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4 11:29:1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道路設計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針對以往城市道路設計缺乏景觀性與人性化特征的問題,以打造宜居城市為核心目標,分別闡述以往設計模式的特點和弊端,并提出全新的設計模式,最后結合貴陽市實際情況,深入分析新模式的轉型應用,旨在為促進城市和諧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宜居城市;城市道路;設計;設計模式;轉型
前言
如今,城市道路已演變為公共交通與“小汽車”時代。由于部分城市的道路寬度不足、基礎設施落后、交通管理不深入,導致交通擁堵日益加重。對此,政府及相關部門為處理現有的交通問題,著手建設立交橋、快速路與高架橋等新設施,很好地緩解了城市交通壓力。然而,這并不符合建設宜居城市的要求,無法凸顯城市形象與特色。因此,須在建設宜居城市的大前提下,轉變城市道路設計模式,采用先進的景觀技術,營造出良好的景觀韻律感與多樣的生態效果。
1以往城市道路設計模式
以往的城市道路設計主要由設計工程師主導,這種設計模式的目的是滿足通行方面的需求,通過對合理交通組織方式的選擇來確保道路通行安全性與通行效率,借助一整套設計原則與規范,實現通行速度與安全共存的目標[1]。城市道路一般分為四個等級,即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支路與次干道。通常情況下,城市車輛的理想行車順序被假定為從停車位置出發,沿途經過支路、次干道與主干道,最后駛入城市快速路,然后再以完全相反的行車順序抵達目標地點,很多城市道路的設計工程師都采取這一原則進行設計,以此保障行車和行人安全,提高行車效率。基于這一原則,要按照規范要求的時速與流量,明確城市道路的剖面、轉彎直徑及超高處理,確保車輛可在最小視距等情況下安全行駛。此外,還按照相應規范的要求對部分標志進行處理,對于部分危險段也提出一定的設計要求。
2以往城市道路設計模式的弊端
基于城市規劃人員的配合,以往的城市道路設計變成現階段城市道路設計領域的主流,過街天橋、立交橋與高架橋等都已成為城市象征,交通設計人員可通過合理的交通組織創造出更大的城市公共景觀與空間[2]。然而,由于長時間采用一種固定的設計模式,過于注重道路的等級化與功能化設計,使得城市公共空間所具有的地域特征日漸消失,很多城市所保留的歷史空間也因道路設計而不復存在,道路空間正向交通空間演變,各類人性化因素隨著道路設建設的深入而遭到嚴重排擠,對城市環境造成影響,導致城市喪失了豐富性與多樣性。此外,還有很多城市大量建設寬廣的馬路與廣場,而未能充分考慮行人,使得城市居民并不能在寬廣的馬路與廣場上感到優雅,反而產生索然無味之感。
3全新的城市道路設計模式
正因為以往的城市道路設計模式無法創造理想的城市景觀,部分城市的規劃人員才開始采用全新的設計模式。全新的城市道路設計模式主要是將具有多功能特征的道路設計與可持續性發展的城市社區作為核心,因而也可稱之為城市主義的新型道路設計模式。這種新設計模式認為,廣場與街道均屬于基本的設計元素,人性化和高質量的城市居民步行環境的創造,借助人性化設計理念實現宜居城市目標。由于新型設計模式具有很強的優越性,所以很多國家都采用這一模式逐步開展城市復興等項目,為打造真正適宜人們居住和生活的城市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撐。
4新型城市道路設計模式的技術特點
新型城市道路設計模式主要將多樣性與城市性等作為前提,設計人員不能將道路設計認定為單一的行車道設計,而是要將其視作具有多功能特征的城市交通空間。對于城市交通空間而言,它不僅要同時容納多種多樣的交通方式,還要承擔一部分城市生活功能,如休閑娛樂、交流學習、購物等。新模式不再將行車效率作為設計原則和目標,而是以倡導步行、不同交通方式合理共存、車速限制等為設計核心。為創造更多的道路使用形式,提升城市空間活力,同時確保行人和行車安全,設計人員可采用減小轉彎直徑、增設交叉口等方式,從而達到降低車速的目的。城市道路在切實滿足各類交通需要的基礎上,還要為居民創造舒適的生活環境,充分考慮居民多樣化需求。而想要滿足這眾多要求,還需得到體系化設計模式的支持,也就是對城市道路周圍景觀、建筑、功能和形態的統籌設計,并從整體角度充分考慮公共設施,簡單來說,就是針對城市道路兩側開展景觀設計,以實現連續美學價值為目標[3]。城市交通安全理念發生轉變,交通設計人員通常以教條式設計理念開展設計工作,忽略對實踐經驗的應用,他們認識到采用全新的設計方式可能會起到相反的作用,如增加事故率等,只有繼續實行人車分離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安全。然而,從相關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基于合理化的城市道路設計后,那些具備多樣性特征的道路的安全系數并未降低。
5新設計模式的應用
為進一步完善城市的主體功能,促進城市建設及發展,創造高質量綜合環境,確保城市形象建設得以和諧發展,城市規劃人員在道路設計過程中融入了很多新元素。道路自身是不具備完整性的,主要由區域的邊緣相鄰組合而成。在進行道路設計時,只有將道路延伸至城市區域方面的概念,才能真正形成一個整體,同時,借助區域概念還可以確定不同路段之間的相互關系,從而更好地對道路結構進行組織。從完善城市主體功能、提升城市環境質量與創造城市特有景觀等方面入手,采用組織設計、規劃設計等方式,基于城市現有脈絡,創造出一個兼具布局合理、環境優美與時代氣息特點的新城市道路。以貴陽市某道路為例,在對其進行景觀設計時,根據60m紅線寬度與15m綠線寬度,在考慮安全的基礎上,在道路兩側建設新的景觀設施,如綠化、街燈和護欄等,同時為滿足生態性要求,還在寬度為12m的便道上規劃出5m左右的綠化空間[4]。通過景觀設計,該道路綠化就防塵得到有效保障,并在建筑周圍結合對綠線的有效控制,創造出更大的綠化空間,可為道路營造良好的景觀韻律感與多樣的生態效果,消除傳統城市道路設計帶來的生硬之感。城市道路設計過程中還需考慮便利性、可觀賞性與舒適性,從現有景觀出發,考慮居民審美需求,在規劃空間內形成具有觀賞性的自然景觀,并創造景觀節點。比如在貴陽市某道路改造過程中,由于立交橋的南北高差較大,使得橋身南北向無法實現對稱,與周圍建筑不協調。對此,規劃人員充分利用立交橋東部空地,預留一定綠化空間,同時在改造交叉口周邊建筑時進行合理退線,以此確保立交橋與景觀實現協調統一,并營造出一個視線通廊,可使居民深刻感受到人性化道路設計的特點。
6結束語
綜上所述,全新的城市道路設計模式通過制度創新,將道路納入到城市整體設計中進行綜合考慮,對建設和發展宜居城市有重要意義,必須得到足夠的重視。隨著城市建設人性化與信息化的不斷發展,以往的設計模式必將向這一新模式轉型,這不僅是必然趨勢,而且是對城市的發展提出了迫切要求。
作者:訾寶峰 單位:廣東中天市政工程設計有限公司貴州分公司
摘要:
從我國山區公路現狀分析入手,并提出了山區公路設計過程中的關鍵要素,概括山區公路在設計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解決方案。
關鍵詞:
山區公路;設計;公路安全;環境保護
1我國山區公路設計現存問題
1.1安全問題
安全問題,是所有交通運輸行業必須關注的首要問題,由于山路本身存在的特殊性與復雜性,所以設計人員在工作過程中必須全面考慮山區道路安全運行情況,規劃過程中要付出遠超非山區道路設計的精力與努力。比如在設計過程中,首先要想到山區公路特有的連續彎道或持續彎道等道路的行車安全,在這種道路上行駛的車輛,駕駛員中距離視線容易受到阻礙,再加上彎道路面寬度過窄,極易出現交通安全事故。
1.2環境問題
山區公路在設計過程中,關注點普遍在于行車安全上,從而忽視了山區道路施工與該地區自然環境相融合的情況,這類忽略山區本身自然環境的道路設計不僅破壞了周邊植被生態,還影響了山區公路特有的美感,更重要的一點在于可能造成資源浪費。除此之外,山區道路路線大多為曲線,因此在修建道路過程中,一定會深挖路基,高填方路堤。如此一來,山區道路沿線山體將會受到挖掘帶來的重大損害,該地區水土環境會被破壞,從而產生山體滑坡等安全隱患。
1.3經濟問題
山區公路地形普遍存在山高溝深、溝壑發育、地形復雜等特點,地形崎嶇無疑為公路建設帶來了巨大挑戰。以山西某山區公路為例,該公路最低點位于河底,最高點海拔超過1500m,在這種地形環境下,該公路設計之初,路線走廊帶內存在眾多煤炭資源。為此,相關設計人員堅持“靈活性”原則,所設置路線避免了高填深挖,盡量減少隧道數量,并通過最大坡長與最大縱坡設計,對復雜地段進行繞避。由此可知,山區公路在設計過程中面臨著經濟抉擇問題,公路路線設計越長投入也就越大,但相對而言,越長的公路設計越不容易對當地群眾利益造成侵擾,也不會對當地生態資源造成太大破壞。因此,如何尋找設計中經濟投入平衡點,是當前山區公路設計中需要研究的重要問題。
2山區公路設計中應注意問題
2.1山區公路設計安全性
貴州地形存在地貌復雜、起落較大、溝壑交錯等特點,平面所能鋪筑的寬度較窄,縱橫合作實施十分艱難,受此條件制約,山區公路安全性將受到極大影響。山區道路存在許多平曲線,這些線路主要是有緩和曲線與圓形曲線構成,所以在山區公路設計過程中,一定要反復強調以曲線作為道路策劃思維的重點內容。根據“安全、環保、舒適、美觀”等原則,在考慮施工技術與經濟合理前提下,根據實際場地對山區公路進行設計,對于急彎、陡坡等路段加強安保設施。
2.2山區公路設計中邊坡治理
對于山區公路設計來說,邊坡設計應以最穩定狀態為最高要求,不穩定的邊坡設計會嚴重阻礙山區公路的正常使用。邊坡治理效果不佳輕則會對行車順暢與行車舒適性造成影響;嚴重情況下很可能造成交通堵塞,甚至交通阻斷。山區公路邊坡常見病害包括高邊坡失穩而產生的滑塌、崩塌;高路堤由于壓實工作不到位而產生的滑移與沉陷。所以,在山區公路設計勘察工作中,路基設計在保證仔細的同時,還應做到因地制宜,以保證邊坡處于最穩定狀態為設計要求。當前而言,山區公路設計中,有關邊坡治理的方式主要包括錨索加固、抗滑樁、地梁、預應力錨索、三維植被網植草防護、SNS柔性防護系統、土工隔柵、土工模袋混凝土、夯擊式壓路機等等。這些方法均能為山區公路邊坡治理提供一定幫助,具體采取哪種方法則需要根據山區公路實際地形來決定。
2.3山區公路線性美學
和諧是一切美學的基礎,即使是公路也有美學存在。公路美學與相應景觀設計相輔相成,而且這種觀點近年來得到了相關設計人員廣泛的重視與運用,以求使山區公路在設計中體現二者和諧與統一。因此,在山區公路設計工作中,應充分運用所學專業知識,通過巧妙方式,將公路設計與景觀設計以及美學設計有機結合在一起。而在設計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平面線設計是基礎;景觀設計是關鍵;經縱斷設計是補充;綠化設計則是生態環保的具體表現。
2.4山區公路環保設計
(1)降低地質災害發生幾率
耕地資源是我國非常珍貴的稀缺資源,山區公路如果過多占用耕地資源,無疑會對我國糧食問題造成一定影響,所以山區公路在設計過程中應盡量避過耕地路段,節約土地面積。山區公路在建設過程中會對山區局部地區地貌造成損害,從而引起該地段地貌改變。結構較薄弱地區經挖掘或填筑影響,可能會產生山體滑坡或塌陷,所以山區道路在建設前應在把握周邊地貌基礎上選取最佳路線來進行設計。
(2)減少水土流失現象發生
山區公路運輸系統另一特點是路線長,路線越長,公路的修建或多或少都會對當地地貌與生態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嚴重者甚至會危害到當地生態平衡。又由于山區公路建設在地表,勢必會對沿線地表植被造成不同程度破壞,植被系統被破壞會引發新一輪的水土流失,最終陷入惡性循環之中。因此,在山區公路設計路線選擇上應盡量避免存在水土流失隱患的路段,保證土石方工程平衡;工程建設中應設計足夠的排水設施,以此來保證道路兩側排水通暢。
3結束語
山區公路設計有別于一般公路設計,由于山區地帶存在著地形起伏、復雜多變等特點,所以山區公路在設計過程中應充分考慮自然因素與環境因素,順應自然環境規律進行山區公路設計。在此基礎上,通過現代科技方法,規劃路線、加固邊坡,力求解決山區公路普遍存在的安全性、環保性等問題,確保公路設計與自然環境之間和諧共處。
作者:楊江華 單位:黔東南州交通勘察設計院
【摘要】
在道路設計中踐行無障礙設計理念,重在體現社會對于殘障人士等弱勢群體出行方便等情況的關注,同時也是人文關懷在城市公共空間設計中的表現。本文重點探討了道路設計中,無障礙設計理念的內涵,以及實際應用中需要重視的設計環節,從而為相關設計人員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
無障礙設計;道路設計;殘障
1引言
無障礙設計不僅是市政道路設計的重要環節,更是未來道路設計的發展趨勢,旨在發揚人文關懷,確保殘疾人、老年人、兒童、孕婦的社會弱勢群體,能夠平等參與到公共生活之中,維護自己的出行安全與方便。我國相關部門已經就城市道路的無障礙設計制定了相關的規范與標準,以作為確保設計合理性的重要依據,以提升我國的道路無障礙設計水平。
2殘障人士基本需求和現有無障礙設計概述
市政道路無障礙設計的初期,考慮到殘疾人的特殊性,研究從其心理及生理需求出發,在使用功能、設計尺度、使用方式等方面,都需要進行深入的研究。面對殘疾人的無障礙需求,針對現有的無障礙設計,主要面臨的三個問題如下:①由于道路設計中無障礙設計仍然缺乏必要的技術水平,并且常常存在運用不當等問題,影響了無障礙設計的實用性;②現有的市政道路無障礙設計中,更多的是局限于殘障坡道設計與施工,而對于指示系統、整體規劃等方面,缺乏環境特性的設計實踐作為基礎;③在障礙設計中,沒有關注環境要素可能造成的能耗問題,影響道路后期使用的可持續性。
3無障礙設計的原則與要點
殘障人士存在出行障礙的方面往往是不同的,因此會對出行存在各種不同的要求,為了適應各種傷殘功能,需要結合聯合國亞太經社委員會《建立殘疾人無障礙物質環境導則及事例》的基本指導原則,具體歸納包括以下幾點:
(1)安全性,障礙人群能夠安全使用無障礙設施,從而安全到達目的地。確保障礙人群在使用所提供的無障礙設施設備時,能夠心里放心踏實,不存在任何心里壓力,從而更好地保障障礙人群的心理安全與身體安全;
(2)保障障礙人群的出行方便,重在要求確保障礙人群能夠自主地達到他們要想去的地方,而為了確保他們能夠自主實現目的性,就需要道路無障礙設計以及必要的無障礙設備的幫助,從而達到可達性,即障礙人群能夠借助無障礙設施,達到目的地;
(3)無障礙設計還需要具備一定的人性化,可以在無障礙設計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不能將正常人的出行習慣或思想強加給障礙人士,而應當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根據他們的實際需求,給予相應的幫助,從而確保其正常出行。人性化,即指所有障礙設施能夠充分考慮到存在不同障礙人群的使用,并盡可能給其他人群提供便利。根據當前無障礙設計存在的問題,以及障礙人群的不同需求,應該重視對于盲道、坡道、信號系統、交通標志、梯道、臺階、公交系統等的優化,注意各種設施、節點的處理,都能夠兼顧其他的人群,從而在方便障礙人群的同時,也能夠給其他人群帶來便利,從而達到無障礙的目的。
4市政道路的無障礙設計措施
(1)視力障礙人群慢盲道設計①感知盲道所謂感知盲道,主要是利用現有盲道路磚表面上的條形、圓點形等形式,來區別并反映不同的信息,所使用的是具備提供信息功能的專用盲道磚塊。在這些磚塊的表面,通常有指北特征標記的盲道北向磚;或者在表面有能夠表示醫院、廁所、商場等方位特征標記的方位定位磚;以及表面上有用于指向“盲文交通導盲路牌”特征標記的導盲路牌和指示磚。這種磚塊的使用,能夠有效改善現有的導盲技術水平,為盲人導盲并順利抵達目的地,提供容易普及、使用簡單方便的新盲道指示方式。②導盲路牌導盲路牌應當選擇位于盲道兩側,較為合適的位置,或者道路的交叉口處等,使用漢字與盲文在路牌上寫上相關指示信息。導盲路牌的設置高度,一般以距地面1.3m左右為宜,而導盲路牌應當距離盲道的邊緣線約0.6~1.0m,從而避免干擾盲人行走,同時為盲人獲取信息提供方便。盲文信息的編寫,則應當清晰、簡潔,有較強的凹凸感,從而便于盲人準確獲取信息。③盲道磚的組合在鋪設盲道時,所使用的盲道北向磚、方位定位磚、導盲路牌以及指示磚等,通常只能指示某種特殊環境,主要是通過彼此之間的合理組合方式,告知盲人全面的環境信息。在進行組合時,由于感知盲道磚的設置數量有限,如果設置太多,反而可能造成信息混亂等問題,因此,在設置組合盲道磚時,應當以能夠清晰提示方位和主要建筑物為首要原則。
(2)慢行交通系統設計慢行交通系統的設計,是實現道路無障礙設計人性化的重大理念。在現代城市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同時,生活壓力也隨之增大,運用慢行交通系統,能夠有效改善出行的質量,從而提升生活品質。而慢行交通系統的建設則主要以“以人為本、空間和諧”作為核心理念,將人性化當做標尺,對整個道路的交通空間進行設計,進而通過提倡人力、步行等方式,改善機動車、非機動車的實際交通運行環境,降低不必要的私家車出行,將公共交通出行提倡為主流方式,從而減緩生活的節奏,使人們緊繃的神經能夠舒緩并愉悅起來。在交通設計中運用慢行交通系統,還能夠降低交通環境中的噪音問題,從而構造安靜文明的生活環境。政府應當注意加大慢行交通系統的設計規劃與相關資金、人員方面的投入力度,從而逐步改進城市中對于慢行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同時制定一系列相關法律法規與管理政策,用于引導慢行交通系統的有序發展。
(3)語言障礙道路設計在無障礙道路設計中,設計標線、標示牌等重要的交通標志時,應當盡可能使用具有較強對比度的顏色,例如紅、黃、藍等。標志牌應當設立在顯著的位置,并采用簡明扼要的方式設計標識牌上的示意圖,讓大多數人能夠盡快識別相關信息(見圖1),文字則應當凹凸且大、高度合適,從而便于存在視覺障礙的人士可以通過觸摸的方式掌握相關信息。因為市政道路中,人群視力、記憶力以及反應等各方面都存在差異,許多小孩、老年人難以及時了解并領會較為復雜的出行信息,因此,信息提供應當采用更家具有針對性的設計與設置。為此,需要重新調整并創新車技相關符號標志,使用簡單明了、形象化的 符號從而滿足小孩、老年人的認知能力特點。符號從而滿足小孩、老年人的認知能力特點。
(4)基于肢體障礙人群的道路設計改進思路①臺階的優化在道路的人行天橋、地下通道、高程突變處等,都應當適當設置梯道或臺階,并在梯道的兩側設置扶手,在上口、下口與橋下的防護區,設置提示盲道(見圖2)。需要注意臺階的高度、寬度設置適中,一般應當采用最符合人體行動的尺寸,即15cm×30cm。另外,人行道的路面往往會出現高程突變的情況,有些可以設置成坡道,而更多的則為了保持路面的平整,選擇設置1~3個臺階的方式。②二次過街二次過街的安全島設置,不同于常規直通的人行橫道,需要全面考慮視距、車流、位置、過街形式等多種因素。道路行人過街安全島的合理非對稱性設計,有利于行人的安全,設置的方式使安全島能夠與錯位式的人行橫道實現銜接,從而便于設置作用于二次行人過街的信號燈,同時能夠避免行人在過街時,造成信號誤解問題,因為每對信號燈都具有專門性,是為不同段人行橫道專門設置,因此含義簡單明了,并且容易和上下游路口實現信號綠波協調。③坡道的優化市政道路的無障礙設計中,坡道的設置至關重要,設計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輪椅使用者、殘疾人實際狀況,從而便于輪椅使用者通行。對于坡道的坡度,則要求盡可能小;設計緣石坡道時,為保障殘疾人出行安全,需要注意保持緣石破坡面的平整度。在人行道各個出入口,凡是被立緣石斷開處,都需要設置緣石坡道,該坡道通常有兩種形式,即單面坡與三面坡。單面緣石坡道應當和人行道寬度彼此對應,控制在1.5m以上,坡度則不能大于1:30。三面緣石坡道正面的坡道寬度,應當控制在1.2m以上;正面與側面的坡度則應當低于1:12。緣石坡道平坡段的寬度與人行橫道的寬度應當保持一致。
5結語
市政道路的無障礙設計應當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理念,充分了解特殊人群實際需求。在市政道路設計中,應從障礙群體的出行特點出發,進行合理設計,通過推行市政道路無障礙設計,確保障礙群體參與公共生活的權力,對于構建和諧社會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作者:郭志峰 單位:益陽市城市規劃設計院
摘要:
隨著我國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有效的改善了人類的生活質量,從而推動了我國城市化建設的發展,而城市道路是城市建設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會。但是城市道路建設需要面對較大的交通壓力,為了更好的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質量,我們將人性化的設計引入到城市道路設計之中,這樣一來不僅可以確保城市道路建設的整體質量,而且還能更好的推動我國城市道路建設發展。
關鍵詞:
城市道路設計;人性化設計;研究
隨著我國城市經濟的不斷發展,在提高人類生活水平的同時也給城市交通帶來了較大的壓力,目前如何緩解城市道路交通壓力已經成為城市道路設計人員亟待解決的主要問題。而將人性化設計理念引入到城市道路設計之中,可以更好的與人類日常生活結合在一起,并對城市的發展水平和文明建設程度進行有效的改善。
1城市道路人性化設計的定義
一般來說,城市道路中的人性化設計一般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各個環節的設計均將人的因素放在首位,而最終目的就是為人類的生活和出行提供便利。與城市道路的傳統設計理念相比,人性化道路設計不單單注重道路的實用性,而且對人性的關懷給予了更多的關注,充分考慮了人的因素,從而在道路各個環節的設計中為人類提供了貼心的幫助和引導。總之,人性化設計理念是堅持以人為核心的,所以在進行城市道路設計過程中,最好以實現人類精神和物質需求為標準,盡最大努力滿足人類的需求和目標。與此同時,城市道路設計過程中,要求設計人員堅持人性化設計,能夠根據人類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對設計方案給予適當的修改,從而確保道路建設被更好的利用[1]。2人性化設計對城市道路建設的重要性隨著城市功能的不斷強化,規模的不斷擴張,給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出行帶來了更好的便利、自由和靈活,但與此同時也帶來了大氣污染、交通擁擠、交通事故和噪聲等問題。因此,在進行城市道路設計過程中,最好將行人、自行車、機動車及周圍的環境更好的銜接在一起,盡最大可能滿足周圍居民的出行需求,以確保城市道路設計不僅可以為人類提供更加便利、舒適的氛圍,而且還能為人們創造人性化的空間。
3人性化設計在城市道路設計中的基本原則
在進行城市道路設計過程中,引入人性化設計可以更好的提高人類生活質量。但是在設計過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則:(1)整體協調性原則。城市道路設計一般包括以下兩大內容,即城市主干道和居住區道路,在人性化設計時,最好將二者之間的關系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對人行道和車行道路間的比例進行合理搭配,保證他們之間的協調性。(2)以人為本的原則。在進行人性化道路設計時,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盡可能為人們提供一個宜居、舒適的交通環境,此外還要考慮到殘疾人、兒童或者老人等的需求。(3)可持續發展原則。在城市道路設計時還要滿足機動化發展需求,通過科學、靈活、合理的可持續發展來保證城市道路設計的完整性。
4城市道路人性化設計研究
4.1道路橫斷面設計1)人行道設計。首先要確保人行道的平整度,因為其會對行人的出行產生影響。這就要求城市道路設計人員將人行道鋪裝圖案設計合理一些,最好保證人行道的密實度和平整度,多鋪設一些防滑磚鋪砌。其次,處理好人行道與單位門口的關系。傳統道路設計中,一般是兩側人行道比上車坡道高出15-18cm,這樣可以保證車輛在下,行人在上,相對比較安全。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點,因為單位車輛一般較少,導致使用效率低下,這樣一來老弱病殘行走不方便。最后是道路的高差問題,最好將人行道與車行道的高差控制在0.8-1.5m之間。這樣不僅可以保證車輛的順利進出,而且還不會對人的出行造成影響[2]。人性化設計中可以將人行道和車行道設計為兩個縱坡,同樣保持相同的高差,并在人行道與車行道之間設置擋墻分隔,并對擋墻外側進行適當的裝飾,這樣一來不僅可以節省土方量,而且還能保證行人與車輛的順利出行。(2)非機動車道設計。我國大部分道路系統存在功能劃分不明確的現象,經常是生活性和交通性道路功能合一,而且將動力性能不同的車輛混行,尤其是非機動車出行經常會受到機動車和行人的干擾,這樣會對出行的速度和安全造成較大的影響。《城市道路交通規劃設計規范》中提出的規定:在進行城市道路設計時非機動車道的寬度需要根據車道數的倍數進行設計。(3)機動車道設計。在進行城市道路設計時,機動車道寬度一般包括了橫向安全距離與車身寬度兩大部分,橫向安全距離一般由車輛的行車速度決定。此外,車輛駕駛方向盤所出現的擺動誤差也會在車輛行駛線和車道線之間產生一定角度的偏移誤差,這些在城市道路人性化設計過程中均要給予考慮。
4.2道路設施設計(1)臨時停車場的設計。如今大部分臨時停車場存在機動車混亂停放的現象,并且城市用地與實際需求存在較大的矛盾。因此,對于寬度比較大的人行道一般可以當作臨時停車場以供機動車臨時停車使用,同時還要與道路的特點結合在一起,分時段、分路段進行劃分,并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出合理的收費標準,以確保人行道資源得到科學、合理的利用,有效的緩解了停車混亂的現象。(2)道路與休閑廣場一體化設計。如今的城市用地非常緊張,從而導致城市居民的生活空間變得越來越擁擠,城市的景觀、綠地面積逐漸被縮小,使人類的生活變得非常壓抑。因此,在進行城市道路設計時,可以在一些靠近市民生活區或非人群聚散地區的人行道上,設計一些小型或微型的休閑廣場[3]。(3)道路綠化的設計。如今的道路綠化已經成為城市道路設計的核心組成部分,隨著我國城市機動車輛的日益增加,導致交通污染變得越來越嚴重,此時就需要借助道路綠化來對城市道路的生態環境進行有效的改善,從而保持人類與生態環境的平衡。
4.3城市道路交通工程的設計1)交通性的道路。該道路一般服務于車行交通,因此需要在人行天橋、護欄或者路燈等設施上給予人性化設計。同時在標志選位以及交通標線上設計相應的提前量,以保證駕駛人員在駕駛的過程中能夠對前方的狀況有個提前的了解。2)生活性街道。由于該道路涉及到的交通狀況比較復雜,所以在對其進行設計時,最好按照以下標準進行:首先,將道路平面線形設計成蛇形或鋸齒形,以便進入城市街道的車輛按照要求適當的降低行車速度。在生活性街道上種植相應的樹木,這樣不僅可以避免車輛的駛入,而且還能有效的改善街道的景觀,美化居住區環境。其次,在街道交叉口的位置,可以設置斜路障,便于車輛順利拐彎。在街道上還要鋪設不同顏色或材質的材料,以便使城市道路更加的人性化。除此之外,在居住區的入口處或道路交叉位置還應該設置相應的禁轉或限速等標志。
5結語
隨著我國城市化建設的不斷發展,城市居民對道路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城市道路具備一定的使用功能,而且還對道路的舒適功能、觀賞功能、便捷功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進行城市道路設計過程中,不僅要對道路的安全、實用進行考慮,還要求對道路的美觀、舒適、便捷等進行考慮,更多的注重人性化設計,將道路與周圍環境協調在一起,盡可能的為市民提供人性化的出行環境,為我國城市化建設奠定良好的基礎。
作者:焦華麗 趙黎明 單位:林同棪國際工程咨詢(中國)有限公司 重慶能源職業學院
【摘要】
針對城市道路設計,從其設計特點與思路入手,深入分析城市道路設計的技術要點,提出相應的設計方法,為有效提升城市道路設計水平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
城市道路;道路設計;設計思路;設計技術
城市道路是城市的基礎設施之一,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在過去的道路設計中,設計者只關注道路的暢通與安全。隨著城市化建設的持續深入,傳統的城市道路設計理念顯然已經無法滿足設計實際需求,在基本的安全與暢通基礎上,還需具有一定美觀性、便捷性、規范性與防震防洪等功能特性。在日益改變的道路建設需求條件下,道路設計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問題被進一步的放大,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設計思路的不明確以及技術措施的不完善,因此,圍繞城市道路設計,分析其設計思路與技術要點,進而找到提高設計水平的有效措施是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作用的。
1城市道路設計特點
(1)復雜性城市道路設計過程中會涉及許多方面的專業知識,而且各個專業之間在保持相對獨立的基礎上還具有一定關聯性,這大大增加了設計工作的難度,也體現了其所具有的復雜性。(2)系統性系統性主要是就道路規劃及實施而言的,在實際情況中此特點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分別為前期規劃與后期建設。其中,前期規劃工作應由規劃管理部門、建設管理部門以及規劃設計單位一同負責,對項目規劃的可行性與科學性進行分析。后期建設主要是指項目招投標至最終驗收,需要工程業主、設計單位、監理單位、質量檢查部門及施工主體等的共同參與。(3)主觀性在工程建設各階段當中,設計基本上都是首要的環節,后續基本所有工作都要將設計方案作為核心和依據。在這種條件下,城市道路設計者的主觀因素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和影響,所以設計者在項目實施中肩負著重大的職責與義務。
2城市道路設計思路
2.1概念設計在以往進行的城市道路設計過程中,完成一項道路建設大部分的重點都放在了土木工程相關設計中,并沒有注重城市中存在的各種交通系統。重點問題并沒有得到及時合理的解決,這就會直接導致在整個道路規劃設計中,完成相應的設計方案卻不能有效的進行量化分析,最終忽視了進行城市道路建設會關聯的一些交通系統等相關問題,導致整個工程的施工方案無法順利的實施,缺乏指導性作用。如果設計的方案不能合理執行,無法進行系統深入的研究,這樣不僅會對整個工程建設造成一定影響,還會間接浪費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
2.2交通設計進行城市交通的合理設計,這一問題實質上屬于概念設計范疇,并且對整個道路系統的設計方案具有重要的意義。在進行城市道路合理的規劃過程中,確定好每一條道路紅線,能夠有效的保證所有城市道路空間最終得到科學合理的分配。進行相應的交通設計需要從具體的交通功能開始研究,并且分析整個城市交通以及系統中重要的組成要素,明確主要功能以及相互之間的銜接,充分體現城市交通在具體的功能設計中發展的變化。有效實施科學的系統方案,成為了交通設計進行合理分配資源的重要成果,而且證明了貫徹落實相關文件的重要性。因此,在進行交通設計合理指導道路系統的整個過程中,需要充分結合實際情況,并及時提出設計需要掌握的重點以及相關的具體要求,這對于城市交通規劃設計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3道路系統城市道路系統構建屬于概念設計中非常重要的表現形式,在整個道路系統中,主要包含了道路設計的相關內容。完成對道路系統的構建工作能夠對整個城市空間進行合理的布局,并有效的實施道路建設。完成合理的交通設計是進行道路空間布局的重要基礎內容,有效的保證了城市道路最終實現主體功能,并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保證了城市道路系統中使用的設計實施方案具有較強的科學性以及實效性。
3城市道路設計技術要點
3.1道路設計理念國內的很多城市道路都普遍存在交通擁堵的情況,交通事故時有發生,對人們的出行、運輸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和威脅。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除日益增長的車流量外,就是未能對路網進行合理規劃,設計中過于注重道路的實際寬度,沒有結合具體的道路等級對其進行充分的考慮。這種傳統意義上的道路設計理念與實際情況出現了很大的矛盾,有很多現行的城市道路雖然沒有在日常的運行過程中出現問題,行人、車輛互不影響,在表面上是協調合理的,但其安全性卻十分低下,隨時都有引發交通事故的可能,而且對重點交叉路口的運輸與通行質量也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在道路設計過程中,需要對基本的理念進行全面的改善,根據我國國情與道路交通安全規定,選取最佳的設計理念,并積極使用當前較為先進的設計軟件,如城市道路協同設計軟件,如圖1所示,進而設計出集安全、合理、快捷為一身的城市道路。
3.2交通分析問題在設計工作中系統分析交通是尤為關鍵的環節,它可以準確反映當前道路中存在的現實問題,為后續設計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論依據。在前期設計過程中,需預先開展交通分析,掌握具體分析所獲得的成果,為實現設計目標提供重要的基礎保障。因此,設計方應對交通分析給予足夠的重視,并且道路主管部門還要予以多方面的支持,為最終設計方案的提出提供準確、到位的分析結論,從而使城市道路設計按照交通分析的具體成果有序進行,提高設計質量。
3.3道路平面設計平面設計作為城市道路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際情況中經常被設計者忽略,這也是造成道路設計不合理的根源問題之一。比如,在對非直線道路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在設計計算其轉彎半徑時,一般會根據道路周圍現存建筑(構造物)紅線限制或者是原有線形特點而確定,這種通過計算得出的半徑在設計中會面臨許多實際問題。因此,平面設計必須嚴格按照相關的規劃和標準規范,還要在此基礎上充分考慮道路現實狀況與周圍現存建筑(構造物)的具體要求。只有這樣才能在不影響其他設施正常運行的前提下確保城市道路發揮最佳效果。
3.4道路綠化設計如今,城市化發展迅速,城市居民生活質量提高的同時對于基本的生活環境也提出了十分嚴格的要求。基于此,城市道路設計中的綠化設計變得尤為重要,這不僅是道路設計的重點內容之一,還是創建生態化城市的必然要求。在城市道路的使用階段,要充分結合其功能和美觀特性,還需站在觀賞者的角度進行研究,以選取出最佳的綠化設計方法。道路綠化設計是保證城市生態景觀的有效舉措,除了主要的綠化與美觀功能外,還具有良好的降噪、裝飾以及防塵等功能,也有利于駕駛者的視覺誘導。因此,在對城市道路實施綠化設計時,需根據城市所具有的環境特點與基本功能,對道路進行合理的規劃與設計,從而保證道路與周邊的景觀協調統一。
3.5交叉口設計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的關鍵位置,不僅是道路交通的匯集點、轉換點,也是交通管理和組織的主要控制點。與常規路段相比,交叉口上的車輛由于行駛方向不同,會引起不同程度的沖突,所以這也是交通意外的高發路段。統計表明,交叉口段發生的交通意外約占總交通事故量的45%,局部地區這一數量將更高。因此,城市道路設計者必須對交叉口設計給予高度的重視,根據交叉口的實際情況與交通量,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進行合理的組織和設計,以此保證所有車輛均可以安全、有序的通過,充分發揮交叉口所具有的調節能力,提升道路整體的通行能力。
3.6交叉口組織設計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組織設計方法主要分為四種形式,分別為:(1)無交通管制:在交通量相對較小的低等級道路交叉口中適用。(2)渠化交通:在交通量相對較大的高等級道路交叉口中適用,通常會與信號燈配合使用,可改善交叉通秩序,大幅提高其通行能力。(3)交通指揮:包括信號燈與現場交警指揮,在高峰期交通擁堵較為嚴重的情況中較為常見。(4)立體式交叉:通常設置在快速、存在連續交通需求的道路交叉口中。
4結束語
總而言之,為緩解日益增長的道路交通壓力,提高交通通行質量,適應經濟與社會的發展需求,需要對城市道路設計思想進行完善和創新,并結合道路現狀,從道路設計理念、交通分析問題、道路平面設計、道路綠化設計、交叉口設計以及交叉口組織設計等技術層面優化設計工作。作為城市道路設計者,應積極掌握、學習先進技術和理念,提升自身知識水平,結合實踐經驗,為人們創造出優質的設計作品。
作者:劉明剛 單位:廣東中天市政工程設計有限公司貴州分公司
【摘要】
近些年來我國城市化發展進程不斷加快,市政道路建設成為重要問題,道路設計在城市道路建設中占據重要的地位,因此必須對其進行優化設計,使其適應城市建設標準的整體性要求。在本文中將以城市道路設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基準,結合實際情況,探究切實有效的設計形式。
【關鍵詞】
城市道路;設計難點;控制措施
市政道路設計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在具體布局過程中要求工作人員及時對其進行分析。在城市化布局設計過程中分為主干道、次干道等支路體系,不同類別的道路設計其功能存在一定的差異性,為了滿足城市布局形式的整體性的要求,要從已有布局現狀入手,對道路設計系統進行有效的分析,發現道路設計中存在的問題,進而將道路功能發揮到最大值。工作人員要對其引起重視,對布局形式進行有效的分析,避免出現設計不當的情況。
1市政道路設計要點分析
基于城市道路設計的特殊性,在整個布局過程中,要求工作人員從實際布局現狀入手,根據設計難點和控制重點的發展趨勢,掌握設計要點。以下將對市政道路設計要點進行分析。
1.1彰顯城市特色在城市道路設計過程中,其設計要點要適應區域性發展形勢。隨著人們對文化生活質量要求的不斷提升,在實際發展過程中必須以多元化布局形式為基礎,及時對城市布局形態進行分析,考慮到城市化發展因素的影響,在城市道路布局中體現出城市的布局特點,融入城市化發展氛圍[1]。
1.2彰顯功能特點道路設計對城市經濟發展有重要的作用,在布局控制階段,必須體現出城市的個性和特色,從基礎性布局現狀入手,適應道路設計需求。隨著交通設計形式和瀏覽布局的不斷調整,在具體化設計過程中必須使得城市道路設計體現出其功能特點,避免出現設計失誤的情況。
2市政道路設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根據已有設計形式和布局控制形態的要求,在后續設計階段需要考慮到控制形式及設計格局的要求,對其進行合理設計。但是由于涉及到的影響因素比較多,在設計過程中會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以下將對市政道路設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
2.1路網銜接不當道路設計要考慮到長遠經濟效益,明確現有設計形式和控制形態,突出設計重點,適應布局體系的整體性要求。但是在整體布局過程中會存在路網銜接不當的情況,嚴重影響城市道路交通的功能。由于城市道路設計多是位于主干道上,忽視了支路設計和規劃,尤其是在貫通性布局階段,主干道的整體承受壓力比較大,對道路后續布局會有嚴重的影響。
2.2網絡節點不通暢對于當前交通布局形式而言,道路設計必須考慮到交通流量、周圍路網及車速等因素,在第一時間對其進行合理的布局。但是在實際設計階段存在網絡節點不通暢的情況,設計人員對實際交通布局形式缺乏一定的了解,在路段和交叉路口設計過程中會存在網絡節點不通暢的情況,、路段和交叉口紅線相同,路網節點的交通流相互等待或避讓降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也造成了道路網絡資源的浪費[2]。
2.3橫斷面設計不合理橫斷面的設計和交通流量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在道路設計和規劃過程中,會存在橫斷面布局不合理的情況,增加了道路設計的難點。另外在道路整體布局過程中,對交通組織、路段和節點缺乏有效的定性分析,導致行車速度無法在短時間內得到有效的控制,增加管理難度。還有道路功能布局對城市化建設有重要的作用,在管線布局和設計過程中如果忽視了車道數和道路功能的關系分析,必然會增加景觀設計難點。
2.4特殊路段設計不當城市道路特殊路段的設計主要是以盲道設計為主,特殊人群是現代城市結構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盲人對道路設計有不同的需求,但是當前在城市化道路設計過程中,對盲道設計的重視度比較低,進而會存在設計不當的情況。盲道的設計需要考慮到盲人的實際需求,在現有布局過程中,盲道的設計主要分為行進盲道和提示盲道兩種,對于不同盲道布局形式的要求,如果無法及時明確方向,則必然會導致盲人走錯路。
3城市道路設計的改進措施分析
基于城市發展形勢的特殊性,在整體布局過程中需要明確其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對道路設計現狀進行分析,在已有布局控制基礎上,探究切實可行的改進措施。工作人員必須對其引起重視,根據已有控制形式的要求,做好整體布控工作。以下將對城市道路設計的改進措施進行分析:
3.1優化節點形式道路的節點設計對功能分區的布局有重要的影響,要根據不同路段的設計形式,了解集散節點和路徑轉換節點之間的關系,從當前設計現狀入手,考慮到現有布局形式的變化結構,優化措施如下:(1)針對性路口設計對保證交通安全性有重要的影響,在路口整體設計過程中,需要及時對現有的交通政策和控制格局進行分析,充分利用城市布局和交通規劃形式的要求,充分利用道路設計形式,保證設計方案符合城市整體發展需求[3]。(2)協調性根據城市道路設計形式的整體性要求,整個布控形式需要考慮到協調統一的設計原則,在交叉布控設計過程匯總,可適當增加車道數,擴大路口的空間資源,保證路口的通行能力。同時路口也是頻發交通事故的地段,具備協調性設計形式,能保證路口和其他路段一樣的通行能力。(3)綜合性根據道路設計類別和已有布控形式的要求,在后續設計階段,要兼顧到整體布控形勢,對管線和公交站點進行優化選擇。用地范圍的衡量對城市道路設計有重要的影響,在后續布局階段,設計必須以人為本,行人過街設施的設置,應當根據紅線寬度來設置,綠化交通島也可以成為城市的一道風景線[4]。(4)應用性對于已有布控形式的特殊性,在保留現有設計形式的前提下,要充分利用相關影響因素,對其作出有效的評估,適應城市道路發展形勢的要求。此外城市道路的后續設計要適應現有控制形式的發展趨勢,靈活運用當地地形,節約用地和資金,做出既簡潔又美觀的設計。
3.2橫斷面的合理設計城市道路橫斷面的設計對城市道路交通功能有一定的影響,近些年來隨著城市布局形式的不斷變化,在后續設計階段為了滿足城市發展和已有控制形式的要求,需要工作人員對道路設計形式引起重視。在主干道上要合理設計天橋和地下通道,緩解路面行人流量。此外為了改善當前道路的通行能力,可以適當增加路面寬度,根據車輛的流量,適當增加車道數。在整體布局過程中,可以適當發揮交通調節能力,及時對現有的布局形式進行調整,充分利用當前地形的優勢,節省資金投入,保證設計的美觀性和簡潔性。
3.3人性化設計近些年來隨著交通事故數量的不斷增加,在道路布局過程中需要做好人性化布控形式,在已有設計基礎上,完善布控形式,使其適應城市發展趨勢。當前在道路具體設計過程中會忽視人性化布控形式,增加交通管理難度。因此在實踐過程中要遵循人性化設計理念,設立有效的布控形式,實現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具體設計流程如圖1。在后續布局設計過程中,可以廣泛收集人民群眾的意見,了解受眾的實際需求,對其進行有效的規劃和布控。使其適應城市設計形式的整體要求。機動車的設計和自行車設計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在具體布局過程中可以通過邊石高度對其進行隔離,且自行車道同人行道都留有足夠的通行寬度,真正實現以人為本的人性化設計。
3.4安全性設計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城市道路設計有一定的要求,在后續布局過程中必須做好安全布局形式。例如為了防止機動車撞入,要設置有效的圓柱墩,很多城市采用的圓球設計形式,將花崗巖磨光,按照固定的距離進行排列,給人們柔和的感覺。此外是排水設計,在雨季,為了避免出現嚴重的積水情況,要做好排水布局形式,在設計階段需要及時確定交叉路口的布控行駛,根據施工精度的要求,對實際距離進行測定,交叉口內的各處坡度應基本勻稱,并保證排水要求。
4結束語
城市道路設計對經濟發展有重要的影響,其本身具有復雜性和特殊性的特點,在整體布局和設計過程中,要求設計師對布局形式引起重視,當前結構設計現狀入手,考慮到區域性發展形勢的要求,選擇最優設計方式。此外道路設計本身存在很多問題,工作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工作經驗,提升自身專業素養和專業技能,達到理想的設計布局效果,進而適應城市化整體建設的要求,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王艷彩 單位:廣東中天市政工程設計有限公司貴州分公司
【摘要】
城市道路是城市發展命脈,其道路的設計與建設不僅要滿足機動車量的需求,還必須充分關注交通主體,也就是“人”。要從充分考慮細致化與人性化的要求、交通設計、路權分配、道路空間以及城市用地等等方面為切入點進行設計,這樣才有利于城市可持續發展實現。
【關鍵詞】
城市;道路設計;要點
1前言
城市道路的設計是一個系統、復雜的工程項目,其包含多方面的專業知識,如城市設計、景觀綠化設計、市政工程、道路工程等等,絕不是簡單幾何問題。在我國的傳統道路設計中,沒有充分的將“人”這一交通主體考慮進來,而是把重點放在滿足機動車行駛方面。以此種方式設計公路具有一定的弊端和局限性,公共空間和人之間的路權分配考慮不夠周到,因此致使整個交通運行效率偏低,容易出現交通堵塞等現象,并且交通安全的不到保障。由此可以看出,我國城市道路交通設計存在著很多問題,我們要從我國城市基本特點依據,對城市道路設計要點進行分析研究。
2城市道路設計要點
從本質上分析,道路是為了滿足人或者物移動的需求,其中載體就是道路,工具就是機動車輛,這一切都是以人為中心,為人所服務。因此,對于城市道路設計,必須以人做為最根本的出發點,同時必須要有安全保障,設計出通暢、安全的交通環境,從而實現城市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然而,要想滿足上述條件,必須抓住城市道路設計要點,下面對其進行詳細總結:
2.1緊密結合城市用地道路的設計必然離不開城市的用地。用地是道路設計與建設的基礎與前提。要想保障城市道路的可實用性,在設計中緊密結合城市功能區和用地。以功能區、用地性質作為設計依據,不同的功能區和不同的用地性質,其設計思路也是不同,從而實現不同的服務模式。
2.2充分利用城市空間城市空間是一個立體,不僅包括地面,而且還包括高架、地下等空間。其設計的出發點、立足點都要以為人、車提供服務為主。不僅要滿足最基本的交通功能,要必須要用相應的景觀功能、管線載體功能、生活功能等等,對整個可利用的空間實施統籌性考慮,將空間中設計出不同的功能,在道路空間上可劃分為,公共設施、自行車、步行空間。道路空間,機動車空間,公共交通空間,實現系統功能與空間劃分的緊密結合。
2.3路權分配傳統的城市道路設計,在路權分配上是不合理的,不能僅考慮滿足機動車行駛,要將機動車、自行車、公共交通以及行人等等充分考慮進來,要以服務對象和道路等級為依據,對各種交通設施的路權資源進行合理分配,以合理、公平、公正為原則,同時必須好要保障其安全性。具體情路如下圖所示:不同城市道路等級的路權分配示意圖
2.4交通設計要點我們要將交通設計與交通工程設計區分開來,交通設計要將交通功能充分體現出來。城市道路的最基本功能就是交通功能,所在整體設計過程中要予以充分的重視。傳統的交通設計,只注重單個功能設計的設計,這樣整個交通系統缺少一種量化分析,這樣的設計方案缺乏重點。因此,在交通設計中,我們要對交通系統設施供應能力實施充分的量化分析,從而設計出合理的交通組織方案。
3城市道路設計整體思路
從我國傳統的道路設計可以看出,過于看重后期的施工圖設計和初步設計,對于前期的研究嚴重不足。在以往的道路交通設計中,很少從整個交通系統的視角去考慮,而是更加偏重于土木工程建設。在道路設計的規劃階段也只是重視與道路紅線控制而已。這樣的城市道路設計方案與思路,基本做不到量化分析,從而導致道路交通設計方案重點不明確。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土木工程與路網規劃之間缺乏必要環節,也就是概念設計。概念設計。在國外的城市道路交通設計中,非常普遍,其是土木工程和溝通規劃的橋梁。其主要以路網規劃為依據,以運用系統學為原理,從而實現所規劃的意圖。結合前文提出的城市道路設計要點,以我國城市道路交通基本設計思路與流程為基礎,再將概念設計理論融入其中,從而提出城市道路設計的整體思路。
4結語
城市道路是城市發展的骨架與命脈,不但要考慮機動車駕駛的需求,具有基本的交通功能外,還必須具備景觀功能、管線載體以及生活功能,要體現以人為本這一原則。本文從城市道路設計要點出發,再對城市道路設計整體思路進行分析探討。希望對我國城市道路的不斷完善起到推動作用。
作者:陳吉 胡昆 單位:南京先行交通工程設計有限責任公司
【摘要】
城市道路不僅是城市建設的直接體現,更是城市生活、交通、空間布局等的重要組成部分;優化的設計方案,會使得城市道路建設看起來很舒服并且實用,可以有效的促進城市經濟的發展;但是城市道路的功能不同,所以設計的原理也就不同,這就需要設計人員據有一定的設計經驗和理論等,才能更好的避免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對此本文就城市道路設計中存在的問題,結合設計標準以及解決對策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的見解,希望而利用促進城市建設的發展。
【關鍵詞】
城市道路;設計問題
1前言
隨著城市人口不斷的增多、經濟不斷的發展以及道路交通問題的日益嚴重,使其城市道路管理部門不得不加強城市道路設計方案的優化,使其道路作為城市發展的成分,盡可能的發揮最大的利用價值;首先要對于城市道路設計中存在使用壽命、路線、路基等問題的原因進行合理的分析,然后結合城市道路相關的設計標準進行針對性的解決,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證城市道路的實用性和可靠性。
2城市道路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2.1設計中使用壽命的問題法律規定城市瀝青道路的使用壽命,是水泥使用壽命的一辦在13年左右;但是目前我國城市道路設計,并沒有按照國家規定的標準進行設計,無論是瀝青還是水泥道路的使用壽命均沒有達到標準,都在10年以下,這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浪費。還有的道路在橫斷面的設計中,沒有合理的考慮到兩側拓寬的意識。
2.2路線設計問題道路設計選擇圓曲線或緩和曲線半徑時,首先得了解曲線環節的行駛速度,以及連接處的參數的大小。目前我國對于城市道路長度等參數的標準,使其很多的老路進行翻新,不僅浪費經濟和增加了工程項目。城市道路在設計的過程中,也要充分的考慮到配套設施的設計工作,像排水系統等;若是路線的縱斷面偏低就會出現路面積水的情況,妨礙交通。而路線偏高,也會出現一系列的車輛倒置的情況,增加交通事故。
2.3路基設計問題目前我國對于城市道路的設計中,往往回來用路基拼接的形式進行處理,施工的工藝也有一定的標準,若是處理不當,就會出現不均勻沉降或是裂縫的情況;路面基層經常出現的斷裂情況,主要的原因是個工作人員設計不合理,使其影響到路面的斷裂現象。同時公路橋頭,或是道路伸縮縫出現不均勻的沉降及損壞的情況,使其道路縱面出現階梯式的現象,不利于車輛的通行,對此加強設計是非常有必要的。
3優化設計方案的對策
3.1使用壽命方面在設計的過程中,設計人員應當與交通部門進行有效的交流,獲取該交通公路段的實際信息,包括車流量等,同時超載、施工材料以及故意的破壞等情況,都影響使用壽命的關鍵因素,并且都當包含在設計中。首先對于重型車輛的信息進行數據轉換;然后結合城市車輛的發展速度喝水平,合理的設計橫斷面。
3.2路線設計方面避免對司機造成的疲勞感,圓曲線或緩和曲線半徑的應合理控制,最好設計在3km左右;對圓城市道路的圓曲線間的直徑,應當及時的調整6v的標準。同時合理的處理與排水系統之間的關系,不能一味的只注重路線的設計,要做好實驗和協調的工作。對于路線超高模坡的設計,應當完全根據行車速度比上平曲線半徑的值,在減去橫向力系數的標準進行計算,同時將橫向力系數小于0.2時,就會感到不平穩,對此要正確處理好指標之間的關系。
3.3路基設計方面針對于路面拼接的情況,首先要根據道路使用的實際情況,然后有效的控制拼接兩邊道路的坡度和高低差異,同時后拼接的路基橫坡度應的增加參數應不能超過0.5%;對于基層的設計,應當完全按照《公路路面基層施土技術規范》進行施工,增加道路基層即水泥混合料的強度,提高材料的質量等級,并及時做好養生和實踐的工作。針對于路面臺階的情況,要做好地基處理、搭板的設計,同時傳統的橋頭搭板以及優化后搭板方案如圖1、2所示;
4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對于城市道路設計中存在問題的分析,可以發現城市道路設計中存在的問題,都是可以及時避免的,只要優化設計方案,同時施工人員也不能完全按照自身的工程造價、進度等方面進行施工,應當結合城市發展環境、道路功能以及一系列的相關系統,并按照國家規定施工工藝進行進行工作,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促進國家經濟以及城市建設的發展。
作者:胡昆 張宏彬 單位:南京先行交通工程設計有限責任公司 上海林同炎李國豪土建工程咨詢有限公司
摘要: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市政道路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文章分析了市政道路設計與施工中存在不合理的路網規劃,管理方面有待提高,道路交叉口不通暢,市政道路施工人員專業能力有待提高和道路交叉口不通暢等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措施,旨在為今后的研究提供理論基礎和技術指導。
關鍵詞:
市政道路;設計;施工;問題;對策
隨著社會物質財富的不斷增長,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不斷的提高,汽車已成為人們日常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私家車的數量呈現出快速的增加。目前,城市道路的發展速度已滿足不了人們日益變化的需求。目前,在各個城市,經常上演堵車的現象,說明市政道路建設的發展已滿足不了人們對道路效能的需求,這已成為一個棘手的社會問題。要想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不斷的提高市政道路建設能力,不斷的增加其使用的功能,才能逐步的緩解城市擁堵的現象,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率,方便人們的出行。人們的出行直接與市政道路建設的科學與否存在著很大的關系。科學、文明和生態的城市設計能夠從根本上解決效能問題,同時,科學合理的設計能體現城市文化的品質和內涵,代表著城市的形象和精神內涵。
1市政道路設計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1.1不合理的路網規劃在市政道路中,經常會遇到一些不合理的路網規劃,這就導致了城市交通的擁堵,影響了道路的通行能力。目前,市政道路設計工作人員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沒有充分的考慮到整個線路的通行能力,只是單純的考慮了單條線路的通行能力,沒有整體的規劃思路。同時,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只是對干路的貫通能力進行了思考,沒有充分的考慮支路的設計,在進行交叉口的設計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
1.2道路斷面設計不當對于道路斷面的設計不當,道路缺乏較高的安全性,而且功能性也比較差。橫斷面與縱斷面是道路斷面的兩種形式,如果對于道路斷面的設計缺乏科學性與合理性,就很有可能會使道路在使用的過程中發生安全事故。我國市政道路建設過程中,對于道路功能的考慮欠缺,機動車道的寬度偏大等問題均是市政道路橫斷面設計存在問題的表現。另外,在市政道路縱斷面設計中也存在著些許的不足,這些不足之處使得我國市政道路縱斷面的設計缺乏科學性與合理性,進而對整個市政道路的使用功能造成極大的影響。
1.3道路交叉口不通暢路網節點不通暢就會導致整個城市路網整體運行效率弱,不科學、不合理的設計更會造成交通量的堵塞現象,市政道路發揮不出應有功能,造成了資源浪費。在各級城市市政道路設計中沒有嚴格的理論指導,隨意性大,只解決局部問題是不合理的,要通過整體設計,實現交通的合理性,在缺乏正確交通工程理論指導的前提下,直接導致了市政道路網交匯處經常擁堵問題,這就從根本上影響到了路段交叉口通行能力,使人車大部分堵在此處。城市道路交叉口的紅線、車道數與市政道路路段完全一樣,造成主要路段與交叉口同行能力受限,交通能力也會大打折扣,有一些道路交叉口受過往車輛和行人影響,車人積聚,交叉口服務能力有限,導致了交通癱瘓。
2市政道路施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1管理方面有待提高市政道路施工技術工程是項復雜的項目。完善的工程管理流程能夠確保施工項目的順利進行。因為市政道路施工技術工程涉及的工作比較瑣碎。但目前,我國市政道路施工技術工程管理沒有統一的標準,各部門間也沒有明確的規定界限。在施工過程中,沒有明確的審批制度,造成一些部門在其管理工作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工作重合的現象,這就給各部門有的推脫的借口,各部門間相互的推脫責任,這不僅嚴重的影響了項目的施工質量,還阻礙了工程施工的進度。
2.2市政道路施工人員專業能力有待提高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市政道路施工運用了更多的科學技術,市政道路施工專業也更加精細化,這就要求市政道路施工人員要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適應時代的發展。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市政道路施工人員的專業素質不高,對于專業技能的把握也不夠熟練,缺乏對市政道路施工技術的認真態度,為后續的施工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3市政道路設計與施工的改進措施
3.1完善管理制度,提高施工質量和工作效率為了能夠提高施工質量和施工效率,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是最基本的前提,首先施工企業必須嚴格貫徹并執行市政道路施工相應的技術標準和規范,其次必須定期對企業員工進行相應的培訓,提高團隊的業務能力水平和熟練程度,另外落實管理責任制是必要的,避免出現某些工序或者施工環節因為沒有落實到個人而造成施工人員不作為或者態度不端正的情況的發生,最后對于某些重要的施工環節,必須進行重點對待,這些都應該在制度里有所體現。
3.2制定合理的設計方案市政道路整體格局關系到整體運送能力,整體格局設計時,要充分考慮道路橫斷面因素,設計和規劃好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人行道和路緣帶等之間的關系,做到搭配組成科學合理,一些公共設施也要規劃設計進去,適應車輛通行能力和形式,對有限的土地進行合理利用,確定車道寬度,特別是當今機動車的創新速度不斷提升,道路設計也要符合車輛情況,優化各種車道,計算好好分隔帶在斷面上的比例關系。
3.3緩解城市交通壓力為了從根本上改善城市交通堵塞的現狀,增強道路的流通性與貫通性,就需要對支路網的建設進行加強。而且針對路網規劃不合理的問題,在設計的過程中,應該注意適當增加道路支路網的密度,實現支路與干路之間的良好連接,同時,要注意對支路網的建設進行合理地規劃與安排,使得支路的作用能夠充分地發揮出來,從而從根本上緩解城市交通壓力。
3.4做好道路節點設計交叉口設計不當,就會導致交通不暢,造成高峰時擁擠,道路節點設計要重視起來。可以先做好道路節點功能上的分類,然后再考慮設計因素,對特殊地段設計要有針對性,特別是經常出現擁擠的交叉口,要進行各種因素分析。很多城市屬地震高發區、雨期長,那么在設計節點的時候,還要充分考慮自然災害對交叉口造成的影響。節點設計投入較大,一定要考慮到經濟因素,以節約人力、財力、物力等為宗旨,節省資源進行節省投入,全面建設完善整個城市節點設計。
3.5提高施工人員的專業技能市政工程項目施工人員要不斷充實和更新知識。雖然在實際中,從事市政工程施工工作的每一個工作人員都未必一定能掌握上述完備的知識結構,但盡可能多地具備多個方面的知識技能,對于許多市政工程從業人員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扎實的知識功底和嫻熟的業務技能,是提升施工水平的前提,提高工作效率,增強工作質量和效果,進而增強市政工程質量與安全管理。現場監督人員也應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對市政工程施工質量進行嚴格的監督及指導,保證市政工程施工質量。
3.6完善交通設施建設市政道路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交通附屬設施建設,其不僅能完善交通設施導向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能緩解交通壓力,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進而顯著的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在實際的工作中,應定期的對交通設施進行檢查和維護,對發現有問題的交通設施進行及時的處理,這樣能夠保證交通道路的高效安全有序的運行。
4結語
在我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交通工程的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而在我國交通工程的發展過程中,市政道路的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市政道路在滿足運輸需求的同時,還應不斷的進行創新,使市政道路的設計更加科學和合理,滿足環境和新常態的發展需求,進一步的提升市政道路設計的人性化思想,滿足人們的出行需求,并達到安全出行和舒適出行的最終目標。
作者:何亮 單位:江蘇華新城市規劃市政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
在進行各等級道路設計的時候,不僅要考慮到道路交通的適用性,還要考慮到道路的經濟性,各等級道路都是交通的載體,對于城市的建設發展來說,道路建設是必不可少的,關系著社會的經濟建設發展,在各等級道路設計中,要協調道路整體的適用效果與建設的經濟成本,這是道路建設的重要內容,道路交通的設計是一個比較復雜的系統,因為各等級道路的設計會對社會經濟建設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經濟建設的發展也會反映到道路交通的發展中,所以如何協調各等級道路設計中的適用性與經濟性是現今道路交通建設所需要面臨的重要課題之一,協調各等級道路經濟適用性是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本文就以各等級道路設計建設中的適用性與經濟性之間的關系與相互作用進行分析,分析如何協調各等級道路設計中的適用性與經濟性。
【關鍵詞】
適用性;經濟性;各等級道路設計;協調;分析
1引言
對于各等級的道路建設來說,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組團區間路、小區內部道路、大型工業區道路等在規劃過程中應把道路交通系統作為重點分析,合理的道路規劃使各等級道路滿足城市交通功能及城市發展要求,使其具有較好的適用性;同時合理的道路交通規劃,特別是道路的建設規模和標準,對道路建設的經濟性有至關重要的影響。所以在設計的時候要將各等級道路的適用性與經濟性進行協調統一,表現在道路的建設設計圖紙上,道路交通要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保證經濟的可持續性。各等級道路作為交通建設,為我國社會經濟的建設發展提供服務,不僅要在數量上以及線條設計上滿足經濟建設發展的要求,其次,道路建設的交通與經濟建設的發展都會受到現有資源的制約,只有將道路線條設計、整體設計、規劃設計等具有較高的適用性,并且能夠適應經濟建設的發展,就能發揮出最大的資源利用率,提高社會的經濟效益。各等級的道路建設適用性主要包括幾點,道路交通功能的適用性設計、環境的適用性設計、安全的適用性設計,這些都是現實中道路交通的適用性要求,特別是道路交通對環境的作用影響,是影響各等級道路設計的重要因素,我們在研究適用性與經濟性在各等級道路設計中的協調時,要從如何協調發展的要求、均衡的供需要求,以及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以下是各等級道路的設計分析。只有合理的協調各方面的內容,才能夠保證道路交通的持續發展。
2在各等級道路設計中的適用性分析
近些年來,很多的城市交通環境與交通設施等建設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是在建設的過程中,對各等級的道路建設也存在著許多不可忽視的缺陷,比如有些城市在總體規劃階段或區域控制性詳細規劃階段,只重視經濟發展規劃和土地等各種資源的規劃,對道路交通體系往往是草率了事,或是規劃人員硬套規劃指標,不針對城市的特點作深入分析,使城市道路在規劃階段就使道路的適用性受到了影響。各道路等級都包含不同種類不同性質功能的道路建設,城市各道路等級主要根據交通的使用性能來分,車輛主行駛的道路,車輛輔助行駛的道路以及街道等。城市各等級道路是指在城市范圍內含有一定設施和技術條件的道路。各等級道路在城市道路系統中發揮的作用不同,交通的能力以及適用功能不同,我國各等級道路主要有供交通運輸的快速行駛道路,供城市道路的主行駛道路,將車輛道路與街道連接的次道路以及街道支路等。供大交通運輸的快速道路主要供汽車專用,主要聯系對外出路,承擔的通行交通能力比較大。城市主要的主干道路起到主要的交通功能,次干路承擔著集散主干路與各個區間,支路是指小區等街道里的小路,主要起到服務的功能。在進行道路的適用性設計時,我們要滿足各等級道路的基本使用性能與功能,表現出道路建設的最直接價值,因此在進行各等級道路的設計時,要結合具體的施工地形,建筑物環境等,進行道路線路的合理布置與設計,保證城市的各等級交通順暢,達到各等級道路建設的基本使用目標效果,反應出多樣化的功能特色,在進行各等級的道路設計時,要合理的應用一些新型的技術與方法、材料,從而提高各等級道路的質量與功能符合規范要求。
3在各等級道路設計中的經濟性分析
在進行各等級道路的設計時,一般都是先根據規劃道路等級,確定道路的技術標準劃分等級。在設計過程中除了道路的技術等級,還應考慮道路的主要使用功能,比如,許多組團區間道路及小區主干道,在路幅寬度可以達到城市主干道的標準,許多設計人員往往不經分析計算,套用高標準的城市主干道圖集,實際上往往會造成巨大的浪費。同時,在一些綜合物流園或小型物流小區,道路規模、路幅寬度等均不大,但其承受的交通荷載當量卻是巨大的,很多設計院按小區內部道路圖集套用,實際建成后一兩年道路就嚴重破壞,造成巨大損失。這些主要體現在一些民用建筑設計院,往往是建筑專業隨意套圖集,設計非常盲目無依據。隨著高速公路以及各等級道路的建設發展,我國城市道路空間逐漸擁擠起來,可用于城市各等級道路建設施工的用地面積逐漸縮小,特別是各等級道路中的快速路與主干路,所施工建設的條件越來越復雜,地形的復雜情況就造成了施工建設的路線不僅要經過一些野外山嶺,還有一些水壩等比較敏感的區域,使得各等級道路施工建設的成本越來越高,所以在各等級道路設計的過程中,要把經濟性作為重要的考慮要素。各等級道路的經濟性主要是指在進行道路建設施工的過程中,由于實際的運行與實施產生的各方面的經濟費用支出的經濟性,主要包括以下幾點:①滿足各等級道路建設的過程中消耗材料、設備以及工藝技術的費用支出最低;②對各等級道路進行后期的檢修與維護階段的費用支出最低;③對各等級車輛在運營時期的成本支出最少,這就是各等級道路的經濟性原則,我們只有正確認識到這些經濟性的具體要求,才能夠將經濟性原則融入到各等級道路的設計中,從而降低整體道路交通建設的工程造價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4適用性與經濟性在各等級道路設計中的協調
在各等級道路設計的過程中,我們要將道路的適用性功能與經濟性原則和諧統一到一起,各等級道路設計的兩個重要要素就是適用性與經濟性,現今的各等級道路的建設愈發困難,道路建設的地形比較復雜,我們不能一味的追求各等級道路的適用性功能而忽略經濟要素,不能過度提高各等級道路設計的適用功能標準與指標,這樣會極大的提高各等級道路建設的工程造價成本,反過來,不能為了追求較低的道路建設成本,而忽略對城市道路的適用性功能,各等級道路既要滿足各等級道路建設的適用功能,也要滿足各等級道路的經濟性原則,協調適用性與經濟性設計中的應用,這是城市各等級道路設計中的一個重難點。我們要結合道路的地形進行線性的設計,良好的路線不僅可以提高道路的適用功能,還可以降低施工所需要的建設成本以及后期的維修費用,將路形的設計與整體的地形地貌相適應,能夠取得較好的經濟指標與適用指標,協調適用性與經濟性在道路線性上的設計有利于提高道路建設的質量,降低成本。我們在進行各等級道路設計時,還要表現出城市道路的特色功能,一些主要交通車輛類的主干道理,快速道路等,還有人行道路,商業街道以及觀賞性的道路等,這些體現出各等級道路的適用性,在設計的時候,要考慮到經濟性的原則,在設計時,加大對車輛交通道路的寬度,滿足整體區域間的交通運輸,商業街道則可以降低寬度,供行人走路即可,一些機動車道等不宜設置過多,降低成本。在道路設計的時候,還要考慮到駕駛員的視線以及心理感受,在一些平面曲線上要滿足足夠的視野距離,提高道路的適用性與經濟性。最后在對各等級道路設計時,還要將車輛的運行速度作為道路線性車速設計的一個標準依據,根據速度的可行性研究,對道路的線性進行設計,在設計的時候要滿足地形上的空間感,最大限度的簡化路線,對各項設計指標都要嚴格的計算、試驗與調整,從而降低施工成本,提高道路建設的經濟性與適用安全性。
5結束語
總之,適用性與經濟性是各等級道路設計中的兩大重要要素,我們要協調二者在道路設計中的關系,保證道路的建設既符合經濟性原則又滿足適用功能原則。
作者:劉杰 單位:江西省建筑設計研究總院
摘要:
分析了當前市政道路設計在落實綠色人文理念上存在的問題,探討了將綠色人文理念融入市政道路設計的方案,并從設計水平、運用比例、合理布局等方面,闡述了綠色人文理念應用的合理性策略,從而實現綠色人文城市的建設。
關鍵詞:
市政道路,綠色人文理念,設計方案
1當前市政道路設計在落實綠色人文理念上存在的問題
1.1交通壓力大國內絕大部分的城市,都面臨著一個非常現實的情況,每天上下班的高峰期間,以及周末出游期間,城市交通常常會擁堵不堪,城市交通壓力十分嚴重。在這樣的狀況下,市政道路設計往往會對綠色人文理念進行簡單的、小范圍的運用,把大部分的道路空間來進行路面鋪設規劃,其設計重心是放在緩解城市交通壓力上的。因此,市政道路設計必然會受到本市交通壓力情況的影響,在落實綠色人文理念中存在土地問題。
1.2改建難度大每個城市的市政道路交通網,是通過幾十年來不斷施工建設和設計修改才形成的,不可隨意對某一路段進行改造變線。所以說,市政道路設計要想更多更好的融入綠色人文理念,必須要面對道路改建難度大這一問題。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在有限的路段上,對市政道路進行綠化人文改建是一件非常繁瑣且細致的工程,相關工作必須從實際出發,統籌兼顧,科學規劃與高效施工。
1.3綠色空間少城市中的高樓大廈鱗次櫛比,市政道路穿插其中,所以城市中所擁有的綠化空間其實是很少的,可供市政道路綠色植被種植的土地面積自然是非常的小,這導致了每個城市市政道路設計對綠色人文理念的運用只能是想想而已,能夠真正落實綠色人文理念的道路工程十分有限。從綠色空間少這一問題來看,綠色人文理念在市政道路設計中的基本運用,是一件需要多方面思考、理論與實踐并重的設計工作,而有些設計者對施工路段沒有進行深入的實地考察,在設計方案上就會給出錯誤的建議,導致市政道路建設在施工后期不得不再次修改。
1.4投入費用多市政道路的設計和施工建設都需要資金的投入,而有關綠化人文理念的落實上,一是需要大量的綠色植被和花卉,二是需要專業的園林工人進行維護保養,三是圍繞綠色人文點所布置的設備器材需要購買、修理。因此,綠色人文理念在市政道路設計中的運用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建設和維護,而政府在市政道路的建設上會投入大量的資金,相比較而言,在道路附屬的綠色人文理念設計上的投入資金就非常有限,這也是限制綠色人文理念更多融入市政道路設計的原因之一。
2綠色人文理念融入市政道路設計的方案
1)綠色人文道路設計圖。圖1是某城市的兩種綠色人文道路設計圖。2)綠色人文道路設計圖分析。如圖1a)所示,是城市中心某干道道路設計圖,通過市政道路設計部門的前期考察與規劃設計,將該路段分為雙向單通八車道,大面積的綠色植被和花卉種植布局,讓市政道路的綠色景觀非常的美麗,給人感官上的愉悅,同時能給城市更多的綠色氣息,有利于市民的身體健康。如圖1b)所示,是城市沿河道路的設計圖,每間隔一段距離,在道路旁邊就設計建造供行人休息的公共設施設備,使道路、建筑、植被、河流融為一體,突出體現了市政道路對綠色人文理念的運用,形成了良好的綠色人文氛圍,這是非常好的設計方案。
3市政道路設計更好運用綠色人文理念的合理性策略
3.1提高市政道路設計者的綠色人文理念運用水平市政道路的設計工作者是城市道路設計的關鍵人物,其個人能力和設計方案決定了市政道路在綠色人文理念方面的實際運用比率,所以從設計者的角度來思考,要想在市政道路設計中更好更多的運用綠色人文理念,就必須要堅持提高相關設計者的綠色人文理念運用水平。比如,市政道路設計者,可以通過各類道路設計圖書,或是參加道路設計研討會、學習會等,對自身道路設計綠色人文知識進行積累和專業提高,還可以借鑒學習國外市政道路的經驗,進一步豐富自身對綠色人文理念的運用水平。
3.2加大市政道路設計對綠色人文理念運用的比例市政府在決定市政道路修建、改造的時候,應當加大對綠色人文理念的運用比例,在可控的投入資金和設計空間內讓道路設計部門更多的融入綠色人文理念,擺脫單一的道路設計模式,讓市政道路不再是只為滿足車輛行駛而設計建設。因此,作為市政道路設計、建造的最終拍板決策者,市政府也應該充分認識到綠色人文理念在當前城市發展中的重要性,在設計之初,就要有針對性的向設計部門提出綠色人文理念的運用要求,并在實際設計、施工過程中落實好監督管理工作。
3.3合理化布局,打造綠色人文城市綠色人文理念在市政道路上的充分體現,可以從城市道路、綠化布局當中清晰看到,合理化的布局能夠讓人們感受到市政道路中的綠色人文氣息,可以使城市上升為綠色人文城市。所以,市政道路設計對綠色人文理念的運用必須要通過大量的實地考察和科學化的方案設計,對綠色人文道路進行合理化布局,使綠色人文理念在市政道路上充分體現,從而形成綠色人文氛圍濃郁的美好城市。
3.4構建并不斷完善市政道路綠色人文設計體系隨著綠色人文理念在市政道路設計中的比重日益增大,市政道路設計部門應當順應城市發展的趨勢,通過構建并完善市政道路綠色人文設計體系來提高相關設計工作的效率和質量,使綠色人文道路設計與規劃工作、施工建設與道路維護工作形成科學合理的工作體系,從而全面提升市政道路設計在綠色人文理念方面的運用水平。
4結語
綠色人文理念的運用,已經成為我國市政道路設計的重點內容,相關設計部門和設計人員應當充分認識到綠色人文理念的重要性,在設計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與問題,通過提高市政道路設計者的綠色人文理念運用水平,加大市政道路設計對綠色人文理念運用的比例,構建并不斷完善市政道路綠色人文設計體系,形成合理化布局,實現綠色人文城市的建設。
作者:鄺德明 單位:廣東中天市政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1道路線形的選擇
汾河從太原市內穿過,東、西山現狀高低起伏較大,南北較平坦,鑒于此,南北方向的道路可以考慮建設整體貫通性較好的主干道,甚至快速路,架設橋梁跨越現狀河道,例如2013年太原實施的環路以及規劃的東峰路等,而東西方向的道路作為主干道、如府東街東延、南內環東街、長風東街等,其余可建設等級較低的支路,連接相鄰主干道,服務周邊地塊。
2道路橫斷面形式的選擇
1)當新建道路的橫向自然坡度較大時,如設計左右兩幅道路是處在一個平面上,會造成道路橫向填挖的數量急劇增大,同時高填挖也會增大路基處理的難度。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考慮采用高低式路堤,該種情況下兩幅分離式路基之間需要根據具體情況決定采取自然放坡處理還是采用支擋結構保證其穩定性。如果不考慮用地的限制,而且地質條件允許自然放坡處理即可保證路基的穩定性,在這種情況下兩幅分離式路基之間的高程差可以通過自然放坡進行綠化景觀設計與周邊景觀保持一致。如果受到規劃地塊用地的影響或者路基穩定性較差,可以考慮設置路基支擋工程來確保路基的穩定性,可以考慮利用支擋結構進行景觀設計,形成立體景觀帶來降低對自然景觀的破壞。2)短地道穿過谷—峰—谷的生態綠地。如道路之間是規劃的生態綠地,特別是總體呈現谷—峰—谷的地貌形態,當市政道路穿過規劃的生態綠地時,如采取深挖路塹的方式,對生態綠地的景觀破壞很大;而且由于太原東西山地區存在大量的采空區,如果道路邊坡處理不當,更可能引發地質災害。這種情況下結合道路兩側規劃及地塊用地性質,如道路兩側規劃為綠地且現狀山體較高,對山體開挖將顯得不經濟;山體的開挖對環境影響較大且工程造價較高,可采用短地道的方式通過山體,一方面可保留山體綠化,對現狀景觀破壞程度降低;另一方面可減少山體開挖,減少了支擋結構節約工程造價。
3道路交叉口形式的選擇
1)“T形”交叉。常規的T形交叉口是在一個平面上實現轉向功能。但是在山區路網中,存在一種情況是橫向道路(主要道路)處于高程較高的一個平面上,而形成T形交叉的豎向道路(次要道路)的標高較低。如用常規的平面T形交叉處理方式相交,豎向道路為與橫向道路接順,可能會造成豎向道路需要高填土實現高程的統一。該方案一方面造成路基放坡距離變大,影響地塊的用地指標;另一方面會造成道路兩側地塊地坪標高與道路無法銜接,影響地塊正常的出入。另外一種情況是橫向道路(主要道路)處于較低的一個平面上,而相交道路(次要道路)處在一個較高的高程平面上,相交道路需要深挖方與橫向道路平面相交,該種情況同樣造成道路與地塊地坪標高無法銜接,給地塊出入帶來困難。上述兩種情況,主要道路與次要道路平面相交會造成道路與周邊地塊地坪標高無法銜接,造成地塊出入困難。在山地丘陵地貌內,對于以上提到的兩種情況,可以采用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形成立體式T形交叉,在交叉的節點不考慮平面相交,道路交通的轉向可以通過兩種方式實現:交通轉向通過相鄰街區的道路繞行實現次要道路與主要道路之間只允許右進右出,右轉交通通過右轉轉向匝道實現,左轉交通則通過路網繞行實現。在這種組織方案中,采用高低式路堤、設置轉向匝道的目的都是為了解決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因為高程差而不能相銜接的問題。高低式路堤是直接減小了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的高差,而轉向匝道是通過增加道路長度、減小道路坡度的方式來順接兩條道路。連接匝道邊坡一般可按照放坡處理,如果受到規劃用地限制或者規劃水系的影響,無法放坡,為收住坡腳,節省用地,連接匝道可以采用橋梁的形式,或道路的邊坡亦可采用支擋結構進行防護以節省用地。2)“十字形”交叉。在城市道路路網交叉口中,大部分交叉口屬于常規的平面十字交叉口,該類交叉口可以根據相關的城市道路交叉口規劃規范以及城市道路交叉口設計規程來進行設計,在設計過程中應根據交叉口所處的周地塊性質來進行相應的區別設計,在工業用地地塊,特別應考慮大型貨車的通行特點。而處于居住區的交叉口,特別應著重考慮行人過街的相關特性,體現人性化設計。交叉通組織的原則是既要考慮車輛與行人的交通方便,更要保證主要道路交通暢通。沿線交叉口通過設置車行信號燈,對交叉口進行控制、管理。人、非采用單獨信號燈控制,利用車行信號燈中的直行相位穿越交叉口。在山區道路網中,部分道路是位于現狀的山谷中傍河而建,而與之相交叉的道路根據地形地貌條件無法與之平面交叉,或者與之平面交叉需要高填方或者深挖路塹來實現,如果采用高填方或者深挖路塹不但會造成工程規模的急劇增大,而且與周邊地塊的銜接變得非常困難。考慮到地塊的用地性質以及路網中的交通組織,兩條道路可以采用分離式立交的處理方式,交通的轉向可以通過相鄰的道路繞行實現。解決分離式立交交通轉向問題的另一種處理方式是在交叉口用地允許的情況下,通過設置右轉匝道實現交通轉向。
總之,如何做好山地道路設計是城市尤其是類似太原這種多面環山的城市拓展城市建設區域,帶動經濟整體發展所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山地道路設計與單純的山區公路設計不同,公路設計所關注的問題往往是方便公路沿線的各點(沿線村莊、鄉鎮)的出行,不需要過多考慮道路兩側的開發建設需求,而城市周邊的山地道路設計既要保證道路本身的各類指標滿足國家相關規范規定的要求,保證車輛、行人的安全,又要考慮整個道路兩側用地的性質,方便周邊地塊的開發和使用,同時又要兼顧各種市政配套設施的布設,以及道路景觀,所以需要從路網規劃、道路設計、道路建設后期維護保養等多方面著手,才能使山地區城市道路系統更加科學、合理,更加能滿足城市發展需要,起到市政基礎設施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
作者:王一斐 單位:太原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1道路設計安全問題研究
道路安全問題牽動著每一位市民的心,安全事故的頻發一部分原因就是道路設計本身存在安全隱患。一般位于道路十字交叉口的車流量及行人都是非常多的,所以在該區域發生交通事故比例往往也是最高的。道路設計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十字路口安全保障措施。道路設計需保證合適的十字交叉口視距,避開障礙物及盲區。視距的優良設計能夠讓道路上的行人及時準確的辨別前面路況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避免道路安全事故。完善交通安全設施,發揮道路標識的引導規范作用,事故后緊急防護措施保證人員和車輛安全,如安全護欄、避險車道。標識要符合建筑管路設計規范,其中的標注的漢字、數字、字母都能為正常駕駛人員辨識,標線應根據不同的道路寬度及坡度設計[3]。安全護欄設計應根據該路段發生事故的風險頻率以及車輛流通量信息進行規劃設計。從安全的角度進行道路設計可以降低事故的發生頻率,很好的體現人文關懷精神。
2基于環保安全理念道路設計
當下最嚴峻的環保安全問題在道路設計中同樣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大眾所認可的道路設計應該立足于環保安全角度勇于突破創新。環保方面,道路設計首先要始終以“科學發展觀及中國夢”的思想為指導,道路建設由先污染后治理轉為施工設計過程中預先考慮好環境影響因素,全過程嚴格監控好每個環境因素,給自己留有操作余地。其次,道路設計需要不斷灌輸新鮮血液,即不斷創新環保安全理念。道路的材質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也很大,道路一般材質為水泥混凝土或者瀝青混凝土,在這條道路以下的地下水不能夠得到有效的補充,日積月累該區域的地下水資源就面臨枯竭,造成地面坍塌。因此道路設計過程中對土建材料的權衡很重要,選擇的材料既要有很好的力學性能還要有很好的透水性,改善區域的生態環境,建造綠色通道。車輛行駛過程通常會產生70dB以上的噪聲,直接影響到附近居民的正常起居,為建造環保型道路,道路設計還需重點考慮降低噪音問題,這可以從吸音材料及道路結構的優化設計著手研究。
市政道路的排水及綠化帶設計也是不可忽視的環節。道路排水收集系統主要收集的是路面的雨水以及綠化帶澆灌后的路面積水,最終排入河流或者雨水收集系統。因此道路及綠化帶的排水溝道的設計施工需要重點關注,這直接關系到道路使用壽命及道路安全問題。另外,道路路線設計過程中的關鍵參數,不同路段車速的差值(車速差小于10km/h時設計為優,車速差10km/h~20km/h設計為一般,車速差大于20km/h時設計為差),而相鄰路段的銜接處理到位與否對駕駛安全穩定的駕駛起到至關重要作用。安全護欄和標識線的設計看起來好像無足輕重,容易被道路設計者們輕視。他們往往只從護欄方面考慮護欄不被撞壞就行了,最終選擇結實抗撞的建筑材料,而并不考慮汽車在撞擊后會有多少損失,將兩方面權衡好后再選擇合適的安全護欄材料、尺寸及形狀。道路的設計過程中需給事故救援車輛及人員預留特殊通道。
因為在城市道路上一旦發生事故,就會加劇城市交通阻塞,救護人員如果不能在第一時間到達及撤離很容易造成二次事故[5]。另外,市政道路設計過程中,在車輛交會和臨時停靠問題在山區道路或一些等級不高的道路上,應按一定間隔結合地形在路邊拓展相應的車輛交會和臨時停車帶,這樣就可以消除由于路面窄而到對向車道超車,或者由于一些車輛發生故障阻塞道路而引發的交通事故,同時還可以為長途車輛提供臨時休息的停,防止疲勞駕駛。
3總結
人類周圍的自然資源環境,道路工程的發展空間越來越小。因此,降低有限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保護環境,開發新型能源,為人類生存發展獻計獻策,時刻樹立安全環保理念是我們每一個道路設計人的義務與責任。道路工程設計人員應該以“科學發展觀、中國夢、四個全面”為指導,“以環保安全理念為本”,推進綠色環保安全建設理念,在設計環節將道路建設推向節能、環保、安全和諧的方向發展,大力推廣環保新型材料和新技術,努力實現生態文明安全道路建設。
作者:趙燕 盧云 孫蕾 單位:蘇州市慧杰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一、擋土墻的設計方法
1.考慮擋土墻的功能性設計本工程中,可以從兩方面設計體現出擋土墻的功能,一是擋土墻基礎性設計;二是擋土墻干掛花崗巖浮雕的工藝性設計。(1)基礎性設計這部分設計包括擋土墻的結構和施工,本工程中的擋土墻使用重力式結構。(2)干掛花崗巖和浮雕設計本工程擋土墻的基礎性工作和墻體設置好后,在墻體上進行藝術化裝飾。工藝過程是:對花崗巖的浮雕基面進行處理對位置進行定位并防線插入膨脹螺絲對角鋼進行固定(60mm×60mm×6m)裝置掛件裝置花崗巖浮雕調整位置并加固用硅膠進行密封清洗花崗巖保護工作。
2.提高擋土墻的文化性擋土墻和居民區離得比較近,在人們散步、旅游時,都會看到擋土墻。當人們走累時停下來欣賞擋土墻時,它應展現給人們一種厚重、豐富的歷史文化感。因此,擋土墻在結構上應層次多變、內涵豐富,以吸引更多的人們去觀賞擋土墻上的歷史和文化。擋土墻的結構形式可分為:曲線式結構、波浪式結構、放射式結構等,還可以運用擴散式思維,將擋土墻結構設計成蒙太奇式或拼圖式結構等。充分結合山體、平地、擋土墻上所承載的歷史和文化,靈活運用這些結構,可以使擋土墻和空間很好融合,呈現渾然一體的效果,還可以給人們帶來文化的滿足感。
3.綠化擋土墻對擋土墻進行綠化體現出對生態環境的重視。充分利用擋土墻的墻面和墻體面積,種上綠植,不僅節省陸地空間,而且可以降低噪音污染、吸取輻射、抑制溫度上升。對擋土墻進行綠化,可在擋土墻中添加植物槽,依據周圍環境需要和植物生長規律選擇合適的綠植,并在植物槽中加入有利于綠植生長的肥料,加強管理,減少害蟲,保證綠植的健康生長。這不僅可以美化環境,讓人賞心悅目,而且幫助保持生態環境的平衡。(1)植物槽的設計本工程有七個7m×2m的擋土墻需要進行綠化,借鑒以往的綠植種植方法,擋土墻的綠化種植可分為底座式、側掛式、隱藏式、和頂掛式四種方式。1)底座式沿著擋土墻的底座裝置植物槽,可以多種植喜攀援式綠植,可以插種些灌木和各色花草以增加美感。2)側掛式在墻體表面中間位置可裝置植物槽,善攀援、喜懸垂的綠植皆可種植,需要多打理。3)隱藏式在墻體內嵌入植物槽,以保持擋土墻表面的一體性,種植喜懸垂的綠植。4)頂掛式顧名思義,就是在墻體頂部裝置種植槽,種植喜懸垂綠植,提高墻面整體綠化率。(2)綠植的選擇挑選綠植有很多種方法,但為了讓擋土墻的綠植與周圍環境的植物融為一體,提升景色的協調性和整體性,可參照當地的景觀環境,挑選藤蔓、草類、灌木類、花類等綠植,不僅可以根據美學需要對綠植進行自由組合搭配,營造良好的視覺效果,而且這些綠植還可以降低周圍溫度、舒緩人們的視力疲勞。根據本工程擋土墻的建筑特色,選擇善攀援類藤蔓,日后可覆蓋整個墻面,并種植耐旱的花草做點綴。
4.選擇顏色在城市景觀里,合適的顏色不僅可以起到營造舒適氛圍的效果,而且可以幫助緩解人們焦慮、急躁、不安的情緒。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宋建明對城市建設中的色彩選擇從狹義和廣義兩方面進行了定義。從狹義方面來說,城市中的景觀主要選擇使用較穩定的顏色;從廣義方面來說,城市建設中的色彩運用是自然環境的顏色和城市環境的顏色的統一體。對于城市景觀設計,是從狹義方面來研究顏色選擇。也就是說,研究城市建筑和色彩選擇之間的關系。本工程當地的建筑顏色以灰色為主體色彩,結合日后城市整體發展規劃要求,擋土墻的顏色主要選擇暖灰和磚紅灰,并對墻體裝飾部分進行彩繪,以增加顏色的層次感、豐富感。為了突出擋土墻的藝術展示性特點,有兩個設計重點需要提及:(1)充分體現墻體本身顏色擋土墻墻體的浮雕材料都有其本身顏色,除了裝飾噴繪的部分顏色,可大面積使用墻體本身顏色,會達到原汁原味、樸素自然卻不失親切的效果。(2)適當突出裝飾部分擋土墻可用噴繪或浮雕進行裝飾,結合四周的環境、墻體的材料、設計的造型,流暢的線條、豐富的內涵和亮麗的色彩來突出墻體的裝飾性,以達到擋土墻與人文、環境相互協調、自成一體的效果,給人們帶來賞心悅目、心情舒暢的感覺。
二、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城市建設的不斷發站,對擋土墻景觀設計的要求逐漸提升,本文以實際案例為例,對擋土墻景觀設計進行了探討,施工完成后城市環境明顯改善,在保證使用功能的基礎上,提升了城市景觀。
作者:梁彬 單位:江蘇省交通規劃設計院蘇州分公司
1分析道路設計過程中的環保理念
1.1道路設計中的因地制宜對于不同道路進行設計的時候,需要考慮不同的地域特征,在進行城市道路設計的時候,應該主要以實際環境情況為設計依據和基礎,與當地氣候、土地、人文、植物、材料以及土壤等相統一和協調,充分符合當地的可持續發展戰略以及促進可持續發展,與此同時,還應該充分融合擬建項目區的自然環境情況。道路主體作為影響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際上并不是一個獨立的、完整的、系統的生態環境,也密切關系著當地的自然環境,對于生態環境具有很大的依賴作用,所以,就需要在進行道路設計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周圍的實際環境,進行綜合分析,因地制宜的進行設計和布局。
1.2綠化配套工程的設計和實施道路綠化配套工程實際上是綠化景觀的主要表現,在進行道路設計的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包含道路建設時期建設綠地周圍的灌木、花草以及喬木等一系列綠色植物的選擇。道路設計過程中,合理的選擇綠化配套工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不斷恢復自然環境,充分運用道路綠化設計,最大限度的促進城市道路建設的環境發展,降低設計過程中出現的廢棄污染、噪音污染、地貌遭到破壞以及水土流水等問題。在設計城市綠化工程的時候,需要合理的布置道路周圍可以綠化的空間,衡量評估道路噪音、有害物質以及粉塵的影響,并且合理的安排空間綠化面積以及種植植物的種類。以合理、科學的進行綠化配套工程建設為目標,不僅需要能夠美化沿線城市或村鎮,還需要最大限度的降低粉塵污染以及噪音污染所帶來的影響。
1.3道路選線設計在進行道路設計的過程中,進行道路選線的時候,應該合理選擇道路線形,最大限度的降低道路建設的實際長度,從而有效的降低道路建設的成本。在合理的初步選擇道路設計線形以后,應該進行更深層次的改進和優化,盡可能的降低整體環境受到工程的干擾度和影響力,此外,還應該不斷優化和合理配置道路網絡,保證每條線路都可以做到最佳設計比例。一旦在設計過程中出現設計以及配置不合理情況,就會導致道路使用能力或通行能力遭到破壞,從而出現堵塞道路的問題,而出現大面積交通擁堵現象,最終導致環境受到很大破壞和影響。
1.4設計功能性與經濟性相結合的道路道路設計過程中,道路本身的功能對于道路設計的方向和最終目標起到很大影響,一般來說,道路設計過程中的主要功能性包括以下內容:具有與當地環境協調統一的性能、一定的耐久性以及行車舒適方便度,基于環保因素的道路設計主要就是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資源,做到降低污染、降低耗能、節約資源以及節能減排的目的,充分考慮道路設計的經濟性和合理性,全方位考慮環保的總投入和經濟效益,最終達到功能性、經濟性以及環保型的綜合利用。
1.5在道路設計中應用環保建材以及環保技術在道路設計過程中,需要充分使用一些具有透水性技術、溫拌瀝青混合料技術以及噪音比較低的技術來選擇環保技術和環保建材,在上述環保技術中,溫拌瀝青混合料技術的主要核心就是利用化學手段和物理手段來提高瀝青材料的可操作性,一般來說,攪拌混合溫拌瀝青材料的時候溫度為10~60℃,溫拌瀝青具有低排放、高性能以及低能耗的特點,通過采用合適的化學及物理手段對瀝青材料進行處理,不僅不會對道路路面的使用性能造成負面影響,而且會使道路建設過程中對環境的污染、能源的消耗降至最低。在道路實際設計過程中,通過歸納總結,我們需要考慮的環保因素及可以采取的對策措施如表1。
2結語
總而言之,隨著社會的發展,在道路設計過程中引入環保因素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重點,也是未來公路與城市道路的發展方向和趨勢。想要合理的把環保因素運用到道路設計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各種環境因素對于道路設計的影響,進行合理的布局和設計,盡可能使用環保建材,從而在保證道路設計的實際功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避免對自然環境的破壞。
作者:張薇 王榕菁 單位:北京建達道橋咨詢有限公司 北京城建設計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