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03 08:13:0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會計案例分析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chuàng)作。
【關鍵詞】 審計;案例教學;實踐教學
審計課程是一門相對來說理論性很強的課程,內容復雜且抽象,課程中涉及到的定義、術語和技術規(guī)則等條條框框的東西非常多,對于初學者來說在理解上存在很大難度,就使得審計課程一貫給人留下枯燥難懂的印象。傳統的審計課堂教學多側重理論知識的講授而偏輕實務技能的培養(yǎng),教學方法局限于灌輸,教學也缺乏必要的案例和實踐,使得審計教學質量不高。在經濟全球化、高新科技飛速發(fā)展的今天,我國的新會計和審計制度已推出,審計環(huán)境日趨復雜,這些因素對會計審計人才的培養(yǎng)提出了新挑戰(zhàn)。審計學課堂教育的不能與時俱進,就更加深了審計理論與實務之間的裂溝,審計課程的特點和重點就是要突出其實務性,為了更好地在課堂理論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實務技能,必須合理地采取案例教學方式和合理開展實踐教學。
一、合理地選擇案例并建立審計案例庫
審計案例最好是根據來源于審計實踐的第一手資料提煉并整改潤色而成。來自于審計實踐的審計案例會更加通俗易懂,可以加強學生對工作底稿和審計證據等內容的了解,也會讓學生更有積極參與案例分析和討論的興趣。作為教師,有機會應親身參與會計師事務所與政府審計機關的審計實務工作,既可以獲得實際工作底稿等實際審計的具體案例資料,也可以鍛煉自己的實務操作能力。除此之外,可以參考國內外專家的審計案例書籍和國內外知名事務所網站上公布出的案例,還可以收集財政部、審計署、中注協、證監(jiān)會公布的處罰公告中涉及財會方面的案件并將其整理制成適用的案例,形成案例庫。
另外,審計教師還應開拓視野,關心國際、國內的政治經濟氣候、資本與證券市場。可以從財經媒體、報刊雜志和網絡上查找新聞并探索其暴露的問題并做成案例,在收集資料時要注意不能只停留在記者的報道和網絡數據上,應該有自己的專業(yè)分析。可以引導學生去網絡和報紙上收集各類資料、關注證券市場實事要聞、分析上市公司年報、看相關的評論報道,讓學生把相關公司的各年度年報數據都拿出來分析,獨立判斷事件的真?zhèn)?既可增強審計案例教學的生動性和互動性,又可鍛煉學生的會計審計實務操作技能和獨立判斷能力,還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也可讓學生實際調查一些企業(yè)的內部控制制度并分析其可能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建議,同時請被調查單位來評判學生建議的可行性。
為了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每章每節(jié)最好都有一個案例做引導。案例的選擇應與課程密切相關,結合審計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圍繞教學目標來設計,具有基礎性和代表性,可以用來解釋某一個或某幾個知識點或原理性內容。在案例的選擇上,要注意內容比較新、完整且長短適中,適合該章的學習。不同層次的學生對案例的把握水平和自身的分析能力有差異,內容的選取要讓學生有可思考性,要結合學生的層次以及接受水平來選擇,綜合性和深度都要適當,以便能在課堂上有限的時間內進行充分討論,對教學起到理想的促進作用。
二、案例教學時需注意的問題
(一)課堂討論方式
1.大型案例不一定適合于課時有限的課堂教學。如果課時充足,也可安排專門的案例分析與討論課,做深度分析。建議教師把編好的案例提前一周發(fā)給學生做準備,讓學生在課堂討論之前先熟悉案例做好預習工作,對案例分析有大致的思路并做出初步分析。也可以由老師定題,將案例分析布置成作業(yè)讓學生自己去尋找資料,分小組寫出案例分析報告,并在課堂上討論,這樣可以調動學生參與案例討論的積極性,自學審計案例還可培養(yǎng)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中小案例比較適合課時有限的課堂教學。教學中,應注意適時穿插引用簡短的中小案例來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認知。可運用由多個小案例組合成的綜合性審計案例來說明審計證據的收集、審計工作底稿的形成和審計報告的完成過程。案例分析要盡量地符合中國實際。
3.在課堂討論中,案例討論可采用分組討論的方式。一般的大型審計案例都比較難,讓初學的學生一個人獨立回答比較困難,可對全班學生分小組,讓其進行小組討論,然后每組選派代表上臺對討論的結果進行系統闡述,其他組成員可以提出問題來反駁,教師最后做點評和總結。在案例討論中,教師要注意駕馭課堂教學進程,維持討論秩序、把握討論方向,引導學生從正、反兩方面提出各種問題,并逐一進行分析與討論。為了督促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討論,可以要求學生將討論內容及過程做好記錄并最后提交一份完整的案例分析報告上交,教師對其進行評分,評分結果計入平時成績。在這樣的案例討論式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總結案例涉及的主要知識點,總結分析和思考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對各種分析思路進行點評,所以除了應當具備準備和組織案例討論教學的能力外,更應當具備將理論和實踐進行貫通和融合的能力。
(二)多媒體手段的使用
審計課程比較抽象,理論性強,如果要配以案例教學的方式,則多媒體教學手段必不可少。利用多媒體、網絡通訊等手段可使教師的課堂講解更直觀、內容更豐富且更具有吸引力,可促使學生學得更快且印象更深刻。不論從理解或記憶的角度來看,多媒體教學都能達到良好的輔助教學效果,它能實現傳統的課堂教學所無法實現的生動效果,還可以增加每節(jié)課的信息容量,提高課密度,使授課內容達到傳統課堂教學所無法達到的飽和度,可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和創(chuàng)新意識。
在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注意以下問題:一是在多媒體課件的制作上,學生往往反感排版密集的文字版PPT,最好能“刪繁就簡”,把教學內容用文本、圖像、聲音、影畫等形式進行有機組合生動地呈現出來,通過借助多媒體使教學內容實現由易到難、由感性到理性的過渡,這樣既可避免滿版的文字或表格給學生造成視覺壓力,也便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在多媒體課件的使用上,它只是輔助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輔助工具,還應與教師的講授和板書結合起來,以達到最佳效果。
盡管多媒體教學有它獨到的優(yōu)勢,對其還是應采用一分為二的方法來看待。多媒體工具畢竟只是一種教學輔助工具,太多種媒體的介入可能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反而導致學習效果不好,不能因為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而使其成為教師的“負擔”。要做一個圖文并茂的生動課件,開展多種形式的多媒體教學,會對教師提出很高要求:教師必須擅于運用office軟件,能熟練掌握類似visio這樣的繪圖工具,最好還會制作flash;教師還應該擅于搜索所需的資料,能很快地查找到自己所需的任何相關背景資料。
教師還應有快速反應能力,在這個信息爆炸的年代,能快速辨別出所接觸的眾多信息中是否有信息需要保留和分析,是否與所授課程有關。繁重的教學與科研任務使得教師們無暇鉆研多媒體教學設計和分析那么多的信息資料并改造制做為授課所適用的資料。如果過于強調多媒體教學課件的設計,會導致教師教學負擔的加重,可能會削弱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
三、審計實踐教學的開展
單純的審計案例教學雖然有利于學生增加實踐經驗,培養(yǎng)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卻仍不能使學生身處真實的審計工作環(huán)境中。除了案例教學和多媒體工具的使用之外,還可以恰當的安排一些實踐性教學模式,如審計模擬實驗、親身到事務所實習等模式,以強化審計案例教學效果。審計學課程實踐性教學可從以下幾方面開展:
(一)審計模擬實驗
審計實驗能夠使學生從感性上了解審計的具體操作,使學生在掌握了一定審計理論的基礎上,在實驗室將理論運用于實際。學校應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來籌建校內審計模擬實驗場所,模擬審計場景,為實踐教學提供相應平臺。審計模擬實驗場所的建設包括硬、軟件建設。現代化的硬件建設需要配備一定數量和質量的計算機,需要學校各部門的通力合作,應有高標準要求。軟件建設是指需要購買一整套專用的審計實驗課軟件。在進行模擬實驗時,讓學生通過計算機抽查被審計單位的憑證、賬簿、報表及其他資料并編寫審計工作底稿,使其對審計中會接觸到的原始資料產生直觀認識并切實體會到如何開展實際的審計工作,可鍛煉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審計實習
為了讓學生真正學好審計學這門課程,學校必須提高對校、內外實踐性教學基地建設的認識,適當增加資金投入。努力爭取與會計師事務所及內控較好的大中型企業(yè)的內部審計部門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甚至可以自辦事務所安排學生實習,這樣在校內和校外建立審計實習基地,就可更好地培養(yǎng)鍛煉學生的實務操作能力。學校可以利用寒暑假給學生安排為期一個月左右的課程實習,實習課程也計學分。在實習單位,應在指導老師的直接監(jiān)控和指導下,以學生直接充當審計人員的角色來操作為主,這樣可以檢驗其動手能力與獨立判斷能力。也可讓學生利用寒暑假到會計師事務所實習。平時做審計實驗的時候,每個學生一般只能夠接觸和處理到審計實務中的某部分流程,如果能在事務所實習,則可讓學生參與對公司財務報表審計的整個審計流程,可以讓學生對審計流程有個整體的把握,這對理解和掌握審計相關知識會很有幫助。
(三)審計方向畢業(yè)論文
在課程結束的時候,可以由教師將本學科的前沿問題、熱點問題或值得寫成論文的問題形成論文題庫,交由學生選擇寫成論文,并規(guī)定每個學生的論文選題不能重復,讓每個學生獨立完成一個論題。也可以將實習與畢業(yè)論文相結合,讓學生在實習單位就實習的情況做畢業(yè)論文,可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審計實務的理解,使理論與實際更好地結合。
參考文獻
[1]梅丹.我國高等審計教育改革探討――兼談南開大學審計教學的發(fā)展[J].教育財會研究.2009(3):53~56
[2]張雪梅.審計教學中的研究性教學方法探討[J].會計之友(上旬刊). 2008(4):70~72
[3]郝曉雁,辛旭.審計學案例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財會月刊. 2007
學生就業(yè)、社會需求、市場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和完善,要求高職高專會計課程的教學,應以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培養(yǎng)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為根本任務,以培養(yǎng)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為此,應將高職高專會計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定位為:培養(yǎng)具有較強市場經濟意識和社會適應能力,具有較寬的經濟和財會理論基礎以及相關學科的原理性知識,具備從事會計、理財及其他相關經濟管理工作的具有較強專業(yè)技能的高素質人才。
二、選用符合社會經濟發(fā)展特征的會計類專業(yè)課程體系
設置會計類專業(yè)課程的基本原則是:結合培養(yǎng)目標,按夯實基礎、拓寬口徑、提高素質的要求,兼顧當前和未來的需要,設置符合知識經濟時代要求的課程體系。
(一)普通基礎課
設置普通基礎課程應加大基礎課比重,培養(yǎng)學生通過積累各類學科知識,能夠用理論作指導來分析、綜合各種事實材料,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領域,掌握從一般到特殊的演繹和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過程的辯證思維方法,在智能發(fā)展上進一步走向成熟;能夠理解并使用相互關聯的抽象概念,按照提出問題、明確問題、提出假設、檢驗假設的途徑,經過抽象邏輯過程來解決實際問題。為此應將電子商務列入必修課程,增加應用基礎課、人文素質課等課程。
(二)專業(yè)基礎課
專業(yè)基礎課包括:基礎會計學、商品學、經濟學、管理學、市場營銷、統計學、人力資源管理、經濟法、稅法、貨幣銀行學、財務管理概論、審計學概論、計算機會計概論。
(三)專業(yè)課程
根據夯實基礎的要求,專業(yè)課程包括: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預算會計、非贏利組織會計、會計制度設計等;根據知識經濟時展的情況,應增加專業(yè)選修課,如責任會計、環(huán)境會計、人力資源會計等。
(四)論文和實習課程
此類課程包括:學年論文、畢業(yè)論文、校內模擬實習、校外頂崗實習與調查等。學年論文和畢業(yè)論文是提高學生理論水平,綜合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教學環(huán)節(jié),應從嚴要求、注重實效、認真組織、科學評價。校內模擬實習要選擇具有典型意義的大中型企業(yè)會計模擬系統,結合初級會計、中級會計等課程的教學進度,有選擇地對相應內容進行模擬操作,并結合各種相關知識進行財務分析。校外頂崗實習與調查可通過校企聯合或建立實習基地等方式,將頂崗實習與調查研究結合起來,既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又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會計知識的能力。
三、結合會計改革編寫新的會計教材
新的會計教材是高職高專會計教學改革的重要基礎和核心環(huán)節(jié),教材是學習、掌握知識的橋梁,沒有結合會計改革的新教材,很難培養(yǎng)出適應時代需要的優(yōu)秀學生。新的會計教材如何更好地滿足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需要,如何既兼顧國際慣例又體現中國特點,如何適應知識經濟對知識的學習、更新和積累的需要,是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四、改革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
(一)課堂講授要以啟發(fā)、引導為主,教會學生學會學習
在知識經濟時代,不僅需要人們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會學知識。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獲取知識和更新知識的能力,使課堂教學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為本位,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教育教學思想。教師要了解本學科改革特別是近年改革、發(fā)展、完善的前沿知識等內容,從知識的整體結構上,教會學生把握所學知識的內在本質聯系,增強知識的系統性和可操作性,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能力;教師要指導學生會學知識,寓指導會學知識于教學活動過程中,從而有利于使學生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學習方法,選擇有利于激發(fā)學生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良的學習品質、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教學方法。
(二)加強課堂討論,提高學生的交流技巧和理論分析能力
課堂討論有利于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還能為學生提供群體思考的機會,學生在群體思考過程中進行思維碰撞,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有益于擺脫自我中心,增長才智。課堂討論法可以促進學生的交往,促進他們掌握各種社會技能,如參與傾聽、表達、協作、競爭等。廣泛地開展問題討論,能比較好地彌補過多強調講授和作業(yè)的狀況,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在成績考核時應將學生的參與程度及討論結果作為考核依據,有利于推動學生積極參與問題討論,提高教學水平。
(三)加強案例分析,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案例分析是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圍繞某教學案例,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與方法對其進行分析、推理,提出解決方案,并在師生之間、同學之間進行探討、交流的實踐性教學形式。如管理會計、財務管理、審計學等課程均可采用此種教學形式。案例分析的關鍵在于案例設計,要求案例來自實踐,同時又要經過加工提煉。案例應盡可能多地包含各方面的信息資料,包括直接和間接、確定和不確定的資料,且答案應是多元的。案例教學既可鞏固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又可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既可向學生傳授知識,又能大力發(fā)展學生智能,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案例教學能使學生變被動聽講為主動參與,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課堂討論與案例分析報告的撰寫,不斷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啟發(fā)性、實踐性很強的教學方法,面向本世紀的財會教育,要求我們在做好傳統講授教學的基礎上,積極嘗試案例教學。
(四)建立校外頂崗實習和校內模擬實習相結合的實踐環(huán)節(jié),以便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
校外頂崗實習是一種直接讓學生到校外實習基地跟班或頂班參加會計實務工作的實踐性教學形式。校外頂崗實習屬于崗前練兵,是教學環(huán)節(jié)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屬于綜合性實習,其實習內容涉及廣,包括會計核算、財務管理、審計、稅收、金融等諸方面的業(yè)務。校外頂崗實習的目的主要是對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的鍛煉和培養(yǎng)。校內模擬實習是在校內實驗室進行的,以一個企業(yè)一個生產經營周期的基本業(yè)務以及前期的有關資料為基礎,通過一整套真實的會計憑證、賬簿、報表,模擬企業(yè)財會部門會計實務處理的實踐性教學形式。校內模擬實習的關鍵是實習資料的仿真性和內容的完整性以及對模擬實習的指導和考核。從模擬實習的內容上看,不僅包括會計核算,還應包括財務管理和財務分析;從實習手段上看,既要進行手工模擬實習,又要進行電算會計模擬實習,一般先進行手工模擬實習,后進行電算會計模擬實習。校內模擬實習的目的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根據會計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進行實務操作的適應能力和職業(yè)判斷能力。
(五)建立小組作業(yè)、書面習題和電腦習題相結合的作業(yè)環(huán)節(jié),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實際操作能力和應用電腦的能力。
(六)發(fā)揮多媒體技術在會計教學中的作用
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引進案例教學法以來,隨著人們對“會計是一項管理活動”的逐漸認識和會計素質教育的普遍開展,案例教學法已經在高等院校的會計教學實踐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實踐證明,案例教學法在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能力,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方面所起的積極作用是有目共睹的。隨著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在會計領域中的廣泛運用,會計信息系統課程成為會計專業(yè)的一門重要專業(yè)課程,會計信息系統課程的教學應同樣重視案例教學法的運用,培養(yǎng)出實踐能力強并具有開拓創(chuàng)新意識的會計信息化人才。但遺憾的是,在會計信息系統理論教學中,案例教學法還遠未得到廣泛應用。
筆者在中國期刊網上以“會計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案例”、“案例教學”等為關鍵字檢索了自1990年以來會計電算化或者會計信息系統教學方面的論文,共找到相關論文39篇,發(fā)現貫以“會計電算化案例教學”名稱的論文不少,但查閱其內容,基本上全部都是有關會計電算化實驗教學的,基本上沒有真正涉足會計信息系統理論教學的。這說明案例教學法在會計信息系統理論教學中還遠未得到重視和應用,當然也不排除有的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確實有應用,但是沒有對其在理論高度上進行概括和總結。而且目前教師對會計信息系統案例教學的理解也各有千秋,如有的教師將案例教學理解為例題講解,有的將案例教學理解為單位情況介紹,有的將案例教學理解為程序設計(陳旭,2008)[1],還有的將會計軟件的操作實驗理解為案例教學(苗娟,2010[2];程翠鳳,2007[3])……,如此種種,不一而足。這種現狀固然與當前高校會計信息系統課程教學內容的不規(guī)范有關,但也與教師對會計信息系統案例教學的理解和立足點不同不無關系。因此,我們有必要在理論上對這一教學方法的應用進行總結和思考,以期對會計信息系統理論課程教學方法的豐富提供一些建設思路。
會計信息系統理論課程教學的特點
會計信息系統不僅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而且是一門集現代信息技術、會計理論、管理學等于一體的跨學科、交叉性、邊緣型課程,同時又是一門會計專業(yè)理論、方法與實踐相融合的課程。理論課程的內容本身就比較復雜、抽象、不易理解,其教學活動存在以下特點:
(1)會計信息系統中的問題和爭議很少只有唯一正確的確定性答案(Hurt,2009)[4]。這一點與會計專業(yè)的其他專業(yè)課程顯著不同,因此,為了應對實務中的各種問題,我們要幫助學生發(fā)展職業(yè)判斷和培養(yǎng)分析、解決“開放性問題”的能力,而培養(yǎng)這一能力最有效的途徑和方法就是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由于案例教學不重視尋找正確答案①,重視的是得出結論的思考過程及解決問題的方法,因而可以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開放性問題的能力。教科文組織曾就案例研究、研討會、課堂講授等管理教學法教學功能的評價結果進行調查,結果表明:案例研究在所有教學方法中,對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居第一位,在知識傳授、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知識保留的持久性占第二位,在人際關系能力培養(yǎng)方面占第四位。
(2)會計信息系統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而在校學生經歷有限,實踐經驗普遍缺乏。案例教學法為學生在短時期內積累實踐經驗提供了一條較好的途徑。案例是指具體事例,往往來自于現實世界的第一手資料,案例教學通過案例事實提供了教學內容與實際經驗之間聯系的橋梁。它將現實生活中曾經發(fā)生的或正在發(fā)生的沖突、矛盾和危機事件作為教學案例引入課堂,使學生置身于案例背景和角色之中,迅速地積累實際經驗。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說過:最好的教學,就是牢牢記住學校教材和實際經驗二者相互聯系的必要性,使學生養(yǎng)成一種態(tài)度,習慣于尋找這兩方面的接觸點和相互聯系。由此可見,案例教學法作為聯系教學內容與實際經驗的橋梁,其開放的思維是非常適合會計信息系統理論課程教學內容及特點的。會計信息系統理論課程應重視案例教學法的運用,全面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出動手能力強并具有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的會計人才。
案例教學目標
案例教學的目標及案例的選擇與課程教學內容及人才培養(yǎng)目標息息相關。由于目前國內各高校在會計信息系統課程的教學內容上尚未統一規(guī)范,因此,案例教學的目標也有待明確。目前關于會計信息系統的教學內容,國內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側重于會計信息系統分析、設計和開發(fā);另一類是側重于會計信息系統的分析和應用。由于社會分工的高度專業(yè)化,會計(財務)軟件市場日趨成熟,商品化會計軟件功能越來越完善,通用化程度越來越高。作為本科會計專業(yè)的學生,會計信息系統的培養(yǎng)目標不是成為一名現實的軟件開發(fā)人員,而是掌握會計信息系統基本理論,流程和功能結構,會計信息系統規(guī)劃和實施方面的知識,能夠參與系統開發(fā)的一般過程和參與系統管理,熟練操作財務軟件。這就好比一個汽車司機最好能夠了解汽車的大概構造和基本工作原理,卻不一定會設計研發(fā)、制造汽車一樣。所以會計信息系統案例教學的目標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運用會計信息系統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解決應用問題的能力。以此為目標,課程教學內容可以包括會計信息系統基本概念與原理,分析與設計方法,會計信息系統的規(guī)劃與建設等。在理論教學的同時安排上機實驗課程,使學生掌握常見會計軟件(如用友、金蝶)的操作流程與使用方法,能夠應用會計軟件進行日常賬務處理。我們的研究對象是會計信息系統理論課程,不涉及上機實驗。
實施案例教學的幾個關鍵問題
1案例類型設計。在案例教學法中,由于案例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內容,因此案例的設計應該與教學環(huán)節(jié)緊密聯系。按教學環(huán)節(jié)可以將案例分為3類:①課堂引導案例。這類案例以教師課堂講授為主,案例作用在于講清原理,給出分析過程,得出分析結論,發(fā)揮理解、加深記憶的功能。例如,在闡述會計信息系統的概念時,可以設計一個案例,說明現實商務世界中的會計信息系統,并和學生討論會計信息系統的形式和基本功能,以加深學生對AIS的理解和記憶。②課堂討論案例。這類案例以學生討論為主,教師引導為輔,重在理論和方法的應用,可以發(fā)揮鍛煉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功能。例如在講授會計信息系統實施時,可以將某企業(yè)實施AIS的真實過程作為案例,介紹實施過程,評價實施效果,分析存在的問題。③課外思考案例。這類案例以學生自我研究為主,重在應用,發(fā)揮鞏固課堂所學知識,提高應用能力的功能。
2案例的選擇。案例的選擇是案例描述和分析的前提,也是案例教學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案例的選擇需要考慮:①案例是為教學內容服務的。案例教學法始終是完成教學內容,實現教學目標的手段和途徑,案例不應也不能取代教學內容。案例情景設計、問題的分析解決不能脫離特定的教學內容而進行。大型教學案例的選用要擇其要旨,舍棄細枝末節(jié),使教學案例真正起到有效促進和實現教學目的和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作用。②案例應是現實企業(yè)經營管理的寫照。案例教學法的成功運用關鍵在于“真實情景為本的案例”(Donham,1923)。越是現實的事物,越讓人感到親近。會計信息系統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國內外企業(yè)會計信息化的實踐發(fā)展非常之快,內容也非常的豐富,這些現實當中企業(yè)經濟管理的實踐成果,很容易激起同學的興趣和共鳴,激發(fā)參與討論的熱忱。③案例分析不限定唯一的結論與結果。會計信息系統中的許多問題是沒有唯一確定答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可以多種多樣。除教學引導案例目的在于導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之外,其他類型的案例都可以不以追求唯一的結果為目的,主要在于誘發(fā)學生產生爭議和討論。④案例的設計應設置可引發(fā)思考的“陷阱”。在案例設計的過程中,可以針對會計軟件的控制重點和容易出錯的地方,設計一些“陷阱”,讓學生在糾正錯誤的過程中更加深刻地體會理論教學內容。例如在講授總賬子系統的出納簽字功能時,可以設計一個案例,某同學執(zhí)行出納簽字時,軟件出現提示“沒有符合條件的憑證”,問題可能出在什么地方,應當如何處理?引導學生分析可能出問題的環(huán)節(jié),以及如何解決。在分析討論的過程中,同學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總賬系統中如何通過程序來實現內部會計控制,以及業(yè)務流程和內部控制設計的關系。再例如總賬系統中記賬憑證修改,對錯誤記賬憑證的修改要識別錯誤憑證所處的環(huán)節(jié),位于不同環(huán)節(jié)的錯誤憑證有不同的修改方法。針對這一教學內容,可以設計一個案例“陷阱”,分析如何修改不同環(huán)節(jié)的錯誤憑證,使同學們理解記賬的含義及作用,掌握錯誤記賬憑證的不同修改方法,也更深刻地領會軟件設計中流程和數據之間的關系,對課程教學內容也有了更為深刻的印象。
3案例的來源。案例教學的成功取決于案例庫的質量。而案例來源是案例庫建設的關鍵問題,會計信息系統案例主要來自于:①深入企業(yè)單位調研,收集實踐工作中的會計信息化案例。應鼓勵教師定期深入企事業(yè)單位調研或者參與社會兼職,一方面教師可以憑借自己所學幫助企業(yè)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另一方面還可以在實際工作中收集相關資料,從中提取典型會計案例,豐富會計信息化教學案例庫建設,充實教學內容。②從有關資料中獲取。例如從現有教材或者案例集中選取,或從報紙、報刊中摘錄,也可以從網上搜集。Internet的應用使得教師從網絡可以獲得大量的資料,從中選擇有價值的資料經過改編、提煉,形成案例。③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參考有關資料,結合社會經濟的實際狀況,設計教學案例。④建立校際之間的合作,相互交流教學案例。⑤學生的上機實踐過程。上理論課的教師往往同時也擔任上機實驗課的指導老師。學生在上機實驗的過程當中會遇到大量的問題,教師這時應當做一個有心人,注意收集學生遇到的問題,從中總結提煉,發(fā)掘有價值的典型問題,設計成為案例,在理論課堂上幫助學生從理論深度上理解和把握會計信息系統內部功能結構的設計,對會計軟件的操作不僅能夠知其然,而且能夠知其所以然。總之,案例的形成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專業(yè)探討研究活動,它要求教師除了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之外,還需要擁有整合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的能力。
4教學環(huán)節(jié)。以課堂討論案例為例,案例教學的一般程序可劃分為3個階段,6個環(huán)節(jié)。第一階段是課前準備階段,該階段要做好3個環(huán)節(jié)的工作:①根據教學內容要求和學生實際,教師在課前選編典型案例,擬定討論題目和學習要求,事先印發(fā)給每個學生;②學生自主解讀案例;③在小組討論過程中相互啟迪,于開課之前即進入案例內容和案例角色。案例教學的成敗與準備是否充分關系密切,為此不僅要給予充足的準備時間,一般不少于一周,而且要真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潛能。第二階段是課堂討論與辯論階段。該階段要做好兩個環(huán)節(jié)的工作:①進入課堂教學后,教師進一步通過多媒體和網絡手段補充案例背景和過程細節(jié)。小組派代表發(fā)言,就案例事實展開討論甚至爭論;②教師因勢利導,及時引導討論熱點,揭示各種論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并進行概括總結。第三階段是課后總結階段。課后學生繼續(xù)就案例爭論點進行討論,并獨立撰寫案例分析材料。教師結合學生在案例討論中的表現,客觀地對學生學習成績進行考核。顯然在案例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關鍵,案例是基礎。這種課堂教學模式最大限度地增進了學生主體的參與性、教學內容的實踐性、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及綜合能力養(yǎng)成與提升的可能性。
教學實踐及效果
作為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的新建本科院校,廣東金融學院會計信息系統課程從2007年下半年開始,在本科課堂教學中實施以激活學生學習主體為主旨的案例教學改革,教學效果得到了學生的充分肯定,教學質量得到了同行的認同。同時學校也將案例教學改革作為強化文科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突破口。4年多的實踐表明,案例教學作為一種典型的師生互動,研究性教學模式已取得明顯效果,它能夠有效克服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是創(chuàng)新本科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和培養(yǎng)會計應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徑。其效果表現在:
(1)激活了學習主體,學生學習主動性大大增強,積極性顯著提高。案例教學主張“案例分析—學生主體”的教學理念,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激發(fā)學生的思維火花和求知欲望具有非常明顯的作用。自從課堂引入案例教學法后,教學氣氛明顯活躍,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明顯提高,從而達到了優(yōu)化課程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2)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分析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大大提高。過去學生在上機實驗中只能按部就班,按操作指導一步一步地做,遇到問題時就沒有辦法解決了,對上機操作內容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學習的理論知識與實驗內容是相互脫節(jié)的。案例教學后,由于在課堂理論教學中大量引入上機實驗形成的案例,來培養(yǎng)學生以理論為指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將所學理論知識活學活用,聯系實際,解決問題。
(3)學習過程當中學生快速積累了實踐經驗。
2007級學年論文及案例分析寫作要求
一、寫作學術要求與時間安排
1.學術要求
學生應該遵守論文寫作學術道德,論文寫作中的引用部分必須注明引自何處。嚴禁學生在論文寫作中的抄襲行為,若發(fā)現學生論文存在大量引用、摘抄或全文抄襲現象,經查屬實,論文一律做不合格處理。
二、論文寫作格式要求:
(一)封面(全部加粗,居中)
1.格式:
山東財政學院(小初宋體)
會計學院(小初宋體)
2006級學年論文(小一宋體) 專業(yè):×××專業(yè)(二號宋體) 姓名:×××(二號宋體)
學號:_×××_(二號宋體) 完成時間:××年××月××日(二號宋體)
2.頁邊距與行距:
頁邊距:自動設置
行距:
(1)山東財政學院上空兩行(按小初字體)
(2)山東財政學院會計學院與2006級學年論文之間空二行(按小初字體)
(3)2007級學年論文與專業(yè)之間空3行(按小初字體)
(4)專業(yè)、姓名、學號、完成時間之間行距為1.75倍
(二)正文
1.論文標題:上空一行,單獨成行,小3號宋體加粗,居中
2.作者姓名:另起成行,小4號宋體,居中
3.內容提要:另起一行并與“作者姓名”行間空一行,首起空兩格,小4號宋體加粗,內容提要一般不超過300字
4.關鍵詞:另起一行,首起空兩格,小4 號宋體加粗,關鍵詞3---5個,每個關鍵詞之間加一個空格
5.正文:
(1) 正文與關鍵詞行間空一行
(2) 正文采用小四宋體,標題采用四號宋體加粗,每段首起空二格,1.25
倍行距
(3) 正文各層次標號為:
一、×××××
(一)××××
1.×××××
(1)×××××。
(4)圖表編號要連續(xù):如圖1、圖2、圖3;表1、表2、表3
圖的編號放在圖的下方;表的編號放在表的左上方,表左右兩邊不能有邊
(5)字數要求:不少于5000字
(6)論文引用的觀點、數據要注明出處,一律采用尾注。
(三)紙張與頁面設置
1.A4,縱向
2. 頁邊距:上1.0cm,下2cm,左側2,5cm,右側1.8cm,裝訂線0cm
3. 頁眉:
(1)設置:1.4cm
(2)字體:中文,小五號宋體
(3)分割線:0.75磅雙線
(4)內容:會計學院學年論文。居中
4.頁腳
(1)設置:1.0cm(2)內容:頁碼,居中
5.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部分的要求如下:①與注釋部分間空一行;② “參考文獻” 采用五號宋體加粗(英語專業(yè)用Times New Roman 10.5號字體加粗);③參考文獻內容應另起行,列示畢業(yè)論文(設計)參考的主要文獻資料;采用小五號宋體(英語專業(yè)用Times New Roman 9號字體)。參考文獻的著錄,按著錄、題目、出版事項順序排列,其格式為:
期刊類:著者.題名[J].雜志名,年份,(期號)。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財務會計教學;應用
一、案例教學法產生的背景
與一般課程相比,財務會計學有著更強的實踐性。當前,許多中等職業(yè)學校都開設了會計專業(yè)課,但是在教學實踐中,仍然沿襲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在課程上一味講解理論知識。由此,學生的實踐經驗無法得到積累,在今后的工作中,分析實際工作的能力會相對較差,而且也無法有效地適應不斷變化的經濟環(huán)境。所以,財務會計教師要不斷地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在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法,激發(fā)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參與意識。
二、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案例的選取與設計
財務會計教學案例作為一項原始資料,它存在的意義就在于保證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的順利完成,對事件的發(fā)生、經過以及結果等進行全面的展示,繼而有效地服務于教學,讓學生從具體案例中得到某種啟發(fā)或者道理。
1.案例選取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
在案例教學中,其核心就是選擇合適的案例,為此,教師必須掌握大量資料,及時與學校或者企業(yè)進行溝通,盡可能多地掌握有典型性、層次性且貼近經濟生活的會計案例資料,并對這些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和整理。
(1)針對性。讓學生學會記錄、計量以及確認會計要素,編制科學的財務會計報告,是財務會計教學所要完成的教學目標和任務。在具體的教學中,每一章節(jié)的要求和目標又不盡相同。要順利完成某一項教學目標,除了理論知識傳授以外,還要輔之以相應的案例。在選取案例的過程中,教師應堅持實事求是,根據具體的教學要求和目標,協調好案例與教學內容之間的關系。
(2)實用性。在會計教學中,出于教學需要,教師可以對會計主體的實際經濟活動資料進行整理、概括、加工以及改造,這就形成了會計案例。會計案例能直觀地反映會計人員在企業(yè)經營管理活動中的作用、地位以及工作中應堅持的原則和具體操作方法,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教師在進行案例選擇時,要由難而易,循序漸進,可以將案例中的某項條件去除,進而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典型性。案例只有具備了典型性,才能有效地指導學習活動,實現實踐和教學理論的結合,從而讓學生較好地掌握會計活動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案例實現了實踐和理論的有機結合,教師所選取的案例要盡量緊貼社會熱點、市場經濟環(huán)境中的新興業(yè)務以及會計準則完善等有待于進一步解決的問題,準確反映同類事物的基本特性,讓學生找到解決此類問題的有效方法。
(4)綜合性。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水平和能力,幫助學生綜合判斷和分析問題,是案例教學的基本目標之一。在中級財務會計教學中,應收賬款、投資以及存貨等會計核算知識是分章節(jié)分別講解的,但是在企業(yè)會計實務中,財務問題相對復雜,綜合性強,所以在財務會計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將單一的知識能力轉變?yōu)榫C合分析能力,從整體上把握企業(yè)會計實務。綜合性案例全面反映了企業(yè)的財務管理和經營活動,對案例進行分析和解剖的過程中,學生處理綜合事務的能力將得到進一步提升。
2.擴展案例資料的來源
在選擇具體的教學案例時,教師要根據課程特點和內容選擇合適的案例,既可以是教師在企業(yè)調查和咨詢中發(fā)現的問題,也可以是上市公司公開披露的案件。
(1)在社會實踐中搜集案例。教師可以多參與社會實踐,深入會計師事務所以及企事業(yè)單位等部門,進一步加強教育界與實業(yè)界的聯系,將實際工作中的相關資料整理成具體案例,進一步豐富教學內容。同時,教師還可以在假期對企業(yè)進行專題訪問和調查,與學生一起參與到社會實踐中,綜合掌握會計核算的基本方法和過程,為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創(chuàng)造條件。
(2)加強校內、校際合作,實現教學案例的實時共享。高校可建立完善的校際、校內共享案例庫,實現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和組合,節(jié)省教學資源和時間。
三、財務會計課程案例教學的組織實施
1.課前組織閱讀分析案例
決策者角度是案例分析的基本著眼點,在具體過程中,要對假設條件做出相應的判斷。教師應將案例提前發(fā)給學生,對需要談論的問題進行解說,讓學生熟悉案例,積極調動自己的經驗,學會抓住主要問題和關鍵問題,并就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給出完整的分析提綱。
2.課上組織學生分析和討論案例
在案例教學中,分析和討論案例是教學的核心和關鍵。在案例分析的過程中,學生會進一步掌握學科理論知識,而且在案例分析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將會顯著提升,有助于鞏固和夯實學生的基本理論知識。在案例教學中,學生的互動將會增多,主動性和積極性會被激發(fā),發(fā)散性思維能力會進一步提升。在對某一具體問題進行分析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對同一案例進行綜合剖析,相互交流看法。在案例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把握好案例討論的重點和方向。在教材中,企業(yè)的銷售和采購業(yè)務的核算是分不同章節(jié)進行介紹的,在對同一業(yè)務進行處理的過程中涉及不同的會計主體,在設計商品購銷業(yè)務時就應該以各方的實際工作流程為基本出發(fā)點,讓學生分別承擔采購方和銷售方的角色,對最終業(yè)務流程進行確認。在案例教學中,難點問題更易突破,學生能準確、快速地掌握成本確認、計價選擇以及銷售計量等問題。
在具體的討論過程中,教師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引導和組織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由討論的環(huán)境和氛圍,不對學生的觀念進行干涉,學生出現分析判斷失誤的時候,教師不要立即提出批評或者指正,教師可以有意識地提出一些問題,對學生進行引導,繼而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例如,在討論同一交易中不同會計主體如何編制記賬憑證、應收集哪些原始憑證這類問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討論,進一步明確會計主體的相關問題,學會審核和收集原始憑證,掌握編制記賬憑證的正確方法。
3.課后認真總結
學生在綜合分析和討論教學案例以后,教師要對學生的結論進行總結和歸納,并做出合理的評價。所謂的總結,并不是簡單地給出案例的標準答案,而是要讓學生在案例分析中掌握會計處理的相關知識,對學生分析和討論過程中存在的優(yōu)缺點進行點評,引導學生作進一步的思考,讓學生學會自我剖析,從而尋求到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例如,在物資采購這一案例中,教師要求學生在分析和歸納材料的實際成本時,會涉及結算方式、銷售方式、銷售折扣、相關稅費以及成本構成等多方面的因素,學生由于缺乏實踐經驗,在考慮問題時難免偏頗,教師在總結時就應該指出這一問題,將學生未考慮周全的問題羅列出來,引起學生的注意。在整個案例教學中,課后總結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4.撰寫案例分析報告
在案例教學中,撰寫案例分析報告是教學的最后一環(huán),它能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分析報告不是簡單地記錄討論過程,也不是思想性總結。在具體的報告中,應首先介紹自己的備選方案或者觀點,分析和討論結論,并提出相關事實或者數據用以佐證自己觀點的正確性。在撰寫案例分析報告的過程中,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將得到顯著提升,為撰寫經濟論文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關鍵詞:MPAcc 人才培養(yǎng) 協同創(chuàng)新平臺 行業(yè)企業(yè)專家
中圖分類號:F23;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5812(2016)16-0008-03
一、引言
隨著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化,以及相關政策的逐步落實,中國經濟仍保持著較高的增長速度,由此催生的大型企業(yè)集團乃至跨國公司的數量大幅增加,從而對高層次會計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專業(yè)會計碩士教育作為培養(yǎng)高層次會計人才的主要途徑,自2004年首次批準了21家授予權試點單位以來,其規(guī)模不斷發(fā)展壯大,截至目前為止全國已有170多家MPAcc人才培養(yǎng)單位,為社會培養(yǎng)了大量會計人才。但由于其招生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MPAcc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面臨的問題不斷凸顯。為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全國MPAcc教育指導委員會(以下簡稱MPAcc教指委)于2014年下半年啟動了培養(yǎng)院校的質量評價與認證。深入推進MPAcc培養(yǎng)的改革以保證MPAcc人才培養(yǎng)質量,已成為當前MPAcc培養(yǎng)單位面臨的重要任務之一。
目前,有關MPAcc人才培養(yǎng)模式方面的研究備受學術界及培養(yǎng)單位重視。萬曉文(2010)基于問卷調查分析,在總結當前對MPAcc的培養(yǎng)多數還停留在“本科化”的培養(yǎng)模式的基礎上,提出了相關培養(yǎng)對策。王治等(2011)通過對比分析國內外MPAcc培養(yǎng)現狀,指出國內會計人才目前呈現“總量過剩,結構失衡”的狀態(tài),提出了新的MPAcc培養(yǎng)模式和政策建議。石意如(2012)針對MPAcc的培養(yǎng)目標比較含糊、培養(yǎng)方案欠完整、培養(yǎng)方案執(zhí)行過程監(jiān)督不力和評價機制不健全等問題,提出了以MPAcc詳細的能力框架為準繩并融合“學科中心”與“能力中心”的多邊培養(yǎng)模式,構建了與社會評價有機銜接的MPAcc培養(yǎng)三維評價體系。
綜觀上述文獻,學者們大多都對MPAcc培養(yǎng)模式進行了有益探索,但卻未將對MPAcc人才培養(yǎng)質量有重要影響的行業(yè)企業(yè)專家融合到其培養(yǎng)模式中。鑒于此,在分析了目前國內MPAcc人才培養(yǎng)現狀的基礎上,本文以重慶理工大學MPAcc教育為例,構建了行業(yè)企業(yè)專家參與下的MPAcc人才培養(yǎng)協同創(chuàng)新平臺,詳細論述了在培養(yǎng)方案制定、課程教學、實習實踐、學位論文、就業(yè)指導等關鍵培養(yǎng)環(huán)節(jié)中行業(yè)企業(yè)專家發(fā)揮的協同作用。
二、國內MPAcc人才培養(yǎng)現狀分析
MPAcc是培養(yǎng)高級會計、審計、財務專門人才的學位教育項目,與會計學術型學位相比,MPAcc教育突出職業(yè)要求,更注重學術性與職業(yè)性的緊密結合,注重實踐。國內MPAcc項目從無到有,不斷成長,自開展MPAcc教育工作以來,各培養(yǎng)單位在教學方法、課程設計、師資配備、教學管理和市場推廣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效果,形成了許多特色及優(yōu)勢。但隨著MPAcc招生人數的大幅增加,MPAcc教育存在的諸多問題和不足不斷暴露,亟待解決。
(一)執(zhí)行力度不夠,雙導師制流于形式
MPAcc教指委2011年3月的《全國會計碩士專業(yè)學位參考性培養(yǎng)方案》(以下簡稱參考方案)第四項第三條規(guī)定,培養(yǎng)單位應成立導師組或實行雙導師制,聘請會計師事務所、企事業(yè)單位或政府部門有關專家共同承擔指導工作。由于針對雙導師制并沒有制定具體的操作規(guī)范,導致培養(yǎng)院校在實際實施過程中有較大的隨意性,僅有少數培養(yǎng)單位實行“全員全程雙導師制”,即學生在校期間除有一位校內導師指導其學習研究外,還會聘請企事業(yè)單位中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專業(yè)研究能力的行業(yè)企業(yè)專家擔任MPAcc學生的校外導師。而大部分培養(yǎng)單位實行的是“全員半程雙導師制”,校外導師僅會參與MPAcc學生在實習實踐及論文指導階段的培養(yǎng)指導,而其他諸如培養(yǎng)方案的制定及課堂教學等環(huán)節(jié)并不會參與;有的校外導師因工作等方面的原因在MPAcc學生實習實踐及論文指導階段也未能參與,使得雙導師制僅有形式上的規(guī)定但并未付諸行動。
(二)案例教學比重偏低,優(yōu)質教學案例缺乏
MPAcc的培養(yǎng),不僅強調理論和實務并重,而且更關注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案例教學作為一種以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為目的的教學方法,更符合MPAcc培養(yǎng)應用型高級會計人才的需要,更有利于MPAcc學生職業(yè)能力的提升。而在MPAcc培養(yǎng)過程中,為降低培養(yǎng)成本,部分培養(yǎng)單位并沒有對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和專業(yè)型碩士研究生在培養(yǎng)過程中作嚴格的區(qū)分,將MPAcc的部分課程與學術型研究生集中開課,進行純理論的講授,部分培養(yǎng)單位在MPAcc培養(yǎng)過程中雖然導入了案例教學,但所占課時比例并不高,達不到應有的效果。此外,許多培養(yǎng)單位因建立案例檔案成本高,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由授課教師自行開發(fā)案例,而很多授課教師雖然理論水平高,但因實踐經驗缺乏,案例開發(fā)的質量不高。再加上對開發(fā)案例時間投入不足、評價體系不完善等,教學案例還相對較少。以上這些都影響了MPAcc人才培養(yǎng)質量。
(三)實踐基地建設不夠完善,實習實踐時間較短
在實習實踐方面,根據教育部及MPAcc教指委的相關要求,MPAcc學生必須要有至少半年的實習經歷。但一方面由于會計崗位的特殊性,大部分企業(yè)很難接受多個MPAcc學生的實習,這給培養(yǎng)單位實習實踐基地的建設和MPAcc學生實習安排帶來了很大的挑戰(zhàn),相當多的學校并未建立實踐基地,大部分學生基本是自己去尋找實習單位。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培養(yǎng)單位采取兩年制培養(yǎng)方式,致使MPAcc學生將更多的時間投入到課程學習、學術論文及畢業(yè)論文的撰寫上,沒有充足的實習實踐時間,從而影響了相關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
(四)理論與實踐聯系不緊密,學位論文應用性不強
會計碩士專業(yè)學位論文必須突出學以致用,以解決實際問題為重點,論文類型一般采用案例分析、調研(調查)報告、專題研究、組織(管理)診斷等。但在學位論文的選題環(huán)節(jié),部分學生由于沒有實踐經驗,不能結合相關企業(yè)的實際問題去選題,在后期的論文撰寫過程中也因沒有具體的企業(yè)作為調研對象,無法獲取直接數據,只能通過網絡搜集相關二手資料,導致數據實效性及針對性不強,學位論文的寫作不夠深入,學位論文質量不高,無法針對企業(yè)當前存在的某些問題提供合理的解決方案。
三、行業(yè)企業(yè)專家參與下的MPAcc人才培養(yǎng)協同創(chuàng)新平臺
重慶理工大學于2010年經過國務院學位辦批準設立MPAcc人才培養(yǎng)點,經過近5年MPAcc項目實施,重慶理工大學在MPAcc招生宣傳、錄取辦法、培養(yǎng)過程、實習實踐、學位論文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取得了一定成果。為進一步提高MPAcc人才培養(yǎng)質量,重慶理工大學經過一年多的遴選、審核和評議,正式聘任了100多位行業(yè)企業(yè)專家擔任MPAcc校外導師,他們主要來自各級政府財會審計主管部門、國有大中型企業(yè)、銀行、證券,以及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師事務所和資產評估所等中介機構,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專業(yè)研究能力。在MPAcc學生的培養(yǎng)過程中他們主要負責MPAcc學生的案例教學、實務指導、實習實踐安排、論文選題、論文撰寫、論文評議和就業(yè)指導等。通過這些行業(yè)企業(yè)專家的協同參與,以達到進一步提高MPAcc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目的。
基于對目前國內MPAcc人才培養(yǎng)現狀的分析,本文以重慶理工大學MPAcc教育為例,構建了行業(yè)企業(yè)專家參與下的MPAcc人才培養(yǎng)協同創(chuàng)新平臺,如下頁圖1所示。由圖1可知,MPAcc人才培養(yǎng)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學生個人培養(yǎng)方案制定、課程學習、實習實踐、學位論文、就業(yè)指導等多個環(huán)節(jié),這些環(huán)節(jié)緊密聯系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MPAcc培養(yǎng)體系。MPAcc人才培養(yǎng)質量,最終取決于MPAcc學生、授課教師、校內導師、行業(yè)企業(yè)專家等多個主體之間的相互協同和資源共享才能帶來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的聚合效果,加速人才培養(yǎng)的進程,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
下面將基于圖1中的協同創(chuàng)新平臺重點論述在MPAcc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行業(yè)企業(yè)專家與培養(yǎng)單位、授課教師、校內導師等多個主體之間的協同互動對提高MPAcc人才培養(yǎng)質量所發(fā)揮的作用。
(一)個人培養(yǎng)方案制定協同
制訂完善的個人培養(yǎng)方案,是切實保證MPAcc人才培養(yǎng)質量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重慶理工大學MPAcc主要設置了CFO和CPA兩個方向。CFO(首席財務官)方向著力為大中型企業(yè)培養(yǎng)戰(zhàn)略型、領導型財務總監(jiān);CPA(CPA合伙人)以培養(yǎng)更多的領導型CPA合伙人為目標。重慶理工大學MPAcc教育在現有的7門核心課程、4門方向必修課程、15門方向選修課程基礎上,通過與行業(yè)企業(yè)專家合作,增設了5門方向選修課。MPAcc學生會在校內導師和行業(yè)企業(yè)專家的共同指導下,結合本人的專業(yè)方向,選擇適合個人職業(yè)發(fā)展方向的課程。校內導師會綜合考慮MPAcc學生的學科背景,研究方向,職業(yè)定位后從專業(yè)課程的學習、方向課程的選擇等層面給出建議;行業(yè)企業(yè)專家則針對當前的行業(yè)現狀、崗位知識結構需求、職業(yè)素養(yǎng)等方面引導學生完成相關知識的學習積累。由此,制定出切實可行、與經濟社會發(fā)展需求相適應的個人培養(yǎng)方案。
(二)課程教學協同
培養(yǎng)單位授課教師側重于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掌握好的學習方法爭取優(yōu)異的學習成績,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勝任能力。行業(yè)企業(yè)專家則更多的是參與“會計人生”“MPAcc大講堂”“移動課堂”“特色培養(yǎng)”等環(huán)節(jié)。“會計人生”更多的是對學生職業(yè)道德、與人溝通交流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通過“MPAcc大講堂”分享各行業(yè)企業(yè)專家擅長領域的實務經驗與深刻見解,引入最新的案例,讓學生對真實事件和情境進行分析、思辨,以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移動課堂”設置在企業(yè)一線,通過行業(yè)企業(yè)專家現場講解,讓學生感受真實的職場環(huán)境;“行動學習”則讓學生深入企業(yè),將所學與企業(yè)實際問題相結合,真正做到學以致用。通過授課教師與行業(yè)企業(yè)專家的協同授課,提高MPAcc學生培養(yǎng)質量。
(三)實習實踐安排協同
校外實踐主要為了鍛煉學生適應未來工作的能力,是MPAcc學生專業(yè)技能應用與提高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重慶理工大學MPAcc教育有著相對完善的實習實踐安排體系:為了保證MPAcc學生能有長期穩(wěn)定的實習場所,學校憑借其學科優(yōu)勢,通過為企事業(yè)單位提供人才培養(yǎng)或培訓、決策咨詢和技術支持服務等活動與許多企事業(yè)單位建立了良好的長期合作關系;另一方面,由于重理工大學聘請的行業(yè)企業(yè)專家大都來自各級政府財會審計主管部門、國有大中型企業(yè)、銀行、證券以及會計師事務所等機構,校外導師通過安排MPAcc學生到他們所在的公司、事務所實習,也能很好的解決學校實踐基地建設不夠完善這一問題。
(四)學位論文指導協同
MPAcc學位論文突出學以致用,注重解決實際問題,要具有創(chuàng)新性和實用價值。重慶理工大學MPAcc學生在論文選題時,行業(yè)企業(yè)專家會參與指導,并強調學生應結合實習單位的生產經營和管理中存在的相關問題進行選題。畢業(yè)論文開題后,除了有校內導師對論文撰寫的全程指導外,行業(yè)企業(yè)專家也會參與學生論題相關內容的指導,為學生獲取第一手案例資料提供幫助。基于這樣的雙重指導,MPAcc學生的學位論文會達到一定的深度和廣度,更能體現其實際意義與經濟效益。
(五)就業(yè)指導協同
當前就業(yè)形勢日趨激烈,因很多學生在校期間未能進行明確的職業(yè)規(guī)劃,導致他們初入職場時比較茫然,沒有清晰的職場定位。重慶理工大學MPAcc教育,自學生入學開始便會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專業(yè)介紹并對專業(yè)就業(yè)崗位、職業(yè)發(fā)展方向以及歷屆畢業(yè)生情況進行分析。在三年的學習過程中,學校會根據每學期的課程安排,合理安排一些就業(yè)指導課。通過一系列的培訓和崗前實訓,強化MPAcc學生的就業(yè)意識。與此同時,培養(yǎng)單位也會經常邀請注冊會計師、資產評估師等相關行業(yè)的企業(yè)專家到學校進行行業(yè)宣講,讓學生對當前的就業(yè)形式、崗位需求等更加明晰,提早讓MPAcc學生做好入職準備;另一方面學校每周都會安排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行業(yè)企業(yè)專家作客MPAcc大講堂,由于他們對宏觀層面上的就業(yè)形勢更加了解,能夠高瞻遠矚地給學生提供就業(yè)方面的建議,此外在目前就業(yè)前景堪憂的狀況下,對拓寬MPAcc學生的就業(yè)渠道也十分有幫助。
四、結語
改進現有的MPAcc人才培養(yǎng)模式使之適應社會和經濟發(fā)展需求是一個需要不斷完善的過程。行業(yè)企業(yè)專家協同參與MPAcc人才培養(yǎng)為我國MPAcc人才培養(yǎng)模式提出了一個很好地改革方向,對提升會計專業(yè)碩士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構建創(chuàng)新型國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J
參考文獻:
[1]萬曉文.會計專業(yè)研究生培養(yǎng)問題研究――基于我國高校的調查數據[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 2010, (3):21-29.
[2]王治,張多蕾,程一江.會計專業(yè)碩士學位(MPAcc)教育:現狀分析、模式選擇及政策建議[J].會計師,2011,(5).
[3]石意如.我國會計專業(yè)碩士培養(yǎng)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建議[J].商業(yè)會計,2012,(1).
[4]曲曉輝.會計碩士專業(yè)學位(MPAcc)教育的若干問題[C].會計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第四屆會計與財務問題國際研討會論文集,2004.
[5]盛明泉,王燁.會計學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及培養(yǎng)機制:問題與對策――中國會計學會會計教育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年會暨第三屆會計學院院長(系主任)論壇會議綜述[J].會計研究,2010,(12).
[6]陳吉鳳,侯力綱,劉春暉.“案例”助力會計專業(yè)碩士培養(yǎng)模式變革――第四屆中國MPAcc教育發(fā)展論壇綜述[J].會計研究,2013,(2).
論文摘 要:素質教育必須同時滿足社會、個體對教育的需求,這既是素質教育實施的目標,也是素質教育思想指導下考核改革的目標。本文以財務會計學課程為例首先對考核的背景進行分析;其次研究如何樹立重在能力培養(yǎng)的現代考核觀念;最后以《財務會計學》課程考核方法改革為例研究其課程特點和培養(yǎng)目標,系統規(guī)劃考核制度。
素質教育是相對于應試教育提出來的,從教育價值上說,素質教育必須同時滿足社會、個體對教育的需求,這既是素質教育實施的目標,也是素質教育思想指導下考核改革的目標。本文之所以將研究的著眼點放在考核上,是基于:課程考核除具有檢驗教學目標實現程度的評價功能之外,還是日常教學工作的指揮棒,是確定學生努力程度和努力方向的一個重要因素,具有很強的導向作用。傳統的考核方式大部分是“重結果輕過程”。考核試題和平時作業(yè)多是識記性題目和模擬性業(yè)務題,大多只有固定答案,難以達到能力考核的作用。
受考核方式的影響,教學方式也多以應試為核心。雖然多數教師重視教學改革,都認為啟發(fā)式教學、案例教學、合作性學習等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對學生能力培養(yǎng)和提高教學效果方面有著重要作用,但如果考核方法還繼續(xù)沿襲傳統的考核方法,那么教學改革很難有真正的成效。因為對于教師而言,知識傳授更容易些,而組織重在素質教育和能力培養(yǎng)的啟發(fā)式教學,如案例教學、企業(yè)調研,則難度較大,需要教師投入大量精力首先提升自身能力,并進行大量考核資料的準備;對學生而言,完成識記性的作業(yè)更容易一些;而案例研討、案例設計、企業(yè)實務調研、撰寫課程論文等作業(yè)難度較大,但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訓練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和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考核方法改革的背景分析
傳統的考核方式曾經為我國篩選人才發(fā)揮過應有的作用。但在目前形勢下顯示出較大局限性。考核主要考察學生對知識的記憶而不是運用知識的能力、考核試題也多是只有一個答案,不利于考察和訓練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考核不注重考察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和效率,不利于考察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這既不符合信息時代的要求,也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受考核方式的影響,教學方式就以應試為核心,教學多采用以教師為主體的單向灌輸式教學,不易調動學生主動性,也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能力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尤其是財務會計學這門課,由于會計改革的深入變化,對課本中的一些理論要深化理解,這更需要老師與學生共同去探討,去發(fā)展,應采用更為開放的教學方式,而不應一味運用這種單項灌輸的封閉式教學方式。
2.考核方法改革的實踐
考核是確定學生努力程度和努力方向的一個重要因素。對于教師和學生而言,考核也是反映學生學習成果的一個重要方面。下面以財務會計學課程考核方法改革為例進行實踐分析。
2.1樹立基于素質教育,重在“能力培養(yǎng)”的現代考核觀念
建立以“素質立意考能力,將素質教育觀念內化于考核”的考核評價體系,通過考核的引導作用,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自我評價能力和心理素質、協作精神、職業(yè)道德等。不要單純以課程和教材知識的難度、深度和考核的分數來衡量學生,而要把考核真正當作是實現教育目標過程中的一項有效手段,而不是教育目標本身。
2.2緊密結合《財務會計學》課程的特點和培養(yǎng)目標,系統規(guī)劃考核制度
一是在考核方式上,將形成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相結合,平時成績與期終考核成績分別占60%和40%。二是在考核內容上,減少知識性試題的份量,增加案例分析等能力性試題的份量,側重于考核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2.2.1利用“學識層次分類法”設計考核內容,確立考核的能力導向
我們在財務會計課程考核改革中運用了“學識層次分類法”進行了探索與實踐。學識層次分類法主要根據認知進行分類。由于認知意味著獲得、儲存知識和開發(fā)智力,掌握與某學科有關的知識主要是一個認知的過程,因而也是現代教育的核心內容,該方法將認知行為分為以下六個層次:①知曉;②理解;③應用;④分析;⑤綜合;⑥評價。
根據認知行為的六個層次,在設計試卷時考慮學識層次和教學內容間的平衡、以及不同學識層次間考核時間的分配等。試題以案例分析為主,具體題型包括:單選、多選、判斷、計算分析以及綜合評價等。通過案例分析,學生不僅在案例中掌握了賬務處理的方法,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會計準則,同時也可以從一定程度上評價學生的職業(yè)道德水平和職業(yè)判斷能力。
由于考核注重了能力的考查,試題基本沒有考死記硬背的知識,如定義、概念、公式的表述等,而是注重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試卷綜合考察了學生全面理解、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閱讀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文字語言表達能力等。
2.2.2構建多種形式的課程考核體系,題目側重理論聯系實際。
考核方式要突出多樣性、針對性、生動性,不能只限于筆試,還應采取企業(yè)調研、課程論文、正式作業(yè)、案例討論與成果展示、書面報告、模擬實訓、課堂評價等方式考察和評價學生。
我們根據財務會計學在整個專業(yè)課程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結合學生將來就業(yè)崗位時的要求,把學生分成若干組,每一組負責對財務部門的某一個崗位的業(yè)務范圍、崗位特點、流程以及內控制度的要求等方面進行調研,小組成員的工作由每一小組組長來分工協調,調查可以采取走訪、互聯網、電話等多種形式,最后形成書面報告。報告的完整性,排版或圖文,考核答辨時的口齒、邏輯性、及學生評委的評價,平時上課提問的質量,調研過程中的工作量,組與組之間的比較均可作為分數評定的依據。這種考核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使學生的學習個性能力得到極大發(fā)揮和張揚,真正形成“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
2.2.3側重考察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考核題目在考察學生收斂思維的同時,考察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同一個案例可能有很多答案。在閱卷的時候,對于創(chuàng)新精神也給予充分肯定,學生的回答即使不符合標準答案,但只要分析闡述言之有理,就不完全算錯。
3.考核觀念的變革推動了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
由于考核的思路發(fā)生了變化,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也必須做出相應的改變:
3.1根據專業(yè)核心能力,選擇教學內容。
財務會計學對于未出校門的學生來講,是一門極為抽象和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需要學生有較強的邏輯推理能力和思維分析能力才能理解知識要點。我們通過多種教學手段讓學生感受會計在經濟管理中的重要性,會計如何為企業(yè)的分析、管理和決策服務。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在教學中加入大量鮮活而貼切的案例,對于教材上的內容做出區(qū)分,課堂上采取“五講教學法”。同時有針對性地指定和指導學生閱讀某些報刊、雜志、書籍和網站上的相關資料,在課堂上更多的是向學生傳授學習會計的方法,培養(yǎng)和鍛煉的是學生獲取知識、分析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在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方面,教材遠遠不及處于時代前沿的各種傳媒。
3.2根據專業(yè)素質要求,重視會計職業(yè)道德教育
會計職業(yè)道德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不可能通過一門會計職業(yè)道德課程就能把學生的職業(yè)道德培養(yǎng)起來的。一般情況下,會計的職業(yè)道德主要體現在會計原則之中,學生能否透徹理解其含義,教師的教學方式非常重要。會計的基本原則大多應用于整個賬務處理程序之中,而教師在教學時,卻容易忽視在專業(yè)技能的教育中貫穿職業(yè)道德教育。一方面,是因為教師本人缺乏實際經驗,對虛假會計信息的意識不敏感、不熟悉,另一方面,隨著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日益增多,資本市場的日益發(fā)展,對會計信息的披露要求將越來越嚴格。時代呼吁誠信,作為任課教師,我們更應該意識到職業(yè)道德教育的分量舉足輕重,只有在思想上意識到它的重要性,才會在教學過程中貫穿職業(yè)道德教育,在向學生傳授財務會計知識的同時,及時將會計一般原則與賬務處理緊密聯系起來,使學生不僅掌握會計核算的處理技巧,并且真正地理解會計一般原則,在日后的賬務處理實踐中才能做到正確地運用一般原則。
3.3注重時事會計案例的使用,使會計教學的內容更加具體形象
在教學中我們注重會計案例的使用,培養(yǎng)學生主動思考和決策的能力,幫助學生成為決策者,這種思想貫穿教學的始終。在教學過程中,使用了一些企業(yè)的實例,模擬了現實環(huán)境,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講到公益性捐贈時,以最新電視新聞,“某企業(yè)集團向國家減災委員會捐款用于抗震救災”作為案例;在講到營業(yè)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時,介紹財政部運用經濟杠桿抗擊非典、南方冰雪災害、汶川地震等的重要舉措,“減征、免征或緩征營業(yè)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的案例;在講到財務指標時,介紹劉姝威分析藍田股份的財務狀況,得出藍田股份短期償債能力越來越弱的案例等。通過這些時事案例,使學生感覺到,學習會計并不枯燥,會計活動就在我們的周圍,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3.4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的統合
選擇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原則應是:一要結合專業(yè)教育的特點,二要結合教學內容,三要結合教學對象,四要結合教學目的。我們認為,多樣化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和方法要想發(fā)揮其功效,關鍵在于教學手段和方法的“統合”。
本課程采用的教學手段包括傳統教學、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等多種教學手段;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包括講授法(五講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討論法、自學法等。其中講授法具有系統性、條理性、重點性、信息量大、啟發(fā)性強等特點,適合集中講述大量重點、難點問題;討論法具有主體性、發(fā)散性、探究性的特點,適合學習爭議性較大的知識點;自學指導法具有獨立性、廣泛性與經典性,適合應用于學生感興趣的熱點問題。總而言之,在批判繼承傳統教學方式的條件下,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用多種教學方法。同時創(chuàng)建了“導學-督學-促學-自學”課程輔助教學管理模式,以充分保證提高教學質量與效果的目的。
4.考核方法改革的效果
財務會計學課程考核改革之后,有部分學生表示考核難度較大,題量偏多,但絕大部分同學普遍支持考核改革。學生普遍反映,改革后的考核考前不用機械記憶,對知識的印象反而更加深刻,真正考察了能力,以后要堅持。有的同學還指出,在回答理論聯系實際的問題時,有一種學以致用的。
筆者用了相當一部分課時聯系實際去討論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們在課堂上熱情高漲,積極參與,這使傳統的注入式教學下的學生和老師同堂異夢的情況大為改觀。不少同學表示他們在課堂學習中提高了能力。教師也能明顯感受到學生的變化,和學期初相比較,學期末學生明顯變得獨立、大膽,極具求知精神和批判精神。
由此可見,這一教學成果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對學生利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有明顯的效果。可以適用于任何一門課程的考核和教學,具有可操作性,有一定的應用前景,在高校有推廣價值。
注:唐山學院教研課題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