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7 15:55:0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金融市場相關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混沌;lyapunov指數;重構相空間;wolf方法
一、引言
金融市場本質上是一個開放型的復雜系統,而金融危機是金融市場混沌特征的一種表現,其爆發根本原因在于以有效市場、隨機游走與理性投資等線性范式假設為前提的,并且認為金融市場所呈現出來的特征是各個部分特征的簡單相加;另一方面,這些方法采用的是靜態均衡的觀點去解決金融市場問題,因而當市場的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時,先前制定的解決方法極有可能成為解決問題的阻礙[1]。因此,經典金融學理論在認識金融市場的本質規律、提供有效的風險控制方法的思路存在許多局限性。
因此,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要首先認識到金融市場本身作為一個“復雜系統”,它具有一種演化特征的非線性的方式對外界的作用做出反應。因而,金融市場會隨著時間的演化而改變自身的發展規律。隨著外部環境的不斷變化,金融市場將會從一個穩定而有序的模式逐漸的陷入混沌之中,然后通過內部的相互作用達到平衡或者是產生金融危機。
因此,單刀直入的直接研究金融市場的非線性特征往往會為解決根本問題提供思路。因此,這篇論文的主要目的就在于,通過研究金融市場的一個指標――上證指數,利用lyapunov指數來判斷金融市場本身是否具有混沌的特性。如果其具有這樣的一種特性,那么我們必須從這方面著手,研究金融市場的混沌特征。從而找到金融市場的內部規律。
(一)研究方法
要想研究金融市場的混沌特性,我們以股票市場為例,選取了上證指數作為研究混沌現象的指標,利用lyapunov指數來判斷指標是否具有混沌的特征。本文首先表述了混沌時間序列分析的主要研究方法:重構相空間的方法,這種方法能夠重構高維相空間中的混沌吸引子,構造完成之后,我們就可以恢復時間序列數據的非線性特征。重構相空間需要知道時間序列數據的嵌入維數與延遲時間,我們分別利用了自相關函數法計算出序列的延遲時間以及利用Cao方法計算出時間序列的嵌入維數。利用構造好之后的相空間,我們就可以求得時間序列的lyapunov指數,根據lyapunov指數的大小判斷上證指數的波動性是否具有混沌的特征。
二、理論依據
(一)重構相空間
為了恢復“混沌吸引子”,我們需要做的第一件是是“重構相空間”。所謂“混沌吸引子”,本身指的就是混沌系統具有某種規律性,它既不向一點靠近,也不遠離這一點,而是在一定的軌道內變化。該混沌系統的一部分的演化過程與其他部分有著密切的聯系。每一部分的信息都包含在另一部分的發展之中。這樣,我們就可以從某一部分的時間序列數據中得到并模擬該混沌系統的規律。可以這樣說,一個混沌系統的軌道經過一定時間的變動,最終會產生一種有規則的軌道,這也就是“混沌吸引子”。但是這種軌道在轉化成時間序列時表現出一種復雜并且混亂的特征。因為混沌系統的各個部分之間是相互影響的,在時間序列上產生的數據也具有相關性的特征。[2] 我們利用Packad等人的坐標延遲相空間重構法,對于一維時間序列[WTBX]
{x(t)},t=1,2,…,N可以構造m維的向量
Xn={x(n),x(n+τ),…,x(n+(m-1)τ)},
n=1,2,…,N-m-1)τ
其中:m為嵌入維數,τ為延遲時間。相空間重構的關鍵在于嵌入維數與延遲時間的確定。Takens定理[3]表明:我們可以從一個一維混沌時間序列中模擬一個與原來的動力系統在拓撲意義下相同的相空間,這樣就可以模擬時間序列的規律。混沌時間序列的性質各方面的分析都是基于相空間重構之上的,因此,相空間重構是混沌時間序列研究的關鍵。[4]下面我們將討論延遲時間與嵌入維數的確定方法 。
1延遲時間τ
延遲時間的選擇關鍵在于使x(n)與x(n+τ)表現出獨立性,但又不能使其在統計學角度上完全不相關。確定延遲時間的方法主要有:自相關函數法與互信息法。下面我們主要闡述的是自相關函數法,因為我們后面也會用到這種方法。
自相關函數法[5]主要考察觀測量x(n)與x(n+τ)與平均觀測量的差之間的線性相關性。其定義用數學方法表示為:
C(τ)=[SX(]1/N∑Nn=1(x(x+τ)-x[TX-])(x(n)-x[TX-])[]
1/N∑Nn=1(x(n)-x[TX-])2
[SX)]
論文摘要:近10年來,對金融市場上羊群行為的研究迅速成為金融經濟學的熱.點之一。文章介紹了金融市場上羊群行為的概念,系統地回顧了羊群行為的理論研究成果,并展望了金融市場羊群行為理論研究的未來發展方向。
羊群行為(herding behavior)通常是指一種在已有的社會公共信息(市場壓力、市場價格、政策面、技術面)下,市場參與者觀察他人行為并受其影響從而放棄自己的信念,做出與其他人相似的行為的現象。近10年來,隨著人們對金融危機和投資者行為的深人思考,金融市場的羊群行為迅速成為金融市場微觀結構理論的研究熱點之一。
本文系統介紹了最近10年來金融市場上羊群行為的理論研究成果,(從整體來看,關于羊群行為的成因的理論主要有5個:信息流羊群行為理論、研究性羊群行為理論、偏好羊群行為理論、聲譽羊群行為理論和薪酬羊群行為理論),深入剖析了羊群行為的產生原因。同時展望了羊群行為理論研究的未來發展方向。
1羊群行為成因的理論研究
1.1基于不完全信息的信息流羊群行為(Informs- tional Herding)理論
基本理論可見Banejee (1992 ) , Bikhchandni ,Hishleifer和Welsh } 1992)及Welsh (1992)等人的文獻。它假定投資機會對所有投資者均具有同樣的價格,即供給是完全彈性的,在先行者作出投資與否的決策后,后繼投資者根據私有信息和先行投資者傳遞的信息作出決定,以后的投資者再根據前面投資者的決策作出自己的投資決策,從而形成了決策信息流。此模型假定先行投資者的收益不受后繼投資者的影響,而這顯然與金融市場的投資現狀相背離,也因此存在不足和改進的空間。
1.2研究性羊群行為(Investigative Herding)理論
基于研究性羊群行為的研究主要有:F root ,Scharfstein和Stein (1992)關注短視對市場的影響;1)elong, Shleifer, Summers and Waldmann(1990)說明短期生命和風險規避妨礙了套利;Hirshleifer,Sttbrahmanyam和Titman (1994)指出知情下注者有短視傾向。
Front , Scharfstein和Stein (1992)首先提出了研究性羊群行為理論,該理論假定若金融市場上的套利者具有短期的眼界水平,則它們可能在同一信息上產生羊群行為。
上述理論的前提條件是所有基金同時得到信息。1994年Hirshleifer, Subrahmanyam和Titman1994)改變了上述前提條件,分析了當一些基金在其他基金之后得到普通私人信息時其交易行為及獲得的均衡信息,認為:基金可能試圖學習其他交易者近期將用于交易的信息,即存在研究行為。
1.3偏好羊群行為(Characteristic Herding)理論
Falkenstein (1996)提出了偏好羊群行為理論,他認為:基金可能都厭惡具備某種特征的股票,例如流動性差的股票,但他們可能又都比較喜歡具備某種特征的股票,進而購買它們,這也許與掌握私有信息或短期投機沒有多大關系。Falkenstein的研究發現基金持股與公司規模正相關;研究同時發現,特別是在年末時,投資經理往往會不約而同買人業績好的資產拋掉業績差的資產,以使得投資組合的業績看上去好一些。 Gompers和Metrick ( 2001)分析了機構投資者對股票特征的偏好和這種偏好對股票市場價格和收益的暗示作用。結果發現,機構投資者對單股的持有水平可預見其收益,而這種預測能力恰是由于股票的流動性、歷史收益及謹慎性等特征引起的。且發現這些特征可增加機構對大公司股票的需求,同時減少對小公司股票的需求。
1.4聲譽羊群行為(Reputational Herding)理論
Scharfstein和Stein (1990)提出了聲譽羊群行為理論,Graham (1999 )繼承并發展了該理論。其基本思想是:如果一個投資經理對于自己的投資決策沒有把握,那么在考慮投資失敗產生的聲譽成本的同時,明智的做法是與其他投資專家保持一致。當其他專家也這么考慮時,羊群行為就產生了。
1.5薪酬羊群行為(Compensation-based Herd-ing )理論
Maug和Naik (1996)提出了基于薪酬條款的羊群行為理論。它假定投資人的薪酬取決于與他相對的其他投資人的業績表現,而這破壞了投資經理的激勵機制,從而導致無效的投資決策,最終產生羊群行為。
2羊群行為理論研究的未來發展方向
【關鍵詞】房地產市場;金融市場
1 引言
自從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后,國內的房地產消費需要量因此而獲得巨大的釋放,由此房地產市場也由于住房的市場化而日益繁榮,房地產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不斷為國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強勁的增長動力。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的國民經濟每年以超過7%的速度增長,而與此同時,房地產的銷售額每年以超過20%的速度增長[1]。作為重要的支柱產業,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不僅僅關系到人們的日常生活,更影響著國家的財政收入和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
房地產業的繁榮在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帶動了金融市場的活躍。由于住房制度的變革,金融業越來越多的參與到房地產市場中,從房地產開發商的貸款開發,到消費者的抵押貸款進行商品房消費。銀行參與的程度在不斷的提高,金融市場在各個環節影響著房地產市場的運行與發展。同時,房地產市場的不良發展所引起的金融危機的實例也提醒我們要深刻的認清房地產市場與金融市場的關系程度。以避免對國民經濟的發展不良影響。
一般來說,房地產市場的發展與金融市場的發展及二者相互作用對國民經濟其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目前,在房地產市場與金融市場中普遍存在如下問題:金融支持過度導致房地產市場泡沫化;房地產金融融資渠道單一誘發潛在金融危機;房地產價格不穩定加大國內商業銀行體系風險等。因而我們不得不深入的思考,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是否存在著導致金融危機的因素?如何看待房地產金融市場中的風險?如何正確處理房地產市場與金融市場的協調關系?要處理這些問題,就要科學、合理的認識房地產市場與金融市場的關系。
因此,本文將從房地產市場與金融市場的關系角度出發。通過以沈陽為例,對房地產市場與金融市場進行實證分析,用回歸分析法來分析定量的分析兩者之間的相關關系程度,在以上分析的基礎上,為進一步的認識房地產市場和金融市場的關系和發展規律,解決房地產市場和金融市場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一些實證支持。
2 研究的設計
2.1 樣本區域選擇的依據
本文選擇的模型區域為遼寧省沈陽市。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遼寧省是東北三省中經濟發展最快的省份,目前,東北地區是國家重點的經濟改革發展地區。而沈陽市作為遼寧省重要的城市,其城市發展在遼寧省甚至在東北省具有典型性,對沈陽市的研究對遼寧省以及東北地區其他城市的相關研究起到代表性作用。
第二、沈陽市近幾年在經濟發展迅猛,其經濟發展在遼寧省具有經濟領軍地位。近年來,其房地產市場與金融市場的發展迅猛,具備了對二者市場進行研究的現實基礎,同時對二者未來的協調發展起到指導作用。
第三、沈陽市是老重工業基地,而近年來沈陽市房地產業與金融業的異軍突起,使得二者的經濟地位也日益凸顯。在面臨經濟轉軌期的時代大背景下,房地產市場與金融市場的發展對整個城市未來的經濟格局的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對于如何認清與協調房地市場與金融市場的關系研究對規避金融危機以及對沈陽市未來的經濟格局規劃具有現實意義。
2.2 指標選取依據
如何來選取指標來代表房地產市場與經濟市場的發展對研究的成敗起著決定性作用。本文對指標選取的依據主要遵循以下原則:
第一、定義性原則。根據房地產市場與金融市場的功能定義來選定經濟指標。房地產市場是房地產商品交換、交易以及一切流通關系的總和。根據房地產市場的定義,可選用交易額、銷售額等經濟指標。金融市場,是實現貨幣資金借貸、辦理各種票據和有價證券買賣,資金供給者和需求者融通資金的場所或過程。根據金融市場的定義,可選用貸款額、證券交易額等經濟指標。
第二、典型性原則。參考其他眾多相似研究文獻中所運用的指標,對其進行歸納選取。如《中國房地產市場與金融市場關系的實證分析》選取我國商品房的交易額來表征房地產市場的發展,選取金融資產總量、貨幣資產數量(即包括現金和存款)、非貨幣資產數量(即包括股票有價證券)來表征金融市場的發展。李陽(2006)和皮舜(2004)均選取我國商品房的交易額和金融機構貸款額作為各自市場的表征指標[2]-[3]。
第三、可行性原則。通過查詢《遼寧省統計年鑒》和《沈陽市統計年鑒》,筆者發現沈陽市證券交易額記錄年份僅由2003年開始,2003年之前的數據無法快速、準確的收集,因此將代表金融市場發展的證券交易額這個經濟指標排除。無沈陽市商品房交易額經濟指標,但有沈陽市商品房銷售額經濟指標可代替[4]-[5]。
根據上述原則,本文選擇沈陽市商品房實際銷售額作為表征房地產市場發展的經濟指標,記為銷售總額。選擇沈陽市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合計作為表征金融市場發展的經濟指標,記為貸款合計。
2.3 數據來源說明
在基于以沈陽市為例的房地產市場與金融市場關系的研究中,有關評價指標的數據來源主要由以下查詢獲得:通過查閱《遼寧省統計年鑒》和《沈陽市統計年鑒》總共獲得了沈陽市2003-2009年相關經濟指標數據14個,經過對數據的仔細檢查與核對,確保了指標數據的真實性與準確性。具體數值見表2-1。
2.4 模型選取依據
根據上述表2-1所收集的數據,以貸款合計為橫軸,以銷售總額為縱軸,借助專業統計軟件SPSS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把2003-2009年的數據表示出來,得到散點圖2-1。
圖2-1 2003-2009年沈陽市商品房實際銷售額和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合計散點圖
從圖2-1中可以看出,表示每年商品房實際銷售額和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合計的點基本上呈遞增趨勢,說明二者之間可能存在著一種相關關系。通過觀察散點圖的分布形態,可以明顯看出其分布偏離線性模型,因此排除選用線性模型對變量指標進行擬合。其次,可以觀察得到其變量的走向接近于曲線型的非線性模型。因此將選用非線性模型進行擬合。但這種描述只是直觀上的判斷,只是從變量散點的形態上做出的大致性描述,并不能科學的反應變量之間關系的密切程度。因此在下面的論證中,本文借助專業統計軟件SPSS軟件來對兩個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進行具體的計算。
轉貼于
3 房地產市場與金融市場相關關系的實證研究
3.1 相關分析
運用統計軟件SPSS計算出銷售總額和貸款合計之間的相關關系,得到輸出結果如表2-2。
根據上表的數據可以得出:Pearson相關系數為0.821,P=0.024
3.2 回歸分析
通過上述的相關分析,我們計算出銷售總額與金融貸款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821,同時觀察散點圖,發現變量基本上呈現曲線型遞增的趨勢。因此筆者就想二者之間可能存在著一種非線性關系,是否可以用一條曲線來擬合,所以在下面的分析中仍借助SPSS統計軟件,以貸款合計為自變量,以銷售總額為因變量,進行回歸分析。得到輸出結果如表2-3,表2-4和表2-5。
模型摘要(Model Summary):表示相關系數(R)=0.891,判定系數(R Square,R2)=0.793,調整后判定系數(Adjusted R Square)=0.752。由此可得出該模型的擬合度高達75.2%,即運用該曲線模型,自變量X(貸款合計)可以解釋因變量Y(銷售總額)變化的75.2%。因此通過擬和度數值證明該模型是可行的。
方差分析(ANOVA):表示回歸的均方差(Regression mean Square)=3.591,剩余的均方差(Residual Mean Square)=0.187,F=19.213,P=0.007。其中重要的數據分析為F值所對應的P值的大小。由于P=0.007
回歸分析系數分析(Coefficients):表示常數項 (Constant)= 3.132E-5、回歸系數(B)=1,回歸系數的標準誤差(Std. Error)=0,標準化回歸系數(Beta)=0.410, t檢驗的t值=2.426E7,P=0.000。其中重要的數據分析為自變量X(貸款合計)的t值所對應的P值的大小。由于P=0,所以可認為回歸系數有顯著意義,即X的變化可引起Y的變化,且變化顯著。
圖2-2貸款合計與銷售總額擬合曲線圖
根據上述數據分析可運用SPSS進行曲線回歸分析得到曲線擬合圖2-2。
3.3 研究結果
通過實證分析,我們發現沈陽市房地產市場與金融市場的發展關系具有顯著影響性。從具體系數上看,銷售總額與貸款合計與類指數曲線擬合度達75.2%,銷售總額變動的75.2%可運用曲線的自變量的變動解釋;F檢驗與T檢驗的數據同樣表明無論是從整個模型方程的角度,還是從自變量的角度,都是高度顯著的。從模型擬合圖斜率角度來看,由于其圖形斜率大于零且呈遞增性,即曲線的凹凸性為凹,因此因變量會隨著自變量等單位的增加而呈現出加速上升,即隨著自變量的增加,因變量的上升速度要快于自變量的上升速度。通過基于沈陽市房地產市場與金融市場2003-2009年的數據實證分析,我們看到代表房地產市場的銷售總額與代表金融市場的貸款合計隨著時間的發展呈現出上升趨勢,并且該趨勢符合類似指數曲線的波動走向。這表明即使金融機構貸款變動幅度較小,其變動也對房地產銷售造成巨大的波動。從指標的代表的市場角度出發,不僅直接表明房地產市場與金融市場之間存在關系且呈現強顯著相關,而且從側面反映出房地產市場對金融市場的強烈依賴性。證實了第一部分的理論研究結論。
4 結論與建議
本文通過對房地產市場與金融市場關系的實證分析。揭示出房地產市場與金融市場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相關性。這是因為,房地產市成是資金密集型市場,交易額巨大,因而不論是房地產的直接使用者還是經營者都是難以承擔的,因此都需要銀行等金融主體參與的金融市場給予資金融通,才能順利完成交易。另一方面,由于房地產具有保值性、增值性等特點,使得金融市場特別青睞房地產市場,特別愿意以房地產金融資產作為資產組合的重要構成部分。因此可見,中國房地產市場與金融市場在某種程度上是“一體”的。為了降低房地產金融風險以及促進房地產市場與金融市場在未來的協調發展,針對本文所得到的房地產市場與金融市場的關系結論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積極鼓勵監管金融機構貸款。由于房地產市場與金融市場的類指數曲線關系,使得金融機構貸款變動對房地產業產生巨大影響,因此,在面臨房地產市場日益膨脹的背景下,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要究其根源性主要因素,加大對金融機構貸款批準的審核力度,加強房地產業的信貸管理,嚴肅查處房地產信貸中的違規問題,加強房地產信貸風險的防范和管理,完善個人征信管理體制,建立和完善房地產市場的預警體系、房地產統計指標體系和信息披露制度等[6]。通過調控金融機構相關貸款來有效的指導房地產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第二、發展房地產融資渠道多元化。由于目前的房地產金融融資主要依賴于銀行體系,而房地產業是資金密集型行業,這樣無形中將房地產市場發展的風險轉化為銀行體系的風險甚至導致金融危機。應該加強多元化的融資渠道,發展資金、證券等要素市場。
第三、建立住房抵押貸款次級市場促進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是指將住房抵押貸款直接轉化為股票、債券、投資基金等證券形態,是資產證券化的一種形式。其主要功能在于通過證券形式將房地產市場與資本市場聯系起來,積聚社會閑散資金,促進個人儲蓄向房地產投資轉化,并有助于提高銀行長期信貸資產的流動性,建立起不動產抵押貸款的次級市場。對于放貸金融機構而言,房地產抵押貸款證券化能有效降低放貸風險和拓寬房地產資金來源,有效地把貸款風險向證券市場轉移,把風險分散給廣大投資者。對于投資者來說,房貸證券化為其提供新的投資工具,因房貸信用程度較高,投資者風險系數較小,可謂是一種風險小、收益高的新型投資方式。
參考文獻
[1]皮舜,武康平.中國房地產市場與金融市場發展關系的研究[J].管理工程學報,2006(2):1-5.
[2]皮舜.中國房地產市場與金融市場的Granger因果關系分析[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4(12):29-33.
[3]李陽.中國房地產市場與金融市場關系的實證分析[D].廈門大學碩士論文,2006.
[4]沈陽市統計局.沈陽市統計年鑒[M].沈陽市統計局出版,2001-2007.
論文摘要:本文認為期待權的大量存在與金融市場上的信用缺失問題有著緊密的聯系,我國的金融市場一直以國有企業為主導,財產權的主體缺位、非排他性和剩余索取權的不可轉讓是國有財產權面臨的巨大難題。
金融市場信用缺失反映出了其市場交易的特殊性,從民法學的角度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期待權的特殊性
權利為可以享受特定利益之法律實力,通常所說的權利大多為確定的既得權利,權利人現時即可享受某種法律上的特定利益,被稱為既得權。但也有很多權利并非能完全地現時享有,須待特定事什的發生或一定時問的經過,權利人才可以完全行使其權利并享受特定的利益,此類權利則被稱為期待權。我國《合同法》在總則lf1對附條件和附期限合同予以詳細規定:在分則的買賣合同部分確立了所有權保留的法律制度,從而大大拓展了期待權的生存空間。期待權的構成應該具備以下條件:~是對未來取得某種完整權利的期待,二足已經具備取得權利的部分條件。
對于期待權的類型,不同的學者有不列的觀點,暫且不去細究。從金融市場的各項交易合同中,包含著大量的期待權。例如:存款儲蓄合同中,存款人對于利息的債權:貸款合同中,銀行對于貸款人H口將支付的利息的債權;債券交易中,持有者對債券利息的債權。這些屬于由既存債權產生的將來債權。股票交易,持有者對于行情看漲時取得分紅的權利或者轉讓后取得差價的權利;保險合同中,受益人對于在發生保險事故時的保險金取得權。這些則是屬于附條件的民事權利。金融市場上的交易合同中存在大量的期待權,與金融市場上的信用缺失問題有著緊密的聯系。首先看信貸市場與證券市場。格式化的合同中所約定的是投資者的期待權。這種期待權一方面反映了金融市場的融資特性,一方面又賦予投資者相當的信用風險。因為期待利益的實現必須以一定條件為前提:即投資的收益性。投資收益性可以說是一個具有結果性的條件,這個結果性條件的發生依賴于籌資者大量的經營活動。正是由于條件產生的復雜性,為籌資者的違背信用提供了相當大的操縱空間。這便是信用缺失問題的解釋之…。再來看看保險市場。保險合同etl受益人對于保險金取得權的前提性條件是發生約定的保險事故。不論是財產還是人身,都是與受益人密切相關,或為其所有,或是其本人、家屬。無論人與物都與保險公司無必然聯系。因此,他們發生風險的可能性、真實性、損失的大小在保險公司獲知前都悉數由受益人了解。受益人或者投保人的信用就成了維系合同的唯一動力。那么從白利的角度出發,發生信用缺失就不難理解了。由此可見,期待權的大量存在與金融市場上的信用缺失問題有著緊密的聯系。
二、財產權的模糊性
我國的金融市場一直以國有企業為主導,財產權的模糊性是國有財產權面臨的一個巨大難題。
首先,財產權主體缺位。國有企業歸用家所有,通過委托機制將經營權賦予國有企業的負責人。但是在建立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以前,對于國有企業財產權主體是人大還是國務院等等一直不能明確。即便目前建立了國資委,它又是否能夠作為一個完全獨立的主體享有財產權也是一個值得懷疑的問題。這就導致經營者的短期行為信用缺失,因為其自身不承擔失信導致的后果。
金融期貨誕生于19世紀70年代。自誕生以來發展極為迅速。其交易量占整個期貨交易總量的比例不斷攀升。目前,在許多重要的金融市場上,金融期貨交易量甚至超過了其基礎金融產品的交易量。從中國經濟發展的角度來說,在股權分置改革繼續深入、金融危機負面影響繼續存在的背景下,市場波動性加劇,風險日益放大。金融市場對規避風險的需求與日俱增,迫切需要金融期貨市場來規避風險
一、在后金融危機時代下金融期貨市場的發展環境
2008上半年金融危機爆發,對全球的金融市場帶來了嚴重的沖擊。世界上絕大多數經濟學家都認為,導致這次危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美國的消費模式和監管的松懈。從微觀E來講,危機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國金融當局的監管不力,讓大量風險貸款債券進入金融流通領域。從而擴散到整個國際金融體制,引發了危機
雖然金融危機對金融衍生品的發展是個沉重的打擊,但由于金融衍生品市場是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風險的重新配置過程中能發揮積極作用。所以危機不可能終止其發展。而目前正是我國金融期貨發展的關鍵階段。我們不能因為此次危機的爆發而中斷金融期貨的創新發展。中國金融期貨市場通過將近20年的努力走到今天,從理論到實踐、從創建到穩步發展,走過了一段艱辛的歷程,取得了很大進步,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中國金融期貨市場絕不能裹步不前、固步自封
二、中國金融期貸市場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我國金融期貨交易立法滯后、不健全,致使中國金融期貨市場面臨著諸多法律風險。目前我國金融期貨市場上法規欠缺,立法層次低,金融期貨市場中的合約在法律范圍內無效,合約內容不合法律規范,或者是因對方破產等原因,使合法的合約無法執行而造成的風險
(二)管理機構過多,從而導致管理混亂。中國現有諸如中國證券會、國務院有關職能部門、地方政府、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等管理機構。而且這些機構還存在著一定的權屬不清,政出多門現象,使得金融期貨市場難以適從,這勢必會造成市場混亂,競爭無序等現象的發生
(三)缺乏真正的市場均衡價格。使得金融期貨市場面臨著價格風險。由于金融期貨的杠桿作用,它們對其相關聯的基礎金融工具如股票指數、匯率、債券價格的變動極為敏感,波動的幅度比基礎市場變化大。由于金融期貨市場發育不成熟或是突發事件導致金融期貨的轉讓很困難,或要轉讓就要面對價格大幅度下跌的風險。而由于政府的宏觀政策或對相關市場的調控都會影響到金融期貨的價格,也會使其收益產生不確定性。
三、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的幾點對策
金融期貨對金融體系的影響很大,控制不力會引發金融風險
“327”國債期貨風波、東南亞金融危機都證明,期貨市場是把“雙刃劍”,監管不力、利用不好,會給現貨市場帶來極大的消極影響、加劇危機的發展。后金融危機背景下的今天更是如此
那么。針對本文中提到的問題及風險,作者認為需要采取以下相關措施
(一)完善金融期貨市場監管的法律體系
我國正處在金融期貨市場發展的初期階段,要不斷推進我國金融期貨市場法律監管體系建設,實現該法律體系建設的專業化、系統化、透明化。在后金融危機的形勢下,立法思路上要遵循科學借鑒原則,具體說來,一方面是加快立法,在數量上滿足金融期貨市場自身發展需要;另一方面要針對現代金融發展的快速、復雜、多變的特點,提高立法技術和專業水平,避免體系內部各法律法規出現相互矛盾或產生歧義。以建立一個結構合理、互為補充、協調一致的高質量的金融法律體系。并注意金融法律體系與其他法律法規之間的配套和協調。
(二)規范金融期貨市場管理秩序
1.外部監管體系如央行、銀監會、證監會、交易所要在監管方面保持協調一致共同審定上市期貨合約,對從事期貨經營、期貨結算、咨詢等相關機構的設立進行審核并對其業務活動實施監管
2.要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和財務公開制度。不論是內部的風險管理制度還是外部的監管制度,其核心均在于發現金融期貨交易中潛在的風險,保證期貨交易有秩序順利地進行,而信息披露制度正是發現問題的關鍵手段
3.加強政府監管和行業管理。盡快建立更具有權威性的全國統一的期貨交易管理委員會,其職能部門的設置可參考CFTC組織;在實施期貨監管時,政府應注意發揮期貨協會的作用。政府自身也應注意保護民主決策機制,不斷增強監管行為的合理性
(三)加強基礎市場的建設,為期貨市場價格的均衡提供有力支撐
基礎的穩定為減少金融期貨交易中一些不必要的風險提供了一個長期有效的保障。作為一個新興市場,股市的遺留問題還很多。政策市場和資金推動型的不成熟股市的特征也十分明顯,如果證券投資基金控制股票風險都達不到一定的成熟度。把基金的一些市場行為拿到股指期貨上,恐怕只能加劇基金和股指期貨的風險。因此,有必要加緊完善基礎市場的建設。
四、總 述
目前,金融期貨市場已是當今世界金融市場中最具活力、不斷創新、并有廣闊發展前景的市場,世界許多國家與地區都把發展金融期貨市場作為金融發展戰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房地產金融;風險;風險防范
中圖分類號:F29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3-0-01
自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以來,國內房地產市場受到來自國內尤其國際動蕩局勢的影響,出現融資困難、資金鏈中斷及資金回收困難等一系列問題,嚴重影響了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借此分析國內房地產面臨的金融風險,以期合理規避房地產金融風險,成為國內外關注的熱點話題。
一、國內房地產金融風險原因
(一)房地產金融體制尚不完善。相對比于發達國家完備的金融市場體系,我國房地產金融體制尚不完善。目前,我國為單一的銀行為房地產商提供貸款和信托機構向房地產業提供信托資金,銀行的利率調整及貸款機制和國家的政策風險都會影響房產業的穩定發展。
(二)房地產金融市場資金融通效率低下。通過銀行籌集的資金,大多數房地產商將其存放于銀行,銀行又無法及時將大量資金提供給中小企業及民營企業,造成一定時間內資金浪費及閑置,成為最終房地產金融市場的風險承擔者。國內尚未建立一套完備的投資融資的金融體系,因而存在一定的資金融通效率低下的問題。
(三)房地產金融信息不對稱。房地產金融市場具有資金需求多、周期長等特點,使得房地產面臨的風險加大。當房地產市場繁榮時,將有大量房地產商加入其中,不惜高額利率貸款進行投資,一旦市場出現動蕩或不穩定情緒上升時,尤其房地產商資金鏈中途中斷時,房地產商將無力按時還款,銀行業與房地產商中間的不透明即信息傳遞失效,將極易造成房地產金融風險。
(四)政府宏觀管理失效。房地產業作為影響居民生活及市場穩定的重要行業,其穩定性發展關系到國民經濟的持續增長。政府作為宏觀調控的實施及管理者,肩負著審查房地產商資質及規范金融行業合理貸款的重要任務,我國政府尤其地方政府大力引資,放松監管,造成一些資信不佳的地產商進入投資,尤其當地銀行貸款管理失控,將容易引發房地產金融風險。
二、國內房地產金融風險判斷
根據國內房地產金融市場的特點及原因分析,國內主要面臨以下幾類房地產金融風險:
(一)市場風險。市場風險是由于房地產市場的不確定風險給房地產開發商、消費者進而給提供房地產金融服務的商業銀行帶來損失的可能性。由于房地產具有非常強烈的投機性質,一旦整個市場出現難以承受的泡沫,將導致房價大跌,引起房地產企業出現經營困難甚至破產倒閉,進而導致銀行大量壞賬產生。
(二)利率風險。利率風險指銀行與房地產商在利率出現不利波動時所面對的風險。這種風險不僅會直接影響影響其資產負債表,更會影響其獲利水平。一旦貸款利率上升房產商面臨還款壓力加大,銀行業將承受更大的資金回收壓力。
(三)信用風險。信用風險是由于借款人履約能力的下降,無力償還或不愿意償還,導致銀行業壞賬的出現。主要由于貸款前對借款人資信審查不足或失誤造成的,也可能是貸款發放后企業經營狀況變化造成的。
(四)操作風險。操作風險主要是因為業務流程不健全而引起的銀行工作人員在工作上的偏差,導致的損失。房地產金融的操作風險包括房地產貸款業務操作流程不健全、業務操作失誤、房地產資金轉賬結算中的風險等。
三、國內房地產金融風險防范體系構架
(一)營造良好的國內房地產金融市場宏觀體系
1.國家要加強房地產金融管理,營造良好的金融市場環境。一方面,政府要嚴格監管土地交易,規范土地交易秩序,實行土地供給有償,建立統一規范的土地競爭機制。另一方面,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嚴格規范房地產市場,對企業違反行業規章制度加大懲罰力度,營造良好的金融市場環境。最后,政府要規范房地產金融秩序,加大對銀行業的監管力度,制定正確的監管方針和策略,將房地產市場狀況以及信息,進行定期的公開和披露。
2.推動資本市場發展,建立多元融資渠道。引導國內房地產投資商加快發展,以進行直接投資,降低貸款風險,此外,夸大房地產商的融資渠道,發展房地產信托行業、房地產抵押貸款證券化,從而提高資金利用效率,促進房地產金融市場穩定健康發展。
3.努力建立房地產金融市場風險轉移制度。一方面,大力開發新的融資工具,推動房地產金融市場創新轉移風險,建立保險機構,降低融資風險,另一方面,建立風險控制機制,對房地產金融機構進行創新,提高其市場適應能力,通過金融機構間合作分工,有效降低風險,推動金融市場健康發展。
(二)構建良好的國內房地產金融市場微觀體系
1.加強貸款額度及風險控制,提高風險控制能力。一方面,銀行作為企業法人,要加強內部建設,推動自身體制改革,嚴格按照內部規章制度進行放貸,營造良好的內部環境。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貸款風險評估機制,對風險指數進行控制,有效降低風險,通過對企業評估,做到合理放貸,按時回收。此外,加強對內部員工培訓,有利于對其良好的約束,使其嚴格遵守銀行內部規定,降低房地產金融的風險。
2.建立良好的信息溝通系統,將強行業內監管。不僅銀行內部,銀行間要建立一套便捷的信息溝通系統,通過及時傳遞信息,為其內部控制提供信息支持,以便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良好溝通基礎上,通過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完善內部風險控制系統,為決策提供有力支持,從而有利于整個行業穩定發展。
3.建立房地產金融績效評估機制。通過建立有效的績效評估機制,可以有效地防范房地產金融風險。通過評估機制的建立,可以使銀行加強自我監控,及時查清不良資產,并嚴格控制風險。還可以引進外部評估機構,對內部地產貸款進行公證評價,幫助建立穩定的房地產金融機制。
4.開發新的放貸品種,開拓市場業務的同時,有效降低風險。由于目前我國銀行貸款品種單一,為此商業銀行應提高服務意識,不斷推出新品種,吸引消費者投資,進而推動房地產金融風險管理的多樣化發展。
參考文獻:
[1]邢學良.房地產金融風險及防范[D].東北財經大學碩士論文,2004,12.
【關鍵詞】 “三位一體”教學模式 金融市場學 獨立學院
一、引言
《金融市場學》是研究市場經濟條件下金融市場運行機制及其主體行為規律的科學。國內學者從不同視角對《金融市場學》的教學進行了研究。王鳳京等(2011)強調教學中應突出講授定價方法,增加本土化的教學實例。易遠宏等(2010)通過多樣化的課堂教學形式,結合課程實踐教學經驗,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和模擬教學,探討新教學模式在本課程教學中的應用。馮麗娜等(2010)就該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做了深入思考,并分析了案例教學中教師角色的定位。王斌(2009)根據教學現狀和發展趨勢,從教學實踐經驗出發,對該課程的教學方法進行了研究。
目前,獨立學院的金融學專業以及經濟管理類的其他一些專業均開設了《金融市場學》課程。2010年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學院金融學專業被評為湖北省獨立學院重點培育本科專業第一批立項建設項目,對其課程體系設置、授課內容、教學模式、授課方法和教學手段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市場學》作為金融學專業基礎必修課程,在專業人才培養中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以提升教學質量為目的,探索其可操作性的教學模式意義重大。本文依托獨立學院金融市場學課程教學現狀,提出“三位一體”教學模式基本框架及其實施路徑,旨在為本專業培養應用拓展型人才提供有益的探索。
二、獨立學院《金融市場學》課程教學問題分析
1、以課堂講授為主,實踐教學重視不夠
金融市場學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經濟應用學科,課程教學主要以課堂講授為主,通過“基礎知識講解―案例教學―實踐教學”的模式完成教學任務。獨立學院受教學課時和教學設施的制約、教學評價方式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缺失等因素影響,很多實踐教學均被忽略。教師擔心學生忽視理論基礎,注重原理部分的講授;實務部分的教學,又因學生沒有實際參與金融市場的經驗,也把它當成理論在學習。這種單向的知識傳播路線,不僅使課堂教學形式呆板,學生參與互動不足,學習熱情逐漸降低,而且使師生都感到乏味,教學效果不佳。
2、案例教學更新不及時,金融熱點和時事關注不夠
《金融市場學》是一門與現實經濟發展聯系非常緊密的課程,近年來的金融市場動蕩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教學案例。教師應關注金融市場的變動,掌握第一手資料,把最新、最詳細的信息傳遞給學生。目前的多數教材無法緊跟快速發展的金融市場,成熟理論較多,現狀和趨勢介紹較少。教師在教學中如果不能將教學內容與金融熱點和時事有機結合起來,而僅講授教材中的案例,會使學生有時過境遷和照本宣科的感覺,有損學生的學習好奇心和老師的理論應用能力。
3、課程教學內容與相關課程存在部分交叉與重疊
筆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發現,在學習這門課之前,經濟管理類專業一、二年級通常已經學過《金融學》、《貨幣銀行學》或《保險學》等相關基礎性課程,金融學專業高年級學生已經或正在學習《國際金融學》、《證券投資學》課程,對本課程的部分內容已有掌握,若不適當處理,會引起學生厭煩情緒,影響教學效果。
三、“三位一體”教學模式
“三位一體”教學模式的基本框架如圖1所示。
在教學計劃的課內指導學習過程中,“三位一體”教學模式通過多樣化課堂教學完成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進入模擬化的金融實踐操作平臺實現對理論及技能的應用;在課外自主學習中,借助互動式的網絡學習平臺提供的學習工具、學習手段和學習內容,可對理論知識和業務技能進一步溫習、融合和升華。該模式要求教師緊緊圍繞多樣化課堂教學、模擬實踐教學和網絡平臺教學三個環節(即“三位”),轉變傳統教學理念,整合課程資源,重新調整和組合教學內容,合理設計教學過程,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形式,完成這一課程培養合格人才的任務(即“一體”)。該模式同時也對獨立學院的教學條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位一體”教學模式功能實踐的核心要求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提高學生課內理論學習和消化的滿意度:多樣化課堂教學
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對學習過和正在學習本課程的學生做一個問卷設計與調查,獲取學生對于課程資源建設、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授課過程等的意見和建議;了解學生對理論主講教師、業務實訓教師的期望;聽取他們對課程的教學和實踐條件的要求,對網絡學習平臺的使用意向。學院和任課教師根據本院的教學實際,科學分析,合理借鑒或采納調查問卷的中肯建議,對課堂理論教學進行全新設計,在教學內容上合理處理與其他課程的銜接關系,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相關教學資源、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將多媒體教學、交互式教學、案例教學、專題討論、熱點問題及其政策實踐分析等多種形式有機結合,實現多樣化課堂教學,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熱忱,提高學生理論學習滿意度。
2、強化學生理論應用和實務技能:業務實踐模擬
業務實踐模擬教學的實現需要學院長遠計劃,建設金融學專業的綜合實訓室,使得本專業金融類課程的實務體驗均可在實訓室進行。《金融市場學》課程的業務實踐模擬可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由理論講授教師和實訓指導教師統一設計,實踐任務(如期貨交易、外匯交易、股票交易等)在內容和時間上應具有邏輯性、連續性和完整性,并編寫課程實訓大綱和實訓指導手冊,學生根據老師布置的實訓任務,利用課程金融理論知識和技能,通過業務模擬,全面體驗金融市場的主要實務工作,檢驗自身的實際操作能力。此外,學院和專業老師應積極拓展與金融機構(如銀行、證券公司等)的合作與交流,努力建立固定長久的校外觀摩和實習基地,使學生進入現實的金融市場環境和交易氛圍,實現模擬與實際的互補,感受現代金融市場對專業人才的現實需求。通過業務實踐模擬和基地觀摩實習的有機結合,提升學生專業熱愛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強化學生理論應用和實務技能。
3、培養學生課外自主學習和提高能力:網絡學習平臺
網絡學習平臺的建設是一次投入,適時維護,長期受益的課外互動教學平臺,它充分發揮了網絡的時空優勢,運用多媒體技術綜合處理文本、圖像、動畫、音頻和視頻等課程相關的各類大量信息,營造出一個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教學互動環境。教育者和學習者成為平等的主體,實現在線交流,根據自己已有經驗共同構建知識,形成全新的知識獲取情境、途徑和過程。教師既是友好學習環境和豐富學習資源的提供者,也是學習過程的引導者和幫助者。借助課程網絡學習平臺,學生不僅可以重溫課堂理論與業務技能,還可延伸專業閱讀視野,了解更新更廣的信息;不僅可以上傳下載自己感興趣的資料,還可以交流討論,有效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和提高的能力。
四、“三位一體”教學模式的實踐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學院金融系教研室在《金融市場學》的教學過程中,對“三位一體”教學模式做了深入的思考,并在教學實施中不斷探索、總結和優化,努力做到“三位”融合為“一體”。
1、多樣化課堂教學:教與學的融合
實現多樣化課堂教學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需要教師和學生角色的雙重轉變。對于教師而言,更注重其教學的主導作用,但其主導角色則更加豐富,是設計者、組織者、實施者、講述者、傾聽者、建議者的多重身份:設計和組織實施課堂教學內容和過程,處理好教學大綱、教材及與其他課堂的邏輯關系;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系統講解課程理論知識和實務技能;營造寬松、民主、活躍的課堂環境,引導案例的分析與討論;提出熱點問題,進行專題辯論,鼓勵學生設計從選擇主題、制作PPT,到演講、討論的完整過程;建議學生進一步延展性學習和思考,并布置相應的實訓任務。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學院金融系教研室通過教師之間的溝通協商,妥善處理了《金融市場學》與《金融學》、《國際金融學》、《證券投資學》、《保險學》等相關課程之間的知識交叉與重疊問題,使各課程之間協調互補,提高了專業的綜合授課效率。教學內容上,根據獨立學院學生的實際情況,重點介紹同業拆借市場、股票市場、外匯市場、衍生市場、利率機制、風險機制和資產定價等內容。案例教學中,在分析經典案例的基礎上,也注重發掘本土案例,如:針對資產定價理論中無套利方法的應用,金融大鱷索羅斯的套利行為告訴學生資產的理論價格與實際價格差異恰恰是套利行為產生動因;而國內A股上市公司武鋼股份、寶鋼股份、南方航空等認購或認股權證,也是極為典型的權證和正股套利交易行為。熱點問題與專題討論中,建議以班級為單位訂閱權威財經類報紙雜志,及時關注和了解當前金融領域的熱點問題,鼓勵學生上講臺分享自己的理解、分析與體會,引導學生互動與交流。
對學生而言,應實現被動傾聽者到主動學習者的轉變。只有認真聆聽和思考了理論教學內容,才能有效參與到案例教學、熱點問題專題討論等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中,發表觀點,實時交流,并將課堂學習成果用于認識社會經濟生活的現實金融現象,激發學生參與實踐、樂于操作的意愿,實現教與學的有機融合。
2、業務實踐模擬:理論與實務的融合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學院已建成并投入使用金融綜合實訓室,包括金融實驗室和證券模擬交易中心,基本可完成本課程的理論應用與實務操作。學院組織的大規模炒股模擬大賽,由深圳市智盛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提供模擬炒股軟件――智盛模擬交易委托系統進行證券投資模擬,主要包括期貨、外匯和股票,每位同學初始資金為20萬元;學生自主選擇投資品種,在金融實訓室、學校圖書館或者家里直接上網下單,交易時間、價位、費用、信息、規則與實盤完全相同,根據各技術指標,進行為期一個學期的模擬投資,期末確定投資成敗;教師通過管理端查看學生的持倉情況、學習動態、投資策略、投資收益等,給予相應的評價和適當的建議,并提煉出有代表性的問題在課堂或網絡中組織學生討論學習。
此外,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學院金融系也與多個城市的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簽署了培訓、實習和就業協議,建立了較為穩定的實習基地(如國泰君安、國信證券等)。從校內的教學與模擬到校外的觀摩、培訓與實習,努力實現課程理論與實務的有機融合。
3、網絡學習平臺:課內與課外的融合
本課程正在籌劃建設網絡學習平臺,主要設計了理論測試模塊(溫習課堂理論學習)、實訓任務模塊(完成對實務操作的演練)、熱點問題與專題討論模塊(利用理論知識和技能分析、討論典型案例、熱點和專題)、知識拓展模塊(通過相關網站鏈接、信息資料上傳下載、課外知識介紹,延展學生知識廣度和深度)和學習導航模塊(引導學生合理利用平臺、開展自主學習,提高學習的效果)。各模塊均可實現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在線、短信和郵件交流與互動。
為了激勵學生利用該平臺,平臺將實現課程網絡學習的系統評分和教師評估,針對學生對各類功能模塊的使用給出客觀評價,得出綜合成績,占課程結業成績的20%。在學生中努力營造課內、課外有機融合的自主學習氛圍。針對“三位一體”的教學思路,將適當調整本課程考核結構:理論筆試成績占總成績的50%,業務實踐模擬評價占25%,網絡學習成績占10%,平時成績(課堂和實踐表現)占15%。并規定:業務實踐模擬評價合格,方可參加理論筆試,且卷面成績不低50分,才能獲得課程結業的綜合評分,否則將要求課程重修。通過三個融合實現一個目標:培養合格的應用型人才。
五、小結
“三位一體”教學模式是對傳統教學的全面拓展,對學院教學資源、教師業務能力和學生素質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給學院的教學建設與管理、老師的教學投入和學生的學習習慣都帶來巨大挑戰,在教學實踐中需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結合學院、老師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調整,不斷優化和創新。但它這種依托理論提倡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注重實務強調業務實踐技能的鍛煉、培養能力實現自主學習提高的教育理念符合現代社會對人才塑造的邏輯。特別是,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對金融人才需求層次越來越高,獨立學院學生面臨的嚴峻就業形勢下,“三位一體”教學模式在獨立學院課程教學中的探索與實施就顯得尤為可貴。
【參考文獻】
[1] 王鳳京、朱平安:《金融市場學》課程的教學改革探索[J].金融教育研究,2011(3).
[2] 易遠宏:“三位一體”教學模式在《金融市場學》教學過程中的實踐應用探討[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