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19 14:27:3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道路工程畢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過程管理PDCA循環本科畢業設計道路工程循環管理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437(2013)08-0051-03
一、道路工程本科階段畢業設計現狀分析
(一)畢業設計方式和內容
山東交通學院的道路工程本科畢業設計在第八學期四月底學生畢業實習后進行,一般安排9周時間完成,采用傳統的“假題真做”模式,即由指導老師給學生提供電子地形圖、路線起、終點等控制點及道路等級、交通量等資料,學生根據給定控制點和公路等級查找相對應的主要技術指標和標準,結合沿線自然條件(地形、地貌、水文及地質情況等),通過路線方案論證與比選,確定一個合理的路線方案,再根據此路線方案進行施工圖設計,最終提交設計成果。
(二)畢業設計存在的問題
1.選題陳舊、程序化,與工程實際脫節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道路工程畢業設計選題一般都是“××到××二(三)級公路施工圖設計”,從最初的手工繪圖和計算,到現在利用計算機進行繪圖和計算,題目和模式沿襲了30多年,選題過于陳舊和程序化。
選線設計時,學生片面注重設計指標是否符合規范要求,缺少路線平面、縱斷面和橫斷面的綜合設計考慮,亦沒有考慮安全、環保、經濟等技術問題。設計時只顧設計方便,不顧施工難易;只重視設計環節,忽視施工和養護環節等問題,與工程實際嚴重脫節。
2.畢業設計成果不規范,設計質量普遍不高
畢業設計成果包括計算說明部分和圖紙部分,提交的圖紙在字體大小、字體類型、線條粗細和文字排版等內容與實際要求存在較大出入,且設計結果的正確度、合理程度值得商榷,有待于進一步修正和完善。
3.畢業設計資料陳舊,缺乏系統性
有一些畢業設計資料甚至是從十幾年前沿用至今,一些數據資料是由老師臨時找了些資料補充上的,甚至有時缺少資料時就采用假設的方式進行設計,缺乏系統性,導致學生實際工作中不能很好地使用工程資料。
4.機械化設計,缺乏創新性
學生畢業設計過程中只是機械化地按照設計任務書要求去完成設計內容,至于為什么這樣做,這樣做是否合理,怎樣設計才能既符合規范要求又富有新意等問題,學生沒有認真去思考。
(三)現有研究現狀
針對上述問題,很多高校教師,紛紛提出了一些改革和管理措施。湖南工業大學劉明偉具體分析了目前成教本科畢業設計(論文)質量存在的問題和原因,并以某工科學院為案例,闡述了畢業設計論文在過程管理及監控體系的建立;山東科技大學陳廣慶分析目前畢業設計環節存在的問題,并從畢業設計有關規章制度的制訂、畢業設計的選題、畢業設計的日常組織、畢業答辯等幾個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和手段;河南科技大學高笑娟通過對河南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畢業設計進行全過程控制,使學生的設計質量普遍得到提高。說明這種方法是有效的,值得在畢業設計和課程設計中推廣應用。
分析現有研究可以發現,目前土木工程專業本科畢業設計質量下降問題,在高校普遍存在,高校教師已開始從老師、學生、設計內容和設計管理等方面進行了改革,并取得一定的成效,為提高道路專業本科畢業設計質量提供了參考。但從目前高校畢業設計現狀來看,最關鍵的是要做好設計的過程管理,從設計過程中把關,控制好學生的設計質量,避免前松后緊和依賴于設計軟件的現象,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整個畢業設計水平,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
二、PDCA過程管理原理
畢業設計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它包括畢業設計的組織管理、教師、學生資格考核、畢業設計常規過程(選題、開題、中期)考核、畢業論文撰寫和答辯檢查等環節,對畢業設計的規范化管理是提高畢業設計質量的重要措施。
PDCA 循環是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處理(Action)工作循環的簡稱。它是企業推行全面質量管理(TQC) 在方法上的重大變革。它將過去事后檢驗把關為主的質量管理轉變為預防為主和改進為主的質量管理;把過去分散管理方式轉變為系統、全面綜合治理的方法;把過去管結果轉變為管因素、管過程的科學管理方法。這個循環工作法是美國的戴明發明的, 故又稱 “戴明循環”。這4個階段的主要工作為:
第一階段為計劃(P) 階段:確定任務、目標、活動, 并作好所有需要的軟、硬件準備工作;第二階段為執行(D) 階段:按照計劃要求及制定的目標、標準、操作規程去組織實施;第三階段為檢查(C) 階段:將實際工作結果與計劃內容相對比, 通過檢查, 看是否達到預期效果,找出問題和異常情況;第四階段為處理(A) 階段:根據比較結果采取一定措施, 糾正偏差、總結經驗、改正缺點。
三、基于PDCA循環的道路工程畢業設計過程管理模式
結合道路畢業設計任務書要求和設計特點,將道路畢業設計過程分為六個部分,每部分分為PDCA四個階段,道路工程畢業設計PDCA過程管理流程見圖1。
■
圖1道路工程畢業設計PDCA過程管理
第一部分 平面設計(2周)
P1――結合設計任務書收集資料,整理相關設計標準、規范和設計參數,結合地形圖和地質資料完成路線選線等平面設計。
D1――學生按要求完成任務后提交設計文件。
C1――檢查學生提交的設計文件,查看整理設計參數的是否正確,平面設計是否滿足要求,并要求學生給老師講解選擇平面參數的理由和選線時考慮的因素。
A1――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改正,平面線形進一步優化,總結平面設計的方法和經驗。
第二部分 縱斷面和橫斷面設計(2周)
P2――結合最終確定的平面線形,繪制縱斷面地面線,選擇合理的縱斷面設計參數,在保證平、縱組合的基礎上完成縱斷面設計,結合平、縱線形和視距要求進行橫斷面設計。
D2――學生按要求完成任務后提交設計文件。
C2――檢查學生提交的設計文件,檢查縱、橫設計及平、縱、橫組合設計是否滿足要求,并要求學生講解設計過程中如何考慮平縱組合和安全、經濟等問題。
A2――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改正,縱、橫設計進一步優化,總結設計的方法和經驗。
第三部分 其他設計(2周)
P3――根據交通量數據、沿線氣候環境和道路建筑材料情況進行兩種路面結構設計,選擇一種作為推薦方案,繪制路面結構圖,完成一座小橋涵布置圖、路基綜合排水布置圖、路基防護與加固工程的立面圖和一處平面交叉平面布置圖。
D3――學生按要求完成任務后提交該部分設計文件。
C3――檢查學生提交的設計文件,檢查路面設計計算是否正確,結構型式設計是否滿足設計規范和施工要求,推薦方案是否合理。并要求學生講解設計過程中考慮的因素,有哪些因素沒有考慮到,如何進行處理。
A3――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改正,設計方案進一步優化,歸納設計步驟和設計經驗。
第四部分 撰寫設計說明書(1周)
P4―結合設計情況,對平縱橫設計、路面結構設計、路基排水設計、邊坡防護與加固設計、小橋涵型式選擇與設計、平面交叉口型式選擇與設計等過程中計算步驟和計算結果進行分析說明。
D4―學生按要求完成任務后提交設計說明書。
C4―檢查學生提交的設計說明書中每一步的計算是否正確合理,是否與設計圖一致。要求學生講解部分計算的步驟和參數選擇的方法。
A4―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改正,完善設計說明書,總結設計方法。
第五部分 設計成果整理與提交(1周)
P5―將最終的設計圖紙和設計說明書進行整理,并按畢業設計(論文)格式進行排版并裝訂。
D5―學生按要求完成任務后提交設計資料。
C5―檢查學生提交的設計資料,檢查圖紙中是否存在紕漏或錯誤,檢查設計說明書是否按規范格式進行書寫,設計說明中是否存在與圖紙和實際不符的地方。
A5―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改正,完善后再進行整理和裝訂。
第六部分 答辯和成績評定(1周)
P6――由指導老師結合學生的平時表現和提交的設計資料給出評閱意見和指導成績,由評閱老師結合學生的設計資料給出評審意見和評閱成績,通過答辯后由答辯小組根據答辯時學生的表現給定答辯成績,并做好答辯記錄。
D6――資料提交與答辯,并進行成績評定。
C6――檢查提交的設計資料是否齊全,檢查各種成績和答辯記錄是否規范合理。
A6――對設計資料和成績等進行核定,總結整屆畢業設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應注意的事項,為下一屆畢業設計制訂計劃時提供參考和借鑒。
四、結論
1.本科畢業設計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知識、分析解決理論和實際問題的能力及科學研究能力的最后一個重要實踐教學環節,是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一次綜合訓練和考核。通過畢業設計的進行,可以培養學生創新和實踐的基本素質,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嚴謹推理、用實踐來檢驗理論、全方位考慮問題等科學技術人員應有的素質,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完成課題的工作能力,培養學生從文獻、科學實驗、生產實踐和調查研究中獲取知識的能力。
2.基于過程管理PDCA基本原理及其循環思想,將道路專業本科畢業設計各部分設計內容分為四個階段進行控制,通過計劃、執行、檢查和處理四過程,從過程與整體控制畢業設計內容和質量。
3.通過分析目前道路專業本科畢業設計存在的問題和原因,以山東交通學院道路工程專業本科畢業設計為案例,借助PDCA基本思想,提出了道路路線平面設計、縱斷面和橫斷面設計、其他設計、撰寫說明書、設計成果整理與提交、答辯與成績評定六大部分設計內容PDCA基本內容和控制指標,構建了完善的道路專業本科畢業設計PDCA循環管理體系。
[參考文獻]
[1]羅玉虎,何兆益.對改進道路工程專業畢業設計的思考―以重慶交通大學為例[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科版),2011,11(3).
[2]劉明偉,張柱銀,陳聯,等. 論工科類成教本科畢業設計(論文)過程管理與監控體系的構建[J]. 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1,17(2).
[3]陳廣慶,王吉岱,楊興華. 提高工科類專業畢業設計質量的方法與探索[J]. 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6(3).
關鍵詞:土木工程材料;工程意識;工程能力;創新能力
土木工程材料課程屬于專業基礎課,一般開設在大學二年級,由于大多數學生缺乏基本的感性認識和工程實踐,對該課程與后續專業課程之間的關系不了解,更不清楚該課程對日后所從事工作的重要性和意義。西南林業大學森林工程專業分別于2012年、2013年獲批成為云南省教育廳及國家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土木工程材料”課程的教學以此為契機,及時更新教育理念,從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科技活動三個方面進行改革,積極探索培養學生工程意識及提升學生工程能力、創新能力的教學方法和模式。
一、以工程意識培養為主的理論教學手段
1.充分利用認識實習
專業認識實習是學生專業課程學習的第一課,是開啟學生專業興趣的重要教學環節。為使學生提早對專業有所認識,了解各專業課之間的聯系與作用,許多高校都設置了認識實習環節。土木工程材料作為土建類專業基礎課,應充分利用好這一環節,使學生了解土木工程材料的種類、應用及工程技術要求等。為此,課程改革小組建議合理搭配認識實習指導教師的人員組成,承擔建筑材料方面的主講教師應積極參與認識實習。在認識實習過程中:一方面,帶領學生參觀工程現場,聽取現場技術人員講解,并與學生針對工程所選品種、施工工藝等進行廣泛討論,使學生從感官上實際認識土木工程材料;另一方面,通過觀看《超級工程》《偉大工程巡禮》中關于土木工程材料講解的部分科學紀錄片,使學生能夠對工程建設的全過程以及材料如何選擇、應用有較為全面的認識。通過改革后的認識實習教學,學生對土木工程材料課程的理論學習內容更加明確。
2.合理優化教學內容
目前,土木工程材料教材為滿足“大土木”的培養目標,內容上雖具有較大的包容性,但仍未能將原有知識體系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加之學時限制,無法面面俱到,如果不能合理安排,將會導致無法有效支撐后續課程的學習。為此,按使用領域將土木工程材料分為土木工程通用材料和專用材料進行講解。其中,將石料、無機結合料(石灰、水泥)、水泥混凝土、建筑鋼材、防水材料等列為土木工程通用材料,瀝青與瀝青混合料、墻體與屋面材料、土工合成材料、建筑防火材料等列為專用材料,以滿足各專業的學習需求。對于通用材料的講解,在材料基本性質方面主要以材料自身性質與組成特點講解為主,不需要刻意結合專業特點,而在工程技術指標及工程應用方面則結合專業特點來安排教學內容。對于專用材料的講解,主要結合專業特點及后續課程的需要而選擇或增加,該部分內容主要包括:(1)建筑工程專用材料:墻體與屋面材料、建筑裝飾材料、給排水管材等;(2)道路工程專用材料:瀝青與瀝青混合料、土工合成材料等;(3)消防工程專用材料:建筑功能性材料、建筑防火材料等。此外,適時引入材料應用實例,實例最好結合授課專業,以此強化學生的工程意識,培養學生的工程素質。
3.注重作業的有效性
除了課堂教學環節外,教師還應注重布置課后作業這一教學環節。作業不但是鞏固學生課堂所學知識的重要手段,還是培養學生工程意識與創新思維的有效途徑。授課教師通過布置課外作業,建立討論、交流制度,促進創新思維和工程意識培養氛圍的形成。土木工程材料課程與其他課程,如力學、數學等課程要有所差別,作業內容不能僅僅是課后習題或整理課堂筆記,應通過大量做題來鞏固理論知識的學習。應定期要求學生查閱文獻,或進行實地調查,通過閱讀相關科技文獻,學生才能及時了解土木工程材料發展的新動態和工程中存在的問題;而實地調查又能促進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也能夠利用理論知識來解釋調查中發現的問題。最后,通過在課堂上進行交流、討論,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二、以工程能力提升為主的實踐教學手段
土木工程材料實踐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通過實驗操作和結果分析,明確土木工程材料的性質與材料組成結構之間的關系,掌握材料工程技術試驗儀器操作與指標評定方法,因此,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1.在實驗課中提升學生的工程能力
首先,合理安排實驗課程與理論課程的教學計劃,如在水泥、水泥混凝土以及建筑砂漿的理論課程完成后,集中安排一次實驗課,使實驗內容與學時得到集中,學生能夠有充足的時間準備實驗和操作儀器等。其次,在實驗課組織形式方面采取分組形式,要求學生在實驗課前提交試驗方案,其中包括實驗目的、材料與儀器、實驗步驟、數據與分析、問題與分析等,最后要列出參考規范,保證學生在實驗前對試驗全過程有基本了解,避免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出現手忙腳亂、不知所措現象。最后,在實驗過程中要求學生利用手機等形式記錄實驗過程中的各個環節,以便實驗完成后組織學生對整個實驗情況進行討論與總結。
2.借助實習基地提升學生的工程能力
通過產學合作的方式建立校外實習基地,聘請實驗檢測技術骨干人員作為企業兼職教師,指導學生依托工程項目,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提高實踐操作與結果分析能力,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理論和材料評定的基本技能。更為主要的是學生通過對某一土木工程材料的技術指標進行完整實驗檢測,可以增加對土木工程材料各技術指標的工程意義,也能加深對指標之間相互聯系的理解。在評定過程中,學生通過翻閱相關技術規范提高了土木工程材料標準化的工程意識。
三、以創新能力提升為主的科技活動組織
創新能力的提升一方面要依靠理論教學環節培養思維,通過科研實踐活動使學生在驗證并鞏固理論知識的同時,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內在創新動力,為此,課程改革小組結合土木工程材料課程的特點,進行了一系列科技活動的組織。對于有創新想法的學生,土木工程材料實驗室實行開放制度,以小組為單位填寫申請表,在指導教師的幫助下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創新性試驗;如沒有創新性想法,但又有參與創新性實驗愿望的學生,可采取助研的方式參與到指導教師的科研課題中,使創新能力得到鍛煉。教師在指導過程中發現可行性強的創新性實驗,可進行校級科技創新項目推薦,或作為畢業論文選題,通過完成科技項目或畢業論文的寫作,學生的創新思維、儀器操作、科技論文寫作等方面的能力得到較大提升。此外,通過組建科技創新團隊參加科技競賽活動,將不同年級、專業的學生融合在一起,實現了激發學生創新積極性、提高創新能力的目標。近幾年,以土木工程材料課程為依托,學生申請西南林業大學科技創新基金項目3項,其中,一項獲第八屆云南省大中專學生課外學術科技節二等獎;獲批云南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1項,國家級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1項,學生通過參與教師的科研課題,完成畢業論文7篇。
四、結束語
通過對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科技活動三個方面的改革,學生的工程意識有所增強,能夠有目的地學習,避免了以往死記硬、學而無用現象的發生。學生的工程能力與創新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就業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新勝,胡習兵,馬遠榮.土木工程材料教學體系建設探討[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6):76—78.
[2]裴銳.應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材料課程改革探索[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14,16(1):59—61.
[3]蔣慧,黃小林,王榮,等.基于“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土木工程材料課程實踐教學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4):152—154.
[4]彭艷周,劉冬梅,朱喬森,等.土木工程材料實驗的層次化教學模式[J].高等建筑教育,2013,22(6):117—121.
[5]孫家瑛.將科研活動融入土木工程材料課程教學實踐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4,11,(46):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