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9 16:22:5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中地理教學反思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對教師角色的定位反思
皮亞杰的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曾經指出:學生的學習以及知識的意義建構是學生依靠學習資料和學習伙伴自主形成的,不是經過老師的傳授獲得的。這一理論指導下的新課改強調師生角色的大轉換,更新了教學理念。新課改的重要理念就是師生角色的轉換,強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性和主動性;教師不再是一人獨掌課堂,而是放下身段,與學生平等交流,民主相處。所以對教學的反思,首先應該思考教師在教學中的地位是否實現了轉變,是否改變了過去把知識傳授作為主要教學目標的做法,是否關注了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和形成;是否把教學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檢查學生知識掌握情況上而忽視了激發、引導、組織和合作的新型教師功能。所以,通過反思更加確定教學氛圍和情境對學生掌握知識的重要性。明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積極為學生創設民主、平等、自由、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輕松、愉快而又平等、民主的教學環境中提升認知水平,從而發散思維,提高學習效率。
二、對教學觀念的反思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的鼻祖皮亞杰曾經說過,學習的意義在于打破學生大腦圖示中的平衡,由同化到順應再到同化,學生在這個循環往復中實現知識的意義建構和積累。長久以來,高考指揮棒指引著高中階段乃至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學,因此在教育方式和方法上一直是圍繞著應試教育開展的。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主觀因素,教師只是一味地考慮學生的知識積累情況,教育和教學思想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被動地形成。一味地忙于教,缺少對教的過程的反思,審視自己的教學意識淡薄。教學活動在年復一年的重復中形成固有的經驗,就在這樣的經驗支配下,進行簡單的重復或沿襲傳統的教學,所以大量的學生成績很高,能力很低;知識很多,思維很差。自從新課改以后,教學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在新課改理論和素質教育目標的指引下,教師進行了大量的和積極的教學實踐探索,徹底改變了長久以來形成的教學觀念。其中對自身的教學觀念的總結就是一種積極的思考活動,對教學觀念的及時反思,既是貫徹新課改理念的表現,又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措施。使自己能夠在教學觀念上實現轉變,同時應用反思后的結果指導教學實踐。
如,對“自然資源的數量、質量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意義”的相關內容進行教學時,結合我省的實際情況,以礦產資源為例,首先利用搜集來的實際資料向學生說明,我區礦產資源的分布、數量、質量等情況,同時說明礦產分布對工業布局的區域影響,依托礦藏促進工業的發展,礦藏資源豐富的地區,工業也呈現發達態勢。這些內容是在向學生說明“自然環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外部條件”的涵義。當然,一些特殊案例也是存在的,一些大型鋼鐵公司雖然成為著名工業區,但周圍并無鐵礦山,如我國上海寶鋼等。通過分析,學生明白了自然環境可影響工業的發展和布局,但不是具有決定性作用的、完全能夠影響的,是一個辯證的關系。這樣學生辯證看問題的觀念和思維能力就得到了發展。
三、對教學過程的反思
關鍵詞:鄉土地理;地理教學;應用;反思
鄉土地理是地理課的重要內容之一,廣泛結合鄉土地理材料進行高中地理教學,有深遠的教育意義。在中學地理教學過程中,盡量結合客觀存在于學生生活之中的這些生動的、有趣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既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又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活躍課堂教學的氣氛,同時也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智力,提高地理課的質量。
一、鄉土地理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1.鄉土地理能夠引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積極性
布魯納曾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而鄉土地理材料就在學生周圍,既為學生所熟知,又為學生所喜愛,是學生時常接觸的素材,但是,學生對于這些客觀存在于他們周圍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有的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只要經教師點撥,這些素材便可言傳,所以鄉土地理材料具有易懂、親切、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特點。在地理教學過程中,結合得好,就可以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還能起到集中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可見,以學生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以使學生較快地進入學習的過程。極大地調動起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喚起學生的地理問題意識。
2.鄉土地理能使抽象的、復雜的地理概念和地理事物具體化,便于學生理解
高中學生抽象思維占有相對的優勢,但是具體的形象思維仍然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應當注意,對于一切難度較大的地理概念,應適當運用直觀形象的材料,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如講到“區位”這個概念時,就“區位”的兩層含義:一方面指該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該事物與其他事物的空間聯系。列舉了大家熟悉的老爹工業園,讓同學們分析它的區位:老爹工業園位于湘西自治州州府吉首市的境內(第一層含義);廠前有國道209線、湘渝公路和包茂高速公路經過(第二層含義),附近有自治州獼猴桃栽種區。最終總結、斷定一個事物的區位。這樣,學生就可以把“區位”這個抽象的,復雜的地理概念具體化、簡單化,從而進一步加深對“區位”概念的認識和理解,為其后的農業、工業的區位選擇的知識內容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3.鄉土地理既能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印象,也能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的習慣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我們既不可能把所要講的事物和現象都搬到學生眼前,又不可能都前去觀察,也不可能都靠實驗解決問題。但是,我們知道一切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都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依賴的。只要我們充分利用客觀存在于學生周圍的,為學生所熟知的鄉土地理材料,就能夠加深學生對所學的地理概念、地理知識的印象和理解,從而逐漸培養學生對生活觀察的習慣。如在講“降水量年際變化”時,可引導學生利用平時的觀察來回憶,每年當地的河流在豐水期和枯水期河水水位高低的變化情況,從而加深對“亞熱帶季風氣候”特點的印象。
4.鄉土地理可以增強學生對本鄉本土人地關系的認識,幫助學生樹立起愛國愛家的可持續發展的思想觀念
可持續發展觀念,是人們在反思人類改善利用自然的實踐中形成的,因此,只通過從書本到書本從理論到理論,是難以真正確立的。要通過鄉土地理的學習,結合觀察、考察、調查等實踐,分析自然條件對家鄉社會、經濟、環境、生態、文化、生活諸方面的影響。比如在講旅游開發時,列舉了黃果樹大瀑布和鳳凰風景區給當地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同時舉了茶洞由于開發過程中管理不當,人為破壞嚴重,對花垣的旅游開發帶來的負面影響。這樣通過發生在學生周圍的實實在在的例子使學生們樹立起正確的環境觀、發展觀――可持續發展的觀點,使他們能將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應用于與他們有切身利益的實際生活當中來。
二、鄉土地理在地理教學中的反思
把花垣鄉土地理教材應用于地理教學中還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盡量做到揚長避短。
1.切忌牽強附會
鄉土地理教材在地理教學應用中,確實起著良好的作用,能在課堂中合理地進行利用,效果也十分明顯,但在地理課程中,并不是所有的章節和知識點都有鄉土地理教材與之相對應。因此,在鄉土地理教材應用過程中,應避免與課本知識點沒有較密切關系的材料;避免與課本知識點有密切關系,但并不能典型地說明問題的材料;避免與課本知識點有密切關系,但本身內容過多、理解較難、學生較不熟悉的鄉土地理教材,牽強附會地應用到教學中。
2.避免喧賓奪主
在地理課程中,對于其中的知識點,教材自身已有較多而且典型的實例,如何處理課本實例與鄉土教材實例的關系成為一個需要注意的問題。在解決課本自帶實例與鄉土地理知識的矛盾時,應遵循以課本自帶實例為主,鄉土地理教材為輔的原則,應注意避免喧賓奪主。因為課堂時間有限,課本自帶實例與鄉土地理材料在時間的分配上有矛盾,在解釋一個知識點時,是否要利用較多的例子就值得考慮了。學生的精力有限,過多的例子容易造成學生識記時的混亂。
因此,鄉土地理材料作為一種對課本知識的進一步應用,應建立在學生對課本自帶實例的掌握的基礎上,切忌花過量的時間和精力而造成喧賓奪主之勢。
3.注意與時俱進
鄉土地理材料有個共性:由于地方政府較少進行本土詳細地理數據的宣傳和公布,材料較難收集,一般要到各地方政府的各個主管部門進行逐一收集才能較為全面。因此很多鄉土地理材料中的數據、所描繪的事物、所表述的現象等更新較慢,誤差較大。因此,在鄉土地理教材的應用中應注意材料的實效性,要經常更新,減少誤差。
參考文獻:
1.李桂芝.鄉土地理教材編寫與探究[M].地理教育.2005.
關鍵詞:集體備課;高中地理;教學方式;問題情境
一、集體備課,集思廣益,團體共贏
集體備課能夠將學生們的思想和觀點聚集起來,顯示出集體的優勢,將個別人的不足得到彌補,達到了取長補短的作用。通過集思廣益能夠共享資源,有利于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有效構建友好和諧的地理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輕松的課堂中快樂學習。在收集大家的想法時要通過分組進行,隨后根據學生的想法構建一個大眾的教學模式。為了促進活動的開展,小組組長要有責任感,在活動中要積極參與,起到表率作用,將自己作為小組的橋梁,有效協調小組成員的關系。
二、利用圖像教學
在地理學科中,由于它研究的地域范圍較大,知識內容較復雜,有些抽象的知識難以理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圖像教學。圖像比較直觀,一目了然,能夠確切地表達內容,將各種地理現象和一些地貌特點和規律表達出來。它是學習地理比較常用也十分重要的教學方式。通過圖像教學能夠靈活掌握地理范圍較大的事物特點和分布,能夠對不同地域進行對比,比文字敘述更具有說服力。為了有效提高教學效率,要重視圖像教學的重要性。
三、創設問題情境
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運用創設問題情境來完成教學任務。根據新課改的教學大綱,教師可以為課堂教學內容設置幾個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具有研究價值的問題,從而引導學生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探究和討論解決。同時,還能勾起學生對地理的好奇心,挖掘學生的潛能,讓學生通過問題情境教學靈活掌握地理學習的思維與學習規律,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在學習過程中,多數學生的邏輯思維較差,為地理學習帶來較大的困難。因此,教師要帶領學生不斷進行新的教學嘗試,通過集體備課,集思廣益來展現集體的優勢;通過創設地理情境和圖像教學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理解地理,提高學習效率,實現教學目標。
一、反思是否已轉變了自己的角色
新課程不僅要求教師的觀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師的角色要轉變,教師再也不能把知識傳授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的,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上,而應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者、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為此,我在課堂教學中很注意創設民主、平等、自由、和諧的教學氣氛,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處于一種輕松愉快的心理狀態,來積極思維與想象。如:每節課的開始,我總是對學生說:"這節課,讓我們來共同研究,一起探討有關……的問題。”上課期間,適當允許學生隨時舉手提出問題,講出思想的火花;課堂提問經常問"你說呢?""你認為呢?""你的觀點呢?""還有不同的想法嗎?""再想想看?"等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對學生回答問題的評價也經常以"很好!""太棒了!""很有新意!""你真會動腦筋!"等語氣來及時贊揚鼓勵。同時在教學中,我精心設計,合理按排,盡量變講授內容為探究內容和活動內容,給學生提供發現和掌握知識的機會,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學習的主人,
二、反思是否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建立在教材和教師是知識的源泉,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這種學習觀的基礎上的,即教師是勞動者,學生是產品。而新型教學模式應更著重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為他們一生的學習和發展打下基礎。我國古代早有“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生受用無窮”的至理名言,這就告訴我們,學習地理掌握教學大綱規定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其一,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觸類旁通是其二,后者就是一種獨立探求,索取知識的能力。有了這種能力學生就會從教師的講解中捕捉瞬息即逝的問題,就會變被動接收為主動探索,從“學會”走向“會學”,為學生的終生發展打好良好的基礎。
三、反思是否強化了地圖教學
地圖是地理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可將知識化繁為簡,不僅能幫助學生形成空間觀念,理解鞏固學過的地理知識,獲取新的地理知識,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地理新課程中附有大量的插圖,作為教師,你想過沒有在地理教學中應怎樣充分發揮這些地圖的作用?又如何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讀圖、分析圖、描圖、繪圖?怎樣將地圖變成學生學習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怎樣培養學生查閱地圖、獲取地理信息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等等。
四、反思是否注重了活動課教學
活動是實施課程目標的主渠道,也是地理新課程的一大特色。活動可以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協同參與探究,使聽、看、說、思、做有機配合,培養學生各種習能力。地理新課程安排了大量的活動。如七年級上冊有34個活動,活動內容豐富,有小制作、模擬演示、讀圖分析、動腦思考、填表、計算、繪圖、談感想看法等。我特別注重活動課的教學,每一項活動內容我都結合當地特點精心設計組織,每一項活動內容都注意培養學生相應的能力,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地理對終身發展有用。我對活動的總結,重點并不放在知識結論上,而是放在引導大家對這一問題進行分析、探究的過程上。重在肯定同學們的參與過程和鼓勵、贊揚同學們敢于發表意見,尤其是敢于發表不同意見行為。之后,我又把這種研究性學習方式延伸到課外,要求學生平時更多地關心社會、關心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并把它們和自己所學的知識聯系起來思考、探究。事實證明,這樣學生理解得更透徹,掌握 得更牢固。
五、反思是否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創新意識,具有獨特的優勢。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多方面的知識,更能激起學生質疑,想象和創造的欲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學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就不僅能發展學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養成學生勇于創新的品格。記得前些時上"我們需要潔凈的空氣"一課時,我不僅僅局限于教材,而是讓學生結合身邊發生的一些現象思考“我們為什么需要潔凈的空氣?現在綿陽市尤其是大街上空氣如何?你有什么感受?我們能有什么好的建議來改變這一現狀?"。經過一番熱烈地討論,學生們各抒己見,觀點新穎,建議頗有創造性,這讓我感到學生的創新意識猶如埋藏在地下的一座金礦,急待老師去發現、挖掘。
六、反思是否聯系了學生現實生活
在目前的高中地理課堂中,教學步驟習慣于復習知識、導入、新課講解、練習和布置作業,而每一個步驟教師也主要是通過口述知識點和讓學生劃重點來進行。首先,學生沒有自主學習意識,不能對地理知識進行深入的學習和遷移應用,只停留在理論階段。其次,地理教學都是根據單元進行教學,這使得某些地理教師習慣教某一單元就備課某一單元的知識,沒有把整個高中地理知識串聯起來,形成一個整體,對地理知識沒有一個完整清晰的脈絡。最重要的是在教學中教師都深知教學包含了“教”與“學”,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只是教師的“滿堂灌”,教師掌控教學中的一切活動,而學生只是一個配角。這些都是高中地理課堂的現狀,也是我們急需改進的問題。教師只有好好地了解高中地理課堂的現狀,才能進行深刻、深入的反思。
二、對于中學地理課堂教學的具體反思
首先,教師應該對教學的主體進行具體的反思。在我國幾千年來一直認為“師道尊嚴”,教師習慣把自己放在主體的位置上進行言傳身教,沒有認真思考在教學實踐中如何處理教師和學生的位置。對現在的高中地理教育來說教師同樣面臨著教學主體的問題,假如不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高中的地理教學就跟不上新課改的步伐,不能提高課堂效率,就不能進行教學創新。因此,教師對于目前的高中地理教學最應該反思的是教學的主體到底是誰。
其次,教師還應該對自己的知識框架系統進行反思。大部分教師不能全面梳理整個高中地理知識,這個問題也意味著教師的地理專業水平不足。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要不斷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這樣才能理解課本上的好課。教師也要反思如何構建學科知識體系,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清晰內容脈絡,這才是最重要的。教師只有不斷地從自己的身上找問題、找原因,積極主動地解決問題,才能更好地進行有效教學。
最后,對于中學地理課堂的反思,還應該反思當代學生對地理興趣逐漸減弱的原因,是不是由教師的教學方法不對等原因造成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構建有趣生動的課堂情境,寓教于樂,讓學生有興趣、愿意學,并學以致用。這些都是教師需要反思的。
三、針對反思進行課堂教學的創新實踐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只有通過不斷地反思,及時改進,才能夠不斷創新地理課堂教學。
首先,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在教學過程中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教師要根據地理學科的屬性進行課堂創新,在課堂上運用課堂情境幫助學生理解和解決地理問題的方法,將地理問題融入實際生活中。教師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創設好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講解溫帶的氣候類型這部分知識時,我們的地理教師就可以設置一個不同氣候下的植被的課堂情境,還可以用多媒體播放這些地方不同風景的視頻。將抽象的知識與具體實際聯系起來,使枯燥、抽象的地理知識變得更加生動豐富和直觀易懂。這樣也給我們的地理課堂增加了很多樂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其次,近年來現代化的信息技術發展飛快,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高中地理教學的創新,在教學中恰當地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設備,能夠在教學中突破原有的模式,創新出新的教學模式。
最后,地理教學旨在為生活服務,使學生通過學習地理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高中地理必須向重視地理的實用價值方面轉變,教師在教學中要采取一切措施來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使學生形成一種良好的思維方式。比如學習地理課本上中國行政區的簡稱,如果硬要學生記住這些簡稱,對于學生來說非常困難,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省份簡稱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通過關注各地車的車牌號將知識與實際結合起來,既有趣、生動,又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把過去的死記硬背變成生活常識來記憶,這也是一種創新,也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摘 要:倡導自主學習,是培養學生地理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在地理教學中,教師應把握好如下幾個方面: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引導學生確立自主學習目標、選擇科學的自主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對自主學習進行反思與總結。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421;G633.5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07-0049-01
很多學生學習成績不好的主要原因,是其自主學習能力不強。之所以出現此種情況,主要是因為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僅關注學生對相關知識內容的理解,并未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予以真正關注,并未采取有效策略不斷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作為高中地理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那么,究竟如何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呢?本文對此進行相關研究。
一、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高中生在地理學習方面均普遍缺乏內部學習動機。在此情況下,其自主學習積極性也往往較為欠缺。為培養高中生的地理自主學習能力,地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培養高中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執教“地球的運動”一節時,地理教師不要直接告訴學生地球是如何自轉和公轉的,而要先將該問題直接拋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了解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簡言之,即教師不需要凡事都給學生一一細致講解,一些簡單的問題完全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很多地理教師往往習慣于包辦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在課堂中習慣于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這樣的做法,不利于培養高中生的地理自主學習能力。
二、引導學生確立自主學習目標
高中生的地理自主學習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即可養成的。為更好地實現高中生地理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地理教師應積極引導高中生科學確立自主學習目標。在自主學習目標的引導下,高中生的地理自主學習能力定然會得以穩步提升。高中地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通過語言引導方式,讓高中生明確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教師要有的放矢地指導學生科學確立自主學習目標。眾所周知,學生個體之間存在差異,他們的地理學習情況也各有不同。例如,有的學生的初中地理知識學習不扎實,因此,在制定自主學習目標時,應將初中階段的地理知識學習納入自主學習目標。又如,部分學生在高中地理學習階段還存在很多知識漏洞,因此,在制定自主學習目標時應注重查缺補漏。高中生制定地理自主學習目標后,教師應對其一一進行審視,不科學的地方應引導學生及時修改、調整。有了明確的自主學習目標后,高中生便可依據自主學習目標有的放矢地進行地理知識自主學習。這里需要注意的是,高中生在制定地理自主學習目標的過程中,地理教師扮演的角色極為重要,在此過程中,地理教師應扮演好指導者角色。
三、選擇科學的自主學習方法
為有效培養和提升高中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地理教師應引導學生選擇科學的自主學習方法。有了科學的自主學習方法之后,高中生的地理自主學習能力也會得以穩步提升。因此,高中地理教師在課余時間應積極搜索和歸納有效的自主學習方法,與學生一起分享。例如,高中地理教材中關于南方地區紅壤的特點描述較多,在自主學習時高中地理教師可引導學生用幾個簡單的字詞對南方地區的t壤特點進行總結歸納。通過這樣的引導,同學們很容易發現“酸、粘、薄”是南方地區紅壤的典型特點。三個簡單的字,即將南方地區紅壤的特點進行了有效概括,也利于學生記憶。事實上,自主學習方法很多。不同的高中生,他們所喜愛的自主學習方法也往往不盡相同。因此,高中地理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通過反復的自主學習實踐,尋找到適合自己的自主學習方法。唯有如此,方能真正培養和提升高中生的地理自主學習能力。
四、引導學生對自主學習進行反思與總結
在地理自主學習過程中,高中生需要不斷反思、總結,反思自身在地理自主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總結自身在地理自主學習過程中的有益做法。通過不斷的反思與總結,高中生的地理自主學習能力亦會得到有效培養。高中地理教師可建議每位學生每周寫一份自主學習反思總結報告,在反思總結報告中,對本周地理自主學習情況進行認真分析,在此基礎上完善解決方案。除此之外,高中地理教師還可采取QQ流的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引導學生在QQ群內積極交流自身的自主學習心得,共同對自主學習進行反思和總結。在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反思與總結的過程中,高中地理教師也應積極對自身的地理教學進行反思與總結,并將自身的反思總結情況及時分享給學生,激勵高中生更為積極地進行地理自主學習反思與總結。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為培養高中生的地理自主學習能力,教師應把握好如下幾個方面: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引導學生確立自主學習目標、選擇科學的自主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對自主學習進行反思與總結。這里需要明晰的是,高中生地理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無法做到一蹴而就,需要長時間堅持方能得以有效培養。因此,高中地理教師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時,不應操之過急,而應循序漸進、穩步實施。
作者簡介:宋風菊(1968-),女,河南許昌人,講師,從事地理教學與研究。
參考文獻:
[1]戴京麗.高中生地理自主學習能力現狀調查與培養實驗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
摘要:合作學習模式是指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來進行學習,以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和能力的學習模式。隨著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工作的深入展開,合作學習模式作為能夠適應新課改需求的新型教學模式,逐步被各個學校引進和運用。本文以高中地理課程教學為例,對其在教學過程中的合作學習模式進行反思和探索,以期提高合作學習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成效。
關鍵詞:高中地理 合作學習模式 反思 探索
合作學習模式是指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來進行學習,以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和能力的學習模式。合作學習的培養途徑有很多種,例如,社會觀察、市場調查、網絡搜索、文獻查閱和自主試驗等,通過這些手段培養學生的收集、分析、處理信息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隨著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工作的深入展開,合作學習模式作為能夠適應新課改需求的新型教學模式,逐步被各個學校引進和運用。本文以高中地理課程教學為例,對其在教學過程中的合作學習模式進行反思和探索,以期提高合作學習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成效。
一、高中地理合作學習模式的反思
雖然高中地理教學在采用了合作學習模式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具體體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1、合作小組的分組隨意且學生的分工不明確。合作小組是合作學習模式最主要的形式和途徑,為實現合作學習提高了必要的基礎和前提。因此,在對學生進行分組時,必須遵循相應的分組原則,平衡各組之間的實力和水平。然而,在實際的教學分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分組的不均(即小組的人數多少不均,小組成員的水平能力不均),導致合作學習不能順利的進行。同時,由于組內成員的分工不明確,導致學習能力差的學生跟不上能力好的學生的速度,在小組中沒有形成互幫、互助,相互依賴的合作學習關系,使得在合作活動中出現了不分享、不傾聽、不友好的現象,影響和阻礙了合作學習活動的正常、順利開展。
2、合作學習同集體教學之間的關系處理不當。合作學習是集體教學的一種輔助補充形式,它不能替代集體教學的作用和地位,在實際的地理教學中,應同集體教學形成相互協作、相互配合的關系。然而,在很多的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過于注重合作學習而忽視了對集體教學的加強和掌控,使得合作學習沒有了知識主體,影響了它的作用和成效。
3、弱化了教師在合作學習中的作用。合作學習模式雖然是以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但同時也不能忽視教師在其中的引導、控制等重要作用。在有些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只是游走在各個合作小組之間,無所事事、一言不發,無法發揮自身在合作學習中對學生的指導和監控作用,使得學生不能很好地進行合作學習,影響到教學的效果。
4、設計的問題缺乏內涵性和合理性。用于小組合作討論的問題是要學生經過認真思考、分析,查閱相關資料后才能得出結論的問題。但在有些地理教學中,教師設計的問題較為簡單,缺乏深度,學生基本能從課本上直接找到答案,使學生的思維和能力得不到鍛煉,達不到合作學習的目標和意義。
二、高中地理合作學習模式的探索
針對上述提出的在高中地理的合作學習模式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教師在進行實際教學時,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來提高教學的效率和成果。
1、要科學、合理的進行分組,并明確各成員之間的責任和分工。教師要本著平等、均衡的原則進行小組分組,平衡各學習小組之間的人數、能力和水平。同時,還要結合小組內各成員間的差異,設置組長、記錄員、主持人、檢查員等角色,明確各個成員的角色職責和任務,使成員與成員間、小組與小組間形成互幫互、相互協作的良好、和諧的學習合作氛圍,提高合作學習的作用和效率。
2、要將合作學習同集體教學結合起來,做到教學任務和目標的統一。在高中地理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把學生的讀書同自身的精講結合起來;學生的置疑同教師的提問結合起來;教給方法同教授知識結合起來。將精講作為學生合作學習的知識基礎,鼓勵和引導學生先獨立的解決所提出的問題,然后再有針對性的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另外,教授再講授知識時一定要注意簡要清晰,講解的形式要有引導性和啟發性,以便學生能夠更好的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3、明確教師在合作學習中的正確定位。合作學習雖然是要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但并不是簡單的集體自學,教師在其中的意義和作用是合作學習能夠成功開展的條件和保障。其角色的定位應該是學生合作學習過程中的組織者、參與者和引導者,擔負著整個合作學習活動的調控職責和管理職責,需要把握學生從任務選擇、目標設置、問題的分析、策略匹配到教學活動的開展、評估等合作學習的全過程。在監控管理時,要著重注意下面幾個方面的問題:
1)要通過旁敲側擊的暗示和啟發把握合作學習的進展過程,避免出現小組合作討論的冷場、卡殼現象。
2)要通過引導和調控及時的避免偏離主題的現象,避免學生在一些細枝末節上糾纏不休。
3)要及時進行學習的小結,使學生能夠對討論的問題有一個整體的、清晰的、科學的了解和把握,以便更好的理解所學知識。
4、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注意其價值性和難易性。教師在進行討論問題的設計時,要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科學合理的選擇有探究價值的、難易程度適中的問題作為小組合作學習討論的主題。其問題一定要具有明確性、生活性、趣味性、層次性和情境性,緊扣課程教學的要求和標準,要能夠促進學生的思維開發能力和分析探究能力,使學生能夠主動的去探究地理知識,提高學生對于合作學習的興趣。
結語:
合作式學習模式是一種科學、嚴謹的認識世界的方法,能夠培養學生對事物和問題的科學合作能力。在高中地理的合作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明確合作學習模式的內容和作用,完善合作學習中的組織分工和職責分配,明確自身的教學定位,科學合理的選擇教學的主題和討論的話題,以便能充分發揮合作學習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意義和作用,達到提高地理教學成效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宇強.地理課堂中開展合作學習芻議[J].考試周刊,2009(27)
[2]王曉峰.初中地理合作學習初探[J].考試周刊,200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