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21 13:01:5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學實踐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摘要]本文對大學英語分級教學實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及理論依據進行了論述,并且對大學英語分級教學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總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一、大學英語分級教學前英語教學情況
大學公共英語一直實行自然教學班授課,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相同的教材,采取相同的教學進度。然而,由于學生來自不同省份,不同地區,學生的個體差異也非常大,所以,盡管老師非常努力的試圖照顧到每個學生,但因差生和優生的差異較大,結果總不盡人如意。上課睡覺,不認真聽講以及逃課現象時有發生。不只是英語差的學生,也包括英語成績較好的學生,原因是差生聽不懂,優生又覺得太容易,教學效果較差,每次考試的及格率以及英語三級、四級考試過關率也都讓人失望。
二、大學英語分級教學實踐
根據實際,我們學院決定試行大學英語分級教學。2006年下半學期,新生入學伊始,我們系和教務處共同組織大學英語分級測試,并參考學生高考的英語成績,按成績把學生分為A、B、C三級,充分利用學院的多媒體教學資源,把所有英語課都安排在多媒體教室授課。分級之后,C級學生使用《全國等級考試教程》第二級,B級學生使用《新時代大學英語》預備級,A級學生使用《新時代大學英語》第一冊,真正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同時規定,期末考試也進行分級測試,并且根據成績高低,實行滾動制,也就是說,C、B級學生如果考試成績高,可以進入B、A級學習,而A級學生如果成績差,再參考平時上課時的表現,進入B級學習。這樣,可以激勵每一個學生都能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此外,2006年期末考試的成績也充分證明了這一教學理念的可行性和優勢。A、B、C三個級別學生的及格率都達到了80%以上。課堂紀律較之以前有很大的提高,幾乎沒有了上課睡覺、看小說的現象;遲到、曠課的更是越來越少,學生對老師的滿意程度也逐漸增高。
三、大學英語分級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雖然分級教學得到了廣大師生的歡迎和好評,并且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經過一個學期的實踐,發現其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有待改善和進一步提高。
1.分級教學對學生的心理存在的負面影響及對策
所有教授公共英語的老師都普遍反映,部分A級學生存在驕傲自滿的情緒,學習上也存在浮躁的現象。同時,在很大程度上傷害到了部分B級和C級學生,尤其是C級學生的自尊心,打擊了他們的自信心,影響了其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雖然他們只是英語成績較差,但分級教學的現實結果讓學生認為自己成了大家眼里的“差等生”。針對這一現象,我們可采取相應的解決對策。比如,在06級新生入學后的第一周安排講座,明確告知學生,分級教學的宗旨是使所有的學生在原來的基礎上都有提高和進步。分級教學并不是老師準備棄置不顧,相反,C級教學恰恰是我們最為關心的,任課教師都是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而且英語基礎極為扎實的老師,有助于同學們的學習。另外,A級學生也要認清楚自己的實際情況,雖然底子比B、C級學生稍好一點,但如果不努力,成績考不好,依然會進入B、C班級學習。這樣,徹底消除學生的自滿、自卑兩種心理,充分發揮分級教學的優勢。
2.分級教學管理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分級教學加大了教學管理的難度,主要體現在學生管理和排課兩個方面。分級教學打亂了以往按專業編排的班級,這使學生管理工作變得分散,所以需要建立更加科學、有效、可查的學生資料擋案。在排課方面存在按專業排專業課和按英語水平排英語課的時間交叉問題,存在專業課和英語課協調問題。針對這一問題,系里統一安排英語課時間,即先安排好英語課,然后各系再安排專業課。
3.學生單項能力存在差異以及由此引發的問題及對策
大學英語分級的依據只是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而沒有考慮學生聽、說、讀、寫、譯等單項差異。事實上,即使綜合語言能力相近的學生,這幾方面的能力也肯定存在差異。在聽說課上,聽不懂,也說不出,所以上課消極被動,甚至失去了對英語的學習興趣。針對這一現象,我認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我們的多媒體教學資源,除了要練習我們課本上的聽說任務,我們還可以采取欣賞著名英語影片以及經典英語歌曲的形式,讓學生大量接觸英語有聲資料,為學生創造一個集文字、聲音、圖象為一體的多維英語教學環境,切實增強學生聽說英語的興趣,全面提高英語的綜合能力。
英語分級教學改革實踐取得明顯成效,為學生營造了較為濃郁的英語學習氛圍,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也普遍提高。所以分級教學是值得肯定的教學改革。但是教學過程中依然暴露出了一些問題,需要我們進一步研究改進。因此,我們應該進一步進行研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使分級教學體制趨于完善。
參考文獻:
創新是事物發展過程中量的積累,是量變過程。同時創新又是創造,是事物的突變,是一個全新事物和方法,是事物發展過程中的質變。物理的實驗教學能夠很好的體現這一質變過程。我們下面就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來探索創新教育的具體實施。
一、更新實驗教學的思路
創新不是憑空的胡編亂造,而是通過對客觀事物的觀察、分析、總結,在客觀事實的基礎上來得到前人沒有得到的結果結論,或者是用前人的正確結論創建新的領域。如果把創新等同于建造空中樓閣,那是對創新的一個歪曲,是非常容易誤入唯心主義的泥潭的。
物理就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也就是物理的定義、定理、規律、定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實驗和實踐活動中,那么我們所說的實驗也就不僅僅局限于現行初中物理教科書中所安排的十九個學生分組實驗,兩百一十一個演示實驗和若干課外小實驗。我們的實驗教學可以在課上,也可以在課下;可以使用實驗室所配備的器材,也可以自備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現有物品,經常用學生身邊的物品做實驗,如用鉛筆和小刀做壓強實驗,用雪碧瓶做液體壓強與深度關系的實驗,用汽水瓶做大氣壓實驗用眼藥瓶做物體的浮沉實驗,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實驗等,這些器材學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學生明白物理就在身邊,物理與生活聯系非常緊密。而且通過這些課本上沒有出現的器材啟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大家一起來想一想,還可以用什么來說明我們要知道的內容。或者,這種類似的方法我們可以用來解決其他什么問題,等等。調動學生剛剛起步的創新的意識和創新的精神。
總之,我們不是為做實驗而做實驗,我們做實驗是學習這種研究事物內在聯系,研究問題的方法。
二、實驗教學方法的改革
1、觀察是創新的前提
觀察是實驗的第一步,也是創新的前提。沒有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是談不到創新的。我們在實驗教學中首先應該使學生知道:所謂觀察就是要有目的地辨明觀察對象的主要特征,注意發現引起變化的條件和原因,其次,要使學生了解觀察是要經過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難,才能發現問題,才能得到對事物的正確認識和正確的結論。
需要指出的是:在教學中應該讓學生知道,觀察事物是科學方法中提取大量事實的第一步,也是我們要進行任何創造和超越的第一步,我們所需要的不僅僅是大家觀察到的結果,更重要的是觀察這個活動的本身,觀察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比如觀察水的沸騰實驗中要求學生注意觀察在給水加熱的過程中,能看到什么?在此基礎上引導同學討論觀察的方法和應注意的問題。可以提示看到的不同的現象是由不同的原因引起的,但是具體到是哪些原因,應該由學生通過多次的實驗得出一定的結論,而不是老師在黑板上把各種條件羅列出,再提供給學生實驗。那樣做實際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是不利于學生形成創新思維的。
2、實驗,在學習中創新。
人們的許多物理知識是通過觀察和實驗認真地加以思索和總結得到的。如對于彩虹,自然界在特定雨天后才能看到,平時看不到。在序言中教學中用三棱鏡做光的色散實驗讓彩虹出現在教室里,使學生感到新奇,通過這段教學師生共同討論,形成共識,知道什么是實驗。實驗就是在人工控制條件下使物理現象重復出現供人們觀察的工作。通過實驗,能夠對物理事實獲得具體的明確的認識,有助于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那么在這里學習的就不是色散的知識,更重要的學習了這種探索事實根本的方法——實驗。
實驗中要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教育學生每做一個實驗應該:了解實驗目的,正確使用儀器,作必要的記錄,得出相應的結論整理好實驗器材。根據實驗觀察到的現象和結果得出結論,做出正確的實驗報告。向學生適當介紹一些物理學大師所做的物理實驗以及所取得的成績,而在以后的學習中能夠運用這些方法來探索知識。
3、重視方法的總結,動手動腦
科學方法提出這樣幾個步驟:收集大量資料,證據;總結分析;得出結論;提出意見和建議。實驗做完了,結果出來了,我們的實驗是不是就結束了?沒有。應用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這也完全符合唯物主義方法論中關于從實踐到理論再由理論到實踐的辨證原則。
當學生做了基本實驗后,教師應當對學生實驗提出較高層次的要求--做驗證性的和設計性的實驗。比如在做完測平均速度的實驗后應該總結實驗時所采用的物理方法:控制變量的方法,這種方法在物理的實驗中是最常用的,是應該掌握的。這樣在學完密度知識后根據實驗室所能提供的器材可以要求學生解決如何測金屬塊的密度問題,學生可以根據控制變量的方法提出設計方案,也可以提出一些具體問題,自己設計實驗方法進行實驗。這不僅對前面知識的應用,也是一種對物理方法的使用。
運用現有的知識內容推論后面的學習內容是一種物理研究的思路,更是學生應該掌握的物理方法之一。在這個研究的過程中也更容易有新的突破。在做固體融化的實驗過程中(直接加熱),開始的實驗結論和課本上總是不一致,學生甚至考慮了課本的大膽想法。在引導學生考慮小學學習的熱平衡的知識后,就有學生考慮是不是加熱不均勻的問題,通過討論,最終使用了水浴的方法來解決了問題,結論與課本基本一致。這就是運用來探討新知識新方法,在探討中學生也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
三、實驗教學評價中的新意識
教師對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進行評估,為制訂下一個目標做準備,這是一個學科目標的結束。如果說學生已經掌握了知識的重點、難點,形成了相應的技能技巧,那么教師應該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總結,學生掌握了什么,超越了什么?誰做得最好,由教師和學生總結這個的經驗,從而形成再創新能力,這個環節是必不可少的。
二、中學生創新教育的內涵和內容:1、創新精神主要表現為創新意識和“質疑”精神。2、培養創新能力,主要表現為課堂教學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實驗教學中的創造能力的培養。3、培養學生創新人格和協同合作的精神。
三、創新教育的探索與實踐:1、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2、挖掘學科特點,培養創新能力。3、培養學生創新人格和協作精神
【關鍵詞】創新探索實踐
一、創新教育在新世紀教育中的重要意義
現代社會是知識經濟社會,而知識經濟的核心是創新。當今世界的科技競爭、綜合國力競爭越來越表現為創新型人才的水平和數量的競爭。創新教育是當今世界許多國家教育改革的焦點和核心,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要矗立于世界優秀民族之林,必須要有全民族整體素質、科學水平的提高。學校教育是培養民族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主渠道。教師要明確創新教育思想、創新教育培養目標和實施方案,在教學過程中才能喚醒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使他們想創新、敢創新、會創新。
二、中學生創新教育的內涵和內容
創新是民族的靈魂,創新是科學發展的動力,是技術革命的生命。中學生創新教育的內涵應是:通過創新教育使學生對已有的經驗和知識進行分解與組合后,產生某種新的、獨特的思想觀點、思路設計、途徑方法……的活動過程。
1、創新精神主要表現為創新意識和“質疑”精神。要千方百計培養學生形成推崇創新、追求創新的觀點和意識。只有在強烈的創新意識的引導下,學生才可能產生強烈的創新動機,樹立創新目標,充分發揮創新潛力,釋放創新激情。創新的產品是獨出心裁、前所未有的。因此創新是超越,而不是跟隨。只有大膽向傳統挑戰,才可能創新。
2、培養創新能力,主要表現為課堂教學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實驗教學中的創造能力的培養。
創新思維的主要形式有:①聯想思維。②直覺思維。③靈感思維。
物理實驗是人類研究自然現象和規律的重要途徑,也是人類發明創造的重要手段。物理實驗教學,可以驗證書本知識,然而更重要的是重溫前人創造的思維的過程,從中受到啟發,同時也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3、培養學生創新人格和協同合作的精神。健全的人格是個體順利發展的內在因素,是個人創新能力得以發揮的支柱,主要包括愛國主義情感、獻身科學的精神、勇于面對失敗,百折不撓的意志,求實勤奮的治學態度和較強的自信心。
協同合作精神是新世紀對人材的基本要求。新技術革命,使人類在已經到來的21世紀相互影響,相互依存。重大的發明創造,需要眾多人才共同去探索、開發、創造。因此我們必須培養學生的協同合作精神,以滿足未來社會對人材的需求。
三、創新教育的探索與實踐
1、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創新精神包括:創新的意識、熱情、進取心、自信心、創新的膽略;敢于質疑堅韌不拔的毅力等等。在教學中,我們一方面要培養學生推崇創新、追求創新的觀念和意識,鼓勵學生解放思想、獨立思考;另一方面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啟發、培養學生敢于質疑、善于質疑的創新精神。
首先,教師的教學過程要具有創新意識,為學生樹立創新的表率。無論教材提供的知識多么完整,由于各種原因總會留下縫隙,只要我們積極思考,善于“鉆空子”,就會有所發現,有所創新。例如,在動量守恒的驗證實驗中,落點為什么會有較大的離散,原因應在碰撞的過程中被碰小球所處的支座與等大的入射小球軌道的末端不能嚴格在一直線上,兩球不是對心正碰。要減小誤差怎么辦?教學過程要引導學生觀察這一現象,分析其原因,再由學生提出減小誤差的方案,選出最佳的方案表揚。只要事事處處做有心人,善于思考,就會設計出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其次,教學活動要使學生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腦海中經常出現“為什么”三個字。“月亮為什么不會飛走?”“蘋果熟了為什么會從樹上掉到地面上”,牛頓對這些自然現象的觀察,引發思考研究,得出了十六世紀自然科學最偉大的發現——萬有引力定律。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養成多問“為什么”的習慣。例如:物理概念為什么要這樣定義?物理規律如何來的?實驗為什么要這樣設計?做錯習題時更要問為什么會錯?知識聯系實際的“為什么”是創新意識的升華。例如:為什么我們乘車時會看到遠處的太陽向前走而近處的樹木會向后走?雨后的天空為什么會出現彩虹?為什么彩虹呈圓弧形等等,堅持不懈地尋根問底就會激發創新意識。
然后,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人的思維活動起始于問題,有疑問才會去思考。有疑問是學習新知識、產生新思想、發現新觀點的起點,教師要營造一個寬松的教學環境,也就要創造一個和諧、平等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勇于發現問題,敢于提出問題,渴求解決問題,他們的創新意識就會得到培養和發揮。
①提倡學生向教師的教學過程、教學內容質疑。教師的知識結構和教育教學模式都在迅速地老化,只有不斷地“充氧”才能趕上時代的步伐。教師在教學中的言行舉止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若能實事求是地但陳不足,和學生一起研究問題,就能成為學生培養質疑精神的好榜樣、好朋友,好老師。學生敢于質疑的精神非常寶貴,要鼓勵和提倡。
②鼓勵學生對教材質疑。高中學生對知識、現象、實驗等有旺盛的求知欲,對新異的事物,特別感興趣,他們對學習的知識愛提出一些疑問,例如:在滑動摩擦力的教學中,有學生提出教材上給出的動摩擦因數都小于1,有沒有大于1的呢?在演示分子間有空隙的實驗中,得到酒精與水混和總體積縮小的現象。有學生提出所有兩種液體混和的體積都縮小嗎?有增大的嗎?在光電效應的教學中,有學生提出入射光的頻率增大,光電子數目增加否?在透鏡的教學中,有學生提出反射光是在人射光區域相消的,透射光應不變,為什么還會增強呢?等等。說明了學生存著強烈的質疑意識,孕育著可貴的創新精神。
③大力提倡學生爭辯。通過爭辯活動可以提高學生質疑的敏捷性、靈活性。量子力學中的測不準原理就是海森堡與愛因斯坦等人長期激烈的爭論后,在海森堡的腦海驟然出現的。長期引導學生進行爭辯、互相質疑無疑會大大增強學生質疑的意識,使學生在質疑辯論中,搞清原來模糊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會持質疑的態度上課,鍛煉思維的準確性、開放性,也提高了流暢表達自己的觀點的能力。
2、挖掘學科特點,培養創新能力
每個人都具有天生的創造力。對于每個正常人來說,創新能力只有大小之差,沒有有無之別。科學家與普通人的差別,不在其大腦聰明與否,而是在其創造潛能能否得到培養與開發。物理課堂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創新思維,實驗教學的重點培養動手創造能力。
⑴、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創新思維是一種具有主動性、靈活性、求異性、獨創性和靈感性的思維方式,它往往能突破習慣思維的束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其觀點富有創意。心理學研究表明:中學生熱情奔放,充滿對新世界、新事物的好奇,不畏艱難,勇于探索,對他們進行創新思維的培養,具備心理發展基礎和可能牲。
①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從知識的傳授、解題的思維等,都要加強聯想思維的培養。聯想思維主要是指在大量的經驗知識的基礎上,在創造激情的推動下,通過形象類比聯想,把記憶中能反映事物特征的那些映象加以選擇、提煉,重新組合成新的映象的過程。威爾遜發明的、被盧瑟福稱為“科學史上最新最精彩的儀器”——“云霧室”,是與他在蘇格蘭群山的最高峰尼維斯峰度過幾個星期,對山間云霧繚繞的瑰麗的光學現象的觀察、思考分不開的。例如在講解分子勢能、電勢能時,應啟發學生聯想彈簧的彈性勢能、重力勢能與分子勢能、電勢能之間的共性,比較它們的異性,從而使“機械”勢能——“分子”勢能——“電”勢能形成一條鏈。又如:學習玻爾原子能級時,引導學生把核外電子在不同軌道上繞氫核運轉的情況與人運地球衛星在不同軌道上繞地球運轉的情況類比聯想,從而掌握電子繞行的動能、勢能、速度、周期等變化規律。應用類比聯想將知識系統化是創新思維的基礎。
聯想思維將抽象的問題形象化,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盧瑟福在α粒子散射實驗的啟發下,在數字計算和邏輯推理的基礎上,以豐富的想象力提出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盧瑟福的腦海里浮現出這樣的圖景,反彈回來的粒子如此稀少,而速率又幾乎和射擊時相等,這不像子彈打在茫茫草原上的核桃上又反彈回來一樣嗎?這是何等生動的想象力。在教學中培養想象力是聯想思維訓練的重要方法。如子彈以一定的速度射擊固定的相同厚度的木板,其阻力恒定,恰好能射穿五塊木板,求子彈穿過各木塊的時間比。從勻減速運動來思考這問題較難,可想象成讓恒定牽引力作用下汽車從靜止開始作勻加速直線運動,在相等位移內的時間比,再將比值關系反向排列為所求。
②直覺思維不遵循一般邏輯規則,不局限于傳統的思維模式。因而具有創造性、靈活快捷的特點。直覺思維作為一種心理現象,必有其自身規律,從本質上講是一種認識的突變,其機理是許多知識因素與思維活動能量積累到一定程度時迅速結合形成認識上的飛躍。這種飛躍產生基礎有兩個方面,合理而清晰的知識結構,是形成思維的內在因素;嫻熟的專項技能是產生直覺思維的外部條件。
直覺思維產生機理告訴我們,結合物理知識與技能教學,追尋思維活動的路徑,創設情境,能有效地誘發直覺思維。物理教學中,學生有扎實知識基礎,理解各部分知識關系,優化知識結構,使學生對所學內容融會貫通,才能起到居高臨下,高瞻遠矚的作用。面臨物理問題就能迅速作出取舍,產生直覺。精選習題,系統地培訓解決物理問題的專項技能,如整體與隔離法、觀察聯想、類比法、假設法、等效法、圖象法、數列、極限法等,建立合理模式,熟練各項技能,提高思維的快捷性、靈活性,有助于直覺思維能力的發現。在中學物理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動手搞小制作、小實驗、小發明、寫小論文和科幻文章,培養他們的理論聯系實際的直覺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例如:學生遙控汽車在一平板小車上“進、停、追”平板車就會退、停、進,演示人在船上行走滿足動量守恒定律的現象模似,使抽象的思維直覺化。再如用“超級特技飛行”玩具代替小球在脫離軌道運動,演示圓周運動向心力與速度的關系。用懸掛旋轉飛機驗證一維圓錐擺運動等,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思維,又使更多的學生用直覺靈感思維來分析和感知物理現象和規律。
③靈感思維的養成是個逐步積淀的過程,對中學生靈感思維的培養,主要是培養設想、猜想思維能力。布魯納說過:“在自然科學和普通生活中,我們常常被迫根據不完善的知識去行動,我們不得不去猜想。”中曾根說:“沒有大膽的猜想,就做不出偉大的發現”。物理學史上的大量事例都是揭示科學創新這一本質的歷史,讓學生了解科學家打破常規思路的科學創新過程,往往會在學生的記憶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久久不會淡忘。這對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科學創新來自于創造性的猜想。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重視發掘教材中有效因素。變換常規的教學方法,放開束縛學生思路的枷鎖,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的猜想。例如:在學習牛頓第二定律時,可引導學生從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現象提出猜想:物體獲得的加速度的大小可能與那些因素有關?是什么關系?然后再進行實驗定量研究來得出結論。在講等溫變化的玻意定律時,由學生初中的熱現象和生活經驗,先猜想一定質量氣體,在溫度不變的情況下,壓強和體積可能是什么關系?再通過實驗來驗證。又如在“原子核的人工轉變”α粒子轟擊氮核的教學中,α粒子轟擊氮核產生了新的粒子是質子。這一現象發生是α粒子將氮核中的質子打出來的,還是氮核獲得α粒子后形成新的原子核,再衰變產生的呢?允許同學們提出猜想,再引導同學們觀察分析布拉凱特云霧室拍攝的照片。由照片中得到的三條徑跡的事實,論證你的猜想是否正確。教材中有很多知識涉及科學猜想的思維,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潛力,培養學生靈感思維,提高創新能力。
⑵、在物理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物理實驗教學中,重視實驗的創新與探索,設計問題的情境,顯示知識獲取的過程,實施“實驗、啟迪、引導”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物理實驗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探究能力、創造能力的特殊功效。
①、由學生自行設計小實驗。例如:讓學生自行設計不同物體與小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的實驗。同學們設計了不同的測定動摩擦擦因數的方案,有水平平面滑動,有斜面上滑動;有用橡皮筋伸長量比值法,也有彈簧秤讀數法;有勻速平衡法,也有勻加速方法求解。又如:在自由落體運動的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觀察一些落體運動后,由學生分析這些運動的共同特征。提出“這些落體是否是重的落的快,輕的落的慢”,由學生設計簡單的實驗來說明。同學們議論紛紛地設計了很多的方案,最簡單的是將質量差異較大的兩石塊從同一高度,同時釋放。聽落在桌上的聲音是否有先后之差。再提出自由落體是什么性質的運動?你可以設計實驗來驗證嗎?同學們積極思考,共同商量,設計出了用打點的方法來測;有用光電計時方法來測;有用閃光照相方法來測;最有創意而又簡單的方法是“外報法”,物體從光滑斜面上加速下滑是勻變速運動,(這是已有的經驗事實)增大角度物體的運動性質不變,只是加速度的值增大。當角度增大到90o時,就是自由落體運動,且只有重力作用,運動性質還應是勻變速直線運動。教學中使學生動腦,動手的實踐中,感受“創新”成功的滋味,培養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
②、學生的心靈深處都存在著使自己成為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視把教學與學生的這種愿望相結合,注意為學生提供發現問題和運用知識的機會、創造解決問題的條件,學生的創新能力就會得到培養和發展,并能在研究過程中親身體驗到人類駕馭知識、改造現實的自豪感,這種內在的情感體驗,會反過來激勵學生再探索、再創新。例如:測電阻的實驗中,給出學生足夠的電學器材,讓學生測小燈泡伏安特性曲線的實驗,要求從零電壓開始逐漸到額定電壓為止。從器材的選擇,電路的設計,測量記錄到作出圖象,分析圖象的意義等都由學生自行設計。最后評比交流,使同學們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再如單擺教學完成后,給出設計題目:提供一定容積的可樂瓶一只(瓶底有一小孔)、細線一根、米尺一把、小石子一塊和盛水的桶一只。試估測水從此瓶底小孔連續流出的平均流量。較多的同學開始很茫然,因水的體積和水流時間都有連續性,通過同學們認真思考、觀察,將已學的知識結合起來,多數同學能完成這個實驗。從標簽上讀出水的體積。用細線與石子組成單擺測時間。這些實驗與知識結合較好,又有較好的創意性,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好方法。
③結合物理知識進行科技制作,如:電學知識學完后,布置學生作一個小型的風力發電機。可以用現成的發電機零件組裝,也可用磁鐵、線圈等制作發電機,自制風輪,讓學生在制作過程中去探索怎樣使輪轉動得最快,怎樣檢測發電機的電流的大小等。最后在相同條件下對比發電量大小。再如:講完全反射教學內容后,安排學生制作蜃景現象的模擬。同學們首先想解決的是有折射梯度的氣層,經同學們的討論研究,認為液體折射梯度容易實現,由不同液體接觸面上的分子擴散來實現。學生在科技活動中,做了大量的小制作。如水位報答器,搖控航模,光控和聲控繼電電路等等。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
3、培養學生創新人格和協作精神
人們的價值觀念正經歷著從重視人的創造物的價值到重視人自身的價值的轉變,面對人的品質評價已趨向于提倡人的創造型、開拓型的性格。因此,我們最終應把創新能力的培養落實到學生創新人格的塑造上,凡是有利于創新活動的個性品質,都是創新需要,稱為創新個性,創新個性具有相當的完整性和持久性,對學生今后的發展將產生積極的和決定性的影響。
創新人格表現為:良好的思維品質、獨立的個性特征。如質疑精神、創新意識;優良的意志品質;強烈的求知欲;不竭的進取精神。為塑造學生的創新人格,在教學中,應保護學生的好奇心,解除學生對錯誤的恐懼心理,鼓勵獨創性與多樣性,鼓勵幻想,鼓勵向有創新精神的人學習和接觸。
培養學生勇于面對失敗的精神。在創造活動中,錯誤和失敗遠遠多于成功。愛迪生發明電燈,瓦特發明蒸汽機,萊特兄弟把飛機送上天,都是建立在成千上萬次失敗的基礎上的,事實證明,失敗會使人聰明,“失敗是成功之母”,在物理教學中要將科學家們可歌可泣的百折不撓的意志,獻身科學的精神融合在知識傳授中,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為人類的進步獻身科學的責任心和勇于創新的頑強意志。
物理教師可利用靈活的形式,由學生組合成不同的物理興趣小組,開展各種科技小制作、小發明、小論文等活動,舉辦物理知識競賽,實驗創新能手的評比等,辦好科技板報、手抄報,使班內形成以創新為核心的班級輿論。教師要經常與學生交流創新體會,鼓勵學生之間的適度競爭、相互合作交流相互了解和相互寬容,使全體學生的創造力和每個學生的創新能力相互激勵同步增強。
創新教育的探索與實踐使我們認識到,二十一世紀創新人材的培養是世界教育發展的主流。創新教育既關系到學生個人的可持續發展,更是國家和民族發展和進步的需要,所以我們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真正地從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努力提高自身創新能力。明確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渠道,也是培養學生創新素質的主要途徑。教學中貫徹創新意識是先導,創新精神是源頭,創新思維是關鍵,觀察、實踐是途徑,創新能力和創新人及協作為目標的教學原則。堅定方向,不斷努力,一定能夠培養出優秀的、具有創新能力的棟梁之材。
主要參考文獻資料:
1、《創造學教程》: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魯克成等編著。ISBN7-80090-627-2/G•2;
關鍵詞:平面設計;教學實踐;美術專業
平面設計是一門藝術性和專業性都很強的學科,設計出來的作品以最直觀的表現方式展現在人們眼前。平面設計方式豐富多彩,可以通過文字、圖像或某些符號來傳達信息。在教學中,平面設計對于美術專業來說雖然是一門基礎課程,但是其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它不僅需要很強的動手能力,還需要很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實踐運用能力。學生如果能很好地掌握平面設計的知識,不僅能夠提高個人的動手實踐能力,對以后的就業也具有很大的幫助。但是現在很多學校對平面設計課程重視度不夠,在教學和理論研究上也不夠深入,教學方法老套。學生的學習熱情不夠,不能很好地掌握這門有實用價值的課程。這些問題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系統地探討這門課的教學實踐問題能夠讓平面設計教學者更清晰地了解到問題的癥結所在,這樣才能對癥下藥,有針對性地對教學方案進行調整。
1平面設計教學實踐問題的“病灶”
1.1學校教學不能實事求是
現在學校里開設的平面設計課程大多是概論課,雖然講解了很多概念,但主要是學生被動接收的填鴨式教學方式。學生在記錄大量的概念后根本不能及時消化,導致學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只能了解到零散的專業知識。這直接導致學生不能把所學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特別是對于一門剛剛接觸的課程,學生還需要一定時間去了解,一味追求課程進度只會導致學生對課程一知半解,可能有的學生能夠記住老師講授的知識,但是缺乏實踐練習,還是不能熟練運用平面設計知識。設計類課程就是要調動學生的思維和動手能力,而現狀是很多高校延續了中學的考核教學模式,還是一種應試教育的狀態。
1.2新型教學工具的局限性
隨著計算機的大規模普及,我們可以很簡便地運用軟件來完成設計任務,計算機設計的便利和快捷是傳統美術所不能匹敵的,它可以進行多維度的創作,可以快速引用現有資源。這對于平面設計的創造本應該是件益事,但現在很多高校只教學生如何使用計算機技術,反而減少了傳統美術設計的教學。所以,現在學設計的學生在學校學習的只是各種設計類的軟件,離開這些軟件后就不知道如何畫圖了,完全被工具所限制。計算機只是一種工具,設計需要大量的積累,需要自己動手去賦予作品生命,而不是復制粘貼計算機里的資源,所以老師不能只注重計算機軟件的教學,還要教授設計的理念,不能丟掉傳統的美術設計,讓學生脫離工具的束縛。
1.3教學與實際需求脫軌
平面設計需要走出課堂,學生不僅要學習好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夠活學活用,能夠滿足社會的需求。現在很多學校是在閉門造車,教授的知識與社會實際需求相差太遠,沒有構建很好的校企合作機制,學生沒有足夠多的機會去設計一線工作,嚴重缺乏社會實踐能力,不能把自己所學的知識變成有社會價值的作品,不了解社會的需求,延長了學生工作時與企業的磨合期。
2改善平面設計教學效果的“治病良方”
2.1改進教學理念
不能只是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還需要積極地進行溝通交流,老師需要耐心引導學生思考,了解學生所思所想,調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讓他們的想法能夠運用到學習和實踐中,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了解到設計的魅力。老師可以和學生一起設計創作作品,讓課堂上的設計理念活生生地展現到學生的面前。這樣學生不僅能夠直觀地感受到設計的魅力,也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使理論與實踐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教師可以將學生平常的實踐表現放到成績考核中,改變應試教育的現狀,尋找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2.2加強學生的創新設計思維的訓練
設計軟件讓設計變得簡便、快速,設計作品的質量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互聯網上能夠伸手拿來的東西太多了,設計的過程變得越來越簡單,導致設計作品抄襲問題嚴重。學生要具備自主設計作品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應當積極引導學生構思設計出一份優秀的作品,如何通過設計作品向別人傳達出自己想要表達的信息。要具備這樣的能力,就需要在平時進行大量練習。老師應該在日常教學中增加學生自主練習的機會,減少設計軟件的使用,讓學生使用傳統的設計方法,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積累知識,讓學生脫離工具給設計帶來的束縛,這樣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設計師,而不是只會使用軟件的制圖員。
2.3增加學生社會實踐的機會
平面設計必須要走出課堂,在學生有一定理論基礎的前提下,創造條件讓學生與社會需求接軌,進入需要平面設計人才的企業或者單位合作,讓學生能夠直觀地了解設計工作的完整流程和實際成品的制作過程。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拓寬學生的眼界,掌握平面設計實際應用能力,使學生真正走出課堂了解社會對平面設計的需求,給需要平面設計人才的企業和單位培養輸送平面設計人才。學校要制定出企業、學校和學生共同發展的良好機制。
3結語
平面設計本身具有藝術被認同的偶發性,平面設計作品是長期積累的專業知識與生活需求所結合的產物。一般情況,平面設計是一種以改造具體事物和影響人們的生存行為來增進社會轉變的因素,它在新的流行文化的發現和推進上有著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設計對生活中一些邊緣化和非主流的文化保持了一定的關注。事實上,平面設計是一門與其他領域有高度聯系的學科,其特性使它具備了很多學科不具有的中心性,而設計者在這種屬性下得到的是一種社會責任,而不是權威性。如今,平面設計在實踐教學中還沒有引起足夠多的重視,教師應當身先士卒積極采用多元的教學方法、科學先進的教學理念和給學生創造合適的實踐環境來提高教學效果,培養出高素質的設計人才,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同,推動平面設計進一步發展。
作者:溫宇君 單位:廣東省電子信息高級技工學校
關鍵詞:專業基礎課;有機化學;教學論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10-0172-03
有機化學是研究有機化合物的組成、結構、性質及變化規律的一門科學,是高等教育中環境、生物、醫藥、食品等專業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對學生素質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深刻剖析了有機化學課程教學活動中反映出的一系列問題,例如學生主動性不高、知識點掌握不扎實等。針對這些問題,對幾種現代教學理論進行梳理并指導教學,從端正學生觀念和加強實踐兩方面入手,提出高校專業基礎課程未來改革的主要著力點,并在其指導下改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夯實學生理論知識,理論密切聯系實踐,以適應新形勢下社會對專業人才的需求。
一、教學現狀
針對專業課程,只有清楚地認識現在教學實踐所反映出的問題,才能與現實對比發現差距,從而尋求改進方法。本文對教學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分析如下。
1.知識點龐雜。有機化合物的種類多,涉及到的化合物的組成、結構、化學性質及其反應機理較為煩瑣,若教學中過多地強調知識的重點、難點,讓學生在短期內接受大量知識,很容易造成所學知識的片段性和短暫性,學后就忘。很多學生上課認真聽課,課后認真完成作業,目的僅為期末考試成績能夠合格。針對這種情況,要根據學科的本質和核心,對龐雜知識點進行系統整合,使學生可以從整體上把握學科知識體系,克服短暫性和片段化記憶,夯實基礎,做好知識儲備。
2.教學內容多與課時少的矛盾。據了解,多數學生希望在講授基礎上增強互動、實例講解、實踐操作及應用等相關內容。而事實上,課程內容涵蓋較多,由于課時緊張,課堂上多充斥著大篇幅的理論講授,經常會存在課時少與內容多的矛盾,給教學帶來一定的挑戰。
3.評價體系單一。以往考核體系較為單一,有的過分看重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掌握,或者到課率和平時作業的綜合考慮。但這種常見的做法使某些同學蒙混過關,沒能真正學到東西。在與學生的交流中,學生反映希望能夠開闊眼界、了解前沿,而不希望花很大精力去應付考試而取得高分。因此,建立一套科學的、合理的評價體系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從側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課堂教學不能僅是書本知識與結論地單項灌輸,而應適當包含啟發性、探索性的內容,重視學習興趣的激發、學習方法的引導、最新社會問題和科研動態的傳遞。
二、結合現代教學理論改進教學
為針對性改善上述問題,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教學的本質,在理論層面進行梳理,根據教學實踐論、構建論、交往論反思和指導教學活動。
1.教學內容層次化。如何定義學科基本結構,布魯納認為[1],每一門學科中都存在著某些廣泛和強有力的適應性觀念,這些觀念形成學科的深層結構。如果教學僅停留在知識點的掌握上,了解如何根據知識點做題,那么學生就只獲得了學科的表層結構,而現在大多數教學就是這種情況。只有把握了深層結構,才有助于學生的深刻記憶,有助于知識的遷移和運用,并對相關未知事物做出預測。
教師要依據學科的基本理念、方法、原理及其之間的邏輯關系建構學科內容,使教學內容層次鮮明,有效地組織教學。例如,基本知識點介紹完后,應以反應機理為主線對各種官能團的化學性質進行梳理。這樣有利于學生對學科的整體把握和理解,在此基礎上發展駕馭知識體系的能力,促使學生進一步去分析、思考和創造,進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正所謂“學生的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需被點燃的火把”,這正是教學構建論所主張的觀點,教學構建論十分重視知識的處理和轉換,以及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構建[2]。另外,針對課時少和內容多的矛盾,課堂教學應根據內容的多少、難易程度以及實用性來統籌安排,課時安排要注重內容要有所側重,不能搞平均化。
2.結合現實、結合科研、加強實踐。有機化學是專業基礎課程,要為后續一些專業課的學習做知識鋪墊。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味地注重基本知識點的講解,僅強調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忽視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參與,那么這種常規的教學方法就違背了教學實踐論的初衷。教學實踐論的基本觀點認為“從知識是學生生成的這個角度來看,教學過程就是學生通過特殊的社會實踐活動認識客觀世界、形成知識體系的過程”[3]。教學實踐論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任務是通過運用創設情境、講解示范、啟發誘導、評價反饋等各種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4]。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鍛煉解決相關實際問題的能力。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端正對專業基礎課的認識,要從思想上重視該課程;另外,除基礎理論知識外,教學內容應充分關注實踐技能,與現實生活、工作知識建立聯系,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1)聯系生活實際。開課初,教師應簡要介紹有機化學學科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入門。有機化學本是一門與生產生活密不可分的課程,在授課時注重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可以逐漸啟發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問題,進而提高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盡量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使同學們重視有機化學的地位以及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聯系。(2)結合科研。學生學習專業知識要為解決實際問題做準備。科學在發展,課堂教學如若不能隨時更新,就會滯后,會脫離現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對學生進行正常的理論和實驗教學外,要將最新科研進展融入課堂教學,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能了解到一些前沿知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避免因為教材內容陳舊而降低學習的積極性。教師應及時了解本領域的最新科技成果,使自己處于科學發展的前沿。不同的知識點,選擇合適的科研進展并加以融合,這對教師無疑是一個新的挑戰。這就要求教師自身具有較高的科研意識和水平,需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查閱大量文獻,適時向學生講解自己或其他老師的科研方向和進展,做到講課內容緊跟前沿。(3)吸引同學參與實踐。為給經濟和社會發展儲備人才,提高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相關部門和學校采取了各N措施保證了對科技的投入,如開展學生競賽活動“大學生科技創新訓練計劃”、“新苗計劃”等,或者與企業之間建立實習平臺。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組成小組參與,體驗從選題與課題設計整個過程。作為教師,我們應積極投身科學研究,并應親自參與實驗,言傳身教,學生通過“觀察”和模仿,可以獲得最直接的經驗,并在實驗與討論過程中訓練學生的創新技能和思維方式。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自己至少要有“一桶水”。在這種觀念支配下,教師應特別重視學科知識的獲取,包括對最新科研進展的掌握。因此,教師要不斷學習,在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努力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使科研融入教學,以科研促教學。
3.加強教學交往實踐,構建合理評價體系。近年來,隨著教學交往研究的深入,教學交往論日益受到重視,認為教學交往論對課程改革中課程內容的選擇、師生關系的重建、課程評價的改革等具有重要的意義[5]。研究者關于教學交往論的內涵提出了不同的論述,有研究者認為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交往活動,教學交往論強調教學活動的雙邊性和師生間的交流與溝通,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也有研究者認為,教學交往是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以知識、經驗、語言、符號、信息等為中介而進行的一種教育主體之間的相互作用[6]。以往課后學生與老師之間的接觸交流,大多是單一的、有限的,缺乏實質性。而交往應是多向性的教學交往、合作性教學交往以及競爭性的教學交往[7]。交往與教學密不可分,課程改革應對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加以重視,交往的途徑應趨向多元化。
在教學交往論的指導下調整目前的考核和評價方法,增設了除到課率和作業以外的其他考核項。
(1)考慮到學生日常生活中對新聞、報刊中相關知識已有接觸,并有所了解,因此在教學中鼓勵學生收集相關新聞,與知識點聯系,并以作業形式上交。這種方式學生有興趣也有能力主動思考,從而加深學習印象。(2)課堂中拋出中等難度的知識點,讓同學們4―5人一組,課堂上小組討論,討論結果計分。(3)增設小組專題報告的環節。小組課后尋找資料素材、研究探討,結果在課上匯報,最后教師進行點評和集體討論,并要求小組最終以撰寫報告形式上交。而報告應對寫作格式有要求,還應要求學生要通過自己的思考對問題提出新看法,或者對他人的研究成果綜述的基礎上,指出其優缺點,不能只是贅述他人的研究成果。最終評價要綜合考慮課上發言和報告的情況,這樣在團隊相互協作的基礎上,還可以鍛煉學生的表達、寫作、綜述能力。開設小組專題報告這一舉措,是“教學交往實踐”的最佳形式。
這些方式注重學生的參與性,避免學生應付了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表述、綜述能力。在構建合理、有效的評價體系的同時,也可以促使課堂內外形成積極和諧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學習和教師授課的熱情,使教學雙方相互啟發,彼此促進。
三、結語
社會經濟與科學技術在不斷發展,傳統教學已不能滿足當前形勢下社會對學生專業技能和創新型的要求,因此教學研究與改革也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本文剖析了教學活動中反映出的教學資源固定老套、學生缺乏主動性、教學重理論輕實踐等問題。在認真分析現代教學理論的基礎上,從專業基礎課的特點出發,提出以吸取教學實踐論、教學構建論和教學交往論等多元理論的精華來指導專業基礎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向縱深推進。以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參與性,啟發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實踐能力以適應社會需求為宗旨。提出了更新發展教學內容和構建基礎知識體系;教學過程與現實生活和社會問題聯系,研究前沿融入教學;教師帶領學生參與課題選題與設計整個過程;構建多層次考核評價體系等一系列措施,以推進專業基礎課程教學發展。運用以“學”為中心、“引導”為手段的教學方式,實現為社會培養復合型、實用性、創新型人才的教學理念。
參考文獻:
[1]布魯納.教育過程[M].邵瑞珍,譯.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38.
[2]王超,曾特殊,常欣,等.適合專業選修課的現代教學理論和方法探究[J].學理論,2015,(11):202-204.
[3]范寅虎.教學認識論與教學實踐論――關于教學本質的兩種不同觀點[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31(2):62-64.
[4]李澤林.教學“實踐論”研究現狀與反思――教學基本理論問題研究之四[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3,5(1)96-101.
[5]王宏軍,王麗琴.“教學交往”研究之我見[J].基礎教育,2009,6(9):49-53.
[6]李澤林.教學“交往論”研究現狀與反思[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3,5(6):61-64.
[7]李椒t.社會學視野下的有效教學交往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18-19.
The Method Explored to Promote Teaching Reform of Specialized Basic Course at College
ZHANG Su-ling,CHEN Ting-ting
(College of Materials &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 310018,China)
一、存在問題:
1、愛崗敬業方面表現要更加突出。我平時扎實工作,愛崗敬業,認真上課,努力學習,勇于創新。雖然我很清楚地知道,熱愛教師的職業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但是在教育工作中與有經驗的教師相比自己做的還不夠.
2、在方面學習不夠堅持。我經常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天天學習新課程理念,積極參與實驗活動,經常與本組教師探討相關的問題。同時,還撰寫相關的實踐論文、案例、說課稿和教學設計,以便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業務水平。而這些都不是經常性和自覺性的,這都是為了完成任務。現在深入剖析起來,要想不斷適應教育形勢的發展,成為一名合格的新時代教師,就得必須不斷地加強教育教學理論學習,使自己的業務水平能盡快的提高起來。
3、在關心學生方面再耐心些民主一些。平等民主對待學生是做好教學工作的一個關鍵,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這一點大家都認同。但是,我自己有時上課時,學生不聽話,因缺乏耐心民主,也常訓學生,現在仔細回想起來,對待學生(特別是調皮學生)確實要再耐心些。
4、在教學中不敢勇于創新。本人雖然能運用新理念來指導教學實踐工作,探索科學的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但是,目前自己的教學思想和方法還是有點滯后,課堂上還是為能完成教學進度,而突略對學生各方面發展的訓練和培養,沒能真正地做到放手給學生,讓學生真正地成為課堂的主人。同時,自己思想認識還放不開,總是顧慮太多。另外,對待學生更加“愛心、細心、耐心”些。比如有時對待學生的錯誤,再多些循循善誘的教育,使其改正錯誤.
二、存在以上問題的思想根源
1、思想認識不太高,對學習教育教學理論不夠深入、堅持,對理論指導實踐的意義認識不太足。還有理論學習不能夠與實踐緊密結合,對理論聯系實際的精神實質認識不足,在學習中沒有能夠很好地結合自身實際與學校情況進行有效的反思。
2、愛崗敬業精神不夠,缺乏刻苦專研精神和態度,工作中不善于總結經驗和反思,服務意識不高,,缺乏耐心和責任心,思想懶惰,缺少時代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責任感。
3、愛心沒有很好的培養和樹立,因而缺乏愛心的激發、永保愛心不夠而出現敷衍塞責現象。
4、忽視了家長在教育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忽視了三位一體的教育策略的重要性,使自己的工作不夠主動,與家長聯系、溝通得比較少。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
1、端正學習態度,自覺、主動加強理論學習。
第一是要加強對教育經典著作的學習,不斷充實自身的教育理論意識;
第二是要加強對新課程理論的學習,切實轉變教育觀念,不斷適應時代教育形勢發展的需要;
第三是要在學習中做到結合實際深入思考,并能利用理論來指導實踐工作。
關鍵詞:全員參與;助力學校;大學建設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7)02-87-2
1 學院黨委抓全程,統一認識轉觀念
城市建設學院黨政和諧,凝聚力強,學院黨委連續3年被評為優秀基層黨委,學院領導班子連續多年考核為優,學院連續11年被評為就業工作先進單位,連續11年獲得學校運動會團體冠軍和精神文明獎,學院工會2014年被秦皇島市工會授予和諧校園優秀基層工會。在這次應用型大學建設活動中,學院黨委抓全程,認真加強指導,專門組織召開了四次學院黨政聯席會,認真學習學校有關應用型大學建設的文件及校領導講話,認真領會精神,圍繞《河北科技師范學院轉型發展行動方案》的要求,提出了“全面貫徹落實十、十八屆歷次全會和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圍繞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的奮斗目標,以迎接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為契機,保規范,上水平,保質量,爭榮譽,保秩序,創和諧。”的工作指導思想。學院黨委按照辛書記“一要深入思考,二要進入方案,三要落到實處”的工作要求,組織召開了三次全體教職工應用型大學建設討論會。通過大討論活動,全院教師進一步統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識;進一步提升了向應用型轉變的思想認識,堅定了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信心;進一步提高了參與應用型大學建設和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 走出去請進來,精心謀劃辦特色
學院領導班子成員樹立科學發展理念,堅持不越位、不缺位,講原則、促和諧、做實事、求創新、敢負責的原則,對應用型大學建設工作不斷溝通,精心組織,積極傾聽師生意見和建議,不斷增強領導班子在應用型大學建設活動中的凝聚力、親和力、向心力、決策力。
城市建設學院2013年土木工程專業、2015年工程管理專業列為校級綜合試點改革專業,獲得學校實驗經費資助180萬元。重點建設了土木工程PKPM實訓中心、小型結構試驗裝置、橋梁結構設計軟件,初步實現了結構設計、工程預決算、施工組織等實踐技能訓練與企業要求同步。為了搞好綜合試點改革,進一步深化轉型發展,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學院邀請了校外有關領導、現場專家作報告兩次,舉辦了土木工程和工程管理專業兩場“綜合試點改革專業研討會”,學院各教學部積極圍繞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精心組織15名教師,走訪考察了8所同類院校相關專業的培養方案、培養目標、辦學特色、課程建設、實踐教學以及教學管理等方面經驗、做法,通過大量調研活動,學院教學管理人員和教師開闊了眼界,增強了提高教學管理水平、提高教學質量的緊迫感和危機感,教風和教學效果有明顯好轉,形成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良好局面。并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以下成果:
①建立以應用型為核心的“3+0.5+0.5”人才培養模式,深化課程內容、實踐教學等關鍵環節的改革,實施工程現場頂崗實習,強化專業特色,重視應用型工程師能力培養。針對建筑類執業資格認證考試要求,強化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主動適應建筑企業對應用型技術人才的要求。
②按照“引進+培養+共享”人才隊伍建設思路,建立學院和企業共享的專業教師使用機制,2015年、2016年外聘企業技術人員擔任3門課程的授課任務,邀請現場技術人員為學生做教育教學專題講座8次,強化“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為教師在職學習和下基層實踐鍛煉提供方便,2016年學院有3名青年教師主動脫產下基層實踐鍛煉8個月,為學院青年教師下基層實踐鍛煉帶了個好頭。
③針對應用型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城鄉規劃人才培養的具體要求,加強課程建設,力求課程搭配合理、課時比例協調。加強精品課程建設力度,健全和完善教學大綱、課程發展規劃等教學基本文件,進行畢業學生質量跟蹤調查,做好對學生學習效果和教師教學效果、教學能力的全過程監控。
④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突出應用型技術人才培養特色,注重加強與教學實習基地合作,實施關鍵崗位核心能力培養模塊化教學,依托施工企業,實行建筑工地頂崗實習,讓學生真正下基層親身體驗生產一線的工作氛圍,在各項實踐環節中倡導“教師帶頭干,學生跟著練”,在教學實踐環節中突出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使學生在創新中不斷成長,在創業中不斷提高。
3 扎扎實實抓落實,全員參與搞轉型
截至2015年年末,該院有專任教師43人,博士學位教師2人,占師資總量5%,在讀博士3人,占師資總量7%;具有碩士學位教師37人,占師資總量867%。具有海外學習經歷教師3人,占師資總量7%。教授6人,占師資總量14%,副教授11人,占師資總量26%,“雙師型”教師18人,占師資總量42%,教師平均年齡為40歲。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教師職稱結構不合理,博士所占比例不高,“雙師型”教師所占比例較小,生師比偏高。這顯然與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的要求有較大差距。但是該院教師始終把做一個“充滿愛心,熱愛教育;精于教學,善于鉆研;有責任心,行為世范;心胸豁達,嚴于律己;關心集體,和諧相處”的教師作為努力目標,學院有一個靜心教書、潛心育人的和諧環境,為培養應用型人才奠定了良好的群眾基礎。
我們學院三個本科專業,經過10余年建設,雖然在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培養質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發展。同時我們也清楚,由于我們的專業具有較強的組合性,現行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在人才知識維度、應用能力維度、實踐創新與綜合素質維度、個性化教育與終生學習意識等方面都存在較大差距。因此,在轉型過程中,學院結合自身專業實際,認真分析和研討,采取各種形式,讓教師把教育思想觀念的轉變向更深的層次、更廣的領域延伸,以飽滿的工作熱情、改革創新的意識,全員參與到應用型大學建設活動中來。為了把應用型大學建設工作落到實處,讓每個教師參與其中積極思考。學院專門召開科級以上干部會議,進行建言獻策,要求科級以上干部率先垂范,對如何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進行深入思考和探討。多次召開全體教職工大會,動員教師就師德師風建設、專業發展動態、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學模式改革、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師資隊伍建設、提升畢業生就業能力、加強校企合作等方面進行深入思考和探討,形成文字論文,并把教師好的思考寫入人才培養方案,把教師對課程改革的想法,反映在教學計劃當中,體現在課程設置中,把應用型人才培養具體方案真正落實到行動上,融入到課堂教學中。通過全院教師積極行動,認真思考,學院教師共提交應用型人才培養研究與實踐論文43篇,
學院篩選了35篇論文,編輯成“應用型人才培養研究與實踐論文匯編”,發給每個教師,讓教師相互學習和借鑒,希望我們的教師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和無私的工作態度,為學校轉型發展助力添彩。
總之,我們認為,培養應用型人才,必須始終把“應用”作為堅持的理念,要充分調動教師參與改革的積極性,通過教學改革,力爭在專業建設、教學質量、應用研究、教學方式、師資隊伍建設、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等方面不斷實現新發展,努力實現專業設置和現場需求對接、課程內容
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實現院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今后我們將繼續重視應用型技術人才培養,努力實現“綜合素質高、專業基礎實、實踐能力強、創新意識濃、適應崗位快”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參 考 文 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