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國際交流禮儀

國際交流禮儀精品(七篇)

時間:2023-05-29 16:16:5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國際交流禮儀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國際交流禮儀

篇(1)

    1.開設微型校本課程

    為了引導學生有品位地進行閱讀,有效避免閱讀的盲目性,學校根據學生的年段特點,設置世界名著導讀課和世界經典繪本導讀課,安排教師進行每月一次好書的推薦和導讀,列出世界經典必讀書目,引導學生有計劃地閱讀,為學生的精神發育打好底子。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學校還定期組織讀書征文活動,促進閱讀的分享交流。午間閱讀微型校本課程,有效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逐漸理解了他國文化,在對比中更好地理解本土文化,提升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編制“環球影視窗”

    校園電視臺收集古今中外優秀影視作品,編制了德勝小學生必看60部影視作品,上傳到學校網站。每周五下午開設“環球影視窗”,學校推薦中央電視臺百科探秘、走近科學、綠色空間以及探索頻道和國際頻道中的“探索發現”等節目,由學生自主選擇播放內容,了解域外風情與國外文化。環球影視窗以直觀的方式,強烈的視聽效果,打開了學生的學習視野,讓他們學到了書本外的國際文化知識。

    3.編寫校本課外讀本

    學校根據學生現狀尋找適合孩子特點的涉外禮儀知識,編寫成學生樂讀的課外讀本,讓學生生活在校園就能了解不同國家的交往禮儀,積淀國際交往知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了正確認知和理解異域文化,同時,國外禮儀與中國禮儀的差異更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通過對比,學生逐步領悟到中國禮儀深厚的文化底蘊,增強了民族自豪感。多元文化資源的建設內容涉獵廣泛,充分關注兒童興趣。學生閱讀、觀看后,教師通過開展征文、影評等活動,將影視作品等轉化成教育資源,幫助學生超越年齡認知的局限性,樹立廣博的國際視野和人類情懷,做到“身在校園,胸懷天下”。學生在感受多元文化中,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更具愛國情懷。

    二、學習交往技能,培養規則意識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庇捎诘赜蚝臀幕尘暗牟町?人們的交往會存在不同的方式,只有具備正確的交往禮儀和知識儲備,才能更好地與他人溝通和交流。為此,學校建立了少年國際外事局,通過創設模擬涉外情景、外籍教師進課堂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外語運用能力和跨文化溝通能力。學生在生動的學習情境中,不僅學習到國際交往技能,且通過學習國際交往規則,培養必備的規則意識。

    1.模擬涉外生活情景

    培養孩子的國際交往能力是提高學生國際視野的重要內容。為此,學校設計了生動的涉外模擬情景,制定了對應活動目標模擬訓練大綱。內容層層遞進,螺旋上升,避免形式單一的活動,調動學生的多感官參與。各中隊圍繞總綱衍生設計出多種多樣的體驗活動,訓練交往技能并掌握國際交往規則。例如,三年級根據活動部的大綱,設計了問候禮儀、迎賓禮儀、交流禮儀、迎送禮儀、用餐禮儀等情景進行仿真訓練。問候禮儀創設了如下模擬場景:德勝小學教育集團的學生代表出訪德國學校,與德國小朋友相互問候。同時,雙方自我介紹,德國小朋友帶領我校學生參觀他們的校園。問候禮儀訓練點的要求:向她人問候時,要積極、主動;要表現得熱情、友好、真誠;大方得體。禁忌:不要詢問對方的年齡、收入等涉及個人隱私的問題;自編了禮儀三字歌:穿衣著,要得體;會客時,要大方;交談時,不插話;語言親,舉止雅;控距離,顧全局。學生在愉快、好奇的氛圍中,學唱三字歌,通過情景模擬表演,學會了涉外禮儀,掌握了涉外交往的基本技能。

    2.外籍教師進課堂

    國際交往、對話、交流、合作通常都是以語言為載體的,缺乏足夠的外語能力往往是文化理解和溝通的主要障礙。熟練地掌握外語,能提高對外交流能力,有利于在國際交流中既尊重對方立場,又充分闡明自己的觀點和意圖。為此,學校聘請了外籍教師,針對低年級學生特點,以“趣味英語口語”的形式,每班每周設置一節外教英語口語課。通過這一平臺,讓學生接受系統的國際交往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提高學生的跨文化溝通能力。外事局的資源建設既考慮小學生特點又結合學生當下的生活,內容層層遞進,螺旋上升。活動的開展還依托相關課程,如《德勝小學涉外禮儀哆來咪》讀本,《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小學英語口語》等,在閱讀和學科教學中滲透。豐富生動的形式,有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學會了基本的交往規則,提高了國際交往能力。

    三、體驗國際交往,踐行公民責任

    學校在建設國際觀察站、少年國際活動部的同時,創設少年國際游學團,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小公民。少年國際游學團有“接待外賓來訪”和“對外游學交流”兩個活動載體。

    1.接待外賓來訪

    學校積極為學生創設國際交流機會,通過與國外學校結對,搭建國際文化交流的平臺。例如,學校接待了來訪的日本靜岡縣文化協會友好交流團——靜岡縣書法家代表友好交流派遣團。游學團成員落落大方地帶領外賓們參觀了德勝校園,并為來賓展示合唱、書法等才藝,他們流利的外語口語能力、禮貌的言談舉止和精彩的表演等都給外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外賓們對學校開展的德育活動和書畫教學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又如,香港九龍禮賢學校師生來訪,德勝書法社團的同學們把現場書寫的書畫作品贈送給香港小朋友,游學團成員還帶領香港小朋友進班學習。不同生活地域的孩子們一同學習、體驗,相處融洽,在相互交流中,加深了對國際文化差異的理解。

    2.對外游學交流

    學校組建了對外游學團,讓師生走出國門,開闊國際視野。一方面,學校借此進行專業的教學交流。由合唱隊員組建的游學團先后出訪了日本、德國,參加國際性合唱比賽。在那里,師生們領略了世界舞臺的精彩,分享了世界頂級的藝術魅力,為藝術教師注入了先進的教學理念,拓寬了教育視野。例如,2010年,學校參加了在德國德累斯頓舉行的第三屆“國際合唱節”。德勝師生不僅展示了中國人的風采,還經歷了高規格的國際外事交往活動,在市政廳受到市長和大使的接見。這些活動拓寬了師生的國際視野,更增強了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發了他們的愛國情懷。學校合唱團在國際比賽中獲得佳績,被德國報紙贊美是“最小的演員,最美的歌聲”。另一方面,對外游學讓師生放眼國際,拓寬了學校的德育渠道。例如,學校組建文化交流團訪問了日本大阪府福田林市立向陽臺小學校。日本人遵守時間和講究秩序,講究文明禮儀,學校教育目標重在細節等等,都深深地影響了游學成員。游學期間,學校加強安全和禮儀教育,讓學生懂得和踐行公民責任,維護國家形象和民族尊嚴,做一名名副其實的現代小公民。

篇(2)

講求儀容儀表,獲取采訪對象的認知

2001年秋季,韓國平澤市市長來山東日照市考察時,筆者作為日照日報記者前往采訪兩市市長會見的新聞。當時,新聞記者都提前坐在會客室等待,當兩市市長快要到來時,坐在筆者身邊的一位電視臺同仁趕緊整整衣服,又梳梳頭發,才扛起攝像機采訪。事后他說,這樣做既為了保持整潔的形象,也可以給外賓留下良好印象。

一個記者整潔端莊的儀容儀表,不僅是穩健、坦誠、平易和自信的表現,而且對強化采訪對象的認知效應具有不小的作用。因為,人與人首次見面的第一感受和印象,在心理學上稱為首因效應。這種首因效應作為外表特征留給對方的反映,首先是通過容貌、穿戴、氣度等引發產生的。首因效應好,能引起對方的交往愿望;首因效應不佳,就會造成情感認知障礙,直接影響雙方的接觸、交流。對新聞記者來說,良好的儀容儀表既是自身個性特征、審美情趣、知識底蘊和文化修養等方面的彰顯,又是與被采訪者建立融洽合作關系的基礎。

為了更多地獲取采訪對象的認知,有經驗的記者會因采訪對象、時間、地點、場合不同,而有所區別地“包裝”自己。如走進會場或軍營時,就要著裝嚴整,儀容莊重;走到田間或車間時,則要整潔樸素,表情隨和。如采訪外賓,則要衣著整齊,干凈衛生,要是領帶歪斜,皮鞋蒙塵,衣著不合時宜,很容易引起對方反感。這就是要研究不同采訪對象在不同環境中所具有的審美情趣、心理狀態與情感認同點,并以此來調整和修正自我“包裝”,進而有效地強化采訪活動中的認知效應。

注重言行修養,贏得采訪對象的尊重

言行彬彬有禮,既是一個人道德素質的反映,也顯示著新聞記者的品質修養。特別在采訪活動中,記者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采訪對象的情緒,這就要求記者有禮有節,親切大方,盡量通過對話中的情感交流,拉近雙方的距離。對此,一要講究提問藝術,多用商討式的祈使句,如“請您談談好嗎?”“能說說您的看法嗎?”,這在有助于解除對方緊張、局促、防范的心理意識的同時,能盡快贏得采訪對象的配合。如果語氣過于尖銳潑辣,甚至生硬、尖厲、粗暴,不但不能使采訪對象敞開心扉,還會使其產生抵觸情緒;二要平易近人,平等對話,讓對方感到你是知音,是值得進行交流的人;三要察顏觀色,隨機應變,在采訪對象高興時可乘興追問,疲憊時要適可而止,悲痛時予以安慰,拒談時暫不強求;四要尊重隱私,對采訪對象的收入支出、年齡大小、戀愛婚姻、信仰政見不宜主動詢問,如確須了解,也要講究提問方式與場合。要做到以上幾點,記者首先要具備良好的素質,并在采訪前認真做好準備,以保證提問準確及時,思維清醒敏捷。如果提問語無倫次、詞不達意,或出語膚淺,信口開河,不僅使對方難以配合,也會失去信任與尊重。

在此基礎上,記者還要注重把握體姿,通過能使對方產生良好印象的站立、就座姿勢,以及目光手勢表情等非語言符號的情感因素,向對方傳達一種知書識理、具有一定文化修養的禮儀信息,贏得對方好感。但是,保持體姿也要適度,太過分了會給人矯揉造作之感。

時時處處禮貌待人,取得采訪對象的合作

據載,某報記者采訪在我國工作多年的一位美國女專家時,因路上堵車比約定時間晚到20分鐘,盡管其一個勁地道歉,這位女專家還是直言不諱地指出:“你對我這個老太太失約,恐怕不合適吧。”她認為,遵時守約是國際禮儀中最基本的原則,自覺兌現許諾,是一個現代文明人所應具備的優良品質。這位女專家話雖不多,但包含著一個禮儀也要與國際接軌的大問題。在中國加入WTO,更多地走上國際舞臺的今天,我們不僅在經濟貿易中要遵循國際慣例,包括記者在內的各界人士也應盡可能多地掌握國際禮儀知識,如遵時守約、女士優先、不妨礙他人等,否則,就容易妨礙國際交流,影響雙方的溝通與合作。

篇(3)

同一種手勢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將會才呈現出不同的交際效果。在脖子下面平放手掌,中國人將會將此視為殺頭的意思,而對于英美人來說,卻意味著他們已經吃飽了。并且即使是在同一個民族中,相同的手勢也會有不同的內涵。由于不同民族的手勢表達方式不同,每個民族都有其自身獨特的手勢表達。因此,我們必須對這些非語言交際差異進行深入的認識和了解,弄懂不同手勢在各個文化背景下的不同意思。英美人通常在表達希望事情能夠進行順利時將會將中指放在食指上。對路旁的司機向上伸出大拇指,則表示美國人希望能夠打到車。近年來,隨著國際交流的日益頻繁,有些手勢也逐漸走向了國際化,值得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2身勢表達

中國人和英美人在身勢表達上也有不同。英美國家的師生在課堂中的坐姿和站姿與中國的師生就有著明顯的不同,我國的教師會認為英美國家的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太隨便,教師的約束和管理力度不夠,很難在學生中樹立自身的權威。但是英美人卻對我國的教育方式很不認同,覺得我國教師對學生太過嚴厲和苛刻,教學管理過于死板,使學生的自由受到了限制,不能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動性。這便是不同文化背景和觀念所帶來的身勢表達差異。

3身體接觸

身體接觸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所傳遞的情感信息存在的不同。第一,握手。握手是國際交流時最為普遍的一種交流方式,通過握手來表示親熱友好。但是中國人和英美人在握手時的表達習慣不太一樣。英美人在握手時習慣握手時僅僅有力,然后便非常迅速的松開,并保持雙方之間適當地距離。但是中國人作為傳統的禮儀國家,對握手很是講究。首先先握手,然后為拉近關系,便不斷的相互靠近,牢牢抓住對方的手進行寒暄,以便充分表達熱情。同時為了進一步表示尊重,甚至有時還會伸出雙手去握。這種握手方式會讓英美人覺得十分不自在和尷尬。中國人同時也會覺得美國人的握手方式太過于冷淡,缺乏熱情;另外,異性之間握手順序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女方沒有握手的意思,英美國家的男士不能主動伸出手要求和他握手;第二,擁抱和親吻。在對待擁抱和親吻方面,中國人比較內斂保守,而美國人則相對開放熱情。中國戀人在公共場合不會進行太過親熱的舉動,在表達愛意時也比較內斂,僅僅限于拉手、挽臂等簡單方式。但是對于美國人來說,在公共場合表達愛意是十分普遍的現象,而且表達愛情的方式也比較露骨,這些都很難令中國人接受。

4結束語

篇(4)

(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 廣州 511483)

摘要: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以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學生海外研習基地(廣州)為平臺,通過舉辦國際文化交流活動、開設跨文化課程與舉辦專題講座、對口接待與交流、雙語環境建設、國際內容專業社團建設及國際化服務能力提升等6種途徑,探索了校園國際化多元文化育人氛圍營造的途徑。實踐表明,利用高校自身校本資源,創設國際化育人環境,使師生不出國門便可獲得國際體驗和經驗,培養跨文化溝通能力,是可行的,而且是有效的。

關鍵詞 :高職院校;國際化多元文化育人氛圍;營造;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海外研習基地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4)12-0032-04

當前,經濟全球化趨勢要求高等教育要培養理解多元文化、具有國際視野、懂得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專業技術人才。因此,近年來,各高職院校著力推動人才培養的國際化,在與境外相關院校合作建設專業、共同開發課程、加強師生交流互訪、引進國際通行職業資格證書、開展聯合培養及互設海外研習基地等方面進行了廣泛而大膽的探索,目的是使人才培養目標、教學內容及方式、教育資源建設乃至育人環境建設等逐步與國際接軌。高職院校的國際化,就是把學校的教學、學習、研究、服務、管理等放置于全球教育與文化背景之中。校園環境及其文化建設,是人才培養不可忽視的一個方面,因此,校園國際化多元文化育人氛圍和環境的建設,也是培養國際化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高職學生囿于外語與經濟方面的能力,鮮有機會通過出國獲得國際體驗、擴展國際視野、獲得跨文化交流能力。如何使學生不出國門就能最大限度地在本土獲得國際體驗和經驗,培養多元文化溝通能力,是高職院校國際化工作面臨的挑戰,培育國際化育人氛圍、構建多元文化校園日趨重要。為此,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以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海外研習基地(廣州)為平臺,在國際化多元文化的校園育人氛圍方面進行了大量實踐與探索。

相關背景介紹

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作為一所全球知名的職業教育類院校,非常重視對學生國際視野的拓展和全球競爭力的培養,而且明確提出要有30%以上的學生有海外研修實習經歷,在全球設立了許多研習基地,僅在我國就先后在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及成都職業技術學院等地設立了四個海外研習基地。

設立于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的南洋理工學院學生海外研習基地(廣州)自2010年4月開始正式運行。運行5年來,已有逾1 000名師生前來研習,雙方合作滿意,效果良好。根據兩校協議,南洋理工學院學生每年分4期,每期約40~60名師生在研習基地進行2~4周的研習,項目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自帶專業項目:南洋理工學院學生結合自身所學專業自帶由新方教師布置的項目。(2)企業認知項目:地處經濟發達的珠江三角洲地區,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在企業資源方面顯示了獨特的區位優勢,提供了大量校企合作單位,可以滿足南洋理工學院師生研習中的企業認知要求。(3)特色課程項目:在合作過程中,廣州結合自己的教學改革成果向新方師生輸出的特色課程,開發的“手工皮具設計與制作”、“時尚配飾設計與制作”兩門課程,已被納入南洋理工學院的通識學分課程中。(4)文化體驗項目:為使新加坡師生體驗異國文化,培養跨文化交流能力,在該項目的設計組織上,通過學習了解、實地考察、體驗展現等多種方式,分門別類安排了社會經濟文化講座、嶺南歷史文化名勝參觀、文化交流體驗及參訪廣州其他高校等活動。(5)對接合作項目:根據每批次學生的專業背景及自帶項目的要求,組織安排了兩校同類院系師生的對接交流,除學生之間專業學習與文化活動的交流外,雙方教師也就教育理念、課程設置、教學方法、教學管理、校企合作、實訓室建設及專業深度合作等進行了不斷的探討,并合作設計開發了雙方學生合作的實訓項目。

校園國際化多元文化育人氛圍的營造

(一)理論依據

國際化育人氛圍營造的主要目標是:院校利用一切資源和條件,使師生不出國門就能獲得一定的國際體驗,具有國際視野,培養和提升跨文化溝通能力,具備國際競爭力,成為國際化人才。

瑞典學者尼爾森·本尼特認為,要想在全球化世界中站穩腳跟,所有學生都必須“國際化”,而不能僅僅依靠有能力出國的10%的學生。為此,他提出了本土國際化(Internationalization at Home)的概念,并認為這是為沒有機會出國的學生提供國際經驗的現實而有效的方法,其實現形式之一,就是利用課外設計的一些項目活動,營造校園國際化氛圍。在國內外評價高等院校國際化水平或程度的一些指標中,無不納入了與校園文化和環境相關的因素,如美國教育委員會的“國際化指數”、美國明尼蘇達州大學Paige教授建立的高等教育國際化成果指標等,都強調了課外活動在大學國際化進程中的重要意義,指出具有一個國際化氛圍的校園環境對于高校的國際化活動有重要作用。國內的一些國際化研究學者,如中山大學陳昌貴教授等人,在課題研究中對北京大學案例的調查分析后指出,出國學習和以高校自身資源為基礎的“校本國際化”(Internationalization on the campus)都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國際化相關素質的發展,但出國交流面臨費用高、受益群體小等問題,高校更應該充分利用校本資源,通過校本國際化促進更多學生能力素質的發展,因此,建議重視國際化校園文化和環境建設,為校本國際化創造條件。高職教育國際化的研究雖然起步較晚,但已有研究者根據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內涵之一——教育環境的國際化,將校園教育與文化的國際化氛圍營造納入到了衡量高職院校國際化工作的八個維度中。

(二)南洋理工學院海外研習基地的獨特性

研習基地布點少 我國僅在4家高職院校設立了研習基地,華南地區僅有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一家;境外師生人數多,相較于許多國際交流合作項目以輸送學生出國出境為主,研習基地以吸納接待新加坡師生入境來校研習交流為主,平均每年人數逾200人次,2011年高達270人次,這樣的接納國外學生短期留學的數量,在廣東省乃至全國高職院校都不多見。

運行時間穩定,形式豐富獨特 有別于一般性的國際學生交流和游學活動,研習基地的運行是每年分為4期,基本固定在3~4月、6月、9月和12月,研習項目既有實質性的教學學習內容,也有廣泛的文化認知體驗,研習目標明確,內容設計系統。

文化背景多樣性特質凸顯,校園多元文化氛圍自然形成 新加坡是一個東西文化交匯、多民族共存的開放國家,前來研習的師生構成呈現了民族多樣、文化多元、語言多種及專業各異的特點:(1)民族多樣。研習師生雖然以華人占主體,但也有來自馬來西亞、印度、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泰國及圭亞那等多個國家及民族的學生。(2)信仰多元。包括信仰佛教、天主教、基督教及伊斯蘭教的師生,且信奉伊斯蘭教的師生不在少數。(3)語言多種。統計表明,研習師生的語言以英語和漢語(包括粵語)為主,約占50%以上,但也有學生講馬來語、印度語、泰米爾語和閩南話,絕大多數師生會兩種以上語言。(4)專業各異。研習師生來自該院的6個學系,即分布在生命科學系、設計系、工程系、互動數碼媒體系、信息技術系和工商系的各個專業中。

這樣的群體特點為校園國際化多元文化育人氛圍營造的探索與實踐提供了極為難得的條件,是不可多得的校本資源。

(三)實踐方式

校園國際化多元文化育人氛圍的營造,是通過有意識地組織活動、提供服務等手段,在校園課堂內外營造國際化氛圍,使學生不出國門就能獲得國際化的感受和體驗,增強國際化意識。南洋理工學院學生海外研習基地這一獨特的校本資源,為校園國際化育人氛圍的營造,集聚了豐富多樣的資源條件。因此,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圍繞校園教育與文化國際化氛圍營造的目標,依據氛圍營造的幾大核心要素,主要通過舉辦各種國際文化交流活動、打造雙語環境、建設包含國際內容的專業社團及提供國際化服務等六種途徑展開了探索和實踐。

舉辦各種國際文化交流活動 文化(跨文化)認知和體驗是研習師生的研習目標中很重要的一項內容。為滿足研習需求,通過研習基地這一平臺,可以有計劃、按時令舉辦各類文化交流活動,如組織雙方師生共度復活節、端午節、中秋節、圣誕節等,或組織游園游藝、民族文化表演、體育競賽等活動,將雙方師生置于直接的文化碰撞及體驗之中,體會了解價值觀、思維方式及習慣風俗等方面的文化差異與特點。

開設跨文化課程與舉辦專題講座 以研習基地這一平臺呈現的文化差異為起點,開設全校性跨文化選修課程“國際交往素養與禮儀”,并自編教材《跨文化能力構建》。同時,舉辦專題講座,介紹東西方文化體系、思維方式、語境文化、時空觀念、家庭倫理、宗教禁忌等方面的內容,擴大參與師生的視野、擴寬知識面,培養對其他文化的敏感度和對多元文化的尊重、理解、包容與接納。

對口接待與交流 根據每期師生的專業背景,安排相關專業師生與之對接,除專業知識技能等的交流討論外,還挑選學生組成涉外接待小組,參與整個研習期間各個項目的策劃、安排、組織及落實,從接機、安排入住、校園導覽、文體活動安排、風景名勝游覽到企業認知實踐、合作完成項目等,全程由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并由參與過對口接待與交流的上一屆學生指導新一屆接待小組完成下一期的接待工作。通過這一實踐環節,著重訓練參與學生諸如接待、交談、著裝、餐飲、交往禁忌、文化沖突處理等方面的國際禮儀基本素質及技能。

雙語環境建設 新加坡師生雖以華人為主,但大多數只能進行簡單的對話交流,無法閱讀和寫作漢語,尤其是簡化字,加之來校研習的學生包括不同的族裔,所以校園內的英語標識及介紹指南十分必要。因此,從教學生活設施指南及使用說明,到研修項目的指引介紹,包括學校網站的相關信息,逐步配備了雙語,使雙方師生感受到了國際化趨勢的校園文化氛圍。

國際內容專業社團建設 隨著研習基地的順利運行,新加坡師生不間斷地來校研習及參與交流的我院師生不斷增多,國際化的氛圍、趨勢及學生所感受到的文化沖擊、對異文化的好奇及了解欲望,使學生了解國際交往及參與國際交流活動的積極性極大地增強,也使學生工作管理者意識到了學生社團應順應國際化人才培養要求的必要性。學校學生會、相關院系社團充分利用研習基地這一平臺,紛紛爭取前來研習的短期留學生參與相關社團活動,并已逐步形成穩定的活動社團。我院團委牽頭,結合《國際化背景下的高職院校學生社團的建設研究》等課題,有計劃地組建了相關國際化社團并對活動予以指導,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國際意識,提高學生的跨文化溝通能力。目前,國際化社團分為三類:(1)相同或相關專業社團,約占70%;(2)涉及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社團;(3)其他健康興趣類社團。

國際化服務能力提升 南洋理工學院學生海外研習基地(廣州)是一個常態的、實質性的國際交流合作項目,參與人數多,涉及面廣,影響力大,全面助推了學院的國際化工作。學院為此專門成立了負責國際交流合作的職能機構,在統籌研習基地運行的基礎上,開展了師生參與國際學術交流、國際競賽、海外實習研習、出國留學等相關事務的信息服務與指導工作,并在各項事務的辦理手續、目的國的人文風俗、涉外法規禮儀等方面提供幫助,為師生出國(境)學習、參與跨文化交流提供高效服務。

(四)實踐成效

校園國際化多元文化育人氛圍營造的探索與實踐,以南洋理工學院學生海外研習基地(廣州)這一校本資源為平臺,目標明確,途徑清晰,主要在三個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理念培養(多元文化理解意識) 探索了如何充分利用高校自身資源,培養師生了解多元文化、理解多元文化,對其他文化的價值、規則、風俗與慣例的敏感度及對不同文化接納、寬容、尊重意識的有效途徑。

行為規范(跨文化交際行為) 探索了培養及提升應對多元文化的策略能力,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與人和諧相處、有效溝通、協同合作、處理沖突的能力,以及能以國際規則和慣例規范自身行為能力的有效途徑。

環境建設(多元文化環境與氛圍) 探索了基于視覺識別系統(Visual Identity)的可視環境、網絡環境及硬件設施建設等環境建設,打造國際化的校園基礎環境,為師生提供不出國門的國際體驗的有效途徑。

結語

在全球化背景下,社會文化正變得越來越多元化,如民族多元化、社會經濟多元化、信仰文化多元化等等,越來越多元的文化涌入一個語境內,我國也正面臨著同樣的問題與挑戰。文化多元化最大的價值在于為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甚至一個城市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包容的環境。因此,在這種環境下,要想創新與發展,需要有一大批懂得尊重文化差異、能夠應對并處理文化差異、有較強跨文化溝通能力的人才。要使學校培養的人才具有國際競爭力,跨文化溝通能力的國際素質是不可忽略的一個方面。我國作為一個在國際上正日益崛起的大國,需要吸收世界其他文化,實現文化多元化,更需要讓自己的文化走向世界,因此,培養人才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至關重要。高職院校肩負著人才培養的重任,如何在給予人才知識技能素質的同時,創造條件,創設環境,營造國際化的育人氛圍,培養高職技能人才的國際視野、國際意識及跨文化溝通能力,是一個亟須探討的課題。

參考文獻:

[1]徐穎.淺析新加坡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戰略[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2003(3):102-105.

[2]劉偉.高職院校國際化實踐的校本探索與思考[J].廣州職業教育論壇,2012(4):56-60.

[3]劉偉.衡量高職院校國際化程度的八維坐標體系探討[J].職業技術教育,2013(17):65-68.

[4]李興業.七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207.

[5]丁笑炯.本土國際化:國外院校培養國際化人才的新理念[J].世界教育信息,2008(9):67-69.

[6]劉偉.當前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國際化研究與實踐[M].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14:81.

[7]陳昌貴,曾滿超,等.研究型大學國際化研究[M].廣州: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4.

篇(5)

關鍵詞: 禮儀文化;罪感文化;起源;作用機制;文明交流

東西方文明因有著文化本源差別,產生了“禮儀文化”和“罪感文化”的不同。東方儒家“禮”的思想和西方基督教的“原罪”對禮儀文化罪和感文化的發展有著根源的影響?!岸Y儀文化”一直被東方文化所傳承,注重向善性,“罪感文化”根植在西方文化中,強調原罪性。兩者的本源差異在各自文明中不斷被推演和延續,給生活在其中的人們帶來不同的思想觀念、價值觀、人生觀,影響著東西方的思維模式、為人處事、教育理念、行為規范等方方面面,也給當今中西思想文化交流與傳播提供借鑒。

一、禮儀文化和罪感文化定義闡釋

1. “禮”和“禮儀文化”

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辭源》對“ 禮”的一種解釋是:規定社會行為的法則、規范、儀式的總稱;而“禮儀”則被解釋為“行禮之儀式”?,F代社會的“禮儀”從傳統社會演變而來,已經成為是一個多維度的范疇。從倫理學的視角看,禮儀則是“禮”德的表現形式,是社會公德和行為道德的統一。因此要把握東方的“禮儀”文化,首先要領會“禮”。在中國千百年的文化中,“禮”既被認為是人類文明的產物,野蠻與文明的分界線,又是儒家文化體系的總稱,是維護社會秩序的思想意識和制度規則,長久以來成為約束社會成員、協調人際關系的社會規范與準則。

中國俗稱禮儀之邦,自古重視禮儀文化建設。“禮儀”最早的起源與祭神有關。《禮記?標題疏》中說:“禮事起于燧皇,禮名起于黃帝?!痹S慎在《說文解字》中說:“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奔矗Y最初是原始社會祭神祈福、祖先崇拜的一種祭祀儀式,具有強烈的神秘感與敬畏感??酌现缹ⅰ岸Y”的情感基礎與“仁”的精神內核作了溝通,使社會規范的外在性與道德主體的內在性相接軌。“禮義廉恥”、“仁義禮智信”、“忠孝節義”等連詞慣語,都體現出“禮文化”在儒家思想體系中起著突出的精神支撐作用?!盾髯?禮論篇》中還寫到:“禮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亂則窮”,強調了欲與爭、亂的關系,隱含了人以禮為善的行為準則。歷經了幾千年的發展,“禮文化”不斷被賦予新的含義,但其追求性善的根本思想傳承至今。

2.“罪感文化”闡釋

西方“罪感文化”成為確定的文化概念之前,“罪(Sin)”就己根深蒂固。基督教的原罪始于人類祖先亞當與夏娃偷吃惡之果被逐出伊甸園。西方基督教神學家奧古斯丁提出“原罪論”,認為人的本性是有缺陷的,人需要有懺悔和悔悟之心?!妒ソ?詩篇》中說:“我是在罪孽里生的,在我母親懷胎的時候就有了罪?!碧熘鹘淌菑V義的基督教中的一部分,其教義將“罪”解釋為:對理性、真理和良心的冒犯,是由對特定物質的放縱的追求而導致失去對上帝和鄰居的愛。簡單地說,罪即對上帝的不服從?;浇淌俏鞣轿幕闹е?,受其傳統的影響,人們認為思想和行為受制于凌駕萬物之上、洞察一切的上帝,上帝會給人的善惡打分,也就是審判。西方基督教的罪感文化就是在這樣的宗教文明滋養下成長的。在罪感文化中,基督徒常把自己看作罪人,其目的不在于放縱自己、否定善的存在,而在于擺脫罪惡、向善靠攏?!白锔形幕币辉~則首先由美國人類學家魯斯?本尼迪克特提出?!毒张c刀》中她將以美國文化為代表的西方文明總結為“罪感文化”,即“提倡建立道德的絕對標準并且依靠它發展人的良心”的社會。

二 “禮儀文化”和“罪感文化”異同比較

“禮儀文化”和“罪感文化”雖然根存于不同的地域和文明,兩者的最終目都在于抑罪揚善,只是前者側重于“抑罪”,后者更加突出“揚善”;兩者的勸善的方式都是促使人在社會生活中遵從各自的“道德標準”,使得人們一旦違背了那個標準,便會產生心靈上的不安或者懊悔、羞恥或罪惡的感覺,進而又促使人為了解脫這種不安而不再犯下相同的過錯或罪惡,從而達到減惡增善的目的。但在中西文明的交流與思想碰撞中,其不同點則成為文化沖突的重要研究對象。

1. 文化發展根源差異

基督教是西方罪感文化的支柱,罪感文化從中而來;“禮”雖最早起源于祭神,但并沒有固定的神的形象,而發到到儒家文化推崇的“禮”“仁”思想,則已成為強調“人”性本善。即,罪感的文化聚焦于人性的否定的一面,禮文化則更加注重人性中的肯定的一面,體現了中西想文化的根本差別之一。

2. 作用機制差異

根源的差異,也使得“罪感文化”和“禮文化”的“導人以善”的作用機制有所不同:前者倚重內部力量,后者更多依靠外部力量。西方人注重個人主義觀念,“罪感文化”提倡建立道德的絕對標準,并且通過該標準發展人的良心,其向善力量是以自發和主動為主的,即強調內因:一個人只要犯下“罪惡”,違背了那個“絕對的道德標準”,無須外力的參與,靈魂上便會感到不安。中國禮文化注重集體主義觀念,“禮文化”之“禮”,一方面也要求節欲存理,控制本能欲望,另一方面,“禮”更表現為具體的集體行為規范,如一整套制度儀式,是德的保證。《荀子?修身》寫到:“禮者, 所以正身也。無禮何以正身。”顏元曰:“身有禮則身修。”禮就是要端正人的行為。在中國傳統社會里,主要是通過學禮、用禮、保禮的禮教來熏陶人們的道德品質,規范人們的道德行為,保證社會道德準則的實施。即“禮儀文化”中向善的力量主要是外部的促醒和推動,生活在這種文化中的人,時刻需要有外部制度、規則或輿論壓力來促其向善;如果缺少了外部的壓力,向善的力量便不會像“罪感文化”中的那樣自然而強大。

三、“禮儀文化”和“罪感文化”影響下的中西文明交流

中西文明屬于兩種完全不同的文明,即異質文明。對中西方文化的本體作比較,就會發現其差異表現為“人本”與“神本”的不同。東方禮儀文化首先崇尚個體世界的道德操守,弘揚個體心性,認為個體完善的追求是需要社會來驗證的;西方的罪感文化中有神的存在,神是道德完美的化身,審視、督促人們堅守良知,神引導人們向善,人們甘認自己是不完善的。文化根源不同、導向機制的不同等,使得“禮文化”和“罪感文化”生發出不同的意義,影響著東西方的文明理念和對話。

如發生在明末清初中西教會內部、后擴展到羅馬教廷和清朝康熙皇帝之間的“中國禮儀之爭”,讓中國人和歐洲人首次深刻感受到中西文化差異。爭論的核心問題是中國文化中的禮制問題,即關系到儒家的“敬天”、“祭祖”、“祀孔”等方面的制度規定。其爭論的焦點在于判斷中國禮儀是否是一種宗教:如果是,中國人的宗教是“偶像崇拜”,是“異端”,嚴格神教教義的天主教是不能接受其兼信另外一種宗教中的“上帝”的;如果不是,則可以寬容。爭論持續了三百多年后,1714年羅馬教廷禁止了其教徒行中國禮儀,同時康熙皇帝也驅逐了傳教士。直到1939年,文化環境逐漸改變,雙方寬容精神提高,羅馬教廷才廢除了禁令,在中國和海外的華人天主教教徒被重新允許舉行中國禮儀。這場“禮儀之爭”在18世紀的歐洲和中國社會產生了巨大影響,表面上看是中西宗教之爭,而實質則是中西文化的沖突。

另一方面,異文化中的特質因素總是能導致一些非同尋常的思想解放,這是文化交流和比較的真諦?!爸袊Y儀之爭”的結論認為:中國文化是人文主義的,非宗教的,倫理型的,是值得啟蒙運動中的西方人仿效的。這使當時歐洲人了解了神秘的“東方大帝國”,形成了關于中國文化的基本概念;同時,這一爭論深深影響了包括伏爾泰、孟德斯雞、萊布尼茨、康德、黑格爾等在內的一大批思想家,尤其是影響了18世紀啟蒙思想家的思想,也促進了中國思想與文化的變革。由此,這場根于“禮”的文化爭論成為18世紀以來一個世界性熱門話題,對中西文化具有重大意義,其深刻的社會影響至今尚存。

進入21世紀,信息化和經濟全球化高速發展,中國的“禮儀文化”在未來應該怎樣發展以適應新的需要已經成為另一個重要的話題。筆者認為,在個性解放的國際化大背景下,應逐漸淡化“禮”作為社會政治秩序或國家機構模式的功能,突出其作為人際交往及品德修養的規范準則的功能,通過批判性道德教育,使其漸進地成為一種廣泛適用于國際交流、社會交往的道德約束與精神原則,同時肯定和弘揚“禮文化”倡導民本、主張“內省”、強調個人道德修養的觀念,以進一步推進中西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交流。

四、結語

“禮儀文化”和“罪感文化”雖然根植于兩種不同的社會歷史背景和自然地域環境,兩者最終理想都是要追求善的世界,但在勸善方式、導向機制方面各有不同。西方文化中罪感的產生是“我”犯了罪,如同保羅在《羅馬書》所說:“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上帝的榮耀”;“禮”在舊時原是群眾共同生活必須遵守的外在生活原則,但作為維系道德人心的觀念,是現有法文化所不能望其項背的,也是“禮”在當今中國尋求新發展的重要倫理依托之一。隨著信息時代和經濟全球化浪潮的推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愈來愈多、愈來愈深入。無論面對“禮儀文化”還是“罪感文化”,我們首先要認清其文明移植性,汲取兩種文化中贊賞勇于承認錯誤、真誠悔過的行為理念,不斷加強溝通、增進了解、相互吸納,才能為各自注入新鮮血液,使雙方獲得生機活力。

[參考文獻]

[1]劉宗坤. 原罪與正義[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6.

[2]李天綱. 中國禮儀之爭:歷史、文獻和意義[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345.

[3]魯思?本尼迪克特. 菊與刀: 日本文化類型[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65.

[4]摩羅.原罪意識與懺悔意識起源及宗教分析[J].中國文化,2007, (2): 51-60.

[5]彭林. 中國古代禮儀文明[M]. 北京:中華書局,2004:8.

篇(6)

這樣,我國極大地拓展了國際貿易的發展空間,國際貿易專業人才炙手可熱,就業前景十分廣闊,種類外貿進出口企業大量需求從事實際業務操作的既擅長英語又精通國際貿易的雙向型人才。面對人才市場存在的巨大需求,國內本專業的人才供給卻十分有限,專家估計,未來五年全國外貿管理人才制品至少在100萬以上。商務英語人才具有較強的職業競爭性的發展性。

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經營權的進一步放開,將在大量的小民營企業等生產企業開始走進國際市場開展競爭。對既擅長英語又精通國際貿易實務的商務英語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人才缺口逐漸明顯。

就業趨勢分析,1998年,中國貿易行業的從業人呀達2100萬人。到21世紀20年代,電子貿易和網絡貿易將成為全球的主流,全球貿易一體化的發展,對國際商務從業人員的外語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務英語談判是一種復雜的跨國性、跨文化的經濟活動。它不僅要求談判者具有廣博的橫向知識,而且也要求談判者有縱深的專業知識,一名優秀的商務英語談判者不僅需要有一定的理論知識,更需要有豐富的談判經驗,因此經驗的積累十分重要。要向成功的談判學習,更要向失敗的談判學習。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要想提高商務英語談判的整體素質應從下列方面做起:

一、積累廣博的綜合知識

國際商務人員要求不僅有較強的專業知識,而且掌握我國和對方國家的外貿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同時了解聯合國的情況,世界貿易組織的情況和世界經濟的情況,還要了解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國際商法、保險、運輸、企業管理和國際市場營銷的常識。由于國家不同、政治背景、文化背景、教育背景、、風俗習慣就不同,價值觀念、人生觀念、思維方式也不同。這還要求國際商務談判者有很強的跨文化意識和很全面的跨文化交際知識。

二、精通商務談判禮儀的語言技巧

1、善于表達。成功的商務談判者都是談判雙方出色運用語言藝術的結果。它體現在(1)針對性強:在商務談判過程中,語言的針對性要強,對答有序,做到有的放矢;(2)婉轉方式:在英美國家,人們利用禮貌功能,常用一些表示婉轉的語言,例如:Wouldyou……?Couldyou……?這一類的句式,在拒絕別人要求時,一般不直說No而用Iamafraid……或Iamnotsure……等委婉地拒絕,談判中應當盡量使用婉轉語言,這樣易于被對方接受;(3)應變靈活:談判過程中往往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尷尬事情,要求談判者具有靈活的語言應變能力,能采取恰當的應急手段,巧妙地擺脫困境。當遇到對手逼你立即作出選擇時,你可以看看表,然后有禮貌地告訴對方:“Iamsorry,Pleasewaitingamoment,Ihavetocallmyfriend.”于是,你便很得體地贏得了片刻思考的時間。(4)無聲語言:商務談判中,談判者通過姿勢、手勢、眼神、表情等非發音器官來表達的無聲語言,我們稱之為非語言,非語言往往在談判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常見的形式有:與講話人目光接觸、微笑、點頭,未聽懂時顯出迷糊不清的表情,感到奇怪時做出驚奇的樣子。在有些特殊環境里,有時需要沉默,恰到好處的沉默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2、巧妙應答。在商務交往中,對商務人員的口才有很高的要求,具有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清晰的語言表達能力,在談判中保持自己應有的風度,始終以禮待人掌握談判技巧,才能在對話中掌握主動,獲得滿意的結果。

3、善于傾聽。有效地傾聽可以獲得大量寶貴信息,增加了談判的籌碼,了解對方的需求,找到解決問題的新辦法,修改我們的發盤或還盤。盡量鼓勵對方多說,并提出問題請對方回答,使對方多談他們的情況,以達到盡量了解對方的目的。

三、商務英語談判禮儀中形象塑造

商務禮儀是在商務活動中體現相互尊重的行為準則,是商務活動中對人的儀容儀表和言談舉止的普遍要求。其主要作用:一是提高我們商務人員的個人素質,市場競爭最終是人員素質表現的競爭,對商務人員來說,就是商務人員的素質修養和個人素質表現的競爭。二是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交往中不懂禮貌,不懂規矩有時會把事情搞砸。三是用于維護形象。商務人員的形象設計很重要,因為商務人員的個人形象代表的是企業形象、產品形象、服務形象,在跨文化交往中還代表民族形象、地方形象和國家形象。

四、獲取有用的信息或資料

當今是信息時代,獲取有效信息是商務成功的重要條件。通過對信息的收集、整序、利用和評價、進而創造新信息。歲著社會信息量的不斷擴充以及計算機技術的廣泛使用,數據庫技術、網絡技術為我們提供了各種便利。信息能力是創造、開拓的基礎。國內外經濟技術的迅速發展,大量的科技信息涌現,商務人員需要了解信息,很好把握需求的信息,并根據這些信息做出正確反應,抓住機遇獲得成功。

五、與時俱進,培養自我提高的能力

篇(7)

關鍵詞 高校 外事工作 應急機制

中圖分類號:G472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校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各種外事交流活動數量逐年增加,外事工作已經成為現階段國內高校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高校外事工作水平不僅僅是院??蒲?、教學、管理等綜合能力的重要體現,也是我國外事工作水平的一次集中展示。因此,提高高校外事工作水平便顯得尤為迫切。

眾所周知,外事工作是一項十分復雜的事業,突發性事件的發生概率非常之高 。對于外事部門來說,必須要具備處理突發性事件的應急機制作為保障。高校外事部門并不具備外交部門處理突發性應急事件過程中的各項保障條件,但是高校外事工作同樣要面對各種突發性事件。因此筆者認為,今后一個階段構建和完善外事工作突發事件應急機制是高校外事工作的重點。

一、 高校外事工作中突發事件的類型和特點

筆者根據實際工作經驗,總結出當前國內高校外事工作中突發性事件的基本類型和特點,并列舉如下。

1、國際交流活動中的突發性事件。國際學術會議、論壇等國際交流活動是現階段高校外事工作中突發事件的高發區域。由于會議規模較大,參會人員較多,經常會出現各種突發事件和情況,如參會人員各種證件遺失、突發性疾病、會議交通及后勤保障問題等等。2007年某高校舉辦了一次大規模國際性學術研討會議,與會專家來自7個國家和地區,會議臨近結束時,某國高校4名專家在外出參觀途中將護照遺失,導致不能按期歸國,影響到了會議的日程安排。2009年某高校舉辦的一次國際學術年會中,來自某國的幾名專家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水土不服性急病,不得不中途退會。

筆者認為,這類突發事件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因此也很難采取有效的事前防范措施,只能根據突發事件的嚴重程度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將突發事件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盡量保證外事活動能夠完成計劃中的各項議程。這類突發事件的應對機制都是被動式的,同時也是對高校外事部門處理突發性事件能力的一次全面檢驗。

2、留學生管理工作中的突發事件。目前,國內高校在校留學生數量十分龐大,留學生來自世界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具有文化、生活習慣、信仰等的巨大差距。留學生在高校學習和生活的時間較長,而留學生的管理模式也不同于普通的在校大學生,因此留學生管理工作中經常會出現各類突發性事件。2010年,北方某高校十余名非洲留學生在外出期間與社會閑散人員發生沖突,并演變成群體毆打事件,沖突中非洲留學生將一名閑散人員打傷,非洲學生也有一人身負重傷。該事件引起該國駐當地領事館的高度關注,當地公安部門也介入調查,并作出了最終的處罰決定。此外,留學生在校期間因各種原因與教師、管理人員等發生沖突的突發性事件也時有發生。

這類突發事件的主要特點是事發突然,后果比較嚴重,并且往往會牽扯到經濟賠償和糾紛,有些還會演化為外交事件。高校外事部門在處理這類突發事件的過程中,需要具備熟練的外事工作技巧和良好的溝通能力 。

3、外派人員交流活動中的突發事件?,F階段國內高校外派人員進行國際交流活動的數量也在逐步增多,大量的國內教師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到國外高校授課或接受培訓,這些外派人員在國外期間也容易發生一些突發性事件。例如由于語言障礙或習慣問題,易于當地高校產生意見分歧或沖突,由于生活環境改變導致突發性疾病等等。

雖然這類突發事件可以求助于當地使領館,但是大量的協調溝通工作還是需要高校的外事部門承擔,而這對于外事工作人員來說也是個難題。

二、 高校外事工作應急機制的含義和特點

1、高校外事工作應急機制的含義。筆者認為,所謂高校外事工作應急機制,是指高校外事部門根據本校外事工作的發展規劃和外事工作的主要特點,結合本校實際制定出的用于防范和解決外事活動中各類突發性事件和問題的制度化工作方式。這種規范化和制度化的體制機制是提高高校外事活動應急處理能力的根本保證。

2、高校外事工作應急機制的主要特點。一是高效性。外事活動突發事件處理要以高效率為前提,面對突發事件,只有在最短時間內采取最有針對性的措施,才可能將突發事件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通過建立突發事件應急機制,外事部門將改變以往事件發生后責任主體不明確、措施制定和實施時效性差等問題,做到權責統一,分工明確。二是有序化。以往高校外事部門在處理突發事件的過程中,往往都是采取層層報告的方式進行,最終由校領導拍板制定應對方案,這種方式不但降低了處理效率,而且主觀性和隨意性非常強,容易因個人原因導致事件處理不當。通過建立應急機制,各部門和個人的責任得到明確,在各類突發事件發生之時,都會根據崗位職責實施相應的行動,以保障事件得到妥善處理。

三、如何構建高校外事工作應急機制

筆者認為,構建高校外事工作應急機制,主要應當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充分動員校內資源。處理外事工作中的突發事件不僅僅是外事部門的職責,也需要校內各單位給予配合,因此高校在制定外事工作應急機制的過程中,應當將各行政部門、院系等等作為責任主體,承擔相應的職責。二是建立外部溝通協商機制。對于高校外事部門來說,要建立和完善外部溝通協調機制,熟練掌握各項政策法規,與有關涉外部門建立工作聯系,保證在突發事件發生時及時聯系主管部門,得到及時有效地處理。三是充分借鑒外交機構的經驗和做法。外交機構是外事活動的主管部門,自身具備一套完整的處理突發事件的應急機制。對于高校外事部門來說,必須要借鑒外交機構的先進經驗,提高本校外事活動突發事件應急機制的水平。

(作者:遼寧大學國際交流處副主任科員,研究生學歷)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精品人妻无码一区免费视频电影| 情侣黄网站免费看| 天天摸天天做天天爽| 在线高清理伦片a| 国产成人a亚洲精v品无码| 自慰被室友看见强行嗯啊男男| 激情综合婷婷丁香五月| 成人无码区免费a片www| 国产熟女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白丝美女被狂躁免费视频网站| 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 亚洲阿v天堂在线| 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女女女女bbbbbb毛片在线| 浮妇高潮喷白浆视频| 熟妇人妻久久中文字幕 | 亚洲男同志gay 片可播放| 国产亚洲色视频在线| 亚洲精品夜夜夜|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片毛片| 亚洲国产av无码精品无广告| 日本特黄特黄刺激大片|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免费蜜桃| 中文在线√天堂| 亚洲av无码精品蜜桃| 日本免费a级毛一片| 午夜丰满少妇性开放视频 | 女人高潮久久久叫人喷水| 少妇裸体性生交| 1000部啪啪未满十八勿入下载| 欧美人与动牲交a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人成未满十八禁网站| 久久电影网午夜鲁丝片免费| 成 人 h在线观看| av无码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欲久久久久综合网| 少妇被粗大的猛烈进出视频| 国产在线无码视频一区| 东北少妇不戴套对白第一次| 丰满少妇呻吟高潮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