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公文范文 > 應用統計學專業論文

應用統計學專業論文

時間:2022-05-21 11:29:4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應用統計學專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應用統計學專業論文

應用統計學專業論文:應用型統計學專業實踐教學系統的構建

摘要:統計學專業的特點決定了實踐教學是應用型統計專業教學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統計學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定位出發,通過分析應用型統計學專業實踐教體系的構建思想,最后設計出由四個子系統及實踐教學平臺構成的統計學專業實踐教學系統,并提出了該系統實施的路徑。

關鍵詞:應用型;統計學;實踐教學系統

伴隨著信息技術和統計應用的推廣與發展,統計作為處理、分析數據的方法和技術已成為現代社會中每個人必備的知識。然而,普通高校統計學專業的教育始終面臨著三大挑戰:第一,統計學方法在應用中的不斷創新與發展導致統計學內容體系的變化;第二,信息技術發展導致了統計學軟件工具的不斷創新;第三,以學生發展及社會需要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變革。這些挑戰要求高等學校的統計學,特別是應用型統計學專業教學要轉變教育理念,通過案例教學吸收新方法、使用新工具、面向應用與實踐。統計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創新和落實是高等學校應用型統計專業教學改革的關鍵。

一、應用型統計學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定位

應用型統計學專業主要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實際需要,具有良好的數學與經濟學素養,掌握統計學基礎理論和方法,能熟練地運用計算機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能在企業、事業單位和經濟管理部門從事統計調查、信息管理、數量分析等工作,或在學校、科研部門從事教學、研究工作的統計人才。

1.具備扎實的統計理論和知識水平

具有應用統計思維分析事物、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構建學生理論知識體系的過程中,注重對知識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但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往往發現教師更多地側重公式的推導、方法的介紹,卻忽略了實踐的應用,造成學生只是盲目地掌握了一些基本公式,卻不知道怎樣去解決實際的問題。

2.具備一定的宏觀經濟理論和知識水平

能夠站在更高、更宏觀的層次上分析理解數據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深刻挖掘數據背后的含義,全面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多統計專業的學生,包括一些教師只強調統計知識的學習,缺乏經濟理論的指導,就統計方法來分析經濟問題,得出的結論缺乏較強的說服力。

3.熟練操作各種常用的統計分析軟件

能夠把現代信息技術熟練地運用于統計工作實踐中,使復雜繁瑣的統計計算和分析過程變得簡單、高效、快捷。由于很多高校并沒有建立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實踐教學平臺欠缺,導致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不能較好銜接,使實踐教學的效果難以發揮。

二、應用型統計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思想

統計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要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以培養具有較強統計理論知識和實踐創新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統計人才為目的,突出統計學專業實踐教學的特色。統計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不同于課程實驗,也不同于課外實踐,它是一個多階分層遞進的實踐體系,如圖1 所示。

1.在統計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中分為三個維度,層層遞進

許多高校把實踐教學就當做實驗教學,僅在一些統計專業課程中開設簡單的實驗,沒有體現出統計學專業實踐教學的特色。在構建統計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過程中,首先要強調專業課程的實踐教學,然后再推進專業技能的訓練及第二課堂的學習,使學生能夠全方位掌握統計理論的應用。

2.實踐教學形式的多樣化

在統計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設計的過程中主要采取校內實驗與校外實踐相結合的方式。統計的專業課程主要是講授統計的整個工作過程,從方案的設計到數據的收集、整理、顯示、分析和解釋等理論。采取校內實驗與校外實踐相結合的方式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統計方法和統計分析工具的能力,而且能培養、訓練學生觀察社會、認識社會的能力,以及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適應社會的能力,更好地將理論知識與實踐運用結合起來。

三、應用型統計學專業實踐教學系統的設計

根據統計學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要求,結合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思想,本文認為該專業的實踐教學系統應由兩條主線和四個子系統及實踐教學平臺構成。兩條主線是:貫穿于專業理論課程的實踐教學體系與貫穿于四學年的引導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實踐教學體系。四個子系統分別是準備型實踐教學子系統、課程實踐教學子系統、實踐教學子系統、創新性實踐教學子系統。具體內容如圖2所示。

1.準備型實踐教學子系統

通常,統計學專業的基礎理論課程主要包括公共課和學科基礎課兩大部分。公共課的設置是從一個大學生應具備的基本道德素質、政治素質、基礎知識體系角度考慮,學科基礎課主要從專業學習應具備的基礎角度設置課程,為今后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該環節的實踐教學子系統主要表現為政治素質及基礎知識體系的培養,為學科基礎知識的學習打下基礎。

2.課程實踐教學子系統

該系統設計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能夠使學生在掌握專業課程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運用這些方法進行實踐操作。例如,運用SPSS進行數據文件的建立和管理、描述統計分析、參數檢驗、方差分析、非參數檢驗、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聚類分析、判別分析、因子分析;使用Eviews和SAS軟件建立隨機時間序列模型;使用Excel、Eviews和SPSS軟件進行經濟預測與決策等。

3.綜合性實踐教學子系統

要培養高層次的應用型統計人才,除了專業的基礎理論介紹外,還要設置一些綜合模擬實訓,使學生的專業技能得到有效鍛煉。通過綜合模擬、綜合設計、綜合分析等環節,讓學生參與到統計工作的過程中去,理解統計工作的性質、特點和要求,真正了解統計學專業的內涵,提高學生處理統計問題、分析統計問題的綜合應用能力。

4.創新性實踐教學子系統

學習的目的不僅在于理論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而且還要能夠創新。該實踐教學子系統通過課外調研、承接項目、創業策劃、系統開發等多種途徑,提升統計學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能夠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下有效地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的問題。

5.實踐教學平臺的建設

實踐教學平臺的建設能夠保證統計學專業實踐教學系統的有效開展,并能夠實時地監控和反饋,實現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雙向溝通。很多材料,包括案例集、習題集、實習手冊、實習報告都可以通過實踐教學平臺傳遞和歸檔,提高工作的效率。

四、應用型統計學專業實踐教學系統的實施路徑

統計學專業實踐教學系統是一個多構面多要素構成的復雜系統,必須精心設計、精心組織才能達到優化的目的。具體實施路徑如下:

1.加強專業實施教學的組織領導

設立專業實踐領導小組,負責專業實踐教學的規劃、組織、協調、監控和評價。

2.積極發揮專業教師和實驗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任何實踐教學方案的實施都必須由專業教師和實驗員來具體組織和實施。因此,要充分調動專業教師和實驗員研究實踐教學問題,開發和設計實踐教學項目,提高實踐教學效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3.制訂統計學專業的實踐教學實施方案

既要制訂總體實施方案又要制訂各種專題實施方案,并力求具有系統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4.編制與實驗相關的書籍

組織專業教師、實驗員編寫和設計實驗指導書、教學案例集、教學項目集、模擬訓練課題集、習題集、課題設計集、實踐教學CAI課件和多媒體課件,切實加強專業實踐教學的基礎建設。

5.建立健全完善的專業實踐教學管理制度

如實綱、實習守則、實習日志、實習鑒定表、實習成績評定辦法、學生課外科研獎勵辦法、學生科研小組和社團管理辦法、實驗室管理制度、課內實驗報告制度等等。切實加強專業實踐教學的制度建設。

6.加強實踐教學軟硬件的建設

加強計算機實驗室、專業模擬實驗室和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更新實驗教學設備和手段。總之,要加強專業實踐教學的硬件和軟件建設。

應用統計學專業論文:淺談統計學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問題

摘要:本文主要從三個方面探討了統計學專業的應用型人才培養問題:首先分析了統計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性,然后探討了統計學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方式 ――應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最后總結了統計學應用型教育的課程設置原則。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統計學專業;實踐

(一)培養應用性人才的必要性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已進入大眾化教育階段,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迅速的發展,各行各業需要大量具有寬厚的專業理論知識和突出的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本科層次的應用型人才既是我國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我國高等教育多元發展的必然趨勢。

客觀的講,我國現行的人才培養模式,比較適合于理論研究和科技開發型人才的培養。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急需理論與實際聯系緊密,社會適應能力較強、具有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應用型人才。何為本科應用型人才?所謂應用,“應”就是反應、適應,“用”就是要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人才從宏觀上可劃分為學術型和應用型兩大類。一類是發現和研究客觀規律的人才,稱為學術型人才; 另一類是應用客觀規律為社會謀取直接利益(社會效益)的人才,稱為應用型人才。應當明確,本科教育中培養應用型人才,不應該簡單地理解為培養動手能力強的人才。比如,高等院校本科教育的培養目標要求“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受到基礎研究或應用研究初步訓練的教學和自然科學專門人才”,本科應用型人才也要求“掌握本專業所必須的較系統的基礎科學理論,較寬且扎實的技術基礎理論以及必要的專業知識”。這種應用型人才,與高等專科教育、高等職業教育中的應用型人是不能等同看待的,否則,過分強調應用能力與動手能力,勢必降低本科教育的質量。

(二)統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應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應用型本科教育為社會生產一線培養人才,一方面要求其掌握某一領域學科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另一方面又要求具有一定的實踐能力。因此,應用型本科教育課程觀應該是一種整合性的課程觀,即吸取知識本位課程觀和技能本位課程觀的長處,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既能依托學科,又能面向應用。可以說,應用型本科教育課程觀,就是以應用為導向的課程設置與建設的基本指導思想。應用導向的課程觀是從工作需求出發,以技術活動為主線,設置技術學科和技術實踐相融合的課程。課程目標既要考慮到本科教育的基礎性和階段性,也要充分考慮應用性人才適應第一線工作的要求。前者注重理論知識的掌握和認識能力的提升,后者注重工作過程性知識的掌握和實踐能力的養成,二者的有機結合才能完成應用性人才培養的目標。因此,技術學科課程內容的選擇要根據生產或服務的現實需要,注重成熟的、應用技術的陳述性知識和經驗性知識,重視理論知識中相關結論的使用而相對淡化部分推導過程,強調通過學生的實踐行動,使知識和技能內化為能力。應用型本科教育的課程觀既強調知識的傳授,又強調技術的培養,力圖通過實踐過程使二者進行融合,最后將其內化為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

(三)統計學應用型教育的課程設置原則

以應用型人才為教育目標的地方院校在構建自己的課程體系時,應當以“課程論”的一般理論為指導,同時結合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實際需要去創新思考。一般說來,統計學應用型教育的課程設置應當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知識基礎原則。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本科教育,應當使受教育者具有高等教育本科層次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因此,其課程模式是以學科知識為基礎的,這些學科知識足以能滿足一線人才所需的技術和技能的要求,而且當新的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時,應用型人才憑借其較寬的知識面和比較扎實的基礎理論能夠盡快掌握并加以利用。在設計學科知識體系時需要考慮應用型人才職業生涯的需要。

(2)工作目標原則。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課程體系的建構,首先要對實際工作進行分析,將工作分解為多項工作任務,確定完成各項工作任務所需要的能力,在能力分解的基礎上,以能力與知識的對應關系,將課程內容進行歸類、整合、安排,進而形成應用能力培養脈絡鮮明的課程結構。

(3)能力培養原則。能力本位是應用型教育對應并區別于傳統學術型教育的學科本位的一個重要概念,應用型教育的課程結構是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應用能力為核心,將能力培養滲透到課程體系的每個環節中。區別于以知識為中心的學科本位,能力本位的課程授課方式在重視理論講授的基礎上,更側重于從做中學,強調實踐教學環節的作用,尤其是一些綜合性的實踐環節。

(4)素質教育原則。應用型人才處于生產或服務的第一線,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產業的不斷升級,工作環境往往復雜多變,變換工作的機遇也會大大增加,只有具備較高的素質和較強應變能力的人才能在未來社會中得以生存和發展。另外,技術更新速度加快,技術的更新往往意味著一個全新領域的出現,而不是在原有基礎上的局部改進。這就要求應用型人才具備可持續發展的潛力,能夠學會學習,自我更新知識體系,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全面發展、提高素質是未來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普遍要求。

總的說來,統計學專業要培養應用型人才,應當突破學科本位或知識本位的思想觀念,努力構建以工作要求為目標、以能力培養為主線、以學科知識為基礎、以工作過程性知識為重點、以素質教育為取向的學以致用的課程體系。

應用統計學專業論文:經管類專業統計學課程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應用

摘要:統計學是一門收集、整理、分析、解釋統計數據的科學,具有很強的應用性。統計學的案例教學是一種實踐教學活動,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統計學的興趣和應用統計方法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有效開展統計學案例教學活動,應正確確定統計學案例教學目標,做好統計案例的選擇、案例教學的準備和組織工作。

關鍵詞:經管類專業;統計學教學;案例教學法;統計軟件

一、案例教學法的特點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案例教學是對實踐活動的真實模擬。在案例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在討論中學習有關的理論知識和原理。在案例學習過程中,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從而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提高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案例教學的課堂上,每個教學案例所涉及的問題都必須由同學們自己進行分析、解釋和討論,并應用所學的知識、原理和方法解決在工作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案例教學能夠讓學生主動參與,在分析案例過程中充分展現自己,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及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案例教學的內容可操作性強。案例來源于經濟管理中的實踐活動,強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能夠讓學生學以致用,因而教學內容具有突出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可見,案例教學法是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核心的新型教學法,能夠讓學生積極參與,極大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獲得最好的學習效果。

二、經管類專業統計學案例教學的目標

1、通過統計學的案例教學,著重培養學生的統計思想。著名學者Wells曾經說過:“就像讀和寫的能力一樣,將來有一天統計的思維方法會成為效率公民的必備能力。”可見,要善于利用統計的思維方式來思考在實踐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在紛繁復雜的社會實踐中,要學會收集數據、分析數據,從而發現數據內在的數量規律性,并以此來說明實際問題。即學生能夠運用統計學的邏輯思維方法去發現和提出問題,并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這也是統計學培養目標的重點之一。

2、通過統計學的案例教學,使學生熟練運用統計知識和方法分析解決經濟管理中的實際問題。案例教學的一個指導思想是讓學生參與到實際問題的討論中來,案例是源于經濟管理中的實際問題,有些案例是成功的案例,有些案例是失敗的案例。通過對成功或失敗案例的分析,弄清案例成功或失敗的原因,從中吸取寶貴經驗。但是,案例教學不能局限于對案例的分析和經驗學習,還應該通過對經濟管理中的典型事例進行分析,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等,從而達到分析解決經濟管理中實際問題的目標。

3、通過統計學的案例教學,具體培養學生應用統計軟件處理數據的能力。統計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在實際應用中所需要處理的數據較大較多,且涉及的計算很復雜,所以必須借助于計算機和統計軟件來得出計算結果,進而利用計算結果對實際問題進行分析,提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案。在統計學的案例教學中,可以選用的統計軟件有很多,如 Excel、Spss、SAS、Stata、Matlab、SPlus等軟件。其中,普及率高的Excel是最簡單易學的。這些統計軟件擁有完整的統計分析工具,如描述統計、假設檢驗、方差分析、回歸分析、時間序列分析、列聯分析、聚類分析、判別分析、主成份分析、因子分析、典型相關分析等,實現對現有數據的統計處理;同時,它們都帶有很強的模擬工具和作圖功能,可以幫助我們進行各種數據模擬和試驗,生動、直觀地展示抽象的統計公式、原理和分析結果。因而,在要求學生掌握統計方法和原理的基礎上,要會用計算機和統計軟件進行比較復雜的計算分析。

三、經管類專業統計學案例教學的實施

(一)統計案例的選擇

1、選擇統計案例的原則。(1)實用性。統計案例教學的內容應以統計學教學內容為基礎,密切聯系實際,做到學以致用,讓學生真正認識到統計的有用性。(2)代表性。在選擇統計案例時,選擇的案例要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學生通過對經濟管理中典型案例的分析和評價,掌握統計知識和方法在經濟管理中的應用,從而掌握運用統計理論分析解決經濟管理中實際問題的一般方法。(3)針對性。針對經濟管理中的實際問題,圍繞學生所需掌握的統計知識、技能和方法,以及統計教學中的難點重點來選擇統計案例。

2、選擇統計案例的步驟。(1)確定統計案例的課題。統計案例教學強調運用統計知識和方法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因而統計案例的課題來自于2個方面,一是經濟管理的實際問題,二是統計教學過程中的難點和疑點。(2)搜集統計案例的素材。在統計案例素材的搜集過程中,應該做到有針對性地進行搜集。先把要搜集的素材擬成提綱,再根據素材提綱進行搜集,最后將所搜集到的材料加工整理成統計案例。值得注意的是,搜集素材要如實反映情況,不能胡亂編造。(3)編寫統計案例。根據統計教學的目的和課題的要求,對搜集來的素材按照一定的格式編寫成書面材料。一篇統計案例通常包括題目、導言、案情正文、結尾、附件等部分,其中題目是案例內容的集中表現,要與案例內容相符;導言即開頭語,簡述案例的內容、時間、地點,以激發讀者的興趣;正文是案例的主體,包括提出案例的目標、敘述案例發生的背景材料、描述案例的情節和條件等;結尾一般提出要分析研究的問題;附件即備注材料,通常是對正文的補充。

(二)統計學案例教學的實施

1、統計學案例教學的準備工作。(1)布置學生預習統計案例。案例教學中所采用的案例是實際問題的客觀描述,對案例進行分析涉及到許多相關知識,教師需要事先把案例分發給學生,并指導學生對指定學習的案例材料提前進行閱讀,思考案例所提出的問題。(2)熟悉統計案例的內容。在案例教學之前,教師應該充分掌握案例材料,熟悉教學案例的要點,勾勒出案例的框架,提煉出案例的核心理念。具體應做以下準備:對案例情境的把握,對超出案例情節的相關情形進行了解;對問題識別與分析,對資料與數據進行分類和說明,以及制定備選方案和決策;準備教學實施方法,布置學生預習作業,課堂時間分配計劃,課題引入與結束等。(3)處理統計案例的數據。因為統計學案例分析涉及到大量的計算工作,所以在學生熟悉案例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對指定學習的案例涉及到的數據應用的統計軟件進行處理,作出必要的計算和分析,并將計算結果與案例所提出的問題聯系起來。

2、統計學案例教學的組織工作。(1)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學生個人通過第一階段的閱讀、分析研究,獲得自己關于案例問題的見解之后,就可以進入到小組討論階段。這一階段為每個學生提供發表自己對案例的看法、見解的機會。為了便于開展案例討論,采用固定分組、自由分組等方法,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指定一名組長,組織小組討論。討論中要求小組中每個成員都簡單地介紹自己所作的分析及對問題的看法,供大家討論、切磋、補充,集思廣益,共同解決案例中提出的問題。然后對案例中的關鍵問題進行聚焦式討論,通過各種決策方案的比較形成新的認識。在小組討論完成后,組長準備案例討論的匯報材料,并代表小組在課堂討論中發言。(2)組織學生進行班級討論。各組代表向全班同學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手段或途徑。其他學生認真聽取發言者的講解,各組組員可以做補充說明。發言的學生講述結束后,教師要鼓勵有不同觀點的學生闡述看法,讓其余學生自由提問或是從自己的角度來分析同一案例,闡述自己不同的觀點。(3)教師進行教學總結。經過激烈的案例討論后,學生都希望老師對不同的觀點進行評判,教師有必要在案例課結束前,做一個案例分析的小結。小結的目的是說明案例教學法對實現學習目標的意義,分析成效、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總結經驗教訓,明確哪些是可行的、哪些是不可行的、哪些是需要進一步探討和實踐的。小結不是總結某位學生的表現如何、評價某種觀點或是措施的優劣,而是對學生的討論結果作方向性的指導,提出一些更深層次的問題,引導學生課后繼續深入思考。(4)撰寫案例分析報告。為了加深學生對案例的理解,案例分析結束后,教師還可以要求每位學生撰寫案例分析報告,既綜合同學們在案例課上的各種觀點,又可以加入自己的進一步思考。

總之,統計學的案例教學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教學活動,如果組織得當,有助于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經濟管理的實際問題,并激發學生學習統計學的興趣,提高學生運用統計學的知識及方法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和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責任編輯:郭士琪)

應用統計學專業論文:論體驗式教學理念在非統計專業《統計學》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

摘 要:以實際教學為出發點,從學習本質、《統計學》的課程性質,以及培養目標三方面論述體驗式教學理念在非統計專業《統計學》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從教師、院校方兩方面論述其實施的必要條件。

關鍵詞:統計學;體驗式教學理念;實踐;應用

一、體驗式教學理念在《統計學》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

(一)體驗式教學理念順應學習的本質要求

什么是學習?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是“由反復經驗所引起的”個人行為的改變。即人的學習“是一種以語言為中介,有目的的、自覺的、積極主動掌握社會和個體經驗的過程。”什么是體驗?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對“體驗”的解釋是,通過實踐來認識周圍事物;親身經歷。顯然,學習和體驗之間有密切聯系。學習本身是一種自覺主動的行為,是主體自我感知、親身經歷的過程,它受外界因素影響有限,只有在經歷中產生共鳴,才有深刻體會,學習領悟到的東西才更加深刻。因此,學習本就是一種體驗的過程。然而,目前大學教育,包括《統計學》在內的大部分課程的教學理念完全忽略學習的本質所在,以陳舊的教學觀念、落后的教學手段、單一的教學方式,把知識強行填壓給學生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對學習興趣全無,主動學習變成“被學習”,學習目的也發生偏差,出現“學習是為了考試,考試是為了拿獎學金”的功利化現象。

體驗式教學要求在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創造各種情境,引導學生由被動到主動、由依賴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創造性地對教育情境進行體驗,并且在體驗中學會避免、戰勝及轉化消極的情感和錯誤認識,發展、享受和利用積極的情感與正確的認識,使學生充分感受蘊藏于這種教學活動中的歡樂與愉悅,從而達到促進學生自主發展的目的。該模式的基本理念認為學習是學習主體主動建構的過程,其操作的基本流程為:提出問題―探索問題―實踐運用。體驗式教學完全打破了現今大學的教育模式,更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學習的趣味性,以及學習方法的多樣性,符合對學生學習本質的要求,為包括《統計學》在內的所有大學課程改革提供了新鮮思路。

(二)體驗式教學理念符合《統計學》的課程性質

首先,《統計學》對實踐的高要求與體驗式教學理念的核心不謀而合。高教出版社《統計學》第一版前言提到,統計學是一門收集、整理和分析統計數據的方法科學,其目的是探索數據內在的數量規律性,以達到對客觀事物的科學認識。統計學不同于其他理論性課程,它要求學生應具備極強的實踐操作能力。從統計工作的程序來看,無論是統計數據的收集,還是統計數據的整理或分析都要求學生要有極強的實際動手能力.如何能搜集整理出有效可靠的數據,怎樣得到數據背后所反映出的真實信息,學生僅從課本和課堂的學習無法真實體會,只有讓學生真正與統計相融,就某一問題實地調查走訪,動手設計問卷,親自整理和分析數據信息,在實踐中學習,在體驗中體會,才能達到學習《統計學》的真正目的。另外,從統計方法理論的學習來看,統計分為描述統計和推斷統計兩大體系,描述統計涉及的指標運用和計算較易掌握,但對推斷統計部分的理解難度則較大。推斷統計是根據樣本信息對總體進行估計、假設檢驗、方差分析、預測的統計方法,它是《統計學》的主要內容,是統計思想的基本體現。其中諸如“小概率”原理、抽樣分布、顯著性水平等核心概念的理論性較強,且以上推斷方法的實際運用對統計軟件使用的要求較高。如果按照現行教學模式,學生不但會認為這些體現統計學重要思想的概念難以理解、理論枯燥乏味,更覺《統計學》在現實無任何用武之地,開設《統計學》課程也毫無意義。因此,筆者認為,體驗式教學理念在非統計專業《統計學》教學中的引入已刻不容緩。體驗式教學理念的應用,除了能讓學生親臨其境、參加實踐,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觀能動性之外,更重要的作用是它可以有效改變任課教師的傳統教學觀念,進而更新單一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把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先進新興的教學手段帶進課堂,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認識《統計學》,體會到《統計學》的重要性,更加促進其學習的積極性,最終形成一個良好的循環機制。

其次,《統計學》的應用性要求體驗式教學理念必須引入課堂。在統計學科建設方面,業界曾經提出“大統計”思想,即強調統計學和其他學科的密切關系,認為統計學是一門應用型的交叉學科,它不但綜合了多門自然學科,更與諸如生產質量管理、市場營銷、醫學領域、氣象領域、軍事領域等其他社會學科緊密不可分。其實,《統計學》對學生動手實踐的高要求恰恰也體現出其應用型的特點。在余明江、丁家云的《論我國統計高等教育的改革取向》一文中明確提出,“統計高等教育必須突破傳統觀念,逐步建立起以現代統計為基礎,以信息科學為方向,以計算機技術為手段,以市場經濟導向為為終結的大統計教育觀。”誠然,大統計教育觀是針對應用型的《統計學》而提出,那么這種大統計教育觀又需要通過怎樣的教學理念來體現呢?應用型的學科需要培養出應用型的人才,應用型人才又需要多元立體的教學模式培養,正如前文提到,這種多手段的教學模式其核心恰恰是體驗式教學理念的體現。所以,筆者認為,體驗式教學理念能夠很好體現大統計教育觀的精髓,更應是所有應用型學科積極提倡的全新教學觀念。

(三)體驗式教學理念符合非統計專業《統計學》的培養目標

我們首先應該給非統計專業開設的《統計學》課程進行定位。在非統計專業中,《統計學》作為一門看似獨立的課程,實則與其他課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僅以經管類非統計專業為例,在課程橫向設置方面,與《統計學》相關的課程就有《市場營銷學》、《市場調查》、《生產運作管理》、《管理學》等多門課程。這些課程無一例外都是將《統計學》的相關原理和推斷方法付諸實踐,用以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如若學生對《統計學》的基本理論和思想全然不知,其專業課程的學習則障礙諸多,所學的專業知識也無法運用自如了。因此,《統計學》在非統計專業的定位就是“服務”。在非統計專業中,《統計學》應作為一門應用課程,一種技術工具,服務于其他專業之所學。那么,對非統計專業《統計學》的定位恰好也確定了其人才的培養目標,其服務的職能標示了對非統計專業《統計學》教學培養目標應更加關注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要求學生對統計思想及基本理論能靈活運用的同時,還應掌握EXCEL、SPSS等基礎的統計分析軟件,從而有對現實問題進行統計分析的基本能力。

除此之外,社會對具備統計素養的人才需要也決定其培養目標的確定。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信息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如何能在紛繁復雜的數據和現象中尋找出有效的信息則是統計最基本的職能。正如袁衛在其主編的《統計學》教材中提到,無論是國民經濟管理和公司、企業的經營及決策,還是科學研究都越來越依賴于數量分析和統計分析方法。統計方法已經成為理、工、農、醫、人文、社會、管理、軍事等所有學科領域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因此,市場對具備統計素養人才的需要給我們《統計學》教學的人才培養目標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即要培養實踐型、應用型的統計人才。

教育培養目標決定著教育教學的發展方向。顯然,現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已無法滿足對非統計專業《統計學》人才培養的目標。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原點,應用實踐型人才的培養,必須要在原有的教學模式上有所創新,制定出一套多元化的教學體系,而這正是體驗式教學理念所倡導的核心本質。

二、體驗式教學在《統計學》教學中實施的條件

體驗式教學理念的本質即是給學生創造多樣化的學習情境,提供多元化的教學手段,營造寬松良好的互動氛圍,使學生在體驗中感知,在感知中反思,進而達到有效學習的過程。這種教學模式也給現行的大學課堂教學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對教師的業務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求教師應具有創新精神,及時轉變觀念,主動營造良好開放的課堂氣氛,創建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對等交流的平臺,保證學生能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并對學生的評論能做到正確引導、公正評價,為后續的教學模式改革營造一個良好寬松的氛圍。其次,要求教師必須具備很強的組織和管理能力。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外出實踐中,教師必須有充備的事前設計能力,并在整個活動流程中有效組織和管理,對整個過程的節奏能收放自如,控制得當。最后,對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體驗式教學模式的引導下,對《統計學》的教學,要求教師能在課本內和課本外做到游刃有余,及時搜集國內外相關資料和案例,通過大案例引入、多媒體教學、統計軟件應用、課外實踐指導四方面達到多元立體化的實踐教學體系。

第二,對院系和相關行政部門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體驗是通過實踐得來的,尤其《統計學》的課程性質更加需要給學生提供充足的實際機會和適當的實踐場所。除了教師的一己之力,更加需要院系和高校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通力配合,能積極幫助教師和學生尋找更多的實踐機會和實踐場所,給予一定的經費支持,只有教師、院系、學校三方積極配合,才能達到最終的教學目的。

應用統計學專業論文:中外合作辦學下經管類專業統計學課程教學改革中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應用

摘要:統計學是一門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釋統計數據的方法科學。對于經管類專業的學生來說,統計學是為經濟或管理服務的工具性學科,是一門較難的必修專業基礎課。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使學生了解統計思想,掌握一定的統計方法,是目前統計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問題。本文從統計學教學現狀及存在問題出發,結合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中外合作辦學下統計學的教學改革與創新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中外合作辦學 經管類專業 統計學 教學改革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1 中外合作辦學下經管類專業統計學課程的教學現狀及存在問題

統計學是一門認識方法論科學,是關于數據的科學,其目的是探索數據的內在數量規律性,以達到對客觀事物的科學認識。作為高等學校經濟類、管理類專業的基礎課程,統計學對于學生的專業能力的培養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1.1 中外合作辦學學生的現狀

由于中外合作學校的層次不同,對合作辦學學生的質量要求也不同。有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納入第一批本科層次,對學生成績要求較高;有的是納入到本科二批計劃;也有的是納入到專科層次計劃。另外,同批次學生中,英語成績高的優先錄取。比如山東科技大學濟南校區,自2007年以來,先后與澳大利亞北墨爾本高等技術學院(NMIT)、美國劍橋學院、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和美國克拉克大學開展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所招收的學生主要是本科二批,高考分數大都在500~600分之間。本文將重點以本科二批層次合作辦學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這些學生雖然是屬于同一批招收,但分數差別較大,學生學習主動性稍欠缺,能力低于本科院校的學生。

1.2 中外合作辦學統計學課程教學現狀及主要問題

統計學對于經管類專業來說是一門專業基礎課,它作為商業以及工業的一個基本工具,通過建立數學模型,收集所觀察系統的數據,進行量化的分析、總結,進而進行推斷和預測,可以為相關決策提供依據和參考。所以,統計學對于這些專業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

但是,目前的教學現狀卻違背了設置統計學課程的初衷,主要表現在:

1.2.1 教學內容一刀切,缺乏針對性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發展,從素質教育的角度出發,統計學的教學內容的選擇也要有相應的調整。但在實際的教學中,大部分院校(包括有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學校)的統計學教學大綱是參照統計學專業的統計學課程內容來確定的,不考慮專業的特點,實例缺少時代氣息,不能與專業的發展相結合。

1.2.2 授課方式不夠多元化

統計學的授課方式主要表現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兩方面。教學方法對于教學質量至關重要,但目前的課堂教學主要是“填鴨式”教學,對“啟發式”教學方法應用還不夠,在課堂上學生是被“灌輸”知識,再加上學生對統計學沒有一個實踐性的認知,從而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產生統計學既難學又枯燥無味的情緒,不利于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而對于教學手段來說,現在普遍采用多媒體教學。但隨之帶來的問題是部分學生感到沒有停頓思考的時間,知識消化吸收不良。在這樣的授課方式之下,使得學生跟著教師的既定思路來思考問題,學生對統計學逐漸產生了“針對現成的數據資料套用一定的公式進行求解”這樣的認識。

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創新教與學的方法,注重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潛在能力,推進統計學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

2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倡的學習方法是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建構主義學習環境包含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等四大要素[1]。在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以及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相適應的模式中,學生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識不再是教師傳授的內容,而是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對象;媒體也不再是幫助教師傳授知識的手段、方法,而是用來創設情境,進行協作學習和會話交流,即作為學生主動學習、協作式探索的認知工具。顯然,在這種場合中,教師、學生、教材和媒體等四要素與傳統教學相比,各自有完全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間有完全不同的關系。

3 中外合作辦學下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統計學教學改革與創新的實現途徑

在中外合作辦學的環境下,作為非統計專業的統計學教學,既要適應統計學的發展趨勢,又要克服統計學的教學弊端,這就需要通過相應的教學改革與創新來實現培養創新應用型經管類專業人才的目標。從總體看,中外合作辦學下經管類專業統計學教學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堅持“以理論為基礎,以應用為目標”的原則[2],針對中外合作辦學學生層次突出、差異明顯的特點,結合專業對統計學的需求程度,以發揮基本功能為首要任務,使學生在接受和掌握好統計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的基礎上,突出應用能力的培養,進而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

3.1 統計學教學內容的設置要以應用為主,教學目標因人而異,突出專業性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是客觀世界在人腦中的能動反映。它不是個體對靜態現實的拷貝,而是個體對動態現實的積極建構。在學校環境中,在同一個課堂上,雖然由于有效的班級劃分,學生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同一性,但受原有發展環境和前期累積經驗的影響,學生之間又存在著明顯的發展水平差異[3]。在中外合作辦學下的學生的這一差異更加明顯,因此我們在教學內容的設置上也應因人而異。首先,統計學教學需要以推斷統計教學為主,在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理論和知識的基礎上,關于對知識的應用能力要求需要因個體而異。其次,建構主義認為,已有經驗對個體發展的影響,主要體現為影響個體對外來信息的接受與解讀,進而在大腦中建立自己獨特的個性化意義體系的過程,即個體選擇輸入信息的過程。而個體選擇信息主要有四個標準:第一,有用性,即信息能滿足個體的某種需要;第二,趣味性,即信息能愉悅個體的心情,為個體帶來愉快的體驗;第三,可信性,即個體能部分理解信息,信息能在個體已有知識結構中找到生長點,是個體已有經驗的合理演進;第四,他人的傾向性,因為在課堂環境下,個體的選擇往往要受到所處學習共同體中與之交往的其他個體的傾向性的影響。因此,教學內容的設置要考慮與專業的相關性,通過增加教學實踐環節使學生了解統計學在其專業發展過程的重要性,讓學生在沒有太多負擔的情形下學習對其工作生活都有益的統計學知識。

3.2 多樣任務驅動法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

中外合作辦學的學生一般都是以“中等生”的身份進入大學校園,在一個比較輕松、自由、開放的大學環境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逐漸減弱。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任務引導的,難度適宜的學習任務是有效學習,提高學習積極性的必備條件。學校中學生的學習不是隨機的、偶然的、雜亂無章的,而是在一定目標任務的引導下有序展開的。學習活動的方向性、目的性、計劃性既能體現在學校課程計劃、課程標準、教科書中,更具體地體現在每堂課確定的學習任務中。比如在統計學教學的第一堂課,一般都會提到市場調查問卷,包括問卷的設計及其結果的統計與分析都要用到統計方法。那么,教師就可以給學生布置這樣的一個大作業,并在授課過程中時刻提示學生。但是因為學生現有水平存在明顯的差異,不同的學生的學習任務的難度和類型也要有所不同。因此在課堂教學開始以前,教師應承認并了解學生的需要狀況,根據教學安排,提出多樣化的學習任務,以供學生選擇。

3.3 改變授課方式,完善教學手段,豐富考核形式

現有教學一般采用合班授課的形式,一個老師面對比較多的學生,雖然能夠節省一些資源,但導致師生間缺少必要的溝通和交流。在統計學教學改革中,采用“合班授課+單班輔導”的形式。合班授課是指由主講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和傳統教學手段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進行課堂集中講授。單班輔導是指對單個班級一一進行輔導,主要是由輔講教師組織知識回顧、答疑、課堂測驗、知識拓展、布置作業。這種情況下,教師對學生的已有經驗和差異會有一個比較準確的判斷,并能因材施教。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出的合作式教學、交互式教學策略也能夠在這樣的授課方式中得以運用,在堅持異質性組合原則下,通過交往互動的學習活動,為共同體內的每個學生的發展提供了差異性的適宜的學習支持。授課方式的變化使得考核形式也有了一定的調整,結合統計自身的特點,考試應將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列入考試評分標準當中,應從知識、能力和素質等方面綜合評價學生成績。除了普遍采用的閉卷考試外,統計分析報告的寫作、計算機應用軟件的操作相結合等多元化測試考核及多階段考核、積分累計考核將成為考察學生的理解能力、跨學科綜合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創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應用統計學專業論文:統計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現狀及模式淺談

【摘要】當今社會與經濟的發展要求統計教育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而現行的統計教育機制培養模式單一,重理論輕實踐,統計教學與社會實踐脫節嚴重,因而不能很好地實現這一目標。統計學專業的畢業生很難就業和企業單位很難找到一個專業能力突出,能為企業真正創造價值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就當今統計學人才的培養現狀及模式進行淺析。

【關鍵詞】統計學,才培養,現狀,模式

1 培養應用型統計人才的必要性

1.1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人才培養的轉型。市場經濟的發展變化必不可少導致企業單位對統計學專業畢業的人才需求發生變化。當今,社會對統計人才的需求日趨多元化,統計教育不再僅僅培養傳統意義上的統計學家或者統計工作者,還要培養更多的具有良好統計素養,統計理論知識扎實,具備統計應用能力的從事金融、保險、精算等工作的多元化人才。因此,統計人才培養需要由教學型向應用型轉變。

1.2應用型統計人才是社會的重要管理人才。統計學是一種經濟管理的活動,社會經濟越發達,統計的地位就越顯重要。當前,統計學人才是政府部門和企業單位的重要管理者,在社會資本化市場運作中占主導地位。應用型人才是資本市場的主要運作者,是市場價值的主要創作者。統計學人才運用真實、客觀的統計信息進行企業分析、預測與決策,并運用于政府部門和企業單位管理中,將自身的價值轉變企業價值,統計學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對企業的價值創造乃至整個國家的資本積累都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2 統計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人才培養需要根據社會的需求不斷調整變化,培養目標的準確定位是提升統計學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統計學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應以統計素質和統計理論知識為培養主線,以應用為導向,以企業需求為根本,以崗位設置為依據,培養統計素質高,統計理論知識扎實,實踐動手能力強的應用型統計人才。

2.1具有高尚的統計素養。職業道德是企業招聘員工的基本要求,統計素養更是企業在招聘統計人員時考慮的關鍵因素之一。統計人員的誠信、責任心等都是統計工作者統計素養的具體體現。數據質量是統計工作的生命線,誠信統計是確保統計數據質量的基礎,統計素養的培養理是統計人才培養的第一目標。

2.2具有復合型的知識結構。社會對統計人才的需求日趨多元化,統計工作涉及的范圍越來越廣,如金融、保險、精算、規劃、控制等行業,這就要求從業人員要掌握多層次的知識結構,善于接受新知識,具有較強的崗位適應能力和思維能力。

3 應用型統計人才培養現狀

3.1理論-實踐-應用不能很好的融合。統計學是統計理論很深而應用能力很強的學科,長時間以來,統計人才的培養重理論而不重應用,導致理論與實際脫節。具體來說,統計學應用型人才在培養過程中一般是先進行理論知識的培養,然后進行實踐環節的教學,人為地割裂了理論與實踐的統一,這不但影響了統計人才的應用能力的培養,也影響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培養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3.2目前的統計教學機制束縛了應用人才的培養。現行的統計人才培養機制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能力,重共性輕個性的現象,忽略了學生實踐、動手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與綜合素質的提高。另外,在知識經濟的發展下,學科的細分越來越細,而學科之間的交融卻越來越密切,許多的畢業生知識過于專業化,知識面狹窄,缺乏從事現代工作的素質,無法適應現代的工作,因此培養出來的人才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和經濟社會的發展,導致統計學專業畢業的學生就業難,企業單位很難找到一個專業能力突出,能為企業真正提供幫助的矛盾日益突出。

3.3缺乏以市場導向為需求培養的應用型專業人才。“培養什么樣的統計人才,怎樣培養人才”,一直是財經院校面臨的一大問題。學生就業難是社會普遍存在的現象,這反應了統計學教育目標不明確,“教學產品”偏離了社會需求。

4應用型統計人才培養模式淺談

4.1理論-實踐-應用相結合。當前統計學專業的課程和教學形式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夠,使學生缺乏足夠的學習興趣;實踐環節的缺少又使得學生的所學很難和實際工作接軌。因此,財經院校應該(1)重應用,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2)多學科交叉滲透,如統計定量分析方法特別要與經濟學科、管理學科、現代計算軟件的應用結合起來;(3)突出“理論實踐結合,課內課外并舉,知能品德兼修”。

4.2統計教育要實現多元化。財經院校要建立有利于提高學生基本技能、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實踐教學體系,如(1)基本知識與技能教學,包括理論教學課程和獨立實驗課程等;(2)綜合性實踐教學,包括綜合性課程設計、專業知識實習等;(3)探索性實踐教學,即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統計學專業知識探索性地解決社會實際問題的能力。此外,財經院校還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彈性教學和考查方法。即在開設必修課程之外,多開設選修課程,讓學生選擇符合自己興趣的專長進行發揮,實現統計學人才的多元化發展。

5 結語

統計學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既是統計教育的目標,也是經濟發展的目標。統計知識能有效用于解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是知識經濟體系的組成部分。培養復合型統計應用人才是統計人才培養的主要目標之一。要一切從實際出發,以統計素質和統計理論知識為主線,以應用為導向,以企業需求為根本,以崗位設置為依據,培養出統計素質高,統計理論知識扎實,實踐動手能力強的復合型統計應用型統計人才。

應用統計學專業論文: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下的統計學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研究

[摘 要]統計學專業的實踐教學環節是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教學環節,通過對統計專業實踐教學現狀的分析,提出了改革統計學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措施。

[關鍵詞]統計學專業 實踐教學模式 應用型人才

隨著世界高等教育的發展,我國的高等教育逐漸從精英教育轉向了大眾教育。一般來說,大眾教育注重培養應用型人才,強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強調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全面協調發展,是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統計學是一門應用型極強的學科,因此統計學專業的實踐教學環節在統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這也是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教學環節。多年來,統計學專業的教學改革在多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在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方面還差強人意,傳統的實踐教學模式難以達到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目標。因此,對統計學專業的實踐教學模式進行研究是必要的和迫切的。

一、當前統計學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實踐教學學時分配不足

實踐是學生了解理論和知識的重要途徑,是激勵和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的動力源泉,是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的必要條件。但是在目前大部分院校統計學專業的培養計劃中,實踐學時所占的學時比重都較低,導致統計學專業的實踐教學環節無法全面順利開展。

(二)重理論輕實踐的思想仍占主要地位

在教學中,部分教師對實踐教學的重視和參與程度不足,更注重理論教學的研究和教學,重理論推導和介紹,輕方法應用和操作,甚至有些教師自己的實踐能力都相對偏低,這就導致學生對概念公式非常熟悉,考試成績很好,但缺乏獨立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實際工作中遇到具體問題不能結合相應的理論進行分析和解決,實踐應用能力欠缺,動手能力很差。

(三)實踐教學形式陳舊單一

當前的實踐教學仍是以實習為主,有的院校會將學生集中派往實習基地進行參觀,由實習基地的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多是講解理論知識,或進行一些毫無技術含量的簡單工作。這樣背離了實踐教學的初衷,學生大多走馬觀花,認為與課堂上的學習方式類似,所學的現代統計理論和方法無法與實踐相結合,實習毫無意義。有的院校不具備實習基地,只能要求學生自行聯系實習單位進行實踐,以至于部分學生弄虛作假,白白浪費了實習機會和時間。

(四)實踐教學內容不規范

對于實踐教學的內容設計,每個教師都有不同的理解和解讀,不同教師進行實踐教學的質量參差不齊,水平有高有低,導致學生難以適應,而且絕大部分院校的實踐教學環節無統一教材和教學規范,這就容易造成內容的系統性和規范性差,不利于與各門專業課程的教學目標相適應,也不利于優秀的實踐教學內容推廣。

二、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措施

(一)實施探究式案例教學模式

所謂探究式案例教學模式是通過介紹實際問題中提煉的案例引起學生的興趣,以案例的提出、探究和解決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主體意識,從而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通過案例引入、進行探究、解決問題、靈活運用的過程,對實踐中遇到的某些具體問題抽象成統計學案例進行合理的解釋和深化研究,將教師的引導、學生興趣、教材的示范作用有機結合起來,成為理論知識的必要補充,能夠極大地提高教學效果。國際上十分重視案例教學,我國的很多教育工作者也將目光投向了案例教學法,在實施過程中,應更多地結合院校的專業背景和學生的興趣愛好來編寫案例,設計教學方案,使學生在課堂上就開始接觸實際問題,為將來的實踐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實施課題訓練模式

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實踐內容按難易程度和教學要求編制成各種規格的課題,由學生自行分組進行課題研究。這里的課題,可以是應用軟件來進行數據的統計分析,也可以是一個社會調查方案的編制實施,例如,在校學生的月生活費用調查,圖書館的利用率調查等,對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實踐能力都是很好的鍛煉,并且學生能夠從中體會課題的完整研究過程,有利于今后的工作和深造。

(三)重視統計工具的使用

先進統計工具軟件的使用是對傳統統計工作的一個變革,也是學生今后在從事統計工作時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對于統計學專業的學生來說,熟練掌握至少一個統計分析軟件并不是一件困難的事。統計軟件的應用不僅僅包括統計軟件的操作過程、程序編寫和結果讀取,更重要的是數據預處理,以及考慮到問題背景后進行的統計模型的選取,這也需要學生有扎實的理論功底指導實踐。目前應用廣泛的統計軟件有SAS、SPSS、EXCEL、R等,統計學專業的學生必須要掌握一門專業軟件的基本使用方法,這對今后的學習工作都是極為有益的。

(四)課程實驗緊扣理論教學內容

高等院校的統計學專業都會開設統計學的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如統計學原理、抽樣調查、多元統計分析、時間序列分析等。這些課程的理論性強,學生對某些重點、難點不易理解和掌握,這時,不妨針對每門課程劃分出相應的實驗學時,編制緊扣理論教學內容的實驗資料,在講授相應知識點時,可以在實驗室里引導學生利用統計分析軟件進行驗證式實驗,或者安排學生在開放實驗研究中進行綜合性實驗,使學生對抽象知識有個感性認識,加深理解,培養學生對各類統計基本方法的掌握和靈活應用,以期提高學生的基本統計業務能力。

(五)開展假期社會調查活動

社會調查是培養學生觀察社會、認識社會以及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教學環節。可以參與企事業單位組織的調查活動,也可以采用自行命題的方式進行感興趣問題的調查,還可以參與一些活動主辦方委托的調查。學生通過對某些熱點問題進行社會調查,能夠提高對課堂所學知識和技能的綜合運用,提高實際動手能力,向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邁進。

(六)強化校外實習作用

具有校外實習基地的院校盡量與實習單位協商,使學生能夠真正參與到日常統計工作中,而不是走馬觀花,淺嘗輒止。例如,實習基地為某地區的統計局時,如恰逢普查年度,可以給學生進行相關培訓之后,選出綜合能力強的學生,由單位派出到基層進行相關的普查工作,或者協助工作人員進行普查。目前的統計工作大部分開始使用新型的儀器設備,學生在培訓中對此接受能力較強,能夠勝任相關的工作。當學生處于真實的工作環境下,對專業知識才有著感性認識,才能夠真正體會到課堂上的專業知識在實際工作中的實施運用,才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對學生將來踏上工作崗位有相當大的益處。

(七)嚴格規范畢業論文環節

撰寫畢業論文的過程是學生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也是本科生在校學習期間學習成果的綜合體現,是學生進行初步科研工作的開始。選題、分析研究、成果總結和最終成文的過程,能夠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是考查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手段。對畢業論文環節嚴格要求也是對學生認真負責的體現。

三、結語

以上是關于統計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一些看法和建議。在統計學應用越來越廣泛的今天,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和應用型統計人才的培養目標相適應。通過統計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來保障應用型統計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通過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新來提高統計學專業學生的學習效果,才是統計學專業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使學生熟練掌握各種統計分析方法,有效運用各種現代統計工具,從解決實際應用問題入手,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實踐能力。

應用統計學專業論文:應用統計學專業人才實踐能力培養

摘要: 本文將應用統計學專業人才實踐能力的培養與CDIO理念巧妙的結合,對于國內外統計學發展及CDIO理念做了詳盡了解,闡述了兩者結合的必然性,為應用統計學專業人才的實踐能力培養提供理論支持。

關鍵詞: CDIO;應用統計學;實踐能力

1 統計學的發展及現狀

2011年2月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28次會議通過了新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2011)》,統計學上升為一級學科,設在理學門類中,編號為0714。2012年9月教育部頒布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統計學成為理學門類下編號為0712的新的專業大類,并進一步明確了專業方向的名稱:統計學(071201),應用統計學(071202)。這兩件事情使得統計學科終于獨立出來,成為能夠壯大發展的學科。正如袁衛教授指出的那樣,現在是統計教育工作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時間點,若說“機遇”是美好的遠景,那么“挑戰”卻是擺在面前不可回避的現實。

我國統計教育起步于20世紀初期的清朝末年,在20世紀中葉(1951年至1978年),我國統計工作與統計教育完全照搬蘇聯的模式,直到90年代,我國統計學界才基本統一了共識,發展“大統計”,發展“理學統計”。

在21世紀初的經濟體制改革與建設中,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信息與資本成為21世紀財富的直接源泉,不論是工業領域還是社會、經濟甚至是醫藥衛生領域,對于數據分析處理的需求顯著增加,與此同時,統計人才培養的滯后性也凸顯出來,人們不相信權威部門的統計結論,這不僅是政府的悲哀,更是我們這個社會每個成員的悲哀,也進一步說明,統計工作的工作成效還得不到社會的認可。

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歸納起來應該是以下幾點:①目前,我國權威部門的統計數據信息量小、方法不透明,大眾無法用同樣的數據進行檢驗;②社會對統計工作的認識還停留在“報表整理”、“指數計算”等描述統計的認識階段,統計工作者還有很大的工作空間;③統計人才教育在多年的繼承與改革中,依然還沒能將“統計實踐能力”的教育加以實現;④統計學專業學生在本科的學習階段,依然對應該具有什么樣的能力十分茫然,更談不上有意識的自我培養了。

2 CDIO理念的發展

“實踐能力”的培養在工程教育領域卻得到了極好的發展,不僅有先進的理念,而且具有可操作、易評估的特征,特別是受到世界范圍內的普遍認可,這就是CDIO工程師培養體系。

所謂的CDIO,是指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現(Implement)和運作(Operate)。CDIO教育理念是以產品從研發到運行的生命周期為載體,為學生提供實踐、理論課程之間有機知識關聯的教學情境、鼓勵學生以主動的方式學習工程學。而CDIO教育期待達成的目標是:使學生對技術產生的知識源泉有更深刻的理解(Educate students to master a deeper working knowledge of the technical fundamentals),使工程師成為新產品、新系統的創建者和運行者(Educate engineers to lead in the creation and operation of new products and system),讓未來的研究人員了解其工作的重要性和戰略價值(Educate future researchers to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and strategic value of their work)。可見CDIO理念所設計的教育目標是逐層遞進的,在這個理念的指導下培養出的是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工程師,其教育形式在于動手能力,教育目標的落腳點卻是關于受教育者的主觀能動性的調動、創新欲望的激發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CDIO工程教育改革項目是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瑞典皇家工學院等四所院校在校友、公司、Knut and Alice Wallenberg基金會等的支持下,共同發起研究,旨在解決20世紀中葉開始顯現出來的,由于科學與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工程教育發展成了工程科學的教學,導致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變得越來越邊緣化,結果學校培養出的本科生工程師們缺少許多現實世界中需要的實踐能力,如:團隊協作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和綜合思考解決問題的意識等。2004年國際CDIO工程教育組織正式成立,迄今為止,已經發展成擁有25個國家81所院校成員的教育協作組織,而且組織成員間的交流仍然十分活躍。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以能力大綱和12條準則搭建起的工程師教育的新的框架體系,其最大的優點在于理念、在于方法論的性質,因此,CDIO教育理念至今在教育實踐中都需要具體實施教育的工作者,認真構建指導教育的“能力大綱”,逐條貫徹12條準則。同時,這個優點也是它的缺點,因為CDIO作為教育框架存在,而不是教育方法,它沒有告訴教育工作者應該做什么。

我國是較早加入CDIO教育組織的國家,2005年起引入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2006年汕頭大學加入CDIO國際合作組織,此后有清華大學、北京交通大學、成都信息工程學院等院校先后加入這一組織。2007年以CDIO工程教育改革為核心的“汕頭大學工學院EIP-CDIO工程教育模式創新試驗區”被批準為教育部首批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008年11月,中國CDIO網站開通,2009年,教育部質量工程項目第二類特色專業建設項目設立了CDIO特色專業,每個專業獲得80萬元人民幣的建設經費支持。中國的CDIO教育改革以這種自上而下的形式如火如荼的開展起來。目前著手于基于CDIO教學框架的工程教育、課程教學改革很多,有些已取得了顯著成效,如汕頭大學的EIP-CDIO,大連東軟信息學院針對IT專業設置的TOPCARES-CDIO人才培養模式,浙江萬里學院提出了基于IEC-CDIO理念的計算機類專業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這些成果起到了引領示范的效果。此外如熊和平、李曼麗、顧學雍等一批學者致力于對于CDIO理念的研究、解讀和做法的介紹,推廣了CDIO教育理念,而廣大高校教師也自發的開始在自己的教育工作領域中實踐CDIO理念,如陳啟元等對工科大學生CDIO能力成熟度的問題進行了研究,張永林、張麗等研究了CDIO理念下統計學課程的教學問題。

正如熊和平所言,CDIO教育理念、教育改革的發展既有好的成果,收到好的社會認可度,也有不求甚解的不足之處,總之,CDIO工程教育理念是一個在理論和現實世界間架起一座橋梁的方法論,它是好準則卻不是好兵器。當以CDIO為指導進行教育體系改革時,必須由專業教師將理論和行業實務能力需求相結合,精心設計教學目標、教育途徑、教育載體、考評辦法才能達到教學改革的目標。

3 CDIO教育理念與應用統計人才培養結合的必然性

從CDIO的教育目的與組成結構意義上看,這一理念不僅適用于工程師的培養,而且同樣適合理學應用統計人才培養的需求,因為困擾我國統計人才教育的恰是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巨大鴻溝,填補這個鴻溝的工作就是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使統計人才面對統計對象時,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并具有不斷創新開發新技術的能力。

統計學科專業人才近年來在世界范圍內成為稀缺人才,但是仔細觀察世界發展的動態,我們會發現計算機時代的到來,使得統計工作者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極大加強,這使得原來耗時巨大的采集樣本的時間越來越少,反過來,卻對樣本收集方法產生了需求,什么樣的樣本是信息量大的樣本,怎么采集、如何分析是擺在統計學人才面前的重任。這也恰是工業界對工程師們提出的需求,也是觸發CDIO教學框架構建的起點。因此說CDIO教育理念對統計學專業人才培養的體系建立有著現實的指導機能。

4 面臨的問題

目前我國統計教育剛剛從其它學科中分離出來的,原有的體系被打破,新的體系還遠未建成,更別說有成熟的人才培養框架。

盡管李壯壯、魏傳華、向書堅、陳樹良、劉建宏等人都對統計學人才培養體系進行了不同側面的研究,得出的現實結論基本一致,那就是培養實踐能力強的統計人才是當務之急。許滌龍對統計學專業人才培養中實驗課程體系的構建做了專門的研究,孫學光等通過對第十五次統計學會議的總結,也使人們對當前我國統計學界研究領域的內容有所了解,這當然也是統計工作者們未來的工作領域。

由此可見,在統計教育領域中存在著理論教育與實踐能力教育間的巨大鴻溝,如何填平它,是統計工作者責無旁貸的責任。就現有的資料來看,專門研究統計人才應具備怎樣的實踐技能、如何培養這方面的研究成果還未有報道,這是值得探究的領域,是統計人才教育必須跨越的困難所在。

5 研究現狀

由于本校2012年9月,才招收第一屆應用統計學專業學生,所以專業剛剛起步,人才培養方案也在逐漸摸索構建,實踐能力的培養更是重中之重。

在這樣的前提下,本人已經指導本專業學生參加2013年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通過這次參與項目,從初期的選題、立項,到項目的具體實施方案的設定、運行模擬,培養了學生的真正的構思、設計、實現、運作的實踐能力,也就是CDIO理念下的實踐能力。

這只是剛剛開始,我們計劃以CDIO理念為指導,走訪其他院校進行調查研究,將應用統計學專業人才應具備的實踐能力與素養調查清楚。在CDIO理念的指導下,構建能力培養載體、設計能力培養環節,達到實踐能力培養目標。形成理論教學與實踐能力有機結合的教學構架,以及評價教育效果和學習成效的機制。

通過我們的努力:

①培養的應用統計人才應具備:1)具有深厚的科技統計專業知識和理論聯系實際的工作能力及較強的科研能力;2)具備相應的計算機操作能力;3)具有良好的寫作基礎和表達能力;4)具有較高的外語水平;5)通曉國際統計慣例;6)具有現代統計意識、風險意識和國際意識。②最終構建實踐能力培養體系的理論框架,為應用統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服好務。

應用統計學專業論文:經管類專業“應用統計學”課程教學研究

【摘要】應用統計學是經濟管理類專業一門專業必修基礎課,能幫助管理者高效準確地進行數據分析,進行管理決策。然而目前經管類專業的“應用統計學”課程教學存在著缺乏與統計軟件有機結合、老師講課枯燥難懂、小組作業搭便車等問題。針對以上問題,文章分析了結合統計軟件開展應用統計學教學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應的教學方式和途徑,如選用應用性較強,結合統計軟件操作的教材;分小組完成課后習題并抽查個人進行講解,杜絕搭便車現象;采用案例教學法加強學生統計學的應用能力。

【關鍵詞】應用統計學;經管類專業;統計軟件;案例教學

統計學是一門收集、處理、分析、解釋數據并從數據中得出結論的科學,它幾乎被應用到所有的學科領域[1]。作為一種決策工具,可以幫助企業進行數據分析,了解企業的發展現狀,促進企業管理持續改進、不斷創新,因而統計技術能幫助企業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和有效性,如在設計階段的市場預測、可行性分析、方案設計、小批量生產等;在銷售階段的營銷策略研究、預期銷售額的測算、顧客回報率的評價和風險分析等[4]。因而,應用統計學課程被設為經濟管理類各專業的專業必修基礎課程,對經管類的學生而言,培養其統計思維,訓練其應用統計方法,使用計算機工具解決社會經濟和管理問題的能力尤為重要。但長期以來,統計學的教學還停留在應試教育的層面,其結果是學生為了應付考試死記硬背公式概念,應用統計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普遍欠缺,不會用統計方法或濫用統計方法的現象特別嚴重。利用統計軟件Excel和SPSS在經濟管理中應用越來越廣泛,結合Excel和SPSS開展統計學教學對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其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一、經管類專業“應用統計學”教學目前存在的問題

經管類專業統計學教學存在著三個方面的主要問題。

一是缺乏與統計軟件的有機結合。隨著計算機的廣泛應用,統計軟件在統計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重要。但目前的經管類專業統計教材基本上都遵循從基本概念到計算公式、例子等編著方式,形式上更像數學類教科書,具有豐富統計學案例及計算機軟件如Excel、SPSS等為工具解決統計問題的教材更是鳳毛麟角。而老師在講課的過程中,也是對基礎強調得比較多,軟件介紹以及上機操作應用較少,學校不安排實驗課程或實驗課時量較少,這使得統計軟件的應用成為統計教學中的瓶頸問題,這一問題與市場的需求相違背。

二是經管類學生數理基礎較薄弱,在學習應用統計學前,就對課程產生恐懼感,認為該門課程枯燥難懂,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學習統計學的積極性。學生基本上會為了應付考試而對概念和公式進行死記硬背。大部分高校統計學的教學方式仍采用傳統單向灌輸方式。教學僅僅停留在理論知識的傳授上,老師“一張嘴”、“一支粉筆”在“黑板”上推演,學生則在課堂上“埋頭記筆記”,課后“背概念”、“做習題”等,課堂氣氛較沉悶,這種機械式“教”和“學”的方法不利于學生統計思維的訓練機統計分析能力的培養,與社會需要的經濟管理人才的新要求不相符合[6]。

三是高校經管類課程基本上都采用了小組案例分析或小組作業講解的教學方式,然而小組內完成作業的往往就一兩個同學,搭便車現象無處不在,掌握所學知識點的也往往就一小部分同學,小組作業變得華而不實。

二、結合統計軟件開展應用統計學教學的必要性

如前所述,經管類專業“應用統計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很大程度上與應用統計學課程的教學目標相背離。應用統計學課程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收集、整理、分析、解釋統計資料,并能從中得出結論的基本技能。教師在講解應用統計學這門課程的時候,應緊密結合這一目標,盡量減少數理上的推到論證,著重講解統計方法的應用及其在計算機上如何實現,讓學生在Excel、SPSS等計算機軟件操作過程中去體會數據整理、分析的統計方法。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統計理論講授的枯燥性,統計軟件的將統計數據形象化,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

Excel2007或2010、漢化版SPSS操作界面友好,操作方法簡便、輸出結果簡潔,還可以進行不同程度的美化。最重要的是Excel和SPSS只需要掌握基本的概念和方法就可以進行統計分析,省去了人工進行復雜數學計算的過程,也省去了畫圖的過程與時間。而且Excel和SPSS更注重菜單式操作,不需要編程實現計算,學生更容易掌握。順應統計學的發展趨勢,以及社會對統計人才的能力要求,結合統計軟件開展統計教學體現了以素質教育、能力培養為主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切實提高學生統計分析的能力。

三、結合統計軟件開展統計學教學的方式與途徑

1.選擇適用的教材

不要選用數理推導過多的統計教材,而應加強案例教學,側重介紹統計方法的適用性和對統計軟件的輸出結果進行解釋與推斷。國內教材如賈俊平編著的《統計學基礎》內容編排得較為不錯,注重案例教學,但只有一些基本的Excel操作步驟,缺乏SPSS軟件的操作步驟。然而老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優勢,結合統計案例,通過Excel和SPSS軟件來進行教學,更有利于學生吸收和消化。比如,講解關于調查問卷的設計,如果純粹從理論上講解問卷設計的方法、原則,難免落于枯燥乏味,難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在多媒體教學環境中,可以拿些現實中的問卷以幻燈片的形式放映出來講解、剖析并組織學生討論,這樣的教學形式更鮮活生動[2]。當然,多媒體課件的設計、統計學案例的準備以及在Excel和SPSS軟件中演示也對任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分小組開展統計學基礎學習與課后鞏固,并采用抽查組內成員的形式進行考核

對于經管類學生,開展這門課程的最重要意義是使他們形成統計學思維,利用統計學來解決實際的經濟和管理類問題。因而在對應用統計學這門課程的考核,不應僅僅停留在基礎理論概念等的考核上,更重要的是考核學生對方法的掌握與應用程度[5]。結合我院學生應用統計學學習情況,我們可以通過小組完成作業,抽查個人到講臺完成習題講解的方法來完成考核。具體的考核方式有以下幾個步驟:1)將全班同學按5-7人的規模進行分組;2)每完成一個知識點的講解,就給各小組布置上機操作的作業;3)安排習題課,從每組中抽點一位同學講解老師布置給所在小組的作業;4)要求學生不僅小組完成作業,而且組內成員必須掌握解題方法,并且能講出來讓全班同學明白;5)根據學生習題講解的表現情況給出相應的成績評定,并把此成績作為小組平時成績的一部分。這種方式,加強了團隊內的合作,迫使組內的同學自己動手操作,掌握數據分析、數據解釋與數據推斷的過程,杜絕搭便車的現象。而且以小組作業的方式在課堂上讓同學們自己進行知識點的講解,一方面分享了學習經驗,鞏固了應用統計學的基礎,另一方面也鍛煉了學生的自學能力與總結能力,還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不再是老師講學生聽的被動模式。

3.采用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指圍繞一定的教學目的,將采集到的學校教育教學和管理實踐中的真實事例,加以典型化處理而形成的一種特定的教學案例,以供學生們分析、思考、討論并作出各自判斷的一種教學模式[3]。這種教學模式有助于啟發學生思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應用統計學的案例教學法可分幾個階段進行:

1)案例討論前的準備階段。教師根據課堂教(下轉第243頁)(上接第240頁)學要求選好案例,在理論課講解完成后,教師將相關案例發給學生,給予學生以充足的課外時間了解案例的背景,統計數據的構成,指標之間的關系等。師生雙方的充足準備是案例教學成果的重要基礎;

2)案例分析討論階段。學生通過分析案例,提出問題存在的各種可能性,探討可利用的統計方法,找出問題的主要原因,并根據案例中提供的數據和材料進行分析、解釋、判斷,進行決策等。

案例分析過程是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討論過程,教師要善于在討論過程中啟發和引導。在案例教學的過程中,學生不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吸納知識、運用知識的主動出擊者。能提高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思辨、分析應用理論知識的綜合能力。

四、結論

為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在應用統計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選用適當的教材,使傳統的理論教學與Excel和SPSS等軟件有機結合,增加課堂的趣味性,降低學生理解知識的難度;分組展開統計課后練習與知識鞏固,使學生養成互幫互助、共同分享,以及自主解決問題的好習慣;合理設置統計案例,啟發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經管類的應用統計學教師,應結合統計思想、統計軟件和統計案例的教學法來進行應用統計學的課程講授。不僅要有扎實的統計理論基礎,還應有相應的專業知識,從經濟管理的專業出發,設計符合學生專業的案例;具備熟練應用Excel和SPSS統計軟件的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充實自己,加強知識的深度,拓寬知識的廣度。

應用統計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更重視對軟件輸出結果的理解和分析,對統計分析結果的理解及其現實意義的解釋比工具的掌握更為重要。做到讓學生學會用數據來分析管理的現象和經濟意義,為決策提供參考的依據。順應社會對統計人才的能力要求,切實提高學生應用統計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經管類專業統計學課程的教學效果。

應用統計學專業論文:項目教學法在高職管理類專業統計學課程中的應用

【摘要】高職教育培養的是應用型人才,要求教學更加突出實用性,突出與生產實際相結合。《統計學》是高職管理類專業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基礎課。根據該課程的特點,采用以能力培養為目標,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項目教學法更適合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項目教學法 統計學 高職教育

《統計學》是高職工商企業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管理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它培養學生日常企業管理中的基本統計技能,教會學生如何科學處理數據。基于執業能力的應用性教育,《統計學》課程必須打破舊的學科體系和以傳統的課堂講授模式,構建以能力培養為目標,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具體的單元項目化實踐性教學為基本點的新型教學模式。

一、項目教學法的意義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親自處理一個項目的全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習掌握教學計劃內的教學內容。學生全部或部分獨立組織、安排學習行為,解決在處理項目中遇到的困難,提高了學生的興趣,自然能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因此“項目教學法”是一種典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項目教學法”最顯著的特點是“以項目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被動的教學模式,創造了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協作、探索創新的新型教學模式。

二、高職管理類學生的特點

(一)大多數高職院校的生源整體素質偏低,起點不一,差別較大。

我國高職教育的生源類型較雜,包括三校生、普通初中畢業生、普通高中畢業生等,絕大多數是來自普通高中。這三類學生入學起點不同,文化、專業素質不同,甚至生理、心理素質也有差別,因此,高職院校的教學對象素質結構復雜,水平參差不齊,教育難度較大。

(二)高職管理類學生的數學基礎較差。

在教學過程中發現,高職管理類學生都是文科生,數學基礎普遍較差,學習習慣較差,對《統計學》、《經濟學》等與數學關聯性較強的課程興趣不大,學習起來有一定難度。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統計學》的積極性就成為了一個重要的課題。

三、《統計學》課程項目化教學設計的思路與實踐

(一)項目教學設計的理念與思路

本課程以學生為主體突出職業能力培養,堅持工學結合,融教、學、做于一體,按照企業管理中統計工作過程編排教學內容組織教學。1.以企業管理中的統計工作崗位需求為依據,確定課程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態度目標;2.以職業能力為依據、以工作任務為線索確定課程內容;3.以典型任務為載體,圍繞任務的解決設計教學活動;4.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選擇相應的教學手段和方法;5.根據本課程特點和職場崗位的要求設計課程考核標準和考核方式。

(二)項目教學的設計步驟

1.基于工作過程的職業崗位技能要求,確定本課程的教學目標,形成若干教學項目。

《統計學》主要培養學生四大基本能力:調查方案設計能力、調查資料收集、整理與分析能力、調查報告撰寫能力和創造性運用資料能力。基于工作過程的職業崗位技能要求,本課程的教學總體目標是:①知識目標:掌握統計調查方案的設計方法、統計調查的方法、統計整理的方法以及統計分析的常用方法和常用指標的計算。②能力目標:要求學生能夠進行調查方案的設計、調查問卷的設計;能夠靈活運用各種調查方法進行統計調查;能夠運用計算機手段進行統計資料的整理;能夠正確運用EXCEL軟件編制統計表和繪制統計圖;能夠運用靜態分析指標和動態分析指標進行統計資料的分析。③態度目標:培養學生誠信、公平、敬業、服務、團隊協作精神。

根據以上學習目標,以統計工作任務為線索將課程內容設計為三個項目:①統計調查;②統計整理;③統計分析。

2.基于工作過程,將各項目分解成若干任務單元,在任務驅動下,運用情境模擬、角色扮演、實際操作等方法實施“教、學、做”一體的教學。

3.在任務驅動下,實施教學。

以上只是對項目教學的典型“任務”進行了一個簡單的設計,接下來要以典型任務為載體,圍繞任務的解決進行教學活動的設計。

(三)項目教學法實施舉例

以下以“統計調查”項目為例說明運用項目教學法的教學過程設計。

1.項目教學目標。本項目的教學目標主要是:①技能目標:掌握問卷設計技能,調查方案設計技能,調查技巧運用的技能;②知識目標:了解統計調查的作用和要求,了解統計調查方案的內容和格式;掌握各種統計調查方式的特點和運用;掌握各種統計調查方法的特點和運用;掌握問卷設計的基本知識。③態度目標: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責任意識、敬業意識、應變能力及溝通能力。

2.項目教學活動設計。首先,教師根據本項目的教學目標設計、布置學習任務,明確學習目標與要求,幫助學生理解任務。因為統計調查在企業管理中的一個重要應用就是市場調查,所以本項目設計的任務可以是以在校學生為調查對象,在學校范圍內模擬一次市場調查。其次,以小組為單位,制定調查方案、調查問卷,明確調查內容、調查方法和方式。最后,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制定的調查計劃實施小范圍的初步調查(調查對象大約10人左右),在實施過程中,學生能對自己所制定的調查方案和調查問卷是否有缺陷進行檢驗,并對調查方案和調查問卷進行修正。調查方案和問卷定稿后,學生再開始正式的大規模調查。在完成調查后,學生對本項目的成果——調查方案和調查問卷進行展示與自我評價,教師對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評價及糾正。

實施項目教學后,考試方式也要進行改革。本課程考試改革的主要形式是,將統計調查及調查報告和匯報列入期末總成績中,占總成績的一定比重。統計調查內容要求學生將調查結果進行整理、分析,最終形成調查報告,并在班內做匯報,由教師和學生共同考核。整個測試內容不僅檢查學生應用專業理論知識的能力,更是解決問題、與人溝通能力和協調能力的綜合測試,學生在匯報中要通過語言文字的組織,將調查結果進行展示,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都得到了檢驗和提高。

應用統計學專業論文:案例教學在經管專業統計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在經管專業統計學課程教學中實施案例教學的優勢和遇到的問題,并結合教學實踐,從案例教學的4個組成環節入手,闡述案例教學在經管專業統計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提出在案例教學中提高統計學課程學習效果的對策。

[關鍵詞] 統計學;案例教學; 經管專業

1 引 言

經管專業統計學是該專業核心基礎課程之一,目的是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數據搜集、整理、顯示和描述的方法,掌握各種數據分析方法,培養學生通過定量分析方法發現管理活動中的特點和規律,提高管理者的決策能力。相對于理工科專業的統計學課程, 經管專業統計學課程更側重應用,實踐性更強,要求學生不僅掌握一定的統計學理論及相關基礎知識,而且要求在此基礎上能夠靈活運用數據分析方法解決社會生活和企業管理中的實際問題。在高校經管專業,許多統計學授課老師畢業于理學專業,授課側重于講授統計學基礎知識和題目計算,學生學完該課程后可順利通過考試并取得不錯成績,但會經常聽到學生有這樣反饋:學了很多統計學理論和知識,除了為通過考試拿學分,不知在將來工作中有啥用。另外,在后續課程和工作中遇到很多實際問題時學生很迷茫,不知應用哪些理論和知識去解決。如何使學生將統計學知識和實際問題有效地聯系起來,并找到合適方法有效地解決,是經管專業統計學授課亟待解決的問題。案例教學通過對具體情境進行描述,引導學生在這些應用背景下分析可以采取哪些統計學分析方法,如何應用定量分析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在經管專業統計學課程中,實施案例教學可以有效地連接統計理論和實踐,重點培養經管專業學生的統計思維和應用能力。

2 案例教學的優勢

案例教學是指將案例應用于教學,使學生能通過對典型案例的分析,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理論教學中的概念和原理,并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其基本環節包括引入、討論、實踐和評價,如圖1所示。

與統計學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案例教學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案例引入有利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

一方面,經管專業統計學課程是一門由概念、原理和方法構成的理論課程,具有高度抽象、邏輯性強的特點;另一方面,搜集的數據來源于實踐,管理者面臨的管理活動豐富多彩、瞬息萬變。案例教學將統計理論和實際結合起來,以案例演繹統計學概念和原理,把枯燥的理論概念變為生動的案例呈現在學生面前。案例的引入直觀具體,可提高學生學習統計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2 案例實踐有利于培養學生向職業生涯發展過渡的能力

案例中的典型事例,都是為了說明具體問題而設立的,一方面通過案例來詮釋統計學概念和原理,另一方面通過對數據運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讓學生自行發掘數據規律所在,從而提出決策方法,在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培養他們運用統計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除此之外,統計學課程案例教學過程中,學生們主要以團隊形式工作,通過案例教學的4個環節,不僅團隊合作能力提高,交流、寫作等方面的能力也得到鍛煉,這些素質在經管專業職業生涯的發展過程中也非常重要。

2.3 案例討論和案例評價有利于促進教學參與性,加深學生對概念方法的理解

受多年教育體制的影響,高校的統計學課程往往以教師為主進行講授,學生養成了上課只記筆記,不思考不提問的陋習。案例教學中,案例的分析、統計方法的討論需要學生積極參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幫助學生加深對統計概念和方法的理解。

3 經管專業統計學課程教學中實施案例教學遇到的問題

在經管專業統計學課程教學中實施案例教學的價值越來越被認可,不少經管類院校在統計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開始實施案例教學,或開展軟件應用實踐,安排課時讓學生上機分析數據;或進行專題性、綜合性實踐,在課余組織學生進行針對大學生的社會調查,這在提高學生興趣、培養學生應用能力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筆者在實際的統計學教學過程中,實施案例教學時遇到了以下問題,使得案例教學無法有效開展。

3.1 教師自身條件的限制

擔任經管專業統計學課程教學的專職教師往往來自數學和應用數學專業,理論知識較強,在實施案例教學時,引入環節傾向于結合案例講解統計概念和理論,而不分析應用背景,討論環節傾向于對問題自問自答,缺乏與學生的交流,實踐環節注重軟件應用能力實踐,忽視綜合性實踐,評價環節注重卷面成績,忽視案例參與的評價,使得案例教學變成案例羅列和講解,流于形式。

3.2 學生不適應案例教學

對于本科生而言,他們有可能是第一次接觸案例教學,學生們對教師布置的各種任務無所適從,不知如何參與案例討論和撰寫分析報告。在案例分析和討論過程中,習慣坐著聽課并記筆記,課前不準備,課堂上不作為,案例分析和討論往往依賴于小組中的 “核心”成員,致使案例教學陷入兩難窘境。

4 經管專業統計學課程教學中完善案例教學法的對策

對于經管專業的學生而言,統計學課程實施案例教學的目的是幫助他們學會運用統計分析方法解決實際問題,而不是單純通過案例講授統計概念和理論。因此教師在實施案例教學中要從教學目的出發,重點解釋應用背景,同時在案例教學的各個實施環節中,及時發現學生不適應的問題,幫助學生參與到案例教學中,這樣才能發揮出案例教學應有的教學效果。

4.1 案例引入環節

案例引入旨在通過案例使學生理解各種分析方法的應用背景。

例如統計學中“方差分析引論”的學習,對于經管專業的學生而言,學習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方差分析是什么,什么情況下使用方差分析,而不是方差分析中抽象的基本概念。引入“對某大學圖書館使用情況調查”的案例來幫助學生理解這兩個問題,讓學生先討論“哪些因素可能影響到學生對圖書館的使用情況”,結果為年級、學科、性別等;再提出問題“如何衡量學生對圖書館的使用情況”,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為可調查“月平均到館次數”。方差分析可以解決的問題是檢驗某個因素(如年級)對某事物(學生對圖書館的使用情況)是否產生了影響,前提是“因素”應為分類型變量,“某事物”應量化為數值變量,統計概念關系如圖2所示,方差分析通過檢驗不同年級的學生月到館次數均值是否存在顯著差異,得到年級是否是學生使用圖書館情況的一個影響因素的結論。

從案例的角度出發,引導經管類專業的學生首先掌握分析方法的應用情況和適用條件,而不是抽象的概念和系統的理論,在達到經管專業學生學習統計學課程教學目標的同時,也提高了經管專業學生深入學習統計學分析方法的積極性。

4.2 案例討論環節

案例討論旨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討論和師生交流中幫助學生加深對統計概念和方法的理解。

例如為了加深對方差分析基本原理的理解,提出檢驗方法比較的討論題,為檢驗不同年級的學生月平均到館次數是否存在顯著差異,采用方差分析(同時比較4個年級)和均值檢驗(4個年級兩兩比較)兩種方法進行分析,異同點在哪。此類基礎性論題可采用課堂討論的方式,也可以采取課后分組討論方式,讓學生在討論和學習資料查閱中實現對統計概念和方法的深刻理解,從而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

4.3 案例實踐環節

案例實踐環節旨在指導學生通過完成各類實踐活動進一步掌握統計概念和方法,運用所學統計學知識解決社會中的實際問題,實踐活動包括軟件應用能力實踐、專題性實踐和綜合性實踐活動,應按教學階段依次開展。

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應進行軟件應用能力實踐,讓學生學會用軟件分析數據,幫助經管類專業學生從復雜的計算中解脫出來,增強統計學課程學習的實用性。其次,章節學習結束后可進行專題性實踐,鼓勵學生結合新學統計方法進行實踐活動。例如在完成方差分析的學習后,利用案例“本校圖書館使用情況”,要求學生分組展開調查收集數據,在專題性實踐中掌握方差分析方法的適用情況和應用。統計學課程結束后,可安排開展綜合性實踐活動,從學科專業的角度觀察和發現問題,在收集、整理、處理數據的基礎上利用所學統計分析方法,解釋和分析現實問題。比如開展“某企業的員工滿意度調查”,讓學生根據自己所在專業行業選取企業進行分析,金融學專業學生可選擇某證券公司或某保險公司,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可選擇某旅行社或酒店進行綜合性實踐活動,在融入專業知識應用的同時,指導學生加深對統計方法的綜合運用。綜合性實踐活動的難度最大,要求綜合運用所學分析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教師的組織和評價尤為重要,應及時對綜合性實踐過程中的每個階段——確定調查方案、收集分析數據和報告撰寫提供建議,并做出評價,提高學生嚴密思維能力、精確的表達能力以及定量分析能力。

4.4 案例評價環節

評價環節包括案例分析的評價和課程成績的評定,旨在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案例教學的各個環節,提高統計學課程實施案例教學的效果。

針對學生不適應案例教學的情況,可以提供資源幫助解釋及示例,并在實踐活動的不同階段,針對學生實施案例分析出現的問題提供建議、作出評價。例如綜合性實踐活動中,整個過程可分為確定調查方案、收集分析數據、撰寫分析報告3個階段,在確定調查方案時,以“企業的員工滿意度”為例,設計中不僅要考慮調查哪些項目以衡量員工滿意度,同時要考慮采用哪種分析方法,指標應該設計成什么類型的變量,并從他們提交的調查方案中舉例進行分析和評價,避免出現由于設計不當,而導致數據分析過程中無法實現調查目的。讓學生深度理解如何在實際應用過程中融入統計分析思想,并在教師的指導下提高應用能力。

此外,修改統計學課程成績的評定方式,對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案例教學也起到不小的作用。傳統教學中統計學的課程成績只考慮卷面考試成績,實施案例教學法,筆者采取以下課程成績評定方式:課堂參與占20%,實踐活動成績占30%,卷面考試成績占50%。學生積極參與案例教學在提高自己統計學應用能力的同時,還能提高課程成績,這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

5 結 語

從案例引入、討論、實踐到評價,在統計學課程中實施案例教學,是一種理論與實踐恰當結合且十分有效的教學方式。本文分析了在經管專業統計學課程教學中實施案例教學的優勢,并結合教學實踐,從案例教學的4個組成環節入手,闡述案例教學在經管專業統計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提出實施案例教學提高統計學課程學習效果的對策。教師除了自身充分準備案例教學外,還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案例教學法的目的與內容,調整統計學課程成績的評定方式,讓學生積極地而不是被動地參與到案例教學中,這樣案例教學在經管專業統計學課程教學中的效果才會更加明顯。

應用統計學專業論文:高職高專經濟管理類專業應用統計學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摘 要 高職高專主要是培養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技能的專門人才,社會經濟的發展對高職高專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結合教學實踐,針對職業教育目標的特點,對高職高專經濟管理類統計學的教學內容的改革、教學方法、綜合考核方法等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高職高專 統計學 教學

0 前言

統計學是一門應用性的學科,是大學經濟管理專業的一門核心專業基礎課。作為一種社會實踐活動已有悠久的歷史。統計學是一門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展示數據、分析數據、解釋數據的科學,它的目的是為了更有效地做出決策。由于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中,都需要通過數據分析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因而,統計方法的應用幾乎擴展到了所有的科學研究領域。對于本科專業的統計學教學來說,主要注重于理論教學,而對于高職高專的專業則主要是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使學生具備利用統計工具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實現高職高專培養高等技術應用性專業人才的目標,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運用所學的統計學知識,對企業對社會提供的數據進行分析,提出具體的意見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對于高職高專經濟管理類專業類學生來說應用統計學的教學顯得非常重要。筆者多年來從事應用統計學的教學工作,本文試對應用統計學的教學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探討。

1 教學內容的選擇

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教學內容的選擇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2002年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做出了《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國發[2002]16號),加強了對職業教育工作的領導和支持,以就業為導向改革與發展職業教育逐步成為社會共識,職業教育規模進一步擴大。但從總體上看,職業教育仍然是我國教育事業的薄弱環節,發展不平衡,投入不足,辦學條件比較差,辦學機制以及人才培養的規模、結構、質量還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2005年國務院做出《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根據市場和社會需要,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加強職業院校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的培養。

因此,高職高專統計學的教學內容應該根據職業教育的特點以及專業目標來決定。既要符合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又要培養學生的 實踐能力和技能,具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 能力。二十世紀90年代末我國開始發展職業教育以來,很多院校開始編寫符合職業教育特點的統計學教材,目前關于高職高專的統計學教材種類繁多,但大多是在原有的本科教材的基礎上進行刪改,內容陳舊,理論多,案例少,沒有緊跟社會經濟發展的步伐,不利于對學生實際操作技能的培養。所以筆者認為,對高職高專教材的重新編寫是目前教學內容改革的重點,對教學內容做適當的取舍。

筆者采用的課本編排的內容為:概述、數據的描述、簡單線性回歸與相關、統計方法、概率論基礎、離散概率分布、正態分布、抽樣分布、估計、假設檢驗等十章。在教學過程中筆者認為有些內容已在中學學習過了,比如在統計方法這章中的平均數、中位數、眾數以及標準方差等,還有概率論基礎這些內容都是文理科高考的必考內容,這些內容可以刪除。另外,抽樣分布以及假設檢驗等對于高職高專學生來說是比較難的,而且不是很實用,所以建議刪除。適當增加實用的內容,如根據社會經濟的發展,可以增加靜態指數的分析,包括總量指標、相對指標、平均指標、標志變異指標等;增加動態指數的分析,包括動態數列水平指標、動態數列速度指數指標;常用的經濟指數,如工業生產指數、消費者價格指數、零售物價指數、股票價格指數、農副產品收購價格指數、產品成本指數等實用的內容。這樣才能讓學生較為完整地掌握統計知識,為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另外當今人們的學習、生活與工作越來越離不開電腦,統計學作為一門應用型學科,也應該讓學生學會使用比較常用的統計分析軟件,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綜合應用各種教學方法

不同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可以獲得不同的教學效果。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激發,單靠傳統的教學方法是不夠的。傳統的教學方法是“填鴨式”的或稱為單向灌輸式的,這樣的方法有其優越性:以教師為主導,教師按照學生認識活動的規律,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和控制教學過程,目的在于使學生掌握系統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學生對所學內容從感知、理解到鞏固,都是在教師領導下進行的,教師完全控制課堂,掌握教學進度,可以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和正面教育的作用,一個教師可以教授眾多學生,學生能在單位時間內掌握較多的系統的信息。但這種方法也有缺點:教師只注重如何“教”,而不注重學生如何“學”,只注重知識的灌輸,不注重能力的培養,考試主要靠死記硬背,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利于具有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的創造性人才的成長。因此,除了傳統的教學方法外還應結合以下方法進行教學:

2.1 互動參與式教學法

它是指以提高實踐能力為核心,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之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它的特征在于教學過程中的“溝通”與“對話”,注重于教學過程中“教了什么”和“學會了什么”,是一種提倡師生交流的教學指導思想,強調師生及學生互相之間開展討論、交流和溝通;是一種是多向的、互動的;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從單純接受者的角色轉變為學習過程的主體,從“要我學”到“我要學”,從接受式學習改變為發現學習、探究學習,激發學生的創新觀念和創新欲望,提升學生的創新興趣,培養學生產生新認識、新思想和創新事物的創新能力。總之,互動式教學反映了教學過程中教與學的交互、反饋和融合,使得教學過程成為一個協調的整體,是一個對話的過程,理解的過程,創新能力形成的過程。

比如在講到抽樣方法的內容時,如何理解系統抽樣。大家知道當總體中的個體數較多時,采用簡單隨機抽樣顯得較為費事。這時,可將總體分成均衡的幾個部分,然后按照預先定出的規則,從每一部分抽取一個個體,得到所需要的樣本,這種抽樣叫做系統抽樣。但如何進行系統抽樣學生還是一知半解。這時我們可以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設計如下的問題:采用系統抽樣方法調查本班學生的每月消費情況。每班選取兩名學生參與調查。通過讓學生親身體驗、親自參與、親自動手,從而使學生真正領會統計學的思想。

2.2 社會實踐教學

統計實踐是統計理論知識的加深和延續,通過社會實踐,在實踐中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將從書本所學的理論知識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實踐活動可以分為校內和校外。校內實踐活動可以以小組為單位按照設計的課題,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確定統計研究的目的,制定實踐活動方案;可以以教師或學生為調查對象,如大學生的消費結構調查、大學生對某一課程的滿意度調查、大學生上網時間與學習成績之間的關系調查等。對統計方案的設計、統計問卷的設計、統計資料的搜集、數據整理、分析知識的鞏固,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可以讓學生把學過的專業知識更靈活地應用到實踐中。校外實踐活動主要是指讓學生到企業或某一單位進行校外實習,如暑假的社會實踐活動,學校規定的工廠實習等。學生可以實地調查,使用不同的調查方法收集調查資料,對資料進行匯總整理,然后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研究,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下,獲得第一手感性知識。也正因為這樣,學生才能將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的工作中,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3 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法屬于實踐活動的真實模擬,一方面它可以將理論與實際密切聯系起來,讓學生在課堂上就能夠接觸到各式各樣大量的實際問題,訓練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案例的解決方案不是惟一確定的,具有一定的挑戰性,也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案例應該選擇與實際活緊密相連的,或反映國家經濟發展的有代表性的以及全球熱點問題,案例的選取還要結合專業的特色,比如對經濟類專業來說,就可以選取恩格爾系數來說明結構相對數。這樣經過精心準備的案例讓學生對那些眾多枯燥乏味的公式、概念產生深刻的認識,感到統計數字與政治、經濟、社會生活息息相關,從而產生對統計科學的濃厚興趣。目前可以采用的統計學案例很多,教師也可以自編案例。

3 考核方法

教學效果如何,要通過考核來體現。要改變考查學生學習效果的方法,改革考核的方法和內容,不僅要考查學生掌握知識的狀況、基本技能水平,而且要考查學生的認知能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自學能力。

新的考核方法更加注重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考核由平時作業、實踐報告、期中考試、期末考試等級部分構成;(1)平時作業占總成績20%。平時作業有助于相關知識的加深與鞏固,特別對于數學學科尤其重要。(2)實踐報告占總成績的20%,主要考查學生運用統計理論和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更多地體現出對學生的合作能力、創造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獲取信息能力、社會活動能力、寫作能力等多方面的綜合考核。(3)期中考試占總成績的20%。期中考試是對一段時間學習效果的檢驗,主要是筆試閉卷考試。(4)期末考試占總成績40%。主要考查學生對統計學課程知識的綜合掌握程度。另外在考試時可以將繁雜的公式直接給出來,不要求死記硬背,這樣就能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能夠讓學生拿出更多的時間去做一些與實際相關的練習。這樣能真正體現出對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全面測試評價。

應用統計學專業論文:統計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摘要:隨著中國金融業的快速發展,如何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金融人才已成為高校面臨的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簡要闡述了安徽工程大學數理學院統計學專業(風險管理與精算方向)的專業建設實踐,介紹了實踐過程中的若干舉措。

關鍵詞:統計學;統計教育;課程設置;應用型人才

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后,全球金融市場遭遇了1929 年以來最大的系統性金融海嘯,全球經濟放緩,我國經濟也遭遇了巨大的壓力。如何用科學的方法防范金融風險、制訂符合經濟規律的金融政策已引起政府部門和保險、銀行、證券等金融單位的高度重視。然而目前國內金融人才,特別是既懂金融又懂統計的復合型人才相當稀缺,高校首先應當擔當起培養此類人才的重任。[1-3]與此相關的人才培養模式的建立和實踐需要科學化和系統化的研究,安徽工程大學數理學院統計學專業(風險管理與精算方向)通過六年的努力,為該專業的人才培養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經驗。

一、明確培養目標,優化培養方案

我校數理學院于2005年開始統計學專業(風險管理與精算方向)本科招生,專業設置圍繞學校深度融合地方經濟建設,主動為地方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服務的辦學宗旨,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校乃至安徽省風險管理與精算學科的相關教學與研究工作的深入開展,使金融風險的量化、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更具科學化、系統化。

在專業建設之初,學校就將工作的核心確定為:明確培養目標,優化培養方案。因為培養目標是塑造人才的方向和模式,是衡量人才質量的主要依據。順應時展的要求,適應高等教育發展由“人才供給主導型”到“社會需求主導型”的轉變,準確定位培養目標,事關專業建設的成敗。專業培養方案是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的總體設計藍圖,是實現培養目標的關鍵。為此,結合實際將我校該專業的培養目標定位為“培養具有良好的數學、經濟學與金融學素養,掌握概率統計、金融工程、保險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及計算機應用技術,能進行統計調查與數據分析、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有較高外語水平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創新性應用型人才,為有志成為高級統計師、金融分析師、精算師的學生打下堅實基礎”,同時進一步完善了培養規格要求,使之能更好地體現專業特色和新形勢下對人才培養的要求。

二、不斷優化課程體系,適時更新教學內容

2003年11月,高等學校統計學教學指導分委員會頒布了《統計學本科專業教學規范》,條例中明確了統計學專業課程設置的布局與課程結構,對我國高校統計學專業的課程設置提供了總的指導思想。[4]為確保培養目標的順利實現,按照“以理論為基礎,強化實踐應用,突出金融特色”的原則對課程體系進行優化。

1.構建“平臺+模塊”的課程體系

培養計劃中包括必修和選修兩類課程。學生畢業要求控制在190~200 學分之間,由必修理論課學分、選修理論課學分、公共選修課學分、實踐教學環節學分、綜合素質學分五部分組成。課程平臺結構由四個結構組成。

(1)基礎教育課程平臺。本課程平臺由政治理論、人文社科、軍事法律、自然科學(學科基礎)、外語、體育、計算機應用基礎等類課程構成。其中必修課程65學分,選修課程5學分。

(2)專業教育課程平臺。本課程平臺由概率論、常微分方程、運籌學、數理統計、時間序列分析、多元統計分析、定性數據統計分析、抽樣調查、經濟統計、統計預測與決策、隨機過程、試驗設計、西方經濟學、國際金融、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計量經濟學、貨幣銀行學、會計學、利息理論、金融工程、數理金融、壽險精算、非壽險精算、保險學、再保險、風險管理與保險、證券投資分析與案例、公司理財等課程構成。其中必修課程110學分,選修課程12學分。

(3)實踐教學課程平臺。本課程平臺由軍事訓練、認識實習、生產實習、課程設計、綜合實驗、社會實踐、畢業設計等內容構成,主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主要課程包括抽樣調查綜合實驗、統計預測與決策課程設計、會計電算化綜合實驗和“模擬股市”實驗等,本平臺需修滿30學分。

(4)綜合教育課程平臺。由公共選修課和綜合素質實踐教育構成,其中公共選修課共設文史、社科、藝術、經管、自然科學、其他共六大類課程,要求學生至少選修5學分的課程;綜合素質教育學分要求學生必須完成2學分,旨在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創新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業技能,提升學生的綜合競爭力。

該專業的課程又可分為三個模塊:統計學與數學模塊、金融模塊、計算機基礎及應用模塊。統計學與數學模塊課程包括數學分析、高等代數、概率論、數理統計等,是基礎,在前4學期內完成;金融模塊課程包括西方經濟學、會計學、國際金融、國際貿易、貨幣銀行學、金融工程、數理金融、壽險精算、非壽險精算、保險學、再保險、風險管理與保險、證券投資分析與案例等,是特色,貫穿2~7學期;計算機基礎及應用模塊課程包括C語言程序設計、數據庫程序設計、統計軟件應用與開發等,是必要支撐,在2~7學期完成。

2.適時更新、充實教學內容

新世紀科技發展呈現交叉滲透和數量化的特點,出現了許多交叉、邊緣學科。為使適應新世紀科技發展的形勢,為擴大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具有統計背景的金融人才就必須適時地將新知識、新方法和新理念引入課堂教學。

3.重視專業軟件的教學

由于信息技術的飛速普及與發展,信息技術從很大程度上推動了統計學、金融及精算學科的發展,但同時也對本專業學生的相關的課程設置提出了新的要求。過去大部分高校,特別是有數理背景的高校培養金融精算專業學生時,強調了諸如Mathematica、Lingo等數學軟件的教學。但是這對培養學生運用軟件解決金融精算問題來說還遠遠不夠。在學生三、四年級的課程中開設相關專業軟件課程,如統計軟件SAS、SPSS、R語言、工程軟件MATLAB、保險實務模擬軟件等,使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應用這些軟件解決實際問題,這也是現在大部分金融實體所期望的。

應用統計學專業論文:經管類專業應用統計學的案例教學

【摘要】應用統計學運用案例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和應用統計理論的興趣,提高學生統計實踐的能力.本文在分析應用統計學案例教學的特點基礎上,討論了在統計學中開展案例教學的必要性和需要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統計學;案例教學

本人在數學系,每年都要為管理學院中工業工程、公共事業管理、土地管理等專業講授應用統計學,30課時.在教學過程中,感觸頗多.首先,課時有限,但內容多,概念抽象,公式難以理解;其次,不同于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應用統計學在生活實踐中應用很廣,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綜合以上情況,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以案例引入所講內容,圍繞待解決的案例,展開知識介紹,并最終解決案例中提出的問題;同時,加強學生的統計實踐機會,在實踐中提高他們的統計能力.

案例教學就是通過對一個包含問題在內的具體情境的描述,來引導學生對這些特殊情境討論的一種教學方法;是一種教師和學生直接參與共同對案例或疑難問題進行討論的教學方法;是一種具有啟發性、實踐性,有利于提高學生決策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新型的教學方法.

一、應用統計學案例教學的必要性

1.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

興趣屬于一種行為動機,是學習的內驅力,是創造才能的催化劑.統計學是一門公認的難課程,學生對統計課普遍感覺枯燥無味、難學難懂.采用統計案例教學將抽象、枯燥的理論結合一個個活生生的事例進行講解,學生聽起來感到形象、生動、有趣,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發揮每名同學的聰明才智,有利于對知識的理解鞏固和升華,能收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

2.有利于學生獨立思考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鍛煉

統計案例教學給學生創造了“自我表現”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從課程的學習者轉變為問題的解決者,提高了學生的溝通能力、傾聽能力和表達能力,學會了如何利用資料來思考、研究并作出判斷,賦予了學生充分表現個性的機會.

二、統計學和案例教學的特點

1.統計學課程的特點

(1)信息量大,結構復雜

首先統計學的概念比較抽象,分類過于繁雜,學生普遍沒有接觸過統計實際工作,對統計中的概念含義及作用不能正確理解,如,不少學生對平均指標和強度相對指標、時點指標和時期指標難以區分.其次統計學研究的是現實世界中總體現象的數量方面,并通過對總體現象中各種數量關系的研究來認識它的內在規律性.每一個統計原理都有對應的現實素材,同時又以數學形式來表述.統計推斷部分中的不少公式都需要有微積分、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的基礎,如在講授最小二乘法中的參數的計算公式的推導需要有偏微分的知識,雖然高職的要求是學生能熟練地使用公式,對公式的推導都不做要求,但這也給學生的理解增加了一定的難度;每種指標計算一般是按公式去講授,學生很容易把每種指標孤立地去理解或純粹作為一種數學公式去掌握,而不能正確理解各指標間的聯系及不同作用.再者各章的統計分析方法相對獨立,每一種方法都有其特定的應用條件、指標體系及分析步驟.

(2)應用性、實踐性強

統計學是一門方法論和應用性學科,是一種定量認識問題的工具,統計學的生命在于應用,統計的價值和魅力只有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中才能得以體現.無論是國民經濟管理還是公司、企業的經營和決策、科學研究等都越來越依賴于數量分析和統計分析,統計方法已經成為各學科領域研究的基本方法.現代統計學教學中鮮明的應用性已成其教學的主要方向.

2.案例教學的特點

案例教學法改變了傳統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枯燥、教學方式單一、教學效果不佳的缺點,彌補了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

(1)強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傳統教學方法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掌握知識,學生只是被動地吸收知識,其效果是不思進取、缺乏新意.案例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和引導者,引導學生積極討論,各抒己見.學生之間能進行信息交流,會積極思考,相互啟發、討論,主動、積極地參與到這一過程中,對抽象的理論知識有更直觀、透徹的理解.

(2)重視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傳統講授法是教給學生正確答案、下結論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則注重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教學案例與教科書上的例題不同,例題的作用是單一、有限的,通過例題只能讓學生掌握所學的統計方法及計算公式,而案例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能讓學生了解、分析問題的思路,要解決什么問題,如何解決問題,應用什么理論和方法,需要什么數據,怎樣解讀計算結果,并根據分析結果提出對策和措施,訓練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3)注重教師在教學中的“導演”作用

在傳統講授法中,教師的角色是講解員,強調對學生的“單向”傳遞,教師的責任在于把自己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很少.在案例教學中,教師的角色是導演,他要指導案例教學的全過程,課前要精選案例,課堂上要組織案例討論,并解決討論中發現的問題,最后進行總結,對整個討論情況作出評價.因此,在案例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不是簡單的知識“單向”傳遞,而是師生之間思想、心得、智慧的“雙向”交流,教師與學生都承擔了更多的教與學的責任.

三、實施案例教學法應注意的問題

1.不要把案例教學與舉例教學混淆

案例教學是以案例為基本教學材料,將學習者引入教育實踐的情境中,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多向互動、平等對話和積極研究等形式進行教學.其目的是訓練學生思維能力,提高教學效率,增強教學效果.采用案例教學時要注意,不要把案例教學當成是舉例教學.案例教學要把學生放在實際的環境中,讓其通過對周圍環境和事件本身的分析、討論、交流,作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是組織學生進行自我學習、鍛煉能力的一種手段;在案例教學中,學生居于主要地位.而舉例是使一個較難理解的理論通俗易懂,是輔助教師說明問題的一種手段;在舉例教學中,教師居于主要地位.

2.利用多媒體輔助統計案例教學

在實施統計案例教學的過程中,通過采用多媒體手段配合案例教學,能方便快捷地處理統計圖形、統計圖表,使教學過程變得直觀、形象.與傳統黑板加粉筆教學相比,多媒體教學還能節約板書時間,增大課堂信息量,而且圖文并茂、動感強的課件又能增強學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學習興趣,使教學效果達到最佳.

3.將案例教學與理論教學有機結合

案例教學能幫助學生貼近工作實際,有利于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實戰能力,特別是通過實際情境的模擬,組織學生對案例進行閱讀、分析、思考、討論、交流和總結等活動,能引導學生把案例問題與理論知識相結合,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統計學原理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案例教學也不能代替系統理論知識的課堂講授,需要與課堂講授方式相結合,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才能充分展開案例教學.

應用統計學專業論文:統計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

摘要:應用型人才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一般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的必然選擇。作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新建地方高校,廣西財經學院統計學專業在借鑒國內外辦學經驗基礎上,找準定位,對人才培養方案、實踐教學、教學方式方法等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探索。

關鍵詞:統計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實踐教學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轉變,應用型人才培養已經成為課程建設及其一般本科院校特別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必然選擇,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所以,探索、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和培養體系,建立起促進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體制機制,以更好地適應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要,這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工作面臨的重要課題。近幾年來,作為新建地方院校的廣西財經學院對此進行了積極探索,本文結合該校統計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實踐進行了較深入的探討。

一、圍繞應用型人才類型定位,科學制定統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1.統計學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定位

根據教育部統計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對經濟管理類統計人才培養目標的界定,結合廣西財經學院實際,我校統計學專業培養目標定位為:以滿足市場需求為導向,培養具有良好的數學和經濟學、管理學素養,掌握統計學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思想,能熟練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數據處理和統計分析的復合型、應用型、創新型經濟管理類專門人才。具體表現為“寬口徑、厚基礎、重應用、高素質”培養目標要求。“寬口徑”是指所培養的學生有廣泛的適應性,既是統計人才又是經濟管理人才,其知識結構能夠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發展對“復合型”人才的要求;“厚基礎”是指所培養的學生有較扎實的經濟管理的理論基礎、統計學基礎、計算機基礎和數學基礎,增強學生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需求的適應性;“重應用”指所培養的學生主要是應用型經濟管理統計人才,要著重培養學生應用經濟理論和統計方法去處理現實問題的能力,包括調查研究、分析和預測和參與政策咨詢和決策的能力等,體現了作為方法論、管理工具的統計學學科性質;“高素質”是指所培養的學生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包括專業素養、品德素質、心理素質和較強的獲取知識、更新知識和進行知識創新的能力、適應社會的能力。

2.以“雙體系、雙平臺、多模塊”框架構建應用型統計學專業課程體系

按照知識、素質、能力一體化教育的思想,在課程體系設計過程中,我們注意把握以下幾方面:一是保證統計學專業基礎課程的學時、學分,夯實專業基礎;二是給足統計學專業主干課程學時、學分,力求專業主干課能講深講透;三是強化實踐教學,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實踐相結合;四是突出統計學專業“市場調查與定量分析”核心競爭能力培養要求;五是邀請用人單位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以更好地適應生產實踐、社會發展需要。從2006級統計學專業開始,我們按照學校的統一架框要求,按照“雙體系、雙平臺、多模塊”框架構建了應用型統計學專業課程體系。“雙體系”是指在人才培養中堅持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有機統一,構建教學與科研互動、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并重的教學體系。理論課程體系包括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主干課和選修課,其中的專業基礎課程包括數學、計算機和經濟學、管理學等重在夯實專業基礎;實驗實踐課程體系分為兩個模塊:模塊一為學校各專業統一規定的軍訓、就業指導等實踐課程,模塊二則是根據統計學專業要求設置的獨立實踐實驗模塊。“雙平臺”是指加強通識教育、提高學生人文精神和修養的公共基礎理論課程平臺,以及幫助學生拓寬口徑、加厚基礎,以適應專業和人生發展的統計學專業基礎核心課程。專業主干課程有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多元統計分析等8門,約占理論課程總學分的25%,該模塊作為統計學專業核心內容,既保證了統計學專業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教學,也突出了統計學專業的核心知識、能力培養。“多模塊”是以“雙體系”、“雙平臺”為基礎支撐,按照統計學科專業的服務方向和人才規格要求以及學生的興趣特長、人生志向等,從理論和實踐兩個維度設計多個不同的學習模塊,即“社會經濟統計”、“市場調查與數據分析”、“風險管理與精算”三個專業方向,讓學生自主選擇,因材施教。三個方向的課程設置,既突出本方向的知識、能力要求,也考慮到了統計學與經濟學、管理學的結合,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實踐創新能力。

二、加強實踐教學和職業素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創新能力

1.整合、優化實踐課程體系設計,突出統計應用主線

從2005級到2009級,我們每年都在不斷總結、逐步完善實踐課程體系設置,到2008級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實踐課程體系,實踐實驗課程學分超過總學分的26%。實踐實驗課程包括兩方面:一是獨立實驗實踐課。以ERP(企業資源計劃)為平臺,構建以統計核算、分析為主,會計核算、業務核算相互支持的企業實踐課程群,使學生了解、把握企業的創辦與整體運作,用數據解讀企業經營,此課程群包括ERP沙盤模擬對抗、創業計劃實訓等。同時,結合統計工作過程,設置了SPSS軟件應用、統計分析綜合實訓等獨立實訓課程,從應用計算機技術處理數據到分析報告撰寫進行強化,加強統計學專業核心能力的掌握。二是課內同步實驗實踐課。主要包括專業主干課程的課內同步實驗實踐課,如多元統計分析、計量經濟學等課程的課內實驗,一般安排本課程總課時的1/4課時,主要實訓內容為EXCEL、SPSS應用、課程論文等。

2.加強實踐教學的基礎建設,為學生提供實戰型實訓平臺

實踐教學的基礎建設重點是實踐教學基地建設。一是校內實驗室建設。這幾年來,我校重點建設了一批專業實驗室和綜合實驗室,并努力使其成為集實踐教學、科學研究及社會服務為一體的產學研創新實踐基地。統計學專業建成了自治區級重點建設實驗室――財經科學實驗中心分室的統計實驗室、數學建模實驗室,以及目前廣西高校唯一的市場調查與數據挖掘中心,配備了SPSS、CATI(計算機輔助電話調查系統)等先進統計教學軟件。二是校外實踐基地建設。目前已經建成了國家統計局廣西調查總隊實踐教學基地等多個實踐實訓基地,每年安排統計學專業學生到基地實習,參與實習單位研究項目的數據收集、數據處理等工作。在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和運行過程中,在共同合作、互惠互利的基礎上,我們一方面吸引和聘請基地依托單位的專家和相關人員一起參與實習教學計劃的制定與管理;另一方面充分發揮我校作為廣西高校唯一經濟管理類統計學專業的學科專業優勢,積極幫助基地依托單位開展職工統計業務及軟件應用培訓等,合作開展項目研究與開發,使實習基地同時成為人才培訓和師生科研的基地。

3.充分利用好課外實踐創新平臺,課外實踐創新活動納入本科教學全過程

統計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不僅需要理論教學和實驗、實訓教學等第一課堂,還需要結合統計學專業特點,積極指導、組織學生開展學術講座、創業大賽、市場調查和數學建模等課外實踐活動,使課外實踐活動成為第一課堂的延伸和拓展,這對于促進統計學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明確統計學專業學習目標,學會如何做人做事、增強社會責任意識和培養大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實踐創新能力等具有積極意義。這幾年來,我們組織學生開展的主要課外學術科技活動有:一是開展學生科研項目立項,探索以問題和課題為核心的探究性教學模式。另外,也吸收了一些優秀學生參與教師科研項目研究。二是積極組織學生參加“挑戰杯”全國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和課外學術科技作品大賽、數學建模大賽等科技創新活動。三是組織學生參與廣西統計信息服務中心、中國-東盟博覽會等實習單位的數據收集、處理和分析等統計工作,積累實際工作經驗,培養了實際工作能力。四是開展職業技能教育,增強學生的就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如會計從業資格、統計職稱等,邀請政府部門、企業高管或相關業務專家到校開展專題講座、職業生涯規劃、就業創業指導。此外,為了更好地貫徹因材施教原則,指導學生學習和成才,我們實施了本科生導師制,從學生的思想、生活、學業和就業等各方面進行更系統、更有針對性的指導,起到了教學相長的作用。

4.改革畢業實習方式,強化畢業論文(設計)的現實性和專業特色

針對近年來高校畢業生畢業實習難、分散形式效果較差的現實,我們在加大實踐基地建設力度的同時,逐步改革畢業實習方式,變“放羊式”畢業實習為集中實習為主、集中與分散實習相結合,切實提高實習效果。對于畢業論文(設計)工作,一是改革畢業論文指導方式,將社會實踐、學年論文、畢業實習和學生平時的一些競賽活動與畢業論文緊密結合,使學生較早了解畢業論文的有關要求及素材積累;二是向實習單位或用人單位征集部分畢業論文(設計)現實問題選題,并且適當邀請實踐基地部分專家或業務骨干參與學生畢業論文指導,通過畢業論文撰寫為實際工作部門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三是進一步強調統計學的專業特色,要求論文必須用數據說話,以檢驗學生綜合統計分析能力,減少抄襲現象的發生。

三、整合教學內容,加強課程建設,突出實踐應用

根據統計學專業的知識結構和能力培養要求,以打破“學科本位”,突出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我們對課程體系的各知識點進行合理梳理、歸類,特別是對統計專業課程中內容交叉重復部分進行整合,進一步明確各門課程內容歸屬,合理確定各門課程的教學內容,使課程體系中的知識點不重不漏,課程內容更科學適用。之后,將各門課程按照內在聯系和教學要求歸并成若干個課程模塊,分塊建設。制定分階段課程建設規劃,重點是專業主干課程建設,明確課程建設的目標和具體內容,包括教學大綱、教案、電子課件、參考材料、試題庫、課程網站等內容,進而形成了每一門課程完整的課程檔案。

在教材的選用與建設方面,對于專業課程,選用理論內容體系較完整、豐富,與經濟社會實際緊密結合、實踐性強,面向21世紀的優秀新教材、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或國外優秀教材;對于實踐課程,目前部分選用兄弟院校現成教材、實驗指導書,部分實訓教材通過自編完成。下一步,我們計劃用1-2年時間完成本專業完整的實踐教材體系建設,形成本專業特色系列實踐教材,如統計學案例教程、商務研究方法與應用等。這些實驗(實訓)教材可作為一些專業主干課程的同步實驗教材,也可作為統計學專業獨立實驗教材。

四、以人為本,改革教學方式方法,進一步提高課程教學質量

在教學內容、課程體系確定后,如何教成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我們鼓勵教師探索不同教學方式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近年來,我們嘗試對《統計學》課程內容進行分模塊、與非統計專業的專業教師合作進行教學,即將非統計學專業的《統計學》課程分解為“統計學基礎理論和方法”、“統計理論與方法在本專業中的應用”兩大模塊,前一部分內容由統計專業教師上課,后一部分內容由統計專業教師和非統計專業的專業教師合作上課,將統計方法教學與各經濟管理類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分析結合起來。在《統計學》(或《統計學原理》)教學過程中,試行“讀(閱讀)寫(寫作)議(討論)講(講課)”教學模式改革。“讀”是指在課外閱讀統計教材及相關教學資料,通過教師引導,使學生讀好書、會讀書,奠定學生良好的理論素養和數據意識;“寫”是指學生在閱讀基礎上,結合專業課程教學內容,有計劃、有目的地撰寫讀書筆記、調查報告、課程小論文等;“議”是組織學生開展案例討論、課堂辯論,實施交互式教學;“講”是讓學生充當教師角色,就統計教材或現實某一問題進行講解,之后教師進行評議。分模塊教學、“讀寫議講”教學方式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把統計理論方法與非統計學專業的專業學習、課內教學與課外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有利于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自主學習,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分模塊教學、“讀寫議講”教學方式改革得到了學生普遍好評,教學效果顯著。《多元統計分析》、《市場調查與分析》等專業主干課程也借鑒此思路進行了教學改革,采取“課堂講授+實驗(實踐)教學+課程論文”教學方式,重點培養學生“寫”(分析)的能力,強調統計理論方法在社會實踐和現代經濟管理中的運用。目前,我們正在針對不同課程特點,分別制定各門專業主干課程的教學方案,將“重思想、重應用”的教學理念貫徹到每一門主干課程教學過程中。經過上述訓練,學生應用統計理論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大大增強,研究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激情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国产在线观看高清视频黄网 | 国产情侣一区二区三区| 影音先锋人妻啪啪av资源网站| 夜夜爽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亚洲老地址| 婷婷成人基地| 亚洲日本乱码在线观看| 久久无码av三级| 国产日韩av在线播放|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热| 女人高潮叫床三级视频| 一本一道久久综合狠狠老| 久久婷婷激情综合色综合俺也去 | 日本无卡码高清免费v|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 国产好爽…又高潮了毛片| 国产av日韩a∨亚洲av电影|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入口|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 在线天堂新版最新版在线8| 亚洲日韩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文字幕文字幕亚洲色| 国产成人av无码精品| 亚洲av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字幕久久 | 成人夜色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怡红院a∨人人爰人人爽|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直播| 18禁美女黄网站色大片免费网站| 亚洲丰满熟女一区二区哦| 日本大乳高潮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天堂最新版资源|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国产农村一国产农村无码毛片| 99国产欧美久久久精品蜜芽| 熟妇人妻无乱码中文字幕真矢织江 |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2007| 18禁美女裸体免费网站| 日韩精品无码av中文无码版| 成人国产精品秘片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