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2 09:05:0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企業知識管理的好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知識管理是一種漫長的經營策略,它能夠協助企業因應市場的挑戰,并且比競爭者保持至少一步以上的領先,它能使企業和員工有效靈活的使用和分類既有的組織知識。如果企業欠缺知識管理,企業必將喪失其競爭優勢,顧客則會流失,最終在市場中慘遭淘汰。
知識的分類有兩大類,分別為個人知識和組織知識。資料是知識管理的最底層結構,它未經處理消化,屬于初級素材。往上一層是資訊,將資料有系統的整理,以達傳遞目的。第三層結構則是知識,這是開創新價值的直接材料,也是沿襲自經驗的觀念。最上一層結構為智慧,是組織和個人運用知識,開創新價值,用行動來檢驗與更新知識的效果。
一般而言,無論是個人知識或是組織知識,從內隱到外顯,都是經過一種如同太極圖的螺旋循環轉化,最終導出行動的目標。
就在知識從內隱到外顯的不斷循環過程,知識得以持續維持和創新。在明了知識管理的螺旋循環轉 化后,學者提出知識管理的方程式,它將人視為知識的載運者或是傳播者,知識素材則涵蓋從資料到信息、知識、智能,透過眾人周而復始的分享知識,知識得以共享、應用與實踐。
如果企業做好知識管理,例如生產技術、業務銷售、研究發展、人力資源、財物管理等功能及品質系統改善的知識,對企業的知識和經驗,即能產生導引、搜尋、整合、分享和創新等五種影響,最終來說,企業可以獲得以下的好處:1.創造企業新競爭價值。2.增加企業利潤。3.降低企業成本。4.提高企業效率。5.建立企業分享新文化。
論文關鍵詞:知識管理;企業文化;企業競爭力;企業戰略
對知識的管理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和提高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知識和信息正在取代資本和能源成為最主要的資源,知識經濟迫切要求管理創新。近幾年來,一種新的企業管理理念——知識管理正在國外一些大公司中形成并不斷完善,其中心內容便是通過知識共享、運用集體的智慧提高應變和創新能力。知識管理的實施在于建立激勵雇員參與知識共享的機制,設立知識總監,培養組織創新和集體創造力。總結和研究知識管理的做法和成功經驗將有利于我國企業管理的創新,有利于引導我國企業步人知識經濟時代。
一、企業知識管理的發展
由于經濟發展的需要和管理實踐的發展,知識管理逐漸從信息管理中獨立出來,從而形成一個嶄新的管理領域,此時,知識管理已有了不同于信息管理的內含和外延,知識管理的主要內容是對人的管理。知識作為認知過程存在于信息的使用者身上,只有在人際交流的互動過程中才能創新,知識管理要求把信息與信息、信息與活動、信息與人連結起來,實現知識(包括顯性的和隱性的知識)共享,運用集體的智慧和創新能力,以贏得競爭優勢。
從信息管理到知識管理的轉化,是管理理論與實踐中“以人為本”的管理主線進一步體現。知識管理有助于信息處理能力與員工創新能力相互結合,進而增強企業或其他組織的應變能力和預見能力,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全球化以空前未有的速度推進。這一切都改變著社會、經濟和文化,也改變著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在這樣的背景下知識管理的目標和任務就必然體現為提高組織的應變和創新能力。
二、企業知識管理的重要性
(一)知識管理的目標與核心
通過提高人的發明和創新能力來實現企業創新,知識管理為企業實現顯性和隱性知識共享提供了新的途徑,顯性知識易于整理和進行計算機存儲,而隱性知識是則難以掌握,它集中存儲在雇員的腦海里,是雇員所取得經驗的體現,任何組織要在知識經濟中求得生存,就必須把信息與信息、信息與人、信息與過程聯系起來,以進行大量創新。但決不能將知識管理簡單等同于信息管理。二者的關系體現在:信息管理是知識管理的基礎,知識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與發展。
(二)知識管理也是網路新經濟時代的新興管理思潮與方法
所謂知識管理是在企業中建構一個量化與質化的知識系統,讓企業中的資訊與知識,透過獲得、創造、分享、整合、存取、更新、創新等過程,不斷的回饋到知識系統內,形成永不間斷的累積個人與企業的知識成為企業智慧的循環,在企業組織中成為管理與應用的智慧資本,有助于企業做出正確的決策,以應對市場的變遷。
(三)知識管理是技術,因為知識管理系統的實現,依賴于知識管理技術
這些技術包括知識管理的關鍵技術:知識收集分類存儲標記技術,知識搜索技術,以及輔助的交流溝通技術:即時通信,電子郵件,企業門戶,等等。我們在直觀上感知的,能夠把握的知識管理,其實就是這些技術和技術的產物。正是這些技術,將知識管理從理論變為了實踐。
(四)知識管理是管理
知識管理同以往的任何一種管理理論一樣,發現了企業中的稀缺和關鍵的資源,并將它們管理起來,以求更有效率、更有效果的利用這些資源。這個資源,就是企業擁有的知識。既然是管理,自然就有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和創新,對知識這種資源的規劃與組織、導向與激勵、評估與控制,以及不斷的創新、演進,就是知識管理。
(五)知識管理是哲學
知識管理同以往的管理理論的不同還在于它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不同的,以往的管理哲學、管理理論看什么是企業,同知識管理的觀點是不同的,如科學管理就把企業看成是一部自動化的機器,各種生產資料從一側進入這部機器,另一側則源源不斷的涌出產品和服務,機械性和自動化就是企業的核心,知識管理看企業,是把它當作關于自身規律和顧客價值的知識的聚合體,如果不擁有這些知識,企業就不存在,企業為顧客創造價值、實現自身價值的過程,就被理解為企業尋找知識、運用知識、創造知識的過程,在方法論上,就表現為圍繞企業知識,進行組織的運作,各個層級的人員都依靠知識管理系統,發展業務、管理企業。
(六)知識管理是文化
在組織中實踐知識管理,就要培養與之匹配的組織文化。知識管理強調創新,強調共享,強調協作。組織的文化就要圍繞這些作強有力的導向,讓每個人都了解怎么做是對,怎么做是錯,一定要把做事的知識共享出來,每個需要的人都有機會學到它,尋找新的方法,創造新的知識,組織中的每個人都圍繞著知識管理,調整自己的行為、做事的方式方法,從而形成知識管理導向的價值觀。這就是知識管理是文化的涵義。一般來說,知識管理是一種漫長的經營策略,帶給企業的好處為創造企業新競爭價值,增加企業利潤,降低企業成本,提高企業效率,建立企業新文化。
(七)知識管理是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管理,是企業適應知識經濟的微觀基礎
現代企業運營的核心是培養組織的學習能力,實現企業內部個人知識資本的保值、增值,信息技術是企業知識管理的基礎。知識管理能夠為企業知識創新注人強大的動力,實現企業健康持久地發展。
知識管理是通過知識共享,運用集體的智慧,提高企業的應變和創新能力,企業知識管理和生產管理的出發點都是把知識視為最重要的資源,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識,這是企業競爭力得以提高的關鍵,由于人是知識的重要的載體,從而人力資源管理是知識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企業要想在經濟知識化的浪潮中取得競爭的優勢,必須進行知識管理的嘗試,在發展知識戰略、重塑企業知識文化、實現知識度量、設立知識主管等方面進行有益的探索。在進行知識管理的探索實踐中,企業必須有一個以知識為中心的實體、目標和知識共享價值體系,圍繞這一價值體系,企業能夠進行自組織和對知識以及企業知識化進行管理和整合。
(八)企業知識管理對員工的作用
企業知識管理具有以重視對企業員工的精神激勵,賦予員工更大的權力和責任,充分發揮員工的自覺性、能動性和首創性;重視企業知識的流動、共享和創新,運用集體的智慧,提高企業的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增強企業的競爭能力,重視企業知識和人才,促使企業成長為學習型組織,重視企業文化的建設,在實現企業自我價值的同時,注重向傳統產業的滲透,提高社會整體的知識化水平。
(九)企業知識管理的共享
企業知識管理把知識共享作為核心目標,知識管理的核心目標之一是鼓勵相互協作,培育知識共享的環境,知識只有通過互相交流才能得到發展,也只有通過使用才能從知識中派生出新知識,知識的交流越廣效果越好。只有使知識被更多的人共享,才能使知識的擁有者獲得更大的收益,對一個企業來說,迎接知識經濟必須首先促進本企業的知識化包括生產過程的知識化、勞動者的知識化、管理的知識化和生產產品的知識化。促進企業知識化的重要舉措就要進行知識和技術創新、大力引進知識和技術、激發員工學習和利用知識技術與經驗、加大科技投入、開展員工知識與技術培訓等。
三、結語
1.成功的知識管理實踐往往在于恰當地運用知識管理技術,企業知識管理與應用信息技術相輔相成,信息技術為企業知識管理提供了保證,知識管理水平的提高又會促進企業對信息技術的應用。企業只有在知識管理和信息技術實踐都很成功的情況下,才可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持續地生存下去。
【關鍵詞】知識管理 學習策略 設計
企業發展中,個人的進步代表著企業的欣欣向榮。因此企業管理者對員工的學習和進步日益重視,投入大量的資源和學習空間。企業培訓是企業用以提高員工素質的一種手段。如何使培訓更有效地促進員工的知識的增長或技能的提升,是管理者們一直重視的問題。
一、知識管理的意義
提高培訓的質量,首先要明確需要員工掌握的知識。通常我們認為企業中的知識可以是以人為中心的資產、知識產權資產、基礎結構資產以及市場資產等。簡單來說就是一套簡單、易懂、方便的解決問題的系統性、結構性強的有用的想法、做法或一些規則。而知識管理是一個對知識進行識別、獲取、加工、儲存、使用和轉換的過程;在管理過程中要求對知識進行積累、共享和交流;并通過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的相互轉化、分享,實現知識的創新的同時提高個人及組織績效。
通過知識管理,對企業知識進行儲備,將個人知識上升為組織知識,有效地緩解了因人員變動而造成企業知識流失的現象,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應對能力。知識管理能為企業帶來的好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管理企業內部的知識文檔,挖掘存在員工頭腦中的隱性知識;
(2)在提高績效水平的同時提高企業的生產力;
(3)通過企業內部員工知識交流與共享,節約成本開銷;
(4)在實現員工提升的同時增強企業的競爭優勢;
(5)有效應對人才流失時的知識流失。
二、學習策略的定義
針對企業中的知識和技能,員工該如何學習,怎樣學才有效都是企業培訓中十分重視的內容之一,這就涉及了學習策略的探索和研究。學習策略的界定始終是一個基本問題,人們從不同的研究角度和方法,提出了各自的看法,至今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認識。目前普遍認為學習策略是為了提高學習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識地制定有關學習過程的復雜方案。常見的學習策略有畫線、做筆記、寫提要、PQ4R方法(預習、設問、閱讀、反思、背誦和復習)、提問策略。一般要促進學習策略,可采取直接教學、交互式教學、腳本合作等方法。
三、企業培訓中學習策略的設計
網絡學習是企業員工學習的一種主要方式,它對員工的學習觀念、方式和行為都有重要的影響。企業構建的網絡學習平臺是否合理,對于員工的學習效果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本文主要對企業網絡學習中的學習策略進行討論。
(一)利用知識倉庫及知識地圖理清企業知識架構
在企業內部實施知識管理首先就是要識別企業所有的知識中的哪些信息對員工有用,如何方便他們獲得這些信息。運用網絡學習平臺進行知識積累、學習和應用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知識管理的過程。知識倉庫,簡單來說就是存儲知識的數據庫,而知識地圖則是向人們提供知識存儲目錄和關聯的。為此可結合公司結構、崗位設置和工作習慣,搭建了企業文庫設計了知識地圖。
(二)建立網絡溝通平臺,實現知識共享與交流
將企業的網絡學習平臺作為實施知識管理的依托,在上面開展一系列的學習活動,并通過網絡學習平臺來強化企業的知識管理。在網絡平臺的支持下建立起的虛擬交互空間實現案例分享。
第一建立案例分享庫:把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人們經歷的具有某種意義的典型事件的陳述定義為案例。案例對人類在日后的學習、研究、生活都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第二建立“達人堂”導師制的學習平臺:將具有某方面特長的人聚集在一起,提供一個員工與內部優秀人員交流學習的空間。根據組織內員工層級的關系,按專業的把這些人歸屬到與知識類別關聯的具體專業口中,建立個人檔案信息。根據自己的需求向專家發起提問請求幫助和輔導。也可以將這些輔導和教授行為是有償或無償,用積分來輔助實現等等。
(三)跟蹤學習效果轉換,增值知識
企業也最關心的是學習活動后一定時期內,員工是否將在學習中內化的知識有效地運用到實際工作或生活中。因此可通過網絡平臺來要求員工上傳學習成果,以跟蹤他們一段時間內知識轉化的效果。
(四)制定激勵政策
將整個學習平臺中不同的學習活動,用積分聯系起來。用戶在平臺積累學習積分的情況,也可以作為企業評優選先的參考標準;而企業在考慮制定一些促進學習活動的方案時,也可以考慮用積分的高低與相關物質或精神獎勵掛鉤,激勵員工更加積極地使用學習平臺。
四、總結
要提高在職人員的學習效果,幫助企業更好地管理知識,網絡學習平臺的建立和使用只是其中的一個手段,而在日常的管理和學習活動過程中人為管理方面的策略也尤為重要,知識管理的理念需要不斷滲透到實際應用。這還需要我們在實際的應用中不斷的實踐、總結,實現有效的對企業知識進行沉淀,加工,轉移和共享,學習應用,爭取更多的創新。
【參考文獻】
[1]陳丹丹.基于知識管理的企業網絡學習平臺的設計與實現.四川師范大學,2012.
[2]陳儒,程明等譯. 哈佛管理前沿,哈佛管理通訊編輯組. 知識管理―推動企業成長的加油站. 商務印書館,2009.
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生存與活動環境,會孕育出帶有時代特點的活動方式和組織方式,自然也會產生符合該時代的管理特色和模式。目前,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產業結構調整的加快、產品周期的縮短、新技術新工藝的層出不窮,人類社會已開始進入到知識經濟(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時代。知識經濟是指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經濟,它是以信息革命和新一輪科技創新為生長點,以世界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的深入發展為背景而產生的。企業作為社會發展的基礎,是社會進入知識經濟時代最直接的體現者,是知識轉化為經濟的“加工廠”,特別對于高科技企業而言更是如此。在這個知識加工廠里,被加工的對象不僅是簡單物理形態的生產要素,而且更應該包括高級無形的知識形態。在知識經濟時代里,誰掌握了最新的知識,誰發明和創造了更新的知識,誰生產了包含了更多知識的使用價值,誰就能在未來的競爭中取得優勢地位。進一步地講,企業為了實現持續競爭力,必須以知識的持續積累為條件,以對企業自身所擁有知識從發明、激活、擴散和應用整個過程的有效管理為根本保證。因此,加強對企業知識的專業化管理,將是企業在知識經濟時代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
首先,看看企業知識的涵義。企業知識是指企業為了適應生存和發展所應具有的知識。企業知識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易于整理和進行計算機存儲的知識,稱為顯性知識;一類是存儲在企業員工腦海里的知識,是員工經驗的體現,稱為隱性知識。企業知識又可分為外部知識和內部知識,外部知識是反映企業的競爭意識、市場趨勢及預測市場的能力、本企業從哪些方面區別于競爭對手、與哪些企業結成同盟以及對行業發展趨勢的了解程度等,內部知識包括規章制度、組織管理結構的選擇、主要業務過程的設計、達到企業要求的人力資源的獲取和利用、專門技術的優勢劣勢以及過去經驗教訓的了解程度等。從創新角度來看,企業知識還可分為改進性知識、挖掘性知識和全新知識。
所謂企業知識管理,就是以企業知識為基礎和核心的管理,是對企業生產和經營的知識及其收集、組織、創新、擴散、使用和開發等一系列過程進行管理,也是對各種知識的連續、動態的管理,以滿足企業現有和未來發展的需要。其目的是要求把企業員工的個人知識轉變為可以在企業廣泛共享和恰當利用的企業知識,然后對其進行擴散、轉移產生新價值。
二、企業知識動態管理的目標
企業知識的動態管理是為了快速響應市場機遇,反映市場的變化,具有敏捷性和動態性的一種管理機制,是對企業各種知識的一種連續管理過程,以解決和利用企業已有或新獲取的知識資產,從而為企業開拓新的機遇。企業知識管理實際上運用企業群體的知識和智慧的整合來提高企業的應變能力、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具體來講,它就是以知識為核心,由一系列相互關聯的活動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其每一組活動都可稱為一個知識管理工程,其目標是增強企業知識生產要素本身的集納、傳播、使用和轉化能力,而且,還能加強企業對其它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開發和利用能力。具體可歸納如下:
1.建立一個對企業知識進行知識的識別、知識的獲取、知識的開發、知識的分解、知識的集成、知識的存儲、知識的傳遞、知識的共享及知識產生價值進行評價的機制。
2、建立企業知識共享的環境,以使企業員工都能利用與企業目標相關的知識。例如列出企業每個職位需要的技能和評價方法,這樣每個員工都可以利用該知識對自己進行測評,找出自己和職位上的差距,自己想謀得某一職位,應具備哪些條件,從而有效開發企業內個體成員的知識能力和開發潛能,而且讓每一個員工在獲取與業務有關知識的同時,都能為企業貢獻自己的知識、經驗和專長。而且鼓勵從外面獲取知識并提高消化吸收知識的水平,推動新知識的有效開發、創新。
3.增加企業內部知識的存量與價值,并將企業知識及時擴散、應用,從而提高人力資本的有機組成、提升技術、產品與服務創新的績效以及企業綜合競爭力。
4.利用知識管理,改善企業的產品和生產經營過程、指導企業知識創新的方向,使其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使企業保持靈活的應變能力,使其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避免經營行為的短期化。
5.協助企業發展核心能力,對核心技術進行有效管理,并在此基礎上為發展新技術提供資料基礎。
總之,企業知識動態管理最終目的,在于快速開發或實現某種產品或服務,使企業在時間、質量、成本和服務這四個關鍵因素方面具有優勢。
三、企業知識動態管理的實施
企業知識管理就是為企業實現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共享提供新途徑,通過知識的共享,通過集體的智慧來提高應變和創新能力。而企業知識管理的實施在于建立激勵員工參與知識共享的機制,培養企業創新和集體創造能力,實施過程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不斷調整企業組織結構及管理機制。
企業知識管理截然不同于側重信息收集、檢索、存貯、傳輸的信息管理,它側重于建立健全的激勵員工參與知識共享的組織結構及管理機制,因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所處的生存環境如同自然界中動物、植物所處環境一樣,都必須遵循優勝劣汰的客觀規律,在這一個規律的作用下,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避免被淘汰的結局,就必須保持競爭所需的勃勃生機和活力,而企業組織結構的優化及管理機制的創新,則是企業保持生機和活力的基本手段之一。傳統的企業組織結構及管理機制是嚴格按照剛性管理的要求設計的,員工與上司之間,員工與員工之間等級森嚴,員工的信息、意見和建議要通過這一結構逐級匯報,員工對外界的了解更是微乎其微,知識管理則要打破這種組織設計,建立能適應知識經濟需要的動態型學習組織,可以建立一個信息直通機制,任何一名員工的信息、意見和建議都可以通過這個簡化的結構直接傳遞到企業高層領導及其他成員,企業要樹立這樣的觀念,這樣才能有利于員工進行彼此之間的合作,從而建立一個鼓勵知識集成、傳播和創新的機制。
2.建立能夠進行知識動態管理的設施和環境
要進行知識管理,最基本的是建立一個能為公開交流、知識共享、知識集成與創新的基礎設施,它是知識管理的支持部分。當代信息科技特別是計算機網絡的蓬勃發展,改變了人類的生活、生產方式,特別是極大的改變了企業運行環境,企業內部的網絡化管理為知識管理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同時企業為了知識的收集、整理、積累、更新、集成及創新應組織專人負責知識管理。
3.要樹立人本管理思想
以人為本就是以人為中心,在人才培養與吸納上加大投入,企業要充分認識到科技人才是知識的創造者,是實現企業知識管理的決定性因素,是企業創造力的源泉,是企業長久生存的保證。知識作為主要的生產要素在企業中的配置、傳播和商品化的過程中,實際就是對人的配置、培訓和管理過程。人仍然是擁有知識的主體,掌握更多、更新知識的人才仍將是企業的稀缺資源,因此對人才的教育和培訓,將成為未來組織和企業獲取知識最直接、最根本的途徑。實施有效的知識管理,就應鼓勵企業知識在員工之間的傳播,所以要培訓已有員工,聘任有創造性的新員工,激勵員工的創造性,鼓勵員工之間的合作與交流,鼓勵員工與其它企業、科技機構進行聯合,吸收大批優秀的科技人員,并且把存儲在個體頭腦中的知識體系化,同時加快科技轉為生產力的進程。人力資本建設是實現快速反應和知識創新的根本要求。
4.收集、整理有關知識,建立企業知識庫,不斷進行知識的積累
一般說來,知識獲取(knowledge discovery)代表從低層數據中提取高層次知識的全過程,包括數據信息的收集,數據原型的確定,數據的抽取和數據模式分析。當然在這個知識庫中,并不一定指一個在技術上實際存在的知識庫或數據庫,它會以各種不同形式存在于組織中,它不僅包括企業外部知識、還要包括企業內部知識,不僅包括顯性知識,還要通過不同方式包括一些隱性知識。具體地講外部知識應包括宏觀經濟發展狀況、行業及相關行業發展狀況、競爭對手狀況、合作伙伴狀況。內部知識應包括企業發展戰略、企業的決策機制、企業的核心產品、企業的優勢及劣勢、企業的工作設計要求、技術要求、崗位設置及崗位要求、產品質量標準、銷售情況等。
5.加強知識的集成
知識的集成是指從數據庫中取得數據,剔除不正常的數據并補足不夠的部分,重點要做到保證知識庫的質量、深度、風格并與企業的發展戰略一致,保證知識的及時加載、修正、更新,保證知識庫的正常運行,加強知識集成。通過集成,企業員工共同將各種顯性知識系統整理為新的知識或概念,企業內各成員通過學習新知識、新概念將轉化為自身的隱性知識,完成知識在組織內的擴散。
6.營造知識管理的文化氣氛,促進知識的共享
如果沒有形成良好的文化氣氛,就會出現等級觀、價值觀、興趣愛好、個人風格及心智模式方面的溝通障礙。判斷一個企業知識管理的好壞,考核的指標不應是該企業知識庫中擁有多少知識,而是有用知識的傳播和利用。通過積累的知識如果不能有效的擴散、激活和使用,就只能成為企業的沉淀資本。因此建立和造就一個能夠促進學習、積累知識和信息共享的環境,使每個員工都認識到知識共享的好處,并為企業知識庫作出貢獻,同時注意知識的轉移和擴散,使企業員工都能利用與企業目標相關的知識,使隱性知識在企業內共享后被轉化為顯性知識。并且通過知識管理,不識時機地將這些無形資產經過不斷交流、整理、提煉轉變成有形的資產,使企業成為創造知識的實體。
7.加強反饋
設計反饋機制,建立適當的程序或制度鼓勵對已存在的知識進行更新、反饋,使企業知識隨著環境不斷變化而進行調整,只有這樣,才能增強企業知識集成、擴散和共享的有效性,從而保證了企業知識的積累和學習成螺旋形上升的過程。
8.注重創新
知識創新是知識管理中的關鍵組成部分。因此,企業中每個人應根據自己以往的不同經歷和對社會需求的理解,加上對企業知識的學習,通過科學研究獲得新知識,產生新知識,從而形成知識共享和知識創新的良性循環,推動企業知識管理的發展。
9.充分利用外部資源
企業單純依靠自身創造的知識是不足以實現持續發展的,而且也是不經濟的,企業應該不斷獲取與內部資源互補的外部知識,因為企業不可能去開發所有知識。為此,企業應該決定什么知識由自己開發、什么知識從外部獲取(即外部知識內在化internalization)。例如,可以通過供應商網絡、用戶網絡、專家網絡、信息網絡、競爭對手網絡,來不斷豐富企業信息和知識,并在現有知識的運用中創造新的價值。
企業知識動態管理具體過程可用下圖來表示:
從上圖可以看出,知識管理的動態過程是一個回路,在各個階段都可以發生知識的積累,各部分與知識倉庫用雙向箭頭連接,表明每一階段既可以運用知識庫中的知識,也可以發生新的知識存入知識庫中,而且這個過程更加加強了知識管理的系統性和動態性。
四.企業進行動態知識管理當中存在的問題
過去的企業經營中,由于知識對于企業經營的貢獻難以顯現,再加上企業缺乏能夠正視企業知識的機制,因此企業知識的價值就被明顯地忽略了。但知識在企業資源中扮演的角色逐漸加重,這樣企業知識管理也就成為知識經濟時代對企業的基本要求。不過企業進行知識管理還剛剛起步,自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需要克服:
1.知識管理過程的不完整性,通常幾個步驟以后就結束了,實際上是一個割裂的過程,沒有反映知識的動態管理特征,缺少反饋創新環節。因此,我們應當根據環境變化來調整企業知識管理,使企業知識能更好地反映環境的變化,從而使企業知識的管理成一種螺旋形上升的過程。
2.觀念的轉變。許多企業一直按傳統的體制進行運作,嚴重地阻礙了企業員工的創造性、積極性,懶于向外學習,也害怕將企業內部活動暴露給外界客戶、競爭對手,這就很難發揮企業知識創新的巨大力量。
3.知識產權保護還需要作出努力,由于要發揮知識共享來實現知識的擴散、轉移,這樣不可避免會出現溢出效應(spill-over effect),一些知識形產品剛出來就被盜版,秘密給拿走,等于白干,致使許多企業害怕將知識公開交流。缺乏應有的保護措施,使企業知識管理大打折扣,從而給知識管理帶來了很大的打擊。
4.融資方面。由于建立企業知識的動態管理系統一次性投入較高,風險比較大,而且如果系統不成熟,企業往往要花費比前一次投入大得多的代價來修復或進行系統升級,屬于高風險型投資,這樣企業進行融資也就很困難,知識管理也就很難實際性的開展。
5.具體操作方面,操之過急。知識管理是一種長效管理,而不應該把知識管理看作一種一次性的工作,一勞永逸的工作,知識管理應是一個長期、動態的發展過程,知識管理應著眼于企業的未來繁榮和發展。
6.缺乏協作。知識管理不是企業某部門的單獨活動,它需要企業各部門的全力協作。但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人們在考慮問題時,容易把該職能集中于某一部門,缺乏協作,從而使企業知識管理的各階段產生失誤和偏差,結果使知識管理建設流于形式。
7.缺乏專業信息技術人才,使以計算機應用為平臺的知識管理單靠企業自身力量有時很難完成。雖然人們已經意識到,知識是企業獲得競爭優勢的一個重要因素,圍繞如何開發、共享、利用、衡量和創新知識,以便為客戶、員工和企業經營者創造更多的價值,而展開的企業知識管理活動已經成為全球企業經濟的熱點。但由于缺乏專業信息技術人才,從而使得知識管理有名無實。
[關鍵詞] 電子商務;企業;知識管理
[中圖分類號] F270.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5024(2006)11-0140-03
[基金項目] 上海市教委科技發展基金項目(批準號:04NF33,05NZ09)
[作者簡介] 王裕明,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信息管理。(上海 200336)
一、電子商務促使企業變革
1.商務環境的改變。在電子商務時代,企業如果繼續沿襲傳統的生產作業方式、單一的購貨渠道及銷售渠道,就面臨信息閉塞、工作效率低下的危機,很快將被市場所淘汰。為確保企業的競爭力,各大企業紛紛建立自己的信息化系統,以提高企業生產效率,ERP、CRM、SCM等等已在不少企業中發揮出重要的作用,形成了以ERP為中心,以CRM、SCM作補充的企業信息系統構架,給企業帶來了全新的商務運行環境。
一條從最終消費者到相關供應廠商的所有環節形成的一個縱向的網絡鏈,再加上企業與海關、銀行、稅務、保險機構、證券市場等橫向聯絡,縱橫交錯起來就構成了覆蓋全社會的電子商務網(如圖1)。由此可見,提供全套服務的電子商務:集成客戶關系管理(CRM)、企業資源計劃(ERP)和供應鏈管理(SCM),體現企業決策功能,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層次的數據挖掘,為企業發展提供增值服務。
企業的商務環境發生了本質的變化,企業的管理模式也應該發生相應的本質變化,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只注重資金、設備、生產資料、工人的管理,在實施電子商務的企業中知識已成為企業發展的關鍵資源。
2.管理模式的變革。傳統的管理是基于對傳統的可占有要素(資金、設備、生產資料、勞動工人等)的管理,其管理模式是基于占有的基礎上。在全新的知識化、信息化商務環境中,企業面對急劇增長的知識和信息,面臨一種以知識為基礎的更高形態的競爭,企業的興衰成敗、實力強弱已不再取決于它擁有物質、資本和員工,而首先在于知識的擁有和創新能力。知識已成為首要的資源,是獲取利潤的主要手段,所以知識管理應運而生。
二、知識管理與電子商務
1.知識管理系統的結構。知識管理是伴隨知識經濟的興起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管理思想和方法。其具體內涵是指系統地管理企業組織內的信息和專業知識,包括整合運用企業內部重要的知識資產和人才經驗,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決策的品質。知識管理是以知識為對象的管理模式,它以知識共享為核心,協助組織或個人,通過IT技術,有效地獲取、傳播、共享、利用和創造知識,并為組織或個人創造價值。知識管理的目的在于促進知識轉化為生產力,它能夠增強組織的核心競爭力。在快速變化的數字時代,知識管理為企業提供了長期的競爭優勢,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實施電子商務的企業導入知識管理,首先要建立知識系統,用于規劃企業中知識流程的分析和分類,積累企業中有價值的知識,并指導實際工作。知識系統的構成包括四個層面:用戶層、處理層、數據層和物理層(如圖2)。
在物理層上,主要是企業實施知識管理所必須的硬件設備,包括服務器、終端及其網絡互聯設備,用于知識的收集、傳輸和處理。服務器又可分為數據庫服務器和程序處理服務器。服務器可以看作是企業中的知識庫,終端是分布于企業中的知識點。物理層硬件設備的主要作用是幫助人交流,而不是存儲知識。
在數據層上,知識管理系統的主要工作是要連接不同的客戶終端,收集分散在各處的各種型態數據、存儲數據,為下一步的數據搜尋、過濾或其他處理做準備。對大量數據適當地建立數據索引,對數據進行分類、摘要描述、記錄來源、定義,是知識管理實施極為重要的環節。
處理層介于數據層和用戶層之間,串接企業邏輯,可以包括知識管理系統本身對數據存取的程序,或是其他企業應用的工具。這些工具可以累積知識,在協同工作中產生知識、擷取知識、組織知識、存取知識、使用知識。隨著知識管理系統發展的日趨成熟,加入應用系統中的工具范圍將會越來越廣,甚至可以涉及企業所有的應用系統。
用戶接口層,知識管理系統比傳統的工具更需要一個整合的、統一的用戶操作界面,將處理層中傳遞出來的各種信息有條理地傳送給合適的使用者,用戶層實際上構造的是一個知識應用環境。用戶界面應該包含“知識地圖”供企業員工快速找到所需知識。同時,利用系統所提供的開發工具,讓員工借助于知識的幫助完成更多的工作。
2.知識管理與電子商務的關系。電子商務和知識管理作為企業應用中新興的管理策略和管理手段,兩者之間是緊密聯系的。電子商務為知識管理架設流通渠道,企業通過網絡獲取信息并通過網絡傳播信息,電子商務為知識管理建立了知識流通的高速公路,使得知識的傳遞更快速、更暢通,電子商務為知識管理提供信息采集環境,知識管理可以方便提取由企業電子商務系統提供的企業庫存、采購、生產、運輸、銷售、財務等各環節的數據。知識管理為企業實施電子商務提供決策支持,知識管理保證企業的持續創新,有利于企業新產品的開發和業務的改進;為企業員工操作電子商務系統提供技術支持,從而提高員工的生產技能;有助企業提高生產效率,企業通過分析電子商務系統中的數據,為企業提供合理的生產計劃。
3.知識管理對電子商務企業的作用
(1)知識管理為企業實施電子商務提供規劃。企業實施電子商務需要用知識管理進行統籌規劃。電子商務發展迅速,然而無論是電子商務的外部環境、內部管理都存在一些不成熟的地方,如電子商務的法律問題、安全問題、稅收問題、顧客的消費習慣問題,等等,對這些問題的分析,對經驗的總結、最新知識的傳遞與共享對企業實施電子商務至關重要,引入知識管理規劃電子商務,給企業以宏觀指導,對企業內部知識管理觀念和管理體制進行全面更新,建立知識庫來管理企業的關鍵技術,制定電子商務的實施策略,使企業電子商務有計劃、有步驟、低成本順利實施。
(2)知識管理為企業內部信息與知識傳遞制定規范。未實施知識管理的企業中知識鏈是無序、斷裂的,知識的傳遞、存儲與共享是不規范的,知識的流動性整合往往被企業所忽略。各系統間數據流轉困難。因此,企業應該導入知識管理,使企業中信息知識與業務流程有機整合。對企業業務流程進行重組,使企業組織趨于扁平,便于知識傳遞、共享與決策;用知識管理對企業供應鏈進行優化,提高企業間協作效率;對客戶關系管理合理規范,結合知識管理分析客戶行為,最大化滿足客戶需求,為客戶提供個性化、定制化產品;對企業資源規劃進行知識鏈規范,將知識與經驗作為企業的一項重要資源進行配置。在此基礎上建立起連接于企業自身與上下游企業、企業內部、企業與客戶間有序而暢通的知識鏈,可以大大提高企業運行效率,節約成本,從而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3)為企業電子商務的競爭建立規則。在電子商務競爭中,企業不再將重點僅僅放在如何在已定的規則下競爭,而是更多地去理解和不斷地去適應瞬息萬變的競爭規則。環境的非連續性、跳躍式變化使昨天的最佳實踐也許成為明天公司前進的障礙,公司要根據業務和信息體系結構的變化做出相應調整,學會充分利用現有知識和新知識。企業必須利用知識管理體系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以適應動態的市場環境,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并保持模式創新。
三、實施電子商務的企業開展知識管理策略
1.重組企業業務流程。電子商務企業要實現高效的知識管理,首先應建立知識總管制度。知識是具有競爭優勢的可持續的資源,對企業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知識總管(CKO)的主要任務是組織知識的創造、發明和傳播的最大化,將企業的知識變成企業的效益;其次應建立與知識管理相配套的組織結構。企業必須借助構建電子商務系統的契機,對組織結構進行重組,使之更加適合知識管理的要求。
實踐證明,企業實施知識管理,只有在企業流程重組的基礎上才能獲得最佳效益。在組織架構上,要徹底打破知識流動中的組織等級觀念,拉平企業的組織結構,以知識交流為核心重新構建基層組織,并盡量設立以項目為核心的臨時性知識交流組織;在知識應用中,也需要將企業知識資源合理地在業務流程上形成暢通無阻的知識流,讓每一個員工在獲取與業務有關知識的同時,都能為企業貢獻自己的知識、經驗和專長。
2.建設知識管理的平臺。實施電子商務的企業首先應完成企業信息門戶的建設,為企業整合內外部文檔、數據庫、各類應用系統以及進一步信息化建設提供開放的、具有國際標準的架構平臺。
(1)企業信息門戶作為企業知識管理基礎設施的基本構件,使企業員工通過統一入口,從合適的地方將合適的信息與合適的人關聯起來,為員工提供一個保障信息安全、高效、穩定、有序流動的平臺。
(2)門戶把信息與知識作為企業的財富和核心,有利于讓員工快速得到好處,逐步形成“共創共享”的文化氛圍。
(3)門戶已經實現知識管理的大部分功能,如內容管理、搜索傳送、用戶管理、集成/界面、跟蹤監控、協同工作等功能;商業智能功能將由ERP/數據倉庫/決策支持實現。
目前,企業信息門戶正在延伸發展為企業知識門戶。企業知識門戶(EKP,Enterprise Knowledge Portal)是知識加工平臺、決策平臺、知識與獲取平臺的集成,它使企業各部門職員之間的信息共享和交流更加流暢。在知識門戶中,不僅包括數據庫、文檔、企業政策方針和過程手續等顯性知識,還包括存在于員工頭腦中的工作經驗與專業技能等隱性知識。信息門戶的重點是信息的收集、整理及傳輸,企業知識門戶的重點則是企業信息的加工與處理,它通過數據挖掘、數據加工技術,使零散的信息成為知識,供決策支持服務。
3.形成與電子商務環境中知識管理相適應的企業文化。需要建立一種良好的企業文化,以適應電子商務中的知識管理,激勵員工積極參與知識應用、知識共享及知識創新,促進知識的轉換。電子商務的企業文化必須要有利于知識在企業內部高效地分配、流動和共享這一基本目標。兩樣東西處在電子商務企業文化的核心地位:一個是網絡文化,當企業的內部網絡建立起來之后,員工們應當善于利用網絡搜集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來完成工作。電子郵件文化是網絡文化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應在企業內部推廣電子郵件系統的使用,以促進網絡文化的建設。另一個是與網絡文化密切相關,通過讓每個人上網實現一種資源整合的網絡效應。因此,鼓勵知識資源在員工之間積極的、自覺的、日常的共享,是知識管理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當今一個相當流行的概念就是企業智商。企業智商的高低,并不在于公司有一批高智商的員工,關鍵在于公司能否廣泛地分享知識,以及員工間如何善用彼此的智慧,真正形成企業級大腦。助長企業智商有兩個重要來源,一個是個人的學習,另一個是觀念不同的人以交叉式的方式進行學習。企業智商高的公司,員工能夠有效地進行合作,在項目小組內形成頭腦風暴,制訂出最佳的計劃,目標一致、焦點清楚、士氣高昂地執行任務,最終形成強大的團隊凝聚力。
4.構造能反映企業能力的知識管理模型。企業能力的信息、知識在電子商務企業合作中具有很大價值,它可以幫助企業更準確地判斷和把握合作機會。在建立企業合作關系的過程中,企業面臨的一個問題是如何有效地與潛在的伙伴企業交換彼此的能力信息和共享知識,使信息、知識易于訪問和使用。另外,從企業自身來看,需要了解自己是否具備足夠的能力,以承擔某個特定的經營任務,或者發展某個新的企業戰略。
在電子商務企業伙伴選擇問題中,需要構造相關企業能力、知識評價的決策支持系統,即反映企業能力的知識管理模型。在建立模型之前,根據企業的應用背景,提出建模的基本需求:建模必須充分考慮模型要支持的決策;模型應當通用,并且獨立于特定行業分區;模型一致而明確;建模語言應是所有模型使用者能夠理解的;模型是結構化的,以便于數據存取;模型是可重用的,并能與其他系統進行信息和知識交換。例如,ERP和 CRM 系統。
5.制定知識產生效益的測評條例。如果將知識管理視為電子商務企業的一項創新工程,就需要對知識管理的過程及其結果進行績效考評,這可視為一種對知識管理的“管理”,在效果上主要強調三個方面:首先是實現“知識聯網”,它強調對可編撰知識的管理,就是要將企業各部門和個人的知識產權與其他無形資產匯總,放在企業的公共網上隨時可供“取閱”;其次是“大腦聯網”,它強調對隱含知識的管理,就是設法將個體智慧進行融合,通過全員思考,研究有效地提高組織決策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是“大腦”和“知識庫”的聯網,它的目的一方面在于使個人的隱含知識顯性化,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為更多的人學習和吸取,這可視為知識生產的過程;而另一方面在于表示它是一種“大腦”對于可編撰知識學習和應用的過程,這既可以通過可編撰知識內化提高個人智商,又可以通過知識的應用直接提高業務過程中的工作效率。
參考文獻:
[1]李冠藝,韓耀.企業電子商務導入知識管理探討[J].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04,(1).
關鍵詞:企業培訓;知識管理;組織知識管理;個人知識管理
中圖分類號:C9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5024(2012)01-0042-03
一、企業培訓中組織知識管理策略探析
在進行信息化培訓與知識管理的深層次整合時企業應首先思考以下幾個問題:(1)如何將知識管理系統與企業日常工作流程緊密結合,使得知識管理成為企業員上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而不是孤立的系統;(2)如何更好地發揮知識定位和顯性知識傳播功能;(3)如何激勵員工通過知識管理平臺共享知識,并更好地解決日常工作中的問題;(4)如何運用知識管理平臺營造一個利于隱性知識傳遞的共同情境模式;(5)如何更好地開展組織的非正式學習。
組織知識管理中所面臨的最大挑戰是隱性知識的共享,本文從兩個層面分析和探討企業培訓中組織知識管理的策略――即操作層面和管理層面:
(一)操作層面的組織知識管理策略
1.創建知識庫。創建知識庫的目的就是把企業所需的知識從其創造者和使用者那里分離出來,以便于沒有擁有這些知識的其他人也能夠利用這些知識,以達到知識共享。通常這三種類型的知識應放入知識庫中。(1)企業內部結構化的知識。包括企業內部的研究報告,有關產品的市場資料以及相關的技術和方法等。(2)企業內部非結構化的知識。這些知識存儲于組織內成員的頭腦里、尚未被轉化為結構化的“隱性知識”。要把這種隱性知識從個人轉移到知識庫中,供組織內的成員共享,便需要借助于培訓系統內的知識平臺。(3)企業外部知識。如有關專家的分析報告、外界對競爭對手的市場研究等等。
2.建立知識地圖。Vailt將知識地圖定義為“可視化地顯示獲得的信息及其相互關系,以便不同背景的使用者在各個具體層面上進行有效的交流和學習。在這樣的地圖中包括的知識項目有文本、圖表、模型和數字。”可以通過創建組織的知識地圖,使個人的隱性知識外化。內隱的、復雜的知識存在于個人、團隊及組織等各個層級中,通過個人的經驗、印象、熟練的技術、文化、習慣、技巧等方式表現出來,制作知識地圖往往是一個比較有效發掘隱性知識的辦法。知識地圖最大的好處在于,當人們需要某項專業知識時,可以通過知識地圖的指引,找到所需的知識,而不必去搜尋不完善的解答或耗費時間去追尋知識的來源。擁有良好的知識地圖,員工就可以輕松獲取所需的知識,否則將非常困難。關于如何構建知識地圖,Gartner Group以及M.J.Eppler等已經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和論證。
3.建立虛擬學習社區。虛擬學習社區是員工自發形成的知識交流和知識共享的網絡空間,它的產生獨立于傳統的組織結構,而以個體的興趣為紐帶,其凝聚力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或是共同的話題或興趣。虛擬學習社區中的成員使用Intranet、視頻會議、協作群件等技術獲取和傳播顯性知識;使用學習平臺來分發學習資源;利用視頻會議系統和聊天室等同步交互媒體,允許成員開展討論、增加在線通訊的交互層次,也增加了彼此的信任感和身份認同。虛擬學習社區能夠促進音像知識的顯性化和知識的創新,為員工在活動中自發地交流觀點、看法與意見,分享新知。當某人離開組織時,社區內的其他人就可能擁有他的部分知識,因而他的完整知識得以留存,這些隱性的知識平常可能無法以結構化的方式存入企業的知識庫中。
雖然虛擬學習社區是員工自發性的行為,但組織不應只作壁上觀,而應采取各項措施鼓勵社區的形成,并積極配置虛擬社區所需資源,如BBS、BLOG等,并促進虛擬學習社區的健康發展。同時應用知識管理技術(如過程管理和空間管理等)幫助虛擬學習社區的成員更有效地解決問題是非常必要的。
4.利用WIKI共建組織知識。WIKI提供的是一種超文本系統,它支持面向社群的協作式寫作,同時也包括一組支持這種寫作的輔助工具。WIKI站點可以有多人(甚至任何訪問者)維護,每個人都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或者對共同的主題進行擴展和探討,WIKI對于共建共享知識庫有重要意義。在WIKI系統中用戶可通過搜索引擎訪問獲得知識,方便的鏈接跳轉為用戶提供了相關性信息和相似性信息,用戶可以極低的代價分享自己的知識并在公眾前予以展現,此外,通過WIKI協作也可方便地與同行交流。針對不同的領域,WIKI也有不同的應用,包括大型WIKI(如:WIKIPedia)、行業WIKI(如:專業WIKI)以及小型WIKI(如:開源項目)。采用WIKI可以建立企業項目組之間的項目管理和跟蹤,以條目為中心的意見表達和知識積累促進廣泛的協同工作。在企業內部,WIKI可以讓知識輕松共享,一個新員工可以通過內部WIKI熟悉工作技能,了解企業文化。
(二)管理層面的組織知識管理策略
1.逐漸降低企業正規培訓的頻率。正規培訓指的是組織對員工集中進行有計劃、有目的培訓過程。然而,由于扁平化和柔性化的企業組織結構使得員工的工作內容范圍大大增加,同一個員工隨著任務的改變,也需要不斷增加新的知識和技能,對培訓內容的需求也各不相同,企業提供的正規培訓往往難以滿足不同員工的需要。另外,由于知識型員工素質較高,能夠根據工作內容隨時進行自我指導學習,這種學習方式的效果往往令正規培訓望塵莫及。基于以上原因,企業正規培訓的時間應當明顯縮短,而其他形式的培訓應不斷增多。
2.實時培訓適當增加。實時培訓指的是一些臨時性的、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的培訓。根據實際工作的需要,企業內部的工作團隊可以在工作之余隨時邀請一些有關方面的權威人士或資深專員來進行實時的短期培訓,以提高員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將知識的傳授與企業現實問題結合在一起,同時由于參與培訓人數由團隊自己確定,更能夠符合員工的工作時間,培訓效果能夠及時有效地轉化為員工自己的知識技能,提高員工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創造企業效益。
3.重視企業員工的非正式學習。非正式學習是指學習者利用一切合適的條件進行的具有明確目的指向,自我發起、自我調控、自我負責的學習活動。員工的非正式學習植根于企業日常工作流程、企業項目運作、企業研發等情境之中,通過群體之間的相互合作與溝通互動來達到工作與學習的雙贏。研究表明當人們認識到可以立刻應用所學知識的時候學習效果是最好的,掌握的知識也最有效。
4.及時反饋。馬歇爾?哥德史密斯通過研究發現,領導通過培訓效果反饋對員工加以實時指導能夠大大提高員工的學習效率。因此,培訓的過程中,半年或1年才進行一次的評估,不能有效地鞏固培訓的效果,同時
也難以發現培訓中所存在的問題并及時加以解決。
5.營造有利于知識管理的文化環境。企業可以通過一系列的制度或手段鼓勵員工主動創造、轉移和使用知識,如員工對企業的知識貢獻與其薪金掛鉤,對其在企業培訓過程中的知識創造、分享和使用的過程進行監控和評估,并作為對其培訓評價的指標之一。
二、企業培訓中個人知識管理策略
從個人的角度來看,當今是信息爆炸的時代,面對如此龐大的知識集中,若無法有效地管理個人知識,便將直接影響個人的判斷能力和工作效率,知識的價值得不到充分體現,這在知識經濟中是無法生存的。
從組織機構的角度來看,諸多企業實施知識管理的效果不盡如人意,其根本原因是企業著眼于組織知識管理,以一種自上而下的方式實施知識管理,員工的主動創造性無法充分發揮,這樣必然導致許多制約因素的產生。要突破這一障礙,只有充分認識到組成知識管理的最小單位是個人知識管理,只有在有效實施個人知識管理的基礎之上,逐步擴容,以至形成組織知識管理,在這種自下而上的方式中才能充分發揮員工的主觀能動性。企業培訓中個人知識管理策略也可從兩個層面進行闡述:
(一)操作層面的個人知識管理策略
1.概念地圖、思維地圖。概念地圖(Concept Map),在國際上一般被稱為“心智/思維地圖”(Mind Map),而在美國則被稱作“心智/思維工具”(Mind Tool,Jonassen,et.al.,1998)。概念地圖是一種用來幫助表現思維過程/結果的工具,也是一種組織知識的方法,是人們將某一領域內的知識元素按其內在關聯建立起來的一種可視化語義網絡。幫助構造概念地圖的軟件可以是大眾化軟件(如:Office、WPS等),也可以是專門性軟件(如In―spiration、mind manager、Cmap、Mind Map、Brain等),且均具有容易掌握、獲取便利的特點。加之概念地圖自身的概念和應用要點容易理解和運用,故概念地圖作為個人知識管理工具,從技術層面來講是完全可行的。在企業培訓中,概念地圖作為個人的知識管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作用:(1)原理簡單,容易掌握,所需的信息技術環境容易構建。(2)形象直觀,是一種靈活的、適應性強的視覺傳達形式,可以由每一種視覺類型組成。作為一種超媒體或多媒體工具,能夠有效地進行個人知識的檢索與獲取,從而達到提高學習/工作效率的目的。(3)在概念地圖中檢索個人知識與用關鍵字檢索相比,所獲取的不再是個別的、獨立的知識,而是相關的、整體的知識。(4)具有良好的擴充性。便于個人知識的有效更新。(5)結合概念地圖對學習的支持,可推動知識的創新。(6)利用概念地圖來表達知識,可以使隱性知識轉化為顯性知識,進而便于知識的共享。(7)促進反思,進一步提高工作績效。
2.BLOG。BLOG是一種用來表達個人思想、內容,按照時間順序排列,并且不斷更新的網絡出版與交流形式。BLOG是以個人為中心,使用戶方便容易地個人信息,在隱性知識的挖掘和共享上有重要意義。BLOG的出現極人地提高了個人知識共享工程的進度和可行性,隨著BLOG的普及,個人知識被最大化的共享出去,所有的人同時成為知識共享工程的受益者和貢獻者。因此BLOG成為了一個龐大的知識和思想的集散地。
(二)管理層面的個人知識管理策略
個人知識管理就是要促進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的相互轉化,把自身的隱性知識表達出來成為顯性知識,同時吸收組織的顯性知識內化為自己的隱性知識,達成知識的創新。
1.不斷積累個人知識。對于學習者個體來講,知識積累是實施個人知識管理的基礎。個人知識的積累可以依托一定的信息技術加以實現,包括建立個人知識庫,利用個人知識管理工具實現對知識資源的存儲、組織、標記、注解、共享以及與他人協作。個人的知識庫無需像組織知識庫那樣復雜,只需要適合個人的需求即可。
知識管理的類型
一個組織的知識管理水平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衡量:組織的決策模式、外部知識的獲取模式、員工的學習模式、員工間的溝通模式、溝通內容和溝通手段、組織信息對內部員工的開放程度、有關制度的完善程度等。根據變量,可以將知識管理籠統地劃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控制型:其特征是領導不相信員工的知識或誠意,他可能也重視外部信息,但主要靠自己收集并且多數情況下是憑經驗去理解,他不斷向員工發出指示和指令而很少聽取員工的意見,組織的關系網絡也主要由他控制。
2專家型:其特征是領導較重視內外專家的知識和意見,支持有經驗者對新手的傳幫帶,有培訓制度但不正規。有溝通但普通員工影響不了決策。
3交流型:其特征是有正規的培訓制度和公共資料庫,員工之間有多種形式的交流并能影響組織決策。
4開發型:其特征是有較完善的知識開發和共享制度,員工愿意把自己的知識和關系網絡奉獻出來。
5網絡型:其特征是知識管理系統化、日常化,網絡技術作為組織管理的重要手段使知識的收集、傳播和利用變得十分快捷和有效。知識管理成為組織活動的主要內容。
一個組織在知識管理上處于什么類型會受到人員素質、組織規模、贏利狀況及行業性質等因素的制約。在知識經濟比較發達的美國,網絡型知識管理被視為組織管理的最佳模式,有20%的高科技公司和大多數政府部門利用網絡型知識管理來提高效率。IBM等一些著名公司還專門成立了知識管理的研究機構。在我國,知識經濟還不夠發達,網絡型知識管理所占的比重還很低。由于知識管理做的不好,大部分組織的創造力和競爭力沒有得到充分的開發。因此,加強知識管理對我國很多組織來說都是十分必要的。
知識管理的開發
知識管理是一種動態性很強的管理過程,隨著管理實踐和管理研究的不斷發展,知識管理的方法也在不斷地豐富和完善。對一個組織來說,加強知識管理的關鍵是要結合自己的情況向先進組織學習。從成功者的經驗看,以下幾種方法很值得參考:建立同利同心的組織文化。組織文化是員工之間的黏合劑,是知識管理的基礎。知識管理要想收到最佳效果必須首先建立同利同心的組織文化。同利同心年的組織文化需要三大支柱,即:科學民主的決策機制、細致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和深入人心的員工黏合機制。這三類機制的任務是,使員工得到公平的對待和全面的尊重與關心,將員工之間產生矛盾的因素減少到最低點,充分保護和激勵員工參與管理和進行創新的積極性,最終在組織內形成崇尚創新、學習先進、敬業助人的文化氛圍。
強化員工間的知識交流制度。員工之間進行知識交流的方式很多,最普遍的就是傳幫帶”。傳幫帶”是知識傳播的傳統方式,但在知識經濟的今天它的有效性絲毫沒有降低。新員工通過老員工的傳幫帶,可以直接獲得與業務密切相關的知識和技能,縮短適應期,較快地進入角色;成長中的員工通過先進員工的傳幫帶可以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因此,傳幫帶活動需要經常化制度。傳幫帶制度應該包含對以下事項的規定:傳播者與接受者的認定標準、雙方的責任權利與義務、傳幫帶的內容目標與周期、效果的檢驗與獎罰等。另外,員工之間進行知識交流的其它常見方式還有頭腦風暴會,定期的見聞、體會交流會等。
支持自學。自學是員工積累知識的重要途徑,而且較少占用組織成本。任何組織都應該支持員工各種形式的自學,如業余閱讀、自費進修、自費參觀等。支持的方法可以是一定數量的費用補助,也可以是一定限度的時間照顧,與此配合,組織可以對員工自學的成果加以檢查。
定期培訓。培訓可分為偶發型培訓、計劃型培訓和定期培訓。定期培訓是最完善的培訓制度,它可以使員工及時獲得本行業的最新信息和技術。世界上很多大公司都十分重視定期對員工進行輪訓,IBM、微軟的培訓經費每年都在十億美元以上。積極收集外部信息。外部環境的變化在很多情況下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組織的生存與發展,收集外部信息是知識管理的重要任務。這些信息包括:政治政策信息、經濟發展信息、法律信息、人口變化信息、社會文化信息、科技信息、自然環境信息、市場供求信息等,這些信息有的可以通過檢索媒體、向人咨詢、請人講演、參加相關的會議來收集,有的則需要通過系統的調研來收集。對外部信息的收集能力是衡量知識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標。
適當進行崗位輪換。崗位輪換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管理人員之間的崗位輪換,第二類是普通員工之間的崗位輪換,第三類是管理人員與普通員工之間的崗位輪換。崗位輪換有很多好處,一是能增進不同崗位間的理解,二是能促進崗位的知識資源的共享,三是能鍛煉員工的替補能力,四是有利于崗位創新。從崗位輪換的實踐看,第二類所占比重較大,第一類次之,第三類最少。崗位輪換的規模和頻率要符合本單位的實際,沒有輪換是不對的,過多過勤也是不對的。“”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