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大學生支教師實習工作
時間:2022-08-26 18:37:2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學生支教師實習工作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實習支教 科學發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1)09-109-02
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實習支教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兩個重要途徑,前者是以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理論教育為主要職責;后者是以通過大學生走出校門、深入基層、開展教學實踐、社會調查等,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實習支教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各有優勢,各具特色,各有長短。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需要實習支教的實踐配合,實習支教也需要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思想理論指導。實現二者的有機結合,優勢互補,才能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持續、全面、健康發展。
為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實習支教育人功能的進一步提升,改進和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今年三月底,筆者在忻州師院開展了“實習支教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問卷調查。此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700份。回收有效問卷1660份,回收率為97.6%。調查結果顯示,實習支教對于促進大學生思想教育發揮了積極作用,但也存在著實習支教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各行其是、各自為政的傾向,呈現“兩張皮”的局面。
一、實習支教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
忻州師院開展扶貧頂崗實習支教,時間維度為一學期,空間維度是經濟水平低下、生活條件困難、辦學設施落后的農村基層學校,總體上屬于社會實踐。社會實踐基本上可以被認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教學社會實踐以實踐活動為教學載體與形式,要求學生以實踐為師,向實踐學習,在實踐中去為學悟道,從社會實踐中把握理論、深化認識、升華情感、磨練意志,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回歸教育的本來面目。
(一)實習支教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顯著
1.提高了大學生對黨和社會主義事業的政治認同感。政治認同。是指人們在社會政治生活中,把自己看作是某一政黨的成員、某一政治過程的參與者或某一政治信念的追求者等等,并自覺以組織的要求來規范自己的政治行為,與這個政治組織保持一致,支持這個組織的路線、方針、政策。調查表明,有65%的大學生打算在支教期間申請入黨。當大學生了解到當地的經濟情況和教育狀況后,有59%的同學表示會考慮畢業后在當地工作。調查顯示,扶貧支教頂崗實習能使學生深化對理論的認識,堅定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通過了解國情、區情,培養工農感情,增強社會責任感,堅定走與工農相結合道路的決心。它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對于促進大學生增強社會使命感和責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提高了大學生的總體素質。通過實習支教,使大學生增強了吃苦耐勞的精神,提高了自立動手能力,人際合作和交往能力。調查表明。有43%同學認為有必要提倡和發揚艱苦奮斗精神;有45%的同學表示善于交往,人際關系十分和諧或較和諧,偶爾出現的矛盾可以自己解決;對于在支教過程中你是否愿意與別人合作的問題,有60%同學愿意與別人合作,并分享成果。
(二)實習支教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及主要原因
在肯定扶貧支教育人功能的同時,調查數據也反映出實習支教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如有的理想信念動搖,有的害怕艱苦生活。有的和別人關系不協調,有的支教回來的同學甚至表示“支教后,再也不到農村去了”。為什么會產生這些問題?我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支教實習前的準備工作不到位。不少同學對實習的意義、目的、指導思想、理論依據等沒有全面、深刻、準確地把握和了解,實習前的思想教育和理論準備有待于進一步加強。
2.指導教師督促引導不力。由于實習指導教師大多是專業課教師。對學生的專業實習,教師技能提高,生活安全等方面較為關注;而思想政治教育意識較為欠缺,對實習學生疏于引導和督促,無法很好地達到實習支教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調查結果顯示,有44%的同學認為,在支教中,指導教師沒有提醒過自己進行調查研究、了解鄉土人情;分別有44%和26%的同學感覺帶隊教師對自己的人生指導很少。
3.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對扶貧支教關注和介入不夠。首先,部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教育目的不明確,過分關注理論灌輸,對于大學生思想轉變較為忽略。其次,實習指導教師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學校屬于不同的管理序列,互不溝通,導致前者忙于應對學生的專業實習,生活安全等日常事務,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忙于理論灌輸。對支教生的思想狀況不了解,也沒有對支教生進行必要的指導、引導、輔導。
4.實習支教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考核評價體系有待完善。調查顯示,有47%的同學認為支教中的思想品德考核簡單化和需要改進,沒有制定專門的扶貧支教中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考核辦法和考核標準,并記入學分。實習支教中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科學的考核評價機制,易被學生忽略,最終出現學生道德認知水平較高,但在實際生活中誠信缺失,道德扭曲,價值失衡,必將導致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與扶貧支教的相互脫離。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得不到有效提高。導致學生用死記硬背的方式應對課堂考試,實效有限卻還拿高分,讓廣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頗感尷尬。
二、實踐環節的缺失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
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不同程度存在著各種問題,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課堂教學方面的因素,也存在著實踐環節普遍缺失的突出問題。
1.從課堂理論教學方面來看,主要是內容陳舊枯燥,方法單一。首先,公共理論課教學內容落后于形勢發展。公共理論課教材改革已經進行了十余年,但是理論體系、框架和內容仍顯陳舊。未能充分地吸收現代社會科學的最新成果以及關于全人類發展的最新理念,沒有對社會現實的科學的理論闡釋,沒能及時把握當前大學生思想狀況。有45%的同學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教學內容脫離大學生實際,教育內容和時代嚴重脫節,枯燥無味,難以激發大學生學習的興趣。其次,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方法單一。在教學中,大部分教師仍然采取“滿堂灌”的教學方式,甚至照本宣科。脫離社會現實和學生思想實際問題,使理論教學與社會實際、學生實際形成“兩張皮”,對學生關心的社會問題沒有給出很好的理論說明。這樣,教師將學生置于被動和絕對服從的位置,缺少師生互動,忽視了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注重采取受教育者樂于接受的方法和手段,難以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難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直接影響了教育的實效。
2.實踐環節的缺失已成為最突出的原因。大學生社會實踐是學生了解社會、認識國情,增長才干、奉獻社會,鍛煉毅力、培養品格,樹立正確
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必要活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調查數據充分說明,12年支教中,注重專業實習,教師技能的提高,而對實習支教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存在認識不到位,方法措施不得力的缺憾。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學主要側重于課堂教學,頂多輔之于所謂“第二課堂”活動,幾乎所有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都在課堂教學和校內進行。課堂教學當然有它的優點,但是,其不足也是明顯的。它使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學生沒有實際的情感體驗,僅僅是一個單向的“入耳人眼”過程。這種“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缺少學生參與,鮮見師生互動,搞強行灌輸,甚至是精神虐待。這樣就無法實現社會要求和規范為學生意志的內化,違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自然也就難以完成學生意志情感的外化。教師把學生看成“德育袋”,加工器物,不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不關注學生的人格。這種教育教學方法極易造成學生的消極、被動、反感。
在實習指導教師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督促引導下,讓大學生在實習支教中,廣泛認識社會,體驗人生,接受再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徑。支教學生理論素養能否真正合格,思想道德素質能否有較大幅度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實習支教的實踐教學是否落實。它不但要求教師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思想道德素養,還要求教師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和指導實習能力,從而指導學生搞調查研究,充分了解社情、了解校情,督促學生進行家訪,帶領學生參觀革命史跡、場館等,引導學生走訪當年的戰斗老英雄以及新時期農村致富帶頭人。以此充分營造和利用社會文化氛圍來完成意識形態的教育任務。
社會實踐教學可以充分激發和調動大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學生對社會現實產生理性和感性認識,使大學生加深對社會、對人民群眾的了解。通過活生生的社會實踐,有助于學生自覺理解、認同、接受科學理論,實現理論從“入耳人眼”到“人心人腦”的轉變。實習支教作為師范類大學生的必要的社會實踐活動,為我們理論聯系實際,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提供了重要的平臺。
三、把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在實習支教的全過程
如何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在實習支教的全過程?我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1.確立思想政治大教育思想,形成由黨委統一領導,黨政群齊抓共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實習指導教師和當地教師廣泛參與的支教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機制。為此,一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把實習支教作為己任,積極配合作好工作。二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和實習指導教師加強聯系,就學生學習和實習支教中存在問題進行廣泛交流,共同研討。三是選拔優秀實習指導教師充實到思想政治理論教師隊伍中來。
2.將實習支教納入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課程體系,使之規范化、制度化。根據新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設置方案和教學內容,將實習支教作為必修課程納入學校的課程體系,統一部署。要落實和確定具體的教學單位,制訂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把實習支教的學分作為思想政治課的必修的學分。教學單位特別是承擔《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教研室,在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中要詳細規定教學目的、要求、方法、進度、內容、學時、指導教師、經費、考核辦法等內容。
3.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積極關注、大力支持和主動參與實習支教工作。調查顯示,分別有48%的同學認為思想政治教師沒有講解過或很少講解過支教的意義和必要性。這充分反映出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對實習支教介入程度嚴重不夠。有不少同學希望思想政治教師介入支教,特別是實地指導。
實習支教需要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大學生進行理論指導。在學生支教前,思想政治課教師要結合思想政治理論內容,詳細講解支教的重要性、必要性。如在講述“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三農問題”和“社會問題”、“科學發展觀”等內容時,可以向學生說明實習支教對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意義,同時說明大學生在支持農村基礎教育應發揮的作用。在講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的同時,可以教給同學搞調查研究的目標、原則、要求和方法,并且結合本學期和下學期思想政治理論課講述內容,幫助學生選擇、確定調查題目。讓學生帶著問題,帶著神圣使命感,自覺、主動地去投身實習支教這一偉大的社會實踐中去。在學生支教過程中,思想政治教師要深入支教點,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解答學生的困惑,指導學生調查,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學生支教結束后,思想政治教師要認真評判、分析學生的調查報告,總結支教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經驗教訓和典型,并以此為依據,進一步有效地開展課堂教學和支教實習指導,最終形成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和實習支教的相輔相成,良性互動。
一實踐育人是高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要求
實踐的觀點既是的首要觀點,也是其基本觀點。在實踐中培養人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早已成為高校人才培養的共識。高校實踐育人工作就是在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實踐觀點以及黨的教育方針的指導下,以素質教育為主題,通過有組織、有目的、有計劃的開展實踐教育教學和引導學生參加各種社會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全面成長成才的過程[1]。對于大學生來講,只有經過實踐的檢驗,才能找到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明確努力的方向;只有經過實踐的鍛煉,才能磨練自己的信心和毅力,從而牢固地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曾在清華大學百年校慶講話中寄語高校,要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最核心最緊迫的任務,同時寄語青年學子,希望同學們把創新思維和社會實踐緊密結合起來,要做到勤于學習、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創新,激發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打好知識根基的前提下,提高創新思維能力,不斷認識和掌握真理。這番講話,強調了實踐育人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對高校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實習支教是高師院校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
目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偏重理論教育,且理論教育遠離社會實際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學生缺乏興趣。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學習停留在對知識的認知階段,沒有將其內化為自身的素質,在外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缺乏在正確的世界觀、方法論指導下分析問題,結局問題的能力;部分大學生道德思想政治和道德的認知與實際行為有較大的反差,知行不一,實踐育人效果不佳。而且大學生普遍對農村教育缺乏感情,不愿到貧困農村任教[2]。廣大師范生需要通過實習支教了解基層,磨練自己的意志品質。我校多次組織專家深入基層調研,明確了開展實習支教工作是新形勢下為農村基層學校補充師資、強化大學生教育實習環節、改進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重要抓手。
2006年,新疆師范大學根據自治區推進“雙語”教學的需要,借鑒內地高校開展實習支教工作的經驗,結合學校自身的發展定位,在自治區高校中率先開展實習支教試點工作,截至目前,我校先后組織了十二批共計6014名學生和107名實習指導教師分別赴阿勒泰、和田、阿克蘇、喀什、吐魯番地區的22個縣市的300余所中小學進行實習支教,成為參加新疆實習支教工作的所有區內外高校中派出實習支教學生最多、支教區域最廣、受援中小學最多的高等院校。通過有效組織和積極踐行,真正做到了大學生面向基層、深入實踐、服務社會“三結合”,豐富了實踐育人的途徑,提升了實踐育人的效果。
三以實習支教為途徑有效提高實踐育人效果
1做好實習支教崗前培訓工作,強化實踐育人意識
實習支教崗前培訓工作是否扎實到位是做好實習支教工作的前提,與疆外高師院校相比,新疆多民族地區實習支教工作有教學對象以少數民族學生為主、實習科目以漢語為主、存在語言障礙、文化差異大、實習條件更艱苦等特點,所以崗前培訓內容的設計上除了包括課程與教學理論、模擬試教、微格教學、課堂管理、遠程教育外,還為母語為漢語的學生開設“初級維語”課程,對參加實習支教的少數民族學生強化漢語授課能力的培訓,以滿足南疆地區雙語教學的需要。同時以多種形式進行少數民族風俗習慣、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團結等方面的教育,針對學生的困惑和疑問以及實習支教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編寫了《實習支教工作指南》和《實習支教工作生活和安全手冊》,邀請實習支教受援地區教育部門負責人介紹基層教育經濟發展狀況,組織有經驗的優秀指導教師和優秀實習生交流經驗和心得。并在每批實習支教學生返校后舉行實習支教為主題的圖片展、先進事跡匯報會和表彰會等系列總結活動,目的使后續參加實習支教的師范生認識到新疆特殊的教育區情,能認識實習支教在新疆的重要意義,更能認識到實習支教是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培養綜合素質、磨練意志品格、服務基層教育的良好契機,很多師范生受到鼓舞,主動提出申請去最艱苦的地方實習支教。
2注重實習支教過程管理和引導,確保實踐育人目的
對初上講臺的實習生來講,實習支教面臨著諸多不適應和挑戰,但他們可塑性強、不乏熱情,所以實習支教過程的合理組織和對實習生的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而這項工作的主要承擔者就是指導教師,指導教師隊伍由校內指導教師和駐點指導教師構成,校內指導教師主要由主管教學副院長、教學法老師、輔導員和大學生心理健康中心老師構成,駐點老師由班主任或任課教師構成,指導教師主要負責學生思想、教學、生活等方面的教育、關心、協調與指導。目前,我校已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管理體系,通過積極組織學生在教學能力、社會實踐能力、生活能力、精神境界、自主學習能力方面都有顯著提高,達到了實踐育人的目的。
一是教學能力的提高。我校實習支教學生90%以上在師資短缺的鄉、鎮、村級小學和幼兒園、甚至在只有幾個學生的教學點,根據學校的學校需要,一般要承擔多個班級、多門課程的教學任務,每周課時量超過15學時,有的甚至多達25學時,由于師資嚴重不足,很多學校出現一人承擔一個班的全部課程的情況,這就是所謂的包班制。為了適應這種特殊的教學需要,很多學生對自己不熟悉的課程需要重新學習、搜集資料備課、寫教案,經自己內化,再進行課堂教學,實習支教解決了師范生在市區教育實習上講臺機會少的問題,使他們有充分的機會實施自己的教學設想,發現自己在知識、能力、素質方面的不足,了解基層對教師職業素養的要求,從而摸索適合自己、適合學生、適應課程改革的教學方法,經過一學期的訓練,擴充了自己的知識容量,一定程度上學習到了不同門類課程的教學方法,激發了他們進一步充實知識、提高能力、完善素質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教育教學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是社會實踐能力的提高?;鶎犹厥獾慕逃?、生活環境,也給大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的實踐舞臺。很多學生在承擔教學工作的同時,積極發揮專業特長,主動參與基層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等各類活動。美術學專業的學生給學校辦黑板報,開創性地為當地孩子義務培訓畫畫,舉行兒童繪畫展,讓很多孩子萌發了想當畫家的理想;音樂專業的學生結合“六一”兒童節、國慶節等重大主題節日編排各類節目,讓學校的此類活動空前豐富多彩;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負責了當地學校校園刊物的征稿、編輯、排版和印刷等工作,極大地促進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化學專業的學生主動整理學校經久未用的實驗室,讓學生通過實驗親身感受化學的神奇和精彩;雙語較好的同學義務給當地老師輔導漢語,組織漢語歌曲比賽、漢語演講比賽、漢字書寫大賽、漢語講故事比賽等課外活動,激發了基層學校少數民族師生學習漢語的積極性,受到了當地學校的好評。我校部分有能力和教有余力的實習支教學生還兼任了受援學校德育處、教務處、團委、校長辦公室的部分管理工作,這些工作使實習支教學生們的社會實踐能力得到了充分提高。
三是生活能力的提高。我校實習支教學生實習學校的各項條件與城市相比相差很大,不具備現代化生活條件,需要自己架爐子取暖、從壓井里取水、自己動手買菜做飯,有些偏遠的鄉鎮也沒有澡堂,買菜也不方便,要等到每個星期的“巴扎天”才能買到,有些地方的水質不是很好,需要加工處理才能飲用,大部分鄉鎮學??床簧想娨暎矌缀鯖]有網吧或更沒有高級的娛樂場所。另外新疆深居內陸,遠離海洋,高山環列,形成了極端干燥的大陸性氣候。尤其南疆地區,春季多大風、沙塵暴和浮塵天氣,夏季高溫干燥;冬季降雪少而干冷。對不適應此類氣候的實習支教學生來說容易產生感染鼻炎、支氣管炎、皮膚病等。所以對大學生來說,實習支教過程中將面臨各種挑戰,要經受嚴寒、風沙天氣和寂寞的考驗和挑戰,大多數學生面對上述艱苦條件,在實習支教初期都不適應。但隨著實習支教生活的不斷深入,學生們逐漸地開始主動適應環境。許多學生開始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次生活經歷:第一次從井里打水、第一次生爐子、第一次買菜做飯等等。在經歷了人生的許多第一次后,他們的生活能力得到很大的進步和提高。
四是精神境界的提高。當代大學生大多數是在比較優越的生活環境中長大的,他們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對外界的關注甚少,對落后貧困地區缺乏深入的認識和深厚的感情,一學期的實習支教生活使大學生深入地了解了我區基層的經濟社會條件,在惡劣的自然條件和艱苦生活條件的磨練下,同學們重新審視了自我,懂得了關愛、懂得了付出、懂得了奉獻,體會到了真情和友誼,學會了珍惜和感恩,學會了理解和寬容。他們在當地老師無怨無悔的默默奉獻中心靈受到震撼,思想變得成熟、人格更加完善,尤其與少數民族師生的交流過程中既感受到了少數民族百姓的熱情和樸實,提高了對少數民族文化的認同,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烏魯木齊“7·5”事件以后產生的心理陰影,切實加深了維護民族團結意識。比如有的學生看到班里的孩子沒有學習文具就自費給孩子們買鉛筆和作業本等文具,有的看到學生午飯只吃馕餅就拿自己的午餐和學生分享,有的看到孩子們漢語水平差就利用自己休息的時間義務補課,很多實習支教學生返校后,還動員自己身邊的同學給實習支教學校的孩子捐衣捐物,還有的同學利用“微博”發動社會各方力量給孩子們寄去所需的學習用品……這種發自學生內心的行動是學生精神境界提高的最直接表現,這是在學校的課堂思想政治教育中不能學到的東西。
五是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自主學習是大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實習支教過程中對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要求更為突出,新疆多民族地區特殊的教育區情使實習支教學生不僅面臨教學方面的挑戰,還面臨著學習少數民族語言、學習課堂管理策略、學習獨立生活、了解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等方面的挑戰,由于實習學校師資的嚴重不足、雙語教學水平不足,對實習生的指導嚴重缺失。實習生遇到各種困難除了遠程求助指導教師外,更激發開發自我潛能和智慧的意識,自行查閱資料、自行摸索方法、自行總結規律、自行解決問題,一學期的實習支教結束后,實習生自主學習意識明顯增強,自主學習能力明顯提高。
3總結實習支教經驗,擴大實踐育人效果
為了更好地總結實習支教的經驗,讓更多的大學生了解實習支教,受到思想上的感染和激勵。每年4月,我校定為“實習支教校園文化活動月”,開展實習支教圖片展、匯報會、觀摩課、數字故事比賽等系列校園文活動。2006年以來,我校連續六年精心策劃了“情暖阿勒泰”、“在那遙遠的地方”、“相逢是首歌”、“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我用支教感動青春”、“一路支教一路情”實習支教學生工作匯報會,組織在實習支教過程中表現優秀的學生講述自己的真實故事和感受,每次報告會在校內演出3~4場,與會師生累計達到一萬余人;連續六年編輯了《金山漫語》、《閃光的青春》、《大漠飛歌》、《綠洲追夢》、《胡楊情思》、《情滿昆侖》6本實習支教周記選集并印發給全體實習支教學生,每本周記都記錄了實習支教學生的真情實感;出版了實習支教畫冊《青春飛揚》;錄制了實習支教電視宣傳片《青春的足音》;在校園網上開設了實習支教專題網頁;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10月,結合自治區“熱愛偉大祖國,建設美好家園”主題教育活動,由我校師生自編自導自演的話劇《支教老師來了》作為新疆各高校唯一入選第二屆中國校園戲劇節劇目,并獲得“優秀劇目獎”、“優秀編劇獎”、“校園戲劇之星”和“優秀組織獎”四項大獎,并在上海和新疆多所高校進行巡演,觀眾累計近五千人,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近幾年,我校鼓勵學生發揮專業特長,宣傳實習支教生活,美術專業連續兩年舉行“實習支教美術作品展”,我校舞蹈專業師生編排的音樂舞蹈詩歌劇《放飛天山》成為我校實習支教崗前動員的保留劇目。上述所有活動既大大豐富了我校的校園文化生活,又對所有即將參加實習支教的師生起到了良好的崗前培訓作用,很大程度上擴大了實習支教的實踐育人效果。
4建立實習支教基地,穩固實踐育人平臺
加強實踐育人基地建設,是開展實踐育人工作的重要載體。為進一步服務南疆雙語教育,加強高等師范教育與基礎教育的交流與合作,穩固實踐育人的平臺,實現互利共贏,我校在南疆庫車縣、沙雅縣、伽師縣、和田縣和策勒縣建立了五個“實習支教基地”。此類基地的建立對緩解基層師資短缺的現狀、實現高校“送培下鄉”、支持地方基礎教育研究、促進師范生教師專業化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基地的建立有利于從政策、機制、經費等方面保障實習支教工作的順利進行,有利于提升實踐育人的效果。
總之,師范生在實習支教前的全方位培訓,實習支教過程中的艱苦磨礪、耳濡目染與親力親為,激發了其作為一名現代大學生和未來人們教師應具備的神圣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與廣大少數民族師生和群眾廣泛接觸與交流,大大增進了彼此的了解與友誼,這在“7.5”事件發生后顯得尤其重要和寶貴;實習支教返校后開展的一系列的總結匯報活動既大大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也使沒有參加實習支教的學生們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這是高校長期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試圖達到卻很難達到的,應當說,實習支教起到了傳統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所無法企及的作用與效果,是高師院校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論文摘要:陶行知先生倡導師范教育要下鄉、教學做合一,為幼師生到農村頂崩實習支教活動奠定了理論基礎。文章闡述了在陶行知思想指引下的幼師生農村頂崗實習支教的意義、主要困惑以及主要措施等觀點。
陶行知先生指出:“中國的師范教育多半設在城市里,對農村兒童的需要和疾苦不能理解和適應”n馳主張師范教育要下鄉,走鄉村師范學校培養鄉村學校教師的道路。陶行知先生還指出:“事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盎畹泥l村教育要有活的方法,活的方法就是教學做合一。’側也倡導師范生“教學做合一”,就是將師范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放在教育的重要位置。可見,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簡稱幼師生,下同)實踐能力的培養,對于強化幼師生的教師專業精神、培養幼兒教師專業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幼師生到農村頂崗實習支教活動,既是幼師生深人了解農村實際情況的師范教育下鄉活動,又是幼師生在教學實踐中增長知識和才干、鍛煉教育教學能力的實踐活動,這是對教師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一次有益嘗試,對高等幼兒教師教育的改革具有指導意義。
一、幼師生到農村頂崗實習支教活動的主要意義
1.幼師生農村頂崗實習支教活動是高等幼兒教師教育改革的一項舉措。這項活動打破了傳統師范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幼師大學生在校期間,用一學期時間到農村學校頂崗支教,增加了幼師大學生的實踐教學環節,明確了高等幼兒教師教育院校辦學的定位,對教師教育院校的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為農村學校師資隊伍建設提供了值得借鑒的經驗。
2.幼師生農村頂崗實習支教活動支援了農村學前教育事業。這項活動緩解了貧困地區農村幼兒教師短缺,縮小了城鄉幼兒教育的差距,促進了農村幼兒教育發展,提高了農村幼兒教育辦學水平,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通過幼師生的基層教學實踐,還可以鍛煉幼師大學生在艱苦環境下的適應能力,增進對農村教育的感情,鞏固為基礎教育服務的思想。同時,大學生的到來,給貧困地區帶去了現代教育理念和先進的教學手段,為貧困地區的基礎教育注入了新鮮血液,促進了城鄉教育的均衡發展。特別是在偏遠落后的農村地區,大部分幼兒父母的文化程度較低,加之忙于工作和農活,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問題,幼師生頂崗實習支教活動無疑會提高農村幼兒的素質。
3.幼師生農村頂崗實習支教活動是落實陶行知“教學做合一”理論和教師教育下鄉思想的體現。頂崗實習支教能使幼師生提前適應幼兒教師的崗位,有效提高畢業生競爭能力和到農村學校的就業比例,是在做中學和做中教的結果。從這個意義上說,農村頂崗實習支教也可稱為頂崗教學做,是幼兒教師教育“教學做合一”的體現。農村頂崗實習支教活動構建了教師教育院校與農村幼兒園教育的平臺,實現了教師教育與基礎教育在培養內容和過程上的融合,符合初級階段的中國國情,體現了陶行知先生師范教育下鄉的思想,陶行知鄉村師范教育思想是師范生頂崗實習支教的理論基礎。頂崗實習支教是對陶行知鄉村師范教育思想的繼承與發展,也是對陶行知鄉村師范教育思想在基層農村的實踐。
二、幼師生到農村頂崗實習支教活動存在的主要問題
1.傳統師范教育思想阻礙了頂崗實習支教活動的開展。傳統師范教育思想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重書本知識傳授、輕實際運用知識的偏向,這就使幼師生會說不會做,實踐能力較差。傳統的教育體制與社會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師范教育與社會嚴重脫節,人才培養不完全適應基礎教育的需求。幼師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專業思想教育局限于課堂和校園,幼師生普遍未經艱苦環境的鍛煉,對貧困農村的現狀缺乏了解、缺乏感情,畢業后普遍不愿意到山老貧困地區任教。在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上,脫離社會和農村實際,單純按大綱和教案搞教學,幼師生在校期間的實習時間短,多數集中在城鎮幼兒園,實習中登臺講課鍛煉的機會少,導致實習效果不理想,教師教育課程體系特別是傳統的教育實習模式巫需加大改革力度。在考核標準上,把學生的考試成績和校內表現作為唯一依據,沒有真正把社會實踐和社會評判作為根本標準,導致學生的專業知識雖基本上可以適應基礎教育的一般需要,但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較差。
2.幼兒教師教育課程結構不合理,教育性和人文性不足。課程是連接教師與學生的橋梁,離開了課程,教師教育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目前的高等幼兒教師教育課程,過分強調教育學科的系統性和完整性,而不能體現教師職業的專業化屬性,在課程設置體制當中,也沒有考慮教師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的銜接性。人們一般都認為,具備一定的學科文化知識就能勝任教師職業,而無須經過系統的專業訓練,忽視教師的條件性知識。因此,幼師生從教前普遍是強化理論知識,缺乏教師技能,幼師生總共學習三門教育類課程和一個月的教育實習,就要從事幼兒教師工作。由于課程設置不合理,不僅使幼師生的從教素質受到嚴重影響,也給教師教育帶來很大的負面效應。 3.高等幼兒教師教育課程內容空、繁、舊,教學方法單一。教師教育課程不僅遠離培養目標,也脫離了教師教育自身特點和幼兒園的實際。目前,高等幼兒教師教育類院校使用的教育學和心理學教材大多是一個固定模式下的統編教材,而且知識老化、結構單一、內容空洞抽象,缺乏幼兒教育教學前沿性動態與信息,與幼兒園教育教學實際嚴重脫節。許多幼兒教師教育課程與幼兒園教育改革實踐不銜接;高等幼兒教師教育院校的教師對農村幼兒園現狀缺少了解,很少知道幼師生所學知識與幼兒園實際的聯系,因而幼師生畢業后不能迅速適應幼兒園的教學工作,幼師畢業生只是“半成品”,這嚴重影響了高等幼兒教師教育的聲譽。
4.教育課時比例偏少,教育實踐環節薄弱。據了解,我國教師職前培養中教育理論課和教育實踐課的比例分別是為5%左右、4%左右,遠遠低于許多國家的15%左右。筆者了解到,當前幼師生在支教中,最大的困難不是學科知識不足,而是教師技能差和解決兒童心理問題能力差。由于幼師生對幼兒心理發展特點了解不多,尤其是解決幼兒實際問題的能力較差。幼師生在校期間學到的僅僅是書本上的教育學和心理學理論知識,卻很少結合實際進行實踐活動,而且對教育課程普遍不重視,學習只是為了應付考試。教師的教學目的也只在于傳授書本上的概念、規律、原理,教過就行。加上教材本身也重理論輕實踐,使學生感到學不學意義不大,把教育課程視為是“無用、多余和浪費時間”。最終導致教育課程的教學不能滿足職前教師教育培養目標的要求,直接影響了高等幼兒教師教育培養質量。
三、加強幼師生到農村頂崗實習支教活動的主要措施
1.加強對頂崗實習支教的領導。要堅持培養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備幼兒園教師應有的專業知識、文化素質和教師技能,愿意到基層包括農村獻身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的合格幼兒教師這一辦學指導思想,不斷健全和完善頂崗實習支教管理制度及頂崗實習支教的教育、培訓、管理、考核、獎懲等各個環節的具體工作,利用校園網、院報、學報、廣播、壁報、電子顯示屏等,大力宣傳相關政策和文件精神。
2.把頂崗實習支教作為整體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完成教學計劃的前提下,深化教學模式、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改革,強化實踐教學環節,保證教學質量。校內教學總課程模塊、總課時、總學分不減少,在幼師生五個學期的課程中,在第四學期或第五學期,用完整的一個學期時間到基層頂崗實習支教,強化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公共英語、計算機教學實踐等環節。每周由五天工作制變為五天半工作制,每天上午由四節課調整為五節課(實施45分鐘課時制改革)。這樣,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可以擠出半個學期的課時,加上原來教育見實習的半個學期時間,累計一個學期,用于頂崗實習支教。通過一系列改革,確保國家規定的教學計劃順利完成。
3.為幼師生在校學習和頂崗實習支教創造有利條件。在幼師生扶貧頂崗實習支教期間,不安排其重修課程考試、普通話測試和畢業照像等工作。幼師生上崗前,要修完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并達到合格以上成績;參加所在系統一組織的校內崗前培訓,試講成績達到合格以上,經院校統一組織考核,拿到“頂崗實習支教合格證”后方可派出。頂崗實習支教結束時,受援學校綜合考評完成任務者,頂崗實習支教成績記人學生本人學分。
4.對幼師生既嚴格要求,又熱情關心,確保幼師生培養質量和頂崗實習支教質量。幼師生的教學工作和吃住等生活完全服從當地管理,進駐和撤離時間與受援學校開學、放假時間同步,工作上同當地教師統一要求,生活上同當地教師統一對待,因病因事請假者須經受援縣市區教育局和所在學校批準。院校選派責任心強、有支教和管理經驗的優秀教師擔任帶隊教師,不再安排這些同志的校內工作和教學任務,集中精力搞支教。除具體協調聯絡受援縣市教育局和受援學校外,全面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
關鍵詞:頂崗支教;師范實習生;工作
1.研究目的
“頂崗支教”作為一種教育實習模式和支教方式,目的是為了使相對落后地區的基礎教育獲得持續的、較高水準的師資補充,以解決對口地區師資問題并促進師范生培養模式和教育實習的改革。本研究通過對頂崗支教實習生工作狀況的調查,為繼續落實師范生頂崗支教計劃,改進支教實習工作提供合理建議。
2.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對2012年下半年在喀什地區進行教育頂崗支教的師范類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師范類高校頂崗支教期工作情況調查問卷”150份,收回142份,回收率為94.7%,其中有效問卷131份,有效率為92.3%。
3.結果及分析
(1)頂崗支教師范生基本情況。本次調查的頂崗支教實習生是由烏魯木齊職業大學選派到喀什地區中小幼學校,頂替該地區學校缺崗師資或由于培訓等原因的離崗師資的在校大專師范生。頂崗支教實習生具有雙重角色,在大學對其管理的層面說,他們是大學實習生,在基層學校,他們是有區別于當地學校教師的全職教師。本次調查的頂崗支教學生中女生123人,男生8人,正常地反映出新疆小教師范專業的性別比例;其中語文教育44人,數學教育42人,英語教育27人,學前教育18人,除了一名維吾爾族學生,其他學生有87人進行過7到時簡單維語口語學習。實習單位分布在喀什市和疏附、疏勒縣所屬市、縣、鄉、村的中、小、幼學校。
(2)頂崗支教工作狀況。在新疆,頂崗支教教學實踐活動的目的是將師范生的教學實踐與新疆民族地區“雙語”教學結合起來,與“兩基”工作的基礎教育服務結合起來。在調查的喀什地區頂崗支教中,中小幼學校接受師范學生實習,提供的大多數是民族學生雙語基礎教育工作。承擔教學課程一門課的59人,兩門課的37人,三門課26人,四門課6人,五門課3人。喀什的學校,尤其是小學的規模比較小,很多學校一個年級僅有1~3個班,多數又分雙語班和普通班,總體上課的門數多,平行班、平行課少。對于實習支教師范生來說,熟悉教材也需要一個過程,承擔1~2門課比較合理,承擔三門及以上課程的同時,再要求教學質量就難度過高了。
調查顯示,支教師范生每周規定課時量10節以下的46人,10~14節的61人,15~18節的17人,18節以上的7人。獨立承擔班主任工作的9人,副班主任79人,基本上是完成一個全職教師的工作。半年的實踐活動,使師范生超前體驗了當教師的滋味。經常與民族學生在一起組織和實施各種活動,師范生逐步能夠站在教師的角度,來了解和認識當地民族學生的思想狀況及心理特征,思考當地究竟需要怎樣的“雙語”教師。
在被調查的131名頂崗支教師范生中,在小學工作的有62人,中學53人,幼兒園15人,其他教育單位1人。訪談調查顯示,在教育頂崗支教中,師范生始終以“教師”的身份與中小幼學生在一起。這種師生關系的建立,使師范生時時提醒自己:必須以一個“好教師”的形象出現在學生面前。因此,頂崗實習的師范生努力使自己的言行舉止更加美好起來。
(3)支教管理和師范生對頂崗支教的接受度。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疆地區是我國最集中的維吾爾族聚居區,人們通用的生活語言是維語,尤其在鄉村,不懂維語的人在當地生活和人際交流存在相當大的障礙,不懂維語的教師通常不愿意在民族學校教學。也因此,當地接受過“雙語”培訓的教師,回到當地后,漢語聽、說能力迅速下降,這也是南疆民族地區“雙語”教育師資緊缺的因素之一。雖然目前教師補充也有特崗教師、青年志愿者、在職教師支教等多種形式,但頂崗支教依然是短期迅速解決當地“雙語”教師數量短缺和質量提高的有效途徑之一。
頂崗支教學生大都是第一次以工作者的身份接觸社會,部分學生對實習過程中的困難預見不足,雖然有每月預先發放的400元生活補貼,但還是因為不熟悉當地情況,可能半個月就花完了。而由于支教管理環節多,指導教師管理范圍大,實習生個體在生活上遇到的問題難以迅速解決,所以,部分學生在工作一段時間后,就會反映上課學生聽不懂,當地教學條件落后,缺少教輔材料,教學任務難以完成。
據喀什地區教育局提供的資料顯示,烏魯木齊職業大學2011年在喀什地區經過“教育頂崗實習”的學生,2012年回喀什地區,在教育單位就業的就有27人。這也說明頂崗支教有利于高師學生理解國家發展民族地區“雙語”教育的舉措是行之有效的。
(4)頂崗支教對實習學校教學的幫助。在此次調查中遇到這樣一個可以解決而沒有引起重視的問題――頂崗支教師范生的數量和專業的安排與實習學?,F實需要沒有很好的對接。高校要與實習學?;虍數亟逃块T進行溝通 ,安排實習之前,首先應收集當地學校所缺教師數量、學校教師學科結構的信息。從內地院校頂崗支教經驗總結中了解到,有些高師院校在這方面已做了較成功的嘗試,比如四川師范大學安排頂崗實習之前,向實習基地提供了本校的專業信息,方便當地教育局統計各中小學的頂崗實習教師需求計劃。
民族地區中小幼學校的教師不乏教學水平較高、教學理念先進的教師,但是總體看來,教師水平普遍不高。對頂崗支教生調查結果顯示,分別有65.7%和77.1%的被調查師范生認為實習單位教師教學觀念落后、教學方法單一的現象“有點嚴重、比較嚴重”和“非常嚴重”。分析原因:首先,當地教師大多是本地人畢業于當地院校,學緣接近,先進教育理念和教學手段學習渠道受局限;其次,維文教育科研文獻數量少,漢語以及外語閱讀和理解能力較弱,在職培訓效果受局限;最后,缺乏優秀教師評比獎勵機制,不利于優秀教師的成長。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市第八小學、喀什市第十五小學、喀什市第十九小學等學校的頂崗教師在學校的公開課不僅有本校教師、領導聽課,還有其他學校教師以及當地教研室的老師聽課、評課,實習師范生在家長開放日的教學公開課也得到本校教師和學生家長的一致贊譽。關于頂崗支教師范生對當地教師的影響途徑所做的調查顯示,頂崗支教學生與實習學校教師的交流途徑是多樣的,有了這樣一個自主自由的交流平臺,可想而知,師范生對當地教師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5)頂崗支教對實習學校學生的影響。頂崗支教師范生對當地學校學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對中、小、幼學生個體來說,實習老師和學生的年齡更接近,沒有代溝,即使存在一定的語言溝通困難,實習教師的笑容和耐心講解態度也使學生對實習教師喜愛有加。
考慮到支教對當地學生的影響比較集中地表現在學生的學習成績上,對學生學習成績情況和頂崗支教給學生學習成績帶來的影響進行了調查。調查數據顯示,86.26%(113人)的師范頂崗實習生認為當地學生學習成績差的現象“有點嚴重”“比較嚴重”和“非常嚴重”。當問及頂崗支教對學生成績的正面影響程度時,頂崗實習師范生中選擇“中等程度及以上”的人數達到了55.73%(73人)。
從推進“雙語”教學的角度,頂崗支教對當地學生的影響是尤其深刻的。由于語言問題,民族地區、尤其是鄉村的少數民族孩子,長期處在相對閉塞的環境里,高校頂崗支教老師的到來打破了孩子們學習漢語的“啞巴”學習狀況。
4.結論
(1)頂崗支教對師范生到農村、民族地區任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使師范生在校期間有了為農村和民族地區義務教育服務的體驗,為畢業后到農村地區、民族地區從事義務教育工作或者以志愿者的方式到農村地區、民族地區缺乏教師的學校任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頂崗支教對當地教師工作有幫助。頂崗支教師范生為民族學校創設教師漢語交流環境,提高“雙語”教學質量,傳播先進教育理念,推動教師采用信息教育手段具有積極引導作用。
(3)頂崗支教對落實民族地區“雙語”教學計劃,提高民族學生學習漢語的興趣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但對于實習地區的中、小、幼學生來說,對每學期換一名教師有著新鮮好奇的一面,但是每學期都要適應新教師不同的教學風格,這對于他們的學習會有不小的影響。
(4)高校與實習地區之間溝通不暢,關于高校的職責、各教育局的職責、實習學校的職責、實習生的職責等方面并沒有做出具體規定,且未出相應的規章制度,致使有些責任無法落實到個人。
5.建議
(1)赴民族地區頂崗支教前集中進行短期語言(維語)培訓,高校盡力配備“雙語”指導教師,縮短頂崗支教師范生的工作適應期。在傳統短期實習模式占主導的情況下,與南疆民族地區教育頂崗支教相適應的師范生培養計劃并不成熟,學生支教需要盡快適應教師角色和環境的轉變,在支教前應提前到達實習地,通過集中培訓(不少于一個月)掌握基本的生活語言和適合當地的優秀教學方法,隨隊指導教師應配備懂當地民族語言的教師,保持與當地教育機構人員的無障礙協作和溝通,盡可能縮短頂崗支教師范生適應期,提高頂崗支教效果。
(2)高師院校應建立與實習基地的長期聯系,根據需要控制頂崗實習學校接受實習學生的數量和專業,保證對口地區基礎教育質量。頂崗實習學校的適應問題主要表現在由于實習支教教師的教學經驗不足、人員流動頻繁可能會引發教學質量的不穩定,增加必要的“崗前教學理念和教學技能培訓”很有必要。與其他實習模式不同,頂崗支教實習的“全職”性質決定了實習師范生必須對學生的身心發展負責。因此,建立制度,調動實習學校指導教師的責任心很有必要。比如建立實習學校指導教師檔案管理制度,獎勵優秀指導教師等。
(3)高師教學應重視教學理論和教改思想傳授,并開設專門的班主任工作課程。一般高師都將教育實習時間安排在實習前的一學期,實習內容則重于學科教學和班主任工作兩個方面。這就產生了錯覺:因為要實習,所以學科教學論應該教一些具體的操作方法,忽略了對準教師進行新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改革的思想教育和培養,缺少“教學相長”的原則,更少涉及教學過程中學習、研究能力的培養,使得教育實習僅停留在指導師范生上課,鍛煉備課、上課的技能或充當教學助手等少量“規定動作”上。“理論伴隨實踐、實踐證明理論”,課堂中一味的理論學習,使高校師范生感到枯燥乏味,學習難以深入,這與實習學校希望能夠從高校帶來關于教育教學的新理念,給學校帶來關于學科課程改革的新知識、新方法還有一定的差距。
參考文獻:
[1]
陳秀玲,王 濤.新課改與高師教育實習的矛盾兼對策研究[J].當代教育論壇(宏觀教育研究),2008(9):32―34.
關鍵詞:師范生 師生關系 頂崗實習支教
師生關系是教育過程中人與人關系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從發生關系的形式而言,可以是由組織結構形式表現的組織關系,也可以是情感、認知、交往為表現形式的心理關系。師生之間的心理關系有認知方面的也有情感方面的。師范生的頂崗實習支教,是指在學校的組織和教師的指導下,依據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學生在實習學校通過頂崗任課的方式來完成實習任務的教學實踐活動。師范生占據教師崗位,承擔一定的教學任務,全程參與教學活動。
以下我們就探討一下頂崗實習支教期間師生關系的特點。
一、師生呈現好友式的友好幫助關系的特點
師范生的身份具有雙重性,每一個人還都是未畢業的大學生;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每一個參加頂崗實習支教的師范生都已經走上工作崗位,頂替原任課教師的教學和班主任工作,履行教師職責,相對獨立地進行教學和班主任工作。從這一身份的雙重性來說,師范生還無法擺脫學生固有的一些特點,因此拉近了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
頂崗師范生在實習期間會受到所在頂崗實習學校學生的歡迎和喜愛,主要表現在:上課積極回答問題;課下愛與師范生教師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班內的一些事件;在學習和生活上遇到困難會主動尋求師范生教師的幫助。而師范生也是盡自己的最大努力積極地引導學生,力求在思想上轉變學生的不合理觀念,使他們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二者關系融洽,溝通、交往障礙較少,使師生關系呈現好友式的友好幫助關系。
二、教學相長
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二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這一點在頂崗實習期間體現得更加明顯。
首先是學生的學。師范生來到工作崗位之后,一般都是擔任本專業的課程,知識基礎牢固,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游刃有余,在課余時間也會比較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以及對學習內容的掌握情況。最后學生獲得應有的知識,獲得學習和人格方面的提升。
其次是教師的教。頂崗師范生經過了大學三年的學習之后知識儲備達到一定的水平,對于如何教學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論,急切等待著實踐的驗證。但師范生的理論水平還不夠深入,體系還不夠完善,在教學過程中會遇到想象之外的困難,這就需要學生學的密切反應,從學生學的效果中找出自己的知識漏洞。學生一個疑惑的眼神、一個搖晃腦袋的動作都應看在師范生的眼里,指引著自己在接下來的教學中努力的方向。
除了學習方面,學生身上存在的一些美好的意志品質也影響著頂崗師范生。一般初高中生都有早起的習慣,往往是在早自習前很長一段時間就到教室里上自習了。這種學習的勁頭是頂崗師范生以前親身經歷過的,只是經過時間的推移,大學生活的安逸使自己漸漸忘卻了以前的那段刻苦奮斗的歷史。這種情景再現似的記憶會讓師范生重拾昨日的斗勁,在頂崗實習支教或以后的學習和工作中堅強樂觀。
三、師生情感交融
教育過程是一個師生交心的過程。對教育者來說,他們是心靈感知的輸出者;對學生來說,他們是敞開心扉接受教育者心靈感知的輸入者。教師教育學生的實質是師生之間心的愉快碰撞,從而實現感情的交流、融洽、升華,由情知到理知。為達到師生情感融洽,頂崗師范生必須以寬厚的師愛贏得學生的信賴,以深沉的師愛激起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以高尚的師愛教學生怎樣去愛。只有這樣,師生的心才會貼近、融洽。這也體現出了教育的藝術:充分發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完善教育目標,增強教育效果。
一個頂崗師范生若只有愛生之情,而無愛生之行,這種愛缺乏情感應有的效能性。倘若愛生之情能導致愛生之行,但卻不能滿足學生的某些需要,也同樣無法引起學生積極的情感反應。因此,師范生在平時的學習和工作中應注意使自己的愛發揮其實際的效力,注意觀察學生的一舉一動,從日常的學習和工作中發現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根據自己的觀察和平日里與學生的交流有針對性地對每個學生進行教育和關愛。反過來,學生會因感受到自己被教師理解、自己的需要得到教師的重視而高興,并引起學生的積極反應。由此,師生之間的情感達到了交融的局面。
四、師生坦誠相對
在許多學生的心目中,教師永遠都是高高在上的,有著絕對的威嚴。其實,只要真誠地溝通,教師和學生也可以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共同分享生活中的快樂和煩惱。學生在初中階段屬于青春期,思想和情緒有時候波動很大,雖然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與班主任及任課課師建立了比較和諧的師生關系,但有時候還是會有不被理解的感覺,在思維方式和習慣上存在一定的差異,并且有些話題不能對當地教師傾訴,實習教師就成為了他們傾吐心聲的選擇之一。例如一些早戀問題、學習缺乏興趣問題等。師范生也會站在學生的角度替他分析利弊,最后進行積極的引導,師生之間達到了坦誠相對。
頂崗實習支教為師范生建起了一座通向自我、加強對師生關系認識的橋梁。師范生在實習中同時正視了自己,正視了學生及師生之間的關系,這為師范生走上教師崗位后處理與學生的關系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但是頂崗實習支教并不是完美無缺的,師范生在以后的實踐中還需繼續努力,不斷改進,日趨完善。
參考文獻:
[1] 劉茗、王鑫,《頂崗實習支教――師范生成長的必由之路》
[2] 韓俊巖,《簡議師生之間的情感關系》
[3] 王麗霞,《當前師生關系的特點分析》
關鍵詞:支教活動 積極影響 實踐地區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5(a)-0201-02
1 大學生“三下鄉”支教活動的概況
1997年,《關于開展大中學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的通知》下發后,“三下鄉”便在全國范圍內拉開了序幕。大學生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涉及面廣、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活動可以是單人形式,也可以以小組的形式進行,一般小組形式才更加有利用實踐活動的展開和取得成功。教育關系到國家未來發展,在“三下鄉”活動中,如何更好的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科學知識,既把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好,又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揮應有作用,是一個理應得到重視的問題。目前各大高校的暑期“三下鄉”更側重于文化方面,基本上以支教活動為主。大學生“三下鄉”支教活動的內容和形式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贈送圖書報刊。
一般農村小學所在地尤其是貧困的山區的小學,缺乏獲得書籍的途徑。孩子們很少接觸甚至接觸不到課外書。大學生去支教的同時,帶去很多通過募捐等形式獲得的多類圖書、雜志、報刊等,讓孩子們有機會學到更多的課外知識,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他們成長中的遺憾。
(2)豐富授課內容。
大學生在“三下鄉”支教活動中,開展形式新穎多樣、內容豐富有趣的課程,如詩歌、書法、美術、折紙等,增加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有的還借此機會向孩子們講授《三字經》《論語》《弟子規》等中國傳統文化課程,激發孩子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受到了孩子們的廣泛歡迎。
(3)拓展交流時空。
在“三下鄉”支教活動中,大學生不僅僅是孩子們課堂上的小老師,也是他們生活中的好朋友。在課外,他們與孩子們一起做游戲,一起聊天、談心,為孩子們解除生活和學習中的煩惱。此外,支教隊員還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家訪,與孩子們的家長進行交流,與當地的老師進行溝通,做孩子們與家長、老師間的橋梁和紐帶,拓展彼此交流的時間和空間,利用這種形式為孩子們的生活添加豐富多彩的元素。
(4)有針對性地對當地教師進行培訓。
農村中小學教師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低、語言文字應用不規范、教學方法落后等影響教學的問題。大學生受教育水平較高,特別是部分師范類院校的大學生擁有良好的教育理念和科學的教學方法。在對學生進行輔導的同時,也可以有針對性地對當地教師進行培訓。
2 “三下鄉”支教活動對當地教育的影響
大學生“三下鄉”支教活動的開展,為實踐地區的教育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在一定程度上對當地的學生、師資和學生家長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對農村的基礎教育的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2.1 對農村學生的影響
(1)拓寬了孩子們的視野和知識面。
大學生接受高等教育,掌握許多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在知識面、視野上占據著一定的優勢。在“三下鄉”支教活動中,大學生通過課堂內的教授講解,課堂外豐富多彩的活動,可以幫助農村孩子學到更多課內外的知識,對外部世界有更多的了解和更加清晰的認識,提高認知能力、拓寬他們的視野和知識面。
(2)提升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
在“三下鄉”支教活動中,大學生對于農村學生學習方面的影響尤為明顯。大學生有著豐富的知識,多年積累和總結的科學的學習方法和豐富的學習經驗,具有時代特色的見解觀念等等。有利于改善農村學生思想保守,學習方法落后的現狀。在教學過程中,他們注重方法的傳授,教會學生學習方法[1],并且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成績,尤其是外語和普通話水平,增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了其學習動力和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的自信心。
(3)改變了孩子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大學生的到來,為貧困農村的學生帶來了新鮮的氣息和希望,再加上未成年學生的崇拜、模仿心理較強,大學生在“三下鄉”支教活動中,他們的一舉一動或多或少地都會影響著學生,比如,大學生的穿著、行為和生活方式以及為人處世的態度和方法等[2]。此外,一般大學生個人素質都比較高,而且有著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他們的言傳身教下,使孩子們也能夠對生活和未來充滿希望和信心,打消輟學的念頭,在人生道路上堅定地走下去。
2.2 對農村師資的影響
大學生“三下鄉”支教活動,對于當地師資隊伍的影響體現在不僅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當地師資緊缺的狀況,同時也讓當地教師真正接收到現代先進的教育理念、思想方法,在思想、教育技能上有了很大的提升。農村教師在教學經驗、教學實踐方面比沒有太多甚至完全沒有教學經歷的大學生有一定的優勢。但是,農村教師長期處在落后封閉的山區,與外界接觸的機會較少,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在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學方法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大學生是時代的先鋒隊,本身受現代文化、現代教育影響較深。他們有著先進的文化知識,懂得更多先進的教育思想,他們的到來能讓農村教師了解更多的新鮮事物和現代教育發展的現狀和趨勢,從思想上潛移默化地影響農村教師的思想,從而擴大了農村教師的知識面,這樣更有利于農村教師的自我發展和教育方向上的調整。同時,大學生也掌握著一定的先進教學方法、教學技能,這也能為農村教師的教學提供一定的啟發。對于其改變自身陳舊的教學方法和提升教學技能有很大的幫助,從而為農村教育的提高提供良好的師資保障。
2.3 對農村家長的影響
目前,我國農村學生家長的文化水平普遍較低,也影響到了家庭教育的水平和質量。大部分農村學生家長想在教育學習上給予孩子幫助,可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還有部分家長,尤其是在封閉落后的貧困山區,仍然固守著“女孩讀書無用”甚至完全的“讀書無用”的陳舊觀念。大學生“三下鄉”支教活動的開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這一狀況,在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上都會對農村學生家長產生積極的影響。大學生掌握著先進的思想觀念、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在與農村學生家長的接觸交往中,向他們宣傳現代教育理念,在潛移默化中轉變著他們陳舊的思想觀念,使其認識到讀書對于孩子成長成才的關鍵作用和重要意義。同時,大學生結合自身經歷和體會及所學的知識,將正確的教育方法與學生家長交流。會對農村學生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給予很大的啟發和幫助,從而為農村學生的教育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
3 揚長避短,完善大學生“三下鄉”支教活動
3.1 延長支教時間,避免形式主義
大學生開展“三下鄉”支教活動,主要在暑假期間,周期一般是一周左右,由于時間很短,缺乏連續性,當地學生剛剛與老師熟悉,適應他們的教學方式,支教活動就結束了。一方面,難以帶給孩子們系統的教學資源,不能很好地起到應有的效果;另一方面,當地學生會產生較大的情緒波動,反而可能對他們的學習造成了不良的影響。因此,要適當地延長支教時間,盡可能地做到系統、連續、有效,避免走形式,走過場,真正沉下來,為當地學生提供實實在在的服務。
3.2 合理確定授課內容,改變授課形式
大部分支教大學生尤其是非師范專業的大學生從未有過教學經驗,也沒有接受過專業培訓。他們利用假期時間滿懷熱情、不怕辛苦地去貧困山區支教,但是很多時候他們的教學內容未必是當地孩子們所需要的,教學方式也未必是當地的孩子們樂于接受的,備課準備不足或重點偏離,往往會造成課堂效果難以發揮等現象。此外,有時由于之前的溝通工作做得不到位,支教大學生的到來會在一定程度上打亂當地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從而使支教活動“事倍功半”。因此,在開展“三下鄉”支教活動之前,精心做好計劃工作,有針對性地對支教學生組織崗前培訓,例如提前熟悉當地教材進行教師角色演練,提前進行實地考察等,使他們提前對當地各方面的情況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同時,與當地的學校和老師做好溝通協調工作,合理開發更加適合、難度適宜、符合當地學生需求的課程,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樂于接受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
3.3 端正支教態度,做到善始善終
支教大學生不可避免的存在經驗不夠豐富、能力有限、知識不夠充足等問題,也有部分學生對支教的認識不足,態度不夠端正,積極性不高,缺乏毅力和耐心,不能夠做到全身心投入,善始善終,這會給學生的學習等帶來消極的影響。因此,支教的大學生首先要對支教活動有一個充分正確的認識,端正態度,發揚勤勞樸實、艱苦肯干的優良作風,做到有毅力、有激情、能堅持,在支教實踐中認識到自己的缺點與不足,把支教作為一個教學相長的平臺,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能力與素質,積累知識,增長才干,提高水平,同時,多與其他支教人員溝通聯系,學習別人的經驗,提高自己的能力,認真地做好支教工作,為當地孩子帶來切實有用的東西,真正對他們有所幫助,使得支教活動能夠善始善終,此外,也要注意對經驗教訓的總結,以反饋帶動今后更好的支教實踐。
總之,大學生“三下鄉”支教活動,對于農村地區的教育起到很多積極的影響,也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尤其是實踐地區的認可與接納。希望社會能夠給予更大的支持,高等院校也在這方面給予更多的重視,各方密切協作,共同努力,爭取使大學生“三下鄉”支教活動對于農業地區的教育發揮更多的積極作用,逐步緩解農村地區教育落后的現狀。
參考文獻
關鍵詞:短期支教;人力資源管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50-0013-02
近年來,為進一步發展農村教育,很多高等院校響應教育部提出的“大學生扶持農村教育”的號召,積極組織在校大學生深入廣大農村地區實施支教活動,扶持農村地區基礎教育的發展。短期支教活動具有能夠幫助大學生在課外發揮其自身知識優勢,有利于教育資源的合理分配和協調發展,因此近年來大學生短期支教活動發展迅速,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利用寒暑假時間投身到支教活動中。但短期支教在實際實施過程中也遭到諸多詬病,短期支教的志愿者大多來自高校學生,缺乏實際教學經驗,缺少社會閱歷,支教組織團體在招募、選拔、培訓、評估等一系列過程中并不能很好的解決這些問題,使得大學生短期支教在實際行動中并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同時短期支教組織中由于缺乏有效的人力資源管理機制,使得短期支教過程中的諸多問題不能得到及時有效地解決,快速發展的短期支教活動引發了一些社會問題,引起媒體的關注和學者的思考。
一、短期支教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缺乏嚴格有效的志愿者招募制度。志愿者招聘是各支教社團獲取所需合格人力資源的主要途徑,有效招聘是一個雙贏過程,無論對于支教社團還是志愿者都有積極意義,因而建立有效的志愿者招募制度尤為重要。然而目前各支教社團卻缺乏志愿者招募制度,對志愿者的選拔沒有一個嚴格的篩選測評過程,基本上都是寬口徑錄用,志愿者隊伍也是良莠不齊,部分大學生自身素質和能力欠佳,沒有仔細了解短期支教的本質,也沒有做好吃苦耐勞的準備,根本不能勝任短期支教工作。尤其對大學生社團來說,學校希望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志愿活動中受熏陶,因此前期招募工作往往流于形式。短期支教一般都直接來自于大一、大二的學生群體,他們空余時間較多,熱情度較高,但由于他們年輕,缺乏教學技巧和經驗,從而使支教的效果并不樂觀。而選拔志愿者的組織者在招募過程中,對于支教者的教學經驗、個性品質、心理素質等考察并不嚴格,沒有建立完善的招募選拔制度。事實上,多數支教團隊自身對于人員招募測評等方面的知識技能也十分匱乏,因此很難有效招募到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團隊。
2.缺乏系統有效的志愿者培訓制度。培訓是給志愿者傳授其完成本職工作所必需的正確思維認知、基本知識和技能的過程。通過有效培訓,可以使志愿者崗位技能大幅提高,并向志愿者傳送短期支教的本質和意義等方面的知識,使志愿者真正成為一支高素質的短期支教團隊。然而目前部分大學生支教前只接受了簡單的培訓,沒有經過系統有效的培訓。大學生缺乏對支教當地的認識,對當地的地理環境、文化風俗、學校條件、學生情況等了解甚少。同時,部分支教大學生專業技能不強,教學方法不當,這些體現出培訓工作的缺失。調查顯示,大部分支教團隊在支教前期準備往往不足半月,支教地點變更快,有80%的團隊每年更換支教地點;支教內容臨時決定,65%的團隊采用邊教邊備課形式。部分支教團隊對于支教前的技能培訓僅僅限于“學長學姐指點和評價”,而所謂“學長學姐”的經驗來源即是該支教團隊前幾批支教者去山區支教后獲得的經驗,沒有系統、專業的培訓和教授,而是粗放式的經驗教育。由此可見,部分支教組織對于志愿者的培訓等支教前的準備并不充足,尚需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
3.缺乏合理有效的志愿者考核制度。合理有效的考核制度是維持組織健康良好運轉的保證,但目前大多數短期支教團隊都缺乏這一點。據筆者采訪得知,目前多數支教團隊的制度十分簡單,支教組織一般主要負責支教團隊人員的組織安排和被支教點的選擇,其他方面的管理大多都交給各支教點志愿者負責人來做,基本上沒有建立合理有效的考核制度。支教組織和學校社團只重視前期活動的宣傳和組織,活動結束后只是在校內報刊或學校公共場所張貼一些活動照片和報道,缺少對支教活動的實際效果評價,缺少對大學生支教的跟蹤評估,無法及時解決支教中存在的問題,也無法對大學生支教進行及時的改善和調整。由于機制的不健全,對于支教者完成工作的情況并沒有實際考核評估,也缺乏相應的激勵,使得支教者的工作沒有及時得到組織上的認可和鼓勵,影響到志愿者的工作積極性。
二、基于建立完善的人力資源管理機制的短期支教對策分析
短期支教活動中的人員安排是最為重要的一環,志愿者的質量和有效管理決定著短期支教活動的成敗。因此,建立完善的人力資源管理機制能夠為短期支教活動提供有效的保障措施,促使短期支教活動更好地開展。
1.建立有效的支教志愿者勝任素質模型。對于支教團隊來說,招募志愿者是支教活動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有了高素質的志愿者,才能保證支教活動的有序進行。勝任素質模型是指擔任某一特定的任務角色所需要具備的勝任特征的總和。研究顯示基于勝任素質的招聘能夠吸引更多具有優秀素質和能力的招聘者,使招聘過程更加有效,有助于提高組織的績效水平。首先支教組織機構選拔志愿者時要對組織發展戰略、崗位工作職責、崗位工作標準進行全面分析,確定高績效志愿者的績效標準;其次支教組織機構對高績效志愿者進行分析和比較后,以志愿者所具備的知識與技能、社會角色、自我形象、品質和動機為基礎建立初步的勝任素質模型。最后對建立的志愿者勝任素質模型進行驗證,將此模型應用到志愿者招募的過程中,以保證能夠招募到合適的人選進行支教工作。
2.建立有效的支教志愿者崗前培訓和評估機制。在短期支教活動中,高質量的崗前培訓能夠大大提高支教活動的效率和效果。在對支教者的培訓中,有以下三點必須考慮到:①志愿者心理建設。短期支教所選擇的支教點大多位于較為偏遠的山區,長期生活在都市的志愿者們對于山區的硬件設施、艱苦的生活環境必須有清晰的認識,以確定自己能否適應當地的艱苦環境,是否適合志愿者這項工作。②志愿者教學技能培訓。短期支教的志愿者們將要承擔的是“教師”這一項工作,因此支教團隊需要邀請有經驗的教師來為志愿者提供基本的教學知識的培訓,讓志愿者了解教師這項工作中需要面對的問題、與學生的溝通技巧、教學方法和技巧等等。③志愿者教學內容培訓。短期支教者能夠教授的課本知識內容是非常有限的,他們帶給被支教地學生的更多是外面世界的精彩,讓他們對未來充滿向往。因此教學過程中的言傳身教、個人習慣等都需要對志愿者加以培訓,同時還需要對志愿者培訓如何進行課堂教學設計,如何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等內容。同時,在充分做好崗前培訓之后構建有效的培訓效果評估機制也尤為重要,培訓效果評估是通過一系列的信息、資料、數據對培訓的效果進行定性和定量的評價,以提高培訓質量的過程。對支教團隊來說既可以檢查志愿者培訓效果的實際情況,又可以為支教活動把關,只有培訓考核合格的志愿者才能加入到支教活動中去,這是對被支教學校和學生負責,保證支教活動的有效性。筆者認為可以從認知、技能、態度和動機幾個層面進行評估。首先了解支教者在培訓過程中獲得了什么樣的知識技能,通過讓志愿者寫培訓心得等方式來進行考量。第二考察志愿者的技能成果,最常用的方法是進行說課。讓志愿者在備課的基礎上面對其他志愿者和組織成員,口頭表述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內容,然后由聽者評說,達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第三在培訓過程中觀察了解志愿者參加活動的動機、態度和思想狀態,以確定志愿者是否真的適合這項工作。
3.建立有效的支教志愿者考核評估制度。建立有效的支教志愿者考核評估制度,是支教組織機構和學校對志愿者評優表彰工作的基礎,既能使志愿者支教考核工作標準一致化,管理統一化;又能充分提高大學生對支教的認同感,調動他們參與積極性,有利于傳播支教精神,起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綜上所述,短期支教的組織和開展是一項復雜的工作,大學生志愿者是支教活動的主力軍,對農村貧困地區教育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雖然短期支教在實踐過程中存在著很多缺陷,特別是其人力資源管理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和規范,但是我們相信隨著各種支教活動、支援西部活動在我國的不斷發展,短期支教的人力資源管理機制建設也將不斷發展完善,為短期支教活動的發展打下良好的理論基礎,創造良好的條件。
參考文獻:
[1]張艷.高校志愿者支教活動的人力資源管理問題研究[D].長春工業大學,2011,(4).
[2]王瑞.大學生支教的問題與對策[D].中央民族大學,2009,(5).
[3]孫婧.關于建立大學生支教長效機制的思考[J].成人教育,2011,(6).
[4]樓俊君.大學生暑期支教實踐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0,(27).
[5]黃炳超.大學生志愿支教活動項目化管理的實踐與創新[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