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05 08:59:4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企業文化重要性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5 研究方法和論文結構
1.5.1 研究思路與方法
1.5.2 論文結構安排
2 相關理論概述
2.1 企業文化含義
2.1.1 企業文化定義
2.1.2 企業文化結構
2.1.3 企業文化功能
2.2 企業文化管理
2.2.1 企業文化管理含義
2.2.2 企業文化管理方法
2.3 物業管理
2.3.1 物業管理的含義
2.3.2 物業管理的功能
2.3.3 物業管理的法律法規
3 AT物業公司企業文化建設現狀分析
3.1 AT物業公司概況
3.2 AT物業公司企業文化建設現狀分析
3.2.1 AT物業公司企業現行管理模式與方法
3.2.2 AT物業公司企業文化建設問卷調查
3.2.3 AT物業公司企業文化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3.2.4 AT物業公司企業文化建設問題原因分析
4 加強AT物業公司企業文化建設對策
4.1 加強AT物業公司企業文化建設的整體思路
4.2 加強AT物業公司企業文化建設的路徑選擇
4.2.1 精神文化:明確文化建設目標,凝練企業價值觀
4.2.2 制度文化:完善企業規章制度,明確企業文化導向
4.2.3 行為文化:領導者身體力行,強化與員工的溝通
4.2.4 物質文化:完善公司福利,增強社區配套設施
4.3 加強AT物業公司企業文化建設的三大主體共建
4.3.1 管理者垂范與宣貫
4.3.2 面對員工的宣貫
4.3.3 加強客戶(業主)的共建
5 加強AT物業公司企業文化建設的保障措施
5.1 拓展市場業務,堅實企業文化經濟基礎
5.2 系統全面思考,協調公司組織機構保障配合
5.3 積極承擔社會責任,與利益相關方建立良好協作
6、結論
企業文化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凝聚企業向心力、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只有企業擁有了自己獨特的企業文化,才能更好的促使企業長遠發展,基業長青。
而作為物業企業,想要在競爭愈加白熱化的行業里占得一席之地,甚至是引領者,對其企業文化建設要求更高,系統性、完整性、可流傳性是最基本的要求,更要極具企業特色,可辨識度更強。
通過對企業文化理論、物業管理相關理論的歸納與介紹,以及對AT物業企業文化建設的完善與加強,本論文的主要結論如下:
(1)物業行業作為服務行業,有形價值較少,更多是無形價值,而企業品牌則是物業企業最為重要的無形價值。想要提高物業品牌競爭力,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也是最為關鍵的一步。企業文化可以轉化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發展的長久之道,進行企業文化建設是企業的生存發展之道。
(2)本論文前期通過對企業文化與物業相關理論的概括與總結,明確提出了企業文化、物業企業文化的結構、特征、功能及其重要性,為下面研究AT物業公司企業文化建設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3)文章詳細介紹了AT物業公司企業文化建設現狀,通過對AT物業公司的企業文化建設的分析,得出了AT物業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其做了詳細的分析。最終確定AT物業進行企業文化建設勢在必行。
(4)結合物業行業發展背景,提出了加強AT物業企業文化體系建設的對策與實施過程,為物業行業的企業文化建設提出了指明方向、提供依據。物業企業不僅要謹遵企業文化建設由淺入深、環環相扣的四個層次,也要兼顧物業行業對服務理念細節文化超乎常規的重視,深入把握企業文化建設的核心要義,使企業在產品、服務同質化嚴重的物業行業占據重要地位。
(5)企業文化建設措施的落地、宣貫需要強有力的保障,企業必須組織強有力執行,成立專門的機構小組進行落實。確保公司管理層、全體員工、企業服務對象及利益相關者均能積極配合。
論文摘要:企業之間的競爭活動,不僅僅是經濟活動的競爭,也是企業文化的競爭。在現代企業中,企業管理也不僅是傳統意義上的管理,更需要將企業文化融入企業日常管理工作中去。本文分析了企業文化和企業管理的相互關系,提出了企業文化和企業管理有效結合的方法。
一、企業文化的內涵
企業文化是指一定社會經濟條件下,在社會實踐基礎上形成的,由全體成員共同遵守的共同意識、職業道德、價值觀念、行為規范和制度準則。企業文化是企業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具有企業特色的獨特文化管理模式,企業文化具有傳承性、延續性、習慣性。企業文化主要包括企業經營哲學、企業價值目標、企業行為規范等。
二、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的關系
企業管理分為“管”和“理”。 科學技術和企業文化分別負責“管”和“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容易出現兩個明顯的缺口:政治思想工作僵化,陷入誤區;生產經營人文管理導向和支撐的缺損。企業政治工作負責“管”,在行為方式上有明顯的強制性,抑制了人的思維創造性,容易引起員工反感。企業文化負責“理”,企業管理創新、技術創新、服務創新都必須圍繞企業文化來開展,以創建企業文化為核心。企業文化的實質是人文文化在管理上的體現,企業文化在提升企業凝聚力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企業管理目標方面,企業文化始終指向企業生產力;在管理原則方面,企業文化的原則是以人為本;在管理內容方面,企業文化的核心是企業精神;在管理形態方面,企業文化有企業環境、企業標識等物質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
企業文化與企業戰略管理。企業戰略是企業為尋求和維持自身競爭優勢而做出的全局性規劃,具有整體性、發展性、長期性和計謀性。優秀的企業文化是企業戰略制定成功的重要條件。首先,企業文化體現了全體員工的價值觀,有利于企業制定特色鮮明,符合企業共同信念的企業戰略。其次,企業文化的激勵、凝聚、導向、示范作用,可以激發員工工作熱情,為企業戰略制定和管理提供強有力的思想保障和文化支持。
企業文化與企業制度管理。企業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詮釋并實施企業各種制度。企業制造出一種氛圍,并將其融入企業管理之中,這種氛圍就是企業文化。企業文化與企業制度管理相互交融,能達到企業管理的最佳效果。企業文化與企業制度有明顯的不同,但是二者都處于一個統一體中。企業有形的制度滲透著企業文化精神,企業無形的文化通過有形的制度得以表現和發揮。當企業員工不接受制度管理的時候,制度只是管理者的文化;只有員工自覺接受并遵守企業制度的時候,企業制度才是全體員工的文化。實現企業文化和制度管理相結合,才能從根本上保證企業管理的效果。
三、提高企業文化管理能力的措施
(一)完善企業文化參與能力
完善企業文化宣傳、貫徹、深植推進能力。組織員工學習,深入了解企業文化體系的核心,明確企業核心價值觀念,理解企業行為準則的具體要求。結合自身的理解情況,通過內部培訓、小組討論等方式進行各自對于企業文化理解的分享。結合本部門的實際工作情況,制定具體的文化工作要求,貫徹落實企業文化理念,有效實現文化和管理的統一。企業文化推廣要結合企業各個部門的具體情況,促進企業文化從觀念到行為的轉變,有效實現企業文化的理念深植。 轉貼于 (二)推動企業文化示范能力
首先,推動文化管理方式分享的能力。企業管理者要以身作則,制定并落實企業文化管理的具體實施計劃,并定期總結文化管理心得,吸取有益經驗,實現企業文化管理的創新。其次,推動文化管理定期示范的能力。定期進行企業價值輸送,概括企業文化理念,分享價值觀念,推動企業文化的理念示范。并針對企業文化建設中的出現的各類典型,進行組織學習討論。
(三)提升企業文化的影響力
首先,增強管理者的文化言行感召力。企業管理者要向員工表達企業和員工共同發展的意愿,形成企業的基本共同理想;根據企業基本理想,具體表述短期目標,讓每位員工都能明確任務;踐行企業核心文化的要求,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其次,進行企業文化管理滿意度調查。通過對員工滿意度進行調查,明確員工關心的主要內容;根據對問卷的分析,了解員工對企業文化建設工作的滿意情況,總結文化建設中的經驗和出現的問題;有針對性的改進企業文化建設工作,重點突破問卷中反映的問題,提升員工對企業文化的認同度。
(四)增強企業文化提升能力
第一,通過有針對性的引導員工具體行為,將企業核心價值融入企業日常工作中去,實現高效的員工管理。具體來說,可以將企業文化植入企業招聘機制,細化崗位責任,明確招聘人員的去向;將企業文化融入企業晉升機制和考核機制,通過職位晉級激勵員工積極參與企業文化建設,將企業文化建設量化為具體指標,直接和職工薪酬福利掛鉤。第二,塑造團隊氛圍,提升工作績效。企業從整體上來看是一個大團隊,領導干部要設身處地的為員工謀發展,重視塑造團隊氛圍,提倡團隊參與文化建設,創造寬松的環境,打造成功榜樣,激發員工創造力,培養員工的自發行為。
四、結語
企業文化是企業管理內容的重要一環,企業文化和企業戰略管理、企業制度管理關系密切。要提高企業文化管理的能力,需要綜合企業環境、價值觀、英雄人物、文化儀式、文化網絡等五大要素,并從企業文化參與、企業文化示范、企業文化影響、企業文化提升等方面開展。企業文化是一個長期建設的過程,需要企業全員參與。
參考文獻:
[1]許援朝.論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相結合的幾個環節[J].黨政干部學刊,2006,10
論文關鍵詞:企業管理,發展趨勢,思考
根據國內外學者對管理概論的認識,綜合來講管理是指一定的人和組織通過一系列職能活動,包括計劃、組織、激勵、領導和控制等,對人力、物力、財力及其他資源進行處理以實現預期目標的過程。根據管理的發展歷程,不難看出,管理幾乎與人類同時產生,其作用日益凸顯。尤其是在科技快速發展的網絡經濟與知識經濟時代,作為一種有效整合資源和優化配置資源的手段和途徑,不論是對于行政機關還是工商企業及各個組織來講,管理顯得尤為重要,成為影響組織發展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
具體到企業管理,企業管理是指在企業組織范圍內對企業內的所有資源進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動和過程,其最終目標在于企業戰略發展目標的實現。當前隨著市場競爭日益白熱化和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企業面臨的環境復雜程度劇增、經營風險也不斷提高,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沖擊和挑戰。如何應對新形勢下市場對企業提出的更高要求,扎扎實實從管理上下功夫,致力于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將是一個最重要的途徑。從一定程度上來講,一個企業成功與否的關鍵取決于企業管理水平的高低,科學高效的管理成為企業得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一個企業若缺乏有效的管理,顯然難以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占得競爭優勢,無法獲得長期的可持續發展[1]。因此對于當前我國企業管理發展趨勢作一個梳理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具體來講,當前我國企業管理主要呈現出以下幾個發展趨勢:
一.管理的制度化
無規矩不成方圓,不論是何種方式的企業管理模式,制度化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經營范圍的拓展、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及企業面臨經營風險的不斷增加,都越來越凸顯了制度化管理的重要作用。從本質上來講,制度化管理模式是指依據一定的規則來對企業進行管理,即通過科學的制度和程序規定,明確企業管理中的權、責、利,并使之成為企業一切經營管理活動的基礎,實現企業管理的規范化和標準化,保障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思考,既能有效改變當前企業管理隨意性大的現狀,同時也有助于企業更好地融入國際市場的競爭[2]。另一方面,制度化管理不論是穩定性還是公正性方面,相較于親情化管理、友情化管理、溫情化管理、隨機化管理等模式都具有更大的優勢,有利于企業效率的不斷改善和提高的同時可在較大程度上減少企業的決策失誤。另外制度健全規范的企業最大限度地創造了一個公平、公正的企業環境,在吸引人才上更具優勢。由此可見,管理的制度化雖是老生常談,但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視的。
當前,我國企業管理中對企業管理的制度化建設仍存在一定的認識誤區,簡單地認為實現管理的制度化會明顯降低企業對市場的反應能力、應對能力及企業的創新精神。其實不然,管理的制度化使企業管理的各項工作得以規范化,在企業內部形成良好的快速反應機制,使得企業能夠對市場變化作出及時反映并迅速調整策略,大大提高了企業自身的競爭能力。因此,為更好地適應市場的需求,首先要建立健全從企業章程、議事規則到員工行為規范涵蓋企業管理方方面面的制度,同時要保障制度的科學合理性,為實現企業管理制度化打下基礎。其次,創新永無止境,根據市場競爭形勢的變化和企業實際運作要求作好制度上的創新工作,及時補充、修訂和完善企業各項制度安排。但不管如何,制度一旦確定,不論是企業管理層還是普通員工都必須堅決貫徹落實,真正建立起制度的權威性和強制性。
二.管理的信息化
企業要發展,必然要有先進的現代化管理手段作為支撐論文開題報告范例。近年來,隨著計算機和網絡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技術在企業經營管理所發揮的積極作用和重要性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另一方面,以信息化帶動我國工業化是實現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措施,企業管理信息化作為我國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我國信息化任務的建設。雖然信息技術在我國企業經營管理中得到了初步的廣泛應用,但就實踐的具體情況來看,我國企業信息化的水平遠遠低于國際上的先進水平,企業管理信息化的深度和廣度都有待進一步的提升,企業管理的信息化也必將成為我國企業管理發展一個不可避免的趨勢。
總的來講,一是,企業要真正認識到在信息化、市場化和國際化深入發展的今天,信息化不僅僅改變了企業的組織結構、生產管理方法,更是對企業管理摘要突出企業自身需求的特點,尋找適應企業需求的信息技術系統,建立健全信息管理系統;加大對企業信息化管理建設的資金投入;有效整合和優化配置企業信息化中的各類資源,提高技術應用水平等等。
三.“以人為本”管理理念的凸顯
知識經濟條件下,人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被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不論是國家之間綜合實力的比較還是企業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力資源的競爭,最大限度地發揮人力資本的潛能和作用已是現代企業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與此對應,以人為本企業管理理念也更加凸顯了其必要性。鑒于人力資源對于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意義,我國不少企業已經意識到人才對于企業的重要性,積極提倡以人為本的企業管理模式,在企業經營管理中以人為出發點,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求實現人力資源使用的最大化和最優化。一是重視管理的民主化,提倡全員的積極參與,允許員工對于企業管理發表自己的看法,并認真對待員工的意見和建議,調動了員工的創造性、責任感和歸屬感[4];二是對員工保持充分的信任以賦予其相應的權利,做好授權工作;三是注重培訓和員工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實現員工自身發展與企業發展的共贏,積極倡導建立起學習型的組織,為企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持。
但難以否認的是,“以人為本”四字雖簡單,企業要真正做到卻不是件易事。特別是目前存在著對以人為本管理理念的誤解,也使得我國企業管理中以人為本理論的真正貫徹落實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尤其在現有的市場環境下,企業管理者更要對以人為本理念有十分清晰而正確的理解,積極推動以人為本管理的實踐。“以人為本”理念并不僅僅只是一句口號,更多的是在管理過程中的落實和體現,只有真正地了解員工的需求、設身處地為員工著想思考,獲得員工的認同,才能最大可能地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企業做出更大更多的貢獻。另外,要注意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并不排斥管理的科學化與制度化,以人為本管理理念的實施是建立在科學化管理的基礎上,體現和貫穿于科學化和制度化企業管理的全過程中。
四.更加重視企業文化管理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和完善,人才市場不斷完善,人才流動加劇。人才的正常和有序流動有利于各行業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但另一方面對于企業來講,頻繁的人員流動顯然不利于企業的健康發展,因此如何通過有效的企業管理吸引和留住人才是當前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其中企業文化作為企業個性化的集中體現,代表著企業的經營理念、方針、價值觀點及社會責任等等,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靈魂,是企業寶貴的和潛在的無形資產,其在知識經濟時代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視。因此企業文化建設管理不可避免地成為我國企業管理的另一重要內容,通過企業文化建設,既提升企業員工的綜合素質,提高員工工作積極性和勞動生產率,實現企業生產效益的提高,又通過以價值觀為核心的企業文化的說明、感染及約束,提高員工對企業的自豪感、責任感及忠誠度,大大增強了企業的凝聚力和市場競爭力。當前,充分發揮企業文化在企業發展中的積極促進作用,要著重注意以下幾點:一是,企業文化的建設并不是單方面的,是企業與員工雙方的共同需求,撇開員工談企業文化建設或企業文化管理工作顯然是不可能的。二是,遵循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步推進企業文化的建設進程,關注企業發展中重大、特別事件背后所蘊含的文化氣質和精神價值,并通過集體性的系統討論與思考及時進行梳理、總結與提煉企業文化價值體系,形成并確定企業共同的價值理念[5]。三是,加強文化落地執行管理,豐富企業文化建設的手段和方法,通過刊物、網絡、比賽、文藝活動等各種形式將企業文化寓于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中,避免脫離實際、空談企業文化建設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陳軍.金融危機下對我國企業管理的反思[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0,1,22-23.
2.劉建國.我國企業管理發展趨勢[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0,5,8-9.
3.肖守利.新經濟下的企業管理發展趨勢[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9,4,13-14.
4.任華萍.對新經濟環境下企業管理發展趨勢的思考[J].資治文摘(管理版),2009,6,34-35.
5.王萌.談企業管理創新[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9,8,11-12.
【論文摘要】:認清企業文化的精髓所在,通過了解現階段企業文化的種種實施誤區,使企業在建設企業文化的過程中盡量避免這些問題,建立優秀的企業文化,最大限度發揮企業文化的重要作用。
企業文化是企業中形成的文化觀念,歷史傳統,共同價值觀念,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等企業的意識形態,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認識到企業文化的重要性,都在開展企業文化建設工作,但卻收效甚微。如何使職工自覺自愿、盡心盡力地為企業工作,想企業之所想,急企業之所急,使企業文化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那么尋找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的誤區就是非常必要的了。
1.企業文化的概念
經濟學家魏杰在《中國企業文化創新》一書中指出:企業文化就是企業信奉并付諸于實踐的價值理念。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的經營管理實踐中形成的,反映企業特點的價值觀念、經營哲學、道德規范、行為準則、團隊精神、規章制度等方面內容的總和。其核心內容是吸取傳統文化精華,結合先進管理思想,為企業建立起一套明確的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并利用它幫助企業進行有效的經營管理活動。
2.企業文化建設六大誤區與相應的對策
2.1企業文化建設的誤區之一:企業文化是不能照搬的
企業文化口號化、公式化表現為對于企業文化建設沒有與企業戰略、企業愿景目標相結合,在理念提煉上過于抽象化,缺乏針對性和企業個性,無法真正指導企業員工的具體工作與行為表現。企業文化是企業特有的個性文化,要防止機械地照搬照抄。尤其在提煉企業精神時,更要充分突出個性,不求其全,但求其特,獨具文化魅力。如果抱著追逐時尚的心態去構建企業文化,雖有共性,卻缺乏必要個性的企業文化是很難取得什么實際成效的。
2.2企業文化建設的誤區之二:企業文化建設文體化
對企業文化涵義的片面認識:如認為企業文化就是搞些活動,辦報紙,做思想教育等,將企業文化建設工作發展成為了形式主義的企業文化。其結果是企業文化與企業戰略不配套,企業文化與企業制度不配套,領導者言行與企業文化不配套。
2.3企業文化建設的誤區之三:企業文化不是領導者或老板倡導的文化
有些企業領導者以為企業文化就是領導者或老板所倡導的文化。這是一種嚴重的誤解。文化具有四種層次,即民族文化、組織文化、群體文化和個人文化。明確這四種層次文化的相對獨立性和相互依存性對管理者正確理解企業文化的內涵非常有必要。企業文化屬于組織文化的范疇,它不等同于某些領導者為企業所設計或所倡導的"企業內的文化",也不等同于某些貼在墻上或掛在嘴邊的標語和口號。在推進企業文化建設的過程中,領導者起著倡導作用,而企業員工的積極參與也不可或缺。
2.4企業文化建設的誤區之四:企業文化建設的目的不是塑造員工
在一些公司的企業文化建設中,采取的行動都是自上而下的方式,非常缺乏自下而上的溝通,管理層沒有傾聽員工的意見,所制定的制度和采取的措施也沒有反映員工的愿望與需求,最后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應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其實,員工應成為企業文化建設的主動參與者和積極的創造者,企業文化作為員工共享的信念和期望的模式,它的培育過程要讓全體員工積極主動地參與,并將代表多數人觀點的人作為典范和執行者,加強交流溝通,積極鼓勵員工參與并反饋情況。[2.5企業文化建設的誤區之五:企業文化建設中領導者的短期行為普遍
企業文化建設中的短期行為有多種表現形式:
⑴文化建設物質化。一些企業領導把企業文化建設簡單地做成VI系統設計(視覺形象識別),似乎建設企業文化就是創造優美的企業物理環境,注重企業外觀色彩的統一協調,員工服飾的整潔大方,商標與包裝的圖案優美等。
⑵文化建設言語化。有些企業領導者學了一些時髦的名詞,自己設計或請人設計一些標語口號,貼在走廊、辦公室和各車間的墻上,內容形形,措詞鏗鏘有力,諸如"以人為本"、"人本管理"、"團結"、"求實"、"創新"、"拼搏"、"奉獻"等等。這本無可非議,但它是否能真實地反映本企業的價值取向、經營哲學、行為方式、管理風格?是否能引起員工們的認同和產生共鳴?是否符合行業特色與企業特色?是否能促進企業的未來發展?是否有相應的管理措施與之相配套等等,有時候恐怕連企業的決策者本身都難以說清楚。
⑶文化建設靜態化。一些企業初步形成了組織文化之后,不重視隨著企業經營環境和管理水平的變化,不斷地總結提煉,推陳出新,引導企業文化不斷發展。
⑷文化建設廣告化和運動化。一些企業不顧實際效果,只是從領導者的意愿出發,采用形式主義的手段,在一段時間內大力宣傳領導者所設計或倡導的文化觀念,用廣告和思想運動的方式來搞企業文化建設。這些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都難以有效地培育企業文化。只有常抓不懈,才能真正解決從"熱一陣"的極端走向"涼一陣"的極端的問題。
⑸CI式的企業文化。CI式的企業文化模式具體表現為:企業文化各個部分內容嚴重脫節。中國企業文化走CI式的建設誤區,其原因是企業在進行企業文化建設時,不但要投入一筆可觀的費用,還有涉及大量的人力投入,甚至于關聯到企業組織結構的重組。因此企業家希望通過CI式的企業文化一方面提升了企業形象,另一方面也可以說是提升企業文化內涵。雖然有偷工減料之嫌,也樂得個開展了企業文化建設的名頭。但重形式而不注重內涵的企業文化卻無法讓企業員工接受,更不用說為之而奮斗一生了。所以也就有了大部分人對企業文化的認識和理解以一個"虛"字概括的結果。
3.結束語
立足于中國文化的背景,結合企業管理的理論和實踐經驗,借鑒國內外企業文化研究的理論和方法,發現企業文化建設中的種種誤區,創建符合企業自身的,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使企業文化滲透企業的每一個細胞當中,才能打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優秀企業文化。
參考文獻
[1]陸志強,重視企業文化建設中的漸進性[J],企業與文化,2006(01),46~48
[2]戴彬,油田企業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討[J],新疆石油科技,2005(04),74~76
[3]劉建華,我國企業文化建設的幾點探討[J],企業家天地(下半月),2006(01),57~58
論文關鍵詞:知識經濟知識管理企業文化
一、知識經濟的特征
現代社會已經進入到知識經濟時代。從某種意義上講,現代企業的管理就是知識管理。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下知識經濟的特征:第一,科學和技術研發日益成為知識經濟的基礎。現代社會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句響徹時代的口號鼓舞著一代又一代人為此努力。知識經濟的勞動力結構是從事知識生產和傳播的人占勞動力80%以上,主要以知識階層為主體。第二,信息和通訊技術在知識經濟發展過程中處于中心地位。企業管理信息化是當代社會的一種潮流,信息化和通訊技術的普及大大降低了組織的運行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其核心地位不容改變。第三,服務業在知識經濟當中扮演主要的角色。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服務業發展迅速。在知識經濟時代服務也是傳承文明,弘揚文化的主要途徑。服務業始終緊跟時展的步伐,同時也引領時代的發展方向。第四,人力素質和技能成為知識經濟的重要價值資源。人們想立足社會的根本就是是否擁有一定的技能,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在擁有技能的同時,社會又對人們提出一個新的要求——高素質人才。擁有知識的人是知識經濟的主體,他們承擔著知識生產和傳播的歷史重任,擁有較高的素質是極為必要的。
知識經濟時代管理的特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要求企業對市場的變化做出快速靈活的反應。其次,要求按信息流重建企業,即按知識生產規律重建企業,區別于以往工業時代按物流重建企業。
二、知識管理與企業文化的內涵
(一)知識管理的內涵
上面提到,現代企業管理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知識管理。知識管理的概念是由德魯克在1988年發表的《新型組織的出現》一文中提出。具體包含兩方面的含義,即對信息資源的管理和對人的管理,特別是對人腦中未編碼的隱性信息的管理。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認識知識管理。第一,知識管理的核心是知識創新。知識是無邊無際的,需要不斷的更新與創新才能與企業的發展同步前進甚至是超前發展。第二,知識管理的本質是把知識作為最重要的資源并作為提高競爭力的關鍵。很明顯,知識管理強調的是知識的重要性,如何發揮好知識的作用使其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三,知識管理的對象是作為認知過程的信息使用者——人。人是知識的生產者和傳播者,管理好人意味著知識管理已經完成了一大半。對人的管理往往又是組織中最棘手的問題。第四,知識管理的職能知識發現、知識需求和知識源匹配、知識運用。知識具有隱性,其本質是直覺、想象力、創新或者技巧,無法清楚說明,不容易被文件化、記錄、傳播和說明,它存在于人類的心智并在實踐和不斷實驗中學習和積累。因此,發現知識,運用知識是知識管理的重要職能。第五,知識管理的特點是重視知識對創新的貢獻、重視科學知識整合和合理流動、重視對知識有效的運用到組織的各個環節。第六,知識管理的對象是信息技術。信息技術的普及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知識積累和知識創新的結果。以上是對知識經濟條件下指數管理的簡要分析,可以看出,知識管理是企業戰略管理的重要環節,它直接關系到企業的前途和命運。
組織的知識管理模式如圖1所示:
(二)企業文化的內涵
企業文化是管理理論發展的最新綜合,是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所創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合。企業文化可以作為共同的思維和行為方式引導企業克服困難、化解矛盾、統一意志、統一行動、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當今世界上經濟與文化融為一體的發展趨勢非常明顯,企業在市場激烈的競爭中,文化的含量、附加值越來越高。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我們需要發掘自身文化、發揮自身文化的價值,并創造性地將它融人企業的產品設計當中。一些大型知名企業如海爾、蒙牛、IBM、華為都有一套健全的企業文化傳播和推廣機制,使得每個員工都能按照企業文化的理念規范自己。這是因為文化所帶來的執行力有時候遠遠超出人們的想象。卓越企業是要靠文化來管理的,企業文化是用文化來提高和升華企業的社會形象,使消費者感受到企業良好的形象之后,對其產品服務產生信賴和依戀,從而表現出企業所形成的核心能力具有擴展性。因此對那些花大力氣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的企業行為是值得肯定的。
三、知識管理與企業文化的相互關系
(一)知識管理對企業文化的影響
企業文化和知識管理的關系是一個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復雜過程,它以不同程度的人為、社會、心理和歷史滲透方式在組織內部傳播,并與知識共享、創新、團隊建設等動態地結合在一起。企業文化同時又受到社會、技術、文化環境的影響。通過文化傳播和文化力量的作用,保證知識管理所要求的適應型企業文化的建設、企業家的組織文化規劃、知識共享和個人職業生涯計劃相結合、創新與團隊的有效性建設,確保企業成功實現知識管理的目標。成功的知識管理又促進企業文化的,從而形成良性循環的過程。一個企業的文化氛圍中包含一套知識體系,這套知識體系中包含三個層面的知識環境,由于知識環境是伴隨著人的成長、學習和工作建立起來的,故而知識環境又反過來影響知識體系,知識體系又制約了企業的文化氛圍。結論就是,假設要建立良好的企業文化就必須做好知識環境,建立知識體系,讓企業成員按照企業需要的思維進行工作。
(二)企業文化對知識管理的影響
企業文化除了具備傳統意義上的導向、約束、凝聚、激勵和輻射功能外,還勢必對企業的知識管理產生一定的影響。這些影響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企業文化決定人們對待知識的態度。企業文化對知識管理的作用是不能被忽視的,一些企業文化只認可那些經過編撰的,可以用正規化的、系統化的語言來傳遞的顯性知識;而另一些企業文化則認可和推崇存在于個人頭腦中的,存在于某個特定環境下的,難于正規化的,只能通過交往才能獲取的隱性知識。在只認可顯性知識的企業,人們不愿意把自己特有的知識與人分享,怕因此失去在企業中的地位,而當一個企業鼓勵員工貢獻知識,并按員工對企業知識的貢獻大小對其出讓股權和進行職權的重新分配,那么企業一定能加速其技術創新和知識創新,從而在競爭中保持優勢。第二,企業文化影響員工個人知識與企業集體知識之間的關系。企業文化包含所有不可言傳的關于組織與其員工之問如何傳遞知識的規則,它界定哪些知識屬于組織,哪些知識屬于員工個人,它決定在公司中誰應有什么知識,誰必須分享這些知識,誰有權保存這種知識。企業領導層如果不能準確理解企業現有的知識傳播機制,不能制定相應的戰略改變這種機制,那么想改變與知識相關的行為將會十分困難。如果企業很明顯地認為某些部門比另一些部門重要,那么毫無疑問會挫傷知識交流的積極性,導致各業務單位盡力保衛自己的知識庫。第三,企業文化決定企業對新知識的態度。企業文化決定著企業如何對待、獲取和傳播新知識的行為。對于今天那些面臨劇烈的、甚至威脅其生存的技術與競爭形勢變化的企業來說,這個過程的動力機制反映了一個特殊的問題,即如果它們希望能在這個激烈競爭的環境中生存下來,便必須盡可能快地獲取、驗證和傳播新知識,以便及時調整企業戰略與資源配置。第四,企業文化影響企業對知識的創新。企業文化如果是積極向上的將有利于知識的創新,相反則會阻礙知識創新。
四、重視知識管理,加強企業文化建設
通過前面對知識管理和企業文化以及兩者關系的介紹,我們可以清晰地分析出:當今企業文化的建設是在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前提下進行的。那么,如何處理好兩者的關系,使其發揮盡可能大的作用。首先,企業必須建立起一套完備的知識管理體系。知識管理無處不在。從企業的人力結構上要尊重有知識的人才,發揮他們的工作優勢。由于某些知識是隱性的,只能在實際工作中積累和發覺。隱性知識顯性化是知識管理的難點,前面講過,有的員工不愿意將自己的隱性知識告訴給別人以保持自己在組織中的優勢地位。所以,管理人員必須把人才建設放在第一位,使員工有歸屬感和成就感,強化他們將自己和組織是為一個發展整體的意識。這樣員工會盡可能的努力工作,把自己的所學積極地應用到實際工作中,為企業知識管理錦上添花。其次,企業文化的建設并非朝夕可止,不能急功近利。我們知道,文化不是幾句口號、幾份報告就可一蹴而就的。企業文化的構建必須從企業活動的方方面面著手,上至領導階層,下至各部門員工,他們對于企業的認識是有區別的,在區別中又會有某些相同的元素,這就需要仔細分析。根據大量調研和分析的結果在提出初步的企業文化建設方案然后再下發全面征詢意見進行修改,如此反反復復,層層推進才是正確的企業文化構建步驟。最后,在企業文化的推廣普及中更要注重知識管理。知識是不斷更新的。同樣的知識在不同的時間和空間中使用可能會產生不同的結果。企業對員工的知識技能培訓必須跟上時展的步伐,避免“落后就要挨打”的被動局面出現。
論文關鍵詞:英美文化 跨文化交際 商務英語 跨國貿易
論文摘要:我國經濟的發展需要越來越多的既懂英語又通曉英美國家文化的復合型商貿人才。英美文化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對于高等院校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尤為重要。因此學生應在課上課下多學習英美文化和相關的商貿文化的內容,使自身跨文化交際能力不斷提高,為將來在貿易職場上遠航打下堅實的基礎。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經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發展,再加上全球經濟一體化不斷加深,跨國貿易往來日益頻繁,因此,既熟練掌握商貿知識,又具備較強英語交際能力的復合型商務貿易人才就變得越來越炙手可熱。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國大多數的高校都開設了商務英語這一專業,并且社會上的許多培訓機構也都開始從事商務英語的培訓服務,共同來滿足我國貿易經濟發展對上述人才的需求。這種現象固然可喜,但是許多商務英語專業的大學畢業生在踏上工作崗位之后,雖然他們的商務貿易知識和英語交際能力都很過硬,但是在從事實際的跨國貿易過程中,還是會遇到一些溝通上的困難,主要就是文化差異帶來的問題,有時會嚴重阻礙貿易的進展,需要相應的對策予以解決。
一、文化與語言的關系
文化是一種社會形態,這種形態的存在為一個民族或者國家的發展都產生了很深的影響。語言是文化產生最重要的源泉之一,語言也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任何一種語言的形成和演變過程中都包含著該國的文化因素,文化的發展也會帶動語言的發展。所以,要想成功的使用一種語言進行交流,只掌握該語言的四種基本能力是不夠的,還需要掌握與該國語言相關的文化因素,真正的把語言融入到與之相應的文化之中,形成跨文化交際的能力,這樣才能為語言交際的成功概率增加砝碼。
傳統的英語教學,都是把語言的四項基本能力:聽、說、讀、寫擺在最突出、最重要的位置上,課程設置中培養英語基礎能力的課程占了很大的比重,這樣的課程設置使學生確實可以系統的打好語言運用的基礎,形成較強的英語實際運用能力。但是,語言交際并不僅限于語言本身,聽說讀寫能力都很強的英語學習者在與以英語為母語的本國人交流時遇到障礙是屢見不鮮的。原因就在于我們在語言教授的過程中,往往忽視了文化在語言交際當中的重要性,有關英美文化的課程往往很少甚至沒有。這也是本文引言部分最后提出的問題的癥結所在: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缺乏掌握跨國貿易中必要的文化知識與相應的跨文化交際的能力。這么說來,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對于英語文化的知識是有強烈的需求的,并且應該盡可能的掌握更多的英美文化知識,以便在未來的跨國貿易中獲取更多的勝算。
二、英美文化對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的重要性
如前文所述,英美文化,特別是與貿易有關的文化因素在以英語為交際語言的國際貿易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其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了解企業文化,掌握貿易主動
進入21世紀,國際企業在自身的發展當中開始愈發的重視自身的企業文化及內涵建設。企業文化也成為企業能否生存并取得良好發展前景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國際貿易當中,能否了解對方企業的文化內涵并制定出有針對性的貿易策略,對貿易的成功與否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企業文化作為文化的一個分支,其各個方面必定來源于本國的傳統文化。因此,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如能學好英美文化,則定能打下理解英美企業文化的基礎,從而在國際貿易事務中掌握先機與主動。
2.減少交流障礙,提高溝通效率
國與國之間的貿易活動歸根結底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際活動。中國與英美等西方各國文化背景及生活方式的差異注定了人際交往中的語言、行為、禮儀和習慣等方面也存在著很多的不同。比如說,一些貿易往來中最基本的一些禮儀和禮節是必須要掌握的,包括不同場合的著裝、打招呼的禮節,用餐時的禮儀等等。這些非語言的交際因素一旦缺失,是不能用語言溝通來彌補的。再如,在時間觀念、公私劃分、做事流程以及問題處理方式等方面,中國的企業與英美的企業肯定也存在著差異。另外,商務談判也是貿易中常見的重要環節,除去必要的談判技巧,關乎于文化方面的談判禮儀,如穿著打扮、舉止言談以及尊重對方的談判流程、制定符合對方文化習慣的談判策略等等,也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上述內容都是在國際貿易中與文化相關的關鍵要素,需要給予足夠的重視。
如果在貿易的某一個環節中嚴重的違反或侵犯了對方的文化價值觀,就極有可能影響本次貿易,甚至斷送了將來貿易往來的可能性。所以,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如能掌握必要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識,尊重對方文化背景,努力減少國際貿易中的交流的障礙,提高溝通的效率,就能為未來職場中取得貿易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礎。
3.提高自身素質,贏得良好聲譽
對各種不同文化的學習,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與文化素質。文化素質不只是學校里所教授的科學技術方面的知識,更多的是指所學的人文社科類的知識,包括哲學、歷史、文學、社會學等等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通過語言或文字的表達體現出來、通過舉手投足反映出來,形成的綜合氣質或整體素質就是一個人的文化素質。這也是衡量在當代文明社會中人們人文素質的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同時可以使人形成更加成熟世界觀、事業觀,從而就會形成好的工作理念態度,如以人為本、講求效率、積極穩健等。西方很多企業的都非常重視員工自身素質的建設與發展,因為人是一個企業生存與發展的核心要素,企業的文化氛圍、工作理念、發展策略以及核心價值觀等都只有通過人自身才能得到展現。所以,向西方企業的員工素質普遍較高,企業發展的空間才得以延續。同樣,擁有高素質員工的西方企業更傾向與同類的企業合作,因此,國內的國貿從業人員就必須重視自身文化修養的不斷提高,以便在國際貿易中展現中國人較高的文化素質,為企業和自己贏得良好的聲譽和口碑,從而可以增加貿易伙伴,拓展貿易渠道。
那么,對自身文化素質的建設應該從學生時代抓起。作為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和未來職場上的貿易精英,應該自覺地深入學習英美文化,并以此為中心,展開與貿易相關的文化知識的學習,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為自己鋪好未來的職業道路。 轉貼于
三、商務英語學生的英美文化意識培養
1.在基礎課上擴充英美文化背景知識
無論英語專業側重于什么專業方向,其課程設置的一個重心都是以提高英語實用能力為核心的英語基礎課,例如精讀和泛讀等。現行的大學英語教材可謂琳瑯滿目且各有特點,而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特征就是在課文的選材上,有很多都涉及到了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內容,甚至有的單元就是以文化差異作為教學目標。這些都為教師在基礎課上向學生滲透英美文化的內容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平臺。例如,在《大學英語》(第三版)第一冊的Unit 7 The Sampler和Unit 8 A Magician at Stretching A Dollar都是以西方國家最重要的節日——圣誕節為故事發生背景的,而且還分別包含了貧困、親情以及老年人社會地位等文化內容,教師就可以利用講解課文的契機,向學生們講解關于這些方面的文化知識,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也為更好的掌握語言點和理解課文打下基礎。或者教師可以將課文中所包含的文化內容先點出來,讓同學們回去查閱這些文化的資料,自己去吸收理解這些相關的文化內容。
2.開設側重于商務內容的英美文化課程
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更需要與國際貿易和商務相關的文化知識,所以應該適時的開設側重于商務內容的文化課,例如商務文化、貿易(談判)禮儀等。這些課程的教師應該具有較強的商務文化意識,對英語國家的政治制度、法律體系、商務環境、管理理念、經營方式等都要有較深刻全面的理解。最好聘請有豐富實際相關經驗從業者來進行授課,會起到更好的效果。他們從業時的豐富經驗是課堂上絕佳的實例,能讓課堂知識更生動具體,并使學生從實用的角度更深刻的理解這些文化現象在貿易實務中的重要性。教學方法可以靈活多樣,可以在每節課設定一個文化方面的話題,教師對話題首先進行講解,然后舉出實例,最后讓學生進行討論;也可以倒過來,先以一個實例作為課堂的首項內容,然后鼓勵學生思考這個例子要反映的是什么文化現象,這個文化現象在中國和英語國家有什么不同等等。最后讓學生自己來總結在這堂課上學到了什么。筆者比較偏愛后者,因為這種教學方法鼓勵學生主動思考,鍛煉學生理解分析和總結的能力,并且通過在課堂上更多的親身參與,使得學生對所學的文化內容理解更深刻,并能在以后的實際貿易操作中更注重這些文化現象,達到滿意的結果。
3.鼓勵學生在課下多渠道了解英美文化并定期在課上進行交流
語言是一種實用的工具,僅僅依靠課上學到的內容是無法快速提高實際運用能力的。同樣,由于課本內容的限制,學生在課堂上對英美文化的認識也只能是管中窺豹,要想更多真實的深入了解相關的英美文化和商務文化等方面的內容,學生就應該走出課堂,在實際的生活中多方位的接觸英語,體會其中蘊含著的文化元素。例如可以鼓勵學生多觀賞英美的原版電影,尤其是那些寫實題材的生活片和情節劇,其中必定有文化方面的內容;還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多關注英語,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與國際接軌程度的不斷提高,英語越來越多的出現在中國老百姓的身邊,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英語現在越來越多的可以在商店、網站和報紙雜志中找到。生活中的語言最貼近語言的本質,也承載著更多的文化元素,多留意這方面的內容,必然會對英美文化的深入理解有推動作用。
教師可以讓學生定期的對一段時間內所搜集的語言文化素材進行匯總討論,達到資源共享,事半功倍的目的。長此以往,學生對于英美文化學習的廣度和深度定會有一個質的飛躍。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從自身的素質培養和未來的職場發展兩個方面考慮,都有必要掌握足夠的英美文化知識,以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是國際商務貿易活動中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學生應在課堂中重視英美文化的學習以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在學好英語及相關專業知識的同時,也為自己能在未來商貿職場上遠航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萍.如何適應英美企業文化和用人理念[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10).
關鍵詞:高職校園文化 企業文化 職業院校
一、企業文化與高職校園文化的內涵
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生產經營實踐活動中概括提煉出的,被企業全體員工普遍認可和共同遵循的富有企業特色的思想、理念,通過宣傳、灌輸、制度約束轉化為共同的價值觀念、思維模式和行為規范。
高職校園文化活動是自發的,也是自覺的,是受社會生活影響也受自我心靈主宰的,是無處不在的,反映大學生復雜心態的心靈的自然流露。
二、企業文化在高職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1.增強了高職學生的企業適應力,實現了“零距離”就業。
目前,高職學生初次就業率幾乎都在90%以上,而且在此轉崗即跳槽的學生很少,即使跳槽,也都是被動跳槽,這都反映出我們的學校教育不僅是在知識和技能上,更是在校園文化的建設上,在入職前了解、熟悉、認同企業文化,適應企業的管理和制度,實現了“零距離”就業。
2.提高了高職學生的職業素養,實現了由準職業人到職業人的角色轉變。
職業素養是一個人職業生涯的關鍵因素,包括職業道德、職業意識、職業行為習慣和職業技能。職業素養僅僅通過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是無法實現的,職業實踐和企業文化的陶冶和熏陶,是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的不可缺少的途徑,通過蘊含企業文化的校園文化的引導和規范,使學生逐步了解、習慣和自覺遵守相關職業的素質要求,從而實現由準職業人向職業人的角色轉變。
3.激發了高職學生的學習熱情。
通過營造企業文化氛圍,使學生直接接觸企業與企業文化,親身體會企業中的人才與人才之間的激烈競爭的現實,并感受到優秀企業的核心價值觀,企業精神,以及經營理念、積極的進取精神和競爭意識,切身感受到知識與技能在企業的生產經營中的巨大作用,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知識與技能的內在動力。
三、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對接與融合
當今,大學生最關注的問題就是選擇一份有發展并適合自己的職業。然而,什么樣的工作才是有發展并適合自己,這不僅是工資待遇和工作條件的問題,個人興趣愛好、企業崗位需求、個人價值觀、企業共同價值觀、個人習慣、企業要求等都成為學生們考慮的內容。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就業觀念的轉變,公司管理制度、人際關系、個人發展環境、文化氛圍等越來越成為大學生擇業時關注的重點。因此,企業文化已成為大學生擇業不可回避的問題。
1.以企業的核心價值觀為切入點,全員全程全方位營造企業文化氛圍,寓企業文化于高職校園文化建設中。
高校畢業生在擇業和就業時,不僅關注企業的待遇、工作環境,也更加關注企業文化層面的諸多問題。事實上,畢業生在與企業發生各種糾紛和沖突時,越來越多地是因為價值觀念和文化的差異,更多的矛盾源于畢業生無法適應企業的制度規范、價值觀念等,這恰是不適應企業文化的表現。
我們先后了解和調研了幾十家企業,從中我們不難看到無論是什么樣的企業,也無論企業大小,它們的核心價值觀就是創新與責任。如我們所熟悉的一汽大眾,它奉行“競爭、和諧、創新、發展”的企業精神,以創新作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由于我們的學生畢業后主要進入一汽大眾,所以,我們將其文化內涵引入校園,引入教學,在人才培養方案中,結合企業的生產任務,進行項目化教學,邊理論教學邊實踐,同時,模擬企業車間情景,使學生在思維理念上盡快實現從學生到職業人的角色轉變;在理論上繼承,在實踐中創新,在理念上增強責任感和凝聚力,強化團隊精神和群體協作。
2.以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為出發點,以就業為主線,以企業文化與高職校園文化的融合為根本,貼近學生,貼近企業,立足現在,著眼未來。
作為職業院校的我們,一直以來堅持以滿足企業需求為人才培養目標,以職業能力為中心,深化課程體系改革,以校企共建為抓手,加強教學基礎能力建設,全面提高畢業生的崗位適應能力。
當前,高職校園文化和校企合作的概念已經越來越多地被教育家們所關注,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與融合的問題更是越來越廣泛地受到人們的重視。但是,要真正實現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對接與融合,就必須將企業的創新、競爭、責任和客戶導向等核心理念引入校園,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更大限度地激發年輕人拼搏與思辨的精神,更好地詮釋校企之道與高職之教的內涵與社會價值。
隨著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作為與現代化建設最直接關聯的高職教育的發展方式,經過了近10年跨越式的發展,取得了令世界嘆為觀止的突出成就。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的現代化建設進入了以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的新階段,這必然對我國高職教育提出前所未有的新要求、新任務和新挑戰。
參考資料:
[1]《企業文化對高校大學生重要性淺析》.中國論文下載中心 http://studat
[2]《職業指導與生涯規劃》主編.呂一枚 2008.9