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9 16:57:0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語言的訓練方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職校;語言;訓練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9-025-01
目前語言表達能力是職校學生綜合素質的突出體現,也是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語言表達能力,作為用人單位最看重的能力之一,是職校學生在校期間應該著力培養的能力。但職業技術學校中相當一部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低下,特別是在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及明晰性上嚴重欠缺。語言表達能力的不足,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職校學生的自尊與自信,使他們怯于溝通、不敢與陌生人交往,從而制約了其他能力的展現。要全面貫徹落實素質教育,就必須重視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以全面提職校學生的整體素質和綜合能力
一、職校學生語言表達存在的突出問題
語言表達不僅要清晰的表達我們的思想感情、交流的內容,還要將各種情感和表達的內容主題突出,準確、清晰的進行交流。職校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不足突出表現在以下幾方面:1、語言表達不準確。很多學生用詞用語不準確妥帖,表達不順暢,語句不通。2、語言表達內容不明確,層次結構不清晰。有的學生想要表達認識、思想或情感等,但不能清楚明白地表達出來,甚至讓人感到費解。特別是對比較復雜的現象、事理和情感的表達。缺乏語言的連貫性、邏輯性和流暢性,顯得思維混亂。
二、培養職校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準確性及明晰性訓練方法及手段
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及明晰性是指語言表達中用詞準確,語意明白,觀點明確及結構層次清晰等,是語言表達的基本要求。鑒于語言表達能力在個人綜合素質中的重要性,學校管理者及教師要充分認識語言表達能力在教育教學中的地位、作用及意義,將相關課程納入通識教育的課程范圍,把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全面、系統、規范地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包括培養目標、規格要求、教材、考核方式等。同時,教育并引導學生充分意識到語言表達能力對應聘就業、社會交往以及成就事業等方面的重大影響,從而自覺地有目的地加強語言表達能力的修養與訓練,把校園內變成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的良性土壤。
開設說話課,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在職校教學中,開設說話課很有必要。說話課的開設是學生發展的迫切需要。職校生畢業后,走向社會,面臨就業,準確、流暢的口語表達是他們將來立足社會所必不可少的一種能力。通過說話課,以介紹、交談、講演、解說、辨論等多種形式,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發展學生的語言邏輯思維,提高學生口語交際方法和技能,符合職業崗位的要求。
開展誦讀活動,提升語言表達能力。誦讀能夠鍛煉人的記憶力和表達力,有利語言積累。近年來,誦讀對于人大腦、身心各種機能良好的潛在效應已經在各國研究人員的相關實驗中不斷得到印證。在說話課上開展經典誦讀活動,通過誦讀古今中外經典作品讓學生直接感受語言,積累語言材料,了解語言的多種表達方式,學會運用語言文字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抒發自己的感情,促進學生有聲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
開展詞語運用競賽活動,促進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表達能力的高低與講話者掌握的詞匯量有關。掌握的詞匯量大,講起話來就可以選擇最準確、最生動的詞語,也不會出現由于選不到適當詞語而語塞結巴。這樣才能根據內容表達需要,選用最確切詞語以準確地表現事物特征及作者思想。
用“錄音法”引導學生自我發現問題,促進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由于學生無法對自己的語言表達有一個直觀的印象和準確的評判,只能根據別人的點評對自己的講解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因此,在課堂上可以采用錄音機把學生的語言表達內容記錄下來,通過播放來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糾正錯誤.從而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在課堂上,組織多種形式的說話活動如演講,辯論,廣告會,新聞會,現場招聘會,電影沙龍,讀書沙龍.原創表演和表彰大會等,教師要善于指導學生運用語言、語速的技巧來表達講演內容,善于運用無聲語言(表情、姿勢、手勢)來增加語言的表現力,并制定相應的評價激勵措施,調動學生“講”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三、開辟第二課堂實踐促進教學
第二課堂是對第一課堂訓練的補充與延伸,組織學生參加各種語言類校園文化活動,使課堂教學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培養的表達能力得以不斷的鞏固、強化和空間的伸展。把教室這一空間盡可能伸展到其他更多的活動空間去,形成一個學習、運用、研究語言表達的更大的語言環境,課堂教學的內容得到更多的補充,效果也更好。例如故事會、演講會、朗誦會、經驗交流會、辯論會、知識競賽、選拔校園節目主持人、播音員比賽等以口語表達訓練為目的的課外活動。要選擇學生關心的話題,以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打開“言”路。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把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二者互動互補,形成教學指導實踐,實踐促進教學的口語學習與訓練的良性循環。
四、參加社會實踐,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關鍵詞:孤獨癥;教育原則;訓練方法
孤獨癥(又稱“自閉癥”)是一種較為嚴重的發育,特點主要表現為:(1)極端孤僻,不能正常與他人交往;(2)言語發育遲緩,交流障礙;(3)行為方式刻板,興趣狹窄。
一、孤獨癥兒童訓練要遵循的原則
針對孤獨癥兒童的訓練要遵循以下原則:教育與生活融合原則、協調發展原則、最佳刺激與及時強化原則。
1.教育與生活融合原則
寓教育于生活是兒童教育的基本原則之一。孤獨癥兒童由于語言運用障礙,無法正常交流。即使有語言能力的孤獨癥兒童,也存在回聲式語言、語言韻律失調等言語問題。因此,可以通過模仿動作、口型和發音、問答互動的訓練方式刺激兒童的語言神經,提高其主動言語溝通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時常和孩子交流,多讓孩子參加言語交際實踐活動,提高孩子的主動表達能力。
2.協調發展原則
協調發展即是在教育訓練過程中要遵循兒童身心發展規律,以發展現狀為前提,從簡單到復雜,逐步提高孤獨癥兒童的身體、心理素質,并開發潛能,促進身心協調發展。
3.最佳刺激與及時強化原則
這一原則要求在訓練中,給予孤獨癥兒童最佳的刺激。獨癥兒童喜歡固定的環境和刺激物,這能使他們安定下來。因為不能同時接受各種刺激,所以,要在他們熟悉的情境中變換刺激種類,由單一感知覺增加到多種感官感知,不斷補充新的學習內容。但要隨時觀察好兒童的表現,掌握好刺激的最佳水平。
二、在以上原則的指導下,可采用的訓練方法
正確的訓練方法是訓練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在以上原則指導下,可采用多種訓練方法。
1.語言訓練法
語言溝通是生活之本,但卻是孤獨癥兒童的一大障礙。根據兒童的興趣愛好,教師可以從言語行為、會話技能等方面進行言語溝通行為訓練,也可創設情境進行示范,吸引兒童學習的注意力,但要適度,給予兒童正確的引導。
2.游戲療法
通過游戲活動來幫助孤獨癥兒童走出自閉的世界,解除情緒上的恐懼、不安。在游戲過程中可借助一定的中介(如,孩子喜歡的物品和人物)通過角色轉換,促進兒童的社會化和個性完善。
3.音樂療法
音樂通過刺激多重感官可以打開孤獨癥兒童的內心世界。通過音樂給孩子提供安全的感官環境,播放音樂或者唱歌時,能夠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消退防御能力。
孤獨癥的孩子們就像折翼的天使,我們應該用愛和雙手為孩子插上翅膀,實現他們在藍天下自由飛翔的夢想!
一、引導學生有創意、多角度的體驗性朗讀,樹立體驗性閱讀教學觀。
《新課標》準明確指出:“朗讀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情趣。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在閱讀教學中,恰當地、充分地運用朗讀手段,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思維能力和陶冶情感。同時,朗讀也是一種藝術的再創造,它在使無聲的書面語言變成有聲有色的口頭語言的過程中,眼、口、耳、腦等多種感官并用,既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詞匯和句子,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以語言文字為表達形式的各類文章,特別是詩、詞、歌、賦、小說、劇本等文學作品,其中無不蘊含著作者對人、事、物的強烈的思想感情和主觀態度,無不以情動人,以情寓理.這是語文閱讀教學在教學內容上與數理化等其他學科教學的顯著區別。為此,我們在閱讀教學中要為孩子們的情感發展創設情景,尊重并鼓勵他們獨特的閱讀感受,挖掘情感因素,升華情感體驗,引導他們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如執教《掌聲》一課時,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是啊,人人都需要掌聲,特別是當一個人身處困境的時候。讓我們珍惜別人的掌聲,同時,也不要忘記把自己的掌聲獻給別人。”教師在指導學生對整篇文章進行感情朗讀的基礎上,可以提出一個問題:在你的成長歷程中,有沒有最讓你感動的掌聲或是最令你難忘的其他方式的鼓勵?先這樣學生通過大腦中的情境再現,自然而然地走入作者所營造的意境中,內心的情感也就隨著朗讀表達出來。由于學生頭腦中再現的情境不同,學生朗讀的韻調也不完全相同,或高昂或低沉,或舒緩或稍快,給學生很大的發揮空間。
二、做人做事,快樂是最重要的。
怎樣使我們的閱讀教學快樂起來呢?實踐證明,如果實施“以讀為本”的閱讀訓練方法,是可以實現快樂教學的。“以讀為本,由讀生疑,由讀求悟,由讀生情”是這一訓練方法的指導思想。這一訓練方法強調的以讀為本,是對傳統的講讀式教學方法的更新。講讀式教學方法包括講解和朗讀兩方面。徐世英先生在《談談朗讀教學》中,將朗讀與講解做過精辟的比較,他說:“講解是分析,朗讀是綜合;講解是鉆進文中,朗讀是躍出紙外;講解是攤平、擺開,朗讀是融貫、呈現;講解是死的,如同進行解剖,朗讀是活的,如同賦作品以生命;講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讀更能使人感受。”徐世英先生的一席話,將以學生為主體的朗讀的優勢充分體現了出來。在講讀式閱讀教學基礎上創立的“以讀為本”的閱讀訓練方法,發揚了講讀教學法中的“讀”之長,避去了“講”之短,是一種更合理、更有效的閱讀教學訓練方法。為什么實施“以讀為本”的閱讀訓練方法,就可以實現快樂教學呢?
1)、“以讀為本”的閱讀訓練方法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習的主體。 早在幾十年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解放孩子的頭腦,使他們能想;解放眼睛,使他們能看;解放雙手,使他們能干;解放嘴,使他們能談;給以空間,使他們能接觸大社會、大自然;給孩子以時間,使他們能學自己想學的東西。這就要求老師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讀課本、自己去提問、自己去感悟、自己去說、自己去評價。而教師則是對學生進行適當的點撥、引導、激勵,起一個引導者的作用。學生在學習中,通過自己讀、分組讀、齊讀、個別讀等多種形式,能做到認真讀文、大膽提問、勤于思考、用心感悟,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從而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和理解能力。我在教小語第二冊《達爾文和小松鼠》一文時,出現了這樣的問答:有一個學生問:達爾文為什么從來不捉弄小動物?幾小學生進行了補充回答:1.他要觀察動物怎樣生活。2.他喜歡小動物。3.他和小動物是朋友。4.他關心他的朋友。5.他愛護小動物。6.他尊重他的朋友。透過這些提問、回答,可以看出同學們明白了處世之道:對待朋友,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尊重,要從了解朋友的立場去對朋友,不能存著捉弄、玩弄的心理對待朋友。學生自主感悟到的這些知識,是講讀式閱讀教學法無法做到的。說明學生對課文的分析、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真正讀懂了課文。自主的學習使學生悟出了學習規律和學習方法,變得愛讀、愛問、愛答、愛動腦了,由“怕學”變得“愛學”了。
一、運動員心理素質訓練的方法
(一)運動員心理素質訓練作為特殊的專門性訓練方法,不是一項個別的技術性措施,而是根據實驗心理學、氣功訓練和生物反饋學科發展起來的。氣功是我國幾千年來健身祛病的體育鍛煉方法,它積累了十分豐富的練功方法和經驗,是心理訓練這門年輕的心理學科發展的基礎之一。心理訓練的創始人:德國的精神病學家舒爾茨就是吸收印度的瑜咖和中國的氣功原理而應用到心理訓練方法上的,例如精神放松法、漸進放松法和注意集中法等等。“形體功”是氣功鍛煉人體姿式的功法,采用肌肉和骨骼的活動和放松方法來調節人的整體姿勢。這與現代心理訓練的動作調節訓練幾乎完全相似,都是有意識地訓練人們主動控制動作,達到能隨意放松或激活自身,都是要求循序漸進地訓練動作。
(二)隨著現代生物科學的發展,出現了“生物反饋”學說。有機體的某一系統輸出信息后,還可返回到本系統,并對本系統的某些機能產生增減作用。借助一定的電子儀器將機體內臟系統的變化信息放大,使人的感官能直接回授這些信息,.而實現大腦對這些系統的有意地調節。在調整不隨意動作的心理訓練上,生物反饋學說也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人體的肌肉活動分為隨意和不隨意兩類系統,對于不隨意的肌肉活動人們難以及時發覺它的變化信息,也就無從進行控制。
(三)增強和提高運動員心理素質的常用方法可分為單一的心理素質訓練方法和成套的心理素質訓練方法;單一的心理訓練方法往往目的單一,程序相對簡單,手段也比較集中。常用的有以下幾種:1、漸進放松訓練法。漸進放松訓練法主要是通過16組肌肉群緊張和放松的交替進行,使被訓練者由感知對比而更深刻地體驗肌肉放松的感覺。當身體的主要肌肉群進入放松狀態后,不僅軀體緊張得到緩解,緊張情緒也能得到調節。2、自生訓練法。自生訓練法主要通過陳述一系列沉重、溫暖、安靜等暗示詞語,達到對此植物性神經系統的控制,進而調節身體和心理的緊張狀態。暗示詞語也可根據具體情況和需要增減或創編。3、愈加、禪宗、氣功訓練法。愈加、禪宗、氣功這些都是傳統的調節身心狀態的方法。各自都有一套完整的練習程序和步驟。這些練習都必須長期堅持,其效果也是肯定的。4、表象訓練法。表象訓練法是通過在人的頭腦里反復想象預先設計好的各種情景,如放松情景、動作過程、比賽情景等,進一步強化放松的身心體驗或成功的動作感覺,或比賽成功發揮的情景等,同時有目的地調節情緒狀態。
5、暗示訓練法。這種訓練可以隨時進行,其方法主要是通過反復接受自己或他人有意義的語言,以促使自身出現各種積極的反應。從而達到調節情緒過度緊張的目的。
6、心理振奮策略。在必要的時候請某些重要的人物進行演講活動,通過一些感人的事例激勵聆聽者,以提高他們的動機水平。
7、隔離訓練。這種方法是讓受試者離開原有的環境,而在一個陌生的環境或在陌生人面前制訂自己的訓練計劃,并由自己進行訓練的過程。這樣的訓練時間至少一個星期,以此來解除軀體和認知上的緊張。
(四)成套的心理素質
關鍵詞:民族聲樂;科學性;民族性;藝術
一、基于科學性的聲樂訓練
1.借鑒美聲唱法的優勢
美聲唱法是世界音樂界都公認的最佳唱法,它的發音和吐字方法對提高演唱者的演唱水平很有幫助。特別是意大利語歌曲,由于意大利語起源于拉丁語,它是屬于多音節語言,其語言特點非常適用于美聲唱法。歌唱者在唱意大利歌曲時,他的發音多集中在口腔后部,讓口腔整體打開,從而可以演唱出更有情感的聲音,讓歌曲更有感染力,這是一種非常科學的發聲方法,是世界上公認的最佳唱法,意大利樂曲中的許多經典佳作都已經成為了音樂學習者必學的課程內容。大約在二十世紀初期,美聲唱法才開始流入中國,我國著名音樂家張權的《秋子》就是一部典型的歌劇作品,劇中的樂曲就是由張權采用的美聲唱法演唱的,當時這部歌劇一經演出就引發了很大的輿論,有些人認為這種歌唱方法是適合中國音樂的,還有些人認為這種歌唱方法是不適合中國語言歌曲的,它的發聲方法是有局限性的,輿論的焦點其實就是漢語發音和美聲唱法間存在矛盾造成的,美聲唱法是有歌唱優勢,但是如何能夠實現美聲唱法和漢語發音的融合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林俊卿作為一名音樂博士,他對美聲唱法和中國唱法的研究很深入,他通過分析美聲唱法的發聲特點得出這樣的結論:歌唱者在使用美聲唱法歌唱時,他的喉部和咽部串聯成發音管,這種發聲特點讓歌唱者的聲音完全打開,可以自由的進行高低音轉換。而我們反過來看漢語發音,由于中國語言都是單音節文字,它的語言特點讓歌唱者在歌唱中必須要咬字,這完全影響了歌唱者的聲音釋放,讓歌唱者無法完全用聲音來進行情感表達,這就造成了中國傳統音樂和美聲唱法間發生了矛盾,讓中國樂曲采用美聲唱法演唱難以發揮出應有的歌唱效果。
2.繼承民族唱法的優勢
雖然美聲唱法的優勢作用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但是并不能說其他唱法就是不科學的,任何發聲方法都有自身的優勢和特點,只是與美聲唱法相比來說,其他唱法的優勢沒有它更全面、更科學,尤其是在演唱壽命上,美聲唱法的優勢地位更加顯著。但是,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我國的民族聲樂藝術種類繁多,各具特色,各民族音樂的唱法都有著自己的發聲方法和習慣,這些民族性唱法也很有科學性的,如果我們能夠繼承和發揚傳統民族唱法的優勢也會讓我們民族音樂藝術得到快速的發展和提高。例如:蒙古族歌曲聽起來聲音遼闊,曲調高亢;藏族民歌聽起來聲音高亢、曲調變化很大;維吾爾族歌曲聽起來情感豐富、鄉土氣息很濃。還有很多樂曲呈現區域性特點,有很強的地區特色,但是我們通過反復分析和研究后發現,這些民族唱法的發聲特點盡管各不相同,但是卻存在著一些共性,那就是普遍使用著混合聲,例如,我國京劇中就有一種特殊的發聲方法叫“腦后摘筋”,它與美聲唱法有相似點,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又如:我國黃梅戲盡管是一種中聲區唱法戲曲,但是這種戲曲不僅聽起來聲音委婉,還可以保護演唱壽命,是很有特色的科學唱法。金鐵霖老師作為一名音樂教育家,他對“混合聲”定義的理解更加透徹。他認為:“混合聲是一種真假音的融合體,它既有真聲的強勁,又有假聲的柔和。”在實際教學中,他也把訓練混合聲作為教學的重點內容,他不管學生原來是擅長唱真聲還是假聲,他都要求學生能夠掌握這三種唱法并能夠自由切換,這可以讓學生能夠達到亦真亦假,真假難辨的境界,可見這種發聲訓練方法是非常科學的。金鐵霖老師的這種教學方法也是對民族傳統唱法的繼承和發揚。從以上兩部分內容中可看出,中國民族聲樂藝術要想得到發展,就要借鑒美聲唱法和傳統民族唱法的優勢,讓聲音訓練方法更加科學合理,這樣才能促進中國民族樂音的發展,讓中國民族聲樂向多元化方向發展。
二、基于民族性的聲音訓練
1.以情帶聲
我國是一個有悠久歷史的國家,音樂文化作為中國文化中的主要組成部分,早在秦朝就已經記載了古人歌唱的目的,歌唱就是為了表達人的思想感情,如《漢書藝文志》中講到:“詩言志,歌詠言。”可見,古人是為了抒發內心情感,才采用歌唱的方式表達出來。中國民族音樂一直把情感表達作為考核演唱者的一重要指標,因此,中國民族音樂演唱主要強調“字正腔圓、聲情并茂。”從中國音樂發展史中可看出,情感表達一直是演唱者最重要的表現部分。如中國戲曲、民族歌曲都是把情感表達作為音樂創作的目的。演唱者在平時訓練中練習發聲吐字,練習調整氣息,不斷的提高演唱技巧和水平,其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表達情感,讓聽者產生情感共鳴。唱出情感指的不僅需要歌唱者通過肢體語言和表情來進行表現,而更需要演唱者對歌曲有深入理解并能表達出來真實的內心情感。這就要求演唱者不僅要具備高超的演唱技巧,更要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悟力。可以準確的分析出歌曲所表達的真實情感并與其產生共鳴,這樣才能在演唱中達到“人曲合一,聲情并茂”,只有用真情打動聽眾的歌者才是真正會唱歌的人,以聲傳情,以情帶聲是每一名音樂學習者都想達到的歌唱境界。早在清朝時期的戲曲家李漁就講過:“同一音,同一名,同一曲,無情則死,有情則活。”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2.以字行腔
中國語言博大精深,要想把歌唱好,首先就要在咬字唱字上下功夫,早在傳統音樂發展時期,中國戲曲就強調演唱者要做到“字正腔圓,以聲傳情。”這種咬字唱字的方法是受語言影響所產生的,歌唱者通過采用這種訓練方法能夠提高自己的唱功,讓歌聲聽起來更有美感。在宋代早期,著名在北宋政治家沈括就說過:“古之善歌者有語,謂‘當使聲中無字,字中有聲’。”其意思就是說歌唱者要做到“聲中無字,字中有聲”。其實,“字中有聲”是部分要求,而“聲中無字”是整體要求,前半句的意思是說歌唱者要做到咬字唱字聲音悅耳;而后半句的意思是說歌唱者要做到整曲流暢。所以,在聲樂訓練中,聲樂老師不僅要訓練學生要做到咬字唱字準確,更要做到以字行腔,以字傳情的境界,這樣才能更好地詮釋作品,讓真個演唱充滿感情。
3.唱出韻味
聲樂的“韻味”是中國民族聲樂審美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它所指的內容包括聲音表現、情感表達和語言掌握等三部分,這是對一個歌手演唱的重要評價。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豐富,自聲樂發展以來,人們對樂曲的韻味就有很高要求,因此,學習民族音樂的學生一直都希望達到唱出韻味的境界,這也是對歌唱藝術境界上的追求。聲音表現、語言掌握和情感表達是一個有機整體,是“韻味”的三個重要內容,它們之間相互聯系,不可分割,任何一部分的不完美都會給歌唱效果帶來影響。我們在前面的內容中介紹了咬字、唱字的重要性,但是僅僅做好咬字清晰、唱字準確也是不夠的,它還需要歌唱者聲音甜美、情真意切。就如古人所說:“唱曲之法,不但聲宜講,而得曲之情尤為重。”所以說,歌唱者要想達到韻味境界,就要把咬字、發聲、傳情這三部分都做好。還有,我國民族聲樂還非常注重舞蹈的配合,尤其是一些少數民族,他們地區的歌曲表演都是連唱帶跳,歌舞相隨,這些民族的表演方式之所以有舞相伴,是與歌唱中情感表達分不開的。人們都知道,當一個人過于高興、興奮時,他會不由自主的手舞足蹈起來,唱歌也是如此,當一個演唱者達到了唱情的境界后,她會不由自主的流淚、揮手、跳舞,這是歌唱者達到一定藝術境界后不自覺的外在表現,這不僅有利于歌唱者抒感,還有利于歌唱者更容易在歌唱中達到“聲情并茂、韻味深長”的境界。
三、中國民族聲樂向科學性和民族性發展的有效路徑
上述內容我們探討了科學性和民族性對中國民族音樂的促進作用,下面我們就要討論實現中國民族音樂向科學性和民族性發展的有效路徑。近年來,我國許多知名的音樂學家和學者都在研究實現中國民族音樂科學性和民族行發展的方法。例如:王品素老師是我國一位有豐富教學經驗的老前輩,她畢業于上海音樂專科學校,從事教學工作多年,自她開展教育工作以來,她就把“立足于民族,追求完美”當做了自己的工作目標和要求,其基本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保留學生原有的歌唱特色和特長;第二,進一步訓練學生的發聲技巧。王品素老師的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讓學生繼續堅持了民族性的唱法和風格,更采用了新的訓練方法進一步朔造了學生的嗓音,從而讓學生的歌唱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在實際教學中,王老師不僅借鑒了西洋唱法的成功經驗,更傳授給學生許多科學性的民族唱法,可以說,王品素老師對聲樂教育的貢獻是非常巨大的。又如:金鐵霖老師更是名聲在外,他的學生不僅多,而且還一個比一個有名,像、宋祖英、湯燦、董文華等我們熟知的著名歌唱家,可見,他在音樂教育界的地位有多高。金鐵霖老師從事聲樂教育有50多年,不僅摸索出來一套自己的教學思路,更總結出了新的歌唱訓練方法。他在教學中主張尋找不同唱法的共性,從而讓民族聲樂訓練方法更加科學合理,從而達到提高歌唱者歌唱水平的目的。其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借鑒美聲唱法的優勢訓練方法,讓學生的發聲方法更加科學;第二,利用母音轉換方法來提高學生的發聲音,讓學生的聲音聽起來更加圓潤、透徹;第三,訓練學生的混合聲,讓學生能夠掌握真實唱法、假聲唱法和混合音唱法,這可以擴展學生的聲域。王品素老師和金鐵霖老師都是聲樂教育的老一代教育者,他們對中國民族聲樂教育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力,他們的觀點說明了中國民族聲樂科學性和民族性完美結合的重要性。像中國年輕代歌手吳碧霞就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歌者,她不僅可以演唱高難度的民族樂曲,還可以演唱著名的高音西洋曲目。她的成功讓我們看到了中國民族聲樂向科學性和民族發展是非常正確的。結語中國民族聲樂藝術要想不斷向前發展,就要不斷探究科學的聲音訓練方法,繼承傳統的民族優勢唱法,從而實現民族聲樂科學性和民族性的完美結合,讓我國民族聲樂藝術能夠在世界音樂行業中發光發彩,進一步推動世界音樂藝術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梁麗.我國民族聲樂藝術的美學風格探究[J].大眾文藝.2013(15)
[2]王鑫.試論中國現代民族聲樂的藝術特征與演唱風格[D].東北師范大學2010
一、 合唱基本技能的訓練
通常情況下,進入學校合唱團的團員大多受過一些相應的聲音訓練。合唱藝術要求演唱者聲音更多的共性,高、中、低音區的高度統一,以獲得音色融合的重要基礎。這樣就要求合唱的聲音訓練,有別于培養獨唱演員的教學模式。合唱的聲音訓練應該更多立足于人聲的基礎表現能力,即從語言習慣的音區訓練開始,向高、低兩側擴展。其具體方法如下:
與視唱練耳相結合,用固定唱名體系;訓練同度到八度的旋律音程。
聲音的能力,實際是指人聲所能發出具體音高(即達到某一振動頻率)及音強的能力。基于此認識,在訓練中我們可以采取區別于獨唱教學中只選取部分母音(如i、a、o、u等)的教學方法,而代之以視唱中普遍采用的唱名: do、re、mi、fa、sol、 la、 si(變化音要求唱出變音記號)。此種訓練方法的好處是,便于不同聲部的同時訓練,避免了演唱者對練聲采用母音的偏好(如有人習慣唱a母音、有人習慣唱i母音等),更有價值的是同時強化了合唱團的視唱練耳訓練(誠如舒曼所論,視唱練耳應當是音樂學習者的每日常課),而良好的視唱練耳訓練對合唱團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具體方法如下:
③.三度練習(以下譜例從略)④.四度練習⑤.五度練習⑥.六度練習 ⑦.七度練習⑧.八度練習
訓練時下行音域不應過低,專業訓練少的學校合唱團更應注意。上行時,每次都做試探性的增加二度音程訓練。目的是逐漸擴展整個合唱團高音區的演唱能力。該訓練應循序漸進,所有的音要求唱得均勻連貫流暢,每小節最后音可做適當延長,每小節開始都要調整呼吸要求合唱團始終在良好氣息支持下歌唱。每一唱名的元音都要唱得飽滿圓潤。如do可單獨練唱o母音,re 要專練e ……開始時在a自然小調和c自然大調進行,熟練后,同時開始練習同名的旋律小調、和聲小調、和聲大調、旋律大調。逐漸增加調號數量,變化音要唱出臨時變音記號,如:#f要唱升fa ……實踐證明,這種看似簡單的二音一組的齊唱音程訓練方法,實際包含了最小的連音組合。采用連音與斷音交替訓練,對聲音位置、氣息能力(所謂膈肌能力)都大有益處。同時,指揮教師可以對上述練習,進行各種可能的二聲部組合,如:同音色組合,(男高+男低)+(女高+女中)即可形成男女聲的二部;不同音色組合,(男低+男中)+(男高+女高)即可形成混聲二部組合。不僅能較迅速提高合唱團的聲音質量,更能夠有效提高合唱團整體視唱練耳水準及聲音的平衡和融合能力。
二、 中國語言音韻的適當訓練和外來語言的學習
眾所周知,通行的聲樂教學,經常選用部分母音作為訓練內容,筆者堅持認為,對聲音訓練素材的選用應多樣化,而對中國語言音韻的學習應當相對系統。指揮教師應根據本團的實際能力和情況做系統學習,以獲得演唱本民族作品的能力。學習外語的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有條件的學校合唱團可以聘請專業外語教師執教。
關鍵詞 青少年 足球訓練 訓練訓練
足球運動員心理訓練是對運動員的心理進行有目的的施加影響,使其在比賽和訓練中能夠較好的控制和調節自己的心理狀態,保持最佳狀態參加比賽。我國青少年足球經過多年的發展,運動員在身體、技術、戰術等方面的訓練也取得了較大的進步,高水平運動員間的身體素質、技術水平、戰術愈益接近。在當今足球高水平和高競爭方向發展的今天,運動員不但要有較強的體能、較高的專項技能,而且要在競技場上把這種體能和技能充分的發揮出來。如何讓這樣一群年輕的隊伍承受這種心理壓力,并以一種積極的姿態去迎接挑戰,是當今青少年足球訓練的一個重要的課題,它不但影響著比賽的成績,也對運動員的成長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 青少年足球運動員的心理特點
(一) 缺乏理想和信念,目的不明確
青少年足球運動員的心理還沒有完全成熟,處于性格形成的過渡時期,對事物的認知還有一定的局限,僅憑自身的現有水平,很難透徹理解足球運動的意義和目的,所以說,在日常的訓練和比賽過程中,關注的多是近期的或短期的目標,缺乏長期的職業理想和信念,訓練的目的不夠明確。
(二)承受能力差、易產生消極情緒
現在社會獨生子女多,孩子生活在一個安逸的環境中,大多事物都是家長操辦,孩子普遍缺少生活和心理上的磨練,導致承受能力欠缺,在訓練過程中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青少年足球運動是一項訓練強度較大的項目,在訓練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困難和障礙,如果承受能力差,很容易出現退縮、放棄等消極不利的情緒。
(三)叛逆心重
青少年足球正處于青春期,叛逆心重,如果訓練內容的組織、訓練計劃的安排以及訓練目標的設置不合理,很容易引起他們的叛逆心理,影響訓練效率,所以教練員在日常的足球訓練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關注隊員的情緒變化,并適時科學的對訓練安排做出調整,以激發隊員的訓練積極性。
(四)性格敏感,缺乏耐性
青少年足球運動員,因青少年時期自我意識的飛速發展,其自尊心和自信心等不斷增強,性格多細膩敏感,情感比較豐富但不夠穩定;思維敏銳、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但是遇到困難容易急躁和激動,缺乏耐性。所以教練員在日常的訓練過程中,一定要注重隊員的耐力素質的培養,并注重語言的措辭和使用。
二、青少年足球運動員的心理訓練方法
青少年足球運動員的心理訓練方法常用的可大體分為兩種,即:一般心理訓練和賽前專門的心理訓練。兩者互相促進,互相依賴。沒有長期的一般心理訓練,賽前的專門心理訓練就失去了基礎,沒有賽前專門的心理訓練,長期的一般心理訓練就缺少了訓練的針對性,影響訓練成效。
(一)青少年足球運動員的一般心理訓練
青少年足球運動員的一般心理訓練指的是為了提高青少年運動員的在足球運動中所需要的各項心理素質,在訓練的整個過程中進行的長期的心理訓練方法。常見的一般心理訓練方法有以下幾種:
1. 注意力集中訓練。科學有效的注意力訓練,可保障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過程中全神貫注于某個確定的目標,而不會受到外在環境因素和本身內在的雜念的影響,始終把注意力放在當前要完成的具體任務上,從而保證技術水平和戰術水平的正常發揮。在進行注意力集中訓練時可采用的訓練方法有:視覺守點法、視覺追蹤法、意守法以及低聲發令法,教練員在訓練過程中可根據訓練的實際情況,科學選擇,搭配運用。
2. 意志力訓練。在對隊員進行意志力訓練時,教練員應首先引導運動員樹立戰勝困難的決心和信心,激發隊員求勝的愿望,然后在日常訓練過程中,逐步加大訓練的難度,并嚴格要求,以鍛煉隊員持久性的意志品質。在訓練方法的選擇上,則可以根據實際的訓練情況,適當選擇對抗性的訓練方式并設置必要的獎懲措施,但是切忌機械的訓練方法,而應根據不同隊員的性格特征和實際情況,因人而異設置不同的訓練計劃和訓練目標,并在訓練過程中同步加強隊員的道德情感教育,這樣才能讓意志力訓練取得明顯的成效。
3. 感知過程訓練。在足球比賽過程中,運動員要準確的感知求的速度、力量以及賽場上比賽雙方不斷變化的賽場形勢和時空關系,以選擇合理的位置,采取有效的技術動作來遏制對方的動作。這一系列活動的完成必須依靠大腦皮層和準確穩定的心理感知過程,這個過程必須經過長期的足球專項訓練才能形成,所以教練員在日常的一般的心理訓練過程中,一定要注重隊員的感知過程訓練,多進行熟悉球性的訓練,讓隊員熟練掌握足球飛行路線的判斷、飛行軌跡的判斷以及飛行速度的判斷。注重培養隊員的球感。
(二) 青少年足球運動員的賽前專門心理訓練
青少年足球運動員的賽前專門心理訓練,則指的是在足球比賽開始之前,教練員針對具體的特定的比賽而對運動員進行的心理訓練和心理準備,賽前專門的心理訓練一般在比賽的前兩個月到三個月左右開始練習,練習的時間一直持續到比賽期間。賽前專門的心理訓練的目的是在較短的時間內,根據具體的比賽雙方的形勢,引導運動員運用心理調節的方法,達到最佳的比賽狀態,以取得良好的比賽成績。
在對青少年足球運動員進行賽前專門的心理訓練時,教練員應首先引導隊員認識比賽的任務和目標,樹立正確的比賽動機。當隊員充分了解了比賽任務、比賽目標,以及比賽雙方的情況,并樹立了正確的比賽動機時,才能有效的調動足球隊員在賽場上的積極性,遇到困難時,才能主動的、能動的尋求克服困難的辦法,爭取比賽的勝利。賽前的專門心理訓練方法多種多樣,常用的幾種方法有自我暗示法、語言激勵法、呼吸調整法等,教練員可根據賽場的實際情況靈活選用。
參考文獻:
[1]張益增.試論足球運動員賽前心理的調整與控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9.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