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教學評一體化教學策略
時間:2023-08-09 17:17:2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學評一體化教學策略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高職會計 實訓一體化 教學模式
高職會計教育是為社會輸送會計復合型人才的重要場所,在它的教學過程中,是以學生的最終就業為目標的,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高職會計實訓一體化教學模式就是以會計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為準,對現有的教學資源進行重新整合和調整,實現理論和實踐的有機融合,從而實現會計專業教學目標、教學方法以及實踐教學等的有效協調。在這種教學模式的具體構建中,需要從整個教學過程入手,做好各個環節的協調配合。
一、高職會計實訓一體化教學理念
在高職院校教育中,學生的身份不僅僅是學生,更是職場人,而教師同樣也不僅僅是教學者,更是職場人的訓練者和指導者,據此在實際的會計實訓加血中,教師就要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將培訓意識貫穿其中,依據市場對人才的需求不斷更新教學內容,采用正確合理的教學方法,同時以會計職業道德和職業規范來嚴格要求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實訓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具體構建
(一)建立一體化的實訓教學場所
在教學場所的構建上,要形成校內實訓室、校內實訓基地以及校外實訓基地的“三位一體”體系,教學場所的建立可以實現會計教學理論和實踐的相結合,同時也有利于實施完整工作過程的學習環境。
首先,校內實訓室。在實訓教學場所的一體化功能配置基礎上,對過去的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將理論知識、實踐技能和實際運用充分結合,從而實現“教、學、做、評”一體化。
其次,校內實訓基地。高職院??梢越⒁粋€設備先進且各項功能齊全的校內實訓基地,對真實的企業會計操作進行模擬。例如可以建立一個代表零售商業企業會計的校園超市實訓基地等等,以此來培養學生的會計核算意識。
第三,校外實訓基地。建立校外實訓基地屬于是對校內實訓基地功能的一種補充和延伸,可以彌補校內實訓基地存在的不足,例如建立會計事務所、工商企業等等實訓基地,這樣學生可以在實訓中了解到企業文化,并以職場人的標準來完成相關會計核算工作。
(二)構建實訓一體化教學團隊
教師是整個教學活動開展的主要參與者,站在教育事業的最前沿,因此,教師的素質和技能水平高低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學質量。隨著當前企業對高技能、綜合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斷增多,過去的單一的知識型、理論型教師已很難適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標準,這就需要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實現教師隊伍向“雙師型”轉化。一方面教師隊伍的團隊領導者必須是德才兼備、治學嚴格、教學能力強的教師,而且在和校企合作項目中有顯著研究成果,這樣可以有足夠資格;另一方面教師隊伍成員還要具備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對會計專業的教學要點有準確把握和落實,可以向學生教授更全面的會計信息,依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合適的教學策略。
(三)對實訓一體化教學文件進行完善
教師在對實訓大綱、實訓指導書、實訓教材以及實訓案例等等項目的科學編制,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認識和明確實訓教學目標,從而在掌握會計相關技能操作上更為規范化和標準化。那么為了滿足學生會計操作的需要,學校還要盡可能的采用先進且適用的實訓教材,例如學校和合作企業所共同編制的實訓教材,這樣可以使學生的會計學習更為全面,更有利于實踐操作。除此之外,在實訓教學案例的選擇上,也要盡可能的選擇與工作實際和學習生活相貼近的案例,依據會計典型職業崗位,對實訓教學項目進行從易到難的設計,從而提高學生對會計實際問題的分析和解決能力。
(四)會計實訓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具體實施流程
對于高職院校的會計教學來講,要在當前教育形勢下構建實訓一體化教學模式,就需要首先樹立和堅持工作過程導向的教學理念,之后再形成工作過程知識為載體的學習領域,而這也是實訓一體化教學模式構建的關鍵。對于會計實訓一體化的具體實施來說,它的實施流程就是需要由淺到深的將實訓室模擬實訓、校內實訓基地仿真實訓以及校外實訓基地現場實訓等結合為一體,這樣可以有針對性的采取工學交替、任務驅動、項目導向以及課堂與實習地點一體化等行動導向法來完成實訓教學。
(五)實行會計實訓一體化考核評價
教學評價是實訓一體化教學中的關鍵環節,它是對學生會計知識掌握能力的一種測試和評估,可以幫助教師在下一步的教學策略制定上更具有針對性和合理性。在會計實訓全過程基礎上,實現會計理論和實踐的相結合,技能和作業態度的相結合,筆試和動手的相結合,學生自評和相互間的評價相結合等等,這樣可以通過多種評價方式來確保最后所得到的評價結果是公正合理的,可以實現對學生職業能力的綜合考評。
三、結束語
高職院校的辦學目的是為了給社會輸送更多復合型人才,滿足各行業所需。在高職會計教學中,實行實訓一體化教學模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掌握會計操作要點,實現理論和實踐的相結合,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朱盛萍.高職會計實訓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構建[J].科技信息,2011,(32):227
[2]張利.高職會計實訓一體化教學改革研究[J].北方經貿,2012,(6):174-174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評”一體化;課程支持平臺
中圖分類號:G423.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454(2012)10-0080-02
高中信息技術新課程標準的根本目標是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信息技術課程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其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有著自身的特點,它的發展也是隨著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呈階段性變化,繼續靠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是不夠的,這就要求我們轉變舊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模式,構建更能夠適應信息技術教育發展、行之有效的信息技術教學策略與教學模式,使信息技術的學習更有助于促進學生學習方式轉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新課程中的信息技術課應以《課程標準》為準則,在教學中體現《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及有關要求,加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主選擇和自我設計的能力,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體現“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自我評價、對他人合理評價的能力。
一、課程支持平臺系統設計
1.開發環境
“教-學-評”一體化課程支持平臺采用B/S結構,操作方便,客戶端僅需IE瀏覽器即能登錄平臺瀏覽信息。服務器可安裝Windows 2003 Sever或Windows 2000 Sever操作系統,配置IIS6.0的WEB服務器;客戶端可使用Windows XP操作系統,瀏覽器為IE6.0以上環境。
本課程支持平臺采用ASP開發語言,利用它創建和運行動態網頁或高性能的WEB服務應用程序。由于平臺僅應用于課堂教學,需處理的數據信息量較小,故采用 ACCESS 2003為后臺數據庫,便于安裝與維護。
為了方便數據庫的訪問,本平臺還使用了ADO 組件,支持ASP 程序從ACCESS 數據庫中獲取信息。該組件可以方便地在動態網頁和數據庫之間建立動態鏈接,用于處理數據庫的基本操作,如添加、刪除、獲取、更新記錄信息等。
2.系統設計
根據系統設計原則,平臺的體系結構可以分為三層:用戶層、功能層、數據層,如圖1所示。
(1)用戶層。平臺根據教學需求,將用戶分為學生、教師、管理員。不同身份的用戶擁有不同的權限,均可通過瀏覽器登錄平臺瀏覽教學內容,進行課堂教學活動。
(2)功能層。功能層主要實現查詢匯總功能。它向服務器數據庫傳遞來自瀏覽器發送的請求,在服務器數據庫中進行查詢并將查詢結果返回給瀏覽器?!敖?學-評”一體化課程支持功能就在本層中實現。從邏輯上可將功能劃分為以下幾部分:學案中心、學法指導、目標檢測、教學反饋、信息交流。各級用戶又可以進行更細致的功能運用和查詢。
(3)數據層。數據層包含用戶信息庫、教學資源庫、作品評價庫、考勤數據庫、信息交流庫等。
用戶信息庫用來存儲用戶信息,它與其它數據庫相關聯,所有教學活動都以用戶信息為中心來進行查詢及匯總。教學資源庫包括教案庫、學案庫、學法指導庫及試題庫。教案庫用于存放教學內容;學案庫用于存儲學習內容,為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及學習任務;學法指導庫用于存儲輔助教學的信息,為學生學習提供支持及幫助;試題庫存儲試題,用于檢測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作品評價庫存儲學生提交的作品、作品的量化評價,方便教師了解學生技能操作情況。考勤數據庫存儲師生登錄平臺的時間,用于了解學生的出勤狀況。信息交流庫用于存儲師生交流的內容,用于解決學習中的問題。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平臺為學生提供學習的支持和幫助,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是課堂的主導,為了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平臺為教師提供輔助教學的功能,有助于教師進行教學監控。
二、課程支持平臺實現功能
1.教學功能
通過平臺,教師以指導者的身份指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加強對學生學習過程的監控,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進行教學過程的修正。教師由單純的講授者變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學的中心由知識學習、技能訓練轉為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2.學習功能
通過學案,為學生明確學習目標;通過學法指導,為學生提供技術支持和幫助。通過平臺,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評價功能
通過目標檢測、作品評價,使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融為一體。學習評價的多樣化、多元化,可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助于提高形成性評價的信度和效度。學生也可通過教學反饋,對教師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并可在教學建議中發表自己對教學的建議,以利于教師改進課堂教學策略。
4.交流功能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對學習的內容中存在的問題通過留言方式向教師咨詢,有利于形成一種有效的學習機制,提高學習效率。
“教-學-評”一體化課程支持平臺,可以實現輔助教師教學、引導學生學習、及時糾錯反思等功能。教師通過平臺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獲得教學的反饋,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便采取措施,對教學過程及時加以修正、完善;學生通過平臺可以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促進學習、提高自學能力,適時調整學習策略。
通過“教-學-評”一體化課程支持平臺可以將學生自主學習與教師有效指導結合起來,使其成為促進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實現多元化教學評價的重要途徑。
結束語
本文從解決目前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實際問題出發,開展了利用課程支持平臺進行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研究,目的是為了解決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的差異性、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學習障礙,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形成性評價,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課程支持平臺基于建構主義理論開發設計,運用平臺教學資源,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課堂教學中強調以問促思、以思促學、以學促教、以評促教的教學理念,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突出課堂教學的評價功能。
一、利用“教案、導學案一體化”展示設計理念和梳理教與學方式
“教案、導學案一體化”的設計,關注的是學生的整個過程,從學生學習到教師教學,“教案、導學案一體化”的教學設計,有利于促進師生間的教學互動。它是針對學生的學習需要、班級特點來設計和組織課堂教學。例如,先按年級分學科、分課時分解給各個科任教師進行個人備課,然后同年級、同學科教師在查好相關資料的基礎上進行集體備課,并由學科帶頭人把關定稿,形成教案、導學案。在上課前一天發給學生,學生按導學案的要求,在充分預習的基礎上盡可能完成導學案所列練習題,課堂上學生展示導學案的完成情況。通過上述教學設計,教師引導學生改進,并且進一步糾錯完成導學案的全部內容,學生留存導學案以備復習之用。教案、導學案的設計內容主要是教學目的、重難點、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對概念的理解、知識準備、聯系、相關鏈接、拓展、歸納小結等。思想品德課每天半張紙,習題每天半張紙,按需發放。
作為一線教師首先要做的是借鑒其他學校的教學模式,根據本校情況完善導學案,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對于教學案設計的有效性對我們提出了三種能力要求:一是教學設計中的“設計師”能力。教師必須吃透教材,對教材中的素材深度開發,精選認知策略,精設反饋渠道,選好教法學法,用好教學手段。在抓“重點”、突“?y點”、解“疑點”上下功夫,在能提高學生能力的“支撐點”上下功夫,在能激發學生主體意識的“興奮點”上下功夫,教師要不斷創新鉆研。二是選擇教育資源中,教師的“學習型”能力。教師必須抓住學生的眼球,活到老學到老,在學校與社會切換點上學習新的東西,轉換給學生使用,教師要不斷學習。三是教師在學生與老師之間具有“紐帶”能力,學生需要什么,家長關心什么,我們怎樣教育,在傳遞中關愛學生,構建橋梁中建立起學生、家長、學校、社會四位一體的紐帶作用,我們的教案、導學案不僅僅是一張紙,承載著我們的殷切希望。
二、通過“助”與“抓”雙管齊下落實政治教與學的主體
要想達到高效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激勵、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為此,教師要主動接近學生,通過平等、民主的師生交往,了解學生的知識需要與情感渴求,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同時,還要善于疏導,把學生的思路引入問題的關鍵,使學生的提問不斷地由淺入深。在教學中強調學生在學習實踐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合作、學會實踐、學會創新,以適應社會日益發展的需要。
采取月考制度,所考內容全部出導學案,促使學生重視導學案內容,熟練掌握導學案知識,保證讓學好的學生考出好成績,這是“抓”學生的體現。對成績突出的學生電話通報給家長,讓家長來鼓勵學生進一步努力學習,從而調動家長參與學生管理的積極性;抓好兩頭促中間,促使學校整體水平的提高,增強團體意識。
三、采用“聽、評、議”三步走逐步提高政治學科教學的專業水平
我們認真聽取每一節課,評價每一堂課,進行課后反思,主要落實在備課組所有老師討論本節課的心得體會,討論成功與不完善的地方及學生中可能存在的問題,撰寫課后反思,追求教學的天時、地利、人和。教學構思中的每一個想法、教學實施過程中的每項教學策略,我們都要深入思考,這有利于提高我們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高職 教育教學 方法改革 探討
目前高職教育教學改革面臨的形勢還很嚴峻,遇到的困難還很大,教學條件、師資隊伍、專業結構等還有待于進一步改善,教學質量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教材、教學方法還有待于進一步改進和完善。本文主要針對教材及教學內容、教育教學方法進行探討,不足之處還望各位專家和同仁批評指正,并提出寶貴意見。
從當前來看,針對高職教育的教材很多,而且年年有新教材出版,更新速度很快。然而真正適合高職教育教學的還為數不多,在具體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有必要針對專業特點、行業特點、市場要求、學生狀況等來具體確定教學內容及其重新整合教材體系。
高職教育的教學,最主要的是體現“學生主體”,讓學生“做中學、學中做”。很大一部分專業的教學,即理論性、表述性、抽象性較強的一些專業課程教學,要做到這一點是有相當大的難度的。然而,不論再難,根據高職教育教學改革要求,體現高職教育教學的特點,培育技術應用型、技術技能型、技術操作型的高技能人才,必須設計好每一次課的教學,盡可能做到“以學生為主體”。結合本人近幾年的教學體會,下面談談自己的一些觀點和看法。
一、教學中的體會和做法
1、結合能力目標,以項目為導向、任務驅動,促使學生自主學習,達到“以學生為主體”的目的
對學生的考核:主要從學生對項目任務的理解、分析、表達能力,對項目任務的執行能力,對項目任務結果的展示能力,對工作環境的熟悉能力,按照規范操作的能力,按照安全要求操作的能力,主要工具的使用能力,事故的處理能力,在復雜環境中做事、與人競爭協作的能力,在完成任務過程中自我學習的能力等方面或某幾個方面進行考核,并進行詳細記錄。
2、盡可能實現一體化教學
即知識、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做一體化。時間、地點、內容、教師一體化。知識、理論、實踐緊密結合,相互支持,相互促進。工學結合、職業活動導向,突出能力目標。
3、選定每單元課程訓練單項能力任務
強化課程實踐環節,準備大量訓練任務,進行反復訓練。用各種方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程實踐,提高學生的感受能力和操作能力。
二、教學建議及對對教師教學能力的測評
1、實現幾個轉變
即:從知識講授型為主,變為能力應用型為主;從理論思維為主,變為能力訓練為主;從知識、概念、定律、邏輯推導為載體,變為已完成項目任務為載體;從學生被動聽講,變為學生主動參與操作,從教師講解為主,變為由教師積極引導、創造學習環境條件為主;從教師講好為準,變為以學生學好為準。
2、做好一體化課程單元的設計
可選擇以下方法進行:案例引入,任務驅動;正反實例,操作示范;實力模仿,改造拓寬;討論消化,歸納總結等。
3、不斷改進和提高教學水平,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與學生進行有效地交流溝通
主要是根據學生狀況、設置學習情景,采用合適的語言,尋求并吸收多樣化的觀點,運用適當的技術進行交流。更新和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能,拓展有關學習原理和教學策略的知識,不斷更新技術知識和技能,建立并保持專業聯系,參加專業發展活動。樹立和維護自己的職業聲譽,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尊重學生的價值觀和見解,具備熟練的學科專業知識。遵守已有的道德規范和法律條文。認識教學實踐中潛在的道德和法律問題;遵循社會和職業道德規范;確保公平對待所有學習者;尊重包括版權在內的知識產權。
(2)充分做好教學工作的計劃與準備
首先應確定學習者、其他參與人員和教學環境的相關特征;其次設計或修改教學活動以適應學習者、教學環境和呈現方式的需要;再次明確目標、任務及次序;然后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策略和呈現技巧;最后設計和修改課程內容、評估工具和支持材料,根據需要創建或修改技術資源。
同時做好教學準備。藥對學習者的困難和問題進行預測并做好準備,進行學習者分析,確定關鍵知識點、相關實例及其他補充材料,確保所有學習者都能獲取所需教學資源,確認設備、技術和工具準備就緒。
(3)設計好教學的方法與策略
關鍵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應盡可能吸引并保持學習者的注意力,保證學習目標清晰明確,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建立提高學習動機的策略,幫助學習者設定合理的期望值,為學生提供參與學習并獲取成功的機會。
有效的表達技巧也很重要。要根據學習情境采用合適的表達方式,采用多種方式表述關鍵概念,提供案例、闡明含義,讓學習者參與表達過程,根據學習者的需要采用合適的表達方式。
有效的促學技巧非常奏效。要充分利用所有參與者的知識和經驗,為全體學習者指明努力方向,鼓勵和支持合作,引領學習活動,監控、評估和適應動態變化的情境。
有效的提問技能可鞏固相應知識和技能。通過提出清晰和恰當的問題,有效跟進學習者所答問題,使用多樣的問題類型和問題層次,提出并重新引導那些促進學習的問題,用問題激發和引導討論等方式,以回答問題來連接學習活動。
促進知識和技能的鞏固。將學習活動與已有知識聯系起來,鼓勵學習者對概念和思想觀點進行細化,提供綜合和整合新知識的機會,提供實踐新學技能的機會,提供反思和回顧的機會。
促進知識向技能的轉變。通過提供與知識技能、相關的案例和活動,示范知識和技能在真實情境中的運用,提供在真實情境中的實踐機會,提供為未來的運用做出規劃的機會,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等形式達到促進知識向技能的轉變。
參考文獻:
[1]顧小清,譯.國際教師教育叢書《教師能力標準》.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8.
關鍵詞: 高級中學 級部管理 有效性
由主管副校長負責的級部管理模式是當今高級中學普遍實行的一種扁平式的教育教學管理模式。我于2004年至2010年連續6年擔任兩屆從高一至高三的級部主任,全面負責從高一至高三的教育教學管理工作,連續兩屆創造了二流生源學校高考的歷史輝煌。第一屆(2004―2007年)2007年高考成績:保送清華大學1人(學校歷史上第一人),物理奧賽省一等獎1人(學校歷史上第一人),二本上線率(含音體美雙上線)達53%(學校歷史上第一次)名列全地區第一名;第二屆(2007―2010年)2010年高考成績:1人獲得地區理科狀元并考取清華大學,化學奧賽省一等獎1人(學校歷史上第二人),二本上線率(含音體美雙上線)達63.7%(學校歷史上第一次)名列全地區第二名。經歷了這兩屆高考,我與級部的幾個主要老師進行了認真的總結和反思,分析得失。我就級部管理的有效性分析如下。
一、科學謀劃,合理配置,實施民主管理是級部管理有效性的前提。
級部的管理層一般由主管副校長任年級主任、年級正副組長和年級干事四人組成。年級正副組長和年級干事的人員確定經主管副校長提名,校辦公會討論決定。上屆下來的年級組長到下一屆一般不再擔任年級組長(應該提拔),而應由副組長擔任下一屆的年級組長,上一屆的年級干事擔任下一屆的年級副組長。級部管理層確定后,應馬上選聘年級班主任和學科備課組長,也應與學校黨委確定年級黨支部的建立,年級副組長擔任黨支部書記。當所有工作都配置下來后,應馬上著手與全體班主任和學科組長一起做好年級組三年的教育教學發展規劃,制定各項管理制度。規劃要一年一目標,一期一子目標,一月一主題。在管理形式上,加強常規管理,對班主任每周實行例會制,具體總結上周班級、年級組工作情況,布置下周工作;對教師每月組織教學講評會??偨Y一個學月來的教學情況,分析不足,布置下學月工作。在管理方式上,更新教師的工作意識,讓每位教師特別是班主任能積極參與到年級組的各項管理工作制度的制定與實施中,年級組只起到協調、溝通、督促的作用,達到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的目的。
二、樹立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理念,形成“從最后一名學生抓起”的教育教學思想是級部管理有效性的關鍵。
學校是育人的場所,我們雖然要關注升學率,但是升學率只是育人的副產品。高中三年是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每一位教師都要樹立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教育理念和“從最后一名學生抓起”的教育思想。一方面,嚴格執行課程計劃,開足各種課程,讓學生參加各種社團活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另一方面,積極引導教師降低關注的重心,實行全員導師制,讓每一名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
對于學生的具體管理工作,要堅持不做華而不實的表面文章,而是做實實在在的具體工作。首先,要以各種方式積極做好班級文化建設,營造濃厚的學習氣氛。
比如:先從教室的布置開始,整體設計簡潔,條幅內容實實在在,沒有大道理,像“坐得住、靜得下、動得起、學得進”“晚自習后我要問問自己,今天收獲了多少”等,讓學生一進教室就能感受到學習的氣氛。正是這些通俗化的語言讓學生明白一個道理,即努力學習就有希望,勤奮是必由之路。
年級組每個月確立一主題,各班每周召開一次主題班會,年級組每月組織召開一次學生大會,大會只是由年級組主持,但主講是學生。每次大會均由不同層次的學生主講,談心得、談體會。這些由學生自己組織、積極參與的活動,大大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
三、全面實行“低重心運行”的教學策略是級部管理工作有效性的重要方式。
樹立“對每一名學生負責,從最后一名學生抓起”的教學思想,大力推行“低重心運行”的教學策略。具體來說要做到如下方面。
(1)面向的低重心。教學時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從最后一名學生抓起,讓每個學生都能學會,把基礎做大。為此,級部調整了教師考評條例,把各班最后20名學生的學習作為評估教師教學業績的一項重要指標。
(2)要求的低重心。根據生源的情況,適當降低教學要求,每節課提煉出讓所有學生必須掌握的幾個問題(一兩個或兩三個),緊緊圍繞這些問題,課堂上講、黑板上練、作業上做、考試中考,反復訓練,讓每個學生都能學會,都能掌握,從而增強自信心。
(3)難度的低重心。只有降低教學難度,學生才能學會,堅決丟棄一步到位的思想,高一二年級是打基礎的階段,要把基本知識學會,高考的成功取決于基礎知識掌握情況和智力條件,做綜合題的能力到高三后階段才能形成。因此,在各階段的基礎年級的各次考試中,都要嚴格控制命題難度,要求每次考試優秀率達到70%以上,及格率達到95%以上,否則就是一次失敗的考試。
(4)落實的低重心。教學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是落實不到位,講過了不等于會,布置了不等于完,考完了不等于掌握了。我們要緊緊圍繞落實做文章,落實教學案批改的要求,落實學生糾錯的要求,落實百分卷要求,落實每周一頁的錯題再現。圍繞落實想辦法,向落實要質量。
這樣,教師教學的著眼點低了,能學習會學習的學生多了,水漲才能船高,大面積提高升學率才能變為現實。
四、以“教學案一體化”為課堂教學的主要教學方式,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是級部管理有效性的重要保證。
關鍵詞:農村;科學;教學模式
面對新課程,我們曾有過許多迷茫與疑問:單一的課堂教學難以實現課程目標和教學目標;有限的課堂教學40分鐘解決不了學生探究過程中生成的問題;零碎的課外活動也滿足不了學生的興趣愛好等等。在認真研究、分析和反思后,我們嘗試了“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1 教學模式的探索思路
1、學科課程整體性構建。通過把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和校內外其它活動有機整合,形成課內外一體、校內外結合的課程結構,共同實現課程目標。
2、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通過調整、選擇、改編、整合、補充、拓展等方式,對國家課程進行校本化、個性化的再加工、再創造,使課程結構、課程實施更加符合師生個性和學校特點。
3、輔助活動課程化管理。通過整合各類興趣小組活動、社團活動等其它課外活動,形成統一的課程輔助活動并納入課程體系,實現輔助活動課程化,逐步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活動課程。
2 教學模式的設計框架
1、概念界定。我們把科學課程“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表述為:以課堂教學為主體,以課外活動、校外活動和科技創新活動為補充和延伸,實現課內外、校內外有機結合的統一體?!耙惑w化”是指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的內容、過程、目標和評價一體化。“延伸”是要求課堂教學的內容、過程和形式向課外活動延伸。
2、模塊設計。我們把“一體化”教學分為課堂教學、課外校外活動和科技創新活動三大模塊,每個模塊的主要功能為:課堂教學重在“學”―建構知識技能,課外校外活動重在“用”―拓展知識技能,科技創新活動重在“賽”―提升知識技能。我們還對前兩個模塊的實施提出具體要求。
―課堂教學。著重強調教學原則體現“三性”:一是自主性。強調在教師的引導下由學生自主發現問題、自主探究問題和自主解決問題。二是探究性。強調要將探究性學習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三是生成性。強調課堂教學要使學生能有效地產生問題,帶著問題走出教室。我們認為,一節課下來如果沒有生成問題,這堂課不能說是成功的。
―課外、校外活動。著重要求活動實施體現“四性”:一是活動安排具有計劃性。學校將課外校外活動納入教學計劃之中,使之成為有課時、有組織、有管理、有輔導的活動。二是活動內容具有序列性。一方面是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可能生成的問題,將課外活動的實驗、觀察、制作等序列化,另一方面是把科技教育活動主題系列化。三是活動形式具有多樣性。主要做到“八有”:有聽的、有看的、有講的、有寫的、有做的、有玩的、有比的、有評的。四是活動組織具有選擇性。學校建立各類興趣小組、社團組織,供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選擇。
3 教學模式的支撐體系
1、強化思想引領。一是請《科學課》編輯部專家、縣教研室科學教研員深入課堂指導科學教學。二是選派教師赴北京、上海、南京、武漢等地參加新課標、新教材、新理念培訓。三是通過建立以專業引領、案例分析、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為抓手的校本研修制度,引導教師學習、領會先進的課程教學改革理念和思想,并將先進的理念和思想轉化為自己的教學行為。
2、開發課程資源。一是完善硬件建設。學校根據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的需要,進一步完善了生物園、紅領巾氣象站、儀器室和實驗室建設,新建了科技園、科技活動室。二是自制教具學具。凡是教學需要而且能夠自作的教具學具,都發動師生共同制作。
3、豐富學生活動。一是興趣小組活動。學校以學生科學院為活動中心,成立“種植興趣組”、“飼養興趣組”、“制作興趣組”、“氣象觀測組”、“環境保護組”等興趣小組。二是主題教育活動。學校把“世界環境日”、“世界海洋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氣象日”、“全國植樹節”、“全國科普日”、“全國科技活動周”等紀念節日形成活動內容序列,組織開展環境教育、綠色教育、科學普及教育等活動。三是科技競賽活動。學校每年開展一次小論文、小制作、小發明和小創作比賽活動,并評選表彰“明天小小科學家”。同時組織學生參加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活動、全國青少年航天科技活動等校外活動。四是科技展示活動。學校每年舉辦一次“科技活動節”,展示學生的學習、觀察、實驗、發明等成果。活動內容包括:“我的假期新發現”報告會、科普知識演講會以及自編科普故事、自辦科普小報、猜科普謎語、玩科普魔術;等等。
4、建立配套制度。一是考核評價制度。我們把學生參加課外科技活動、校外實踐活動、科技教育活動、環境保護活動等納入對學生的評價內容,讓學生能全方位地認識自己在知識方面、能力方面和情感方面的實際情況,充分發揮教學評價的激勵效應。將課外活動與課堂教學一并納入對教師的教學工作考核內容,促進教師參與學生課外活動的輔導。二是過程監控制度。我們采取問卷調查、數據測試、座談學生、走訪家長等多種形式,對改革實驗進行過程監督、質量監測和效果分析,為有效調控提供依據。三是教學管理制度。主要是將課外活動、校外實踐活動等納入備課、教學、輔導、考查等教學常規統一管理。
4 教學模式的實踐感想
1、“一體化”教學有利于形成完整教學過程。單一的課堂教學主要是“學”的過程,而“一體化”教學將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與技能,通過課外活動得到鞏固和應用,并通過“用”檢驗“學”的質量與水平,促進了“學”與“用”的緊密結合,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教”與“學”過程。
2、“一體化”教學有利于實現課程教學目標。一方面,將課堂教學向課外校外延伸,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具有選擇性、多樣性和實踐性的課外活動,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直接影響著學生行為和學習效果。
3、“一體化”教學有利于發展學生個性特長?!耙惑w化”教學改變了傳統課外活動的自由狀態,將課外活動納入學校教學計劃,使之成為有課時、有組織、有輔導的開放型活動。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除了在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進行的科學課上學習知識與技能外,還可以在以學生為主導、教師為輔導的課外活動中更好地發展自己的個性和特長。
4、“一體化”教學有利于加快教師專業成長?!耙惑w化”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至少做到“六變”:教學理念要變、知識結構要變、思維方式要變、角色定位要變、教學策略要變、常規管理要變。在這些變化過程中,教師的專業素養必然得到迅速提升。在“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探索和實踐中,得到收獲的不僅僅是學生,科學課教師也與課改一同成長。
改革永無止境,探索未有窮期。在科學課程“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過程中,也面臨著許多問題尚待進一步探索與實踐。如:課程結構、教學模塊的設計有待深入研究和實踐;與教學模式配套的考核評價、教學管理等制度需要進一步完善,其科學性也需要進一步研究和驗證;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的探索需要積極推進等。站在課程改革新的起點上,我們將進一步轉變課程觀、教學觀和學生觀、人才觀,以奮發有為、敢為人先的精神推動學校課程教學改革向縱深發展。
參考文獻
1、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師課程執行力研究[M];
關鍵詞:項目課程;檢驗崗位技能;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教學做一體化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5-0129-02
《分析檢測技術》課程是山東職業學院生物技術及應用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對學生檢驗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的培養起到主要的支撐作用。為滿足我系學生適應相關就業單位檢驗崗位的人才需求,本課程立足于生物產品生產企業分析與檢驗的核心崗位,圍繞分析檢驗方法的選用、檢驗儀器設備的使用、典型質量指標的檢驗操作、產品質量標準的應用、檢驗數據處理及檢驗報告的編制等核心技能,采用融“教、學、做”為一體的教學模式,改革考核方法,強化檢驗職業技能的培養,養成學生嚴謹認真的檢驗作風,提高食品質量控制意識。
一、立足就業企業的人才需求,定位教學目標
高職教育的任務是通過教學使學生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和熟練的動手操作能力,為企業培養生產一線的高級技能人才。食品質量檢驗是企業檢驗崗位的主要工作內容,是職業技能鑒定的核心部分。
近幾年,通過對我校生物技術及應用專業學生就業單位及就業崗位的需求調研,認真分析行業企業檢驗崗位的能力需求,結合食品檢驗工的職業考核要求,本著以能力為本位、以學生為中心、以應用為主旨、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理念,確定《分析檢測技術》課程集知識、技能和態度于一體的教學目標為:培養學生具備嚴謹認真的態度、扎實的檢驗理論知識、正確的樣品處理方式、規范的儀器使用能力、熟練的檢驗操作技能、提供檢驗結果報告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質量檢驗員的要求,進一步細化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
二、立足檢驗崗位職業能力需求,設計教學內容
為了縮短學生所學理論知識和實際崗位需求的距離,實現零距離上崗的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要求,采用職業訓練與職業崗位技能鑒定相接軌的實踐教學模式,根據本專業畢業生就業單位及就業崗位檢驗能力需求來設計教學內容,將不同類型產品的質量檢驗設置為教學項目,以實際檢驗指標為任務,將教學內容分為基本知識與技能、飲料酒、發酵調味品、發酵乳、有機酸與氨基酸、酶制劑等六大項目的分析檢驗,共計20個任務。以規范的檢驗方法及產品質量標準為依據,并將每個任務歸納出具體且有針對性的能力要求,從而使學習的目標明確而又契合企業要求。
三、采用教學做一體的教學模式實施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一)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提高學生參與度
采用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以典型產品的質量檢驗為載體,以國家質量標準和檢測要求為依據,按照規范的檢驗方法和操作流程,融“教、學、做”為一體,實施體驗式互動教學,讓真正的產品、真實的過程、規范的操作,促使學生主動參與項目,由被動到主動,使學生不僅可以享受到學習的樂趣,還能變成學習的主體。同時,將學習與企業的質量檢驗工作密切聯系起來,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作風,樹立產品質量觀念。
(二)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實施互動式教學
實施項目化的教學方式,側重于以學生為主體、教學做考為一體的過程實施教學,每次課以體現職業崗位能力的情境活動設計為載體來引入教學任務,為學生創設做中學、學中做的新型學習環境,將理論和實踐融于教學的全過程。
教學過程突出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特點,分為七個環節:①提出任務。以企業質量檢測實例引出任務,分析任務的學習目標與要求。②資訊。提供豐富的相關資料供學生查閱,尤其是檢測產品的國家質量標準及分析方法標準,獲取必要的知識。③計劃決策。小組內的成員進行討論與協作,制訂檢驗方案。④修訂方案。抽查小組來闡述制訂的檢驗方案,其他小組找出問題并進行糾正,由教師歸納并修訂方案。⑤任務實施。各小組動手實施操作,關鍵環節由教師進行演示,檢測過程由教師給予現場指導,師生互動,達到融“教、學、做”于一體的體驗式教學,突出教學的實戰性、應用性。⑥分析總結。教師進行分析總結,總結知識和操作情況,促進大家對知識與技能的掌握。⑦考核評價。此環節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由學生及教師分別進行評價:教師觀察并記錄各小組及成員的表現并打分,組內成員相互觀察其參與度及操作熟練程度并進行打分。
(三)打破常規教學方法,采用多種教學方法與手段
《分析檢測技術》課程教學是在教學做一體化實訓室,圍繞實際產品質量檢測項目開展教學的。它可以打破常規的課堂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為切實鍛煉學生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提高教學效果,根據課程不同階段、不同教學內容的特點,積極倡導并探索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模擬真實工作情境,采用任務驅動法、情境教學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組內協作法、演示教學、師生互動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運用融“教、學、做”一體的體驗式教學模式組織教學,制作課件、動畫視頻等多媒體教學資料,隨時把新的檢測技術和方法補充到教學內容中。
(四)通過課外拓展任務,強化技能訓練
分析檢驗工作是個熟練活、細致活,熟能生巧,因此在每個典型的檢驗任務后會設置內容更加深入的課外拓展任務,引發學生進行思考和分析,利用課外時間加以鞏固強化。另外,組織學生開展檢驗技能大賽,制定嚴格的檢驗要求與評價標準,讓學生通過賽前的強化訓練與參賽活動,對表現突出的學生頒發學校榮譽證書,提高其競爭意識和檢驗技能,為就業和職業資格證的獲取奠定基礎。
四、加強過程考核,注重學生檢驗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培養
在課程考核方面,注重學生平時表現、檢驗操作能力、檢驗職業素養的培養,由小組長、組內成員、教師共同組成不同層次的考核主體,以形成性考核+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從多個角度對每位學生進行考核,增強學生平時學習的能動性和自主性,并將考核落實在每次課、每個檢驗任務中,避免期末考試一錘定音的缺陷,使最終成績真正反映出學生的能力水平。下圖為各個考核項目及比例。
其中,形成性考核主要考核各工作任務實施過程中的職業素養、操作技能、數據處理及報告能力;終結性考核主要考核分析檢驗基礎理論和實際操作能力及觀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由理論考試考核和實操考核組成。總成績由形成性考核成績和終結性考核成績兩部分組成,其中形成性考核由教師和小組成員分別實施(教師考核成績占該項成績的70%,小組成員互評成績占該項成績的30%),終結性考核由教師實施。
最終成績=■×50%+(A×20%+B×30%)
其中,X■是指形成性考核中各任務的指導教師評的分,Y■是指學生評的分;A為終結性考核中的實操考核成績,B為理論考試成績,n是指課程檢測項目數。
五、結論
《分析檢測技術》課程準確定位課程教學目標,合理設置教學內容,實施“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改革考核方式,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教育貫穿于整個實踐教學中,取得良好效果:其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度;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的態度、實事求是的作風、良好的化驗室工作習慣,讓學生能正確、熟練地使用分析檢測儀器與設備,進行檢驗基本操作,能對檢驗結果進行分析并做出質量判定,寫出檢驗報告。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與訓練,學生不僅能深刻理解、分析檢驗理論知識,還能將檢測與生產過程、產品質量控制聯系起來,真正理解各種檢測方法的意義及應用要求,熟練掌握檢測各環節的作用與聯系,基本具備質量檢驗員的素質與能力要求,能獨立地進行質量檢測操作及結果分析。
參考文獻:
[1]李桂春.淺談“教學做一體化”的研究與實踐[J].現代企業文化,2009,(9):197-198.
[2]蔣紅芝.基于項目教學法的分析檢驗課程教學[J].廣西輕工業,2011,(9):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