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公文范文 > 醫學統計論文

醫學統計論文

時間:2022-04-12 06:21:1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醫學統計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醫學統計論文

醫學統計論文:醫學科技論文統計學誤用分析

1統計學應用中存在的常見問題

1.1單因素方差分析(ANOVA)兩兩比較誤用獨立樣本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設計3組以上的均數比較,如果總體比較有差異,需進行兩兩比較,一般用SNK法或LSD法。但部分研究者卻將資料進行拆分,應用獨立樣本t檢驗進行兩兩比較,導致第Ⅰ類統計學錯誤發生率(假陽性率)增加,從而掉進了一個常見的“統計陷阱”,使所得結論可信度大大降低甚至得出錯誤結論。SNK法與LSD法雖然并非等價,實質是一致的。SNK法一般用于經方差分析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時才決定進行的兩兩事后比較,而LSD法可用于方差分析不足以具有統計學意義時也能進行兩兩比較[1]。比較兩種方法在SPSS的輸出結果形式,SNK是“分堆”比較,一目了然,對于組別數較多的研究更為好用,但沒有具體P值,而LSD是在進行“兩兩”比較時,能給出具體的P值。

1.2兩兩比較時檢驗水準的重新調定χ2檢驗或秩和檢驗3組以上整體比較有差異時,需應用分割法進行兩兩比較,這時檢驗水準應由原0.05調定為0.0167,否則會增加第Ⅰ類統計學錯誤的發生率。特別當P值處于0.0167~0.05時,按照P<0.0167的標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而按照P<0.05的標準,卻有意義,與事實相悖,出現假陽性,很容易得出錯誤結論。這種分割法有時很保守,當行列表資料分組多且為有序時可用Mantel-Haenszel卡方檢驗,也稱線性趨勢檢驗(testforlineartrend)或定序檢驗(Linear-by-Lineartest)[2]。統計路徑:用SPSS進行計數資料的趨勢檢驗,在輸出結果中讀取線性關聯檢驗統計量(Linear-by-LinearAssociation,LLA),如P<0.05可得出隨著病種級別的升高,檢測指標逐漸升高的趨勢。

1.3臨床診斷試驗中的統計學方法應用在臨床診斷試驗研究中,經常選取單項計量指標或者聯合計量指標以診斷某種疾病,若僅用初級統計學方法如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等往往不能有效挖掘信息,此時應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OC)對檢測結果進行分析評價。ROC曲線分析基本原理是通過診斷界點的移動[3],獲得多對靈敏度和誤診率(1-特異度),以靈敏度為縱軸、誤診率為橫軸,連接各點繪制曲線,然后計算曲線下的面積,面積越大診斷價值越高。ROC曲線很直觀,能根據敏感性與特異性之和最大化原則自動產生最有效的診斷臨界點。具體路徑可以參考相關統計專著[3]。統計學處理一般描述為:采用SPSS(版次)統計軟件分析數據,對單項及聯合檢測結果作圖繪成ROC曲線,計算曲線下面積(AUC)和標準誤,其中聯合檢測結果變量即預測概率由Logistic回歸產生(也可以用判別分析得出)。計量資料應用-x±s表示,運用獨立樣本t檢驗及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SNK及LSD法,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為0.05。具體內容可據情而定。

1.4重復測量資料的方差分析誤用拆分文件的t檢驗或方差分析如研究共設3組,每位患者在3個時間點均查某項血指標,部分作者在處理此類數據時,常誤將縱向(同一時間點3組的比較)與橫向(同組3個時間點的比較)數據均應用拆分文件的t檢驗或單因素方差分析來處理,結果導致統計學第Ⅰ類錯誤發生。此組數據實質是重復測量資料,應采用重復測量資料的方差分析。SPSS中的統計路徑:數據-分析-一般線性模型-重復度量。研究者可以參考相關書籍進行處理[3]。

1.52×2析因設計及析因方差分析實驗是2×2析因設計時,分組有兩個因素,A與B,故分組為A、B、O、A+B,這個設計在析因設計研究中很常用,但常會出現分組設計正確,卻沒有用析因設計方差分析。析因設計與單因素方差分析不同[4],它不但能分析治療效果中處理因素的單獨效應和主效應,還能分析因素間的交互效應,并能提高檢驗效能。非統計專業的研究者進行析因分析可能稍有難度,可參考相關統計學書籍提供的統計步驟進行此類分析[3]。

1.6Meta分析Meta分析是循證醫學系統評價常用的方法[5],應用時需注意統計學處理中計數資料采用比值比(OR)作為效應變量。具體路徑:先進行異質性檢驗,當P>0.05時,認為同質,選擇固定模型;P≤0.05時,不同質,此時可采用敏感性分析或分層分析等異質性處理,使之達到同質后再選擇固定模型;若采用異質性處理仍未達到同質,則采用隨機模型,以上統計路徑均需交代清楚。Meta分析的結果是以“森林樹”體現的,審校中我們經常遇到作者繪制的“森林樹”左上角“文獻、對比、結果名稱”等內容顯示為“?”,這是由于部分版本的RevMan軟件不能輸入中文,此時可以考慮省去,或用Photo-shop軟件添加相應中文。Meta分析作為一種高級統計方法,專業性要求較高,作者可參考循證醫學類權威雜志上的文章格式,如《中國循證醫學雜志》中“論著?二次研究”欄目的循證文章。

2科技論文中統計學處理的相關表述

2.1資料與方法中具體統計路徑的描述“統計學處理”的內容常位于論文資料與方法的最后一段,一般來說包括統計軟件名稱及版次、統計描述、統計方法、檢驗標準等內容,亦可細致交待每個表格的具體統計方法。經典例子如下,“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版次)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SNK法及LSD法。檢驗水準為0.05”。上述內容包括了大致的統計方法,即具體的統計路徑。此部分內容,沒有絕對統一的規定[6]。常見的問題有:統計學方法描述不全、內容過于簡單、存在粘貼抄寫痕跡等。如部分論文的統計學處理中提及“以α=0.05為檢驗水準,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這句話,這在統計學上實質是一個重復句,保留其一即可。

2.2結果中具體P值的標注現在的統計學處理手工計算的較少,一般均應用統計軟件,最常用的軟件如SPSS、SAS均能給出具體P值。但部分論文的結果表述中卻未標明具體P值,作為科技論文是不夠嚴謹的,建議作者在表述研究結果時注明具體P值,增加論文可信度的同時,可用于再次分析。

2.3表格制作統計表設計需規范,應體現統計設計內容。部分表格存在內容割裂、組別名稱違反表格簡潔化原則、表下注釋繁瑣、橫標目與縱標目顛倒等情況。建議作者寫作論文時參閱相關統計學教程及雜志稿約。醫學統計學教學在中國的醫學教育特別是高層次教育中舉足輕重。一項課題從一個好的創意開始到實施、結題,統計學方法始終貫徹其中。不管是臨床試驗研究、實驗性研究、觀察性研究,還是臨床測量誤差與診斷試驗,如果沒有規范性的統計設計、精確的統計分析、科學的統計學解釋與表述,很難獲得學術上的認可[1]。目前在統計學的具體應用中,研究課題開始設計時就有統計學專家參與已成為較流行的趨勢。許多專業統計學專家或研究者在不停的進行“統計基礎”的研究,以創造更多的數理統計方法。對于非統計專業的研究者來說,統計學的學習主要側重于應用。在應用統計學教學中,一般分為4個檔次或階段來進行,首先通過學習醫學統計學課本獲取統計學思想、原理和方法,其次學習統計軟件相關書籍掌握數據到統計結果的轉化,再學習統計表達與描述書籍達到書寫統計學報告能力,最后可以學習如何出具統計審閱報告。醫學科技工作者亦可按照這個順序學習以提高統計能力。

醫學統計論文:醫學期刊統計學錯誤研究

1統計設計存在的常見問題

統計設計是整個研究中最重要的一環,是研究工作應遵循的依據。常見的統計設計問題有:忽視組間均衡性,樣本缺乏代表性,樣本例數不足,未設置對照組,未隨機分組,未提出統計分析方法等。針對以上問題,在科研設計中一定要遵循實驗設計的四大原則即“隨機、對照、均衡、重復”的原則[6]。

1.1不遵循或不重視隨機化原則

隨機化是科研設計的重要原則,直接影響研究結果的可信度。隨機化既要隨機抽樣,還要隨機分組,并有足夠的樣本量作前提。然而,在醫學論文中許多作者對此不夠重視,主要表現在論文中統計處理隨機化不突出,隨機化缺失情況比較常見,有的論文甚至將隨機誤解為隨意、隨便,不采用隨機化處理方法,導致結果缺乏可靠性。還有些文章中沒有提出“隨機”抽樣的設計與方法,沒有排除標準,給人隨意選擇病例之感,且病例數少,因此沒有代表性,所得出的結論不可靠。部分文章雖然注明了“隨機”,但未提及采取什么方法進行隨機化研究或兩組間的例數相差甚遠,不符合隨機化的一般規律,沒有臨床參考價值[7]。

1.2缺少對照研究或對照組設計不合理

正確設立對照是臨床或實驗研究的一個核心問題,設立對照的意義在于說明臨床試驗或實驗研究中干預措施的效應,減少或防止偏倚和機遇產生的誤差對試驗結果的影響。目前,國內許多期刊發表的論文對照組設計不合理現象比較普遍,尤其有些作者對某種新藥或新技術在臨床的應用觀察研究中,不設對照組,缺乏對照觀察,得出的結論缺乏科學性,令人懷疑。有的文章雖然設立了對照組,但在分析結果時,卻沒有將試驗組與對照組的結果進行比較,而僅將各組間的自身前后進行比較,從而使該研究失去對照意義。對照組選擇不當,還表現在兩組間重要的臨床特征和基線情況相差太大,無可比性,如性別、年齡、病情、經濟情況和文化程度等不一致,如有些論文將健康人或志愿者作為對照組,使結果受到非處理因素的影響,產生偏倚或系統誤差,使結論不可信[7]。

1.3均衡性原則掌握不夠

均衡性原則要求實驗中的各組之間除處理因素不同外,其他可控制的非處理因素要盡可能保持一致。特別對疾病預后有重要影響的臨床特性一定要在組間分布均衡。各組間越均衡,可比性越強。有些作者在對病例進行分組時,忽視了均衡性原則,兩組之間沒有可比性,結論自然是錯誤的。具體表現在:有的文章對治療組與對照組的相應統一指標沒有設在均衡的水平上。對治療組情況交代的比較詳細,而對對照組的年齡、性別、病情等不予交代,或所選對照組的年齡與治療組不在一個年齡段,影響了作者對指標的觀察[7]。

1.4重復的原則掌握不好

所謂重復,一是指重復試驗或平行試驗,二是指各樣本組的例數要有一定的數量,即樣本的例數要足夠大。雖然隨機化是增強非處理因素均衡性的重要方法,但當各組內例數過少時,盡管采用了隨機化分組的方法,也難以保證非處理因素的均衡一致。在隨機化分組的基礎上,只有樣本例數足夠大,才能使非處理因素均衡一致,同時也才能使抽樣誤差減小,增強樣本對總體的代表性。一般來說,在隨機分組的前提下,樣本例數越大,各組之間非處理因素的均衡性越好;但當樣本量太大時,往往又會給整個實驗和質量控制工作帶來更多的困難,同時也會造成浪費。為此,在實驗設計時,還應保證在實驗結果具有一定可靠性的前提下,確定最少的樣本例數。一般說來,計數指標每組樣本不得少于20~30例,計量指標每組樣本不得少于5~10例。在多因素分析時,一般認為樣本例數至少為觀察指標的5~10倍[8]。

1.5樣本的含量

樣本的含量的大小直接影響到結論的可靠性。樣本量過少,則抽樣誤差大,結果可靠性差,且經不起重復驗證;反之,盲目加大樣本量也會造成人、財、物的浪費,同時也造成非抽樣誤差增大。故應在保證研究結果精確可靠的前提下,確定最小的樣本量。如某篇論文報道某藥治療的臨床療效,實際總例數為10例,其中6例有效,于是作者得出有效率為60%。顯然,有限的病例數不能充分說明該藥是否有效,作者貿然得出結論,容易給他人造成假象甚至誤導[9]。

2統計方法選擇與使用不當

在選擇統計方法之前,首先應確定研究資料是計數資料還是計量資料。只劃分其類別而得到的資料為計數資料,也叫定性資料,如根據治療結果計算出的治愈率、陰性率、陽性率等。測定某個具體數值而得到的資料為計量資料,如血壓值、血細胞計數、血氧分壓測定等許多物理診斷和化驗檢查的結果。目前,醫學論文中計數資料最常用的統計方法為χ2檢驗,計量資料最常用的統計方法為t檢驗。值得注意的是,各種假設檢驗方法均有其適用條件,應根據資料特點來選用最適當的方法。均數與標準差分別是描述正態分布資料集中和離散趨勢的指標。能否選用“均數±標準差”來描述某一資料的分布特征,關鍵看該資料是否符合正態分布。當資料不符合正態分布或方差不齊時,應將資料轉換使之符合正態分布,方差齊性后再用t檢驗或方差分析,否則用秩和檢驗。有些作者在使用t檢驗時,未考慮到上述適用條件而盲目使用,造成統計學處理不當或統計學計算錯誤[10]。

2.1統計指標應用不當

2.1.1描述計量資料的統計指標描

述計量資料的統計指標主要有平均數指標(算術均數、中位數M等)和變異指標(標準差s和四分位數間距Q等),在應用時一定要注意它們各自的適用范圍。對于非對稱分布資料,算術均數不能反映數據的平均水平,應采用中位數描述。一般地,正態資料或對稱資料用描述,偏態資料用M和Q來描述。在不能確定數據的分布類型時,應選用M和Q進行統計描述。四分位數間距Q是75%分位數P75和25%分位數P25之差,即Q=P75-P25,所謂百分位數Px是將全部觀察值分為兩部分,理論上x%的觀察值比它小,(100-x)%的觀察值比它大,中位數M是50%分位數P50。、s、M、Px與Q可通過統計軟件直接輸出[9]。

2.1.2描述計數資料的統計指標描

述計數資料的統計指標有絕對數和相對數。絕對數是原始資料經匯總得到的小計或總計數。相對數是兩個有關的絕對數之比,主要包括率和構成比(百分比)。醫學論文中相對數應用的主要問題之一是分母較小。分母較小時,相對數的可靠性不能保證,在這種情況下,宜直接用絕對數進行描述而不宜計算相對數。醫學論文中相對數應用的主要問題之二是將構成比誤用來說明事物發生的強度。構成比只能反映事物的內部構成,不能說明事物的發生強度。醫學的研究對象主要是人以及與人體有關的各種因素。由于生物現象的變異較大,各種影響因素又錯綜復雜,研究常是抽樣觀察,使事物本質差異與抽樣誤差混雜,故需用統計方法透過偶然現象來探測其規律性。如果不能正確運用統計學方法,造成統計學上的偏差或失誤,就很容易把本來成功的結果當成失敗而放棄,或把失敗的教訓誤認為成功的結論而加以宣傳。在進行科研設計時要嚴格遵循科學的統計學分析方法,不能留下隱患,否則,再高明的統計學專家和統計學軟件也無法彌補科研設計缺陷造成的損失。總之,統計學分析在醫學研究和論文寫作中意義重大。作者在撰寫論文時,應注意識別、總結有代表性的、有借鑒意義的統計學領域的缺陷、失誤或錯誤的多發點,特別留心易出現統計錯誤的險區,從而使論文中的統計學問題減到最低限度。認真檢查、仔細核驗,盡量避免上述錯誤,必要時還可以請統計學專家幫助把關[12]。

2.2統計方法描述或選擇不當

統計方法選擇非常重要,它直接影響結論的可靠性[12]。臨床資料的結果變量可分為計數資料、計量資料和等級資料。計數資料指將觀察對象按兩種屬性分類,如生存、死亡,治愈、未治愈,有效、無效等,通常轉化為率。如果是兩組間的比較,則采用四格表χ2檢驗或其校正公式,如果是多組間率的比較,則采用行×列表資料χ2檢驗。計量資料指對某一個研究對象用定量的方法測定某項指標得到的資料,一般均有計量單位。通常資料呈正態分布時,兩組間均數比較用t檢驗,多組間均數比較用方差分析和q檢驗。當資料不呈正態分布或方差不齊時,也可用秩和檢驗等非參數檢驗法。

2.2.1統計方法描述不清

醫學論文中常可發現作者未交代所用的統計方法,如是配對設計的t檢驗還是成組設計的t檢驗,是Ridit分析還是χ2檢驗,是作相關分析還是作回歸推斷。統計方法交代不清或根本不予交代,使讀者對論文結論的正確與否無法判斷。有的作者只提一句“經統計學處理”后,就寫出結論。有的甚至直接用P值說明問題,籠統地以P<0.05或0.01、P>0.05便稱結果差異有無顯著性,P值的大小不說明差值的大小,它還與抽樣誤差大小有關[13]。因此,還應寫明具體的統計方法,如有特殊情況,還應說明是否采用了校正,應寫出描述性統計量的可信區間,注明精確的統計量值和P值,然后根據P值大小作出統計學推斷,并作出相應的醫學專業結論。

2.2.2假設檢驗方法交代不清不交

代假設檢驗方法或假設檢驗方法交代的不具體、不清楚是醫學科研論文中常見的錯誤。如果不交代假設檢驗方法或假設檢驗方法交代的不具體,讀者就無法考察論文的統計學方法選擇的是否正確,無法核對計算結果是否準確。每一種假設檢驗方法都有其特定的適應條件和嚴格的適用范圍。對于同一組資料,采用不同的假設檢驗方法可能得出截然相反的結論。如將配對設計的資料按成組設計資料的方法處理,將會損失樣本提供的信息、降低檢驗效率,可能使原本有統計學意義的結果無統計學意義[14]。在論文寫作時,不但要交代選用的是什么統計學方法,而且統計學方法要盡可能具體。如選擇t檢驗,要說明是配對t檢驗,還是成組t檢驗;選擇方差分析時,要說明是完全隨機設計的方差分析,還是配伍組設計的方差分析。對于四格表資料,應說明是一般四格表χ2檢驗、配對四格表χ2檢驗及四格表資料的精確概率法等。

2.2.3統計方法選擇常見錯誤

①誤用χ2檢驗。χ2檢驗有一定的適用條件,n>40且理論數(T)>5時,可用一般χ2檢驗;n>40,但至少有1個T>1且T<5時,可用校正χ2檢驗;n<40或T<1時用χ2檢驗的確切概率法[15]。②t檢驗誤用于多組資料的比較。在醫學期刊中常會出現將t檢驗誤用于多組資料的比較。多組資料的比較應該采用方差分析(F檢驗),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時,再進一步作兩兩比較。當各組均與一個對照組比較時采用Dunnettt檢驗;當各組相互循環比較時,則常采用Student-Newman-keuls(SNK)檢驗,又稱q檢驗[16]。③配對t檢驗與成組t檢驗誤用。大部分論文只注明采用t檢驗,而未注明是配對t檢驗還是成組t檢驗。配對t檢驗常用于處理前后的自身對照,即差值均數與總體均數“0”的比較;成組t檢驗適用于成正態分布的兩個小樣本均數間的比較。④資料不呈正態分布時未用非參數檢驗。t檢驗F檢驗等適用于呈正態分布、方差齊且有確切的測量數值的資料,而非參數檢驗(如符號檢驗、秩和檢驗Wilcoxon法、秩檢驗-KruskalWallis法、Friedman法、Ridit分析、Seperman相關等)對資料無特殊要求,對按大小順序、評分、等級、反應程度甚至色調深淺等資料都可進行分析比較[17-18]。因此,對于多組計量資料的比較,呈正態分布且方差齊時用F檢驗,方差不齊時可用變量變換,或采用秩和檢驗;對于兩個小樣本均數的比較或處理前后的比較,方差齊時用成組t檢驗或配對t檢驗,方差不齊時用t′檢驗[19]。

3結果解釋時存在的問題

統計分析的結果是推翻無效假設或是不能推翻無效假設。無效假設在一般的統計檢驗為兩組總體參數相等。推翻無效假設只能說兩組總體參數不相等而并不能說兩組相差很大。兩組相差如何要對可信區間進行研究觀察后得出。由于統計檢驗不能得出差別的大小,因而結論不能說“有明顯差異”或“有顯著差異”,也不能說“差異非常顯著”,更不能說“差異明顯”。在國外的統計書籍上的英語表達為“significant”,它的正確意義應當是“有意義的、有重要性的”。俄語為“Значмый”和日語中的“有意”也是這個意思。國內只有極個別的英漢詞典把“significant”誤譯為“顯著的”。正確的說法應當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或“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等[20]。在解釋差別有統計學意義的結果時,有些人常常根據P值的大小作出對實驗效應差別程度不同的專業結論[21]。例如某實驗研究,比較甲、乙兩種治療方法對某病的治療效果(假定甲法的療效優于乙法),若得到“P<0.001”,則認為甲法極顯著優于乙法;若得到“P<0.01”,則認為甲法非常顯著優于乙法;若得到“P<0.05”,則認為甲法顯著優于乙法。犯這種錯誤的原因是錯誤的理解了統計學中P值的概念[7]。統計學上根據假設檢驗原理推算出來的P值表示拒絕特定的無效假設可能犯假陽性錯誤的概率。P值的大小并非指差異的太小,只能反映兩者相同或不相同。P值越小,說明越有理由認為兩種處理方法效果不同,而不能反映對比的兩組或多組之間差異的大小。差異的大小只能根據專業知識來確定。此外,甚至在部分投稿文章中未交代所采用的統計分析方法,也未見應用統計學的跡象,僅從各組數據的均數大小做出了統計推斷。醫學期刊論文中暴露出來的統計學錯誤,從表面上看是編輯部和審稿者把關不嚴所致。事實上,即使審稿時發現了上述錯誤,也無法改正。因為實驗設計的錯誤只有在科研工作開始之前才有可能得到糾正。即使編輯工作者能夠阻止有嚴重統計學問題的,也僅僅是治標而已。如何使廣大醫學論文作者在醫學研究中正確應用統計學,提高科研質量才是治本[7]。

4對策與建議

眾所周知,統計學是從事科學研究不可缺少的工具。從試驗設計、資料收集與表達、數據處理和結果分析,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正確地運用統計知識,才能真正發揮統計學在科學研究中應起的作用。然而,在已出版和發表的一些學術專著和論文中、通過評審的科研成果和答辯的學位論文中,經常可以看到忽視、輕視和誤用統計學的現象[22]。

應完善編輯人員的知識結構,保證統計學應用的準確性。為此,可定期聘請統計學專家對審稿人員進行統計學知識培訓。科技期刊的群體效應理論[23]認為,期刊編輯的專業結構應多元化,以利于編輯互相學習,實現知識互補。醫學期刊編輯部可考慮聘用統計學專業的研究生作為編輯。編輯應將醫學統計學作為自己的必修課,通過多種方式,如自學自修,參加講座或培訓班學習統計學知識,有條件的編輯部,如醫學院校學報編輯部,可以有計劃地組織編輯參加本科生或研究生醫學統計學課程的學習,也可鼓勵編輯人員在職攻讀統計學專業研究生學位。這樣,可以提高全體編輯人員的統計學水平,最終使編輯和審稿人都能夠發現論文中存在的統計學錯誤,并指導作者修改,正確進行醫學論文中有關統計學分析的描述[24]。另外,有關職能部門或學會可組織與醫學統計學相關的培訓班,聘請統計學專家講課,對編輯人員進行定期統計學知識培訓,加強科研設計、統計學知識的學習[19]。

4.2加強醫學統計學專家審稿

醫學研究論文專業性強,經常涉及統計學處理問題,有時會遇到統計方法復雜的稿件,這不僅需要本學科專家審稿,而且需要醫學統計專家把關,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論文所報道的研究成果的真實性和可靠性。醫學期刊編委會中應有統計學專家,專門負責稿件統計學方面的審查工作。

4.3強化作者的統計學意識

目前,我國醫學科研工作者對統計學的重視不夠,沒有認識到統計學的重要性。因此,要加強宣傳,提高醫學科研人員對統計學重要性的認識,強化他們的統計學意識,務必在科研工作中和撰寫論文時做到正確應用統計學。另外,還可以對作者開辦有關科研論文撰寫知識的培訓班,面向臨床醫生,特別是年輕醫生定期培訓。請有研究經驗的專家講授科研課題的設計方法、如何正確運用統計學方法等。這些措施有利于強化作者的統計學意識,并樹立其精品意識,有利于增加優質稿源,從而提高期刊學術質量[19]。

總之,提高醫學期刊中統計學應用的質量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工作,它涉及到作者、編者、審者及讀者等多個方面,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才能逐步減少以至消除統計學誤用現象,從而提高醫學論文的科學性[14]。

醫學統計論文:預防醫學統計學方法實驗教學研究

我校部分專業的醫學專科學生需要學習預防醫學這門課程,其中有一章非常重要的內容就是醫學統計學方法。醫學統計學是運用數理統計學和概率論的原理及方法,研究醫學現象中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與推斷的一門應用性學科[1]。我校臨床醫學專業及其他部分專業的預防醫學課程只有54學時,而醫學統計學方法這一章理論和實驗課共占20學時。醫學統計學是醫學研究和科研工作的一個重要工具,學生普遍反映統計學很難理解,主要表現在:知識抽象,公式復雜;知識點多,無從下手;實際案例與理論知識無法靈活運用。要想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就必須加強實驗課教學,將理論和實驗結合起來,融會貫通,提高學習的趣味性。本文旨在探索一些統計學實驗教學方法和措施,希望在未來的工作中提高實驗教學效果,從而提高醫學統計學教學質量。

1醫學統計學方法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

1.1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

學生對醫學統計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認為其與臨床關系不大,不知道為什么要學習統計學。因此,學習積極性不高,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不夠,一邊學一邊忘,學習流于形式。

1.2實驗學時不足

我校為三年制大專,學生只有兩年在校學習時間,開設課程較多,且普遍存在課時相對欠缺、內容稍顯匱乏的情況。筆者在預防醫學教學過程中,深感統計學對醫學工作者未來的科研和臨床工作都非常重要,但是課程學時明顯不足,理論14學時,實驗只有6學時。由于學時有限,再加上學生數學基礎差,甚至是文科生等情況,學生理解困難且沒有時間加強訓練、進一步鞏固,很難達到預期教學效果。

1.3實驗課程設計不合理

目前的授課計劃為3次課6學時。第一次課講解傳統SHARP計算器統計功能的使用;第二次課為計量資料的統計分析,主要是t檢驗;第三次為計數資料的統計分析,主要是卡方檢驗。后兩次課其實就是習題課,先復習理論課的知識點,簡單講解題目,然后布置一些習題讓學生做,最后討論分析,解答學生的疑問。這樣的課程設計并不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用功的學生對著教材上的步驟能寫出答案,而有些不用功的學生就抄襲別人的答案,導致實驗報告內容一模一樣。

1.4理論與實踐結合不夠

由于學生對統計方法的基本思想理解不足,實驗課上只是依葫蘆畫瓢地照搬公式完成習題,對具體的科研步驟一無所知,導致在今后的科研工作和臨床研究中,不知如何進行科研設計和收集、整理資料。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

2醫學統計學實驗教學改革探索

2.1端正學習態度

要想消除學生關于為什么要學習統計學的困惑,必須結合臨床實際案例,找一些簡單的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的醫學論文來輔助教學。這樣理論知識和臨床科研相結合,學習有的放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端正學習態度。同時提醒學生統計學知識也是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必考內容,只有掌握才能順利通過考試。

2.2實驗過程設計

統計實驗共3次課6學時。第一次課在原有學習SHARP計算器統計功能的基礎上,增加計算機技術在統計學中的使用功能,可以學習辦公軟件Excel中的統計函數fx統計功能的使用。兩者結合可以使學生快速掌握均數和標準差等基本統計指標通過電腦迅速調出的方法。第二、三次課分析國內外刊物發表的論文,針對不同專業學生選擇不同論文。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來討論,分析論文的設計思路、實施步驟、統計方法的運用以及統計結果的正確性。通過小組討論,學生參與其中,學會收集、整理資料并根據資料類型選擇合適的統計學方法,進行統計描述和統計推斷。通過提問,學生發現自己的不足,進而系統掌握統計學知識在臨床實踐中的運用,培養邏輯思維能力。通過這些典型論文分析,學生可以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際相結合,了解兩者的聯系,明白統計學知識的作用及重要性。課后布置作業,讓學生熟練掌握統計數據處理步驟,完成實驗報告。臨床科研實例分析與習題練習,可以明顯提高實驗教學效果。

2.3學習使用SPSS統計軟件

信息化時代,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普及,只用傳統的計算器進行實驗教學和醫學科研已經不能適應日新月異的教學形勢。應學生要求,對當前應用較普遍的統計軟件進行介紹,并建立醫學統計學實驗室。SPSS(StatisticalPackageforSocialScience,社會科學統計)軟件是非統計專業人員應用最多的統計分析軟件,也是國際醫學期刊引用最多的統計軟件[2]。考慮到學生的基礎水平和學時受限,可增加一次實驗對SPSS軟件進行簡單講解,結合課本例題演示操作。這有助于學生在未來的科研和臨床工作中能獨立使用SPSS軟件解決實際問題,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2.4改革實驗考核方式

實驗成績以往主要依據實驗報告以及實驗考勤評定。筆者在實驗報告批改過程中發現大部分學生的結果相似,推測有些學生抄襲別人的答案。建議在以后的考核中增加技能考核,由教研室命題(3~5道)。命題范圍為計算器統計功能的使用以及SPSS軟件簡單功能的使用,以此判斷學生實驗技能掌握情況,根據學生表現打分。這樣給予學生適當壓力,可以提高學習效果,使考核更公平。

2.5充分利用網絡資源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和網絡科技的快速發展,我們也應借助這一便捷的媒體來傳播統計學知識。通過教研室教學網站,向學生推薦一些國內優秀教師的醫學統計學公開課視頻以及高質量的醫學統計學網站。利用網絡平臺回答學生提問,促進師生互動溝通,拓寬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最終達到預期教學效果。醫學統計學方法是學生公認的預防醫學中最難理解的章節,也是最難學習的醫學課程之一。我們通過改革課程設計,加強統計軟件學習,使理論和臨床緊密結合。同時改革實驗考核方式,利用網絡資源等手段不斷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與教學質量。教學改革中教師可以嘗試各種教學方法,通過不懈努力和不斷探索,逐漸提高教學質量,增加學生知識儲備,為社會輸送合格醫療人才。

作者:趙俊杰 單位: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醫學統計論文:醫學院校衛生統計學教學模式

《衛生統計學》是使用數理統計原理和方法以及概率論收集—整理—分析醫學資料的一門學科,它的特點是應用性廣、實用性強。隨著醫學研究的發展,為了滿足醫學研究的需要,在目前的醫學院校中,醫學統計學成為了一門必修課。但是因為這門課程涉及到了抽象的概念、復雜的數學公式,對于醫學生來說學習起來的困難性比較高。所以,探討《衛生統計學》教學模式的改革對《衛生統計學》有效教學的實現具有重要的意義。

1《衛生統計學》的課程特點

《衛生統計學》是利用統計學的原理對人群健康問題進行解決的一門應用性的學科。《衛生統計學》的課程特點就是概念抽象、理論深奧、數據枯燥。在學習的過程中又和《醫學統計學》有所不同,學習的重點不是公式的推導和證明;同時,又不同于醫學學科的學習,學習的重點也不在于記憶和背誦,而是需要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深入的理解,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實踐,所以《衛生統計學》又具有了邏輯性強、實踐性強的特點[1]。

2《衛生統計學》的教學現狀

2.1定位不明確

《衛生統計學》在教學的過程中經常出現和《醫學統計學》交叉的現象。《衛生統計學》以統計學的原理和方法為基礎,將其運用在公共衛生領域,比較側重公共衛生學的社會性;《醫學統計學》側重的是醫學的生物性。所以兩者之間具有很大的區別。但是,目前在醫學院校的教學中,兩者的區別并不是很大。《衛生統計學》和《醫學統計學》的區分不明主要體現在教學安排、課程設置、教材編寫等方面,比如,有的醫學院校為《衛生統計學》專設了教學部門,但是這個部門開展的工作卻是編寫醫學統計學的教材,進行醫學統計學的教學;甚至有的醫學院校雖然設立了《衛生統計學》的碩士點,卻進行的是醫學統計學的考試。并且,在教學過程中,兩者也經常被混為一談。這樣的情況給《衛生統計學》的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困難[2]。

2.2教學重點不合理

第一,《衛生統計學》的教學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統計學基礎,其中涉及到的知識是數據資料描述、統計和分析,推斷統計分析,相關回歸分析,調查設計等;另一方面是專業知識,其中涉及到的內容是橫斷面研究資料統計分析,病例對照研究分析、隊列研究的分析和設計、生存分析、壽命表和Meta分析。目前,在很多醫學院校的教學中,教學的重點依然集中在基礎知識的學習方面,對于專業性知識部分涉及的內容非常少,甚至衛生統計調查方法、衛生統計制度等很多內容都沒有在現行的《衛生統計學》中涉及。這種情況給《衛生統計學》課程的普及帶來了很大的麻煩。第二,《衛生統計學》在教學過程中,醫學院校的教學重點普遍是基本原理的介紹和具體公式的推導,沒有完善的培養學生統計思維的內容。統計思維對于《衛生統計學》的學習來說非常重要,它是一種透過數據就能對現象進行分析和判斷的方法。在《衛生統計學》的教學中,忽視了對統計思維的培養,對《衛生統計學》教學的發展會產生非常不利的作用。

2.3缺乏電腦實驗課程

《衛生統計學》課程的應用性很強,為了保證課堂效果,在講授理論的同時,還要和電腦實驗相結合,通過具體軟件將抽象性比較強的統計學概念轉變為直觀的數據結果或者是形象生動的圖形,可以在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目前在大部分的醫學院校中,因為資金和課時的問題,還沒有開設電腦實驗課程,影響了《衛生統計學》的教學效果[3]。

2.4教學形式過于單一

目前,在大多數的醫學院校中,在教學形式方面存在的問題就是過于強調單一統計方法的學習,過于強調理論知識的學習。缺乏《衛生統計學》知識的實踐應用,導致學生在遇到統計學問題的時候,不能運用統計學的相關知識對其進行解決,影響了《衛生統計學》的教學效果。

3《衛生統計學》的教學模式

為了改變上述問題,就需要對《衛生統計學》的教學模式進行探討。在《衛生統計學》的教學過程中,使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通過多媒體教學、案例分析教學、小組交流互動式教學、基于問題教學法等方法來改善《衛生統計學》的教學效果。

3.1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指的是在《衛生統計學》的課堂教學中引入案例,通過案例為學生設計某種情境,引導學生調動自己的理論知識對實際問題進行解決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的特點是:注重實踐,具有很強的能動性、創造性、仿真性,能夠很好的將啟發式教學、民主式教學和參與式教學融為一體。案例教學法的優點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夠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實現《衛生統計學》的教學目的[4]。案例教學法的應用流程如下。第一,準備教學案例。在課程開始之前,要嚴格執行集體備課制度,以教學大綱為基礎,結合具體的教材內容,融合相關的科研成果和工作實踐,根據以上內容精心選取案例,對案例進行實際的分析,保證案例符合教學設計,符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保證選擇的案例在學生可以接受的范圍內。第二,運用案例進行教學。運用案例進行教學,需要按照以下的流程來進行:案例介紹—提出問題—學生討論—教師評價和分析—問題解決的實際應用方法。具體的應用步驟如下:首先,在課程開始時教師引入案例,通過案例引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對案例所反映的知識有一個明確的了解;然后,在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之后,教師要組織學生展開討論,討論的方式可以是小組討論,也可以是集體辯論,還可以是個人發言;最后,教師針對學生的討論進行客觀的點評,對討論過程中的錯誤點和錯誤原因進行分析,然后對討論過程中不準確、不完整的方面給予指正。

3.2基于問題教學法

基于問題教學法(PBL)的應用核心是“問題”,應用流程是:提出問題—收集資料—建立假設—論證假設—總結。這種教學法實施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捕捉、整合、判斷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質疑能力[5]。基于問題教學法的具體應用流程如下:第一,理論的講授。應用基于問題法進行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將教學的內容和各個章節的內容相結合,然后結合案例教學法,通過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入案例,從而引出問題,然后將處理問題的統計方法和統計思路運用到教學的過程中。第二,問題的確定。在理論講授完成之后,授課老師根據授課的內容,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或者在文獻中曾經出現的統計問題,來確定學生的具體問題,在確定問題的過程中還要對學生的學習任務和學習目標進行明確。第三,討論學習。教師在提出問題之后,要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然后由學習小組來收集解決問題需要用到的資料,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學習小組可以針對文獻中的不足之處和教師或者同學進行交流分析,或者還可以對如何實現課堂效果的改進進行討論,對討論的結果進行總結匯報。第四,總結評定。教師針對學生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指導,并給出具體的建議,同時要對各個小組的討論報告進行總結歸納,然后對學生的成績進行評定。評定的方式可以有三種,分別是:學生互相評價、小組自我評價和教師評價。通過基于問題教學法的實施,可以通過問題的設置來引導學生的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在收集資料和小組合作的過程中豐富自己的知識系統,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和團隊合作的能力。

3.3實驗教學法

實驗教學法就是在《衛生統計學》的理論教學中,運用計算機的相關軟件來訓練學生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目前,很多醫學院校的《衛生統計學》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相關的計算和檢驗問題時,大都是通過計算器來完成的。計算器在《衛生統計學》教學過程中的應用不僅增加了計算量,導致計算過程繁瑣,而且還會浪費大量的課程時間,導致在《衛生統計學》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主動性難以得到發揮[6]。實驗教學法的應用因為涉及到配套設施的購買問題和相關課時的安排問題,所以要循序漸進的來實現。首先,實驗教學的應用可以從預防醫學專業開始,在進行實驗課的教學過程中,針對其部分內容可以使用實驗教學的方法來進行教學。比如在學習方差分析的時候,因為這部分內容涉及的公式比較多,計算過程比較復雜,如果應用計算器進行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在計算方面會浪費過多的時間。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進電腦教學,將方差分析時需要的數據,比如:SS處理、SS總、SS區組、SS誤差等,通過幻燈片對學生進行講授,讓學生以這些數據為基礎對其進行方差分析。通過這樣的方式,《衛生統計學》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節約部分實驗課課時,并且在教學的過程中還可以向學生介紹相關軟件的操作和使用,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3.4搭建非實時課堂學習平臺

因為《衛生統計學》的內容非常抽象、實踐性非常強,通過上述方法進行教學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因為教學課時有限,僅僅通過課堂教學時間,學生很難取得很好的學習效果。在這樣的情況下,搭建非實時課堂學習平臺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學生在實時課堂中可以對課程的難點、重點進行學習,在非實時課堂平臺中,通過網上課程輔導、網上討論、課件練習、網上作業、資料查找、網上論文指導、期末復習等環節,可以很好的實現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可以靈活學生的學習時間,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衛生統計學》的開展。

4結語

《衛生統計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它和《醫學統計學》有一定的差異,和其他的醫學學科也有一定的差異。但是在目前很多醫學院校的教學過程中,經常將《衛生統計學》和《醫學統計學》混為一談,同時由于教學模式的單一性,導致《衛生統計學》的學習出現了一定的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依賴于教學模式的轉變。在《衛生統計學》的學習過程中,可以運用的教學模式有以下幾種,分別是:案例教學法、基于問題教學法、電腦實驗法和非實時課程平臺的搭建等。教學模式的轉變,對提高學生對《衛生統計學》的學習興趣,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對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作者:潘海燕 黃志剛 孔丹莉 胡利人 丁元林 單位:廣東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

醫學統計論文:藥學專業醫學統計學教育述評

1從醫學統計學基本公式探討學生能力的培養

公式是從多渠道信息中得出科學結論的基礎,醫學統計學難以避免地會涉及到大量的公式和計算,國內多數學者的觀點是無需記憶統計學公式,臨床藥學專業的學生是學習主體,能否成為合格的臨床藥師主要取決于他們是否學會終身學習,大學期間的一次性教育難以適應醫藥信息量劇增的現實,因此臨床藥學專業學生對專業課程興趣的培養對其將來的發展至關重要。首先,醫學統計學的授課內容需要與專業結合,授課案例、習題均應貼近臨床具體問題,在臨床用藥中,引導學生利用醫學統計學知識解決專業問題,這將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通過“婦產科手術患者抗菌藥物使用情況分析”[5],合理安排授課內容,講解數據收集、分析、結果解釋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流程,學生可以自己重復或揭示臨床藥學某些專業領域的規律,切實感受到醫學統計學在設計實驗、收集資料、整理資料和分析資料中的重要作用,從而促進其興趣的提升和能力的培養。

2不同教學法的綜合運用提升教師的能力

作為臨床藥學的專業基礎課,醫學統計學教學的水平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教師的綜合能力。教師是提高臨床藥學專業人才素質的前提和基礎,醫學統計學的授課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醫學統計學知識和豐富的臨床數據處理經驗,要善于總結零散知識點,并綜合運用趣味法、比較法、懸疑法、逆向法、多媒體展示法、知識樹展示法及軟件分析法等多元化教學方法。醫學統計學的授課教師要不斷完善知識結構,拓寬知識體系,提升自身的理論修養和科研水平,同時需要加強對醫學統計學相關領域如藥物流行病學、循證醫學等各個方面的認識,要把臨床藥學相關內容有機的結合,從宏觀角度培養臨床藥學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6-7],使學生理解設計實驗、收集、整理和分析資料的全過程。例如,通過“婦產科圍手術期患者抗菌藥物應用時間分析”[8],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如多媒體技術,展示“抗菌藥物應用時間”的研究思路,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教給學生完整、清晰、系統的醫學統計學思路,明確授課重點、難點和各數據分析環節間的聯系,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為臨床藥學專業學生畢業后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3實施實踐教學

實踐可將醫學統計學理論與臨床藥學實際緊密地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醫學統計學的實踐教學是鞏固、強化理論內容,培養、鍛煉學生靈活運用統計學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解決臨床藥學問題的能力。目前國內的醫學統計學實踐多采用課后習題和統計軟件上機操作,筆者傾向于軟件上機、網絡操作和臨床數據分析的形式開展實踐教學。例如,通過《某三級甲等醫院婦產科圍術期患者應用抗菌藥物的經濟學評價》[9]和《中國內地2型糖尿病患者胃轉流術后1年療效的Meta分析》[10],教授學生使用SAS、SPSS、STATA、Revman等分析軟件,通過不同軟件常用統計方法的上機操作,拓寬學生的視野。統計軟件操作的不足之處是比較機械化,無法對醫學統計分析方法使用條件作出判斷,方法的選擇正確與否依賴于使用者對數據的了解程度和對方法的掌握程度,因此統計軟件的上機操作可以加深學生對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此外,軟件的實踐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降低遺忘率,提高其應對臨床數據的把握能力,有利于將來開展臨床藥學工作。網絡操作是近年來興起的實踐教學模式,病例分析是臨床教學中常使用的授課方式。隨著互聯網的普及,醫學統計學知識及討論得到廣泛傳播,筆者認為可以在醫學統計學及流行病學相關的學術網站參與臨床病例的探討,例如,通過對七氟醚心肌保護作用的討論[11],搜集網絡資源,從實驗設計、資料收集、整理和分析過程發表學生們的觀點,深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達到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4改革考核形式

考核是檢驗學習效果的有效途徑之一,傳統的考核形式多為期末閉卷考試,答案往往是固定的,尤其是理科院校的學生,更適應這一類考試,但這大多是考察學生的記憶力,無法達到綜合評價學生能力的效果。筆者認為,沒有標準答案的考核,才是檢驗臨床藥學專業學生學習醫學統計學效果最好的考核形式,也是體現臨床藥學專業醫學統計學教學模式的有效手段。因此,考核形式和成績應兼顧期末與平時成績,采用閉卷與開卷相結合、主觀與客觀題相結合的形式。例如,通過對藥物流行病學研究中無應答問題[6]和循證醫學中循證問題[7]的探討,可以明確臨床藥學專業領域容易混淆的基本知識點,既可以在期末考試中考核學生基本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也可以在平時成績中體現學生分析和判別容易混淆的概念、解決臨床藥學問題的能力。

5結束語

近年來,隨著醫療體制的改革,合理用藥問題日趨受到關注,臨床藥學作為促進合理用藥的主干學科,教學體系正在不斷完善;醫學統計學作為認知臨床藥學多渠道信息的重要工具,其教學模式的積極探討將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推動臨床藥學學科的發展,繼而促進合理用藥。

作者:宮建 潘雯 楊靜玉 楊澤禮 趙明沂 郭穎 于嵩 江黎黎 惠福海 劉袁媛 劉濤 王丹 張子明 李玲芝 單位:生命科學與生物制藥學院臨床藥學教研室 生命科學與生物制藥學院院辦 遼寧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中國醫科大學教務處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教務部 遼寧中醫藥大學解剖組胚教研室 遼東學院醫學院病理教研室

醫學統計論文:部分高校預防醫學與衛生學科技論文統計

利用文獻統計分析學對中國部分地區高校的預防醫學、衛生學二級學科科技論文的數量和質量進行逐年統計分析,客觀評價高校、學院、學科、個人的醫學科研產出的學術水平和影響力,旨在揭示2006-2010年我國相關高校的該學科科研動態,以及5年間全國高校該學科的科技學術水平;按照二級學科進行分析評價,旨在反映高校在各個學科的研究實力與水平,發現各高校的優勢學科和研究不足,以尋求穩步發展。

按照《教育部學科門類、一級學科、二級學科目錄》,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的二級學科為: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兒少衛生與婦幼保健學、衛生毒理學、軍事預防醫學等。筆者對2006年-2010年間我國部分地區高校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二級學科科技論文統計與分析的文獻簡要評述如下。

目前,國內外對于2006年-2010年期間,我國高校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二級學科的科技論文做的統計與分析比較少,僅有山西醫科大學孔瑞珍的學位論文《高等院校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科技論文產出的綜合評價》對篩選出的27所高校在2003年—2007年間產出的科技論文,經秩和比法逐年統計分析后得知,北京大學、四川大學、復旦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高校具有較高的論文產出能力,提示這些高校在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學科方面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成績突出。對27所高校預防醫學下屬二級學科的科技論文產出數量運用秩和比法統計評價后,得出了在各二級學科方面各大學的科研情況以及優勢所在: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以第四軍醫大學和復旦大學為優,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方面復旦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表現突出,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是第三軍醫大學和中山大學名列前茅,兒少衛生和婦幼保健學以華中科技大學和安徽醫科大學最強,衛生毒理學突出的是第三軍醫大學和吉林大學[1]。在進行橫向比較后發現,各高校5年間每年的論文產出數量相對起伏不大,但高校在各學科的論文產出能力并不均衡,需要發揮所長,彌補不足,既要全面發展,也應重點突出。

其他文獻主要是對以某地區的衛生機構或某一高校的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進行研究,例如:溫州醫學院圖書館趙麗紅的《2002-2007年溫州醫學院醫藥衛生科技論文產出的計量分析》一文中應用文獻計量學的科學方法,對2002-2007年溫州醫學院(溫醫)教師在國內生物醫藥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及SCIE收錄國際論文進行定量研究,提供各項指標的統計數據和測評結果。文中利用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和美國《科學引文索引》按照論文機構分布、論文作者分布、載文期刊分布、基金資助項目產出論文情況統計分析等,得出2002-2007年間,溫州醫學院國內發文和SCIE論文量均呈現出顯著增長的趨勢,在數量上和質量上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就目前而言,與國內一流醫學院校尚存在一定的差距[2]。浙江省醫學情報所的舒暢和《移植雜志》編輯部的沈敏共同完成的《浙江省各地區醫學科技論文計量分析》一文中用中國生物醫學文獻光盤數據庫(CBMdisc)對浙江省11個省轄市在2002-2007年發表的生物醫學文獻進行統計,按照11個省轄市的總量、省轄市在核心期刊上發表的文獻量、11個省轄市排名前五位的學科等進行統計,根據統計結果對浙江省各地區的生物醫學水平進行分析,發現浙江省生物醫學水平有長足的進步,但地區發展不均衡的現象十分明顯,尤其是省屬單位占居了主導地位,市級醫療單位難以與他們競爭,該文對以后這些地區的發展提出了建議。

還有部分文獻是僅僅研究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領域的文獻計量指標的有關情況,中華預防醫學會的劉瑋完成的《從期刊的文獻計量指標變化看預防醫學和衛生學期刊的進步》一文中,從選取的7個主要文獻計量指標:總被引頻次、影響因子、即年指標、他引總引比、源文獻量、基金論文數比、平均引文率等來對2005和2006年全國科技期刊、醫藥類期刊及預防醫學期刊進行了比較。結果表明:78種預防醫學期刊的平均指標值稍低于全國期刊和醫藥期刊。但增長率大部分高于全國和醫藥期刊,表明預防醫學期刊的發展勢頭較好[3]。

也有不少文獻是介紹如何采用文獻計量學的方法來應用于醫學信息研究,北京協和醫學院張雪燕在其碩士論文《醫療機構科研績效評價研究》中,利用阜外心血管病醫院1999-2008年科研活動統計數據庫,調查中標課題、獲得成果、發表SCI論文、著作、專利等方面的基本情況及發展趨勢。采用SAS8.2統計軟件描述課題、成果、論文在時間分布、專業分布、人員分布上的變化趨勢和特征,并通過建立科研績效評價體系,運用綜合指數法對醫院及各專業進行科研績效評價,全面、客觀地評價醫院科研工作的發展態勢、潛力,為醫院制定中、長期科研發展規劃提供參考依據,并促進科研管理更加科學化、規范化、合理化。其中的研究方法:一是數據庫的建立。(1)科研處建立的課題、SCI論文的Excel數據庫:在日常工作中形成。課題庫入選的指標有姓名、基金名稱、經費、項目類別、科室,入選標準為1999-2008年承擔的縱向課題。SCI論文庫入選的指標有:姓名、影響因子、科室,入選標準為1999-2008年第一作者發表的文章。(2)人事處的人員信息Excel數據庫:在日常工作中采集形成。另有中國醫學科學院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入選指標:為姓名、性別、年齡、學位、職稱。二是統計分析方法。利用SAS8.2軟件進行分析,用描述性統計方法描述研究變量:課題、成果、論文的時間分布、專業分布、人員分布上的變化趨勢和特征。三是建立評價體系:通過查閱文獻和專家咨詢法,以科研績效考核為總目標;課題、成果、論文、著作、專利為一級指標;課題、成果、專利、論文的類別為二級指標;以課題的級別、成果的級別、論文的形式為三級指標。四是評價方法即綜合指數法。綜合指數法是將一組指標值運用統計學方法處理轉化為綜合指數值,以便對不同類別、不同結構、不同計量單位的指標進行綜合比較[4]。無論是不同醫院同類科室間的橫向比較還是同一科室不同時間的縱向比較,多指標綜合評價都是一個很重要的方法。指標指數化(f):當各個指標值的數量、性質、單位不同時,不能直接比較,必須將指標值標準化,即指標值指數化(f)。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胥秋華在《醫學文獻計量分析應用的研究》一文中,提及醫學文獻計量分析的情報功能時,提到文獻計量分析為讀者提供了一種簡便可行的情報信息獲取途徑;文獻計量分析的結果客觀地展示了主體事物的發展情況及規律,具有較高的可信度,為管理者的決策提供科學客觀的依據;通過對分析結果進行縱向及橫向的比較,從對自身的科技產出能力、科研水平進行整體評價,并尋找出影響科研論文數量和質量的主客觀因素,與此同時,利用計量指標對一個學科或專業發展以及一個國家、地區、單位甚至個人的科研成果進行評價的需求也迅速增長;文獻計量分析的結果可以全面、完整、準確地反映主體事物的真實性,不僅具備有說服力的論點和論據,也顯示和揭示了客觀事物的發展規律,對科學研究素材的選擇具有較高的準確度,主要作用是對這些事物進行客觀認知,同時進行前瞻性預測,為科學決策或科學規劃提供參考依據。

醫學統計論文:高專醫學統計學教學改革思路

摘要:

為了提高醫學統計學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統計應用能力,本文結合高專學生的教學情況,探討當前高專醫學統計學教學改革應從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教師自身統計學素養和教學水平入手。

關鍵詞:

醫學統計學;醫學專科;教學改革

一、大數據時代醫學統計學的重要性

醫學統計學是醫學與統計學的交叉學科,是一門運用統計學的原理和方法,研究醫學中有關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應用科學[1]。隨著現代醫療信息化,大量的醫療數據及生命現象,均需要借助統計學和計算機去探尋規律。因此,醫學統計學在醫療大數據和循證醫學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了應對大數據時代的挑戰,醫學各專業學生都應培養統計學思維,掌握一些統計學方法及應用技能。

二、醫學高專醫學統計學的教學現狀

目前,許多高校的醫學統計學主要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強調理論缺少醫學科研設計、統計軟件應用等教學,因而無法幫助醫學生構建完整的統計學思維和系統的醫學科研思路[2]。醫學高等專科學生由于在校時間短,課程多,每個專業安排的醫學統計學的教學課時都比較少,且統計學方法抽象,學生感覺難學,考試主要靠死記硬背,更談不上“應用”。學生學習缺乏興趣,認為反正學不懂便更加不想學,授課教師也感到很難教。因此,我們醫學統計學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三、醫學統計學教學改革思路的探討

(一)教師應轉變教學理念醫學統計學是高等專科臨床、護理、檢驗、藥學等專業的必修課,但由于高專學生在校僅兩年,課程多時間緊,醫學統計學安排的課時較少,一般是16~32個學時,教師在這么少的課時內往往把教學的重心放在統計學基礎知識的講授上。而醫學生認為醫學統計學難學,枯燥,主要是他們不知道學了能解決什么實踐問題。因此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以學生的需求為出發點,找出一些與學生相關的生活事例及常見的醫學案例中的統計學問題來與學生討論,引發學生思考。鼓勵學生申報大學生創新實驗課題,也可以自擬科研選題,如校園內大學生營養、體質狀況的調查。通過學生在老師指導下做科研或調查,從統計設計-調查-收集資料-整理資料-分析資料的實踐中體會統計工作全過程,培養學生的統計學思維,提高學習的興趣。

(二)精選教材與優化教學內容高專醫學統計學主要內容是基本的統計學概念、統計描述指標、統計表、統計圖、t檢驗、χ2檢驗、方差分析等,內容較多。在課時數少的情況下,教師應選擇實踐中最常用的內容進行教學。選擇教材最好是帶案例版的,或者根據不同專業在規定的教材中補充與該專業實踐相關的案例,比如臨床醫學專業可搜集臨床醫學論文來討論統計學方法的使用。如今隨著計算機的普遍應用,我們已經很少用手工去計算及繪圖,學會使用Excel和SPSS軟件對于現在的大學生來說其實并不難,我們在教學中應補充一些統計軟件操作的內容,如課時不夠,可以把一些操作視頻給他們自學,讓學生體會到統計學應用最關鍵的是自己要懂得選擇合適的正確的方法。

(三)教學方法的改革教師應逐漸嘗試運用新的教學方法,如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PBL)、案例教學法(CBL),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教學效果。醫學統計學應用案例教學,就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好合適的案例,巧妙設置幾個啟發學生思考的問題,課前發給學生,每個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交流討論完成,課堂上用案例分析討論。最近幾年,已有不少教師在醫學統計學教學中嘗試應用PBL教學或者案例教學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3-5]。

(四)考核方式的改革改變以往單一的筆試形式,除了筆試的試卷中要增加綜合分析的題目外,還應把統計軟件應用考核和統計工作能力考查作為平時成績,并增加平時成績的比重[6]。只有平時成績比重增加了,學生才真正重視,積極參與案例討論和學習統計軟件的使用。通過提交案例分析作業作為平時成績,促進學生應用統計學方法來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五)提高教師的自身統計學素養和教學水平在醫學統計學這樣的交叉應用性學科中,統計學理論、方法及應用領域不斷更新。因此,教師在平時要不斷地學習新知識,積極關注學科發展動向,搜集學科新成果和典型案例應用于教學。同時,教師要在實踐中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加強與同行及學生的交流溝通,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作者:唐娟 趙申武 單位:邵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醫學統計論文:非預防醫學專業醫學統計學教學分析

摘要:

對于非預防醫學專業的學生來說醫學統計學是必修科目,不管是本科生還是研究生都要學習這門課程,而且在畢業后的工作中還會經常使用到這門課程的知識。因此,如何改善和提高非預防醫學專業學生醫學統計學的教學效果尤為重要,采用什么教學方法來實現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一直是授課教師探討的課題。本文就任務驅動法和案例法在非預防醫學專業醫學統計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和探究。

關鍵詞:

任務驅動法;案例法;統計學;教學改革

醫學統計學是指利用數理統計和概率論相結合對醫學數據進行收集、整理、分析、統計推斷的一門方法學,這種方法在醫學專業中應用十分廣泛。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提高和進步,許多醫學科研工作者對醫學數據進行不斷的研究和分析,并借助計算機和先進的統計軟件完成了科學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而這些科學研究在分析過程中,都或多或少的運用了醫學統計學方法。因此,對于醫學生來說醫學統計學是一門重要的課程,對于非預防醫學專業學生來說更是一門重要的必修課,且在整個醫學教學中占據非常重要的位置,基于這門課程的重要性、實用性及畢業后仍要長期的使用,這就對授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要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法,比如案例法、任務驅動法或兩種教學法相結合等,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從而達到教學效果和實現教學目標,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任務驅動法的概念

任務驅動法就是指在教學過程首先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切的教學活動都是要以學生學習情況和知識接受能力以及課堂上的知識反饋的效果為基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當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任務驅動就是給定一個特定的任務作為線索,巧妙地把教學內容在完成每步任務的同時加入進去,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也能學到教學內容,有方向、有目標地學習,這樣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保持學習的熱忱度,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首先是自己通過思考和探究發現問題,然后與教師和同學交流心得,最后在教師的指導與幫助下完成各個任務,隨著任務的逐個完成學生的學習信心倍增,且充滿成就感,這些都將成為學生進一步深入學習醫學統計學的動力。

二、案例法的概念

案例法在非預防醫學專業醫學統計學教學中的應用,其實就是針對每次課設計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關的典型案例,通過案例導入并分析已經發生了的實踐案例,講解蘊含的統計學知識、方法和原理,通過實證研究的案例結論闡述遇到類似問題的解決方法,這樣能夠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案例法的概念來看,案例教學法具有非常強的實際應用性,是著重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方法,而傳統教學方法沒有注意到這一點,所以教學效果不是特別理想。教學過程要遵循從典型事例中找到普遍存在的問題,在這些問題中找到比較典型的特征,然后發現事物的自然規律,從而使學生明白客觀的物質世界。傳統的教學方式在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方面存在不足,而案例教學法卻恰恰能夠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調動起來,從而激勵他們投入到學習中,這也正是案例教學法的優點所在。

三、任務驅動法教學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

(一)實驗對象、方法及步驟1.實驗對象及方法。整群選取我校非預防醫學專業(大三口腔專業)的4個班學生為研究對象,共140名學生,將這些學生隨機分為兩組,其中實驗組75人,對照組65人,兩組學生的基礎學科成績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即兩組具有可比性。實驗組的學生采用任務驅動法,教師設定一定的教學任務和情景創設,讓學生自主學習和討論,然后選出一個發言人代表發言小組的觀點,最后進行總結。而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經過教師講解之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2.改革的具體內容和步驟。首先要從建構主義的理論思想出發,利用任務驅動的方式,結合教學內容,把教學內容分成了五大主要模塊。即:統計描述、參數估計和假設檢驗、方差分析和卡方檢驗、秩和檢驗與相關回歸、科研設計模塊。根據以上幾大模塊,任務驅動法教學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是創建一個學生比較感興趣的任務和案例,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剖析任務,這就要求教師在上課之前對案例準備要充分。第二階段是根據任務和案例進行研究和討論,小組成員之間相互討論并提供有效信息。第三階段是教師與學生一起探討、總結學生所完成的任務結果和成效。這三個階段都是環環相扣,缺一不可的,這種教學模式才是任務驅動的完整體系。3.對學生完成任務的效果進行評價總結。對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進行兩方面的評價,一是從客觀方面來講,直接比較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期末測試成績;二是從主觀方面來講,就是通過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了解學生對任務驅動法教學的滿意度、認同感以及學習體驗。4.需采用的統計學方法。利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錄入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在滿足獨立、正太、方差齊的前提下兩組間的差異比較用獨立樣本的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實驗結果學期末用相同的試卷對兩組學生進行測驗,兩組學生的成績比較如下:實驗組的平均成績為(90.24±7.73)分,對照組的平均成績為(83.86±8.71)分,進行成組比較的t檢驗,t=4.62,P<0.05(P=0.00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說明實驗組學生的平均成績比對照組為高。由此可見,實驗組采取任務驅動法的教學效果明顯比傳統教學法要好一些。而且通過對實驗組學生進行“關于任務驅動法”問卷調查,結果表明非常滿意28人,滿意37人,一般8人,不滿意2人,非常不滿意0人,即對任務驅動法教學表示滿意的學生占86.67%(65/75),不滿意僅占2.67%(2/75),說明大部分學生能接受并認可任務驅動教學法,僅個別學生表示因其不習慣主動思考和探究問題而傾向于傳統教學。

(三)對于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思考1.任務驅動教學中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在任務驅動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對案例分析和循序漸進完成學習任務,不斷在任務中搜集、學習相關資料和吸取經驗,充分利用所學知識,在教師的指引下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因為學生參與了整個探究的過程,所以就更好地構建了自己的一整套思路,這個過程完全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能力。2.任務驅動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措施。經過實驗研究發現,有的學生仍然無法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不愿意主動思考問題,更不愿意花費多一點的時間在探究知識方面。另外,教師方面若想順利而有效的開展任務驅動教學,就必須在任務設計、任務選擇及課堂組織方面多下功夫,否則就是表面形式新穎但卻不能真正提高教學效果。所以,要想切實開展任務驅動法教學,不僅要啟發學生轉變學習觀念,努力嘗試新方法進行自主學習;而且要求教師在教學準備過程中多搜集、整理教學案例,進行有效的課堂組織使學生融入這種新型的教學中并發現其中樂趣,在興趣的帶動下進行自主學習。

四、案例教學法在醫學統計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實驗對象、方法及步驟整群選取我校非預防醫學專業(大三藥學專業)的4個班學生為研究對象,共135名學生,將這些學生隨機分為兩組,分別是65人的實驗組和70人的對照組,并且經過統計分析兩組學生的基礎學科成績差異性不大(P>0.05),可以進行比較。實驗組學生采取案例教學法,教師提供一個或者多個案例進行引導和探討,結合教學內容小組間進行討論和分析,使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小組派代表發表意見,教師針對學生發表的意見進行總結。在學期結束后對學生進行測驗和問卷調查。而對照組學生采用傳統教學方法,遵規循矩的按照教學內容進行教學,學期末采用與實驗組同樣的試卷進行測驗。

(二)實驗結果經過一學期的教學和學習,從學期末的測驗成績來看,實驗組學生的總體成績水平在(86.42±9.53)分,而對照組學生的總體成績水平在(78.22±10.65)分,兩組進行成組比較的t檢驗,t=2.14,P<0.05(P=0.03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實驗組學生成績高于對照組,可以認為案例法教學更加能提高學生的統計學成績。在學期結束后對實驗組學生進行了“關于案例法教學”的問卷調查,87.70%(57/65)學生表示比較喜歡且能接受案例教學法,因為學生認為案例教學能夠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僅在教師的啟發下積極動腦思考還參與課堂討論,這種方式既有利于靈活掌握基本的知識和理論,又能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案例教學法的效果以及提高措施1.案例教學法的效果。經過一學期的教學和期末成績分析可以看出,案例教學法有助于學生統計學學習成績的提高。案例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為在此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充分的與教師和同學進行交流和互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了學習的快樂,所以就能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案例教學還能夠促進學生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之中,能夠教會學生在面對需要解決的問題時選擇多種角度和方法;此種教學模式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因為在案例教學中需要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相互討論,互幫互助,這樣不僅能夠增強學生之間的感情,還能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2.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案例的搜集工作自身具有局限性,數量不多的案例導致學生沒有更加全面的示范對案例進行分析;學生準備不夠充分;學生學習態度不積極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們采取了下列措施來解決,首先是教師要盡量搜集更多的案例,而且是有代表性的案例來滿足教學需要;其次是教師要將資料和案例提前發給學生,讓學生熟讀資料和思考問題;最后是通過QQ群、微信群、郵件等方式增加師生之間的交流等。我們相信只要措施得力,案例教學中的問題就會逐步被解決。

五、結語

綜上所述,任務驅動法教學和案例法教學都能夠提高學生的統計學成績,這兩種教學方法都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雖然這兩種方法目前在使用中均存在一定困難和局限性,但只要我們努力克服并做出調整,這兩種方法都能給統計學教學帶來良好的效果。課題名稱:本成果系錦州醫科大學2010年校級教改課題“案例式教學法在非預防醫學專業《醫學統計學》教學中探索與實踐”(課題編號2010ZD0012)的研究成果。

作者:王良君 單位:錦州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醫學統計論文:SPSS軟件在醫學統計學教學中的應用

【摘要】

本文通過對多媒體技術以及SPSS軟件的簡要介紹,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提出了運用多媒體技術與SPSS軟件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來學習醫學統計學。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有效地推動了醫學統計學教學方法改革。

【關鍵詞】

多媒體;SPSS;醫學統計學;教學

伴隨著我國醫學科學實驗工作的持續發展,醫學統計學已經成為了當前各大醫學院校學生學習的必修課程,通過培養學生基本的統計學概念、方法、原理及其背后的邏輯思維,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然而在醫學統計學教學和應用中所用到的統計公式往往較為復雜、難于記憶,數據計算量大,準確度不高,學生在實際的數據統計及應用分析當中存在完成困難等情況。為了改善這些現狀,本文就關于多媒體技術與SPSS相結合的方式在醫學統計學教學中的應用做一下介紹。

一、多媒體技術教學的特點

采用計算機技術當中的多媒體技術能夠有效的提升教學效果,其在信息處理方面具有生動、形象、即時、集成、高效等特性。PPT(PowerPoint)是當前應用最為廣泛的多媒體教學軟件,其具有操作方便,功能完善等特點,因此逐漸的被廣大教師應用于日常教學活動的之中。通過多媒體技術在教學當中的普及應用,實現了學生成為了教學的主體,教師成為課程的引導者,多媒體技術成為主要的教學手段。多媒體技術方式在教學當中展現出了極大的優越性,其在日常教學當中所展示的內容更為豐富,所展示出的信息數量也更多;尤其對于醫學統計學文字較多、數據表格較多的實際案例,采用傳統的板書方式已遠遠不能滿足課堂教學需求。多媒體技術以其強大的功能幫助教師完成醫學統計學課程內容的豐富性、全面性、可視化。營造出積極、活躍的課堂氛圍,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使難點問題更加具體化,對于學生效率的提升具有極大的幫助。

二、SPSS統計軟件的概況

SPSS軟件具有極為強大的統計、分析能力,其具體內容一般可分為基礎的數據處理、簡單統計描述、基礎統計分析與深入統計分析等方面。首先是根據統計數據進行錄入、數據整理和處理。在此基礎上對數據進行基本的集中趨勢和離散趨勢的統計描述、正態性檢驗以及繪制出相應的統計圖表。之后根據統計描述信息再進行相應的統計分析,主要包括參數估計、假設檢驗、相關分析、回歸分析等模塊。其次是深入統計分析內容,一般主要包含判斷評估、聚類分析以及可靠性分析等內容。同時SPSS的版本還在持續的更新當中,相應的功能性也在持續的增強之中,在教學中學會了運用SPSS統計軟件的基本功能,盡管后續會隨時更新、與時俱進,使用者只需知道新增功能的用途和菜單所在位置就可進行操作。

三、多媒體技術與SPSS軟件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分析

3.1精心準備多媒體教學課件通過制作醫學統計學教學內容的多媒體課件,能夠采用講授與交互的組織方式,將醫學統計學案例數據作為素材內容開展教學。從而實現對教學內容以及數據之間的交互關系進行分析,依據不同數據類型采用不同統計分析方法解決實際問題。課堂上以多媒體技術展示教學內容為主,結合教師講授完成教學內容。涉及到公式較為復雜或者難于處理的數據信息借助于多媒體技術應用SPSS統計軟件實際操作和講解。有效地緩解了數據枯燥、計算量繁雜的弊端。

3.2實行以案例問題驅動為中心的教學方法要想掌握好統計學軟件的應用核心,就必須要從問題的本質去著手考慮和實施,單純依靠統計學書籍,無法有效的掌握統計學的精髓。學生在課本當中所看到的統計學數據內容均是通過嚴謹、規范的表格所表示出來的資料內容,且因只注重不同數據類型應選定什么樣的方法而數據量偏少。因此在選擇統計分析時能夠較為容易的選取相應的統計學分析方法,然而等到學生用自己的研究資料或搜集到的數據進行統計時,就會將各方面的因素條件整合在一起,從而無法選取到適當正確的統計學方法。針對此類情況教師在進行課程講解時可以采取將案例問題作為驅動的教學方法。這種問題式的學習方法突出地體現了對學習過程的真實化模擬再現,從而使學生開展相應的討論合作來展開相應問題的解決過程,通過學生對真實問題的實際合作解決,來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3.3上機操作,提高統計分析能力在每一次的理論課程講授完成之后,均要安排學生開展相應的實際上機操作演練。學生的實際上機操作地點一般在學校的計算機網絡機房中進行,實行單人單機,使學生能夠獨立完成相應的統計學數據處理習題,其本質目的是為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對實驗數據的整合、處理能力。在相應的理論統計學課程完成之后,每一名學生還要針對自身所選專業的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的實際案例進行分析,進而運用SPSS軟件對于實驗過程進行相應的設計及分析,并最終通過書面報告的形式論述自己所得出的觀點。

3.4雙向交流,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在日常的醫學教學過程當中,對于多媒體技術以及SPSS統計軟件間的應用是作為一種輔助工具,技術的提升仍然無法取代教師在實際教學活動開展當中的主導地位。教師在日常授課的過程當中加強同學間的雙向交流,對于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仍然具有十分明顯的效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采取幽默、生動的教學語言,從而營造出積極、活躍的教學氛圍,把握好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對于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及時給予相應的回答,依據實際教學內容的難易情況適當調整教學的進度。

四、多媒體教學當中的核心原則分析

4.1信息量適中原則采用多媒體的教學方式其課程會產生一些弊端,例如教學課程當中的信息量過于龐大,因而極易致使學生的思維難以同教學流程同步,學生一方面無法對課程內容完全理解,另一方面課程筆記也難以有效記錄,這將直接導致學生在課后對于老師所講解的內容無法進行有效的分析、整體以及完全理解,反而會致使教學效果難以取得預期的理想成都。因而在開展多媒體教學時應當對教學信息量作以適當的取舍,保證其內容數量的合理程度、保證教學質量。

4.2以學生為中心原則從課程開始之前的備課階段到課程講授以及上機實際操作過程,均要將學生置于中心位置,教師同學生開展雙向對話交流,從而準確的了解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實際掌握情況,進而使整個教學的實踐開展過程思路貫通,形成流暢的統一體。

4.3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原則對于醫學統計學軟件的應用其最終的目的是要能夠應用于日常的醫學研究實踐當中,此類將實際問題作為課程開展的中心,將理論概念同學生的上機實際操作互相開展的教學方式,能夠使學生在學習了SPSS軟件之后便能夠獨立自主的進行醫學資料數據的統計分析工作,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醫學研究能力。

五、結束語

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能夠為醫學統計學教學提供多媒體技術與SPSS軟件方面的參考、借鑒。

作者:邰志艷 單位:吉林醫藥學院

醫學統計論文:職專醫學統計學教學研究

醫學統計學是統計學和醫學交叉的一門學科,是在醫學科研和創新中指導學生收集并分析數據時必不或缺的方法學,已成為各層次醫藥類學生必須學習的專業基礎課程或專業必修課程。山東醫專在藥學、醫學檢驗技術等專業開設了醫學統計學課程,但是教學現狀不容樂觀。細究其因,可能與醫藥類職專學生數學基礎較差,習慣于形象思維,對統計學的數學邏輯和抽象思維很不適應,產生畏懼情緒導致學習積極性不高有關;同時傳統的醫學統計學教學方法側重理論知識的傳授,缺少培養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1],并且教學模式單一,使得學生喪失學習興趣,因此如何改進醫學統計學教學方法,注重鍛煉學生的統計思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已成為職專醫學統計學教師急需解決的問題。案例式教學方法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策略,它用切合實際的案例對課程理論進行分析,注重學生的邏輯思維發展,強調學習者的交流、溝通和合作以及個人發展與參與意識,有效培養學生健康的學習心理品質,激發學習興趣,提高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變被動填鴨式為主動汲取式,屬于一種合作學習。在本科醫學統計學教學中案例式教學法比傳統教學方法更具優勢,因此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授課教師將案例式教學方法嘗試引入教學過程中,探討并評價該教學方法在職專醫學統計學中的應用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2013級藥學和檢驗專業需要進行醫學統計學授課的兩個教學班所有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隨機確定檢驗班(102人)作為實驗組,藥學班(100)作為對照組。

1.2實施方案實驗組和對照組所使用教材相同,教學大綱、授課學時數一致,由一名教師進行授課。對照組實施傳統理論教學方法,即在課件結合板書的前提下以教師講授理論知識并講解例題,學生課下做習題練習。實驗組實施案例式教學方法,在傳統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基于授課內容設計案例以學生為主進行討論。

1.3案例式教學方法實施步驟案例質量是決定案例式教學方法效果的關鍵,因此課前除精心制作、選擇體現教學目的的案例外,應盡可能“擬似醫學研究情境”使學生有親臨其境的感覺,即注重案例的實用性和真實性,以滿足教學內容,并體現科學研究的嚴謹,每個案例設置3~4個問題。課堂傳統教學法講解理論知識后,提出問題,導出案例,由學生進行思考、討論。課下10人一組基于圖書館、網絡查閱所學知識單元的錯誤案例,在統計習題練習課上教師引導由學生進行分組討論。

1.4教學效果檢測與評價兩組學生均于醫學統計學課程結束后,進行問卷調查,內容包括學生對該課程的態度、興趣及其應用能力。另外由學校教務處組織學生在同一時間、使用同一試卷對課程進行測試,然后比較兩組學生的測試成績。

1.5統計學處理Epidata3.0建立數據庫,雙人錄入,SPSS20.0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2x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兩組學生一般情況比較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年齡(t=0.843,P=0.400)、性別(2x=0.695,P=0.405)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前期的醫學基礎課程成績類別構成相近(見表1),說明兩組學生的一般特征均衡性較好,有好的可比性。

2.2教學效果評價

2.1學生學習態度、興趣和能力為對比分析兩種教學方法的效果,設計了包含學生對醫學統計學課程態度、興趣和使用能力的問卷,于教學結束后對兩組學生進行現場問卷調查,將各項得分進行t檢驗,學生對醫學統計學態度、興趣及試驗能力的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實驗組高于對照班,其他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果詳見表2。2.2學生期末考試醫學統計學成績分析基于學生期末實際成績按照不及格、60~80分、80分以上分成三個檔次分別統計(見表3)并對構成比進行檢驗。

3討論

案例式教學法最早在哈佛大學興起,歷經完善,現已成為世界范圍內教育教學模式改革的首選。由于其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融合探究性、創新性的教學理念,擬合真實教學情景,大大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運用知識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得到我國教育工作者的認可和推廣。

職專醫學統計學課程的傳統教學模式以學生被動接受的灌輸式為主,該模式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參與較少,對學生自主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存在大的弊端,故而對職專醫學統計學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本研究結果發現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對待醫學統計學課程的態度、興趣和試驗能力得分經t檢驗顯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期末考試成績實驗組優于對照組(P<0.05)。應用能力中2個選項兩組學生得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實驗組各項得分均數均大于對照組,由以上結果可見,在職專醫學統計學教學過程中引入案例式教學法,其教學效果優于傳統教學方法。反思前一階段的教學改革過程,案例式教學方法在醫學統計學得以順利實施有以下幾個關鍵環節。①正確把握案例式教學與傳統教學的關系。案例分析是在學生掌握醫學統計學基礎理論的前提下,以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目標,而傳統教學是講授醫學統計學概念、原理和方法中無法替代的教學環節,因此在實際應用時不能偏重案例教學而輕視傳統教學,二者應相輔相成,否則案例式教學方法將成為無本之木,無法實現為教學目的服務的目標。②重視案例的設計和篩選。醫學統計學案例應根據教學單元內容和目的進行設計,盡量選擇與專業接近、學生熟悉的案例,應用使學生有身在其中的案例導入方法,以降低學生理解和接受的難度并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案例問題的設計應循序漸進,隨著基礎知識的累積由簡到難,統計方法的應用從單個到綜合,以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③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案例式教學法所體現的教學理念就是“以學生為中心”,通過提問和學生的討論、回答,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并達到活學活用。通過互動,促進學生間、師生間的溝通,增強團隊協作意識,完成合作式學習,同時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由學生課下多途徑查閱錯誤案例,在習題課討論,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④體現教師的引導作用。案例式教學法是一種師生共同參與的教學模式,其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鼓勵者和引導者。在課堂上教師應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思考、討論,適時點評學生的見解,幫助學生梳理和總結問題并掌握完整的知識體系。所以該教學方法對教師的專業水平和駕馭課堂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加強自身的專業素質,探索并完善教學方法。

總之,案例式教學法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以案例教學為主體,形式新穎,所引用的案例多是學生熟悉的或發生在身邊的情景,使得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并在討論時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興趣,提高了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對待課程的態度也就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考試成績和試驗能力的提高幅度較大;通過正確和錯誤案例的討論,對于學生在知識的深化和應用、培養邏輯思維和自主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意義重大。因此,案例式教學方法適合在職專醫學統計學教學中運用推廣。

作者:楊亮 單位: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醫學統計論文:醫學院校醫藥數理統計論文

一、當代大學生心理特點以及醫藥數理統計課程的特點

1.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大學生在生理上進一步發育趨于成熟,心理上趨向主動和獨立,思維能力迅速提高,抽象思維能力與邏輯推斷思維能力獲得顯著地發展,追求新意,對問題和事物有著獨特的見解和認識,從而使他們在精神方面的獨立意識較之一般青年更為突出。而且當代大學生的這種強烈的自我意識,迫切需要同學、老師、社會以及自身的肯定,馬斯洛的自我實現的需求在當代大學生身上表現得尤為突出。另一方面,當代大學生處在一個社會迅速變遷,科技日新月異,信息高度發達的階段,使得他們探索問題的好奇心更加強烈,希望能夠探索萬事萬物的真相,但大多數大學生怕吃苦,自制力和耐挫力較差。

2.醫藥數理統計課程的特點。雖然醫藥數理統計相對于高等數學等傳統數學類課程具有更強的應用性和趣味性,但醫藥數理統計是建立在隨機理論基礎上的,對習慣了確定性思維的大學生,如何轉換思維模式是一個挑戰;醫藥數理統計方法的應用一方面需要結合學生的學科專業知識,另一方面需要結合軟件實現,如何做到數理統計方法、醫藥專業知識和應用軟件三方面的有機結合是醫藥數理統計教學過程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醫藥數理統計方法的實際應用涉及的知識面較廣,難度較大,如何將利用數理統計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完整過程簡潔又不失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也是一個關鍵問題。結合當代大學生心理特點和醫藥數理統計課程的學科特點,急需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教學激勵和評價機制等方面改革當前醫藥院校醫藥數理統計教學。

二、醫藥數理統計教學改革的內容和措施

1.教學內容的改革是《醫藥數理統計方法》教學改革的基礎。認真研究和理解醫藥院校各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在不破壞學科知識體系的情況下,在突出醫藥學特色和增加應用性這兩個原則的指導下調整知識點,刪減陳舊知識,弱化公式推導,增加結合醫藥學應用的新方法,增加應用型、研究性案例比重,將重點、難點放在醫藥特色實際應用的案例教學及科學思維方法的培養上,以應用需求為先導,以案例教學為媒介,以實驗軟件實現為輔助,實現教材內容與企業實際需求以及醫藥科研的同步更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同時教學內容改革是龍頭,必將帶動其教學方法、考核方法等一系列的改革,為醫藥特色創新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2.教學方法改革是《醫藥數理統計方法》教學改革的核心。通過教學內容的改革,可以使得教學內容能引起學生興趣,但如何使學生對醫藥數理統計保持持久興趣是最大的難題。如何將一時好奇升化為持久的興趣、理想及自我價值的實現,必須結合當代大學生心理特點,采用實用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根據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醫藥數理統計課程的特點,案例教學法是非常合適的教學方法。首先教師可以從較新的權威學術期刊,甚至是教師的科研課題里面尋找案例,或者以產學研合作項目為契機,深入了解企業現今最新需求,根據企業提供的基礎資料,提煉經典案例。在案例教學過程中由教師把精選的案例展現在學生面前,讓他們帶著問題去學習相關知識和方法,接下來需要經過思考和討論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這使課堂變得生動活潑,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創新能力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每個同學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見解,相互交流,取長補短,教師通過引導、點撥、啟迪等方式對學生進行指導。通過案例教學可以增強學生自身對整個案例解決過程的切身體會,讓學生精神層面充分感受到參與案例解決的愉悅感和克服困難、解決問題后的成就感,鞏固與提高學生個體對醫藥數理統計持久的興趣。特別需要強調的是數學概念和方法也要通過案例引入,數學知識產生時,總是伴隨著數學家“火熱的思考”,但是數學知識以論文、教材的方式呈現出來時,卻往往只剩下了“冰冷的美麗”。通過案例引入可以揭示并引導學生去發掘和領會那些“火熱的思考”。而學生發掘和領會那些“火熱的思考”的能力,就是學習能力的核心,也是創新能力的源泉。

3.教學激勵和評價機制改革是《醫藥數理統計方法》教學改革成功的保障。要達到最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必須構建新型人性化學生激勵和評價機制。合理完善的激勵和評價機制能夠更好地激發行為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力,體現以人為本。傳統的教學評價機制,往往都是通過課后作業及考試來進行的,存在時間上的滯后,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課堂學習的情況,但是對于課堂上學生主體的參與、思考、創新的程度無法做出判斷,有可能挫傷學生創造性思維成長的積極性;而獎學金等傳統的激勵機制往往周期更長,無法及時滿足當代大學生急切盼望社會認同和自我實現的心理需求,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學習動力。

4.數學建模競賽等大實踐教學是《醫藥數理統計方法》教學改革的有益補充。把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作為鍛煉同學們實際應用能力的第二課堂。數學建模是數學知識和方法與實際問題之間溝通的橋梁,因此數學建模是對學生將數學的知識和方法轉化為用數學的能力的檢驗。可以說數學建模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是全方位的:它體現在查閱文獻資料、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能力的培養,應用能力和評價能力的培養,運用數學工具和計算機以及實踐能力的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以及組織協調能力培養等。參與數學建模競賽活動,會極大地拓展學生應用數理統計知識的空間,并會對課堂教學產生良好反饋。要鼓勵和指導學生積極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和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除此之外,還要讓學生走出去,去做與專業相關的社會調查,去醫藥企業直接感受醫藥企業對數理統計知識和方法的需求,并在實際應用之后內化為自身的實踐能力!以學生的實際需求優化《醫藥數理統計》教學內容,以學生為主體設計教學方法,并設計及時、科學的激勵和評價機制,以提高當前醫藥院校《醫藥數理統計》課程的教學質量!

作者:王秀鳳張磊唐小婭黃榕波單位:廣東藥學院 基礎學院數學系基礎學院物理系

醫學統計論文:基于運用分析的醫學統計論文

一、試驗設計中的統計學原理

合理的試驗設計與統計處理的可信度存在直接聯系,研究者在編寫醫學論文時應對醫學研究設計方法進行說明。在進行試驗設計時應遵循隨機、對照、均衡和重復四大原則。在進行試驗設計的時候通常會涉及到研究對象的選擇,研究對象的分組及選擇合理的檢測指標三個方面的內容。醫學論文就是通過對樣本的研究來進行推斷總體,找出其共性,得出結論。因此研究者在選擇研究對象時應注意選擇樣本應具有一定數量,能反映出該事物的規律性特征,但又應注意例數不能太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其選擇的原則就是在保證試驗結果可靠性的前提下選擇最少的樣本例數。研究者在選擇樣本對象后應對其基本特征進行詳細的描述,比如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理分期、疾病診斷的標準等。此外在試驗中所用到的試劑、儀器的型號、規格等都應作出說明,以供讀者借鑒和做出判斷。選定好研究對象后就要對其進行分組。在進行分組時研究者一般遵循統計學中的“隨機分配”、“設立對照”以及“均衡”、“重復”的原則。隨機化原則是提高組間均衡性的一個重要手段,也是資料分析時進行統計推斷的前提。有對照才有比較,在進行組間比較時,應確定好處理因素與實驗效應的關系。均衡性則是要使得對結果產生影響的非處理因素盡可能保持一致,這樣才能保證對照的結果讓人信服。觀察實驗效應的指標主要有主觀指標與客觀指標。正所謂主觀指標就是通過問答的方式調查受試者自己判斷的主觀感受;而客觀指標則是通過儀器來檢驗和測量所得出的結果。在進行試驗設計時應選擇客觀性較強、高靈敏性和精確性的指標。

二、統計學方法的選擇

統計學方法的正確選擇是直接影響到論文結論可信度的重要依據,因此研究者在編寫論文時應注意選擇合適的統計學方法。不同的統計學方法應用的范圍不同。研究者在編寫醫學論文時常根據論文研究的目的、資料類型、試驗設計的方案、樣品大小、水平數、特定條件、數據分布特征以及綜合分析等來選擇對應的統計方法,同時還要根據專業知識與資料的實際情況,結合統計學原則,靈活地選擇。當定性資料正態分布時,研究者一般用均數和標準差來表示統計描述指標;當定性資料不符合正態分布時,則可選用中位數及級差來表示;當定量資料正態分布且組間方差齊時一般選用參數法,反之則選用非參數法。t檢驗一般適用于小樣本(n<50)的定量資料且方差齊的兩組數據之間的比較。其特點是在均方差不知道的情況下,可以檢驗樣本平均數的顯著性,大樣本(n≥50)采用u檢驗;多個樣本均數兩兩比較則用方差分析,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可采用q檢驗;Dunnett檢驗則適用于多個實驗組與一個對照組均數的比較。定性資料中,表現為互不相容的類別或屬性,分為二分類和多類反應,如治療結果為顯著和好轉的人數等,該種資料可選用字檢驗,大樣本(n≥50)時采用u檢驗。如:患者的治療結果評定為痊愈、顯著有效、好轉、無效或死亡。該種資料可選用秩和檢驗或u檢驗。總之,不論論文中選用的是哪種統計學方法,都要計算出檢驗值,然后再根據統計量值來判定P值的大小,結論一般描述為“差異有(無)統計學意義”。

三、常見統計學方法的誤用分析及對策

1.統計方法誤用。

最常見統計方法誤用是對等級資料進行比較時應用秩和檢驗而誤用卡方檢驗。例如:在評價采取不同治療方法的兩組急性腦血管病患者療效中,治療組顯著有效、有效、無效三種分型分別為15例、10例、8例,對照組分別為14例、11例、9例。本資料例數較少,應選用等級比較的秩和檢驗,而有些作者卻認為只要是率的比較就可以采用字檢驗。研究者在選擇統計學方法時應根據相應的原則,對文章研究目的、資料類型、樣品大小、水平數、數據分布特征等進行綜合分析后,再來選擇對應的統計方法。

2.選用檢驗方法錯誤。

在有些論文中,作者常將本應用方差分析和q檢驗的誤用t檢驗。t檢驗一般適用于小樣本(n<50)定量資料且方差齊的兩組數據之間的比較,而方差分析及q檢驗主要用于對多個樣本均數進行比較,幾種不同治療或處理方法等的同時比較。例如:在討論中、西以及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性腦血管病時,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程、病情嚴重程度等差別均無統計學意義,比較三組患者的一些指標變化。組間多重比較應用q檢驗,但文中作者采用的是t檢驗,對三組均數進行兩兩比較。這不僅造成了資料的利用率低,也增加了假陽性的概率,降低了試驗結果的可信度。

四、結論表述中的統計學應用

在對統計資料進行分析后應把握統計學術語,對結論做出科學的分析跟解釋。在根據統計結果得出專業結論時研究者應遵循一個重要原則,就是統計結論都是概率性的,不能絕對地肯定或否定。研究者習慣上將“P<0.05”稱為顯著性,不應誤解為差別很大或者在醫學上有顯著的價值。統計推斷是以一定的概率界值為依據,說明來自同一總體的可能性大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說明在試驗中的差異不能用抽象誤差進行解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明在試驗既定的條件下,差異可能是因抽象誤差引起的,在增加樣本數量的情況下,差異可能變成“有統計學意義”。

作者:李盛榮單位:玉林市醫學情報所

醫學統計論文:基于教學模式的醫學統計論文

1調查對象和抽樣方法

采用隨機整群抽樣的方式,以預防醫學系預防醫學專業2007級全體學生共101人為研究對象,自行設計問卷對其進行調查,根據計算機產生的偽隨機數隨機抽取1、2班為實驗組,3、4班為對照組。

2教學方法

在理論課教學方式上,實驗班和對照班均采用多媒體傳統教學。而在實驗課程的教學方式上,對照組的實驗課程仍舊沿襲以往傳統教學模式,即“回顧理論課知識點練習教科書中對應的思考練習題課后復習”,學生被動參與。實驗組在實驗課程中則以案例討論分析為核心,學生主動參與為主線的教學模式,即“課前復習理論知識提出案例互動交流分析案例解析教師總結”,通過對典型的案例進行分析,使得同學們有機會運用理論知識對文獻中的統計分析方法進行探討,達到從實踐層面上鍛煉學生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3調查方法

教學效果主觀層面學生自我評價:根據研究對象和研究目的自行設計調查表,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個人一般情況、學習效果自我評價、教學改革效果評價以及對實驗教學的建議和意見。經預調查后,調查表在實驗組與對照組同時統一發放,學生當場填完,經核實無漏項當場回收。本次調查發放問卷101份,回收有效問卷99份,有效回收率98%。教學效果客觀層面評價:為客觀評價教學改革效果,老師特意命制了具有調查目的的試卷,以期末考試的形式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客觀評價。試卷分兩部分,前半部分為基礎知識部分,后半部分為綜合運用部分,滿分100分,由同學們在規定時間內獨立完成。除兩人緩考外,其他所有試卷當場收回,回收率98%。

4統計分析方法

資料經統一編碼后實用Epidata3.1軟件建立數據庫,采用雙錄入的方法,2人分別錄入再進行對比,對數據進行邏輯查錯后經整理形成最終數據庫,數據分析運用SPSS16.0統計軟件包進行包括算數平均數、標準差、等統計描述,以及統計推斷如t檢驗,卡方檢驗,秩和檢驗等。

5結果

5.1一般情況比較

本次調查回收有效問卷,實驗組49人,對照組50人。兩組同學入學前的性別、來源地、戶籍構成、和年齡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兩組資料人口特征上有可比性,均衡性好。

5.2理論知識認知情況

分析結果顯示,實驗組與對照組對理論知識的認識情況,包括T檢驗、方差分、統計圖表、直線相關回歸、多元線性回歸,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5.3教學效果自我評價情況

實驗組與對照組對教學方法的評價中,交流能力、表達能力、獲取信息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方面,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實驗組優于對照組。而學習效率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5.4期末成績客觀指標

為客觀評價教學改革效果,老師特意命制了具有調查目的的試卷。試卷分為兩部分,前50分為基礎題,題目涉及的知識點比較基礎;后50分為實際運用題,需要靈活運用書本知識,難度相對較大。實驗組與對照組基礎知識部分得分、綜合運用部分得分、總分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0.05)。

6討論

隨著醫學科技以及衛生事業的發展,社會對以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養醫學生的科學素質和科研能力已成為現代醫學教育的主要內容,以案例問題分析為基礎的教學是順應教學改革潮流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教學方法。通過上述調查,結果顯示在不同的實驗教學模式下,通過對不同實驗教程的教學效果分析,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對統計學知識認知方面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同學在獲取知識的能力、表達能力以及交流能力方面,差異均有統計學差異(P<0.05),實驗組優于對照組。學習效率方面自我評價,差異無統計學差異(P>0.05);兩組同學期末考各方面得分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0.05)。分析可能原因如下:

(1)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性:

實驗教學課程改革的核心是進行案例分析。其前提是需要對書本理論知識要有一的理解。學生由于缺乏主動性,在上實驗課程之前,由于很大一部分學生缺乏主動性,沒有在實驗課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和預習,包括收集資料、查閱文獻、全面透徹的理解書本知識。致使在實驗課程中不能積極的投入到討論之中。同學們應在課下即使鞏固知識,在對書本知識理解的基礎上,再進行具體的案例分析,才能融會貫通地提高對書本知識的靈活運用。

(2)學生缺乏學習積極性:

醫學統計學理論和系統性較強,章節內容比較枯燥抽象,公式難以辨別和識記,同時同學們的數學演算和推理能力較弱,因此同學們對統計學的認同程度較低,普遍存在畏難和煩躁情緒,案例分析要求每個同學都積極加入到討論中,同時主動發言,回答相關問題。實驗組同學普遍反應壓力較大,學習負擔重,這樣更能激起同學們的排斥情緒。可見,同學們的不良情緒對本次調查結果存在一定的影響。

(3)實驗組缺乏課后的鞏固練習:

對照組的實驗教學模式以課后練習為重心,在理論課程之后,對具體的課后練習題進行解答,這有助于同學們對理解知識的鞏固和理解。實驗教學采取案例分析為核心的教學方式,但是僅僅通過課堂的短短幾十分鐘是遠遠步夠的。學好統計學除了需要識記理論知識外,更重要的是學以致用,而適量的課后練習則是通向融會貫通的橋梁。統計學是一門應用的學科,實驗教學組同學在案列分析之后,要做適量的練習題鞏固知識,這樣才能從本質上提高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7結語

實驗教學課程的改革使得學生在交流、表達、獲取信息方面的能力得以提高。這主要歸功于案例分析給予了同學更多表達自己的機會。同學們暢所欲言,個人綜合能力得到鍛煉。但是在改革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要想達到預期的目標,除了教學形式的改革,更重要的是要從老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進行改革,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筆者認為可以著眼從以下方面進行調整:

(1)實施前老師應該多與學生交流,增強了學習動力和信心。同時同學應在老師的指導下,課前準備更充分些,多讓學生望參加現場數據收集工作,增加接觸實際工作的機會。在實際工作中帶著濃厚興趣去學習將有助于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2)實施過程中,老師應該加強對學生課后的學習監督。努力把學生的觀念從“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學生學習不夠主動,課堂討論吃力。老師可以定期抽查學生的分析筆記,鼓勵學生課外時間多做相關練習,即使深化所學知識。只有內容和形式都有了實質性的變化,學生能夠主動積極的投入到實驗教學改革中,才能真正從本質上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的實用型人才。

作者:賈賢杰汪一心吳學森朋文佳羋靜周占偉單位:蚌埠醫學院預防醫學系流行病學與衛生統計學教研室

醫學統計論文:醫學期刊和基金論文比的統計分析

1樣本來源和統計方法

1.1樣本來源

樣本來源于《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2011版)。由浙江省出版發行的醫學專業期刊共有25種,占浙江省科技期刊總數(115種)的1/5。涉及基礎醫學、內、外科等13個學科,數量最多的為綜合類(4種),其次為學報類(3種)。刊期以月刊為主(12種),其次為雙月刊(11種),半月刊和季刊各1種。

1.2統計方法

以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2011版)為數據源,統計25種期刊的影響因子、總被引頻次、基金論文比等3項反映期刊影響力的指標進行文獻計量學分析。同時,為客觀評價期刊的水平,對以上指標用本期刊的指數/學科平均指數來進行縱向的比較,比值>1表明該指標高于學科平均水平。

2結果與分析

2.1浙江省醫學期刊影響因子與總被引頻次

影響因子是一個相對統計量,它表征期刊有用性或顯示度,與期刊影響力、論文質量和學術水平直接關聯,是目前公認的衡量期刊尤其是同類期刊影響力大小的最為重要的指標之一。表2顯示:浙江省醫學期刊總體的影響因子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影響因子/學科平均比值>1的期刊僅有5本:中國醫學高等教育(2.303),浙江大學學報(醫學版)(1.612),護理與康復(1.243),肝膽胰外科雜志(1.203))和中華眼視光學與視覺科學雜志(1.190),其余都在本學科的平均水平之下。從以上結果來看,除了浙江大學學報(醫學版)外,其余4本雜志均具有鮮明的專業學科特色,表明專業特色對提升雜志的影響因子具有較大的幫助;而浙江大學學報(醫學版)雖為綜合類期刊,但其依托浙江大學雄厚的科研背景,使雜志的成長有了有利的環境。總被引頻次可以顯示期刊被引用和受重視的程度,以及在科學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是評價期刊學術水平的重要指標。浙江省醫學期刊中總被引頻次均值為1201次/刊,高于全國平均水平(882次/刊),說明浙江省醫學期刊在學術交流過程中有一定的地位。但是高于本學科平均水平的并不多,僅有4本期刊:中國高等醫學教育(3.659),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1.581)),浙江預防醫學(1.187)和中華急診醫學雜志(1.162)。有學者認為總被引頻次與載文量相關,本文總被引頻次/學科平均>0.6的13種期刊中只有2種是雙月刊,因此浙江省醫學期刊整體的總被引頻次較高是否與其載文量較多有關,有待探討。

2.2浙江省醫學期刊基金論文比情況

基金論文比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科技期刊吸收學科前沿和高質量論文的能力,因此也是衡量期刊論文學術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浙江省醫學期刊的總的基金論文比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有8本期刊與學科平均比值>1,分別為:中華臨床感染病雜志,溫州醫學院學報,中華急診醫學雜志,浙江大學學報(醫學版),中國高等醫學教育,中華眼視光學與視覺科學雜志,浙江醫學和口腔材料器械雜志。一般來說,高校學報或者由高校主辦的雜志依托高等學府,基金來源豐富,擁有較高的基金論文比的幾率比較高,本文中除了《口腔材料器械雜志》和《浙江醫學》,其余6種雜志均由浙江大學或者溫州醫學院主辦,這2所大學均擁有較雄厚的科研實力。值得關注的是《浙江醫學》作為一本地方性的醫學雜志,擁有較高的基金論文比,充分說明其在浙江省醫務工作者中的地位。

3討論

3.1浙江省醫學期刊的總體評價

目前,期刊的評價指標有10余種,其中影響因子,總被引頻次和基金論文比是其中比較重要的指標,雖然這些指標各有局限,但還是能夠基本反映期刊的總體狀況。本文通過對浙江省醫學期刊以上3種指標的統計分析發現:浙江省醫學期刊的總體水平偏低,影響力較弱,雖然在學術交流中有一定的作用和地位,但是吸收前沿學科和高質量論文的能力與國內的優秀期刊相比還有待提高,這與浙江省期刊的總體情況相似。但是也不乏亮點,一些期刊如《中國高等醫學教育》,浙江大學學報(醫學版)等在其自身的學科領域內名列前茅,具有較高的學術質量。

3.2提升浙江省醫學期刊影響力的建議

3.2.1找準定位,堅持專業化和特色化

隨著生物醫學的快速發展,要在國內的眾多雜志中占有一席之地,需要找準自身的定位,尋求鮮明的特色和學科優勢。從本文結果可以看出,有著自身特色或者學科優勢明顯的期刊影響力均較強,如《中國高等醫學教育》的各項指標名列前茅,這與其是為數不多的醫學領域中涉及高等教育的雜志密切相關,獨特性和稀缺性導致了高影響力。另外幾種具有較高影響力的期刊,除了浙江大學學報,其余幾種也都具有明顯的“小而精”專業特色。因此,找準適合自身的發展道路,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這不僅需要編輯部根據自身的特點制定發展方向,同時也需要管理部門在政策層面上給予引導和支持。

3.2.2探索集約化的發展之路

2011年,原新聞出版總署已明確科技期刊出版體制的改革的”路線圖”,期刊的集約化發展已勢在必行。國內外的實踐證明,集約化有助于提升期刊的核心競爭力,如國內中華醫學會的“中華”系列雜志,在醫學領域里有著強大的影響力,在浙江省主辦的3本“中華”系列雜志中,除了中華臨床感染病雜志因辦刊時間較短,一些指標略低之外,中華眼視光學與視覺科學雜志和中華急診醫學雜志在本學科領域中名列前茅,充分顯示出“中華”品牌較強的競爭力。因此,今后可以結合浙江省醫學期刊的特色或者學科特點,逐步整合橫向和縱向資源,通過靈活多樣的方式,建立具有鮮明特色的浙江醫學期刊集群,通過集團優勢提升期刊整體的影響力和競爭力,如刊名帶有“浙江”的地方性醫學期刊,因其強烈的地域特色,普遍存在影響力偏低的現象,而且一些雜志的學科和內容也趨于雷同,這些雜志是否可以嘗試聯合經營,優化配置,取長補短,通過團隊的力量形成有自身特色的品牌集群,進一步帶動期刊的整體發展。

3.2.3加快信息化建設,大力發展數字化出版

數字化出版已成為無法阻擋的發展趨勢,代表著未來期刊出版的方向。有調查表明:OA出版可切實提高期刊的學術影響力,特別對提高期刊當年的引用率有明顯效果。因此抓住了數字化出版的脈搏,也就是抓住了期刊發展的方向。據調查,浙江省科技期刊的數字化建設不容樂觀,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大多期刊的數字化建設仍依托于國內大型數據網站,均屬于淺層網絡化階段。要吸引讀者更多的關注,就需要期刊建立獨立的網站,或者幾個雜志社建立有專業特色的網絡平臺,進行深層次信息化服務,這樣不僅加強了與讀者、作者的互動,還可以提供給他們真正感興趣的、與期刊內容有較強相關性的信息。一個設計良好網站不僅是編輯部與作者、讀者良好溝通的平臺,同時還能增強作者、讀者的“黏性”,吸引他們的關注,提供高質量的論文,從而逐步地提升期刊的質量。

作者:舒暢馬凌飛奚萊蕾龔杰周紅兵侯翠香單位:國際流行病學傳染病學雜志編輯部浙江科技學院學報編輯部浙江氣象編輯部

醫學統計論文:醫學統計方法教學問題解決路徑分析

一、高職醫學統計方法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學內容的適用性與針對性不強

我國在醫學院校中開設醫學統計方法課程已有60多年的歷史。在醫護類專業學生醫學統計方法應用能力的培養上,高職院校受本科醫學院的影響比較深,一直以本科教材的壓縮版為藍本,選擇基本的“醫學統計方法”進行教學,其內容主要包括統計學的基本概念、指標計算、t檢驗、方差分析、卡方檢驗、秩和檢驗、相關與回歸分析等,但一般將重點放在抽象概念的講解、公式的推導、統計指標的計算和假設檢驗等方面,而且在內容的組織上也比較零散,沒有一條前后貫穿的主線,也沒有考慮學生畢業后崗位工作的實際情況。本課題組的調查結果(結果另文報道)顯示,醫護類高職畢業生就業后主要用到的依然是上述的基本統計方法,但問題在于他們普遍不知道怎樣正確選擇統計指標和統計推斷方法,以及如何準確解釋和表達出統計分析結果,而統計學中的概念、公式和統計指標的計算(多采用SPSS軟件和Excel軟件處理)等內容幾乎沒有用到,這說明在醫學統計方法教學中存在內容選擇上的缺陷,針對性不強,從而導致學生不能學以致用。

2教學方法手段落后

對于數學基礎較薄弱的高職醫護類專業學生來說,公式繁多、概念抽象和邏輯性強等因素的存在而使醫學統計方法的內容難以理解和掌握。目前高職院校醫學統計方法主要采取課堂教學的形式,往往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學習,沒有體現“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的原則,師生之間缺乏良性互動。最常見的形式是先介紹統計原理,接著講授統計公式及其推導,最后舉例說明。其最終結果是將課程的重點引向統計學中的計算上,把醫學統計方法當作“數學”課來上,而忽視了學生統計思維和應用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遇到實際問題時往往束手無策。當前,絕大多數醫護人員在工作中采用SPSS軟件分析統計數據,這在客觀上要求各高職院校在醫學統計方法教學過程中盡可能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尤其是形象直觀的多媒體教學和SPSS軟件教學。王春平等[4]認為多媒體教學可以將抽象的統計原理形象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并沒有對內容進行認真裁剪,只是將教材內容照搬到課件上,將黑板變成“白板”,沒有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將抽象的內容直觀化。多媒體教學尚且如此,遑論采用SPSS軟件教學了。雖然有的高職院校在教學過程中使用了軟件,但所占的課時比重太小,可僅看作是實踐教學的一個小小的補充。

3忽視綜合應用能力培養

醫學統計方法對高職醫護類專業學生來說,只是日后工作和進一步學習的一個重要工具,主要用于對醫學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以便得出科學的結論。鑒于此,我們更應注重的是醫學統計方法的綜合應用能力,而不是知識的系統性和全面性。而目前高職院校由于受本科院校的影響太深,在醫學統計方法教學中過分注重理論知識的系統性與全面性,輕視實踐教學而導致實踐學時安排很少,而且實踐教學內容多為單項技能訓練,而非綜合技能訓練項目,忽視了對學生統計學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戴士弘[3]認為學生的能力是訓練出來的,而不是通過老師講授獲得的。由此可以看出,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只能導致一個結果,那就是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不強。

二、解決高職醫學統計方法教學中主要問題的對策

1深入調查研究,重新確定課程教學目標

高等職業教育要以就業為導向,為社會培養生產、管理、服務一線的高技能人才。課程教學目標雖說從屬于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但它與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一樣,都應涵蓋職(執)業資格證書、典型工作崗位和職業崗位遷移三個方面所需的相關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尤其要突出能力目標,因此在制訂課程教學目標前,必須認真研究醫護類專業近幾年的執業資格考試大綱,積極針對典型工作任務進行深入細致的調研,跟蹤畢業生成長軌跡。在此基礎上,通過對涉及的醫學統計方法方面的內容進行系統的歸納分析,就可以制訂出針對性很強的課程教學目標。這樣的課程教學目標既側重于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又包含了執業資格考試所需的一些基礎知識,同時也兼顧了畢業生就業后的發展需要,指向明確,能促進學以致用,這就從根本上為高職醫學統計方法教學指明了方向。

2圍繞教學目標,精心選擇和組織教學內容

課程教學目標一旦確定,接下來就是要思考如何實現這個目標的問題,不僅要實現,而且要實現好,教學內容就是實現這一目標的載體。內容的選擇應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而不應囿于教材,否則就會本末倒置。因為課程是有生命的、原生的,而教材是次生的,是課程生命成長過程中某個階段的歷史記錄[5];同時要考慮授課對象專業上的差異,如護理專業除介紹統計學的基本理論和一些常用統計方法外,還應增加護理研究中常用的統計方法,如量表研制與分析、綜合評價方法等,充分體現出專業的特色。此外,教師還應對選取的教學內容進行整體設計,合理裁剪、加工和序化,使它由易到難,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如在介紹成組設計的方差分析時,可以通過具體的案例,將均數、標準差、方差分析和q檢驗連貫起來講解,這樣學生就明白在什么情況下采用均數和標準差作為指標、這些指標如何計算、如何進行假設檢驗以及在多個均數總體上有差別時還需進一步通過q檢驗來判斷兩兩之間是否存在差異,這個過程實際上與工作中的應用過程高度一致。經過這樣處理的教學內容邏輯清晰、前后貫穿、簡便實用并且由易到難,但不失其魂。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專業教師非常熟悉教學目標和內容,也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組織教學內容。但是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這是應該做并且能夠做好的。

3充分應用軟件,加強實際應用能力培養

當前社會經濟迅猛發展,信息化程度不斷提高,醫護人員采用統計軟件分析數據已是大勢所趨。在目前高職院校教學條件普遍改善的情況下,采用軟件教學已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我們為什么不順應歷史潮流而采用真實有效的軟件教學呢?實踐出真知,講三次不如做一次。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專業上的具體案例,先按實際工作的順序,將統計指標和統計推斷方法的選擇、數據的分析過程、結果的解釋與表達等內容連成一條線講解,并在課件上完整地展示出來;接著教師進行具體的軟件操作演示;最后放手讓學生進行操作訓練,而此時教師則成為工作的指導者。這種教學方式不僅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具有以下優點:①教學手段先進,講授、案例分析、多媒體教學、操作訓練和分組討論等多種教學方法綜合運用,使學習不再枯燥,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②將原來繁雜的學科知識轉變成一項簡單實用的分析技術,并且計算工作由軟件完成,不僅簡化了內容,而且節約了大量的時間,為學生進行操作訓練和討論提供了時間上的保障,同時學生也能利用統計軟件解決實際問題而獲得成就感,有利于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③采用的實例來源于日后的工作,數據的分析過程與日后處理數據的過程高度吻合。通過大量的實際數據分析訓練,培養了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為他們在日后工作中能自如地運用醫學統計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當然,我們并不是要將醫學統計方法完全當作一項技術來教,學生應該掌握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也要有機地融入教學內容中,否則不利于學生對統計分析結果的理解,不利于學生統計思維的形成。

總之,目前高職醫學統計方法教學中仍存在著很多問題。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學以致用,教師應該順應時展潮流,充分利用有利條件,對醫學統計方法教學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突出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真正使醫學統計方法成為高職醫護類專業學生日后工作和學習的重要工具,為培養高素質的醫護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本文作者:褚啟龍、張晶、邱明、劉小平單位:湖北職業技術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无码成人片一区二区| 国产美女露脸口爆吞精|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 亚洲一区精品无码|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99| 色欲香天天天综合网站| 国产成人午夜高潮毛片| 麻豆一精品传媒卡一卡二传媒短视频 | 四虎精品影院永久在线播放| 精品+无码+在线观看| 老汉色av影院| 性色生活片在线观看|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久久无码区 | 亚洲av无码久久久久网站蜜桃|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麻豆| 欧美性插b在线视频网站| 日日摸日日碰夜夜爽无码| 丰满岳乱妇一区二区三区| 夜夜春夜夜爽| 色偷偷www.8888在线观看| 又粗又大又黄又爽的免费视频| 国产无遮挡18禁网站免费| 老熟妇高潮一区二区三区| 天美传媒精品1区2区3区| 99亚洲精品卡2卡三卡4卡2卡| 欧美va亚洲va在线观看| 日本真人边吃奶边做爽动态图| 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十八禁| 在线成人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av三级在线观看| 欧美丰满熟妇xxxx性ppx人交| 亚洲av无码一区东京热| 色婷婷久久综合中文久久蜜桃av|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久| 吃奶呻吟打开双腿做受动态图 | 国产熟女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末发育娇小性色xxxx| 免费a级毛片出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