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09 12:32:4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教育發展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教學設施落后
由于這些年我們國家對農村的投入太少欠賬太多,致使農村和城市的教育差別越來越大。教育的均衡發展也成為水中月鏡中花。目前偏遠農村學校的辦學條件仍然停留在九十年代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水平上。教育設施設備“普九”后基本沒有補充充實更新過。由于經濟落后,教育缺少經費的支持,農村的教育設施極其落后。一些教育必需的設施比如基本的體育設施、多媒體、實驗器材很少甚至沒有。由于基礎設施的嚴重匱乏,導致許多教育內容以及教學管理不能正常的開展并完成。
(二).學生個人問題———留守兒童越來越多
在農村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留守兒童,長時間的缺乏父愛母愛導致任性、偏執等心理問題越來越嚴重,問題學生越來越多。也就造成了正常的教學工作無法很好的在他們身上開展并得到相應的效果,使得教學工作的困難日益加劇。并且由于缺少父母的關愛與教導,許多兒童的思想頑固不化,身上帶有不良的風氣,這就給教學工作增加了困難,老師很難的去管理與教育。
二.做好農村小學教育管理的方法
(一).加大資金投資力度,切實做好對教育事業的支持
為了使農村教育更好更快的發展,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中央政府應加大對農村教育事業的投資力度,政策向農村教育傾斜。當地政府應切實把教育工作放在首位,不僅加大資金的投資力度,同時也要積極協調人力、物力、財力,努力發展農村的教育事業。
(二).加強教育基礎設施的建設
基礎設施是農村小學教育管理中一個重要因素,基礎設施的完善與健全會對小學教育管理起到莫大的作用。因此,面對當前基礎設施落后的現狀,加強對基礎設施的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與關鍵,當地政府部門應加大對基礎設施的修建與維護,力圖保證孩子們在一個較好的硬件環境中生活與學習。
(三).師資力量的擴充
首先國家應加大對大學生與農村教書的鼓勵與支持,并相應的給予物質上的支持與精神上的支持。大學生是一個國家的中堅力量,是教育事業的最新成果。他們帶著無盡的新鮮活力和與時代靠近的知識,讓他們去農村教課最合適不過。其次,也要加大對農村小學教育的宣傳,使這些大學生知道農村小學教育對于他每年的迫切需要與渴求,使他們懂得自己的社會作用。同時,也要提高對大學生的思想教育,使他們的思想境界以及人生觀,價值觀。
(四).完善老師的管理運行機制
老師作為農村小學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的可控對象,如何管理老師,留住老師成為農村小學教育管理中的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工資作為一種調控老師的手段,要與老師的工作和相結合。充分尊重有能力,能者多勞的老師,形成一種良性的競爭局勢,讓老師真正體會到工作的切實必要性與緊迫性。留守兒童作為一種群體,缺少父母以及周圍人的關心,從小心理就會產生變化與陰影。因而心理輔導就極為重要。一個好的心理教育不僅會改變孩子心里的整個世界,同時還會對他以后的健康成長有莫大的幫助。
三.結語
教育的發展是國家全面強大的基礎,依靠教育培養出的人才與技術生產力為國家的富強做出了極大的貢獻,而在我國農村人口占全國總人數70%的基礎上,與之配套的農村小學教育卻很難與城市的教育相提并論,其在基礎設施,教育師資,教育模式以及農村家長的教育觀念等方面存在明顯的缺陷,雖然,三農問題的重視使得農村小學教育在近些年得到了良性的發展,國家也通過“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中小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但農村的特殊社會屬性使得小學教育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改善教育基礎設施,優化師資條件與學生評估制度,加強宣傳教育以改變家長的教育觀念,甚至調整農村經濟產業結構,以整合生源組成,這些都需要各家長的教育工作者和農村政府作出更多的努力,以使農村小學的學生能得到更好的教育機會,使素質教育在農村得以展開。
1.農村小學教育的現狀分析
1.1農村教育觀念與思維的缺陷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人本教育與素質教育在全國的全面深入,社會對教育的理解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過去的教育觀念里只希望學生能認識字、能進行數學計算,而如今,社會的需求使得學生必須具有多元的知識結構和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但在我國的部分農村,這種教育觀念并沒有得到改變,其中就包括農村小學教師的教育概念和農村家長的教育認識,德、智、體、美全面均衡發展是小學生必須該受的教育,但有些農村小學教師只注重語文、數學的教育,對其他的素質教育能過則過,沒有使教育效果得以體現,比如音樂課的教學依然采用老師唱一句、學生跟唱一句的教學模式,而英語教學也不夠重視,特別是在發音上存在方言的因素,使得小學生的英語發音不夠準確,這都是教師的教育概念沒有得到改變的體現。
1.2農村教育設施的缺陷
由于農村教育經費有限,使得農村小學教育的基礎設施相對匱乏,其主要表現在校園基礎設施與教育基礎設施,校園基礎設施主要是指進行體育鍛煉、游戲教育等相關的設施較為缺乏,比如很多農村的小學體育場還是砂石跑道,足球場也沒有人工草坪的鋪設,這對于學生的體育鍛煉存在受傷的隱患,而至于其他的體育鍛煉設施更是沒有,影響學生的鍛煉方式選擇,使得學生課間玩的多數是自制的娛樂用具,如丟沙包、踢毽子、跳皮筋等。而教育當面的設施缺陷是指微機室、多媒體教室等現代化設備不完備。據調查,目前只有10%左右的農村學校擁有齊全的現代化教學設備,而更多的農村學校使用的還是傳統的電化教學器材,如收錄機、投影儀等,音美體器材也很缺乏,幾臺簡陋的錄音機,幾盒單調的彩筆往往就是農村小學開展音美教學的全部家當。
1.3農村教育師資的缺乏
我國農村小學的教師隊伍主要由三種群體組成:一是民辦轉公辦的老教師;二是年齡不等的代課老師;三是為數不多的各方面都合格的具有專業素質的年輕教師,但目前的現狀是由于農村的發展關系難以吸引大量的年輕教師前往教學,教學觀念陳舊、知識體系單一、教育模式缺乏變通的老教師依然是農村小學教師的主體力量,這種師資現狀難以匹配國家對小學生素質教育的需求,同時經費及硬件條件的制約,教師外出培訓和自我充電的機會較少,更加不利于教師力量的發展。
2.農村小學教育的改革發展分析
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這是我國教育發展的根本方向,農村小學教育的發展更是如此,需要現代化的教育基礎與配套設施,需要現代化的教育模式與觀念,需要現代化的教師隊伍,這些就需要更多教育工作者和農村地方政府進行不斷的政革發展。首先,需要加大農村小學教育的經費投入,改善學校的體育設施現狀,修建適合小學生身體鍛煉和體育興趣培養的基礎設施,補充音樂與美術教育的設施輔助,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完善多媒體教學模式,以標準的聽、讀、寫來為學生提供英語教學;其次,加大教育的宣傳力度,使廣大農村家長更深刻的理解小學教育的含義,以配合學校教育完成對學生的全面素質培養。同時,需要學校與家長優化對學生的學習評估辦法,改變過去傳統的只注重語文與數學成績的考核方式,需要同時關注學生思想品德、興趣、思維能力方面的培養,從重單純只是評價轉向重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評價;摒棄只以分數為主導的教學評價,使得教學評價更加合理化和科學化,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在農村小學教師隊伍的改革方面,需要通過平臺、專業、特長、發展、薪資等方面吸收文、體、美專業的師范畢業教師到農村小學任教,建立教師定期培訓制度,以吸收新知識,學習先進的教育模式。建立長效的城鄉教師交流制度,城市的小學教育相對于農村小學教育是先進的,使城市小學教師到農村小學支教一段時間,農村小學教師到城市小學學習一段時間,形成見習交流制度,以開拓農村小學教師的教學視野。
3總結
關鍵詞:小教英語;實踐課程;實訓實習基地改革
教學實習基地通常指具有一定見習、實習規模,并且相對穩定的高等院校學生參加校內或校外見習、實習和社會實踐的重要場所。實習基地建設情況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實踐教學質量。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實習基地建設工作不能停留在形式上,重點是要落到實處。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高教[2007]2號)文件提出:要高度重視實踐環節,提高學生實踐能力。要大力加強實驗、實踐、實習、畢業設計(畢業論文)等重要實踐環節。對于高校師范專業而言,要高度重視專業見習、實習等實踐環節。依據上述文件,筆者所在學院提出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的指導思想。第一,竭盡全力,在校外找到真心實意合作的機構。第二,要投入資金和相應的設備,來確保見習、實習實踐環節的順利開展。第三,以制定協議的形式表達清楚各自的責權。第四,專門設立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工作組,全程參與建設,確保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第五,監督落實基地建設工作,確保實習實訓基地和我院雙方溝通順暢。第六,要走多元化道路,努力在校內建設實習實訓基地。
一、小學教育(英語方向)專業中存在的問題
呼和浩特民族學院共設立了四個方向的小學教育專業,分別是英語、蒙古語、漢語、數學。小學教育(英語方向)專業自2012年開始招生以來,招生人數達近300名學生。從授課語種上分為蒙語授課和漢語授課兩種。每班平均人數達36名。前后開展了多次見習(2012級已經開展了五次見習,2013級是四次,2014級三次)和一次實習(2012級)。經過四年的教學與實踐,最初設置的實踐課程環節中存在一定的問題。如:見習時間的安排不合理;見習內容、任務與學生實際能力脫節等等。為了提高學生專業實踐能力,實現實踐教學學目標,首先從實踐課程設置著手進行調整,使之有效地服務于實習和見習等實踐環節,確保實踐環節的正常運行。
(一)實訓實習基地建設工作滯緩,成效不佳
對實訓實習基地的建設、維護與改革是各高校學科建設工作中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也是各高校確保實踐教學順利開展的基礎。實習實訓基地建設與實現教學目的、完成培養目標有著密切聯系。在各高校的教學實施中起到“催化劑”的作用。正因為在教學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各高校加大了建設力度,但仍然存在諸多問題,我校實習基地建設工作中存在的問題:(1)學生實際掌握的知識結構、體系、實踐能力與見習、實習學校的實際要求不符,造成難以確保見習、實習實踐教學質量,直接影響了就業競爭力。(2)實習基地的建設與維護工作單靠各系部單方面聯系并建設,導致實習、見習基地一年一換,無法保障基地的穩定性,使得實訓實習基地建設工作停滯不前。(3)實訓實習基地建設資金短缺,導致無法實現起初制定的“共建,共贏”模式的實訓實習基地建設目標。(4)實習、見習學生人數與實踐基地數量比例不科學。每學期見習、實習的學生人數多達近150名(目前同一屆見習、實習學生人數近80人次),每年見習學生中蒙語授課學生人數達79人,漢生71人。實習人數約85人(首次實習人數)。自2012年招生至今提供給近300名學生實施見習、實習的基地只有興安路民族實驗小學,八一小學和春蕾小學等三所小學。目前這三所小學是我院小學教育(英語方向)專業學生臨時實習、見習基地。(5)實踐教學指導教師的任務繁重。一名教師至少指導十五至二十名學生,這種現狀導致見習、實習指導工作只停留在形式上,無法達到實習、見習的目的,提高學生實踐教學能力。除此之外,每一名教師還承擔至少16課時的教學任務,同時還負責學年論文指導、社會實踐調查指導、畢業設計指導、專業指導等多項任務,教師與學生比例均達到1:7或1:8。呼和浩特民族學院外語系英語專業在編教師人數20名。
(二)小學教育(英語方向)專業的實踐課程設置中存在的問題
根據和《呼和浩特民族學院小學教育(英語方向)專業培養方案》中的實踐課程設置,該專業學生需要修完的專業實踐課程有:專業見習、專業實習、學年論文(1、2、3;3學分;第2、4、6學期)、畢業設計(論文)(4學分,第8學期)、社會調查(1、2;2學分;第3、5學期)等共20學分,占本專業的總學分的8.97%。見習(1-5),共5學分,分別從第2至第6學期進行,時間共10周;為期6周的實習在第七學期進行,共6學分。見習1-5具體內容安排依次如下:參與到教學中去,聽課、試講、寫教案;教學實踐,真正上臺面對學生講課,寫板書,留作業等;參與到學生管理中去,例如臨時班主任、輔助班主任等工作;加強日常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積極參加見習、實習學校的問題活動,將自己最優秀、最擅長的一面展現給實習學校。教育實習是指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運用某一技術基礎或專業基礎課程的知識與實際相聯系,以增強感性認識、驗證某些理論、提高某些技能、了解與本專業有關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在生產勞動中接受思想教育的實踐教學形式,通常是在校內實習場所中進行。實習內容為:課堂教學實習;班主任實習;教育調查等。依據小學教育(英語方向)專業培養方案,發現該培養方案中的實踐課程設置中存在諸多問題。經走訪興安路民族實驗小學,八一小學和春蕾小學等三所見習、實習基地發現,該專業培養方案的實踐環節安排中突出的問題有:見習、實習內容安排與基地實際需求不符;見習時間安排恰巧安排在小學開學初,使得接收見習和實習生的單位無法保障見習、實習的順利開展;設立小學教育(英語、數學、蒙古語、漢語方向)專業的各系之間的互動少,導致資源浪費現象較嚴重;小學教育(英語方向)專業的實踐課程設置與實踐內容的不合理性導致該專業實踐環節與實習實訓基地實際情況脫節,無法滿足實習實訓基地小學英語教育的實際需求。小學教育(英語方向)專業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制約著該專業的進一步建設與發展,影響了學生的實踐教學能力的提高,降低了該專業學生的崗位競爭能力,加大了就業難度。
二、小學教育(英語方向)專業實訓實習基地建設改革的對策
(一)設置科學性、可持續性強的實踐課程
目前我院小學教育(英語方向)專業的實踐環節,尤其見習環節的部分內容安排不符合小學英語教學的實質需求。見習時間的安排不科學,每次安排的見習、實習人數超出了實訓實習基地所承受的能力。這些問題的存在促使我們對該專業實踐環節進行客觀、科學地整改。1.見習時間安排方面。見習(1、2、3、4、5,第二學期至第六學期)的具體見習時間不應該安排在小學生開學的頭三個星期,應該安排在停課前的兩、周進行。原因有:小學生剛開學還沒能適應課堂教學,所以很難觀察到學生在課堂上的真實情況;接待見習的單位工作未能步入正常軌跡,因此會影響見習環節的順利開展;無法保障預期計劃的見習能如期開展;影響見習實踐課程的效率;見習生也剛開學,未能很好地走入角色,無法做好見習前準備;雙方指導教師都處于剛開學階段,除了承擔授課任務外,還要承擔見習指導工作,還要準備學院、學校要求上交的例行材料等,因此會影響見習指導效果。2.見習內容安排方面。根據小學教育(英語方向)專業實踐課程內容設置,明確規定,該專業學生在見習(1)期間需要做到:觀察小學生在課堂上的各種表現為主,捕捉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接受知識的方式方法,邏輯思維能力。遇到突發事件時授課教師是怎樣應對類似事件,處理的方式方有哪些等。觀察小學英語課堂中小學生的各種表現,對其進行分析、總結是見習的重點;根據2012-2015年見習指導工作的整體開展情況來看,目前小學教育(英語方向)專業見習(1)仍然停留在填寫見習表格這般形式化工作層面,并非做到實質性的工作,即見習內容與見習結果相互呼應的實踐教學目的沒有達到。學生只是觀察到了,但大部分學生并未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分析、總結。指導教師也并沒有提出進一步的要求或給予及時的反饋與總結。這樣很難實現見習目的,也會影響下一步見習效果。見習(2、3、4、5)的內容安排上應該是循序漸進,不應該因合作單位的實際困難而隨意更改已經布置好的見習內容,失去科學性。見習內容的安排應該是從觀察小學生(見習1、2)聽課(見習3、4)、講課及承擔班主任管理任務(見習5)。見習(4)由原來的三周改為兩周,騰出時間留給見習(5)。見習(5)由原來的三周改為四周。這個階段不僅基于前段時間的積累上開始授課也要學會承擔班主任工作處理日常事情,管理班級。3.對社會調查實踐環節的調整。社會調查環節中主要調整時間和調查內容。把社會調查(1)安排在第四學期進行,而不是第二學期,因為學生的知識體系還不夠健全。調查范疇應該與自己所修專業有關,緊扣所修專業,為學年論文撰寫和畢業論文撰寫服務。不應該泛泛地隨意調查,這樣會失去社會實踐的意義。社會調查(2)的安排在第六學期,因第五學期時學生分方向(英語、教育)發展,通過五個學期的學習,具備了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構建了比較牢固的知識體系,因此學生可以做好各自方向的社會調查,更容易實現實踐環節的教學目標。4.對學年論文進行調整。一方面對學年論文(一、二、三第4/6/7學期安排)的時間安排與原來的安排相比推遲了一個學期,因為專業知識不足以支撐該實踐環節的開展。學年論文幾乎假期完成,開學第一周結束相關事宜。學年論文(3)結合教育實習,被安排在第六學期,與實習成為一個整體,以實習論文的形式完成學年論文(3)。5.實習時間安排應該延長。根據各國大學生實習比較研究[1],教育發達國家的教育實習基本10周以上。如:德國的教育實習要求72周,美國的15周到半年,法國的27周,英國的15周,日本的7到14周。而依據我院小學教育(英語方向)專業培養方案的安排,該專業實習周期為6周,時間過短,無法保證實習的質量,加大了就業難度。為了保證實踐環節的質量,同時幫助學生提高授課實踐能力,實現零距離就業,建議延長實習時間,從原來的6周調至10周。
(二)深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改革,加大建設力度,實現培養目標
1.建立公私合作伙伴關系(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簡稱PPP)[2]。PPP是公共部門與私營部門建立合作伙伴關系來提供公共產品或服務的制度安排。PPP的優點是充分發揮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各自的優勢,進行相互合作的制度安排[3]。教育發達國家多數采用PPP形式進行教育實習基地建設工作。中國部分城市也已經開始采用PPP形式建設各自院校的實訓實習基地。為了使我院學生能順利完成實踐教學環節任務,建立誠心實意合作的民營企業或教育集團的合作關系,以“互贏、互利”模式建設教育實踐基地,促進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改革工作[4]。2.共同建設,共同維護,相互幫扶,共謀發展。專門安排專職人員負責實訓實習基地建設工作的同時與其他院校共通建設實訓實習基地是今后發展趨勢。與其他院校合作共同建設實習實訓基地不僅緩解資金短缺問題,也能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加快基地建設的步伐。積極聯系合作院校,完善基地建設體系勢在必行。學習南京曉莊學院的成功經驗,利用學院師資力量及現有的設備,對校外實習基地采取“置換”模式幫助實習實訓基地的教師完成崗前培訓和專業培訓。為見習、實習基地的師生免費開放蒙古語、漢語、外語(日語、英語、德語、俄語)課堂的網絡課程和網上圖書館,豐富基地師生的文化生活。3.各專業之間溝通保持暢通,統籌安排。要合理地調整四個小學教育專業的見習時間及見習內容,保證見習、實習指導工作的順利開展,避免資源浪費。各系部之間溝通保持暢通,整合資金,解決資金嚴重短缺問題,確保實習基地建設資金投入。4.解決師生比例失調情況。通過減輕教師教學任務,緩解實習、見習學生人數與指導教師人數比例嚴重失調情況。一位指導教師基本指導十幾名甚至二十多名學生。這種比例失調狀況無法保證實習、見習指導效率,干擾實踐環節工作預期目標的實現,阻礙了該專業的健康發展。因此在相應學期減免擔任指導工作教師的教學任務的同時,給予滿工作量。尊重指導教師的勞動付出,給予合理的勞動報酬,調動指導教師的積極性。同時根據見習內容的不同,安排學生管理工作的教師與一線教師共同擔任指導工作,這樣可減輕一名教師指導多個教師的工作壓力。5.見習、實習指導模式。采用“模擬實習”模式:做好教育實習準備工作。第一考慮到學生專業知識體系不健全、實踐能力不強、授課經驗缺乏等因素,教師就應該有計劃、有目的地在日常教學中灌輸正確的教學理念。第二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開展課堂教學技能比賽、課件制作比賽、知識點精講比賽等“模擬實習”形式開展課堂實踐活動,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主動性,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加強教學實踐能力和應變能力。做到學生參加教育實習時能夠順利走入角色。采用“千層餅”式[5]:見習、實習過程中應采用師生共同參與的模式。實踐內容的難易程度以循序漸進的步伐安排。理論知識與實踐教學多輪次交替進行的方法實施實踐教學。如,系統學習各領域教育內容,小學生在各領域的能力發展與活動規律,小學教育活動設計與組織的原則、方法等,建立知識網絡進行理論學習。在教學案例分析中著重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使之能夠科學地分析小學生的各種特征。通過實踐教學環節讓學生了解教育目標的撰寫要求、課堂活動設計方案的科學性等問題,提高實踐能力。采用現場觀摩形式:課堂教學、觀看小學生教育活動錄像等方式讓學生加深對大學期間掌握的理論知識的認識及理解。還可以根據所學、所練,開展自我評價、相互評價等活動,培養學生監控和評價的技能,提高學生反思的能力。
三、結語
隨著外在及內在各種因素的干擾,見習、實習中不斷發生實習實訓基地變動基地無法按時接待學生的見習和實習。見習和實習的內容依據實習基地實際要求臨時需要調整,導致已經安排好的見習任務無法按照原有設定進行;雙方指導教師溝通欠缺,使得見習、實習效果不佳;學生實際能力與見習、實習目標有差距等問題不斷發生。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應該理性對待,遇事不亂,靈活調整見習、實習內容和時間,確保順利完成實踐課程教學任務,幫助學生修完相應的實踐教學環節的相關學習內容。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工作不是短時間內就能達到預期目標。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工作任重道遠,應做好打持久之戰的準備。因此用辯證思維,多重角度去考慮,解決遇到的相關問題。小學教育(英語方向)專業建設工作中仍存在諸多問題,而實習地建設工作作為該專業建設工作的重點,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引進資金,加大合作,完善基地建設體系,真正意義上實現“互贏、互利”基地建設目標,從根本上解決基地短缺問題,實現小學教育(英語方向)專業所設定的為社會提供合格的小學英語教師培養目標。
作者:烏云斯日古楞 單位:呼和浩特民族學院
參考文獻:
[1]王景枝.大學生實習制度的國際比較與啟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2).
[2]William,G.L.ChangingPatternsofFinanceinHigh-erEducation[M].Buckingham:OpenUniversityPress,1992.55-57.
[3]祝珣.劉宏英國研究型大學政府外渠道籌資的目標、戰略及舉措———以曼徹斯特大學為例[J].外國教育研究,2010(9).
小學教育問題論文
隨著近年來素質教育的不斷開展,小學教育的教學管理問題受到家長和社會的普遍關注,這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小學教育的傳統觀念,提高了學校的教學質量。然而要想從傳統的教育觀念中完全解放出來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在素質教育的實施過程中小學教育教學管理仍然存在很多問題。
一、小學教育教學管理的重要性
小學是學生求學的第一階段,作為啟蒙教育將直接影響到學生今后的發展。一個良好的教學管理環境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更有利于孩子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激發創新意識和開拓性思維。跟隨新課程改革的腳步,小學教育教學管理也需要進一步的改進。
二、小學教育教學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師隊伍建設不完善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重要引導者,個人的職業素養和綜合素質高低直接影響著教學水平和學生今后的發展。當前社會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教師能力素養的提升成為關鍵問題。根據現在小學教育的發展現狀來看,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并不完善,還需進一步壯大和充實。現在很多小學教師大都偏向理論型,綜合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普遍不高,嚴重影響著小學教育教學管理的質量[1].
(二)教學和管理觀念落后
學校的管理者和部分教師還不能從傳統的教學理念之中完全轉變過來,仍然采用傳統的管理和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依舊依據學習成績來對學生進行教學管理,很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同時教學管理者的認識不足,在管理過程中缺少創新意識,在實際應用中依舊沿用傳統的管理方式,嚴重阻礙了學校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教師缺乏對學生的心智研究
小學生的年齡一般是7-13歲,正是由于他們的年齡較小心智發展并不成熟,心理素質也都較差。在目前的小學教育中老師雖然謹遵以學定教的基本原則,但是對學生的心智問題并不關注,導致在實際的教學管理中存在盲目性、教條性等問題,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特長得不到發展。小學生長期處于這種教學管理下學習興趣很容易缺失,學習水平和綜合素質能力很難得到提升。
三、提升小學教育教學管理水平的策略
(一)完善教師隊伍建設
在小學教學中教師的綜合能力水平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教育質量,完善教師隊伍建設成為開展教學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針對小學教師綜合能力較低的情況,培養教師的教學技能和職業道德規范是關鍵。培養全能型人才是當下教育的宏觀目標,而對小學生的培養主要借助教師的正確引導,如果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不高或者缺乏職業道德素養必將影響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學校在招募教師的過程中應對教師的各方面能力進行綜合考察,不僅保證較高的理論基礎,更應注重實踐能力和個人素質。
除此之外,教師應加強自身修養,掌握先進的教學理論方法,全面提升自己的教學管理水平[2].
(二)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
改革創新傳統的教學管理,不僅要改變管理方法和手段,更應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和思想。以往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來評定一個孩子是否優秀早已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步伐,在當下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孩子能否得到全面發展才是關鍵。在小學這個特殊階段,應充分考慮學生的主體地位,對學生的興趣愛好加強培養,把傳統的課堂教學轉化為課內課外雙重結合的教學模式。現代化的教育觀念應注重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培養他們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三)創建良好的教學環境
教學環境包含教學設備和教學氛圍兩大部分,對于小學生來說教學環境的好壞不僅影響著學習興趣,更關系到他們的心理發展。在小學教學管理中一定要注重教學環境的創建和完善。一方面,教學設備的配置應全面適用。孩子的全面發展需要進行很多的課外活動,教學設備如果配置不全面很大程度上影響教學質量。另一方面,教師應創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一個和諧的班級對于孩子的學習和成長至關重要,教師要加強班級管理,養成良好的課堂紀律,為學生創建一個溫馨的班級環境[3].
結語:
素質教育對小學教育教學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在其變革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比如教學的師資隊伍建設不完善,傳統教育觀念很難轉變,教師對學生的心智發展不關注等,針對以上問題在教學管理中應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并不斷完善,從根本上轉變傳統教育觀念,創建良好的教學環境。
參考文獻:
論文關鍵詞:小學教育;地位:功能
小學教育與幼兒園教育和中學教育共同構成基礎教育的全過程。但是由于教育必須遵循人的發展規律,必須根據人身心發展不同階段的認知特點和能力實施教育,因此每個階段的教育對人的一生發展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作用不同,地位當然各異。那么小學教育在整個教育結構乃至整個社會中占有怎樣的地位?如何認識小學教育的價值?小學教育對一個人的人生發展有什么意義?對這些問題,理論界始終沒有做出更深入的討論和研究。因此,筆者認為討論小學教育的地位是很有必要的。這關涉到如何認識小學教育,如何端正對小學教育的態度,如何促進小學教育發展的大問題。
長期以來,人們對小學教育的地位和價值沒有足夠的認識,常常是低估甚至是輕視小學教育,認為小學教育是“孩子王”的事情,小學生學習的知識是不足道的,小學教師的文化功底遠沒有中學教師、大學教師那么高深,因此小學教師的社會地位也很低。這是長期以來人們以傳授知識的高低深淺作為衡量學校教育層次高低的偏見所造成的錯誤認識。殊不知,在整個教育結構中不同層次和類別的教育機構有著各自不同的地位和價值,它們之間相輔相成,不可替代。
那么如何認識小學教育的地位和價值,筆者認為小學教育具有非常重要、非常特殊、又非常關鍵的地位,這里應該把握三個基本要素:(一)小學教育在整個教育結構中處于奠基地位;(二)小學教育是具有開端價值的教育;(三)小學教育是培育兒童全面發展的黃金時期。
一、小學教育在整個教育結構中處于奠基地位
小學教育是國民教育的基礎,是人口素質形成的奠基工程。奠基價值,是小學教育地位的核心屬性,非常重要。一個國家的學校教育體系大都分為若干階段。我國的學校教育體系,一般包括初等教育一一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大階段。其中初等教育即小學教育和中等教育中的中學教育都屬于普通基礎教育。小學階段的教育是一個人人生發展和日常生存必須首先接受的最基本的學校教育,它也是其他階段教育的基石。從個人來講,完好的小學教育,為其身心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為其接受中等教育提供了條件。從一個國家來看,只有小學教育普及和提高了,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才能夠逐漸、逐級普及和提高。從這個意義上講,小學教育具有為高一級學校打基礎、為培養各級各類人才打基礎的性質。這猶如一項建筑工程,沒有基礎,工程無以建構,而建構一座高大雄偉的建筑更需要堅實深厚的基礎。如果我們把基礎教育過程都比做基礎的話,那么小學教育就是基礎部分的基礎,這就像高層建筑的地基部分。地基是整個基礎部分的下位結構,是直接承載建筑物影響的地層部分,如果沒有一個符合建筑規格要求的地基建設,整個建筑將是一座不穩固的建筑,甚至可能是一座危險的建筑。筆者這樣講,并不是要故意抬高小學教育的地位,而是在于強調小學教育的地位非常重要,不容忽視。
但在對小學教育這種奠基地位的傳統認識中,人們常常把科學文化知識的基礎作用看得更多一些、更重一些。這是一種對小學教育奠基地位缺乏全面認識、深刻認識的表現。小學階段文化知識的教育任務固然重要,它是接受中等教育的前提和基礎,尤其是工具學科(語文和數學)的學習和掌握更是如此。但是小學教育階段的奠基作用更重要的是全面發展,尤其在思想道德方面,在思維品質、個性品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人文素質和各種行為習慣方面,顯得尤為重要。小學教育不是定向就業的職業技術教育,也不是培養高層次專門人才的專業教育,小學教育是向兒童實施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的教育,是面對全體兒童實旅通識性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培養綜合素質的教育。這種教育要指導和幫助學生學會如何做人、做事,要奠定學習、生活和進一步發展的基礎。一個人接受了良好的小學教育,培植起全面發展的綜合素質,這就具備了人生長足發展的堅實基礎。反之,一個人在幾歲、十幾歲期間養成了不良的品德和習慣,那將貽害終生,悔之不及。由此可見,小學教育的奠基價值非常重要,而且必須是全面的、綜合的。如果我們把小學教育的內容分為科學知識和道德品質、個性品質兩大部分的話,我認為科學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應該放在第二位,因為這些知識在超齡后可以彌補;而道德品質的形成和個性品質(包括思維品質)的養成應該放在第一位,因為這些方面的素質在成年后是很難再塑的。這正如有的專家所言:“必須記住:再教育比教育難。”
二、小學教育是具有開端價值的教育
小學教育的開端價值是體現小學教育重要地位的特殊因素。這是由小學教育在整個教育結構中處于初始階段這一特性所決定的。任何事物的發展變化都有一個起點的問題,沒有起點就沒有事物的發展變化,但是不同事物的起點其價值是不同的。
在自然界,任何事物的起點只是一個自然規律,它與該事物后來的發展變化難以分出孰重孰輕的關系;而在人類社會里,很多事物的開端卻有著不同凡響的重要價值,尤其在創新事物里,開端的價值更無法估量。人們常說“萬事開頭難”,“好的開端是事情成功的一半”。這一方面道中了事物開端的重要價值,另一方面也揭示了事物發展的一個規律。“萬事開頭難”,是說人們在實旌一件新事物時,往往需要花費很大的氣力去做好開端階段的工作,但又往往做不好,甚至是經過失敗以至多次失敗之后才能摸到門路。這說明揭示事物的開端和摸到事物開端的門路是一件很艱苦的事情。那么如此費時費力的事情人們為什么還要苦苦地追求呢?因為任何事情都要從開端做起,沒有開端就沒有事物的一切,如果把事情的開端做好了,就等于成功地完成了事情的一半。因此人們道出“好的開端是事情成功的一半”這一至理名言。好的開端之所以有如此重要的價值,是因為好的開端奠定了好的基礎和前提,確立了正確的發展方向,澄清了事物進程的操作思路,因此,好的開端對事物的發展至關重要。小學教育在整個學校教育中正處在這樣一個起點的位置,是人生接受學校教育的開端階段。這個階段的教育價值就正如上述提出的“好的開端”的價值一樣,是既重要又特殊。只有小學教育普及了,小學教育質量提高了,整個中華民族素質才有了提高的基本保障,中學教育的質量才有了提高的可能。這是從國家的角度、教育的角度講。如果從個人的角度講,一個人接受了完整優質的小學教育,培養了良好的綜合素質,那么,他就具備了人生發展的必要基礎和寶貴條件,才有可能在今后的培養教育中成為人才。
在學前教育尚不發達的歷史時期,人們把初始階段的教育稱作啟蒙教育,這是有道理的。啟蒙,就是把人從懵懂無知的狀態中開發出來,使之成為文明社會的一員,這實在是一件功不可沒的大事業。今天的小學教育如果僅從學習文化知識的角度講,它仍然是一種啟蒙性質的教育,只不過今天的小學教育任務已遠遠不是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所能涵蓋的,因此我們不把小學教育稱作啟蒙教育,而稱作初等教育。
這種開端性的教育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包括個人發展都必須認真對待、認真抓好的教育過程。各國實施義務教育,首先從小學教育抓起,也就在于小學教育階段是整個教育過程的開端階段,這是一個不可逾越、無法替代的階段。因此我們在認識小學教育的重要地位時,應該深刻認識小學教育的開端價值,把握好這個特殊的教育時機,充分發揮小學教育的功能作用,為提高中華民族素質,為培養更多更好的人才服務。
三、小學教育是培育兒童全面發展的黃金時期
如果說奠基價值體現了小學教育地位的重要性,開端價值體現了小學教育地位的特殊性,那么“黃金教育時期”的價值就體現了小學教育地位的關鍵性。
——石門鎮小學教科室2003年工作總結
過去的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學校教育科研實現新跨越的一年,是一個“規范與深化”的一年。我校教科室在市教科所、石門鎮學校的關心支持下,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針,圍繞學校的辦學思想,辦學目標,辦學思路,確立教育科研新理念,把課題研究與新課程建設有機融合起來,充分調動全鎮小學教師教科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積極開展群眾性的教科研活動,進一步加強學校教科室常規工作,在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下,通過抓培訓學習,抓課題研究,抓課堂教學實踐,抓科研成果總結,使得學校教育科研有了新的進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加強理論培訓,強化科研意識
1、圓滿完成培訓工作。今年上半年,突如其來的“非典”給學校工作帶來極其的不便,但我們依然按照2002年制訂的《教科研培訓計劃》,一手防非典,一手抓培訓。針對不宜大面積集中的實際,我們積極挖掘各校的內部潛力,以教師自學、小組討論為主要形式,提倡自我反思,自我提高。全鎮所有在職小學教師參加了培訓,參加培訓率達到100%,其中71位教師撰寫了課題實施方案,交案率達到100%,71位教師參加了市進修學校的教科研專題測試,通過率達到100%。圓滿完成了培訓工作,提高了教師的科研意識,提升了教師的科研水平,為深入進行教育科學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拓展教師學習空間。2003年,是我校教育科研學術氛圍較濃的一年。一是“請進來”。6月,邀請市教科所副所長徐炳炎到校作了《新課程理念下的教科研工作》的專題講座;8月,邀請市教師進修學校書記徐金珠到校作了《做一個智慧型的教師》的主題報告;同月,邀請衢州市教育局基教處楊治平老師到校作了《新課程標準的思考》的學術講座。與名家、名師面對面的交流,近距離的接觸,使廣大教師受益非淺。二是“走出去”。上半年,教科室主任參加市教師進修學校組織的教科室主任培訓,并赴臺州進行考察學習;暑期,選派優秀教師參加了新課程通識培訓;下半年,組織教研組長參加教研組組長培訓。各類培訓結束后,由培訓教師組織全體教師進行了二級培訓,從而達到全體提高,全面優化的目的。
二、完善規章制度,規范科研工作
1、健全管理機構。2003年,我校申報的課題達到了5項,為了進一步加強科研管理的實效性,校教科室開始推行課題組長負責制,由課題組組長主持本課題的研究,教科室給予協調指導和幫助,形成了教科室——課題組長——課題組成員三級科研管理網絡。
2、制定科研規劃。根據市教育科研規劃辦公室編制的《“十五”后三年教育科研課題指南》,結合本校的實際,教科室組織力量制訂了《石門鎮小學2003——2005年教育科研規劃》。根據這個規劃,教科室制訂了2003年的教科研工作計劃,給全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確了目標。
3、完善規章制度。為了保證課題研究的實效性,科研成果的實用性和可推廣性。我校依據衢州市、江山市兩級教科所的有關課題管理規定,制訂了《石門鎮小學教育科研工作管理實施細則》、《石門鎮小學教育科研學習制度》、《石門鎮小學教育科研研究制度》、《石門鎮小學教育科研立項課題管理辦法》等一系列規章制度。
三、開展科研活動,提升科研成果
1、開展課題研究。1月,衢州市和江山市2002年度的課題研究成果評比結果揭曉,鎮中心小學的衢州市一般規劃課題《小學生發展性學習習慣培養的研究》獲三等獎,江山市一般規劃課題《輕松愉快,自主發展的課堂教學模式研究》獲二等獎。2月,教科室組織全體課題組成員,對2003年度衢州市一般規劃課題《農村小學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策略研究》進行了階段總結,并形成了階段成果報告,印發給每位教師。10月,教科室又組織全體課題組成員進行了全面總結,理清了一年來的研究成果,形成了研究報告。11月,將該課題的研究成果報告上交衢州市教科所鑒定。
2、積極申報課題。由于上半年經過了教育科研的全員培訓,教師們的科研意識普遍增強,2004年的課題申報工作也異常火熱。教科室共收到課題研究方案6份,經篩選后,選擇其中了5份上送市教育科研規劃辦公室申報立項。5項課題全部通過審定并立項,其中由教科室申報的課題《農村小學開放性作業的設計和評價策略的研究》被列為衢州市2004年度重點規劃課題。立項課題數量之多,級別之高,創下了我校歷史之最。
3、組織論文評選。5月,教科室組織教師參加了市學科論文評比活動,共收到論文36篇,經過評選,選出了其中的22篇上送到市教科所評選。6月,評選結果揭曉,我校共有17篇論文獲獎,其中徐強老師的論文《對中小學生性教育的幾點思考》獲一等獎,葉立忠和姜利紅老師合寫的《以開放的少先隊活動為載體 , 引導學生德育自化》獲二等獎,獲獎數量和獲獎等次在農村小學中名列前茅。
4、深化科研內涵。科研的目的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科研的著眼點應該在課堂。要走教育科研的內涵發展之路,就要把課題研究真正落實到課堂中去。為此,教科室和教導處緊密合作,通過開展聽課、評課,著力在課堂中發現問題,形成研究課題;著力在課堂教學落實研究成果,檢測研究成果,為深化學校教學改革,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提供優質的服務。
教育科研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2003年,教科室雖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如教師的科研實踐能力尚有不足;群體科研的氛圍尚未形成;村級小學的科研工作尚未啟動。
教育科研是學校進步的不竭動力,教師又是教育科研的主體。2004年,我市將全面推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全體教師而言,既是一次挑戰,又是一個機遇。在新的一年,我校教科室力求以課改指導學校的教科研工作,大力倡導教師在課題研究中領會課改精神,把握課改方向,適應課改要求,不斷提高自身業務能力和水平,從而更好地推進教育現代化和素質教育。
(一)以小學教師崗位任務為導向的專業能力培養
通過調查了解與專業相關的小學教師崗位知識和能力群,嚴格按照崗位工作的需要去精選適合的相關課程,將小教機構的崗位任務要求轉化為小學教育專業的能力培養目標。根據能力培養目標,把專業能力與崗位所對應的職業資格要求相結合,歸納出小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若干行動領域,確定支撐專業能力培養的實踐類課程設置,并體現在實踐教學環節設計中。如以實踐教學為中心設計課程鏈,把小學教師的崗位技術標準與實踐教學標準相銜接,將證書考試大綱與實踐教學大綱相融合,將職業資格鑒定考核與實踐類課程考核相貫通,實現實踐教學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
(二)以小教崗位素質要求為依據的實踐教學體系設計
知識的學習通過實踐檢驗,能力的培養需要實踐強化,素質的形成依托實踐打造。按照小學教育專業培養目標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知識應用為重點,學生專業技能與崗位對接為突破口,構建了以專業核心能力培養為目標的“12345”實踐課程體系,對實踐類課程進行優化和整合,改變以往實踐教學形式的單一、封閉,通過技能強化訓練和針對性指導,將專業技能訓練融入到實踐教學全過程中,突出專業實訓,強化專業實操,多方促進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提高。
二構建:與崗位技能對接的實踐教學體系
構建與崗位技能對接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旨在探索符合崗位需要的專業能力的形成過程。在進一步明晰“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基礎上,構建了“一主線、二模塊、三層次、四結合、五環節”的實踐教學體系。
“一主線”:指專業所有的實踐教學活動都圍繞培養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實踐教學能力而展開,包括專業基本技能、實踐應用能力以及綜合教學技能。專業基本技能主要是指專業崗位或崗位群最基本操作能力的訓練,專業教學技能主要是指教師崗位應具備的最基本操作能力,有三筆字(毛筆、鋼筆、粉筆)、語言表達與溝通(演講、朗誦、講故事)、教案撰寫、課件制作、說課、講課等;實踐應用能力主要是指學生通過已經掌握的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訓練,包括制定各種教學計劃或方案的能力、教學反思能力、觀察記錄能力、語言運用能力、分析評價能力等;綜合教學技能主要是指學生在實際崗位上各種能力及創新能力的訓練,包括自主學習能力、教育教學能力、組織管理能力、處理人際關系能力等四個方面。[2]
“二模塊”:分別是指課內實踐和課外修煉,分別是指課內實踐和課外修煉,課內實踐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為主,課外修煉以教師素質修煉指南為主。在講清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課程教學加大學生教學實踐活動的比例,如《小學生心理學》實踐目標除了觀察小學生的行為發展以外,還可以設計一些心理測量或實驗等活動;《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可讓學生在小學組織開展專題性的德育活動、科技活動、文體活動、勞技活動等。課外制定《小學教育專業教師素質修煉手冊》,根據學生個性特點及興趣愛好,自行組成興趣小組、特長小組或學生社團,自主開展三筆字、表達與溝通、教學活動設計等技能修煉活動。
“三層次”:為課程實踐(學中做),包括隨堂實踐、實驗室實驗、教學模擬等各種在專業基礎課或專業課等理論教學中穿插的實踐環節。各課程實踐以“點”的形式散布,實踐的內容圍繞著各獨立課程的核心知識點,表現出彼此之間的相對獨立性。二是專項實踐(做中學),每學期進行一項有針對性的專項技能訓練活動,如三筆字、表達與溝通等,實踐的內容是用相對完整的單項技能以“線”的形式貫穿整個學期的技能訓練。三是綜合實踐(學做結合),在課堂外進行的教育調查、見習、參觀、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實踐的內容以“面”的形式覆蓋前三年所學課程和技能,以實際項目進行訓練,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達到學校用人的標準和要求。
“四結合”是指理論與實踐、校內與校外、課內與課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依托校內實踐基地(如微格教室、多媒體教室、心理咨詢輔導室等)和校外實踐基地(如小學、教育培訓機構等),由專業教師進行課堂和課后集中輔導,包括理論與技能類的學習。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把學生按特長分組,針對不同專長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保證集中指導的有效性。分散訓練則根據實踐內容、學生個性特點以及學生發展目標的不同,自行組建興趣小組或進行個別訓練,合理、靈活地利用自己的業余時間進行訓練,查漏補缺,通過小組模擬訓練、社團活動、各種教學競賽等活動,強化某一或某幾個方面的技能,在全面的基礎上做到“一專多能”。
“五環節”是指把大學四年實踐教學活動設計為“講習—見習—演習—實習—研習”一體化的五個環節,突出小學教育專業的實踐價值取向。講習是教育實踐活動的第一個環節,主要目的是使學生在去小學前,通過書本、錄像、講座等形式,初步了解學校教育教學、教師和小學生的情況,培養熱愛教育事業和熱愛教師工作的專業思想,建立做小學教師初步的感性知識。教育見習的重點是讓學生參與到小學活動中,感受教育環境,觀察教師及小學生活動,充當教師助手,觀摩優秀教師的“演示課”等,讓學生與職業進行“零距離”接觸。演習則是根據教學需要組織學生在校內實訓中心和微格教室,模擬創設小學教學環境,組織教學活動的實際訓練。實習是指通過畢業綜合實踐,為畢業生提供在教育實踐中學習和發展的機會,使他們能以真實的教師身份去親歷整個教育過程,深入了解學情、校情,領會小學教師所需要的素質、知識和能力,全面提升專業技能。教育研習是指通過教育實習后的回憶、反思等認識活動,關注自身的理論缺失,總結教育教學實踐的經驗與教訓,從教育教學活動中選擇和確定有價值的研究專題,主動發現問題,并能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增強自我分析、自我反省能力。
三凸顯:與崗位技能對接的實踐教學特色
(一)對接職業標準,構建課程體系按照《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加強小學教育專業建設,建立一套比較科學、完整的實踐課程體系,貫穿于學生四年的學習生活中。這些內容的安排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到綜合。如第一學年以講習為主,課內有入學初期的入學教育,有專業的現狀、前景介紹和為期二周的下校觀摩,有與專業學習結合的寒暑假社會實踐活動;課外有教師書法技能訓練、表達與溝通、教師口語等專業技能修煉。第二學年以見習為主,專門的實踐教學包括每學期2周的教師素質訓練實踐活動(一共4個學期),每次帶著不同的任務深入到不同的小學觀摩、調查,填寫見習報告;開設有聲樂、形體訓練、素描與簡筆畫、寫作與創新、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設計等相關職業技能訓練。第三學年以演習為主,除了社會實踐活動、教育見習、教師技能培訓等專門實踐課程繼續開設外,專業課程小學語文教育學、小學數學教育學、小學心理輔導與咨詢、班主任工作藝術、小學教育科研方法等的教學中包括大量的實踐內容,還有微格教室中的說課、試上課、評課等教學技能的培訓。第四學年以實習和研習為主,主要有為期12周的教育實習、2周教育調查和8周畢業論文撰寫。教育實了課堂教學實習和班主任實習外,學校管理、教研活動、教職工會議、家長會甚至在職教師培訓等活動也被納入實踐內容。
(二)對接工作環境,建立實訓基地根據小學教師崗位的需求,按照實踐教學實施要求,校內建立實訓基地,如微格教室、感統訓練室、心理觀察室、琴房、舞蹈室等,提出模擬訓練的任務,創設學校環境,組織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具體操作中進一步理解教育的理論;校外建立教師專業發展學校,這是學生進行教師素質訓練實踐活動基地,成員由三部分人構成:小學一線教師、小學專業學生、大學專業教師。實踐基地提供的指導教師需有豐富教學指導經驗,要求指導教師“導教、導研、導管”,不只是知識的、理論的、技能的學習,更包括價值的、理念的、感性的、態度的學習。學生明確自己的目標,聽取指導教師的示范課,說課、評課、上試教課等,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熟悉并逐步開展班主任、少先隊輔導員工作、班隊活動,參與課題研究等。通過傳、幫、帶過程中教學技藝的模仿與培育,與指導教師的合作與交流,對所學的教育教學理論的深化與建構,對自己的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初步形成適合自身特點的教學風格。同時還可充分利用和整合實踐基地豐富的教學資源,讓高校教師深入小學一線,與一線教師共同立足于真實的教學情境,實現研究者和行動者緊密結合,讓研究者參加行動,讓行動者參加研究,在進修培訓、聯合攻關、合作研究和資源共享等方面形成互補共進的多贏局面。
(三)對接用人要求,實施個性教學深入了解學校對學生知識和技能的要求,實施個性教學,完善質量監控。由學生自主成立專門的素質修煉中心,下設各專項技能訓練小組,必修項目包括三筆字、表達與溝通、綜合教學技能等,在專業閱讀、寫作與創新、教案撰寫與課件制作、班級管理等選修項目中可任選二項,由學生自行制定修煉計劃,自主在課堂學習、實踐環節、社團活動和個人課余時間內開展修煉,老師充當項目教練,為學生咨詢與服務。出臺素質修煉手冊,規定修煉目標、前期準備、檢測內容、檢測方法,并附測評標準,形成一個技能培訓與考核序列,進行規范化的考核,采用優秀、合格、不合格的達標考核辦法。在各項訓練獲得通過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綜合性訓練,如說課、試講、見習、實習、調研、論文的寫作與答辯等,形成綜合的教育教學能力。建立一個專門的素質修煉QQ群,搭建網絡平臺,學生在這里展示技能學習、訓練的成果(如書畫作品、演講視頻、上課錄像、教學課件、研究論文、教案設計等),獲取或傳遞相關信息,交流技能修煉中的心得體會,相互促進,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