保溫能力高的材料用于一些在北方氣候寒冷地區的建筑,這些建筑的結構中我們通常都是采用具有隔熱功能的保溫材料,大大減少了外界的冷空氣對建筑內的影響。同時,國內在建筑設計過程中引進并采用了很多國外先進的技術,復合墻體就是其中一個較好的突破,建筑師創新性的將保溫材料融入到墻體之中,一方面增強了墻體的承重能力,更在最大限度上讓建筑的保溫效果變得更加明顯。
4.減少空氣的熱交換,降低能量損失。
住宅建筑設計時要保持空氣在建筑中具有適當的密封度,外墻不能自由開啟,內庭要封閉,確保空氣的有序流動。此外,利用地源熱交換系統,將夏季進入建筑的氣體進行冷卻,將冬季進入建筑的空氣進行加熱,利用土壤一年四季具有穩定溫度的特點,冬季作為熱泵供暖熱源,將高于環境溫度的地底熱能供給到建筑室內采暖,在夏季將土壤作為自然空調的冷源,將建筑室內熱能抽取釋放到環境溫度的土壤中,利用土壤環境溫度均衡的特點,減少建筑周圍空氣的熱交換,降低能量損失。同時,還可以對熱量排放進行再利用,通過空調熱回收系統將排出建筑室外的熱空氣進行回收,實現建筑供暖的目的。
三.結束語
綠色生態建筑是未來建筑設計發展的主要方向,在現代住宅建筑設計過程中,必須要貫徹綠色生態理念,堅持生態建筑設計基本原則,采用合理設計策略,逐步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加大綠色生態技術的使用,促進住宅建筑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毅夫.基于綠色生態住宅建筑設計的分析與思考[J].中外建筑,2010,(8):150-151.
[2]時銘,高艷蘋,姜春燕等.淺析綠色生態住宅建筑設計[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4,(1).
[3]王秀芬,丁新海.關于綠色生態住宅建筑設計的探析[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4,(15):198-198.
1.1高效、清潔
生態建筑必須滿足高效、清潔的特點。近些年來,我國一直在推進城市化進程,而在這一過程中,城市對住房的需求將逐漸增加在,這一情況勢必會加大對土地資源的需求。普通居民在選購住房之后,一般都要使用很長時間,因此,在對住房進行設計時,就必須加強對一些基本設施的合理設計,例如供熱、供水、供電等等。人們在利用自然資源的過程中,只有切實做到索取與回報兩者間的平衡,方能確保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方能有效的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因此,這就要求城市住宅設計建設時,應當做好高效、清潔。
1.2健康、舒適
生態建筑設計與建設的一大主題就是健康、舒適,在“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指導下,生態建筑的設計與建設旨在追求人、自然以及建筑三者彼此間的統一。換而言之,在“以人為本”的前提下,通過各種人工手段,且結合自然條件,為人們打造一個健康、舒適、美好的居住環境。因此,這就對生態建筑室內、室外的環境提出一定的要求,首先,在室外環境方面,應當打造土壤綠色環境與水環境,且種植各種樹木以遮陽,應當打造良好的休閑環境,以供居民休閑娛樂。其次,在室內環境方面,空氣內各化學污染物的含量應當控制在一定的標準之內,要保持較好的通風與采光,進而滿足人們對居住環境“聲舒適”、“光舒適”、“熱舒適”的要求。
1.3優美、和諧
在生態建筑設計與建設過程中,最為關鍵的就是優美、和諧。人類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應當構建在和生態自然和諧相處的前提之下,對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融入了綠色生態理念的建筑中,應當能夠切實體會到自然和人之間的和諧共處,體會到自身是生活在一個優美、和諧的環境當中,這是人類發展生態建筑的核心目標。
2綠色生態建筑設計的實現對策
以下筆者將對綠色生態建筑設計的實現加以分析,且提出對策以促使生態建筑設計的最終實現。
2.1建筑外部環境的設計
綠色生態建筑外部環境的設計,具體表現在環境綠化這一方面。首先,建筑在綠化上應當具有一定的創造性思維,將建筑與本地的人文、資源、自然環境等各方面因素有機融合,以實現對現有資源的充分利用。比如從整體角度出發,利用各種手段與方法,例如組景、借景以及分景等,以最終達到內外環境的和諧、統一。其次,必須強調建筑附近環境的綠化。對于硬質鋪地的面積應當盡可能的減少,增加草坪綠化的面積,且多種植一些高大的喬木,以最大限度的增加綠化效果。當前,一些小區普遍使用水泥磚鋪地,這一做法對住宅小區的環境帶來了極大的不良影響,小區應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的選用一些擁有滲透性的生態鋪地,以此進一步改善建筑外部的綠化環境。
2.2建筑內部環境的設計
2.2.1能源系統的設計
在綠色生態建筑中,要想加強對資源的有效利用,這就要求建筑在設計過程中,不僅要對常規的能源系統予以改進,同時還應當強化對綠色生態能源的高效利用。這就要求設計人員在建筑設計過程中必須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其一,將建筑設計提升到較高的水平之上;其二,制定科學、合理的新能源改進方針;其三,追求建筑藝術和資源、能源的有機融合。此外,設計人員還應當做到因地制宜,對當地已有的綠色生態資源加以有效利用,例如地熱資源、風能以及太陽能等等。
2.2.2聲光環境系統的設計
就光環境設計而言,在對綠色生態建筑進行設計時,應倡導利用如太陽能等新能源來實現照明供應,以處理一些日常的照明。在室內應盡可能的使用自然光,且大力提倡使用節能型燈具,以降低能源消耗。就聲環境設計而言,在對建筑進行設計時,設計人員應當把臥室安排在與噪聲源相反的方向,亦或者是安裝隔音窗,以降低室內的噪音,進而為人們提供一個舒適的生活空間。
2.2.3智能系統的設計
伴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一些現代化的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在建筑中,進而構成了智能化的建筑,人們能依據風力、溫度等狀況,對“智能殼體”的開關與空調量加以有效地調整。綠色生態建筑的發展同樣應當促進智能化的進步,開展智能系統的設計。
3結束語
人類幾千年的文明賦予我們建造的能力,多年來我們用我們的能力改造著這個世界,使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舒適,我們從野外到巖洞,從巖洞到木屋,從木屋到現在的一棟棟高樓大廈,我們逐漸改造這個世界,卻沒有發現我們生活的環境正在逐漸脫離整個生態系統。我們現在生活的地方充滿鋼筋水泥,早已沒有了原來最初的模樣。整個建筑體系根本不能正常的進行物質循環,我們只是一味的掠奪,一味的改造,如今我們幡然醒悟,世界卻早已不是原來的模樣。如今我們要遵從生態建筑的設計理念,我們要用我們建造的能力去尊重這個世界,善待這個世界。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充分考慮物質能源在這個建筑生態系統內部有秩序的循環轉換,獲得一種高效、低耗、無廢、無污、生態平衡的建筑環境。實現與自然環境的有機結合。
2、設計節能建筑
2.1什么是節能建筑
節能建筑是指遵循氣候設計和節能的基本方法,對建筑規劃分區、群體和單體、建筑朝向、間距、太陽輻射、風向以及外部空間環境進行研究后,設計出的低能耗建筑。其主要指標有:建筑規劃和平面布局要有利于自然通風,綠化率不低于35%;建筑間距應保證每戶至少有一個居住空間在大寒日能獲得滿窗日照2小時等。
2.2建筑現狀及設計
我國國土遼闊,南北緯度相差較大,冬夏時溫差也較大。冬天北方的供暖問題是能源消耗的一大問題。柴靜的《穹頂之下》里就說到,每年很多地區霧霾最嚴重的時候就是供暖剛剛開使的那幾天。供暖問題不解決我們就不能徹底的建造出節能建筑。從供暖問題上節能我們大致有兩個方向:減少熱能的無功率和尋找新型清潔能源替代煤、石油等化石能源。每年從外墻、窗戶、屋頂散失的熱能占供熱的很大一部分。從這個角度出發,在設計建筑的時候應充分考慮建筑的朝向問題,保證充足的太陽光照,這也是保持室內溫度的一大方法,室內熱能的一大來源。在建造建筑的時候,我們可以使用空心磚代替原始磚建造房屋,空心磚的堅固性和保暖性都略勝一籌。對老建筑進行改造也可以減少熱量的散失。我們可以在老建筑的外墻體和屋頂覆蓋保溫板,保溫板能有效地減少熱能的散失,提高室內溫度,提高熱能的利用率,現在北方地區已經比較能接受這種方式進行保溫。以哈爾濱為例,去年供熱第一天就產生了大面積的空氣中霧霾嚴重超標現象。開發新的清潔能源勢在必行,是減少污染,實現節能的必要手段。南方的夏天氣溫炎熱,空氣潮濕,空調便成為家家戶戶必不可少的家用電器,每天都消耗著大量的電能。南方的建筑就更應注重其涼爽性能。現階段我們主要利用的可再生能源有風能和太陽能,目前在建筑的設計方面已經可以在房頂等地方設計安裝太陽能裝置。這種設計不僅緩解了能源問題,在發展新型清潔能源的同時給建筑的外觀設計增添了新的設計元素,開辟出了建筑外形設計的新天地。
3、現代綠色生態節能建筑的設計
結合以上三點,保護環境、減少耗能,就是現代綠色生態節能建筑設計的最主要目的。綠色生態節能建筑設計的實施,可以將自然條件和人工手段進行融合,能夠充分的利用周圍的環境資源,而且還能夠給居民提供一個干凈清新、合理安全的生活環境。對周圍的建筑設計進行改造與合理利用,可以有效的減少能源與資源的浪費現象,從而能夠真正的做到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這樣就能真正實現綠色可持續的發展。經過有了這樣的一個設計理念之后,我們就會對周邊的建筑進行一系列的改造,只有這樣經過一系列的改造之后,才能真正實現讓資源的消耗和能源的浪費降低到最低,只有在建筑通過融入到可持續發展的環境中,才能使建筑得到適應周圍的環境,只有這樣,綠色生態節能建筑真正的和周圍環境協調發展,這樣在綠色生態節能建筑中,人能夠很舒適的生活在其中。這樣的自然生態環境和能源都能滿足人類生存的健康發展。
4、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