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中學教育理論基礎知識
時間:2023-09-21 16:38:3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學教育理論基礎知識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音樂素質教育 音樂理論基礎知識 必要性
讓高校學生接受音樂素質教育是很有益的,這并不是培養音樂家的課程,而是豐富一個人的藝術修養的課程,音樂是最貼近最大多數學生的生活的藝術,尤其是歌曲,一直伴隨著他們長大。雖然事實上他們對這個伙伴卻又并不真正了解,但只要稍加指引,他們不用花費太多的精力,就能夠理解一定層次的音樂知識,能夠體會、理解一定范疇的音樂作品,并且有可能被這些作品所打動,從而使音樂在他們的身上產生良好的作用。
一、許多大學生誤認為音樂就是唱歌,而事實上,唱歌只是音樂的一個內容,音樂并不只是唱歌
原國家教委藝術教育主任趙諷于1990年在為蔣振環教授所著的《音樂簡明教程》作序時提道,對于大專學生音樂知識的水平之低感到無比痛心?!白罱吹揭粋€調查材料,某省在八百多大專學生中進行調查,其結果是很令人吃驚的:……,第二,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不熟悉簡譜,而粗通五線譜的不到百分之三;……,大學生的文化素質是這種狀況,實在不能不使我們痛心疾首。因為從小學到高中,其中至少九年應該有音樂課,但是,竟然有這么多人連簡譜都不熟悉:……,那么這些在校的大專學生在大學之前到底接受了什么音樂教育呢?”與二十一世紀的小學生有很大的不同的是,目前在高校就讀的學生,也就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小學生,他們中的大部分在小學期間所受的音樂教育是很貧痔的,而在中學期間受到較完整的音樂教育的機會則更少。大部分學生在小學期間只上過唱歌課,老師唱一句,學生跟一句,至于音樂理論基礎知識就只能是非常簡單的了解。進入中學階段,課程任務更加繁重,升學率把老師和學生都壓得喘不過氣來,也就無暇顧及音樂教育了,在課堂上學唱歌也就變成了是很浪費時間的事,老師、學生和家長們都更愿意用這些時間去做數學練習。從這時起大多數學生所能接觸到的音樂就僅限于流行歌曲了。由于流行歌曲簡單、易學、并且隨時隨處都可以看到表演、隨時隨處都可以哼唱,且隨時隨處都能夠聽到的,這樣的學習當然也不需要什么樣的理論知識,即使是文盲、樂盲也能哼上幾句,加上每個人都有一定的音樂記憶力,因此學生們只要多聽幾遍就能學會唱了。就象野草一樣能隨處繁衍,但不一定對人是有利的。
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環境使他們形成了這樣的一種觀念:音樂就是唱歌。除非家長、社會為他們創造條件,特意讓他們接觸音樂的其他內容,否則他們無可避免地會產生這樣的觀點。而家長、社會能夠讓他們接觸些什么呢?去交響音樂會聽現場演奏嗎?去看芭蕾舞劇嗎?(而目前社會上這樣的機會卻又是極少的,即使有也是極少數人擁有的),或者在家中經常播放各種體裁的音樂CD. DVD嗎?而很多家長自己都對這些音樂知之甚少,或者很少有時間和孩子一起欣賞這些音樂,更不用說為孩子播放這些音樂,引導他們欣賞了,如果家庭或社會能為他們提供較好的音樂環境,他們就有可能對音樂有比較完整的認識。否則他們都只能對音樂產生偏見,一方面無法真正了解音樂的豐富的內涵,另一方面,從音樂對人的素質所起的潛移默化的作用來說,流行歌曲也不可能代替音樂的其他形式。
二、掌握一定的音樂理論基礎知識是上好音樂素質教育的各種課程的基本條件
專業課程的重要性對于高校的學生是不言而喻的,但教育不應該偏食,應該提倡全人教育,不但要學習專業知識,還應該提高各方面的修養,因此各高校都陸續開設了音樂或美術選修課程,通過欣賞優秀的作品,來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耙魳?,不就是唱歌嗎?”,許多人都對音樂抱著這樣的偏見,他們對音樂知之甚少,大學生中也不泛這樣的觀念。其實,音樂每時每刻都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經意或不經意地環繞著,因為太普遍了,以至于我們可以充耳不聞。讓學生真正理解藝術,為學生開啟一扇從未發現藝術之窗,才是藝術教育的目的,藝術教育應該是面對每個人的,而不應該只是屬于興趣愛好者的。那么,怎樣才能使學生了解音樂的真正內涵,怎樣才能讓他們更容易理解音樂作品,從而得到這種藝術的滋養和熏陶呢?要看懂一部文學作品,首先要識字,音樂作品也是一樣,要想欣賞音樂作品,首先要對音樂語言有一定的了解。
高職院校的音樂課程通常包括《音樂賞析》、《合唱與指揮》、《電腦音樂作曲》、《歌曲寫作基礎》等等,無論哪一門課程,都離不開音樂理論基礎知識,所以音樂理論基礎知識在音樂素質教育中是最基本的、必不可少的。只是專門的音樂理論基礎知識課程所要求掌握的程度較深,而其他課程所要求的程度較淺。以下從上述課程與音樂理論基礎知識的關系進行具體的分析和闡述。
一、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籃球戰術意識教學存在的問題
1.大學生對籃球戰術意識的內涵了解不夠
籃球運動和籃球教學當中,不僅是培養學生的自身素質,還應該培養學生的籃球戰略意識和戰術意識。具備良好的籃球戰術意識是為了提高學生籃球運動的綜合實力和素質。這些才是籃球運動的基本保障。由于學生在籃球運動當中,對籃球戰術的意識模糊,還不夠重視,所以造成他們對籃球戰術意識的內涵還不能夠全面認識。所以籃球效益在籃球運動當中偏低。然而作為籃球教學的教師來講,應該首先明確籃球戰術意識的具體內涵,讓學生深刻了解籃球意識的內涵。學生對籃球意識的內涵掌握了,老師才能夠更好地對學生做技術指導?,F在很多學校的老師對籃球戰術的意識不夠重視,這樣就引起學生對籃球戰術意識的模糊。甚至老師本身對籃球戰術意識還存在模糊情況,直接導師學生在這方面欠缺,掌握程度遠遠不夠。
2.大學生對籃球課程的重視程度不高
現今,在我國高校當中,籃球專業的理論課程教授得還是比較少,還存在知識性的不足?;@球作為一門教學課程,更多的是以一門選修的課程出現在學生的學習當中。在老師的實際教學當中也沒有真正受到重視。在學校里面,很多學生對籃球的專業理論課程了解得不多,其主要原因還是他們對這門課程不夠重視,他們對這個課程認識度還存在不足。很多學生對籃球的專業課程還存在著學不學都一樣的認識,認為學不學沒有什么差距。對于籃球這項運動和課程,極少有學生將它作為一門課程來學,以至于很多學校本身對籃球課程不重視,有很多學校的老師甚至抱有應付教授體育課的情況。抱著這樣的心態進行籃球課程的教學,讓戰術意識在籃球當中就更難培養了。
3.大學生籃球運動思維落后
現在的大學生,他們的觀察能力以及判斷能力都具備,但是他們對籃球運動的思維仍然停留在身體和技術的初級階段。而在籃球比賽當中,觀眾更看重的是比賽的身體技術以及比賽當中的激烈程度,對戰術意識并不是非常重視。這樣一來,很容易讓比賽中根據情況做出的分析和把握失去重要性。另外,在籃球比賽當中,學生也不容易把握和發現對方陣型中的戰術發生什么變化。而這種情況的發生,根本原因還是學生對籃球的運動思維比較落后,不夠超前。對于良好的觀察能力不夠具備,同時也不具備良好的判斷能力。在戰術意識當中,良好的判斷能力和良好的觀察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戰術意識的核心內容和基礎,所以高校在籃球教學的具體過程當中,要有意識對戰術意識進行培養。
二、籃球體育教育中提高戰術意識的途徑
1.提高學生對籃球理論知識的學習興趣
學生在學習東西的時候,興趣是昀主要的動力,興趣也可以稱之為昀好的老師。如果老師想在籃球這門課程當中能夠讓戰術意識融入到教學當中,就應該把籃球的理論知識放在首位。并且要不斷提高學生對籃球理論知識的學習興趣。對于籃球戰術上的培養,應該是具備大量的籃球理論基礎之上。而從現在的學校教學情況而言,很多學生在籃球的學習過程當中,不愿意學習理論基礎知識,而如果想提高籃球戰術意識,學習理論基礎知識是必不可少的。老師應該全面引導學生學習籃球理論基礎知識,這樣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籃球戰術意識。學生只有正確掌握了籃球的基本規律,熟悉了籃球這門運動的客觀規律,才能對戰術的意識培養起到促進作用。對于籃球中的戰術意識,應該客觀地去認識和把握。只有客觀認識戰術意識,才能夠在籃球比賽過程當中能夠具有分析能力和決策能力,才能對籃球比賽起到幫助作用。
2.加強戰術的規范訓練
對于戰術的訓練應該規范化,因為規范的訓練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戰術意識。學生對于籃球理論基礎知識進行學習之后,老師應該讓學生配合實戰進行訓練。讓理論與實踐相互結合,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戰術意識,并且能從根本上認識到戰術的重要作用。對于在校的學生而言,他們能夠全面扎實地掌握籃球的基本動作和技術是非常重要的,而籃球的戰術意識必須通過這些基本功才可以發揮和體現出來。所以在實際的籃球訓練當中,老師應該注意怎樣提高他們的戰術意識,讓學生怎樣把所學的基本功運動到戰術當中,能夠真正將戰術意識與具體的訓練有機結合起來。扎實的理論基礎能夠更好地為學生的籃球意識打下基礎,起到相應的作用。
3.加強思維觀察能力訓練
思維觀察能力是每個人都應具備的一種基本能力,而這種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學生戰術意識的提高。在戰術意識當中,思維觀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籃球的運動中,更是以籃球的實際特點為依據,只有在籃球的運動訓練當中不斷強化戰術意識,才能夠潛移默化地激發學生的戰術意識,讓這種訓練成為一種模式化的專業訓練。在籃球的教學及訓練當中,老師應該有計劃地把戰術思維模式有目的地加入進去,讓學生在比賽當中學習戰術意識,讓學生在比賽當中感受戰術意識的重要性。在比賽當中教學還能讓學生根據戰略布局進行分析,能夠在分析當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戰術意識。在比賽過程當中,學生還可以根據老師所指導的觀察能力判斷對方的戰術布局等。根據對方布局的具體情況進行相應的應對,這樣才有助于學生在籃球比賽當中取得勝利。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 教學設計 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423 文獻標識碼: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6.113
1 當前高中生物教學困境
現階段,我國高中教育的教學人群為“90后”,其思想以及行為特點是個性張揚、信息創新以及缺乏實踐能力等,在加上生物教學其教學內容過于理論化以及需要背誦等現狀,導致高中生對于學習高中生物有著一定的抵觸心理,從而影響其教學效率。
1.1 生物理論基礎差
高中生物教學,相對于語數外的教學而言,其教學知識不具備一定的循序漸進型,而是屬于一種學習知識的累積型,即學生在九年制義務教育過程中,基礎型的知識教學僅僅在初一初二兩個學年,而其他的基礎知識則需要學生在自身的成長過程中,通過平時學習與生活中的生物知識的累積,使其在高中生物學習階段,能夠擁有高中生物入門基礎知識,才能更好地主動學習與學好生物知識。結合近些年來的新課程改革,并未使生物教學在九年制義務教育中形成一個學習體系,加上本身理論知識的乏味,從而導致高中生生物理論基礎較差。例如:在《基因的本質》一章教學中,有部分學生不懂DNA的縮小以及基礎概念,正是高中生生物理論基礎差的表現。
1.2 學習興趣缺失化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相對于高中生而言,其學習方式、創新思維、學習興趣等有著一定的完善度,對于如何學習、認識以及分析生物知識有著明確體現。針對高中生物教學而言,基于其理論知識的乏味、難記以及理解難等特征,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厚,表現為:不認真聽課與記錄筆記、生物實驗小組參與不足等現象,從而使得生物教學課堂低效化。然而,對于新課程改革下的高中生物學習興趣不濃厚的現象,通過教師的實踐教學以及學生體現,其形成原因有以下幾點:①生物理論知識基礎差;②教學內容過于枯燥、難記以及理解較難;③學生學習方式存在偏差;④教師教學手段不夠多元化。
綜上所述,高中生自身水平、生物教學內容、學習方式以及教學手段等方面的不足,對于高中生學習生物興趣有著不小的影響,從而使得現階段高中生對于高中生物的學習興趣缺失化。
2 構建“自主、合作與探究性生物高效課堂”
2.1 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新課程素質教育改革背景下,其核心理念,即“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強調以學生為主導的教與學課堂。因此,作為高中生物教師必須深刻地認清自身教學職能的轉變,給予學生最大的自主、合作與探究性學習,更好地為學生的教與學服務,從而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從教學方面,教師應當加緊對于學生學業知識的指導與幫助,尤其是“學困生”的教學上,更應當注重因材施教,為其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例如:《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小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一些生活化的常識問題,如:光合作用主要發生在哪些事物上?光合作用與人的呼吸作用是不是相反?就針對一些“學困生”讓其進行正確解答,進而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從而增強其學習興趣。從學習方面,教師應當構建與規劃一些學習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們進行自主、合作與探究性的豐富多彩的生物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參與感,樹立起一個良好的學習態度與學習興趣。
2.2 生物高效課堂實施辦法
新課程改革下的高中生物高效課堂,主要以自主、合作與探究性學習為引導,從而實現“三個維度”的教學大綱。
2.2.1 精心教學設計
新課程改革下的高中生物教學,對于教師的職能要求,其中關鍵一點:強調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對于每一堂課的精心教學設計,從而為課堂高效打下基礎。教師應當深入學習與貫徹教學大綱以及《普通高中生物新課程標準》,把握正確化的教學目標,能夠歸納、總結與分析學生的生物基礎知識水平,熟悉教材,在不降低教學質量的情況下,可設計單元整組整體性復習,進一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選定效率化的教學方式,從而實現課堂高校的前提。
2.2.2 “疑”的留白設計
教學從矛盾開始就是從問題開始,而教學課堂從留白開始就是從思考開始。在《普通高中生物新課程標準》以及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師必須善于設“疑”,即教師設計疑問或者學生發現疑問,其過程必須利用教學內容以及教學過程,去告誡、引導或者啟迪學生去參與“疑”的留白。通過給予學生自主、合作與探究性學習時間與空間,讓其形成一個積極思考的思維品質,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從而優化其原有的學習方式,使其符合新課程改革的學習精神。例如:在《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一節中,教師進行設疑:①在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的實驗中,哪些生物組織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②你們還能夠說出哪些食品中含蛋白質比較多?③有些食品,如切面、面包等要添加氨基酸,為什么?④你知道在生命活動中蛋白質有什么重要作用嗎?利用留白思考去解決上述問題,然后再對學生的回答予以評價,從而引入進入學習內容: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
參考文獻:
[1]高明.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物合作學習應用的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
[2]吳曉端.河源市農村高中生物探究性實驗教學研究與實踐[D].廣州大學,2012.
[3]黎永紅.打造優質高效課堂 提高生物學習效率[J].中學生物教學,2010,(5).
基礎知識的學習并搞好鉗工技能的實際訓練任何技能的掌握都是以理論基礎知識的領悟為前提的,中職學生鉗工技能的掌握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是否掌握了基礎的理論知識,只有在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之后學生才有可能將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訓練中,否則一切都是霧里看花,懵懵懂懂。因此教師必須重視鉗工技能的理論基礎知識的教授,讓學生全面掌握基本的難點、重點知識,在實際的訓練過程中在有意識的著重強調重難點知識,那么就不難讓學生學好并掌握鉗工技能這門課程。以銼削課題為例,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親自講解示范動作要領并仔細觀察學生銼刀的握法、站立的姿勢、操作的用力點、銼削方法等,而銼刀能否端平更是一個需要反復操練、觀察、糾偏的過程,學生對于自己的操練姿勢當然渾然不覺,這時候就需要教師予以指導并糾正其不合規范之處。當教師與學生的比例相差太大而無法親自輔導每一個學生時教師可以適當的調整既定的教學計劃,讓學生自由結合成小組或者是伙伴的形式相互指導學習,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訓練資源、節省時間而且可以形成團結互助的學習小組使得學生共同進步。[4]
(二)搞好師生關系是提高中職學生
鉗工技能訓練的基礎師生關系是教育教學工作中最常見也最微妙難以處理的關系之一。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促進師生共同發展進步,達到雙贏的最佳效果。親其師、信其道就是學生對于教師的信任程度達到最高境界,以教師的信仰為自己的信仰。在融洽的師生關系中教師愛護學生、學生尊敬教師,教師以學生的問題為自己的問題,以學生的煩惱為自己的煩惱,尊重理解學生的感情,呵護學生的身心健康,這樣學生當然會真誠的希望與教師交流溝通自己在學習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不解之處,把自己的學習弱點暴露出來,那么教師就可以很有針對性的對學生加以輔導和幫助,師生之間建立起良好的互動關系。對于特殊的學生,教師要有耐心的去了解其內心世界,觀察其生活學習習慣,在做充分調查的基礎上主動與學生溝通,而且教師必須把握一點就是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種種青春期的問題都會轉移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因而教師有必要去積極的開導學生使其明白怎樣處理青春期問題是比較明智的選擇,而不是訓斥、責備學生,畢竟教師也經歷過青春期,指導學生解決青春期遇到的問題是其為人師表的責任。教師在處理師生關系時必須放低姿態,以師長、朋友的心態與學生交流而不是以高高在上的教師的身份來與學生溝通,如果自己因為沒有弄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而誤會學生一定要真誠的對學生道歉,否則學生的自尊心受到傷害后就很難彌補這份師生感情。只有教師對學生坦誠相待才能夠贏得學生的尊敬和愛戴,真正的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5]
(三)加強中職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以解決學生厭學情緒的問題中職學生之所以產生厭學情緒是因為其正處于青年期的人生轉折點,對于自己需要什么、要成為什么樣的人感到迷茫和困惑,而乏味的學習過程并不能夠為中職學生很好解決這些問題,相反,由于教學內容的枯燥性、教學手段的落后性以及教學訓練過程的辛苦性很容易使得學生身心俱疲,自然產生厭學情緒。因此,中職教師要針對學生的這些思想死角予以清理,幫助學生樹立明確的人生目標,找到正確的人生方向。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分析當前的就業形勢,社會對于掌握專業的技術型人才的需求以及某些特殊行業領域對于技術人才的培養及扶持力度等以幫助學生樹立起自信心,克服其自卑心理;教師可以給學生介紹中職院校畢業的優秀人才在社會上所取得的輝煌成績,通過成功案例的介紹使得學生找到奮斗的動力和對于未來的光明憧憬。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樹立起思想教育與技能教育并重,思想教育先行的教學理念,提高廣大學生對于鉗工操作技能訓練重要性的認識以求提高學生對于操作技能訓練的認可和積極性從而保證教育教學質量。
(四)組織一線教師編撰教材以提高
中職學生的鉗工技能訓練的積極性中職學生鉗工技能訓練課程枯燥乏味是造成學生學業水平低的一個重要原因。一直以來中職學生的鉗工技能訓練都是以銼刀、絲錐、鋼直尺等簡單的操練工具為主,并不能夠調動學生練習使用這些工具的積極性,對于這些工具的應用與掌握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廣大的一線教師可以結合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學經驗編寫適合中職學生學習情況的校本教材。教師自編教材不啻為一種創新教學模式,教材采用啟發性、提示性和誘導性的思維模式并且結合傳統的一對一的教學模式以使得學生可以有興趣的參與到鉗工技能的訓練中來。廣大的一線教師有著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對于中職學生的鉗工技能訓練也有一定的研究,由一線教師執筆編撰更具有說服力和可靠性,它將是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某些中職院校率先采用教師編撰的校本教材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許多同學從牛頭刨床、爬梯的組裝中學到了一些基本的機械原理,學習興趣明顯增加,學習效果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并且在這一過程中意識到鉗工技能不再是一項只需要體力不需要腦力的簡單勞動,而是一項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都要求頗高的具有創造意義的高級勞動。
(五)結語
關鍵詞:地理教育;發展戰略;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55
當前,人口、資源、環境三大問題已成為困擾全球發展的嚴峻問題,如何處理好人地關系,使人口、資源、環境、社會、經濟相互協調發展,實現人地關系的持續發展戰略,是我們地理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職責和光榮使命,為了積極主動完成歷史賦予的光榮使命,國內外廣大地理教育工作者對地理教育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改革。
一、高中地理教育的發展動態
當代地理教育目的在教育理論系統化、科學化基礎上表現出全面、綜合化趨勢。其一,不僅要求學生掌握人地協調發展的一些地理基礎知識內容、了解人類生存環境,讓學生發展地理空間,還讓學生參與中間設計與發展,他們認為"今天的學生,將來的公民,應該能用地理知識來指導行動",因此空間結構成了地理教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即知識與能力的全面發展。其二,教育目的的全面綜合化還表現在知識、能力與思想道德情操的全面發展上。正因為此,具備"生態保護責任行為"便成了地理教程的另一基本目標,因此,學校應教孩子學會如何盡可能幫助保護大自然,可見其思想教育乃至行為教育都已納入地理教育的目的之內。
二、當前高中地理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學科根基有所削弱
很多地理教學的發展目標過分重視所謂"短平快"需求,學術基礎不夠清晰,發展方向顯得混亂,地理學的根基有所削弱。一些學校的地理教育定位不夠恰當,過多地注意了應用方向和培養實際應用型人才,對基礎科學方向和培養科研創新型人才重視不夠。
(二)人才培養缺乏特色
地理學論題和方法都呈多樣化趨勢,這既是地理學綜合性和區域性優勢的發展結果,也適應了社會需求的多樣化。關鍵在于駕馭這種多樣性而不是被其淹沒,這就需要不同層次、不同性質和不同地區的高中都要有自己的特色定位。但目前高中地理教育結構體系比較單一,課程結構在很多高中趨同,培養目標也趨同,不能滿足社會的多樣化需求。
(三)課程體系尚待革新
目前我國高中地理學課程遠未反映出當代國際地理學的發展,與國際地理學思想和方法上出現的"人本的科學地理學"和"科學的人本地理學"及多樣化趨勢相隔膜,對當代地理學的核心概念和科學前沿、當前國際地理學主要發展方向和重點研究領域的成果反映不足。目前的課程設置重視應用,理論基礎有所削弱。近年來,為迎合眼前的社會需求,學校課程設置加強應用取向,應用方向也呈現多元化,除出現了不夠規范的問題外,理論基礎和綜合性人才的培養有所削弱,地理學基礎課程、野外調查、實驗室訓練等方面顯著削弱。
(四)教學內容更新滯后
地理學研究的新成果不斷涌現,尤其在全球變化、全球化和我國社會、經濟、生態急劇發展和變化的當前,新的地理學思想、方法、認識、觀點、發現層出不窮。大學地理教育本應及時將這些新進展及時納入教學內容,但由于多種原因(譬如教師對科研前沿的陌生,對教學的投入不夠),目前大學地理教學內容的更新普遍不足或滯后,教材的更新也相對較慢。
(五)實踐教學環節薄弱
由于實驗、實習和實踐的經費嚴重不足,且分配不均衡,辦地理學類專業的眾多高中,有相當數量不具備必要的實驗、實習和實踐條件,學生的實習和實驗機會較少,影響地理教學水平。近年來開始建設一些實習基地,但分布不均衡。
三、關于高中地理教育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一)地理教學要緊密聯系社會、經濟的發展
地理教學同其他學科教育一樣,是培養新世紀人才重要工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必須密切注視地理教育理論的充實、更新,及時了解掌握地理教育新理論,注重地理教育為經濟建設服務的宗旨,重視對學生實施可持續發展教育的核心,環境教育是實現持續發展教育的重點,科技教育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二)地理教學要注重全面完成地理教育任務
按照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要發展趨勢看,地理教學除了繼續重視地理基礎知識教學外,還必須加強地理思維能力和智力的培養,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知識、能力和思想道德情操的全面發展,要達到此目的,必須充分利用教材,研究教材,設計出具有形式新穎、圖文并茂、啟發性、思考性特點的課堂教學及課外活動實施方案,全面完成地理教育任務。
(三)地理教學要注重更新充實教學活動內容
當今世界處于高度信息化時期,新領域新發現新成果不斷涌現,地理教學作為學生獲知的重要渠道,應充分發揮好必修課、選修課、課外活動和教育實踐的作用,打好必修課的主體攻堅戰,用選修課全面介紹地理學科發展動態,講解新理論新知識,以及必修課以外與當地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用課外活動形式開拓學生視野,鍛煉學生基本技能,更新充實教材內容。
(四)地理教學應注重教學方法和手段的現代化
作為地理教育工作者,在地理教學活動中,應注意教育學、心理學等學科領域內的新思想、新觀念,在教學中恰到好處地借鑒利用其研究成果,重視地理教學法的研究利用,對學生進行知識、能力、思想道德情操培養時,充分利用攝像、攝影、錄像、幻燈、投影等現代媒體,增大教學活動容量,激發學生接受知識,思考問題的激情和興趣愛好,圓滿完成地理教育工作者的時代使命。
關鍵詞:高職;商品學;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09)20023002
1研究背景
商品學課程是市場營銷、國際貿易、物流管理等經管類專業所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本課程的教學目的主要是使學生比較系統地獲得商品使用價值的基本知識,掌握研究商品價值的方法和途徑。學生通過理論學習和實際操作,提高學生在社會科學方面的素養。由于所涉及知識和生活密切相關,為了讓學生有更為直觀的認識,將實踐教學的方法應用在教學過程中非常必要。在高速發展的知識經濟時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不斷提高,加入WTO后,我國面臨著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必須造就一批能與國際接軌,既懂專業,有商品知識,又能熟練地將理論運用到具體實際中去的人才。
2高職商品學實踐教學的必要性
2.1高職教育的特點
(1)培養目標的職業定向性。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必要的理論基礎和較強的技術開發能力,能夠學習和運用高新技術知識,創造性地解決生產經營與管理中的實際技術問題,能夠與科技和生產操作人員正常交流,傳播科學技術知識和指導操作的應用型高層次專門人才。為此,要求高等職業教育必須圍繞和針對職業崗位的需求組織和實施教學。
(2)教學內容的針對性。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學生,在教學要求上不必追求理論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只掌握本專業必要的理論基礎知識即可,而應該強調本專業技能的實用性、針對性和所學理論基礎知識在實際中的適用性。無論理論基礎還是實踐技能都應以“必需、夠用”為度,以實際應用為重點。培養的人才在實踐能力上要比本科生強,理論基礎的功底要比中專生扎實。總之,培養的人才既不是“本科壓縮型”,也不是“簡單操作型”,而是“高層次應用型”。
(3)實踐教學內容必須貫穿高等職業教育的全過程。高等職業教育的整個過程,應將理論與實踐、知識和能力有機地結合起來,實踐教學必須貫穿教學的全過程。首先,應根據不同的專業合理確定實踐教學在整個教學計劃中所占的比重。第二,在整個教學計劃中,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應穿行,在不同的學習階段對實踐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三,在主要課程之后安排一次實踐活動,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個單一的問題。第四,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中,隨時隨地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講授,使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邊學邊做,教、學、做合一。
2.2商品學學科特點
(1)實踐性。首先,商品學理論來源于客觀的商品學實踐;其次,商品學理論最終將在實踐中運用。商品學中很多理論只有學生進行實踐,才能很好地理解。商品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能滿足商品化社會的技術開發、經濟增長、擴大內需、開源節流等時代需求,發揮對社會經濟生活的指導作用和服務功能。在創建實踐性教學體系過程中,商品學教學有必要進行課程改革,能為實現改革課程結構、開發實踐教學、加強課程建設、培養應用人才的教育目標發揮重要作用。
(2)復雜性。市場上的商品種類眾多,更新換代快,使得商品學的研究范圍不斷擴展,這也決定了商品學的復雜性。一個中型零售企業要經營上萬個商品品種,一個大型企業要經營十萬個左右的品種。我們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必備的商品知識,以適應工作的需要。
(3)綜合性。商品學是一門綜合性的應用學科,涉及政治經濟學、管理學、心理學、美學、物理學、化學及各種專門的工程技術學和計算機科學等。
(4)前沿性。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發展循環經濟,構建和諧社會是新時期經濟發展綱要。商品流通需要一直不斷地變化發展,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商品學能夠從理論與實踐角度不斷更新研究領域,解決新形勢下出現的新問題,體現學科前沿性。例如商品、資源與環境問題是近幾年出版教材的新課題,從資源特征、環境保護、生命周期、綠色革命等現實出發研究可持續發展的新問題。只有具備足夠的商品學知識,才能緊密關注商品經營和流通的變化,以適應時代潮流。
2.3高職高專商品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育觀念:沒有及時更新高職教育觀念、全面推廣“以職業活動行為過程為導向組織教學”的理念,而是過多地強調學科的完整性,難以突破傳統教學模式。
(2)課程結構:教學內容多以理論教學為主導,實踐教學僅是理論教學的輔助,課程結構難以體現商品學學科專業的職業性、技術性和實用性,課程設計尚未與“設定職業崗位、培養職業能力、設計情境活動、適應生產環境”相對應。
(3)教學過程:教學大綱以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為指導思想,教學方案是以組織完整學科為標準學案,教學過程是以傳授理論基礎為主線的商品知識,實踐教學是以驗證商品質量特性為主要目的。
(4)學習過程:學生被動學習,抽象思維,理論觀點照本宣科,實踐課程生搬硬套,跟著教師思路走,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不高。如商品分類及分類體系、商品成分、結構與性能、商品包裝與養護等知識點會使學生聽之無味、去之可惜,從而缺乏對商品的整體認識。
3高職商品學實踐教學思路與方法
3.1廣泛利用社會資源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學生的觀察能力的培養在商品學教學的過程中尤為重要,因為對于商品的檢驗首先是感官的檢驗,如果這種能力達不到要求,商品的檢驗結果將會收到很大的影響。在我們的生活中商品遍布任何一個角落。我們應該教育學生更好地利用社會資源隨時隨地進行觀察能力的培養。而在高職院校中學生地實際操作能力是一種適應社會需求的必備能力,否則在學生地求職過程中將會受到很大地影響。感官檢驗是要通過現象推斷本質,如果僅僅停留在對商品地生產日期、生產廠家、執行的標準代號和品牌等是遠遠不夠的。當然觀察能力地培養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高職學生這一特殊群體要靠學生在實驗實訓環節精心設計,結合實際地課題引導學生利用各種資源對問題進行解決。
我國各地商場和超市商品極為豐富,給商品學地實踐教學提供了很好的條件。在某些實訓項目上可以借用這些社會資源。安排學生在某些崗位進行頂崗實習,可以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多種類別的商品,結合所學知識對商品進行鑒別,也是學生在大學期間的一次很好的社會鍛煉。這樣既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地對商品的感官檢驗的能力,可以提高學生學習商品學的積極性,又可以節約學校的實驗實訓費用。
一些高職院校自己建立了實訓中心,這樣給學生提供了更為便利和豐富的實訓條件,真正讓學生的動眼動手能力的提高落到實處。這樣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理論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就會得到提高。
3.2注重課堂實驗,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1)實驗前預習。實驗前預習是實驗課的準備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關系著實驗課的成敗。因此,在實驗課前,應向學生布置實驗任務,告訴學生與實驗內容相關的理論知識以及操作中應注意的問題等,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準備。
(2)實驗前準備。實驗前準備工作可以由教師來做,如各種紡織纖維的準備等;也可以讓學生親自參與實驗前的準備工作,如材料的選取、試劑的配制等;學生也可對整個實驗方案提出自己的看法,重新設計。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而且也使其對實驗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能夠更好地達到實驗目的。(3)實驗過程的指導。在實驗過程中,教師首先應時刻觀察每位學生的操作,及時掌握課堂動態。然后,在教師的組織下 ,學生按組分別講解各自的實驗過程以及存在的問題并進行分析討論。最后由教師進行歸納總結。
(4)實驗報告的撰寫。學生應根據實驗結果寫出實驗報告。實驗報告能夠體現出學生對商品學基本原理的理解、對操作技能的掌握以及對待實驗的態度等。
(5)實驗報告的批閱。教師通過批閱實驗報告,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對實驗過程中學生有疑問的地方進行解答,對學生的建議進行分析,最后對整個實驗活動進行歸納總結。
3.3與真實業務結合起來設計課題,培養學生職業能力
商品學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際動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大膽探索用于創新的能力。要適應現代化的需要必須具有創新能力,否則任何工作將會裹足不前。創新能力的培養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要和實際的業務結合起來。比如購買一些食品通過感官檢驗和理化檢驗進行分析。在這個過程中,作為老師可以講明要求,具體方案如何設計要給同學們足夠的空間。這樣所培養出來的學生就不是單純只會做些機械勞動,而是通過設計最優方案達到最佳效果。
4高職商品學課程實踐教學的意義
首先是職業素質需求。企業崗位設置和專業素質要求是高職教育的風向標。高職高專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為目標。就業是學生、家長和學校都非常關注的問題,為了學生不要讓“畢業就意味著失業”的情況發生,同時也是為了學校未來的發展,學校必須在實踐教學方面進行加強。
關鍵詞:CDIO;操作系統;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TP316-4
CDIO作為當前國際高等工程教育的一種創新模式,是由省理工學院(MIT)和瑞典皇家工學院等四所大學共同倡導和建立的一整套工程教育理念和實施體系。這種模式不僅要求學習理論基礎知識,更注重在培養團隊和創新能力,倡導“做中學”;培養既有較強的專業知識,又能很好地進行溝通與創新的綜合性人才。
計算機操作系統課程是目前計算機教育的必修課程,是計算機專業的核心課程。主要介紹操作系統的基本原理、基本結構、實現技術和運行機制。其內容涉及進程管理,處理機調度、死鎖、存儲管理、設備管理、文件管理、接口、安全等方面。當前操作系統課程教學模式普遍存在的重概念輕實踐,強調個人學術能力而忽視團隊協作精神、重視知識學習而輕視開拓創新的培養等問題,本文探討基于CDIO教育模式的操作系統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對學生專業技能和個人能力培養都具有重要意義。
1 CDIO工程教育模式介紹
CDIO模式是近年來國際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研究成果。CDIO代表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現(Implement)和運作(Operate),它以產品研發到產品運行的生命周期為載體,讓學生以主動的、實踐的、課程之間有機聯系的方式學習工程。強調“做中學”(Learn by doing)和“基于項目的教育和學習”(Project based education andlearning)讓學生主動地,有創造性地,合作地學習。
2 “操作系統”課程的教學現狀
傳統的操作系統課程教學手段單一,理論與實際脫節。學生對一些抽象的知識點很難理解,感覺枯燥,沒有參與思考的積極性,很難將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
這種重理論教學輕實踐的教育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我國現在科技高速發展的迫切需求,影響到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因此,操作系統課程教學改革成果,將不僅對學生學習操作系統課程,還涉及計算機專業的其它課程,及將來的就業都將產生深遠影響。
3 基于CDIO的教學改革實踐
計算機操作系統的教學改革是將計算機操作系統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進行剖析再重新組合,基于CDIO模式,以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為目標,不斷完善計算機操作系統的理論教學內容并加入一些案例分析和改革實踐環節。使學生不僅理解操作系統的理論知識,而且能學會其工作原理及應用,通過案例與實踐,使學生對操作系統能有實質性的應用,不再對這門課感到抽象,而是樂于學習,善于研究,學有所獲。
3.1 CDIO層次
根據CDIO能力大綱,主要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層次:工程基礎知識,包括基礎科學知識,核心工程基礎知識,高級工程基礎知識。
第二層次:個人專業能力與素質,包括工程推理和問題解決,實驗與知識發現,系統思維,個人技能和素質,專業能力和素質。
第三層次:團隊協作與溝通技能,包括團隊協作,交流溝通,外語交流。
第四層次:在企業與社會環境下的外部和社會環境,包括構思-設計-實現-運作,企業和商業環境,構思和工程系統,設計,實現,運作。
3.2 操作系統實驗教學層次
基于CDIO的層次模式,在教學中把操作系統實驗也層次教學,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應用能力分成三個層次:驗證實驗,改進實驗,設計實驗。
驗證實驗改進實驗設計實驗
“驗證實驗”是第一層次,主要是對操作系統中的一些基礎知識進行驗證。學生只要認真學習理論知識基本可以完成此階段的實驗。驗證實驗包括:
(1)進程管理實驗:掌握Linux進程并發執行的原理,熟悉Linux系統中進程之間通信的基本原理。
(2)物理內存管理實驗:掌握物理內存的管理方法,理解頁表的建立,段頁式內存地址轉換機制。
(3)文件系統實驗:能夠了解對文件系統實現過程,掌握文件系統的使用。
(4)內核線程管理實驗:了解內核線程創建,執行及內核線程切換的基本調度過程。
“改進實驗”是第二層次,這個階段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在掌握基礎理論知識上,提高學生自主思考能力,并能獨立創新地提出改進方案。改進實驗包括:
(1)消息的發送與接收:熟悉消息傳送機理,編程實現消息的發送與接收。
(2)調度管理實驗:理解調度管理機制,實現一個調度算法來替換默認的調度算法“設計實驗”是在前述實驗環節的基礎上,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獨立創新的能力和團隊協作與溝通能力。設計實驗包括。
(1)死鎖避免的算法:了解死鎖避免的原理。研究銀行家算法的實現方法。
(2)虛擬內存管理:通過模擬實現請求頁式存儲管理的幾種基本頁面置換算法,了解虛擬存儲技術的特點。
通過對操作系統實驗進行分層次教學,使學生的學習、創新能力及團隊合作能力得到了很大地提高。
4 結束語
在倡導培養創新型人才的背景下,將CDIO模式引進到操作系統課程的教學中,是適應課程教學改革和專業發展的實際需要。同時,使學生在實踐訓練中提升創新能力,團結協作能力和專業知識的學習能力。為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扎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并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邱劍鋒,謝娟,汪繼文.基于CDIO模式的操作系統課程群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4(05):97-98.
[2]李曼麗.用歷史解讀CDIO及其應用前景[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8(05):78-87.
[3]邢麗莉,張兵,周海全.“操作系統”課程的教學方法改革[J].課程教育研究,2013(01):46.
[4]吳大親,么文學.CDIO理念在Linux操作系統課程中的探索與實踐[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11(03):34.
[4]張璇,李彤.結合 CDIO教育理念與案例教學進行教學探索與實踐[J].教育與教學研究,2008(24):155-157.
[5]郭皎,鄢沛,應宏.基于CDIO的計算機專業實驗教學改革[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02):155-157.
作者簡介:胡惠娟(1975-),女,江西宜春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計算機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