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22 22:17:5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學心得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__年“有效學習指導”專題遠程培訓學習中,我聆聽了專家多個專題的講解受益匪淺,這些知識內容非常實用,能夠很好的指導我的教學,使我在今后的教學中有了借鑒的依據和努力的方向。這次培訓與以往的教師培訓不同,不單單在理論上有依據、在實踐中有實例,而且又能從實踐中回到理論,找到焦點,指導實踐,進行操作。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認識,升華自己的理論水平,讓人信服。對自己在今后工作中發現自己,完善自我有著深刻的意義。通過這次認真的培訓和自己的努力學習,我感到收獲很大,現將自己的心得和體會寫出來與大家分享。
第一、通過培訓,提高了自己的認識,促進了自己的數學專業發展。在以前的教學中,遇到了這樣那樣的問題。沒有機會和時間來解決它們。心中很是苦惱。通過視頻領略了各位專家學者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理論闡述,這是一種提高,更是對我更新觀念的最好禮物,使我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有了理論上的保證,對提高我的專業化發展起到了良好的促進。
第二、作為教師,我體會到要終身學習,平時要勤讀書、勤思考、勤動筆。只有及時地充實自己,提高自己。面對競爭和壓力,我們才可能從容面對,才不會被社會所淘汰。同時還要學會以“誠”待人。良好的師生關系是要靠自己用心經營的,和家長真誠地溝通,懂得顧及家長的感受,有責任心、公平心,這樣家長就會慢慢地信任你,對待學生要公平、平等、不高高在上,要有威嚴、言出必行,做孩子的表率。還要學會“容”納一切。比如學生的表現、成績、來源等。我想這是作為教師應該做到的非常重要的一點。每一個學生都有屬于他們自己的天地、成長于不同的環境,擁有不同的個性,這是要成為優秀教師必須知道的非常重要的基石,永遠不要看到一個側面就覺得了解一個人的全部,而對學生做出不客觀的評價。我們應盡量多關心他們,從而達到進一步的了解,以實現了如指掌的境界。
一、分析每一個學生,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
學生是我們工作的助手,教與學是一對矛盾,沒有學也就無所謂教。要想讓學生學好,就必須了解學生,做到對每一個學生都能了如指掌,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有針對的教學。怎么樣才能了解學生呢?
與學生談心是了解學生的第一步。與他們談心就是談心,不能帶有目的性,隨便談,可以談家庭、談社會、談他們的同學,在談話中了解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學習觀、家庭觀。通過談話了解他們最想要的是什么、通過談心了解他如何與家人相處、通過談心了解他們對學習的看法與做法。
分析是全面了解學生的金鑰匙。通過與同學的談話,了解其內心世界,通過家訪了解他們在家的表現,通過其他同學的反映了解他們的日常行為,通過對這些的綜合分析,就可以對學生有一個基本情況的大概了解。
了解學生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在第一次的了解后都要做好記錄。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去正確認識學生,掌握學生的變化。
二、幫他們找準方向,樹立學習目標。
“千教萬教人學真,千學萬學做超真人”。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幫學生認清自己,了解自己的現狀,了解通過努力可能能達到的目標。幫他們堅定信念,豎立一種舍我其誰的傲骨。
政治課是一門理論和實踐水平都很高的課,要想讓他們堅定信念,就必須叫他們知道學習政治課的重要意義。政治課可以幫他們豎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政治課可以幫他們正確處理自己和自己的關系、政治課可以幫他們去分析社會中的各種現象。讓他們確實了解到學政治的功用,樹立一種必須學的信念。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的人格對學生有重大的影響,所以“教師無小事,事事皆楷模”。我在平時一直注意自己的言行,率先垂范,用自己的行動來影響學生。要做到親其師,首先,教師要有可親之處,也就是要為人和藹可親,學風嚴謹,工作認真,并能成為學生的好朋友。其次,要取信于學生,讓他們把不想說的話說給你聽,才能真正的了解學生,真正的成為學生的朋友。
三、要有較高的業務水平。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我平時認真分析教材,認真備學生,堅持新課改。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還課堂于學生。
以學生為主體就是要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學習分為:“預習—展示—反饋”“三大模塊”。預習模塊主要任務是:明確學習目標、生成本課題的重點、難點并初步達成學習目標。其基本過程是,學生根據自學后對文本的把握,教師根據對課程標準的把握,通過師生共同討論,預設學習目標。然后,學生在通過自學、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等形式初步達成預設的目標,并對自己找出的重點、難點問題進行深入的探究,并在此基礎上不斷生成新的學習目標,為展示課做準備。有了這樣充分的預習課,展示課上學生的表現就不足為奇了。
展示模塊的主要任務是展示、交流預習模塊的學習成果,并進行知識的遷移運用和對感悟進行提煉提升。本階段的基本形式一般為: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回顧預習情況,進行組內、全班的展示和交流。通過形式多種多樣的師生、生生的互動學習、感受交流,根據學習進程,不斷生成新的學習目標。
反饋模塊的主要任務是對前面的課進行反思和總結,對預設的學習目標進行回歸性的檢測,本環節尤其突出“弱勢群體”,讓他們說、談、演、寫,進一步檢查落實情況,能否達到三維目標。這一環節主要利用好“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戰略,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
達爾克洛有句名言:“對音樂的理解,與其說是一種智力過程,不如說是情感過程”。將音樂教育的重點著眼于引導幼兒對音樂情感因素的體驗。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音樂教學心得,供大家參考。
音樂教學心得1忘不了第一堂課走進大教室的那種感覺。滿滿的幾百人坐在大教室內,人頭攢動;忘不了老師每一次風趣幽默的點名;忘不了老師在百忙之中給我們上的每一節課;忘不了??
時間很快,轉眼我們這學期就將結束了,我們的音樂鑒賞課也快結束了。起出我選修《音樂欣賞》課,僅僅是因為覺得欣賞音樂時不用動腦子,不用寫字,只要用耳朵去聽就行,上課時會很輕松。但在上過幾堂課之后,我的想法有了些變化。想想這學期在這堂課上的收獲,還真是很多,我對欣賞音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且在通過課堂上老師的講解以及我利用業余時間增加對音樂知識的學習之后,我感覺我的藝術修養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音樂是美好的,音樂是神奇的,一首動人心扉的音樂,能喚起人們甜蜜的回憶,能奇跡般地給人以生活的勇氣和奮進的力量。它是我們的心靈之友,給我們以精神的慰藉。音樂鑒賞課,一堂可以讓自己完全放松的課,很喜歡老師的講課方式,喜歡老師的平易近人以及溫柔,對我們的理解,最重要的是老師有一顆不老的心,和愉悅的生活態度。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班上有學生違反紀律打擾到老師上課了,老師的處理方式,我覺得很容易接受,而且老師同樣保持很投入地講課。一堂90分鐘的課,老師總能帶動大家的聽課興趣,每堂課給我們講許多有意義的內容。這也是唯一一門可以讓我聚精會神連續聽兩節的課。課堂上老師隨口的哼唱就唱出了味道,讓我仿佛看到了藝術大家的身影,不愧是音樂老師啊。老師為我們放的每一首歌曲又讓我們馳騁在音樂的世界里,為我們介紹的每一首民樂、管弦樂,每一種樂器又讓我們徜徉在音樂的海洋里。同時,這些都深深的培養了我們的音樂素養,提高我們心靈的感悟能力。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也欣賞到了許多著名的曲目,讓我們懂得什么是情,什么是美。
在學習《音樂鑒賞》課前,我對音樂的認識更多是在流行音樂方面。之所以更關注流行音樂,是因為它的語言生活化、節奏明快、貼近生活、易于接受。而對于其它方面的音樂,我則是一知半解,而這學期的《音樂鑒賞》課使我開闊了眼界。在《音樂鑒賞》課上,我們是以“聆聽”的方式進行學習的,聆聽是溝通的開始。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我覺得老師的角色像是一個導游,引導著我們直接面對音樂,體驗音樂,同時也給我們留有想像的空間,這使我們能夠很好的感受音樂、欣賞音樂。在課上,我們都欣賞了民樂、管弦樂、鋼琴曲····以前我對音樂的認識是膚淺的。一直都是因為它的那種旋律和歌詞,才喜歡上它的,很慶幸自己在選修課上有機會更深層次的了解到音樂的真正內涵,雖然還沒真正入門,但至少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從老師的教學中我了解了音樂的相關知識,第一次知道原來音樂可以劃分出好多類,而且可以從不同要求去細分,從體裁大體可以分為聲樂、器樂和戲劇樂。
經過上音樂鑒賞選修課,多多少少使我了解了一些音樂樂理的知識,也使我領略了中外聞名的音樂樂曲,我對音樂有了新的認識.在還沒有上課之前,因為對音樂沒有太多的了解,思想中總以為上音樂鑒賞的選修課是一種比較枯燥無味的過程.也許是我不太了解音樂的緣故在還沒有開始之前.就已經這樣懼怕,而且我一直不明白,為什么選修課程都是一些諸如音樂美術影視等等一類的課程.在我記憶中,從高中開始就沒有音樂美術等課程,久而久之也就將它們淡忘了。而如今,感覺又回到小時候上音樂課,因為唱歌的時候總跑調,我因此一度對音樂灰心喪氣。但是在看電視搜臺的時候聽到有好聽的歌曲總要停下來去聽,也許是對音樂的“另類”喜歡,我選擇了音樂鑒賞作為我的選修科目。在這一段比較曲折的過程中,在學習樂理知識的同時,也非常榮幸能夠聽到各種各樣樂器演奏的中外名曲。這也使得我在課程結束以后覺得受益匪淺。
我覺得,我的收獲還在于對于音樂我又有了一個更深層次的了解與認識,對音樂認知領域更加廣闊。由于從小就沒有被音樂知識熏陶過的我,對音樂的專業知識可謂是一竅不通,更不用說知道音樂的類型有哪些。盡管我平時經常聽歌,但聽的都是些流行歌曲。對其它類型的音樂的了解真的少得可憐,只知道一些如貝多芬的《歡樂頌》、門德爾松的《婚禮進行曲》這種耳熟能詳的樂曲。
我們每天都會聽到各種各樣的音樂,或喜或悲,或激揚或低沉,我們感受著音樂的種種,然而很多人都把音樂僅僅當做歌來聽,而并不懂得音樂的內涵、魅力、作用。音樂不僅是簡單的幾首歌,幾個曲子,它有著深刻的意蘊,它包含了很多知識。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普普通通的音樂但卻能起著巨大的作用,讓我們變得更加睿智,更加敏銳。還有音樂能開發一個人的思維,啟迪一個人智慧。法國大文豪雨果有一句知理名言:"開啟人類智慧的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字一把是文字,一把是音符。"可見音樂對一個人的智力的開發有著重大的作用,很多人胎教選擇的就是用音樂,就因為音樂可以激發一個人的心理感應,從而開發一個人的思維。音樂的最大功能是從精神上讓我們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圍墻,把視野投向另一個關于美的音樂世界。她最奇妙的力量在于讓我們日益漂泊的靈魂有回家的感覺,擴充我們生命的寬度和深度,尋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靈魂的歸屬。
時間過得很快,一個學期的選修課就要結束了。雖然《音樂欣賞》課學習的時間不是很長,但我的收獲卻非常多,這門課程對我的影響也非常大,我對欣賞音樂的看法不再是那么簡單了。通過上《音樂欣賞》課激發了我對音樂的興趣,使我更加注意去聽、去想、去感受、去體驗音樂,使我懂得了在欣賞音樂中去陶冶性情和品格。
音樂鑒賞這門課程帶給我們的不只是音樂本身,更加包括如何以一個紳士的姿態面對音樂、面對藝術,真正的靜下心來感知和享受音樂帶給我們的激情與安慰。音樂藝術領域中有著無數的偉大作家,他們同樣用他們的思想與精神為我們詮釋藝術的真諦,每一部作品都是作家的心血集成,都是他們在挖掘內心,挖掘社會,挖掘時代后的結晶。聽古典音樂,它的每一個音符都好像是在你的心頭跳動,每一個旋律都像是能踏入我們的內心深處,讓我們的心境與思緒也隨著音樂的起伏而變化,我想這就是音樂永遠能帶給我們奇妙的感受,也是音樂亙古不衰的道理所在。
我想,今后我會經常利用休息時間去收集各種音樂文化資料,學習音樂知識,多聽、多看、多接觸優秀的作品,從而增長見識,并獲得更多美的感悟。最后,我想說:音樂是一種美好的特殊的聽覺藝術,不同的音樂形式就像是各式各樣的色彩,只有你接觸的越多、越廣,才會給我們在生活中增添色彩,使我們的生活五彩繽紛,因而人們的生活離不開音樂。這就是我學習了《音樂欣賞》課后最深的感受。
音樂教學心得2在老師的講解和引導下,我通過對《音樂鑒賞》這門課程的學習,讓我對音樂有了新的認識和新的體會,改變了我對音樂的欣賞角度和對音樂的審美觀。其實,正如老師所講的那樣,音樂無時無刻都在們身邊,伴隨著我們成長。今天我就來談談音樂與我的關系及我對音樂的感悟和認識。
我認為在所有的藝術里,音樂是最有感覺的,而感覺又是一個無形的東西,它是最容易融入進你的靈魂深處。音樂是充滿著靈性的,和其他藝術的表現形式都不一樣,而且它和任何藝術之間都有著“通感”。這就是音樂的藝術魅力所在,音樂是具有靈性的。一個真正懂音樂的人,他對于音樂的欣賞不會停留在音樂表面,而是融入到音樂中去體驗音樂的美,體驗音樂帶來的美感。通過音樂來提升我們的審美判斷力,培養出優雅的品性和高尚的氣質。
我想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帶給我們的有時候不僅僅是美感,更重要的是一種精神。對于我而言,雖然平時很喜歡聽音樂,主要是聽一些流行音樂,對于所聽的這些流行音樂也僅僅只是用來愉悅,用來放松一下心情,因而只停留在喜歡聽的層次面上,而沒有正真去融入到音樂中去欣賞它。因此對音樂并不了解,沒有體驗到音樂給我帶來的美感和價值。而是通過老師對音樂鑒賞課的講解和引導,讓我對音樂的欣賞有了新的想法和認識。我漸漸地就被它吸引了,它讓我再次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在課堂上老師給我們看了許多音樂鑒賞的視頻,每次看完視頻,老師都會給我們分析一下該如何去欣賞音樂和感受音樂給我們帶來的體驗。老師不但教給我們一些基礎知識以便我們更好的學習,還讓我們認真的看音樂視頻的講解,通過這些視頻中一些很出名的音樂大師的講解,給我們介紹了好多經典的樂曲和一些非常有特色的民族樂器及不同地域的民族音樂文化。這不但使我們了解一些民族音樂,也使我們受益頗多。甚至到現在還有一些優美的民族音樂一直縈繞在我耳邊呢!就這樣,漸漸地我對鑒賞音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懂得了鑒賞音樂的方式方法,并且在通過課堂上看視頻以及老師的講解。通過一個學期對《音樂鑒賞》課程的學習,我漸漸的對音樂文化知識有了很多的了解,讓我了解到了更多種形式的音樂。同時,讓我感受到了音樂的魅力所在,改變了我對音樂的看法和欣賞角度,提升了我對音樂的審美觀,也讓我的藝術修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音樂鑒賞課上通過看音樂鑒賞視頻以及老師的講解分析,讓我對我們國民族音樂也有了更深的認識。以前我總覺得民族音樂不好聽,總喜歡聽一些流行音樂,很少去了解我們國家的民族音樂。因此對于許多具有民族色彩的音樂總是聽不懂。和大多數年青人一樣,我們總喜歡聽一些流行音樂,不懂得去欣賞一些具有特色的民族音樂,而對民族音樂知識的了解實在是太少,甚至說不出幾種民族樂器的名稱、叫不出幾位中國民族音樂家的姓名。而通過老師的講解看音樂鑒賞視頻及這一段時間的學習,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國民族音樂的優美、動人,及民族音樂文化的博大精深。我被民族音樂深深地吸引了!這也讓我深刻的認識到學習民族音樂文化對提升我們音樂素養及審美觀的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對于民族音樂文化的認識和了解,增強我們對民族音樂的鑒賞水平,可以更高層次提高我們的對音樂的欣賞水平及培養我們優雅的人格品性和氣質。通過這學期的學習也讓我了解了一些不同地域具有特色的民族音樂文化。如我國民歌浩若煙海,有內蒙民歌的豪放、遼闊,江南民歌的婉轉、秀麗,陜北民歌的高亢、奔放,云南民歌的明麗、清新,新疆民歌的活潑、歡快,無不給人以美的享受。我開始覺得我可以從中得到豐富的體驗,甚至體味到各民族的風俗民情和鮮明的地域色彩。另一方面,民族音樂也因地區的差異而有不同的風格特色,這也是不同地域的民族音樂文化的魅力所在,正是因為這樣,音樂的元素才會豐富起來,否則再有內涵的歌曲總有一天也會聽“膩”的,歌曲的境界我認為還是音樂元素的多元化,這也正是我國民族音樂文化豐富多彩,博大精深的原因。
其實,音樂時時刻刻都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沒有走進音樂,沒有融入到音樂中去,沒有從欣賞的角度去感受音樂的美妙,從而感受不到音樂的存在。然而伴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音樂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活中總是充斥著各種各樣的音樂節奏,如同生命里的行進步伐一般。伴隨著自己喜愛的音樂,尋找那片屬于自己的天地。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音樂是一種消遣娛樂的表現形式。音樂作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可以更好的幫助我們緩解工作中的壓力,減輕了精神上的負擔。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我們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樂存所在的意義,在情緒低落時適合聽激情澎湃的音樂如交響曲與進行曲,在心情煩躁和學習疲勞的時候聽一些輕音樂不但能放松心情還能讓我們平靜下來,認真的思索。在這個充滿競爭的世界,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里,音樂,作為一種意識形態,作為一種感情重要的存儲和表達方式,也越來越受人們的歡迎,這也是音樂能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原因,它為我們的人生生活添加了豐富的色彩。
談到我們國家的古典音樂,我們可以體味到中國古典音樂的美。笛聲的清脆,簫聲的深沉,琵琶的錚錚之音,這些我們都從中感受到了華夏之音的美妙,體味到古典音樂的魅力所在。我還記得在課堂上老師給我們講了中國傳統的古典音樂——《梁祝》。這是一首值得讓人細細品味的優秀名曲。它源自于一個古老而優美動人的民間傳說:講述了一對青年男女因無法與封建禮教的婚姻約束作抗爭,最終化為兩只蝴蝶的一段凄美的愛情故事。整首曲子富有豐富的創作靈感,時而歡快,時而悲憤,時而舒緩,時而激昂。從旋律風格的變化中可以領悟到,劇情也是一起一伏地在變化。悠揚的笛聲中,我們仿佛可以看到一對青年男女在花間嬉戲的場景;悲涼的曲聲中,我們也能感受到祝英臺因梁山伯的離去而萬分悲傷。曲子的最后一段也表現出一絲欣喜的韻味,那是兩人雙雙化蝶后所表現出來的對美好愛情的向往與渴望。除了《梁祝》以外,我們也通過看視頻欣賞了其他的古典音樂,如鏗鏘有力、催人奮進的《十面埋伏》等。
對于這門《音樂鑒賞》課程的學習之后,給我的體會就是它改變了我對音樂的看法和欣賞角度,讓我對音樂的欣賞有了更高層次的認識。我認為欣賞音樂最重要的是要走進音樂,融入音樂的靈魂中去感受音樂,去感受音樂所要傳達的思想。而對于音樂高層次的審美追求可以使人的精神得到升華,情操受到陶冶,生活也將變得更加豐富而充實。
我認為音樂它不僅是一個有靈魂的東西,它還蘊含了豐富的思想,音樂更是對生活的真實反映。以前的我對音樂不理解,只知道聽一些流行音樂,而忽略了聽一些我們國家比較經典的民族音樂,總是覺得民族音樂不好聽,沒有更好的去了解和欣賞我們國家的音樂文化。而現在在老師的引導下,我開始學會從欣賞音樂的角度去融入音樂,去感受音樂所要表達的內容。如果只是單純的聽音樂,而聽音樂的目的只是為了愉悅心情,而不懂得去欣賞音樂,這樣的話你永遠也不能走進音樂,永遠也不能體會到音樂給我們帶來的美妙。
當我們真正的懂得了該如何去欣賞音樂的時候,我們才發現,只有真的理解了音樂所表達的情感,才能真正的從心里感受它所帶給你的美感。總的來講,我對音樂的感受就是音樂不僅給了我們另一個世界,還給了我們一個想要多大就有多大的世界,在那里,我們可以擱下所有的憂愁和煩惱,快樂成長。音樂是充滿著靈性的,和其他藝術的表現形式都不一樣,而且它和任何藝術之間都有著“通感”。同時,音樂帶給我們的有時候不僅僅是美感,更重要的是一種精神。
《音樂鑒賞》這門課就這樣結束了,真的有些不舍,因為這門課讓我感受到了音樂的魅力所在,改變了我對音樂的看法和欣賞角度,提升了我對音樂的審美觀,也讓我的藝術修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時也非常感謝老師的講解,讓我對音樂有了新的認識。其實,音樂一直都在我們身邊,需要我們去感受和體會。
音樂教學心得3音樂欣賞是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音樂興趣,擴大音樂視野,提高音樂感受、理解、鑒賞能力以及發展想象力,豐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徑與手段。音樂欣賞的能力不僅是一個人的審美修養重要標志之一,也是文化素質水平的標志之一。音樂欣賞對學生的教育作用是其它任何教學手段所不能替代的。下面就針對新教材談幾點心得。
一、由表及里,由淺入深教學
音樂欣賞教學程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經過一個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發展過程我們的音樂前輩黃自先生認為音樂欣賞時,欣賞者要經過這么一個心理反應過程:感知外部音響開展想象聯想得到情感共鳴理解認識。所以欣賞教學時必須遵循這一心理反映過程,引導學生逐漸由低層次的直覺欣賞向高層次的情感欣賞,理智欣賞方面發展。這樣既符合心理反映過程,也有利于欣賞教學。
二、欣賞教學時精講多聽
首先欣賞是通過聽覺來感受的。要使學生理解音樂作品,首先對音樂表現手段要有靈敏的感知能力,達到這一要求必須要通過大量的音樂欣賞才能完成。語言是不可能代替音樂,表現作品的,因為音樂作品都可以從不同高度、角度和深度去領悟。我們知道,即使是同一首作品,同一觀眾(聽眾)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心境之下對作品的感受都回有所不同。所以在教學中,不能離開音樂的藝術形象而作繁瑣冗長的講述,因為如果講述過多,必然把學生的注意力分散,同時也阻礙了學生的獨立思考。必要的作品分析和知識介紹應該主動、精練、富有啟發性,目的在于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樂上來,通過師生間的討論,聽賞等共同活動,使學生深入體會作品的思想內容。
三、音樂欣賞教學時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聯想等能力
想象和聯想是音樂欣賞者必然產生的心理現象,是欣賞教學中帶有創造性的心理活動。在欣賞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啟發他們對音樂的豐富想象力,引導他們準確地體驗音樂情感。
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要求學生把自己體驗到的音樂情感、想象到的音樂形象或意境,用寫詩、寫散文、寫聽后感、畫圖畫等方式表現出來。這種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聯想、想象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及藝術表現能力。采用這種方法,一定要精心引導,而且還要有較充裕的時間。在教學中,既要注意啟發學生的想象、聯想能力,又應注意教師的指導作用。由于學生的年齡、知識水平、審美經驗等的限制,他們的聯想和想象往往會與音樂的基本情緒和內容有一定的差異,這就需要教師的精心指導。
音樂教學心得420--年-月--日,我有幸參加了山東省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科教師培訓,這次培訓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過聆聽專家老師們精彩的講座,與專家及本省的同仁面對面的觀點交流,經驗分享,使我在課堂教學、音樂素養等方面都獲益匪淺。
培訓期間聽了專家們的專題講座,課例觀摩。無論是講座還是授課,都讓人耳目一新,讓我感受到了一個全新的教學舞臺。老師們在教育科學理論方面的闡述簡要而精辟,為我們的教育科學理論注入了活水。
老師們的講座給我們帶來了心智的啟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讓我們飽享了高品質的“文化大餐”。尤其是聽了唐偉老師的自繞行云飛-淺談音樂之美》、胡蕭老師的《音樂之旅-和弦的魅與創作的美》及胡艷芝老師的《因學生而行走的路》,令我們受到一次教育的洗禮,精神的震撼。唐老師的語言幽默、詼諧、生動,從他的舉手投足中讓我們感受到他樸素的人格魅力和務實的工作作風,聽他們講座真的是一種精神享受。
在轉變觀念,豐富理論知識的同時,老師們從實際工作中大家經常遇到的問題入手,主要講解了現在最重要的合唱指揮方面的內容。
唐偉老師邀請到曲阜師范大學張建平教授為我們帶來一場合唱指揮的盛宴。張教授的講座生動,活潑,讓我們這些學生們意猶未盡。講座后,平度的陳常臺老師登臺指揮我們的合唱曲目。把自己多年來所積累的寶貴經驗毫無保留的傾授給我們,讓我們體驗合唱指揮的一些經驗和做法。
不僅如此,除了聽講座,專家老師給我們邀請到秀的培訓老師,為我們進行鋼琴,聲樂,舞蹈方面的培訓。學員之間的互動交流成為每位培訓人員提高自己業務水平的一條捷徑。在培訓中,我們不斷的交流,真正做到彼此之間的“相長”。
在討論中,學員們暢所欲言,提出的許多觀點和問題都是教學中的實際問題,這些問題得到了們的老師們的重視,他們的回答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對我們今后的教育教學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尤其是中央歌劇院青年男高音歌唱家韓鈞羽來講學時,我有幸作為學員代表上臺接受了韓老師的指點,這是我聲樂學習道路上的墊腳石,至今印象深刻。
培訓是一個反思進步的過程。半個學期的培訓學習是短暫的,但留給我們的記憶和思考卻是永恒的。通過這次培訓,我進一步提高了認識,理清了思路,學到了新的教學理念,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
我要把汲取到的先進理念、思想運用到工作中去,讓此次培訓的價值在工作中得到的體現。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我們要努力發揮自己的專業素質,把愛與知識播送給每一位孩子,讓他們健康、個性地成長。使用各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去感受、理解、表現音樂;給他們富于旋律的人生,享受人生的旋律。
最后感謝我們的領導給我們創造的這次培訓的機會,接下來的培訓我們會更加努力,更加用心,用優異的成績來回報,來感恩。
音樂教學心得5初中音樂課與綜合性、多元化的藝術課相比,音樂課應該更強調學科本位的特點,運用音樂的手段和方法,最終達到培養學生審美體驗能力的核心教育目標。
在此,結合我在初中音樂教學中采取的一些有效措施,談談心得體會。
1、以音樂為主線,合理組織、整合教材內容
新教材的內容編排是主題式的,如“世代相傳的民歌”、“歐洲民間歌舞音樂”等,每個主題為一個單元,劃分為音樂人文、欣賞、歌唱、創作活動、音樂常識等幾大版塊;同時,每學期的單元主題都相互對應承接。教師在處理教材時,應當以音樂為主線,緊緊圍繞本課音樂人文的主題,把聽、唱、表演、知識等各版塊內容有機地串聯起來,使整堂課重點突出,結構清晰,情緒流暢,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音樂審美動力和審美渴望;同時,注意各學期教材平行單元之間的內在聯系,利用音樂人文的導入、過渡與小結,回顧以前的學習內容,也為新課做好鋪墊,并激發進一步探究的興趣,讓學生將知識融會貫通。
2、抓住音樂的基本元素,把音樂的手段綜合運用于各個教學版塊
雖然教材中每課都分為聽、唱、表演、常識、探究等多個版塊,但我們在處理版塊教學中不能孤立地使用這些音樂手段。例如在欣賞教學中,除了聽之外,加入節奏模仿、聲勢律動或歌唱;在歌唱環節中強調聽覺先導、動覺切入;用欣賞瀏覽的方式引出音樂人文或回顧小結---實踐證明,在不同的教學版塊中綜合運用各種音樂手段,都能明顯地加深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對旋律的記憶,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作者/許 翔
傳統的地理教學模式在我國基礎教育的發展過程中應該說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培養出了很多有用的人才,但傳統的地理教學模式更偏重于對地理知識的傳授,在教學過程中基本上就是“教師說,學生聽”。這種教學理念忽略了學生在創新意識和個性健康方面的發展,也不利于學生知識技能的形成以及良好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樹立,和素質教育可以說是格格不入。這也就說明了傳統教育模式已越來越不符合社會所需人才的培養標準,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了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我在高中一線崗位從事教學也有7年的歷史了,對于新課程我簡單地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重學生,輕教師
其實在早期的教學評比中經常是無生課堂,就是讓評委看教師的表演,誰表演的好誰的課就好,我一直對此深惡痛絕。在傳統地理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是中心,學生是配角,是聽眾。一堂課上的好不好關鍵是看學生聽懂了多少知識,記住了多少。但是我們應該記住地理教學不僅僅是學生接受知識的過程,更是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形成能力的過程,是提高學生地理素養的過程。有些時候我們要敢于放手要讓學生自己去思考,不要急于把知識告訴他們,而是鼓勵他們參與到教學中,讓他們自己去尋找知識。
二、重過程,輕結論
傳統的地理教學模式是應試教育的產物,就是要教會學生應試知識,訓練學生的應試技巧,使得地理這個充滿活力和興趣的學科變成了枯燥乏味的死知識。傳統地理教學模式的最高追求就是標準答案,誰的學生在考試中能寫出更接近標準答案的回答,那么這個教師就是好教師,是成功的教師。但是每個教師都應該知道知識是學不完的,獲取知識的過程和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教會學生如何去獲取知識,而不是讓他們成為機械的記憶工具。
三、重實踐,輕理論
地理學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地理學的知識廣泛應用于社會生產和生活之中。但是在很多時候,學生對地理這門學科的興趣并不濃厚。我認為主要是因為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理論性太強。如何讓學生學以致用,如何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教室這很重要。其實我們都知道古人對于農業生產以及天氣、氣候有許多的諺語,這些諺語其實就是古人對地理知識的實踐,或許很多農民不知道它們的地理原理,但是他們知道其地理意義。我們的學生學習地理有什么用呢?當然是不僅要知道地理現象和原理,更該去理解地理的意義。
四、重創新,輕識記
在很多教師的課堂上最急于解決的就是書上的知識點,把書上的知識點記住并很好地在考試中運用,一個好學生就是一個好的解題工具,一個好教師就是一個好的幫學生解題的工具,解出來的答案越接近標準答案那么這個工具越好。為什么要有標準答案?為什么我們不可以有很多答案?有了所謂的標準答案,我們的學生只知道去識記,去向標準答案看齊。其實我們更應該讓學生去思考“標準答案”真的標準嗎?在實際生活當中又有多少事是有標準答案的?讓學生自己去想,不需要太在意學生想到哪了,想出了什么連你自己也不了解的地方,越是這樣反而越能說明我們的教學是成功的。
五、重理念,輕工具
在當下特別流行多媒體教學,當然對于傳統教學中教師難以表達、學生難以理解的抽象內容、復雜的變化過程等,多媒體可以通過動畫模擬、過程演示等手段予以解決,在教學中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是我一直認為不能為了多媒體而多媒體。因為現在好像一堂好的地理課,必然是需要多媒體的,這已經脫離多媒體使用的本意,它其實只是一個輔助教學的工具,一堂好的地理課關鍵是向學生傳達了什么,有沒有讓學生對這節課有所感悟,有沒有對一個或一些地理現象有自己的看法。如果都用多媒體展示出來了,學生知道了懂了,“一笑而過”,那么這堂課其實是很失敗的。
關鍵詞:InDesign,階段,案例教學法,臨摹
引言
版式設計在一般人看來是一種關于編排的學問,實際上,它不僅是一種技能,更實現了技術與藝術的高度統一,可以說是現代設計者所必備的基本功之一,是設計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視覺傳達的重要手段。在眾多的版式設計軟件中“Adobe InDesign”可謂是一枝獨秀,自1999年9月問世以來,為報紙、雜志、書籍等出版物提供了優秀的設計平臺,在桌面排版領域確立了龍頭老大的地位。
“Adobe InDesign版式設計”課程是圖文專業、印刷專業及藝術設計專業的一門核心職業課程。本課程主要培養學生設計、制作報紙、雜志、書籍等基本技能,同時也培養學生的版式設計能力。
一、傳統教學模式
“Adobe InDesign版式設計”一個學期的課程為96學時每周6學時。傳統的教學進度安排是先講理論,利用9周左右的時間講解教材內容,再利用6周進行集中實訓,最后1周復習考試。一個學期下來使用這種教學方法,出現了一些弊端:
1.理論不會聯系實訓
經過9周的理論學習后學生在實訓中很難將9周的理論知識熟練地運用,做不到融會貫通。在前期的理論練習中總是邊講解邊練習這樣學生很快就能做出來也會讓教師誤以為學生已經掌握。再有這樣的練習也是比較單一的,大部分是針對某個的工具,學生學起來快忘起來也快。在試訓中遇到稍復雜的案例就無從下手,對于之前學習的工具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會靈活應用。還有“Adobe”公司出品的軟件比較多,界面也相近,既是“InDesign”優勢所在,可是對于初次接觸軟件的學生就很容易將這些軟件混淆,如“InDesign”與“PhotoShopo”和 “Illustrator”,一打開界面幾乎相同,工具箱中工具的擺放順序也是相同,更別說工具圖標了。
2.集中實訓的效果不佳
集中實訓時學生面對整版報紙和整本雜志的編輯,十分吃力,很多工具不會使用。也有學生“記死理”,比如在做到雜志封面的時候,很多同學將圖片放在出血線以內(理論課中出血線及出血線以外要求是不能有任何文字和圖片的)頂著版心做,以為這樣就可以了,卻不知道在出圖時,這樣的設計十分影響效果,會在版心與裁切線中間留下白邊。還有的學生自己設計的頁面中排版格式較為凌亂,字體的大小與行距“心中無數”只以電腦屏幕上看見的為準。當輸出成PDF電子書是才知道文字與行距的比例完全不對。
二、 “AdobeInDesign版式設計”實踐教學創新模式
1.第一階段
基于以上原因,本學期筆者對課程進行了調整。將總體的課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封面和封底”,4周的時間,用一周的時間講解,三周時間練習。先通過多媒體課堂,給學生多欣賞案例,主要選擇一些同學們喜歡而且熟悉的案例,比如:《讀者》、《足球周刊》、《瑞麗》、《汽車之友》等等。講解封面封底和書籍、內文、目錄這三大塊。從簡單的入手,先講解“封面、封底和書脊”的制作。“封面、封底和書脊”大都是由大圖片加特效文字組成的。Adobe InDesign不但可以自行編輯圖片及文字,還可以調入“PhotoShopo”與“Illustrator”的文件來修改所處理的圖像。,案例教學法。它融合了這兩個軟件處理圖形圖像的眾多優點,使創作過程不受任何干擾。通過實際操作,比較“InDesign”與“PhotoShopo”和 “Illustrator”的不同,讓學生看見三個軟件的區別,突出“InDesign”處理文字的優點,加深學生的印象。,案例教學法。通過對圖形圖像地處理,來講解“InDesign”中最基本的圖形圖像設計制作技術,使學生對于軟件的工具如:鋼筆工具、矩形工具、文本框、文字工具、吸管工具等的應用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三周的練習也是制作雜志的封面和封底。雖然這樣的練習對于初次接觸軟件的學生來說是比較難的,但是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對于不會的地方很積極地提問,對于新學到的技巧很欣喜,眾所周自己主動提問的學習和通過老師講授的學習,得到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
2.第二階段
在這一階段先將教材內容重新講解,講細、講透。教學方法上主要利用案例教學法、討論教學法等。畢竟“InDesign”在文字編排這方面的優越性是其它軟件望塵莫及的。所以這階段安排了10周的時間從軟件的應用、版式設計理念、色彩的調配、版式設計的技巧等方面講解。版面設計的成功與否,最后還是看版面的效果。版面中的圖文編排并不是一門嚴格的科學,沒有絕對的法則可循,亦不可能用定量分析來描述,只有在大量的設計實踐中熟練掌握。,案例教學法。首先要求學生學會“模仿”。模仿雜志的內頁設計。古人說過“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模仿”并不是完全生搬硬套,先分析大量國內外設計師的作品,再尋找他們構思的軌跡,最后才是“模仿”。通過大量的內頁臨摹,讓學生一看見某一頁的版式設計腦子里就立刻能反應出這一頁中:文字是什么字號、顏色大概的CMYK值、頁面邊距在內、外、左、右分別設多少合適等等這些。,案例教學法。但模仿不是教學課程的主要目的,教學目的是要求學生在模仿中熟練掌握軟件工具的使用,做到舉一反三。,案例教學法。使學生通過課程的學習將版面看得見的“視覺”部分與看不見的“內在”部分有機諧調成一整體,在模仿中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從而要求學生通過模仿最終能夠進行獨立的設計、獨立的制作、完成特定任務。
3.第三階段
第三階段共計2周的時間,要求學生完成一本雜志的制作。這個階段不是單純的“模仿”,而是要求學生學會“創新”。圖片處理、文字處理、版式設計等都由學生獨立完成,整個過程不僅可以了解學生對軟件的掌握程度還可以了解到學生在制作中什么地方是薄弱環節,以及學生的設計能力。
三、小結
教學方法并不是單一的,案例教學也并不單純是一種教授法,它實際上也是以學生行為的轉變為前提條件的。把自己置身于教學過程之外,只是作為一個旁觀者,教學也就失去了意義。改進教學策略,適應教學需要,都應圍繞著激發學生創造力、培養應用型高等技術人才的培養這一目標進行。,案例教學法。軟件教育更應發揮其具有的獨特作用,畢竟“知識經濟時代,需要的是創新” 。
參考文獻]:
[1]鄭華.淺談“Photoshop應用設計”實踐教學改革.
我一直認為教育應該是一種潛移默化式行為,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成長。語文教學同樣如此,如果總是強調學生必須背過、必須默寫過,必須理解等等,看似在強調知識的重要性,實際上卻會在無形中增加學生的壓力,讓他們感到學習是任務,是不得不去做的事情。這樣就容易扼殺學生那份對語文的發自內心的喜愛與迷戀,因而就抹殺了語文教學的初衷——語文素養的培養。
我認為真正好的教育應該是潤物細無聲的。尤其是我們的語文教學,更容易起到感染、熏陶作用。每篇文章都有它的精彩所在,我們應該引導學生發現這些精彩之處,用心去體會、揣摩,發現其中的美,發現那種美的表達方法。從而使學生愛上讀文章,愛上欣賞,甚至希望并學會去表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然能夠了解文章的含義,吸取其中的精華,感悟文章的寫法,達到從知識到精神的成長。
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有了良好的教學理念,具體的方法則是千姿百態的。對于不同群體的學生、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環境采取的方法自然不同。我們語文課本上,對于不同的年級自然所配備的教材內容都是符合相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對于他們來說,理解文章的內容應該不是什么難事,所以教授課文時可以讓學生通過自主的學習,談談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以及領悟到的東西,老師所要指導的就是學生難以理解的,或遇到的問題。當然對于重點的把握,教師應該視情況加以引導。在學生自主理解體悟的同時,教師應該有意的引導學生發現文章的寫法、特點,領悟到如此表達的優勢,從而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學習和寫作及表達的方法。這樣我們就不是單純的教課本、教課文內容,而是教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教學生自我表達的方法。不但讓學生學會了輸入,同時還學會了輸出,也就是運用。
當然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設計的教學導語、創設的教學氣氛了等等,都是引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環節,這些都離不開老師的激情在里面,需要我們不斷的學習和摸索。
總之,我們還是應該本著學生本位思想,一定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想盡辦法調動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引導他們學會讀書,學會學習,學會運用。
世界教育改革與發展核心的理念之一是“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然而現今,很多時候,我們的教育使得很多學生討厭學習,不善學習。一談起學習就焦慮不安。特別是應考這根指揮棒在牽著教師與學生的鼻子走。使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吃力,以致教師與學生在精神層面都得不到那種學習快樂的享受。但現實總歸是現實,這種現實目前還不是我們教師個人所能改變的,那唯有的,我們只有改變我們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策略,使我們的教學變得更輕松,令人最滿意,工作更有效.
通過對《有效教學》這本書的學習,它給我帶來驚訝不己的好消息。它講述了教師怎樣經營好課堂的秘訣,啟迪我們怎樣積極學習和負責任。書中用簡潔的筆墨描述了大量教學策略,這些策略完全體現了培養學生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發展性,啟迪了一種新的教育理念與模式。
對于奮斗在一線的教師來說,無論是舊的,還是新的教育理念與模式,都是通過教師自身的教育理念而表現出來。所以通過《有效教學》的學習,我的心得一是認清我們真正的教育理念。記得一個故事,說一個人看見三個泥瓦匠在干活,就問他們在干什么,他得到了三個回答,第一個說我在砌磚頭,第二個挺起身,非常自豪地說,我是全國最好的泥瓦匠,第三個說“我在蓋大教堂”。他們三個人的回答,正好代表了三種人的心態。第一種人就是賺工資,養家糊口的那種,我們身邊充斥著很多這樣的人。第二種人則是非常麻煩的一種,他們往往在自己的專業領域里面非常優秀,但要命的是他們陶醉于自己的領域,拒絕考慮所有自己不熟悉的領域,從而即狂妄自大,而又非常虛弱,非常難合作。第三種人,他能夠準確知道自己工作的最終意義,從而將自己的勞動有機地結合到其他人的勞動中去,實現一個輝煌的目標。我們的教育理念非常重要。可能在講話中,我們會流利地運用著“素質教育”“以學生為本”,但在實際教學中繼續著早已習慣的應試教育,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行為。通過學習,教師的這種口是心非,積極性與創造性被激活了,新的教學理念與模式具體化為教師可以理解并付諸于真正實施。
從《有效教學》中學到課堂教與學互動的實用策略是我的心得之二,這個課堂策略,促使學生能積極參與教學。這些策略使教師不再需要用物質刺激和獎懲的辦法迫使學生去學習,教室變為所有人積極向上的學習場所,完全符合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達到輕而易舉讓他們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知識之中,這是無價之寶,并且不斷地形成他們的人生觀,并且培養出最美好的人生,這些策略使我們的教學并沒有脫離學校的日常安排,反而使課堂呈現出全新的活躍氣氛。新晨:
我是惟一的,我的學生也是惟一的。學校、老師是孩子成長的橋梁,培養自尊,有自信,朝氣蓬勃,助人為樂,敏于合作,勇于進取,不怕失敗,迎接挑戰的新一代人材,愿我們把一切有效的革命學習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