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11 21:37:5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學數學新課改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新課程;高中數學;教學反思
高中數學教學反思是指高中數學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做出的教育教學行為,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再思考的過程。新課程下高中數學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可以從理論和專業基礎、教學基本策略、教學基本模式和現代教育媒體應用等幾個方面進行。
一、 對理論和專業基礎方面的反思
高中數學教師進行教學反思,更多的是依賴于自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積累起來的經驗,但是僅僅停留在經驗的認識上是遠遠不夠的,因為教學是一種復雜的社會活動。因此對教學行為的反思,需要扎實的教學理論和專業學識為基礎。
1.轉變數學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是教學行為的理論支點。新課程背景下,數學教師應該經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學行為,及時更新教學理念。新的教學理念認為,課程是教師、學生、教材、環境四個因素的整合。教學是一種對話、一種溝通、一種合作共建,而這樣的教學所蘊涵的課堂文化,有著鮮明的和諧、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學中如何體現新的教學理念呢?即在教與學的交互活動中,要不斷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習慣,提高他們獨立思考、創新思維的能力。要轉變教學理念,我的作法一是數學教師應加強對歷史與社會教學理論的研習,如《數學教學》、《中學數學教學參考》雜志開辟的一些欄目的討論文章對更新教學理念就有許多幫助;二是堅持寫教學日志或教學反思,把自己積累實踐與理論相結合,撰寫教育教學論文,這對理論聯系實際幫助很大;三是積極參與或申請主持省地級教育科研課題,通過課題研究可以極大地提升理論水平。
2.豐富數學專業學識
學科專業知識對于新課程的實施以及開展教學反思,至關重要。數學教師如何提高專業修養、豐富專業學識呢?關鍵是多研讀數學學名著、數學學學術論文、數學著作等。閱讀這些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專業素質、分析史料、推理證明以及論斷評價等研究方法。
二、教學基本策略方面的反思
在一定的教學理論和學科專業基礎上,新課程下數學教師主要以課堂為中心進行教學案例反思。所謂案例,其實就是在真實的教育教學情境中發生的典型事析,是圍繞事件而展開的故事,是對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學過程中發生的這樣或那樣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現出來,并對此進行分析、探討。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來看四個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課堂,并從自己大量的教學實踐中積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觀察別人的課堂,從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時注意搜集書面材料中的案例;四是利用網絡資源,通過網絡教學視頻和說課、評課等的學習擴大案例的選擇面。
三、教學基本模式的反思
“小組合作學習”是當前課堂教學中比較流行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也是當前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交流的重要途徑。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提高單位時間中學生學習、交往的效率,也可以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有利于培養探究意識和合作精神,不少教師有意識地把這種形式引入課堂。《高中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有個性地學習,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品質和學習習慣。現“小組合作學習”已經成為新課標理念下的一種重要教學組織形式,但在實踐中,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的實施存在幾個誤區:(1)為了追求學校要求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該小組合作學習的讓學生小組合作完成,不該小組合作學習的也讓小組合作完成 ;(2)合作人員搭配不合理,責任擴散和"搭車"現象時有發生, 不利于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勢互補、相互促進;(3)學生社交技能欠缺,之間缺乏溝通和深層次的交流,合作效率低下,結果是優等生的想法代替了小組其他成員的意見和想法,差生成了陪襯;(4)教師課前對合作學習的目的、時機及過程沒有認真設計,也有教師在合作學習中只是按照預定的設計,把學生往教學框架里趕;(5)為完成課程安排內容,學生還沒得出結論達成小組共識時,合作學習被叫停;(6)重個體評價輕小組評價;重學習成果評價輕合作意識、合作方法、合作技能評價;重課堂隨機評價輕定期評價等。
四、應用現代教學多媒體的反思
某些學校把是否應用多媒體教學作為是否是新課改教學活動的標準之一。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多媒體這種直觀的知識展示手段越來越多地被引用到教學當中。它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節省老師板演的時間。也是我們新課改所提倡采用的一種現代化教學手段。但是也要考慮學校及所在地區實際的條件,盲目的強制要求采取這種方式,只能使得老師把應用現代多媒體當做應付檢查聽課時必需的表演。從而走入一個認識的誤區,采用多媒體就是新課改。對于那些對新課改認識不深,沒有配備多媒體教學硬件的學校的老師,認為自己條件不具備,從思想上放棄新課改政策的執行,對沒條件的學校課改的評價也是不公平的。
新課程改革任重道遠,作為一線的高中數學教師,我們要在長期不懈的教育實踐中,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活動。在先進的教育理論指導下,結合教育教學實際,更新教育理念,我們要積極準備,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創造條件讓學習者參與到學習中來。根據課型的需要和學習者實際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模式,用不同的教育教學手段呈現和幫助學習者建構知識。讓新課改的成果惠及每一個參與其中的人們。
參考文獻:
【關鍵詞】中學數學 教學效率 教學方式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10-0122-01
通常來說,課堂教學效率是對教學活動綜合評價的關鍵內容,通過實際教學時間與有效教學時間之比來衡量學生的學習效果。為了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教師應該從多方面進行準備,盡可能讓學生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掌握更多的教學內容。下面主要從教學目標的確定、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情景模式的構建、教學手段以及方式方法的改進等幾方面進行詳細闡述。
一、明確中學數學的教學目標,突出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在中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活動中,營建高效的教學課堂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突出教學的難點與重點,使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能夠有的放矢。制定數學教學目標時要緊隨教學大綱,但不拘泥于大綱,教師能夠對教學大綱進行精準的解讀。在數學課堂教學前,教師要在備課環節下功夫,把教學大綱進行凝練與升華,并且使之在教學過程中得以充分體現。備課環節教師要明確教學重點與難點,對于教學重點要盡量突出,花時間仔細講解;對于難點問題教師則要做好科學引導,明確學生學習的困難所在,盡量避免教學目標不明確而浪費寶貴的教學時間。通過教師目標明確的教學活動以及學生有針對性的學習,整個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會大大提高。
二、不斷激發中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把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起來,才能夠使學生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效率也會得以提升。對于數學這門學科而言,由于其本身具有很強的抽象性與邏輯性,學生普遍認為學習起來有一定難度,不少學生對數學存有畏難情緒,這不利于學生數學學習成績的提高。在中學數學教學課堂中,教師要采用不同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巧設疑問、數學游戲、分組討論、分層教學等等,這些都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
例如,在進行數列極限以及無窮等比數列各項和的章節講解時,不少同學反映過于抽象,學習起來難度大。這時,教師可以利用有趣的故事進行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一位母親給三個女兒19顆彩球,要求大女兒的彩球數是總彩球數的1/2,二女兒的彩球數是總數的1/4,小女兒的彩球數是總數的1/5,問:每個女兒能分的幾顆彩球?用普通的算法顯然很難計算出來,那么,借用一個彩球后成為20個彩球,三個女兒分別獲得10個彩球、5個彩球以及4個彩球,剩下的一個再還回去,那這是什么原理呢?通過巧妙設置疑問,學習的學習欲望被調動起來,枯燥的數學知識也變得生動起來。
三、進行中學數學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
構建高效的中學數學教學課堂,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與方式方法,引進先進的教學思路,進行教學方式方法的創新就顯得非常重要。創新教學方法這也是新課改對中學教學課堂改革提出的要求,傳統的“填鴨式”與“滿堂灌”的模式已經束縛了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面對新課改的要求,改革與創新中學數學的教學方法勢在必行。教師要以全新的教學理念為基準,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改變枯燥、死板的授課模式,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數學知識的探究,鼓勵學生多提問題,并對于學生進行正確引導,使學生形成發散性思維,打開學生的數學視野,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知識素養。
四、巧妙運用情景教學模式進行數學教學
情景教學是目前被廣泛采用的教學模式,通過情景設置使學生能夠融入到教學活動中。好的數學情境通常具有以下幾個特征,首先,能夠貼近學生生活,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就在身邊,而不是把數學理論束之高閣。其次,進行情境創設要符合教學內容,而不能憑空設想,使之不切合主題。再次,情境問題的創設要具有層次性與關聯性,具有層次感的問題能夠引導學生深入進行思考,對于學生數學思維的形成有好處。
例如,在進行分段函數章節的學習時,學生對于分段函數的概念理解不清楚,這時,教師可以采用學生現實生活中的例子構設情境。小明家每個月用電95°,之前的電費是每度0.6元,現在施行梯度電價,50°以下每度0.5元,50°至100°每度0.7元,100°以上每度1元,請問,要想使小明家的電費控制在原有的費用下,小明現在的用電量應該控制在多少?這種問題與實際生活緊密,學生能夠設身處地的去想問題,從而,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欲望,提高數學教學效率。
五、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與教師的主導作用,實現教學相長
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盲目進行數學知識的灌輸,學生被動進行知識接受,整個教學環節中學生的參與程度并不高,學生不能積極有效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就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變“學生被動的學”為“學生主動的學”,這一轉變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把課堂還給學生,并不是說教師在課堂上不起作用,而是在教學活動中適時地為學生提供指導,成為學生數學學習的引導者。同時,教師要努力為學生營建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能夠輕松愉快的進行自主學習。此外,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積極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和學生進行問題探討,鼓勵學生提問題,表達自己的見解,在共同交流的過程中,實現教學相長的目的。
伴隨教學改革的實施,中學數學課程標準出現了重大變革,從教學理念、教學內容以及教學過程中都出現了變化,這要求中學教師要依據新課改的基本要求,進行教學模式的創新,不斷引進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努力為學生營建良好的學習氛圍。我相信,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最終能夠提高中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效率,使學生的數學素養得以提升,成為社會主義的合格接班人。
參考文獻:
[1]王曉柯.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最優化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11年69期
[關鍵詞] 高中數學;教學;數學素質
【中圖分類號】 G6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4244(2014)03-068-1
實施新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中學數學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對培養學生的素質責無旁貸。那么,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數學素質呢?筆者談談如下幾點看法。
一、數學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培養其數學意識
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這是當前新課改的對教學的總要求,是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在數學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就是在數學的教學過程中不落下任何一個學生,不管是學困生還是學優生,要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并得到數學素質的提高。新課程教學要求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這就要求教師要根據學生在知識和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因人施教,面向全體學生進行數學教學,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學有所得,學有所進步,實現數學數學素質的提高,實現個人的發展,最后消滅差生,轉化中等生,發展優等生。
教師要立足于數學課堂這一主陣地,采取差異化教學,使每個學生都有信心去學習數學知識,積極參與教學過程,領會數學思想,掌握數學方法,慢慢地,學生們就會喜歡上了數學,愛上了數學。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數學意識就會逐漸培養起來,學生培養起這種意識,再遇到實際生活中問題的時候,就會主動自覺地地運用學到的數學的知識和方法來解決這些實際問題,當然,也就會把自己遇到的一些實際問題通過建立數學模型,轉化為數學問題,解決現實中的問題。這樣的良性循環,學生的知識目標達到了,學生的素質也得到大大提高。
二、數學教學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
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方面就是讓學生不僅要掌握數學的理論知識,還要使其思維能力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也得到提高,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就不僅要傳授數學的解題技能技巧,還應該讓學生掌握數學中的思想和方法,從而培養起學生良好的數學能力和思維品質。
作為數學基本能力和核心素質的邏輯思維能力就是依據正確的思維規律和形式對數學對象的屬性進行綜合分析、抽象概括、推理論證的能力。現在,高考考點放在了思考和推理上,由此可知,我們要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加強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數學教學要注重過程教學,要展現知識的形成、發現過程。但在實際教學中發現,教材在編排上還不是十分系統完整,這也是考慮了高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教材中對概念的提出,公式、定理等的講解過程,往往只是給學生一個現成的結論,而對其過程卻沒有詳細的交代。所以我們教師在教學時就要課前細讀教材,吃透教材,精心設計教學計劃,認真組織教學內容,改變過去的教學方式,將啟發式教學引入數學教學過程中,展示知識的發生過程,揭示知識的背景,創設問題情境,教授給學生發現、創造的方法,啟發引導其去思考、創造,在創造中學習,在發現中獲取,在成功中升華。具體地說,就是在具體教學中要利用概念、公式、定理的教學,培養學生思維的概括性和創造性;利用知識應用的教學,培養學生思維連續性和廣闊性;利用典型例、練習題的多解和延伸變化,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和深刻性;利用學習中經驗的積累和存在問題的矯正過程,培養學生思維的方向性和批判性。
三、注重數學建模教學,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生的數學素質高低不僅要看其掌握多少數學知識,能解決多少數學難題,更重要的是看他具備的實際能力,能不能應用數學的知識、數學的思想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就要有意識地使教學生活化,將數學理論應用于社會實踐應用于學生生活,通過對實際問題的解決使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和方法,并最終使自己具備優良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夠理論應用于實踐,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中要積極嘗試問題教學,使問題進入課堂中,以問題解決來培養學生應用能力。數學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要使學生受到把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的訓練,形成應用數學的意識,教材中對于數學聯系并應用實際也給予充分的注意。”可是實際教學中,由于受高考指揮棒的影響,這一點沒能得到貫徹和執行,局面必然就是學生能考高分,卻難有很好的應用數學能力和創新能力。近幾年的高考已經注意并加大了對應用數學題的力度,使人們認識到問題解決教學的意義和重要性,從而引導著我國中學數學教育走上正確的方向,邁上了素質教育的軌道。
中學數學中的創新教育不是去開拓和創新未知的知識和知識體系,而是創設一定條件和氛圍,引導、啟發學生去模擬、探究原科學家的實踐活動過程,發現“新”現象,通過聯想、判斷、推理和綜合分析,歸納出物質呈現如此現象的本質和規律,這就是中學數學教學中的創新教育。為此,作為教師我們在教學中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利用學生的求知欲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前提
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培養創新能力的起點,是學生不斷進行觀察、思考、研究問題的動力,保持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求知欲,是使學生主動獲得知識和促進創新性思維發展的重要條件。
1.要善于設置懸念
課堂上若能巧妙設計懸念,則可“一石激起下層浪”,誘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點燃思維火花。
2.創造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學生有了興趣,就會自覺思維、潛心思考、積極探索,就會創造出奇跡。“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只有師生關系和諧,才能使他們的心理距離接近,在心理舒暢的情景下愉快地學,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進行創造思維和想象。
3.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課外活動
根據學生的數學興趣和愛好,開展多種形式的數學課外活動,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數學課外活動中,學生從生活和社會現象中尋找數學問題,探索思考、自我設計、自我解決,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相互提問、相互啟發,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
二、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是關鍵
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創新的課堂教學是主渠道。要使這條主渠道暢通,就要采用科學探究性的教學模式和創造性培養的教學模式。我在課堂教學中采用了集體研究式教學模式,全面地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獨特性、嚴密性。
1.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
(1)加強解題速度的訓練。就是教師安排學生的思維活動,要有時間要求,使學生的思維活動以某種速度進行。
當然,教師提出的速度要求不能脫離學生的實際,應用學生可能達到的速度要求學生。隨著時的推移,對某項訓練內容的速度要求可以逐步提高。這樣循序漸進地訓練學生,他們思維的敏捷性就會逐步增強。
(2)要重視提高學生的思維轉換機智
初中數學教材中包含著許多“元”的變換、形的變換和數形轉換的好題材。教師如果在教學中注重激發學生已有的良好機智,加以優化,就能有效提高學生思維的敏捷性。
2.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獨特性
數學教學中,“一題多解”、“一題多變”是培養學生思維靈活的一種良好手段,通過“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的訓練能溝通知識之間的內存聯系,提高學生應用所學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逐步學會舉一反三的本領。對學生有獨特的解題方法時,一定要給予鼓勵與表揚。教師要合理創設問題情境,通過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等形式,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多層次、多方向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一題多解,讓學生用不同的思路、方法來解,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
3.培養學生思維的嚴密性
在課堂上故意留點疑問、布設陷阱,讓學生發現矛盾,反而能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要注意根據教學內容,從學生的學習實際出發,設置教學陷阱,讓學生在出錯中得到提高,從而使學生的思維更加嚴密。
(1)在概念、公式的理解上巧設陷阱
數學中的概念、公式等內容的表達十分嚴密,學生往往只是記住結論,忽視內涌I容易出錯。學生在運用相近、易混的概念時,常犯張冠李戴的錯誤。如在使用“補角”、“鄰補角”等概念時常易出錯,先在黑板上板書:一個角的補角一定是它的鄰補角。故意寫錯,讓學生發現錯誤,通過討論找出兩者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從而掌握這些數學概念。
(2)在克服學生的思維定勢處巧設陷阱
教師在教學過程巾,要敢于讓學生出錯,甚至自己要敢于“出錯”,撞擊出學生思維的火花,讓學生在錯誤中加深對概念、公式的理解,在錯誤中完善思維。經過反復訓練,學生嚴密的思維能力也定會得到較好的鍛煉,創新能力也會得到提高。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數學;電子白板;應用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適當的運用電子白板技術,能夠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去聽課,使教學質量得到提高,同時還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一、電子白板作用和主要特點
1.電子白板的作用
目前在我國很多中學數學在講課時已經應用了電子白板技術,這種技術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傳統數學的講課方式,它以形象、生動的畫面使數學在教學過程中創造出豐富的情景模式,這樣就會使數學中抽象的數學內容變成形象化,這樣的效果一方面會使學生對學習數學充滿興趣,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同時還會促進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力,拓展他們的思維,并且還能夠激勵他們多去參加各種數學趣味活動,開闊他們的眼界;另一方面可以改變學生傳統的被動學習方式,變成主動去學習數學,同時還能夠使現在教學以學生為主體,使數學教學質量得到極大提升,總之,運用電子白板會在很大程度上改變傳統教學方式,改善數學教學環境,提高其教學質量.
2.電子白板技術特點
(1)白板技術就是集黑板、投影儀、電腦于一體,將三者的功能融為一體,成為數學教學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教學方式,使數學的教學質量得到很大提升.
(2)電子白板技術最重要的特點之一就是其互動功能,它改變了傳統的講課方式,改變了教師的主體地位,同時促使教師和學生融為一體,在課堂上進行互動,教師學生是相互學習的關系,這對學生來說是非常有利的,會極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電子白板技術的另一個重要特點是,其功能中有將文字、聲音、圖片、影片融為一體的功能,目前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它的應用使學生接受起來變得更加容易.
(4)電子白板會給教師和學生提供很大的資源儲存空間,使教師和學生能夠經常進行反思和積累,對已學過的知識進行整理、匯總,這對提高數學教學質量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電子白板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
我們都知道電子白板技術的運用,改變了傳統的數學教學方式,提升了數學的教學質量,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1.改變學生的聽課狀態
在傳統的數學課堂上,由于教師長篇大論的講數學知識,很容易導致學生走思,聽課不認真致使數學教學質量很低,但是,隨著電子白板技術運用,這些現象出現的概率會大大降低,因為電子白板會吸引住學生的目光,使學生集中精神去思考,去參與進去,使教師和學生真正達成一個整體,教師不再是一個人在講臺上講,可以跟學生一起互動,這樣的教學效果將會得到很大提升,同時還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改變學生上課方式
能夠教會學生把數學知識靈活運用和進行創新是教師教數學的最終目標,但是數學的創新和運用歸根結底還是由數學的研究起作用,所以怎樣去好好研究數學是學好數學的關鍵.電子白板技術的運用,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此方法的應用,比如,在講三角形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運用電子白板技術隨意的畫出三角形和它的三條中線,然后學生可以自己隨意的拖動,使三角形的形狀發生變化,這時候學生就會發現,無論三角形的形狀怎樣變化,它的三條中線總是交于一點,由于這種現象是學生自己發現的,所以他們的記憶就會非常深刻.數學知識是非常有趣的,只要我們掌握了他們的本質,就會對數學充滿興趣,而且電子白板技術會在很大程度上激發這種興趣的產生,它對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提高數學的教學質量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3.促進知識的轉化
電子白板技術的運用,使學生的數學題練習變得既有趣、又簡單,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的知識靈活的運用到實際中去,解決遇到的各種問題,它的練習方式有選擇、填空、游戲、繪圖等方式,而且它的題型不是一成不變的,能夠將一道題改變成很多類似的類型題,加深學生的記憶,使數學中枯燥、無味的數學題變得既有趣、又簡單.除此之外電子白板技術還有助于調節學生大腦興奮程度,幫助學生及時的進行疲勞緩解,使精神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得到煥發,以便學生能夠以飽滿的精神投入到學習中去.因此,可以說電子白板技術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它對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以及提高數學的教學質量起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
總之,現代的數學教學不能再是傳統的“滿堂灌”式教學,必須做出改革,確立學生為主體的地位,而電子白板技術對教學方式的改革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所以我們必須重視這種技術的應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參考文獻:
[1]馬維孝.電子白板在初中數學學案教學中的應用[期刊論文]-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7).
美國學者伊頓指出:“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國家的最高經濟利益,將主要取決于我們同胞的創造才智,而不取決于我們的自然資源。”“中國學生缺少什么素質?中國校園缺少什么氛圍?”問題早被提出,答案早已被找到。素質教育的呼聲、新課程的改革……可過去了這么久,我們現在大多數學校的現狀依然是教師說,學生聽,然后大量的解題和考試,使之成為一種應試訓練,使大部分學生成為思維呆板的考試機器,前人知識與經驗的存儲器,是什么使我們改革的步伐走得這么慢,這么艱難?
創造性教育首先需要一個創造性環境:
1.從大的方面來看應該包括:人們對人才的界定、社會對學校所賦予的期望,從而所建立起來的一整套的人才評價體系,這一點我們做的還不夠。在筆者實習時,高一年級正在講第二章函數內容,班里有一部分同學是新課改的,初中新課改里分解因式、關于簡單的二次函數知識都減了,而高考對函數的考查都沒有變,抽象加上基礎薄弱讓學生學起來特別吃力,可教師又都還是用舊的標準來要求學生,覺得學生笨且難教。
2.從小的方面來看:實施數學的創造性教學,不只是一個方法問題,而首先是數學觀念的變革。實際上,也只有數學教學觀念的變革,才能導致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從而真正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愛因斯坦曾經說過:“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應當始終放在首位,而不應當把獲得專業知識放在首位。”教師必須徹底摒除片面追求升學率,只為學生考高分而采取急功近利的教學手段和方法,轉向加大思維能力培養力度,加大創新意識的培養。
3.創造型教師的缺乏:在寫此文時,筆者常常想:“像我這樣沒有什么創造性思維的老師能培養出有創造思維的學生嗎?”教育的主體是學生,可主導者是教師,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培養創造性思維的關鍵是培養創造型的教師,它應該包括一些全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
教育改革不應該是幾個教育者或學校的事,它應該成為一個社會從上而下的、從理念到行動的事情。它應包括人才選拔制度的改革、人們價值觀的改變、對教育的投入……
二、數學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1.充分認識數學中邏輯思維與發散思維的辯證關系
我國傳統數學教學觀念、教材與教學方法偏重于邏輯思維的培養,在思維形式上偏重于聚合思維方式的培養,忽視了知覺思維、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其結果是把學生培養成很好地理解、消化和運用前人知識與經驗的應用型人才。
近年來,為了培養創造型人才,強調了在創造過程中起關鍵作用的直覺思維、發散思維形式,有些卻貶低了邏輯思維的作用,甚至錯誤地認為邏輯思維與直覺思維是對立的。若僅從知識傳授角度考慮,傳統教育并非沒有優勢(從學科考試成績看,我們的學生成績普遍高于西方國家同類水平的學生)。知識的多寡與能力強弱密切相關,孤陋寡聞的人絕對沒有強的創造力。
邏輯思維是直覺思維的基礎,直覺思維是高度純熟的邏輯思維的產物。邏輯思維是數學思維中的主導成分,直覺思維是數學發現中的關鍵因素,是邏輯的飛躍和升華。中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應充分認識邏輯思維與直覺思維的辯證關系,應以邏輯思維為基礎,在培養邏輯思維過程中,重視發散思維與直覺思維的培養,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2.把握青少年特征是實施創造教育的前提
青少年具有最富想象力、冒險精神和求新求異、求變求索的特征,青少年時代是培養創造思維、開發創造潛能的最佳時機。
(1)創造力的發揮必須有健康的心理基礎。首先學生要有安全感,要感到自己被承認受別人的信任,這樣他才能拋棄虛偽而存在。其次必須心理自由,亦即表達、感覺、思維的自由,塑造自我的自由。心理調查表明,目前有眾多青少年存有心理障礙,消除心理障礙已成為創造教育中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教師一定要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使其有健康、穩定、正常的心理,只有具備優秀的心理素質才能有真正的創造。
(2)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創造力較高的孩子多數表現為頑皮、淘氣、荒唐,行為時逾常規,處世幽默等特點。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打破常規、鼓勵學生解放思想表現自我、對“不合常理”的思維要疏導、鼓勵,表揚,絕不能“一棍子打死”,導致學生成為“師奴”。
學生個個都有創造潛能,只不過每個學生在創造潛能表現的內容、形式、層次上有差異,每個學生都有其獨特個性。教育者必須清醒認識到:創造力并非獨指智力,創造型人才也非高智商者,智力正常的學生也可造就成創造型人才。正如畢加索所說:“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家,問題在于你長大成人之后如何能夠繼續保持藝術家的靈性。
3.培養興趣,激發創造思維
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曾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夸美紐斯也說過:“興趣是創設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歡樂的愉快心理狀態,正是引發思維的最佳時機。
(1)由于數學的抽象性會給學習數學帶來困難,從而破壞學習的興趣,為此在學習數學時要充分注意數學概念、數學問題與實際的聯系,要加強實踐活動,把純粹的數學知識運用到有關自然科學和實際問題中去,數學學習的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有利于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揮。
(2)興趣是一種帶有情緒色彩的認識傾向,當學生在學習數學中獲得某一成功,定然產生愉快的情緒,若是不斷得獲得成功,則學習數學和愉快情緒就會建立穩定的神經聯系。所以,教師應把學習的成功感還給學生,教育學生由“學會”到“會學”,引導學生從“要我學”到“我要學”。
(3)走出課堂,充實課外。豐富、新穎、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能讓學生擺脫課堂的束縛,擴大視野、陶冶情操。在教師恰當的指導下,讓學生在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的活動中觀察到課內學不到的知識,領悟課內沒有觸及的深奧道理,獲取課內無法取得的奧秘,并能從中受到激勵、啟發,產生聯想、靈感,增加創新意識,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才能。
4.提供機會,培養創造思維能力
(1)提供和創設創造性的問題情景。愛因斯坦指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是數學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從新的角度去看舊問題,卻需要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因而,我們應為學生最大限度地開發創新思維提供廣闊的時空,讓學生在課堂上樂于提問,教師要有意識地創設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要引導學生在課始進行預習后的質疑,課中進行深入性的質疑,促使學生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自覺地在學中問,在問中學,從而讓學生在質疑、解疑中培養創新意識和創造精神。
(2)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生的思維過程,更要多留給學生思考、討論、動手操作的時間,使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并樂意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將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以發展。
5.開發習題功能,發展創造思維
美國創造學家帕內斯制定了創造性解題模式(CPS),它在大量的訓練計劃中得到應用,被認為是效果最佳的教學模式之一。CPS的5個階段首先都要進行發散思維,隨后進行收斂思維。在教學中,應抓住數學習題特點,進行多向思維訓練:
(1)多進行一題多變、一題多解的變式訓練
在數學教學中,進行一題多變訓練,通過變形變式把未知轉化為已知,復雜變為簡單。在進行解題過程中,鼓勵學生不受習慣限制,不受思維定勢干擾,打破框框、勇于創新,全方位、多角度地尋求解題方法,并能選擇最簡、最優的方法,發揮學生思維的求異性和獨創性。
(2)以開放題為出發點
數學開放題的特征包括:
①問題內容的新穎性。傳統的數學封閉題條件簡單,結論固定,解法呆板,往往有一定的模式可套用,通過大量機械重復訓練可以套用模式解決,解題者是在復制別人設定的解法,產生許多高分低能現象。而數學開放題,條件復雜,結論不定,解法靈活性,綜合性強,無現成模式可套用,需要學生獨立地進行探索,極富挑戰性,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為學生主動學習創造條件。
②問題形成的生動性。數學開放題有的要探求多種答案,有的尋找多種解決方法,有的追溯多種成立條件,有的由變求變,有的以動帶動,很能體現現代數學氣息。
③問題解決的發散性。解題者需要運用觀察、想象、分析、綜合、類比、演繹、歸納、概括等思維方法,同時探索多個解決方向,創造新思想和新方法,獲得多種結果,有利于發散思維的培養。
(2)布置一些和學生生活相關的數學作業,并引導督促其完成
如要求學生:①收集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試著解決。②挑出教材、學習參考書、習題集等正式出版物中的若干個非印刷性錯誤,并予以改正。③就學過的內容自擬三個數學小綜合題并附解,要求寫出設計的用心和得意之處。④制作立體幾何的紙模型若干個,如柱錐臺、正多面體、煙囪的直角拐脖、由正多邊形構成的非正多面體等。⑤撰寫小論文,選題有閱讀科普文獻或參考書的心得與讀后感,學習某段教材的體會或專題小結,解題或研究中的小發現,對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進行分析求解等。這些措施將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學生能完成這樣的作業,再與學生課堂教學的學習相輔相成,將使學習變成充滿創造活力的過程,這也就是我們所追求的教育目的。
托爾斯泰說:“如果學生在學校里學習的結果是什么也不會創造,那他的一生永遠是模仿和抄襲。”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創造教育將會引起更廣泛高度的重視。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培養學生成為創新人才,這是每個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職責。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新的評價體系的建立,必將更有利于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孫名符.數學教育學學原理[M].北京:科技出版社,1996.
[2]袁賢瓊.數學教學如何激活學生的思維[J].數學通訊,1998(5).
[3]馬富榮.數學教學中發散思維培養的途徑[J].中學數學教學,1998(5).
Abstract:Innovativeeducationandthecultivationofinnovativethinkinghasbecomeanimportantcontentinthecurrenteducationresearch.Thispaperpointsoutsomesolutionstocultivatemiddleschoolstudents’innovativemathematicsthinkingstartingofffromthecurrentsituationofeducation.
Keywords:quality;innovativeawareness;innovativethinking;innovativeeducation
關鍵詞: 創新精神 中學數學教學 學生人格
一、新教材透析
自2002年暑期以來,隨著課程改革浪潮席卷各大省份,以及新課程標準的出臺,基礎教育各科教材的編寫和選擇的權利也陸續下放。于是,海南省初中數學教材也經歷了從“一綱獨大”(人教大綱版)到“百花齊放”(各大教育出版社新課標版)的轉變。而我有幸從一開始涉足教育事業就沐浴在新課改的陽光下,用科學的理論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心里很是感動。
我校所使用的是人教版新課標教材。從教材總體設計來看,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了“問題”、“觀察”、“思考”、“分析”、“猜想”、“歸納”、“練習”、“應用”等不同板塊,教學內容由淺入深,對學生循循善誘。從教材的直觀感受來看,教材在圖片、圖形、文字表述的設計上都力求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并緊扣時代的脈搏。從不同章節課題的展開來看,無不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課改理念。如講到變量概念時所設置的“電影票的銷售”、“心電圖”、“車廂汽油的消耗”等內容,不但有利于學生認識變量,更開啟了對函數的認識;講到因式分解的一處難點時,課本遵循了從感性到理性的認知規律,用“一個正方形和三個長方形拼成一個大長方形”的圖例,引導學生利用面積相同的原理,把幾何問題用代數形式演示出來,總結出因式分解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方法——十字相乘法。
這套數學教材,最顯著的變化是不再追求學科本身的完備性和知識的覆蓋面,契合了新課標提出的“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要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自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都得到進步和發展”理念。這樣既把教材的中心價值轉移到了學生怎樣使用教材上,又賦予教材中的知識內容以更多的價值觀,有利于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新教材的這些特征和新課標所倡導的理念,無不昭示著創新精神即將在教學中的覺醒。
二、著力鑄造學生的創新精神
那么,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如何激勵和引導學生創新,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呢?我結合自己在教學中的具體實踐,把做法歸結為“三引導”、“三養成”。
(一)引導學生感知數學家的人格魅力,養成良好的意志品質。
創新精神是銳意求知的行動,需要孜孜不倦渴求真理的品質,需要為真理犧牲一切的意志。
“數學作為文化的一部分,其最根本的特征是它表達了一種探索精神”。數學的發展史,就是人類對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探索史。在探索和尋求數學真理的過程中,涌現了一大批具有非凡人格魅力的數學家。
數學家歐拉不僅在數學領域取得了無與倫比的成就,而且在天文學、航海學、建筑學等多種學科領域中也有許多杰出的成就。由于用功過度,積勞成疾,在59歲的時候他雙目失明。在他64歲時,一場大火又把他的全部藏書和研究成果化為灰燼。天災人禍并沒壓垮科學巨人,他憑借頑強的毅力和孜孜不倦的治學精神,在失明后的17年中,依靠淵博的知識和驚人記憶力,堅持科學研究,用口授給女兒記錄的方法又發表了多部專著,400多篇論文,占他一生著作的一半以上,創造了數學史上的一個奇跡。
數學家阿基米德為了保衛祖國,滿懷熱情地貢獻出自己所有的科學知識,幫助軍隊屢次重創入侵之敵,但終因敵強我弱,力量懸殊,公元前212年,阿基米德的家鄉敘拉古被羅馬人攻陷。當時,75歲高齡的阿基米德仍在專心致志地研究一個幾何問題,絲毫不知死神的臨近。當一個羅馬士兵走近他時,阿基米德讓他走開,不要踩壞了他的圖形,羅馬士兵殘忍地用刺刀殺害了他。為了事業的執著追求,一代哲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我國元朝數學家李冶,當代數學家華羅庚都曾經在極端貧困的生活條件下,堅持不懈地進行數學研究,并都在各自的領域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而當祖國建設需要時,華羅庚、蘇步青等數學家不受國外高薪的誘惑,擺脫各種阻力,毅然回國,投身祖國的科學事業,表現出強烈的愛國情懷。[1]
中外數學家身上所呈現出的崇高思想和光輝業績,體現的是一種極負責的人文精神——不懈地探索真理,勇于堅持真理,為真理而獻身。這些都將激勵學生奮發學習、為數學拼搏的豪情;培養學生堅持真理、實事求是的精神;教育學生克服困難、敢于探索創新,樹立起為祖國的發展和富強做貢獻的愛國之志和獻身精神。
(二)引導學生關注課本中已有的教學素材和舊有的經驗,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
創新精神需要人們敢對陳規舊律說“為什么”。數學創新的起點是問題,多問個“為什么”就多了通往真理的“新路”,創新精神的魅力也就在于創造的自由性和天馬行空的想象與探索。
在引導學生學習“負數”時,我利用課本開頭呈現的三幅圖片,引導學生回憶以前學習的數,讓他們自己陷入數字范圍變化的思考——由最初的0至10,到11—100以內的數字,接著到系統學習自然數,進而擴展到小數、分數。接下來,我拋出一個偽命題:“數到分數已夠用了。”有些學生剛開始直點頭,可后來質疑聲不斷涌來。最后學生反駁了這個命題,并結合日常見聞進行了例證。學生的回答很讓人欣慰,他們通過豐富的日常見聞,提出了很多以前沒有學過的數,比如表示溫度、凈勝球數、產量增長率、銀行利率增長、等高線用到了前面加“-”的數字。我讓學生把自己的見聞上升為理性認識,聯系課本的界定,領悟一種新數——負數。課后,我積極肯定了學生在探究“負數”概念過程中所表現出的留心生活、勤于思考的好習慣。
(三)引導學生從一些創新題型認識和解答過程中,養成發散思維能力。
創新需要人們靈活運用多種思維,把一個問題、結論、方法發散開來,形成新的理論元素,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發散思維”。下面我僅就一道創新題來談談自己是如何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的。
請看下面這道題[2]:
定義:已知給定兩數a、b,按規則c=ab+a+b擴充得到一個數c,便稱c為“新數”。依此規則,依次將新數c先后與a、b進行擴充(如C=ac+a+c或C=bc+b+c),得到更多“新數”C。現給定兩數a=1和b=4,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搖?搖 )
①按上述規則操作三次后得到的最大新數C=49;?搖?搖②2008不是新數;③總能被2整除;?搖?搖④總能被10整除;?搖?搖⑤499不可能是新數。
初拿到這道題,學生一頭霧水,不知從哪個知識點切入,一會兒仿佛若有所知,一會兒又舉棋不定。這時,我及時地引導他們從等式的反復演繹上考慮,學生很快聯想到函數的相關知識,進而表示出一個又一個的新數c:C=1*4+4+1=9;C=9*4+4+9=49;C=9*49+49+9=499。故可以得知選項①、⑤錯。
可是,接下來同學們又有些犯難了:首先,選項②中的2008可不是個小數目,像上面那樣一步步演繹,顯然不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最佳方法。其次,選項③、④都涉及“C+1”這個更“新”的數,而且要考慮它能被2、10整除與否,有什么捷徑可走嗎?這時,我激勵學生細心觀察,發散思維,聯想到“ab+a+b”是一個整式,學生進而聯想到因式分解和常用的“構造法”,再聯系前面學到的函數的應用,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當然,中間步驟的巧妙轉換也是關鍵)。請看學生探究的結果:
由c=ab+a+b有c=ab+a+b+1-1=(a+1)(b+1)-1
從而有,c+1=(a+1)(b+1)
取c與a組成新數d,則:
d=ac+a+c=(a+1)(c+1)-1
=(a+1)(a+1)(c+1)-1
=(a+1)(a+1)(b+1)-1
=(a+1)(b+1)-1
從而有,d+1=(a+1)(b+1)
取c與b組成新數e,則:
e=bc+b+c=(b+1)(c+1)-1
=(b+1)(b+1)(a+1)-1
=(b+1)(a+1)-1
從而有,e+1=(b+1)(a+1)
最后,把1和4代入其中,可以看出經過擴充后的新數可以表示為x+1=2m5n的形式,故2008不是新數,c+1總能被2整除且c+1總能被10整除,故②③④均正確。
所以上述命題正確的是:②③④。
總結一下這道題的解答思路,可以明確的是:這道題所這涉及的知識點非常多,要求學生對函數概念、因式分解、轉化(化歸)思想有深刻的領悟,并對各知識點適當地進行遷移。總之,在解此題過程中所體現的利用發散思維解答創新題型,進而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特點已顯而易見了。
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作為當今信息社會支柱力量的數學,不但讓人們因諾貝爾不將數學家作為諾貝爾獎的授予對象而唏噓不已,而且在新時期對人們的數學知識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數學科學在提高民族科學和文化素質中又處于極其重要的地位。因此,數學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更是一種文化、一種精神(創新精神)的傳播。發掘數學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中的作用,是體現數學文化內涵、實現數學價值的必然選擇。新課標也指出“數學文化是貫穿整個中學數學課程的重要內容之一”,相信這句話也將成為我們更新數學教學理念最明亮的燈塔。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