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心理學案例分析論文

心理學案例分析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2-19 23:52:1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心理學案例分析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心理學案例分析論文

篇(1)

關鍵詞:心理學;案例教學;活動對策

心理學案例教學活動指高師公共心理學案例教學活動。相比于商業、醫學和法律等領域的案例教學實踐,心理學案例教學實踐明顯落后。本研究立足于崗位實踐,嘗試探索心理學案例教學規律。采用的主要教學操作,一是將案例作為例題或習題呈現給學生,要求學生積極主動地發現理論知識的實踐形態,應用所學的心理學知識,解決案例故事情境中的疑難問題。二是抓住時機呈現不同類型的案例。小型案例有簡單的故事情境和比較明確的問題,通常要求較少的討論,適合于缺少感性基礎的學習。大型案例有復雜的情境和困難的問題,通常要求較多的討論,適合于階段性復習。三是呈現的案例選編于已經出版的案例書籍、教師資格統考復習資料中的案例分析題、網絡視頻等。四是為了便于課上討論,開課之初,就請學生自愿結成學習小組,并要求在后面的心理學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活動表現,結課時,每個學生都會有小組活動分數,這個小組活動分數會加權進入個人心理學總評分數。為了解心理學案例教學活動現狀,以便有針對性地提出對策,改進心理學案例教學活動,本研究采用自編調查問卷,針對上課的150名學生(從所教的兩個平行教學班的192名學生中隨機選出),在期末即將結課時,利用某一次課的課前和課間時間,進行不記名問卷調查,去除6份無效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44份。問卷調查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學生在心理學案例教學活動中的學習動機、學習行為和學習挑戰。現將相關現狀表述如下。

一、心理學案例教學活動的現狀

(一)學習動機現狀。學習動機是激發和維持個體學習活動,并使學習活動指向一定學習目標的動力機制,可表現為愿望或希望,根據影響范圍和持續時間,可分為長遠動機和暫時動機。在心理學案例教學活動中,希望上課時使用案例是暫時動機,準備參加教師資格證全國統考是長遠動機,為了便于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既是暫時動機又是長遠動機。相關調查結果是,93.7%的學生希望上心理學課時使用案例,其中36.8%的學生非常希望使用案例;74.3%的學生準備參加教師資格證全國統考;88.2%的學生認為除了考試,心理學知識有生活和學習價值,其中,13.9%的學生認為心理學知識在生活和學習中非常有價值。開展心理學案例教學活動時,多數學生有良好的學習動機。少數學生在上心理學案例教學課時學習動機缺失,甚至起阻礙作用,表現為自主性不強,無法專心于大學學習,忽視專業學習等。

(二)學習行為現狀。學習行為指在心理學案例教學過程中,學生曾經有過的真實行為表現,是學生接受教師要求,投入時間和精力完成任務,實現發展的過程。學習行為主要有課堂(上)行為與課外(下)行為。首先,課堂行為方面。教師在課堂上呈現案例故事,要求同學當堂用所學的心理學原理對故事中的問題情節進行點評,60.4%的學生認真思考,嘗試寫出詳細點評,13.9%的學生認為點評要求太簡單,想出答案后做其他無關的事情,16.7%的學生認為點評要求太難,一直想不出具體的答案,8.3%的學生心不在焉,做與案例點評要求無關的事情。其次,課外行為方面。一是教師布置作業,要求學生課下對給出的案例進行思考,并準備在下一次課上回答相關問題,25%的學生花費超過20分鐘的時間進行準備,29.1%的學生花費超過10分鐘的時間進行準備,18.1%的學生花費超過5分鐘的時間進行準備,13.9%的學生花費不足5分鐘的時間進行準備,13.9的學生根本沒準備。二是學生課外自覺應用心理學知識。調查顯示,在課下沒有作業時,74.3%的學生偶爾有意結合實踐應用心理學原理,7.6%的學生經常有意應用,18.1%的學生從未有意應用。78.5%的學生課下偶爾(10次以下)與學生談論過包括案例在內的心理學知識,4.2%的學生課下經常(10次以上)談論,17.4%的學生從未(0次)談論。出現上述整體不均衡的學習行為,一方面是學生的原因,如學生由于習慣或傳言,認為學習心理學這樣的文科課程,不用寫作業,考前背一下就可以過關;由于缺少社團組織,難以了解和接觸家教服務活動、支教志愿活動和支教實習活動等應用心理學知識的活動等。另一方面是教師的原因,如教師提出的問題要求不具體、不明確;引導學生生活和學習的方式不合理等。

(三)學習挑戰現狀。學習挑戰是在心理學案例教學過程中,案例教學活動要求與學生現有心理水平之間的差距,是學生發展的可能空間,是學生學習的目標要求。學習挑戰主要有四方面:一是傳統授課教學帶來的習慣障礙。學生習慣于上課聽教師講,不習慣當眾發表自己的觀點。習慣障礙表現在調查中,46.6%的學生愿意在全班同學面前回答或提出問題,5.6%的學生非常愿意當眾回答或提問。59.1%的學生在課堂上分小組討論解決案例故事中的問題時,愿意積極主動地發表自己的觀點,4.2%的學生非常愿意在組內當眾主動發表觀點。二是缺乏做答材料分析類型題的經驗。材料分析題是教師資格全國統考試題中的一種基本題型,一道材料分析題通常就是一個案例。在本學期的案例教學實踐中,曾經多次使用材料分析題案例。調查顯示,在上心理學課前,18.8%的學生熟悉材料分析題型,0.7%的學生非常熟悉材料分析題型。三是對案例教學課堂環境感到陌生。在課堂環境方面,案例教學與傳統授課教學有較大的差別。傳統授課教學組織結構通常為單層,即教師直接面對每個學生。案例教學組織結構通常為雙層,即教師直接面對每個小組長,小組長直接面對每個學生。在案例教學環境中,學生更自由,更容易明確責任。調查顯示,上心理學課之前,27.1%的學生上過案例教學課,0.7%的學生上過并且很熟悉案例教學課。四是結合理論與實踐的能力水平偏低。課上用心理學原理對案例故事進行點評時,54.2%的學生的最大挑戰是難以建立心理學原理與案例矛盾情節的聯系,24.3%的學生的最大挑戰是理解不透心理學原理,11.8%的學生的最大挑戰是找不出案例故事的矛盾情節。

二、心理學案例教學活動的對策

(一)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校園文化是在學校發展過程逐步形成的物質環境、精神氛圍和規章制度等,集中體現在班級競賽、社團活動、學風和校風上,會潛移默化地熏染學生。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要通過宣傳突出榜樣示范作用,將學校里的優秀學生的先進事跡報道出來,營造健康向上的輿論氛圍。在當前網絡日漸發達的條件下,充分利用校園網平臺進行宣傳非常重要。有些學校已經在校園網上視頻報道自己的學生,有的視頻來自校外權威媒體報道,有的視頻則是學校自采自編的,這是很好的做法。優秀學生成長的案例故事,有力地說明在本校校園內學生是可以成材的,沒有必要再重新高考,并選擇其他學校;也會向學生展示校園成功主要取決于學生自主,要求學生自己決策、計劃,直至組織、指揮、協調、控制和創新,利用好教師和學校這樣的重要條件或資源;同時,會告訴學生專業學習是立身之本,其他活動起輔助或延伸作用,做出的成就都應該直接或間接地與自己專業相關聯,是恰當切入專業學習的結果。以上述方式進行校園文化建設時,一方面要注意持續視頻報道,定期更新,另一方面要注意多方面多層次地進行報道,便于不同水平和不同興趣的學生有選擇地模仿。

(二)規范課程作業要求,控制學習行為。課程作業是為完成既定的課程學習任務而進行的活動,是學生的功課。課程作業的形式多樣,包括寫課程論文、畫知識結構圖、做實驗并提供相應的報告、解答課程習題、生產出產品等。解答案例題是心理學案例教學中的一種典型課程作業。規范課程作業要求主要指在布置作業、檢查作業和講評作業等各環節上,教師要做到位,提出詳細具體的要求,提供及時準確的反饋,給出適合的支持,使學生堅持自主并成功地完成作業。在上心理學案例教學課時,要注意從三個層面規范解答案例題的要求。首先,布置作業時,教師一要并用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向學生解釋案例題的答案形式、作答時間、解答技巧、知識范圍等;二要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理解作業要求,鼓勵學生提出疑問,允許學生討論案例題;三要引入反饋機制,要求坐在教室不同位置的幾名同學,向全體同學口頭表述教師提出的作業要求;四要提醒每一位同學通過仔細閱讀與深入思考求得案例題答案,對于全班同學討論案例都至關重要,都是在為班集體做貢獻。其次,檢查作業時,教師要突破時間限制,在較短的時間內弄清楚全體同學解答案例題的情況,并向全班做出告知。一要在普遍檢查全班同學課上表情及行為的基礎上,重點檢查準備發言的學生的詳細點評,并給出反饋建議。二要在直接抽查少數學生詳細點評的基礎上,通過小組長收集和整理每位學生的詳細點評觀點,間接檢查其余多數學生。三要科學利用網絡工具,通過QQ群、電子信箱等準時接收課外作業的答案等。最后,講評作業時,教師一要在各組同學充分交流討論后,總結歸納出更加全面且合理的觀點,領導全體同學共同建構出案例題答案;二要引導學生積極評價建設性的觀點,而不對與答案無關的觀點做消極評價,確保課上氣氛活躍,課后繼續探索;三要表揚課上踴躍發言的人和小組,并做好課堂記錄,將其公布于全班面前,為成績評定提供事實依據;四要發揮組織的作用,要求課上以小組為單位落座,讓小組學生坐在負責的小組長周圍。

(三)深化課程教學改革,迎接學習挑戰。課程指一門學科,一門課。課程教學是一門學科的教與學,即在一門課上的師生合作活動。每個專業有獨立的課程體系,課程體系包含特定數量的課程,學生從一個專業畢業,要參加所有的課程教學活動。深化課程教學改革,針對某個專業的課程體系,從整體上嘗試和完善新的課程教學管理規范,引導全面深入地開展案例教學,主要從以下三方面入手。一要在心理學課程案例教學試點改革的基礎上,推動開展專業課程體系中其他課程案例教學。推動開展過程中要注意如下四點:第一,專業帶頭人和相關領導協商確定專業課程體系中適合于案例教學的課程。第二,考慮課程特點,安排課程案例教學。通常情況下,在商業、管理、法律、經濟等學科領域開展案例教學的經驗比較豐富。培養方案中,這樣領域里的課程應優先得到案例教學安排。第三,根據教師素質,安排課程案例教學。案例教學要求教師熟練駕馭課堂,有深厚的功底。由高級職稱教師擔任的課程才能得到案例教學安排。第四,盡量多安排課程案例教學。案例教學要配合授課教學,二者在課程教學中的比重因學生而異。“對本科生,特別是低年級的本科生還是應以‘授課為主,輔以案例’的原則進行教學為好,對本科生采用案例教學的課時應保持在10%至15%,最多不超過20%”[1]。同一段時間內,開展案例教學的課程越多,越容易使學生接觸到案例教學環境,有利于養成發表觀點的行為習慣。二要在當前大班上課條件下,用好小組學習形式,以促進開展心理學案例教學。在實踐中要注意下面幾點:第一,要明確小組學習的基本要求及特點。小組學習要求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組內合作促使個人明確責任,恪盡職守,得到鍛煉;通過匯集智慧,大大提高小組成功的概率,使小組在全班面前出彩,增強個人成就感。組間競爭則可能帶來小組失敗,使小組成員承受壓力,甚至是痛苦(當然,小組失敗造成的間接打擊,遠遠弱于個人失敗帶來的直接打擊。)。第二,要科學建立學習小組。一方面,在班級人數確定的條件下,平衡管理層次與管理幅度的要求,設置全班的組織結構,即小組劃分。比如,對于一個六十人的教學班級,管理層次是二,管理幅度可以定為七八,即教師面對八個小組,每個小組的組長面對七八個學生(管理幅度越小,管理效率通常越高)。另一方面,如果小組表現連續多次欠佳,則應該重新根據學生知識與能力水平,調整小組劃分,以保證小組有較大的成功概率。三要銜接案例教學與實習教學,開設心理學課程實習,提高結合理論與實踐的能力。心理學課程實習要按如下幾步要求學生:第一,在熟悉案例教學活動形式的基礎上,根據自己近期的親身經歷,寫出曾經引發焦慮、恐懼、抑郁、強迫、痛苦、快樂等情緒的案例故事,并明確提出案例問題。第二,進行交流討論,將自己的案例呈現給小組其他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將全組學生的案例整編成一個案例。第三,根據案例故事寫出心理情景劇劇本,在教師檢查指導后,改進和完善劇本。第四,堅持排練劇本,能在全班學生面前演出,通過小組學生的合作,將學習、健康、發展和管理等方面的實踐問題及應用心理學知識解決上述實踐問題的過程展現出來。

作者:劉偉洋 單位:河北科技師范學院

篇(2)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長時期以來,語文教學一直存在著高耗低效的現象,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如:課堂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實現;課堂或者課后的語文訓練不夠科學甚至比較老套,那些傳統的練習方式很單一,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語文的興趣學。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由于對于語文學科訓練的有效性問題注視程度還不夠,語文界還沒有形成普遍認可的可行的語文訓練有效性實現的理論。所以,筆者想借此機會進行一番探索,發現一些可供參考的內容。同時,在此過程中能提高自己的教學理論的素養。錢夢龍老師也曾經說過“要不斷提高教學理論修養。特別要重視成功課例的研究。觀摩優秀教師上課,研究卓有成效的課堂教學的實錄,都是必不可少的。

二、理論依據

(一)兒童心理學理論及相關理論

主要理論依據是:

1.皮亞杰的認知發展階段論中關于初中階段的孩子的理論研究。

2.維果斯基的發展觀,“最近發展區“中也有對于中學階段的人的研究。

3.卡拉什的理論和教學方法中關于語言獲得的理論研究。

(二)學習心理學

1.布盧姆的學習分類法,中得到的啟示。桑代克的聯結主義關于學習的產生理論。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反射學說。(認知心理)學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關于學習和教學的基本原則的論述。奧蘇貝爾關于接受學習的理論。學生學習動機,關于集中注意喚醒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策略。幾種不同的的學習類型有關學習策略的介紹。

(三)《語文課程標準》基本理念

三、課題研究方法

①觀察法 ②調查法 ③案例分析法

四、課題研究內容

關于訓練有效性的問題,筆者先淺談自己的理解和認識。

在筆者看來,語文訓練的有效性問題關乎語文課程改革的發展,研究語文訓練的有效性問題有助于幫助語文教學改革的實踐向著更加科學的方向邁進,因為教改源于實踐,又要用于實踐。因此在教學實踐中獲得的有效經驗將能直接指導一些可行的教學實踐,而有效訓練是在教學實踐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在正式解讀之前,我先大概介紹一下我的研究過程,我對這位老師進行了斷斷續續近一學期也就是半年的研究,期間我通過瑣碎的時間盡可能的收集材料,收集的材料最后整理出來大體分為三類:課堂錄音,學生筆記及板書,學生的作業。

一、兩個議論文閱讀教學案例實錄的解讀

首先筆者先呈現兩份關于議論文閱讀的學生的筆記,來說明問題。

這份筆記展現了毛老師在講解議論文閱讀的知識點時,體現出的精彩之處主要是這位老師的講課思路以及呈現筆記的方式,具有系統化和逐層細化的特點。這種特點符合了奧蘇貝爾有義的接受學習的形式。

研讀這兩份筆記,筆者發現了幾點可以值得借鑒的經驗。

二、了解學生的語文學習特點,感性經驗與間接經驗相結合

既然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主體,那么了解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特點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學生的學習特點,只有科學的掌握學生學習特點,才能對癥下藥。訓練的過程也是教學的過程,科學的掌握學生的學習特點,才能進行訓練有效的教學。以學生學習的特點,通常是從學習現有的經驗、理論、結論開始。

三、保證了學生操作性、知識性強化過程技能,才能達成語文訓練有效性

通過觀察毛老師的筆記,筆者曾提出了一個問題,都初三的學生了,議論文的三要素還用講嗎?根據學習策略的原理,訓練中有效性的達成是需要具備和實行過程性知識的認知策略的。

首先,對于第一個障礙,工作記憶存儲量的限制,毛瑛老師的解決方式非常的巧妙,口訣記憶。

因此,筆者認為,想實現語文閱讀訓練有效性,就要針對語文閱讀的特點,而采取不同的認知策略。在語文訓練過程中,如果學生缺失閱讀的操作性技能,教師有必要將操作要領傳授給學生。如果學生有關閱讀訓練的陳述性知識薄弱,那么教師也有必要加強和重復一些有關閱讀的知識點。回過頭來,再回答那個關于議論文三要素的問題,在教學當中,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當有學生已經不能回答議論文三要素是什么,的時候,老師做出相應的補習和解釋還是很有必要的。

筆者分析和分享了毛老師進行有效訓練的的實現過程,以及經驗成果,對語文閱讀有效訓練的內容的掌握情況有了一些深入的體會。筆者認為,一些教師在語文閱讀訓練課當中,往往不能較科學的傳授給學生操作性知識。原因很多,但筆者認為有以下主要點。第一、新教師和一些老教師,他們自身還缺乏正確進行語文訓練的方法,自己還不能弄清楚語文訓練有哪些關鍵點。因此,這就導致了,學生也不能準確的獲得有效操作方法。第二、一些教師即使熟悉了閱讀訓練的操作過程,但是,他們大多數是不善于做出主動地創新和改善,一套方法用了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現象很多,因此,死板僵硬的教學和老套的閱讀方法造成了語文閱讀訓練沒有效果,這位老師善于總結和創新這點很值得我們分享。第三、教師不能顧及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將新的訓練內容與學生的舊有知識點不能掛鉤。弄得學生只能之其然而不懂所以然,也不利于學生深刻理解和掌握有效訓練的內容。因此,筆者認為這位老師能時刻照顧學生的水平和知識儲備這一點很重要。

篇(3)

關鍵詞:認知心理學;思想;數學建模;認知結構;學習觀

認知心理學(CognitivePsychology)興起于20世紀60年代,是以信息加工理論為核心,研究人的心智活動為機制的心理學,又被稱為信息加工心理學。它是認知科學和心理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它對一切認知或認知過程進行研究,包括感知覺、注意、記憶、思維和言語等[1]。當代認知心理學主要用來探究新知識的識記、保持、再認或再現的信息加工過程中關于學習的認識觀。而這一認識觀在學習中體現較突出的即為數學建模,它是通過信息加工理論對現實問題運用數學思想加以簡化和假設而得到的數學結構。本文通過構建數學模型將“認知心理學”的思想融入現實問題的處理,結合教學案例,并提出建立良好數學認知結構以及數學學習觀的原則和方法,進一步證實認知心理學思想在數學建模中的重要性。

一、案例分析

2011年微軟公司在招聘畢業大學生時,給面試人員出了這樣一道題:假如有800個形狀、大小相同的球,其中有一個球比其他球重,給你一個天平,請問你可以至少用幾次就可以保證找出這個較重的球?面試者中不乏名牌大學的本科、碩士甚至博士,可竟無一人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回答上來。其實,后來他們知道這只是一道小學六年級“找次品”題目的變形。

(一)問題轉化,認知策略

我們知道,要從800個球中找到較重的一個球這一問題如果直接運用推理思想應該會很困難,如果我們運用“使復雜問題簡單化”這一認知策略,問題就會變得具體可行。于是,提出如下分解問題。問題1.對3個球進行實驗操作[2]。問題2.對5個球進行實驗操作。問題3.對9個球進行實驗操作。問題4.對4、6、7、8個球進行實驗操作。問題5.如何得到最佳分配方法。

(二)模型分析,優化策略

通過問題1和問題2,我們知道從3個球和5個球中找次品,最少并且保證找到次品的分配方法是將球分成3份。但這一結論只是我們對實驗操作的感知策略。為了尋找策略,我們設計了問題3,對于9個球的最佳分配方法也是分為3份。因此我們得到結論:在“找次品”過程中,結合天平每次只能比較2份這一特點,重球只可能在天平一端或者第3份中,同時,為了保證最少找到,9個球均分3份是最好的方法。能被3除盡的球我們得到均分這一優化策略,對于不能均分的球怎么分配?于是我們設計了問題4,通過問題4我們得到結論:找次品時,盡量均分為3份,若不能均分要求每份盡量一樣,可以多1個或少1個。通過問題解決,我們建立新的認知結構:2~3個球,1次;3+1~32個球,2次;32+1~33個球,3次;……

(三)模型轉化,歸納策略

通過將新的認知結構運用到生活實踐,我們知道800在36~37之間,所以我們得到800個球若要保證最少分配次數是7次。在認知心理學中,信息的具體表征和加工過程即為編碼。編碼并不被人們所覺察,它往往以“刺激”的形式表現為知覺以及思想。在信息加工過程中,固有的知識經驗、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抽象概況能力將為數學建模中能力的提高產生重要的意義。

二、數學建模中認知心理學思想融入

知識結構和認知結構是認知心理學的兩個基本概念[3]。數學是人類在認識社會實踐中積累的經驗成果,它起源于現實生活,以數字化的形式呈現并用來解決現實問題。它要求人們具有嚴密的邏輯思維以及空間思維能力,并通過感知、記憶、理解數形關系的過程中形成一種認知模型或者思維模式。這種認知模型通常以“圖式”的形式存在于客體的頭腦,并且可以根據需要隨時提取支配。

(一)我國數學建模的現狀

《課程標準(2011年版)》將模型思想這一核心概念的引入成為數學學習的主要方向。其實,數學建模方面的文章最早出自1982年張景中教授論文“洗衣服的數學”以及“壘磚問題”。雖然數學建模思想遍布國內外,但是真正將數學建模融入教學,從生活事件中抽取數學素材卻很難。數學建模思想注重知識應用,通過提取已有“圖式”加工信息形成新的認知結構的方式內化形成客體自身的“事物結構”,其不僅具有解釋、判斷、預見功能,而且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應用意識[4]。

(二)結合認知心理學思想,如何形成有效的數學認知結構

知識結構與智力活動相結合,形成有效認知結構。我們知道,數學的知識結構是前人在總結的基礎上,通過教學大綱、教材的形式呈現,并通過語言、數字、符號等形式詳細記述的。學生在學習時,通過將教材中的知識簡約化為特定的語言文字符號的過程叫作客體的認知結構,這一過程中,智力活動起了重要作用。復雜的知識結構體系、內心體驗以及有限的信息加工容量讓我們不得不針對內外部的有效信息進行篩選。這一過程中,“注意”起到重要作用,我們在進行信息加工時,只有將知識結構與智力活動相結合,增加“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才能夠形成有效的數學認知結構。根據不同構造方式,形成有利認知結構。數學的知識結構遵循循序漸進規律,并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和準確性,它是形成不同認知結構的基礎。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則是通過積累和加工而來,即使數學的知識結構一樣,不同的人仍然會形成不同的認知結構。這一特點取決于客體的智力水平、學習能力。因此若要形成有利認知結構,必須遵循知識發展一般規律,注重知識的連貫性和順序性,考慮知識的積累,注重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

三、認知心理學思想下的數學學習觀

學習是學習者已知的、所碰到的信息和他們在學習時所做的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5]。如何將數學知識變為個體的知識,從認知心理學角度分析,即如何將數學的認知結構吸收為個體的認知結構,即建立良好的數學學習觀,這一課題成為許多研究者關注的對象。那么怎樣學習才能夠提高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或者怎樣才能構建有效的數學模型,接下來我們將根據認知心理學知識,提出數學學習觀的構建原則和方法。

(一)良好數學學習觀應該是“雙向產生式”的信息

加工過程學習是新舊知識相互作用的結果,是人們在信息加工過程中,通過提取已有“圖式”將新輸入的信息與頭腦中已存儲的信息進行有效聯系而形成新的認知結構的過程[6]。可是,當客體對于已有“圖式”不知如何使用,或者當遇到可以利用“圖式”去解決的問題時不知道去提取相應的知識,學習過程便變得僵化、不知變通。譬如,案例中,即使大部分學生都學習了“找次品”這部分內容,卻只能用來解決比較明確的教材性問題,對于實際生活問題卻很難解決。學習應該是“雙向產生式”的信息加工過程,數學的靈活性在這方面得到了較好的體現。學習時應遵循有效記憶策略,將所學知識與該知識有聯系的其他知識結合記憶,形成“流動”的知識結構。例如在案例中,求800個球中較重球的最少次數,可以先從簡單問題出發,對3個球和5個球進行分析,猜測并驗證出一般分配方法。這一過程需要有效提取已有知識經驗,通過擬合構造,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而且能夠增強知識認識水平和思維能力。

(二)良好數學學習觀應該具有層次化、條理化的認知結構

如果頭腦中僅有“雙向產生式”的認知結構,當遇到問題時,很難快速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條件。頭腦中數以萬計“知識組塊”必須形成一個系統,一個可以大大提高檢索、提取效率的層次結構網絡。如案例,在尋找最佳分配方案時,我們可以把8個球中找次品的所有分配情況都羅列出來。這樣做,打破了“定勢”的限制,而以最少稱量次數為線索來重新構造知識,有助于提高學生發散思維水平,使知識結構更加具有層次化、條理化。在學習過程中,隨著頭腦中信息量的增多,層次結構網絡也會越來越復雜。因此,必須加強記憶的有效保持,鞏固抽象知識與具體知識之間的聯系,能夠使思維在抽象和現實之間靈活轉化。而這一過程的優化策略是有效練習。

(三)良好數學學習觀應該具有有效的思維策略

要想形成有效的數學學習觀,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頭腦中還必須要形成有層次的思維策略,以便大腦在學習和信息加工過程中,策略性思維能夠有效加以引導和把控。通過調節高層策略知識與底層描述性及程序性知識之間的轉換,不斷反思頭腦思維策略是否恰當進而做出調整和優化。譬如,在案例中,思維經過轉化策略、尋找策略、優化策略、歸納總結四個過程,由一般特殊一般問題的求解也是思維由高層向底層再向高層轉換的層次性的體現。

在思維策略訓練時,我們應重視與學科知識之間的聯系度。底層思維策略主要以學科知識的形式存在于頭腦,它的遷移性較強,能夠與各種同學科問題緊密結合。因此可以通過訓練學生如何審題,如何利用已有條件和問題明確思維方向,提取并調用相關知識來解決現實問題。

另外,有效思維訓練還必須做到“熟練”,對于課堂需要識記的東西要提前預習并及時復習,對于同類型題目,找出知識之間的關聯性組建知識層次結構,有效練習同類型題目,提高解難題能力,做到“熟能生巧”。

總之,認知心理學思想融入數學建模是非常有必要和有意義的。數學建模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問題,用數學的思維思考問題,用數學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4]。數學建模的過程即為已有信息經過智力加工編碼而形成心理產物,這一過程需要運用到數學知識系統和思維操作系統。因此,要想提高學生數學建模能力、搭建理論與實踐的橋梁、促進學生由知識型向能力型轉變、推進素質教育發展,除了教師的引導、學校的重視外,學生自身在認知結構、信息構建、思維策略、訓練方式等方面也應提出新的思考。

參考文獻:

[1]劉勛,吳艷紅,李興珊,蔣毅.認知心理學:理解腦、心智和行為的基石[J].學科發展,2011,26(6):620-621.

[2]陳曉虎.淺談在找次品教學中優化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J].教研爭鳴,2014,12(1):151.

[3]管鵬.形成良好數學認知結構的認知心理學原則[J].教育理論與實踐,1998,18(2):40-45.

[4]羅苗.認知心理學在教學中的應用———C語言程序設計為例[J].科技教育創新,2010,121(19):250.

[5]周燕.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模型思想的融入[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3.

篇(4)

1、分享式教學

傳統式的教學模式重在“教”,建構主義理論重在“學”,而有效教學強調的是“教、學并重”。教師、學生在人格平等的地位上展開教與學的活動,教師有其接受知識先于學生的先導性,而學生有其觀察視角異于教師的獨特性,二者形成互補,通過網絡得以分享。教師根據教學的需要,利用網絡與學生分享各種教學信息,包括教學課件、教學案例、經濟信息、網絡書籍、論文資料、經典營銷策劃案等。網絡能夠將教學內容更加形象、生動、直觀地在不受時間限制的情況下傳遞給學生,使得營銷課程教學內容連續化、形象化,充分激發學生的理解、記憶能力。另一方面,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分享自己搜集到的營銷資源,教師可以對其進行整理、加工,供大家一起學習探討。學生提供的資源既能成為資源庫的有效補充,又可以調動學生挖掘學習資源的興趣,一舉兩得。在分享模式中,分享內容可以大致分為三類:一類是基礎性教學內容,這部分內容可以是教師課堂講授內容的再現,這有助于學生進行預習和復習;第二類是與營銷課程相關知識的輔助教學內容,比如營銷學教學過程中學生也要了解經濟學、消費心理學、管理學、金融、保險等領域的知識,這些都是營銷教學的必要內容;第三類是拓展教學內容,即教師和學生在分享營銷基礎知識及必要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發散性思維,對現實的熱點問題進行營銷學分析,比如奧運營銷、團購、直銷、小米手機、微博等等,使其成為檢驗營銷學習的試驗田。

總體來說,分享教學模式是教師和學生對已有知識的共同呈現,共同學習的過程。分享教學優勢在于學生不在被動地接受教師呈現的內容,而是通過參與分享,使自己提供的資源能夠成為大家一起學習的內容,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2、交互協作式教學

交互協作式教學模式是網絡環境下具有突出優勢的教學模式。市場營銷網絡交互協作式教學可以分為以下幾種形式:

(1)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是市場營銷教學過程中普遍使用的教學方法,從具體案例分析入手,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總結,然后再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從而闡明某個市場營銷的基本原理。源自市場營銷實踐活動的營銷案例,具有反映事物本質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特點,學生通過對案例進行分析與研究,從具體案例活動中總結出帶有普遍指導意義的內在規律,可以加深對市場營銷理論的認識與理解。因此市場營銷教學中開展大量案例教學是完成課程教學內容和營銷技能延伸的重要環節,而利用網絡開展的案例教學活動正是交互協作式教學優越性的最好體現。具體的方法是教師利用網絡將教學案例、案例分析的要求給學生,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與網絡技術,收集各種與案例分析有關的資料素材,并在網上設立教師資料區、留言版、公共討論區、小組專用討論區、答疑室等不同形式的交互區,以此設計學習情境。學生應根據教師的安排認真閱讀案例,進入教師資料庫,查閱一些必要的參考資料,對相應的思考題進行分析,把自己放到案例的情景中去,根據情景提出相關的問題。教師通過答疑室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學生與學生之間通過學習論壇或學習討論區進行在線交流、討論。同時,學生們還可以劃分成若干小組,進入網上的小組討論區對案例進行廣泛深入地討論。通過共同的協作與交流,小組成員之間達成對問題的共識,形成小組意見并共同撰寫案例分析報告,提交給教師。最后,教師在完成審閱后,將各組的分析報告在網絡上,并集中組織大家進行一次歸納總結。

(2)情境設置

情境設置,就是將營銷活動模擬展現在課堂上或網絡中,給學生創造一個市場營銷實踐的情景。也就是說,讓學生轉換角色,變成企業的“經營者”、“決策者”,變成現實中的“營銷經理”、“營銷顧問”,在多感觀信息氛圍中,激發學生的感受體驗,使他們真正身臨其境地解決問題,從而加深對教材的理解。除了在下面介紹的模擬實戰中可以進行網絡模擬情境教學外,還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通過制作精美的課件,或者購買關于市場營銷的教學錄像光盤,運用各種聲情并茂、生動形象的視聽手段將學生引入情景。比如,在講到“公共關系”這一促銷策略時,可以通過多媒體給學生播放公關活動的場景片段,然后要求學生為某產品策劃公關活動,通過對公關活動的模擬實施,來深入理解公共關系策略等相關理論。再如,在營銷渠道策略中,可以由學生分別扮演生產廠商、批發商、零售商等角色,學生很快就能理解到分銷渠道各成員在市場營銷中的作用及各自可能遇到的困難。這樣通過親身體驗,在活潑自然的模擬環境中達到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通過上述分析,不難看出交互協作模式有利于促進學生高級認知能力的發展和學生健康情感的形成,培養相互尊重、良好溝通及對差異的包容能力。

3、模擬實戰教學

篇(5)

近年來,面對基礎教育面臨的種種問題,尤其是面對許多基礎教育學校把中學教育的終極目標定位于把學生送進高一級學校深造;中學生把中學階段的學習看作是上大學的敲門磚的教與學上的急功近利和目光短視的現象,我們對我校傳承百年的“誠恒”精神注入了新的活力,做出了時代的詮釋。“恒”即恒遠、持久。它不光指學生學習要有持之以恒的態度,而且指學校里的教育使學生難忘,亦即要在學生的腦海里留下恒久的印記、在學生的心里產生久遠的效果,甚至對他的一生產生積極影響,使其終身受用。于是我們提出了“難忘教育”的主張,“實施難忘教育,實現教育難忘”既是我們的辦學理念,也是我們的教育理想。

新課程要求教師與之同步成長,而有效實施難忘教育的關鍵在于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本課題的核心概念是語文教師專業成長的內涵。簡言之:“難忘教育”期待怎樣的語文老師。

從大的方面而言,“難忘教育”追求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人品學問的同步卓越,因而“人品學問”是核心內涵的關鍵詞。同時語文教師專業發展既是教師的專業成長或教師內在專業結構不斷更新、演進和豐富的過程,更是以教師專業自主意識為動力,以教師教育為主要輔助途徑,教師的專業知能素質和信念系統不斷完善、提升的動態發展過程,涉及教師專業知識的發展、專業技能的嫻熟、專業情意的健全三個方面。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三章明確規定:“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教師應當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作為“專業人員”,教師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與探究歷程來拓展其專業內涵,提高專業水平,從而到達專業成熟的境界。

重視教師的專業發展也是世界潮流。1980年,《世界教育年報》以“教師專業發展”為主題發表了一組系列文章,核心內容是:把教師視為提供教育教學服務的專業工作者,專業化的目標是發展教師的教育教學的知識技能,提高教學水平。

江蘇省南通中學語文學科,曾經聚集了一批學問精深的先生。上個世紀初通中建校伊始,國文首席教員徐益修先生“江左國學大師”(王個簃語),以治學之余,報效桑梓執教于南通中學。徐先生一生“研治實學,不騖虛文”,這樣的治學思想指導下的教學則“博洽多文,凝練厚重”。他的課往往旁征博引、山重水復,又要言不煩、文質彬彬。他以自己的豐厚學養奠定了南通中學語文教學的基本風格,并影響了一代代追隨者、踐行者。人品學問同步卓越的精神需要傳承,卓越的前提是有堅實的專業基礎,亦即“真力彌滿,萬象在旁”。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一)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

“課標”關于“教師和語文課程同步發展”有如下闡釋: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應認真研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研究自己的教學對象,從本課程的目標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有針對性地組織和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在教學中,充分發揮主動性,創造性地使用教科書和其他有關資料。

教師要努力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繼續學習,更新觀念,豐富知識,提高自身文化素養;要認真讀書,精心鉆研教科書,在與學生平等對話的合作互動中,加強對學生的點撥和指導,實現教學相長。

教師應遵循教學基本規律,并根據自身的特點和條件,發揮優勢和特長,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應從學生的需要出發,按照學校的規劃,積極開設選修課,充分利用本校本地區的課程資源,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

(二)主體教育理論

主體教育的重心是關注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和培養,但是教師的主體意識不強,對主體教育理論的理解不夠都會直接影響到主體教育的實施。故而教師的主體性也不可忽視。教師是教學過程的設計者和實施者,是課程開發者和管理者,提升教師的主體意識和主體能力是實現與課程“同步發展”的前提。

(三)人格心理學

人格是構成一個人的思想、情感及行為的特有的統合模式。它具有獨特性、穩定性、統合性、功能性。人格是一個復雜的結構系統,它包括許多成分,其中主要有氣質、性格、認知風格、自我調控等方面。自我調控是人格中的內控系統,具有自我認知、自我體驗、自我控制三個子系統。

以馬斯洛和羅杰斯為代表的人本主義論者認為,人是積極主動、追求自我實現的健全的機體,自我實現是人性的本質。人本主義提出人格的自我理論,包括自我觀念、積極關注、自我和諧和自我實現四個要點。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與主要內容

(一)通中語文學科優秀教師群體對學生終身發展的影響;

(二)新課程要求下的語文教師的專業發展;

(三)有效課堂教學與難忘教育;

(四)語文教師專業成長與難忘教育個案研究;

(五)難忘課堂教學實錄;

五、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文獻研究

搜集、整理相關資料,特別是有關南通中學語文學科的前輩人品學問同步卓越的回憶錄

與研究論文。

(二)行動研究

組織課題組成員在學習專業理論的同時,努力運用于課堂教學實踐,并寫出課堂教學實錄與教學反思。

(三)案例分析

分析難忘課堂的優秀案例,探討教師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專業情意在建構難忘課堂中的作用。

六、課題研究的步驟

(一)第一階段:1.材料采集——個案研究、教學實錄;2.理論學習

(二)第二階段:整理材料,分析研究;

(三)第三階段:教學實踐。

七、課題研究的主要過程

(一)第一階段

1.理論學習

學習《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人格心理學》與相關的教學理論,為研究做好理論準備。

2.材料采集

搜集的教學案例有南通中學“導學式”教學案例,百年校慶“難忘教師”校友回憶錄,研究論文有周度《南通中學前輩學者教學思想管窺》、許建平《江蘇省南通中學人本化教師群體簡介》。

(二)第二階段

1.通過分析研究完成研究論文《從訓練課談語文教師對專業成長邊際的突破》《30年前的名師們》。

2.確定走內涵式發展的專業成長方向。徐曉嵐、李偉以古代文學尤其是古典詩詞為專業發展方向。李偉的三篇論文《高中古詩詞的人文教育價值》《古詩詞意象教學三角度》《古詩詞語言欣賞談片》,有理論有實踐,記錄了個人專業成長的軌跡。夏立東的《內隱學習:促進語文有效教學的必要途徑》,有力證明“教師的專業發展的平臺首先是教學”的觀點。

(三)第三階段

1.教學實踐及公開課展示

開設各級各類公開課、研究課20多節。

2.個人專業成長目標達成

課題組成員分別獲評南通市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南通市直屬學校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教學新秀。多人完成教育碩士階段的學習,獲得學位證書。

八、課題研究成果

(一)提升知能素質

語文教師的專業發展是教師的專業成長或教師內在專業結構不斷更新、演進和豐富的過程。課題組成員立足于學科專業理論,走內涵式發展的道路。

《讀詞小札》記錄了教師個人專業發展由“教書育人”向“學術”領域“突破”的成長軌跡。

“小札”選唐五代兩宋詞人五十八人,選詞約一百首。輯取古今詞論,意在為非專業人士引入專業視角,提供一定的賞鑒武器。詞論多選取灼見精警的。而札記有從某一詞論生發開來,展衍深化的,更多的是融入個人情感的感悟,記錄一般學術視野以外的解讀體驗。同時引進多元解讀的觀點,在繼承的同時賦予了些許“現代”特色。當然,“個性化”又不能脫離詞的“一般性”,因此特別注重詞的形象性、抒情性與音樂性的分析。

“散論”系作者多年來詞學理論學習與研究的心得,簡擇出四十篇,分為八個方面,每個方面涉獵五個問題,匯成一家之言。

《讀詞小札》作為“難忘教育”系列叢書之一2012年2月由東南大學出版社出版。

知識結構需要更新與豐富,要真正提升知能素質還必須突破學科界限。課題組以語文訓練為切入口,從“多題一解揭規律”、“一題多解重多元”、“一題多變求應變”三個方面論述突破狹義的學科知識與借鑒其他學科的基本原理的重要性。研究成果《從訓練課談語文教師對專業成長邊際的突破》發表在2008年10月的《語文教學與研究》上。

《彈性表達之于情思的外化》一文是研修專業理論與“突破”專業限制有機結合的案例。“彈性表達”借助的是物理學的一個基本概念,是“突破”專業限制求發展的思想方法的體現。“彈性”又是聞一多先生關于詩歌理論的重要學術觀點。文章以豐富的材料,從“清靈而飛動”、“豐潤而蘊藉”、“格高而韻遠”三個方面,探討彈性表達在情思的外化中的作用。實踐著教師專業成長走內涵式發展道路的理想追求。

教師專業成長的平臺是教學,有了堅實的專業基礎,還需要有嫻熟的專業技能。《讓課堂彰顯“語言”的魅力》《內隱學習:促進語文有效教學的必要途徑》《試論閱讀教學中的思維能力訓練》《簡約而不簡單》《論視覺文化背景下高中語文審美教育的誤區》等研究論文,反映了課題組成員在提升專業技能方面的教學實踐與理論思考。

(二)完善信念系統

完善信念系統,需從健全專業情意入手。《30年前的名師們》一文深入到精神與器識層面探討“難忘教師”的成長規律。“理想主義、薪火傳承”是南通中學前輩們之所以令人“難忘”的兩大顯著表征,也是他們“美麗人生”的突出表現。“真力彌滿,萬象在旁”,不斷實現主體精神的超越,是他們的人生得以美麗的原因,也是他們信念完善所在。“樂為人師,羞為經師”是他們的職業理想,也是“難忘教師”專業成長的方向。

課題組認為,理想主義者是最美麗的。正如美麗的色彩需要自我調配一樣,要創造美麗的人生離不開審美化的人生設計。小到一個階段,大到整個人生,都要有所規劃。選擇什么樣的目標,追求怎樣的境界,要了然于心。在進行審美化人生設計時,要關注社會,分析、總結現實人生,清理紛繁的主客觀因素,規劃自己的人生藍圖。

要懂得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人生的軌跡只有一條,關上一扇門,才能打開另一扇門;每一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獨一無二的軌跡,美麗與否主動權在于我們自己。有了人生規劃,我們還要積極地付諸行動。在踐行中,學會挑戰危機、障礙和困難,挑戰從來不敢觸摸的領域;在實踐中,調整人生軌跡,完善人生設計。同時人生設計一旦完善,無論遇到怎樣的艱難險阻,都要躬行履踐執著不移,這樣人生才得以美麗。

該文發表在2009年12月《福建教育》上。

課題組通過研究發現,專業情意健全的老師,往往有自己的課堂教學審美訴求,教師的審美訴求,又是滲透在滿足學科知識訴求、學生心理訴求的操作策略中的,而這些策略無不體現了教師“尊重生命,重視發展”的基本理念。《讓課堂彰顯“語言”的魅力》反映了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2010年12月《閱讀與鑒賞》上。

綜上,關于完善的信念系統我們的基本觀點是:

真力彌滿,萬象在旁——優秀語文教師的精神本質;

樂為人師,羞為經師——優秀語文教師的理想境界;

尊重生命,重視發展——優秀語文教師的職業操守;

凝練厚重,博恰多文——優秀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

(三)淬煉一支隊伍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發現,實現自身的專業成長是最令人難忘的。課題組成員實現了各自專業成長目標,成為南通中學語文學科的骨干力量,并以扎實的專業基礎、嫻熟的專業技能,在各類教科研比賽中獲獎。

可題組成員還被聘為“江蘇省優質教學資源(高中階段)”研發創作團隊主講教師,面向全省展示我們的研究成果。

九、課題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及今后的設想

篇(6)

關鍵詞: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 管理學原理 教學改革

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以下簡稱“資管專業”)是在全球性的資源問題、環境問題、城鎮化問題日益突出的背景下,于1998年由國家教育部修訂高校本科專業目錄后通過的新專業,該專業是在地理科學、環境科學、規劃科學、管理科學基礎上產生的交叉學科,具有綜合性、實踐性、邊緣性、創新性。該專業主要培養具備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機構、高等學校、企事業單位和行政管理部門從事科研、教學、資源開發利用與規劃、管理等工作的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的高級復合型人才。根據該專業的培養要求,學生必須了解管理科學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具備一定的管理素質。《管理學原理》就是為了提高資管專業學生的管理素養,為其他專業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而開設。國內典型院校該專業都不同比率設有與管理學有關的課程。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管理理論得到不斷的完善,形成了系統的理論體系。同時作為一門從實踐中發展起來的理論,又具有很強的藝術性,由于管理環境、條件、對象的不同,沒有一種管理理論、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放之四海皆準。因此,在管理學教學中必須重視管理科學性和藝術性的統一,既重視基本理論的講授,又要加強與學生專業有關的實踐能力培養,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本文主要面向資管專業的培養目標和特點,對《管理學原理》課程的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并針對該課程教學改革提出幾點建議。

1、教學現狀分析

1.1 教學目標單一

《管理學原理》課程在資管專業教學中主要定位為理論學習,開課時間大多在低年級,而低年級教學的重點是基礎理論學習,因而出現簡單地將傳授經典的管理學相關理論知識作為惟一目的,教學過程中出現了以教授理論知識,考核理論知識為主的現象。最后形成了重結論掌握,輕思維培養的結果,學完該課程后,學生的管理技能并沒有得到提高。

1.2 教學內容沒有針對性

首先管理學本身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交叉學科,目前還沒有一套普遍公認的完整的管理學原理體系,不同版本的管理學教科書和辭書,各有一套不同的管理學原理體系,管理學教材也主要集中在工商或是公共事業管理兩大領域,與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相配套的管理學教材缺乏。其次在當前的教學過程中,大多是先指定教材,再依據指定教材內容組織教學,且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都要求緊扣教材。因此,一旦教材確定,教學內容就隨之固定下來,無論專業與方向如何,其教學內容都基本相似,未能充分體現不同專業方向的培養目標和特點。特別是在新專業、新學科發展較快的形勢下,教學內容就更顯現出滯后的特點。

1.3 教學方法和手段單調

目前,資管專業的培養目標主要側重于對規劃方案設計能力的培養,大部分實踐環節都分布在相關規劃設計課程中。在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多側重于理論教學。同時受教學課時的限制,以教師為主導的單向灌輸仍為主要的教學方法。隨著計算機輔助教學技術的普及,教學過程中以采用多媒體課件進行理論講授與案例分析為主,教師缺乏與學生溝通討論所學知識的時間。雖然各種期刊發表的有關學術論文都一直強調互動式教學的重要性,強調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性,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以教師為主導的單向理論灌輸仍為主要的教學方法。而基于案例討論的互動式教學往往停留在淺層次水平上。教師對于案例的選擇也只是基于課堂理論教學的需要從案例庫中搜羅,并沒有實際的經歷,只能以文字的形式傳遞給學生,其精彩性、新穎性、趣味性都不足,而學生從中學校門跨入大學校門,對管理的感性認識更加不足,參與探討的積極性不高。即使是采取案例和專題討論的形式,也只是流于一種印證理論的形式,起不到喚起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作用。

1.4 考核方式機械化

《管理學原理》在資管專業課程體系中處于基礎性地位,兼具理論性和實踐性,所以課程的考核不但要了解學生對基本理論的掌握情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情況,還要兼顧學生平時學習表現。在課程的考核中采取的是平時成績與期末測試相結合的方式。平時成績主要考查學生的到課情況,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參與程度和學習效果往往則見仁見智,無標準化可言;而期末測試則采取的是以主、客觀題相結合的閉卷考試方式,其中,客觀題一般為選擇題、判斷題、名詞解釋、簡答題,一般占到總分的70%~80%,主觀題一般為分析論述、計算、案例分析題型,一般占到總分的20%~30%。閉卷考試的客觀題型迫使學生必須以教材上的闡述方式為標準,通過機械式的記憶,以合乎答案的要求,而考查學生理論應用能力的主觀題如若考前老師沒有針對性的指點,則普遍出現答非所問的現象,得分較低,難以通過考試。這樣的考試方式促使學生以通過考試為主要學習目的,在學習中關心的不是要學什么,而是考什么,為了考試而學,對于各種理論和案例應用只是死記硬背,生搬硬套,并沒有真正的理解,也不想去理解。訓練的僅僅是學生的記憶能力,看似分數很高,其實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管理思維并沒有得到發展,管理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

2、教學改革探討

2.1 課程定位與教學目標

根據資管專業的培養目標,將課程定位為專業基礎課,重點向學生講授管理的基本理論,以及管理的各項職能,目的是培養學生作為職業管理者的管理技能和素養,使學生能夠自主的應用知識,在畢業后能夠迅速的融入社會,在崗位上盡快的進入工作角色。教學的一個核心問題是如何最大程度的教授給學生理論知識,同時最大化的縮小課堂理論和社會需求之間的差距。因此,在課程教學目標設置中應綜合考慮,在培養學生對于管理和管理學課程興趣的同時,體現課程知識學習的目標,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管理理論,又要體現專業素質培養目標,讓學生進行團隊及個人的能力訓練與展示,培養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判斷是非、持續學習以及團隊合作的能力等。進而提升將來作為知識工作者和職業管理者的一般素質。

2.2 教學內容

由教材結構顯示,本門課程主要分為管理學基本知識和管理職能兩大塊,重點講授管理四大職能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其內容主要來源于西方企業內部管理經驗和管理科學的發展,滿足不了資管專業多領域、跨行業的要求。因此,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應按照從“基礎理論到專業實踐”的路線進行整合,納入實踐教學環節。可根據教材各章節的內容,將教學過程分成三個層次,在第一層次教學過程中,主要是加強管理基礎理論的教學,將科學管理的重要性和實施方法融合到學生的專業知識結構中,在此基礎上,補充近年來與該章節理論內容有關的最新研

究成果,克服教材滯后于理論發展前沿的缺陷,讓學生能夠了解管理理論的研究動態,培養學生對管理學未來展望進行分析,使學生掌握在新形勢下解決管理問題、加強科學管理的新途徑與新方法;在第二層次的教學過程中,主要通過案例,探討管理理論的應用,重點結合資管專業學生將來可能從事的工作領域,選擇合適的案例進行分析,選擇的案例要典型化,要有成功的,也要有失敗的。引導學生在給定的管理情境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第三層次的教學過程中,主要通過主題社會調查,參與橫向課題,企業兼職等實踐內容,鍛煉學生在在現實管理環境中,自主運用管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3 教學方式與手段

更新教學觀念,改變以往“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樹立以教為導、以學為主的教學思想,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教學方式的選擇上,以課堂講授為主,講座報告、商務演講等多種方式為輔的形式進行。

2.3.1 課堂教學中引入案例分析法

管理學教學案例是根據管理實例加工而成的,案例本身無疑是向學生提供和介紹了管理工作人員的寶貴經驗,學生在對案例進行討論和探索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吸收了經驗,接受了教訓,掌握了運用所學到的理論和方法去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技能,是課堂教學過程中,改善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手段。在案例的呈現方式上可采取文字描述、教師口述和學生等方法。其中角色演練法學生的參與程度最高,有兩種做法:一是有計劃的安排,在演練之前進行講解、準備,在一種演練的氣氛和環境中,讓學生進行實地角色演練。二是即興的角色演練。學生沒有事先準備,全憑即興發揮,做一件或幾件事情。角色演練既可以單人進行,也可以成組進行。

2.3.2 舉辦講座、報告,讓學生與成功人士面對面交流

為了讓學生及時了解管理學科前沿的最新成果和變化趨勢,學校應當出臺相應的政策措施,鼓勵學院從其他知名學府聘請專家、學者來學校舉辦各種形式的講座及報告,向學生介紹知識、技能及管理學理論的動態變化,從知名企業或實習基地請來長期從事管理工作的成功人士現身說法,以自己的親身經歷,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增加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學生與專家、學者面對面、近距離地交流,可以拉近學生與社會的距離。這樣做,也便于教師與社會各界進行適時溝通,掌握和了解更多的第一手資料,為以后授課積累大量的素材和信息。

2.3.3 引入商務演講的形式,提高學生主動學習和觀察的積極性

商務演講的前期準備工作很多,包括進入所選定的單位收集資料,對所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加工整理,對存在的主要管理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將討論的結果撰寫成報告,最后將報告的內容演示出來。通過這種形式,能培養學生與人打交道的技能、調研能力、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快速反應能力等,進而達到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目的。

2.4 考核方式

目前資管專業該課程考核分值的分配大多采取的是平時成績30%,期末測試70%的方式,而管理學課程的目標更多地在于參與過程、個體經驗和理論知識的提煉方面,重在興趣培養、積極參與和基礎性思維訓練,所以對于本課程的考核應更加注重平時成績,相對降低期末考試的成績比重。平時要做好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各項記錄,并制定相應的評分標準,使平時成績評定做到公開、公平、公正。期末的考核也最好是采用開卷的方式進行,盡可能減少甚至完全摒棄標準答案的試題,允許學生多元化的思考方式。通過非標準主觀試題測驗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測試學生對于本課程知識掌握的情況,在評分的過程中由任課教師或教研室集體對試卷進行評閱。期末考試成績評定之后,任課教師還應對試卷做出分析,試卷分析的核心是對試題的難易程度及學生的答題情況進行全面總結,找出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發現教學薄弱環節,為今后的教學工作提供改進思路。

篇(7)

教材的選擇和使用是大學教師教學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教材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它不僅關系到教師對課程內容的組織、設計與教學實施,也關系到教學目標的達成。但是對教材如何使用是一個有關教師教學理念的大問題。筆者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做到以下幾點。一是按照以知識帶動學生能力發展的基本思路,依照課程自身的邏輯體系和教育法律現實要求重新對教材內容進行組織,在所選用教材的基礎上,重新構建自己課堂教學內容框架,突出“教育法學”課程的理論嚴謹性和實踐應用性;二是根據大學生的學習思維特點和發展需要,在部分章節設計和使用學案,學生依托教師推薦的教材、其他參考教材或教育法學著作、期刊論文、網絡資源等進行小組合作下的自主探究學習。改革實踐表明,使用精心編制的學案,能夠實現從學生“被動學”到“主動學”的轉變。筆者作為教師,在學生進行學案指導下的分組合作學習和互動交流檢測過程中,主要充當傾聽者、幫助者、引導者的角色,有時也是權威解說者。可以說在學案理念下,不僅教師傳統教學角色發生轉換,從知識的告知者成為學生知識學習和能力發展的引導者、促進者和幫助者,而且對學生來說,這不僅僅是一個自學過程,更是一個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思考、嘗試學習成功與分享學習快樂的過程。大學是研究高深學問的場所,大學教材本身也反映了多樣化的學術觀點,因此大學課程不可能是一統教材,而且教師對教材的選擇上具有自主性。這些都決定了大學教師在教學中要堅持“用教材”而非“教教材”的基本教材觀。如果只是“教教材”,顯然教學重點在于課程知識的傳授。相反,如果堅持“用教材”,則不僅傳授了課程知識,同時還會把課堂知識延伸到課堂之外,也更注重大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

二、變“接受性學習”為“研究性學習”

在我國,傳統的大學課堂以接受性學習為主。它是以聽講、記憶、模仿和練習為特征的學習,教師主要通過講授法引導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大量的知識或技能。雖然諸多教學實踐表明,接受性學習并不必然導致學習過程的枯燥乏味,但在現實中確實存在大量被動機械和無意義的接受性學習。在當前大學培養目標和社會發展要求下,這種情況下的接受性學習顯然不能培養社會發展所需的人才,因此是要必須改革的。在“教育法學”課程教學中,筆者主要采取的一種方式就是通過學生分組,然后各組進行教育法制與法治的社會實踐主題調查。這實際上進行的就是研究性學習。在授課之初,筆者首先就主題調研這一研究性學習的重要意義、實施步驟規劃、調研結果呈現方式等進行說明,還結合對教育法制與法治的現實側面考慮,先行擬定若干個調研主題,學生可以選擇教師擬定的主題進行調研,也可以根據小組的興趣自行設計和確定調研主題,最后學生進行多個主題的調研,比如法學體系中教育法的地位調查、非教育類專業教師的教育法治和法制觀念調查、家長教育法制與法治意識調查、中外大學生教育法律法制意識現狀調查、大學生教育法制與法治意識調查、小學教師教育法制與法治意識調查。各小組根據主題需要,自行設計問卷,并經過試測后正式發放問卷調查,后期利用SSPS進行數據統計和分析。在調研結果呈現過程中,各小組不僅完成了正式調研報告,還制作了PPT,在全班進行調研結果的分享和交流。學生非常喜歡這種學習方式,雖然調研過程中遭遇很多困難,但是他們一致認為這樣的學習活動不僅對現實教育法制和法治問題有了更具體的了解,也深化了對教育法學知識的掌握和理解,而且科研能力、思維能力、合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方面都得到鍛煉,是一種自我發展、自我負責、自我完善并體驗學習成功的過程,感覺受益匪淺。

要打破大學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就必須讓學生真正“動”起來。這里的“動”不僅僅是動“手”,更包括動“腦”。研究性學習,就是這樣一種新的理念。它是專業理論學習與實踐研究的有機結合,是以學生為主體的積極主動、自主的有意義學習。這種學習“具有明確的專業方向,趨向于對深層次理論學習的理解,是以全面學習專業的基礎理論為基石,向專業前言理論的循序積累,進一步強化專業理論的實踐意義”。研究性學習主要以小組合作方式進行,通過為學生提供更多地動手動腦的實踐學習活動,例如實驗、觀察、課題研究等來發展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是一種融合體驗、探究和創新的現代教育理念下的學習方式,應當為大學教師在教學中所掌握和踐行。

三、變“單打獨斗式學習”為“合作互動學習”

傳統的大學課堂學習仍傾向于學生個體的單打獨斗式學習,即學生之間在學業成績和能力發展方面沒有更多的相互影響。近幾十年,課堂中的合作與互動學習理念被認為是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理念。筆者在“教育法學”課程教學中,就注意到以下幾點。一是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習,不僅注意打破教師滿堂講的傳統局面,而且特別注意通過精心設計與實際聯系密切的問題與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與討論的欲望。有時就某個教育法律問題,學生之間有非常激烈的爭論,積極發表自己的觀點和論據,試圖說服別人。筆者作為教師,在這種情況下,往往不會輕易做出評判,而是在不同觀點中給予點撥或引導,最終的正確性認識和問題解決方案往往就在這種爭論中被清晰認識和呈現;二是注重學生個人之間、學生小組內與小組間的合作互動學習,特別是借助上文所談到的學案學習,學生小組的積極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大大增強,小組內部成員之間以及各小組之間的交流都得到加強,而且學會在積極的競爭中進行合作與協作,學生感覺收獲很多;三是注意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即學校教務處提供的BB網絡平臺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課外學習互動。正是通過這些課內外的互動探討、合作交流與學習,學生學會如何發表自己的意見,學會如何傾聽別人的看法,學會如何深化對某一事物的認識,學會如何對學習進行反思。在大學教學中堅持合作與互動學習的理念,不僅能夠成功改變傳統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單維交流,也能夠打破學生之間彼此漠不關心的學習狀態,同時也可以積極發揮學生群體在知識學習和能力構建中的功能。因此,大學教師要深入了解這一新教學理念的內涵,并積極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把大學生的能力發展要求和自己的教學實踐方式變革真正結合起來,使教學成為富有時代氣息的現代教學。五、變“知識學習”為“多元智能學習”大學是引領社會發展的導航器,大學目標的達成遠不是通過培養掌握很多所謂“知識”的人才就能實現的,大學教學不能僅僅局限在知識教學上。當前最重要的一種人才理論是多元智能人才理論。多元智能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教授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來的,他認為每個人至少都有7項智能,包括語言智能、數學邏輯智能、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關系智能、自我認識智能。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浪潮在线| 国外b2b网站毛片| 亚洲色偷偷综合亚洲avyp| 亚洲av色无码乱码在线观看 | 无码中文字幕日韩专区| 好深好大好长好爽18禁| 国产麻传媒精品国产av| 日本夜爽爽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色视频免费| 狠狠噜天天噜日日噜| 国产色系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妇女高潮喷水多长时间| 老师喂我乳我脱她胸罩| 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猛交| 亚洲aⅴ在线无码播放毛片一线天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花野真一 | 啦啦啦中文在线观看日本| 性xxxxx欧美极品少妇| 人妻少妇中文字幕乱码| 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天堂综合网| 老熟女草bx×| 麻豆传煤入口免费进入2023| 日产国产精品亚洲系列| 亚洲日韩欧洲乱码av夜夜摸| 中文字幕丰满乱子伦无码专区| 不卡高清av手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 人人澡人人妻人人爽人人蜜桃|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无线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在线| 精品久久人人做人人爽综合| 老熟妇高潮一区二区三区| 亚欧日韩欧美网站在线看 | 美女大bxxxxn内射| 亚洲 小说 欧美 另类 社区| 免费午夜爽爽爽www视频十八禁|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99| 人妻无码αv中文字幕久久琪琪布| 欧美阿v高清资源在线| 熟女俱乐部五十路六十路av|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表情包| 国产精品va无码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