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城市住宅建筑設計規范
時間:2023-10-16 15:56:5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城市住宅建筑設計規范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新環境;住宅建筑設計;問題與對策
中圖分類號: F287 文獻標識碼: A
前言:
住宅建筑是我國工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我國國民經濟、國民生產以及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住宅建筑作為城鄉建設的重點,和我國建筑行業未來的發展有著密切聯系。住宅建設關系到我國的環境、資源和發展,同時關系到消費者的安全、健康和居住質量。然而,當下新環境中的住宅建筑設計普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我們充分結合實際情況,認清問題,不斷分析,總結經驗,找到解決問題的對策。
1、住宅建筑設計存在的問題
1.1、部分設計規范、標準不協調,已不適應當前的發展需要
設計規范、標準是城鎮居民的基本住房條件和功能質量以及權益的保障;是提高住宅建筑設計水平、住宅性能,促進住宅產業現代化的前提;是住宅建筑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統一的基礎。然而,當前部分設計規范、標準相互之間不夠協調,且已經不再適應我國當前經濟建設快速發展的需求,嚴重阻礙了住宅建筑設計質量的把控與提高。
1.2、過多注重了外觀造型,而忽視了節能環保和可持續發展
當前,我國已經把節能環保和可持續發展作為重點內容,大力推廣“綠色建筑”。但是在實際案例當中,部分建筑設計過多注重了外觀造型,而忽視了在節能環保和可持續發展方面中的設計與運用。導致住宅建筑出現了節能差、壽命周期短、資源浪費、環境污染、城市熱島效應等的現象。
1.3、單元平面、住宅套型不合理
我國城鎮住宅形式多樣,但基本功能及安全、衛生要求是一樣的。住宅既要考慮滿足居住的功能性要求,也要考慮滿足居住的舒適性要求,以提高住宅的內在品質。可往往很多案例中都存在諸如體形太過復雜、平面凹凸過多導致體形系數過大不利于節能設計;交通核設計不合理,浪費面積造成公攤過大;戶內交通線長、尺度不合理、空氣對流不通暢;功能分區不合理、各功能空間面積比例不當等問題。
1.4、采光設計不到位
各種光源的視覺試驗結果表明,在同樣照度條件下,天然光的辨認能力優于人工光,從而有利于工作、生活、保護視力和提高勞動生產率。此外,我國大部分地區處于溫帶,天然光充足,為利用天然光提供了有利條件,在白天的大部分時間內能滿足視覺要求。這在我國電力緊張的情況下,對于節約能源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在住宅建筑的采光設計中,應當充分利用天然光,為居住者創造良好的光環境,節約能源。但有些案例卻通常忽視了這個問題,出現功能空間窗戶面積過小、進深過大,進而窗地面積比不夠;窗戶周圍凹凸造型過大、北向離室外連廊太近,從而遮擋窗戶,影響采光效果;建筑玻璃的材料類型、顏色選用不當,使其遮陽系數和光學性能與建筑本身不相匹配等問題。
2、解決問題的對策
建筑活動消耗大量能源資源,并對環境產生不利影響。我國資源總量和人均資源量都嚴重不足,同時我國的消費增長速度驚人,在資源再生利用率上也遠低于發達國家。解決當下住宅建筑設計存在的問題意義重大而又十分迫切,可先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2.1、完善、統一設計規范、標準
相互間不夠協調、存在“錯、漏、空、缺”問題及不再適應我國當前經濟建設發展需求等的設計規范、標準要及時更新完善。例如:GB 50016-2014《建筑設計防火規范》是在GB 50016-2006《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和GB 50045-95《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的基礎上,經整合修訂而成。對于我國地方性的住宅建筑設計標準,在保留各地區需要根據自身氣候特點、結合實際情況、因地制宜以及適當靈活等的前提下,應該由國家或地方相關部門對其進行指導、統一及監管,以此提高住宅建筑設計的科學性、規范性及統一性。
2.2、積極引導綠色住宅建筑
建立綠色住宅建筑項目施工管理體系和組織機構。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結合住宅建筑所在地域的氣候、環境、資源、經濟及文化等特點,在住宅建筑全壽命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
2.3、合理優化單元平面、住宅套型
住宅單元平面的設計應根據居住活動的基本要求和活動規律,來布局和確定住宅功能空間的總體關系,使空間布局合理,動靜分區,空間面積配置合理,充分利用空間,套內交通組織順暢,遵循住宅建筑模數的協調原則,減少套內交通面積和公攤面積。2015年即將實施的新規范GB 50016-2014《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的5.5.28條中明確了住宅建筑的高、多層分類統一按照建筑高度劃分,剪刀樓梯間的設置要求以及樓梯間的前室或共用前室與消防電梯的前室合用(即“三合一前室”)時等的設置要求為合理優化住宅建筑的交通核及單元平面,減少住宅套型公攤面積提供了有利條件。
2.4、重視、提倡采光設計
以GB 50033-2013《建筑采光設計標準》為依據,在住宅建筑方案設計時,按照所在地區的光氣候區和對應的采光等級嚴控窗地面積比和采光有效進深,選用合理、適宜的建筑玻璃材料類型及顏色,采用成熟并行之有效的先進技術來改善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的環境質量,調節生理節律,益于身心健康。
3、結束語
隨著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以及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與覆蓋,在方便人們生活的同時,也滲透到了住宅建筑設計的過程當中。一些節能設計軟件、采光設計軟件及BIM模型等先進技術的融入,正在快速推動住宅建筑設計向著智能化的方向發展。到2018年,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建筑市場,占全球建筑業總產值的19.1%。智能建筑市場前景廣闊,在2020年前,中國用于節能建筑項目的投資至少是1.5萬億,蘊含著對節能材料和技術數萬億元的商機。住宅建筑設計是個長遠的過程,且需要統籌考慮規劃、景觀、日照、通風等諸多因素。未來的住宅建筑設計應當超前考慮到未來人們的生活模式等,追求人性化設計,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并且將帶來新的問題與挑戰。
【關鍵詞】框架建筑 坍塌 抗震
【引言】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的經濟高速發展,給建筑行業帶來了全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在我國現行的建筑抗震設計規范中,對框架建筑設計的抗震設計計算、構造措施均有一定的規定,但通過近作者幾年的建筑工程設計實踐得出,這些規定遠遠不能滿足建筑物對抗震設計的要求。
地震時,強烈的震感對建筑物的破壞主要集中在底層,若底層的變形超過極限變形允許值,就會導致整幢建筑物的坍塌,給人們的生命財產造成嚴重的損失。這種建筑在地震受害現象屢見不鮮。如在1995年1月17日,日本阪神大地震中,就發現了類似建筑物被破壞的現象,并引起國內外結構專家和技術人員的密切關注。
本文通過分析了地震時建筑坍塌的原因,結合作者自身工作經驗,針對框架建筑設計時的抗震要求,提出了建筑框架設計中應加強的幾個抗震問題:注重建筑設計中的抗震意識、加強底層與過度層抗震能力、強化建筑圈梁、構造柱的抗震作用,從而達到建筑抗震目的和良好的抗震性能。以期對建筑設計師有所幫助與啟迪,達到消除抗震設計隱患。
一、框架建筑設計的抗震能力問題
框架建筑設計中底層帶商業門面住宅建筑的大量涌現,使框架建筑設計呈現平面布置多樣化,給框架結構設計和結構處理帶來了困難,建筑設計師在一些建筑工程設計中,往往為了提供底層大空間,底層框架采用每兩開間設置框架梁柱或剪力墻,造成上層有一半左右的抗震橫墻由次梁承托,形成了對抗震要求極為不利的現象。設計師在為滿足建筑物的要求,將剪力墻集中布置偏于一邊,剛度中心與質量中心嚴重偏離,在地震作用下將出現扭轉的現象,從而形成“下柔上剛”,對抗震十分不利,如何才能克服這些困難就是建筑設計者面臨的問題。
二、框架建筑結構與地震危害分析
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的經濟高速發展,給建筑行業帶來了全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住宅建筑的發展尤為迅猛,底層帶商業門面的住宅建筑的大量涌現,因其施工相對簡單,商業門面造價低廉而出售價格高,從而受到房地產投資者的青睞,但卻造成框架結構設計上的很大缺陷。
設計師在為滿足為商業要求,底層采用大空間,將剪力墻集中布置偏于一邊,剛度中心與質量中心嚴重偏離,在地震作用下將出現扭轉的現象,從而形成“下柔上剛”,地震時,強烈的震感對建筑物的破壞主要集中在底層,若底層的變形超過極限變形允許值,就會導致整幢建筑物的坍塌,如在1995年1月17日,日本阪神大地震中,就發現了類似建筑物被破壞的現象。
我國長期以來一直采用的磚混建筑結構方式,在強烈的地震面前,就會導致整幢建筑物的坍塌乃至整座城市的坍塌。如1976年7月28日3時42分,唐山發生里氏7.8級大地震,一座城市瞬間夷為平地,在地震中遇難人員超過24萬人,慘痛的教訓敲響了中國建筑行業的警鐘。
三、如何才能設計出良好的抗震建筑物
針對地震給人類帶來的危害,以及建筑結構的不合理造成的損失,在建筑規劃時,首先應選擇對抗震有利的建筑場地,簡化建筑體型,講究規則對稱與建筑結構設計合理,明確建筑設計的抗震目標,確保框架設計符合建筑抗震設計內容。
(一)明確框架結構設計中的抗震目標
按我國《建筑抗震設計規范》中的規定,進行抗震設計的建筑,其抗震設計目標是:當遭受低于本地區抗震設計的地震影響時,一般不受損壞或不需修理可繼續使用,當遭受相當于本地區抗震設計的地震影響時,可能損壞,經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繼續使用,當遭受高于本地區抗震設計預估的罕遇地震影響時,不致倒塌或發生危及生命的嚴重破壞。
(二)加強底層的抗震能力
常言道:萬丈高樓平地起,底層的框架設計結構不合理,在地震時就會因為底層不穩而使建筑物發生危險。在框架建筑設計中底層框架是否牢固,直接關系到建筑物的抗震承受能力。
目前,底層框架建筑設計歸納起來存在兩方面的抗震問題:一是底層框架設計因投資者需要存在大空間的使用的問題;二是建筑物一面臨街,而且臨街面一般不布置抗震墻,使得抗震墻數量過少的問題。要解決框架底層抗震問題,首先采用鋼筋砼抗震墻來代替磚抗震墻,加強建筑圈梁、構造柱的抗震能力。
(三)強化框架建筑圈梁、構造柱的抗震作用
在我國《建筑抗震設計規范》中規定,“底層框架磚房”上層混合結構部分圈梁、構造柱設置按《砌體結構設計規范》有關規定執行。僅滿足這些規定還不能完全達到抗震要求,本文通過分析大量的地震災害給建筑物造成的損害,結合自身多年來的工作經驗,提出了加大圈梁、構造柱的抗震作用,所有縱橫墻頂部均應設置圈梁,抗震墻端部均應設置構造柱。事實證明,在國內外多次地震中,凡強化了圈梁和構造柱的框架建筑房屋,在地震中普遍受損較輕。圈梁、構造柱不但能增強框架建筑物的整體凝聚力,提高框架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并且能約束墻面裂縫的發展,抵抗來自地震以及其它原因引起的地基不均勻沉降的破壞作用。
【結束語】通過對框架建筑存在的設計問題,以及地震對建筑帶來的災害分析得出:只有加強框架建筑設計中的抗震意識、加強底層與過度層抗震能力、強化框架建筑圈梁、構造柱的抗震作用,才能使建筑物達到抗震標準和良好的抗震性能,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才會有安全保障。
【參考文獻】
[1]《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J50011-2001)的第7.1.8
[2]戴國瑩;新建筑抗震設計規范簡介[J];建筑結構;2001年10期
關鍵詞: 小戶型 保障性住房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domestic real estate industry appear city high home prices, housing supply structure is unreasonabl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land and so on a series of problems, our country should strengthen the small family housing and affordable housing construction force, further improve the people's living conditions,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real estate marke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further analytical.
Keywords: small family affordable housing
中圖分類號:TU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前言
小戶型住房及保障性住房主要針對的客戶群是城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小戶型住房和保障房并不代表低品質住宅,相反為了體現社會的公平公正的原則,我們希望這些住戶更能找到歸屬感,感受到住房的品質與便利。為有效的資源解決更多的住房困難家庭,要堅持提供戶型小、功能全、質量可靠的小戶型住房。這是我們住房保障工作的基本要求和發展方向。那么如何使小戶型的小面積、經濟的原則與為居住者提供一個好的人居環境這樣的矛盾中取得統一就成了現階段必須攻克的難題。如何在滿足住宅設計標準的前提下,提高住房的得房率,使小戶型住宅同樣具有舒適性和功能合理性,達到面積小但設計標準高的住房對建筑設計工作者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
1總平面的合理布置
小戶型及保障性住房住房一般地塊比較受限制,容積率較高。所以經常會出現日照、通風和朝向不佳的情況,尤其在北京這樣用地十分緊張的大城市,此種問題更加明顯。針對這種情況,一般采取總平面布局以及調整戶型相結合的方法來解決。由于采用增加樓棟數來提高容積率的方法代價是影響小區的環境品質以及通風采光,故在總平面布局上只能采用增加數量較多的高層及小高層住宅,并且加大樓座的進深,來加大總平面布局的容積率。同時在控制容積率的條件下使建筑單體高低錯落
根據各部門意見及相關法規、規范,逐個核對交通、教育、社區中心、商業及其他公共設施的配置,使得居住片區內配套設施齊全,居民生活及出行方便。在滿足建筑規模的要求的前提下,總平面設計要盡可能的讓出室外綠化及活動場地。停車盡量設置在地下車庫,這樣不僅能為綠化景觀讓出地面停車位面積,而且可以做到機動車不進小區,提高了小區的品質,保障了住戶安全。
2樓棟單體的設置
在考慮單體設計的時候,應盡量減少獨立塔樓單元的設計,而增設板樓拼接單元。充分利用盡端單元良好的景觀視野和采光通風條件。適當加大盡端套型面積,使庭院的空間形成圍合感,形成宜居的室外環境,增加鄰里交流的空間。同時適當加大進深,提高土地利用率。
為使小戶型的公攤面積較小,戶型設計方面可設計為一梯多戶(如一梯三戶、一梯五戶等)戶型,單元兩側的戶型可為兩居及以上的相對較大的戶型,中間設置一居室等相對較小的戶型,此種布局方式可使兩側的戶型做到南北通透,日照和通風良好,中間的一居室也均可朝南。從另一個角度說,一梯多戶的做法也較容易實現樓座大進深,實現高容積率要求。
3戶型合理的面積分配
經過近幾年房地產行業的發展,住宅戶型設計有了一定的模式,尤其是功能分區、動靜分區等等理念在住宅設計中得到了很好的貫徹。但是對于小戶型住房由于面積的限制,首要需考慮的是如何在把很苛刻的總面積合理分配給住宅中各種基本居住空間。
《住宅設計規范》第3.2.2條規定起居室的使用面積不應小于12㎡,3.2.3中又提出“布置家居的墻面直線長度應大于3m”,那么起居室基本的尺寸至少要滿足3.0mx4.0m,同時考慮到沙發、茶幾及電視柜布置的便利及觀看電視的距離因素,因此小戶型的開間3.3~3.9m、進深4.0~4.2m的凈距是一個比較適宜的平面尺寸。當然作為戶型中的公共活動空間,也要結合空間的使用感受和視野景觀等因素來綜合確定。
臥室的主要考慮到衣櫥、床、妝臺等家具的布置,主臥室適宜的尺寸為開間3.0~3.3m、進深3.9~4.2m,次臥室開間可為2.4~2.7m,進深可縮至3.0m,這樣均滿足《住宅設計規范》中對臥室面積的要求。
餐廳考慮是否結合部分廚房功能而平面尺寸彈性很大,可根據人口數和餐桌的擺放因地制宜。廚房、衛生間的平面則應配合不同的戶型布置靈活設計,但要滿足《住宅設計規范》中規定的最小面積要求,尤其是廚房的布置要滿足洗-切-燒的炊事操作流程。
在此項工作中,要滿足如下要求:
1).要滿足規范最低標準,比如滿足廚房和衛生間的最小面積要求,廚房臺面、起居室放電視柜的長度要求、走道的最小寬度等
2).符合人體尺度的基本要求以及符合目前一般家庭的生活方式及家具尺度;
例如臥室布置床后,雙人床兩側或單人床一側要留550mm左右的人體活動空間;又如壁柜等儲藏空間的深度以500m~600mm為基準,這個尺度與人體尺度中的人的手臂長度有密切的關系,壁柜的高度不超過2200,這個尺度為人伸直手臂達到的一般極限高度。
3).極為緊湊的平面組合方式,強調“每個0.1平方米”的有效利用,不浪費每一點面積。
4)、面積的縮小不是等比例的
小戶型住房總面積比較小,但這并不等于將相等居室數的商品房套型等比例縮小,而是盡量的縮減走道等的交通面積,盡量將空間劃分為長寬適宜的直角空間,消滅不方正的以及銳角等不經濟的空間,保證每個空間布置都緊湊合理。在滿足不浪費空間的前提下,為了滿足所有的功能需求,就需要在現有的空間內充分挖掘潛力合理利用空間,使之功能不單一,能同時滿足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功能要求;
4-1如入口空間同時滿足儲藏空間的要求
4-2同時滿足衛生間洗面臺操作空間與廚房及衛生間入口空間的要求
4-3同時滿足廚房的開敞空間與餐廳空間的要求
4-4同時滿足廚房陽臺和洗衣空間的要求
減少公共面積面積
提高套型使用面積系數。無論設計板式還是塔式住宅,減少公共面積的設計原則是必須遵循的。由小戶型組成的標準單元可能會出現交通面積過大的現象,這多是由于交通流線不簡捷或樓梯間、電梯間位置選擇不當造成的。因此,要盡壓縮“交通核”的面積,就成為提高小戶型使用面積系數的重要手段。交通面積包括走道面積、樓梯間及其前室、電梯間及其前室的面積。走道面積的精簡主要體現在交通流線簡捷順暢;電梯數量在滿足規范要求的條件下選擇下限,同時為了住戶方便使用建議選擇載重量比較大和速度比較快的單臺電梯,以節約不必要的投資和運行費用,并且切實提高戶內的實用率。
5戶型靈活拼接,滿足多種功能需求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增長,家庭成員需三代甚至四代同住的狀況越來越多。故我們設計的小戶型應具有可持續性,居住單元可靈活拼接,注重多種功能需求的滿足,通過細節的精細化設計和組合體設計,實現小戶型產品開發和發展的產業化、標準化、工業化和單元化。
上圖戶型為同一單元的兩居戶型(約58平方米)和一居戶型(約48平方米),在設計時考慮了改造的可能性,在剪力墻上預留部分砌塊墻體,經過改造,可以改造為南北通透,采光及通風條件良好的三居室戶型,使用功能及動靜分區合理。能滿足三代人共同生活的要求。
目前國家實施的各項房地產調控政策及房地產市場的現狀決定了小戶型住宅的設計和開發將成為未來一段時期的主導,小戶型住宅是解決大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居住問題的關鍵。所以對小戶型住宅進行進一步的探索,在小戶型有限的空間內創造更高的空間舒適度,不但實現“居者有其屋”,更能保證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享有方便、舒適、耐久的住房,讓住戶感覺到住宅的品質與社會的公平,找到歸屬感,實現更加美好的生活目標是我們建筑設計工作者的努力方向。
參考文獻:
[1]國家住宅與居住環境工程中心,健康住宅建設技術要點(2004年版),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老年人建筑設計規范JGJ 122—99,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3]老年人居住建筑設計標準GB/T 50340-2003,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4]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2005年版)GB 50045-95,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5]住宅設計規范(2003年版)GB50096-1999,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作者簡介:
1趙蓓蓓(1976-),女,漢族,河北人,聯安國際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一級注冊建筑師
2王曼(1978-),女,漢族,北京人,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國家住宅中心,建筑師。
3殷曉博(1979-),男,漢族,北京人,中國鐵建地產集團有限公司北京第六大洲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設計部總監。
4任佳(1979-),女,漢族,北京人,聯安國際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一級注冊建筑師
5鄭旸(1978-),女,漢族,北京人,聯安國際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一級注冊建筑師
關鍵詞:住宅;建筑節能;建筑設計;能耗
中圖分類號: TU241.99 文獻標識碼:A
1 住宅建筑節能設計的核心及重要性
1.1促進環保,建設綠色住宅。隨著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人們對居住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更關注建筑的人性化設計和居住的生態環境、舒適度、健康指數。在倡導節能環保理念的背景下,對住宅建筑進行節能設計,避免因高能耗帶來的資源浪費、健康傷害和生態環境污染問題,提高住民的生活品質和幸福指數。
1.2實現節能,降低生活成本。現代建筑設計引入節能減排機制,應用先進的節能技術和節能材料,如保溫技術、控制建筑形體、新型墻體材料、雙層鋼化玻璃等技術材料的使用,有效提高了住宅建筑的熱環境質量,提升住宅見者的熱效率,既節約能源,又降低了居民的生活成本。
1.3減小能耗,促進經濟發展。
我國是能源消耗大國,消耗總量位居世界第二,其中,建筑耗能、工業耗能與交通耗能成為我國能源消耗的三大硬傷,而建筑能耗就占總消耗量的1/3以上,形勢十分嚴峻。因此,從住宅建筑節能設計上實現節能降耗,改變建筑耗能過度的現狀,以促進社會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美事。
2 中國建筑能耗基本情況
我國的建筑能耗量約占全國總用能量的1/4,居耗能首位。近年來我國建筑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需要大量的建造和運行使用能源,尤其是建筑的采暖和空調耗能。據統計,1994年全國僅住宅建筑能耗在基本上不供熱水的情況下為1.54×108t標準煤,占當年全社會能源消耗總量12.27×109t標準煤的12.6%。目前每年城鎮建筑僅采暖一項需要耗能1.3×108t標準煤,占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11.5%左右,占采暖區全社會能源消費的20%以上,在一些嚴寒地區,城鎮建筑能耗高達當地社會能源消費的50%左右。與此同時,由于建筑供暖燃用大量煤炭等礦物能源,使周圍的自然與生態環境不斷惡化。因此,中國對于全球氣候變暖承擔著重大的責任,而作為耗能大戶的建筑,其節能也就成為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
3 住宅建筑設計基本的節能意識
在我國的大部分冬冷夏熱地區住宅的總體規劃和單體設計中,為住宅的主要空間爭取良好朝向,滿足冬季的日照要求,充分利用天然能源,無疑是最基本的改善住宅室內熱環境的設計,是最基本的節能措施。因此,我國現行國家標準《住宅設計規范(GB 50096-1999)》中規定“每套住宅至少應有一個居住空間能獲得日照,當一套住宅中,居住空間總數超過四個時,其中宜有兩個獲得日照。”在現行國家標準《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GB50180)》中,規定了住宅的日照標準的最低時限。
4 建筑節能設計技術措施
4.1墻體節能:
墻體是建筑護結構的主體,其所用材料的保溫性能直接影響建筑的耗熱量。我國以實心粘土磚為墻體材料,保溫性能不能滿足設計標準。以外墻為例,JGJ26-1995標準規定,在建筑物形體系數(建筑物與室外大氣接觸的外表面積與其所包圍的體積的比值)小于0.3時,部分地區傳熱系數不超過1.16W/(m2·K),而目前常用的內抹灰磚墻,傳熱系數都大于上述節能標準數值。因而在節能的前提下,應進一步推廣空心磚墻及其復合墻體技術。
4.2改善門窗性能
外門窗是住宅能耗散失的最薄弱部位,其能耗占住宅總能耗的比例較大,其中傳熱損失為1/3,冷風滲透為1/3,所以在保證日照、采光、通風、觀景要求的條件下,盡量減小住宅外門窗洞口的面積,提高外門窗的氣密性,減少冷風滲透,提高外門窗本身的保溫性能,減少外門窗本身的傳熱量。
4.3供暖系統節能技術
平衡供暖、熱量按戶計量及室溫控制調節、管道保溫都是節能工作發展的方向。平衡供暖是指利用計算機對供暖系統進行全面的水利平衡調試,改善供暖質量,同時節約能源;而且即將出臺的《地板取暖細則》也將對地板取暖的應用和普及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地板取暖是通過埋設于地板下的加熱管——鋁塑復合管或導電管,把地板加熱到表面溫度18至32攝食度,均勻地向室內輻射熱量而達到取暖效果。地板取暖相對于傳統取暖優勢明顯首先,第一,房間溫度分布均勻,第二,地暖有利于營造健康的室內環境,可以杜絕灰塵團和渾濁空氣的對流,給人一個清新、溫暖、健康的環境。第三,高效節能。第四,節省空間。
4.4屋頂節能技術
平頂屋頂和尖頂屋頂都可以采用設置保溫層的辦法到達節能的目的,提高頂層住戶的居住質量。現在新的趨勢是眾多樓盤出現了屋頂花園。“屋頂綠化”作為一種不占用地面土地的綠化形式,不僅能為城市增添綠色,而且能減少建筑物屋頂的輻射熱,減弱城市的熱島效應。在如今大部分小區內用于綠化的規劃用地所剩不多的狀況下,發展“屋頂綠化”便成了住宅添綠的重點。
但屋頂綠化在北方市場中,并不一定會成為流行趨勢,因為一方面受北方特殊氣候的影響,如凍土層比較深,天氣干燥等,容易形成“敗景”;另一方面在技術上要求較高,必須考慮樓體的承受力,頂層的排水和遇到大風天氣等問題,提高工程造價。
充分利用太陽能資源,太陽能作為一種天然的潔凈能源,也是居住建筑設計上廣泛推廣的節能設計之一。然而由于各方面原因,目前太陽能熱水器仍以一家一戶的零散安裝使用方法為主,存在破壞建筑結構、熱水溫度不穩定等因素。如果太陽能熱水器能夠充分加以推廣應用,就可以大大節省常規能源,也是建筑節能的發展方向。
結語
總之,只要按照節能新標準嚴格把好節能設計關,監督好施工節能用材關,就能有效提高居住建筑節能效率,降低建筑能源耗費,節約居家生活成本,為住戶打造真正的環保節能、舒適、健康、方便的高品質住宅,為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有效地節約土地和能源,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將建筑熱式技術與恰當應用新材料、新構造相結合,搞好節能建筑設計和施工,促進建筑節能和利用自然能的進一步發展和建筑熱功能的進一步改善,是我國建筑工作者進入21世紀的重要任務。
參考文獻
[1]陳榮深,陸海鋒.淺議節能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J].科技創新導報,2009(11).
關鍵詞:維修站、景觀、環境
Abstract: the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facilities pit, build the newly-built building and highway in real estate Angle, so the planning depart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of the project and the demand is higher.
Keywords: pit, landscape and environment
中圖分類號:P90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作者:傅 嬿 付 京
一、概述
廈門海滄公用事業發展有限公司建設的東孚市政環衛設施維修站工程位于廈門市海滄區東孚鎮洪溪路與孚坂路交叉的東北側,北臨沈海高速公路,南面為建設中的佳鑫花園(安置房),總用地面積4539.107平方米。
二、設計依據
業主提供的區域現狀資料。
規劃局提供的用地紅線及地塊規劃設計條件。
業主提供的相關要求。
相關規范及標準:
三、指導思想
以綠色健康、方便使用為目的,兼顧使用質量和經濟效益的同時,力求營造適合海滄地域特點的安全、使用便捷、清新、現代的市政建筑環境。
體現“以人為本,天人合一”的設計思想,創造合理使用的空間環境,在每一細節上充分體現對人的尊重和關心。
四、規劃手法和特點
1、道路規劃
場地呈東西走向,按規劃要求布置南側入口,以6米寬道路貫穿場地東西兩端,圍繞主體建筑,右側布置機修專區、洗車專區、大小停車位和露天堆場等,左側布置12mx12m的回車場,各功能區以綠地有機分隔,主樓前后設置步行空間,便于使用。
2、建筑布局
根據場地及其使用特點,使建筑融于城市環境,提升基地所處區域的空間品位,美化城市面貌。
建筑對外引入最多的空氣陽光、自然景色,對內力爭環境的均好性。
3、環境保護與衛生防疫
營造場地生態環境、衛生環境、空間綠化、自然景觀、噪音控制及選用建筑裝飾材料等,均采用綠色環保節能產品。
五、建筑設計
1、設計目標
建筑設計一方面要使建筑融于城市空間、自然環境,滿足使用者的要求,一方面又追求別致、新穎的藝術品位,而提升該區域的城市空間景觀質量。
2、設計原則
建筑以市政建筑風格定位。
建筑功能追求合理的、均好的使用性。
建筑造型追求與內外自然環境的對話。
底層有庭院,頂層有大面積露臺,延伸使用空間。
3、建筑風格
建筑方案設計,在風格上力求兼具簡潔明快的時代特征和閩南的地方文化底蘊,并配合總體布局形成清新、現代的市政建筑環境。
立面設計采用了拱卷回廊,利用騎樓為使用者創造一個內外交融的灰色空間,更好的與場地對面的佳鑫花園(安置房)形成呼應、協調的關系。
4、建筑功能
場地內主體建筑建筑辦公維修綜合樓的建筑面積1022.39 m2,一層布置機修間、變配電間、倉庫等建筑面積470.32 m2,四周都具備良好的采光、景觀條件,便于使用者室外作業。二層大小辦公室4間、會議室建筑面積共330.75m2,三層值班宿舍5間,建筑面積221.32m2,為使用者提供值班、休息、室外活動的場所。場地入口在南側的洪溪路,入口處單獨設置門衛室,建筑面積64.96 m2。
六、消防
1、總圖
場地內道路設置6m消防車道,消防車可直達建筑的每個角落。
2、建筑
場地內主體建筑為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工業建筑,耐火等級為二級,耐久年限為50年,消防類別為工業建筑類。
3、消防給水系統及其他滅火設施
因洪溪路上已建有市政室外消火栓,且可滿足本工程消防要求。故本工程未設置室外消火栓,變配電室、樓道配備滅火器。
七、節能
建筑依據《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護結構采用保溫節能措施,內墻采用保溫沙漿,屋頂采用擠塑聚苯板,外門、窗采用塑鋼中空玻璃窗,可預埋太陽能上下水管,且所有給排水器具均采用節能產品。
八、環保
場地內影響公共衛生的主要因素為機修、洗車排出的油污、廢水及衛生間廢水、廢氣,以及生活垃圾。機修、洗車排出的含油污等的廢水經洗車隔油沉淀池初沉后,排入城市污水管道,最終至集中污水處理廠處理;生活污廢水經化糞池處理后,亦排入城市污水管道,最終至集中污水處理廠處理。垃圾采用塑料袋封扎后集中處理。
九、經濟技術指標
十、結構設計
1、概述
房屋建筑為框架結構,設計使用年限為 50年,結構安全等級三級。設計耐火等級二級,基礎設計等級丙級。
3、自然條件
1)、風荷載
基本風壓W=0.40KN/m2
2)、地震動參數
本地區工程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15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特征周期為0.35s。
4、材料
1、砼:C30。
2、鋼材:鋼筋直徑≤8一般為HPB235級鋼;其余鋼筋為HRB335級鋼和HRB400級鋼。
3、砌體:地面以下砌體用 MU10燒結實心磚,M7.5水泥砂漿砌筑;
地面以上砌體用 MU10空心磚,M7.5混合砂漿砌筑。
十一、給水排水設計
1、給水系統
本工程的水源為市政給水管道,供水方式采用市政管網直接供給。
本工程從洪溪路引一條DN80的市政給水管道至維修站內,此管道沿站內道路接至各用水點。
2、排水系統
站內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
站內雨水由雨水口收集后,排至市政雨水管。
站內機修、洗車排出的含油污等的廢水經洗車隔油沉淀池初沉后,排入城市污水管道,最終至集中污水處理廠處理;生活污廢水經化糞池處理后,亦排入城市污水管道,最終至集中污水處理廠處理。
十二、電氣設計
1、設計依據
《10kV及以下變電所設計規范》GB 50053-94
《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GJ16-2008
《住宅設計規范》 GB50096-99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06
《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 50034-2004
《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2000年版)》GB 50057-94
《民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JGJ26-95
相關專業提供的資料。
2、配電部分
(1)、用電等級及供電電源:
主體建筑為多層普通辦公樓,供電等級為三級,采用中壓(10kV)單電源供電,10kV配電柜采用環網柜,根據單位面積功率法,辦公負荷為約78kW,預留今后維修間一些吊車、電焊機、電鉆等負荷,安裝總負荷按120kW計算。所以本工程變配電站設一臺160kVA變壓器。
(2)、供配電系統:
本工程采用高供低量的計量方式,在低壓配電柜內計量。
(3)、防雷與接地:
在各樓屋頂沿女兒墻敷設避雷帶,利用結構柱內鋼筋作引下線,利用基礎內主鋼筋作接地極。采用聯合接地,接地電阻不大于1歐。
本工程接地保護采用TN-C-S系統。
(4)、照明:
主體建筑全內除考慮普通的住宅照明外,戶外考慮泛光照明及庭園照明。照明燈具以低耗高效的燈具為主。辦公樓內設疏散指示燈,變配電室設應急照明燈及疏散燈。
3、弱電部分
(1)、通訊系統:
本工程內的電話全部為直線電話,按每個辦公桌一門電話計,宿舍一戶一門計。
(2)閉路電視系統:
本工程的閉路電視系統信號取自城市的有線電視網,在第三層設前端裝置,每戶設一只電視插座。
十三、結語:
本工程為精裝修高檔住宅,每戶均配有冷熱水、中水。給水系統的特點是采用變頻調速水泵分區、分質供水。衛生間排水采用同層排水系統。由于周邊的建筑物多、平面布置也各不相同,而且地下為三層汽車庫。這就要求我們在設計時必須綜合考慮建筑單體及與總體的協調。系統設計得復雜或是分棟設計會造成管理不便,投資增大。因此決定整個小區消防為一個系統,消防泵房設在公建地下車庫內;給水系統住宅與公建分開單獨設計,一期住宅設集中生活泵房并預留二期生活水池的位置。
2、給水設計
2.1分質供水
生活用水與中水分別接自城市不同的給水管網。中水主要考慮居住型公寓每戶的沖廁用水及地下車庫沖洗地面所使用的水,水源接自市政中水管網并在小區形成環狀管網。分質供水從系統上劃清了供水界限,將不同的用水設備在使用過程中可能引起的水質污染降到最低;也充分體現了水的優質優用,低質低用的原則。
2.2用水量
一期住宅共687戶,每戶人數按3.5人
(1)計用水量標準為120 L/日•人。最高日用水量:Qd=288m3/d;最高時用水量:Qh=27.6 m3/h。
(2)水中用水量標準為40 L/日•人,最高日用水量:Qd=96.18m3/d,最高時用水量Qh=9.2 m3/h。
2.3供水方式
選擇合理的給水方式是高層建筑生活給水系統設計的關鍵,它直接關系到生活給水系統的使用效果和工程造價。對于高層建筑,城市給水管網的水壓一般不能滿足高區部分生活用水的要求,高區部分生活用水由水泵加壓供給。初步設計前期去當地自來水公司咨詢,當地自來水公司要求設計采用變頻調速水泵直接供水。因此,根據《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規定及職能部門的要求,居住型公寓均采用變頻調速水泵直接供水。
2.3.1生活給水系統的分區
《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50015-2003)第3.3.5條規定:“高層建筑生活給水系統應豎向分區,豎向應符合1.各分區最低衛生器具配水點處的靜水壓不宜大于0.45 MPa;特殊情況下不宜大于0.55MPa;2.水壓大于0.35 MPa的入戶管(或配水橫管),宜設減壓或調壓設施;3.各分區最不利配水點的水壓,應滿足用水水壓要求。”
2.3.2中水給水系統的分區
市政中水給水壓力為0.25~0.35 MPa。中水給水系統分四個區:五層及以下由市政給水管網直接供給;6~14層為低區;15~23層為中區;24~32層為高區。高中低區各設一組變頻調速水泵直接供水。
2.3.3分區壓力的控制
分區壓力的控制是根據變頻泵的揚程,既能保證最小供水壓力,又不大于用水設備的承受能力來確定的。高層住宅的最小壓力是指每個分區最高層進戶管的供水壓力。根據《住宅設計規范》GB50096-1999(2003版)和《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50015-2003)的規定,本次設計最小給水靜壓力按10 m計算,最大限度滿足了住戶對水壓的使用要求。
2.4熱水設計
每戶設容積式燃氣熱水器。為確保熱水管網內的溫度均勻,在每戶的陽臺設一組熱水回水泵機械循環,滿足用戶對熱水的使用要求。
3、排水設計
室內污廢水合流,設置專用通氣管。專用通氣管與污水管間用H型通氣配件連接。本次居住型公寓衛生間排水采用同層排水系統。做法是將衛生間底板降低300 mm,排水支管不穿樓板,與衛生器具同層敷設并接入排水立管。排水管安裝后需做閉水試驗和通水試驗,經檢驗合格后,再對降板部分用填充物現場填實覆蓋,最后鋪設面層。采用同層排水的好處是排水管道不用穿越樓板,減小了滲漏機率;而且同層排水不會干擾下層住戶,排水噪聲小,成為完全獨立的衛生空間。
4、消防設計
本工程消防水池一、二期合用,水池、消防泵設在一期公建地下車庫內。
4.1消火栓系統
4.1.1用水量
室內消防水量:15 L/s;室外消防水量:20 L/s。
4.1.2消火栓給水系統
室內消火栓系統由消防專用貯水池消防泵環狀干管各棟塔樓的消防環狀管網組成。居住型公寓消火栓系統分二個區:十五層以下(含地下車庫)為低區,十六層以上為高區。每個分區在消防泵房內各設2臺加壓水泵,室內消防加壓管道成環狀布置。在室外設水泵接合器分別與各分區消防環管相連,以便消防車利用室外消火栓取水直接救援。屋頂消防水箱設在酒店式公寓屋頂并保存10 min消防水量。
4.1.3消火栓布置
按《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第7.4.2.條規定,在居住型公寓每層每單元設消火栓2只以確保消防安全。
地下車庫按《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庫設計防火規范》GB50067-97,每層設若干套消火栓。當消火栓栓口出水壓力超過0.5 MPa時,設置減壓穩壓型消火栓。
4.2自動噴水滅火系統
4.2.1用水量
居住型公寓為輕危險級。按天津市消防局意見:在每層公用部位設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噴水強度為4 L/min•m2作用面積為160 m2。地下車庫為中危險級,噴水強度為8 L/min•m2,作用面積為160 m2。室內噴淋水量:30 L/s。
4.2.2噴淋給水系統
根據《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設計規范》GB50084-2001第6.2.3.條規定“一個報警閥組控制的噴頭數應符合濕式系統、預作用系統不宜超過800只”;第6.2.4.條規定“每個報警閥組供水的最高與最低位置噴頭,其高程差不宜大于50 m。”;第8.0.1.條規定“配水管道的工作壓力不應大于1.20 MPa,并不應設置其它用水設施。”根據建筑高度和每個報警閥控制的噴頭數以及系統管網內的工作壓力原則進行豎向和水平分區。居住型公寓噴淋系統豎向分二個區:十五層以下為低區;十六層以上為高區。地下車庫內噴淋系統為低區。汽車坡道入口處、露天采光天井、采光帶附近的噴頭采用易熔金屬型(72℃),其它噴頭采用玻璃球型(68℃)。每套居住型公寓每單元按豎向分區各設一組濕式報警閥;地下車庫一期為低區共需設濕式報警閥5組。每個防火分區、每個樓層均設置水流指示器。在消防泵房內設2臺高區噴淋加壓水泵;2臺低區噴淋加壓水泵。在室外設水泵接合器分別與高低區噴淋環管相連。
4.3滅火器配置
根據《建筑滅火器配置設計規范》在建筑物內配置滅火器。居住型公寓的配電房按帶電火災,其余按A類火災,為輕危險級;地下車庫參照中危險級A類火災考慮。
5、生活水泵房設計
在地下車庫泵房內設兩座60 m3生活水池(生活水泵房設在地下車庫B2層)。水泵房內共設生活泵3組(每組3臺,二用一備),供應基地內5棟居住型公寓樓生活用水。為充分利用地下車庫,保證停車位的最大化,設計了多種方案進行反復比較,并征得了甲方的同意,采用了不銹鋼潛水給水泵。設計時將不銹鋼潛水給水泵直接放入生活水池內,減少了泵房占地,增加出3個車位。雖然前期投資相對普通給水泵有所增加,但綜合經濟比較及甲方以前的使用經驗采用不銹鋼潛水給水泵具有安全、高效、省電、無噪聲、少維護等優點,而且多出的車位也能更好的滿足用戶的要求。
高層住宅建筑給排水設計不僅要滿足設計規范,而且要求設計者在滿足甲方的要求同時還要符合當地職能部門設計規定;更要對用戶的需求充分了解,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在設備選擇與空間布置上更好地滿足人們對居住環境的要求。
參考文獻:
1《住宅設計規范》
【關鍵詞】建筑給水排水;設計標準;體系優化;效益;途徑
一、建筑給水排水設計標準體系
建筑給水排水設計標準體系分為基礎標準、通用標準、專用標準。基礎標準是指具有廣泛指導意義的術語、計量單位、符號、圖形、模數、基本分類、基本原則等的標準。在某一專業范圍內普遍使用的標準的基礎標準例如《房屋建筑制圖統一標準》。通用標準一般是指為標準化對象制訂的共性標準,具有廣泛性,涵概率比較高,適用的方面比較廣,也可以作為專門使用的標準與依據,比如具體的衛生與環保要求、施工要求管理技術等,通用標準主要有《室外給水設計規范》、《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專用標準指的是針對標準化對象的通用標準的補充與延伸的專項標準,覆蓋面較小。比如適用于工程的規劃、施工等步驟的質量驗收要求與方法,關于衛生、環保的要求與規定也屬于專用標準的范疇。
二、建筑給排水設計工作體系的應用分析
2.1借鑒國外經驗,完善給排水設計體系
近年來,我國經過一系列的建筑給排水項目的實踐,吸取了豐富的經驗,矯正了相關的錯誤,并緊跟國際的科學技術,借鑒國外的優秀的案例與經驗,結合實際進行給排水的具體設計。建立健全的建筑給排水體系是建筑設計工程的基礎,我國在適當借鑒國外寶貴經驗的基礎上,根據我國建筑室內給水排水設計規范,正在不斷完善建筑給排水設計步驟與應用程序。我國的建筑由于需求量巨大,對于排水資源的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國建筑業的發展一直結合實際的需求,進行科學化的體系構建。在建筑給排水設計工程中,要充分利用實踐人員的經驗與專業知識建立完備而合理的排水設計體系,加快建筑給排水設計工作體系的完善。
2.2規范設計標準,保證建筑使用效果
隨著我國經濟的日益發展與進步,居民對建筑設計的舒適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國建筑設計系統正逐漸面向智能化的發展道路。在高層建筑的設計中,充分考慮到防火設計,避免產生不必要的人員傷亡與經濟損。因此這就要求我們不斷規范設計標準,提高標準體系的執行力,全面協調與兼顧建筑設計的各個環節。建筑管理與設計人員遵守建筑給水排水設計的規范,對于高層建筑更要加強管道體系的構建,做好防火設計工作,比如利用防火套管等措施進行防火;還應保證建筑室內良好的排水性,全面提高居民使用建筑的安全性與舒適度。我國建筑的排水設備地漏裝置不合理是比較常見的現象,因此建筑設計師應將民用住宅建筑的建設中的生活給排水設計作為重點,在設計中應把握用戶需求,按照設計規范標準對地漏裝置進行合理的設計,尤其是陽臺、衛生間等地方的地漏設計。在建筑空間設計地漏的過程中,設計人員與施工人員應對管線的沉積性進行檢驗,嚴防有害氣體的產生,對居民健康造成危害。我國的很多建筑設張德銀中藍連海設計研究院計都忽視了地漏設計,尤其是裝修過多次的建筑,容易造成地漏數量的減少,當建筑缺少地漏裝置的支持,水分就會滲入地板,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與損失。在建筑給排水設計中,要按照設計的規范標準進行管線的布置,先根據實際情況排水管線位置的確定,利用設計標準體系進行規范,保證管線處于適當的間距。同時要注意普通塑料排水管道的使用,防止因其管壁太薄而發出共振噪音,對居民的日常生活產生影響。
三、建筑給排水應用方案優化與應用
3.1建筑給水設計的方案優化與應用
建筑的給水系統主要包括給水管道以及民用消防給水等內容。一般對于面積較大的住宅樓都會設置多個衛生間,在建筑設計中衛生間與廚房會保持一定的距離,因此會導致水管道長度的增加。目前市場上的排水管道的型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適用面積與使用距離都在一定的范圍內,為了保證衛生間與廚房間足夠的距離,只能通過增大住宅面積這種方式進行解決。當建筑設計中的住宅增加,相應的管道長度也會隨著加長,而管道長度增加會容易導致管線末端出現噪音,不僅會對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困擾與麻煩,還會造成供水管道的壓力過高,一旦超過一定的壓力負荷,管道的不穩定性就會增加,從而產生更頻繁的震動現象,造成惡性循環,給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更大的不便。在建筑給水設計中考慮到居民生活影響的因素,在選材上盡量挑選噪音較小的給水管道,同時要對建筑的大小與比例進行合理的設計,盡量減小給水管道的長度,避免供水自來水源頭壓力過高而引起的相關問題。民用消防給水也是建筑給水的重要途徑。通常民用建筑的設計中會專門設有消防給水系統,方便應對居民生活中出現的緊急情況。在建筑物設計施工中,要遵循以用戶的實際需求為基礎,為用戶提供便利與人性化的服務,實現建筑給排水施工中所有環節的協調。對于高層建筑要合理的進行消防系統的設計,按照排水設計規范進行設計與施工工作,使用合適型號的排水管,有效的對火災情進行控制。對于塑料排水管要進行管徑的控制,還要根據實際需求設立消防水泵,保證居民建筑物內部的消防水栓的安全設計與施工,有效的對火災蔓延進行防治,提現建筑設計的合理性與經濟性。但是居民在使用建筑消防系統時,一定要提高警惕,對各種可能的問題有預見與防備措施,因此在建筑進行給水系統設計時,設計師應充分考慮到消防用水系統設置的合理性,結合實際根據建筑的地形與布局進行給水設計。一般情況下,民用建筑的給水系統要采用分組供水的形式,在實際中應根據具體的面積來做詳細的規劃與分組。當建筑發生火災時利用分組供水系統就可以提高滅火效率,對災情能進行有效的控制;在建筑設計中可以通過設置安全閥等裝置的方式進行給水設計,在居民日常生活中,住宅中的壓力管道壓力會因為各種因素而變大,尤其是對于壓力容器,壓力的迅速增大會導致爆炸事故的發生;而安全閥等泄壓裝置的安裝能有效進行管道與壓力容器的泄壓,還可以在消防給水系統中設置回流管道泄壓裝置,對居民生活的意外事故具有更大的保證。另外,在建筑的設計中,還應盡量減少給水壓力值,增強管道的承壓能力,提高建筑給水管道的穩定性,保證給水系統的完整性。
3.2管道排水方案的優化與應用
建筑的排水系統主要指的是排水管道、地漏等。傳統的排水管道的材質是鑄鐵,但是由于鐵暴露在空氣中容易生銹,因此對居民的正常使用造成了困擾。目前,我國市場上出現了一種新型排水管道,這是一種以塑料為主要構造材料的管道,能有效緩解生銹現象的發生,在建筑管道設計中得到了逐漸的應用。但這種管道材料也一些缺點,比如噪音大,容易影響居民的正常生活;塑料材質比其他材質更容易產生噪音,因此設計師在建筑設計中應盡可能的做好塑料管道設置的優化,將管道設置在遠離客廳與臥室的范圍,也可通過安裝消音裝置減少管道噪音的影響。有排水需要的房間都可能會設置地漏,比如浴室、廚房等,雖然地漏這種排水方式不常見,但是一般認為廚房等地排水量較大,如果發生流水故障就會造成較大量水的流失,會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還會給居民生活造成不便,因此設置地漏是十分必要的。在建筑物設計過程中要對地漏設計進行優化,按照我國的建筑給排水設計規范進行實施與設計,控制地漏水封的深度,與防涸功能的相適應,摒棄傳統的地漏設計的應用。在在建筑物設計過程中對于特殊地段應采用特殊的地漏設置比如在淋浴間工作中,可以采用DN75型號地漏,將地漏與存水彎配合使用,不提升了美觀性,還對水封深度進行了有效的控制。給水管設計中需要采用正規化的土建支模,為了防止建筑在澆筑過程中出現滲漏,土建施工過程中就可以采取相關的措施比如預埋套管的方式防止漏水現象的發生。排水管道在材料選擇上也應該根據實際情況而定,一般選用特殊的隔音材料,管道在施工中也可以加入減壓閥門,從而更好的防止了共振噪聲的產生,為居民創造寧靜舒適的生活環境。
3.3節能設計的應用
在建筑物設計中還應結合節能性分析,嚴格按照規范設計標準進行建筑給排水系統的設計。近年來,太陽能環保系統的設置為建筑設計增加了可持續發展性,太陽能熱水器利用了無污染、低耗能的太陽能,有效地利用了清潔能源為建筑經濟創造了巨大的效益。節水型器具的廣泛普及與運用,不僅有效節約了水資源,還節省了居民的經濟開支。如今很多住宅建筑都設置了太陽能熱水系統,包括平板式太陽能集熱器、恒溫水箱以及貯熱水箱等部分。工作的原理是利用太陽能循環泵供水對貯水箱的自來水進行加熱,加熱后的水就可以進入貯熱水箱,通過貯熱水箱與恒的連接,保持太陽能系統中證恒溫水箱的水溫。
四、結束語
建筑給排水工程設計體系的建立應遵循規范設計標準,同時考慮到節能設計原則,做好建筑給水排水工作,有效地保證建筑設計的安全性與穩定性。我們應全面協調建筑給水排水工程的各個環節,以居民實際生活需求為基礎,在實踐中逐漸完善建筑給排水工程設計體系,不斷創新建筑給排水工程體系的應用。
參考文獻
[1]顏正惠.建筑給水排水工程的設計優化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2.
[2]黃玉珠,王峰.建筑給水排水設計標準的應用分析[J].中國給水排水,2012,10:29-31.
[3]何輝.淺談高層建筑給水排水工程設計方法[J].城市建筑,2013,24:179.
[4]李雄華.BIM技術在給水排水工程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09.
[5]曹楊.高層建筑給水系統的節能及優化設計研究[D].西華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